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7081B - 二次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7081B
CN102457081B CN201110303129.6A CN201110303129A CN102457081B CN 102457081 B CN102457081 B CN 102457081B CN 201110303129 A CN201110303129 A CN 201110303129A CN 102457081 B CN102457081 B CN 102457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condary battery
residual capacity
display
abno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31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7081A (zh
Inventor
野田将史
铃木均
冈林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534620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45708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57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7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0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8Cells or batteries combined with indicating means for external visual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e.g. by change of colour or of light dens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次电池组。在电动工具用的二次电池组中,不会导致二次电池组的大型化而能够用二次电池组单体来显示二次电池的异常。二次电池组设有用于显示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或异常的由四个显示元件(LED)构成的显示部、用于输入显示指令的显示开关、控制显示部的MCU等。MCU在显示开关被操作时,通过控制四个显示元件的点亮个数来显示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S140、S150)。此外,MCU进行二次电池的异常判定(S210),在检测出二次电池的异常时(S130-是),若显示开关被操作(S180-是)、或电动工具主体的主开关被导通(S190-是),则使用四个显示元件相对于剩余容量的显示而言优先显示检测出的异常内容(S200)。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安装于电动工具的二次电池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二次电池组已知有构成为在外壁排列有多个显示元件,并且通过控制该显示元件的点亮个数等来显示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的电池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等)。
此外,作为安装有这种二次电池组的电动工具、或对二次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器,已知有构成为判定从二次电池输出的输出电压和在二次电池中流动的电流等是否正常,并显示该判定结果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613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127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106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282858号公报
然而,现有的二次电池组,由于单体只有显示剩余容量的功能,因此使用者在将二次电池安装于电动工具或充电器之前,无法确认二次电池是否正常。
也就是说,使用者为了确认二次电池是否正常,而必须将二次电池组安装到具有上述异常检测、显示功能的电动工具或者充电器,因此存在其确认作业变得繁杂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该问题,只要使二次电池组自身具有检测二次电池的异常并进行显示的异常显示功能即可,为此必需在二次电池组中设置异常显示用的显示装置,从而产生导致二次电池组的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也就是说,电动工具用的二次电池组必需以在使用者操作电动工具时不造成妨碍的方式安装于电动工具,因此需要进行小型化,但如果在二次电池组中设置异常显示用的显示装置时,则无法满足这样的小型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动工具用的二次电池组中,能够用二次电池组单体来显示二次电池的异常而不造成二次电池组的大型化的二次电池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做出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二次电池,设有显示元件以便能够从外部确认点亮状态。并且,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显示元件的点亮状态,来显示由剩余容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剩余容量,异常显示控制单元将显示元件的点亮状态控制为异常显示状态,来显示由异常显示单元检测出的二次电池的异常,其中异常显示状态是与由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进行的剩余容量显示不同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组中,将以往作为剩余容量显示用而设置于二次电池组的显示元件,作为异常显示用的显示元件利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组,无需设置专门显示异常用的显示装置,就能显示二次电池的异常。
因此,根据本发明不会导致二次电池组的大型化,能够提供能够用单体检测二次电池的异常的二次电池组。此外,由于使用者无需将二次电池安装于电动工具或充电器就能检测出二次电池的异常,所以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组的使用便利性。
在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对设置于二次电池组的显示元件的显示状态进行控制,来显示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或异常,但为了进行这些显示,例如像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那样,只要在二次电池组中设置多个显示元件并以切换点亮或闪烁的显示元件的个数的方式即可。
此外,例如还可以在二次电池组中设置一个能够切换点亮时的颜色的显示元件,并根据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或异常状态来切换该显示元件点亮时的颜色和点亮状态(点灯、闪烁、闪烁间隔等)。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由于将设置于二次电池组的显示元件,兼作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显示和二次电池的异常显示,所以需要预先设定上述各显示的切换时机或显示时机。
