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17369U -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 Google Patents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17369U CN202117369U CN2011201257931U CN201120125793U CN202117369U CN 202117369 U CN202117369 U CN 202117369U CN 2011201257931 U CN2011201257931 U CN 2011201257931U CN 201120125793 U CN201120125793 U CN 201120125793U CN 202117369 U CN202117369 U CN 2021173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uble
- arm
- support stand
- gear
- layer par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包括吊篮装置、升降机构、平移装置、二层停车平台、电气控制台、竖直立柱,所述竖直立柱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所述二层停车平台,并限定一个地面停车位,所述吊篮装置上停放车辆,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吊篮装置其上的车辆升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的高度,所述平移装置将所述吊篮装置、升降机构、车辆移动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的停车位上。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地基施工量、降低车库的建设成本,对场地的要求较低,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上下层车出入互不影响,不需另一层车辆避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二层车库更加安全、可靠,可用于一家一户的车位安装,也可集群安装,适宜各种用户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立体停车位升入机,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拥有上下两层车位,且车辆可以独立进出的立体车库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背景技术
随着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及各类单位,城市中的公共办公场所及家庭小区内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小区内停车位“一位难求”的现象日益显现。
汽车贮存库立体化是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方向。专利文献中记载的立体车库方案中,归类有单体地槽式和多层升降横移式两类结构的立体车库,但这些结构形式普遍存在着结构复杂、建造成本高,特别是不能节约利用空间的缺点。
如图1所示,单体地槽式立体车库,需要破坏原有的地面G,在地面G建造一个地槽U,使一个两层的升降机可以下到地槽U里,其中第一层停车平台F1停在地面G上,第二层停车平台F2在地槽U内。当需要停车时,可直接将第一辆车C1停放在第一层停车平台F1上;当需停第二辆车C2时,将所述第二层停车平台F2从地槽U内升出至地面G,所述第二辆车C2停放在第二层停车平台F2上,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F1悬空;出车时,所述第二辆车C2可以自由出车,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F1上的第一辆车C1如需出车,须将第二层停车平台F2下降到地槽U内,出车比较麻烦,需要下边的车辆避让。这样,车库不仅地基施工量大、周期长,而且地下部分容易进水,存在安全隐患。况且地上部分仍占据两层的空间,没有达到节约利用空间的目的。
如图2所示,多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地基施工量较小,全部为地上建筑,具有上层车位B、下层车位A,下层车位A可直接存取车辆,并可左右移动,但需始终空出一车位C以便上层车进出;下层车位A移出空位后,上层车位B才能下降至地面,车辆方可自由进出。此类车库的共同缺点是结构复杂,且上、下车位最多能存贮相同数目的车辆,也没有充分发挥立体车库的优势,没有达到节约利用空间的目的。
综合现有双层停车位,其共同缺点是:建设投入成本高、地基施工量大;空间利用率低,对场地要求较高;出入车辆时另一层车辆需避让,耗时费力,效率低下;使用风险大,一旦故障影响其他车辆出入,安全、可靠性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层停车位,减少地基施工量、降低车库的建设成本,同时使两层停车位都可自由出车,不需另一层车辆避让,提高空间利用率,使二层车库更加安全、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双层停车位建设投入成本高、地基施工量大、空间利用率低、对场地要求较高、出入车辆时另一层车辆需避让、耗时费力、效率低下,使用风险大,一旦故障影响其他车辆出入,安全、可靠性低等技术问题或者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包括:吊篮装置1、升降机构2、平移装置3、二层停车平台4、电气控制台5、竖直立柱6,所述竖直立柱6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并限定一个地面停车位61,所述吊篮装置1上停放车辆7,所述升降机构2将所述吊篮装置1及其上的车辆7升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的高度,所述平移装置3将所述吊篮装置1、升降机构2、车辆7移动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的停车位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吊篮装置1包括吊篮底托11、吊篮柱体12、吊杆13,所述底托11四个边角处固定有所述吊篮柱体12,所述吊篮柱体12上部固定有竖直的所述吊杆13。