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0643A - 透明膜和使用该膜的表面保护膜 - Google Patents

透明膜和使用该膜的表面保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0643A
CN102470643A CN2010800299085A CN201080029908A CN102470643A CN 102470643 A CN102470643 A CN 102470643A CN 2010800299085 A CN2010800299085 A CN 2010800299085A CN 201080029908 A CN201080029908 A CN 201080029908A CN 102470643 A CN102470643 A CN 102470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ck layer
hyaline membrane
mentioned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99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0643B (zh
Inventor
春田裕宗
山形真人
新美健二郎
请井夏希
中野顺子
志村勉
待永广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70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0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6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an anti-static effect, e.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 C08G2261/322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heteroatom, e.g. pyrrole, pyridine or triazo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 C08G2261/3223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heteroatom, e.g. thiop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83Hard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Y10T428/264Up to 3 mils
    • Y10T428/2651 mil or l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面的耐刮伤性优异的透明膜和具备该透明膜的表面保护膜。透明膜(10)具有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基材层(12)、和设置于其第一面上(12A)的厚度1μm以下的背面层(14)。透明膜(10)中,在划痕试验中的背面层(14)的破坏起始负荷为50mN以上,且背面层(14)的摩擦系数为0.4以下。

Description

透明膜和使用该膜的表面保护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面难以被刮伤的透明膜和具备该膜的表面保护膜。本申请基于2009年7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167208号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在本说明书中引用。
背景技术
表面保护膜(也称为表面保护片。)一般具有在膜状的支撑体上设置粘接剂的结构。这样的保护膜通过上述粘接剂与粘附体贴合,由此以保护该粘附体在加工、搬运时等不受损伤或污染为目的使用。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中与液晶单元贴合的偏振片,暂时制造为卷筒的形态后,从该卷筒卷出并切割成为对应于液晶单元形状的所需尺寸而使用。这里,为了防止偏振片在中间工序(例如,卷筒形态的偏振片的制造时,该偏振片的使用时等的搬运工序)中被搬运辊等刮伤,采用在该偏振片的单面或双面(典型地为单面)贴合表面保护膜的对策。作为与表面保护膜相关的技术文献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320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3145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这样的表面保护膜,为了可以以粘贴着该膜的状态直接进行粘附体(例如偏振片)的外观检查,优选使用具有透明性的膜。近年来,从上述外观检查的容易度等观点出发,对表面保护膜的外观品质的要求水平逐渐增高。特别是要求表面保护膜的背面(与贴附于粘附体的面相反侧的面)难以被刮伤的性质。这是由于若表面保护膜存在划痕,则在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状态下无法判断该划痕是粘附体的划痕,还是表面保护膜的划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背面难以被刮伤(即,耐刮伤性优异),从而适合于表面保护膜的支撑体等的用途的透明膜。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在这样的透明膜的单面具有粘接剂层的结构的表面保护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由本发明所提供的透明膜具有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基材层和设置于该基材层的第一面上的背面层。上述背面层的厚度为1μm以下。上述透明膜中,在划痕试验中的上述背面层的破坏起始负荷为50mN以上,且上述背面层的摩擦系数为0.4以下。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透明膜,能够利用上述背面层,对上述基材层赋予良好的耐刮伤性。这样由于耐刮伤性优异的透明膜,可以透过该膜高精度地进行制品的外观检查,优选作为表面保护膜的支撑体。另外,上述背面层由于厚度小,对基材层的特性(光学特性、尺寸稳定性等)影响小,故而优选。另外,若背面层的厚度远大于1μm,则在该背面层含有容易着色的成分时,透明膜整体的着色可能会变得明显,或伴随背面层的形成而发生固化收缩时,由该收缩导致透明膜容易卷曲。从可以防止或减轻上述着色和卷曲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可以实现所需的性能(例如耐刮伤性)的范围内减小背面层的厚度。作为构成上述基材层的树脂材料,可以优选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的聚酯树脂作为原料树脂的树脂材料。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该透明膜的背面层的塑性指数Ps与基材层的塑性指数Pb之比(Ps/Pb;以下,将其也称为“塑性指数比”。)为1.5以上(即,Ps/Pb≥1.5)。这里,将前端曲率半径为0.1μm的Berkovich型金刚石制压头垂直压入构成上述透明膜的背面层,测定深度10nm的压入弹性模量和硬度,该弹性模量除以硬度求得上述背面层的塑性指数Ps。另外,将上述压头垂直压入不具有背面层的基材层,测定深度10nm的压入弹性模量和硬度,该弹性模量除以硬度求得上述基材层的塑性指数比。
满足上述塑性指数比的透明膜在通过从背面层上施加的摩擦应力影响基材层而该基材层变形时,由于背面层具有大于基材层的塑性指数,因此能够良好地追随该基材层的变形而变形。由此,防止由上述摩擦应力导致的背面层的破损(即,破坏起始负荷增高),因此可以确切地实现满足上述破坏起始负荷且耐刮伤性优异的透明膜。
这里所公开的透明膜,优选在所述背面层粘贴粘接胶带,以剥离速度0.3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从上述背面层剥离该粘接胶带所测得的剥离力(背面剥离力)为2N/19mm以上。显示这样的剥离力的透明膜作为表面保护膜的支撑体是合适的。即,完成保护作用的表面保护膜从粘附体(例如,偏振片等的光学部件)剥离而被除去。此时,通过在表面保护膜的背面(背面层的表面)粘贴粘接胶带,撕下该粘接胶带,从粘附体分离表面保护膜的端部,能够提高除去表面保护膜时的操作性,并且能够减轻对粘附体带来的负担。以上述透明膜作为支撑体的表面保护膜,由于背面层具有适度的剥离力,因此适于利用上述粘接胶带的剥离操作。
作为上述背面层的结构,从强度和生产率等观点出发,优选单层结构。另外,上述背面层优选直接设置于上述基材层的第一面上。在背面层和基材层之间夹置一或二层以上的中间层的结构中,上述中间层与基材层和背面层的附着力不足,有时背面层的破坏起始负荷容易降低(耐刮伤性降低)。因此,为了实现这里所公开的破坏起始负荷,采用在基材层上直接设置背面层的结构是有利的。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背面层由含有润滑剂的树脂材料构成。这里,润滑剂是指具有通过在树脂材料中配合而使其摩擦系数降低的作用的成分。采用这样由含有润滑剂的树脂材料构成的背面层,容易实现这里所公开的优选摩擦系数,因此容易实现耐刮伤性优异的透明膜,故而优选。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背面层由含有抗静电成分的树脂材料构成。在这样的结构的透明膜中,能够利用背面层赋予耐刮伤性和抗静电性。因此,和与背面层分别设置抗静电层的结构相比,透明膜的生产性好。另外,由于和在背面层和基材层之间夹置抗静电层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背面层与基材层的附着力,因此容易实现满足上述破坏起始负荷且耐刮伤性优异的透明膜。作为上述抗静电成分,为了容易地兼具良好的抗静电性和高的耐刮伤性,能够优选采用导电性聚合物。