为此,如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那样,设置用于通过外部操作来输入显示指令的显示开关,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及异常显示控制单元,按照来自上述显示开关的显示指令来实施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显示或异常显示。
也就是说,这样通过使用者操作显示开关,进行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显示或异常显示,所以使用者能够迅速地确认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或二次电池的异常,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组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二次电池组被安装于电动工具,对电动工具的动力源即电机等供电时,有时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会大大降低,或者来自二次电池的放电电流变得过大,从而成为异常状态。
因此,二次电池组的异常显示,不仅可以在经由显示开关输入显示指令时实施,还可以在电动工具被安装于二次电池组而驱动电动工具时实施。
为此,如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那样,设置判定单元,该判定单元在二次电池组安装到电动工具之后与电动工具的操作开关连接,来判定该操作开关是否被操作,异常显示控制单元在由该判定单元判定为电动工具的操作开关已被操作时,也显示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异常即可。
也就是说,这样在电动工具的驱动时(换言之对电动工具供给电源时),二次电池产生异常时,能够迅速显示其意思并通知电动工具的使用者。
此外,接下来,在本发明中,利用显示元件来进行剩余容量显示及异常显示中的任意一种,但如果构成为总是执行该任意一种显示时,则为了进行显示而总是消耗二次电池的电力。
因此,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及异常显示控制单元如技术方案4所示,分别在开始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或异常状态的显示之后,直至经过预先设定的剩余容量显示时间或者异常显示时间为止持续进行显示,并在经过剩余容量显示时间或异常显示时间后结束显示。
另外,这样能够将用于显示剩余容量或显示异常而点亮显示元件的时间抑制到所需的最小限度,从而能够降低该点亮控制所消耗的二次电池的消耗电力。
另一方面,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组中,异常检测单元构成为分别检测在上述二次电池中产生的多种异常,异常显示控制单元根据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异常内容来设定显示元件的点亮类型,将上述二次电池的异常显示成能够识别异常内容。
因此,按照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组,在二次电池产生了异常时,使用者根据显示元件的点亮类型来识别异常内容,从而能够采取与该异常内容相应的对策。
此外,这样,在能够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二次电池的异常内容中,有与二次电池自身的故障、安装有二次电池组的电动工具或充电器的故障等恢复正常所耗费时间的异常内容不同的、能够根据使用者对电动工具进行的操作而迅速地恢复正常的异常内容。
例如,在驱动电动工具时,作为其动力源的电机成为锁止状态(旋转停止状态)而从二次电池组向电动工具流动有锁止电流的情况下,如果暂时停止驱动工具的驱动,就能够恢复为正常状态。
因此,在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多种异常内容中,如上所述包括能够恢复正常的异常内容的情况下,异常显示控制单元也可以构成为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那样。
也就是说,按照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组,在异常显示控制单元显示二次电池的异常时,以能够识别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异常内容是否为通过外部操作就能够解除异常状态的异常内容的方式,设定显示元件的点亮类型。
因此,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组,使用者根据显示元件的点亮类型来识别出在该二次电池中产生的异常是否为能够通过外部操作而恢复正常的异常,如果是能够恢复正常的异常,就能够将该二次电池组迅速恢复为正常。
另外,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组中,如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那样,异常显示控制单元优选构成为,在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二次电池的异常时,与由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进行的剩余容量显示相比,优先进行异常显示。
也就是说,这样对于使用者而言,与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相比,能够优先显示二次电池的异常,使用者能够按照该异常显示来处理二次电池组,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安装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后的电动工具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二次电池组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包括二次电池组在内的电动工具整体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4为表示由二次电池组内的MCU执行的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对显示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及异常时的显示元件的点亮类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附图标号说明:10...主体(电动工具主体);14...电机外壳;16...齿轮箱;18...钻夹头;20...手柄;22...扳机开关;SW1...主开关;24...二次电池组安装部;32A...正极侧端子;32B...负极侧端子;34A...信号端子;36...控制用电源电路;38...输入输出电路;L1A...正极侧电源线;L1B...负极侧电源线;M1...驱动电机;Q1...晶体管(N沟道型MOSFET);40...二次电池组;42...连接器部;44...电源端子部;44A...正极侧端子;44B...负极侧端子;46...连接端子部;46A~46C...信号端子;50...二次电池;52A...正极侧端子;52B...负极侧端子;60...控制电路;62...电流测定电路;64...电压测定电路;66...温度测定电路;68...开关操作检测电路;70...MCU;72...充电器检测电路;L2A...正极侧电源线;L2B...负极侧电源线;Q4...晶体管(N沟道型MOSFET);80...显示开关;81~84...显示元件(LED);86...显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电动工具整体的结构)
图1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具备:电动工具主体(以下,也简称为主体)10,其由所谓的驱动钻机构成;二次电池组40,其能够拆装地安装于主体10,用于向主体10供给直流电源。
主体10具备电机外壳14、位于电机外壳14的前方的齿轮箱16、位于齿轮箱16的前方的钻夹头18、以及位于电机外壳14的下方的手柄20。
电机外壳14容纳有驱动电机M1(参照图3),该驱动电机M1产生驱动旋转钻夹头18的驱动力。
