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1041B - 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1041B
CN102471041B CN200980160806.4A CN200980160806A CN102471041B CN 102471041 B CN102471041 B CN 102471041B CN 200980160806 A CN200980160806 A CN 200980160806A CN 102471041 B CN102471041 B CN 102471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unit
long size
liner
size configurations
runn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08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1041A (zh
Inventor
青山博
泽田贵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1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1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1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10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64Jibs
    • B66C23/70Jibs constructed of sections adapted to be assembled to form jibs or various lengths
    • B66C23/701Jibs constructed of sections adapted to be assembled to form jibs or various lengths telescopic
    • B66C23/707Jibs constructed of sections adapted to be assembled to form jibs or various lengths telescopic guiding devices for telescopic j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64Jibs
    • B66C23/68Jibs foldable or otherwise adjustable in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车。所述作业车具有由嵌套式组合成的多个作业臂(7、8)构成的并行伸缩机构,还具有:辊轮(1),设在彼此并行伸缩的两个作业臂(7、8)的重合部(17),并相对于两个作业臂(7、8)中的一方的作业臂滑动;衬垫(3),设在两个作业臂(7、8)的重合部(17),并当规定大小以上的载荷作用在辊轮(1)上时,才开始与一方的作业臂接触。由此,当施加了大载荷时,能够通过辊轮(1)和衬垫(3)双方来支承作业臂,因此能够提供具有即使在施加了大载荷时也不会变形的、轻量的并行伸缩机构的作业车。

Description

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并行伸缩机构的作业车。
背景技术
作业装置包括并行伸缩机构的作业车有起重车、高空作业车以及云梯消防车等,其中所述并行伸缩机构是通过使嵌套式组合而成的多个长尺寸构造物(作业臂和云梯部)彼此并行而能够伸缩地构成。在这种作业车中,根据作业半径使作业装置合适地伸缩来进行作业,但是为了使作业装置的伸缩动作平滑地进行,需要考虑彼此并行伸缩的两个长尺寸构造物的滑动性。
作为涉及这方面的技术,有如下技术:在彼此并行伸缩的两个云梯部之间,沿作业装置的伸缩方向配置多个辊轮并使之滑动(参照日本特开平11-159269号公报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59269号公报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并行伸缩机构的作业装置中,除了要求上述的滑动性以外,还要求在前端吊起重物也可以或者增大作业半径也可以那样的耐载荷性、以及装置的轻量化。通常,在既要保持耐载荷性又要谋求轻量化的情况下,大多采用通过替换成强度大的材料来抑制部件板厚的方法,这对于谋求起重车及高空作业车的作业臂、云梯消防车的云梯部的轻量化的情况也是同样的,通常设计成在抑制板厚的同时不产生强度上的问题。但是,在具有上述那样的滑动部的作业车中,在实现作业装置的轻量化时存在如下那样的课题。
如上述技术那样,当在两个云梯部(作业臂)之间配置有多个辊轮的情况下,若有大的载荷作用在作业装置前端,则有可能经由辊轮而作用局部压缩力导致云梯部发生凹陷变形。此时,即使为了使局部压缩力分散而经由三个以上的辊轮滑动,也会在有使作业装置向上呈凸状地弯曲程度的大载荷作用的情况下,因该弯曲而导致位于最前部和最后部的两个辊轮先于其他辊轮强力地接触云梯部,因此,几乎不能期待载荷分散的效果。