CN101970942B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0942B
CN101970942B CN2009801086219A CN200980108621A CN101970942B CN 101970942 B CN101970942 B CN 101970942B CN 2009801086219 A CN2009801086219 A CN 2009801086219A CN 200980108621 A CN200980108621 A CN 200980108621A CN 101970942 B CN101970942 B CN 101970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lectrode
sparking electrode
air conditioner
compar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86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0942A (zh
Inventor
高桥正敏
山口成人
赤岭育雄
久保次雄
佐山毅
川添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593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603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593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21628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0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0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9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25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spraying and depositing by electrostatic force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57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using a gun or nozz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units or the Peltier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包括: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2a、2b);与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输送在该热交换器(6)中已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8);和将从该室内风扇(8)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10),还具备静电雾化装置(70),其具有放电电极(72)、与放电电极相对配置的相对电极(75)、高压电源(24)和用于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的珀耳帖元件(36),利用珀耳帖元件(36)向放电电极(72)供给水,利用高压电源(24)对放电电极(72)与相对电极(75)之间施加高电压,由此产生静电雾。将相对电极(75)的形状构成为,放电电极(72)侧的内侧面(75b)为穹顶状的环形形状。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清洁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调机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例如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吸入口的空气清洁用的预过滤器吸附臭气成分,通过设置在送风路径的途中的具有氧化分解功能的除臭单元吸附臭气成分。
但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由于是去除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而进行除臭,因而不能够去除室内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气成分。
因此,一种提案的空调机是,在室内机的送风路径设置静电雾化装置,并将利用静电雾化装置产生的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和空气一起吹送到室内,去除室内空气中包含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气成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2)。
在这种空调机中,静电雾化装置配置在吸入口或吹出口附近,或热交换器或室内风扇的下游侧。
此外,作为静电雾化装置,其包括利用毛细管现象输送水的输水部,向输水部供给在吸热面冷却空气而产生的结露水的热交换部,对输水部输送的水施加电压的施加电极,与输水部相对的相对电极,在施加电极和相对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施加部,从而能够在不补充水的情况下持续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828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34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1315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空调机制冷时,通过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低温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例如在静电雾化装置中,具备用于补充水分的珀尔帖元件的情况下,由于不仅在珀尔帖元件的销状放电电极而且整个珀尔帖元件容易产生结露,因此不能保证向珀尔帖元件施加高电压本身的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在加热时,由于通过热交换器的高温空气的相对湿度低,因此在放电电极不结露的可能性很高。
因此,如专利文献1或2记载的空调机那样,静电雾化装置构成为被配置在吸入口或吹出口附近、热交换器或者室内风扇的下游侧,在与运转模式无关地也就是与季节无关地利用静电雾化现象可靠地产生静电雾的同时保证高的安全性这一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此外,由于静电雾化装置利用放电现象产生静电雾,因此,伴随有不小的放电音,使空调机的噪音增加。但是,专利文献3记载的静电雾化装置对放电音的降低没有考虑。特别是空调机中通过搭载静电雾化装置,并且将通过静电雾化装置产生的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与空气一同向室内吹出,发挥将室内空气中包含的臭气成分和附着于窗帘、墙壁等的臭气成分除去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室内空间大,所以需要产生更多的静电雾。另外,随之放电音也相应增大。但是,专利文献1或2记载的空调机,关于产生与室内空间的大小相应的相当量的静电雾和降低放电音没有任何考虑。