齿轮箱16容纳有齿轮机构(未图示),该齿轮机构将驱动电机M1的驱动力传递到钻夹头18。
钻夹头18具备安装机构(未图示),该安装机构能够将工具钻头(未图示)拆装自如地安装于该钻夹头18的前端部。
手柄20成形为使电动工具的使用者能够单手把持该手柄20。另外,在手柄20的上部前方设有供电动工具的使用者驱动/停止驱动电机M1的扳机开关22。
此外,在手柄20的下端部设有二次电池组安装部24,该二次电池组安装部24用于将二次电池组40能够拆装地安装于主体10。该二次电池组安装部24构成为,电动工具的使用者使二次电池组40向主体10的前方滑动,由此能够使二次电池组40从二次电池组安装部24脱离。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二次电池组40的上部形成有用于与主体10的二次电池组安装部24或充电器(未图示)连接的连接器部42。此外,在连接器部42上设有用于与二次电池组40电连接的电源端子部44及连接端子部46。
另一方面,二次电池组40是在形成有用于安装于主体10的二次电池组安装部24或未图示的充电器的二次电池组安装部的连接器部42的壳体(参照图2)内,容纳经由连接器部42能够进行充放电的二次电池50(参照图3)。
另外,二次电池组40通过经由连接器部42安装于主体10,而经由设置于连接器部42的电源端子部44及连接端子部46,与主体10的内部电路电连接,从而能够向主体10供给直流电源(参照图3)。
此外,同样地,二次电池组40通过经由连接器部42安装于未图示的充电器,经由电源端子部44及连接端子部46,与充电器侧的充电电路电连接,从而能够从充电器对二次电池50充电。
此外,如图2所示,在二次电池组40的壳体的与连接器部42不同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到主体10后,朝向主体10的后方的后端面),设有用于显示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和异常的显示部86。
该显示部86通过将由LED构成的四个显示元件81、82、83、84配置成一列而构成,在其排列方向的一端侧,设有用于向显示部86发出剩余容量或异常状态显示指令的显示开关80。
(电动工具主体10的电路结构)
接下来,图3为表示在将二次电池组40安装到主体10之后,由二次电池组40和主体10形成的驱动电机M1控制用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3所示,在主体10作为用于与二次电池组40的电源端子部44连接的端子而具备正极侧端子32A、负极侧端子32B,同样地作为用于与连接端子部46连接的端子而具备信号端子34A。
正极侧端子32A经由主开关SW1和正极侧电源线L1A而与驱动电机M1的一端连接,负极侧端子32B经由对驱动电机M1通电控制用的晶体管Q1及负极侧电源线L1B,而与驱动电机M1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M1由带电刷直流电机构成,在主开关SW1处于导通状态时,晶体管Q1借助来自二次电池组40的输入信号而被导通,从而驱动电机M1被通电而旋转。
另外,驱动电机M1连接有二极管(所谓的续流二极管(fly-wheeldiode))D1,该二极管D1用于使晶体管Q1断开时在负极侧电源线L1中产生的高电压返回到正极侧电源线L1A。
此外,主开关SW1与上述的扳机开关22连动来切换导通、断开状态,当拉动扳机开关22时主开关SW1导通,当放开扳机开关22时主开关SW1断开。
此外,晶体管Q1使用N沟道型MOSFET。
接下来,主体10具备:生成内部电路驱动用的电源电压的控制用电源电路36、和在与二次电池组40之间输入输出信号的输入输出电路38。
控制用电源电路36具备:齐纳二极管ZD1和电容器C1。另外,齐纳二极管ZD1的阴极经由电阻R1与正极侧电源线L1A连接,齐纳二极管ZD1的阳极接地于主体10的地线。
此外,电容器C1由电解电容器构成。另外,电动器C1的正极侧与齐纳二极管ZD1的阴极一起经由电阻R1与正极侧电源线L1A连接,电容器C1的负极侧接地于主体10的地线。
另外,在主体10的地线连接有负极侧端子32B,在主体10安装有二次电池组40之后,经由该负极侧端子32B与二级电池组40的负极侧电源线L2B(进而与二次电池50的负极侧端子52B)连接。
此外,在主开关SW1处于导通状态时,在正极侧电源线L1A上经由正极侧端子32A与二次电池组40的正极侧电源线L2A(进而与二次电池50的正极侧端子52A)连接。
因此,在控制用电源电路36中,在主开关SW1导通后,从正极侧电源线L1A经由电阻R1向齐纳二极管ZD1的阳极施加二次电池电压(例如直流36V),并通过齐纳二极管ZD1降压至规定的一定电压(例如直流5V)。
另外,电容器C1由该降压后的直流电压来进行充电,电容器C1的两端电压作为用于使主体10的内部电路动作的电源电压Vcc,被供给到各种内部电路。
接下来,输入输出电路38具备晶体管Q2和电阻R2、R3、R4、R5。
晶体管Q2由NPN型双极晶体管构成,其基极经由电阻R3与信号端子34A连接,并且经由电阻R4接地于地线。
此外,经由电阻R2对信号端子34A施加有电源电压Vcc,也经由电阻R5对晶体管Q2的集电极施加有电源电压Vcc。此外,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还与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于地线。
电阻R2、R3、R4的电阻值被设定成:在主开关SW1被导通后电源电压Vcc到达规定电压时导通晶体管Q2,并且信号端子34A的电位成为电源电压Vcc附近的高电平。
另外,在晶体管Q2处于导通状态时,由于晶体管Q1的栅极经由晶体管Q2接地于地线,所以晶体管Q1成为断开状态,从而切断向驱动电机M1的通电路径。
此外,当信号端子34A通过二次电池组40的内部电路(后述的晶体管Q4)接地于地线时,晶体管Q2成为断开状态。然后,在该状态下,由于经由电阻R5向晶体管Q1的栅极施加电源电压Vcc,所以晶体管Q1成为导通状态,形成向驱动电机M1的通电路径。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晶体管Q1的栅极直接连接,但是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还可以经由用于开关晶体管Q1的驱动电路而与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
(二次电池组40的电路结构)
另一方面,二次电池组40具备:设置于电源端子部44的正极侧端子44A和负极侧端子44B、设置于连接端子部46的三个信号端子46A、46B、46C、二次电池50和控制电路60。
正极侧端子44A经由正极侧电源线L2A连接有二次电池50的正极侧端子52A,负极侧端子44B经由负极侧电源线L2B连接有二次电池50的负极侧端子52B。
另外,在将二次电池组40安装到主体10之后,正极侧端子44A与主体10的正极侧端子32A连接,负极侧端子44B与主体10的负极侧端子32B连接,信号端子46A与主体10的信号端子34A连接。
另外,信号端子46B、46C在将二次电池组40安装到充电器之后,与充电器侧的连接端子部连接,且在将二次电池组40安装到主体10之后,成为开放状态。
二次电池50通过在正极侧端子52A和负极侧端子52B之间串联连接多个(例如10个)二次电池单体而构成,产生用于驱动驱动电机M1的驱动电压(例如,直流36V)。
另外,二次电池单体例如由单体产生3.6V直流电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构成。因此,二次电池50能够进行高输出,例如能够输出的放电电流为10A以上。
控制电路60具备:电流测定电路62、电压测定电路64、温度测定电路66、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8、充电器检测电路72、图2所示的显示开关80及显示部86、主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MCU)70以及晶体管Q4。
在此,电流测定电路62用于检测在正极侧电源线L2A或者负极侧电源线L2B中流动的电流,将具有与该电流对应的电压值的电流检测信号向MCU70输出。
此外,电压测定电路64依次对构成二次电池50的各二次电池单体的电压进行测定,并将具有与测定电压对应的电压值的电压检测信号向MCU70输出。
此外,温度测定电路66包括配置在二次电池50周围的热敏电阻,经由热敏电阻测定二次电池温度,并将具有与该测定温度对应的电压值的温度检测信号向MCU输出。
