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2362B - 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 - Google Patents

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2362B
CN102472362B CN200980159883.8A CN200980159883A CN102472362B CN 102472362 B CN102472362 B CN 102472362B CN 200980159883 A CN200980159883 A CN 200980159883A CN 102472362 B CN102472362 B CN 102472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ing shaft
rubbing contact
contact portion
vibration damping
damp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8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2362A (zh
Inventor
萩野保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72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2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3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85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unlimited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 F16F15/149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unlimited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with a dry-friction conn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难以受到布局上的制约而且能够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为此,在具备轴(11)和衰减部件(20)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设置有紧固带(25),该轴(11)将输入到输入侧端部(11a)的转矩从输出侧端部(11b)输出,该衰减部件(20)具有固定于旋转轴(11)的固定部(21)和与旋转轴(11)摩擦接触的摩擦接触部(22),该紧固带(25)对摩擦接触部(22)向轴(11)施力,使得摩擦接触部(22)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旋转轴(11)接触。

Description

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特别是通过摩擦接触部使振动衰减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
背景技术
自以往,大多在车辆用驱动轴的中间轴安装具有弯曲振动衰减功能的动力减振器(dynamic damper),作为应对齿轮噪声和隆隆的噪声的对策。但是,该驱动轴的中间轴一般只不过是钢棒且没有衰减功能的旋转轴,因此,因驱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导致的所谓的嘎嘎的噪声(rattling noise,在中高变速级的加减速中由于驱动系统扭转共振,使传动装置内的空转齿轮组发生碰撞产生的嘎嘎那样的异常声响)和急动(jerkiness)等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车辆的驱动系统扭转振动的衰减机构,例如下述减振盘方式的振动衰减机构已为公众所知,所述减振盘方式的振动衰减机构,配置在发动机和变速齿轮之间,构成为具有下述的特性,即在输入部和输出部的相对扭转角度小时,为通过第1弹性部件和第1摩擦发生机构产生相对小的滞后(hysteresis)作用的第1级的特性,在输入部和输出部的相对扭转角度大时,为通过比第1弹性部件弹簧压力大的第2弹簧部件和产生比第1摩擦发生机构大的摩擦的第2摩擦发生机构产生相对大的滞后作用的第2级的特性。
在该减振盘方式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例如,第1摩擦发生机构具有向半径方向弯曲了的盘簧状的施力部件,另一方面,设置毂移动机构部,其在作为输入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的凸缘和第1圆板的相对扭转角度超过预定角度时,移动凸缘,使其从第1圆板沿轴向分离。而且,在该毂移动机构部工作时,夹着凸缘连接到第1圆板的第2板和具有弯曲的截面的施力部件的抵接位置(半径方向的支点位置)慢慢变化,由此,通过施力部件和凸缘的摩擦产生的滞后转矩(hysteresis torque)无级地放射状增加,在第1级的特性和第2级的特性切换时扭转特性平滑变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减振盘方式的振动衰减机构,径向的尺寸变大,因此容易受到布局上的制约,不适于安装在驱动轴的中间轴上。
因此,为了难以受到减振衰减机构的布局的制约,提出了在形成在动力传递轴的中空孔的内部设置振动衰减机构的方案。
该振动衰减机构具有如下结构:插入第1轴的中空孔的第2轴,其一端部被固定在第1轴的内周面部,并且,另一端侧相对于第1轴的内周面部隔有环状间隙地分离,在该环状间隙装填有环状的摩擦部件。而且,该摩擦部件,与第1轴和第2轴的相对扭转相应地产生滞后转矩,该滞后转矩的大小,被设定成与第2轴的扭转刚性和第1轴的输入侧端部和输出侧端部之间的扭转角度成比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00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813
发明内容
但是,即使为如上述那样通过抑制动力传递轴的径向的尺寸来使其难以受到布局的制约了的以往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也会有如下的问题。