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液压举升缸21、支撑立架22、吊臂23,所述吊臂23垂直于所述吊杆13,所述支撑立架22垂直于所述吊臂23,所述支撑立架22为中空结构,且开有供所述吊臂23上下移动的滑槽,所述液压举升缸21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架22的内部,所述吊臂2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液压举升缸21的顶杆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吊杆13,所述液压举升缸21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将所述吊臂23及与其连接的所述吊篮装置1沿所述支撑立架22的滑槽上下运动。
进一步,所述吊臂23与所述支撑立架2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挂钩231、所述支撑立架2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挂钩221,当所述吊臂23上升至所述支撑立架22的顶端时,所述第一挂钩231挂在所述第二挂钩221上,防止所述液压举升缸21因压力不足导致所述吊篮装置1坠落,所述第二挂钩221上还设置有偏心轮2211,当所述吊篮装置1下降时,驱动所述偏心轮2211转动,将所述第一挂钩231与所述第二挂钩221分离。
优选地,所述平移装置3包括平移平台31、驱动电机32、设置在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上的平移轨道41,所述驱动电机32安装在所述平移平台31上,所述平移平台31底部安装有齿轮,所述平移轨道41上设置有与所述平移平台31底部齿轮相配合的齿条,所述驱动电机32驱动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传动,将所述平移平台31及其上的吊篮装置1移动到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上的停车位;
其中,所述吊篮底托11的下表面距所述平移轨道41的上表面有一定的距离,使所述吊篮装置始终处于悬空状态,不与所述平移轨道41相对滑动。
进一步,所述平移轨道41的两端设置有前行程开关和后行程开关,将车辆移动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上时,所述平移平台31触到所述后行程开关后停止移动;将所述二层停车平台的车辆取出时,所述平移平台触到所述前行程开关后停止移动。
更进一步,所述液压举升缸21、支撑立架22均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上,随所述移动平台31沿所述平移轨道41直线运动,所述电气控制台5固定在所述竖立柱6上,控制所述吊篮装置1的升降,平移平台3的平移运动,并连接所述前行程开关和所述后行程开关。
优选地,还包括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吊臂23上的齿轮轴231,所述齿轮轴231与所述支撑立架2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2311,所述支撑立架22内部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齿轮2311啮合的第一齿条2312,所述齿轮轴2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2313,所述吊杆1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313啮合的第二圆锥齿轮131,在所述吊臂23沿所述支撑立架22上升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齿轮2311与所述第一齿条2312啮合,带动所述齿轮轴231转动,所述齿轮轴231带动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313驱动所述第二圆锥齿轮131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吊杆13和所述吊篮装置1旋转;
其中,所述齿轮轴231的轴线与所述吊臂23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齿条2312的长度,所述第一齿轮2311与第一齿条2312、第一圆锥齿轮2313与第二圆锥齿轮131的传动比,使所述吊篮装置1在上升过程中顺时针或逆时针缓慢旋转90°。
优选地,所述支撑立架22与所述平移平台31之间、所述支撑立架22与所述吊臂23之间设置有斜拉杆8。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地基施工量、降低车库的建设成本,对场地的要求较低,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上下层车出入互不影响,不需另一层车辆避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二层车库更加安全、可靠,可以应用于一家一户的车位安装,也可以集群安装,适宜各种用户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单体地槽式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多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结构中吊篮装置1被举升至支撑立架22顶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所示机构中平移装置3将吊篮装置1、升降装置2、待停泊车辆7移动至二层停车平台4停车位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挂钩231和第二挂钩221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结构中第一挂钩231和第二挂钩221配合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所示机构中角度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所示机构中角度调整装置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3、图4、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其中,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结构中吊篮装置1被举升至支撑立架22顶端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所示机构中平移装置3将吊篮装置1、升降装置2、待停泊车辆7移动至二层停车平台4停车位的示意图。