另外,在空调机中,根据室内环境,例如有时居住者的吸烟量增多、或者空气中飞舞大量的尘埃、或者接近烹调器具时油烟飞舞,有时搭载于室内机的设备上附着这些污垢而使设备性能降低。对于静电雾化装置的搭载也相同,特别是当静电雾化单元的电极上附着污垢时,会通过该污垢进行放电,导致放电距离缩短,放电状态变化而使静电雾的产生量大幅降低。但是,专利文献1或2记载的空调机及专利文献3记载的静电雾化装置对于这样的电极的污垢造成的静电雾的产生量降低的防止没有任何考虑。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具有的这种问题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能够长期可靠地产生更大量的静电雾,并且抑制随之造成的放电音的增加而提高静音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清洁功能的室内机,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与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输送在该热交换器中已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和将从该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还具备静电雾化装置,其具有放电电极、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配置的相对电极、高压电源和用于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的珀耳帖元件,利用所述珀耳帖元件向所述放电电极供给水,利用所述高压电源对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相对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由此产生静电雾,将所述相对电极的形状构成为,放电电极侧的内侧面为穹顶状的环形形状。
优选放电电极的前端部构成为球体形状或尖锐形状。
另外,优选相对电极的放电电极侧的内侧面构成为以放电电极的前端为球面中心的球面的一部分。
或者,优选相对电极的放电电极侧的内侧面构成为以从放电电极的前端沿放电电极远离相对电极的位置为球面中心的球面的一部分。
优选,在令以球面中心为原点并且相对于放电电极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为0°,至相对电极的环形外周部的角度表示为θ1,至环形内周部的角度表示为θ2时,相对电极的环形内周部与环形外周部的幅度形成在θ1=0°至θ2=80°的范围。在该情况下,优选θ2形成为50°以上。
另外,可以在相对电极的环形内周部,向着与放电电极相反的方向形成竖立部。竖立部的高度形成为与相对电极的孔径相同或该孔径尺寸以下。竖立部的根部的内侧形成为圆形状。另外,使竖立部的前端向外侧弯曲而形成。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清洁功能的室内机,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与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输送在该热交换器中已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和将从该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还具备静电雾化装置,其具有放电电极、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配置的相对电极、高压电源和用于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的珀耳帖元件,利用所述珀耳帖元件向所述放电电极供给水,利用所述高压电源对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相对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由此产生静电雾,所述相对电极的形状为中央有孔的环形形状,在环形内周部向着与放电电极相反的方向形成有竖立部。
在该情况下,竖立部的高度形成为与相对电极的孔径相同或该孔径尺寸以下。竖立部的根部的内侧形成为圆形状。另外,使竖立部的前端向外侧弯曲而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式,可提供一种空调机,相对电极的放电面积变大,能够可靠地产生更多的静电雾,并且,抑制随之产生的放电音的增大,提高静音性。
另外,当将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形成为球体形状或尖锐形状而构成时,在球体的表面通过结露而生成的水分通过静电力而容易凝结在前端,容易通过表面张力加以保持。另外,即使为尖锐形状,也可以通过静电力容易凝结在前端,容易通过表面张力加以保持。
另外,当将相对电极的放电电极侧的内侧面作为以放电电极的前端为球面中心的球面的一部分而构成时,能够按照距放电电极的前端为大约等距离的方式配设相对电极的内侧面,能够将放电面积设定得较大。
或者,当将相对电极的放电电极侧的内侧面作为以从放电电极的前端沿放电电极远离相对电极的位置为球面中心的球面的一部分而构成时,放电电极的前端和相对电极的距离以环形内周部为最短而环形外周部侧变大。因此,环形内周部侧的静电力比环形外周部侧相对增大,在放电电极的前端圆锥形状地凝结的前端水的前端的运动被限制,也能够抑制整体的运动,从而抑制放电音。
另外,在设以球面中心为原点且相对于放电电极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为0°、设至相对电极的环形外周部的角度表示为θ1、设至环形内周部的角度表示为θ2的情况下,相对电极的环形内周部和环形外周部的宽度在θ1=0°~θ2=80°的范围构成时,能够确保从放电电极侧通过相对电极的中央的孔流动的气流顺畅地流动的流路,从而在放电电极产生的静电雾能够顺畅地流出。
另外,当设定θ2为50°以上时,则在放电电极的前端凝结为圆锥形状的前端水的前端的振动状态不会变得过大。
另外,当在相对电极的环形内周部朝向与放电电极的相反方向形成竖立部时,即使在竖立部前端堆积有污垢粒子,放电距离也不会改变。另外,由于作为端面的竖立部前端的朝向为与气流相同方向,所以气流的紊乱减少,堆积本身也变少而耗费更多时间,能够长期可靠地产生更多的静电雾。
另外,当将竖立部的高度设为与相对电极的孔径为相同或该孔径尺寸以下时,即使污垢粒子堆积,放电距离也不会缩短。另外,越增大竖立部的高度H,污垢粒子的堆积导致放电距离缩短直至造成恶劣影响的期间越长,但反而不会出现气流的流路变长而使电阻增加,或者堆积物增多而下垂,或者堵塞流路。
另外,当将竖立部的根部的内侧设为圆形时,从相对电极的内侧面朝向竖立部变得顺畅,能够抑制气流的紊乱而防止静电雾的消减。
另外,当将竖立部前端向外侧弯曲而形成时,竖立部前端的端面与静电雾和污垢粒子的气流完全远离,从而可防止污垢粒子的堆积。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即使在竖立部前端堆积污垢粒子,放电距离也不会变化。另外,由于作为端面的竖立部前端的朝向为与气流相同方向,所以气流的紊乱也减少,堆积本身也减少耗费更多时间,从而能够长时间可靠地产生更多的静电雾沫。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部分去除后的状态的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室内机的概略纵截面图。
图3是设置在图1的室内机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一部分框体和静电雾化装置的正面图。
图5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相对室内机主体的静电雾化装置的安装状态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相对室内机主体的静电雾化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变形例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10是设置在图1的室内机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变形例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静电雾化单元的截面图。
图14(a)、(b)、(c)、(d)是图13的放电电极的主要部分的详细附图,是表示前端水的状态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15是图13的主要部分的详细附图,是减小了相对电极的孔径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3的主要部分的详细附图,是分离了相对电极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3的主要部分的详细附图,是降低了放电电压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其它静电雾化单元的截面图。
