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5363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5363B
CN102375363B CN201110238745.8A CN201110238745A CN102375363B CN 102375363 B CN102375363 B CN 102375363B CN 201110238745 A CN201110238745 A CN 201110238745A CN 102375363 B CN102375363 B CN 102375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image
toner image
transfer belt
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87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5363A (zh
Inventor
日比宜孝
仁平广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75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5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3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47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5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73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e.g. 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执行控制,以使得在中间转印带的预定位置处形成褶皱,并且当形成具有使得调色剂图像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中的褶皱重叠的大尺寸的调色剂图像时,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褶皱重叠。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件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现有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用作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件。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控制中间转印带的驱动,在中间转印带上提供由反光件形成的参考标记。另外,提供用于光学检测参考标记的检测传感器。
为了形成图像,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执行控制,以使在从参考标记被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时起预设的时间段过去之后开始图像形成处理,并在预定位置处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另外,当图像形成处理完成时,图像形成设备执行控制,以在从参考标记被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时起预设的时间段过去之后停止中间转印带。因此,中间转印带在相同位置处停止。这使第一打印输出时间(以下也称为“FPOT”)恒定。
由于中间转印带保持围绕多个支撑辊绷紧,所以如果如上所述中间转印带在相同位置处停止,则中间转印带的部分褶皱可在中间转印带与支撑辊接触的位置处发生。如果褶皱发生,则转印到中间转印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不能在精确的位置处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因此,诸如白色拖尾(streaking)的图像缺陷可发生。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日本专利公开No.2001-201994描述了这样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执行控制使得中间转印带在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处停止,来降低由中间转印带的褶皱引起的这样的图像缺陷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1-201994中所述那样使中间转印带在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处停止,则可减少由褶皱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然而,如果中间转印件的长度与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长度之间的差小,则调色剂图像被强制转印到中间转印件的褶皱上,因此,在转印到褶皱上的调色剂图像中发生图像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能执行控制,以使得褶皱对调色剂图像的负面影响最小,因此,即使当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中的褶皱上时,也降低由褶皱引起的图像缺陷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承载件;显影单元,其被构造为使形成在图像承载件上的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件;转印单元,其被构造为将形成在图像承载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件上;张紧件,其被构造为支撑中间转印件;和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控制转印单元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时刻,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由张紧件形成在中间转印件中的压印部分重叠。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中间转印带单元和感光鼓单元的截面图。
图3是中间转印带单元和感光鼓单元的横截面。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系统构造的硬件框图。
图5A和5B示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中的褶皱、形成褶皱的区域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区域。
图6示出中间转印带停止的位置。
