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1656A - 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1656A
CN102421656A CN2009801592916A CN200980159291A CN102421656A CN 102421656 A CN102421656 A CN 102421656A CN 2009801592916 A CN2009801592916 A CN 2009801592916A CN 200980159291 A CN200980159291 A CN 200980159291A CN 102421656 A CN102421656 A CN 102421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wl louver
bonding part
rain gutter
receiving portion
co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2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1656B (zh
Inventor
牧濑成一郎
上玉利阳
大西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21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1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1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16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7Water drainage or guide means not integral with roof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构造成在车颈处通风板的设计表面和雨水排水沟的设计表面之间的边界位置不存在台阶和不稳定间隙,还构造成设置在挡风玻璃(G)和发动机盖(40)之间的车颈处通风板(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可被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下部支撑,雨水排水沟(20)的设计表面(20e)与车颈处通风板(30)的设计表面(34e)是连续的。接合部分(25)设置在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下部。构造成与接合部分(25)接合的接合部分(37)设置到车颈处通风板(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上。此外,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与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相接合,以限制车颈处通风板(30)相对右、左雨水排水沟(20)在上、下方向上和水平转动方向上的运动。

Description

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右和左雨水排水沟的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该雨水排水沟附连到支撑在车辆宽度方向支撑挡风玻璃两侧的右和左前柱上以沿着前柱延伸雨水排水沟并使雨水沿着前柱往下流,其中,位于挡风玻璃和发动机盖之间的车颈处通风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可被右和左雨水排水沟的下部支撑,以及其中,雨水排水沟的装饰表面可与车颈处通风板的装饰表面是连续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涉及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中,车颈处通风板通过多个夹子附连到车颈上板上。
然而,如图1中所示,在设置有雨水排水沟102的汽车中,雨水排水沟使挡风玻璃G上的雨水沿着前柱101往下流,通常的做法是:车颈处通风板10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由右和左雨水排水沟102的下部支撑。
即,如图6(A)所示,能够支撑车颈处通风板104的雨水排水沟102下部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向内突出的支撑板103。该支撑板103具有大致V形的、形成在前端边缘上的凹口103c。
此外,如图6(B)所示,钩子部分106形成在车颈处通风板10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上。钩子部分106从车颈处通风板104的后侧向下突出,它们向后弯曲而具有大致J形状(侧视图中)。此外,当车颈处通风板104的后端边缘上部104f设置在挡风玻璃G的下端周边上时,车颈处通风板104的钩子部分106从前方和下方钩在支撑板103的凹口103c上,以使车颈处通风板10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可连接到右和左雨水排水沟102的下部。此外,在该情形中,雨水排水沟102的装饰表面102e与车颈处通风板104的装饰表面104e彼此是连续的。
现有技术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7-10037
发明内容
有待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在以上所述的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中,车颈处通风板104的钩子部分106从下方钩在雨水排水沟102的支撑板103的凹口103c上,于是两个构件104和102可彼此连接(图6(B))。因此,例如当向下的力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104上时,雨水排水沟102的支撑板103就不能支撑车颈处通风板104的钩子部分106,于是,车颈处通风板104能向下位移。其结果是,在雨水排水沟102的装饰表面102e与车颈处通风板104的装饰表面104e之间的边界位置K内形成台阶,这会影响其外观。
此外,车颈处通风板104和雨水排水沟102可通过钩子部分106和支撑板103彼此接合在一位置处。因此,车颈处通风板104适合相对于雨水排水沟102水平地转动。其结果是,间隙可形成在雨水排水沟102的装饰表面102e与车颈处通风板104的装饰表面104e之间的边界位置K内,各个间隙的宽度在纵向上是变化的,这会影响其外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提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在车颈处通风板的装饰表面和雨水排水沟的装饰表面之间的边界位置内形成台阶(高度差)和各具有不均匀宽度的不稳定间隙,以防止车颈处通风板和雨水排水沟的外观被破坏。
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上述问题可通过各个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本发明来解决。
