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5363B - 纺纱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5363B
CN102465363B CN201110316986.XA CN201110316986A CN102465363B CN 102465363 B CN102465363 B CN 102465363B CN 201110316986 A CN201110316986 A CN 201110316986A CN 102465363 B CN102465363 B CN 102465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itive
air
mentioned
spinning
ai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69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5363A (zh
Inventor
太田成利
坂元直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5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5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5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5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纺纱机械(100),配置有多台纺纱单元(1),该纺纱单元(1)具备利用空气对纤维束(F)加捻的气流纺纱装置(6),该气流纺纱装置具备:空气压送装置(21),对空气进行压送;空气配管(22),对上述空气压送装置(21)压送的空气进行引导;添加剂供给装置(3),在上述空气配管(22)中所流动的空气朝向各个上述气流纺纱装置(6)分支的上游侧,向该空气配管(22)供给添加剂;以及控制装置(C),对上述添加剂供给装置(3)的添加剂的供给量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纺纱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有多台纺纱单元的纺纱机械(SpinningMachine)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利用空气的捻回气流对纤维束加捻而制造细纱的气流纺纱装置。气流纺纱装置为,通过向纺纱室(spinningchamber)供给空气而产生捻回气流(whirlingairflow),使构成纤维束的各纤维捻回,由此制造细纱(例如日本特开2009-1935号公报)。
气流纺纱装置存在如下问题:例如在从聚酯纤维等被赋予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细纱的情况下,油剂附着并堆积在纺纱室的壁面上。因此,提出如下技术:通过对供给到气流纺纱装置的空气中添加防止堆积剂,由此防止油剂的堆积(例如日本特开2008-95208号公报)。
但是,在对空气配管中所流动的空气中添加防止堆积剂、并使其向各个气流纺纱装置分支的构造中,根据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而空气配管内的空气流量变化。因此,根据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的不同,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有时会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因此,要求一种能够根据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来调节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配置有多台纺纱单元的纺纱机械中,能够对供给到气流纺纱装置的空气中添加添加剂,并且能够根据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来调节添加剂的供给量。
第一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有多台纺纱单元的纺纱机械,该纺纱单元具备利用空气对纤维束加捻的气流纺纱装置。本纺纱机械至少具备空气压送装置、空气配管、添加剂供给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空气压送装置对空气进行压送。空气配管对空气压送装置压送的空气进行引导。添加剂供给装置在空气配管中所流动的空气朝向各个气流纺纱装置分支的上游侧,向空气配管供给添加剂。控制装置对添加剂供给装置的添加剂供给量进行调节。
第二发明涉及第一发明的纺纱机械。本纺纱机械的添加剂供给装置至少具备添加剂存积槽、添加剂供给配管以及压力调节装置。添加剂存积槽存积添加剂。添加剂供给配管将添加剂从添加剂存积槽向空气配管引导。压力调节装置对添加剂存积槽内部的压力进行调节。控制装置通过对压力调节装置的运转状态进行控制,由此将由添加剂供给配管引导的添加剂的流量进行变更,而对添加剂的供给量进行调节。
第三发明涉及第一或第二发明的纺纱机械。控制装置根据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的增加而使添加剂的供给量增量,根据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的减少而使添加剂的供给量减量。
第四发明涉及第一至第三的任一项发明的纺纱机械。控制装置通过接收从各个纺纱单元发送的电信号,由此掌握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
第五发明涉及第一至第三的任一项发明的纺纱机械。在本纺纱机械具备空气流量测定装置。空气流量测定装置对空气配管中所流动的空气的流量进行测定。控制装置根据空气流量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来掌握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
第六发明涉及第一至第五的任一项发明的纺纱机械。空气配管被倾斜地配置,使附着在该空气配管内部的添加剂蓄积到规定部位。
第七发明涉及第六发明的纺纱机械。空气配管具备添加剂排出口,该添加剂排出口将该空气配管内部所蓄积的添加剂排出到外部。
第八发明涉及第一至第七的任一项发明的纺纱机械。由添加剂供给装置向空气配管供给的添加剂,是防止赋予到纤维束的油剂附着并堆积的防止堆积剂。
发明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发挥以下所示的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能够对供给到气流纺纱装置的空气中添加添加剂,并且能够调节添加剂的供给量。由此,能够防止向气流纺纱装置的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能够提高细纱品质。