根据本发明,还可以提供具备这里所公开的任一种透明膜作为支撑体的表面保护膜。典型地,该表面保护膜具有上述透明膜和设置于与该透明膜的上述背面层的相反侧的表面的粘接剂层。这样的表面保护膜特别适合作为光学部件用的表面保护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表面保护膜的一个结构例的剖面图。
图2是模式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表面保护膜另一个结构例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划痕的一个例子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4是模式表示破坏起始负荷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本发明的实施必须的事项,可以作为是基于该领域中的现有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而掌握。本发明能够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和该领域的技术常识实施。
另外,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被模式化,并不准确地表示作为制品而实际提供的本发明的透明膜或表面保护膜的尺寸或比例尺。
这里所公开的透明膜由于耐刮伤性优异,因此可以优选在粘接片的支撑体和其它用途中利用。这样的粘接片一般可以是被称为粘接胶带、粘接标签、粘接膜等的形态。其中适于作为表面保护膜的支撑体,可以透过该膜高精度地进行制品的外观检查,因此特别适合作为在光学部件(例如,偏振片、波长板等的作为液晶显示面板构成元件使用的光学部件)的加工时或搬运时保护该光学部件的表面的表面保护膜用的支撑体。这里所公开的表面保护膜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透明膜的单面具有粘接剂层。典型地,上述粘接剂层连续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也可以为形成例如点状、条纹状等的规则或任意的图案的粘接剂层。另外,这里所公开的表面保护膜可以为卷筒状,也可以为枚叶状。
图1模式表示具有这里所公开的透明膜作为支撑体的表面保护膜的典型的结构例。该表面保护膜1具备透明膜(支撑体)10和粘接剂层20。透明膜10包括由透明的树脂膜构成的基材层12和直接设置于其第一面12A上的厚度1μm以下的背面层14。粘接剂层20设置于透明膜10中与背面层14的相反侧的表面。表面保护膜1中,将该粘接剂层20粘贴于粘附体(保护对象的表面,例如偏振片等的光学部件的表面)而使用。使用前(即,粘贴于粘附体之前)的保护膜1典型地如图2所示,可以是粘接剂层20的表面(对粘附体的粘贴面)至少由粘接剂层20侧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30所保护的形态。或者,也可以是通过使表面保护膜1被卷绕成卷筒状,粘接剂层20抵接于透明膜10的背面(背面层14的表面)而保护其表面的形态。
这里所公开的透明膜的基材层可以是将各种树脂材料成型为透明的膜状而形成的树脂膜(基材膜)。作为上述树脂材料,优选可以构成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防水性、各向同性等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特性优异的基材膜的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优选使用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聚酯类聚合物、二乙酰基纤维素、三乙酰基纤维素等的纤维素类聚合物、聚碳酸酯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等作为原料树脂(树脂成分中的主要成分,即占50质量%以上的成分)的树脂材料所构成的树脂膜作为上述基材层。作为上述树脂材料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以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的苯乙烯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状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的烯烃类聚合物、氯乙烯类聚合物、尼龙6、尼龙6,6、芳香族聚酰胺等的酰胺类聚合物等作为原料树脂的树脂材料。作为原料树脂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酰亚胺类聚合物、砜类聚合物、聚醚砜类聚合物、聚醚醚酮类聚合物、聚苯硫醚类聚合物、乙烯基醇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类聚合物、乙烯基缩丁醇类聚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聚甲醛类聚合物、环氧类聚合物等。也可以是由上述的聚合物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构成的基材层。上述基材层优选光学特性(位相差等)的各向异性越小越好。特别是作为光学部件用表面保护膜的支撑体使用的透明膜中,减少基材层的光学的各向异性是有益的。基材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叠层组成不同的多个层得到的结构。典型地为单层结构。
基材层的厚度能够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但为了兼顾强度或处理性等的操作性和成本或外观检查性等,通常设为10μm~200μm左右是合适的,优选设为15μm~100μm左右,更优选设为20μm~70μm。
基材层的折射率通常设为1.43~1.6左右是合适的,优选设为1.45~1.5左右。另外,从基材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基材层优选具有70%~99%的光线透射率,更优选该透射率为80%~97%(例如85%~95%)。
在构成上述基材层的树脂材料中,根据需要,也可以配合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成分、增塑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等各种添加剂。对基材层的第一面(设置背面层侧的表面),也可以实施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酸处理、碱处理、底涂剂的涂布等公知或惯用的表面处理。这样的表面处理,例如,可以是用于提高基材层与背面层的附着力的处理。可以优选采用在基材层的表面导入羟基(-OH基)等极性基团这样的表面处理。另外,这里所公开的表面保护膜中,构成该表面保护膜的透明膜,也可以对该基材层的第二面(形成粘接剂层侧的表面)实施与上述相同的表面处理。这样的表面处理可以是用于提高透明膜(支撑体)与粘接剂层的附着力(粘接剂层的投锚性)的处理。
这里所公开的透明膜在上述基材层的单面(第一面)具有厚度为1μm以下(典型地为0.02μm~1μm)的背面层。该透明膜由后述的划痕试验所测得的上述背面层的破坏起始负荷为50mN以上。满足这样的破坏起始负荷的透明膜的耐刮伤性优异。例如,在后述的耐刮伤性评价中,以目测确认不到背面层的脱落屑。因此,作为表面保护膜(特别是在偏振片和其它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或搬运时所使用的表面保护膜)的支撑体是合适的。破坏起始负荷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考虑与其它特性(印字性、背面剥离力、光线透射率等)的均衡,通常将破坏起始负荷设为300mN以下(例如150mN以下)是合适的。这里所公开的透明膜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破坏起始负荷为50mN~300mN(例如50mN~150mN)。
上述破坏起始负荷如下求得:例如,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使用前端曲率半径为10μm的圆锥型金刚石制压头,将负荷持续增加至0~300mN,沿一个方向刮擦透明膜的背面(即背面层的表面)(刮伤),作为对应其划痕上的从破坏开始点的长度大于2μm的地方的负荷(关于更具体的测定方法,参照后述的实验例)。图3表示由上述条件所得到的划痕的一例。
构成上述透明膜的背面层的摩擦系数为0.4以下。由此,对背面层施加负荷(使其产生划痕的负荷)时,能够沿背面层的表面避开该负荷,减轻由该负荷造成的摩擦力。因此,能够防止由上述摩擦力造成背面层凝集破坏,或背面层从基材层上剥离(界面破坏)而产生划痕的现象。摩擦系数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考虑与其它特性(印字性、背面剥离力、光线透射率等)的均衡,通常将摩擦系数设为0.1以上(典型地为0.1以上、0.4以下)是适当的,优选设为0.15以上(典型地为0.15以上、0.4以下)。
