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5320B -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5320B
CN102425320B CN201110280029.6A CN201110280029A CN102425320B CN 102425320 B CN102425320 B CN 102425320B CN 201110280029 A CN201110280029 A CN 201110280029A CN 102425320 B CN102425320 B CN 102425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component
component
move
ride plate
longe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00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5320A (zh
Inventor
曾庆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2800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253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25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5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5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5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包括固定于地面或悬设的至少一立柱;可承载车辆且可作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的第一承载构件;可带动第一承载构件一起沿立柱上下升降并可作为第一承载构件的支承载体、使第一承载构件沿其在停车位和行车通道之间水平移动的升降构件;驱动所述升降构件沿立柱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驱动第一承载构件沿升降构件做水平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第一承载构件上还设有一用于承载车辆且可转动的车台板、驱动车台板转动的转动机构、用于支承车台板并可在第一承载构件上移动的第二承载构件以及可驱动第二承载构件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本发明结构简便、造价低廉、停车灵活、使用方便,可以独立建设和运行管理,实用性广。

Description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装置,尤其是一种与地面停车位不发生冲突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汽车的拥有量逐渐上升,导致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自然的停车方式是利用地面或地下车库的楼板地面划分停车位,由驾驶员驾驶车辆驶入停车位实现停车。其优点是自然方便,不需要其他辅助装置,但这种方式有三个缺点,第一是由于车辆行驶进入停车位需要转弯半径和回转空间,停车位和行车通道必须有较大的空间,占地较大,否则车辆无法驶入;第二是停车位两侧必须有超过车身宽度的足够的富余空间,以便停车后车门能充分打开,否则即使车辆停进了停车位驾驶员也不能出来;第三是不能利用场地的上空停车,空间利用率低。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出现了一些立体式机械停车装置。这些机械停车装置利用地面停车位和上空设置载车板联动,载车板与地面停车位形成一个有牵连的整体,通过载车板和停车位在这个体系内移动和升降完成停车位的空间腾挪,从而实现车辆的停放和进出,例如,车辆停入时,先将上层载车板下降到地面停车位,车辆驶入该载车板,然后载车板上升到空中停车位实现空中停车,同时腾出地面停车位的位置供下一车辆驶入停放。这些机械停车装置虽然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但也存在突出的缺点:它与自然停车方式相同,也需要驾驶员将车辆驶入停车位实现停车,因此同样有上述自然停车方式的缺点,且目前所有立体停车装置的载车板都是在停车位中移动、转运,空中停车位与地面停车位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彼此不能独立运行,在使用和管理上不方便,限制了其实用性。
申请人为解决上述问题,于2011年4月26日申请了一种独立可移动的停车装置,该装置有效解决了空中停车位与地面停车位相互影响、彼此不能独立运行的问题,但操作时需要将整个装置从停车位处腾挪移位,移动时相对比较笨重,使用时相对较为麻烦。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车辆日益增多,开发各种新型、简易,可节省空间,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因地制宜的灵活停车方式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自然停车方式空间利用率低下,现有机械停车装置使用不方便,实用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便、造价低廉、停车灵活、使用方便、实用性广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包括:
固定于地面或悬设的至少一立柱,设于停车位或行车通道上,或设于停车位旁边,或设于停车位与行车通道之间;
可承载车辆且可作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的第一承载构件;
可带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一起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并可作为所述第一承载构件的支承载体、使所述第一承载构件沿其在停车位和行车通道之间水平移动的升降构件;
驱动所述升降构件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
驱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沿所述升降构件做水平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
于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设有一用于承载车辆且可转动的车台板,以及驱动所述车台板转动的转动机构;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还设有一用于支承所述车台板并可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移动的第二承载构件。
所述升降构件至少包括一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且可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的水平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还设有可驱动所述第二承载构件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
具体地,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为螺杆与螺母的配合机构,或为钢丝绳与卷扬机的配合机构,或为链条与链轮配合机构。
