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4811A -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4811A
CN102424811A CN2011104250498A CN201110425049A CN102424811A CN 102424811 A CN102424811 A CN 102424811A CN 2011104250498 A CN2011104250498 A CN 2011104250498A CN 201110425049 A CN201110425049 A CN 201110425049A CN 102424811 A CN102424811 A CN 102424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daverine
gene
methionin
lysine decarboxylase
engineering bacter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50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明
路福平
王春霞
黄云雁
刘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4250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248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24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4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尸胺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及利用该菌生产尸胺的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赖氨酸脱羧酶基因(L-lysine decarboxylase gene,cadA/LDC)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cadaverine-lysine antiporter gene,cadB)分别或同时克隆至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并诱导共表达,CadA酶催化赖氨酸脱羧生成尸胺,CadB蛋白将尸胺转运到细胞外,从而构建一株高产尸胺工程菌株,建立由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一步合成尸胺的新方法。这种由微生物发酵一步合成尸胺的方法,为规模生产尸胺提供了新途径,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菌领域,尤其是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背景技术
尸胺(Cadaverine)是一种多胺,即1,5-戊二胺(简称戊二胺),在生物体内由赖氨酸脱羧生成,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碱,但也作为一种肉毒胺存在于腐败物中。尸胺是合成新型材料聚酰胺-54(由尸胺和琥珀酸缩合而成)和聚酰胺-56(由尸胺和乙二酸缩合而成)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工业用途。
目前合成尸胺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酶转化法。化学合成法条件苛刻、污染环境,酶转化法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造代谢工程菌来直接规模化制备人类所需产品是最经济、环保和最有前途的方法,是代谢工程研究的方向和热点。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尸胺就是微生物利用糖类进行发酵,通过代谢直接大量合成尸胺,这种方法简单、经济、环保和高效,但要求微生物既能高效合成L-赖氨酸脱羧酶,又能高效合成L-赖氨酸,同时还能将尸胺转运到培养基中,防止尸胺对赖氨酸脱羧酶产生竞争抑制。虽然大肠杆菌、尸杆菌、蜂房哈夫尼菌等可以直接合成尸胺,也对尸胺合成调节进行了广泛研究,但这些菌不能大量合成赖氨酸,尸胺合成量低,不适合直接发酵生产。谷氨酸棒杆菌能大量合成L-赖氨酸,但不能合成赖氨酸脱羧酶,也不能转运尸胺,给发酵制备尸胺带来了一定困难。随着基因工程技术迅猛发展和谷氨酸棒杆菌表达系统不断完善,在谷氨酸棒杆菌中高效表达大肠杆菌L-赖氨酸脱羧酶和赖氨酸-尸胺转运蛋白,有效控制赖氨酸合成的代谢过程,大量合成尸胺已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产尸胺工程菌,通过构建产尸胺工程菌来发酵生产尸胺,将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导入到谷氨酸棒杆菌中进行共表达,赖氨酸脱羧酶将赖氨酸转化为尸胺,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CadB将细胞外的赖氨酸转运至细胞内,为尸胺提供合成底物,同时将合成的尸胺转运至细胞外。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所述工程菌具有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
而且,所述工程菌宿主菌为谷氨酸棒杆菌。
而且,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对所述工程菌是异源的。
而且,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来源于蜂房哈夫尼菌、大肠杆菌。
而且,所述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来源于大肠杆菌。
而且,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大小为2220bp,其序列为序列1;所述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为1335bp,其序列为序列4。
而且,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以单顺反子的形式共表达,或者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共表达。
而且,所述共表达的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可以同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或者同时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共表达载体上,或者一个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另一个基因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表达载体上。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将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转入能够大量合成赖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中,构建工程菌株,实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cadB基因的高效表达,进而达到尸胺的过量合成,为微生物发酵法批量生产尸胺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新型材料聚酰胺的生产提供了原料,有效遏制全球变暖。