在振动衰减机构的摩擦部件在第1轴的中空孔内与第1轴和第2轴大范围摩擦接触的状态下,产生与两轴的相对扭转角度相对应的滞后转矩,因此,由于摩擦部件和两轴的接触压力的偏差和/或变化,使所产生的滞后转矩产生大的偏差或变化。
不仅如此,摩擦部件的磨损的发展在摩擦部件的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有很大的不同,在第1轴和第2轴的相对扭转角度变为最大的位置(轴向位置)附近,摩擦部件的磨损大幅度发展。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振动衰减机构的衰减功能的降低变得显著。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受到布局上的制约、而且能够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一种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具备旋转轴和衰减部件,所述旋转轴将输入到输入侧端部的转矩从输出侧端部输出,所述衰减部件具有固定于上述旋转轴的固定部和与上述旋转轴摩擦接触的摩擦接触部,其中,设置有施力单元,所述施力单元朝向上述旋转轴对上述摩擦接触部施力,使得上述摩擦接触部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上述旋转轴接触。
根据该构成,通过施力单元稳定地施加摩擦接触部向旋转轴的接触压力,能够不受摩擦接触部的磨损和/或旋转轴与摩擦接触部的组合尺寸的偏差的影响,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另外,与减震盘型的摩擦衰减机构相比,能够抑制径向尺寸,难以受到布局的制约。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衰减部件的上述摩擦接触部配置成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分离。
根据该构成,不仅能够稳定地确保摩擦接触部向旋转轴的接触压力,而且能够稳定地确保旋转轴振动时摩擦接触部与旋转轴的相对摩擦移动量,能够发挥稳定的衰减性能。另外,在此所说的旋转轴振动时摩擦接触部与旋转轴的相对摩擦移动量包括:旋转轴扭转振动时摩擦接触部和旋转轴的相对扭转方向的摩擦移动量、和在旋转轴伴随弯曲而振动时摩擦接触部件和旋转轴的相对的轴向的摩擦移动量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优选是,上述施力单元,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分离的位置,对所述衰减部件施加的作用力,以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对所述摩擦接触部施力。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用简单的紧固用的环等对摩擦接触部施加适度的接触压力。另外,若通过例如具有可摇动或可挠曲地被支撑在固定部的一端部和比摩擦接触部距固定部远的另一端部的臂部件,对摩擦接触部件施加作用力(推压力),则只要通过对比摩擦接触部距固定部远的位置施加小的作用力,就可得到摩擦接触部处的有效的摩擦接触压力。
在本发明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衰减部件,具有在上述摩擦接触部和上述固定部之间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的至少1个挠曲臂部,上述摩擦接触部通过上述挠曲臂部被支撑在上述固定部,并且,能够与上述挠曲臂部的挠曲相应地在上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变位。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用简单的紧固用的环等或者设定能够赋予挠曲臂部充分的接触压力的程度的初期的挠曲量(弹性变形量),能够长期稳定地赋予摩擦接触部适度的接触压力。另外,至少1个挠曲臂部,更加优选是为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的2个以上的挠曲臂部。
另外,在该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衰减部件的上述固定部形成为包围上述旋转轴的环状,上述衰减部件具有至少1个狭缝,该狭缝通过上述固定部和上述挠曲臂部形成为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
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将挠曲臂部形成为相对于旋转轴的半径方向的厚度在周向上宽度宽,能够制成为能充分承受摩擦接触部的摩擦阻力的高刚性的挠曲臂部,并且,通过在筒状的材料形成狭缝,就能够容易地制作具有至少1个摩擦接触部和至少1个挠曲臂部的衰减部件。
在上述衰减部件具有上述挠曲臂部的情况下,优选是,上述施力单元由弹性环部件构成,该弹性环部件形成为沿上述旋转轴和上述挠曲臂部的周围延伸的大致环状,并且,朝向上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对上述摩擦接触部施力。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用简单的弹性环部件长期稳定地赋予摩擦接触部适度的接触压力。
在该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弹性环部件形成为C环状,并且通过与该C环状的两端部接合的连接部件能调节间距地连接上述两端部。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弹性环部件向衰减部件的组装容易化,并且能够将摩擦接触部的摩擦接触压力调节为最优。
在本发明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衰减部件的上述摩擦接触部与上述旋转轴的外周面摩擦接触。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原有的旋转轴上容易地安装具有上述构成的摩擦衰减机构。
在本发明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旋转轴具有中空孔,上述衰减部件的上述摩擦接触部与上述旋转轴的上述中空孔的内周面摩擦接触。
