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1350A - 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1350A
CN102461350A CN2009801596669A CN200980159666A CN102461350A CN 102461350 A CN102461350 A CN 102461350A CN 2009801596669 A CN2009801596669 A CN 2009801596669A CN 200980159666 A CN200980159666 A CN 200980159666A CN 102461350 A CN102461350 A CN 102461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arrier
wiring pattern
ink lay
multilayer printed
wir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6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尾健
浦辻淳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x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hemical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hemical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hemical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61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1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4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building the multilayer layer by layer, i.e. build-up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52Adding a circuit layer by laminating a metal foil or a preformed metal foil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97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having cavities, e.g. for mount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2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mounted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g. insert mounted components [IMC]
    • H05K1/183Components mounted in and supported by recessed areas of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6Lamination
    • H05K2203/063Lamination of preperforated insula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7Treatments involving liquids, e.g. plating, rinsing
    • H05K2203/0779Treatments involving liquids, e.g. plating, rin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liquids involved
    • H05K2203/0786Using an aqueous solution, e.g. for cleaning or during drilling of holes
    • H05K2203/0793Aqueous alkaline solution, e.g. for cleaning or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30Details of proces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5K2203/01 - H05K2203/17
    • H05K2203/308Sacrificial means, e.g. for temporarily filling a space for making a via or a cavity or for making rigid-flexible PC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多层印刷布线板中使内层露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第一绝缘层(2)的至少一个面(2a)形成第一布线图案(3),在第一绝缘层(2)上的使第一布线图案(3)露出的露出区域(11)上形成碱溶性的油墨层(13)。进而,在第一绝缘层(2)的油墨层形成侧的面以所述油墨层(13)从第二绝缘层(4)露出的方式形成该第二绝缘层(4),并且,在该第二绝缘层(4)上形成铜箔(14)等金属层,对该金属层进行构图,形成第二布线图案(5),利用碱性溶液溶解除去油墨层(13),使露出区域(11)的第一绝缘层(2)和第一布线图案(3)露出。

Description

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层的一部分露出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近年来的电子设备的小型、轻量、高功能化的要求,要求局部结构层数不同的多层印刷布线板。例如,基于提高设备设计的自由度的目的,存在如下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将多层刚性基板彼此间不经由连接器而用柔性基板电缆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体化的结构。此外,作为封装用途,要求低背化并且要求将搭载半导体元件的部分做成所谓腔结构的布线板。进而,最近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不仅将柔性部用作刚性基板间的电缆,而且积极地用作部件安装部、LCD模块的LCD连接部或者连接器连接部。
通常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如下形成,即,在聚酰亚胺薄膜等绝缘薄膜的单面或两面形成有布线图案的柔性基板上,利用覆盖层等实施绝缘覆盖,进而,在成为刚性部的部分层叠半固化片和铜箔、或者带铜箔的绝缘片材。
在该情况下,柔性部的整个面被覆盖层覆盖,发挥将刚性部之间连接的电缆的功能。
另一方面,将柔性部用作连接器连接部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从刚性部的一边突出设置有柔性端子部。在这样的端子部上不利用覆盖层的薄膜进行覆盖,柔性基板的布线图案露出。
用作部件安装部或LCD连接部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也需要在其制造工序中使柔性基板的布线图案部分露出。
这样露出的布线图案必须是作为部件安装部、LCD连接部或者连接器连接部的功能上的可靠性高的图案。
在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存在如下方法,即,例如在柔性基板上层叠在与柔性部相当的部分具有开口部的键合片材或者半固化片,在该键合片材或者半固化片上进一步层叠玻璃环氧树脂的覆铜板或铜箔来进行多层化,形成层叠有半固化片等的刚性部,并且,由于上述的开口部而不层叠半固化片,形成仅由柔性基板构成的柔性部。
在该方法中,在层叠键合片材、半固化片、铜箔等的层叠时,进行加热、加压,所以,无法避免构成键合片材或半固化片的树脂向开口部流出。特别是,在使布线图案在柔性部露出的情况下,树脂附着在布线图案部,产生电气不良。为了防止这样的树脂流动,通常在层叠键合片材、半固化片、铜箔等时,将称为缓冲件的软化性高的树脂薄膜埋入到键合片材或半固化片的开口部,防止树脂流动。
但是,在这样的防止方法中,在形成之后的刚性部的外层布线图案时,同时刻蚀了柔性部的布线图案,所以,需要例如利用遮蔽胶带等覆盖柔性部的布线图案这样的追加工序,不仅工序变得复杂,而且也要求粘贴遮蔽胶带的精度。
此外,作为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的其它制造方法,存在如下方法,预先用如聚酰亚胺胶带那样的带粘结剂的聚酰亚胺薄膜覆盖用于形成柔性部的部分之后,对其以外的部分进行多层化,剥离聚酰亚胺胶带,使柔性部露出,制造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但是,即使是这种方法,也要求粘贴聚酰亚胺胶带的精度,并且,在剥离层叠时处于高温、高压的聚酰亚胺胶带时,产生粘结剂的残渣。特别是,当在柔性部所露出的布线图案上附着粘结剂的残渣时,在之后的布线图案的电镀工序中产生不良,作为端子,连接可靠性下降。
此外,在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中,作为防止树脂向柔性部流入的方法,例如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记载的形成挡住树脂流入到柔性部的堤坝的方法。但是,即便在这种方法中,在使电路在柔性部露出的情况下,需要上述那样的复杂的工序。
