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8255B - 四冲程发动机、含该机器的灌木清除机和发动机驱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四冲程发动机、含该机器的灌木清除机和发动机驱动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28255B CN102428255B CN201080021886.8A CN201080021886A CN102428255B CN 102428255 B CN102428255 B CN 102428255B CN 201080021886 A CN201080021886 A CN 201080021886A CN 102428255 B CN102428255 B CN 1024282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partition wall
- bent axle
- stroke engine
- crankshaft ro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004—Oils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6—Means for keeping lubricant level constant or for accommodating movement or position of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M11/062—Accommodating movement or position of machines or engines, e.g. dry sumps
- F01M11/065—Posi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004—Oilsumps
- F01M2011/0033—Oilsump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guiding the return of oil into the sum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004—Oilsumps
- F01M2011/005—Oilsumps with special anti-turbulence means, e.g. anti-foaming means or intermediat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采用简单的结构使发动机中的油与发动机的倾斜状况无关地适当循环的四冲程发动机。四冲程发动机(1)的曲轴箱(4)具有可旋转地支撑曲轴(10)的曲轴室(41)和紧邻曲轴室(41)外部设置的油室(42)。曲轴箱(4)还具有将曲轴箱(4)内部分别分隔成曲轴室(41)和油室(42)的分隔壁(43)和(44)、以及将曲轴室(41)和油室(42)连通的连通通道(45)。分隔壁(43)和(44)均具有形成为大致V形的横截面,并且连通通道(45)形成在分隔壁(43)和(44)之间的顶点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四冲程发动机,更具体地说,涉及适于诸如灌木清除机、链锯和送风器等便携式发动机驱动工具的四冲程发动机、以及装有该四冲程发动机的灌木清除机和发动机驱动工具。
背景技术
对于诸如灌木清除机和链锯等便携式发动机驱动工具,工人在操作时通常使发动机驱动工具向各个方向倾斜。因此,要求发动机即使在倾斜状态下也能稳定地操作。具体地说,对于四冲程发动机,通过将设置在发动机中的油箱里的油供应至发动机的各个部分来使发动机内部润滑。因此,需要即使在发动机处于倾斜状态下也能将油供应至发动机内部。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的技术采用以下结构:该结构在曲轴箱中的独立于曲轴室的地方设置有油室,并且防止油室中的油回流到曲轴室内。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No.3713125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同时,专利文献1中的发动机必须抑制油发生从油室回流至曲轴室的任何回流,并且必须将来自油室的油回收至曲轴室。由此,设置了在曲轴室中的压力比油室中的压力大时打开的单向气门。因此,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变得复杂,从而部件数量增多且装配工时增加,导致发动机的制造成本增加。
就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旨在提供可以采用简单的结构与发动机的倾斜状况无关地将油供应至发动机内以使油适当地循环的四冲程发动机、以及装有该四冲程发动机的灌木清除机和发动机驱动工具。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四冲程发动机包括:
气缸体,其包括气缸孔,所述气缸孔容纳来回移动的活塞;
曲轴箱,其附接至所述气缸体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曲轴;
分隔壁,其将所述曲轴箱的内部分隔成容纳所述曲轴的曲轴室和容纳油的油室,所述油将所述曲轴润滑;
连通通道,其使所述曲轴室与所述油室连通,并且将所述曲轴室中的油引导至所述油室;以及
供油单元,其将所述油室中的油供应到所述曲轴室内,其中,
当在沿所述曲轴的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将所述活塞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移动的方向定义为向上的方向时,所述分隔壁的横截面形成为顶点朝下布置的大致V形,并且
所述连通通道形成在所述顶点处。
优选地,所述连通通道位于所述曲轴室的下端。
优选地,当沿看起来所述曲轴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连通通道位于如下平面的左方,所述平面穿过所述曲轴的轴线并且包含所述气缸孔的轴线。
所述分隔壁可以由在所述顶点处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形成,并且所述连通通道可以由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限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壁倾斜成使位于顶点侧的端部位于最低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隔壁沿竖直方向延伸。
优选地,当从看起来所述曲轴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分隔壁的位于顶点侧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位于顶点侧的端部的左方。
优选地,所述油室由所述分隔壁和所述曲轴箱的外壁限定。
所述油室可以包括由所述分隔壁的下壁和所述曲轴箱的外壁限定的第一油室以及由所述分隔壁的其它壁和所述曲轴箱的外壁限定的第二油室。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装有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灌木清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用于对所述灌木清除机的盘进行驱动的输出轴从曲轴沿以下方向延伸:沿与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右旋螺钉前进的方向,并且
所述灌木清除机的盘构造成,当从上方观察使用状态下的盘时,所述盘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工具,包括所述四冲程发动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采用简单的结构和低成本使发动机中的油与发动机的倾斜状况无关地适当循环的四冲程发动机、以及使用该四冲程发动机的灌木清除机和发动机驱动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装有根据本发明四冲程发动机的灌木清除机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发动机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5中的曲轴室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4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2中的线IX-IX截取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消声器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9中的汽化器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示出发动机与汽化器之间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13是示出从发动机侧观察时的汽化器的正视图。