接下来,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8用于检测主体10的扳机开关22是否被操作,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8具备晶体管Q3、电阻R6、R7、R8。
晶体管Q3由NPN型双极晶体管构成,其基极经由电阻R6与信号端子46A连接,并且经由电阻R7接地于二次电池组40中的地线。此外,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于地线。
其中,二次电池组40的地线与负极侧电源线L2B连接。因此,在二次电池组40被安装到主体10之后,二次电池组40与主体10的地线成为相同电位,上述各地线也与二次电池50的负极成为相同电位。
此外,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MCU70连接,并且经由电阻R8与从设置于二次电池组40的控制用电源电路(未图示)输出的电源电压Vdd(例如,直流5V)的输出路径连接。
其中,控制用电源电路从二次电源50接受电源供给而生成一定的电源电压Vdd,并向二次电池组40内的各种电子电路进行电源供给,控制用电源电路例如由开关电源电路等构成。
另一方面,晶体管Q4由N沟道型MOSFET构成,其漏极与晶体管Q3的基极经由电阻R6连接的信号端子46A连接。此外,晶体管Q4的源极接地于地线,晶体管Q4的栅极与MCU70连接。
因此,晶体管Q4利用来自MCU70的输出信号(后述的放电控制信号)进行导通或断开,在晶体管Q4断开时,信号端子46A成为开放状态。
因此在二次电池组40被安装到主体40后,操作了扳机开关22时(主开关SW1:导通),如果晶体管Q4处于断开状态,则从主体10的信号端子34A向二次电池组40的信号端子46A输入与二次电池组40内的电源电压Vcc对应的高电平信号,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8内的晶体管Q3成为导通状态,从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8向MCU70输入的输入信号成为低电平。
此外,即便二次电池组40被安装到主体10,如果扳机开关22没有被操作(主开关SW1:断开),则主体10的信号端子34A成为低电平(地线电位),所以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8内的晶体管Q3成为断开状态,从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8向MCU70输出的输入信号成为高电平。
接下来,充电器检测电路72是在二次电池组40被安装到充电器后,从充电器向信号端子46C输入了高电平(例如直流5V)的信号时,输出表示该意思的检测信号的电路,与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8同样地构成。
也就是说,充电器检测电路72在信号端子46C处于开放状态时,当经由上拉电阻将与电源电压Vdd对应的高电平的电压向MCU70输出,而从充电器向信号端子46C输入高电平的信号时,与向MCU70的信号路径连接的晶体管成为导通状态,将信号路径接地于地线,从而将MCU70的输出设为低电平。
因此,在MCU70侧,基于来自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8的输入信号,能够检测出已安装有二次电池组40的主体10侧扳机开关22被进行了操作,基于来自充电器检测电路72的输入信号,能够检测二次电池组40已被安装到充电器。
此外,MCU70由CPU、ROM、RAM、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输入输出(I/O)端口、A/D转换器等构成的公知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并按照存储在ROM中的各种程序来执行用于显示二次电池50的充放电以及状态的各种控制处理。
(基于MCU70的显示控制)
接下来,按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如上述那样由二次电池组40内的MCU70执行的各种控制处理中用于显示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或异常所执行的显示控制处理进行说明。
该显示控制处理是在MCU70中作为主例程之一而反复执行的处理,当处理开始时,首先在S110中,执行如下的剩余容量计算处理,即,基于来自电流测定电路62及电压测定电路64的检测信号(换言之流动到二次电池50的电流及二次电池电压),计算出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
并且,接着在S120中,基于来自电流测定电路62、电压测定电路64及温度测定电路66的检测信号,进行下述(1)~(5)所示的二次电池50的异常判定。
(1)“锁止电流判定”,判定由电流测定电路62测定出的放电电流,是否到达在驱动电机M1的锁止时流动的锁止电流。
(2)“过放电判定”,判定由电压测定电路64测定出的二次电池电压是否下降至预先设定的过放电判定用的阈值以下。
(3)“过负载判定”,判定由电流测定电路62测定出的放电电流的累计值是否超过过负载判定用的阈值。
(4)“高温判定”,判定由温度测定电路66测定出的二次电池温度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高温判定用的阈值。
(5)“故障判定”,基于由电压测定电路64测定出的二次电池电压是否偏离正常范围等,来判定二次电池50是否出现故障。
在此,如图5所例示的那样,在上述5个异常判定结果中,预先设定显示该判定结果时的显示优先级、显示部86中的显示元件81~84的点亮类型。
也就是说,伴随“锁止电流判定”而进行的异常显示,其显示优先级最低(优先级:1),其显示类型被设定成:使两个显示元件81、82以短周期进行闪烁(快闪烁)。
此外,伴随“故障判定”而进行的异常显示,其显示优先级最高(优先级:3),其显示类型被设定成:使四个显示元件81~84以比“锁止电流判定”时长的周期进行闪烁(慢闪烁)。
此外,伴随“过放电判定”、“过负载判定”以及“高温判定”而进行的异常显示的显示优先级被设定为“锁止电流判定”与“故障判定”之间的中间值“优先级:2”。
另外,“过放电判定”的显示类型被设定成:使一个显示元件81以与“故障判定”时相同的周期进行慢闪烁,“过负载判定”的显示类型被设定成:使两个显示元件81、82以与“故障判定”时相同的周期进行慢闪烁,“高温判定”的显示类型被设定成:使三个显示元件81~83以与“故障判定”时相同的周期进行慢闪烁。
其中,在伴随“锁止电流判定”而进行的异常显示与伴随其他异常判定而进行的异常显示中,显示元件的闪烁周期不同,这是因为在驱动电机M1成为锁止状态时,使用者只要中止作为操作开关的扳机开关22的操作来断开主开关SW1,就能解除驱动电机M1的锁止状态。
也就是说,在进行上述异常判定之后,MCU70为了保护二次电池,通过将放电控制信号设为低电平,使晶体管Q4断开,从而将主体10的晶体管Q2设为导通状态,将晶体管Q1设为断开状态能够使从二次电池50向驱动电机M1的放电停止。
另外,在伴随“过放电判定”、“过负载判定”、“高温判定”或者“故障判定”而实施了该保护动作时,由于在二次电池组40已被安装到主体10的状态下无法迅速地恢复正常,所以异常状态的判定结果直至二次电池组40从主体10脱离后被安装于充电器为止一直保存在MCU70的存储器中,从而无法解除异常状态。
但是,由于基于“锁止电流判定”的异常,只要使用者中止扳机开关22的操作来解除驱动电机M1的锁止状态就能迅速地恢复正常,所以MCU70在“锁止电流判定”时为了保护二次电池而停止从二次电池50向驱动电机M1的放电,但在其后主开关SW1断开时,结束其保护动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在通过使用者的开关操作就能够恢复正常的“锁止电流判定”和其他异常判定中,将异常显示时的闪烁周期设定为不同的周期,所以使用者能够根据其闪烁周期更简单地检测出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的异常。
此外,对于进行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显示时的显示元件81~84的点亮类型,也如图5那样预先进行设定。