作为上述摩擦系数,例如,能够采用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以垂直负荷40mN刮擦透明膜的背面(即背面层的表面)而求出的值(关于更具体的测定方法,参照后述的实验例)。作为使摩擦系数降低(调整)而实现上述摩擦系数的方法,能够适当采用在背面层中含有各种润滑剂(流平剂等)的方法、通过添加交联剂或调整成膜条件而提高背面层的交联密度的方法等。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从构成透明膜的背面层的厚度为1μm以下的结构上的这一特征出发,采用特别有效地提高这样具有薄的背面层的透明膜的耐刮伤性。即,在背面层具有一定程度(例如5μm以上)的厚度时,通过提高该背面层的硬度使上述破坏起始负荷提高(换而言之,形成可以耐受负荷的强度的层),能够提高耐刮伤性。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背面层的厚度为1μm以下的透明膜中,直接应用上述技术思想,无法可靠地实现耐刮伤性的提高。这可以认为是由于在背面层薄的结构的透明膜中,对该背面层施加的负荷影响到基材层而容易使该基材层变形的缘故。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具备薄背面层的透明膜详细研究了该背面层的破坏行为,结果发现,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不改变基材层而仅提高薄的背面层的硬度,则背面层的变形不能追随基材层相对上述负荷的变形,因此在基材层和背面层之间产生附着不良,破坏起始负荷降低。并且发现,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而使耐刮伤性提高,将定义为背面层的塑性指数Ps与基材层的塑性指数Pb之比的塑性指数比(Ps/Pb)设为1.5以上是有效的。这里,上述塑性指数Ps、Pb能够如下算出:例如,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将前端曲率半径为0.1μm的Berkovich(三角锥)型金刚石制压头垂直地压入,测定深度10nm附近的压入弹性模量和硬度,上述弹性模量的测定值除以硬度的测定值而算出(关于更具体的测定例,参照后述实验例)。可以说该塑性指数越高,相对负荷越容易变形。即,Ps/Pb为1.5以上则意味着背面层具有可以充分追随基材层的变形的变形性。通过将Ps/Pb设为2以上,可以实现更良好的耐刮伤性。Ps/Pb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考虑与其它特性(摩擦系数等)的均衡,通常设为50以下是合适的。在一个优选方式中,Ps/Pb为1.5以上、3以下。作为另一个优选方式,Ps/Pb也可以为1.5以上、50以下(例如10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50以下)。这些优选的Ps/Pb的值,例如,可以优选适用于基材层由聚酯类树脂材料(典型地为PET类树脂材料)构成的透明膜。此外,一般的PET膜的塑性指数大致为10~20左右。
若透明膜均满足这里所公开的优选塑性指数比(Ps/Pb)和摩擦系数,可以容易地实现上述的优选破坏起始负荷。这样的透明膜,相对于其背面受到的摩擦力,由于具有上述摩擦系数而可以高效地减轻该摩擦力,并且由于具有上述塑性指数比而背面层可以充分追随由上述摩擦力造成的基材层的变形,因此可以形成显示特别高的耐刮伤性的透明膜。因此,这样的透明膜作为表面保护膜的支撑体是合适的。
上述背面层优选在该背面层上粘贴粘接胶带,以剥离速度0.3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进行剥离所测得的剥离力(背面剥离力)为2N/19mm以上,更优选为3N/19mm以上。在将这里所公开的技术应用于表面保护膜时,具有上述剥离力特别有意义。若剥离力过低,则在上述剥离层粘贴粘接胶带,从粘附体除去表面保护膜时的操作性有时容易降低。剥离力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考虑与其它特性(摩擦系数等)的均衡,另外,为了防止卷为卷筒状后卷回时在自身背面附着粘接剂(残胶)的现象,通常优选设为10N/19mm以下,例如也可以设为6N/19mm以下。这里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背面剥离力为2~10N/19mm(更优选为3~6N/19mm)。此外,上述剥离力,例如,通过使用日东电工公司制的单面粘接胶带、商品名“No.31B”,通过在23℃、50%RH的环境下测定得到(关于更具体的测定方法,参照后述的实验例)。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中的印字性是指能够利用油性墨水(例如,使用油性标记笔)容易地印字的性质。在利用了表面保护膜的粘附体(例如光学部件)的加工或搬运等的过程中,有将作为保护对象的粘附体的识别号码等在表面保护膜记载表示的要求。因此,优选耐刮伤性和印字性优异的透明膜和具备该透明膜的表面保护膜。例如,优选对溶剂为醇类的含有颜料类型的油墨具有高的印字性。另外,优选印字后的油墨难以通过擦拭或转印去除(即,印字附着力优异)。上述印字性的程度,例如能够通过后述的印字性评价掌握。
构成背面层的树脂的材质能够适当选择,使得可以实现这里所公开的优选破坏起始负荷和摩擦系数(更优选还有塑性指数比)。优选能够形成耐刮伤性优异、具有充分强度的层,且光线透射性优异的树脂。这样的树脂可以是热固化型树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电子束固化型树脂、双液混合型树脂等的各种类型的树脂。
作为热固化型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以聚硅氧烷类、聚硅氮烷类、聚氨酯类、丙烯酸-聚氨酯类、丙烯酸-苯乙烯类、氟树脂类、丙烯酸硅类、丙烯酸类、聚酯类、聚烯烃类等作为原料树脂的热固化型树脂。其中,聚氨酯类、丙烯酸-聚氨酯类、丙烯酸-苯乙烯类等热固化型树脂具有高弹性,在容易形成具有这里所公开的优选的塑性指数比的层的方面优选。另外,聚硅氧烷类、聚硅氮烷类等热固化型树脂在容易形成高硬度的层的方面优选。另外,氟树脂类的热固化型树脂在分子结构中含有润滑成分,在容易形成具有这里所公开的优选的摩擦系数的层的方面优选。优选具有软链段和硬链段的树脂。这里,软链段是指具有柔软的主链结构或特性的树脂成分,硬链段是指具有刚硬的(至少比上述软链段刚硬的)主链结构或特性的树脂成分。后述的样品A-4~A-10中,在背面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热固化型树脂均是具有软链段和硬链段的树脂。另外,可以优选使用树脂成分分散于水类溶剂中的乳液形态的树脂。采用上述乳液形态,即使是分子量大主链长的树脂成分,通过作为乳液颗粒分散在水类介质中,也能够容易地调节粘度或浓度。这样的树脂成分适于形成塑性变形性优异的涂膜。因此,采用乳液形态的树脂(例如热固化型树脂),可以优选实现显示上述的优选的塑性指数比(塑性指数比高)的背面层。
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聚酯类、丙烯酸类、聚氨酯类、酰胺类、有机硅类、环氧类等各种树脂的单体、低聚物、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由于紫外线固化性通常容易形成高硬度的层,因此可以优选采用含有在一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更优选为3个以上,例如3~6个左右)紫外线聚合性的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和/或其低聚物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作为上述多官能单体,能够优选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类单体。此外,从与基材层的附着力的观点出发,使用热固化型树脂比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更为有利。
背面层的厚度例如能够设为大致0.02μm~1μm,优选为大致0.05μm~0.5μm(例如0.05μm~0.2μm)。若背面层的厚度过大,则由该背面层造成的着色或卷曲等的外观品质有时容易降低。若背面层的厚度过小,则难以实现所需的耐刮伤性。此外,构成这里所公开的透明膜或表面膜的层(例如背面层)的厚度能够通过如下方法而掌握:预先在背面层实施重金属着色后,沿剖面方向切削该透明膜而露出面后,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等以高分辨率观察该样品。该方法可以对于厚度为大致0.01μm以上的层优选适用。对于更薄的层,能够通过根据由各种厚度检测装置(例如,表面粗糙度计、干涉厚度计、红外分光测定仪、各种X射线衍射装置等)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所掌握的厚度的相关性,制作校正曲线进行计算,而算出其大致厚度。另外,有时也能够通过使用TEM观察剖面方向的层结构(叠层结构中的层数和各层的厚度)。另外,在各层均具有大致0.1μm以上的厚度时,能够通过干涉厚度计研究层结构。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的背面层中,根据需要,能够使其含有润滑剂(流平剂等)、抗静电成分、交联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流动性调整剂(触变剂、增粘剂等)、成膜助剂、催化剂(例如,含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组成中的紫外线聚合引发剂)等添加剂。作为交联剂,能够适当选择使用一般的树脂交联中使用的异氰酸酯类、环氧类、三聚氰胺类等交联剂。由于与基材层的表面中存在的羟基结合,可以使附着力提高,优选采用例如异氰酸酯类的交联剂。特别是在实施了导入羟基这样的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的基材层上形成背面层时,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是有效的。
上述背面层可以通过包括对上述基材层赋予上述树脂成分和根据需要所使用的添加剂分散或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的液态组合物的步骤的方法形成。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在基材层上涂布上述液态组合物(背面层形成用组合物)并使其干燥,根据需要进行固化处理(热处理、紫外线处理等)的方法。上述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例如能够设为0.1~10质量%左右,通常设为0.5~5%左右是适当的。若固体成分过多,有时难以形成薄且均匀的背面层。