图7示出用于将具有LEGAL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技术。
图8是示出使得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能够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中的褶皱重叠的时刻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用于将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重叠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中的褶皱上的技术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用于在预定位置处形成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的技术的流程图。
图11示出具有两个停止位置的中间转印带。
图12示出中间转印带的两个停止位置。
图13是示出当褶皱遍布中间转印带分散时使得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能够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中的褶皱重叠的时刻的时序图。
图14是示出用于在中间转印带的两个停止位置处形成褶皱的技术的流程图。
图15示出形成的文本页面。
图16A和16B示出根据图像形成对图像与褶皱重叠的位置的控制。
图17示出用于根据图像信息控制图像与褶皱重叠的位置的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指出,以下实施例不应该被理解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所附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对于本发明的解决手段并不都是必不可少的。
由图像形成设备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
图1是激光打印机的示例性构造的示意图,激光打印机是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以下对由图像形成设备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进行描述。用作中间转印件的中间转印带5a保持围绕驱动辊40、第一从动辊(张紧辊)41和用作张紧件的第二从动辊(惰辊idler roller)42绷紧。中间转印带5a与用作图像承载件的感光鼓1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充电单元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充电。曝光单元3执行黄色(Y)图像的曝光,以使得Y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图像承载件)上。在与形成静电潜像相同的时间,驱动旋转显影设备4,使Y显影单元4Y移到显影位置。通过显影耦接件(未显示)将驱动力传送到移到显影位置的Y显影单元4Y。因此,使Y显影单元4Y旋转。Y显影单元4Y将下述电压施加于Y调色剂,所述电压具有与感光鼓1上的电荷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和基本上与感光鼓1上的电荷的电平相同的电平。因此,使用作显影剂的Y调色剂沉积到静电潜像,并使调色剂图像显影。其后,将具有与调色剂图像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施加于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a内部的一次转印辊5j。因此,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中间转印件)上。
在Y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完成之后,驱动旋转显影设备4,以使得用于下一种颜色的显影单元移到显影位置。如在Y的情况下那样,顺序形成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调色剂图像,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5a上彼此叠加。注意,旋转显影设备4的位置由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并被控制。另外,在正执行每种颜色的一次转印的同时,二次转印辊12位于二次转印辊12不与中间转印带5a接触的位置处。类似地,用作清洁单元的充电刷22和充电辊23位于充电刷22和充电辊23不与中间转印带5a接触的位置处。
在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上之后,使二次转印辊12与中间转印带5a接触。因此,形成二次转印单元。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的时序同步地,使用搓纸辊18从堆叠单元19进给片材。因此,通过使用用作片材再进给单元的一对传送辊7d将位于预定等待位置处的记录材料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由于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施加于二次转印辊12,所以中间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的表面上。
具有二次转印到其上的图像的记录材料被传送到使图像熔凝的熔凝单元8。其后,一对弹出辊9将记录材料输出到纸张输出盘10。以这种方式,完成图像形成。
中间转印带单元和感光鼓单元
图2是中间转印带单元21和感光鼓20的截面图。图3是从上方观看时的中间转印带单元21和感光鼓20的截面图。以下对中间转印带单元21和感光鼓20进行描述。
首先对感光鼓20进行描述。感光鼓1的两端由右轴承202和左轴承206旋转支撑。预定旋转驱动力通过耦接件49从图像形成设备传送到感光鼓20的右端。另外,充电单元2利用使用压缩弹簧26而经由在充电单元2的任一端处的轴承25的预定压力与感光鼓1接触。因此,当感光鼓1旋转时,使充电单元2旋转。
接下来对中间转印带单元21进行描述。中间转印带5a保持围绕驱动辊40、第一从动辊(张紧辊)41和第二从动辊(惰辊)42张紧。注意,根据本实施例,中间转印带5a的长度比可由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图像在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大,并比可由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图像在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的两倍小。驱动辊40的端部由右轴承201和左轴承205旋转支撑。通过设置在右轴承单元中的驱动齿轮48将预定的旋转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设备传送到驱动辊40。第一从动辊41的两端处的轴承具有压缩弹簧44。因此,预定的张紧力施加于中间转印带5a。一次转印辊5j位于中间转印带5a的与感光鼓1相对的侧。一次转印辊5j经由设在一次转印辊5j的两端的轴承46,利用压缩弹簧47与中间转印带5a压力接触。因此,当中间转印带5a旋转时,使一次转印辊5j旋转。轴承中的至少一个由导电元件形成。通过将预定偏压施加于一次转印辊5j,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可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