图14是示出从发动机侧观察时本发明的垫圈的正视图。
图15是沿图11中的线XV-XV截取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对应于图6的根据本发明的顶置气门发动机的变型例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对应于图15的根据本发明的垫圈的变型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图1示出了装有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四冲程发动机1(下文中称为发动机)的灌木清除机1001。灌木清除机1001具有附接在操作杆1002的前端处的盘(reel)1003。发动机1附接至操作杆1002的后端。插在操作杆1002中的驱动轴将发动机1的输出供应至盘1003。工人抓住安装在操作杆1002上的手柄1004来操作灌木清除机1001。在正常直立状态(工人抓住灌木清除机1001的状态)下,发动机1附接在操作杆1002上使气缸(未示出)的轴向指向竖直方向。此外,操作期间的盘1003构造成当从上方观察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如箭头1010所示。工人抓住灌木清除机1001,使操作杆1002位于工人身体右方。如箭头1020所示,工人使盘1002向左移动并且切割地上生长的枝、草等。
如图2所示,发动机1为空气冷却式OHV发动机。在气缸体3的顶部形成有与气缸体3结合在一起的气缸盖2。在气缸体3的底部附接有曲轴箱4。在气缸体3的周围形成有用于使发动机1冷却的冷却片31。在气缸体3的气缸(气缸孔)5中,图2中的位于上止点处的活塞6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图2中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活塞6借助活塞销8和连接杆9连接至曲轴10。曲轴10具有可旋转地被支撑在曲轴箱4的曲轴室41中的曲轴配重块101。曲轴箱4的内部被分成曲轴室41和油室42。油室42设置在曲轴室41的底部附近。此外,油室42设置有进油口47。进油口47连接至油泵(未示出)。油泵经由进油口47抽吸聚集在油室42中的油。然后,油泵将油从形成在凸轮轴(未示出)中的排油孔(未示出)输送到曲轴室41内。所输送的油变成油雾,并且在曲轴室中飞溅。
在曲轴10的一个端部附接有用于启动发动机1的启动机构11。在曲轴10的另一端部附接有飞轮磁体12。用于冷却发动机1的冷却风扇32与飞轮磁体12形成一体。此外,飞轮磁体12连接至离合机构13。离合机构13将发动机1的输出传递至驱动轴(输出轴)14,以驱动盘1003。此外,曲轴10附接有用于驱动凸轮轴(未示出)的凸轮驱动齿轮15。
气缸盖2中形成有:进气孔21,其将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到燃烧室20内;以及排气孔22,其将燃烧气体从燃烧室20中排出。进气孔21被进气门18敞开/封闭,并且排气孔22被排气门19敞开/封闭。此外,在气缸盖2中设置有气门机构室50。气门机构室50保持有分别将进气门18和排气门19打开/关闭的进气摇臂16和排气摇臂17。
如图3所示,汽化器24经由连接至进气孔21的隔离体23附接至气缸盖2的左侧。汽化器24将空气燃料混合物经由隔离体23供应到发动机1内。在汽化器24的上游侧(图3的左侧)附接有空气滤清器70。在空气滤清器70与气门机构室50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52。连接通道52使流入气门机构室50中的泄漏气体流入到空气滤清器70中。此外,在气缸盖2的右侧附接有消声器25。消声器25连接至排气孔22。此外,气缸盖2上附接有火花塞53。
在曲轴箱4的曲轴室41中设置有凸轮轴60。凸轮轴60具有与曲轴10的凸轮驱动齿轮15啮合的从动齿轮61。在凸轮轴60上形成有进气凸轮(未示出)和排气凸轮(未示出)。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借助挺杆(未示出)分别驱动进气推杆(未示出)和排气推杆51。进气推杆和排气推杆51分别驱动均设置在气门机构室50中的进气摇臂16和排气摇臂17。进气摇臂16和排气摇臂17分别使进气门18和排气门19打开/关闭。
如图3所示,曲轴箱4的曲轴室41和油室42被分隔壁分隔开。分隔壁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分隔壁(第一分隔壁)43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分隔壁(第二分隔壁)44。在图3中,竖直分隔壁44位于曲轴10的左方。竖直分隔壁44从曲轴箱4的左上内壁向下延伸超过曲轴10的轴线26。此外,水平分隔壁43位于曲轴10的下方。水平分隔壁43从曲轴箱4的右下内壁向左延伸超过曲轴10的轴线26。在图3的水平方向上,水平分隔壁43的左端431位于竖直分隔壁44的下端441的下方,或者位于下端441的左方。此外,水平分隔壁43从水平面向左方逐渐向下延伸。左端431位于最低位置处。竖直分隔壁44的下端441和水平分隔壁43的左端431彼此间隔开。该间隔形成为使曲轴室41与油室42连通的连通通道45。如图3所示,竖直分隔壁44和水平分隔壁43的横截面均形成为大致V形。大致V形的顶点位于曲轴10的左下方。连通通道45形成在大致V形的顶点处。此外,油室42具有第一油室421和第二油室422。第一油室421由水平分隔壁43和曲轴箱4的外壁限定。第二油室422由竖直分隔壁44和曲轴箱4的外壁限定。
在气缸体3中设置有第一通气通道(第二通道)54。第一通气通道54从气门机构室50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朝向曲轴箱4延伸。此外,第一通气通道54具有气门机构室侧开口541。气门机构室侧开口541设置在气门机构室50中。进气推杆和排气推杆51完全穿过第一通气通道54。如图4所示,第一通气通道54经由第三通气通道(第三通道)56连接至第二通气通道(第一通道)55。第二通气通道55与曲轴箱4的曲轴室41连通。第三通气通道56形成在气缸体3与曲轴箱4之间的连接部处。应该注意,当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观察时,第一通气通道54和第二通气通道55布置成使各自的开口彼此偏移地设置在第三通气通道56上。此外,在第三通气通道56中设置有分隔壁561。当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观察时,分隔壁561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延伸,并且围绕图4中第二通气通道55的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外围。此外,如图5所示,第三通气通道56具有向上凹的气缸侧凹部564。在气缸轴线7的方向上,在第二通气通道55上方设置有顶壁562。此外,在第三通气通道56的曲轴箱4侧形成有凹入部(凹部)563。如图4所示,当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观察时,凹入部563布置成与第一通气通道54的一部分重叠。
如图5所示,第二通气通道55从第三通气通道56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朝向曲轴室41延伸。第二通气通道55经由曲轴室侧开口551与曲轴室41连通。曲轴室侧开口551设置成面向曲轴室41中凸轮轴60的从动齿轮61的右旋转平面611。
如图6所示,在从动齿轮61的旋转平面611上形成有环形凹部612。此外,曲轴室侧开口551形成在图5和图6中管状凸出壁552的左端。凸出壁552朝向从动齿轮61的凹部612凸出。曲轴室侧开口551在凸轮轴60的轴线62的方向上位于凹部612内部。即,凸出壁552的形成有曲轴室侧开口551的左端位于从动齿轮61的旋转平面611的最右侧表面的左方。如图7所示,当沿凸轮轴60的轴线62的方向观察时,环形凹部612位于从动齿轮61的齿根圆613内侧,并且曲轴室侧开口551位于凹部612内部。
如图8所示,凸轮轴60的左端连接有油泵63。油泵63为余摆线泵,并且具有外齿轮631和内齿轮632。油室42的进油口47经由进油通道471连接至油泵63的入口(未示出)。此外,第三通气通道56的凹入部563经由回油通道(第四通道)564连接至油泵63的入口。此外,油泵63的输送口形成在凸轮轴60的内部,并且连接至沿凸轮轴60的轴线62方向延伸的供油通道601。供油通道601连接至形成在凸轮轴60的外周面中的多个送油开口602,并且延伸到曲轴室41的内部。在发动机1旋转时,油泵63抽吸聚集在油室42和第三通气通道56的凹入部563中的油,并且将油经由旋转凸轮轴60的送油开口602送入曲轴室41中。一些输送的油变成油雾,并且在曲轴室41中飞溅。