构成上述背面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溶剂可以是有机溶剂、水或它们的混合溶剂。作为上述有机溶剂,例如能够使用选自甲乙酮、丙酮、乙酸乙酯、四氢呋喃(THF)、二噁烷、环己酮、正己烷、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这里所公开的技术中,从减轻环境负荷等的观点出发,优选构成上述背面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溶剂为水类溶剂。这里“水类溶剂”是指水或以水作为主要成分(占50体积%以上的成分)的混合溶剂。作为构成这样的水类混合溶剂的水以外的成分,优选使用亲水性溶剂。例如,能够优选采用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仲戊醇、叔戊醇、1-乙基1-丙醇、2-甲基1-丁醇、正己醇、环己醇等醇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背面层中含有润滑剂时,作为该润滑剂,能够优选使用一般的氟类或有机硅类的润滑剂。特别优选有机硅类润滑剂的使用。作为有机硅类润滑剂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烷基硅氧烷等。也可以使用含有具有芳基或芳烷基的氟化合物或有机硅化合物的润滑剂(由于可以提供印字性好的树脂膜,有时也称为印字性润滑剂。)。还可以使用含有具有交联性反应基团的氟化合物或有机硅化合物的润滑剂(反应性润滑剂)。
润滑剂的添加量能够设为每100质量份构成背面层树脂成分为大致25质量份以下(典型地为0.01~25质量份),通常优选设为大致15质量份以下(典型地为0.02~15质量份),例如能够设为大致0.5~15质量份,更优选设为大致1~10质量份。若润滑剂的添加量过多,有时印字性容易不足,或背面层的光线透射性容易降低。
推测这样的润滑剂在背面层的表面渗出而赋予该表面润滑性,由此使摩擦系数降低。因此,通过润滑剂的适当使用,能够通过摩擦系数的降低而使耐刮伤性提高。上述润滑剂可以有助于使背面层的表面张力均匀化,也有助于降低厚度不均和减轻干涉条纹。这在光学部件用的表面保护膜中特别有意义。另外,当构成背面层的树脂成分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时,如果在其中添加氟类或有机硅类的润滑剂,在基材涂布背面层形成用组合物并使其干燥时,该润滑剂在涂膜表面(与空气的界面)渗出,由此抑制在紫外线照射时由氧造成的固化抑制,从而即使在背面层的最表面也能够使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充分固化。
上述抗静电成分是具有防止使用透明膜或该膜而形成的表面保护膜带电的作用的成分。在背面层中含有抗静电成分时,作为该抗静电成分,例如,能够使用有机或无机的导电性物质、各种抗静电剂等。其中优选使用有机导电性物质。具备通过含有这样的抗静电成分而赋予了抗静电性的背面层的透明膜作为在液晶单元或半导体装置等的易受静电影响的物品的加工或搬运过程等中所使用的表面保护膜是合适的。
作为上述有机导电性物质,能够优选使用各种导电性聚合物。作为这样的导电性聚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乙烯亚胺、烯丙胺类聚合物等。这样的导电性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还可以与其它的抗静电成分(无机导电性物质、抗静电剂等)组合使用。相对于构成背面层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有机导电性物质(典型地为导电性聚合物)的使用量例如能够设为0.2~20质量份左右,通常设为1~10质量份左右是适当的。
作为这样的导电性聚合物,可以优选使用水溶液或水分散液的形态的聚合物。例如,能够通过在水中溶解或分散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导电性聚合物(可以通过使在分子内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单体共聚合等的方法合成。),制备该导电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或水分散液。作为上述亲水性官能团,可以例示磺基、氨基、酰胺基、亚胺基、羟基、巯基、肼基、羧基、季铵基、硫酸酯基(-O-SO3H)、磷酸酯基(例如-O-PO(OH)2)等。这样的亲水性官能团也可以形成盐。作为水溶液或水分散液形态的聚苯胺磺酸的市售品的例子,可以列举三菱丽阳公司(Mitsubishi Rayon Co.,Ltd.)制的商品名“aqua-PASS”。另外,作为水溶液或水分散液形态的聚噻吩的市售品的例子,可以列举NagaseChemteX公司制的商品名“DENATRON”系列。
作为这里所公开的技术中可以优选采用的导电性聚合物,可以例示聚苯胺和聚噻吩。作为聚苯胺,优选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以下,记为“Mw”。)为50×104以下,更优选为30×104以下。作为聚噻吩,优选Mw为40×104以下,更优选为30×104以下。另外,这些导电性聚合物的Mw通常优选为0.1×104以上,更优选为0.5×104以上。具有这样的Mw的导电性聚合物容易制备为水溶液或水分散液的形态,故而优选。
作为上述无机导电性物质,例如,能够使用由氧化锡、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钛、氧化锌、铟、锡、锑、金、银、铜、铝、镍、铬、钛、铁、钴、碘化铜和它们的合金或混合物构成的微颗粒。也可以使用ITO(氧化铟/氧化锡)、ATO(氧化锑/氧化锡)等的微颗粒。该微颗粒的平均粒径通常优选为大致0.1μm以下(典型地为0.01μm~0.1μm)。这样的无机导电性物质(无机导电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另外,也可以与其它抗静电成分组合使用。相对于构成背面层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无机导电性物质的使用量例如设为5~500质量份左右,通常设为10~500质量份(例如100~500质量份)左右是适当的。
作为上述抗静电剂的例子,可以列举阳离子型抗静电剂、阴离子型抗静电剂、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将具有上述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的离子导电性基团的单体聚合或共聚合得到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等。这样的抗静电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也可以与其它抗静电成分组合使用。相对于构成背面层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抗静电剂的使用量例如能够设定为大致0.5~50质量份,通常设为1~30质量份是适当的。
作为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例子,可以列举季铵盐、吡啶盐、第1、第2或第3级氨基等的具有阳离子性官能团的抗静电剂。更具体而言可以例示:烷基三甲铵盐、丙烯酰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烷基苄基甲基铵盐、酰基氯化胆碱、聚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季铵基的丙烯酸类共聚物;聚乙烯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具有季铵基的苯乙烯共聚物;聚二丙烯基二甲基氯化铵等的具有季铵基的二烯丙胺共聚物等。
作为阴离子型抗静电剂的例子,可以列举磺酸盐、硫酸酯盐、膦酸盐、磷酸酯盐等具有阴离子性官能团的抗静电剂。更具体而言,可以例示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硫酸酯盐、烷基乙氧基硫酸酯盐、烷基磷酸酯盐、含有磺酸基的苯乙烯共聚物等。
作为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的例子,可以列举烷基甜菜碱及其衍生物、咪唑啉及其衍生物、丙氨酸及其衍生物。更具体而言,可以例示烷基甜菜碱、烷基咪唑啉甜菜碱、羧基甜菜碱接枝共聚物等。
作为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的例子,可以列举氨基醇及其衍生物、甘油及其衍生物、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更具体而言,可以例示脂肪酸烷基醇酰胺、二(2-羟乙基)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胺、脂肪酸甘油酯、聚氧乙烯乙二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乙二醇、聚氧乙烯二胺、由聚醚、聚酯和聚酰胺构成共聚物、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此外,作为对透明膜赋予抗静电性的方法,代替如上所述在背面层中含有抗静电成分的方法,或者除了该方法之外,能够采用在基材层中含有抗静电成分的方法、在基材层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设置抗静电层的方法等。
在基材层中含有抗静电成分的方法,例如,可以优选将配合(混炼)有抗静电成分的树脂材料成型为膜状,构成基材层。作为这样的方法中使用的抗静电成分,能够采用与作为在背面层中含有的抗静电成分在上述所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抗静电成分等。这样的抗静电成分的配合量,例如,相对于基材层的总质量,能够设为大致20质量%以下(典型地为0.05~20质量%),通常设为0.05~10质量%的范围是适当的。作为抗静电成分的混炼方法,只要是能够在基材层形成用的树脂材料均匀地混合该抗静电剂的方法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使用加热辊、班伯里混炼机、加压捏合机、双螺杆混炼机等进行混炼的方法。
在基材层的第一面(背面侧,即基材层和背面层之间)和/或第二面(粘接剂层侧)设置抗静电层的方法,可以优选通过将含有抗静电成分和根据需要所使用的树脂成分的抗静电用涂布剂涂布于基材层(优选预先成型得到的树脂膜)而进行。作为抗静电成分,能够采用与作为在背面层中所含有的抗静电成分在上述所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抗静电成分等。优选使用导电性聚合物或抗静电剂。作为在抗静电用涂布剂中使用的树脂成分,例如,能够使用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基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等的通用树脂。另外,抗静电用涂布剂中,作为上述树脂成分的交联剂,也可以含有羟甲基化或烷基醇化的三聚氰胺类、尿素类、乙二醛类、丙烯酰胺类等的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等。此外,在高分子型的抗静电成分(典型地为导电性聚合物)时,也可以省略树脂成分的使用。
