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5367A -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5367A
CN105295367A CN201410301102.7A CN201410301102A CN105295367A CN 105295367 A CN105295367 A CN 105295367A CN 201410301102 A CN201410301102 A CN 201410301102A CN 105295367 A CN105295367 A CN 105295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mide resin
acid
toughened
composite materials
impact mod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11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5367B (zh
Inventor
胡定军
顾宗宗
秦兵兵
郑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sai (Wusu) Biomaterials Co., Ltd.
Shanghai Kais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athay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athay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athay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011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5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5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5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5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5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至少以聚酰胺树脂和抗冲改性剂为生产原料,聚酰胺树脂至少以戊二胺和二元酸为生产原料,抗冲改性剂为聚烯烃、烯烃共聚物、弹性体和无机非弹性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至少以聚酰胺树脂和抗冲改性剂为生产原料进行熔融混炼,熔融混炼温度比聚酰胺树脂的熔点高30~50℃,熔融混炼时间为0.25~8分钟,将熔融混炼后挤出的线料在水中冷却,切割成粒,即得到前述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在有缺口和低温下均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够在需要增韧材料的领域得以应用;另外,该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可以非石油资源作为生产原料,不依赖于石油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树脂具有较高的刚性、良好的韧性以及较好的热变形温度,并且其成形加工性和耐化学品性比较优良,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电气设备、机械部构、交通器材、纺织、造纸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当前广泛使用的聚酰胺产品有聚酰胺6和聚酰胺66,二者均以石油产品的衍生物如二元胺和二元酸为原料制备,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人们对以非石油资源作为原材料来制备与现有聚酰胺材料性能相当的绿色聚酰胺新兴材料寄予了厚望。
另一方面,当前使用的聚酰胺树脂具有缺口敏感性,即当聚酰胺树脂在无缺口时具有一定韧性但在有缺口时却呈现脆性。此外,聚酰胺树脂在低温下(如-10℃以下)的韧性也很差,这些性质极大地限制了聚酰胺树脂的应用。客观需要要求聚酰胺树脂能够达到所需的韧性,特别是在低温下仍然具有良好的韧性,因此,对聚酰胺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以提高聚酰胺树脂的低温冲击韧性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有缺口和低温下均具有良好的韧性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至少含有聚酰胺树脂和抗冲改性剂,聚酰胺树脂的生产原料至少包括戊二胺和二元酸,抗冲改性剂为聚烯烃、烯烃共聚物、弹性体和无机非弹性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戊二胺可以由生物法或化学脱羧法制备而成,生物法可以为发酵法和酶转化法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戊二胺由发酵法制备而成或由氨基酸经酶转化法脱羧而成。
戊二胺也可以含有符合ASTMD6866标准的可再生来源的有机碳。
上述的二元酸由生物法或化学法制备,二元酸为脂肪族二元酸及其衍生物、芳香族二元酸及其衍生物和杂环二元酸及其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
聚酰胺树脂与抗冲改性剂的质量比可以为100:(1~50),优选地,聚酰胺树脂与抗冲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0:(10~50),更优选地,聚酰胺树脂与抗冲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0:(20~50)。
上述的聚酰胺树脂可以为由戊二胺与任意一种二元酸聚合而成的均聚物;聚酰胺树脂还可以为由戊二胺与任意几种二元酸分别聚合而成的均聚物的混合物;聚酰胺树脂还可以为由戊二胺与任意几种二元酸聚合而成的共聚物;聚酰胺树脂还可以为由戊二胺和任意几种二元酸聚合而成的共聚物与由戊二胺和其它任意几种二元酸聚合而成的共聚物相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聚酰胺树脂的生产原料还可以包括封端剂,封端剂优选为一元羧酸、一元胺、酸酐、单异氰酸酯、单酰卤、单酯以及一元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封端剂更优选为一元羧酸或一元胺。
上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还含有助剂,助剂为成核剂、增强剂、老化抑制剂、成形性改良剂以及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聚酰胺树脂与助剂的质量比为100:(0~1)。优选地,助剂为成核剂和老化抑制剂的组合。
上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还可以包括氨基酸或己内酰胺。
当以聚烯烃或烯烃共聚物作为抗冲改性剂时,聚酰胺树脂与聚烯烃或烯烃共聚物的质量比可以为100:(1~40),优选为100:(5~30)。
上述的聚烯烃或烯烃共聚物是由乙烯与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二烯烃、烯属不饱和羧酸、烯属不饱和羧酸的酯类衍生物以及烯属不饱和羧酸的酸酐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聚合而成的线性共聚物,优选地,α-烯烃的碳原子数目为2~20,更优选为3~8。
当以弹性体作为抗冲改性剂时,聚酰胺树脂与弹性体的质量比可以为100:(1~50),优选为100:(5~40);弹性体的平均粒径为0.02~0.3μm,更优选为0.05~0.2μm。
当以无机非弹性体作为抗冲改性剂时,聚酰胺树脂与无机非弹性体的质量比可以为100:(1~25),优选为100:(5~20);非弹性体的表面采用表面处理剂处理,表面处理剂为偶联剂或成膜剂,优选地,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或钛类偶联剂;聚酰胺树脂与经过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的无机非弹性体的质量比为100:(1~30),优选为100:(1~20)。
上述的聚酰胺树脂为聚酰胺树脂PA56、聚酰胺树脂PA510、聚酰胺树脂PA512和聚酰胺树脂PA5T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制备上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至少以上述的聚酰胺树脂和上述的抗冲改性剂为生产原料进行熔融混炼,熔融混炼温度比聚酰胺树脂的熔点高30~50℃,熔融混炼时间为0.25~8分钟,将熔融混炼后挤出的线料在水中冷却,切割成粒,得到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