2、本发明合成尸胺的方法简单、经济、环保、高效,符合当前化学产品进行生物合成的发展趋势,不仅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实惠效益,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扩增电泳图,其中:1、PCR获得的赖氨酸脱羧酶基因;M、1kb DNAMarker;
图1b为重组质粒pXMJ19-ldc的酶切验证图,其中:1、pXMJ19-ldc/HindⅢ;2、pXMJ19-ldc/XbaⅠ;3、pXMJ19-ldc/HindⅢ/XbaⅠ;M、1kb DNA Marker;
图2a为本发明的扩增电泳图,其中:123、PCR获得的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M、1kb DNA Marker;
图2b为重组质粒pXMJ19-cadB的酶切验证图,其中:12、pXMJ19-cadB/HindIII/
BamHI;34、pXMJ19-cadB/PCR;M、1kb DNA Marker;
图2c为重组质粒pXMJ19-terminators的酶切验证图,其中:12、pXMJ19-terminators/XbaⅠ/BamHI;34、pXMJ19-terminators/PCR;M、1kb DNA Marker;
图2d为重组质粒pXTTB的酶切验证图,其中:12、pXTTB/BamH Ⅰ/Sma Ⅰ;34、pXTTB/PCR;M、1kb DNA Marker;
图2e为重组质粒pXLB的酶切验证图,其中:12、pXLB/Xba Ⅰ/Sma Ⅰ;M、1kb DNAMarker;
图3为本发明重组表达质粒pXMJ19-ldc的构建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重组表达质粒pXLB的构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HPLC测定尸胺标准曲线;
图6a为本发明C.glutamicum ATCC13032/pXMJ19-ldc发酵液上清液相图;
图6b为本发明C.glutamicum ATCC13032/pXMJ19-ldc发酵液液相图;
图6c为本发明C.glutamicum ATCC13032/pXLB发酵液上清液相图;
图6d为本发明C.glutamicum ATCC13032/pXLB发酵液液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尸胺工程菌,宿主菌为谷氨酸棒杆菌(包括但不限于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具有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对所述工程菌是异源的。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来源于蜂房哈夫尼菌。所述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来源于大肠杆菌。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大小为2220bp,其序列为序列1;所述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为1335bp,其序列为序列4。
其中,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共表达。共表达的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可以同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也可以同时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共表达载体上,或者一个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另一个基因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表达载体上。
赖氨酸脱羧酶基因、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分别连接到谷氨酸棒杆菌的表达载体上,以单顺反子形式表达;或者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同时连接到谷氨酸棒杆菌的表达载体上,以双顺反子的形式表达。
表达载体pXMJ19上同时连接有来自于蜂房哈夫尼菌或大肠杆菌的赖氨酸脱羧酶基因或者其他来源的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来自于大肠杆菌的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
本发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赖氨酸脱羧酶基因(L-lysine decarboxylase gene,cadA/LDC)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cadaverine-lysine antiporter gene,cadB)分别或同时克隆至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并诱导共表达,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一、pXMJ19-ldc的构建
首先,使用PCR引物ldcF(序列2)/ldcR(序列3)和蜂房哈夫尼菌的染色体DNA作为模板来扩增ldc基因,纯化扩增的目的片段,将纯化的片段与pGEM
Figure BDA0000119545560000031
-T Easy vector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EM
Figure BDA0000119545560000032
-T-ldc。对双酶切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的目的基因通过测序进行证实。
然后,质粒pGEM-T-ldc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Xba Ⅰ双切后,将目的基因ldc定向连接以用相同限制性内切酶作用的pXMJ19载体,将连接产物应用化学转化法转化到E.coliJM110感受态中,在含有Cm的LA培养基中筛选培养,挑取阳性转化子,培养后提质粒,用Hind Ⅲ和Xba Ⅰ双位点单、双酶切鉴定,测序,命名为pXMJ19-ldc。
所用的引物:
ldcF:CCAAGCTTAAAGGAGGACACGCATGAATATCATTGCCATCATGAACG(Hind Ⅲ)
ldcR:CGTCTAGATTATGACTTCTTCGCCGCTGAT(XbaⅠ)
用于扩增目的基因ldc的PCR条件:
Figure BDA0000119545560000041
扩增体系50μL:ddH2O 7.5μL,2×buffer 25μL,dNTPs 5mmol/L,上游引物10μmol/L 5μL,下游引物10μmol/L 5μL,DNA模板2μL,La TaqDNA聚合酶0.5μL;
二、pXLB载体的构建
1、cadB基因的克隆
首先,使用PCR引物cadBF(序列5)/cadBR(序列6)和大肠杆菌的染色体DNA作为模板来扩增cadB基因(序列4)。纯化扩增的目的片段,与pMD18-T vector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MD18-T-cadB。对双酶切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的目的基因通过测序进行证实。