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右和左雨水排水沟的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该雨水排水沟附连到支撑挡风玻璃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右和左前柱上以沿着前柱延伸且使雨水沿着前柱往下流,其中,设置在挡风玻璃和发动机盖之间的车颈处通风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可被右和左雨水排水沟的下部支撑,以及其中,雨水排水沟的装饰表面可与车颈处通风板的装饰表面是连续的。接合部分设置在右和左雨水排水沟的下部。构造成接合雨水排水沟的相应接合部分的接合部分设置到车颈处通风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上。当车颈处通风板从一给定方向设定在右和左雨水排水沟之间时,车颈处通风板的接合部分与右、左雨水排水沟的接合部分相接合,这样可阻止车颈处通风板垂直地移动和相对于右、左雨水排水沟水平地转动。
根据本发明,因为车颈处通风板的接合部分与雨水排水沟的接合部分相接合,所以可防止车颈处通风板相对于雨水排水沟垂直地移动。其结果是,例如即使向上或向下的力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都可避免车颈处通风板相对于雨水排水沟向上或向下位移。因此,任何台阶(高度差)不能形成在雨水排水沟的装饰表面和车颈处通风板的装饰表面之间的边界位置内。
此外,因为车颈处通风板的接合部分与雨水排水沟的接合部分相接合,所以可阻止车颈处通风板相对于雨水排水沟水平地转动。其结果是,例如即使水平的转动力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都可阻止车颈处通风板相对于雨水排水沟水平地转动。因此,其宽度在纵向上变化的任何不稳定间隙都不会形成在雨水排水沟的装饰表面和车颈处通风板的装饰表面之间的边界位置内。
因此,围绕车颈处通风板和雨水排水沟的部分外观可以更美观。
在如权利要求2所限定的本发明中,右和左雨水排水沟的各接合部分具有第一接纳部分和第二接纳部分,车颈处通风板的各个接合部分的第一爪部分钩住在该第一接纳部分上,而车颈处通风板的各个接合部分的第二爪部分钩住在该第二接纳部分上。第一和第二接纳部分沿着前、后方向定位成彼此隔开。
即,分别彼此隔开形成的多个爪部分以及多个接纳部分彼此接合,同时,车颈处通风板的接合部分和雨水排水沟的接合部分彼此接合。因此,可有效地防止车颈处通风板水平转动地移位。
在如权利要求3所限定的本发明中,右和左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接合部分形成为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沟槽形状。车颈处通风板的各接合部分形成为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脊形状。各个接合部分构造成从前方接合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沟槽形状接合部分。右和左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沟槽形状接合部分成形为使其宽度可向前增大和向后减小。
这样,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沟槽形状接合部分成形为其宽度可向前增大。因此,车颈处通风板的接合部分可容易地从前方与接合部分接合。此外,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接合部分成形为使其宽度可向后减小。因此,在车颈处通风板的接合部分从前方与接合部分接合的过程中,车颈处通风板可相对于雨水排水沟定位在所需位置上。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任何的台阶(高度差)和不稳定间隙都不会形成在车颈处通风板的装饰表面和雨水排水沟的装饰表面之间的边界位置内。其结果是,可防止车颈处通风板和雨水排水沟的外观被破坏。
附图简述
图1(A)是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的汽车示意前视图,而图1(B)是沿图1(A)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A)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的车颈处通风板立体图,而图3(B)是图3(A)中箭头B所指部分的放大图。
图4(A)是用于根据本发明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的雨水排水沟的下部的立体图,图4(B)是雨水排水沟的接合部分的平面图,而图4(C)是沿图4(B)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5(A)是一平面图,该图示出车颈处通风板的接合部分和雨水排水沟的接合部分是如何彼此接合的,而图5(B)是沿图5(A)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6(A)是传统的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的示意平面图,而沿图6(B)是沿图6(A)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将参照图1至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
此外,附图中的前和后、右和左以及上和下分别对应于汽车的前和后、右和左以及上和下。
<关于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的概述>
如图1(A)所示,雨水排水沟20附连到支撑汽车挡风玻璃G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右和左前柱11上以沿着前柱11延伸。如图1(B)所示,雨水排水沟20定位成盖住前柱11和挡风玻璃G之间的缝隙S,这样,雨水可沿着前柱11往下流。
此外,车颈处通风板30设置在挡风玻璃G和发动机盖40之间。车颈处通风板3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由右和左雨水排水沟20的下部来支撑,它们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此外,在此情况下,雨水排水沟20的装饰表面20e可以与车颈处通风板30的装饰表面34e是连续的。
<关于车颈处通风板30>
如图2和3(A)所示,车颈处通风板30具有第一突脊部分31、沟槽部分32、第二突脊部分33以及装饰部分34,它们从前向后侧顺序地定位。第一突脊部分31、沟槽部分32、第二突脊部分33以及装饰部分34分别成形而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此外,车颈处通风板30的沟槽部分32的底部32b由车颈上板16(图2)从下方支撑。此外,如图2所示,定位在车颈处通风板30前端的第一突脊部分31和第二突脊部分33的顶部33t之间形成的部分可被发动机盖40的后端周边43盖住。此外,密封条31w定位和附连在车颈处通风板30的第一突脊部分31上,同时沿着第一突脊部分31的顶部延伸,由此密封发动机盖40和车颈处通风板30之间的空间。
车颈处通风板30的装饰部分34是从外面可见的部分,并具有附连到装饰部分34的后端周边的密封构件34s。如图2所示,挡风玻璃G的下端周边Gd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宽度被密封构件34s盖住。装饰部分34的表面34e对应于本发明的装饰表面。因此,装饰部分34的表面34e在下文中可被成为装饰表面34e。
如图3(A)和3(B)所示,车颈处通风板30具有接合部分37,它们形成在装饰部分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右端和左端)内。该接合部分37构造成与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将在下文中描述)接合,这样,当部分37和25彼此接合时,车颈处通风板30的装饰部分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就可连接到右和左雨水排水沟20的下部。