根据第二发明,能够对供给到气流纺纱装置的空气中添加添加剂,并且能够在为简单构造的同时以高精度对添加剂的供给量进行调节。由此,能够防止向气流纺纱装置的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能够提高细纱品质。
根据第三发明,能够对供给到气流纺纱装置的空气中添加添加剂,并且能够根据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来调节添加剂的供给量。由此,能够防止向气流纺纱装置的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能够提高细纱品质。
根据第四发明,能够正确地掌握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所以能够适当地调节添加剂的供给量。由此,能够防止向气流纺纱装置的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能够提高细纱品质。
根据第五发明,能够正确地掌握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所以能够适当地调节添加剂的供给量。由此,能够防止向气流纺纱装置的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能够提高细纱品质。
根据第六发明,能够使附着在空气配管内部的添加剂蓄积到规定部位。由此,能够防止附着在空气配管内部的添加剂流入气流纺纱装置,能够提高细纱品质。
根据第七发明,能够排出蓄积在空气配管内部的添加剂。由此,能够防止附着在空气配管内部的添加剂流入气流纺纱装置,能够提高细纱品质。
根据第八发明,能够防止油剂附着并堆积在纺纱室中,能够提高细纱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纺纱机械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纺纱单元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纺纱单元中所设置的牵伸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纺纱单元中所设置的气流纺纱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纺纱单元中所设置的纱疵检测装置的图。
图6是表示纺纱单元中所设置的张力稳定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空气分配装置和添加剂供给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在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的情况下制造出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在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少的情况下制造出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来调节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的控制方式的图。
图11是表示空气分配装置和添加剂供给装置的构成的其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纺纱机械100主要由多台纺纱单元1构成。纺纱机械100具备一台空气分配装置2(图1中未图示、参照图7)和一台添加剂供给装置3(图1中未图示、参照图7)。
首先,使用图2对纺纱单元1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纺纱单元1是从纤维束(以下称作“纱条”)F制造细纱Y而制作卷装P的纺纱机械。纺纱单元1包括沿着纱条F和细纱Y的输送方向而按照以下顺序配置的纱条供给单元(sliversupplyingunit)4、牵伸装置(draftdevice)5、气流纺纱装置(air-jetspinningdevice)6、纱疵检测装置(yarndefectdetectingdevice)7、张力稳定装置(tensionstabilizingdevice)8以及卷绕装置(windingdevice)9。
纱条供给单元4将作为细纱Y的原料的纱条F向牵伸装置5供给。纱条供给单元4主要包括纱条箱41和导条架42(参照图3)。纱条箱41中所存积的纱条F由导条架42引导而向牵伸装置5供给。
牵伸装置5通过牵伸纱条F而使该纱条F的粗细均匀化。如图3所示,牵伸装置5包括沿着纱条F的输送方向而按照以下顺序配置的后辊对51、第三辊对52、中间辊对53以及前辊对54这四组牵伸辊对。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纱条F的输送方向。
四组牵伸辊对51、52、53、54分别包括下辊51A、52A、53A、54A和上辊51B、52B、53B、54B。构成中间辊对53的下辊53A及上辊53B上分别卷绕有皮或合成橡胶制的龙带53C及53C。
下辊51A、52A、53A、54A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向相同方向旋转。上辊51B、52B、53B、54B从动于下辊51A、52A、53A、54A的旋转而向相同方向旋转。各牵伸辊对51、52、53、54被设定为,沿着纱条F的输送方向转速依次变快。
通过这种构成,牵伸辊对51、52、53、54所夹持的纱条F,每当通过各牵伸辊对51、52、53、54时输送速度就增加,在相邻的牵伸辊对之间被牵伸。如此,牵伸装置5通过牵伸纱条F而使该纱条F的粗细均匀化。
气流纺纱装置6通过对所牵伸的纱条F加捻而制造细纱Y。如图4所示,气流纺纱装置6主要包括纤维引导器61、锭子62以及喷嘴块63。另外,图中所示的黑色箭头表示纱条F和细纱Y的输送方向。图中所示的空白箭头表示所供给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纤维引导器61是构成纺纱室(spinningchamber)SC的一部分的部件。纤维引导器61将由牵伸装置5牵伸的纱条F向纺纱室SC引导。具体地说明,纤维引导器61通过与纺纱室SC连通的纤维导入路61g,将纱条F向该纺纱室SC内引导。在纤维引导器61中,向纺纱室SC内部突出地设置有针61n,使纱条F沿着该针61n进行引导。
锭子62是构成纺纱室SC的一部分的部件。锭子62将在纺纱室SC中被加捻的纱条F即细纱Y向纱疵检测装置7引导。具体地说明,锭子62通过与纺纱室SC连通的纤维通过路62s,将细纱Y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所配置的纱疵检测装置7引导。
喷嘴块63是构成纺纱室SC的一部分的部件。喷嘴块63将后述的空气压送装置21压送的空气向纺纱室SC引导。具体地说明,喷嘴块63通过与纺纱室SC连通的空气孔63a,将空气向该纺纱室SC内引导。另外,喷嘴块63上所设置的各空气孔63a被连通为,使从各空气孔63a喷出的空气以纺纱室SC的中心轴为中心而相互向相同方向流动,因此在该纺纱室SC内部产生空气的捻回气流(参照图中白箭头)。