作为涂布抗静电用涂布剂的方法,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涂布方法。作为具体例,可以列举辊涂法、凹版涂布法、逆向涂布法、辊刷涂法、喷涂法、气刀涂布法、含浸法和幕帘式淋涂法。抗静电层的厚度通常设为大致0.01μm~1μm是合适的,优选大致0.015μm~0.1μm左右。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也可以直接在基材层的第一面上设置上述背面层。这样的结构的透明膜由于基材层与背面层的附着力优异,容易满足上述优选的破坏起始负荷,故而优选。因此,在基材层的表面设置上述抗静电层时,优选仅在基材层的第二面设置该抗静电层。
作为构成这里所公开的表面保护膜的粘接剂层,能够合适地使用能够形成具备适于表面保护膜的性质(对于粘附体表面的剥离力、非污染性等)的粘接剂层的粘接剂组合物而形成。例如,能够采用:通过对基材层直接赋予这样的粘接剂组合物并使其干燥或固化而形成粘接剂层的方法(直接法);通过对剥离衬垫的表面(剥离面)赋予粘接剂组合物并使其干燥或固化而在该表面上形成粘接剂层,将该粘接剂层与基材层贴合而将该粘接剂层转印到基材层的方法(转印法)等。从粘接剂层的投锚性的观点出发,通常可以优选采用上述直接法。在赋予粘接剂组合物(典型地为涂布)时,能够适当采用辊涂法、凹版涂布法、逆向涂布法、辊刷涂法、喷涂法、气刀涂布法、利用刚模涂布的涂布法等在粘接片的领域中现有公知的各种方法。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粘接剂层的厚度例如能够设为大致3μm~100μm左右,通常优选大致5μm~50μm左右。此外,作为得到这里所公开的表面保护膜的方法,能够采用在预先设置有背面层的基材层(即透明膜)上形成上述粘接剂层的方法和在基材层上设置了粘接剂层之后形成背面层的方法中的任一种。通常优选在透明膜设置粘接剂层的方法。
这里所公开的表面保护膜,根据需要,以保护粘接面(粘接剂层中粘贴于粘附体侧的面)的目的,可以以在该粘接面上粘贴剥离衬垫的形态(带有剥离衬垫的表面保护膜的形态)进行提供。作为构成剥离衬垫的基材,能够使用纸、合成树脂膜等,从表面平滑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合成树脂膜。例如,能够优选使用由与基材层同样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膜作为剥离衬垫的基材。剥离衬垫的厚度例如能够设为大致5μm~200μm,通常优选大致10μm~100μm左右。对剥离衬垫中粘贴于粘接剂层的面,也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脱模剂(例如,有机硅类、氟类、长链烷基类、脂肪酸酰胺类等)或二氧化硅粉等,实施脱模或防污处理。
以下,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几个实验例,但并不是要将本发明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中所例示的内容。其中,以下的说明中的“份”和“%”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均为质量基准。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各特性分别如下操作进行测定或评价。
1.破坏起始负荷
作为破坏起始负荷的测定装置,使用CSM Instruments SA公司制的纳米划痕仪。将各表面保护膜样品的粘接面粘贴于载玻片,使背面层朝上,固定于上述测定装置的台上。然后,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使用具备圆锥型的金刚石制压头(前端的曲率半径为10μm)的悬臂ST-150,在上述装置的连续负荷模式下,将负荷(刮伤负荷)连续增加到0~300mN,沿一个方向进行刮擦的划痕试验。
对实施了上述划痕试验的样品,使用装置附带的光学显微镜(尼康公司制),以物镜20倍对划痕进行表面观察。然后,如图4所示,以在划痕上背面层沿刮擦方向剥离了长于2μm的最开始的地方作为破坏开始点,将对应于该破坏开始点沿划痕方向的长度(破坏长度)的中心的划痕负荷作为破坏起始负荷。
2.摩擦系数
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以上述纳米划痕仪的恒定负荷模式(垂直负荷40mN±3mN),与上述同样操作,将粘贴于载玻片的各样品的表面(背面层侧)以5mm的长度进行刮擦,将此时的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作为背面层的摩擦系数。此外,摩擦系数以摩擦力与在样品表面在垂直方向的负荷之比算出(即,摩擦系数=摩擦力/负荷)。
3.塑性指数
使用MTS systems公司制的纳米压痕仪、型号“DCM SA2”,评价塑性指数。即,与上述同样操作,将各样品粘贴于载玻片,以其背面层朝上的方式固定于台上。对于测定,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使用Berkovich(三角锥)型的金刚石制压头(前端的曲率半径为0.1μm),垂直压入直至最大深度为500nm,测定深度为10nm附近的压入弹性模量(Indentation Modulus)和硬度(Hardness)。然后,上述弹性模量的测定值除以硬度的测定值算出塑性指数(即,塑性指数=弹性模量/硬度)。
4.塑性指数比
对于各样品(在基材上设置有背面层。),将由上述3.求出的塑性指数Ps,除以构成该样品的基材(不具有背面层的基材)的塑性指数Pb算出塑性指数比(即,塑性指数比=Ps/Pb)。
5.剥离力测定
将各表面保护膜样品切割成宽70mm、长100mm的尺寸作为粘附体。将单面粘接胶带(日东电工公司制No.31B)切割为宽19mm、长度100mm的尺寸,将该粘接胶带的粘接面以0.25MPa的压力、0.3m/分钟的速度压粘在上述粘附体的背面层上。将其在23℃、50%RH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在该环境下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以剥离速度0.3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从上述粘附体剥离上述粘接胶带,测定此时的剥离力。
6.耐刮伤性评价
与上述同样操作,将各样品粘贴于载玻片,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使用硬币(使用新的10日元硬币。)的边缘在精密天秤上以负荷300g刮擦各样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划痕,将确认有背面层的脱落屑存在的情况评价为×,将没有确认到该脱落屑的存在的情况评价为○。
7.基材附着力
在背面层形成用的组合物中混合少量蓝色颜料制作各样品。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在这些样品的背面层形成侧的表面,以长宽各1mm的间隔划上10格×10格(合计100格)的切口,从其上以与上述剥离力测定相同的条件压接单面粘接胶带(日东电工公司制No.31B,宽19mm)后,用手剥离该单面粘接胶带,实施棋盘格剥离试验。在该棋盘格试验中,将观察到50格以上的脱落的情况评价为1级,将脱落为11方格以上、49格以下的情况评价为2级,将脱落为10格以下的情况评价为3级。
8.印字性(印字附着力)评价
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使用Shachihata公司制X打印机在背面层上实施印字。在该印字后粘贴NICHIBAN公司制的Cellophane粘接胶带(型号No.405,宽19mm),然后以剥离速度30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进行剥离。通过目测评价,将印字面积的50%以上被剥离的情况评价为×,将将印字面积的超过25%、小于50%被剥离的情况评价为△,将印字面积的75%以上没有被剥离而保留的情况评价为○。
9.白化、不均匀度评价
白化评价:用雾度仪(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型号“HM-150”)测定各样品的雾度值,将雾度值5以下作为合格。
不均匀度评价:在明亮室内对样品的外观进行目测评价,将没有确认到条纹等的外观异常的情况作为合格。
上述白化、不均匀度的两个评价均合格的样品记为白化、不均匀度○,将任何一个评价不合格的情况评价为△,将两者都不合格的情况评价为×。
10.卷曲评价
将各样品切割成100mm方形的尺寸,在40℃、90%RH的环境下保存1天。将其在水平的平面上以背面层朝上的方式静置,测量样品的端部从上述平面卷曲翘起的高度。将最大翘起的部分的高度(最大翘起高度)为3mm以下的情况评价为○,将最大翘起高度超过3mm的情况评价为×。
<实验例1>
(样品A-1)
将聚氨酯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公司制,商品名“紫光UV-1700B”;以下,有时也记作“树脂R1”。)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CIBA-GEIGY公司制,商品名“DAROCUR 1173”)以固体成分的质量比100∶4混合,溶解在以甲苯为主要成分的溶剂中,制备固体成分浓度30%的涂布液B-1。
作为基材,使用对单面实施了电晕处理的厚度为38μm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以下,有时也记为“基材F1”。)。在该基材F1的单面(电晕处理面)涂布上述涂布液B-1,使干燥后的厚度为8μm(通过TEM观察。以下相同。),并进行照射紫外线的固化处理形成背面层。上述紫外线的照射,使用金属卤化物灯以450mJ/cm2的条件进行。这样操作,得到在基材F1的单面(电晕处理面)设置有背面层的透明膜C-1。