为了检测中间转印带5a在传送方向上的位置和控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重合,为中间转印带5a提供用作位置检测单元的光学检测传感器(光电传感器)70和参考标记71。参考标记71放置在下述区域的外部,在所述区域中,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的宽度方向上。反射型光学检测传感器70设置在预定位置处,以面对参考标记71。通过检测被参考标记71反射的光,图像形成设备控制中间转印带5a在传送方向上的位置、写图像的位置和图像数据被曝光单元3写到感光鼓1上的时序。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系统构造的硬件的框图。图4中显示了外部设备101、视频控制器102和打印机引擎103。以下对打印机引擎103进行详细描述。打印机引擎103包括引擎控制单元和引擎机械单元。引擎机械单元在引擎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操作。首先对引擎机械单元进行详细描述,随后,对引擎控制单元进行详细描述。
激光/扫描仪单元131包括激光发射元件、激光驱动器电路、扫描仪马达、可旋转多面反射镜和扫描仪驱动器。激光/扫描仪系统131通过对感光鼓1进行激光束扫描以根据从视频控制器102发送的图像数据进行曝光来在感光鼓1上形成潜像。图像形成系统132起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作用。图像形成系统132基于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系统132包括处理元件和高压电源电路,所述处理元件例如处理盒、中间转印带5a和熔凝单元8,所述高压电源电路产生形成图像所需的各种偏压(高压)。处理盒包括排出单元、充电辊、显影辊和感光鼓。处理盒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标签。中央处理单元(CPU)121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122从存储器标签读取各种类型的信息和将各种类型的信息写入到存储器标签。
纸张进给/传送器系统133控制记录材料的进给和记录材料的传送。纸张进给/传送器系统133包括各种传送器马达、纸张进给和输出盘以及各种传送辊。传感器系统134由下述传感器的传感器组形成,所述传感器用于收集由CPU 121和ASIC 122执行控制所需的信息(以下更详细地描述)。传感器组至少包括广泛使用的传感器,例如用于熔凝单元8的温度传感器、调色剂电平传感器、用于检测图像的颜色浓度的颜色浓度传感器、片材尺寸传感器、片材前边缘检测传感器和片材传送检测传感器。被这样的传感器检测的信息被CPU 121获取,并被用于打印序列控制。注意,在图4中,传感器系统134与激光/扫描仪系统131、图像形成系统132和纸张进给/传送器系统133分离。然而,传感器系统134可集成到其它系统之一中。
接下来对引擎控制单元进行描述。CPU 121使用RAM 123作为主存储器和工作区,根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子单元124中的各种控制程序来控制引擎机械单元。更具体地讲,CPU 121基于通过引擎接口125从视频控制器102输入的打印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来驱动激光/扫描仪系统131。另外,CPU 121通过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32和纸张进给/传送器系统133来控制各种打印序列。此外,CPU 121通过驱动传感器系统134获取用于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32和纸张进给/传送器系统133所需的信息。相反,在CPU 121的控制下,ASIC 122控制用于执行上述各种打印序列的各种马达和诸如显影偏压的高压。注意,CPU 121的功能中的一些或者全部可由ASIC 122执行。可替换地,ASIC 122的功能中的一些或者全部可由CPU 121执行。还可替换地,CPU 121和ASIC 122的功能中的一些可由新提供的专用硬件执行。
图5A示出由于中间转印带5a与第二从动辊42的接触而出现在中间转印带5a中的褶皱。注意,褶皱形成为压印部分。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压印部分”是指中间转印带5a的由于第二从动辊42而局部变形的部分。如果中间转印带5a在相同位置处停止,则由于第二从动辊(支撑辊)42而导致的褶皱501随时间推移出现在与支撑辊42接触的部分中。注意,中间转印带5a难以在相同位置处停止,因此,停止位置稍微不同。因此,实际上,褶皱501是在多个位置处出现的一组褶皱。因此,褶皱501代表在考虑中间转印带驱动马达停止的位置的变化之后的区域(图5A中所示的褶皱501的右区域和左区域)中出现的褶皱。
图5B示出形成褶皱的区域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区域,形成褶皱的区域是调色剂图像没有被转印到其的区域。注意,术语“调色剂图像没有被转印到其的区域”和“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的区域”用于描述具有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示例性情况。根据实施例,例如,中间转印带5a的周长为377mm,最频繁使用的片材尺寸(图像尺寸)为A4(宽度210mm,长度297mm)。然后,执行控制使得不使用褶皱部分形成图像。也就是说,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504的长度为297mm。调色剂图像没有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503的长度为80mm(=377-297mm)。还显示了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504的前边缘505和后边缘506。注意,为易于描述,中间转印带5a的周长被设置为377mm,图像尺寸被设置为A4。然而,如果中间转印带5a的周长允许在调色剂图像没有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601中形成褶皱,则可利用任意周长和图像尺寸。
图6示出用于控制中间转印带5a停止的位置的技术。在图像形成结束之后,在从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起预定时间段过去之后使中间转印带5a停止。以这种方式,使中间转印带5a停止的位置相同。因此,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中的褶皱的位置能够在调色剂图像不计划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内。