此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即,在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的相当于弯折预定位置的柔性部通过丝网印刷来印刷耐热性薄膜,对弯折预定位置以外的部分进行多层布线化来形成刚性部,将耐热性薄膜剥离除去。在该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在柔性部形成耐热性薄膜,从而在多层化时能够防止半固化片内的树脂流入到弯折预定位置。但是,在该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中,在弯折部没有形成布线图案。此外,前提是用手剥离耐热性薄膜的物理剥离方法。在这种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刚性部后,与耐热性薄膜相邻的半固化片彼此侵入,所以,成为耐热性薄膜非常难剥离的状态,在与半固化片的边界产生耐热性薄膜的残渣或者在剥离时在绝缘层产生损伤以及裂痕,不能够脱离这些情况很好地进行剥离。此外,在该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由于采用物理上剥离耐热性薄膜的方法,所以很复杂。
此外,若将该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在弯折部形成布线图案的情况,则与未形成布线图案的平坦面不同,由于高温、高压的层叠工序,耐热性薄膜牢固地附着在因布线图案形成的凹凸面,不对布线图案造成损伤且不在布线图案间产生残渣地剥离耐热性薄膜非常困难。
此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柔性部层叠自剥离型粘结带。在该专利文献4中,作为自剥离型粘结带,使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在粘结带的表面产生氮气的粘结带。因此,能够通过照射紫外线容易地从粘结面分离粘结在柔性部上的自剥离型粘结带。但是,关于该专利文献4,也必须用手剥离自剥离型粘结带,变得复杂,在形成有在柔性部露出的布线图案的情况下,以不对该布线图案造成损伤的方式剥离自剥离型粘结带极其困难。
此外,在刚性多层基板中也存在用于使内层露出的施工方法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在这些技术中,在层叠半固化片等之后,利用锪孔加工去除半固化片等直到想要露出的内部电路,以使内部电路露出,所以工序上变得复杂。
如上所述,在要露出的部分形成布线图案的情况下,在剥离为了防止半固化片的树脂流入到露出的部分而设置的薄膜或胶带等时,产生如下的不良情况:布线图案发生损伤、或者半固化片的端部发生剥离或破裂,此外,在布线图案上或布线图案间产生薄膜或胶带的残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40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28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591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03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平07-1997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179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刚性多层布线板或刚性多层布线板等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在制造使布线图案等内层区域的一部分露出或使发挥电缆功能的内层区域露出的布线板时,不损伤露出的内层区域或与该露出区域相邻的区域,此外,在露出区域不产生残渣。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绝缘层的至少单面形成布线图案,
在第一绝缘层上的包含所述布线图案的一部分形成碱溶性的油墨层,
在第一绝缘层上的油墨层形成侧的面,以所述油墨层从第二绝缘层露出的方式形成该第二绝缘层,并且,在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金属层,
在对所述金属层进行构图而形成第二布线图案后,利用碱性溶液溶解除去所述油墨层,使第一绝缘层的一部分和其上的布线图案露出。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可挠性的第一绝缘层的至少单面形成布线图案,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布线图案形成面配置覆盖层,
在该覆盖层上的一部分形成碱溶性的油墨层,
在所述覆盖层上,以所述油墨层从第二绝缘层露出的方式形成该第二绝缘层,并且,在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金属层,
在对所述金属层进行构图而形成布线图案后,利用碱性溶液溶解除去所述油墨层,使覆盖层的一部分露出。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为了使内层露出而用于部件安装或连接,在内层上形成油墨层,形成绝缘层或金属层后,利用碱性溶液溶解除去内层上的油墨层,所以,由此不会损伤露出的内层的露出区域或与露出区域相邻的绝缘层等,进而,也不会产生油墨层的残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两面覆铜核心基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核心基板上形成了第一布线图案以及第三布线图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露出区域形成了油墨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核心基板上载置有半固化片层以及铜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核心基板、半固化片层、铜箔层叠一体化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形成了通孔(via)、穿通孔(through hole)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形成了外层的布线图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形成于露出区域的布线图案上安装了电子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露出区域形成了油墨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将核心基板、半固化片层、铜箔层叠一体化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了外层的布线图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使第一露出区域露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在第一露出区域以及第二露出区域形成有油墨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该制造方法中形成了层叠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柔性基板上形成了第一布线图案以及第三布线图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柔性基板上层叠了第一覆盖层薄膜和第二覆盖层薄膜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1 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柔性基板上形成了第一~第三油墨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柔性基板上载置了覆盖层薄膜、半固化片层以及铜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将柔性基板、覆盖层薄膜、半固化片层、铜箔层叠一体化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了通孔、穿通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了外层的布线图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平面图。
图27是图26中线段X-X的剖视图。
图28是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柔性端子部的冲切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9是在单面具有铜箔的柔性基板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在柔性基板的铜箔上形成了第一布线图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1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层叠了覆盖层薄膜的状态的剖面。
图32是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柔性基板上形成了第一、第二油墨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3是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覆盖层薄膜上载置半固化片层以及铜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4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将半固化片层以及铜箔层叠一体化后的层叠体的剖视图。