也就是说,在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为“0~25%”时,将点亮的显示元件设为一个(显示元件81),在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为“25%~50%”时,将点亮的显示元件设为两个(显示元件81、82),在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为“50%~75%”时,将点亮的显示元件设为三个(显示元件81~83),在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为“75%~100%”时,使所有的显示元件(显示元件81~84)点亮。
接下来,当在S120中实施二次电池50的异常判定时,之后转移到S130判断是否在上述S120中检测出二次电池50的异常。
然后,如果在上述S120中没有检测出二次电池50的异常,则转移到S140,判断设置于二次电池组40的显示开关80是否被使用者进行了操作(按下)。
如果在S140中判断出显示开关80没有被操作(按下)时,则暂时终止该显示控制处理,相反,如果判断出显示开关80被操作(按下)时,则转移到S150。
此外,在S150中,基于在S110中计算出的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和图5所示的表示显示元件81~84的点亮类型的数据,来设定与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对应的显示部86的点亮类型,并且将预先设定的剩余容量显示时间(例如,3秒)设定为其显示时间,并转移到S160。
另一方面,在S130中判断为已检测出二次电池50异常的情况下,转移到S170,判断当前显示部86是否为显示状态。
然后,在步骤S170中判断为当前显示部86为显示状态时,则转移到S210,判断本次检测出的异常内容的显示优先级(检测异常优先级)是否高于当前显示中的显示优先级(显示内容优先级)。
在S210中判断为本次检测出的异常内容的显示优先级高于当前显示中的显示优先级的情况下,转移到S200,在判断为本次检测出的异常内容的显示优先级与当前显示中的显示优先级相同或低的情况下,暂时结束该显示控制处理。
接下来,在S170中判断为当前显示部86不是显示状态的情况下,转移到S180,判断设置于二次电池组40的显示开关80是否被使用者操作(按下)。
然后,在S180中判断为显示开关80被操作(按下)时,转移到S190,相反,在判断为显示开关80没有被操作(按下)时,转移到S200。
在S190中判断是否在已安装有二次电池40的主体10侧操作扳机开关22,而主体10的主开关SW1从断开状态切换到导通状态。
然后,在S190中如果未判定出主体10侧的主开关SW1从断开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切换,则暂时结束该显示控制处理,相反,在判定出主体10侧的主开关SW1从断开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切换的情况下,转移到S200。
在S200中,基于在S120中本次检测出的二次电池50的异常内容、和图5所示的表示显示元件81~84的点亮类型的数据,设定与二次电池50的异常内容对应的显示部86的点亮类型,并且将预先设定的异常显示时间(例如,10秒)设定为该显示时间,并转移到S160。
然后,在S160中,按照在S150或S200中设定的显示部86的点亮类型及点亮时间,使显示元件81~84中的任意一个或全部,在其点亮时间内点亮或闪烁,由此启动显示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或异常的显示元件的点亮处理,并暂时结束该显示控制处理。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40,在安装到主体10之后朝向主体10的后方的后端面,设有用于显示二次电池50的剩余电容和异常的显示部86和显示开关80。
另外,在操作(按下)显示开关80时,内置于二次电池组40的MCU70,对构成显示部86的四个显示元件81~84的点亮个数进行控制,从而显示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
此外,MCU70构成为不仅检测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还检测二次电池50的各种异常,在检测二次电池50的异常状态时,如果显示开关80被操作(按下)、或者主体10的扳机开关22被操作,则使用构成显示部86的四个显示元件81~84,且相比剩余容量的显示,优选显示该检测出的异常内容。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40,无需设置专门显示异常用的显示装置(换言之,不会导致二次电池组40的大型化),能够用二次电池组40单体进行二次电池50的异常显示。
此外,使用者无需将二次电池组40安装于电动工具主体10或充电器,就能检测出二次电池50的异常,所以能够提供便于使用者使用的二次电池组。
此外,由于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和异常状态的显示时间,被限制在预先设定的剩余容量显示时间或者异常显示时间内,因此通过将这些显示时间限制在使用者确认显示内容所需的时间内,就能够防止由于这些显示而不必要地消耗二次电池50的电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二次电池50的异常时,根据异常内容设定点亮类型,以便能够根据显示元件81~84的点亮类型来识别出异常内容,并且,在判定出无需将二次电池组40安装于充电器就能恢复正常的“锁止电流”时,设定与其他异常判定时不同的点亮类型。
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所闪烁的显示元件81~84的个数及其闪烁周期,来检测二次电池50的异常内容,并且一眼就能识别出通过主体10的操作(具体而言是扳机开关22的操作停止)而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的异常内容(驱动电机M1的锁止)。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4所示的显示控制处理的S110中所执行的剩余容量计算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剩余容量检测单元,该图中S140~S160的一系列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该图中S120所执行的异常状态检测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异常检测单元,该图中S130、S170~S210及S160的一系列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异常显示控制单元,其中,S190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判定单元。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还能够采用各种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二次电池50的异常判定,对进行“锁止电流判定”、“过放电判定”、“过负载判定”、“高温判定”以及“故障判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还可以进一步实施:根据构成二次电池50的各二次电池单体的电压来对每个二次电池单体进行异常判定的“二次电池单体异常判定”、判定二次电池电压是否因从充电器对二次电池50进行的过充电而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充电判定”、判定由二次电池组40的内部电路的故障而产生的异常的“控制电路故障判定”等,或者实施从上述各异常判定中选择的多个异常判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切换由LED构成的四个显示元件81~84的点亮个数和点亮类型,来显示二次电池50的剩余容量及异常的方式构成的二次电池组4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组还可以只设置一个能够将点亮时的颜色变更为红、绿、蓝这样的颜色的显示元件,并通过切换该显示元件的点亮时的颜色和点亮状态(点亮、闪烁、闪烁间隔等),来显示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和异常状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在驱动钻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发明还可适用于除驱动钻机以外的电动工具。