对纺纱室SC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纺纱室SC是由纤维引导器61、锭子62和喷嘴块63所包围的空间。详细地说,纺纱室SC是由相对于喷嘴块63上所设置的大致圆锥形状的贯通孔63p从一方插入的大致圆锥形状的锭子62和另一方上所安装的纤维引导器61所包围的空间。
纺纱室SC被分为:纤维引导器61和锭子62之间所构成的空间SC1;以及锭子62和喷嘴块63之间所构成的空间SC2。在空间SC1中,构成纱条F的各纤维为,各纤维的后端部通过捻回气流而被反转(参照图中双点划线)。在空间SC2中,所反转的各纤维的后端部通过捻回气流而被捻回(参照图中双点划线)。
通过这种构成,沿着针61n被引导的纱条F为,构成该纱条F的各纤维的后端部被捻回,而不断地卷绕到中心部的纤维上。如此,气流纺纱装置6能够利用空气的捻回气流对纱条F加捻,并制造细纱Y。另外,气流纺纱装置6也可以是在纤维引导器61上未设置针61n的构成。在该情况下,纤维引导器61通过该纤维引导器61的下游端的边缘,实现针61n的功能。
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在细纱Y上产生的缺陷部。如图5所示,纱疵检测装置7主要包括光源部71、受光部72以及壳体73。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从光源部71照射的光的方向。
光源部71是通过在正向上施加电压而进行发光的半导体元件、即发光二极管。光源部71被配置为,能够将来自该光源部71的光向细纱Y照射。
受光部72是能够通过光信号来进行电流控制的半导体元件、即光敏晶体管。受光部72被配置为,能够对由光源部71照射的光进行受光。
壳体73是将光源部71和受光部72保持在规定位置的部件。在壳体73中设置有细纱Y通过的纱线通路73a。壳体73将光源部71和受光部72保持为夹着细纱Y对置。
通过这种构成,受光部72受光的光量,成为从光源部71向细纱Y照射的光之中将被细纱Y遮光的光量除去的值。另外,纱疵检测装置7经由电气线路与控制装置C连接(参照图7)。控制装置C通过接收来自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由此掌握在细纱Y上产生的缺陷部。
纱疵检测装置7能够检测到的缺陷部,除了细纱Y的一部分过粗或者过细的异常之外,还包括在细纱Y上存在聚丙烯等杂质的情况。纱疵检测装置7除了上述那样的光学式的传感器以外,还能够采用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
张力稳定装置8将对细纱Y施加的张力保持为适当并使其稳定。如图6所示,张力稳定装置8主要包括辊81、动力部82以及退绕部件(unwindingmember)83。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细纱Y的输送方向。
辊81是将细纱Y从气流纺纱装置6中拉出而对该细纱Y进行卷绕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旋转体。辊81安装在动力部82的旋转轴82a上,通过该动力部82而旋转。从气流纺纱装置6被拉出的细纱Y被卷绕到该辊81的外周面。
动力部82是通过被供给电力而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动力部82使辊81旋转,并且将该辊81的转速以规定值维持为一定。由此,能够将辊81所卷绕的细纱Y的卷绕速度保持为一定。
退绕部件83是如下的挂纱部件:通过与辊81一体或者相独立地旋转,由此对所卷绕的细纱Y的退绕进行辅助。退绕部件83的一个端部安装在辊81的旋转轴84上。退绕部件83的另一个端部形成为朝向辊81的外周面弯曲。退绕部件83通过使细纱Y挂在弯曲的部位上,能够将该细纱Y从辊81进行退绕。在安装有退绕部件83的旋转轴84的基部配置有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产生阻止退绕部件83的旋转的阻力。
通过这种构成,在对细纱Y施加的张力较低、小于上述阻力的情况下,退绕部件83与辊81一体地旋转。另一方面,在对细纱Y施加的张力较高、大于上述阻力的情况下,退绕部件83与辊81相独立地旋转。如此,张力稳定装置8能够根据对细纱Y施加的张力而使退绕部件83与辊81一体或者相独立地旋转,能够调节该细纱Y的退绕速度。如此,张力稳定装置8将对细纱Y施加的张力保持为适当并使其稳定。
另外,如上所述,张力稳定装置8具有将细纱Y从气流纺纱装置6拉出的作用。但是,例如也可以在气流纺纱装置6的下游侧配置送出辊和夹持辊,而通过该送出辊和夹持辊来拉出细纱Y。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在送出辊和夹持辊的下游侧配置张力稳定装置8而对细纱Y进行卷绕并存积。或者,也可以构成为,省略张力稳定装置8,通过卷绕装置9拉出细纱Y。
卷绕装置9通过卷绕细纱Y来制作大致圆筒形状(筒子纱形状)的卷装P。卷绕装置9主要包括驱动辊91以及未图示的摇架。摇架将筒管92保持为旋转自如。
驱动辊91是通过进行旋转而使筒管92及卷装P从动旋转的旋转体。驱动辊91根据卷装P的外径的变化来调节转速,将该卷装P的圆周速度维持为一定。由此,能够将筒管92所卷绕的细纱Y的卷绕速度保持为一定。
筒管92是通过进行旋转而卷绕细纱Y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旋转体。筒管92通过在与该筒管92或者卷装P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旋转的驱动辊91而从动旋转。另外,卷绕装置9通过未图示的横动装置(traversedevice)使细纱Y横动,防止卷装P上的细纱Y的偏斜。
通过这种构成,被引导到筒管92的细纱Y不会偏斜地卷绕到该筒管92的外周面。如此,卷绕装置9能够制作大致圆筒形状(筒子纱形状)的卷装P。另外,除了图2所示那样的大致圆筒形状(筒子纱形状)的卷装P之外,卷绕装置9例如还能够制作大致圆锥形状(锥状)的卷装P。
接着,利用图7对空气分配装置2和添加剂供给装置3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
如上所述,纺纱机械100具备一台空气分配装置2。空气分配装置2主要包括空气压送装置21、第一空气配管22、第一分配管23、第二空气配管24以及第二分配管25。
空气压送装置21是对空气进行加压而送出的装置。空气压送装置21主要包括通过使电动马达驱动而对空气进行加压的电动压缩机等。另外,通过压力调节阀211来调节空气压送装置21压送的空气的压力。
第一空气配管22是对空气压送装置21压送的空气进行引导的通路。第一空气配管22被安装为,沿着各纺纱单元1所配置的方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