如图9所示,当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观察时,气缸盖2具有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外周。此外,气缸盖2具有:开口27(燃烧室侧进气开口),其设置在进气孔21的燃烧室20侧;以及开口28(燃烧室侧排气开口),其设置在排气孔22的燃烧室20侧。当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观察时,燃烧室侧进气开口27和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并排布置,并且与曲轴10的轴线26大致平行地布置。此外,燃烧室侧进气开口27布置成位于飞轮磁体12侧。同样地,分别用于将燃烧室侧进气开口27和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敞开/封闭的进气门18和排气门19并排布置,并且与曲轴10的轴线26大致平行地布置。在图9中,消声器25借助隔板29以与曲轴10的轴线26大致平行的方式附接至气缸盖2的上侧面(一侧)。同样,汽化器24借助隔板30和隔离体23附接至下侧面(另一侧)。
如图9所示,当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观察时,进气孔21从燃烧侧进气开口27朝向第一方向(远离曲轴10的轴线26的方向,并且为朝向借助隔离体23附接有汽化器24的下侧面的方向)延伸,以便接近气缸盖2的面向飞轮磁体12的外周面(第一侧)。即,进气孔21朝图9中的左下方倾斜延伸。在图9中的气缸盖2的下侧面中开设有进气侧开口211。进气孔21经由进气侧开口211连接至隔离体23。汽化器24连接至隔离体23。空气燃料混合物从汽化器24经由隔离体23的连通孔231供应到进气孔21中。
此外,如图9所示,当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观察时,排气孔22从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朝向第二方向(远离曲轴10的轴线26的方向,并且为朝向消声器25的方向)延伸,从而排气孔22随着远离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在曲轴10的轴线26的方向上离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的距离增大(从而远离气缸盖2的面向飞轮磁体12的外周面)。即,排气孔22朝图9中的右上方倾斜延伸。气缸盖2的上侧面的远离飞轮磁体12侧的端部处开设有排气侧开口221。排气孔22经由排气侧开口221连接至消声器25。
消声器25形成为大致扁平的矩形实体形状。消声器25的面积最大的表面设置在与气缸盖2的设置有排气侧开口221的上侧面相面对的位置处。如图10所示,在消声器25的面向气缸盖2的表面的左上端附近设置有排气流入开口251。排气流入开口251与气缸盖2的排气侧开口221的位置对应。排气流入开口251穿过垫圈(未示出)和隔板29而连接至排气侧开口221。如图9所示,消声器25的内部由分隔壁252分隔成第一室253和第二室254。分隔壁252设置成与消声器25的面向气缸盖2的表面大致平行。在分隔壁252上设置有将第一室253和第二室254连接在一起的多个连接通道255。如图10所示,连接通道255设置在分隔壁252的右下端附近,以使离排气流入开口251的距离较大。在第二室254中设置有与消声器内部连通的排气流出开口256。如图9所示,排气流出开口256与消声器25的面向气缸盖2的表面相邻,并且设置在消声器25的排气流入开口251侧的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延伸的侧面中。即,排气流出开口256设置在图9中消声器25的右侧面中。如图10所示,在气缸轴线7的方向上,排气流出开口256设置在与连接通道255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处,并且位于上述侧面的下端附近。
如图9所示,在气缸盖2中形成有用于安装火花塞(未示出)的火花塞安装孔33。火花塞安装孔33在曲轴10的轴线26的方向上形成在燃烧室侧进气开口27和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之间。此外,火花塞安装孔33与曲轴10的轴线26成直角地相对于燃烧室侧进气开口27或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形成在汽化器24侧。即,火花塞安装孔33形成在图9中进气孔21的右方。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汽化器24与气缸盖2之间从汽化器24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垫圈126(薄膜式汽化器垫圈)、导线器127、第二垫圈128、隔离体23、第三垫圈130、隔板131和第四垫圈132。第一垫圈126的材料是厚度为0.8mm的非石棉片。此外,第二垫圈128、第三垫圈130和第四垫圈132各自的材料与第一垫圈126一样,均为非石棉片。然而,第二垫圈128、第三垫圈130和第四垫圈132的厚度均为0.3mm,比第一垫圈126薄。应该注意,各个垫圈不限于非石棉片,而可以为金属垫圈。
利用固定螺钉129将隔离体23与第三垫圈130、隔板131和第四垫圈132一起附接至气缸盖2。此外,利用固定螺钉(未示出)将汽化器24与第一垫圈126、导线器127和第二垫圈128一起附接至隔离体23。
如图13所示,在汽化器24的附接第一垫圈126的平面中形成有具有大致圆形横截面的进气通道241,空气燃料混合物流经该进气通道241。此外,在汽化器24的附接第一垫圈126的平面中形成有脉动孔242。脉动孔242将压力波动传递至薄膜(未示出),以驱动薄膜。薄膜位于图13中进气通道241的斜右下方,并且将燃料供应至汽化器24。此外,在汽化器24的附接第一垫圈126的平面中还形成有安装孔243。用于将汽化器24附接至隔离体23的固定螺钉完全贯穿该安装孔243。在汽化器24附接至发动机1的状态下,当从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下止点朝向上止点的方向为向上时,脉动孔242位于进气通道241下方。
此外,如图14所示,在附接至汽化器24的第一垫圈126中形成有进气通道开口261、安装孔263和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进气通道开口261具有大致圆形横截面且空气燃料混合物流经该进气通道开口261。进气通道开口261在附接时设置在与汽化器24的进气通道241对应的位置处。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具有连接至进气通道开口261的第一连接部264,在脉动连通孔(第二连接部)262处终止,并且将进气通道开口261与脉动连通孔262连接在一起。脉动连通孔262在附接时设置在与汽化器24的脉动孔242对应的位置处。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的第一连接部264连接至图14中的进气通道开口261的上侧,更具体地说,连接至进气通道开口261的上端。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具有延伸部265和变向部266。延伸部265从第一连接部264沿进气通道开口261的径向向外延伸。变向部266连接至延伸部265,并且使在图14中向上延伸的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的延伸方向朝向右下方弯转。应该注意,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垫圈126的进气通道开口261、安装孔263、脉动连通孔262和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均形成为,沿厚度方向完全贯穿第一垫圈126。变向部266在与进气通道241保持预定距离的同时与脉动连通孔262连接,从而保持对进气通道241的隔离特性。如图15所示,在进气通道24中布置有用于将燃料从燃料箱70供应到进气通道241内的燃料供应部241A。因此,供应至进气通道241的燃料聚集在进气通道241的布置有燃料供应部241A的下部,而在上侧变稀薄。此外,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的第一连接部264在进气通道241的径向上与燃料供应部241A相反,以使第一连接部264不太可能被燃料阻塞。