因此,为了防止辊轮导致的凹陷变形不得不使部件的板厚增加,其结果是,大多无法明显降低装置的总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耐受大载荷的、轻量的并行伸缩机构的作业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作业车,具有由嵌套式组合成的多个长尺寸构造物构成的并行伸缩机构,在该作业车中具有:第一滑动部件,设在彼此并行伸缩的两个长尺寸构造物重合的部分,并相对于所述两个长尺寸构造物中的一方的长尺寸构造物滑动;和第二滑动部件,设在所述两个长尺寸构造物重合的部分,并且当规定大小以上的载荷作用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上时,才开始与所述一方的长尺寸构造物接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有大载荷施加的情况下也不会变形的、轻量的并行伸缩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起重车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起重车中的两个作业臂的重合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固定在作业臂的前端的滑动构造体的横剖视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有规定大小以上的载荷作用于辊轮上时的滑动构造体的横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衬垫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衬垫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的摩擦系数变化的图。
图9是具有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衬垫的滑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的横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高空作业车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云梯消防车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中的第一云梯部与第二云梯部的重合部18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起重车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起重车中的两个作业臂7、8的重合部17的放大图。
如图1所示的起重车(作业车)具有由多个长尺寸的作业臂(长尺寸构造物)7、8构成的作业装置40,在该作业装置40的前端安装有起重部41。位于作业装置40的前端侧的作业臂(前端侧作业臂)7被形成得比后端侧作业臂8小一圈以便能够收纳在位于后端侧的作业臂(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部,从而与后端侧作业臂8以嵌套式组合。即,作业装置40具有当使前端侧作业臂7和后端侧作业臂8彼此并行时其长度能够伸缩的并行伸缩机构,通过该机构能够调整作业半径。
如图2所示,在嵌套式组装而成的前端侧作业臂7和后端侧作业臂8所重合的部分(重合部17),设置有相对于位于各自上方的作业臂7或者作业臂8滑动的滑动构造体30(30A、30B)。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被起重部41悬吊的重物的载荷及作业臂7、8的自重等作用在铅直下方,从而在前端侧作业臂7和后端侧作业臂8于上下方向重合的部分设置有滑动构造体30A、30B。具体而言,滑动构造体30A设置在前端侧作业臂7的外侧面中的下表面的下侧,并以能够相对于该前端侧作业臂7的外侧面滑动的方式固定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前端。此外,滑动构造体30B设置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中的上表面的下侧,并以能够相对于该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滑动的方式固定在前端侧作业臂7的后端。另外,从提高滑动时的稳定性及作业装置的耐载荷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在作业臂7、8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多个滑动构造体30A、30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业臂7、8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各设有两个滑动构造体30A、30B(在图2中,对于各作业臂7、8仅示出了1个滑动构造体30A、30B)。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30A的立体图,图4是固定在作业臂8的前端的滑动构造体30A的横剖视图。此外,对与此前的图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后的图也是一样)。
这些图所示的滑动体构造30A具有: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长度方向(并行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两个辊轮1;设在两个辊轮1之间的衬垫3;用于支承两个辊轮1及衬垫3的支承部件6。
支承部件6是将两个辊轮1及衬垫3以能够分别转动的方式支承的部件,并经由位于两个辊轮1之间的衬垫基座轴(转动轴)5而被能够转动地支承在后端侧作业臂8上。如后述的图5所示那样,支承部件6由弹性变形的材料(向上呈凸状地挠曲的材料)形成,所述弹性变形的材料根据经由前端侧作业臂7作用在两个辊轮1上的载荷的大小而以衬垫基座轴5为中心向上呈凸状地弹性变形。此外,从使支承部件6以与作业臂7、8相同的形态变形的观点来看,优选由与这些臂相同的材料(例如,碳钢或不锈钢)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承部件6是框状的构造物,并如图2所示,经由衬垫基座轴5而被支承在将后端侧作业臂8的前端侧的下表面切缺而设置的孔内。
辊轮1是通过机械加工将碳钢、不锈钢或者铝合金切削形成为圆筒形状而成的滑动部件,并被固定成能够始终相对于位于其上方的前端侧作业臂7滑动。辊轮1经由设在其芯部的轴承等滑动部件(未图示)而由辊轮轴2支承,从而绕滚轮轴2自由旋转。
