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585A -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0585A
CN103080585A CN2011800041646A CN201180004164A CN103080585A CN 103080585 A CN103080585 A CN 103080585A CN 2011800041646 A CN2011800041646 A CN 2011800041646A CN 201180004164 A CN201180004164 A CN 201180004164A CN 103080585 A CN103080585 A CN 103080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member
radial direction
cam member
torsional vibration
attenu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41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0585B (zh
Inventor
日比野贵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80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0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5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with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16F15/1205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with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with a kinematic mechanism, i.e. linkages,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52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 F16F2230/0064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using a cam

Abstract

能够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持续地供给润滑剂,且能够提高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构件之间的接触部位的润滑性能而防止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的磨损、烧结等。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具有环状的环状部(21),该环状部(21)包围凸轮构件(2)及臂构件(16)而安装于圆盘板(7),使因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的旋转时的离心力而飞散的润滑脂(24)附着于内周部(21a),由此,将润滑脂(24)的一部分收容在内周部(21a)与臂构件(16)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之间的空间中。另外,以如下方式相对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的形状来设定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的曲面形状,即在臂构件(16)以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从凸轮面(2a)的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将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之间的距离维持为从臂构件(16)的外周基点部(16d)朝向引导部(26)的基端部(26a)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尤其是涉及夹装在车辆的内燃机与驱动传递系之间,且为了在凸轮构件与旋转构件之间传递旋转扭矩而经由臂构件及弹性构件将凸轮构件和旋转构件连结成相对旋转自如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经由具有变速器等的驱动传递系将内燃机、电动机等驱动源与车轮等连结,从驱动源经由驱动传递系向车轮传递动力。然而,与驱动源连结的驱动传递系例如因以内燃机的扭矩变动引起的旋转变动为起振源的扭转振动而产生空腔共鸣、叮当声。
叮当声是指因以内燃机的扭矩变动引起的旋转变动为起振源的扭转振动而变速齿轮组的空转齿轮发生碰撞而产生的叮当的噪音。另外,空腔共鸣是因以内燃机的扭矩变动为起振力的驱动传递系的扭转共振所引起的振动而在车室内产生的噪音,驱动传递系的扭转共振例如存在于稳定区域。
以往,已知有将内燃机、电动机等驱动源与车轮等连结而传递来自驱动源的旋转扭矩,并吸收驱动源与具有变速齿轮组的驱动传递系之间的扭转振动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作为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例如存在构成包括:与变速器的输入轴连结的轮毂;具有与驱动源侧的飞轮连结及分离的离合器片的圆盘板;将轮毂及圆盘板弹性地连结,且沿着轮毂及圆盘板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的弹性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此种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由于成为将弹性构件沿着轮毂及圆盘板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的结构,因此不能增大轮毂及圆盘板的扭转角,不能充分地使叮当声、空腔共鸣衰减。
作为能够消除此种不良情况而增大彼此相对旋转自如的旋转构件的扭转角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
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具备:凸轮构件,在外周部具有凸轮面,以凸轮面的曲率沿着圆周方向进行变化的方式构成;圆盘板,设置在与凸轮构件同一轴线上,且相对于凸轮构件而相对旋转自如;及弹性构件,设置在凸轮构件与圆盘板之间,在凸轮构件与圆盘板进行相对旋转时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具备臂构件,该臂构件一端部与凸轮构件的凸轮面接触且另一端部被弹性构件施力,在凸轮构件与圆盘板发生相对旋转时,以设置于圆盘板的转动支点部为中心转动而使弹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凸轮构件与圆盘板之间传递旋转扭矩。
在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中,伴随着凸轮构件的旋转使臂构件摆动而使弹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实现凸轮构件与圆盘板的扭转角的范围的广角化。
因此,能够整体性地降低凸轮构件与圆盘板的扭转刚性,能够充分地使叮当声、空腔共鸣衰减而提高振动的衰减性能。
然而,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中,臂构件的一端部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与凸轮构件的凸轮面接触,在凸轮构件旋转时,臂构件转动,伴随于此,臂构件使弹性构件发生压缩变形。
因此,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的接触压力升高,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的接触部位发生磨损、烧结等,因此,需要对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进行润滑。
为了对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进行润滑,考虑了将润滑脂等润滑剂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48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1/0678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种以往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中,构成为,凸轮面形成于凸轮构件的外周部,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接触,即,凸轮构件位于半径方向内侧。
因此,在将润滑脂等润滑剂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构件的接触部位供给时,在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旋转时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脂从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构件的接触部位向半径方向外侧飞散,从而发生润滑脂不够。