第一分配管23是使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分支而向气流纺纱装置6引导的通路。第一分配管23的一个端部与气流纺纱装置6连接。第一分配管23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一空气配管22的中间部连接。由此,第一分配管23能够使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分支而向气流纺纱装置6引导。另外,通过配置在该第一分配管23的中间部的开闭阀231,对由第一分配管23向气流纺纱装置6引导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
第二空气配管24是对空气压送装置21压送的空气进行引导的通路。第二空气配管24被安装为,沿着各纺纱单元1所配置的方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
第二分配管25是使在第二空气配管24中流动的空气分支而向气流纺纱装置6引导的通路。第二分配管25的一个端部与气流纺纱装置6连接。第二分配管25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空气配管24的中间部连接。由此,第二分配管25能够使在第二空气配管24中流动的空气分支而向气流纺纱装置6引导。另外,通过配置在该第二分配管25的中间部的开闭阀251,对由第二分配管25向气流纺纱装置6引导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
如此,空气分配装置2能够经由第一空气配管22或者第二空气配管24将空气压送装置21压送的空气向气流纺纱装置6供给。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省略第二空气配管24的构成,也可以是具备比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00多的空气配管的构成。
此外,如上所述,纺纱机械100具备一台添加剂供给装置3。添加剂供给装置3主要包括分支配管31、压力调节装置32、添加剂存积槽33以及添加剂供给配管34。
分支配管31是使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分支而向添加剂存积槽33引导的通路。分支配管31的一个端部与添加剂存积槽33连接。分支配管31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一空气配管22的中间部连接。由此,分支配管31能够使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分支而向添加剂存积槽33引导。另外,通过配置在该分支配管31的中间部的阀311,对由分支配管31向添加剂存积槽33引导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
压力调节装置32是对被引导到添加剂存积槽33的空气进行加压而对该添加剂存积槽33的内压进行调节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32主要包括通过使滑动活塞驱动而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增压阀等。或者,也可以使用通过使电动马达驱动而对空气进行加压的电动压缩机。另外,压力调节装置32经由电气线路与控制装置C连接。控制装置C通过向压力调节装置32发送控制信号,由此适当地控制该压力调节装置32的运转状态。
添加剂存积槽33是存积添加剂的容器。添加剂存积槽33具备检测添加剂的存积量的液位传感器331。液位传感器331经由电气线路与控制装置C连接。控制装置C通过接收来自液位传感器331的检测信号,由此掌握添加剂的存积量。
添加剂供给配管34是将添加剂存积槽33中所存积的添加剂向第一空气配管22引导的通路。添加剂供给配管34的一个端部被连接为,在添加剂存积槽33的底部开口。添加剂供给配管34的另一个端部与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朝向各个气流纺纱装置6分支的上游侧连接。
如此,添加剂供给装置3能够将添加剂存积槽33中所存积的添加剂供给到第一空气配管22。此外,添加剂供给装置3通过调节添加剂存积槽33的内压,能够调节添加剂的供给量。
通过这种构成,本纺纱机械100能够对供给到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中添加添加剂,并能够在为简单构造的同时以高精度对添加剂的供给量进行调节。由此,能够防止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能够提高细纱Y品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00为,通过将配置在第一空气配管22的上游部的阀221开阀、并将配置在第二空气配管24的上游部的阀241闭阀,由此能够仅使用第一空气配管22向气流纺纱装置6供给空气。由此,能够仅将含有添加剂的空气供给到气流纺纱装置6。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00为,通过将配置在第一空气配管22的上游部的阀221闭阀、并将配置在第二空气配管24的上游部的阀241开阀,由此能够仅使用第二空气配管24向气流纺纱装置6供给空气。由此,能够仅将不含有添加剂的空气供给到气流纺纱装置6。
接着,使用图8对在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的情况下制造出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Y的理由进行说明。图中所示的黑箭头表示纱条F和细纱Y的输送方向。图中所示的空白箭头表示所供给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另外,假设向第一空气配管22供给的添加剂是防止对纱条F赋予的油剂堆积的防止堆积剂来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喷嘴块63的空气孔63a向纺纱室SC供给的空气,在该纺纱室SC内成为捻回气流(参照图中空白箭头)。此时,与空气一起向气流纺纱装置6供给的防止堆积剂,在锭子62的周面等形成皮膜,而防止油剂的堆积。但是,在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的情况、即空气中含有的防止堆积剂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防止堆积剂成为液滴而附着在锭子62的周面等。因此,在纺纱室SC内反转的纤维的后端部,难以通过捻回气流而捻回。结果,制造出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Y。
具体地说明,在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的情况下,防止堆积剂成为液滴而附着在锭子62的周面等。因此,附着的防止堆积剂,成为向该锭子62卷绕地进行捻回的纤维的阻力(参照图中双点划线)。因此,在纺纱室SC内反转的纤维的后端部难以通过捻回气流而捻回,因此不能够充分地卷绕到中心部的纤维上。在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的情况下,所反转的纤维的后端部在充分地卷绕到中心部的纤维上之前就被导入纤维通过路62s,因此制造出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Y。