车颈处通风板30的左和右接合部分37对称地形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因此,将参照图3(B)来描述右边接合部分37的结构,作为接合部分37的代表结构。
接合部分37具有板部分374。该板部分374从装饰部分34的后表面向下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板部分374具有第一爪部分371、第二爪部分372以及连接板部分375,它们形成在板部分的右侧表面上。
接合部分37的第一爪部分371具有垂直的板部分371w和甲板部分371y,该甲板部分371y从垂直的板部分371w的下端向后突出,于是具有倒置的L形。由此成形的第一爪部分371形成在板部分374的后端上部内。接合部分37的第二爪部分372由臂章形的肋部372r和从肋部372r下端向后突出的甲板部分372y构成。由此成形的第二爪部分372形成在板部分374的前侧下部内。此外,连接板部分375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装饰部分34的后表面,同时,连接第一爪部分371的垂直板部分371w的前表面下部和第二爪部分372的肋部372r的后表面上部。
第一爪部分371、第二爪部分372和连接板部分375相对于板部分374的水平(向右)突出的尺寸设定为彼此相等,以使接合部分37可形成具有突脊形状。
<关于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
例如,如图1(A)所示,雨水排水沟20的下部形成为向下突出超过挡风玻璃G的下端周边Gd。此外,例如,如图4(A)所示,接合部分25形成在右雨水排水沟20的下侧左表面上。此外,接合部分25形成在左雨水排水沟20的下侧右表面内(图1(A))。此外,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沿车辆宽度方向对称地形成。因此,将参照图4(A)至4(C)来描述右边接合部分25的结构,作为接合部分25的代表结构。
接合部分25具有内垂直壁部分251和外垂直壁部分253,内垂直壁部分251构成雨水排水沟20的下侧左表面,而外垂直壁部分253基本上与表面内垂直壁部分251相对地定位。两个垂直壁部分251和253形成为其前部较高而后部较低。此外,接合部分25的内垂直壁部分251和外垂直壁部分253的后端部分通过后梁部分254彼此连接。还有,垂直壁部分251和253的前下端通过底板部分255彼此连接。即,接合部分25的前部是由内垂直壁部分251、外垂直壁部分253和底板部分255形成并形成为具有大致的U形沟槽形状。
此外,接合部分25具有形成在其内垂直壁部分251和外垂直壁部分253之间的开口256以从底板部分255延伸到后梁部分254。此外,内垂直壁部分251具有第一接纳部分261和第二接纳部分262,它们侧向地突出到开口256内。
第一接纳部分261形成这样一个部分,即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的第一爪部分371从前方和下方钩在该部分上。第一接纳部分261的后端周边连接到后梁部分254。即,第一接纳部分261定位在开口256的后端位置上。
第二接纳部分262形成这样一个部分,即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的第二爪部分372从前方和下方钩在该部分上,且该部分从下方支撑连接板部分375。如图4(C)所示,第二接纳部分262定位在开口256的前端位置上,使其具有与第一接纳部分261基本上同样的高度。
如图4(B)所示,接合部分25的内垂直壁部分251和外垂直壁部分253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在底板部分255的一个位置处朝向接合部分25的前端增加。即,该距离设定为在邻近于开口256的位置处为最小。此外,接合部分25的内垂直壁部分251和外垂直壁部分253之间的距离在邻近于开口256的该位置处设定为基本上等于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的宽度。此外,第一接纳部分261和第二接纳部分262的远端(左端)和外垂直壁部分253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使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的板部分374可插入其间(图5(A))。
<关于车颈处通风板30的附连操作>
车颈处通风板30的附连操作是在右和左雨水排水沟20的附连操作完成之后才进行的。
即,在右和左雨水排水沟20附连的情况下,形成在车颈处通风板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右侧和左侧)内的接合部分37从前方与右、左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接合。如前所述,各个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的内垂直壁部分251和外垂直壁部分253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在底板部分255的该位置处朝向接合部分25的前端增加,例如这显示在图4(B)中。因此,车颈处通风板30的右和左接合部分37,各可被各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的内垂直壁部分251和外垂直壁部分253导向。因此,接合部分37可容易地与接合部分25配装接合。
此外,如图5(A)和5(B)所示,在车颈处通风板30的右和左接合部分37从前方压入雨水排水沟20接合部分25内的过程中,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的第一爪部分371可插入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的开口256内,于是,从前方和下方钩住第一接纳部分261。类似地,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的第二爪部分372可插入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的开口256内,于是,从前方和下方钩住第二接纳部分262。此外,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的连接板部分375可由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的第二接纳部分262从下方来支撑。此外,如图5(B)所示,接合部分37的第二爪部分372的下端表面372e可由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的底板部分255从下面来支撑。
此外,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从前方压入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内,以使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可在侧向受到雨水排水沟20的内垂直壁部分251和外垂直壁部分253约束。
即,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与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接合,这样,可阻止车颈处通风板30垂直地移动和相对于雨水排水沟20水平地转动。