其结果是,可能难以持续对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构件之间的接触部位进行润滑。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以往的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持续供给润滑剂,且能够提高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构件的接触部位的润滑性能而防止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的磨损、烧结等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1)具备:凸轮构件,在外周部具有凸轮面,以所述凸轮面的曲率沿着圆周方向变化的方式构成;旋转构件,设置在与所述凸轮构件相同的轴线上,相对于所述凸轮构件相对旋转自如;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之间,在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相对旋转时发生弹性变形;及臂构件,一端部与所述凸轮构件的所述凸轮面接触且另一端部被所述弹性构件施力,在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相对旋转时,以设置于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支点部为中心转动而使所述弹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在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之间传递旋转扭矩,其中,所述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具备:环状的保持构件,具有与所述凸轮构件的凸轮面相对的半径方向内周部,并且包围所述凸轮构件及所述臂构件而安装于所述旋转构件,使因所述凸轮构件及所述旋转构件旋转时的离心力而飞散的润滑剂附着于所述半径方向内周部,从而将所述润滑剂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半径方向内周部与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之间的空间内;及引导部,基端部相对于所述转动支点部位于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侧而安装在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并且前端部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延伸,将收容在所述空间内的润滑剂向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引导,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保持构件及所述臂构件,即在所述臂构件以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距离维持从所述臂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规定位置朝向所述引导部的基端部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中,包围凸轮构件及臂构件而在旋转构件设置保持构件,使因凸轮构件及旋转构件的旋转时的离心力而飞散的润滑剂附着于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由此,能够将润滑剂收容在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与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之间的空间中。
另外,以如下方式构成保持构件及臂构件,即在伴随着凸轮构件的旋转而臂构件以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维持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从臂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规定位置朝向引导部的基端部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因此,在伴随着凸轮构件的旋转而臂构件以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能够使臂构件的规定位置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空间的体积小于引导部的基端部侧的臂构件与保持构件之间的空间的体积。
因此,能够通过臂构件的转动将收容在空间中的润滑剂从空间朝向引导部压出。
并且,由于引导部具有从安装在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的基端部朝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延伸的前端部,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将从空间压出的润滑剂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的接触部位供给。
另外,通过引导部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的接触部位供给的润滑剂的一部分因凸轮构件及旋转构件的旋转时的离心力而飞散,再次收容在空间中。
伴随着凸轮构件的旋转而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外侧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后,在臂构件以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通过臂构件将收容在该空间中的润滑剂从空间再次压出并通过引导部而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的接触部位供给。
如此,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在将因离心力而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的润滑剂收容在空间中之后,反复进行通过臂构件将润滑剂从空间压出的动作,由此,能够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的接触部位持续地供给润滑剂。
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构件之间的接触部位的润滑性能,能够防止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的磨损、烧结等的发生。
优选的是,上述(1)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中,(2)也可以以如下方式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的形状来设定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的曲面形状,即在所述臂构件以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维持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臂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规定位置朝向所述引导部的基端部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在伴随着凸轮构件的旋转而臂构件以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能够使臂构件的规定位置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空间的体积小于引导部的基端部侧的臂构件与保持构件之间的空间的体积。
因此,能够利用臂构件的转动而将收容在空间中的润滑剂从空间朝向引导部压出,并通过引导部而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
优选的是,上述(1)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中,(3)也可以以如下方式相对于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的形状来设定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的曲面形状,即在所述臂构件以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维持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臂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规定位置朝向所述引导部的基端部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在伴随着凸轮构件的旋转而臂构件以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能够使臂构件的规定位置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空间的体积小于引导部的基端部侧的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空间的体积。