准备在PET膜的单面实施了利用有机硅类剥离处理剂的剥离处理的脱模片材,在该脱模片材的剥离面(实施了剥离处理的面)形成厚度为25μm的丙烯酸类粘接剂层。将该粘接剂层转印到透明膜C-1另一个面(没有设置背面层的面),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1。通过上述方法求出该样品A-1的塑性指数Ps,结果为22.6(弹性模量为6.6GPa,硬度为0.29GPa)。此外,这里使用的PET膜的塑性指数Pb为13.6(弹性模量为4.8GPa,硬度为0.35GPa)。另外,上述PET膜的折射率为1.63,光线透射率为89%。
(样品A-2)
用上述溶剂进一步稀释涂布液B-1,制备固体成分浓度1%的涂布液B-2。除了将该涂布液B-2涂布为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以外,与样品A-1的制作同样操作,得到透明膜C-2,同样地转印粘接剂层而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2。该样品A-2的塑性指数Ps为14.4(弹性模量为4.8GPa,硬度为0.33GPa)。
(样品A-3)
除了对树脂R1的固体成分每100份配合5部(固体成分换算)的润滑剂以外,与涂布液B-2的制备同样操作,制备涂布液B-3。这里,作为润滑剂,使用聚醚变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类流平剂(BYK Chemie公司制,商品名“BYK-333”;以下,有时也标记为“润滑剂L1”。)。除了将该涂布液B-3涂布为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以外,与样品A-1的制作同样操作,得到透明膜C-3,同样地转印粘接剂层而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3。该样品A-3的塑性指数Ps为13.2(弹性模量为4.4GPa,硬度为0.34GPa)。
对以上的样品,在表1中表示背面层的概略结构,在表2中表示上述的各种测定和评价的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0127879500000201
[表2]
Figure BDA0000127879500000211
如这些表所示,背面层具有8μm的厚度的样品A-1显示良好的耐刮伤性,但以相同的组成而使背面层的厚度为0.1μm的样品A-2中耐刮伤性不充分。这可以认为是因为在背面层的厚度小的结构中,若与基材层相比,背面层的硬度过高(因此塑性指数比过小),在受到外力(摩擦力)时由于不能追随基材层的变形,容易发生破损。另外,与样品A-1相比,A-2的摩擦系数变高,可以推测是由于在摩擦系数的测定中检测到背面层的破损相关的负荷的缘故。在配合有润滑剂5份的样品A-3中,虽然与A-2相比,观察到摩擦系数的降低和破坏起始负荷的提高,但尚未达到实现所需的耐刮伤性。另外,若增加润滑剂的配合量,则白化、不均匀度变得明显,因此判断5份以上的配合是不适当的。
<实验例2>
(样品A-4)
用蒸馏水稀释水分散型的聚氨酯类热固化型树脂(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商品名“TAKELAC WS-4100”;以下,有时也记为“树脂R2”。),制备固体成分浓度20%的涂布液B-4。通过在基材F1的单面(电晕处理面)涂布该涂布液B-4,使干燥后的厚度为8μm,并进行热固化处理,得到在基材F1的单面设置有背面层的透明膜C-4。在该透明膜C-4的另一个面,与上述同样地转印粘接剂层,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4。该样品A-4的塑性指数Ps为21.8(弹性模量为3.4GPa,硬度为0.16GPa)。
(样品A-5)
用蒸馏水进一步稀释涂布液B-4,制备固体成分浓度1%的涂布液B-5。除了将该涂布液B-5涂布为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以外,与样品A-4的制作同样操作,得到透明膜C-5,同样地转印粘接剂层而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5。塑性指数Ps为17.6(弹性模量为4.9GPa,硬度为0.28GPa)。
(样品A-6)
除了对树脂R2的固体成分每100份配合5份(固体成分换算)的润滑剂L1以外,与涂布液B-5的制备同样操作,制备涂布液B-6。除了将该涂布液B-6涂布为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以外,与样品A-4的制作同样操作,得到透明膜C-6,同样地转印粘接剂层而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6。塑性指数Ps为29.5(弹性模量为2.5GPa,硬度为0.09GPa)。
(样品A-7)
除了使润滑剂L1的配合量为树脂R2的每固体成分100部为10部(固体成分换算)以外,与样品A-6的制作同样操作,得到透明膜C-7,同样地转印粘接剂层,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7。塑性指数Ps为37.7(弹性模量为2.1GPa,硬度为0.05GPa)。
(样品A-8)
用蒸馏水稀释水分散型的丙烯酸-苯乙烯类热固化型树脂(DIC公司制,商品名“VONCOAT CG-8490”;以下,有时也记为“树脂R3”。),制备固体成分浓度3%的涂布液B-8。通过在基材F1的单面(电晕处理面)涂布该涂布液B-8,使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并进行热固化处理,得到在基材F1的单面设置有背面层的透明膜C-8。在该透明膜C-8的另一个面,与上述同样地转印粘接剂层,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8。该样品A-8的塑性指数Ps为361.7(弹性模量为3.61GPa,硬度为0.01GPa)。
(样品A-9)
将树脂R3、润滑剂L1和作为抗静电成分的导电性聚合物(三菱丽阳公司制,重均分子量约15×104的聚苯胺磺酸的水分散液,商品名“aqua-PASS”;以下,有时也记为“AS1”。)以固体成分的质量比100∶2∶6进行混合,用蒸馏水稀释,制备固体成分浓度3%的涂布液B-9。除了将该涂布液B-9涂布为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以外,与样品A-8的制作同样操作,得到透明膜C-9,同样地转印粘接剂层而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9。该样品A-9的塑性指数Ps为298(弹性模量为2.7GPa,硬度为0.009GPa)。
(样品A-10)
将树脂R3、润滑剂L1和作为抗静电成分的导电性填料(多木化学公司制的氧化锡溶胶,商品名“CERAMACE S-8”;以下有时也记为“AS2”。)以固体成分的质量比100∶2∶300进行混合,用蒸馏水稀释,制备固体成分浓度3%的涂布液B-10。除了将该涂布液B-10涂布为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以外,与样品A-8的制作同样地操作,得到透明膜C-10,同样地转印粘接剂层而制作表面保护膜样品A-10。塑性指数Ps为15.4(弹性模量为6.1GPa,硬度0.40GPa)。
对这些样品,在表3中表示背面层的概略结构,在表4中表示上述的各种测定和评价的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0127879500000231
[表4]
Figure BDA0000127879500000241
如这些表所示,根据通过在A-5的背面层组成中配合润滑剂而将摩擦系数调整为0.4以下且塑性指数比为2以上的样品A-6、A-7,虽然是0.1μm的薄背面层,但却实现了50mN以上的高破坏起始负荷,从而实现了优异的耐刮伤性。另外,在与A-6、A-7的背面层的树脂组成不同的样品A-8、A-9中,同样显示0.4以下的摩擦系数和2以上的塑性指数比,由此实现了高的破坏起始负荷和优异的耐刮伤性。这些的样品A-6~9均具有3~6N/19mm这样的适当的剥离,并显示良好的基材附着力和印字性。而且,没有观察到白化、不均匀现象,且卷曲的程度也小。塑性指数比为10~50(更具体地为20~50)的范围的样品A-8、A-9显示特别良好的基材附着力。
另一方面,在样品A-6中省去了润滑剂的样品A-5,可能是由于塑性指数比过小等,摩擦系数高、破坏起始负荷低而缺乏耐刮伤性。在该样品A-5的背面层组成中,即使在厚度大的样品A-4中耐刮伤性也不足。另外,在与样品A-9的抗静电成分的种类不同的样品A-10中,可能是由于塑性指数比过小等,摩擦系数高、破坏起始负荷低而缺乏耐刮伤性。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这里所公开的透明膜可以优选在各种表面保护膜的支撑体等的用途中利用。另外,这里所公开的表面保护膜适用于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的构成元件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时、搬运时等保护该光学部件的用途。特别作为在液晶显示面板用的偏振片(偏光膜)、波长板、位相差板、光学补偿膜、增亮膜、光扩散片、反射片等的光学部件中应用的表面保护膜有用。
符号说明
1:表面保护膜
10:透明膜
12:基材层
14:背面层
20:粘接剂层
30:剥离衬垫

Claims (9)

1.一种透明膜,其具有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基材层和设置于该基材层的第一面上的背面层,该透明膜的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层的厚度为1μm以下,
划痕试验中的所述背面层的破坏起始负荷为50mN以上,且
所述背面层的摩擦系数为0.4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膜,其特征在于:
将前端曲率半径0.1μm的Berkovich型金刚石制压头垂直压入所述背面层,测定深度10nm的压入弹性模量和硬度,该弹性模量除以硬度求得的塑性指数Ps与对所述基材层同样求得的塑性指数Pb之比Ps/Pb为1.5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层粘贴粘接胶带,以剥离速度0.3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从所述背面层剥离该粘接胶带所测得的剥离力为2N/19mm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层为单层结构并直接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层由含有润滑剂的树脂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层由含有抗静电成分的树脂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静电成分为导电性聚合物。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膜,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基材层的原料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9.一种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膜、和
设置于该透明膜的与所述背面层相反侧的表面的粘接剂层。
CN201080029908.5A 2009-07-15 2010-07-09 透明膜和使用该膜的表面保护膜 Active CN102470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7208A JP5406615B2 (ja) 2009-07-15 2009-07-15 透明フィルムおよび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09-167208 2009-07-15
PCT/JP2010/061695 WO2011007729A1 (ja) 2009-07-15 2010-07-09 透明フィルムおよび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0643A true CN102470643A (zh) 2012-05-23
CN102470643B CN102470643B (zh) 2015-03-04

Family

ID=43449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9908.5A Active CN102470643B (zh) 2009-07-15 2010-07-09 透明膜和使用该膜的表面保护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71444A1 (zh)
JP (1) JP5406615B2 (zh)
KR (5) KR20190020854A (zh)
CN (1) CN102470643B (zh)
TW (1) TWI549818B (zh)
WO (1) WO2011007729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3222A (zh) * 2013-07-18 2015-01-21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抗静电表面保护膜的制造方法和抗静电表面保护膜
CN104342045A (zh) * 2013-07-29 2015-02-11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膜及贴合有该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CN104419338A (zh) * 2013-08-20 2015-03-18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膜及贴合有该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CN104885202A (zh) * 2013-03-04 2015-09-02 琳得科株式会社 切割片用基材膜及具备该基材膜的切割片
CN105733464A (zh) * 2015-10-30 2016-07-06 昆山乐凯锦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偏光板用光学保护膜
CN106794684A (zh) * 2014-10-20 2017-05-31 琳得科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片用基材及表面保护片
CN110651205A (zh) * 2017-05-16 2020-01-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圆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圆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2912320A (zh) * 2018-11-02 2021-06-0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容器
CN115044202A (zh) * 2021-03-09 2022-09-13 Skc株式会社 聚酰胺膜、其制备方法、包含其的覆盖窗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1092B2 (ja) * 2011-09-16 2013-12-0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シングシート用基材フィルムおよびダイシングシート
US9558983B2 (en) * 2011-09-16 2017-01-31 Lintec Corporation Base film for dicing sheet and dicing sheet
JP5820762B2 (ja) * 2012-04-24 2015-11-24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2013237788A (ja) * 2012-05-16 2013-11-28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US8975346B2 (en) * 2012-05-18 2015-03-10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polymers via 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JP6465799B2 (ja) * 2012-08-09 2019-02-06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enkter Haftung 有機半導体配合物
JP6001964B2 (ja) * 2012-09-04 2016-10-0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加工シート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964492B1 (ko) * 2012-10-03 2019-04-01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표면-개질 유리 기판
TWI606986B (zh) * 2012-10-03 2017-12-01 康寧公司 用於保護玻璃表面的物理氣相沉積層
KR101476529B1 (ko) * 2013-02-25 2014-12-24 김기형 합체형 액정보호필름
JP6049645B2 (ja) * 2013-03-27 2016-12-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1369918B1 (ko) * 2013-05-14 2014-03-06 주식회사 테슬라앤코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디스플레이 보호필름
JP5863722B2 (ja) * 2013-07-25 2016-02-17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が貼合された光学部品
JP6092033B2 (ja) * 2013-07-30 2017-03-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部材
JP6457789B2 (ja) * 2013-11-25 2019-01-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部材
US20170182749A1 (en) * 2014-02-07 2017-06-29 Ceram Tec-Etec Gmbh Substrate ceramic laminate
JP6599618B2 (ja) * 2015-02-17 2019-10-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JP6599619B2 (ja) * 2015-02-17 2019-10-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JP6604762B2 (ja) * 2015-07-15 2019-11-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9069541A (ja) 2017-10-06 2019-05-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トップコート層付きフィルム、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部品