Claims (4)

1.一种二次电池组,是能够安装于电动工具的二次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被设置成能够从外部确认点亮状态;
剩余容量检测单元,该剩余容量检测单元检测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
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该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上述显示元件的点亮状态,来显示由上述剩余容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剩余容量;
异常检测单元,该异常检测单元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异常、以及安装有该二次电池组的电动工具的异常;以及
异常显示控制单元,该异常显示控制单元通过将上述显示元件的点亮状态控制为异常显示状态,来显示由上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异常,其中异常显示状态是与由上述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进行的剩余容量显示不同的状态;
判定单元,在上述二次电池组安装到电动工具之后与该电动工具的操作开关连接,来判定该操作开关是否被操作,
在由上述判定单元判定为上述电动工具的上述操作开关已被操作时,上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通过上述操作开关的操作停止而能够恢复正常状态的上述电动工具的异常、以及在该二次电池组安装于上述电动工具的状态下无法恢复正常的异常,
通过根据由上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异常内容来设定上述显示元件的点亮类型,上述异常显示控制单元以能够识别是否为通过上述操作开关的操作停止而能够恢复正常状态的上述电动工具的异常的方式,显示通过上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输入显示指令的显示开关,
上述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和上述异常显示控制单元,按照来自上述显示开关的显示指令来控制上述显示元件的点亮状态,并显示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或上述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及上述异常显示控制单元,分别在开始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或上述异常的显示之后,直至经过预先设定的剩余容量显示时间或者异常显示时间为止持续进行显示,并在经过剩余容量显示时间或异常显示时间后结束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异常显示控制单元在由上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异常时,与由上述剩余容量显示控制单元进行的剩余容量显示相比,优先进行异常显示。
CN201110303129.6A 2010-10-26 2011-09-28 二次电池组 Active CN102457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0043 2010-10-26
JP2010240043A JP5662105B2 (ja) 2010-10-26 2010-10-26 二次電池パ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7081A CN102457081A (zh) 2012-05-16
CN102457081B true CN102457081B (zh) 2015-04-22

Family

ID=45346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3129.6A Active CN102457081B (zh) 2010-10-26 2011-09-28 二次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40427B2 (zh)
EP (1) EP2448057B1 (zh)
JP (1) JP5662105B2 (zh)
CN (1) CN102457081B (zh)
RU (1) RU2563965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6825B2 (en) 2010-10-19 2016-10-25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Optical imag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imaging channel optical sensing
JP5938652B2 (ja) * 2012-05-10 2016-06-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DE102012221133A1 (de) * 2012-11-20 2014-05-22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m Testen und Warten einer Hochvoltbatterie und Verwendungen dieser Vorrichtung
JP5998069B2 (ja) * 2013-01-23 2016-09-2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電池パック
JP2015050833A (ja) * 2013-08-30 2015-03-16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それを備えた電動工具及び充電器
JP6107562B2 (ja) * 2013-09-19 2017-04-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制御ユニットシステム
JP6344709B2 (ja) 2013-11-12 2018-06-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の電池パックを備える電気機器
JP6195783B2 (ja) * 2013-11-15 2017-09-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駆動式電子機器
US9592744B2 (en) 2013-12-06 2017-03-14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Battery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th the battery
CN103701163B (zh) * 2013-12-06 2018-05-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具有该电池的飞行器及电池控制方法
JP6294102B2 (ja) * 2014-02-28 2018-03-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駆動式電子機器
JP2016022566A (ja) * 2014-07-23 2016-02-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機械器具
JP6514866B2 (ja) * 2014-08-29 2019-05-15 株式会社マキタ 充電式電気機器
DE102015218447A1 (de) * 2014-12-16 2016-06-16 Robert Bosch Gmbh Akkupack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US20160226278A1 (en) * 2015-02-02 2016-08-04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battery pack and system