此外,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与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接合,这样,雨水排水沟20的装饰表面20e和车颈处通风板30的装饰表面34e可以彼此是连续的。
<根据本实施例的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例的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因为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与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接合,所以,可防止车颈处通风板30相对于雨水排水沟20垂直地移动。其结果是,例如即使向上或向下的力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30,则车颈处通风板30可避免相对于雨水排水沟20向上或向下地位移。因此,任何的台阶(高度差)都不会形成在雨水排水沟20的装饰表面20e和车颈处通风板30的装饰表面34e之间的边界位置K内(图5(A))。
此外,因为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与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接合,所以,可阻止车颈处通风板30相对于雨水排水沟20水平地转动。其结果是,例如即使水平力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30,车颈处通风板30可被阻止相对于雨水排水沟20水平转动地移位。因此,其宽度纵向变化的任何不稳定间隙不能形成在雨水排水沟20的装饰表面20e和车颈处通风板30的装饰表面34e之间的边界位置K内。
因此,围绕车颈处通风板30和雨水排水沟20的一个部分更美观。
此外,右和左雨水排水沟20的各个接合部分25具有第一接纳部分261和第二接纳部分262,车颈处通风板30的各个接合部分37的第一爪部分371钩在第一接纳部分261上,车颈处通风板30的各个接合部分37的第二爪部分372钩在第二接纳部分262上。第一和第二接纳部分261和262定位成沿后、前方向上彼此隔开。即,分别彼此隔开形成的多个爪部分371和372以及多个接纳部分261和262彼此接合,同时,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和雨水排水沟20的接合部分25彼此接合。因此,可有效地防止车颈处通风板30水平转动地移位。
此外,右和左雨水排水沟20的各个沟槽形状接合部分25成形为使其宽度可向前增加。因此,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可容易地从前方与接合部分25接合。此外,雨水排水沟20的各个接合部分25成形为使其宽度可向后减小。因此,在车颈处通风板30的接合部分37从前方与接合部分25接合的过程中,车颈处通风板30可相对于雨水排水沟20定位在所需位置上。
<改变形式>
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实施例可容易地改变或修改,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要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车颈处通风板30的各个接合部分37形成为具有突脊形状,雨水排水沟20的各个接合部分25形成为具有沟槽形状。然而,车颈处通风板30的各个接合部分37形成为具有沟槽形状,而雨水排水沟20的各个接合部分25可形成为具有突脊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例中,车颈处通风板30的各个接合部分37具有两个前和后爪部分371和372。此外,雨水排水沟20的各个接合部分25具有被爪部分371和372钩住的两个前、后接纳部分261和262。然而,爪部分和接纳部分的数量可按照需要适当地改变。
附图标记
11    前柱
20    雨水排水沟
20e   装饰表面
25    接合部分
261   第一接纳部分
262   第二接纳部分
30    车颈处通风板
34e   装饰表面
37    接合部分
371   第一爪部分
372   第二爪部分
375   连接板部分
40    发动机盖
G     挡风玻璃
K     边界位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具有右、左雨水排水沟的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所述雨水排水沟附连到支撑挡风玻璃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右和左前柱上以沿着所述前柱延伸且使雨水沿着前柱往下流,其中,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和发动机盖之间的车颈处通风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可被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下部支撑,并且其中,所述雨水排水沟的装饰表面可与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装饰表面是连续的,
其中,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下部,
其中,构造成接合所述雨水排水沟的相应所述接合部分的接合部分设置到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上,以及
其中,当所述车颈处通风板从一给定方向设定在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之间时,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所述接合部分相接合,这样阻止所述车颈处通风板垂直地移动和相对于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水平地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各所述接合部分具有第一接纳部分和第二接纳部分,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各个所述接合部分的第一爪部分钩住在所述第一接纳部分上,而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各个所述接合部分的第二爪部分钩住在所述第二接纳部分上,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接纳部分沿着后、前方向定位成彼此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所述接合部分形成为具有沿后、前方向延伸的沟槽形状,
其中,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各所述接合部分形成为具有沿后、前方向延伸的突脊形状,其中,各个所述接合部分构造成从前方接合所述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所述沟槽形状接合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所述沟槽形状接合部分成形为使其宽度可向前增大和向后减小。

Claims (3)