图35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层叠体上形成了通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6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了第二布线图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7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利用碱性溶液除去了第一、第二油墨层以及抗蚀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8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二布线图案上形成了阻焊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9是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产品外部的冲切除去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者同等的结构要素。
首先,作为应用了第一本发明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对两面多层印刷布线板(以下,仅称为“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是,在说明该制造方法之前,对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多层印刷布线板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多层印刷布线板1在成为第一绝缘层的核心基板2的一个面2a上形成有第一布线图案3,在其上层叠由具有粘结性以及绝缘性的第一半固化片形成的第二绝缘层4,在该第二绝缘层4上形成有第二布线图案5。在核心基板2的另一个面2b上形成有第三布线图案6,在其上层叠有由具有粘结性以及绝缘性的第二半固化片形成的第三绝缘层7,在该第三绝缘层7上形成有第四布线图案8。该多层印刷布线板1在核心基板2上形成有将第一布线图案3和第三布线图案6电连接的通孔2c。进而,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1上形成有将第一布线图案3和第二布线图案5电连接的通孔9、将第一布线图案3、第二布线图案5、第三布线图案6、第四布线图案8电连接的穿通孔10。
该多层印刷布线板1在核心基板2上的包含第一布线图案3的一部分没有层叠第二绝缘层4,由此,具有核心基板2的一部分和其上的第一布线图案3露出的露出区域11。因此,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1中,露出区域11成为凹状,例如,在该露出区域11内的第一布线图案3上安装有电子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低背化。
这样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能够如下制造出来。
首先,如图2所示,准备在两面设置有铜箔12的核心基板2。该核心基板2在耐热性、机械强度、电气特性上优良,例如,使用聚酰亚胺、环氧树脂、苯酚树脂、BT树脂等树脂。
接着,如图3所示,形成第一布线图案3、第三布线图案6以及将第一布线图案3和第三布线图案6电连接的通孔2c。作为通孔2c的形成方法,例如有利用激光从图2的核心基板2的另一个面2b对用于形成通孔2c的部分的铜箔12和核心基板2进行开孔的方法、此外还有通过刻蚀将用于形成通孔2c的部分的铜箔12除去后利用激光等对核心基板2进行开孔的方法等,在通过这些方法形成的孔的整个表面利用非电解铜电镀法或电解铜电镀法实施铜电镀,形成通孔2c。此外,作为通孔2c,也可以在利用钻头等形成贯通孔后实施铜电镀来形成穿通孔。接着,为了使所形成的通孔2c不被刻蚀,在通孔2c上以及形成第一布线图案3的铜箔12上形成抗蚀剂,例如通过金属面腐蚀法对在核心基板2的一个面2a上设置的铜箔12进行刻蚀,形成第一布线图案3。关于第三布线图案6,也同样地通过例如金属面腐蚀法对在核心基板2的另一个面2b上设置的铜箔12进行刻蚀来形成。
接着,如图4所示,在使第一布线图案3露出的露出区域11涂敷碱溶性的油墨,形成油墨层13。该油墨层13以如下方式形成:通过例如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印刷方法将碱溶性的油墨印刷在露出区域11,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干燥、硬化,优选油墨层整体以利用三维交联进行硬化的方式形成。此处,在本发明中,油墨为碱溶性是指油墨不仅在硬化前可溶于碱性溶液而且在硬化后也可溶于碱性溶液,优选使用硬化后的油墨不溶解于用于对干膜抗蚀剂进行显影的弱碱性溶液但是可溶于用于将由于曝光而硬化了的干膜抗蚀剂除去的碱性溶液的油墨。
作为在硬化后也可溶于碱性溶液的油墨,具体地说,能够使用含有四羧酸、四羧酸二酐、四羧酸二酐的半酯化物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三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填充剂的油墨。若采用该油墨,则四羧酸、四羧酸二酐、四羧酸二酐的半酯化物中的至少一个与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三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发生反应,进行三维交联,得到酸值高的聚酯多羧酸聚合物,所以,油墨的硬化物可溶于碱性溶液,具有耐热性,并且非常富于柔软性,由此,即便是厚膜也不会发生弯折裂缝。此外,含有填充剂,从而还能够良好地维持层的形状,耐热性进一步提高。
此处,作为四羧酸二酐,一般地,能够使用作为环氧树脂硬化剂或聚酰亚胺合成用的原材料而被公知的材料中的任一种。作为四羧酸二酐,例如能够举出苯均四酸二酐、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氧-4,4-双邻苯二甲酸二酐、乙烯乙二胺四乙酸二酐、2,2-双(4-(3,4-对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5-(2,5-二氧代四氢-3-呋喃基)-3-甲基-3-环己烯-1,2-二羧酸酐等,能够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者混合多种来使用。
作为四羧酸,使上述的四羧酸二酐和水发生反应,使酸酐基开环,由此,得到能够在分子内形成酸二酐的四羧酸。
使上述的四羧酸二酐和乙醇反应,使酸酐基开环,由此,得到四羧酸二酐的半酯化物。
这些四羧酸、四羧酸二酐、四羧酸二酐的半酯化物可以都在油墨中含有,也可以在油墨中含有它们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但是,作为单成分类型来应用的情况下,由于在室温下也进行酸酐和多元醇的反应,所以,从使适用期较长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四羧酸或四羧酸二酐的半酯化物,特别优选四羧酸二酐的半酯化物。
另一方面,在油墨成分中,作为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三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能够使用例如甘油、二甘油、聚甘油、赤丁四醇、季戊四醇、三甲醇丙烷等多元醇类、在这些醇中聚合附加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烷的聚醚型多元醇类、包括与二羧酸的酯键的聚酯多元醇类、聚合附加了ε-已酸内酯的聚己内酯多元醇等。
作为填充剂,优选无机材料,例如优选二氧化硅、滑石、合成云母、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镁、硼酸铝、氧化铝、硫酸钡、氧化镁等。
此外,在油墨中,除了上述成分之外,也能够适当使用碱溶性的树脂、硅胶等触变性赋予剂、硅酮、氟类均化剂、消泡剂、酞菁蓝、酞菁绿、氧化钛等着色剂、金属钝化剂、防氧化剂等添加剂。此外,根据需要,也能够含有溶剤。
如图5所示,以与在接下来的工序中层叠在第一布线图案3上的第一半固化片层4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油墨层13。
接着,如图5所示,在核心基板2上的油墨层形成侧的面以使油墨层13面向外部的方式形成第一半固化片层4。即,以油墨层13从第一半固化片层4露出的方式形成该第一半固化片层4。具体地说,在形成有油墨层13的核心基板的一个面2a的未形成油墨层13的部分配置第一半固化片层4,在核心基板2的另一个面2b整个面配置第二半固化片层7。第一半固化片层4在层叠在第一布线图案3上之前,预先利用模具等通过冲切等在与油墨层13对应的位置形成能够插入油墨层13的大小的开口部4a。为了防止与油墨层13发生重叠或错位,该开口部4a可以形成得比油墨层13大,以便即使在以后的层叠工序中第一半固化片层4中的树脂流向油墨层13侧也不与油墨层13重叠。在第一布线图案3上形成第一半固化片层4时,将油墨层13插入到开口部4a,将第一半固化片层4配置在第一布线图案3上。此外,作为层叠在核心基板2上的材料,代替半固化片,可以使用键合片材,也可以使用半固化片硬化后的绝缘基板,如果是能够起到作为绝缘层的功能的材料,也能够使用热可塑性树脂薄膜等。
接着,如图5所示,在第一半固化片层4上配置成为第二布线图案5的铜箔14,在第二半固化片层7上配置成为第四布线图案8的铜箔15。此外,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取代第一半固化片层4的配置和铜箔14的配置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7的配置和铜箔15的配置而使用贴附粘结了铜箔的覆铜绝缘基板。在该情况下,在覆铜绝缘基板的与油墨层13对应的区域预先开口。
接着,一边通过层叠冲压对配置了第一半固化片层4、第二半固化片层7以及铜箔14、15的构件进行加热,一边朝向核心基板2侧加压,从而半硬化状态的第一半固化片层4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7发生溶融、流动,然后通过进行硬化使各层粘结而一体化,从而如图6所示,形成由多层结构构成的层叠体16。
