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3706B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3706B
CN101903706B CN2008801220020A CN200880122002A CN101903706B CN 101903706 B CN101903706 B CN 101903706B CN 2008801220020 A CN2008801220020 A CN 2008801220020A CN 200880122002 A CN200880122002 A CN 200880122002A CN 101903706 B CN101903706 B CN 1019037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ont panel
running
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
atomiza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20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3706A (zh
Inventor
久保次雄
米泽胜
赤岭育雄
川添大辅
高桥正敏
马场雅浩
神野宁
山口成人
海老原正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345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28027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345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16842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8/00380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81546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903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3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7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按照来自吹出口的吹出空气向前上方吹送并沿前面板的表面流通的方式对上下叶片进行位置控制,并控制室内风扇和静电雾化装置使其运转规定时间。另外,在前面板为可动式的情况下,按照可动前面板的上部开、下部关闭或打开的方式进行位置控制。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清洁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调机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例如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吸入口的空气清洁用的预过滤器吸附臭气成分,通过设置在送风路径的途中的具有氧化分解功能的除臭单元吸附臭气成分。 
但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由于是去除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而进行除臭,因而不能够去除室内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气成分。 
因此,一种提案的空调机是,在室内机的送风路径设置静电雾化装置,并将利用静电雾化装置产生的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和空气一起吹送到室内,去除室内空气中包含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气成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2)。 
另外,也提出了如下的空调机:静电雾的除菌效果众所周知,在空调机的室内机安装静电雾化装置,用静电雾化装置产生的静电雾净化室内机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28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34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50447号公报 
但是,没有着眼于静电雾的防污效果而防止例如设置于室内机的前面开口部前方的前面板的表面污染的空调机,对于前面板,目前,利用氟类、硅类等低污染性涂料,实施防污涂敷,利用其防带电效果使污物难以附着,且附着的污物也易于清除这种性质,来防止前面板表面的污染。 
因此,在现有空调机的情况下,在其制造过程中,需要准备涂敷 剂,且利用涂敷剂对前面板进行涂敷这种作业,导致成本上升。 
另外,在前面板的污染相当严重的情况下,有时需要卸下前面板进行清扫,造成麻烦的维护保养。 
另外,当空调机进行制冷或除湿运转时,室内机内部的湿度增高,易发生霉和菌,但专利文献1或2记载的空调机关于室内机内部的防霉或除菌,未曾考虑。 
关于设置于室内机内部的热交换器,会因制冷或除湿运转而湿润,因此对现有热交换器实施除菌剂涂敷,通过除菌剂溶解于结露水而用除菌剂将霉和菌包围,抑制其活动。 
因此,现有空调机在其制造过程中,需要准备除菌剂且将该除菌剂涂敷于热交换器的作业,导致热交换器的成本上升。另外,室内机内部的湿度因制冷或除湿运转而增高,由此不仅热交换器而且室内机的台架及室内风扇也会产生霉和菌,关于室内机的主体内部的防霉和除菌,也需要采取对策。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利用静电雾净化室内机内部的技术,但没有考虑关于前面板的防污,当然,关于将前面板的防污和室内机的主体内部的防霉、除菌组合进行的控制也没有指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具有的这种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着眼于静电雾的防污作用和防霉、除菌作用,不需要前面板的防止污染的涂敷和热交换器的除菌剂涂敷,能够防止前面板的污染,能够将室内机内部总是维持清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的室内机,上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室内机包括: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设置于室内机的前方的前面板;与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输送通过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将从该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将从该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吹送方向上下地变更的上下叶片;和在空调机的运转过程中发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静电雾化装置使静电雾带负电,且设置为使带负电的静电雾导入室内风扇的吹出侧,以使带负电的静电雾包含在从吹出口吹送的空气中。上述空调机具有如下的防污控制: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按照使来自吹出口的吹出空气沿前面板的表面流通的方式将上下叶片控制为朝向上方的位置同时使室内风扇运转,在该运转过程中,控制静电雾化装置使其运转规定时间,上述规定时间仅是吹出空气所含的带负电的静电雾能够通过亲水性作用使前面板表面的污染成分浮出并进行分解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空调机具有如下的防霉、除菌控制和前面板的防污控制。防霉、除菌控制:在制冷或除湿运转停止后,暂时进行干燥运转,在干燥运转中、或干燥运转结束后、或这两种情况下,控制静电雾化装置使其运转规定时间,利用带负电的静电雾抑制主体内部的霉和菌的产生,其中,所述干燥运转是进行送风运转、除湿运转和供暖运转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运转,使所述室内机的内部干燥的运转。前面板的防污控制:按照使来自吹出口的吹出空气向前上方吹送并沿前面板的表面流通的方式对上下叶片进行位置控制,并按照使室内风扇和静电雾化装置运转规定时间的方式进行运转控制,利用带负电的静电雾的通过亲水性作用使污染成分浮出并进行分解的功能对前面板进行防污。在制冷或除湿运转停止后,将防霉、除菌控制和前面板的防污控制二者加以组合,并依次进行或使二者同时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由于按照从室内机的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沿前面板的表面流通的方式对上下叶片进行位置控制,并控制室内风扇和静电雾化装置使其运转规定时间,因此利用静电雾化装置产生的静电雾的防污效果,能够防止前面板的表面的污染而维持清洁,减少维护保养的麻烦。 
另外,在制冷或除湿运转停止后停止空调机的情况下,暂时进行吹送运转、除湿运转、供暖运转中任意一种运转以上,并进行使室内机的内部干燥的干燥运转,在干燥运转中、或干燥运转结束后、或在这两种情况下,控制静电雾化装置使其运转规定时间,因此通过静电雾化装置的运转产生的静电雾的防霉、除菌作用会作用于室内机的内部所有区域,不需要热交换器的除菌剂涂敷,并且能够将室内机内部维持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拆除了一部分的状态的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室内机的概要纵剖面图。 
图3是设置于图1的室内机的静电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框体的一部分和静电雾化装置的正面图。 
图5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6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框图。 
图7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相对于室内机主体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相对于室内机主体的安装状态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侧面图。 
图10是设置在图1的室内机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14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A是具备人体检测传感器并且前面板打开前面开口部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5B是图15A的室内机的侧面图。 
图16是表示用图15A所示的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的人体位置判别区域的概要图。 
图17是表示人的活动量的分类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另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电极的自净化控制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室内机内部的防霉、除菌控制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室内机内部的防霉、除菌控制中进行的干燥运转的时间图。 
图22是表示设置于室内机的前面板和上下叶片的干燥位置的室内机的概要纵剖面图。 