因此,能够利用臂构件的转动而将收容在空间中的润滑剂从空间朝向引导部压出,并通过引导部而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
优选的是,上述(1)~(3)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中,(4)也可以在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设置挠性的袋体。
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由于在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设置挠性的袋体,因此在伴随着凸轮构件的旋转而臂构件以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挠性的袋体发生变形并能够可靠地将收容在空间中的润滑剂从空间压出。因此,能够将润滑剂可靠地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
优选的是,上述(1)~(4)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中,(5)也可以是,所述旋转构件具备:所述旋转构件具备:一对圆盘板,配置在所述凸轮构件的轴线方向两侧,沿轴线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相互固定,并经由构成所述转动支点部的转动轴将所述臂构件支承为转动自如;及支承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圆盘板并支承所述弹性构件,所述臂构件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接近所述规定间隔的宽度,所述保持构件在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侧安装于所述一对圆盘板,在由所述一对圆盘板和所述保持构件包围的封闭空间内收容润滑剂。
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将保持构件在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侧安装于一对圆盘板上,在由一对圆盘板和保持构件包围的封闭空间中收容润滑脂,因此能够防止润滑脂从封闭空间的漏出。
并且,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在将因离心力而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的润滑剂收容在空间中之后,反复进行通过臂构件将润滑剂从空间压出的动作,由此,能够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的接触部位持续供给润滑剂。
此外,将臂构件的轴线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圆盘板的规定间隔、即圆盘板的间隔距离接近的宽度,因此由于臂构件转动,而从在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及一对圆盘板之间区划的空间将润滑脂压出时,能够防止润滑脂从臂构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漏出。
优选的是,上述(1)~(5)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中,(6)也可以在所述凸轮构件上连结有驱动传递系的变速器的输入轴,向所述旋转构件传递内燃机的旋转扭矩。
该扭转振动衰减装置构成为,旋转构件具备:一对圆盘板,配置在凸轮构件的轴线方向两侧,沿轴线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相互固定,并经由构成转动支点部的转动轴而将臂构件支承为转动自如;及支承部,设置于一对圆盘板,并支承弹性构件,凸轮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构件的凸轮面之间接触,因此能够使凸轮构件与旋转构件的扭转角的范围广角化而实现弹性构件的低刚性化。
并且,在凸轮构件连结有驱动传递系的变速器的输入轴,向旋转构件传递内燃机的旋转扭矩,因此档位被变更为空档而内燃机处于空转状态时等那样凸轮构件与旋转构件的扭转角小的区域中,由低刚性的弹性构件使微小振动衰减而能够抑制撞击声的产生。
另外,在凸轮构件与旋转构件的扭转角大的区域中,能够增大凸轮构件与旋转构件的扭转角而得到扭矩的上升率增大的高刚性的扭转特性。
因此,使以内燃机的扭矩变动引起的旋转变动为起振源的大的扭转振动、驱动传递系的扭转共振衰减,从而能够抑制变速齿轮组的空转齿轮对发生碰撞而产生的叮当声、驱动传递系的扭转共振引起的空腔共鸣的产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持续供给润滑剂,且能够提高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构件之间的接触部位的润滑性能而防止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的接触部位的磨损、烧结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卸下圆盘板的一方的状态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图3的A-A方向向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凸轮构件相对于圆盘板向正侧扭转+45°时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凸轮构件相对于圆盘板向正侧扭转+90°时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凸轮构件相对于圆盘板向负侧扭转-45°时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扭转角与扭矩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凸轮构件相对于圆盘板向正侧扭转+45°时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是凸轮构件相对于圆盘板向正侧扭转+45°时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是臂构件具备袋体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首先,说明结构。
在图1~图4中,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具备凸轮构件2和与凸轮构件2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旋转构件3。
旋转构件3被输入来自作为驱动源的未图示的内燃机的旋转扭矩,凸轮构件2将旋转构件3的旋转扭矩向未图示的驱动传递系的变速器传递。
在凸轮构件2与旋转构件3之间设有作为弹性构件的一对螺旋弹簧4,螺旋弹簧4在凸轮构件2与旋转构件3发生相对旋转时被压缩。
在凸轮构件2的内周部安装有与驱动传递系的变速器的输入轴(参照图4)的外周部进行花键嵌合的凸台5,凸轮构件2包含凸台5而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凸台5与凸轮构件2也可以一体地成形。另外,也可以将凸台5和凸轮构件2分体形成,在凸台5的外周部及凸轮构件2的内周部分别形成花键部,使凸台5和凸轮构件2花键嵌合。
另外,旋转构件3具备一对圆盘板7、8及离合器片10。圆盘板7、8配置在凸轮构件2的轴线方向两侧,沿着轴线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由作为转动支点部的转动轴9来连接。
转动轴9架设于圆盘板7、8,轴线方向两端部形成为大径,由此,防脱卡止于圆盘板7、8。因此,圆盘板7、8利用转动轴9一体化,从而进行一体旋转。
另外,在圆盘板7、8的圆状的中心孔7a、8a收纳有凸台5,凸台5设置在与圆盘板7、8同一轴线上。
另外,离合器片10设置在圆盘板7的半径方向外侧,具备缓冲板11及摩擦材料12a、12b。缓冲板11由沿着厚度方向呈起伏状的环状的构件构成,通过铆钉13a而固定在圆盘板7上。
摩擦材料12a、12b通过铆钉13b而固定在缓冲板11的两面,该摩擦材料12a、12b位于固定在内燃机的曲轴上的未图示的飞轮与螺栓固定在飞轮上的离合器罩的压板之间。
并且,摩擦材料12a、12b被压板按压而与飞轮和压板进行摩擦卡合,由此,将内燃机的旋转扭矩向圆盘板7、8输入。
另外,当踏下未图示的离合器踏板时,将压板按压摩擦材料12a、12b的情况解除,摩擦材料12a、12b从飞轮分离,由此,内燃机的旋转扭矩不向圆盘板7、8输入。
另外,在圆盘板7设有作为支承部的底座14,该底座14从圆盘板7沿轴线方向突出而安装于圆盘板8。
如图3所示,在底座14具备从底座14突出的突起部14a,在该突起部14a嵌合有螺旋弹簧4的延伸方向另一端部。另外,在螺旋弹簧4的延伸方向一端部安装有弹簧座15,螺旋弹簧4的另一端部成为自由端。