衬垫3是能够与供辊轮1滑动的作业臂7接触的滑动部件,并被固定在衬垫基座4的上部。从确保强度和滑动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衬垫3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形成。此外,如图4所示,衬垫3被形成为,在作用于辊轮1上的载荷小从而支承部件6没有变形的状态下,衬垫3的上端面与辊轮1的上端面相比位于下方。即,在该状态下,衬垫3不与前端侧作业臂7接触。此外,从衬垫基座4的两侧面突出有衬垫基座轴5,该两个衬垫基座轴5经由设于支承部件6上的贯通孔而被支承在后端侧作业臂8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结构,将衬垫基座轴5兼用作支承部件6和衬垫基座4的转动轴,但也可以分别独立设置支承部件6的转动轴和衬垫基座4的转动轴。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滑动构造体30B经由衬垫基座轴5而被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设于前端侧作业臂7的外侧面中的上表面上的凹部内。滑动构造体30B的辊轮1以能够始终相对于位于其上方的前端侧作业臂8滑动的方式经由辊轮轴2被支承在支承部件6上。再有,衬垫3的上端面被形成为,在支承部件6没有变形的状态下与辊轮1的上端面相比位于下方。此外,关于其他部分,与滑动构造体30A相同,故省略说明。
利用图4及图5说明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滑动构造体30A的动作。图5是当有规定大小以上的载荷作用在辊轮1上时的滑动构造体30A的横剖视图。此处,规定大小的载荷指的是,当由于图5所示那样支承部件6向上呈凸状地弹性变形从而衬垫3与作业臂7的下表面开始接触时,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在下述说明中,作为作用在该辊轮1上的规定大小的载荷,将其设定为当接近作业装置40的设计载荷的重物被起重部41悬吊时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设定载荷)来进行说明。
在作业装置40处于收缩的状态下或者在作用于起重部41上的载荷小的情况下,由于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小于设定载荷,所以衬垫3不会与前端侧作业臂7接触,而是如图4所示,仅有两个辊轮1与作业臂7的下表面接触而进行作业装置40的伸缩动作。此时,由于是基于圆筒状的辊轮1进行的接触,所以,其旋转运动平滑地进行,从而作业装置40的伸缩动作也平滑地进行。此外,由于在辊轮1与辊轮轴2之间夹设有轴承等滑动部件,所以,因长期使用导致的辊轮1及辊轮轴2的劣化也少。另外,由于在通常的作业中,接近设计载荷的重物被悬吊在起重部41上的机会较少,所以在起重车的大多数运转状况下,都是通过图4所示那样的只是辊轮1的旋转动作来进行作业装置40的伸缩动作。
另一方面,当起重部41悬吊非常接近作业装置40的设计载荷的重物等从而有设定载荷以上的载荷作用在辊轮1上时,如图5所示,支承部件6一直变形到衬垫3与作业臂7接触,从而,在两个辊轮1的基础上,还有衬垫3与作业臂7的下表面接触。当衬垫3像这样接触时,与只是辊轮1接触时相比,能够使辊轮1与作业臂7之间的接触应力变小。然而,在起重部41悬吊非常接近于作业装置40的设计载荷的重物的情况下,若也想要如图4所示那样仅通过两个辊轮1支承前端侧作业臂7的下表面,则辊轮1的接触部分的压缩应力会超过构成作业臂7的下表面的部件的屈服点,从而作业臂7的下表面可能会产生塑性变形。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起重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构成为在两个辊轮1的基础上还有衬垫3与作业臂7的下表面接触。由此,当有大载荷施加在作业装置40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不使作业臂7的下表面的板厚增加的情况下,防止作业臂7的下表面的塑性变形。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具有即使在施加大载荷的情况下也不会变形的轻量的作业装置的作业车。由于通常仅限于起重车以最大设计载荷进行作业的状况,所以衬垫3接触作业臂7的下表面的时间少。因此,即使长期使用,滑动构造体30的滑动性也很少发生变化,并且,能够延长衬垫3的维护周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尽量抑制在辊轮1与作业臂7之间产生的接触应力的观点来看,作为当规定大小以上的载荷作用在辊轮1上时才开始与作业臂7接触的滑动部件,利用了能够与作业臂7面接触的衬垫3。但是,只要能够在防止作业臂7的塑性变形的范围内抑制接触应力,也可以取代衬垫3而使用能够与作业臂7线接触的滑动部件(例如,辊轮等)。此外,衬垫3除了由之前说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形成以外,也可以由金属或树脂形成。但是,若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形成衬垫3,则与使用金属制衬垫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在作业臂7上产生的伤痕,并且,与使用树脂制衬垫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衬垫3的磨损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衬垫3的变形例,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衬垫3A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衬垫3B的立体图。