上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在制备成型部件中的应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至少以聚酰胺树脂5X(聚酰胺树脂PA56、聚酰胺树脂PA510、聚酰胺树脂PA512或聚酰胺树脂PA5T)和抗冲改性剂为生产原料,使得该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在有缺口和低温下均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够在航空航天、汽车、电气设备、机械部构、交通器材、纺织、造纸机械等需要增韧材料的领域得以应用。另外,该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以非石油资源作为制备的原材料,不依赖于石油资源,可再生性好,从长远来看,必将逐步替代现有的以石油资源为原料的聚酰胺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制造例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其中,该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至少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抗冲改性剂(B),聚酰胺树脂与抗冲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0:(1~50),优选为100:(10~50),更优选为100:(20~50)。然而,根据各种具体需要,在不违背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还可以添加成核剂、增强剂、老化抑制剂、成形性改良剂、着色剂以及热塑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作为助剂。相对于聚酰胺树脂100质量份,助剂总的质量份为0~1。
其中,聚酰胺树脂(A)的生产原料至少包括戊二胺和二元酸。然而,根据各种具体需要,在不违背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聚酰胺树脂的生产原料还可以包括氨基酸或己内酰胺等其他单体或者封端剂。
戊二胺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碱,一般为蛋白质自腐败时赖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可以通过化学法提纯得到。近年来有很多文献报道了可以通过生物法或化学脱羧法得到戊二胺。实施例对戊二胺的来源没有作特别的限定,其可以由氨基酸经酶转化法脱羧而成(如赖氨酸),也可以由葡萄糖经发酵脱羧法制备而成,因此,其来源可以为但不限于石油或其衍生产品。脱羧反应可以由生物法进行脱羧,也可以由化学法进行脱羧。生物法包括发酵法和酶转化法。酶转化法即在赖氨酸脱羧酶的催化作用下,赖氨酸发生脱羧反应得到戊二胺。生物法脱羧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来进行,即在能够生成赖氨酸的菌株中上调赖氨酸脱羧酶的表达或重组表达赖氨酸脱羧酶,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赖氨酸同步转化为戊二胺,从而直接得到戊二胺产物。化学法脱羧详见须山正等人公开的技术,即、利用赖氨酸在含四氢化萘过氧化物的环己醇中煮沸制得戊二胺(アミノ酸の脱炭酸(第4报),药学杂志,Vol.85(6),P531-533,1965)。戊二胺含有符合ASTMD6866标准的可再生来源的有机碳。
二元酸由生物法或化学法制成,其来源可以为但不限于石油或其衍生产品。作为生产原料之一的二元酸可以为脂肪族二元酸及其衍生物、芳香族二元酸及其衍生物、杂环二元酸及其衍生物。脂肪族二元酸及其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短碳链二元酸(碳链上碳原子数小于10)和长碳链二元酸。短碳链二元酸包括但不限于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优选为己二酸,癸二酸。长碳链二元酸包括但不限于十一碳二元酸、十二碳二元酸、十三碳二元酸、十四碳二元酸、十五碳二元酸、十六碳二元酸、十七碳二元酸、十八碳二元酸、马来酸、△9-1,18-十八烯二元酸,优选为十二碳二元酸。芳香族二元酸及其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对苯二甲酸。杂环二元酸及其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呋喃二羧酸。
由戊二胺和二元酸聚合而成的聚酰胺树脂可以为均聚物(均聚型)、均聚物的混合物(均聚混合型)、共聚物(共聚型)、共聚物的混合物(共聚混合型)或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混合物(均聚共聚混合型)。均聚型的聚酰胺树脂由戊二胺与上述任意一种二元酸聚合而成。均聚混合型的聚酰胺树脂由戊二胺与上述任意几种二元酸分别聚合后再混合而成。共聚型的聚酰胺树脂由戊二胺与上述任意几种二元酸聚合而成。共聚型的聚酰胺树脂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共聚混合型的聚酰胺树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共聚型的聚酰胺树脂混合而成,即选取上述任意几种二元酸与戊二胺聚合为一种共聚型的聚酰胺树脂,选取其它几种二元酸与戊二胺聚合为另外一种共聚型的聚酰胺树脂,然后把这两种共聚型的聚酰胺树脂混合。均聚共聚混合型的聚酰胺树脂由上述均聚型的聚酰胺树脂或均聚混合型的聚酰胺树脂与上述共聚型的聚酰胺树脂或共聚混合型的聚酰胺树脂混合而成。前述“几种”指代两种以上(包括两种)。
上述的二元酸的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酰氯。
对聚酰胺树脂的制备方法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采用任何公知方法制备,例如将戊二胺与脂肪族二元酸成盐,然后高温缩聚制得聚酰胺树脂(尼龙树脂)。
在制备聚酰胺树脂时,为了调节聚酰胺树脂的分子量或提高其耐热水性,聚酰胺树脂的生产原料中可以进一步添加封端剂。封端剂为一元羧酸、一元胺、酸酐、单异氰酸酯、单酰卤、单酯类以及一元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酸酐包括但不限于邻苯二甲酸酐。从生产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一元羧酸或一元胺作为封端剂。
作为能够用作封端剂的一元羧酸,只要是与氨基具有反应性的一元羧酸则没有特别限制。一元羧酸包括但不限于脂肪族一元羧酸、脂环族一元羧酸和芳香族一元羧酸等。其中,脂肪族一元羧酸包括但不限于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三甲基乙酸以及异丁酸。脂环族一元羧酸包括但不限于己烷甲酸。芳香族一元羧酸包括但不限于苯甲酸、甲苯甲酸、α-萘甲酸、β-萘甲酸、甲基萘甲酸以及苯基乙酸等芳香族一元羧酸。
作为能够用作封端剂的一元胺,只要是与羧基具有反应性的一元胺则没有特别限制。一元胺包括但不限于脂肪族一元胺、脂环族一元胺和芳香族一元胺等。其中,脂肪族一元胺包括但不限于甲胺、乙胺、丙胺、丁胺、己胺、辛胺、癸胺、硬脂胺、二甲胺、二乙胺、二丙胺和二丁胺。脂环族一元胺包括但不限于环己胺和二环己胺。芳香族一元胺包括但不限于苯胺、甲苯胺、二苯胺及萘胺。
从工程材料的使用热变形温度考虑,所选用聚酰胺树脂的熔点为190~350℃,优选为200~300℃,更优选为200~280℃,熔点的测定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具体而言,使用10mg样品,在20℃/分钟的升温速度的条件下升温到400℃,将所得到的熔融曲线的峰值温度作为熔点。
抗冲改性剂(B)为聚烯烃、烯烃共聚物、弹性体和无机非弹性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当以聚烯烃或烯烃共聚物作为抗冲改性剂时,该聚烯烃或烯烃共聚物是由乙烯(PE)与其它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二烯烃、烯属不饱和羧酸(单官能团或双官能团)、烯属不饱和羧酸的酯类衍生物或烯属不饱和羧酸的酸酐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聚合而成的共聚物,尤其选择均匀的线性共聚物。其中,a-烯烃的碳原子数目优选为2~20,更优选为3~8。当乙烯与其它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生成共聚物时,共聚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或1-辛烯。当乙烯与二烯烃、烯属不饱和羧酸(单官能团或双官能团)、烯属不饱和羧的酯类衍生物或烯属不饱和羧的酸酐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生成共聚物时,共聚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酸乙烯酯或马来酐。
前述的聚烯烃、烯烃共聚物优选包含用极性基团官能化的聚烯烃,典型的官能基团包括羧酸、羧酸酯、酐、胺、酰胺、环氧化物、马来酰亚胺和将使聚烯烃与聚酰胺相容的其它任何官能基团。优选的官能基团是在熔混期间可与聚酰胺反应的基团,如胺、环氧化物、酸和羧酸。典型的官能化聚烯烃是马来酸酯化聚烯烃。马来酸酯化聚烯烃为本领域已知,典型地将马来酸接枝在聚烯烃主链上得到。典型的马来酸酯化聚烯烃包括马来酸酯化a-烯烃,如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和乙烯-庚烯共聚物。