然后,重组质粒pMD18-T-cadB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BamH Ⅰ双切后,将目的基因cadB连接以用相同限制性内切酶作用的pXMJ19载体,将连接产物应用化学转化法转化到E.coli JM110感受态中,在含有Cm的LA培养基中筛选培养,挑取阳性转化子,培养后提质粒,用Hind Ⅲ和BamH Ⅰ双酶切鉴定和PCR验证,测序,命名为pXMJ19-cadB。
所用的引物:
cadBF:CCAAGCTTAAAGGAGGACACGCATGAGTTCTGCCAAGAAGATCGG(HindⅢ)
cadBR:CGGGATCCCTCATTAATGTGCGTTAGACGCGGTG(BamH Ⅰ)
用于扩增目的基因cadB的PCR条件:
Figure BDA0000119545560000042
扩增体系50μL:ddH2O 7.5μL,2×buffer 25μL,dNTPs 5mmol/L,上游引物10μmol/L 5μL,下游引物10μmol/L 5μL,DNA模板2μL,La TaqDNA聚合酶0.5μL;
2、Terminators基因的克隆
使用PCR引物TerminatorsF/TerminatorsR和质粒pXMJ19作为模板来扩增Terminators基因。纯化扩增的目的片段,双切后,将其连接以用相同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BamH Ⅰ作用的pXMJ19载体,将连接产物应用化学转化法转化到E.coli JM110感受态中,在含有Cm的LA培养基中筛选培养,挑取阳性转化子,培养后提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BamH Ⅰ双酶切鉴定和PCR验证,测序,命名为pXMJ19-Terminators。
所用的引物:
TerminatorsF:CGTCTAGAGGCTGTTTTGGCGGATGA(Xba Ⅰ)
TerminatorsR:GGGGATCCAGCGGATACATATTTGAATGTA(BamH Ⅰ)
用于扩增目的基因Terminators的PCR条件:
Figure BDA0000119545560000051
扩增体系50μL:ddH2O 7.5μL,2×buffer 25μL,dNTPs 5mmol/L,上游引物10μmol/L 5μL,下游引物10μmol/L 5μL,DNA模板2μL,La TaqDNA聚合酶0.5μL;
3、Tac-cadB基因的克隆
使用PCR引物Tac-cadBF/Tac-cadBR和质粒pXMJ19-cadB作为模板来扩增Tac-cadB基因。纯化扩增的目的片段,双切后,将其连接以用相同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Sma Ⅰ作用的pXMJ19-Terminators载体,将连接产物应用化学转化法转化到E.coli JM110感受态中,在含有Cm的LA培养基中筛选培养,挑取阳性转化子,培养后提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Sma Ⅰ双酶切鉴定和PCR验证,测序,命名为pXTTB。
所用的引物:
Tac-cadBF:GGGGATCCTGAGCTGTTGACAATTAATCATCGG(BamH Ⅰ)
Tac-cadBR:CCCCGGGTTAATGTGCGTTAGACGCGG(Sma Ⅰ)
用于扩增目的基因Tac-cadB的PCR条件:
扩增体系50μL:ddH2O 7.5μL,2×buffer 25μL,dNTPs 5mmol/L,上游引物10μmol/L 5μL,下游引物10μmol/L 5μL,DNA模板2μL,La TaqDNA聚合酶0.5μL;
4、pXLB载体的构建
选择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和Sma Ⅰ对重组质粒pXTTB进行双切,切胶回收大小约为1.8kb的目的片段,双切后,将其连接以用相同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Sma Ⅰ作用的pXMJ19-ldc载体,将连接产物应用化学转化法转化到E.coli JM110感受态中,在含有Cm的LA培养基中筛选培养,挑取阳性转化子,培养后提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Sma Ⅰ双酶切鉴定,命名为pXLB。
这是以单顺反子形式表达的实例,也可以将ldc基因和CadB基因之间插入适合SD序列和顺反子间隔区,构建成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实现两个基因的共表达。
三、构建尸胺生产菌株
谷氨酸棒杆菌的感受态细胞参照van der Rest等在文献A heat shock followingelectroporation induces highly effcient transformation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withxenogeneic plasmid DNA中描述的方法(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99)52:541-545)进行制备。
重组质粒pXMJ19-ldc、质粒pXLB通过电穿孔法被引入,具体步骤如下:
1)将感受态细胞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冰上融化。
2)加1μg质粒DNA至80uL感受态细胞中混匀。
3)将混合液转移至预冷的0.1mm电转杯中,于1.8kV,5ms条件下电击细胞。
4)电击后立即加入1mL SOC培养基,混匀,转入1.5ml管后于46℃水浴热击6min,然后于30℃水浴1h。
5)取100-300μL菌液涂布到含10μg/ml的Cm抗性平板上30℃倒置培养36h。
获得具有赖氨酸脱羧酶(质粒pXMJ19-ldc)和同时含有赖氨酸脱羧酶、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质粒pXLB)的两个菌株。
四、使用工程菌摇瓶生产尸胺
1、对工程菌采用摇瓶培养来检测尸胺的产量。
该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于30℃条件下培养。
(1)种子培养:从含有氯霉素的LBG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至液体种子培养基(终浓度为10μg/ml氯霉素的LBG),30℃,200rpm培养过夜。
种子培养基为含0.5%葡萄糖的LB培养基。
(2)摇瓶培养:按2%的接种量将种子培养液转接至100ml摇瓶培养基中(终浓度为10μg/ml氯霉素的LBG),30℃,200rpm培养。
摇瓶培养基:葡萄糖5%,(NH4)2SO4 3%,酵母粉0.5%,K2HPO4 2.5g/L,MgSO4·7H2O0.75g/L,CaCl2·2H2O 50mg/L,FeSO4·7H2O 50mg/L。
(3)由于载体为IPTG诱导性表达质粒,重组菌在摇瓶培养至OD600约为1时,加入终浓度为1mM的IPTG,继续培养36h,诱导重组质粒表达。
2、尸胺的定量测定
由于尸胺无紫外吸收,又无荧光和电化学活性,检测困难,必须衍生后才能检测,选用苯甲酰氯作为衍生剂对尸胺进行柱前衍生,使用Agilent 1100HPLC测定尸胺含量。分别测定两种工程菌胞外和发酵液中的尸胺含量。
(1)样品预处理
各取50ml的菌液,12000rpm离心,留取上清液备用。菌体使用PBS缓冲液洗涤两次,用5ml PBS缓冲液重悬,同时各取5ml菌液,分别加入适量溶菌酶于37℃放置1.5h,然后超声破碎15min。
(2)样品的衍生和萃取
移取2mL样品置于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20μL苯甲酰氯,在液体混匀器上涡旋30s,置于37℃水浴中振荡,反应时间20min,反应期间每隔5min涡旋30s。