另外,在螺旋弹簧4与凸轮构件2之间设有臂构件16,该臂构件16位于圆盘板7、8之间,经由滚针轴承22而由转动轴9支承为转动自如。
需要说明的是,臂构件16的轴线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沿着轴线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的圆盘板7、8的规定间隔、即圆盘板7、8的分隔距离接近的宽度。
如图4所示,滚针轴承22由安装在臂构件16上的外滚道22a和夹装在外滚道22a与转动轴9之间的针状滚针22b构成,外滚道22a经由针状滚针22b而相对于转动轴9旋转自如。
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构件2的凸轮面2a接触,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经由弹簧座15而与螺旋弹簧4抵接,由此被螺旋弹簧4沿顺时针旋转方向施力。
本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2的外周部具有椭圆形状的凸轮面,从处于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最小(扭转角为大致0°)的中立位置时的凸轮构件2的初始位置,随着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增大而凸轮面2a的曲率增大。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2以在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最小时、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曲率小的凸轮面2a接触的方式设定凸轮构件2的初始位置。
因此,凸轮构件2旋转而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所抵接的凸轮面2a的位置可变,由此,弹簧座15被臂构件16施力而螺旋弹簧4的压缩量可变。此时,弹簧座15以与底座14接近及分离的方式移动。
另外,臂构件16相对于圆盘板7、8的中心轴呈点对称地配置,臂构件16能够使一端部16a与隔着圆盘板7、8的中心轴而具有相同的曲率的凸轮面2a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之间夹装有迟滞机构17,该迟滞机构17由环状的摩擦材料18、19及碟形弹簧20构成。
摩擦材料18由表面具有规定的摩擦系数的环状构件构成,夹装在圆盘板7与凸轮构件2之间而安装于圆盘板7。
摩擦材料19由表面具有规定的摩擦系数的环状构件构成,夹装在圆盘板8与凸轮构件2之间而安装于圆盘板8。
碟形弹簧20形成为圆锥形状,夹装在摩擦材料19与圆盘板8之间。该碟形弹簧20沿着凸轮构件2的轴线方向产生弹性力,由此经由摩擦材料18、19而使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发生摩擦接触,由此在凸轮构件2与圆盘板7、8之间产生迟滞。
另一方面,如图2~图4所示,在圆盘板8的半径方向外端形成有作为保持构件的环状部21,该环状部21沿着圆盘板8的圆周方向形成为环状。
如图4所示,环状部21的前端与形成于圆盘板7的环状槽7b嵌合,环状部21具有与凸轮构件2的凸轮面2a对置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以下,仅称为内周部)21a。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环状槽7b安装有O形密封环,防止后述的润滑脂从环状部21的前端与环状槽7b之间漏出。
因此,环状部21以包围凸轮构件2及臂构件16的方式位于圆盘板7、8的半径方向外侧,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由圆盘板7、8及环状部21区划收纳凸轮构件2、螺旋弹簧4及臂构件16的封闭空间23。
如图3所示,在封闭空间23中收容有一定量的作为润滑剂的润滑脂24,该润滑脂24由于凸轮构件2和圆盘板7、8的旋转时即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的旋转时的离心力而飞散,从而附着在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仅表示附着在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上的润滑脂24的一部分,但润滑脂24在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的整周上附着。
需要说明的是,润滑脂24的收容量即润滑脂24的体积例如设定为封闭空间23的体积的1/2。
若润滑脂24的体积与封闭空间23的体积相等,则能够可靠地补偿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的接触部位的润滑性能,但臂构件16、凸轮构件2等的滑动阻力增大,因此不优选。需要说明的是,润滑脂24的体积并未限定为封闭空间23的体积的1/2,优选不会对臂构件16、凸轮构件2等的滑动阻力造成影响的程度的体积。
由于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的旋转时的离心力而飞散且附着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上的润滑脂24的一部分收容在由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臂构件16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以下,仅称为外周部)16c及圆盘板7、8包围的空间25中。
在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设有作为引导部的板状的引导板26。该引导板26具备:安装在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的基端部26a;及从基端部26a朝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延伸的前端部26b。
如后所述,该引导板26具有将收容在空间25中的润滑脂24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引导的功能。
另外,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的曲面形状成为如下的形状:当臂构件16以臂构件16的端部16a从凸轮面2a的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能够维持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之间的距离从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侧的规定位置朝向引导板26的基端部26a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具体而言,如图5~图7所示,以如下方式相对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的形状来设定从臂构件16的规定位置到引导板26的基端部26a的曲面形状,即在臂构件16以伴随着凸轮构件2的旋转而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维持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之间的距离从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侧的规定位置朝向引导板26的基端部26a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即,本实施方式的环状部21具有圆形的内周部21a。因此,相对于环状部21的内周部的曲率,使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的曲率从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的另一端部16b侧的规定位置朝向一端部16a增大,由此能够将臂构件16与环状部21的距离维持成上述位置关系。
这里,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侧的规定位置是相对于转动轴9而位于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侧的臂构件16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以下,将该规定位置称为外周基点部16d。
接下来,说明作用。
图5~图7表示圆盘板7、8接受内燃机的旋转扭矩而从图3的状态沿顺时针旋转方向(R1方向)旋转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说明凸轮构件2相对于圆盘板7、8向正侧的逆时针旋转方向(R2方向)及负侧的顺时针旋转方向(R1方向)扭转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图7中表示去除了圆盘板8的状态。另外,凸轮构件2相对于圆盘板7、8向正侧扭转是车辆的加速时。
摩擦材料12a、12b被压迫板按压而与飞轮和压迫板摩擦卡合,由此,内燃机的旋转扭矩向圆盘板7、8输入。