  1. 一种具有右、左雨水排水沟的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所述雨水排水沟附连到支撑挡风玻璃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右和左前柱上以沿着所述前柱延伸且使雨水沿着前柱往下流,其中,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和发动机盖之间的车颈处通风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可被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下部支撑,并且其中,所述雨水排水沟的装饰表面可与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装饰表面是连续的,
    其中,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下部,
    其中,构造成接合所述雨水排水沟的相应所述接合部分的接合部分设置到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上,以及
    其中,当所述车颈处通风板从一给定方向设定在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之间时,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所述接合部分相接合,这样阻止所述车颈处通风板垂直地移动和相对于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水平地转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各所述接合部分具有第一接纳部分和第二接纳部分,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各个所述接合部分的第一爪部分钩住在所述第一接纳部分上,而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各个所述接合部分的第二爪部分钩住在所述第二接纳部分上,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接纳部分沿着后、前方向定位成彼此隔开。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所述接合部分形成为具有沿后、前方向延伸的沟槽形状,
    其中,所述车颈处通风板的各所述接合部分形成为具有沿后、前方向延伸的突脊形状,其中,各个所述接合部分构造成从前方接合所述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所述沟槽形状接合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右、左雨水排水沟的各个所述沟槽形状接合部分成形为使其宽度可向前增大和向后减小。
CN200980159291.6A 2009-06-25 2009-12-25 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1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0946A JP5303737B2 (ja) 2009-06-25 2009-06-25 自動車におけるカウルルーバ支持構造
JP2009-150946 2009-06-25
PCT/JP2009/071528 WO2010150426A1 (ja) 2009-06-25 2009-12-25 自動車におけるカウルルーバ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1656A true CN102421656A (zh) 2012-04-18
CN102421656B CN102421656B (zh) 2014-01-29

Family

ID=43386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29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1656B (zh) 2009-06-25 2009-12-25 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79365B2 (zh)
EP (1) EP2447135A4 (zh)
JP (1) JP5303737B2 (zh)
CN (1) CN102421656B (zh)
WO (1) WO201015042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3109A (zh) * 2012-09-27 2014-04-02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支柱部结构
CN104118476A (zh) * 2013-04-25 2014-10-29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CN104773208A (zh) * 2014-01-10 2015-07-1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CN106864389A (zh) * 2017-03-28 2017-06-20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装饰条
CN108016505A (zh) * 2016-10-28 2018-05-11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CN108466653A (zh) * 2017-02-23 2018-08-31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操作具有通风罩和雨盘的车辆的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73135B (en) * 2009-09-01 2012-08-08 Nihon Plast Co Ltd A cowl-top cover
WO2012114496A1 (ja) * 2011-02-24 2012-08-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カウル部構造
EP2730486B1 (en) * 2011-07-04 2016-04-27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front portion of vehicle
JP5758233B2 (ja) * 2011-08-31 2015-08-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14069611A (ja) 2012-09-27 2014-04-21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部構造
CN103847805B (zh) * 2012-12-03 2016-12-0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客车顶盖的流水槽结构
US20150001889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daptor for a front body hinge pillar
JP6117677B2 (ja) * 2013-10-31 2017-04-1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FR3037312B1 (fr) * 2015-06-09 2018-08-03 Renault Sas Piece de finition pour carosserie de vehicule et procede d'assemblage d'une telle piece.