衍生反应完毕后,加入1g氯化钠,2mL乙醚,振荡混匀,涡旋30s,静置。待溶液分层后,用滴管将乙醚层完全移取至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用氮气或吸耳球缓缓吹干乙醚,加1.00mL甲醇溶解,再用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后,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用试样。
(3)不同浓度尸胺标准工作溶液的衍生和萃取
准确称取1.7140g盐酸尸胺(C5H14N2·2HCl,纯度>99%)准至0.0001g,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完全后,稀释至刻度,混匀得到10.0mg/mL尸胺标准储备液,于4℃保存,有效期为3个月。
移取2.00mL不同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分别置于5个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20μL苯甲酞氯,在液体混匀器上涡旋30s充分混匀。萃取步骤同上。
(4)色谱条件
①色谱柱,C18色谱柱,5μm,4.6×250mm,或性能相当者;
②柱温,室温;
③流动相,A(乙睛);B(0.02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
④检测波长,254nm;
⑤进样量20μL。
表1 梯度洗脱条件
Figure BDA0000119545560000071
3、尸胺标准曲线图
使用衍生化的标准工作溶液分别进样,以标准工作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尸胺表准曲线。计算出回归方程如下:Y=331.91X+271.75,R2=0.9916。尸胺的定量测定均由此标准曲线计算得出。
4、尸胺产量测定结果
尸胺在含有赖氨酸脱羧酶和同时含有赖氨酸脱羧酶、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的工程菌的发酵液上清和发酵液中的含量以及上清中尸胺含量占发酵液尸胺含量的比例如下表。
表2 尸胺产量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0119545560000081
由以上结果可知,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CadB能够将合成的尸胺转运至细胞外,减少反馈抑制作用。
高浓度的尸胺具有反馈抑制作用,还可导致细胞膜孔蛋白的关闭,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而CadB可以及时将尸胺转运到细胞外,CadB对尸胺的合成和转运具有重要意义。将cadB基因克隆至谷氨酸棒杆菌中进行表达,通过CadB蛋白转运尸胺,克服了谷氨酸棒杆菌具备转运赖氨酸的体系,却不能转运尸胺的问题。
Figure IDA0000119545650000011
Figure IDA0000119545650000031
Figure IDA0000119545650000041
Figure IDA0000119545650000061

Claims (8)

1.一种产尸胺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具有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尸胺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宿主菌为谷氨酸棒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尸胺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对所述工程菌是异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产尸胺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来源于蜂房哈夫尼菌、大肠杆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产尸胺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来源于大肠杆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产尸胺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大小为2220bp,其序列为序列1;所述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为1335bp,其序列为序列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尸胺的基因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以单顺反子的形式共表达,或者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共表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产尸胺的基因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表达的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可以同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或者同时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共表达载体上,或者一个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另一个基因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表达载体上。
CN2011104250498A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Pending CN1024248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50498A CN102424811A (zh)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50498A CN102424811A (zh)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4811A true CN102424811A (zh) 2012-04-25

Family

ID=45958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50498A Pending CN102424811A (zh)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2481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7014A1 (zh) * 2014-06-27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全细胞催化生产1,5-戊二胺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及应用