聚烯烃的马来酸酯化可在熔融态、溶液态或固态中进行,可采用连续或间歇方法。包括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在内的各种自由基引发剂均可用于促进马来酸酯化作用。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公知的,现有技术中已充分描述。马来酸酯化剂试剂包括酐和不饱和二元羧酸。酐包括但不限于马来酐。
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中,相对于前述聚酰胺树脂(A)100质量份,前述采用极性基团官能化的聚烯烃作为抗冲改性剂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1~40质量份,更优选5~30质量份。
当以弹性体作为抗冲改性剂时,弹性体为天然橡胶、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聚异丁烯、氯丁橡胶、聚硫橡胶、聚硫橡胶、丙烯酸类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表氯醇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R)、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R)、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EP)、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EPR)、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或者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核壳橡胶(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核壳橡胶(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核壳橡胶(MAS)、丙烯酸辛酯-丁二烯-苯乙烯核壳橡胶(MABS)、丙烯酸烷基酯-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核壳橡胶(AABS)、丁二烯-苯乙烯核壳橡胶(SBR),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硅氧烷为代表的含硅氧烷的核壳橡胶等核壳型橡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弹性体优选包含用极性基团官能化的弹性体,典型的官能化弹性体是马来酸酯化弹性体。马来酸酯化弹性体为本领域已知,典型地将马来酸接枝在弹性体主链上得到。作为增韧组分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上述极性基团接枝的接枝率为聚酰胺树脂(A)重量的0.5%~8.0%,优选为聚酰胺树脂(A)重量的1%~3%。弹性体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2~0.3μm,更优选为0.05μm~0.2μm。相对于前述聚酰胺树脂(A)100质量份,前述采用极性基团官能化的弹性体抗冲改性剂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1~50质量份,更优选5~40质量份。
当以无机非弹性体作为抗冲改性剂时,相对于前述的聚酰胺树脂(A)100质量份,无机非弹性体的配合量为1~25质量份,优选为5~20质量份。无机非弹性体为纳米尺寸级别的无机粒子,包括但不限于纳米GaCO3、纳米级高岭土、纳米级片晶类有机粘土。纳米级GaCO3或高岭土的平均粒径5~100纳米。纳米级片晶类有机粘土优选粘土非专一地包含天然或合成的层状硅酸盐,例如蒙脱石、锂皂石、蛭石、贝得石、皂石、绿脱石。粘土的平均片晶厚度是约1~100纳米,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各约50~500纳米。
从提高增韧效果的观点考虑,无机非弹性体优选实施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偶联剂或成膜剂。
偶联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硅烷类偶联剂或钛类偶联剂。
硅烷类偶联剂包括但不限于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1,1-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N-甲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乙烯基苄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氢咪唑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酰胺、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脲等。
从经济性和操作性优良的观点考虑,优选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1,1-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氨基硅烷及环氧基硅烷。
钛类偶联剂包括但不限于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异丙酯、三(二辛基焦磷酰基)钛酸异丙酯、双(二辛基亚磷酰基)钛酸四异丙酯、双(二(十三烷基)亚磷酰基)钛酸四辛酯、双(二(十三烷基)亚磷酰基)钛酸四(1,1-二烯丙氧基甲基-1-丁基)酯、双(二辛基焦磷酰基)氧代亚乙基钛酸酯、双(二辛基焦磷酰基)亚乙基钛酸酯、三辛酰基钛酸异丙酯、二甲基丙烯酰基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异硬脂酰基二丙烯酰基钛酸异丙酯、三(二辛基磷酰基)钛酸异丙酯、三枯基苯基钛酸异丙酯、三(N-酰胺基乙基、氨基乙基)钛酸异丙酯、二枯基苯基氧代亚乙基钛酸酯、二异硬脂酰基亚乙基钛酸酯等。
成膜剂包括但不限于氨基甲酸酯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马来酸酐与乙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2,3-二氯丁二烯、1,3-戊二烯、环辛二烯等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环氧类聚合物、聚酯类聚合物、乙酸乙烯酯类聚合物、聚醚类聚合物等聚合物。从经济性和性能优良的观点考虑,优选氨基甲酸酯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丁二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使用上述的偶联剂和成膜剂进行无机非弹性体的表面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上述偶联剂和成膜剂的有机溶剂溶液或悬浮液作为所谓的上浆剂涂布到表面的上浆处理;可以使用享舍尔混合器、高速混合器、罗地格混合器、V型混合器等进行涂布的干式混合的方法;通过喷涂器进行涂布的喷涂法;整体掺混法;另外,还可以列举将这些方法组合的方法(例如,将偶联剂和成膜剂的一部分通过上浆处理进行涂布后,将其余的薄膜形成剂喷涂的方法等)。相对于前述聚酰胺树脂(A)100质量份,前述经表面处理的无机非弹性体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1~30质量份,更优选1~20质量份。
成核剂是能较少的使绿色聚酰胺聚合物从熔体冷却时开始结晶所需时间减少的化合物。成核剂使模塑成型中的聚合物的结晶度更高而且在各种模塑成型条件下结晶度更一致。使用成核剂后聚酰胺的耐化学性增加并且结晶度更高,并能改变晶体形态。成核剂包括但不限于黏土类、氧化物类、无机盐类、无机成核剂、酰胺、苯基次膦酸钠、苯甲酸、C1~10烷基取代的苯甲酸衍生物的金属盐、聚碳酸酯、聚苯硫醚和碳纤维有机成核剂等。其中,黏土类包括但不限于高岭土、蒙脱土、黏土和滑石粉等。氧化物类包括但不限于纳米SiO2、纳米ZrO2、纳米TiO2、Nd2O3、MgO、ZnO晶须等。无机盐包括但不限于纳米CaCO3、CaF2、MgSO4晶须等。无机成核剂包括但不限于滑石粉。在制备聚酰胺树脂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添加一种或几种成核剂,只要这几种成核剂具有协同效应即可一并添加。
使用于此的成核剂优选是苯甲酸和C1~10烷基取代的苯甲酸衍生物的铝盐。最优选的成核剂是三(对叔丁基)苯甲酸铝。成核剂的用量应足以比在无这种成核剂的组合物更短的时间内所导致的绿色聚酰胺聚合物成核并开始结晶,优选的量为聚酰胺树脂(A)重量的0.1~5%,更优选0.1~3%,最优选0.2~1%。
增强剂添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聚酰胺树脂的抗冲抗拉强度,增强剂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矿物、玻璃、陶瓷、聚合物或碳增强剂。该增强剂可以是长径比(L/D)大于5的纤维形状,优选的粒径是0.1~1mm。优选的纤维是玻璃纤维,适用的无机填充材料选自短切硅灰石、滑石、云母、高岭土、硫酸钡、碳酸钙、磷灰石、磷酸钠、萤石、氮化硅、玻璃微珠、钛酸钾和二硫化钼中的一种或多种。