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停车位,包括:吊篮装置1、升降机构2、平移装置3、二层停车平台4、电气控制台5、竖直立柱6,所述竖直立柱6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并限定一个地面停车位61,所述吊篮装置1上停放车辆7,所述升降机构2将所述吊篮装置1及其上的车辆7升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的高度,所述平移装置3将所述吊篮装置1、升降机构2、车辆7移动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的停车位上。
如图3所示,所述吊篮装置1包括吊篮底托11、吊篮柱体12、吊杆13,所述底托11四个边角处固定有所述吊篮柱体12,所述吊篮柱体12上部固定有竖直的所述吊杆13。
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液压举升缸21、支撑立架22、吊臂23,所述吊臂23垂直于所述吊杆13,所述支撑立架22垂直于所述吊臂23,所述支撑立架22为中空结构,且开有供所述吊臂23上下移动的滑槽,所述液压举升缸21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架22的内部,所述吊臂2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液压举升缸21的顶杆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吊杆13,所述液压举升缸21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将所述吊臂23及与其连接的所述吊篮装置1沿所述支撑立架22的滑槽上下运动。
如图5所示,所述平移装置3包括平移平台31、驱动电机32、设置在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上的平移轨道41,所述驱动电机32安装在所述平移平台31上,所述平移平台31底部安装有齿轮,所述平移轨道41上设置有与所述平移平台31底部齿轮相配合的齿条,所述驱动电机32驱动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传动,将所述平移平台31及其上的吊篮装置1移动到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上的停车位;
所述吊篮底托11的下表面距所述平移轨道41的上表面有一定的距离,使所述吊篮装置始终处于悬空状态,不与所述平移轨道41相对滑动。
所述平移轨道41的两端设置有前行程开关和后行程开关,将车辆移动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上时,所述平移平台31触到所述后行程开关后停止移动;将所述二层停车平台的车辆取出时,所述平移平台触到所述前行程开关后停止移动。
所述液压举升缸21、支撑立架22均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31上,随所述移动平台31沿所述平移轨道41直线运动,所述电气控制台5固定在所述竖立柱6上,控制所述吊篮装置1的升降,平移平台3的平移运动,并连接所述前行程开关和所述后行程开关。
所述支撑立架22与所述平移平台31之间、所述支撑立架22与所述吊臂23之间设置有斜拉杆8。
图6、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挂钩231和第二挂钩22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挂钩231和第二挂钩221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所示结构中第一挂钩231和第二挂钩221配合的示意图。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吊臂23与所述支撑立架2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挂钩231、所述支撑立架2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挂钩221,当所述吊臂23上升至所述支撑立架22的顶端时,所述第一挂钩231挂在所述第二挂钩221上,防止所述液压举升缸21因压力不足导致所述吊篮装置1坠落,所述第二挂钩221上还设置有偏心轮2211,当所述吊篮装置1下降时,驱动所述偏心轮2211转动,将所述第一挂钩231与所述第二挂钩221分离。
本实用新型一层的地面停车位,车辆可以自由出入;当需要在二层停车平台4上停车时,可以将待泊车辆7驶入吊篮底托11内,操作电气控制台5使液压举升缸21举升所述吊蓝装置1,当到达所述支撑立架22的顶端时,所述第一挂钩231挂在所述第二挂钩221上,固定所述吊蓝装置1的位置,此时上升动作停止;操作电气控制台5,启动所述驱动电机32,所述驱动电机32驱动所述平移平台31上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平移轨道41上的齿条相配合,带动所述平移平台31和吊蓝装置1、升降装置2沿所述平移轨道41运动,当触到所述后行程开关时,停止平移运动,车辆被停放在二层停车平台4上。上述车辆进入吊蓝底托11的方向和二层停车平台4的车位方向平行,即车辆可直接被拖入二层停车平台4的车位。
出车时,动力由驱动电机32输出,经由变速箱(可有效防止倒转)带动驱动齿轮,使平移平台31向外直线运动,当触到前行程开关后停止前进,此时液压举升缸21开始工作,将吊篮缓缓放下,直到与地面接触。