根据采用上述构造的发动机1,当发动机1在灌木清除机1001处于直立状态下操作时,由油泵喷入曲轴室41的油(油雾)中的粘着在曲轴10和曲轴配重块101上的油在曲轴10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飞溅。朝图3中上方飞溅的油被供应到气缸5和活塞6。相反地,如箭头100所示,发动机1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此外,分隔壁44设置在曲轴10左方,从曲轴10沿水平方向飞溅的油容易附着在该分隔壁44上。因此,朝图3中左方飞溅的油粘附在竖直分隔壁44上,接着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分隔壁44下落。此外,向下飞溅的油和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的油粘附至水平分隔壁43。由于水平分隔壁43朝向左下方倾斜,因此附着在水平分隔壁43上的油朝向左下方的左端431移动。沿竖直分隔壁44和水平分隔壁43移动的油到达连通通道45,并且从连通通道45返回至油室42。因此,发动机1可以快速地将过量的油从曲轴室41返回至油室42,从而防止曲轴配重块101集油。此外,发动机1可以防止过量的油留在曲轴室41中,并且可以使发动机1中的油适当地循环。结果,发动机1还可以防止任何多余的油雾供应到气门机构室50,该情形在曲轴室41中存在过量的油时必然发生。可以防止被过量供应到气门机构室50中的油雾随泄漏气体一起从连接通道52返回至空气滤清器70。于是,发动机1可以防止油粘附至空气滤清器70,并且防止油成为进气阻力。此外,发动机1可以抑制燃烧油时产生的油耗的任何增加,防止燃烧室中发生碳聚积,并且抑制排气特征值的劣化。此外,由于曲轴室4中水平分隔壁43和竖直分隔壁44具有简单的结构,因此可以在缩减发动机1的制造成本的同时到达上述效果。
此外,即使在灌木清除机1001运转时发动机1从图3中的直立状态倾斜并且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达到例如大约90度的情形下,油室42中的油仍可以被水平分隔壁43聚集在第一油室421中。此外,即使在发动机1朝图3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达到例如大约90度的情形下,油室42中的油仍可以被竖直分隔壁44聚集在第二油室422中。因此,利用仅仅在曲轴室4中设置水平分隔壁43和竖直分隔壁44的简单技术,可以在灌木清除机1001运转时的发动机1的预定倾斜范围内使油室42中的油总是聚集在油室42中,并且抑制油室42中的油回流到曲轴室41内,还缩减了制造成本。这能够使油在发动机1中适当地循环。此外,可以防止任何过量的油被供应至气门机构室50,从而防止油附着在空气滤清器70上,并且防止油变成进气阻力。此外,发动机1可以抑制燃烧油时产生的油耗的任何增加,防止燃烧室中发生碳聚积,并且抑制排气特征值的劣化。
此外,如图1所示,根据具有盘1003的灌木清除机1001,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盘1003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工人通常朝图1和图3中箭头1030所示的方向稍微倾斜灌木清除机1001,使盘1003与地面水平,将灌木清除机1001的左端移近地面并且使灌木清除机1001运转,以使上述左端不会离开切割对象。在灌木清除机1001中,发动机1的驱动轴14从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发动机1起沿下述方向向图2中的左方延伸:如图3所示,在发动机1正旋转时与曲轴10朝相同的方向旋转的右旋螺钉从曲轴10前进的方向。因此,如图3所示,根据朝箭头1030的方向倾斜的发动机1,水平分隔壁43的倾角变成接近竖向。因此,竖直分隔壁44同样保持为使角度接近竖直方向。连通通道45位于水平分隔壁4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下部和竖直分隔壁44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下部。因此,油室42中附着在竖直分隔壁44和水平分隔壁43上的油可以经由连通通道45更快速地返回至油室42。这能够使油在发动机1中更适当地循环。从而,在发动机1的各多种姿态中,防止过量的油留在曲轴室41中,以便能够更有效地获得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应该注意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水平分隔壁43和竖直分隔壁44各自的端部彼此间隔开的情况下形成连通通道45。然而,连通通道45的构造不限于该构造。例如,水平分隔壁43的左侧端431和竖直分隔壁44的下端可以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在连接部上形成一个或多个开口,以形成连通通道。此外,如图3所示,水平分隔壁43的横截面具有位于曲轴10下方与曲轴10同轴地弯曲的部分。然而,该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平面,或者可以形成为具有另一个局部弯曲的表面,只要该横截面的形状允许油在很多情形下尤其是在发动机1稍微倾斜时能沿水平分隔壁43朝向连通通道45流动即可。
此外,根据采用上述构造的发动机1,当活塞6下降进而使曲轴室41中的压力增加时,经由凸轮轴60的送油开口602输送并且在曲轴室41中飞溅的油雾,与曲轴室41中的泄漏气体一起经由第二通气通道55的曲轴室侧开口551流入第二通气通道55内。油雾经过第二通气通道55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朝第三通气通道56向上流动。然后,分隔壁561使流入第三通气通道56中的包含油雾的气体的流向改变成相对于气缸轴线7成直角并流入第一通气通道54中。气体经过第一通气通道54朝向气门机构室侧开口541流动,并且流入气门机构室50中。此外,当活塞6上升进而使曲轴室41中的压力下降时,气门机构室50中的油雾经过第一通气通道54流入第三通气通道56中。同时,第三通气通道56中的分隔壁561使油雾的流向从竖直方向变为水平方向。即,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包含油雾的气体沿箭头91所示的方向流经第三通气通道56。包含油雾的气体沿箭头90所示的方向流经第二通气通道55。此外,包含油雾的气体经过第一通气通道54沿箭头92所示的方向流动。
流入气门机构室50的泄漏气体经过连接通道52流回空气滤清器70中,并且被再次送入燃烧室20中。相反地,流入气门机构室50的油雾附着在气门机构上,以将气门机构润滑。油雾液化后得到的油从气门机构室侧开口541滴落,经过第一通气通道54,并且聚集在第三通气通道56的凹入部563中。聚集在凹入部563中的油被油泵63抽吸而经过回油通道564,并且经由凸轮轴60的送油开口602被再次送入曲轴室41中。
曲轴室41中的油雾流过的曲轴室侧开口551设置在面向从动齿轮61的旋转平面611的位置处,以便能利用从动齿轮61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限制流过曲轴室侧开口551的油雾。即,因为从动齿轮61使油雾更不易于进入曲轴室侧开口551,因此可以抑制任何过量的油供应至气门机构室50等。此外,曲轴室侧开口551位于从动齿轮61的环形凹部612中,因此油雾流过的通道形成曲折形流型。因此,曲轴室41中的油雾更不易于流过曲轴室侧开口551,从而可以限制油雾流入第二通气通道55的流入量。因此,限制了油雾从曲轴室41流入气门机构室50中的量,并且可以防止油雾过量地流入气门机构室50中。此外,防止油雾与泄漏气体一起经由连接通道52返回到空气滤清器70内。因此,发动机1可以防止油附着在空气滤清器70上并且防止油变成进气阻力,并且抑制燃烧油时产生的油耗的任何增加,防止燃烧室中发生碳聚积,并且抑制排气特征值的劣化。此外,因为从动齿轮61的环形凹部612和曲轴室侧开口551均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所以可以缩减发动机1的制造成本,其中,曲轴室侧开口551形成为朝向凹部612突出的管状凸出壁552。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由于凸轮轴60的送油开口602位于曲轴室侧开口551的右方,与曲折形流型的上述通道一样,经由送油开口602输送的油更不易于流入曲轴室侧开口551。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任何过量的油雾流入气门机构室50中,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上述效果。