图23是表示静电雾对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24是表示静电雾对大肠菌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25是表示进行可动式前面板的防污染控制时的前面板和上下叶片的位置关系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26是表示进行可动式前面板的防污染控制时的前面板和上下叶片的另一位置关系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27是表示进行可动式前面板的防污染控制时的前面板和上下叶片的再另一位置关系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28是表示进行固定式前面板的防污染控制时的前面板和上下叶片的位置关系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符号说明 
2    室内机主体 
2a   前面吸入口 
2b   上面吸入口 
4    前面板 
5    预过滤器 
6    热交换器 
8    室内风扇 
10   吹出口 
12   上下叶片 
14   左右叶片 
16   换气风扇单元 
18、18A   静电雾化装置 
20   主流路 
22   旁通流路 
22a  旁通吸入口 
22b  旁通吹出口 
22c  旁通吸入管 
22d  旁通吹出管 
22e   收纳部 
24    高电压变压器 
26    旁通送风扇 
28    散热部 
30    静电雾化单元 
32    消声器 
34    壳体 
36    珀耳贴元件 
36a   散热面 
36b   冷却面 
38    放电电极 
40    相对电极 
42    控制部 
44    珀耳贴驱动电源 
46    台架 
46a   后部壁 
46b   侧壁 
46c   分隔壁 
46d   开口 
48    后导向部 
48a   后部壁 
48b   侧壁 
50    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 
52    吸引嘴 
54    导轨 
56    吸引管 
58    吸引装置 
58a   排气口 
60    排气管 
62    开口部 
64    风门 
66    单元壳体 
68    消声器壳体 
70    污染传感器 
72    控制部 
74    驱动电路 
76    显示部 
78    存储部 
80、82、84、86、88  传感器单元 
90    传感器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空调机的整体结构) 
空调机通常由通过致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构成,图1和图2表示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机在主体2具有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作为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前面吸入口2a具有可自由开闭的可动前面板(下文简单地称为前面板)4,空调机停止时,前面板4与主体2密合而关闭前面吸入口2a,与此相对,在空调机运转时,前面板4沿与主体2背离的方向移动,打开前面吸入口2a。 
在主体2的内部具备:设置在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的下游侧的用于去除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的预过滤器5;设置在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的用于与从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用于输送在热交换器6已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8;开闭将从室内风扇8吹送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10并且上下地改变空气吹出方向的上下叶片12;和左右地改变空气吹出方向的左右叶片14。此外,前面板4的上部通过设置在其两端部的多个臂(未图示)与主体2的上部连接,通过驱动控制与多个臂中的一个连接的驱动电机(未图示),当空调机运转时,前面板4从空调机停止时的位置(前面吸入口2a的闭塞位置)向前方移动。同样地上下叶片12也通过设置在其两端部的多个臂(未图示)与主体2的下部连 接。 
(静电雾化装置的结构) 
此外,在室内机的一侧的端部(从室内机的正面来看在左侧端部,后面将叙述的分隔壁46c的旁通流路22侧)设置有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的换气风扇单元16,在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后方设置有具有产生静电雾而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的静电雾化装置18。 
此外,图1表示出覆盖前面板4和主体2的主体盖(未图示)被拆除后的状态,图2表示出为了明确室内机主体2和静电雾化装置18的连接位置而将收容在主体2内部的静电雾化装置18与主体2分离的状态。静电雾化装置18实际呈现在图3中所示的形状,如图1或图4所示,安装在主体2的左侧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从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经由热交换器6、室内风扇8等连通到吹出口10的主流路20中,在将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旁通(绕过)的旁通流路22的途中设置有静电雾化装置18,在旁通流路22的上游侧设置有作为高压电源的高压变压器24和旁通送风扇26,在旁通流路22的下游侧设置有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该静电雾化单元30具有促进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散热的散热部28。因此,以从上游侧依次配置有高压变压器24、旁通送风扇26、散热部28、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的状态,被收容在构成旁通流路22的一部分的壳体34中。通过像这样被收容在壳体34中,可提高装配性,由于用壳体34形成了流路,因此节省了空间,并且基于旁通送风扇26的空气流能够可靠地与发热部即高压变压器24和散热部28相触碰而将其冷却,并且能够将从静电雾化单元30产生的静电雾可靠地导入空调机的吹出口10,能够向被空调的室内释放所产生的静电雾。 
此外,壳体34按照从室内机主体2的正面来看,使流过壳体34内部的空气流的方向相对于流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的方向平行的方式,沿纵向配置,由此从室内机主体2的正面来看能够在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相邻配置,进一步节省了空间。 
此外,高压变压器24不一定要收容在壳体34内,但是为了利用旁通流路的通风进行冷却,在抑制温度上升或节省空间这一方面,优 选的是收容在壳体34内。 
在此,参照图5和图6说明现有公知的静电雾化单元30。 
如图5所示,静电雾化单元30由以下部件构成:具有散热面36a和冷却面36b的多个珀尔帖元件36;与散热面36a热密合地连接的上述散热部(例如散热翅片)28;在冷却面36b通过电绝缘材料(未图示)热密合地竖直设置的放电电极38;和相对该放电电极38仅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的相对电极40。 
此外,如图6所示,在换气风扇单元16附近配置的控制部42(参照图1)电连接有珀尔帖驱动电源44和高压变压器24,珀尔帖元件36与放电电极38分别与珀尔帖驱动电源44和高压变压器24电连接。 
此外,作为静电雾化单元30为了使从放电电极38高压放电而产生静电雾,也可以不设置相对电极40。例如,如果高压电源的一个端子与放电电极38连接,另一个端子与框架连接,则可以在连接到框架的结构体的靠近放电电极38的部分与放电电极38之间进行放电。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将该连接到框架的结构体看作是相对电极40。 
在上述结构的静电雾化单元30中,通过控制部42控制珀尔帖驱动电源44在珀尔帖元件36中流过电流时,热从冷却面36b向散热面36a移动,由于放电电极38温度降低而在放电电极38上结露。此外,通过控制部42控制高压变压器24,向附着有结露水的放电电极38施加高电压时,能够在结露水中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负高压电源作为高压变压器24,因此静电雾带负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主流路20由构成主体2的台架46的后部壁46a、从该后部壁46a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两侧壁(图7中仅表示出了左侧壁)46b、在台架46的下方形成的后导向部(送风导向部)48的后部壁48a、和从该后部壁48a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两侧壁(图7中仅表示出左侧壁)48b形成,由台架46的一个侧壁(左侧壁)46b和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左侧壁)48b构成将旁通流路22从主流路20分离的分隔壁46c。此外,在台架46的一个侧壁46b形成旁通流路22的旁通吸入口22a,另一方面,在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形成旁通流路22的旁通吹出口22b。 
在空调机制冷时,通过室内机的热交换器6的低温空气的相对湿度高,当在静电雾化装置18中具备用于补充水分的珀尔帖元件36的情况下,很容易不仅在珀尔帖元件36的销状放电电极38而且在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另一方面,当空调机加热时,由于通过热交换器6的高温空气的相对湿度低,因此在珀尔帖元件36的放电电极38不发生结露的可能性很高。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与旁通流路22分离,并在旁通流路22设置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由此可以向静电雾化装置18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由此,在制冷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提高安全性。此外,在加热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 
旁通流路22由旁通吸入管22c、壳体34和旁通吹出管22d构成,一端与形成于台架侧壁46b的旁通吸入口22a连接的旁通吸入管22c向左方(与左侧壁46b大致正交、与前面板4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壳体34的一端连接,并且与壳体3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端的旁通吹出管22d向下方延伸然后向右方折曲,其另一端与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的旁通吹出口22b连接。像这样通过用壳体34构成旁通流路22的一部分,因此实现了节省空间,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结构能够通过旁通吹出管22d从静电雾化单元18向主流路20可靠地吸引静电雾,从而能够向被空调的室内释放静电雾。 
旁通吸入口22a位于预过滤器5和热交换器6之间、即位于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且热交换器6的上游侧,由于利用预过滤器5可有效地去除从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灰尘,因此能够抑制灰尘侵入静电雾化装置18。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灰尘堆积在静电雾化单元30,并且能够稳定地释放静电雾。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用预过滤器5兼作静电雾化装置18和主流路20的预过滤器,由此仅对预过滤器5进行清扫维护就可以,由于不需要进行各个其他的护理,因此能够简化维护。进一步地,在具备如后所述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空调机中,不需要对预过滤器5进行特别的维护,从而能够实现免维护。 