具体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或第二移动机构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螺杆与螺母的配合机构,或为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机构。
具体地,所述转动机构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螺杆与螺母的配合机构,或蜗轮与蜗杆的配合机构,或为齿轮传动机构。
具体地,所述升降构件至少包括一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且可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的水平梁,所述第一承载构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水平梁配合水平移动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立柱配合上下升降;所述第二承载构件通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所述车台板设于该第二承载构件上。
在所述第二承载构件上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车台板设于所述转动机构的转盘上。
目前,现行的停车方法,无论是利用地面车位的自然停车方法还是机械装置的立体停车方法,他们都是由驾驶员驾驶车辆从行车通道驶入停车位实现停车,本发明所提供的停车装置和停车方法改变了这一传统思路,将停车装置承载车辆的部件(承载构件或车台板或载车板)设计为可在停车位和行车通道之间移动,停车时可先将其移动至行车通道上空然后下降至行车通道地面以方便车辆驶入停放,然后再将其上升至空中并移动至空中移车位置实现停车。这一改变带来了下述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和实用价值:
1、由于本发明停车装置可以因地制宜设计成非常灵活方便的移动方式,不像汽车那样需要很大的弯转半径和回转空间,可以移动至一些很狭小、偏偶的位置,使原本不能停车的地方变成可能;
2、利用本发明停车装置的升降功能,当车辆驶入停车装置后可先将车辆升高至一定高度再将其移动至诸如地面摆放有花盆或宠物笼等物品的地方实现空中停车,最大限度的多层次利用空间;
3、利用本发明停车装置移动和转动灵活的特点,只需要驾驶员将车驶入行车道上的车台板上即可,避免或减少了停车时车辆头尾边角的擦碰事故,即当停车装置移动到行车通道后可转动使其载车板直对车辆,车辆直行即可驶入停车装置,然后再将停车装置移动至停车位停车,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和停车技术难度;
4、传统的停车方法在车辆驶入停车位后需要足够的富余空间以便打开车门让驾驶员下车,因此当宽度较小时,采用本发明停车装置可使原本不能停车的地方变成可能,例如当停车位宽度仅仅比车身略大一点点时(如10cm)。同理,在设计地面停车场时采用本发明停车装置可以减小各车位的间距增加停车位数量;
5、现行的机械立体停车装置,由于各个车位是有牵连的,不能单独建设和独立运行,其建设和运行管理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实用性和经济价值大打折扣。而本发明停车装置只需承载构件在停车位和地面通道之间移动,而用于支承整个装置的立柱在停车位固定不动,如某一个上层车位的停车和车辆的进出不受其下地面车位是否停有车辆的影响,也不受其左右的影响,也不需要上下左右其他停车位进行任何的腾挪移位,各停车位互不干涉,彼此完全独立运行,可以独立建设和运行管理。这一点使本发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便于推广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一;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二;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停车方法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二;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停车方法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二;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停车方法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一;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其包括至少一用于支承整个停车装置的立柱,所述立柱可设一条,如可在地下室或地上多层混凝土结构停车库停车位或行车通道上方楼板或梁上悬设的立柱,可以是地面(包括自然地面和混凝土结构楼面)预设的停车位支承柱,也可以是为构建停车装置设置于停车地面上的支承柱。所述立柱可以设一条,也可以设两条,还可以设四条等。所述立柱可由图1-图4所示设于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呈间距设置的两前柱体11构成,也可以由设于停车位91旁边的两侧柱体构成,也可以是设于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的两前柱体11及设于停车位91后端的两后柱体(未图示)的组合;前柱体11和后柱体可分别通过横梁101连成整体(也可以通过横梁和纵梁将各柱体都连成一个整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以提高立柱作为整个装置支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后柱体在整个停车装置中可作为一辅助支承构件用于承载处于停车位时的车辆的支承。在上述立柱上,还设有可沿立柱上下升降的升降构件,立柱和升降构件之间设有升降机构4,以驱动升降构件沿立柱移动,以实现升降构件沿立柱上下升降。所述升降构件可配合立柱数量设置,如为两条,设于两前柱体11上,它们可分开单独设置,也可通过杆系构件连成整体(未图示)。所述升降机构4可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为螺杆与螺母的配合机构,或为钢丝绳、链轮的配合机构,或为链条、链轮配合机构,也可为其他可实现升降构件在立柱上下升降的机构。
在所述升降构件上,设有可用于承载车辆的第一承载构件,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与升降构件之间通过第一移动机构配合,在控制系统控制下,驱动第一承载构件沿升降构件水平移动,使第一承载构件可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的适当高度位置上水平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可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螺杆与螺母的配合机构,或为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机构,也可为其他可实现第一承载构件在升降构件上水平移动的机构。这样,升降构件可作为第一承载构件的支承载体,使得第一承载构件既可以随升降构件上下升降,又可以沿升降构件做水平移动,亦即在车辆停车和移出过程中,既可以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的地面移动,也可在空中停车位高度位置水平移动至行车通道92上方,再通过升降机构4在行车通道92位置上升或下降于地面,从而实现了车辆在停车位91空中的独立移动和停放的目的。