FR3052432B1 (fr) * 2016-06-14 2018-07-0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nsemble comprenant un element de finition laterale d’une grille d’auvent d’un vehicule et un dispositif de detromp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3078Y2 (zh) * 1986-05-02 1991-09-10
JP2946216B2 (ja) 1989-07-12 1999-09-06 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新規ハイブリドーマ,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および用途
JPH0710037A (ja) * 1993-01-21 1995-01-13 Toyoda Gosei Co Ltd カウルルーバトップ
JP3778049B2 (ja) * 2001-10-19 2006-05-24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ウィンドサイドモールとカウルルーバの接続構造
JP3630143B2 (ja) * 2002-03-04 2005-03-16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ウィンドサイドモール
JP4689351B2 (ja) * 2005-05-27 2011-05-25 株式会社ファルテック エンドキャップとカウルとの連結構造
JP4722611B2 (ja) * 2005-07-29 2011-07-1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フェンダカバー構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3109A (zh) * 2012-09-27 2014-04-02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支柱部结构
CN104118476A (zh) * 2013-04-25 2014-10-29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CN104118476B (zh) * 2013-04-25 2017-01-04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CN104773208A (zh) * 2014-01-10 2015-07-1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CN108016505A (zh) * 2016-10-28 2018-05-11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CN108016505B (zh) * 2016-10-28 2020-05-19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CN108466653A (zh) * 2017-02-23 2018-08-31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操作具有通风罩和雨盘的车辆的方法和系统
CN108466653B (zh) * 2017-02-23 2022-07-29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操作具有通风罩和雨盘的车辆的方法和系统
CN106864389A (zh) * 2017-03-28 2017-06-20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装饰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03737B2 (ja) 2013-10-02
JP2011005939A (ja) 2011-01-13
CN102421656B (zh) 2014-01-29
US8579365B2 (en) 2013-11-12
EP2447135A4 (en) 2012-11-07
US20120175913A1 (en) 2012-07-12
EP2447135A1 (en) 2012-05-02
WO2010150426A1 (ja)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1656B (zh) 汽车车颈处通风板支撑结构
CN102548835B (zh) 车身构造
RU2466898C2 (ru) Автомобиль с выпуклой вперед передней стенкой
US7322639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3625255B (zh) 天窗装置
CN105517825B (zh) 车辆用门
CN104512228A (zh) 前围上盖板
JP2011005939A5 (zh)
US8544210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frame garnish
JP2011218913A (ja) 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CN103625253B (zh) 天窗装置
CN103625254A (zh) 天窗装置
JP5472699B2 (ja)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US9073579B1 (en) Vehicle roof for water management
JP5966881B2 (ja) 自動車の脚払い構造
CN203186434U (zh) 车身构造
CN105539277A (zh) 车身构造
CN106515634B (zh) 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
JP7015448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構造
CN110406599A (zh) 侧罩顶盖
CN1754742B (zh) 汽车的车顶结构
CN109987155A (zh) 车身构造
JP4937778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219406127U (zh) 车门及车辆
CN103213551A (zh) 汽车车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