本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在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相对旋转较小的状态下,即,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为0°附近的较小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凸轮构件2位于初始位置且与凸轮构件2一体旋转。
此时,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构件2的曲率小的凸轮面2a接触,凸轮构件2将臂构件16向弹簧座15按压,由此,螺旋弹簧4由凸轮构件2施力。
此时,由于螺旋弹簧4的反作用力而臂构件16以转动轴9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来按压凸轮构件2。因此,圆盘板7、8的旋转扭矩经由螺旋弹簧4及臂构件16向凸轮构件2传递。因此,向变速器的输入轴6传递内燃机的旋转扭矩,此时,螺旋弹簧4的压缩量小。
因此,从圆盘板7、8向凸轮构件2传递内燃机的动力,且吸收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振动并使之衰减。
另一方面,在车辆加速时,在内燃机的扭矩变动引起的旋转变动小时,凸轮构件2与圆盘板7、8之间的变动扭矩小,凸轮构件2相对于圆盘板7、8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R1方向)相对旋转。
此时,如图3所示的状态至图5所示的状态那样,随着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增大而凸轮构件2向R1方向旋转时,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沿着凸轮面2a滑动。
凸轮面2a的曲率从凸轮构件2处于初始位置时开始,随着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当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被曲率逐渐增大的凸轮构件2的凸轮面2a按压时,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向圆盘板7、8的半径方向内侧及圆周方向移动。
并且,伴随着凸轮构件2向R1方向旋转,而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向圆盘板7、8的半径方向内侧移动,由此,使弹簧座15接近底座14。
另外,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沿着弹簧座15的圆周方向外周部移动,由此,能够不妨碍弹簧座15沿着圆周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图5表示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为+45°的状态。
如此,臂构件16对螺旋弹簧4施力,由此,在被压缩的螺旋弹簧4的反作用力下,臂构件16以转动轴9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以强按压力来按压凸轮构件2。
因此,从圆盘板7、8向凸轮构件2传递内燃机的动力,并吸收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振动而使之衰减。
在内燃机的扭矩变动引起的旋转变动进一步增大时,从圆盘板7、8向凸轮构件2传递的变动扭矩增大,凸轮构件2相对于圆盘板7、8向顺时针旋转方向(R1方向)进一步相对旋转。
如图5所示的状态至图6所示的状态那样,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例如成为最大的+90°时,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位于凸轮面2a的曲率为最大的顶部2b,凸轮构件2经由臂构件16以更大的作用力对螺旋弹簧4施力。
因此,螺旋弹簧4的反作用力进一步增大,从圆盘板7、8向凸轮构件2传递内燃机的动力,并吸收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振动而使之衰减。
这种情况下,凸轮面2a的曲率从凸轮构件2处于初始位置时开始,随着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增大而进一步增大,因此臂构件16的一端部被曲率逐渐增大的凸轮构件2的凸轮面2a按压时,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向圆盘板7、8的半径方向内侧移动。
这种情况下,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也沿着弹簧座15的圆周方向外周部移动,由此,能够不妨碍弹簧座15向圆周方向的移动。
此外,从内燃机向圆盘板7、8输入过大的扭矩时,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越过凸轮面2a的曲率为最大的顶部2b,而能够使圆盘板7、8相对于凸轮构件2进行空转,因此在车辆加速时,能够使凸轮构件2作为扭矩限制器发挥作用。
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从圆盘板7、8向凸轮构件2传递过大的扭矩,而保护变速器的变速齿轮组。
另外,在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之间夹装有迟滞机构17,因此在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相对旋转时,能够产生一定的迟滞扭矩。
另一方面,在车辆减速时,内燃机的驱动扭矩减小,产生发动机制动,因此从变速器的输入轴6向凸轮构件2输入旋转扭矩。在减速时内燃机的扭矩变动引起的旋转变动小的情况下,凸轮构件2与圆盘板7、8之间的变动扭矩小,因此凸轮构件2相对于圆盘板7、8相对地向负侧(R2方向)扭转。
此时,如图3所示的状态至图7所示的状态那样,在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相对旋转时,随着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增大而凸轮构件2进行旋转,由此,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沿着凸轮面2a滑动。
凸轮面2a的曲率从凸轮构件处于初始位置时开始,随着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增大而增大,因此当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被曲率逐渐增大的凸轮构件2的凸轮面2a按压时,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向圆盘板7、8的半径方向内侧及圆周方向移动。
并且,伴随着凸轮构件2向逆时针旋转方向(R2方向)旋转,而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向圆盘板7、8的半径方向内侧移动,由此,使弹簧座15接近底座14。
另外,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16b沿着弹簧座15的圆周方向外周部移动,由此,能够不妨碍弹簧座15沿圆周方向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图7表示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为+45°的状态。
如此,臂构件16对螺旋弹簧4施力,由此在被压缩的螺旋弹簧4的反作用力下,臂构件16以转动轴9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以强按压力来按压凸轮构件2。
因此,从凸轮构件2向圆盘板7、8传递驱动传递系的动力,并吸收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振动而使之衰减。
另外,在从圆盘板7、8向凸轮构件2输入来自内燃机的过大的扭矩时,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越过凸轮面2a的曲率为最大的顶部2b,而能够使凸轮构件2相对于圆盘板7、8空转,因此,能够使凸轮构件2作为扭矩限制器发挥作用。
其结果是,在车辆减速时,防止从圆盘板7、8向凸轮构件2传递过大的扭矩,从而能够保护变速器的变速齿轮组。
另外,即使在车辆减速时,也能够通过迟滞机构17,在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相对旋转时产生一定的迟滞扭矩。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具备:一对圆盘板7、8,配置在凸轮构件2的轴线方向两侧,沿着轴线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彼此固定,并经由转动轴9将臂构件16支承为转动自如;及底座14,设置于圆盘板7、8并对螺旋弹簧4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承,其中,凸轮构件2的一端部16a与凸轮构件2的凸轮面2a接触,因此,能够使凸轮构件2与圆盘板7、8的扭转角的范围广角化,而实现螺旋弹簧4的低刚性化。
图8是表示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特性的图,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和从凸轮构件2输出的输出扭矩的关系的曲线图。