此时,在进行加热、加压时,即使第一半固化片层4发生溶融、流动,利用油墨层13,优选利用硬化后的油墨层,能够防止构成第一半固化片层4的树脂流入到露出区域11,能够防止在露出的第一布线图案3上附着树脂或者露出区域11被树脂堵住。
接着,如图7所示,形成通孔9和穿通孔10。通孔9能够以如下方式形成:使用钻头或利用激光加工,从用于形成第二布线图案5的铜箔14至第一布线图案3形成孔,在所形成的孔的整个表面通过非电解铜电镀法或电解铜电镀法实施铜电镀。穿通孔10能够以如下方式形成:使用钻头或利用激光加工,形成从用于形成第二布线图案5的铜箔14贯通至用于形成第四布线图案8的铜箔15的贯通孔,除去残留在贯通孔内的毛边,在贯通孔的整个表面通过非电解铜电镀法或电解铜电镀法实施铜电镀。
接着,如图8所示,通过金属面腐蚀法形成第二布线图案5以及第四布线图案8。具体地说,首先,在铜箔14以及铜箔15上的整个面形成干膜抗蚀剂17、18,为了形成所希望的布线图案,使用掩模对干膜抗蚀剂17、18进行曝光。之后,利用碳酸氢钠等的溶液溶解除去未曝光部的干膜抗蚀剂后,进行利用了氯化铁或氯化铜溶液的通常的刻蚀,从而形成第二布线图案5以及第四布线图案8。在刻蚀时,油墨层13上的铜箔14被溶解除去,但是油墨层13残存下来,保护在露出区域11所形成的第一布线图案3不受湿法刻蚀的刻蚀液的影响。
接着,利用氢氧化钠等的碱性溶液除去第二布线图案5以及第四布线图案8上的干膜抗蚀剂17、18,并且,利用碱性溶液也将油墨层13溶解除去,得到在露出区域11核心基板2的一部分和第一布线图案3露出到外部的图1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在该工序中,在不能够完全除去油墨层13的情况下,可以另外使其浸渍在碱性溶液中,完全除去油墨层13。这样,在不用手将油墨层13剥离或利用物理手段除去油墨层13的情况下,利用碱性溶液将油墨层13溶解除去,由此,能够容易且完全地除去油墨层13。此外,也可以使干膜抗蚀剂17、18的除去和油墨层13的除去在不同的工序中进行。
在以上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中,在使第一布线图案3露出的露出区域11形成油墨层13、优选形成硬化后的油墨层13,所以,即使对第一半固化片层4进行加热、加压,也能够防止构成第一半固化片层4的树脂流入到露出区域11,能够保护第一布线图案3,能够防止产生电气不良。此外,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中,由碱溶性油墨形成油墨层13,所以,能够利用碱性溶液容易且完全地除去油墨层13。因此,即使在露出区域11是微细的形状,也能够适当地保护露出区域11以及第一布线图案3,防止在露出区域11产生油墨层13的残渣。
此外,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中,利用碱性溶液将油墨层13溶解除去,所以,能够防止相邻的第二绝缘层4的端面发生损伤或剥离,与露出区域11相邻的第二绝缘层4的露出区域11侧的端面平坦。
此外,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中,在露出区域11形成有第一布线图案3,由此,露出区域11变为凹凸,当油墨层13通过层叠冲压被向露出区域11的凹凸面按压时,紧贴在露出区域11,但是,能够利用碱性溶液进行溶解并完全除去。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一布线图案3上或第一布线图案3间产生油墨层13的残渣。
在所得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中,如图9所示,露出区域11的第一布线图案3上成为安装电子部件19的连接端子。在该情况下,露出区域11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厚度比设置有第二布线图案5的部分薄,形成为凹状,因此,即使在第一布线图案3上安装电子部件19,高度不会变得过高,能够实现低背化。
此外,在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中,在核心基板2的两面设置有布线图案,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在核心基板2的一个面2a设置布线图案。此外,在多层印刷布线板1中,在核心基板2的一个面2a上形成了第二绝缘层4以及第二布线图案5,但还可以形成绝缘层以及布线图案来做成三层以上的层。同样,如后述的图10的方式那样,可以在核心基板2的另一个面2b上也形成露出区域,进而,可以形成绝缘层以及布线图案而成为三层以上。在多层印刷布线板1中,在核心基板2的一个面2a以及另一个面2b,进一步形成绝缘层以及布线图案形,使各面2a、2b为三层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不仅使核心基板2上的布线图案露出、而且使在两个面2a、2b上位于内部的其他布线图案露出。
接着,作为第二实施方式,使用油墨,如图10所示的多层印刷布线板20那样,不仅在核心基板2的一个面2a侧而且在另一个面2b侧也形成露出区域21。此外,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20中,对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20中,不在设置于核心基板2的一个面2a侧的露出区域11形成第二绝缘层4,从而第一布线图案3露出,不在设置于核心基板2的另一个面2b侧的露出区域21形成第三绝缘层7,从而第三布线图案6的一部分露出。
该多层印刷布线板20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同样,在形成第一布线图案3和第三布线图案6后,如图11所示,在核心基板2的一个面2a面形成碱溶性的油墨层13,并且在另一个面2b也形成碱溶性的油墨层22。油墨层13、22以分别与成为第二绝缘层的第一半固化片层4以及成为第三绝缘层的第二半固化片层7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优选使油墨层13、22整体硬化。
接着,以使油墨层13、22面向外部的方式,将在与各油墨层13、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够插入油墨层13、22的大小的开口部4a、7a的第一半固化片层4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7配置在第一布线图案3以及第三布线图案6上,进而,在各个半固化片层4、7上配置铜箔14、15。并且,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同样,进行加热、加压,从而成为图12所示的一体化的多层层叠体23。此时,形成有油墨层13、22,从而能够防止树脂从第一半固化片层4、第二半固化片层7流入到各个露出区域11、21。
接着,如图13所示,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同样,形成穿通孔10以及通孔9,并且,通过铜箔14、15的刻蚀形成第二布线图案5和第四布线图案8。之后,在利用碱性溶液将在形成第二布线图案5和第四布线图案8时所使用的干膜抗蚀剂17、18除去时,也将在露出区域11、21形成的油墨层13、22溶解除去。在形成第二布线图案5和第四布线图案8时,在露出区域11、21形成有油墨层13、22,由此,能够保护在露出区域11、21露出的第一布线图案3以及第三布线图案6不受刻蚀液影响。
在以上那样的多层印刷布线板20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碱溶性的油墨,由此,在核心基板2的一个面2a以及另一个面2b这两个面同时形成使第一布线图案3露出的露出区域11以及使第三布线图案6露出的露出区域21。在露出区域11以及露出区域21这二者都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效果。
接着,作为第三实施方式,能够使用碱溶性的油墨制造图14所示的多层印刷布线板30。
具体地说,在多层印刷布线板30中,在作为第一绝缘层的核心基板31的一个面31a形成有第一布线图案32,层叠保护该第一布线图案32并将相邻的第一布线图案32彼此间绝缘且具有粘结性的第二绝缘层33,在该第二绝缘层33上形成有第二布线图案34,层叠保护该第二布线图案34并将相邻的第二布线图案34彼此间绝缘且具有粘结性的第三绝缘层35,在该第三绝缘层35上形成有第三布线图案36。在核心基板31的另一个面31b形成有第四布线图案37,层叠保护该第四布线图案37并将相邻的第四布线图案37彼此间绝缘的第四绝缘层38,在该第四绝缘层38上形成有第五布线图案39,层叠保护该第五布线图案39并将相邻的第五布线图案39彼此间绝缘的第五绝缘层40,在该第五绝缘层40上形成有第六布线图案41。此外,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30上形成有在核心基板31上将第一布线图案32和第四布线图案37电连接的通孔31c、将第二布线图案34和第三布线图案36电连接的通孔42、将第五布线图案39和第六布线图案41电连接的通孔43、将第一布线图案32、第二布线图案34、第三布线图案36、第四布线图案37、第五布线图案39、第六布线图案41电连接的穿通孔44。
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30中,不仅在露出区域45使在核心基板31上形成的第一布线图案32的一部分露出,而且在露出区域46使在第二绝缘层33上形成的第二布线图案34的一部分也露出到外部。
该多层印刷布线板30能够如下制造出来。
首先,如图15所示,制造具有露出区域45的多层印刷布线板。这能够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同样地制造,故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如图16所示,通过丝网印刷等在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印刷碱溶性的油墨,形成油墨层47,优选使该油墨层47整体硬化。该油墨层47能够防止在后面的工序中对成为第三绝缘层的第二半固化片层35加热、加压来层叠时在第二绝缘层33中所包含的未硬化树脂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35的树脂流入到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因此,如图16所示,油墨层47以如下方式形成:厚度与在第二绝缘层33的开口部33a的周围在接下来的工序中层叠在第二绝缘层33上的第二半固化片层35的厚度大致相同。