图6所示的衬垫3A是将多张预成型片9层叠并利用冲压板加热加压而成形的,并在与作业臂7、8接触的面上固定有由有机纤维正交而织成的布10,所述预成型片9是使由玻璃纤维正交而织成的布中含有半固化的环氧树脂而成的。作为这样使布10固定的方法,包括在进行衬垫3A的冲压成型时与预成型片9一起一体成型的方法、和在成形后的衬垫3A的上表面粘接布10的方法。作为布10所使用的有机纤维,包括例如通过聚苯并咪唑、聚苯撑苯并二恶唑、芳香族聚酰胺、聚芳酯、芳香族聚酯制造的纤维。
图7所示的衬垫3B与衬垫3A同样是将多张预成型片9层叠而成形的,并在与作业臂7、8接触的面上固定有片11,该片11是通过将有机纤维切短后的纤维(例如1mm到10mm左右)成形为布状而形成的。作为使片11固定的方法,包括在进行衬垫3B的冲压成型时与预成型片9一起一体成型的方法、和在成形后的衬垫3B的上表面粘接片11的方法,作为片11的有机纤维,使用与布10所使用的纤维相同的纤维即可。
图8是表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的摩擦系数变化的图。如该图所示,仅通过由玻璃纤维构成的预成型片9成形的复合材料与金属的摩擦系数随着摩擦反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即,如果通过只有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制作衬垫3,则与金属制的作业臂7的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引起作业臂7、8的伸缩驱动力的增加,还可能会引起该衬垫3与作业臂7的下表面的磨损量的增加。
另一方面,当如本实施方式的衬垫3A、3B那样使与作业臂7、8接触的面含有有机纤维时,如图8所示即使反复次数增加,其摩擦系数也几乎不增加。即,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若使以玻璃纤维为基材的复合材料的表面的与作业臂7、8相接触侧含有有机纤维,则能够抑制与金属制的作业臂7、8的接触面的摩擦系数的增加。由此能够抑制引起作业臂7、8的伸缩驱动力增加的情况,还能够抑制衬垫3A、3B与作业臂7的下表面的磨损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衬垫3的另一变形例,图9是具有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衬垫3C的滑动体构造的立体图。
在该图所示的滑动体构造中,衬垫3C的与作业臂7、8接触的面15由朝着所述作业臂7、8上凸状的具有恒定曲率的曲面形成。若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衬垫3的与作业臂7、8接触的面形成为平面,则在该平面的端部形成角部,因此当衬垫3与作业臂7、8急剧地接触时,可能会在所述角部产生缺损。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面15设成曲面状,则即使急剧地接触作业臂7、8,或是以各种角度接触,也不会发生局部压缩应力上升的情况,所以能够提高衬垫3C的强度上的可靠性。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主要是辊轮1的支承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34的立体图。
该图所示的辊轮1经由辊轮轴2而被轴承12支承。在轴承12的下方安装有根据所作用的载荷的大小而在上下方向收缩的板簧13,轴承12经由该板簧13而被固定在支承部件6上。此外,作为轴承12与板簧13、板簧13与支承部件6的结合方法,例如有螺栓紧固。当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小时,衬垫3的上端面与辊轮1的上端面相比位于下方,当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达到设定载荷时,板簧13收缩直到衬垫3的上端面与作业臂7接触,从而衬垫3开始与作业臂7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利用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支承部件6的弹性变形,也能够使衬垫3与作业臂接触,所以,也可以将支承部件6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前端或前端侧作业臂7的后端。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当载荷施加于辊轮1上而板簧13收缩时,辊轮1与轴承12一起向下方沉降,衬垫3相对于辊轮1相对地向上方浮起。并且,当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达到规定载荷以上时,除了辊轮1还有衬垫3与作业臂7接触。由此,辊轮1施加在作业臂7上的压缩载荷降低,所以能够防止作业臂7的塑性变形。
此外,当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辊轮轴2的两端设置板簧13时,即使当从作业臂作用于辊轮1上的载荷在辊轮轴2的方向上有差别的情况下,也由于两个板簧13能够根据该差别独立地变形而能够使辊轮1与作业臂7的下表面接触时的压缩载荷的差别减少。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造体34A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滑动构造体34A经由取代图10中的板簧13的螺旋弹簧14来支承着轴承12。像这样通过螺旋弹簧14支承轴承12,也能够在作用于辊轮1上的载荷达到规定载荷以上时,使除了辊轮1以外还有衬垫3与作业臂7接触,所以,能够与图10的例子同样地防止作业臂7的塑性变形。此外,若如图11那样使用螺旋弹簧14,则能够通过使螺旋弹簧14的绕数变化来极为精细地设定使辊轮1沉降的载荷的阈值,这一点相对于使用板簧13的情况而言是优点。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主要是衬垫3的数量及配置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35的横剖视图。