一方面,旁通吹出口22b位于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的下游侧 吹出口10的附近,构成为从旁通吹出口22b吐出的静电雾随着主流路20的空气流扩散而充满整个房间。这样的旁通吹出口22b配置在热交换器6的下游侧,是因为如果配置在热交换器6的上游侧时,由于热交换器6是金属制成的,作为带电粒子的静电雾的大部分(大约8~9成以上)会被吸收到热交换器6。此外,旁通吹出口22b配置在室内风扇8的下游侧,是因为如果配置在室内风扇8的上游侧时,由于室内风扇8的内部会存在紊流,通过室内风扇8的内部的空气在与室内风扇8的各个部位发生碰撞的过程中静电雾的一部分(大约5成左右)会被吸收。 
此外,在设置有旁通吹出口22b的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的主流路20侧,通过利用室内风扇8使空气流具有规定的速度,在侧壁48b的主流路20侧和旁通流路22侧产生压差,使得相对于旁通流路22,主流路20一侧变成相对低压的负压部,从而从旁通流路22向主流路20吸引空气。因此,旁通送风扇26可以具有小容量,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 
此外,旁通吹出管22d以在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旁通吹出口22b)指向相对于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方式与分隔壁46c(后导向部48的侧壁48b)连接。这是由于静电雾化单元30利用如上所述的放电现象产生静电雾,因此必然伴随放电声音,而放电声音(discharge sound)具有指向性。因此,在旁通流路22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旁通吹出口22b)处,通过将旁通流路22与前面板4大致平行地连接,能够构成为尽可能不使放电声音指向处于室内机前方或斜前方的人,从而减小了噪音。 
此外,如图8所示,使旁通吹出管22d在其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处相对于分隔壁46c倾斜地连接,当以相对于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指向上游侧的方式连接时,具有更进一步减小由于放电声音导致的噪音的效果。 
此外,即使在旁通吹出管22d的指向方向指向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的下游方向而连接的情况下,其延长线只要不是从吹出口10向外部伸出,产生的放电声音从吹出口10直接传向外部的量会较少,由于直接进入使用者耳朵的声音也较小,因此能够获得减小噪音的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和旁通流路22分离,将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设置在将热交换器6旁通而与主流路20连通的旁通流路22,因而向静电雾化装置18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因此在制冷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发生结露,提高了安全性,并且在加热运行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能够与空调机的运转模式无关地、即与季节无关地稳定地产生静电雾。 
接着,说明还设置有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空调机,该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具有吸引附着在预过滤器5上的灰尘并去除的吸引装置。在参照图9的同时说明换气风扇单元16,换气风扇单元16专用于换气,但是也可以兼用于在具有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室内机中所设置的吸引装置的给气用器件。图9中所示的换气风扇单元16,在分隔壁46c的旁通流路22侧安装于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吸引装置58中,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是以往公知的技术,因此参照图10简单地说明。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详细结构和运转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如图10所示,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50具备沿预过滤器5的表面自由滑动的吸引喷嘴52,吸引喷嘴52通过设置在预过滤器5的上下端的一对导轨54能够与预过滤器5保持极其狭小的间隙并光滑地左右移动,通过吸引喷嘴52吸引附着在预过滤器5的灰尘并将其去除。此外,吸引喷嘴52与可自由弯曲的吸引管56的一端连接,吸引管56的另一端与可改变吸引量的吸引装置58连接。进一步地,吸引装置58与排气管60连接,并向室外导出。 
此外,在吸引喷嘴52的上下方向的周围缠绕有沿吸引喷嘴52自由滑动的带(未图示),在吸引喷嘴52的与预过滤器5相对的面,形成有与预过滤器5的纵向长度大致相等的缝隙状的喷嘴开口部,另一方面,在带上形成有例如长度为预过滤器5的纵向长度的1/4的缝隙状吸引孔。 
上述结构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50根据需要依次清扫预过滤器5的清扫范围A、B、C、D,但是在吸引清扫范围A时,在驱动带将该吸引孔固定在范围A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在吸引的同时将吸引喷 嘴52从预过滤器5的右端到左端进行驱动,吸引清扫预过滤器5的水平方向的范围A。 
接着,驱动带将吸引孔固定在范围B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在吸引的同时将吸引喷嘴52从预过滤器5的左端到右端进行驱动,这次吸引清扫预过滤器5的水平方向的范围B。同样地,可吸引清扫预过滤器5的范围C、D。 
附着在预过滤器5的通过吸引喷嘴52吸引的灰尘经由吸引管56、吸引装置58和排气管60排出到室外。 
进一步参照图9,在吸引装置58的吸入路径形成有开口部62,并且设置有用于开闭该开口部62的风门64,换气风扇单元16在风门64打开开口部62时用作换气,在进行吸引清扫时,利用风门64关闭开口部62,用于从带的吸引孔吸引灰尘。也就是说,可使用同一个吸引装置58实现吸引清扫功能和换气功能。 
此外,图9中没有表示出排气管60,排气管60与吸引装置58的排气口58a连接。 
图11表示出不具有壳体34的静电雾化装置18A,该静电雾化装置18A如图12所示安装在室内机主体2中。或者,安装在图12所示的虚线区域18B(与在图9所示的静电雾化装置18中设置在旁通流路22的下游侧的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中。将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并且使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换气风扇单元16的开口部62和风门64的附近,从而使其配置于由换气风扇单元16吸引的空气流过的部分。 
进一步详述,图11的静电雾化装置18A是将具有散热部28的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一体地安装,不包括散热部28的静电雾化单元30部分和消音装置32收容在各自的壳体(单元壳体66和消音装置壳体68)中,消音装置壳体68与旁通吹出管22d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旁通吹出管22d的另一端与主流路20连接并连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隔壁46c从主流路20分离的、且在与未图示的主体盖的左侧面之间形成的、而且配置有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成为替代所述旁通吸入管22c和壳体34的部件,并且也收 容旁通吹出管22d,作为旁通流路22构成。 
此外,旁通吹出管22d通过相对于主流路20的空气流指向的方向谋求减小噪音的方法在前文已叙述,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必如此,消音装置壳体68也可以和旁通吹出口22b直接连接。由此,能够使静电雾化装置18A的结构更加简单。但是,为了减小噪音需要和旁通吹出管22d一样考虑方向。 
由此,通过预过滤器5吸入主体2内的空气从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的旁通吸入口22a吸入收容部22e,当从正面看室内机主体2时,该空气流的方向相对于流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的方向平行地在收容部22e内流动。通过像这样在收容部22e内流动的空气可以冷却散热部28,并且通过在单元壳体66形成的开口部(未图示)进入静电雾化单元30。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换气风扇单元16的周围空间成为旁通流路22,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实现节省空间。此外,对于这种结构,高压变压器24可以配置在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中的任意部位,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 
此外,该旁通流路22,按照从正面看室内机主体2时空气流相对于通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平行地流动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按照上文中详细描述的方式使用分隔壁46c这样简单的结构将主流路20和旁通流路22分支,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旁通流路22,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静电雾化装置18A的预过滤器和主流路20的预过滤器共用预过滤器5。由于前面已经描述了共用的效果,在此省略了详细描述。 
此外,也可以在位于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后部的台架46的下部附近形成开口46d,以便引出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配管(未图示)。上述旁通吸入口22a是用于将空气吸入收容部22e而在分隔壁46c(台架侧壁46b)形成的收容部22e的一个开口,通过预过滤器5和室内机的外部连通,但是在台架46的下部形成的开口46d,收容部22e和室内机的外部直接连通,成为吸入周围空气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收容 部22e成为使预过滤器5也旁通的旁通流路。因此,吸入到静电雾化装置18A的空气从开口46d流入而不通过预过滤器5,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另外设置静电雾化装置18A用的预过滤器。此外,只要在形成有开口46d的结构中,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使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这种构成不发生改变,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收容部22e,同样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如上所述,由于旁通吹出口22b的主流路20侧通过室内风扇8使空气流具有规定的速度,从而产生压差成为被吸引的负压部,因此即使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也可以利用通过旁通吹出管22d从作为旁通流路的收容部22e向主流路20吸引的空气冷却散热部28,将利用静电雾化单元30产生的静电雾吸引到主流路20,并释放到被空调的室内。此外,如果像虚线区域18B那样在开口部62和风门64附近,将散热部28配置在吸入到开口部62的空气流过的部分,从而也可以通过由换气风扇单元16吸引的空气进行冷却。 