待停泊的车辆驶入吊篮底托11后,启动“上升”按钮,之后吊篮装置1在液压举升缸21作用下慢慢升起,直到升至与二层停车平台4相同高度并使车辆与车位方向一致,第一挂钩231与第二挂钩221挂在一起,起安全防沉装置作用。在驱动电机32驱动下,吊篮装置1步入平移轨道41,缓缓地将吊篮装置1平移至设定的车位,直到触到后行程开关后停止。通过上面动作的配合,在下层汽车不避让的情况下实现汽车进出车位动作。
图8、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的第二个实施例。其中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所示机构中角度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其结构与上述的第一个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还包括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吊臂23上的齿轮轴231,所述齿轮轴231与所述支撑立架2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2311,所述支撑立架22内部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齿轮2311啮合的第一齿条2312,所述齿轮轴2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2313,所述吊杆1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313啮合的第二圆锥齿轮131,在所述吊臂23沿所述支撑立架22上升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齿轮2311与所述第一齿条2312啮合,带动所述齿轮轴231转动,所述齿轮轴231带动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313驱动所述第二圆锥齿轮131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吊杆13和所述吊篮装置1旋转;
其中,所述齿轮轴231的轴线与所述吊臂23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齿条2312的长度,所述第一齿轮2311与第一齿条2312、第一圆锥齿轮2313与第二圆锥齿轮131的传动比,使所述吊篮装置1在上升过程中顺时针或逆时针缓慢旋转90°。
图10示出了图8所示机构中角度调整装置的传动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在支撑立架22的内部固定有第一齿条2312,所述吊臂23上固定有齿轮轴231,所述齿轮轴231与支撑立架2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2311,所述第一齿轮2311与所述第一齿条2312啮合;在所述齿轮轴2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2313,在所述吊杆13上设置有第二圆锥齿轮131,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313啮合。在所述吊臂23沿所述支撑立架22上升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齿轮2311与所述第一齿条2312啮合,带动所述齿轮轴231转动,所述齿轮轴231带动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313驱动所述第二圆锥齿轮131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吊杆13和所述吊篮装置1旋转,图9所示传动机构在吊篮装置的上升过程中,使吊篮装置1顺时针旋转,下降过程中逆时针旋转。如需吊篮装置1在上升过程中逆时针旋转,只需在第一齿轮2311与所述第一齿条2312间外接一个齿轮变向即可实现,或者在第一圆锥齿轮2313与第二圆锥齿轮131之间外接一个齿轮变向。
与车位成90度方向的车辆驶进吊篮后,吊篮在缓缓升起的同时,由横向旋转为纵向(车位方向),当吊篮上升到车位高度后自动停止。驱动电机工作,将车辆准确拖入停车位。反之则为出车程序。
角度调整装置适用于空间受限制的场所,如待停泊车辆7驶入吊篮时方向与二层停车平台4的停车位方向垂直,这时待停泊车辆7不能直接进入二层停车平台4的停车位,需要在举升过程中调整吊篮装置1的角度,使车辆7的方向与二层停车位方向一致。
角度调整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停车场地的具体环境条件来定,如果停车空间充裕,且车辆7驶入吊篮装置1的角度与二层停车位的角度一致,就无需安装;设计停车位时,如果车辆7驶入吊篮装置1的角度垂直于二层停车位的角度,就可以在升入机中加入角度调整装置,设计支撑立架22内的第一齿条2312的长度和各个传动齿轮间的传动比,使吊篮装置1旋转的角度符合工作要求。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整装置的传动示意图9,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涉及到吊篮装置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只需在第一齿轮2311与所述第一齿条2312间外接一个齿轮变向即可实现,或者在第一圆锥齿轮2313与第二圆锥齿轮131之间外接一个齿轮变向,吊篮装置1的旋转角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停车环境设计,不受机构本身的限制,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的角度调整装置,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升降机构2中还可以采用其他传动形式来实现吊篮装置1的升降,如可以采用气压举升、伺服电机驱动、齿轮传动等,凡是能将吊篮装置1举升至支撑立架22顶部的机构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平移装置3