横轴是凸轮构件2相对于圆盘板7、8的相对的扭转角,纵轴是从凸轮构件2输出的输出扭矩。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凸轮构件2相对于圆盘板7、8的相对的扭转角增大而螺旋弹簧4收缩,由此,臂构件16对凸轮构件2的按压力增大。
并且,由于臂构件16对凸轮构件2的按压力增大,而输出扭矩增大。此时的输出扭矩的变化成为连续变化的曲线状的扭转特性。本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能够将扭转角在正侧及负侧分别广角化为90°。
需要说明的是,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相对旋转时的扭转特性及扭转角的大小通过调整凸轮构件2的凸轮面2a的形状、螺旋弹簧4的弹簧常数、臂构件16的形状等,而能够设定为任意的扭转特性及扭转角(例如正负总计为180°)。
因此,在档位被变更为空档而内燃机处于空转状态时等那样,凸轮构件2与圆盘板7、8的扭转角处于小的区域中,通过低刚性的螺旋弹簧4使微小振动衰减而能够抑制撞击声的产生。
另外,在凸轮构件2与圆盘板7、8的扭转角大的区域中,能够得到将凸轮构件2与圆盘板7、8的扭转角增大而扭矩的上升率增大的高刚性的扭转特性。
因此,使以内燃机的扭矩变动引起的旋转变动为起振源的大的扭转振动、驱动传递系的扭转共振衰减,从而能够抑制变速齿轮组的空转齿轮对发生碰撞而产生的叮当声、驱动传递系的扭转共振引起的空腔共鸣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通过圆盘板7、8及环状部21来收纳凸轮构件2、螺旋弹簧4及臂构件16的封闭空间23中收纳有润滑脂24。
本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具有环状的环状部21,该环状部21具有与凸轮构件2的凸轮面2a相对的内周部21a,并以包围凸轮构件2及臂构件16的方式安装于圆盘板7,使因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的旋转时的离心力而飞散的润滑脂24附着于内周部21a,由此,将润滑脂24的一部分收容在内周部21a与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之间的空间25中。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中,如图5~图7所示,以如下方式相对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的形状来设定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的曲面形状,即在臂构件16以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从凸轮面2a的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将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之间的距离维持为从臂构件16的外周基点部16d朝向引导板26的基端部26a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因此,臂构件16以伴随着凸轮构件2的旋转而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能够使臂构件16的外周基点部16d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之间的空间的体积小于引导板26的基端部26a侧的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之间的空间的体积。
因此,通过臂构件16的转动而将收容在空间25中的润滑脂24从空间25朝向引导板26压出。
本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具有引导板26,该引导板26以基端部26a相对于转动轴9位于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侧的方式安装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并且前端部26b从基端部26a朝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的接触部位延伸,将收容在空间25中的润滑脂24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引导。
因此,能够利用引导板26将从空间25压出的润滑脂24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臂构件16的外周基点部16d与环状部21之间区划间隙,因此润滑脂24可能会从该间隙向臂构件16的另一端部侧漏出。
然而,臂构件16的外周基点部16d与环状部21之间的间隙微小,引导板26的基端部26a侧的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之间的空间的体积大于臂构件16的外周基点部16d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之间的空间的体积。
因此,在臂构件16转动时,能够使引导板26的基端部26a侧的臂构件16与环状部21之间的空间的压力小于臂构件16的外周基点部16d与环状部21之间的空间的压力。
因此,能够减少从臂构件16的外周基点部16d与环状部21之间的间隙漏出的润滑脂24的量,而将空间25内的润滑脂24朝向臂构件16的外周基点部16d与环状部21之间压出。
另外,由引导板26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的润滑脂24因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的旋转时的离心力而飞散,从而润滑脂24的一部分再次收容在空间25中。
在臂构件16以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从半径方向内外侧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后使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再次从半径方向外侧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收容在该空间25中的润滑脂24由臂构件16从空间25被再次压出,通过引导板26而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
如此,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在将因离心力而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的润滑脂24收容于空间25之后,反复进行由臂构件16将润滑脂24从空间25压出的动作,由此,能够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持续供给润滑脂24。
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的润滑性能,能够防止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的磨损、烧结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环状部21在臂构件16的半径方向外侧安装于圆盘板7、8,在由圆盘板7、8和环状部21包围的封闭空间23收容润滑脂24,因此能够防止润滑脂24从封闭空间23漏出。
此外,将臂构件16的轴线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接近与圆盘板7、8的规定间隔相当的间隔距离的宽度,因此由于臂构件16转动,因而从在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与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及圆盘板7、8之间区划的空间25将润滑脂24压出时,能够防止润滑脂24从臂构件1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漏出。
(第二实施方式)
图9、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在臂构件16的外周部16c安装有挠性的袋体30,该袋体30例如由在橡胶制或乙烯制的袋的内部封入硅油等液体而成的材料构成,压缩变形自如。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伴随着凸轮构件2的旋转而臂构件16以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袋体30能够一边进行压缩变形一边将收容在空间25中的润滑脂24从空间25可靠地压出。
因此,能够将润滑脂24可靠地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图10表示去除了圆盘板8的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在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设置有突部41,该突部41与环状部一体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突部41也可以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分体地固定于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