上述结构在采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立柱,每条立柱上分设有升降构件时,可利用第一承载构件与每个升降构件连接从而将升降构件全部连成一个整体体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还设有一用于停放及承载车辆且可移动的车台板6,在所述车台板6与第一承载构件之间,还设有一转动机构7,用于驱动车台板6旋转,便于车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或不同方向时停放或驶出、驶入。转动机构7可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蜗轮与蜗杆的配合机构,或为齿轮传动机构,可以采用可推动车台板6转动的其他各种的型式,如水平支承轴承、转动轴承、上下套叠的圆盘以及轴和轴孔配合的上下平板等等,只要车台板6与第一承载构件之间能实行转动即可。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一承载构件与车台板6之间,还可设有支承于第一承载构件上的第二承载构件10,可用于支承车台板6,并可通过第二移动机构8的驱动,带动车台板6在第一承载构件上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8亦可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螺杆与螺母的配合机构,或为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机构,也可为其他可实现第二承载构件10在第一承载构件上水平移动的配合机构。
作为本发明具体的结构设计,为保证停于车台板6上的汽车6在移动过程中不滑移,于车台板6之边缘位置,还设有至少两挡板(未图示),挡板可活动设置在车轮的前后位置,也可固定设置在汽车前轮位置和车台板6两侧,以避免汽车滑落而产生安全事故。
采用本发明停车装置,结构简便,造价低廉,由于其移动时仅由第一承载构件3带动车台板6及车辆从空中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水平移动,在行车通道92位置起落,这样,空中停放车辆的进出和停放完全不受其下地面停车位91是否停放车辆的影响,完全独立运行,既降低了承载有车辆的机构移动的难度,还避免了对其他停车位的干扰,取车时间也大为缩短。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结构和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及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需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A-图1C,本发明停车装置包括两立柱1a,所述立柱1a为设于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位于停车位91两侧的两前柱体11a,两前柱体竖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2a。第一滑槽12a的设置一方面可节约材料,加强两前柱体11a的刚度,另一方面可在滑槽内设置对应的配合结构,便于节约空间。这种形式的前柱体11a可采用槽钢制作,槽钢的凹槽作为对应的滑槽结构;也可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水泥结构,其上开设相应的滑槽。在两前柱体11a上,还设有可沿两前柱体11a上下升降的升降构件2a。所述升降构件2a本实施例为两条,分别设于两前柱体11a上。升降构件2a由一水平梁21a和竖向柱22a组合构成,其中水平梁21a与地面水平设置,竖向柱22a与水平梁21a连成整体,可与水平梁21a一体成型并共同承重。为了加强升降构件2a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还可在水平梁21a和竖向柱22a之间设置斜拉杆(未图示)。
两竖向柱22a断面尺寸应与前柱体11a上第一滑槽12a槽内尺寸适配,同时在其与第一滑槽12a接触的面上保持光滑或设置滑轮,使两竖向柱22a滑动嵌设于两第一滑槽12a内,既保证滑动自如阻力小,又避免横向晃动。
在竖向柱22a和前柱体11a之间,还设有一升降机构4a,所述升降机构4a由固定于地面的第一缸体401、可伸缩的第一活塞杆402以及固定于竖向柱22a上部的第一支承403组成,第一活塞杆402与第一支承403连接并通过第一支承403推动整个竖向柱22a(竖向柱22a是内空的,其空腔可容第一缸体401穿过)在第一滑槽12a槽内上下升降,从而带动升降构件2a的升降。
在所述升降构件2a上,设有第一承载构件3a,该第一承载构件3a上设有一车台板6,用于承载车辆。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3a与升降构件2a之间,还设有一第一移动机构5a,在控制系统控制下,该第一移动机构5a驱动第一承载构件3a沿升降构件2a之水平梁21a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水平移动。
具体地,所述升降构件2a之水平梁21a由第一腹板211a和两第一翼板212a组成一个具有第二滑槽214a的U型梁,即两水平梁21a上相对的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14a;所述第一承载构件3a由两纵梁31a和若干与两纵梁31a固定连接的连接梁32a组成,所述纵梁31a亦由第二腹板311a和两第二翼板312a组成一个具有凹槽313a的U型结构梁。纵梁31a形状及周边尺寸应与第二滑槽214a适配,使之可滑动嵌设于第二滑槽214a内,保证滑动自如而又要避免承重后出现晃动。纵梁31a的凹槽313a槽开口与第二滑槽214a开口相对。所述连接梁32a可以是与所述纵梁31a垂直设置的横梁,也可以是交叉设置的斜梁。所述连接梁32a将两纵梁31a连成整体,两纵梁31a分别连接两立柱1a上的升降构件2a之水平梁21a,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动作协同的整体体系。
同时,在水平梁21a之末端且于第二滑槽214a内,还设有一后座213a,该后座213a与第一腹板211a固接,可一体成型。所述后座213a与两第一翼板212a具有一定的间距,其间距应大于纵梁31a第二翼板312a的厚度,以保证纵梁31a向后移动时,其第二翼板312a能自如穿过。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5a设于纵梁31a和水平梁21a之间,其由第二缸体501、第二活塞杆502以及连接第二活塞杆502顶端的第二支承503组成,第二缸体501固定在后座213a上,第二支承503固定于纵梁31a上,并通过第二活塞杆502的伸缩带动整个第一承载构件3a前后移动,进而带动车台板6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移动。
上述采用翼板、腹板组合结构构成的水平梁21a和纵梁31a,一方面可减轻整个提升构件的重量,也便于各机构的设置和隐藏,以获得外观美观的视觉效果,同时,水平梁21a采用将纵梁31a夹合、嵌设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使水平梁21a下部的翼板作为纵梁31a的支承,具有承重功能,其上部的翼板可使纵梁31a在移动后向外伸出时作为悬臂支点的支承,起着支承整个第一承载构件3a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纵梁31a移动的支承载体,且还可作为一导向构件,为第一承载构件3a的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实施例中,上述水平梁21a和纵梁31a,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型式,如开口或闭口的矩形管材或圆形管材,以及其他的异形管材,其作用原理是不变的,只要在结构布置上保证水平梁21a和纵梁31a能滑动支承配合,水平梁21a与竖向柱22a连接牢固能共同承重,并且纵梁31a在移动经过竖立柱22a与水平梁21a的连接点的范围内设计为开口以保证移动时能通过即可。
进一步地,参见图1B,在车台板6与第一承载构件3a之间,还设有一转动机构7a,包括固定于车台板6上的转盘701、固定于连接梁32a上的支承板702、固定于转盘701上的支承件703、固定于纵梁31a或连接梁32a上的第三缸体704以及活动连接于支承件703的活塞杆705,通过第三活塞杆705的伸缩运动,可使支承件703带动转盘701和其上的车台板6转动,实现车台板6上的汽车转向。