图19是图18的主要部分的详细附图,是使相对电极远离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8的主要部分的详细附图,是降低了放电电压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21是图18的主要部分的详细附图,是增大了相对电极的环形外周部侧的放电距离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静电雾化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其它静电雾化单元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附图标记:
2室内机主体、2a前面吸入口、2b上面吸入口、
4前面板、5预过滤器、6热交换器、
8室内风扇、10吹出口、12上下叶片、
14左右叶片、16换气风扇单元、
18,18A静电雾化装置、20主流路、
22旁通流路、22a旁通吸入口、
22b旁通吹出口、22c旁通吸入管、
22d旁通吹出管、22e收容部、24高电压变压器、
26旁通送风扇、28散热部、30静电雾化单元、
32消音装置、34壳体、36珀尔帖元件、
36a散热面、36b冷却面、38放电电极、
40相对电极、42控制部、44珀尔帖驱动电源、
46台架、46a后部壁、46b侧壁、46c分隔壁、
46d开口、48后导向部、48a后部壁、48b侧壁、
50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52吸引喷嘴、
54导轨、56吸引管、58吸引装置、
58a排气口、60排气管、62开口部、64风门、
66单元壳体、68消音装置壳体。
70静电雾化单元、72放电电极、72a放电电极前端部、
73、75、76相对电极、73a、75a、76a环形内周部、
74前端水、74a下摆部分、75b、76b内侧面、
75c环形外周部、77竖立部、77a竖立部前端、
H竖立部的高度、L相对电极的宽度、O球面中心、
R、Ra孔径、W水膜厚、X薄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搭载有静电雾化装置的空气机的结构>
空调机通常由通过致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构成,图1和图2表示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机在主体2具有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作为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前面吸入口2a具有可自由开闭的可动前面板(下文简单地称为前面板)4,空调机停止时,前面板4与主体2密合而关闭前面吸入口2a,与此相对,在空调机运转时,前面板4沿与主体2背离的方向移动,打开前面吸入口2a。
在主体2的内部具备:设置在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的下游侧的用于去除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的预过滤器5;设置在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的用于与从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用于输送在热交换器6已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8;开闭将从室内风扇8吹送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10并且上下地改变空气吹出方向的上下叶片12;和左右地改变空气吹出方向的左右叶片14。此外,前面板4的上部通过设置在其两端部的多个臂(未图示)与主体2的上部连接,通过驱动控制与多个臂中的一个连接的驱动电机(未图示),使空调机运转时,前面板4从空调机停止时的位置(前面吸入口2a的闭塞位置)向前方移动。同样地上下叶片12也通过设置在其两端部的多个臂(未图示)与主体2的下部连接。
此外,在室内机的一侧的端部(从室内机的正面来看在左侧端部,后面将叙述的分隔壁46c的旁通流路22侧)设置有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的换气风扇单元16,在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后方设置有具有产生静电雾而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的静电雾化装置18。
此外,图1表示出覆盖前面板4和主体2的主体盖(未图示)被拆除后的状态,图2表示出为了明确室内机主体2和静电雾化装置18的连接位置而将收容在主体2内部的静电雾化装置18与主体2分离的状态。静电雾化装置18实际呈现在图3中所示的形状,如图1或图4所示,安装在主体2的左侧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从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经由热交换器6、室内风扇8等连通到吹出口10的主流路20中,在绕过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的旁通流路22的途中设置有静电雾化装置18,在旁通流路22的上游侧设置有作为高压电源的高压变压器24和旁通送风扇26,在旁通流路22的下游侧设置有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该静电雾化单元30具有促进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散热的散热部28。因此,以从上游侧依次配置有高压变压器24、旁通送风扇26、散热部28、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的状态,被收容在构成旁通流路22的一部分的壳体34中。通过像这样被收容在壳体34中,可提高装配性,由于用壳体34形成了流路,因此节省了空间,并且基于旁通送风扇26的空气流能够可靠地与发热部即高压变压器24和散热部28相触碰而将其冷却,并且能够将从静电雾化单元30产生的静电雾可靠地导入空调机的吹出口10,能够向被空调的室内释放所产生的静电雾。
此外,壳体34按照从室内机主体2的正面来看,使流过壳体34内部的空气流的方向相对于流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的方向平行的方式,沿纵向配置,由此从室内机主体2的正面来看能够在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相邻配置,进一步节省了空间。
此外,高压变压器24不一定要收容在壳体34内,但是为了利用旁通流路的通风进行冷却,在抑制温度上升或节省空间这一方面,优选的是收容在壳体34内。
在此,参照图5和图6说明现有公知的静电雾化单元30。
如图5所示,静电雾化单元30由以下部件构成:具有散热面36a和冷却面36b的多个珀尔帖元件36;与散热面36a热密合地连接的上述散热部(例如散热翅片)28;在冷却面36b通过电绝缘材料(未图示)热密合地竖直设置的放电电极38;和相对该放电电极38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的相对电极40。
此外,如图6所示,在换气风扇单元16附近配置的控制部42(参照图1)电连接有珀尔帖驱动电源44和高压变压器24,珀尔帖元件36和放电电极38分别电连接于珀尔帖驱动电源44和高压变压器24。
此外,作为静电雾化单元30为了使从放电电极38高压放电而产生静电雾,也可以不设置相对电极40。例如,如果高压电源的一个端子与放电电极38连接,其另一个端子与框架连接,则可以在连接到框架的结构体的靠近放电电极38的部分与放电电极38之间进行放电。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将该连接到框架的结构体看作是相对电极40。