JP6191795B1 (ja) * 2017-02-10 2017-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JP6191796B1 (ja) * 2017-02-10 2017-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EP3580810B1 (en) * 2017-02-13 2021-05-19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JP6474846B2 (ja) * 2017-03-17 2019-02-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WO2019031273A1 (ja) * 2017-08-09 2019-02-14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WO2019088264A1 (ja) 2017-11-02 2019-05-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管理装置、蓄電装置、原因の解析方法、エンジン駆動車、電気自動車
JP7312641B2 (ja) 2018-10-30 2023-07-21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電源ユニット、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吸引器の電源ユニット
DE102019200527A1 (de) * 2019-01-17 2020-07-23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US11777171B2 (en) 2019-01-22 2023-10-03 Yu-Tang Lin Buckling structure for a battery of a handheld power tool
CN110957443A (zh) * 2019-12-11 2020-04-03 深圳万慧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预报电池性能的监控装置
CN114914755B (zh) * 2021-02-10 2023-08-1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适配器、电气设备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US11955830B2 (en) 2021-04-27 2024-04-09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attery temperature based tool power reduction
CN115674071A (zh) * 2021-07-29 2023-02-03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以及冲击起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7273A (zh) * 2008-03-07 2008-09-03 张志贤 一种由二次锂电池组供电的直流电机驱动装置
CN101587171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创科实业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观察电池上的电量计的窗口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8A (en) * 1852-06-15 David kood
JPH037025A (ja) * 1989-06-05 1991-01-14 Hitachi Ltd 充電器の表示方式
JP3438923B2 (ja) 1993-12-13 2003-08-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に使用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H07282858A (ja) 1994-04-12 1995-10-27 Canon Inc 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充電表示方法、および充電器
DE29509512U1 (de) 1995-06-14 1996-10-17 Bosch Gmbh Robert Batterie-Baueinheit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JPH10100079A (ja) 1996-09-30 1998-04-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工具用のパック電池
US6072299A (en) 1998-01-26 2000-06-06 Medtronic Physio-Control Manufacturing Corp. Smart battery with maintenance and testing functions
US6084380A (en) 1998-11-02 2000-07-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forming intelligent battery label
US6201370B1 (en) * 1999-10-01 2001-03-13 Troy M. Reller Portable power supply
JP3743704B2 (ja) 2000-09-25 2006-02-08 Necトーキン栃木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3907950B2 (ja) * 2001-01-18 2007-04-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EP2256899B1 (en) 2001-05-09 2011-08-03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s
US7589500B2 (en) 2002-11-22 2009-09-1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ttery protection
US7176654B2 (en) 2002-11-22 2007-02-1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charging multi-cell lithium-based batteries
US7157882B2 (en) 2002-11-22 2007-01-0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ttery protection employing a selectively-actuated switch
JP3980509B2 (ja) 2003-04-01 2007-09-26 株式会社マキタ 二次電池装置
US7227335B2 (en) * 2003-07-22 2007-06-05 Makit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agnosing the condition of a rechargeable battery
WO2005038952A2 (en) 2003-10-14 2005-04-28 Black & Decker Inc. Protection methods, protection circuits a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a power tool, charger and battery pack adapted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fault conditions in the battery pack