根据本实施例,当停止中间转印带5a时,在从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起T秒过去之后使中间转印带5a停止。确定T的值,以使得褶皱在预定位置处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中。注意,可根据条件适当地确定T(sec)的值,所述条件例如是中间转印带5a的周长、中间转印带5a的驱动速度和所形成的图像的最大尺寸。
图7示出用于将具有LEGAL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的技术。如上所述,中间转印带5a的周长为377mm,最频繁使用的片材尺寸(图像尺寸)为A4(宽度210mm,长度297mm)。然后,执行控制使得在避免褶皱的同时形成图像。也就是说,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长度为297mm,调色剂图像不计划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长度为80mm(=377-297mm)。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使用具有LEGAL尺寸(宽度215.9mm,长度355.6mm)的片材(图像),则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长度为355.6mm,调色剂图像不计划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长度为21.4mm(=377-355.6mm)。也就是说,当形成具有LEGAL尺寸的调色剂图像时,调色剂图像不拟合具有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因此,难以在避免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的同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
接下来对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将具有LEGAL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的技术进行描述。如果具有LEGAL尺寸的调色剂图像在与具有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相同的时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则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具有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不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中。因此,具有LEGAL尺寸的图像的后边缘的大部分被转印成与褶皱重叠。此时,如果褶皱对图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则图像缺陷出现在图像的后边缘中。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据本实施例,当大于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比如,具有LEGAL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时,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比对于具有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稍微早点开始。以这种方式,调色剂图像的与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重叠的区域被划分为前边缘部分和后边缘部分。更具体地讲,如图7所示,前边缘707和后边缘709与褶皱重叠。即使当褶皱对调色剂图像具有负面影响时,负面影响也在前边缘部分和后边缘部分之间划分。因此,可使图像缺陷不显著。如上所述,即使当具有难以避免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中的褶皱的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时,也执行控制,以使得可使褶皱对调色剂图像的负面影响最小。因此,可减小褶皱的负面影响。
尽管已参照单个褶皱点进行了描述,但是可设置多个褶皱点。如果利用多个褶皱点,则尽管褶皱的数量增多,但是褶皱的负面影响可被分到多个位置中并可减小。可通过适当地增大或减小T秒的值来在多个位置处形成褶皱,T秒如图6所示用于停止中间转印带5a。注意,前边缘和后边缘的尺寸不必相同。可适当地确定前边缘和后边缘处的重叠区域的尺寸。
图8是示出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以使得前边缘和后边缘与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重叠的操作的时序图。当接收到图像形成命令时,CPU121在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之前开始准备操作。准备操作包括驱动各种致动器(例如中间转印带驱动马达、熔凝器马达和扫描仪马达)、控制二次转印偏压的调整、以及应用各钟高压(T0)。当开始扫描仪马达时,激光束被强制发射。因此,在感光鼓1的表面中产生电压差。如果此时执行一次转印控制,则不能充分地控制一次转印。因此,在电压差消失之后开始一次转印(T1)。另外,在二次转印偏压的调整完成之后,使清洁单元与中间转印带5a接触。因此,执行中间转印带5a的清洁,直到开始图像形成为止。注意,仅在用于第一页的准备操作中执行使用与中间转印带5a接触的清洁单元对中间转印带5a的清洁。对于连续页面打印中的第二页后面的页面,不执行清洁操作。另外,虽然准备操作所需的时间段不时稍微变化,但是准备操作在从T0至T3的时间段内完成。
在与准备操作相同的时间,为了使用检测传感器70检测参考标记71,开始对于参考标记的监视操作。以下,将在其期间使用检测传感器70监视参考标记71的时间段称为“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将监视操作的开始称为“窗口打开”,将监视操作的完成称为“窗口关闭”。为了开始监视参考标记,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检测持续,直到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为止。在从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T2)起预定时间段过去之后,CPU 121将图像TOP信号输出到视频控制器102(T3)。所述时间段是直到转印开始时间801的时间,并被确定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可被转印到形成褶皱的区域中。例如,如果在当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在形成褶皱的区域的后边缘处开始时的时刻对于具有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输出图像TOP信号,则在比用于具有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的时刻稍微早的时刻对具有LEGAL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输出图像TOP信号。以这种方式,调色剂图像可被转印,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与褶皱重叠。注意,可根据调色剂图像与褶皱重叠多少来自由地确定图像TOP信号的输出提前多少。