该图所示的滑动构造体35具有:沿着作业臂8的长度方向相邻地配置的两个辊轮1;以从作业臂8的长度方向将该两个辊轮1夹入的方式配置的两个衬垫3;以及经由载荷传递销16而被能够转动地支承在作业臂8上的支承部件6。支承辊轮1的轴承12经由板簧13而被固定在板架25上,该板架25安装在支承部件6的侧面。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达到设定载荷时,辊轮1向下方移动,从而除了两个辊轮1还有两个衬垫3与作业臂7的下表面接触。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防止作业臂7的塑性变形。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安装有两个衬垫3,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等那样辊轮1为两个而衬垫3为1个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辊轮1及衬垫3的载荷分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垫3以从外侧将辊轮1夹入的方式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的情况相比,进行衬垫更换作业时容易到达衬垫3,所以能够快速进行更换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安装有两个辊轮1和两个衬垫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辊轮1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衬垫3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辊轮1及衬垫3的固定方法不同。图13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36的立体图。
该图所示的滑动构造体36具有:固定于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中的下表面上的衬垫基座4;固定在该衬垫基座4上的衬垫3;经由板簧13而被固定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中的下表面上的轴承12;和经由辊轮轴2而被支承在轴承12上的辊轮1。此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等相同,如图13所示在板簧13伸展的状态下,衬垫3的上端部位于辊轮1的上端部的下方,当板簧13收缩时两者的高低差变小。
使用这样构成的滑动构造体36也能够在作用于辊轮1上的载荷变大时,使除了辊轮1还有衬垫3与前端侧作业臂7的下表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作业臂7的塑性变形。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支承部件6等,所以能够降低零部件数量,降低制造成本。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造体36A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滑动构造体36A具有:经由板簧13而固定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中的下表面上的轴承12;经由辊轮轴2而被支承在轴承12上的辊轮1;以从作业装置40的伸缩方向将该辊轮1夹入的方式被固定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中的下表面上的两个衬垫基座4;和分别固定在该两个衬垫基座4上的衬垫3D。衬垫3D从尽可能大地确保与作业臂7的接触面积的观点出发,形成为越是接近作业臂7而其截面积越大。此外,与图13的情况相同,在板簧13伸展的状态下衬垫3D的上端部位于辊轮1的上端部的下方,当板簧13收缩时两者的高低差变小。
使用这样构成的滑动构造体36A也能够在作用于辊轮1上的载荷变大时,使除了辊轮1还有两个衬垫3与前端侧作业臂7的下表面接触,所以能够防止作业臂7的塑性变形。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13的情况相比,面积大的两个衬垫3D与作业臂7接触,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作用在辊轮1上的压缩载荷。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将衬垫3设置成能够上下移动这点不同。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滑动构造体37的立体图。
该图所示的滑动构造体37具有:经由板簧13而被固定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中的下表面上的衬垫基座4;固定在该衬垫基座4上的衬垫3;固定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中的下表面上的轴承12;经由辊轮轴2而被支承在轴承12上的辊轮1。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在板簧13伸展的状态下,辊轮1的上端部位于衬垫3的上端部的下方,当板簧13收缩时两者的高低差变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垫3能够始终相对于作业臂7的下表面滑动。