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将具有上述构成的摩擦衰减机构安装在原有的中空旋转轴。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对衰减部件的摩擦接触部从旋转轴的中空孔的内部侧由施力单元向放射状外侧方向施力,施力单元,能通过使例如C环状的弹性环部件或具有C形截面的弹性大致圆筒部件等缩径而将其组装在摩擦接触部的内部侧而构成,构成具有弯曲成摩擦接触部的端部位于比固定部侧的端部靠放射状外侧的至少1个挠曲部,由此能够使施力单元与衰减部件一体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施力单元稳定地赋予摩擦接触部向旋转轴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不受摩擦接触部的磨损和/或旋转轴和摩擦接触部的组合尺寸的偏差的影响,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而且,与减震盘相比,还能够难以受到布局的制约。其结果,可以提供一种如下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能够难以受到布局的制约,而且能够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装备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的车辆用驱动轴的单侧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4A是表示图1的a部的驱动轴的局部放大单侧剖视图。
图4B是表示图1的b部的驱动轴的局部放大单侧剖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的要部主视剖视图。
图5B是图5A的V-V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的要部主视图。
图6B是图6A的VI-VI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的要部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图3、图4A和图4B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本实施方式,将车辆的左右的FF用驱动轴中的形成为相对长的单侧的驱动轴的中间轴设为旋转轴,在该旋转轴安装有本发明的振动衰减机构。
如图1所示,驱动轴10具备:中间轴11;设置在中间轴11的的一端侧(图1中为右端侧,参照图4A)的三球销式(TJ式)等速万向节12;和设置在中间轴11的另一端侧(图1中左端侧,参照图4B)的BJ(bir field)型的等速万向节13。TJ型的等速万向节12与作为驱动侧的旋转轴的FF传动装置的差动机构部(未图示)连接,BJ型的等速万向节13与车轮侧连接。即,驱动轴10将通过驱动侧的等速万向节12从差动机构部侧输入到中间轴的转矩通过被驱动侧的等速万向节13传递到车轮侧。另外,TJ型的等速万向节12和BJ型的等速万向节13分别具有与公知的相应等速万向节同样的构成,因此,省略其详细的构成的说明。
中间轴11,由例如钢制的实心圆棒形成,为将输入到输入侧端部11a的转矩从输出侧端部11b输出的旋转轴(动力传递轴、转矩传递轴)。该中间轴11的输入侧端部11a和输出侧端部11b,成为用于连接等速万向节12、13的两端侧的花键接合部。中间轴11还具有露出于外部的中间轴部11c,在该中间轴部11c的两端部附近,等速万向节12、13的防尘套12b、13b的端部通过紧固部件12f、13f连接并固定在中间轴11。
在中间轴11的中间轴部11c,设置有与中间轴11相同的材料例如钢制的大致管状或大致圆筒状的衰减部件20。
该衰减部件20具有以例如过盈配合状态固定在中间轴11的固定部21和以例如过渡配合状态与中间轴11摩擦接触的另一端侧的摩擦接触部22,摩擦接触部22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中间轴11接触。
具体来说,固定部21被配置在衰减部件20的一端侧,摩擦接触部22在衰减部件20的另一端侧被配置成相对于固定部21沿中间轴11的轴向分离。
衰减部件20的固定部21,形成为包围中间轴11的中间轴部11c的一端部的圆环状。另外,衰减部件20具有从其另一端侧向固定部21形成凹状的至少1个狭缝、例如一对等角度间隔的狭缝20a、20b(参照图2),摩擦接触部22由两狭缝20a、20b分割成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在比狭缝20a、20b的内底部靠衰减部件20的一端侧配置有固定部21。即,衰减部件20的多个狭缝20a、20b通过固定部21和挠曲臂部23a、23b分别形成为沿中间轴11的轴向延伸(参照图3)。
此外,衰减部件20,在固定部21和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之间,具有多个(至少1个)挠曲臂部23a、23b,该多个(至少1)挠曲臂部23a、23b具有与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大致相同的圆弧状截面。而且,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分别通过对应的挠曲臂部23a、23b与固定部21连接成一体,并且被支撑在固定部21。
在此,多个挠曲臂部23a、23b,与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相比,半径方向的壁厚薄,而且,与固定部21相比,半径方向的壁厚薄。另外,多个挠曲臂部23a、23b,与固定部21和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形成同一外周面,在多个挠曲臂部23a、23b和中间轴11的中间轴部11c之间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空间g。
另一方面,在衰减部件20的另一端侧的外周,安装有包围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的金属制的C环状截面的紧固带25。该紧固带25具有相互对向并且大致平行地分隔的两端部25a、25b,两端部25a、25b中的任何一方自由旋转地保持紧固调整螺钉26(连接部件)的颈部,并且,与紧固调整螺钉26的头部26h抵接,两端部25a、25b中的任何另一方与紧固调整螺钉26的螺纹部26s螺纹连接。