老化抑制剂添加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热降解和加热时变色、提高耐老化性及耐候性。老化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铜化合物、酚类稳定剂、亚磷酸酯类稳定剂、受阻胺类稳定剂、三嗪类稳定剂、含硫稳定剂、紫外线光吸收剂和自由基捕获剂的复配物等。在制备聚酰胺树脂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添加一种或几种老化抑制剂。
铜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碘化铜。
酚类稳定剂为受阻酚类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辅抗氧剂和铜盐复合抗氧剂中两种或多种按照一定比例复配的复配物。其中,受阻酚类主抗氧剂包括但不限于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N,N’-1,6-亚己基-[3,5-二叔丁基-4-羟基丙酰胺]、N,N’-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肼、二缩三乙二醇双[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尿酸、1,3,5-三甲基-2,4,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基)苯、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尿酸等;亚磷酸酯类辅抗氧剂包括但不限于双十八烷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酚)亚磷酸酯等;铜盐复合抗氧剂是碘化钾和碘化亚铜的混合物或者是溴化钾和碘化亚铜的混合物。当铜盐复合抗氧剂是碘化钾和碘化亚铜的混合物时,碘化钾的质量分数为50~90%,碘化亚铜的质量分数为10%~40%。当铜盐复合抗氧剂是溴化钾和碘化亚铜的混合物时,溴化钾的质量分数为50~90%,碘化亚铜的质量分数为10%~40%。
紫外光吸收剂主要包括苯并三唑类或三嗪类紫外光吸收剂,如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5'-特辛基苯基)苯骈三唑;自由基捕获剂主要为受阻胺类光衍生物,如(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
成形性改良剂包括但不限于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金属盐、高级脂肪酸酯和高级脂肪酸酰胺等。在制备聚酰胺树脂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添加一种或几种成形性改良剂。
其中,高级脂肪酸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棕榈酸、山萮酸、芥子酸、油酸、月桂酸和褐煤酸等的碳原子数8~40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等。从脱模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硬脂酸和褐煤酸。
高级脂肪酸金属盐是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从高级脂肪酸金属盐稳定性的观点考虑,高级脂肪酸金属盐中的金属元素优选元素周期表第1、2、3族元素、锌及铝等,更优选钙、钠、钾和镁等第1、2族元素以及铝等。高级脂肪酸金属盐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钙、硬脂酸铝、硬脂酸锌、硬脂酸镁、褐煤酸钙和褐煤酸钠、棕榈酸钙等。从脱模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褐煤酸的金属盐及硬脂酸的金属盐。
高级脂肪酸酯是高级脂肪酸与醇的酯化物。高级脂肪酸酯,从脱模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碳原子数为8~40的脂肪族羧酸与碳原子数为8~40的脂肪族醇的酯、酯等。脂肪族醇包括但不限于脂醇、山萮醇及月桂醇等。高级脂肪酸酯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酯、山萮酸酯。
高级脂肪酸酰胺是高级脂肪酸的酰胺化合物。高级脂肪酸酰胺包括但不限于脂酰胺、油酰胺、芥子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亚乙基双油酰胺、N-硬脂基硬脂酰胺、N-硬脂基芥子酰胺等。从脱模性的观点考虑,高级脂肪酸酰胺优选硬脂酰胺、芥子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以及N-硬脂基芥子酰胺,更优选亚乙基双硬脂酰胺以及N-硬脂基芥子酰胺。
着色剂包括但不限于染料、颜料、金属粒子和金属颜料等。其中,染料包括但不限于胺黑;颜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钛和炭黑;金属粒子包括但不限于铝、着色铝、镍、锡、铜、金、银、铂、氧化铁、不锈钢和钛;金属颜料包括但不限于云母制珠光颜料、彩色石墨、彩色玻璃纤维和彩色玻璃薄片等。
其它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包括热塑性树脂成分等。热塑性树脂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聚醚砜等聚醚类树脂、聚苯硫醚、聚甲醛等缩合型树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含卤素乙烯化合物类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在制备聚酰胺树脂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添加一种或几种热塑性树脂。
以下对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做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只要是将前述聚酰胺树脂(A)、抗冲改性剂(B)、以及根据需要的上述老化抑制剂、成形性改良剂、着色剂、其它树脂混合的方法,则没有特别限制。典型地,将所有组分在混合装置如挤出机中混料生产本发明的共混物。可利用机械混合装置如螺带式混合机混合,溶液混合或其他任何适合的装置和技术。可以列举例如:所有组分如聚酰胺树脂(A)、抗冲改性剂(B)、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材料进行混合,并供给到熔融混炼机中进行混炼的方法;具有减压装置的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中形成为熔融状态的聚酰胺树脂(A)中从侧进料器配合抗冲改性剂(B)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材料的方法等。
在将成分均匀分散的条件下混合各组分制备本发明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可使极性基团反应物与聚烯烃或弹性体,绿色聚酰胺树脂,加入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中,在引发剂(如过氧化物)的引发作用下直接通过反应共混挤出制备本发明组合物。
熔融共混温度应在聚酰胺的熔点之上进行,但也应该保证聚酰胺弯曲熔融又不会使其分解的范围内选择。同时应充分混合,但过度的剪切可能导致不希望的高温,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复杂的共混物混料中,所有的组分特别是作为增韧的抗冲改性剂均渗移形成赋予要求性能的结构,可以为海-岛结构或互穿网络结构及半互穿网络,以保持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并保持较高的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熔融混炼温度优选为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的熔点30℃以上。熔融混炼时间优选为约0.25~8分钟。
关于进行熔融混炼的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装置,例如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班伯里混合机以及混炼辊等熔融混炼机。
在前述熔融混炼机中进行熔融混炼后,从喷嘴挤出线料。线料为230~350℃的高温状态,不能直接用制粒机的切割辊压碎并切割,因此冷却到聚酰胺树脂(A)的熔点以下。通常在该冷却中使用水,将从喷嘴挤出的线料在水中冷却。冷却后的线料在制粒机中被切割,由此得到可以得到本实施方式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
以下对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用途做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绿色聚酰胺增韧树脂复合材料,其具有良好的韧性,特别是在低温下具有良好韧性的绿色聚酰胺材料和热变形温度,因此可以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可以适合用于汽车领域、电气电子领域、机械工业领域、商用设备领域、航空宇宙领域。