该突部41构成环状部21的一部分,突部41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以下仅称为内周部)41a构成环状部21的内周部21a的一部分。
另外,臂构件43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以下仅称为外周部)43c的曲面形状与臂构件16的曲面形状不同,曲率比臂构件16减小。
在突部41的端部,与突部41一体地形成有作为引导部的引导部42,该引导部42具备:与环状部21连接的基端部42a;及从基端部42a朝向臂构件16的一端部16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延伸的前端部42b。
该引导部42具有将收容在空间25中的润滑脂24向臂构件43的一端部443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引导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以如下方式相对于臂构件43的外周部43c的形状来设定突部41的内周部41a的曲面形状,即在伴随着凸轮构件2的旋转而臂构件43以臂构件43的一端部43a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维持臂构件43的外周部43c与突部41的内周部41a之间的距离从臂构件43的外周基点部43d朝向引导部42的基端部42a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臂构件43的外周基点部43d构成臂构件43的另一端部43b侧的规定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臂构件43的外周部43c的形状,为了能够将臂构件43与环状部21的距离维持为上述位置关系,而相对于臂构件43来设定突部41的内周部41a的曲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中,也如图12所示,利用臂构件43的转动而将收容在空间25中的润滑脂24从空间25朝向引导部42压出,之后通过引导部42而向臂构件43的一端部43a与凸轮面2a之间的接触部位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中,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臂构件43的外周部43c设置挠性的袋体30。如此,在臂构件43伴随着凸轮构件2的旋转而以臂构件43的一端部43a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袋体30能够一边进行压缩变形一边可靠地将收容在空间25中的润滑脂24从空间25压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中,将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夹装在车辆的内燃机与具有变速器的驱动传递系之间,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在车辆等的驱动传递系设置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即可。
例如,在混合动力车辆中,也可以将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适用于夹装在内燃机的输出轴与动力分割机构之间的混合动力减震器等,该动力分割机构将动力分配给电动机和车轮侧输出轴。
另外,也可以将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适用于夹装在扭矩转换器的锁止离合器装置与变速齿轮组之间的锁止减震器等。
另外,也可以将扭转振动衰减装置1设置在差速器壳体与设置在差速器壳体的外周部的冕状齿轮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构件2的凸轮面2a具有椭圆形状,但只要是伴随着圆盘板7、8与凸轮构件2的扭转角的变化而曲率发生变化的凸轮面即可,并未限定为椭圆形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向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持续供给润滑剂,且提高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构件之间的接触部位的润滑性能而能够防止臂构件的一端部与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的磨损、烧结等,作为夹装在车辆的内燃机与驱动传递系之间,且为了在凸轮构件与旋转构件之间传递旋转扭矩而经由弹性构件将凸轮构件和旋转构件连结成相对旋转自如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有用。
标号说明:
1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2凸轮构件
2a凸轮面
3旋转构件
4螺旋弹簧(弹性构件)
6输入轴
7、8圆盘板(旋转构件)
9转动轴(转动支点部)
14底座(支承部、旋转构件)
16、43臂构件
16a、43a一端部
16b、43b另一端部
16c、43c外周部(半径方向外周部)
21环状部(保持构件)
21a内周部(半径方向内周部)
23封闭空间
24润滑脂(润滑剂)
25空间
26引导板(引导部)
26a基端部
26b前端部
30袋体
41a内周部(半径方向内周部)
42引导部(引导部)
42a基端部
42b前端部

Claims (6)

1.一种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具备:
凸轮构件,在外周部具有凸轮面,以所述凸轮面的曲率沿着圆周方向变化的方式构成;
旋转构件,设置在与所述凸轮构件相同的轴线上,相对于所述凸轮构件相对旋转自如;
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之间,在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相对旋转时发生弹性变形;及
臂构件,一端部与所述凸轮构件的所述凸轮面接触且另一端部被所述弹性构件施力,在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相对旋转时,以设置于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支点部为中心转动而使所述弹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在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之间传递旋转扭矩,
所述扭转振动衰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保持构件,具有与所述凸轮构件的凸轮面相对的半径方向内周部,并且包围所述凸轮构件及所述臂构件而安装于所述旋转构件,使因所述凸轮构件及所述旋转构件旋转时的离心力而飞散的润滑剂附着于所述半径方向内周部,从而将所述润滑剂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半径方向内周部与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之间的空间内;及
引导部,基端部相对于所述转动支点部位于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侧而安装在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并且前端部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延伸,将收容在所述空间内的润滑剂向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部位引导,
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保持构件及所述臂构件,即在所述臂构件以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距离维持从所述臂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规定位置朝向所述引导部的基端部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方式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的形状来设定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的曲面形状,即在所述臂构件以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维持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臂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规定位置朝向所述引导部的基端部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方式相对于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的形状来设定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的曲面形状,即在所述臂构件以所述臂构件的一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时,维持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与所述保持构件的半径方向内周部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臂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规定位置朝向所述引导部的基端部逐渐增大的位置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周部设置挠性的袋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构件具备:一对圆盘板,配置在所述凸轮构件的轴线方向两侧,沿轴线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相互固定,并经由构成所述转动支点部的转动轴将所述臂构件支承为转动自如;及支承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圆盘板并支承所述弹性构件,