此外,如图12所示,由于将静电雾化装置18A的散热部28与在吸引装置58设置的开口部62接近而配置,因此可以通过吸入到开口部62的空气进一步冷却散热部28,促进从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散热。此外,在使用专用于换气的风扇作为换气风扇单元16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设置风门64,所以能够使散热部28与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吸入口接近配置,这样可有效地冷却散热部28。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和成为旁通流路的收容部22e分开,并将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收容部22e中,而且向静电雾化装置18A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因此在制冷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而提高安全性,并且在加热运行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与空调机的运转模式无关地、也就是与季节无关地稳定地产生静电雾。 
(静电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 
接着,对用于根据污染检测装置的输出控制上述结构的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空调运转过程中,为了将被空调的室内除臭、净化,优选尽量 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当室内空气被尘埃等各种粒子状物质污染时,带电的尘埃等的一部分附着于相对电极40,由此相对电极40被污染,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下降,在最差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静电雾化装置18、18A不能使用。为了避免这种事态并且长期持续维持除臭、净化性能,进行上述控制。 
作为污染检测装置,使用直接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的气体传感器、光学式尘埃传感器等污染传感器、或间接地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的活动量传感器等。气体传感器可以直接检测臭气、CO2、水蒸汽等各种气体成分。例如,在被空调室内的人抽烟时,香烟的烟、烟油子等粒子状物质与臭气同时释放,另外,当处于室内的人进行烹调时,伴随烹调而产生的油烟等各种粒子状物质与臭气、水蒸汽等同时释放,因此气体传感器的输出和空调室内空气中的粒子状物质浓度的关系极其密切。因此,在普通的生活环境下,利用气体传感器,就能够高精度地直接检出出粒子状物质的有无。这种气体传感器也可以安装于例如室内机的电源基板,或者,安装于室内机的摇控器(远距离控制装置)受光部的附近。 
首先,参照图13的框图和图14的流程图对使用直接检测室内污染的气体传感器作为污染检测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气体传感器(以下,称污染传感器)70经由驱动电路74与设置于室内机的控制部72连接,控制部72还连接有显示部76。控制部72具有存储部78,在存储部78设定有污染度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另外,显示部76显示空气的污染度,例如,利用LED显示,从空气的污染度较大的一方起依次用红(大)、橙(中)、绿(清洁)等多种颜色进行显示,或通过LED的点亮数来显示,因此用户确认该显示部76就能够容易地得知空气污染度的状态。 
由污染传感器70检测到的室内的污染度经由驱动电路74输入到控制部72,与设定在存储部78中的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 
参照图14的流程图进一步详细叙述,在步骤S1中使空调机运转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利用污染传感器70检测室内的污染度。接下来在步骤S3中,所检测的室内空气的污染度与第一阈值相比,在小 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室内空气被判定为“清洁”,在步骤S4中,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进行运转(连续运转),并且在显示部76点亮“绿”。 
另一方面,在步骤S3中,当判定为所检测的室内空气的污染度为第一阈值以上时,则前进至步骤S5,所检测的室内空气的污染度与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在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被判定为“中(普通)”,在步骤S6中,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进行间歇运转,并且显示部76点亮“橙”。在这种情况下,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设定为例如运转率50%,反复进行大约运转1秒钟和大约停止1秒钟,可兼得静电雾化装置18、18A产生的静电雾效果(室内除臭净化)和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防污效果两者。 
另一方面,在步骤S5中,当判定为所检测的室内空气的污染度为第二阈值以上时,在步骤S7中,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停止,在空气被严重污染的情况下,要保护静电雾化装置18、18A。 
而且,在步骤S4、步骤S6或步骤S7中,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连续运转、间歇运转或停止持续规定时间而控制能力之后,返回步骤S2,利用污染传感器70,再次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 
像这样,通过利用两个阈值,极精密地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能够兼得静电雾化装置18、18A产生的静电雾的效果(室内除臭净化)和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防污效果两者,同时能够防止带电的各种粒子状物质附着于相对电极40,能够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长期稳定地动作。 
另外,在步骤S7中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室内空气被污染的状态会被置之不顾。在该状态下,等待自然换气等实现污染的降低,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因此优选将图1所示的换气风扇单元16等的换气功能设置于室内机主体2,或使房间配备的换气扇具备连动的功能并使其动作。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直至达到静电雾化装置18、18A可运转的污染度。同样,在步骤S6中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使运转率降低时,只要进行基于换气风扇单元16等的换气,也能够促进室内空气的净化。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的方法,通过运转和停止的运转率的变更来进行,但并不局限于此,也 可以通过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放电电压的变更等来进行。 
接着,对使用间接检测室内空气污染的活动量传感器作为污染检测装置、且例如使用人体检测传感器作为活动量传感器的情况进行说明。间接检测室内空气污染度的方法与直接检测的方法相比,精度低,但在将人体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人所处的位置并进行制冷供暖时的温度和风向的控制的情况下,将人体检测传感器保持原状地兼用作活动量传感器是非常容易的,可以为了抑制成本上升并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长期稳定地动作而使用。 
图15A和图15B表示具有安装于前面板4的上部的多个(例如,五个)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的室内机,图15A表示拆下传感器罩90后的状态,图15B表示安装有传感器罩90的状态。 
传感器单元80由电路基板、安装于电路基板的透镜、和安装于透镜内部的人体检测传感器构成,该结构对于其他传感器单元82、84、86、88也同样适用。另外,人体检测传感器由例如红外线传感器构成,该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检测由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检测是否有人,基于根据红外线传感器检测的红外线量的变化而输出的脉冲信号,由电路基板判定是否有人。 
图16表示用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检测的人体位置判别区域,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可以分别检测接下来的区域是否有人。 
传感器单元80:区域A+C+D 
传感器单元82:区域B+E+F 
传感器单元84:区域C+G 
传感器单元86:区域D+E+H 
传感器单元88:区域F+I 
即,能够由传感器单元80、82检测的区域、和能够由传感器单元84、86、88检测的区域部分重叠,使用比区域A~I的区域数少的数量的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检测各区域A~I中是否有人。另外,关于各区域A~I中是否有人的推断,本申请人早已提出方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3963935号公报),省略其说明。 
在此,对上述的“活动量”进行说明。 
人的活动量是表示人活动的大小程度的概念,分类为多种活动量,例如分类为“安静”、“活动量大”、“活动量中”、“活动量小”。 
“安静”是指人在沙发上休息、在看电视、在操作电脑等人在同一场所正在继续的状态持续的情况,在安静状态持续的情况下,尘埃发生量极少。活动量“大”是指在室内的清扫等在较大区域进行活动的情况,尘埃发生量极多。活动量“中”是指做饭等的在小范围内进行活动的情况,发生某程度的尘埃,不能说非常多。活动量“小”是指在吃饭等在同一场所内稍有活动的情况,尘埃发生量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按照每一包含多个区域的区块判定人的活动量水平,因此首先对该区块进行说明。 
各区域A~I从室内机看时区分为分别位于左侧、中央、右侧的下述三个区块。 
第一区块:区域A、C、G 
第二区块:区域D、E、H 
第三区块:区域B、F、I 
接着,参照图17的流程图对人的活动量的分类方法进行详细叙述。 
首先,在步骤S11中,在每一规定时间T1计测各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的反应频率(有输出脉冲),在步骤S12中,判定计测次数是否达到规定次数。另外,规定时间T1与上述的有人与否的判定的规定周期相同,在此设定为例如2秒,计测次数的规定次数假设设定为例如15次,将15次的计测总称为1组计测(30秒钟的计测)。另外,在此所说的“计测次数”是指区域A~I中任一区域的计测次数,对所有区域A~I进行同样的计测。 
在步骤S12中,当判定为计测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时返回步骤S11,当判定为计测次数达到规定次数且1组计测结束时,在步骤S13中,判定4组计测(2分钟的计测)是否结束。在步骤S13中,在4组计测未结束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1,在4组计测已结束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判定4组计测(包含当前的1组计测,过去4次的组计测)的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的合计反应频率是否达到规定数(例如,5次),如果达到规定数,则在步骤S15中,清除判 定为“活动量小”之后的合计组计测数(p,后面进行详细叙述),然后移至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判定所有区域A~I的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的合计反应频率是否达到规定数(例如,40次),在达到规定数的情况下,在步骤S17中,除判定为“安静”的区块以外,所判定的所有的区块被判定为“活动量大”,但另一方面在未达到规定数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4组计测的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的合计反应频率达到规定数的区域所属的区块被判定为“活动量中”。在步骤S17或步骤S18的活动量判定后,在步骤S19中,组计测数(q)减去1,返回步骤S11。即,通过连续的4组计测,各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的合计反应频率超过规定数且被判定为“活动量大”或“活动量中”的区域所属的区块,在进一步进行下一组计测后,该时刻的4组计测的合计反应频率超过规定数的情况下,继续被判定为“活动量大”或“活动量中”。 