此外,由于第一通气通道54和第二通气通道55彼此偏离,因此分隔壁561将已经流经第一通气通道54或第二通气通道55到达第三通气通道56的部分油雾的流向从平行于气缸轴线7的方向(箭头90和92)变成垂直于气缸轴线7的方向(箭头91)。因此,油雾与第三通气通道56中的气缸侧凹部564的顶壁562或者凹入部563接触,并且容易液化,并且液化油将聚集在凹入部563中。聚集在凹入部563中的油被油泵63抽吸,并且快速分散于曲轴室41中。因此,可以防止任何过量的油雾流入气门机构室50中,并且发动机1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油附着在空气滤清器70上,并且防止油成为进气阻力,进而抑制燃烧油时产生的油耗的任何增加,防止产生白烟,防止燃烧室中发生碳聚积,并且抑制排气特征值的劣化。此外,因为由油雾液化和聚集所获得的油快速地循环,因此油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应该注意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尽管曲轴室侧开口551位于从动齿轮61的环形凹部612内,但本发明不一定限于该构造。可以相应地选择曲轴室侧开口551的位置,只要能够限制过量的油雾流入气门机构室50中即可。例如,当沿凸轮轴60的轴线62方向观察时,曲轴室侧开口551可以位于从动齿轮61的外周缘614以内(参见图7),位于从动齿轮61的齿根圆613内的位置处(参见图7),或者位于曲轴室侧开口551的一部分与从动齿轮61的外周缘614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此外,曲轴室侧开口551的面积、形状以及曲轴室侧开口551与从动齿轮61的环形凹部612在凸轮轴60的轴线62的方向上的重叠水平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情况,并且可以根据油雾流入气门机构室50中的流入量来适当地设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尽管曲轴室侧开口551在凸轮轴60的轴线62的方向上位于从动齿轮61的环形凹部612内部,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如图16所示,在从动齿轮161的旋转平面1611上形成有环形突出部1612,并且在曲轴室侧开口1551处形成有面向从动齿轮161的突出部1612且能够将突出部1612局部覆盖的圆弧凹部1552。在凸轮轴60的轴线62的方向上图16中突出部1612的右侧端可以位于凹部1552的最左侧面的右方。在该情形下,曲轴室侧开口1551使凹部1552与从动齿轮161的突出部1612之间也形成曲折形流型。因此,可以限制油雾流入曲轴室侧开口1551中,从而可以实现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此外,因为在曲轴箱侧形成有使油聚集在第三通气通道56中的凹入部563,因此与具有燃烧室20的气缸体3相比,凹入部563更不容易受热量影响,从而可以抑制任何油劣化。此外,因为除凹入部563以外在第三通气通道56中还形成有气缸侧凹部564,所以即使工人在操作灌木清除机1001时使发动机1倾斜等,也可以使油暂时地聚集在第三通气通道56的凹入部563和气缸侧凹部564中。具体而言,即使聚集于凹入部563中的油在发动机1剧烈倾斜时流出,油也可以聚集在气缸侧凹部564中。因此,防止油在发动机1倾斜时流入气门机构室50中,并且发动机1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油附着在空气滤清器70上并且防止油变成进气阻力,并且抑制燃烧油时产生的油耗的任何增加,防止产生白烟,防止燃烧室中发生碳聚积,并且抑制排气特征值的劣化。
应该注意到,可以根据需要来相应地选择第一通气通道54与第二通气通道55的偏离水平、第三通气通道56的孔面积、第三通气通道56的凹入部563或气缸侧凹部564的深度等。
根据采用上述构造的发动机1,当发动机1启动并且飞轮磁体12旋转时,形成在飞轮磁体12上的冷却风扇32产生冷却空气。如图9中箭头所示,冷却空气受到隔板29和30引导,沿气缸盖2和气缸体3在围绕气缸盖2和气缸体3形成的相邻冷却片31之间流动,并且冷却气缸盖2和气缸体3。
如图9所示,当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观察时,燃烧室侧进气开口27和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并排布置,并且与曲轴10的轴线26大致平行地布置且燃烧室侧进气开口27位于飞轮磁体12侧。此外,排气孔22从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朝远离曲轴10的轴线26且朝向消声器25的方向延伸,从而排气孔22随着远离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在曲轴10的轴线26的方向上离燃烧室侧排气开口28的距离增大。相应地,当沿气缸轴线7的方向观察时,在气缸盖2和气缸体3各自的位于消声器25侧的侧面处,在围绕气缸盖2和气缸体3形成的相邻冷却风扇31之间流动的冷却空气沿曲轴10的轴线26的方向流动。因此,冷却空气可以在冷却空气的流动不被排气孔22和排气侧开口221阻碍的情况下流过燃烧室20的该侧。因此,发动机1可以利用冷却空气将高温燃烧室20周围有效地冷却。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排气侧开口221位于气缸盖2的上侧面的远离飞轮磁体12侧的端部处。因此,可以延长如下的通道,该通道为冷却空气沿曲轴10的轴线26的方向顺着气缸盖2和气缸体3各自的上侧面流动的通道。因此,可以提高气缸盖2、气缸体3和燃烧室20侧周围的冷却效率。
此外,如图9所示,当沿气缸轴线7方向的观察时,进气孔21从燃烧室侧进气开口27沿远离曲轴10的轴线26的方向且朝向附接有隔离体23和汽化器24的下侧面的方向延伸至进气侧开口211,以便接近气缸盖2的面向飞轮磁体12的外周面。因此,由冷却风扇32产生的冷却空气沿气缸盖2和气缸体3各自的位于汽化器24侧的侧面的流动被进气孔21和进气侧开口211阻挡。一部分被阻挡的气流沿气缸盖2和气缸体3各自的面向冷却风扇32的侧面前进。然后,气流沿气缸盖2和气缸体3各自的面向消声器25的侧面前进。因此,可以将更多的冷却气体引导至气缸盖2和气缸体3各自的面向消声器25的侧面,从而更有效地冷却气缸盖2和气缸体3。
此外,如图9所示,在图9中进气孔21的右方形成有用于安装火花塞(未示出)的火花塞安装孔33。因此,即使冷却空气被进气孔21和进气侧开口211阻挡进而使流动至火花塞周围的冷却空气减少,仍可以获得另一效果,即,在低温空气燃料混合物流过时进气孔21被冷却进而可以将火花塞周围冷却。此外,由于火花塞位于进气孔21的背流处,因此冷却空气因被进气孔21阻挡而更不易于流动至火花塞,从而可以抑制任何火花塞被冷却空气过量冷却的情况。
此外,消声器25具有大致扁平的矩形实体形状,并且如图9所示,消声器25中面积最大的表面布置成面向气缸盖2的上侧面。因此,可以沿气缸盖2和气缸体3的各个侧面与隔板29一起引导冷却空气,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气缸盖2和气缸体3。
此外,如图10所示,排气流入开口251设置在消声器25的面向气缸盖2的表面的左上端附近,并且位于与气缸盖2的排气侧开口221对应的位置处。此外,连接通道255设置在分隔壁252的右下端附近,所述分隔壁252将消声器25的内部分成第一室253和第二室254,并且在图9中排气流出开口256设置在第二室254的右侧面中。因此,经过排气流入开口251流入消声器25中的排出空气从消声器25的一端附近进入消声器25中沿曲轴10的轴线26的方向到达消声器25的另一端附近。即,随着排出空气经由第一室253、连接通道255和第二室254穿过长通道,而将排气声音抑制。因此,可以在保持消音效果的同时缩短消声器25在气缸轴线7的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发动机的设计自由度或者诸如灌木清除机等装有该发动机的整个发动机驱动工具的设计自由度。
应该注意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排气孔22朝向位于气缸盖2的上侧面的远离飞轮磁体12侧的端部处的排气侧开口221延伸。然而,排气侧开口221的位置不限于图9中气缸盖2的上侧面的右端附近,并且排气侧开口221可以位于从右端向左偏移的位置处。此外,对于进气孔21,只要能够确保形成安装火花塞的火花塞安装孔33的空间,进气孔21还可以相对于图9所示的进气孔21向气缸盖2的下侧面的左方延伸。
在附接有第一垫圈126的发动机1中,当活塞6下降并且进气门18打开时,空气燃料混合物快速流过汽化器24的进气通道241,并且快速流过第一垫圈126的进气通道开口261。因此,进气通道241的外周部和进气通道开口261的外周部变为负压,并且该负压从第一垫圈126的第一连接部264经由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传递至汽化器24的脉动孔242。相反地,当进气门18关闭时,进气通道241的内部和进气通道开口261的内部变为大气压。该大气压从第一垫圈126的第一连接部264经由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传递至汽化器24的脉动孔242。因此,由打开/关闭进气门18而产生的压力波动可以传递至汽化器24的脉动孔242,从而可以驱动汽化器24的薄膜,进而将燃料供应至汽化器24。