以下对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测试方法做详细说明。
a.聚酰胺树脂的熔点(℃)
熔点的测量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测定。关于测定条件,在氮气气氛下、将约10mg试样以2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时出现的吸热峰(熔融峰)的温度设为Tm1(℃),在Tm1+40℃的熔融状态下保温2分钟后,以20℃/分钟的降温速度降温到30℃并保持2分钟,然后将以2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时出现的吸热峰(熔融峰)的峰值温度作为融点(Tm2(℃))。
b.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按ISO527-2方法测定。
c.弯曲强度、弯曲模量
按ISO178方法测定。
d.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按ISO180方法测定。
e.热变形温度
按ISO75-1方法测定
以下对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中的聚酰胺树脂原料的来源做详细说明。
戊二胺(购自山东凯赛,包含符合ASTMD6866标准的可再生来源的有机碳,气相归一化法纯度99.56%)
二元酸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中的聚酰胺树脂PA66和PA6均为市售产品。
以下结合制造例对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中的聚酰胺树脂的制备方法作详细说明。
制造例一
内部容积为50L的高压釜通过抽真空充氮气的方式置换里面的空气,并用氮气保护;
取等摩尔量的戊二胺与己二酸共1246g,以及相对于戊二胺和己二酸的总摩尔数0.5%的己二酸一起溶解于30000g蒸馏水中,制备成均匀的水溶液;
将获得的水溶液投入到内部容积50L的高压釜中,并进行氮气置换,在110~150℃的温度下边搅拌边将水蒸汽缓缓抽出高压釜,将高压釜中的溶液的质量浓度浓缩至初始质量浓度的70%;
将高压釜的内部温度升至220℃并且升压至1.8MPa,缓缓地抽出水蒸汽,保持压力为1.8MPa的同时反应1小时直到内部温度达到260℃;
用1小时将压力降至1MPa,然后用真空装置将高压釜内部减压为86.7kPa(即650托)并保持10分钟。此时,聚合的最终内部温度为290℃;
用氮气进行加压,从下部纺丝口(喷嘴)形成线料状的产物,对该产物进行水冷、切割,以颗粒状排出,在100℃和氮气气氛下干燥12小时,得到聚酰胺树脂PA56(A1)。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得到粘数在100~200的聚酰胺树脂。
制造例二
将上述制造例一的己二酸替换为葵二酸,得到聚酰胺树脂PA510(A2)。
制造例三
将上述制造例一的己二酸替换为十二碳二元酸,得到聚酰胺树脂PA512(A3)。
制造例四
上述制造例一的己二酸替换为邻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制造方法参考申请专利CN103387667A,得到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PA5T(A4)。
以下对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抗冲改性剂的来源作详细说明。
马来酸酐(MA)接枝改性聚烯烃(PO)(1%MA/PO):即用重量百分比为1%的马来酸酐改性的密度为0.863g/cm3且熔融指数(MFI)为15的乙烯-辛烯共聚物。
弹性体MA-SEBS:选用重量百分比为2%的马来酸酐改性的含有32%的苯乙烯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
纳米硅酸盐:市售,平均粒径6μm。
成核剂:三(对叔丁基)苯甲酸铝。
抗氧剂:Irganox1076。
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具体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制造例的聚酰胺树脂(A)100质量份与抗冲改性剂(B)从顶进料口供给到科亚制造的SK40mm双螺杆挤出机(设定温度:基于前述熔点测定法求出的聚酰胺树脂(A)的熔点高约30℃的温度,螺杆转速300rpm)。将从模头出口挤出的熔融混炼物以线料状冷却,并制粒,得到增韧聚酰胺树脂颗粒。所制得的增韧聚酰胺树脂颗粒采用除湿干燥机在105℃烘干8小时,通过注塑机制成ISO样条,进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检测。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9
按照表1所示,将制造例一至制造例四的聚酰胺树脂(A)共100质量份与相应质量份的抗冲改性剂(B)、成核剂和抗氧剂预先采用高速混合机进行共混,将共混后的物料从顶进料口供给到ZSK40mm双螺杆挤出机中(设定温度:基于前述熔点测定法求出的聚酰胺树脂(A1)的熔点高约30℃的温度,螺杆转速300rpm)。
表1成分表
将从双螺杆挤出机的模头出口挤出的熔融混炼物以线料状冷却,并制粒,得到增韧聚酰胺树脂颗粒。通过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1~2
按照表2所示,将上述制造例一至制造例四的聚酰胺树脂(A)共100质量份与相应质量份的成核剂和抗氧剂预先采用高速混合机进行共混,将共混后的物料从顶进料口供给到SK40mm双螺杆挤出机(设定温度:基于前述熔点测定法求出的聚酰胺树脂(A1)的熔点高约30℃的温度,螺杆转速300rpm)。
将从模头出口挤出的熔融混炼物以线料状冷却,并制粒,得到增韧聚酰胺树脂颗粒。通过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3
按照表2所示,将市售的聚酰胺树脂PA66(A5)共100质量份与相应质量份的成核剂和抗氧剂预先采用高速混合机进行共混,将共混后的物料从顶进料口供给到SK40mm双螺杆挤出机(设定温度:基于前述熔点测定法求出的聚酰胺树脂(A1)的熔点高约30℃的温度,螺杆转速300rpm)。
将从模头出口挤出的熔融混炼物以线料状冷却,并制粒,得到增韧聚酰胺树脂颗粒。通过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4
按照表2所示,将市售的聚酰胺树脂PA6(A6)共100质量份与相应质量份的成核剂和抗氧剂预先采用高速混合机进行共混,将共混后的物料从顶进料口供给到SK40mm双螺杆挤出机(设定温度:基于前述熔点测定法求出的聚酰胺树脂(A1)的熔点高约30℃的温度,螺杆转速300rpm)。
将从模头出口挤出的熔融混炼物以线料状冷却,并制粒,得到增韧聚酰胺树脂颗粒。通过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5
按照表2所示,将市售的聚酰胺PA66树脂(A5)100质量份与相应质量份的抗冲改性剂、成核剂和抗氧剂预先采用高速混合机进行共混,将共混后的物料从顶进料口供给到ZSK40mm双螺杆挤出机(设定温度:基于前述熔点测定法求出的聚酰胺树脂(A1)的熔点高约30℃的温度,螺杆转速300rpm)。
将从模头出口挤出的熔融混炼物以线料状冷却,并制粒,得到增韧聚酰胺树脂颗粒。通过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6~8
按照表2所示,将市售的聚酰胺PA6(A6)树脂100质量份与相应质量份的抗冲改性剂、成核剂和抗氧剂预先采用高速混合机进行共混,将共混后的物料从顶进料口供给到ZSK40mm双螺杆挤出机(设定温度:基于前述熔点测定法求出的聚酰胺树脂(A1)的熔点高约30℃的温度,螺杆转速300rpm)。
将从模头出口挤出的熔融混炼物以线料状冷却,并制粒,得到增韧聚酰胺树脂颗粒。通过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2成分表
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机械性能数据见表3。
表3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机械性能数据表
结合表3中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参数,由其对应得到的“缺口冲击强度”参数可得出,整体而言,在维持单一聚酰胺材料或增韧复合材料的刚性在一定范围内时,添加了不同种类的抗冲改性剂后,缺口冲击强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表明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好。具体而言,表2所示的不添加抗冲改性剂的比较例1~4,结合表3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看出,聚酰胺56的缺口冲击强度优于同系列的聚酰胺5T,也优于聚酰胺6和66。从实施例2~5、7、8与对比例5~8也可以看出,与现有的聚酰胺6或聚酰胺66相比,在同样的添加物和同等的添加量的情况下,聚酰胺56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优于或与聚酰胺6/66复合材料相当,因此聚酰胺56可以替代现有的石油基聚酰胺。