在上述结构的静电雾化单元30中,通过控制部42控制珀尔帖驱动电源44在珀尔帖元件36中流过电流时,热从冷却面36b向散热面36a移动,由于放电电极38温度降低而在放电电极38上结露。此外,通过控制部42控制高压变压器24,向附着有结露水的放电电极38施加高电压时,能够在结露水中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负高压电源作为高压变压器24,因此静电雾带负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主流路20由构成主体2的台架46的后部壁46a、从该后部壁46a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两侧壁(图7中仅表示出了左侧壁)46b、在台架46的下方形成的后导向部(送风导向部)48的后部壁48a、和从该后部壁48a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两侧壁(图7中仅表示出左侧壁)48b形成,由台架46的一个侧壁(左侧壁)46b和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左侧壁)48b构成将旁通流路22从主流路20分离的分隔壁46c。此外,在台架46的一个侧壁46b形成旁通流路22的旁通吸入口22a,另一方面,在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形成旁通流路22的旁通吹出口22b。
在空调机制冷时,通过室内机的热交换器6的低温空气的相对湿度高,当在静电雾化装置18中具备用于补充水分的珀尔帖元件36的情况下,很容易不仅在珀尔帖元件36的销状放电电极38而且在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另一方面,当空调机加热时,由于通过热交换器6的高温空气的相对湿度低,因此在珀尔帖元件36的放电电极38不发生结露的可能性很高。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与旁通流路22分离,并在旁通流路22设置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由此可以向静电雾化装置18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由此,在制冷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提高安全性。此外,在加热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
旁通流路22由旁通吸入管22c、壳体34和旁通吹出管22d构成,一端与形成于台架侧壁46b的旁通吸入口22a连接的旁通吸入管22c向左方(与左侧壁46b大致正交、与前面板4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壳体34的一端连接,并且与壳体3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端的旁通吹出管22d向下方延伸然后向右方折曲,其另一端与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的旁通吹出口22b连接。像这样通过用壳体34构成旁通流路22的一部分,因此实现了节省空间,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结构能够通过旁通吹出管22d从静电雾化单元18向主流路20可靠地吸引静电雾,从而能够向被空调的室内释放静电雾。
旁通吸入口22a位于预过滤器5和热交换器6之间、即位于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且热交换器6的上游侧,由于利用预过滤器5可有效地去除从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灰尘,因此能够抑制灰尘侵入静电雾化装置18。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灰尘堆积在静电雾化单元30,并且能够稳定地释放静电雾。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用预过滤器5兼作静电雾化装置18和主流路20的预过滤器,由此仅对预过滤器5进行清扫维护就可以,由于不需要进行各个其他的护理,因此能够简化维护。进一步地,在具备如后所述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空调机中,不需要对预过滤器5进行特别的维护,从而能够实现免维护。
一方面,旁通吹出口22b位于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的下游侧吹出口10的附近,构成为从旁通吹出口22b喷出的静电雾随着主流路20的空气流扩散而充满整个房间。这样的旁通吹出口22b配置在热交换器6的下游侧,是因为如果配置在热交换器6的上游侧时,由于热交换器6是金属制成的,作为带电粒子的静电雾的大部分(大约8~9成以上)会被吸收到热交换器6。此外,旁通吹出口22b配置在室内风扇8的下游侧,是因为如果配置在室内风扇8的上游侧时,由于室内风扇8的内部会存在紊流,通过室内风扇8的内部的空气在与室内风扇8的各个部位发生碰撞的过程中静电雾的一部分(大约5成左右)会被吸收。
此外,在设置有旁通吹出口22b的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的主流路20侧,通过利用室内风扇8使空气流具有规定的速度,在侧壁48b的主流路20侧和旁通流路22侧产生压差,使得相对于旁通流路22,主流路20一侧变成相对低压的负压部,从而从旁通流路22向主流路20吸引空气。因此,旁通送风扇26可以具有小容量,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
此外,旁通吹出管22d以在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旁通吹出口22b)指向相对于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方式与分隔壁46c(后导向部48的侧壁48b)连接。这是由于静电雾化单元30利用如上所述的放电现象产生静电雾,因此必然伴随放电声音,而放电声音(discharge sound)具有指向性。因此,在旁通流路22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旁通吹出口22b)处,通过将旁通流路22与前面板4大致平行地连接,能够构成为尽可能不使放电声音指向处于室内机前方或斜前方的人,从而减小了噪音。
此外,如图8所示,使旁通吹出管22d在其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处相对于分隔壁46c倾斜地连接,当以相对于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指向上游侧的方式连接时,具有更进一步减小由于放电声音导致的噪音的效果。
此外,即使在旁通吹出管22d的指向方向指向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的下游方向而连接的情况下,其延长线只要不是从吹出口10向外部伸出,产生的放电声音从吹出口10直接传向外部的量会较少,由于直接进入使用者耳朵的声音也较小,因此能够获得减小噪音的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和旁通流路22分离,将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设置在将热交换器6绕过而与主流路20连通的旁通流路22,因而向静电雾化装置18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因此在制冷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发生结露,提高了安全性,并且在加热运行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能够与空调机的运转模式无关地、即与季节无关地稳定地产生静电雾。
接着,说明还设置有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空调机,该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具有吸引附着在预过滤器5上的灰尘并去除的吸引装置。在参照图9的同时说明换气风扇单元16,换气风扇单元16专用于换气,但是也可以兼用于在具有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室内机中所设置的吸引装置的给气用器件。图9中所示的换气风扇单元16,在分隔壁46c的旁通流路22侧安装于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吸引装置58中,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是以往公知的技术,因此参照图10简单地说明。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详细结构和运转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如图10所示,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50具备沿预过滤器5的表面自由滑动的吸引喷嘴52,吸引喷嘴52通过设置在预过滤器5的上下端的一对导轨54能够与预过滤器5保持极其狭小的间隙并光滑地左右移动,通过吸引喷嘴52吸引附着在预过滤器5的灰尘并将其去除。此外,吸引喷嘴52与可自由弯曲的吸引管56的一端连接,吸引管56的另一端与可改变吸引量的吸引装置58连接。进一步地,吸引装置58与排气管60连接,并向室外导出。