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实现吊篮装置1和升降机构2在二层停车平台4上的平移,如燕尾槽滑动,或者在平移平台31的底部安装滚轮,实现平移平台31在二层停车平台4上的滚动平移,凡是能实现平移平台31在二层停车平台4上平行移动的装置,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篮装置(1)、升降机构(2)、平移装置(3)、二层停车平台(4)、电气控制台(5)、竖直立柱(6),所述竖直立柱(6)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并限定一个地面停车位(61),所述吊篮装置(1)上停放车辆(7),所述升降机构(2)将所述吊篮装置(1)及其上的车辆(7)升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的高度,所述平移装置(3)将所述吊篮装置(1)、升降机构(2)、车辆(7)移动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的停车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装置(1)包括吊篮底托(11)、吊篮柱体(12)、吊杆(13),所述底托(11)四个边角处固定有所述吊篮柱体(12),所述吊篮柱体(12)上部固定有竖直的所述吊杆(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液压举升缸(21)、支撑立架(22)、吊臂(23),所述吊臂(23)垂直于所述吊杆(13),所述支撑立架(22)垂直于所述吊臂(23),所述支撑立架(22)为中空结构,且开有供所述吊臂(23)上下移动的滑槽,所述液压举升缸(21)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架(22)的内部,所述吊臂(2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液压举升缸(21)的顶杆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吊杆(13),所述液压举升缸(21)可驱动所述吊臂(23)及与其连接的所述吊篮装置(1)沿所述支撑立架(22)的滑槽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23)与所述支撑立架(2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挂钩(231)、所述支撑立架(2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挂钩(221),当所述吊臂(23)上升至所述支撑立架(22)的顶端时,所述第一挂钩(231)挂在所述第二挂钩(221)上,防止所述液压举升缸(21)因压力不足导致所述吊篮装置(1)坠落,所述第二挂钩(221)上还设置有偏心轮(2211),当所述吊篮装置(1)下降时,驱动所述偏心轮(2211)转动,将所述第一挂钩 (231)与所述第二挂钩(221)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装置(3)包括平移平台(31)、驱动电机(32)、设置在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上的平移轨道(41),所述驱动电机(32)安装在所述平移平台(31)上,所述平移平台(31)底部安装有齿轮,所述平移轨道(41)上设置有与所述平移平台(31)底部齿轮相配合的齿条,所述驱动电机(32)驱动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传动,将所述平移平台(31)及其上的吊篮装置(1)移动到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上的停车位;所述吊篮底托(11)的下表面距所述平移轨道(41)的上表面有一定的距离,使所述吊篮装置始终处于悬空状态,不与所述平移轨道(41)相对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轨道(41)的两端设置有前行程开关和后行程开关,将车辆移动至所述二层停车平台(4)上时,所述平移平台(31)触到所述后行程开关后停止移动;将所述二层停车平台的车辆取出时,所述平移平台触到所述前行程开关后停止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举升缸(21)、支撑立架(22)均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上,随所述移动平台(31)沿所述平移轨道(41)直线运动,所述电气控制台(5)固定在所述竖立柱(6)上,控制所述吊篮装置(1)的升降,平移平台(3)的平移运动,并连接所述前行程开关和所述后行程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吊臂(23)上的齿轮轴(231),所述齿轮轴(231)与所述支撑立架(2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2311),所述支撑立架(22)内部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齿轮(2311)啮合的第一齿条(2312),所述齿轮轴(2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2313),所述吊杆(1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313)啮合的第二圆锥齿轮(131),在所述吊臂(23)沿所述支撑立架(22)上升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齿轮(2311)与所述第一齿条(2312)啮合,带动所述齿轮轴(231)转动,所述齿轮轴(231)带动所述第一圆 锥齿轮(2313)驱动所述第二圆锥齿轮(131)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吊杆(13)和所述吊篮装置(1)旋转;所述齿轮轴(231)的轴线与所述吊臂(23)的轴线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双层停车位升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架(22)与所述平移平台(31)之间、所述支撑立架(22)与所述吊臂(23)之间设置有斜拉杆(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257931U CN202117369U (zh) | 2011-04-26 | 2011-04-26 |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257931U CN202117369U (zh) | 2011-04-26 | 2011-04-26 |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17369U true CN202117369U (zh) | 2012-01-18 |