汽化器24和第一垫圈126彼此连接。因此,当将以下两个位置定位时:一个位置在汽化器24的进气通道241与第一垫圈126的进气通道开口261之间,而另一个位置在汽化器24的脉动孔242与第一垫圈126的脉动连通孔262之间,并且当汽化器24被附接至第一垫圈126时,可以容易地驱动汽化器24的薄膜。利用共用的螺钉将汽化器24与第一垫圈126一起附接至隔离体23。因此,可以容易地完成上述两个位置的定位。这便于发动机1的装配工作,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当第一垫圈126比其它垫圈厚时,可以防止在装配汽化器24时第一连接部264、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和脉动连通孔262受到损坏,从而可以防止压力波动发生任何传递中断。从这点看来,可以有利于装配工作,可以确实地传递压力波动,并且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汽化器24附接至发动机1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第一垫圈126的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的第一连接部264连接至进气通道开口261的上端,其中从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下止点朝向上止点的方向为向上。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经由从第一连接部264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65并且经由与延伸部265连接的方向改变部266到达脉动连通孔262,并且朝向右下方延伸。因此,即使一些空气燃料混合物在进气通道241中液化,该液化燃料也更不易于进入第一连接部264中,从而可以抑制传递至汽化器24的薄膜上的压力波动发生任何中断。这确保了压力波动的传递。此外,当发动机1倾斜时,即使液化燃料进入波动压力连通通道267中,该液体也会通过延伸部265和方向改变部266从任意端部排出。因此,防止液体聚集在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的内部,并且防止压力波动被中断。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第一垫圈126的进气通道开口261、安装孔263、脉动连通孔262和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全部形成为沿厚度方向完全贯穿第一垫圈126,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如图17所示,可以在第一垫圈1026的面向汽化器24的平面上形成呈凹入槽状的第一连接部(未示出)、脉动连通孔(未示出)和脉动压力连通通道1267,并且在该情形下,也可以实现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汽化器24附接在发动机1上的状态下,汽化器24的脉动孔242的位置和第一垫圈126的脉动连通孔262的位置分别位于进气通道241和进气通道开口261的下方,其中从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下止点朝向上止点的方向为向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例如,脉动孔242和脉动连通孔262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264的下方。即使在该情形下,延伸部265和方向改变部266仍能防止进气通道241中的液化燃料堵塞脉动压力连通通道267,从而抑制压力波动传递发生任何中断。
应该注意到,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发动机1被应用于灌木清除机1001中,但应用发动机1的工具不限于灌木清除机1,并且发动机1可以应用于其它发动机驱动工具,诸如链锯、鼓风机和绿篱修剪机。
虽然参考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描述并说明了本申请的原理,但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文中所描述的主旨的情况下改变优选实施例的布置和细节,并且其意图在于将本申请解释为包括落入文中所披露的主题的主旨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和替换。
本申请要求2009年9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29137和2009年9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29139的优先权,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附图标号列表
1 发动机
3 气缸体
4 曲轴箱
6 活塞
10 曲轴
11 启动机构
12 飞轮磁体
21 进气孔
22 排气孔
23 隔离体
24 汽化器
25 消声器
27 燃烧室侧进气开口
28 燃烧室侧排气开口
31 冷却片
32 冷却风扇
33 火花塞安装孔
41 曲轴室
42 油室
44 竖直分隔壁
43 水平分隔壁
45 连通通道
50 气门机构室
60 凸轮轴
70 空气滤清器
126 第一垫圈
241 进气通道
242 脉动孔
261 进气通道开口
262 脉动连通孔
264 第一连接部
267 脉动压力连通通道
Claims (9)
1.一种四冲程发动机,包括:
气缸体,其包括气缸孔,所述气缸孔容纳来回移动的活塞;
曲轴箱,其附接至所述气缸体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曲轴;
分隔壁,其将所述曲轴箱的内部分隔成容纳所述曲轴的曲轴室和容纳油的油室,所述油将所述曲轴润滑;
连通通道,其使所述曲轴室与所述油室连通,并且将所述曲轴室中的油引导至所述油室;以及
供油单元,其将所述油室中的油供应到所述曲轴室内,其中,
当在沿所述曲轴的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将所述活塞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移动的方向定义为向上的方向时,所述分隔壁的横截面形成为顶点朝下布置的大致V形,并且
所述连通通道形成在所述顶点处,
所述油室包括由所述分隔壁的下壁和所述曲轴箱的外壁限定的第一油室以及由所述分隔壁的其它壁和所述曲轴箱的外壁限定的第二油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其中,
所述连通通道位于所述曲轴室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其中,
当沿看起来所述曲轴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连通通道位于如下平面的左方,所述平面穿过所述曲轴的轴线并且包含所述气缸孔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其中,
所述分隔壁由在所述顶点处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形成,并且所述连通通道由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限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其中,
所述第一分隔壁倾斜成使位于顶点侧的端部位于最低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其中,
所述第二分隔壁沿竖直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其中,
当从看起来所述曲轴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分隔壁的位于顶点侧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位于顶点侧的端部的左方。
8.一种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灌木清除机,其中,
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用于对所述灌木清除机的盘进行驱动的输出轴从曲轴沿以下方向延伸:沿与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右旋螺钉前进的方向,并且
所述灌木清除机的盘构造成,当从上方观察使用状态下的盘时,所述盘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9.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发动机驱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29139A JP5413108B2 (ja) | 2009-09-30 | 2009-09-30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刈払機ならびにエンジン工具 |
JP2009229137A JP5413107B2 (ja) | 2009-09-30 | 2009-09-30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刈払機ならびにエンジン工具 |