另外,在步骤S14中,通过4组计测判定为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的合计反应频率不足规定数时,在步骤S20中,判定该区域所属的区块是否“安静”,若不是“安静”,则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活动量小”。在下一步骤S22中,对被判定为“活动量小”后的合计组计测数(p)进行计数,在步骤S23中,判定在被判定为“活动量小”之后60组计测(30分钟的计测)是否结束。 
在步骤S23中,当判定为60组计测未结束时,移至步骤S19,另一方面,当判定为60组计测已结束时,仅在只有该区域位于该区域所属的区块的情况下,在步骤S24中,判定为“安静”之后,移至步骤S19。即通过移至步骤S19,根据在包含接下来的1组计测的过去4次的组计测中各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的合计反应频率,各区块重新被判定为“活动量大”、“活动量中”、“活动量小”或“安静”。 
接通空调机的电源之后的活动量计测最初,哪一个区域的活动量都不明确,但根据该流程图,从计测开始,4组计测结束之后,才在各区域A~I所属的区块中进行“活动量大”、“活动量中”、“活动量小”的判定,60组计测结束之后,才进行“安静”的判定。因此,计测开始后不久不存在“安静”的区块,因此在步骤S20中,判定为NO(否), 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活动量小”。其后,继续被判定为“活动量小”的区块在60组计测结束后,在步骤S24中被判定为“安静”,其后,只要4组计测的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的合计反应频率不足规定数,就连续判定为“安静”。 
另外,在步骤S15中,清除判定为“活动量小”之后的合计组计测数(p)的理由是,与“安静”的判别是以“活动量小”的判定为起点。 
总而言之,各传感器单元80、82、84、86、88除发挥作为人体检测装置的功能以外,还作为活动量检测装置发挥功能,根据图17的流程,各区域A~I所属的区块例如按照如下所述进行判定。 
(1)安静 
只具有传感器反应频率不足5次/2分钟并持续30分钟以上的区域的区块。 
(2)活动量大 
在所有区域A~I的传感器反应频率的总和为40次以上/2分钟、且至少一个区域传感器反应频率为2分钟内持续5次以上的情况下,除判定为“安静”的区块以外的全部区块。 
(3)活动量中 
在所有区域A~I的传感器反应频率的总和为不足40次/2分钟的情况下,传感器反应频率为2分钟内持续5次以上的区域所属的区块。 
(4)活动量小 
未判定为安静、活动量大、活动量中的区域所属的区块 
以上,使用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对各区域A~I中的人的活动量的分类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对各区域A~I这样进行分类,也可以与图14的流程大致同样地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 
即,在图14的流程图的步骤S3中,判定区域A~I的任意一个区域中是否有活动量“大”和“中”的区域,在没有活动量“大”和“中”的区域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4,另一方面,在区域A~I的任意一个区域中有活动量“大”或“中”的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判定区域A~I的任意一个区域中是否有活动量“大”的区域,在没有活动量“大”的区域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6,在有活动量“大”的区域的情 况下,移至步骤S7即可。 
另外,在本发明中,以设置有室内机的房间为一个区块,使用一个人体检测传感器对该区块的人的活动量进行分类,也可以与图14的流程大致同样地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 
进一步详细叙述,对于一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反应频率,设定第一和第二阈值,根据反应频率可以将设置有室内机的房间的活动量分为“大”“中”“安静(包括活动量小)”。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的反应频率,既可以为规定时间内的传感器反应频率的总和,也可以为规定时间内的传感器反应频率的持续时间。 
另外,对于污染传感器和活动量传感器,分别设定污染指数Ng、Na,根据该污染指数Ng、Na,也可以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污染指数Ng、Na例如按照如下所述进行设定。 
(i)污染传感器的情况 
污染度“大”:污染指数Ng=2 
污染度“中”:污染指数Ng=1 
污染度“清洁”:污染指数Ng=0 
(ii)活动量传感器的情况 
活动量“大”:污染指数Na=2 
活动量“中”:污染指数Na=1 
活动量“小”或“安静”:污染指数Na=0 
接着,参照图18的流程图对根据污染指数Ng、Na的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31在使空调机正在运转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利用污染传感器70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根据检测到的污染度设定污染指数Ng。在下一步骤S33中,利用活动量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活动量,根据检测到的活动量设定污染指数Na。 
在步骤S34中,将所设定的二个污染指数Ng、Na进行加法运算,求出污染指数N(N=Ng+Na),在步骤S35中,判定是否为N=0。当判定为N=0时,由污染传感器检测的污染度为“清洁”,且由活动量传感器检测的活动量为“小”或“安静”,因此在步骤S36中,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进行运转(连续运转),并且显示部76点亮“绿”。 
另一方面,在步骤S35中,当判定为不是N=0时,移至步骤S37,判定是否为N=1。当判定为N=1时,由污染传感器检测的污染度为“清洁”,且由活动量传感器检测的活动量为“中”,或者,由活动量传感器检测的活动量为“小”或“安静”,且由污染传感器检测的污染度为“中”,因此判定为室内空气稍有污染,在步骤S38中,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进行间歇运转,并且显示部76点亮“橙”。在这种情况下,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设定为例如运转率50%,返复进行约1秒钟的运转和约1秒钟的停止,兼得静电雾化装置18、18A发生的静电雾的效果(室内除臭净化)和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防污效果两者。 
另一方面,在步骤S37中,当判定为不是N=1时,成为N≥2,因此由污染传感器检测的污染度为“大”,或由活动量传感器检测的活动量为“大”,或者,由污染传感器检测的污染度为“中”,且由活动量传感器检测的活动量为“中”,因此判定为室内空气严重污染,在步骤S39中,停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保护静电雾化装置18、18A。 
这样,通过利用污染传感器和活动量传感器对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进行极精密地控制,能够兼得静电雾化装置18、18A发生的静电雾的效果(室内除臭净化)和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防污效果两者,同时能够防止带电的各种粒子物质附着于相对电极40,能够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长期稳定地动作。 
另外,在步骤S36、步骤S38或步骤S39中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连续运转、间歇运转或停止持续规定时间而控制能力之后,返回步骤S32,利用污染传感器70,再次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并且在步骤S33中利用活动量传感器,再次检测室内的人的活动量。 
另外,污染传感器70由于直接检测烟草的烟等污染、烹调的油烟等污染,因此精度高,与此相对,活动量传感器检测人的活动量,根据活动量越大推断室内的污染度越大从而间接地检测室内的污染度,精度较低。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随处可见暂时的活动量变化,因此以活动量传感器的输出作为参考,但优选不将其立刻反映在控制中。 
因此,以污染传感器70为主检测装置,以活动量传感器为污染检测的辅助检测装置,如下所述,也可以对传感器进行加权,与活动量传感器检测的活动量相比,更偏向于将污染传感器检测的污染度反映到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中。 
(i)污染传感器的情况 
污染度“大”:污染指数Ng=4 
污染度“中”:污染指数Ng=2 
污染度“清洁”:污染指数Ng=0 
(ii)活动量传感器的情况 
活动量“大”:污染指数Na=2 
活动量“中”:污染指数Na=1 
活动量“小”或“安静”:污染指数Na=0 
像这样,在对传感器进行了加权的情况下,当在图18的流程的步骤S35中判定为N=0或1时,移至步骤S36,当在步骤S37中判定为N=2时,移至步骤S38,当在步骤S37中判定为不是N=2(N≥3)时,移至步骤S39,从而进行基于污染指数N的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 
像这样,通过以精度高的污染传感器70为主检测装置且以活动量传感器为污染检测的辅助检测装置执行进行了加权的控制,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误检测的可能性,进一步兼得静电雾化装置18、18A发生的静电雾的效果(室内除臭净化)和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防污效果两者。 
另外,作为污染传感器70,当代替气体传感器而使用光学式尘埃传感器时,能够直接检测室内的尘埃,因此无需设置活动量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室内空气的污染度,设置有二个阈值,根据室内空气的污染度,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使其返复进行连续运转、间歇运转或停止,但也可以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度设置一个阈值,根据室内空气的污染度,对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进行ON/OFF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部76用两种颜色显示室内空气的污染度。另外,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阈值,对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间歇运转(运转率)进行更精密地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部76用4 种颜色以上的颜色显示室内空气的污染度。 
像这样,阈值的数量可以任意设定,数量越少基于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空气清洁的精密控制越低,但是能够用简易的结构抑制成本上升,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但可以实现基于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空气清洁的极精密控制。 