另外,紧固带25,形成为沿中间轴11和挠曲臂部23a、23b的周围延伸的大致环状,并且能够通过调节紧固调整螺钉26的紧固量来调节两端部25a、25b的间距。
在此,紧固带25,成为在其两端部25a、25b被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时,对衰减部件20的摩擦接触部22朝向中间轴11的半径方向施力的弹性环部件,该紧固带25和可调节两端部25a、25b的间距的紧固调整螺钉26,构成对衰减部件20的摩擦接触部22进行挤压并施力使其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中间轴11接触的挤压机构30(施力单元)。
该挤压机构30,可在相对于固定部21沿中间轴11的轴向分离的位置通过紧固带25将对摩擦接触部22朝向中间轴11的半径方向的中心侧施加的施加力施加于衰减部件20。
摩擦接触部22的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受到来自该挤压机构30的挤压施加力,使挠曲臂部23a、23b产生向中间轴11的半径方向中心侧的挠曲,可与该挠曲臂部23a、23b的挠曲相应地在中间轴11的半径方向变位。
这些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分别在初期形状中具有与该中间轴11的外周面部11f的半径相同的或者接近的内圆周半径,使得其与中间轴11的外周面部11f摩擦接触,可实现如下的弹性变形:至少在由挤压机构30的紧固带25向中间轴11侧施力时,使其内周面的曲率半径变化,使得在各个带状的内周面的整个区域与中间轴11的外周面部11f均匀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成:在解除从挤压机构30的紧固带25向摩擦接触部22的紧固时,多个挠曲臂部23a、23b分别相对于中间轴11的外周面部11f平行延伸,并且,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在各自的带状的内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以非常小的接触压力均匀地与中间轴11的外周面部11f接触。
接着,对作用进行说明。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在从FF传动装置的差动机构部侧通过驱动侧的等速万向节12将转矩输入到中间轴11时,该转矩通过被驱动侧的等速万向节13被传递到车轮侧。
在使发动机在中高变速级例如3级、4级或5级的变速级进行加减速时,若在以往,则由于驱动系统的扭转共振使传动装置内的空转齿轮发生齿轮碰撞而产生所谓的嘎嘎声(嘎嘎这样的异常声响),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摩擦接触部22的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向中间轴11的接触压力,由从挤压机构30向摩擦接触部22的挤压施加力稳定地赋予,能够不受摩擦接触部22的磨损和/或中间轴11和摩擦接触部22的组合尺寸的偏差等的影响,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22产生的衰减性能。
另外,与减振盘型的摩擦衰减机构相比,能够充分抑制径向尺寸,并且还无需使用橡胶弹性体等,因此,能够难以受到布局的限制,而且,能够避免由橡胶弹性体的劣化所导致的性能降低。
另外,衰减部件20的摩擦接触部22,相对于固定部21沿中间轴11的轴向分离,因此,不仅能够稳定确保摩擦接触部22向中间轴11的接触压力,而且还能够稳定确保中间轴11扭转振动时或弯曲振动中的摩擦接触部22与中间轴11的相对的摩擦移动量,可发挥稳定的衰减性能。
另外,在此所说的中间轴11的振动时的摩擦接触部22与中间轴11的相对的摩擦移动量,包括中间轴11扭转振动时摩擦接触部22和中间轴11的相对的扭转方向的摩擦移动量、和中间轴伴随着弯曲而振动时摩擦接触部22和中间轴11的相对的轴向的摩擦移动量中的至少1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挤压机构30,在相对于固定部21沿中间轴11的轴向分离的位置对摩擦接触部22向中间轴11的半径方向施力,因此,使用简单的紧固带25能够赋予摩擦接触部22适度的接触压力。
特别是,摩擦接触部22的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通过挠曲臂部23a、23b被支撑在固定部21,并且,能够根据挠曲臂部23a、23b的挠曲相应地在中间轴11的半径方向进行变位,因此,通过使用紧固带25,或者,通过对挠曲臂部23a、23b设定能够赋予充分的接触压力的程度的初期的挠曲量(弹性变形量),就能够长期稳定地赋予摩擦接触部22适度的接触压力。
另外,通过在大致圆筒状的材料形成狭缝20a、20b,相应地能够容易地将挠曲臂部23a、23b形成为相对于中间轴11的半径方向的厚度在周向上宽度宽,并且能够制成为可充分承受摩擦接触部22的摩擦阻力的扭转方向高刚性的挠曲臂部23a、23b,能够容易地制作具有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a、22b和挠曲臂部23a、23b的衰减部件20。
此外,挤压机构30的紧固带25为形成为沿中间轴11和挠曲臂部23a、23b的周围延伸的大致环状并且对摩擦接触部22向中间轴11的半径方向施力的弹性环部件,因此,使用该紧固带25能够长期稳定地赋予摩擦接触部22适度的接触压力。
另外,C环状的紧固带25的两端部25a、25b由紧固调整螺钉26可调节间距地连接,因此,使紧固带25向衰减部件20的组装容易化,摩擦接触部22的摩擦接触压力可调节为最优。
此外,衰减部件20的摩擦接触部22与中间轴11的外周面部11f摩擦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在原有的实心的中间轴11上安装具有上述构成的摩擦衰减机构。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通过挤压机构30稳定赋予摩擦接触部22向中间轴11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不受摩擦接触部22的磨损和/或中间轴11和摩擦接触部22的组合尺寸的偏差的影响,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22产生的衰减性能,而且,与减振盘型相比,直径充分小,因此还能够难以受到布局的制约。其结果,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能够难以受到布局上的制约,并且能够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22产生的衰减性能。