接着,如图17所示,在第二绝缘层33上以使油墨层47面向外部的方式配置成为第三绝缘层的第二半固化片层35。即,以油墨层47从第二半固化片层露出的方式配置该第二半固化片层35。更具体地说,使用形成有能够插入油墨层47的大小的开口部35a的第二半固化片层35,以油墨层47插入到该开口部35a中的方式配置。然后,在该第二半固化片层35上配置用于形成第三布线图案36的铜箔48。另一方面,在第四绝缘层38上配置成为第五绝缘层的第四半固化片层40,在其上配置用于形成第六布线图案41的铜箔49。将第二半固化片层35、第四半固化片层40、铜箔48、49朝向核心基板31侧一边加热一边加压,将它们层叠一体化。
在进行加热、加压时,由于在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形成有油墨层47、优选形成有硬化后的油墨层47,从而即使第二绝缘层33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35发生软化,也能够防止构成它们的树脂流入到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能够防止在第一露出区域45形成的第一布线图案32或在第二露出区域46形成的第二布线图案34上附着树脂、或者由树脂堵塞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
接着,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同样,形成通孔42、43以及穿通孔44,通过金属面腐蚀法对铜箔48、49进行刻蚀,形成第三布线图案36以及第六布线图案41。在形成第三布线图案36以及第六布线图案41时,油墨层47残存,所以,能够保护在第一露出区域45形成的第一布线图案32以及在第二露出区域46形成的第二布线图案34不受湿刻蚀的刻蚀液的影响。
接着,利用氢氧化钠等的碱性溶液将在形成第三布线图案36以及第六布线图案41时所使用的干膜抗蚀剂除去,并且,利用碱性溶液也将油墨层47溶解除去,如图14所示,得到第一布线图案32在第一露出区域45露出并且第二布线图案34在第二露出区域46露出的多层印刷布线板30。
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3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用油墨,从而能够在同一工序中使在核心基板31上、第二绝缘层33上分别形成的不同的第一布线图案32、第二布线图案34露出,所以,能够使制造工序简化。
此外,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30的制造方法中,并不是通过物理手段除去油墨层47,而是将油墨层47溶解除去,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露出的第一布线图案32以及第二布线图案34发生损伤、或者第二绝缘层33或第三绝缘层35发生剥离,与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相邻的第二绝缘层33或第三绝缘层35的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侧的端面平坦。
此外,在该多层印刷布线板30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露出区域45形成有第一布线图案32,在第二露出区域46形成有第二布线图案34,从而成为凹凸,当油墨层47通过层叠冲压被按压向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的凹凸面时,紧贴在第一露出区域45以及第二露出区域46,但是,由于能够利用碱性溶液完全除去油墨层47,所以,能够防止在第一布线图案32或第二布线图案34上、第一布线图案32间或第二布线图案34间产生油墨层47的残渣。
接着,作为第四实施方式,说明通过应用第一以及第二本发明而制造图18所示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的方法。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利用具有可挠性的柔性部51连接第一刚性部52和第二刚性部53。
柔性部51在具有可挠性的成为第一绝缘层的柔性基板54的一个面54a上形成将第一刚性部52和第二刚性部53电连接的第一布线图案55,形成有保护该第一布线图案55并且相邻的第一布线图案55彼此间绝缘的第一覆盖层薄膜56,在另一个面54b形成有第二覆盖层薄膜57。柔性部51在柔性基板54的一个面54a侧具有未在第一覆盖层薄膜56上层叠第一半固化片层60而使该第一覆盖层薄膜56露出的区域58,与该区域58相对地在另一个面54b侧具有未在第二覆盖层薄膜57上层叠第二半固化片层63而使该第二覆盖层薄膜57露出的区域59。
第一刚性部52在柔性基板54的一个面54a层叠有第一布线图案55、第一覆盖层薄膜56、由第一半固化片层形成的第二绝缘层60、第二布线图案61。此外,第一刚性部52在柔性基板54的另一个面54b层叠有第三布线图案62、第二覆盖层薄膜57、由第二半固化片层形成的第三绝缘层63、第四布线图案64。在第一刚性部52,形成有在柔性基板54将第一布线图案55和第三布线图案62电连接的通孔65,并且形成有将第一布线图案55和第二布线图案61电连接的通孔66。此外,第一刚性部52具有使第一布线图案55露出的露出区域67。
第二刚性部53与第一刚性部52同样地,在柔性基板54的一个面54a上层叠有第一布线图案55、第一覆盖层薄膜56、由第一半固化片层形成的第二绝缘层60、第二布线图案61,在另一个面54b上层叠有第三布线图案62、第二覆盖层薄膜57、由第二半固化片层形成的第三绝缘层63、第四布线图案64。在第二刚性部53上形成有将第一布线图案55、第二布线图案61、第三布线图案62、第四布线图案64电连接的穿通孔68。
该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能够如下制造出来。首先,如图19所示,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同样,准备在两面具有铜箔的柔性基板,在形成通孔65后,在柔性基板54的一个面54a通过金属面腐蚀法形成第一布线图案55,在另一个面54b形成第三布线图案62。
接着,如图20所示,在一个面54a上通过冲压等层叠在与露出区域67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开口部56a的第一覆盖层薄膜56。在另一个面54b上也通过冲压等层叠第二覆盖层薄膜57。
接着,如图21所示,以厚度与在第一覆盖层薄膜56的开口部56a的周围在接下来的工序中层叠在第一覆盖层薄膜56上的第一半固化片层60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方式,在开口部56a的周围形成碱溶性的第一油墨层69,并且,在第一覆盖层薄膜56上的未层叠第一半固化片层60的区域58所对应的区域,以与层叠在第一覆盖层薄膜56上的第一半固化片层60的厚度大致形同的厚度利用丝网印刷等形成碱溶性的第二油墨层70。在第二覆盖层薄膜57上,在未层叠第二半固化片层63的区域59所对应的区域,以与在以后的工序中层叠在第二覆盖层薄膜57上的第二半固化片层63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碱溶性的第三油墨层71。优选使这些油墨层69、70、71整体硬化。
接着,如图22所示,在第一覆盖层薄膜56上以使第一油墨层69以及第二油墨层70面向外部的方式配置第一半固化片层60。即,在第一覆盖层薄膜56上以第一油墨层69以及第二油墨层70从第一半固化片层60露出的方式配置该第一半固化片层60。更具地体说,将在与第一油墨层69以及第二油墨层7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60a、60b的第一半固化片层60配置在第一覆盖层薄膜56上。此外,在第二覆盖层薄膜57上配置在与第三油墨层71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部63a的第二半固化片层63,从而形成使第三油墨层71面向外部的第二半固化片层63。
进而,在第一半固化片层60、第一油墨层69、第二油墨层70上配置用于形成第二布线图案61的铜箔72,在第二半固化片层63、第三油墨层71上配置用于形成第四布线图案64的铜箔73。
接着,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制造方法同样,进行加热、加压,形成图23所示的层叠体74。
在进行加热、加压时,即使构成第一半固化片层60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63的树脂发生溶融、流动,也能够利用第一油墨层69、第二油墨层70、第三油墨层71防止构成第一半固化片层60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63的树脂流入到区域58、59或露出区域67,能够防止在露出的第一布线图案55附着树脂或者未层叠半固化片层的区域58、59或露出区域67被树脂堵住。
接着,与上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通孔9以及穿通孔10同样,如图24所示,在层叠体74上形成通孔66以及穿通孔68。
接着,如图25所示,通过金属面腐蚀法对铜箔72进行刻蚀,形成第二布线图案61,通过金属面腐蚀法对铜箔73进行刻蚀,形成第四布线图案64。在形成第二布线图案61时,在露出区域67形成有第一油墨层69,由此,能够保护在露出区域67露出的第一布线图案55不受刻蚀液影响。