综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在有缺口和低温下均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够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气设备、机械部构、交通器材、纺织、造纸机械等需要增韧材料的领域得以应用,可通过注塑、基础、热成型、压塑等方法制成各种成型部件。成型部件可示例如(食品)包装膜、包装袋、管材、扎带以及扣件等。该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可以非石油资源作为生产原料,不依赖于石油资源,可再生性好。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聚酰胺树脂和抗冲改性剂,所述聚酰胺树脂的生产原料至少包括戊二胺和二元酸,所述抗冲改性剂为聚烯烃、烯烃共聚物、弹性体和无机非弹性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戊二胺由生物法或化学脱羧法制备而成,所述生物法为发酵法或酶转化法;或者,
所述戊二胺含有符合ASTMD6866标准的可再生来源的有机碳;
优选地,所述戊二胺由发酵法制备而成或由氨基酸经酶转化法脱羧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酸由生物法或化学法制备,所述二元酸为脂肪族二元酸及其衍生物、芳香族二元酸及其衍生物和杂环二元酸及其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
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抗冲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0:(1~50);
优选地,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抗冲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0:(10~50);
更优选地,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抗冲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0:(20~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树脂为由所述戊二胺与任意一种所述二元酸聚合而成的均聚物;或者,
所述聚酰胺树脂为由所述戊二胺与任意几种所述二元酸分别聚合而成的均聚物的混合物;或者,
所述聚酰胺树脂为由所述戊二胺与任意几种所述二元酸聚合而成的共聚物;或者,
所述聚酰胺树脂为由所述戊二胺和任意几种所述二元酸聚合而成的共聚物与由所述戊二胺和其它任意几种所述二元酸聚合而成的共聚物相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所述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或者
所述聚酰胺树脂为聚酰胺树脂PA56、聚酰胺树脂PA510、聚酰胺树脂PA512和聚酰胺PA5T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树脂的生产原料还包括封端剂,所述封端剂为一元羧酸、一元胺、酸酐、单异氰酸酯、单酰卤、单酯以及一元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或者,
所述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还含有助剂,所述助剂为成核剂、增强剂、老化抑制剂、成形性改良剂以及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助剂的质量比为100:(0~1);
优选地,所述封端剂为一元羧酸或一元胺;或者,
所述助剂为所述成核剂和所述老化抑制剂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聚烯烃或所述烯烃共聚物作为所述抗冲改性剂时,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聚烯烃或所述烯烃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00:(1~40);或者,
所述聚烯烃或烯烃共聚物是由乙烯与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二烯烃、烯属不饱和羧酸、烯属不饱和羧酸的酯类衍生物以及烯属不饱和羧酸的酸酐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聚合而成的线性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聚烯烃或所述烯烃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00:(5~30);或者,
所述α-烯烃的碳原子数目为2~20,优选为3~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弹性体作为所述抗冲改性剂时,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弹性体的质量比为100:(1~50);或者,
所述弹性体的平均粒径为0.02~0.3μm;
优选地,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弹性体的质量比为100:(5~40);或者,
所述弹性体的平均粒径为0.05~0.2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无机非弹性体作为所述抗冲改性剂时,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无机非弹性体的质量比为100:(1~25);或者,
所述非弹性体的表面采用表面处理剂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剂为偶联剂或成膜剂;或者,
所述聚酰胺树脂与经过所述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的所述无机非弹性体的质量比为100:(1~30);
优选地,所述聚酰胺树脂与所述无机非弹性体的质量比优选为100:(5~20);或者,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或钛类偶联剂;或者,
所述聚酰胺树脂与经过所述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的所述无机非弹性体的质量比为100:(1~20)。
9.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至少以聚酰胺树脂和抗冲改性剂为生产原料进行熔融混炼,熔融混炼温度比所述聚酰胺树脂的熔点高30~50℃,熔融混炼时间为0.25~8分钟,将熔融混炼后挤出的线料在水中冷却,切割成粒,得到所述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在制备成型部件中的应用。
CN201410301102.7A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295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1102.7A CN105295367B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1102.7A CN105295367B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5367A true CN105295367A (zh) 2016-02-03
CN105295367B CN105295367B (zh) 2019-03-08

Family

ID=55193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1102.7A Active CN105295367B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5367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7250A (zh) * 2017-02-24 2017-06-20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快速注塑成型的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7996A (zh) * 2017-11-22 2018-03-3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酰胺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79339A (zh) * 2018-12-27 2019-04-26 会通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脱模性和柔性的聚酰胺56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073275A (zh) * 2019-12-12 2020-04-28 会通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71565A (zh) * 2019-12-31 2020-05-19 会通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低翘曲度、高装配拉拔力和油漆附着力的聚酰胺56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592755A (zh) * 2019-02-21 2020-08-28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生物基聚酰胺5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29276A (zh) * 2019-06-03 2020-12-04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吸水率的低温增韧聚酰胺扎带专用料、扎带和制备方法