停车过程:
若第一承载构件3a位于停车位91的地面时,可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使原置于地面停车位91上的第一承载构件3a向外移动至行车通道92上,汽车驶入车台板6上相应的位置停住,再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做反向移动,带动汽车移动至地面停车位91上。
若停车位91地面已停放有车辆,需空中停车时,可先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使第一承载构件3a向外移动至行车通道92上空,然后启动升降机构4a,使第一承载构件3a向下移动至行车通道92地面,将汽车驶入车台板6上相应的位置停住,再启动升降机构4a,由升降构件2a带动第一承载构件3a上升至空中停车位高度,再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第一承载构件3a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a带动车台板6上的车辆移动至空中停车位;若地面停车位91虽无存放车辆,但需空中停车时,汽车驶入车台板6上相应的位置停住,可先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使第一承载构件3a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a移动至地面停车位91,再启动升降机构4a,由升降构件2a带动第一承载构件3a上升至空中停车位。
若停车位91设置的车辆行驶方向与行车通道92的车辆行驶方向垂直,可在汽车驶入车台板6上相应的位置停住后、启动升降机构4a之前先启动转动机构7a,通过转盘701带动其上的车台板6转动,使车台板6上的汽车转向90°,再完成后续的停车过程。
上述过程,可由操作者自由选择,非常方便。
开车过程:
若汽车停于地面停车位91时,可先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将载有汽车的第一承载构件3a从地面停车位91位置移至行车通道92上,汽车驶离车台板6后,再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使第一承载构件3a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a做反向移动至地面停车位置停放备用。
若汽车停于空中停车位91时,可先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将载有汽车的第一承载构件3a从空中停车位91位置移至行车通道92上方,再启动升降机构4a,第一承载构件3a及车台板6通过升降构件2a在升降机构4a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至行车通道92地面。汽车驶离车台板6后,若地面停车位91暂无存放车辆,可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使第一承载构件3a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a移动至地面停车位91停放备用;若地面停车位91存放有车辆时,可先启动升降机构4a,由升降构件2a带动第一承载构件3a及车台板6升至空中停车位高度,再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a,使第一承载构件3a及车台板6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a移动至空中停车位停放备用。
同样地,若停车位91设置的车辆行驶方向与行车通道92的车辆行驶方向垂直,可按上述停车过程操作。
实施例二:
参见图2A-图2C,本实施例包括两立柱1b,所述立柱1b为设于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间距设置的两前柱体11b,两前柱体11b通过一横梁101连成整体。在两前柱体11b相对的面上,竖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2b。同样地,第一滑槽12b的设置一方面可节约材料,加强两前柱体11b的强度,另一方面可在滑槽内设置对应的配合结构,便于节约空间。前柱体11b可采用槽钢制作,槽钢的凹槽作为对应的滑槽结构;也可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水泥结构,其上开设相应的滑槽。在两前柱体11b上,设有可沿两前柱体11b上下升降的升降构件2b,所述升降构件2b为两条,设于两前柱体11b上,可由一水平梁21b和竖向柱22b组合构成,其中水平梁21b与地面水平设置,竖向柱22b垂直置于该水平梁21b中间位置,可与水平母梁21一体成型,组合后可形成一倒置的T字形结构,共同承重。为了加强升降构件2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还可在水平梁21和竖向柱22之间设置斜拉杆(未图示)。
两竖向柱22b断面尺寸应与前柱体11b上第一滑槽12b槽内尺寸适配,同时在其与第一滑槽12b接触的面上保持光滑或设置滑轮,使两竖向柱22b滑动嵌设于两第一滑槽12b内,既保证滑动自如阻力小,又避免横向晃动。
在两竖向柱22b和前柱体11b之间,还设有一升降机构4b,所述升降机构4b包括固由钢丝绳411、钢丝绳鼓412、传动轴413、传动皮带或链条414及电机415,电机415固定于横梁101上,其输出轴转动连接传动皮带或链条414,传动皮带或链条414同时与设于横梁101上的传动轴413联接,电机415输出的动力可通过传动皮带或链条414传递于传动轴413上,在所述传动轴413上,套设有钢丝绳鼓412,该钢丝绳鼓412上缠绕有一端与竖向柱22b连接的钢丝绳412,通过传动轴413,可带动钢丝绳412转动,牵引固定于竖向柱22b上的钢丝绳411,从而实现升降构件2b的升降。
同实施例一,在所述两升降构件2b上,设有第一承载构件3b,该第一承载构件3b上设有一车台板6,用于承载车辆。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3b与升降构件2b之间,还设有一第一移动机构5b,在控制系统控制下,该第一移动机构5b驱动第一承载构件3b沿升降构件2b之水平梁21b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水平移动。
具体地,所述升降构件2b之水平梁21b由第一腹板211b和两第一翼板212b组成一个具有第二滑槽214b的U型梁,即两水平梁21b上相对的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14b;所述第一承载构件3b由两纵梁31b和若干与两纵梁31b固定连接的连接梁32b组成,所述纵梁31b由一第二腹板311b和两第二翼板312b组成一个具有凹槽313b的U型结构梁,纵梁31b形状及周边尺寸应与第二滑槽214b适配,使之可滑动嵌设于第二滑槽214b内,保证滑动自如而又要避免承重后出现晃动。纵梁31b的凹槽313b槽开口与第二滑槽214b开口相对;所述连接梁32b可以是与所述纵梁31b垂直设置的横梁,也可以是交叉设置的斜梁。所述连接梁32b将两纵梁31b连成整体,两纵梁31b分别连接两立柱1b上的升降构件2b之水平梁21b,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动作协同的整体体系。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5b设于纵梁31b和水平梁21b之间,其包括齿轮511和齿条512,所述齿轮511安装在水平梁21b之第二滑槽214内并穿越腹板211b,齿轮511之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两第一翼板212b;齿轮511的安装位置最好在前柱体11b的附近;所述齿条512安装在凹槽313b内,齿轮511的正反转动,可驱动齿条512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承载构件3b前后移动,进而带动车台板6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移动。