此外,在吸引喷嘴52的上下方向的周围缠绕有沿吸引喷嘴52自由滑动的带(未图示),在吸引喷嘴52的与预过滤器5相对的面,形成有与预过滤器5的纵向长度大致相等的缝隙状的喷嘴开口部,另一方面,在带上形成有例如长度为预过滤器5的纵向长度的1/4的缝隙状吸引孔。
上述结构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50根据需要依次清扫预过滤器5的清扫范围A、B、C、D,但是在吸引清扫范围A时,在驱动带将该吸引孔固定在范围A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在吸引的同时将吸引喷嘴52从预过滤器5的右端到左端进行驱动,吸引清扫预过滤器5的水平方向的范围A。
接着,驱动带将吸引孔固定在范围B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在吸引的同时将吸引喷嘴52从预过滤器5的左端到右端进行驱动,这次吸引清扫预过滤器5的水平方向的范围B。同样地,可吸引清扫预过滤器5的范围C、D。
附着在预过滤器5的通过吸引喷嘴52吸引的灰尘经由吸引管56、吸引装置58和排气管60排出到室外。
进一步参照图9,在吸引装置58的吸入路径形成有开口部62,并且设置有用于开闭该开口部62的风门64,换气风扇单元16在风门64打开开口部62时用作换气,在进行吸引清扫时,利用风门64关闭开口部62,用于从带的吸引孔吸引灰尘。也就是说,可使用同一个吸引装置58实现吸引清扫功能和换气功能。
此外,图9中没有表示出排气管60,排气管60与吸引装置58的排气口58a连接。
图11表示出不具有壳体34的静电雾化装置18A,该静电雾化装置18A如图12所示安装在室内机主体2中。或者,安装在图12所示的虚线区域18B(与在图9所示的静电雾化装置18中设置在旁通流路22的下游侧的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中。将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并且使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换气风扇单元16的开口部62和风门64的附近,从而使其配置于由换气风扇单元16吸引的空气流过的部分。
进一步详述,图11的静电雾化装置18A是将具有散热部28的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一体地安装,不包括散热部28的静电雾化单元30部分和消音装置32收容在各自的壳体(单元壳体66和消音装置壳体68)中,消音装置壳体68与旁通吹出管22d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旁通吹出管22d的另一端与主流路20连接并连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隔壁46c从主流路20分离的、且在与未图示的主体盖的左侧面之间形成的、而且配置有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成为替代所述旁通吸入管22c和壳体34的部件,并且也收容旁通吹出管22d,作为旁通流路22构成。
此外,旁通吹出管22d通过相对于主流路20的空气流指向的方向谋求减小噪音的方法在前文已叙述,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必如此,消音装置壳体68也可以和旁通吹出口22b直接连接。由此,能够使静电雾化装置18A的结构更加简单。但是,为了减小噪音需要和旁通吹出管22d一样考虑方向。
由此,通过预过滤器5吸入主体2内的空气从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的旁通吸入口22a吸入收容部22e,当从正面看室内机主体2时,该空气流的方向相对于流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的方向平行地在收容部22e内流动。通过像这样在收容部22e内流动的空气可以冷却散热部28,并且通过在单元壳体66形成的开口部(未图示)进入静电雾化单元30。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换气风扇单元16的周围空间成为旁通流路22,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实现节省空间。此外,对于这种结构,高压变压器24可以配置在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中的任意部位,可以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
此外,该旁通流路22,按照从正面看室内机主体2时空气流相对于通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平行地流动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按照上文中详细描述的方式使用分隔壁46c这样简单的结构将主流路20和旁通流路22分支,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旁通流路22,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静电雾化装置18A的预过滤器和主流路20的预过滤器共用预过滤器5。由于前面已经描述了共用的效果,在此省略了详细描述。
此外,也可以在位于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后部的台架46的下部附近形成开口46d,以便引出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配管(未图示)。上述旁通吸入口22a是用于将空气吸入收容部22e而在分隔壁46c(台架侧壁46b)形成的收容部22e的一个开口,通过预过滤器5和室内机的外部连通,但是在台架46的下部形成的开口46d,收容部22e和室内机的外部直接连通,成为吸入周围空气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收容部22e成为使预过滤器5也旁通的旁通流路。因此,吸入到静电雾化装置18A的空气从开口46d流入而不通过预过滤器5,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另外设置静电雾化装置18A用的预过滤器。此外,只要在形成有开口46d的结构中,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使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这种构成不发生改变,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收容部22e,同样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如上所述,由于旁通吹出口22b的主流路20侧通过室内风扇8使空气流具有规定的速度,从而产生压差成为被吸引的负压部,因此即使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也可以利用通过旁通吹出管22d从作为旁通流路的收容部22e向主流路20吸引的空气冷却散热部28,将利用静电雾化单元30产生的静电雾吸引到主流路20,并释放到被空调的室内。此外,如果像虚线区域18B那样在开口部62和风门64附近,将散热部28配置在吸入到开口部62的空气流过的部分,从而也可以通过由换气风扇单元16吸引的空气进行冷却。