CN113327737A (zh) * 2021-05-25 2021-08-31 合泰盟方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用软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1920A (zh) * 2021-07-01 2021-09-17 嘉兴学院 一种发热碳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5770A (zh) * 2021-10-14 2021-12-28 上海欣洁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塑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6151A (zh) * 2020-05-21 2022-07-29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珠光母料及其制备方法、芯层、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07688A (zh) * 2021-02-09 2022-08-16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碳链聚酰胺5x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92928A1 (de) * 2021-03-19 2022-09-22 Akdeniz Chemson Additives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tabilisatorzusammensetzung für ein polymer und damit hergestellte stabilisatorzusammensetzung
CN116656051A (zh) * 2023-05-31 2023-08-29 广东丙辛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杠吸能块用发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9111A (zh) * 2001-06-25 2002-01-02 巴陵石化岳阳石油化工总厂 一种聚酰胺/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385072A (zh) * 2002-01-21 2002-12-1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硅酸盐抗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5626A (zh) * 2009-04-20 2012-03-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导电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导电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导电性聚酰胺膜
CN102424811A (zh) * 2011-12-13 2012-04-25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CN102933638A (zh) * 2010-06-11 2013-02-13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胺及聚酰胺组合物
CN103146189A (zh) * 2013-02-26 2013-06-12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尼龙改性塑料
CN103328574A (zh) * 2011-01-17 2013-09-25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成型品
CN103881374A (zh) * 2014-03-13 2014-06-25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9111A (zh) * 2001-06-25 2002-01-02 巴陵石化岳阳石油化工总厂 一种聚酰胺/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385072A (zh) * 2002-01-21 2002-12-1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硅酸盐抗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5626A (zh) * 2009-04-20 2012-03-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导电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导电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导电性聚酰胺膜
CN102933638A (zh) * 2010-06-11 2013-02-13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胺及聚酰胺组合物
CN103328574A (zh) * 2011-01-17 2013-09-25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成型品
CN102424811A (zh) * 2011-12-13 2012-04-25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产尸胺工程菌
CN103146189A (zh) * 2013-02-26 2013-06-12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尼龙改性塑料
CN103881374A (zh) * 2014-03-13 2014-06-25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7250A (zh) * 2017-02-24 2017-06-20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快速注塑成型的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7996A (zh) * 2017-11-22 2018-03-3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酰胺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857996B (zh) * 2017-11-22 2019-11-0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酰胺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79339A (zh) * 2018-12-27 2019-04-26 会通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脱模性和柔性的聚酰胺56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592755B (zh) * 2019-02-21 2022-07-19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生物基聚酰胺5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92755A (zh) * 2019-02-21 2020-08-28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生物基聚酰胺5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29276A (zh) * 2019-06-03 2020-12-04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吸水率的低温增韧聚酰胺扎带专用料、扎带和制备方法