CN105295367A (zh) * 2014-06-27 2016-02-03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1497A (zh) * 2015-12-29 2016-03-30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转化偶联生产尸胺的方法
WO2016119230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Cathay R & D Center Co., Ltd. Expression of klebsiella oxytoca polypeptides involved in lysine decarboxylation, an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10699394A (zh) * 2019-09-06 2020-01-1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生产1,5-戊二胺的生物转化法
CN111117940A (zh) * 2019-12-04 2020-05-08 天津大学 一种高产戊二胺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与方法
CN111118077A (zh) * 2020-01-09 2020-05-0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玉米芯水解液中木糖一步发酵生产1,5-戊二胺的方法
CN114438064A (zh) * 2021-12-28 2022-05-06 重庆大学 厌氧条件下制备含光脱羧酶催化剂及烃类燃料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3771A (ja) * 2001-02-01 2002-08-13 Toray Ind Inc カダベリンの製造方法
JP2002223770A (ja) * 2001-02-01 2002-08-13 Toray Ind Inc 宿主およびカダベリンの製造方法
CN101240258A (zh) * 2007-02-01 2008-08-13 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发酵制备尸胺的方法
CN101389765A (zh) * 2006-03-30 2009-03-18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生产尸胺的方法
WO2011073278A1 (en) * 2009-12-17 2011-06-23 Basf Se Processes and recombinant microorganis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daver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3771A (ja) * 2001-02-01 2002-08-13 Toray Ind Inc カダベリンの製造方法
JP2002223770A (ja) * 2001-02-01 2002-08-13 Toray Ind Inc 宿主およびカダベリンの製造方法
CN101389765A (zh) * 2006-03-30 2009-03-18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生产尸胺的方法
CN101240258A (zh) * 2007-02-01 2008-08-13 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发酵制备尸胺的方法
WO2011073278A1 (en) * 2009-12-17 2011-06-23 Basf Se Processes and recombinant microorganis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daverine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ECKER,L.F.等: "Hafnia alvei gene for lysine decarboxylase (LDC)", 《GENBANK: X03774.1》 *
WARAPORN SOKSAWATMAEKHIN等: "Excretion and uptake of cadaverine by CadB and i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Escherichia coli", 《MOLECULAR MICROBIOLOGY》 *
牛涛等: "一步法生产1,5-戊二胺谷氨酸棒杆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6270B (zh) * 2014-06-27 2019-01-29 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生产1,5-戊二胺的工程菌及其应用
CN105295367A (zh) * 2014-06-27 2016-02-03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6270A (zh) * 2014-06-27 2016-02-1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催化生产1, 5-戊二胺的工程菌及其应用
WO2015197014A1 (zh) * 2014-06-27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全细胞催化生产1,5-戊二胺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及应用
CN106414713B (zh) * 2014-06-27 2019-08-06 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细胞催化生产1, 5-戊二胺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及应用
CN106414713A (zh) * 2014-06-27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全细胞催化生产1, 5‑戊二胺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及应用
CN105295367B (zh) * 2014-06-27 2019-03-08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7524335A (ja) * 2014-06-27 2017-08-3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全細胞触媒による1,5−ペンタンジアミン生産用の大腸菌工学菌およびその応用
US11261217B2 (en) 2015-01-30 2022-03-01 Cathay Biotech Inc. Expression of Klebsiella oxytoca polypeptides involved in lysine decarboxylation, an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7074915A (zh) * 2015-01-30 2017-08-18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参与赖氨酸脱羧作用的产酸克雷伯氏菌多肽的表达及其方法和应用