使用这样构成的滑动构造体37,也能够在作用于衬垫3上的载荷变大时,使除了衬垫3还有辊轮1与前端侧作业臂7的下表面接触,所以能够防止作业臂7的塑性变形。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辊轮1进行转动运动,由此,即使在过大载荷作用时也能够平滑地进行作业臂7的伸缩动作。此外,在通过金属(优选比作业臂7柔软的金属)形成衬垫3的情况下,从提高滑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衬垫3与作业臂7接触的面上涂布润滑脂等的润滑剂。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造体37A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滑动构造体37A具有:固定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中的下表面上的轴承12;经由辊轮轴2而被支承在轴承12上的辊轮1;以从作业装置40的伸缩方向将该辊轮1夹入的方式经由板簧13而被固定在后端侧作业臂8的内侧面中的下表面上的两个衬垫基座4;以及分别固定在这两个衬垫基座4上的衬垫3D。与图15的情况相同,在板簧13伸展的状态下,辊轮1的上端部位于衬垫3D的上端部的下方,当板簧13收缩时,两者的高低差变小。
使用这样构成的滑动构造体37A也能够在作用于两个衬垫3D上的载荷变大时,使除了两个衬垫3D还有辊轮1与前端侧作业臂7的下表面接触,所以能够防止作业臂7的塑性变形。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15的情况相比,面积大的两个衬垫3D与作业臂7接触,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压缩载荷。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7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高空作业车的立体图。
该图所示的高空作业车具有由嵌套式组合成的3个作业臂构成的作业装置,并在2处具有作业臂的重合部17。在这样具有多个重合部17的情况下,若对各重合部17使用此前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滑动构造体,能够得到与此前的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关于云梯消防车的。通常,云梯消防车的云梯通过方形钢管的焊接构造形成,并使用具有2~5mm程度的板厚的薄板。因此,当在设于云梯的前端的救生篮中搭载最大搭载质量并使该云梯处于完全伸展状态的情况下,会在设于云梯部的重合部处的滑动构造体(辊轮上顶部)上产生大的局部应力,可能会产生塑性变形或云梯整体的座屈变形。本实施方式是鉴于该课题而发明的。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云梯消防车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云梯消防车具有由嵌套式组合成的4个云梯部构成的4级结构的云梯(作业装置)50,云梯部的重合部18有3处。此外,在云梯50的前端安装有救生篮55。此处,将构成云梯50的4个云梯部从云梯50的前端向后端依次称为第一云梯部51、第二云梯部52、第三云梯部53、第四云梯部54。
图19是第一云梯部51与第二云梯部52的重合部18处的滑动构造体39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滑动构造体39设置在第一云梯部51的下骨架19的下侧,并以能够相对于该下骨架19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二云梯部52的下骨架20的前端。如图19所示,第二云梯部52的下骨架20在其前端侧暂时分成2股之后再次结合成1个,从而具有在云梯50的伸缩方向延伸的空隙。滑动构造体39的支承部件6被收纳在该下骨架20的空隙内,并经由载荷传递销16而被能够转动地支承在下骨架20上。在支承部件6上能够转动地支承有能够始终相对于下骨架19滑动的两个辊轮1、和两个衬垫基座4。两个衬垫基座4隔着载荷传递销16而配置,两个辊轮1隔着两个衬垫基座4地配置。在两个衬垫基座4上固定有衬垫3(未图示),当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小时,衬垫3的上端部与辊轮1的上端部相比位于下方。
在这样构成的云梯消防车中,当云梯50的前端的载荷增加从而经由下骨架19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增加时,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支承部件6逐渐向上呈凸状地弹性变形,所以当作用在辊轮1上的载荷达到设定载荷时,除了两个辊轮1还有两个衬垫3与下骨架19接触。由此,下骨架19的下表面的最大压缩应力降低,因此防止了下骨架19的塑性变形。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即使在有大载荷施加的情况下也不会变形的、轻量的云梯,因此能够快速地进行云梯的伸缩动作,能够缩短救助行动的时间等。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以通过两个辊轮1和两个衬垫3支承下骨架19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此前以起重车为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构造体当然也能够应用于云梯车中。此外,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在第一云梯部51的下骨架19与第二云梯部52的下骨架20之间设置的滑动构造体39,但是若在第一云梯部51的上骨架21的后端设置同样的滑动构造体39,并经由该滑动构造体39支承第二云梯部52的上骨架(未图示),则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再有,此处仅对第一云梯部51和第二云梯部52的重合部18进行了说明,但是,若对其余的两个重合部18设置滑动构造体39,当然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辊轮