(第2实施方式)
图5A和图5B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本实施方式,虽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将驱动轴的中间轴设为旋转轴,但在将衰减部件构成为可分割成2个大致半圆筒体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即,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轴11的中间轴部11c安装有与中间轴11相同的材料例如钢制的大致管状或大致圆筒状的衰减部件40。
该衰减部件40具有以例如过盈配合的状态固定在中间轴11的固定部41和以例如过渡配合的状态与中间轴11摩擦接触的摩擦接触部42,摩擦接触部42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中间轴11接触。
具体来说,固定部41被配置在衰减部件40的一端侧,摩擦接触部42在衰减部件40的另一端侧被配置成相对于固定部41沿中间轴11的轴向分离。
如图5B所示,该衰减部件40,其一对大致半圆筒体46、47在固定部41侧的突片部46f、47f相互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构成环状的固定部41,另一方面,通过将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42a、42b通过多个挠曲臂部43a、43b支撑在固定部41,由此在这些大致半圆筒体46、47之间形成等角度间隔的狭缝40a、40b。
在此,多个挠曲臂部43a、43b,与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42a、42b相比,半径方向的壁厚薄,而且,与固定部41相比,半径方向的壁厚薄。另外,多个挠曲臂部43a、43b,与固定部41和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42a、42b形成同一外周面,在多个挠曲臂部43a、43b和中间轴11的中间轴部11c之间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空间g。
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通过挤压机构30稳定赋予摩擦接触部42向中间轴11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不受摩擦接触部42的磨损和/或中间轴11和摩擦接触部42的组合尺寸的偏差的影响,无变化地长期稳定保持由摩擦接触部42产生的衰减性能。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能够难以受到布局上的制约,并且能够无变化地长期稳定保持由摩擦接触部42产生的衰减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衰减部件40制成为分割结构,因此,能够使衰减部件40向中间轴11的组装容易化。
(第3实施方式)
图6A和图6B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本实施方式,虽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将驱动轴的中间轴设为旋转轴,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使用分割结构的衰减部件,但在衰减部件由挤压加工部件构成这一点上与第1、第2实施方式不同。
即,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轴11的中间轴部11c安装有对例如钢板进行挤压加工后得到的大致管状或者大致圆筒状的衰减部件60。
该衰减部件60具有以例如过盈配合的状态固定在中间轴11的一端侧的固定部61和以例如过渡配合的状态与中间轴11摩擦接触的另一端侧的摩擦接触部62,摩擦接触部62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中间轴11接触。
具体来说,如图6B所示,衰减部件60,其一对金属板制的大致半圆筒体66、67在固定部61侧的突片部66f、67f相互焊接构成环状的固定部61,另一方面,通过将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62a、62b通过多个挠曲臂部63a、63b支撑在固定部61,在这些大致半圆筒体66、67之间形成等角度间隔的狭缝60a、60b。
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挠曲臂部63a、63b、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62a、62b和突片部66f、67f全部为相同的板厚,但分别被加工成必要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因此,多个挠曲臂部63a、63b与固定部61和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62a、62b,外周面的半径不同。
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期待与上述的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由一对金属板制的大致半圆筒体66、67构成衰减部件60,因此,除了能够使衰减部件60向中间轴11的组装容易化之外,还能够实现衰减机构的成本的降低和轻量化。
(第4实施方式)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本实施方式,在进行动力传递的中空的旋转轴的内部设置衰减机构。
在图7中,旋转轴70,由例如钢制的中空圆棒形成,将由未图示的齿轮或花键齿轮输入到输入侧端部71a的转矩从输出侧端部71b输出。在该旋转轴70的中空孔72内,设置有与旋转轴70相同材料例如钢制的大致管状或大致圆筒状的衰减部件80。
衰减部件80具有以例如过盈配合的状态固定在旋转轴70的内周面部70f的凸缘状的固定部81和以例如过渡配合的状态与旋转轴70的内周面部70f摩擦接触的另一端侧的凸缘状的摩擦接触部82,摩擦接触部82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旋转轴70的内周面部70f接触。