同样地,上述采用翼板、腹板组合结构构成的水平梁21b和纵梁31b,一方面巧妙地将齿轮511和齿条512隐藏在水平梁21b和纵梁31b设置的凹槽内,可减轻第一移动机构5b的重量,也可使整个装置简洁,以获得外观美观的视觉效果,同时,水平梁21b采用将纵梁31b夹合、嵌设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使水平梁21b下部的翼板作为纵梁31b的支承,具有承重功能,其上部的翼板可使纵梁31b在移动后向外伸出时作为悬臂支点的支承,起着支承整个第一承载构件3b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纵梁31b移动的支承载体,且还可作为一导向构件,为第一承载构件3b的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实施例一,上述水平梁21b和纵梁31b,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型式,如开口或闭口的矩形管材或圆形管材,以及其他的异形管材,其作用原理是不变的,只要在结构布置上保证水平梁21b和纵梁31b能滑动支承配合,水平梁21b与竖向柱22b连接牢固能共同承重,并且纵梁31b在移动经过竖立柱22b与水平梁21b的连接点的范围内设计为开口以保证移动时能通过即可。
进一步地,参见图2B,在车台板6与第一承载构件3b之间,还设有一转动机构7b,包括固定于车台板6上的转盘711、固定于一连接梁32b上的支承板712以及设于另一连接梁32b上的主动齿轮713,所述转盘711周边加工有多个齿,与主动齿轮713啮合,主动齿轮713与驱动电机(未图示)输出轴相连,可在控制系统控制下转动,带动转盘711转动,使转盘711上的车台板6同时转动,实现车台板6上的汽车的转向。
本实施例停车过程及开车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参见图3A-图3C,本实施例包括两立柱1c,所述立柱1c为设于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间距设置的两前柱体11c。在两前柱体11c相对的面上,竖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2c。同样地,第一滑槽12c的设置一方面可节约材料,加强两前柱体11c的强度,另一方面可在滑槽内设置对应的配合结构,便于节约空间。前柱体11c可采用标准槽钢制作,槽钢的凹槽作为对应的滑槽结构;也可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水泥结构,其上开设相应的滑槽。在两前柱体11c上,设有可沿两前柱体11c上下升降的升降构件2c,所述升降构件2c为两条,设于两前柱体11c上,可由一水平梁21c和竖向柱22c组合构成,其中水平梁21c与地面水平设置,竖向柱22c垂直置于该水平梁21c中间位置,可与水平母梁21c一体成型,组合后可形成一倒置的T字形结构,共同承重。为了加强升降构件2c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还可在水平梁21c和竖向柱22c之间设置斜拉杆(未图示)。
两竖向柱22c断面尺寸应与前柱体11c上第一滑槽12c槽内尺寸适配,同时在其与第一滑槽12c接触的面上保持光滑或设置滑轮,使两竖向柱22c滑动嵌设于两第一滑槽12c内,既保证滑动自如阻力小,又避免横向晃动。
在两竖向柱22c和前柱体11c之间,设有一升降机构4c,所述升降机构4c由螺杆421和螺母422组成,螺杆421设于第一滑槽12c槽内,可贯穿于整个第一滑槽12c,底部固定在地面上,顶部固定于前柱体11c上部;螺母422与竖向柱22c连接,并套设于螺杆421上与之旋合,螺母422转动时可沿螺杆421上下升降,从而带动竖向柱22c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构件2c的上下升降。
同实施例一、二,在所述两升降构件2c上,设有第一承载构件3c,该第一承载构件3c上设有一车台板6,用于承载车辆。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3c与升降构件2c之间,还设有一第一移动机构5c,在控制系统控制下,该第一移动机构5c驱动第一承载构件3c沿升降构件2c之水平梁21c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水平移动。
具体地,所述升降构件2c之水平梁21c由第一腹板211c和两第一翼板212c组成一个具有第二滑槽214c的U型梁,即两水平梁21c上相对的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14c;所述第一承载构件3c由两纵梁31c和若干与两纵梁31c固定连接的连接梁32c组成,所述纵梁31c由一第二腹板311c和两第二翼板312c组成一个具有凹槽313c的U型结构梁,纵梁31c形状及周边尺寸应与第二滑槽214c适配,使之可滑动嵌设于第二滑槽214c内,保证滑动自如而又要避免承重后出现晃动。纵梁31c的凹槽313c槽开口与第二滑槽214c开口相对;所述连接梁32c可以是与所述纵梁31c垂直设置的横梁,也可以是交叉设置的斜梁。所述连接梁32c将两纵梁31c连成整体,两纵梁31c分别连接两立柱1c上的升降构件2c之水平梁21c,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动作协同的整体体系。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5c设于纵梁31c和水平梁21c之间,其包括螺杆521和螺母522,螺杆521两端分别固定于纵梁31c的前端和后端上且置于纵梁31c的凹槽313c内;螺母522安装在水平梁21c的腹板211c上,其位置最好在前柱体11c的附近。螺母522的正反转动,可驱动螺杆521前后移动,从而使螺杆521带动第一承载构件3c前后移动,进而带动车台板6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移动。
同样地,上述采用翼板、腹板组合结构构成的水平梁21c和纵梁31c,一方面巧妙地将括螺杆521和螺母522隐藏在水平梁21c和纵梁31c设置的凹槽内,可减轻第一移动机构5的重量,也可使整个装置简洁,以获得外观美观的视觉效果,同时,水平梁21c采用将纵梁31c夹合、嵌设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使水平梁21c下部的翼板作为纵梁31c的支承,具有承重功能,其上部的翼板可使纵梁31c在移动后向外伸出时作为悬臂支点的支承,起着支承整个第一承载构件3c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纵梁31c移动的支承载体,且还可作为一导向构件,为第一承载构件3c的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实施例一、二,上述水平梁21c和纵梁31c,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型式,如开口或闭口的矩形管材或圆形管材,以及其他的异形管材,其作用原理是不变的,只要在结构布置上保证水平梁21c和纵梁31c能滑动支承配合,水平梁21c与竖向柱22c连接牢固能共同承重,并且纵梁31c在移动经过竖立柱22c与水平梁21c的连接点的范围内设计为开口以保证移动时能通过即可。
进一步地,参见图3C,在车台板6与第一承载构件3c之间,还设有一转动机构7c,包括固定于车台板6上的转盘721、用于支承转盘721的支承板722以及螺杆724和套合于螺杆724上并与之旋合的螺母725,支承板722固定在一连接梁32c上,螺杆724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纵梁31c上,螺母725与转盘721通过一连接件723连接,螺杆724可由驱动元件驱动转动(未图示),螺杆724转动时,螺母725将沿螺杆724来回移动(螺母725沿螺杆724来回移动时可带动连接件723切向转动,但不限制其径向移位),通过连接件723,可带动转盘721在支承板722上转动,从而使转盘721上的车台板6同时转动,实现车台板6上的汽车的转向。