3衬垫
6支承部件
7前端侧作业臂
8后端侧作业臂
9预成型片
10布
11片
12轴承
13板簧
14螺旋弹簧
15呈具有恒定曲率的形状的衬垫
16载荷传递销
17作业臂的重合部
18云梯部的重合部
30,34~37,39滑动构造体
40作业装置
50云梯

Claims (8)

1.一种作业车,具有由嵌套式组合成的多个长尺寸构造物构成的并行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滑动部件,设在彼此并行伸缩的两个长尺寸构造物重合的部分,并相对于所述两个长尺寸构造物中的某一个滑动;和
第二滑动部件,设在所述两个长尺寸构造物重合的部分,并且当规定大小以上的载荷作用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上时,才开始与供所述第一滑动部件滑动的长尺寸构造物接触,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在所述长尺寸构造物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被设置成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滑动部件之间,
所述作业车还具有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经由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滑动部件之间的转动轴而被能够转动地固定在所述两个长尺寸构造物中的一方的长尺寸构造物上,并将所述两个第一滑动部件、及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以能够分别转动的方式支承,
所述支承部件由根据作用在所述两个第一滑动部件上的载荷的大小而向上呈凸状地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经由弹性体而被固定在所述两个长尺寸构造物中的一方的长尺寸构造物上,所述弹性体根据所作用的载荷的大小而在上下方向收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一方是辊轮,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另一方是能够与相对于所述辊轮滑动的长尺寸构造物面接触的衬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垫由纤维加强复合材料形成,并在与所述长尺寸构造物接触的面中含有有机纤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垫的与所述长尺寸构造物接触的面由朝向所述长尺寸构造物为凸状的曲面形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是板簧或螺旋弹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一方是两个以上的辊轮,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另一方是能够与相对于所述辊轮滑动的长尺寸构造物面接触的两个以上的衬垫。
8.一种作业车,具有由嵌套式组合成的多个长尺寸构造物构成的并行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滑动部件,设在彼此并行伸缩的两个长尺寸构造物重合的部分,并相对于所述两个长尺寸构造物中的某一个滑动;和
第二滑动部件,设在所述两个长尺寸构造物重合的部分,并且当规定大小以上的载荷作用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上时,才开始与供所述第一滑动部件滑动的长尺寸构造物接触,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是在所述长尺寸构造物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以上的辊轮,
支承所述两个以上的辊轮的轴承分别隔着弹性体固定在所述两个长尺寸构造中的至少一方的长尺寸构造物上,其中,所述弹性体根据作用在所述两个以上的辊轮上的载荷的大小而在上下方向上收缩。
CN200980160806.4A 2009-12-04 2009-12-04 作业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1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70417 WO2011067856A1 (ja) 2009-12-04 2009-12-04 作業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1041A CN102471041A (zh) 2012-05-23
CN102471041B true CN102471041B (zh) 2014-04-23

Family

ID=44114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080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1041B (zh) 2009-12-04 2009-12-04 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18224B2 (zh)
KR (1) KR101357956B1 (zh)
CN (1) CN102471041B (zh)
WO (1) WO20110678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5835A (zh) * 2011-06-16 2011-12-14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移动导轨机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DE102011119654B4 (de) 2011-11-29 2015-11-12 Liebherr-Werk Ehingen Gmbh Mobile Arbeitsmaschine, insbesondere Fahrzeugkran