具体来说,固定部81被配置在衰减部件80的一端侧,摩擦接触部82,在衰减部件80的另一端侧被配置成相对于固定部81沿旋转轴70的轴向分离。
衰减部件80的固定部81,沿旋转轴70的内周面部70f形成为圆环状。另外,衰减部80具有从其另一端部向固定部形成为凹状的至少1个狭缝、例如一对等角度间隔的狭缝80b等(图7中仅示出了单侧),摩擦接触部82由两个狭缝80b等分割成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82a、82b,在比狭缝80b等的内底部靠衰减部件80的一端侧配置有固定部81。
此外,衰减部件80,在固定部81和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82a、82b之间,具有多个挠曲臂部83a、83b,该多个挠曲臂部83a、83b具有与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82a、82b大致相同的圆弧状截面。而且,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82a、82b分别通过对应的挠曲臂部83a、83b与固定部81连接成一体,并且被支撑在固定部81。即,衰减部件80的多个狭缝80b等,通过固定部81和挠曲臂部83a、83b,分别形成为沿旋转轴70的轴向延伸。
在此,多个挠曲臂部83a、83b,与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82a、82b相比,半径方向的壁厚薄,而且,与固定部81相比,半径方向的壁厚薄。另外,多个挠曲臂部83a、83b,与固定部81和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82a、82b形成同一内周面,在多个挠曲臂部83a、83b和旋转轴70的内周面部70f之间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空间gi。
另一方面,在衰减部件80的另一端侧的内周,安装有对多个圆弧状摩擦接触部82a、82b从内侧向放射状外侧挤压施力的金属制的C环状截面的环状挤压弹簧85(施力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环状挤压弹簧85稳定赋予摩擦接触部82向旋转轴70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不受摩擦接触部82的磨损和/或旋转轴70和摩擦接触部82的组合尺寸的偏差的影响,无变化地长期稳定保持由摩擦接触部82产生的衰减性能,而且,通过将衰减部件80配置在旋转轴70的内部,变得难以受到布局的制约。其结果,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能够难以受到布局上的制约,并且能够无变化地长期稳定保持由摩擦接触部82产生的衰减性能。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摩擦接触部22、42、62、82都位于衰减部件20、40、60、80的另一端部,但也可以:如在图5A中用隐藏线(虚线)表示的延伸部46p、47p那样使挠曲臂部延长到比摩擦接触部42靠另一端侧,在该端部设置与挤压机构30的紧固带25相比紧固力小或代替紧固调整螺钉26的拉伸弹簧的弹性常数小的紧固带25p。这样做,也可得到摩擦接触部22等的有效的摩擦接触压力。
另外,挠曲臂部23a、23b(也可以是别的挠曲臂部43a、43b、63a、63b、83a、83b)也可以一端侧可摇动地支撑在固定部21。
此外,在上述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紧固调节螺钉26调节由紧固带25产生的挤压施加力,但也可设置向使两端部25a、25b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的拉伸弹簧或板簧等连接部件来代替紧固调节螺钉26。
或者,通过将挠曲臂部23a、23b的初期的挠曲量(组装时的弹性变形量)设定为大到能够对摩擦接触部22(也可以是别的摩擦接触部42、62、82)赋予充分的接触压力的程度,也能够长期稳定地赋予摩擦接触部22适度的接触压力。例如,由环状挤压弹簧85对衰减部件80的摩擦接触部82从中空旋转轴70的中心侧向放射状外侧方向施力,但通过构成具有在自由状态下摩擦接触部82的端部弯曲成位置比固定部81侧的端部靠放射状外侧的挠曲臂部83a、83b,能够使挠曲臂部83a、83b具有弹性功能来代替环状挤压弹簧85。
不言而喻,至少1个例如2个的狭缝20a、20b等也可以为3个以下,多个挠曲臂部23a、23b等也可设置为3个以上。
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衰减部件20、40、60、80的摩擦接触部22等,向中间轴11的中间轴部11c的外周面部11f或者中空旋转轴70的内周面部70f突出,与其直接摩擦接触。也可以考虑:将L字形截面或T字形截面型的环状部件安装在旋转轴的外周面部,使摩擦接触部与其内周面摩擦接触,或者将L字形截面或T字形截面型的环状部件安装在中空旋转轴的内周面部,使摩擦接触部与其环状内壁部分的外周面摩擦接触。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本发明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通过施力单元稳定赋予摩擦接触部向旋转轴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不受摩擦接触部的磨损和/或中间轴和摩擦接触部的组合尺寸的偏差的影响,无变化地长期稳定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并且,与减振盘型相比,还能够难以受到布局的限制,其结果,能够起到提供一种下述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的效果,所述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难以受到布局上的制约,而且能够无变化地长期稳定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对于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特别是所有通过摩擦接触部衰减振动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都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驱动轴(旋转轴);11:中间轴(旋转轴);11a、71a:输入侧端部;11b、71b:输出侧端部;11c:中间轴部;11f:外周面部;12、13:等速万向节;12b、13b:防尘套;20、40、60、80:衰减部件;20a、20b、40a、40b、60a、60b、80a、80b:狭缝;21、41、61、81:固定部;22a、22b、42a、42b、62a、62b、82a、82b:圆弧状摩擦接触部;22、42、62、82:摩擦接触部;23a、23b、43a、43b、63a、63b、83a、83b:挠曲臂部(臂部);25、25p:紧固带;25a、25b:两端部;26:紧固调整螺钉(连接部件);26h:头部;30:挤压机构;46、47、66、67:大致半圆筒体;46f、47f、66f、67f:突片部;70:中空旋转部(旋转轴);70f:内周面部;72:中空孔。