接着,在利用碱性溶液将在形成第二布线图案61以及第四布线图案64时所使用的抗蚀剂75、76除去时,利用碱性溶液也将第一油墨层69、第二油墨层70、第三油墨层71溶解除去。将抗蚀剂75、76、第一油墨层69、第二油墨层70、第三油墨层71除去,由此,如图18所示,制造如下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即,利用未层叠第一半固化片层60的区域58以及未层叠第二半固化片层63的区域59形成有柔性部51,经由该柔性部51将具有露出区域67的第一刚性部52和第二刚性部53连接。
这样,根据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的制造方法,使用油墨在使第一布线图案55露出的露出区域67形成第一油墨层69。在不层叠第一半固化片层60而使第一覆盖层薄膜56露出的区域58形成第二油墨层70。在不层叠第二半固化片层63而使第二覆盖层薄膜57露出的区域59形成第三油墨层71。并且,利用碱性溶液将第一油墨层69、第二油墨层70、第三油墨层71溶解除去,由此,在露出区域67使在内部形成的第一布线图案55露出。因此,能够将该露出区域67作为电子部件的连接端子。此外,在柔性部51未形成半固化片层,从而维持可挠性,第一布线图案55被第一覆盖层薄膜56以及第二覆盖层薄膜57覆盖,所以,能够使柔性部51发挥电缆的功能。
进而,在该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形成第二油墨层70、第三油墨层71,由此,在形成层叠体74时,即便对第一半固化片层60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63加热、加压,也能够防止构成第一半固化片层60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63的树脂流入到区域58以及区域59,所以,在柔性部51能够良好地维持柔性基板54的可挠性。此外,形成第一油墨层69,由此,能够防止在形成层叠体74时第一半固化片层60的树脂流入到露出区域67。因此,在露出区域67,能够防止树脂附着在露出的第一布线图案55,从而能够防止产生电气不良。
此外,在该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的制造方法中,并不是利用物理手段将第一油墨层69、第二油墨层70、第三油墨层71除去,而是利用碱性溶液进行溶解并除去,所以,能够在不会损伤在第一刚性部52的露出区域67露出的第一布线图案55或第一覆盖层薄膜56、第二覆盖层薄膜57、第一半固化片层60以及第二半固化片层63不会剥离的情况下,将第一油墨层69、第二油墨层70、第三油墨层71除去。进而,与区域58相邻的第一覆盖层薄膜56的端面和第二绝缘层60的端面、与区域59相邻的第二覆盖层薄膜57的端面和第三绝缘层63的端面、与露出区域67相邻的第一覆盖层薄膜56的端面和第二绝缘层60的端面平坦。
此外,在该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的制造方法中,露出区域67由于第一布线图案55而变为凹凸,所以,当通过层叠冲压将第一油墨层69向露出区域67的凹凸面按压时,第一油墨层69紧贴在露出区域67,但是,能够利用碱性溶液使第一油墨层69溶解从而完全除去,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在第一布线图案55上或第一布线图案55间产生第一油墨层69的残渣而导致的连接不良。此外,也利用碱性溶液将第二油墨层70、第三油墨层71溶解除去,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在区域58以及区域59产生第二油墨层70、第三油墨层71的残渣而导致的柔性部51的可挠性下降。
此外,在上述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中,在第一刚性部52形成有第一布线图案55露出的露出区域67,但是,在不在第一刚性部52形成该露出区域67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造形成了利用区域58以及区域59构成的柔性部51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也可以。
此外,在上述的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中,也可以与图10所示的多层印刷布线板20同样地,在柔性基板54的另一个面54b也形成第三布线图案62露出的露出区域。
接着,作为第五实施方式,能够使用碱溶性的油墨制造图26所示的多层印刷布线板80。该多层印刷布线板80包括安装有电子部件等的刚性部81、在该刚性部81的两边突出设置的柔性端子部82、83。该多层印刷布线板80将柔性端子部82、83与其他电子部件的连接器电连接,将在刚性部81安装的电子部件和其他电子部件电连接。
图27是表示图26中的线段X-X的剖面的图,但是,刚性部81在柔性基板84上形成有第一布线图案85,在柔性基板84上层叠有保护第一布线图案85并且将第一布线图案85彼此间绝缘的覆盖层薄膜86,在该覆盖层薄膜86上形成有由半固化片层形成的绝缘层87,进而,在其上形成有第二布线图案88。如图26所示,刚性部81的表面除了第二布线图案88作为端子而露出的电子部件安装区域90以外,被阻焊剂89覆盖。
在柔性端子部82、83,在柔性基板84上形成有第一布线图案85。不在该第一布线图案85上层叠覆盖层薄膜86以及绝缘层87,柔性端子部82、83具有使第一布线图案85露出的部分。
此处,第一布线图案85和第二布线图案88需要利用穿通孔或通孔实现导通,但此处省略。此外,柔性端子部83与柔性端子部82同样,故省略图示。
关于该多层印刷布线板80的柔性端子部82的结构,具体地说,如图28所示,不仅在产品部92而且在产品外部93也形成第一布线图案85的露出区域91,将图中Z-Z作为切断面进行冲切来形成。图28的结构能够用与在第四实施方式记述的形成露出区域67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制造,并且,得到同样的效果。
图26所示的多层印刷布线板80能够如下制造。首先,如图29所示,准备在单面具有铜箔100的柔性基板84,如图30所示,使用该铜箔100通过金属面腐蚀法形成第一布线图案85。接着,如图31所示,通过冲压等层叠在与最终成为柔性端子部82、83的露出区域91、91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开口部的覆盖层薄膜86。
接着,如图32所示,以将覆盖层薄膜86的开口部(前述的成为柔性端子部82、83的部分)及其周围覆盖的方式,通过丝网印刷等形成碱溶性的第一油墨层102以及第二油墨层103。该第一油墨层102以及第二油墨层103以厚度与在接下来的工序中层叠在覆盖层薄膜86上的半固化片层101即成为绝缘层87的层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优选使其整体硬化。
接着,如图33所示,在覆盖层薄膜86上以使第一油墨层102以及第二油墨层103面向外部的方式配置半固化片层101。即,在覆盖层薄膜86上以第一油墨层102以及第二油墨层103从半固化片层101露出的方式配置该半固化片层101。
进而,在半固化片层101、第一油墨层102、第二油墨层103上配置用于形成第二布线图案88的铜箔104。
接着,进行加热、加压,如图34所示,形成层叠有铜箔104的层叠体105。在该加热、加压时,即使构成半固化片层101的树脂发生溶融、流动,也能够利用第一油墨层102以及第二油墨层103防止构成半固化片层101的树脂流入到露出区域91,能够防止在该部分的布线图案附着树脂或布线图案被树脂堵住。
接着,如图35所示,与上述的图1的多层印刷布线板1的通孔9同样地,在层叠体105形成通孔106。通过该通孔106,将第一布线图案85和之后形成有第二布线图案88的铜箔104电连接。
接着,如图36所示,使用抗蚀剂107,利用金属面腐蚀法对铜箔104进行刻蚀,形成第二布线图案88。在形成第二布线图案88时,在露出区域91形成有第一油墨层102以及第二油墨层103,由此,能够保护在露出区域91突出的第一布线图案85不受刻蚀液影响。
接着,利用碱性溶液将在形成第二布线图案88时所使用的抗蚀剂107除去,并且,利用该碱性溶液也将第一油墨层102以及第二油墨层103溶解除去。除去抗蚀剂107、第一油墨层102以及第二油墨层103,由此,如图37所示,成为第一布线图案85在露出区域91露出的布线板。
接着,如图38所示,在第二布线图案88上,用阻焊剂89覆盖电子部件安装区域90以外的区域。
作为阻焊剂89的形成法,能够举出如下等方法:通过丝网印刷使阻焊剂材料直接覆盖电子部件安装区域90以外的区域后,利用UV(紫外线)或加热使其硬化的方法,或者,通过涂敷或丝网印刷等在整个面形成阻焊剂材料后,使用掩模等将UV光照射到电子部件安装区域90以外的区域使其硬化,接着,利用碳酸钠等的碱性溶液除去UV未照射部,之后通过加热进一步使其硬化的方法。
在形成阻焊剂89后,根据需要实施金电镀等的电镀后,如图39所示,将图中Z1-Z1以及Z2-Z2作为切断面并利用模具等对产品外部93的部分进行冲切,由此,图26~图28所示的多层印刷布线板80完成。
此外,作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多层印刷布线板,还可以是具有多个刚性部并且刚性部间被柔性电缆部连接的布线板。
实施例
以下,对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如下那样制造多层印刷布线板。首先,准备在聚酰亚胺绝缘层的两面具有厚度为18μm的铜箔的两面覆铜柔性基板,通过通常的金属面腐蚀法在其两面形成布线图案。接着,在柔性基板的两面,在真空中通过热冲压覆盖具有预先通过冲切对与使布线图案露出的露出区域对应的区域开口的12.5μm厚的聚酰亚胺薄膜和25μm的粘结剂层的覆盖层薄膜,制作出内层基板。接着,在布线图案的露出区域通过丝网印刷来印刷碱溶性油墨(山荣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ER-451B),在150℃使其干燥以及硬化20分钟,形成油墨层。干燥、硬化后的印刷膜(油墨层)的厚度为60μm。
接着,为了油墨层插入,将根据与油墨层相同的位置、形状通过冲切形成了开口部的厚度为60μm的含环氧树脂玻璃布半固化片配置在内层基板的两面,进而在两外侧设置铜箔,在真空中以40kg/cm2的压力在180℃冲压90分钟,形成层叠体。冲压后的层叠体的外观平坦。