接着,使用图9对在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少的情况下制造出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Y的理由进行说明。图中所示的黑箭头表示纱条F和细纱Y的输送方向。图中所示的空白箭头表示所供给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另外,假设向第一空气配管22供给的添加剂是防止对纱条F赋予的油剂堆积的防止堆积剂来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喷嘴块63的空气孔63a向纺纱室SC供给的空气,在该纺纱室SC内成为捻回气流(参照图中空白箭头)。此时,与空气一起向气流纺纱装置6供给的防止堆积剂,在锭子62的周面等形成皮膜,而防止油剂的堆积。但是,在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少的情况、即空气中含有的防止堆积剂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对纱条F赋予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锭子62的周面等。因此,在纺纱室SC内反转的纤维的后端部,难以通过捻回气流而捻回。结果,制造出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Y。
具体地说明,在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少的情况下,对纱条F赋予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锭子62的周面等。因此,堆积的油剂,成为向该锭子62卷绕地进行捻回的纤维的抵抗(参照图中双点划线)。因此,在纺纱室SC内反转的纤维的后端部难以通过捻回气流而捻回,因此不能够充分地卷绕到中心部的纤维上。在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少的情况下,所反转的纤维的后端部在充分地卷绕到中心部的纤维上之前就被导入纤维通过路62s,因此制造出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Y。
如此,为了防止产生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Y而提高细纱Y的品质,重要的是防止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并且,在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的情况下,有时防止堆积剂还会染到细纱Y上而产生染色不良,因此要求将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调节为适当的技术。但是,在本纺纱机械100那样,对在空气配管(在本纺纱机械100中为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防止堆积剂、并使其朝向各个气流纺纱装置6分支的构造中,难以使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成为最佳化。
具体地说明,构成纺纱机械100的各纺纱单元1为,每个纺纱单元1开始卷绕卷装P的时期和结束卷绕的时期不同,所以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变动。例如,在纺纱机械100的批次变更时,从卷绕卷装P结束的纺纱单元1开始依次停止运转,所以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逐渐减少。此外,在通过纺纱机械100中少数的纺纱单元1来进行纺纱之后通过全部纺纱单元1开始纺纱的情况下,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逐渐增加。当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变动时,空气的需要量变化,所以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流量也变化。此时,当由添加剂供给装置3供给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为一定时,成为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的原因。因此,在本纺纱机械100中,根据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来进行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的调节。
使用图10对根据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来调节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的控制方式进行说明。图10的横轴表示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图10的纵轴表示实际的供给量相对于全部气流纺纱装置6工作时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之比。
本纺纱机械100根据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的增加而使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增量。详细地说明,本纺纱机械100的控制装置C,对构成添加剂供给装置3的压力调节装置32进行控制,由此根据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的增加而使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增量。
另一方面,本纺纱机械100根据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的减少而使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减量。详细地说明,本纺纱机械100的控制装置C,对构成添加剂供给装置3的压力调节装置32进行控制,由此根据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的减少而使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减量。