本实施例停车过程及开车过程与实施例一、二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参见图4A-图4B,本发明停车装置包括两立柱1d,所述立柱1d为设于停车位91两侧行车通道92的前柱体11d,两前柱体11d顶部通过一横梁101连成一体。在两前柱体11d相对的面上,竖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2d。第一滑槽12d的设置一方面可节约材料,加强两前柱体11d的强度,另一方面可在滑槽内设置对应的配合结构,便于节约空间。这种形式的前柱体11d可采用槽钢制作,槽钢的凹槽作为对应的滑槽结构;也可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上开设相应的滑槽。在两前柱体11d上,还设有可沿两前柱体11d上下升降的升降构件2d。前柱体11d上的升降构件2d由一水平梁21d和竖向柱22d组合构成,其中水平梁21d与地面水平设置,竖向柱22d垂直置于该水平梁21d并与水平梁21d连成一体,可共同承重。为了加强升降构件2d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还可在水平梁21d和竖向柱22d之间设置斜拉杆(未图示)。
两竖向柱22d断面尺寸应与第一滑槽12d槽内尺寸适配,同时在其与第一滑槽12d接触的面上设置滑块或滑轮,使两竖向柱22d滑动嵌设于两第一滑槽12d内,以保证滑动时阻力小且保持稳定而不发生横向摆动或横向摆动小。
在升降构件2d和前柱体11d之间,还设有一升降机构4d,所述升降机构4d置于第一滑槽12d槽内的下部,其由固定于地面的第一缸体441、可伸缩的第一活塞杆442以及固定于竖向柱22d上部的第一支承443组成,用于驱动第一活塞杆442动作的电机102、油泵103和油箱104置于横梁101上。第一活塞杆442与第一支承443连接并通过第一支承443推动整个竖向柱22d在第一滑槽12d槽内上下升降,从而带动升降构件2d的升降。
在所述两升降构件2d上,设有第一承载构件3d,该第一承载构件3d上设有一车台板6,用于承载车辆。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3d与升降构件2d之间,还设有第一移动机构5d,在控制系统控制下,该第一移动机构5d驱动第一承载构件3d沿水平梁21d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水平移动。
具体地,所述升降构件2d之水平梁21d由第一腹板211d和两第一翼板212d组成一个具有第二滑槽214d的U型梁,即两水平梁21d上相对的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14d;所述第一承载构件3d由两纵梁31d和若干与两纵梁31d固定连接的连接梁32d组成,所述纵梁31d亦由第二腹板311d和两第二翼板312d组成一个具有凹槽313d的U型结构梁,纵梁31d的凹槽313d槽开口与第二滑槽214d开口相对,纵梁31d形状及周边尺寸应与水平梁2d外形尺寸相适配,使之可包覆水平梁21d三个平面,即将水平梁21d嵌设于纵梁31d的凹槽313d内,纵梁31d可沿水平梁21d轴向滑移并可共同承重;所述连接梁32d可以是与所述纵梁31d垂直设置的横梁,也可以是交叉设置的斜梁。所述连接梁32d将两纵梁31d连成整体,两纵梁31d分别连接两立柱1d上的升降构件2d之水平梁21d,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动作协同的整体体系。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5d设于纵梁31d和水平梁21d之间,其由第二缸体541、第二活塞杆542以及连接第二活塞杆542顶端的第二支承543组成,第二缸体541固定在水平梁21d上,第二支承543固定于纵梁31d前端,并通过第二活塞杆542的伸缩带动纵梁31d前后移动。
同上述实施例,采用翼板、腹板组合结构构成的水平梁21d和纵梁31d,一方面可减轻整个提升构件的重量,也便于各机构的设置和隐藏,以获得外观美观的视觉效果。同时,本实施例采用纵梁31d夹合水平梁21d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使水平梁21d和纵梁31d共同承重,并可嵌合为一体避免上下摇摆,另一方面,水平梁21d又可以作为纵梁31d移动的支承载体,且还可作为一导向构件,为第一承载构件3d的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承载构件3d与车台板6之间,还设有第二承载构件10,该第二承载构件10包括两移动件----L形边梁1001,所述两L形边梁1001分别支承于纵梁31d上,车台板6设于两L形边梁1001上。在第一承载构件3d与第二承载构件10之间,还设有第二移动机构8,所述第二移动机构8包括固定于两纵梁31d上第四油缸81,与第四油缸81配合的第四活塞杆82顶部活动连接于边梁1001,第四活塞杆82的伸缩可带动边梁1001沿纵梁31d轴向滑动。这样,第二承载构件10一方面可用于支承车台板6,设置于第一承载构件3d上,并可通过第二移动机构8的驱动,带动车台板6在第二承载构件10上移动,而第一承载构件3d既可以作为第二承载构件10支承和移动的载体,同时又可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d驱动,沿水平梁21d水平移动,从而可使车台板6分别通过第一承载构件3d和第二承载构件10沿水平梁21d轴向分两次做递进的水平移动,使车台板6具有更长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参见图4B,在车台板6与第二承载构件10之间,还设有一转动机构7d,本实施例转动机构7d与实施例一结构相似,亦包括固定于车台板6上的转盘701、固定于边梁1001上的支承板702、固定于转盘701上的支承件703、固定于边梁1001上的第三油缸705及第三活塞杆704,第三活塞杆704活动连接于支承件703,通过第三活塞杆704的伸缩运动,可使支承件703带动转盘701和其上的车台板6转动,实现车台板6上的汽车转向。
在两L形边梁1001之间,还可设有一托板1002,通过该托板1002可将两L形边梁1001连成一个整体,可将上述转动机构7d之转盘701支承于托板1002上,车台板6固定于转盘701上,第四活塞杆82的伸缩可带动边梁1001和托板1002并连同转盘701及支承于转盘701上的车台板6一起移动。
当纵梁31d沿水平梁21d移动到位时,可由第四活塞杆84伸缩推动边梁1001和托板1002沿纵梁31d继续移动,以进一步带动车台板6在停车位91和行车通道92之间的移动,然后转盘701根据需要再转动。这种方式,先由纵梁31d沿水平梁21d完成整个第一承载构件3的第一次移动,而第二承载构件10的移动件---边梁1001再沿纵梁31d的进一步移动,实现了车台板6的第二次移动,这样可相应缩短纵梁31d向外延伸的长度,进而减少纵梁31d作为一悬臂梁的长度,从而提高了纵梁31d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或改善水平梁21d和纵梁31d的受力,可采用矩形管材替代槽钢作为水平梁21d,还可采用中部开口的矩形管材替代U形钢或槽钢作为纵梁31d。
停车过程:
若第一承载构件3d位于停车位91的地面时,可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d,使原置于地面停车位91上的第一承载构件3d向外移动,当第一承载构件3d移动到设定的位置时,启动第二移动机构8,使第二承载构件10带动车台板6向外移动至行车通道92上,汽车驶入车台板6上相应的位置停住,再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d、第二移动机构8分步做反向移动,带动汽车移动至地面停车位91上。