接着,在层叠体的外层设置的铜箔上层叠干膜抗蚀剂,并进行曝光、显影,喷射氯化铁水溶液进行刻蚀,在铜箔上形成布线图案。在该情况下,完全刻蚀除去与干膜抗蚀剂的未曝光部对应的铜箔后,也残存油墨层。接着,将层叠体浸渍在设定为50℃的3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由此,油墨层被溶解除去,内部的布线图案露出。
在该实施例中,不存在构成含环氧树脂玻璃布半固化片的树脂流入到布线图案上的情况,不存在与覆盖层薄膜以及含环氧树脂玻璃布半固化片的油墨的边界的端面发生损伤的情况,成为非常陡峭的形状,在布线图案上以及布线图案间也观察不到残渣。
〈比较例〉
在比较例中,取代碱溶性油墨而使用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制造的油墨(商品名:ソルダーシールドSSZ-100SCB),形成油墨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同样地制作多层印刷布线板。
在该比较例中,由于油墨不是碱溶性,所以油墨层没有被除去,内部的布线图案没有出现。在用手谨慎地剥离油墨层时,油墨层浸入半固化片,所以,在半固化片的与油墨的边界产生油墨层的残渣。此外,反之,在剥离了的油墨层中一起具有半固化片的一部分,半固化片也发生破裂。进而,在用显微镜观察剥离后的布线图案时,在布线图案间随处观察到残渣。
根据这些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在制作使在内部形成的布线图案露出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情况下,应用使用了碱溶性的油墨的本发明,由此,能够极其简便且不对布线图案或覆盖层薄膜、半固化片造成损伤的情况下制作多层印刷布线板。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对柔性-刚性多层布线板或刚性多层布线板等多层印刷布线板即使布线图案等的内层区域的一部分露出或使作为电缆发挥功能的内层区域露出的布线板的制造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多层印刷布线板
2 第一绝缘层(核心基板)
2a 核心基板的一个面
2b 核心基板的另一个面
2c 通孔
3 第一布线图案
4 第二绝缘层(第一半固化片层)
4a 第一半固化片层的开口部
5 第二布线图案
6 第三布线图案
7 第三绝缘层(第二半固化片层)
7a 第二半固化片层的开口部
8 第四布线图案
9 通孔
10 穿通孔
11 露出区域
12 铜箔
13 油墨层
14 铜箔
15 铜箔
16 层叠体
17 干膜抗蚀剂
18 干膜抗蚀剂
19 电子部件
20 多层印刷布线板
21 露出区域
22 油墨层
23 多层层叠体
30 多层印刷布线板
31 第一绝缘层(核心基板)
31a 核心基板的一个面
31b 核心基板的另一个面
31c 通孔
32 第一布线图案
33 第二绝缘层(第一半固化片层)
33a 第一半固化片层的开口部
34 第二布线图案
35 第三绝缘层(第二半固化片层)
35a 第二半固化片层的开口部
36 第三布线图案
37 第四布线图案
38 第四绝缘层(第三半固化片层)
39 第五布线图案
40 第五绝缘层(第四半固化片层)
41 第六布线图案
42 通孔
43 通孔
44 穿通孔
45 第一露出区域
46 第二露出区域
47 油墨层
48 铜箔
49 铜箔
50 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
51 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的柔性部
52 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的第一刚性部
53 柔性-刚性印刷布线板50的第二刚性部
54 第一绝缘层(柔性基板)
54a 柔性基板的一个面
54b 柔性基板的另一个面
55 第一布线图案
56 第一覆盖层薄膜
56a 第一覆盖层薄膜的开口部
57 第二覆盖层薄膜
58 区域
59 区域
60 第二绝缘层(第一半固化片层)
60a 第一半固化片层的开口部
60b 第一半固化片层的开口部
60c 第一半固化片层的开口部
61 第二布线图案
62 第三布线图案
63 第三绝缘层(第二半固化片层)
64 第四布线图案
65 通孔
66 通孔
67 露出区域
68 穿通孔
69 第一油墨层
70 第二油墨层
71 第三油墨层
72 铜箔
73 铜箔
74 层叠体
75 抗蚀剂
76 抗蚀剂
80 多层印刷布线板
81 多层印刷布线板80的刚性部
82 多层印刷布线板80的柔性端子部
83 多层印刷布线板80的柔性端子部
84 柔性基板
85 第一布线图案
86 覆盖层薄膜
87 绝缘层
88 第二布线图案
89 阻焊剂
90 电子部件安装区域
91 露出区域
92 产品部
93 产品外部
100 铜箔
101 半固化片层
102 第一油墨层
103 第二油墨层
104 铜箔
105 层叠体
106 通孔
107 抗蚀剂。

Claims (16)

1.一种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绝缘层的至少单面形成布线图案,
在第一绝缘层上的包含所述布线图案的一部分形成碱溶性的油墨层,
在第一绝缘层上的油墨层形成侧的面以所述油墨层从第二绝缘层露出的方式形成该第二绝缘层,并且,在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构图形成第二布线图案后,利用碱性溶液将所述油墨层溶解除去,使第一绝缘层的一部分和其上的布线图案露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油墨层的形成中,使油墨层整体硬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碱性溶液同时除去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布线图案并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层上的抗蚀剂和所述油墨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所述金属层如下形成:对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油墨层形成侧的面以该油墨层露出的方式配置的半固化片和在该半固化片上配置的金属箔进行加热并进行加压,从而进行层叠一体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所述金属层如下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油墨形成面以所述油墨层露出的方式配置贴附有金属箔的绝缘基板,一边加热一边加压,由此,进行层叠一体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两面,使第一绝缘层的一部分和其上的布线图案露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有所述第二布线图案的第二绝缘层上,进一步依次形成绝缘层以及布线图案,从而形成多层结构,
在第二绝缘层上的包含第二布线图案的一部分形成碱溶性的新的油墨层,
在第二绝缘层上以所述新的油墨层从新的绝缘层露出的方式形成该新的绝缘层,并且,在该新的绝缘层上形成新的金属层,
对该新的金属层进行构图形成新的布线图案,利用碱性溶液将所述新的油墨层溶解除去,使第二绝缘层的一部分和其上的第二布线图案露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可挠性,
在形成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布线图案后,在形成所述油墨层之前,除了第一绝缘层以及布线图案露出的部分,用覆盖层覆盖第一绝缘层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覆盖层上的一部分形成第二油墨层,以第一绝缘层上的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从第二绝缘层露出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绝缘层,利用所述碱性溶液将第一绝缘层上的油墨层和覆盖层上的第二油墨层溶解除去,使覆盖层的一部分露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绝缘层的两侧,将覆盖层的露出的部分以它们对置的方式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露出的布线图案作为电子部件的连接端子。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利用油墨层的除去而露出的第一绝缘层切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绝缘层上的露出的布线图案作为电子部件的连接端子。
14.一种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可挠性的第一绝缘层的至少单面形成布线图案,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布线图案形成面配置覆盖层,
在该覆盖层上的一部分形成碱溶性的油墨层,
在所述覆盖层上以所述油墨层从第二绝缘层露出的方式形成该第二绝缘层,并且,在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构图形成布线图案后,利用碱性溶液将所述油墨层溶解除去,使覆盖层的一部分露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油墨层的形成中,使油墨层整体硬化。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绝缘层的两面,将覆盖层的露出的部分以它们对置的方式形成。
CN2009801596669A 2009-06-02 2009-06-02 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4613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0058 WO2010140214A1 (ja) 2009-06-02 2009-06-02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1350A true CN102461350A (zh) 2012-05-16