另外,如图10的实线所示,在本纺纱机械100中,根据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而阶段性地调节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其原因为,对于产生捻回较弱的细纱(弱捻纱)Y这个问题来说,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不会敏感地产生影响,因此阶段性地调节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能够使控制方式简化。但是,也能够如图10的虚线所示那样,连续地调节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另外,控制装置C通过对压力调节装置32的每单位时间的运转时间与停止时间的比例、所谓的占空比进行控制,由此调节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也可以通过对由调节器进行的差压调节或添加剂供给装置3的添加剂的供给量进行直接控制,由此进行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的调节。
通过这种构成,本纺纱机械100能够对供给到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中添加防止堆积剂,并且能够根据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而调节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由此,能够防止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能够提高细纱Y的品质。
接着,对本纺纱机械100的控制装置C掌握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的方法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C通过接收从各纺纱单元1发送的电信号,由此掌握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具体地说明,控制装置C通过从各纺纱单元1接收表示工作状态的工作信号,由此掌握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或者,控制装置C通过接收从纱疵检测装置7发送的纱线行驶信号,由此掌握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此外,例如还能够在牵伸装置5等安装传感器,根据来自该传感器的纱线行驶信号等来掌握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
控制装置C还能够根据第一空气配管22所具备的空气流量测定装置222的测定结果,来掌握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控制装置C利用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流量与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情况。空气流量测定装置222例如可以是热线式流量计或差压式流量计等,而测定形式不限定。
通过这种构成,本纺纱机械100能够正确地掌握气流纺纱装置6的工作台数,因此能够适当地调节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由此,能够防止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防止堆积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者变得过少,能够提高细纱Y的品质。
接着,使用图11对能够防止附着在第一空气配管22内部的防止堆积剂流入气流纺纱装置6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对于第一空气配管22,通过添加剂供给装置3供给防止堆积剂等添加剂。因此,附着在第一空气配管22内部的添加剂有可能大量地流入气流纺纱装置6。因此,本纺纱机械100通过倾斜地安装第一空气配管22,由此将附着在该第一空气配管22内部的添加剂引导到规定部位。通过这种构成,本纺纱机械100能够将附着在第一空气配管22内部的添加剂蓄积到规定部位。由此,能够防止附着在第一空气配管22内部的添加剂流入气流纺纱装置6,能够提高细纱Y的品质。
第一空气配管22具备添加剂排出口223,该添加剂排出口223将该第一空气配管22中蓄积的添加剂排出到外部。通过这种构成,本纺纱机械100能够排出第一空气配管22内部蓄积的添加剂。由此,能够防止第一空气配管22内部蓄积的添加剂流入气流纺纱装置6,能够提高细纱品质。
在图11所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配管22被配置为,随着从添加剂供给装置3远离而向下方倾斜。第一空气配管22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被配置为,随着从添加剂供给装置3远离而向上方倾斜。在该情况下,添加剂排出口223配置在添加剂供给装置3的附近。此外,也可以使附着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上的添加剂从添加剂排出口223返回到添加剂存积槽33中。
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00是具备一台添加剂供给装置3的构成。但是,在将多个纺纱单元1分为多个组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每个组设置添加剂供给装置3和空气压送装置21。通过对多个纺纱单元1设置共通的添加剂供给装置3和空气压送装置21,能够使纺纱机械100整体的构成简化,且能够避免纺纱机械100大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00为,从上方朝向下方输送纱条F。但是,本发明的纺纱机械100不限于这种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存放纱条F的条筒配置在机体下部,将卷绕装置9配置在机体上部。

Claims (12)

1.一种纺纱机械,配置有多台纺纱单元,该纺纱单元具备利用空气对纤维束加捻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力调节阀,对空气的压力进行调节;
空气配管,对上述压力调节阀调节的空气进行引导;
添加剂供给装置,在上述空气配管中所流动的空气朝向各个上述气流纺纱装置分支的上游侧,向该空气配管供给添加剂;以及
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对上述添加剂供给装置的添加剂供给量进行调节,
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的增加而使添加剂的供给量增量,根据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的减少而使添加剂的供给量减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具备:
添加剂存积槽,存积添加剂;
添加剂供给配管,将添加剂从上述添加剂存积槽向上述空气配管引导;以及
压力调节装置,对上述添加剂存积槽内部的压力进行调节,
上述控制装置通过对上述压力调节装置的运转状态进行控制,由此将由上述添加剂供给配管引导的添加剂的流量进行变更,而对添加剂的供给量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通过接收从各个上述纺纱单元发送的电信号,由此掌握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通过接收从各个上述纺纱单元发送的电信号,由此掌握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备空气流量测定装置,该空气流量测定装置对上述空气配管中所流动的空气的流量进行测定,
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空气流量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来掌握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备空气流量测定装置,该空气流量测定装置对上述空气配管中所流动的空气的流量进行测定,
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空气流量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来掌握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工作台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配管被倾斜地配置,使附着在该空气配管内部的添加剂蓄积到规定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配管具备添加剂排出口,该添加剂排出口将该空气配管内部所蓄积的添加剂排出到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向上述空气配管供给的添加剂,是防止赋予到上述纤维束的油剂附着并堆积的防止堆积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向上述空气配管供给的添加剂,是防止赋予到上述纤维束的油剂附着并堆积的防止堆积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向上述空气配管供给的添加剂,是防止赋予到上述纤维束的油剂附着并堆积的防止堆积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空气进行压送的空气压送装置。
CN201110316986.XA 2010-11-05 2011-10-18 纺纱机械 Active CN102465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8774A JP2012097391A (ja) 2010-11-05 2010-11-05 紡績機
JP248774/2010 2010-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5363A CN102465363A (zh) 2012-05-23
CN102465363B true CN102465363B (zh) 2016-06-01

Family

ID=4467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39689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47163U (zh) 2010-11-05 2011-10-18 纺纱机械
CN201110316986.XA Active CN102465363B (zh) 2010-11-05 2011-10-18 纺纱机械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39689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47163U (zh) 2010-11-05 2011-10-18 纺纱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50478B1 (zh)
JP (1) JP2012097391A (zh)
CN (2) CN20234716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7391A (ja) * 2010-11-05 2012-05-24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JP2013067882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及び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JP2013067893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及び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JP5936193B2 (ja) * 2012-11-09 2016-06-15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紡績方法
CN103060962A (zh) * 2012-12-14 2013-04-24 常熟市华博毛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稳定的供气装置
CH707560A1 (de) * 2013-02-13 2014-08-15 Rieter Ag Maschf Spinnstelle einer Luftdüsenspinnmaschine.
US9290863B2 (en) * 2013-02-13 2016-03-22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ing unit of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EP2767625B1 (de) 2013-02-13 2017-01-1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stelle einer spinnmaschine
CH708620A1 (de) * 2013-09-30 2015-03-31 Rieter Ag Maschf Faserführungselement für eine Spinndüs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damit ausgestattete Spinnstelle.