JP2009-229139 | 2009-09-30 | ||
JP2009-229137 | 2009-09-30 | ||
PCT/JP2010/005753 WO2011039980A1 (en) | 2009-09-30 | 2010-09-22 | Four-cycle engine, bush cutter and engine-driven tool having sam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28255A CN102428255A (zh) | 2012-04-25 |
CN102428255B true CN102428255B (zh) | 2014-03-26 |
Family
ID=4350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1886.8A Active CN102428255B (zh) | 2009-09-30 | 2010-09-22 | 四冲程发动机、含该机器的灌木清除机和发动机驱动工具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01621B2 (zh) |
EP (1) | EP2483532B1 (zh) |
CN (1) | CN102428255B (zh) |
AU (1) | AU2010302109B2 (zh) |
CA (1) | CA2754039C (zh) |
RU (1) | RU2554433C2 (zh) |
WO (1) | WO20110399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67648B2 (en) * | 2011-08-26 | 2014-03-11 | Mtd Products Inc | Ball handle assembly for a handheld tool |
CN103511018B (zh) * | 2012-06-15 | 2016-02-03 |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发动机油盘 |
US20140083375A1 (en) * | 2012-09-26 | 2014-03-27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
US9931746B2 (en) | 2013-09-20 | 2018-04-03 | Todd Rader | Handle configuration for power implements |
US10375901B2 (en) | 2014-12-09 | 2019-08-13 | Mtd Products Inc | Blower/vacuum |
JP6357119B2 (ja) * | 2015-02-05 | 2018-07-1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JP6603700B2 (ja) * | 2015-02-28 | 2019-11-06 |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及びエンジン作業機 |
CN105673132B (zh) | 2016-03-18 | 2017-07-07 |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定量单向油气润滑系统及方法 |
USD971704S1 (en) * | 2017-12-04 | 2022-12-06 | Wen-Chang Wang | Grass trimmer handle |
WO2019127321A1 (zh) * | 2017-12-29 | 2019-07-04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柴油机进气门可变系统及柴油机 |
PE20211222A1 (es) * | 2018-03-30 | 2021-07-06 | Honda Motor Co Ltd | Motor de uso general |
US10875201B2 (en) | 2018-04-04 | 2020-12-29 | Swanstrom Tools Usa Inc. | Relief guard for hand tools |
CN110036753B (zh) * | 2019-04-28 | 2024-04-12 | 丹阳荣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马铃薯收获机的安全离合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62630A2 (en) * | 1998-06-03 | 1999-12-08 | Fuji Robin Kabushiki Kaisha | Lubricating apparatus in a four-stroke engines |
CN1348056A (zh) * | 1995-12-15 | 2002-05-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CN1908389A (zh) * | 2005-08-03 | 2007-02-07 | Etg有限公司 | 小型四冲程内燃发动机 |
CN201176887Y (zh) * | 2008-04-03 | 2009-01-07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引擎润滑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19348A (en) * | 1983-04-21 | 1985-05-28 | Edward Hamilton | Oil pan and windage tray for high performance engines |
JPH0795188B2 (ja) | 1985-09-18 | 1995-10-11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放射線画像情報読取方法 |
JPS6266253U (zh) * | 1985-10-15 | 1987-04-24 | ||
JPS6317850A (ja) | 1986-07-11 | 1988-01-2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3−フエノキシカテコ−ル類の製造方法 |
JPH0410363Y2 (zh) * | 1986-07-17 | 1992-03-13 | ||
JP3244435B2 (ja) * | 1996-09-05 | 2002-01-07 | 株式会社共立 | 4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 |
JP3466843B2 (ja) * | 1996-11-26 | 2003-11-17 | 株式会社共立 | 携帯用刈払機 |
JP3713125B2 (ja) | 1997-05-19 | 2005-11-02 | 新ダイワ工業株式会社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JPH11107736A (ja) | 1997-10-03 | 1999-04-20 | Kioritz Corp | 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
JP3204643B2 (ja) | 1998-06-03 | 2001-09-04 | 富士ロビン株式会社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JP2000161074A (ja) * | 1998-11-27 | 2000-06-13 | Kioritz Corp | 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
US6810849B1 (en) * | 1999-01-25 | 2004-11-02 |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 Four-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IT1316226B1 (it) * | 1999-10-06 | 2003-04-03 | Daimler Chrysler Ag | Dispositivo di convogliamento di olio nella coppa dell'olio di motoria combustione interna. |
JP2001336409A (ja) | 2000-05-29 | 2001-12-07 | Kioritz Corp | 内燃エンジン |
DE10029844B4 (de) * | 2000-06-16 | 2004-04-15 | Dr.Ing.H.C. F. Porsche Ag | Brennkraftmaschine, insbesondere für Motorräder |