此外,如图12所示,由于将静电雾化装置18A的散热部28与在吸引装置58设置的开口部62接近而配置,因此可以通过吸入到开口部62的空气进一步冷却散热部28,促进从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散热。此外,在使用专用于换气的风扇作为换气风扇单元16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设置风门64,所以能够使散热部28与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吸入口接近配置,这样可有效地冷却散热部28。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和成为旁通流路的收容部22e分开,并将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收容部22e中,而且向静电雾化装置18A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因此在制冷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而提高安全性,并且在加热运行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与空调机的运转模式无关地、也就是与季节无关地稳定地产生静电雾。
(用于降低静电雾化装置造成的噪音的结构)
在空调机中,噪音的降低为大课题。关于放电音大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搭载,课题重大,放电音的降低是必须的。参照图5及图6对现有公知的静电雾化单元30的概略进行说明,但对于本发明的空调机的放电音降低的结构,参入放电现象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静电雾化单元的截面图。图13中,静电雾化单元70的基本结构与现有技术无不同,由具有散热面36a和冷却面36b的多个珀耳贴元件36、与散热面36a热密合而连接的散热部(例如,散热翅片)28、与冷却面36b经由电绝缘材料71热密合地竖直设置的放电电极72、和相对于该放电电极72仅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的相对电极73构成。在放电电极72和相对电极73之间以能够施加高电压的方式连接有高压变压器24作为高压电源。
放电电极72为细棒形状,其放电电极前端部72a形成为直径为1mm以下的小的球体形状。该球体形状中,在球体的表面因结露而生成的水分由于静电力而容易凝结在前端,并且,容易通过表面张力而保持。另外,放电电极前端部72a不限于球体形状,也可以是尖锐形状等,能够适度保持用于静电雾化的水的形状不太尖的形状,由于水分通过静电力而容易凝集在前端,并且容易利用表面张力而保持,是理想的。
相对电极73形成中央具有圆形的孔的平板的环形状,环形内周部73a以相对于放电电极72的中心轴垂直地包围且距放电电极前端部72a大致等距离的方式配设,从而较大地设定放电面积。另外,相对电极73为环形状,但也可以在外周侧具有未图示的端子连接部或支承部。
对在上述结构中进行静电雾化时的放电现象进行说明。在放电电极72通过利用珀耳贴元件36进行冷却,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并结露。这样,在通过珀耳贴元件36向放电电极72供给水的状态下,在放电电极72和相对电极73之间通过高压变压器24施加数kV的高电压时,附着在放电电极72的结露水通过静电力而被拉向放电电极前端部72a,并且朝向相对电极73的方向形成圆锥形状的前端水74。即,形成越接近相对电极73越尖的圆锥形状,该尖锐程度若按照使放电电流一定的方式通过珀耳贴元件36的能力控制结露水量,则在相对电极73开口而形成的圆形的孔径R、放电距离、高压施加电压、和结露水量分别相互关联地决定。在此所说的放电距离为包含前端水74的放电电极72侧和相对电极73的距离。
此时的放电大部分在前端水74与环形内周部73a、即前端水74与相对电极73变成最短距离的部位进行,静电雾基本上是水从前端水74的前端附近分裂而产生。但是,也有相对电极73为环形状的情况,认为放电自身在包含前端水74的与放电电极72接近的下摆部分74a(参照图14)的某较宽的范围中进行。
但是,实际上前端水74的圆锥形状朝向相对电极73方向不稳定,由于放电的冲击或放电位置的移动、周围气流的影响、以及相对于静电雾化造成的水分的减少不能持续稳定地供给结露水等的理由,表示出特别是在上下方向上以小刻度相当激烈地伸缩的举动,另外,在前后左右的所有任意方向上摇摆。图14(a)、(b)、(c)、(d)表示这种变形的前端水74的形状之一例。像这样,由于前端水74在运动的同时进行雾化放电,所以在前后左右振动时或向上方延伸时,有时前端水74的下摆部分74a暂时产生水膜厚度W减小的薄水部分X。产生该薄水部分X的原因是因为,由于放电电极前端部72a稳定地保持前端水74,所以作为球体形状或尖锐形状向外侧倾斜也容易变薄。
该薄水部分X产生的下摆部分74a为放电电极前端部72a和相对电极73的环形内周部73a接近的附近。此时的详细的放电状态不明,但本申请发明人越长时间观察该薄水部分X产生的状态时发现放电音有增大的趋势。
因此,为了抑制放电音,只要防止放电电极72的在与相对电极73接近的部分产生薄水部分X即可。具体而言,通过抑制前端水74的运动或增加前端水74的下摆部分74a的水保持量,可以抑制放电音。下面表示其方法之一例。
1、将相对电极73的孔径R减小(Ra)(参照图15)。
将相对电极73的环形内周部73a向放电电极72的中心轴侧移动,前端水74的前端的运动被限制,且整体的运动也被抑制,可减少产生薄水部分X。另外,由于将前端水74的下摆部分74a和环形内周部73a连结的线的方向与放电电极72的中心轴平行接近,所以外观上看的水膜厚度W也增大。
2、使相对电极73远离(参照图16)。
在以使放电电流一定的方式控制珀耳贴元件36的能力而生成结露水的情况下,前端水74的高度增高的高度相当于使相对电极73远离的尺寸d使得放电距离本身相同,因此,放电电极72的前端水74增大,结露水量增加。该前端水74的圆锥形状的下摆部分74a由于电场强度小,所以静电力弱,因此接近球状的形状而变粗。如上所述,即使因放电的冲击等前端水74在前后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边运动边反复雾化放电,由于能够确保下摆部分74a的水分量,因此,水膜厚度W增大,能够防止薄水部分X自身的产生,能够抑制放电音。
3、降低放电电压(参照图17)。
由于静电力减小,所以前端水74的圆锥形状的尖锐程度减小,下摆部分74a变粗,由此,可增大水膜厚度W。另外,前端水74的运动自身也减小,可减少薄水部分X的产生。但是,该情况下,静电雾的产生也减少。
以上的说明以相对电极73为平板的环形状进行,但如图18所示,相对电极75也可以形成为以放电电极72侧为内侧面75b的穹顶状的环形状。图18中,表示了将薄板成形为穹顶(dome,圆顶)形的例子,但考虑到将相对电极75通过旋孔加工而成形时,重要的是只要将放电电极72侧的内面侧75b制成穹顶状的环形状即可。
图18中,相对电极75的穹顶形状为以放电电极前端部72a为中心的球面的一部分,从放电电极前端部72a起到相对电极75的环形内周部75a及内侧面75b的任一处均为大致相同的距离。另外,球面中心O在放电电极前端部72a为球体形状且其直径小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也可以与放电电极72的前端球面位置一致,在放电电极72为尖锐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其前端为中心。
相对电极75的环形内周部75a和环形外周部75c的宽度L不通过长度尺寸表示,而是在设以球面中心O为原点,并且相对于放电电极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为0°、设到相对电极75的环形外周部75c表示为θ1、设到环形内周部75a表示为θ2的情况下,优选在大致θ1=30°±10°至θ2=65°±10°的范围构成。这是考虑到由于静电雾产生且流出,所以确保从放电电极72侧通过相对电极75的孔流动的气流能够顺畅地流动的流路。因此,如果能够以气流顺畅地流动的方式构成,则可以在θ1=0°到θ2=80°左右的范围内任意构成。另外,越是减小θ2并增大环内周直径,前端水74的振动状态越大,因此,环形内周部75a即使最小也优选为形成至θ2=50°。
在使用如上所述构成的穹顶状的相对电极75的空调机的静电雾化装置中,由于从放电电极前端部72a起到相对电极75的环形内周部75a及内侧面75b的任一处为大致相同的距离,所以在平板的相对电极73中环形内周部73a为最短距离,与之相对,在环形内周部75a及内侧面75b的任一处变成为最短距离。因此,放电方向成放射状,范围广,可以增大静电雾的静电量。
并且,也发现前端水74的圆锥形状也产生变化。即,静电力波及到放电电极前端部72a的较广的范围,因此,前端水74的圆锥形状的下摆部分74a扩宽,并且,运动在前后左右方向变得激烈。而且,放电量也增加,因此,静电雾的产生量也增加,放电音也相应增加。
如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在穹顶状的相对电极75上抑制放电音,下面表示防止放电电极72的薄水部分X产生的方法之一例。
1、使相对电极75远离(参照图19)。