Family
ID=45458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2579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17369U (zh) | 2011-04-26 | 2011-04-26 |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17369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46917A (zh) * | 2015-03-25 | 2015-07-01 | 陈秀海 | 立体车库车辆提升装置 |
CN108118927A (zh) * | 2018-02-10 | 2018-06-05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双驱自移回转式双层立体停车位装置 |
CN109057436A (zh) * | 2018-09-10 | 2018-12-21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停车装置 |
CN109048322A (zh) * | 2018-08-16 | 2018-12-21 | 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驱动轮总成自动安装液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302184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方德宗 | 一种拖鞋式上楼助力器 |
-
2011
- 2011-04-26 CN CN2011201257931U patent/CN20211736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46917A (zh) * | 2015-03-25 | 2015-07-01 | 陈秀海 | 立体车库车辆提升装置 |
CN104746917B (zh) * | 2015-03-25 | 2016-09-28 | 陈秀海 | 立体车库车辆提升装置 |
CN108118927A (zh) * | 2018-02-10 | 2018-06-05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双驱自移回转式双层立体停车位装置 |
CN109048322A (zh) * | 2018-08-16 | 2018-12-21 | 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驱动轮总成自动安装液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9057436A (zh) * | 2018-09-10 | 2018-12-21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停车装置 |
CN111302184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方德宗 | 一种拖鞋式上楼助力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7209C (zh) | 双层独立进出立体车库 | |
CN202117369U (zh) |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 |
CN106958365A (zh) | 一种适用于共享单车的立式自行车车库 | |
CN107035179A (zh) | 一种侧方停车双层立体车库 | |
CN206722494U (zh) | 一种小型高效侧方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 |
CN107975278A (zh) | 悬挂升降式旋转停车装置 | |
CN102425320A (zh) |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 |
CN108442790A (zh) | 边框升降存取车板伸缩隐形多层停车库 | |
CN107575074A (zh) | 一种新型升降旋转纵移式立体泊车设备 | |
CN107905598A (zh) | 一种采用t型结构搬运装置的立体泊车设备 | |
CN108331394A (zh) | 一种双层无干涉便捷停车装置 | |
CN204645766U (zh) | 路边立体停车设备 | |
CN102635261B (zh) |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 |
CN201730366U (zh) | 索具升降式立体车库 | |
CN202441090U (zh) | 一种双层车辆立体停放装置 | |
CN102561766A (zh) | 一种组合式停车系统 | |
CN203034856U (zh) | 单轨上下升降车库 | |
CN203808577U (zh) | 平举升降双层停车位 | |
CN204728769U (zh) | 一种简易立体停车装置 | |
CN201206347Y (zh) | 单元组合三维立体停车场 | |
CN202945838U (zh) | 地上地下多层停车自动升降车库 | |
CN106193700A (zh) | 一种双层升降式机械车库 | |
CN103388413A (zh) | 自动升降式地下车库 | |
CN201056868Y (zh) | 带有休息室的多层泊车塔 | |
CN202970063U (zh) | 智能机械手立体车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