US6889651B2 (en) * | 2002-01-29 | 2005-05-10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Engine and personal watercraft equipped with engine |
US7325526B2 (en) * | 2003-11-21 | 2008-02-05 | Husqvarna Outdoor Products Inc. | Four-stroke engine system |
US7134418B2 (en) * | 2004-06-21 | 2006-11-14 |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 Four-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US8281758B2 (en) * | 2005-08-03 | 2012-10-09 | Etg Limited | Engine lubrication method |
DE102006035888A1 (de) * | 2006-07-31 | 2008-02-07 | Dr.Ing.H.C. F. Porsche Ag | Brennkraftmaschine |
JP2009180193A (ja) | 2008-01-31 | 2009-08-13 | Honda Motor Co Ltd | 内燃機関 |
JP5228555B2 (ja) | 2008-03-19 | 2013-07-03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目標体探査装置 |
JP2009229139A (ja) | 2008-03-19 | 2009-10-08 | Horiba Stec Co Ltd | ガス分析計 |
-
2010
- 2010-09-22 WO PCT/JP2010/005753 patent/WO2011039980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9-22 EP EP10763878.5A patent/EP2483532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9-22 AU AU2010302109A patent/AU201030210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0-09-22 RU RU2011137950/06A patent/RU2554433C2/ru active
- 2010-09-22 CN CN201080021886.8A patent/CN102428255B/zh active Active
- 2010-09-22 US US13/388,377 patent/US87016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9-22 CA CA2754039A patent/CA2754039C/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8056A (zh) * | 1995-12-15 | 2002-05-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EP0962630A2 (en) * | 1998-06-03 | 1999-12-08 | Fuji Robin Kabushiki Kaisha | Lubricating apparatus in a four-stroke engines |
CN1908389A (zh) * | 2005-08-03 | 2007-02-07 | Etg有限公司 | 小型四冲程内燃发动机 |
CN201176887Y (zh) * | 2008-04-03 | 2009-01-07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引擎润滑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39980A1 (en) | 2011-04-07 |
US20120180322A1 (en) | 2012-07-19 |
CN102428255A (zh) | 2012-04-25 |
RU2011137950A (ru) | 2013-03-20 |
CA2754039C (en) | 2017-10-31 |
AU2010302109A1 (en) | 2011-09-29 |
EP2483532B1 (en) | 2016-11-09 |
US8701621B2 (en) | 2014-04-22 |
AU2010302109B2 (en) | 2013-12-05 |
CA2754039A1 (en) | 2011-04-07 |
RU2554433C2 (ru) | 2015-06-27 |
EP2483532A1 (en) | 2012-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8255B (zh) | 四冲程发动机、含该机器的灌木清除机和发动机驱动工具 | |
US9598988B2 (en) | Lubrication system for four-stroke engine | |
EP2153030B1 (en) |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four-stroke engine | |
US6745741B2 (en) | Cooling system for four-stroke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6010011B2 (ja) |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システム | |
CN103104308B (zh) |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装置 | |
WO2016066143A1 (zh) |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
JPH11223118A (ja) | エンジンのブロ−バイガス通路 | |
JP5387305B2 (ja) | ダイヤフラム式キャブレター用ガスケ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ならびにその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を備えるエンジン工具 | |
WO2008150236A1 (en) |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four-stroke engine | |
JP5515576B2 (ja) | 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エンジン工具 | |
JP5413107B2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刈払機ならびにエンジン工具 | |
US7066133B2 (en) | Cover plate for a crank case | |
JP5413108B2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刈払機ならびにエンジン工具 | |
JP2020084968A (ja) |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 | |
JP5387304B2 (ja) | 頭上弁式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エンジン工具 | |
JP5510042B2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エンジン作業機 | |
JP5521471B2 (ja) | 頭上弁式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エンジン工具 | |
EP2521841A2 (en) | Mechanical breather system for a four-stroke engine | |
JP5545010B2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エンジン作業機 | |
JP2009092066A (ja) | 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
JP2002332817A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
JPH10288020A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Koki Company Limite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