另外,根据室内空气的污染度,进行设置于换气风扇单元16的换气风扇的旋转数控制,在污染度大的情况下,当增大换气风扇的旋转数时,可以更迅速地净化室内空气,并且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率增大,基于静电雾的室内净化作用也增大。 
以上,对几种结构进行了说明,如上所述,根据污染检测装置检测的室内空气的粒子状物质的多少、即污染度,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例如,在污染度小的情况下,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按普通的方式进行运转,而在污染度大的情况下,限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能力而运转,因此能够长期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正常运转,能够持续维持基于静电雾的除臭等空气净化功能。 
(静电雾化装置的电极的自净化控制) 
如上所述,当室内空气被污染时,一部分带电的尘埃会附着于相对电极40而污染相对电极40,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功能降低,因此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在使室内风扇8和旁通送风扇26停止的状态下,按照仅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规定的时间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进行对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放电电极38和相对电极40施加规定的高电压的控制。 
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由静电雾化单元30发生的静电雾几乎不会流出到室内机主体2的吹出口10,充满单元壳体66(图11),还充满壳体34(图3)、或形成于分隔壁46c和主体罩(未图示)之间的收纳部22e(图12),放电电极38和相对电极40的周围成为静电雾的气氛。由此,利用静电雾的亲水性作用使放电电极38和特别是相对电极40的污染成分浮出并进行分解,由此可以通过将发生静电雾的放电电极38和相对电极40恢复到洁净状态来防止随时间推移而放电变差。即,通过这种电极的自净化控制,能够防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性能下降。 
进行这种电极的自净化控制是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即,从空调机的运转刚一停止到开始下次运转的时间内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 
但是,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正在进行、特别是在使静电雾化装置动作的同时空调机的运转(包括吹送的一系列的空调机运转)停止后立即进行的情况,只要静电雾化装置正在动作,则作为电极的自净化控制,也可以维持原状继续动作,因此较合适。而且,关于在该运转停止后立即进行的情况,既可以每次都进行,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其中,在停止后每次都立即进行的情况下,如果使静电雾化装置动作并进行规定时间(例如,1~3分钟)的电极的自净化控制,则能够将电极38、40总是保持为洁净的状态,能够将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性能下降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在运转停止后立即选择性地进行电极的自净化控制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考虑空调机运转(静电雾化装置运转)的累计时间和室内空气的污染度来进行,能够进行抑制了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不必要的动作的高效的运转。下面,参照图19的流程图对该选择性地进行的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当在步骤S41中空调机开始运转,且静电雾化装置18、18A开始运转时,在步骤S42中,通过设置于控制部72的运转时间累计装置,累计空调机的运转时间,设累计运转时间为Th,在下一步骤S43中,利用污染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Ds。另外,累计运转时间Th基本上就是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的累计时间,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空调机运转过程中静电雾化装置18、18A总是动作,为了方便起见,也作为空调机的运转时间的累计进行说明。 
在步骤S44中,将所检测的污染度Ds与阈值D0(例如,上述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在污染度Ds小于阈值D0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3,另一方面,在污染度Ds为阈值D0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45中,利用设置于控制部72的过度污染累计装置,计算出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 
在步骤S46中,判定空调机运转的停止信号是否输入到控制部72,在未输入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2,另一方面,在已被输入的情况下, 在步骤S47中,将空调机的累计运转时间Th与阈值T0(例如,100小时)进行比较,在累计运转时间Th为阈值T0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48中,将累计运转时间Th复位后,在步骤S49中,使空调机的运转停止,并使室内风扇8停止,在用前面板4封闭前面吸入口2a并且用上下叶片12封闭吹出口10的状态下,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规定时间(例如,3~5分钟)后再停止。另外,在此设定为将前面吸入口2a和吹出口10封闭的状态是为了不使静电雾从室内机主体2流出而易于充满内部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自净化,是相比于将前面吸入口2a和吹出口10敞开更为优选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7中判定为累计运转时间Th小于阈值T0时,在步骤S50中,将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与阈值TD0(例如,50小时)进行比较,在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为阈值TD0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51中,将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复位后,移至步骤S49。 
在步骤S50中,当判定为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小于阈值TD0的情况下,在步骤S52中,使空调机的运转停止,同时也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停止。 
即,当空调机的累计运转时间Th短、且室内空气被污染的状态下的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短的情况下,通过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后不进行电极38、40的净化,来抑制不必要的净化动作,另一方面,当空调机的累计运转时间Th较长、室内空气被污染的状态下的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较长的情况下,通过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后立即进行电极38、40的净化,来防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性能下降。 
另外,在图19的流程图中,计算出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在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为规定时间(阈值TD0)以上的情况下,在空调机运转停止后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继续运转规定时间后再停止,但也可以不计算出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在由污染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室内空气的污染度Ds为阈值D0以上的情况下,在空调机运转停止后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继续运转规定时间后再停止。当这样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时,能够净化室内空气的污染暂时增大引起的预想外的电极38、40的污染,从而防止性能下降,并且在室内空气的污染度Ds小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不必要的动作。 
另外,将在空调机的累计运转时间Th较长、室内空气被污染时的过度污染累计时间TDs较长的情况下的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时间设定为比每当空调机的运转停止就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时的运转时间长是因为,预计前者的电极38、40的污染较大。 
另外,也可以只根据利用运转时间累计装置计算的累计运转时间Th判断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之后立即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规定时间进行电极38、40的净化的情况,通过进行这种控制,即使空气未被污染至上述程度,也能够防止长时间运转时的相应的污染造成的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性能下降,在累计运转时间Th短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不必要的动作。 
另外,空调机运转中的静电雾化装置的动作有时也因上文已说明的室内空气的污染度、和温湿度条件而停止,未必仅限于空调机停止时进行动作,因此,只要此时重新使静电雾化装置动作即可。作为室内空气的污染检测装置,既可以是上述的直接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的污染传感器,也可以是间接地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的活动量传感器。 
另外,在上述的电极38、40的自净化控制中,前面板4也可以为固定式,在这种情况下,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规定时间的运转只要在由上下叶片12封闭吹出口10的状态下进行,就能够更高效地净化。 
(包含热交换器的主体内部的防霉、除菌控制) 
空调机的供暖运转中,主体2内部是干燥的,制冷或除湿运转中,热交换器6是湿润的,主体2内部的湿度大,易发生霉和细菌。因此,在制冷或除湿运转停止后,暂时将冷冻循环切换到送风运转、除湿运转和供暖运转中任意一种以上作为干燥运转并运转规定时间使主体内部干燥后,利用静电雾化装置18、18A发生静电雾,由此进行防霉、除菌。 
下面,参照图20的流程图对该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当在步骤S61中开始空调运转时,在步骤S62中,判定空调机是否为制冷或除湿运转。在制冷或除湿运转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63,另一方面,在不是制冷或除湿运转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64。 