Claims (8)

1.一种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具备旋转轴和衰减部件,所述旋转轴将输入到输入侧端部的转矩从输出侧端部输出,所述衰减部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固定部和与所述旋转轴摩擦接触的摩擦接触部,该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的特征在于,
设置有施力单元,所述施力单元朝向所述旋转轴对所述摩擦接触部施力,使得所述摩擦接触部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所述旋转轴接触,
所述衰减部件具有在所述摩擦接触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的至少1个挠曲臂部;
所述摩擦接触部通过所述挠曲臂部被支撑于所述固定部,并且,能够与所述挠曲臂部的挠曲相应地在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进行变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衰减部件的所述摩擦接触部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单元,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分离的位置,对所述衰减部件施加作用力,以向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对所述摩擦接触部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衰减部件的所述固定部形成为包围所述旋转轴的环状;
所述衰减部件具有通过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挠曲臂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的至少1个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单元由弹性环部件构成,所述弹性环部件形成为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挠曲臂部的周围延伸的大致环状,并且向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对所述摩擦接触部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环部件形成为C环状,并且,由与该C环状的两端部接合的连接部件能够调节间距地连接所述两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衰减部件的所述摩擦接触部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摩擦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具有中空孔;
所述衰减部件的所述摩擦接触部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中空孔的内周面摩擦接触。
CN200980159883.8A 2009-10-01 2009-10-01 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05066 WO2011039817A1 (ja) 2009-10-01 2009-10-01 回転軸の振動減衰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2362A CN102472362A (zh) 2012-05-23
CN102472362B true CN102472362B (zh) 2014-02-19

Family

ID=4382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88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362B (zh) 2009-10-01 2009-10-01 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76868B2 (zh)
EP (1) EP2484933B1 (zh)
JP (1) JP5182419B2 (zh)
CN (1) CN102472362B (zh)
WO (1) WO20110398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64677B1 (ko) * 2015-03-31 2016-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드라이브 샤프트용 가변 주파수 댐퍼
CN104847842A (zh) * 2015-05-04 2015-08-19 温州聚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等速万向节驱动轴总成
US11320022B1 (en) 2020-11-20 2022-05-03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Friction tub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89168A (en) * 1934-10-12 1937-08-03 Perry W Brown Spline connection