CN10317471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苏州海伦哲专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臂滑块装置
CN104847759B (zh) * 2014-09-15 2017-04-0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臂架及具有其的起重机和胎带机
KR102341864B1 (ko) * 2021-06-17 2021-12-21 강희곤 손상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사다리차 붐
CN113501449B (zh) * 2021-07-30 2023-05-09 湖南三一中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作业机械及作业机械支腿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5004A (en) * 1967-02-01 1969-05-20 Bucyrus Erie Co Telescopic cantilevered boom
US4272932A (en) * 1978-05-16 1981-06-16 Wappler Joachim H R Telescopic boo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8544Y1 (zh) * 1970-08-11 1973-08-28
JPS5248256U (zh) * 1975-10-03 1977-04-06
JP3596640B2 (ja) 1996-02-07 2004-12-0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伸縮ブームの摺動部材装置
JPH10101293A (ja) * 1996-09-26 1998-04-21 Komatsu Mec Corp ブームのスライドパッド装置
DE19738886A1 (de) * 1997-09-05 1999-03-11 Iveco Magirus Leitersatz für Feuerwehrleitern
ES2274196T3 (es) * 2003-09-01 2007-05-16 Palfinger Ag Grua con elemento de desplazamiento.
JP2006347722A (ja) * 2005-06-17 2006-12-28 Tadano Ltd 移動式クレーンの伸縮ブー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5004A (en) * 1967-02-01 1969-05-20 Bucyrus Erie Co Telescopic cantilevered boom
US4272932A (en) * 1978-05-16 1981-06-16 Wappler Joachim H R Telescopic bo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67856A1 (ja) 2011-06-09
KR101357956B1 (ko) 2014-02-03
JP5318224B2 (ja) 2013-10-16
JPWO2011067856A1 (ja) 2013-04-18
CN102471041A (zh) 2012-05-23
KR20120046228A (ko)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1041B (zh) 作业车
JP5580975B2 (ja) クレーンブームの起立方法
JP2017077741A (ja) 航空機の降着装置ハンドリング用ドーリーと、それを用いる降着装置の取り付け方法および取り外し方法
CN102639870A (zh) 包括升降装置的风力机
CN102654278B (zh) 一种升降杆及照明装置
CN111498704A (zh) 一种车体式龙门起重机
CN102815628A (zh) 龙门式液压折臂吊机
CN204794599U (zh) 一种电机定转子冲片叠压升降装置
CN103626048A (zh) 一种自装配辅助装置及起重机
CN101297114B (zh) 吊舱提升工具和方法
KR102542655B1 (ko) 풍력 발전 시스템의 설치와 유지 보수를 위한 자력 승강식 크레인 장치
KR102542656B1 (ko) 풍력 발전 시스템의 설치와 유지 보수를 위한 자력 승강식 크레인 장치
CN105275737B (zh)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转子轮毂
CN105952163B (zh) 顶升滑移装置及方法
CN212861820U (zh) 一种大型吸力桩导管架施工所用的多功能工装
CN204884399U (zh) 模块化组合抽油机模型
CN202321795U (zh) 电缆盘滚筒驱动装置和电缆车
CN102442608B (zh) 多点升降取放装置
CN204802899U (zh) 一种举升机构及起重机伸臂筒体液压调形装备
CN207057486U (zh) 一种用于冷弯成型辊压线的伺服送料装置
CN111017065A (zh) 一种驱动轮组及使用该驱动轮组的移动平台
CN209812329U (zh) 一种巨型望远镜反射面维护装置
CN215287886U (zh) 一种电动剪叉举升机构及agv车
CN102922280B (zh) 塔机起重臂安装方法及其应用的辅助安装拉杆
CN107265351A (zh) 一种举升机用车辆自动限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