在步骤S63中,判定空调机运转的停止信号是否输入到了控制部72,在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在步骤S65中,通过切换设置于室外机的四通阀,将冷冻循环切换到供暖运转,进行包含热交换器6的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另一方面,在空调机运转的停止信号未输入到控制部72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63。 
当步骤S65的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结束时,在步骤S66中,使室内风扇8低速(例如,约500rpm)运转,在用前面板4封闭前面吸入口2a并用上下叶片12封闭吹出口10的状态、或者前面板4和上下叶片12在后述的干燥位置的状态下,控制静电雾化装置18、18A使其运转规定时间(例如,约3分钟)。 
通过进行这种控制,能够在室内机主体2的内部在搅拌静电雾的同时使其充满或进行循环,能够抑制包含热交换器6、室内风扇8等的主体2内部的霉和细菌的发生。特别是,通过将内部干燥然后充满静电雾,能够防止静电雾由于水分而消失,能够尽量长时间地维持带负电同时使其有效地遍布到各个角落。 
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规定时间之后,在步骤S67中,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停止(室内机的完全停止)。 
另外,在步骤S64中,判定空调机运转的停止信号是否输入到了控制部72,在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在步骤S67中,使室内机完全停止,另一方面,在空调机运转的停止信号未输入到控制部72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64。 
接着,参照图21的时序图对在步骤S65中进行的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在进行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的情况下,在时间t1,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和室外风扇停止,制冷或除湿运转停止。另外,根据直到时间t1的运转模式和摇控器的设定风量确定了转速的室内风扇8设定为第一速度(例如,约900rpm),进行第一次送风运转。此时,设置于室外机的膨胀阀按照达到对应于制冷或除湿运转时的压缩机频率所确定的目标吐出温度的方式进行开度控制(吐出温度控制),四通阀为OFF且维持制冷运转时的冷冻循环。 
另外,前面板4和上下叶片12从开状态移动到干燥位置,参照图 22对该干燥位置进行说明。 
在图22所示的干燥位置,前面板4稍微离开前面吸入口2a(例如,A=20mm),另一方面,上下叶片12的后缘部与吹出口10的下缘部抵接,并且其前缘部稍微离开吹出口10的上缘部(例如,B=10mm)。 
因此,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时成为如下所述的所谓的“短路”状态:从室内风扇8向吹出口10吹送的空气不被吹送到室内,而通过上下叶片12导入前面吸入口2a,从吹出口10吹送的空气直接被吸入口吸入,在室内机内循环。 
返回图21的时序图,进一步对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进行说明,从时间t1到时间t2(例如,约3分钟)进行送风运转,在时间t2,压缩机再次以频率被抑制的第一运转频率(例如,约16Hz)开始运转,并且室外风扇也再次以低速度开始运转(例如,约150rpm),进行除湿(正规除湿)运转。在除湿运转中,膨胀阀设定为最大脉冲(例如,约480脉冲)并全开,室内风扇8以低于第一速度的第二速度(例如,约500rpm)进行运转。顺便说明:正规除湿是设法将室内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用于升温等以解决通常的除湿运转中室内温度逐渐下降的问题点的除湿方法。 
规定时间(例如,约55分钟)的除湿运转结束后,在时间t3,进行第二次送风运转,压缩机和室外风扇停止,并且室内风扇8从第二速度变更为第一速度。另外,膨胀阀的脉冲数继续维持最大脉冲。 
在从时间t3经过规定时间(例如,约3分钟)后的时间t4,切换四通阀进入供暖运转,使主体2内部干燥,将制冷或除湿运转中产生的水分与尘埃一同除去。在供暖运转中,压缩机维持为大于第一运转频率的第二运转频率(例如,约30Hz),室外风扇以与除湿运转时相同的速度进行运转。另外,膨胀阀设定为小于最大脉冲的规定脉冲(例如,约400脉冲),室内风扇8再次设定为第二速度。 
规定时间(例如,约30分钟)的供暖运转结束后,在时间t5,使四通阀OFF,恢复为制冷运转时的冷冻循环,使压缩机和室外风扇停止,并且室内风扇8从第二速度变更为第一速度进行第三次送风运转。此时,膨胀阀的脉冲数再次设定为大于上述规定脉冲的最大脉冲。 
进行规定时间(例如,约3分钟)的第三次送风运转之后,在时 间t6,停止所有的运转。另外,从时间t1到时间t6期间,前面板4和上下叶片12保持在图22所示的干燥位置。 
在此,在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时,在供暖运转之前,进行除湿(正规除湿)运转或送风运转的组合运转,这是因为如下理由:当以供暖运转进行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时,在此之前的运转中附着于热交换器6的结露水急剧蒸发并流到室内空间,房间的湿度上升,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舒适感,但通过进行正规除湿,则不会使湿气流出到室内空间而在回收热交换器6的一部分结露水的同时进行清洗,因此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舒适感,能够过渡到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另外,在主体2内部的干燥运转中,在除湿运转和供暖运转的前后,共进行了三次送风运转,这是由于当压缩机的吸入压力和吐出压力的压力差较大时,有可能出现起动失败,为了将吸入压力和吐出压力均匀化(压缩机的起动保护)的缘故,虽然送风运转也花费时间,但能够使热交换器6干燥,在压缩机的起动保护期间也促进干燥。 
为了验证上述的主体内部的防霉、除菌控制的效果,当用以JIS Z2801为标准的试验方法研究静电雾的有无导致的室内机各部的存活菌数时,可以得到如表1和表2所示的结果。表1表示静电雾对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表2表示静电雾对大肠菌的效果。另外,图23和图24分别对应于表1和表2。 
(表1) 
黄色葡萄球菌 
    无静电雾   有静电雾   抗菌活性值
  铝散热片   163667   10   4.21
  台架件   198333   10   4.30
  CFF件   161333   10   4.21
(表2) 
大肠菌 
    无静电雾   有静电雾   抗菌活性值
  铝散热片   167200   10   4.22
  台架件   196900   136   3.16
  CFF件   161333   48   3.53
另外,“铝散热片”是指构成热交换器6的散热片,“台架件”指 是主体2的框体,“CFF件”是指室内风扇(横流式风扇)8。另外,存活菌数的单位中的“cfu”是“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抗菌活性值”通过JIS Z 2801的抗菌性试验方法规定,由将非加工品的24小时培养后的菌数除以抗菌加工品的24小时培养后的菌数所得的商的对数值表示,定义抗菌活性值=2.0相当于99%的杀死率,定义抗菌活性值2.0以上(99%以上的杀死率)是具有效果的。 
由表1和表2或图23和图24的曲线图可知,存活菌数因静电雾而骤减,静电雾的防霉、除菌效果是显著的。 
另外,静电雾化运转通常在空调运转中进行,也可以在室内机的干燥运转的送风运转、正规除湿运转和供暖运转中也进行运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短路状态下在室内机的内部循环,虽然静电雾与热交换器的金属和水分、室内风扇等发生碰撞,许多静电雾消失,但是通过使静电雾更长时间地在室内机主体的内部循环直到到达各个角落,能够得到更强的防霉和除菌的效果。 
另外,干燥运转不局限于利用图21进行说明的方法,可以采用变更运转时间、或仅送风运转和供暖运转的组合运转等各种方法。 
另外,在上述的主体内部的防霉、除菌控制中,前面板4也可为固定式,在这种情况下,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规定时间的运转在通过上下叶片12封闭吹出口10的状态下进行。 
(前面板的防污控制) 
该控制是基于静电雾的通过亲水性作用使污染成分浮出进行分解的功能而实现的防污效果,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使室内风扇8运转,在从吹出口10吹送的空气直接被吸入口(前面吸入口2a、上面吸入口2b)吸入并在室内机内进行循环(短路)的状态下,以含有静电雾的空气通过前面板4的表面(前面)的方式对前面板4和上下叶片12进行位置控制,并且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规定时间(例如,约3分钟)。另外,在此所说的“规定时间”仅仅是吹出空气所含有的带负电的静电雾能够通过亲水性作用使前面板4的表面的污染成分浮出并进行分解的时间。 
图25~图27表示进行前面板4的防污控制时的前面板4和上下叶片12的位置关系,在任一种情况下,都设定为使上下叶片12朝向上 方而从吹出口10吹送的空气直接被吸入口(前面吸入口2a、上面吸入口2b)吸入并在室内机内进行循环的“短路”状态。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前面板4的防污控制中,前面板4和上下叶片12被进行位置控制而达到图25~图27中任意一种状态。 
(i)图25的状态 
前面板4:上部“开”,下部“闭” 
上下叶片12:使吹出口10的上部“开”、下部“大致闭”,风向朝向前上方 
(ii)图26的状态 
前面板4:上部“开”,下部“稍开”(下缘部位于比上下叶片12的前缘部更后方的位置) 
上下叶片12:使吹出口10的上部“开”、下部“大致闭”,风向朝向前上方 
(iii)图27的状态 
前面板4:上部“开”,下部“开”(下缘部位于比上下叶片12的前缘部更前方的位置) 
上下叶片12:使吹出口10的上部“开”、下部“大致闭”,风向朝向前上方 
在前面板4的表面流通的风量为图25的状态>图26的状态>图27的状态。在图25的状态下,由于从吹出口10吹到前上方的空气都沿前面板4的表面流通,因此能够最高效地进行前面板4的表面的防污作用。另外,前面板4为单支承,容易控制停止位置等。 
图26的状态由于从吹出口10吹出的空气的大部分沿前面板4的表面流通,其余一部分空气沿前面板4的背面流通,或从前面吸入口2a流入主体2内部,因此与图25的状态相比,前面板4的表面的防污作用下降,但可以某程度地实现前面板4的背面的防污作用和主体2内部的净化作用。 
另外,图27的状态由于从吹出口10吹出的空气的大约一半沿前面板4的表面流通,空气的其余约一半沿前面板4的背面流通,或从前面吸入口2a流入主体2内部,因此与图26的状态相比,前面板4的表面的防污作用进一步下降,但前面板4的背面的防污作用和主体2 内部的净化作用提高。 
另外,前面板4也可以为固定式,图28表示具有固定式前面板的室内机的防污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上下叶片12设定为与图25~图27同样,从吹出口10吹出的空气全部沿前面板4的表面流通。 
另外,如果如图25和图26的状态那样构成为前面板4的下缘部位于比上下叶片12的前缘部更后方的位置,则能够形成从吹出口10吹出的空气更平稳地沿前面板4的表面流通的短路的状态。 
为了验证前面板4的防污效果,向32升的箱内注入30根香烟的烟持续30分钟,对在图25的状态下使静电雾沿前面板4的表面流通时和不流通时的表面的变色状态进行比较。当将烟量换算成容积时相当于在铺8块榻榻米的房间内以15根/天的烟草量吸了10年时间的情况。 
当使用色差仪(ミノルタ(minolta)制CR-200)测定变色前(使用前)和变色后的色差(耐烟草污染性)时,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果。 
有静电雾:ΔE=22.87 
无静电雾:ΔE=34.28 
该结果表示通过使静电雾沿前面板4的表面流通能够防止前面板4污染。即,能够减少前面板的维护保养的烦恼。 