CN111073275A (zh) * 2019-12-12 2020-04-28 会通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71565A (zh) * 2019-12-31 2020-05-19 会通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低翘曲度、高装配拉拔力和油漆附着力的聚酰胺56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806151A (zh) * 2020-05-21 2022-07-29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珠光母料及其制备方法、芯层、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6151B (zh) * 2020-05-21 2024-02-09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珠光母料及其制备方法、芯层、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07688A (zh) * 2021-02-09 2022-08-16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碳链聚酰胺5x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07688B (zh) * 2021-02-09 2024-04-05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碳链聚酰胺5x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92928A1 (de) * 2021-03-19 2022-09-22 Akdeniz Chemson Additives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tabilisatorzusammensetzung für ein polymer und damit hergestellte stabilisatorzusammensetzung
CN113327737A (zh) * 2021-05-25 2021-08-31 合泰盟方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用软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1920A (zh) * 2021-07-01 2021-09-17 嘉兴学院 一种发热碳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5770A (zh) * 2021-10-14 2021-12-28 上海欣洁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塑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56051A (zh) * 2023-05-31 2023-08-29 广东丙辛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杠吸能块用发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56051B (zh) * 2023-05-31 2024-02-23 广东丙辛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杠吸能块用发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5367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5367A (zh) 一种增韧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1374A (zh) 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
CN103562316B (zh) 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
JP2009001796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ナノコンポジットの製造方法
DE69910623T2 (de) Polymer/ton nanokomposi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405169A (zh) 有机硅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JP5668387B2 (ja) 中空成形体用強化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中空成形体
CN102482416B (zh) 聚酰胺共聚物及成形品
CN106947185A (zh) 一种餐垫用pvc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6088A (zh) 一种聚倍半硅氧烷,一种pla合金及一种吸管料
CN1798801A (zh) 含纳米层状化合物的热塑性材料
CN110698848B (zh) 高韧性免喷涂聚酰胺66/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851B (zh) 高韧性免喷涂聚酰胺11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7708B (zh) 用于扁丝的硅灰石粉改性填充母料及其生产扁丝的方法
CN104761886B (zh)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CN103965546B (zh) 一种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9334B (zh) 高韧性免喷涂聚酰胺6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1390B (zh) 高韧性免喷涂聚酰胺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4249A (zh) 一种高白度聚苯硫醚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2487A (zh) 一种专用于聚乙烯轮胎包装膜的耐热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3203651A1 (de) Mercaptosilan-Polymer-Abmischung
CN111876098A (zh) 一种两亲性离聚物增强的健康环保热熔胶及制备与应用
CN106574121B (zh) 被塑料覆盖的巯基硅烷/蜡混合物
CN106928668A (zh) 一种改性pet厚板及其挤出成型方法
EP4006080A1 (en)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articles relating to in-situ crosslinking of polyamides dur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2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Cai Lun Road, No. 5, 5 building, 4 floor.

Co-patentee after: Victory (Wusu) biological materials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athay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Cai Lun Road, No. 5, 5 building, 4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athay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203 floor 4, building 5, No. 1690, Cailun Road, Shanghai free trade Experimental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Co-patentee after: Kaisai (Wusu) Biomaterials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aisai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of Pudong New Area Cailun Road No. 1690 Building 5 Floor 4

Co-patentee before: Kaisai (Wusu) Biomaterials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athay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