WO2016119230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Cathay R & D Center Co., Ltd. Expression of klebsiella oxytoca polypeptides involved in lysine decarboxylation, an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20180371028A1 (en) * 2015-01-30 2018-12-27 Cathay R&D Center Co., Ltd. Expression of klebsiella oxytoca polypeptides involved in lysine decarboxylation, an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10584149B2 (en) 2015-01-30 2020-03-10 Cathay Biotech Inc. Expression of Klebsiella oxytoca polypeptides involved in lysine decarboxylation, an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7074915B (zh) * 2015-01-30 2021-04-02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赖氨酸脱羧作用的产酸克雷伯氏菌多肽的表达及其方法和应用
CN105441497B (zh) * 2015-12-29 2020-07-1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转化偶联生产尸胺的方法
CN105441497A (zh) * 2015-12-29 2016-03-30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转化偶联生产尸胺的方法
CN110699394A (zh) * 2019-09-06 2020-01-1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生产1,5-戊二胺的生物转化法
CN110699394B (zh) * 2019-09-06 2023-10-13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生产1,5-戊二胺的生物转化法
CN111117940A (zh) * 2019-12-04 2020-05-08 天津大学 一种高产戊二胺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与方法
CN111117940B (zh) * 2019-12-04 2022-06-28 天津大学 一种高产戊二胺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与方法
CN111118077A (zh) * 2020-01-09 2020-05-0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玉米芯水解液中木糖一步发酵生产1,5-戊二胺的方法
CN111118077B (zh) * 2020-01-09 2022-03-2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玉米芯水解液中木糖一步发酵生产1,5-戊二胺的方法
CN114438064A (zh) * 2021-12-28 2022-05-06 重庆大学 厌氧条件下制备含光脱羧酶催化剂及烃类燃料的方法
CN114438064B (zh) * 2021-12-28 2023-08-25 重庆大学 厌氧条件下制备含光脱羧酶催化剂及烃类燃料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4811A (zh)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CN107254429B (zh) 一种高产重组腈水解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方法
CN108795789A (zh) 一种高产衣康酸解脂耶氏酵母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发酵工艺与应用
CN105368766B (zh) 一株生产戊二胺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制备戊二胺的方法
CN107916283B (zh) 一种烟酰胺的生产工艺
CN104232722A (zh) 微生物发酵生产9α-羟基雄烯二酮的方法
CN105441497B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转化偶联生产尸胺的方法
CN106434510A (zh) 一株发酵产l‑天冬氨酸的基因工程菌
CN105647844A (zh) 一种利用木糖生产乙醇酸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15216414B (zh) 一种高甲醇转化率且高蛋白的毕赤酵母菌株及其制备方法
US10508279B2 (en)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for high efficiency production of fructosylated chondroitin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reof
CN104388371A (zh) 一种高产间苯三酚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3865944A (zh) 一种生产核黄素的大肠杆菌菌株及构建方法及用途
Chiang et al. A strategy to improv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in Escherichia coli based on a glucose–glycerol mixture and glutamate
CN104195190A (zh) 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厌氧生产5-氨基乙酰丙酸的方法
CN105002147A (zh) 表达量提高的突变葡萄糖氧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N105483069A (zh) 一株生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重组菌株及其构建与应用
CN104152483A (zh) argJ基因在发酵生产L-瓜氨酸中的应用
CN103882045B (zh) 生产丙酮酸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Gupta et al. Isobutanol production by combined in vivo and in vitro metabolic engineering
CN115895989A (zh) 一株高产丁二酸的大肠杆菌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703185A (zh) 木葡萄糖醋杆菌来源序列的启动子功能鉴定及在促进细菌纤维素合成中的应用
CN113528495A (zh) 一种稳定表达几丁二糖脱乙酰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3757035B (zh) 鼠灰链霉菌amp脱氨酶基因的乳酸克鲁维酵母真核表达方法
CN101265474A (zh) 产气荚膜梭菌甘油脱水酶激活因子基因及其1,3-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