若停车位91地面已停放有车辆,需空中停车时,可先分步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d、第二移动机构8,使第一承载构件3d、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分别向外移动至行车通道92空中,然后启动升降机构4d,使第一承载构件3d、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向下移动至行车通道92地面,将汽车驶入车台板6上相应的位置停住后,再启动升降机构4d,由升降构件2d带动第一承载构件3d、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上升至空中停车位高度,再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d,第一承载构件3d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d移动到设定的位置,再由第二移动机构8带动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上的车辆移动至空中停车位;若地面停车位91虽无存放车辆,但需空中停车时,汽车驶入车台板6上相应的位置停住,可先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d,使第一承载构件3d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d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再由第二移动机构8带动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上的车辆移动至地面停车位91,再启动升降机构4d,由升降构件2d带动第一承载构件3d、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上的汽车上升至空中停车位。
若停车位91设置的车辆行驶方向与行车通道92的车辆行驶方向垂直,可在汽车驶入车台板6之前启动转动机构7d驱动车台板转动至来车方向便于车辆驶入车台板6,然后再启动转动机构7反向转动复位,再完成后续的停车过程。
开车过程:
若汽车停于地面停车位91时,可先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d,使载有汽车的第一承载构件3d向外移动,当第一承载构件3d移动到设定的位置时,启动第二移动机构8,使第二承载构件10带动车台板6向外移动至行车通道92上。汽车驶离车台板6后,再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d、第二移动机构8分步做反向移动,带动车台板6移动至地面停车位91上停放备用。
若汽车停于空中停车位91时,可先分步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d、第二移动机构8,将载有汽车的第一承载构件3d、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从空中停车位91位置分别向外移动至行车通道92上方,再启动升降机构4d,使第一承载构件3d、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上的汽车通过升降构件2d在升降机构4d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至行车通道92地面。汽车驶离车台板6后,若地面停车位91暂无存放车辆,可先启动第二移动机构8带动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反向移动到设定的位置,再启动第一移动机构5d带动第一承载构件3d反向移动至地面停车位91停放备用;若地面停车位91存放有车辆时,可先启动升降机构4d,由升降构件2d带动第一承载构件3d、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升至空中停车位高度,再由第一移动机构5d、第二移动机构8分步做反向移动,使第一承载构件3d、第二承载构件10及车台板6移动至空中停车位停放备用。同样地,若停车位91设置的车辆行驶方向与行车通道92的车辆行驶方向垂直,可类似于上述停车过程操作。
上述各实施例中,水平梁21a、21b、21c、21d和纵梁31a、31b、31c、31d所采用的槽钢或U形钢的布置,即可开口相对,也可以开口相背;而且还可以采用开口或闭合的矩形管材或圆形筒钢替代槽钢,其原理不变。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立柱1a、1b、1c、1d上一定高度处还可设置限位器和支承件以限制升降构件2a、2b、2c、2d上升的高度,并支承升降构件的荷重。
上述各实施例中,各驱动元件(或电机)及构件的启闭可采用遥控装置控制,也可在停车装置上设置控制面板,手动操作。同时,第一承载构件、第二承载构件10的移动、升降机构4的升降以及转动机构7的转动均由电机驱动。
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结构中,为实现对车辆的保护,车台板6上还可以设置侧板和顶盖。侧板和顶盖上还可以设置太阳能板为停车装置供电。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和附图所示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部分,并不能以此局限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髓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于地面或悬设的至少一立柱,设于停车位或行车通道上,或设于停车位旁边,或设于停车位与行车通道之间;
可承载车辆且可作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的第一承载构件;
可带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一起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并可作为所述第一承载构件的支承载体、使所述第一承载构件沿其在停车位和行车通道之间水平移动的升降构件;
驱动所述升降构件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
驱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沿所述升降构件做水平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
于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设有一用于承载车辆且可转动的车台板,以及驱动所述车台板转动的转动机构;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还设有一用于支承所述车台板并可在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移动的第二承载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构件至少包括一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且可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的水平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可驱动所述第二承载构件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为螺杆与螺母的配合机构,或为钢丝绳与卷扬机的配合机构,或为链条与链轮配合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或第二移动机构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螺杆与螺母的配合机构,或为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为液压油缸与活塞杆的配合机构,或螺杆与螺母的配合机构,或蜗轮与蜗杆的配合机构,或为齿轮传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构件至少包括一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且可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的水平梁,所述第一承载构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水平梁配合水平移动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立柱配合上下升降;所述第二承载构件通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构件上,所述车台板设于该第二承载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构件上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车台板设于所述转动机构的转盘上。