CH709466A1 (de) * 2014-04-03 2015-10-15 Rieter Ag Maschf Spinnstell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CH709467A1 (de) 2014-04-03 2015-10-15 Rieter Ag Maschf Spinnstell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Aufsatz für die Fixierung an einer Spinndüs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CH709465A1 (de) 2014-04-03 2015-10-15 Rieter Ag Maschf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DE102014105591A1 (de) 2014-04-17 2015-10-22 Rieter Ingolstadt Gmbh Luftspinnmaschine mit Wartungsgang
CH709615A1 (de) 2014-05-13 2015-11-13 Rieter Ag Maschf Spinnstell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Betrieb einer solchen.
JP2015224402A (ja) * 2014-05-27 2015-12-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方法、紡績機及び糸
CH709749A1 (de) 2014-06-12 2015-12-15 Rieter Ag Maschf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CH709748A1 (de) * 2014-06-12 2015-12-15 Rieter Ag Maschf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JP2016037685A (ja) * 2014-08-11 2016-03-2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JP2017002431A (ja) 2015-06-11 2017-01-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DE102015120437A1 (de) 2015-11-25 2017-06-0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JP2018076607A (ja) 2016-11-07 2018-05-1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JP6865044B2 (ja) 2017-01-19 2021-04-28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検査方法、検査装置、及びマーキング形成方法
JP2018178298A (ja) 2017-04-11 2018-11-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JP2020143382A (ja) * 2019-03-04 2020-09-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空気紡績機
CN111663210B (zh) * 2019-03-06 2023-04-1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空气消耗量计算装置、纺纱机、纺纱系统及空气消耗量计算方法
DE102019113977A1 (de) * 2019-05-24 2020-11-26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von erforderlichen Luftströmen zum Handhaben eines Fadens und/oder Faserbandes und Spinnmaschineneinhei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1651A (en) * 1975-02-08 1977-10-04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tting thread in a double twist twisting spindle
EP1431432B1 (de) * 2002-12-17 2007-01-0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gesponnenen Fadens
CN102021688A (zh) * 2009-09-18 2011-04-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202347163U (zh) * 2010-11-05 2012-07-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1322A (ja) * 1983-10-08 1985-05-09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空気加撚型紡機における圧縮空気の分配装置
DE4007389C1 (zh) * 1990-03-08 1991-05-16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7333 Ebersbach, De
JPH0730871B2 (ja) * 1990-11-30 1995-04-10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オイルミスト供給装置
FR2724947A1 (fr) * 1994-09-28 1996-03-29 Vanhelle Michel Eugene Albert Organe de fausse torsion
JP2000303277A (ja) * 1999-04-14 2000-10-31 Murata Mach Ltd 糸条巻取機のオイリング装置
DE102004052510A1 (de) * 2004-10-21 2006-04-27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Luftdüsenspinnmaschine
JP4911295B2 (ja) * 2006-10-06 2012-04-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空気紡績装置
JP5162975B2 (ja) 2007-06-21 2013-03-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装置
JP2009242972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urata Mach Ltd 紡績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1651A (en) * 1975-02-08 1977-10-04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tting thread in a double twist twisting spindle
EP1431432B1 (de) * 2002-12-17 2007-01-0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gesponnenen Fadens
CN102021688A (zh) * 2009-09-18 2011-04-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202347163U (zh) * 2010-11-05 2012-07-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50478A2 (en) 2012-05-09
JP2012097391A (ja) 2012-05-24
EP2450478A3 (en) 2014-03-12
EP2450478B1 (en) 2016-08-31
CN102465363A (zh) 2012-05-23
CN202347163U (zh)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5363B (zh) 纺纱机械
CN102021688B (zh) 纺纱机械
CN102534879B (zh) 空气纺纱装置、使用了该装置的纺纱方法及纺纱单元
CN101713112B (zh) 纺纱机
JP2013067893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US20160332841A1 (en) Drum Inter-Storage of Yarn at an Operating Unit of a Textile Machine and Method of Control for
CN10301084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US2009028914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nding a Roving Onto a Bobbin
CN108060477A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06222819B (zh) 空气纺纱机的纺纱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5256417B (zh)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EP2977493B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EP2453044B1 (en) Spinning method by using air spinning device and air spinning device
US6679043B2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8691046A (zh) 纺纱机
CN103305943A (zh) 纺丝卷取设备
CN207391633U (zh) 气流纺纱装置和纺纱机
CZ2014834A3 (cs) Způsob navíjení příze na křížovou cívku na pracovním místě rotorového dopřádacího stroje a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způsobu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