Family

ID=4329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6669A Pending CN102461350A (zh) 2009-06-02 2009-06-02 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0140214A1 (zh)
CN (1) CN102461350A (zh)
TW (1) TW201044939A (zh)
WO (1) WO201014021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8552A (zh) * 2015-12-16 2017-06-2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840450A (zh) * 2021-09-30 2021-12-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947B (zh) * 2012-04-24 2014-12-31 杭州新三联电子有限公司 银浆跨线印制线路板生产工艺
KR101229915B1 (ko) * 2012-07-12 2013-02-20 주식회사 에스아이 플렉스 리지드구간과 플렉시블구간이 형성된 인쇄회로기판의 타발공정방법
US20140158414A1 (en) * 2012-12-11 2014-06-12 Chris Baldwin Recessed discrete component mounting on organic substrate
JP6387226B2 (ja) * 2013-11-06 2018-09-0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複合基板
JP6751910B2 (ja) * 2016-10-05 2020-09-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2019016665A (ja) * 2017-07-05 2019-01-3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KR102501905B1 (ko) * 2017-11-09 2023-02-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73615B1 (ko) 2018-07-19 2020-11-03 스템코 주식회사 다층 회로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735793B2 (ja) * 2018-07-23 2020-08-0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複合基板及びリジッド基板
TWI823523B (zh) * 2022-08-17 2023-11-21 先豐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板及其製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9594A (ja) * 1988-07-29 1990-02-08 Sharp Corp リジッド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3310037B2 (ja) * 1993-01-05 2002-07-29 株式会社東芝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H08174755A (ja) * 1994-12-21 1996-07-09 Toagosei Co Ltd 銅張絶縁シートおよび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H09283932A (ja) * 1996-04-08 1997-10-31 Ibiden Co Ltd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3236785B2 (ja) * 1996-09-27 2001-12-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H10126056A (ja) * 1996-10-18 1998-05-1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1015917A (ja) * 1999-06-30 2001-01-19 Toshiba Corp リジッドフレックス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KR100688826B1 (ko) * 2005-01-20 2007-03-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리지드-플렉시블 인쇄회로기판 제조방법
KR100633855B1 (ko) * 2005-09-22 2006-10-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캐비티가 형성된 기판 제조 방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8552A (zh) * 2015-12-16 2017-06-2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88552B (zh) * 2015-12-16 2020-05-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840450A (zh) * 2021-09-30 2021-12-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
CN113840450B (zh) * 2021-09-30 2024-01-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40214A1 (ja) 2010-12-09
TW201044939A (en) 2010-12-16
JPWO2010140214A1 (ja) 201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1350A (zh) 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US7453045B2 (en) Rigid-flexible PCB having coverlay made of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878679A (zh) 多层印刷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WO2006046510A1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WO2009099065A1 (ja) レジストインク及び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6955481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412205A (en) Double-sid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out via hole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4195619B2 (ja) 多層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16339A (ja) 多層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80090941A (ko) 가고정형 접착소재를 이용한 연성 회로기판의 제조 방법
JP2003023248A (ja) 多層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96521B2 (ja) 多層配線基板用基材の製造方法
KR100716809B1 (ko) 이방전도성필름을 이용한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723270B1 (ko) 다층 인쇄회로기판 제조방법
JP2010278261A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2003264370A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プリント配線板用銅箔付き樹脂シート
JP4538513B2 (ja) 多層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KR101368043B1 (ko) 양면연성회로기판의 구조
JP4126582B2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335834A (ja) 多層配線基板
JP4841483B2 (ja) 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20017634A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
JP2004214273A (ja) 片面積層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736251B2 (ja) フィルム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84127B1 (ko) 다층 인쇄회로기판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