JP4059838B2 (ja) * 2003-11-14 2008-03-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バッテリ保護処理装置、およびバッテリ保護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0479293C (zh) 2004-05-04 2009-04-15 美国凹凸微系有限公司 拥有受保护薄弱环节元件的无线电动工具
RU2279738C2 (ru) * 2004-08-04 2006-07-10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Ракетных войск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м.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энергоресурса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х батарей
JP4318661B2 (ja) * 2005-04-13 2009-08-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用太陽光発電装置
KR20070029883A (ko) 2005-09-12 2007-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감도 저항을 이용한 배터리 충전상태 표시장치 및 방법
DE102005000135A1 (de) 2005-10-10 2007-04-12 Hilti Ag Akkupack mit Ladezustandsanzeige
JP4618561B2 (ja) 2006-04-28 2011-01-26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の充電装置
US7639019B2 (en) * 2007-04-06 2009-12-29 Volkswagen Of America, Inc. Method and configuration for monitoring a vehicle battery
JP4925927B2 (ja) * 2007-06-05 2012-05-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DE102007029747A1 (de) * 2007-06-27 2009-01-08 Robert Bosch Gmbh Wiederaufladbare Energieversorgungseinrichtung zur Energieversorgung eines Elektrogeräts mit einer Warnsignaleinrichtung
EP2015421B1 (en) 2007-07-13 2016-03-09 Black & Decker, Inc. Reset mechanism for a battery pack
JP5376392B2 (ja) 2008-02-14 2013-12-25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5065958B2 (ja) 2008-03-26 2012-11-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US8269458B2 (en) 2008-10-07 2012-09-18 Black & Decker Inc. Shared control of thermistor and dual purpose thermistor line
DE102009012178B4 (de) 2009-02-27 2019-07-04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kkubetriebenes,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DE102009012183A1 (de) 2009-02-27 2010-09-02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kkupack für ein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DE102009012184A1 (de) 2009-02-27 2010-09-02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Tragbares, handgeführtes Elektrogerät mit einem Akkupack
DE102009012176A1 (de) 2009-02-27 2010-09-02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kkupack mit im Gehäusedeckel integrierter Überwachungselektronik
JP5324977B2 (ja) * 2009-03-26 2013-10-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5475490B2 (ja) * 2010-02-05 2014-04-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7273A (zh) * 2008-03-07 2008-09-03 张志贤 一种由二次锂电池组供电的直流电机驱动装置
CN101587171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创科实业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观察电池上的电量计的窗口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95433A (ja) 2012-05-17
EP2448057B1 (en) 2020-05-13
RU2563965C2 (ru) 2015-09-27
RU2011143167A (ru) 2013-04-27
US20120100405A1 (en) 2012-04-26
JP5662105B2 (ja) 2015-01-28
EP2448057A1 (en) 2012-05-02
CN102457081A (zh) 2012-05-16
US8940427B2 (en) 2015-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7081B (zh) 二次电池组
CN102859823B (zh) 电动工具电池内部温度估计单元以及用于电动工具的设备
CN102570405B (zh) 电动工具用装置
JP3666307B2 (ja) 二次電池の残量表示方法と二次電池の残量表示方法を備えた携帯型電子機器
US8269458B2 (en) Shared control of thermistor and dual purpose thermistor line
CN104779656B (zh) 电动作业设备
CN101272060B (zh) 二次电池的充电装置
JP2008236878A (ja) 充電装置
CN102709959A (zh) 电池充电器
CN102210080A (zh) 电池充电器
CN102859822A (zh) 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池的发热量估算单元和用于电动工具的设备
CN101325342B (zh) 二次电池的充电装置
CN110547847A (zh) 一种骨钻
US20150311730A1 (en) Charging Device
CN104885325A (zh) 供电设备
JP2018139483A (ja) 制御装置、蓄電装置及び移動体システム
JP6329933B2 (ja) 制御装置、蓄電装置及び移動体システム
JP5046502B2 (ja) パック電池
CN201041945Y (zh) 具有电量指示及充电保护功能的电动工具
CN203243081U (zh) 电气设备
CN207677470U (zh) 一种充电装置
JP3142254U (ja) 充電/放電制御装置
CN210990570U (zh) 一种骨钻
KR20070092402A (ko) 자동차 보조 전원 장치
CN217334191U (zh) 智能锂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