在保持相对电极75的内侧面的曲率相同的状态下从放电电极72仅离开尺寸d,由此,相对电极75的环形外周部75c与环形内周部75a相比,相对地接近放电电极72,前端水74的下摆部分74a的静电力也相对增大。由此,前端水74的下摆部分74a的水膜厚度W也增大。另外,与平板相同,在以使放电电流一定的方式控制珀耳贴元件36的能力而生成结露水的情况下,前端水74的高度增高的量相当于相对电极75远离的尺寸d,因此,放电电极72的前端水74增大,结露水量增加。该前端水74的圆锥形状的下摆部分74a,由于电场强度小所以静电力弱,因此,以接近球状的形状变粗。如上所述,即使因放电的冲击等而在前后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前端水74在运动的同时反复雾化放电,也能够确保下摆部分74a的水分量,因此,水膜厚度W增大,能够防止薄水部分X自身的产生,能够抑制放电音。
2、降低放电电压(参照图20)。
由于静电力减小,所以前端水74的圆锥形状的尖锐程度减小,下摆部分74a变粗,由此,能够增大水膜厚度W。另外,前端水74的运动自身也减小,能够减少薄水部分X的产生。
3、放电电极前端部72a与相对电极75的距离以环形内周部75a为最短而环形外周部75c侧增大(参照图21)。
例如使相对电极75的球面中心O向放电电极72的棒形状侧移动,作为以从放电电极72的前端沿放电电极远离相对电极75的位置为球面中心O的球面的一部分而构成。由此,环形内周部75a侧的静电力比环形外周部75c侧相对增大,前端水74的前端的运动被限制,且整体的运动也被抑制,且抑制薄水部分X的产生,并且,即使产生了薄水部分X,由于环形外周部75c侧的放电相对较弱,所以也能够抑制放电音。另外,环形状的宽度L为与在从放电电极前端部72a到相对电极75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同样的角度范围。
4、关于相对电极75的孔径R
关于在相对电极75开口而设置的圆形的孔径R,与平板不同,根据条件而不同。即,由于本来放电范围宽,所以即使孔径R增大,也能够减少前端水74的运动变大的比例,宁可存在前端水74的尖锐程度降低,下摆部分74a变粗,水膜厚度W变大的趋势,即使孔径R增大也能够抑制放电音。
如以上说明,相对电极为平板或穹顶状的任一形状,如上述所述构成,都能够抑制在放电电极前端部72a产生薄水部分X,另外,通过抑制在薄水部分X的放电,能够大幅度抑制放电音。
另外,相对电极的形状不仅限于上述的平板或穹顶状,即使形成为接近穹顶状的形状,多棱锥台形的侧面部的形状,也能够按如上说明的方法应用。特别是如果相对电极75的宽度L达到θ2-θ1=40°程度,且长度尺寸也为数mm程度的小的结构,则即使不是穹顶状而是直线状,放电状态也能够不较大改变。
(用于防止静电雾化装置的电极污染造成的静电雾产生量降低的结构)
在空调机中,根据室内环境,例如有时居住者的吸烟量增多、或者空气中漂浮大量的尘埃、或者接近烹调器具时油烟飞舞,由于在静电雾化单元的电极上附着这些污垢,从而静电雾的产生量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为了产生静电雾而施加高电压,这也使油烟子或油分或尘埃等污垢粒子带电,带电的污垢粒子容易附着于相对电极。
其中,存在以下趋势,即:静电雾及污垢粒子集中附着在成为其随着气流而通过的流路的相对电极的环形内周部的端面。认为这是由于,在存在由切断端面等造成的凹凸或毛刺时,端面的朝向相对于气流的朝向接近于直角方向,因此,气流较大程度地紊乱,产生卷入的流动。
当污垢粒子像这样集中堆积在相对电极的局部时,放电电极72和环形内周部的放电距离必然发生变化,且在上述的穹顶状的相对电极上堆积有污垢粒子的环形内周部成为与放电电极最接近的部分,在此进行放电。像这样,由于最初设计的放电电极和相对电极的放电距离变小,从而放电音增大、或附近雾的产生量降低、或放电电流变得过大导致运转率降低。特别是有时烟的油烟子和烹调油等的堆积物垂下,使放电距离大幅度改变。
针对这样的课题,对防止本发明的空调机中的静电雾化单元的放电距离的变化,抑制静电雾的产生量降低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静电雾化单元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对于图18所示的结构,放电电极72和相对电极76的位置关系无变化,但在相对电极76的环形内周部76a朝向放电电极72的相反方向设置有圆筒形的竖立部77。通过该结构,相对电极76的端面从环形内周部76a移动到竖立部前端77a。
即,即使污垢粒子堆积在竖立部前端77a,放电距离也不会改变。另外,由于作为端面的竖立部前端77a的朝向与气流为相同方向,所以气流的紊乱也减少,堆积本身也变少,耗费更长时间。
竖立部77的高度H根据相对电极76的形状和板厚决定,但为平板的情况下只要为板厚的至少2倍左右即可,在将薄板成形为穹定状的情况下,气流方向的直线部只要至少与板厚为同程度即可。即使在该程度,能够确认即使污垢粒子稍微堆积放电距离也不会缩短这样的效果。因此,竖立部77的高度H有稍许即可。相反,越是增大竖立部77的高度H,虽然污垢粒子的堆积导致缩短放电距离从而带来恶劣影响的期间变长,但考虑到反而出现气流的流路变长致使阻力增加,或者堆积物变多而下垂,或者堵塞流路等的可能性,优选竖立部77的高度H为与竖立部77的圆筒状的孔径r、即相对电极76的孔径R为同等程度。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即使污垢附着于静电雾化单元的相对电极,也能够防止放电距离缩短,能够抑制由于静电雾沫的产生量大幅度降低、或放电音增大、或放电电流过大导致的运转率降低。
另外,如图23所示,通过将竖立部77的根部的内侧、即环形内周部76a形成为圆形,使其从相对电极76的内侧面76b到竖立部77流畅地形成,由此,能够抑制气流的紊乱,防止静电雾的消减。
另外,如果将竖立部前端77a进一步向外侧弯曲,则能够使端面完全远离静电雾和污垢粒子的气流,能够几乎完全防止污垢粒子的堆积。
另外,当然能够将用于利用该竖立部77防止静电雾化装置的电极污染造成的静电雾产生量的降低的结构,与用于降低上述的静电雾化装置引起的噪音的结构相组合地构成,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空调机,通过在空调机中搭载具有这些结构的静电雾化装置,能够长期可靠地产生更多的静电雾沫,并且能够抑制随之带来的放电音的增大而提高静音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空调机能够长期可靠地产生更多的静电雾,并且对于安全性或噪音也予以充分考虑,因此,作为包括通常家庭用的空调机的各种空调机极其有用。

Claims (8)

1.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清洁功能的室内机,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包括: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与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输送在该热交换器中已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和将从该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
还具备静电雾化装置,其具有放电电极、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配置的相对电极、高压电源和用于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的珀耳帖元件,利用所述珀耳帖元件向所述放电电极供给水,利用所述高压电源对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相对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由此产生静电雾,
将所述相对电极的形状构成为,朝向放电电极侧的内侧面为穹顶状的环形形状,
相对电极的朝向放电电极侧的内侧面构成为以从放电电极的前端沿放电电极远离相对电极的位置为球面中心的球面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放电电极的前端构成为球体形状或尖锐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令以球面中心为原点并且相对于放电电极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为0°,至相对电极的环形外周部的角度表示为θ1,至环形内周部的角度表示为θ2时,相对电极的环形内周部与环形外周部的幅度形成在θ1=0°至θ2=80°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θ2形成为50°以上且8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电极的环形内周部,向着与放电电极相反的方向形成有竖立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竖立部的高度形成为与相对电极的孔径尺寸相同或该孔径尺寸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竖立部的根部的内侧形成为圆形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使竖立部的前端向外侧弯曲而形成。