KR102465207B1 (ko) 2018-09-19 2022-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보호 필름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KR102539582B1 (ko) * 2021-06-11 2023-06-05 정택수 녹방지 커버 테이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1204A (ja) * 2001-04-10 2002-10-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4054161A (ja) * 2002-07-24 2004-02-19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649734A (zh) * 2002-05-02 2005-08-03 帝人杜邦菲林日本株式会社 光学用层压薄膜
CN101021573A (zh) * 2006-09-22 2007-08-22 长兴光学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抗刮光学膜及其用途
CN101299072A (zh) * 2008-07-02 2008-11-05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抗污性防划伤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9915B2 (ja) * 1996-01-26 2005-0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TW530004B (en) * 1997-12-12 2003-05-01 Teijin Ltd Laminate film for preventing glass from shattering
JP4712217B2 (ja) * 2001-04-26 2011-06-29 中国塗料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用塗料組成物、その被膜および帯電防止方法
JP2003121606A (ja) * 2001-08-07 2003-04-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174303B2 (ja) * 2001-09-11 2013-04-03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
JP3996800B2 (ja) 2002-05-08 2007-10-24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JP4170102B2 (ja) * 2003-01-23 2008-10-22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EP1680277B1 (en) * 2003-10-07 2009-02-11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hermoformable multi-layer sheet
JP2005314563A (ja) 2004-04-28 2005-11-10 Jsr Corp 帯電防止フィルム
US7291386B2 (en) * 2004-08-26 2007-11-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ntiglare coating and articles
KR100591302B1 (ko) * 2004-11-18 2006-06-19 주식회사 에이스 디지텍 연속식 회전 코팅을 이용한 수직 배향 액정필름 제조 방법및 광학 필름의 시야각 개량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1204A (ja) * 2001-04-10 2002-10-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649734A (zh) * 2002-05-02 2005-08-03 帝人杜邦菲林日本株式会社 光学用层压薄膜
JP2004054161A (ja) * 2002-07-24 2004-02-19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1021573A (zh) * 2006-09-22 2007-08-22 长兴光学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抗刮光学膜及其用途
CN101299072A (zh) * 2008-07-02 2008-11-05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抗污性防划伤膜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5202A (zh) * 2013-03-04 2015-09-02 琳得科株式会社 切割片用基材膜及具备该基材膜的切割片
CN104885202B (zh) * 2013-03-04 2017-07-11 琳得科株式会社 切割片用基材膜及具备该基材膜的切割片
CN104293222A (zh) * 2013-07-18 2015-01-21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抗静电表面保护膜的制造方法和抗静电表面保护膜
CN104342045A (zh) * 2013-07-29 2015-02-11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膜及贴合有该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CN104419338A (zh) * 2013-08-20 2015-03-18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膜及贴合有该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CN106794684A (zh) * 2014-10-20 2017-05-31 琳得科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片用基材及表面保护片
CN105733464A (zh) * 2015-10-30 2016-07-06 昆山乐凯锦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偏光板用光学保护膜
CN110651205A (zh) * 2017-05-16 2020-01-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圆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圆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2912320A (zh) * 2018-11-02 2021-06-0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容器
CN115044202A (zh) * 2021-03-09 2022-09-13 Skc株式会社 聚酰胺膜、其制备方法、包含其的覆盖窗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20854A (ko) 2019-03-04
JP5406615B2 (ja) 2014-02-05
JP2011020349A (ja) 2011-02-03
KR101867788B1 (ko) 2018-06-15
KR20180040737A (ko) 2018-04-20
CN102470643B (zh) 2015-03-04
KR20170092710A (ko) 2017-08-11
KR20190082997A (ko) 2019-07-10
US20120171444A1 (en) 2012-07-05
KR101953345B1 (ko) 2019-02-28
KR20120037483A (ko) 2012-04-19
WO2011007729A1 (ja) 2011-01-20
KR102091367B1 (ko) 2020-03-19
TWI549818B (zh) 2016-09-21
KR101767277B1 (ko) 2017-08-10
TW201114592A (en) 2011-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0643B (zh) 透明膜和使用该膜的表面保护膜
CN102470644B (zh) 透明膜及其利用
CN104755539B (zh) 硬涂膜
CN104640911B (zh) 硬涂膜
JP5721448B2 (ja) 透明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07075320B (zh) 压敏粘合膜
CN102627918A (zh) 粘接片和表面保护膜
WO2014185314A1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カバーガラス、画像表示装置、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清掃用布、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と清掃用布を含むキット、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清掃方法
CN102582174A (zh) 防静电性能优异的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93739B (zh)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CN105073797A (zh) 偏光器保护膜用树脂组合物、偏光器保护膜、含有该保护膜的偏光板及偏光板的制备方法
KR102069612B1 (ko) 양면 점착 시트
JP5721805B2 (ja) 透明フィルムおよび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2013852A (ja)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9283608A (zh) 光学片
JP2012032560A (ja)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