CN201110280029.6A 2011-09-20 2011-09-20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Active CN102425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0029.6A CN102425320B (zh) 2011-09-20 2011-09-20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0029.6A CN102425320B (zh) 2011-09-20 2011-09-20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5320A CN102425320A (zh) 2012-04-25
CN102425320B true CN102425320B (zh) 2016-06-15

Family

ID=45959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0029.6A Active CN102425320B (zh) 2011-09-20 2011-09-20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253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7795B (zh) * 2013-08-12 2019-02-15 曾庆义 一种独立的立体停车装置
CN104164985A (zh) * 2014-09-05 2014-11-26 黄良力 卧式多层立体车库
CN104234478B (zh) * 2014-09-30 2016-08-10 曾庆义 立体停车装置及其车台板
CN104806052B (zh) * 2015-04-23 2017-04-05 曾庆义 无避让可独立设置的空中停车装置
CN106907033A (zh) * 2015-12-23 2017-06-30 赵伟忠 一种铰接式悬臂停车架
CN107063802B (zh) * 2017-04-28 2019-08-0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节水型自动调节的岩石或混凝土圆柱形试样制作装置
CN108252553A (zh) * 2018-02-02 2018-07-06 浙江德清华杨科技有限公司 速泊立体车库
CN108179901A (zh) * 2018-03-02 2018-06-19 广西科技大学 立体停车位及其系统
CN108571206A (zh) * 2018-06-13 2018-09-25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简易停车装置
CN109057436A (zh) * 2018-09-10 2018-12-21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停车装置
CN110924715A (zh) * 2019-12-10 2020-03-27 夏悦诚 一种模块化侧停式共享双层停车系统
CN111827747B (zh) * 2020-07-24 2021-09-21 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机械式立体车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3068Y (zh) * 2006-03-24 2007-04-25 陕西理工学院 立体车库摇臂式升降装置
JP5031546B2 (ja) * 2007-12-27 2012-09-19 日本ケーブル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のガイドローラ
CN101270614B (zh) * 2008-04-28 2010-06-09 广东盈佳智能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停车装置
CN101832044B (zh) * 2010-04-13 2011-11-16 张正泉 立体车库
CN201704986U (zh) * 2010-04-30 2011-01-12 晋中榆次中劲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自控式二层旋转停车架
CN202227748U (zh) * 2011-09-20 2012-05-23 曾庆义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5320A (zh) 2012-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5320B (zh)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CN102828640B (zh) 一种多停车道多载车板的塔式立体车库
CN100567683C (zh) 悬臂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202416942U (zh) 智能型多层立体车库
CN100532765C (zh) 旋转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200992824Y (zh) 三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装置
CN102162310A (zh) 移动升降式免避让上层停车台
US20080145196A1 (en) Space-Saving Multi-Level Garage
CN101016803A (zh) 带旋转器的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103046781A (zh) 一种升降机与转运装置分离的立体车库
CN206971837U (zh) 一种新型的双层停车场
CN2898201Y (zh) 可迁移多功能组合式全自动立体停车库
CN104594684A (zh) 立体车库
CN204645766U (zh) 路边立体停车设备
CN202117369U (zh)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CN101225716A (zh) 一种双层停车吊台
CN100422489C (zh) 一种横向入位式双层停车装置及可伸缩式摇臂机构
CN101289903A (zh) 车位升降伸缩式立体车库
CN201024698Y (zh) 悬臂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202954596U (zh) 一种智能车库用三维分送机构
CN203160782U (zh) 一种二层框架式双排立体车位
CN102561769A (zh) 立体车库的交换传动装置
CN104831970B (zh) 停车装置
CN202227748U (zh)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CN202249029U (zh) 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