另外,上述的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控制、电极38、40的自净化控制、主体内部的防霉除菌控制、和前面板4的防污控制当然也可以组合进行,只要在空调机的运转中进行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控制,且在空调机停止后进行电极38、40的自净化控制、主体内部的防霉除菌控制、及/或前面板4的防污控制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内部的防霉、除菌控制无需在供暖运转后进行,因此也可以在制冷或除湿运转停止后,将防霉除菌控制和前面板的防污控制组合而依次或同时进行。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空调机通过利用由静电雾化装置的运转而发生的静电雾的防污作用及防霉、除菌作用,而不需要前面板的防污涂敷和热交换器的除菌剂涂敷,并且能够防止前面板的污染总是将室内机内部维持为清洁,因此作为包括一般家庭用的空调机的各种各样的空调机极其 有用。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的室内机,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包括:
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
设置于所述室内机的前方的前面板;
与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输送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
将从该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
将从该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吹送方向上下地变更的上下叶片;和
在空调机的运转过程中发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
所述静电雾化装置使静电雾带负电,且设置为使带负电的所述静电雾导入所述室内风扇的吹出侧,以使带负电的所述静电雾包含在从所述吹出口吹送的空气中,
所述空调机具有如下的防污控制: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按照使来自吹出口的吹出空气沿所述前面板的表面流通的方式将所述上下叶片控制为朝向上方的位置同时使所述室内风扇运转,在该运转过程中,控制静电雾化装置使其运转规定时间,所述规定时间仅为所述吹出空气所含的带负电的所述静电雾能够通过亲水性作用使所述前面板表面的污染成分浮出并进行分解的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板由对形成于所述前面板的后方的前面吸入口进行开闭的可动前面板构成,以该可动前面板的上部打开且下部关闭的方式进行位置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板由对形成于所述前面板的后方的前面吸入口进行开闭的可动前面板构成,以该可动前面板的上部打开且下部打开的方式进行位置控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所述前面板的下缘部与所述上下叶片的前缘部相比位于后方。
5.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的室内机,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包括:
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
设置于所述室内机的前方的前面板;
与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输送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
将从该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
将从该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吹送方向上下地变更的上下叶片;和
在空调机的运转过程中发生带负电的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
所述空调机具有如下的防霉、除菌控制和前面板的防污控制:
防霉、除菌控制:在制冷或除湿运转停止后,暂时进行干燥运转,在所述干燥运转中、或所述干燥运转结束后、或这两种情况下,控制所述静电雾化装置使其运转规定时间,利用所述带负电的静电雾抑制主体内部的霉和菌的产生,其中,所述干燥运转是进行送风运转、除湿运转和供暖运转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运转,使所述室内机的内部干燥的运转;
前面板的防污控制:按照使来自所述吹出口的吹出空气向前上方吹送并沿所述前面板的表面流通的方式对所述上下叶片进行位置控制,并按照使所述室内风扇和所述静电雾化装置运转规定时间的方式进行运转控制,利用所述带负电的静电雾的通过亲水性作用使污染成分浮出并进行分解的功能对所述前面板进行防污,
在制冷或除湿运转停止后,将所述防霉、除菌控制和所述前面板的防污控制二者加以组合,并依次进行或使二者同时地进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干燥运转,在所述供暖运转之前,进行正规除湿运转或送风运转。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静电雾化装置在用所述上下叶片使所述吹出口封闭的状态、或处于规定的开口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规定时间的运转。
CN2008801220020A 2007-12-21 2008-12-17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3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9777 2007-12-21
JP2007329777 2007-12-21
JP2007-329779 2007-12-21
JP2007329779 2007-12-21
JP2008034541A JP4228027B1 (ja) 2007-12-21 2008-02-15 空気調和機
JP2008034543A JP2009168425A (ja) 2007-12-21 2008-02-15 空気調和機
JP2008-034543 2008-02-15
JP2008-034541 2008-02-15
PCT/JP2008/003809 WO2009081546A1 (ja) 2007-12-21 2008-12-17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3706A CN101903706A (zh) 2010-12-01
CN101903706B true CN101903706B (zh) 2012-05-23

Family

ID=43227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200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3706B (zh) 2007-12-21 2008-12-17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3706B (zh)
TW (1) TW2009330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1006B2 (ja) * 2016-01-14 2019-1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室内ユニット
CN109127145B (zh) * 2017-06-27 2024-04-16 刘庆军 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的安全控制方法和安全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静电式空气净化器
JP2019015468A (ja) * 2017-07-10 2019-01-31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896355A4 (en) * 2019-01-15 2022-0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0162A (ja) * 2004-11-25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浄化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895682A (zh) * 2005-07-15 2007-01-1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7263551A (ja) * 2007-04-05 2007-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7289850A (ja) * 2006-04-25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室内油汚れ分解装置と室内油汚れ分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0162A (ja) * 2004-11-25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浄化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895682A (zh) * 2005-07-15 2007-01-1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7289850A (ja) * 2006-04-25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室内油汚れ分解装置と室内油汚れ分解方法
JP2007263551A (ja) * 2007-04-05 2007-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3097A (en) 2009-08-01
CN101903706A (zh)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4565B2 (en) Air filtration and air purification apparatus
US201503599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irborne Contamination
CN101903710B (zh) 空调机
US20210207843A1 (en) A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ir and System Thereof
CN101828077B (zh) 空调机
JP3308278B2 (ja) 液体スプレー式空気浄化装置
CN101970942B (zh) 空调机
CN101903706B (zh) 空调机
JP507422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124275B (zh) 空调机
JP505829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08942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7348722U (zh) 一种过滤空气净化门
JP4171769B1 (ja) 空気調和機
JP4228027B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149977B (zh) 空调机
WO2009081546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117118A (ja) 出入口遮断装置
JP2006003058A (ja) 空気清浄機付喫煙所
JP2004077002A (ja) 空調機
JP2009216312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2336478B1 (ko) 플라즈마 살균 공기조화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스모킹 크린룸 시스템
KR20030073187A (ko) 진공청소기 겸용 공기청정기
CN102138044B (zh) 空调机
KR20230158316A (ko) 공기정화용 다용도 습식 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