CN1534216A (zh) * 2003-03-27 2004-10-06 ¬��Ħ��Ƭ����������Ϲ�˾ 扭转振动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3045A (ja) 1986-08-05 1988-0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産業用ロボツトの調和減速機のトルク変動緩和機構
JPH0426846Y2 (zh) * 1986-09-06 1992-06-26
JP3285103B2 (ja) * 1993-01-12 2002-05-2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立軸回転電機の案内軸受装置の軸受ギャップ調整装置
JP3508941B2 (ja) * 1993-12-13 2004-03-22 東レ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JP3570567B2 (ja) * 1994-09-30 2004-09-29 東レ株式会社 低振動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00874A (ja) 1995-10-06 1997-04-15 Exedy Corp ダンパーディスク組立体
JPH10196722A (ja) * 1997-01-14 1998-07-31 Nok Megurasutikku Kk ダンパ
JP2000130605A (ja) * 1998-10-27 2000-05-12 Eagle Ind Co Ltd 軸封装置
DE10157297A1 (de) * 2001-11-22 2003-06-05 Bhs Sonthofen Maschinen & Anlagenbau Gmbh Dichtschnur, eine Mehrzahl derartiger Dichtschnüre umfassende Dichtungspackung
JP2004131219A (ja) 2002-10-09 2004-04-30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5207551A (ja) 2003-06-06 2005-08-04 Exedy Corp 摩擦抵抗発生機構
JP2006038138A (ja) 2004-07-28 2006-02-09 Nissan Motor Co Ltd 動力伝達軸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89168A (en) * 1934-10-12 1937-08-03 Perry W Brown Spline connection
CN1534216A (zh) * 2003-03-27 2004-10-06 ¬��Ħ��Ƭ����������Ϲ�˾ 扭转振动阻尼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3-43046U 1988.03.22
JP特开2000-130605A 2000.05.12
JP特开2004-131219A 2004.04.30
JP特开9-100874A 1997.04.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4933A1 (en) 2012-08-08
CN102472362A (zh) 2012-05-23
JP5182419B2 (ja) 2013-04-17
JPWO2011039817A1 (ja) 2013-02-21
US8376868B2 (en) 2013-02-19
EP2484933B1 (en) 2015-04-01
WO2011039817A1 (ja) 2011-04-07
US20110207538A1 (en) 2011-08-25
EP2484933A4 (en)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857974A (en) Propeller shaft vibration absorber
CN101503045A (zh) 阻尼车桥轴
US8453774B2 (en) In-wheel motor system for a steering wheel
CN105003628B (zh) 用于制造阻尼传动轴组件的方法
CN102395484B (zh) 电动机驱动式车辆用的驱动单元隔振保持装置
TW499371B (en) Wheel with a damper for an automobil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492686B2 (ja) ダンパ装置
CN102472362B (zh) 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
CN101855470A (zh) 带有阵列调谐减震器的驱动轴
CN102434623B (zh) 用于消除旋转振动的装置
US6817771B2 (en) Center bearing tuned absorber
JP5784891B2 (ja) シャフト組立体
US2930660A (en) Propeller shaft and center bearing, and mounting therefor
CN103080585A (zh)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JP2005170150A (ja) ホイールモータ支持構造
JP2021081018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90238A (ja) 車両用懸架装置及び弾性支持装置
JPH09177891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CN103502683B (zh)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US20030075406A1 (en) Dynamic damper
KR100448821B1 (ko) 자동차의 추진축용 센터 베어링
JP7429096B2 (ja) ダンパーディスク組立体
CN101131185B (zh) 离合器盘装置
CN112313428A (zh) 车辆的输出轴
JPH11270627A (ja) 車両用ドライブシャフ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Termination date: 201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