所述臂构件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接近所述规定间隔的宽度,
所述保持构件在臂构件的半径方向外侧安装于所述一对圆盘板,在由所述一对圆盘板和所述保持构件包围的封闭空间内收容润滑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振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轮构件上连结有驱动传递系的变速器的输入轴,向所述旋转构件传递内燃机的旋转扭矩。
CN201180004164.6A 2011-08-24 2011-08-24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5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04692 WO2013027241A1 (ja) 2011-08-24 2011-08-24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0585A true CN103080585A (zh) 2013-05-01
CN103080585B CN103080585B (zh) 2014-11-12

Family

ID=47746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416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585B (zh) 2011-08-24 2011-08-24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18015B1 (zh)
JP (1) JP5246378B1 (zh)
CN (1) CN103080585B (zh)
WO (1) WO20130272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8738A (zh) * 2015-01-29 2017-09-26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链的振动缓冲装置
CN110285190A (zh) * 2018-03-19 2019-09-27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阻尼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31238B1 (de) * 2017-05-23 2023-01-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drehmomentbegrenzer
JP2019039456A (ja) * 2017-08-23 2019-03-1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トルクコンバータ、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3620A (en) * 1981-04-20 1982-10-26 Daikin Mfg Co Ltd Clutch disc
JP2001074102A (ja) * 1999-06-29 2001-03-23 Aisin Seiki Co Ltd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CN1776244A (zh) * 2004-11-17 2006-05-2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离合器片
WO2011067815A1 (ja) * 2009-12-03 2011-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3325C1 (de) * 1996-04-03 1997-07-24 Fichtel & Sachs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r Schmierstoffzuführung für ein Planetenra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3620A (en) * 1981-04-20 1982-10-26 Daikin Mfg Co Ltd Clutch disc
JP2001074102A (ja) * 1999-06-29 2001-03-23 Aisin Seiki Co Ltd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CN1776244A (zh) * 2004-11-17 2006-05-2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离合器片
WO2011067815A1 (ja) * 2009-12-03 2011-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8738A (zh) * 2015-01-29 2017-09-26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链的振动缓冲装置
CN110285190A (zh) * 2018-03-19 2019-09-27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阻尼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46378B1 (ja) 2013-07-24
EP2618015A4 (en) 2014-04-02
EP2618015A1 (en) 2013-07-24
EP2618015B1 (en) 2016-04-27
JPWO2013027241A1 (ja) 2015-03-05
CN103080585B (zh) 2014-11-12
WO2013027241A1 (ja) 201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4730B2 (ja) ねじり振動ダンパー、クラッチディスクおよびクラッチ
CN102678816B (zh) 扭矩波动吸收器
CN107208738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链的振动缓冲装置
US20190301562A1 (en) Damper device
CN103797274A (zh) 无级变速器
KR20150100680A (ko) 자동차의 토크 전달 장치용 진동 댐퍼
CN105579738B (zh) 离心力摆装置
CN107152509B (zh) 流体传动装置
CN103080585B (zh)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CN103375531A (zh) 用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定心元件以及具有定心元件的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13825926B (zh) 扭振阻尼器
KR20020095661A (ko) 자동차용 플라이휠
JP5527428B2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CN108506416B (zh) 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和汽车
WO2013057728A2 (en) Improved dual mass flywheel
JP5772983B2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CN103189666A (zh) 动态阻尼装置
JP2013113348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CN110050145B (zh) 扭转阻尼装置
KR20100003853A (ko) 토션댐퍼플라이휠
CN103917800B (zh)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JP2013174294A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KR20200135197A (ko) 적어도 제 1 댐퍼 및 동적 진동 흡수기가 장착된 전달 장치
CN101131185B (zh) 离合器盘装置
JP2012237429A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