CN2009801086219A 2008-03-10 2009-02-18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0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9394 2008-03-10
JP2008059391A JP5060349B2 (ja) 2008-03-10 2008-03-10 空気調和機
JP2008059394A JP2009216286A (ja) 2008-03-10 2008-03-10 空気調和機
JP2008-059391 2008-03-10
PCT/JP2009/000660 WO2009113244A1 (ja) 2008-03-10 2009-02-18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0942A CN101970942A (zh) 2011-02-09
CN101970942B true CN101970942B (zh) 2013-11-13

Family

ID=41064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862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0942B (zh) 2008-03-10 2009-02-18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0942B (zh)
TW (1) TWI443292B (zh)
WO (1) WO2009113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212013003317U2 (pt) * 2010-08-11 2015-11-03 William Luca Cabariti sistema elétrico de climatização ambiental com troca de calor por convecção natural
EP3093564B1 (en) * 2015-05-12 2018-09-19 Blueair AB Air cleaning device
JP5819560B1 (ja) * 2015-05-25 2015-11-24 株式会社 徳武製作所 微粒化した液体にマイナスの電荷を帯びさせ放出する装置
MY173725A (en) * 2017-12-13 2020-02-18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Air conditioner
CN110190520B (zh) * 2019-05-06 2024-02-23 平流层复合水离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
CN113531699A (zh) * 2021-06-09 2021-10-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3531701A (zh) * 2021-06-09 2021-10-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13719906A (zh) * 2021-09-26 2021-11-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4893828B (zh) * 2022-03-30 2023-08-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8854A (ja) * 2002-09-20 2003-06-27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器
JP4096905B2 (ja) * 2004-03-26 2008-06-0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DE102004036884A1 (de) * 2004-07-22 2006-02-16 Ltg Aktiengesellschaft Raumlüftungs- oder Raumklimagerät
JP4301107B2 (ja) * 2004-08-12 2009-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薬剤の放散装置
JP4701746B2 (ja) * 2005-02-23 2011-06-1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能付き空気調和機
JP4600247B2 (ja) * 2005-10-31 2010-12-1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JP4799143B2 (ja) * 2005-11-18 2011-10-26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空調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78854A 2003.06.27
JP特开2005-282873A 2005.10.13
JP特开2006-234245A 2006.09.07
JP特开2006-50965A 2006.02.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13244A1 (ja) 2009-09-17
CN101970942A (zh) 2011-02-09
TWI443292B (zh) 2014-07-01
TW200946842A (en) 2009-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0942B (zh) 空调机
CN102124275B (zh) 空调机
CN101828077B (zh) 空调机
CN106678975A (zh) 新风空调
JP4413445B2 (ja) 空調ダクト装置
JP2009216286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4941803A (zh)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电集尘装置以及空调机
JP506034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149977B (zh) 空调机
JP518938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903706B (zh) 空调机
JP2021173462A (ja) 集塵装置
CN102138044B (zh) 空调机
JP2009216312A (ja) 空気調和機
JP512016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411881B2 (ja) 静電霧化装置を備えた空調装置
JP2014020578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164251A (ja) 空気調和機
JP498556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86795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204230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1173464A (ja) 集塵装置
JP2021173463A (ja) 集塵装置
JP201305748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4020577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