其后,CPU 121从视频控制器102接收VDO信号(视频信号),并开始Y调色剂图像的形成(T4)。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Y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以使得前边缘和后边缘与褶皱重叠。随后,在Y调色剂图像到达清洁单元之前,清洁单元移动离开中间转印带5a(T6)。
如果在形成Y调色剂图像期间打开用于二次旋转(revolution)的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并且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T5),则如形成Y图像中那样,当从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起时间802过去时,CPU 121将图像TOP信号输出到视频控制器102(T7),时间802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能够被转印到褶皱的位置。其后,CPU 121从视频控制器102接收VDO信号,并开始形成M调色剂图像(T8)。随后,CPU 121以类似的方式执行C调色剂图像和Bk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如此,在中间转印带5a上形成彩色图像。
接下来对用于在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停止中间转印带5a的操作进行描述。在用于停止中间转印带5a的准备完成之后,CPU 121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并等待,直到参考标记71被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为止。当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T9),当为在预定位置处形成褶皱而预设的预定时间段803过去时,CPU 121停止中间转印带5a(T10)。
图9是用于转印图像以使得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重叠的技术的流程图。在步骤S910中,当从视频控制器102接收到图像形成开始命令时,CPU 121在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之前开始准备操作。准备操作包括开始致动器(例如中间转印带驱动马达)和施加用于一次转印控制和二次转印控制的高压。在步骤S911中,CPU 121确定是否是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的时间。如果是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的时间,则CPU 121在步骤S912中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在步骤S913中,CPU 121持续检测,直到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为止。如果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则CPU 121在步骤S914中开始用于Y图像的图像TOP信号输出计时器。如果在步骤S915中图像TOP信号输出计时器指示预定的图像TOP信号输出时间到来(即,如果如图8中所示的时序图中所示的从当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到当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可被转印到褶皱上时的时间段801过去),则CPU 121在步骤S916中将图像TOP信号输出到视频控制器102。在步骤S917中,CPU 121从视频控制器102接收VDO信号,并形成基于VDO信号的调色剂图像。在步骤S918中,如在Y图像形成中那样,CPU 121顺序执行M调色剂图像、C调色剂图像和Bk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图10是示出用于在中间转印带5a的预定位置处形成褶皱的技术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0中,CPU 121在用于停止中间转印带5a的准备完成之后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当在步骤S1011中使用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CPU 121在步骤S1012中开始中间转印带停止计数器。如果在步骤S1013中中间转印带停止计数器指示预设的中间转印带停止时间到来,则CPU 121在步骤S1014中停止中间转印带5a的驱动。
如上所述,即使当形成具有使得调色剂图像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中的褶皱重叠的大尺寸的调色剂图像时,也执行转印控制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褶皱重叠。以这种方式,可降低图像缺陷发生的可能性。
尽管已参照用于将具有LEGAL尺寸的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叠加在褶皱上的技术对本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不仅将调色剂图像叠加在褶皱上。当在具有LEGAL尺寸的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时,可执行控制使得记录材料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叠加在褶皱上。以这种方式,可获得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单元中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时并且如果执行控制使得记录材料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褶皱重叠,则就记录材料而言,具有使得与褶皱重叠的大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另外,具有不与褶皱重叠的尺寸的调色剂图像在调色剂图像不与褶皱重叠的位置处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以这种方式,可降低图像缺陷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实施例
已参照当调色剂图像被强制与褶皱重叠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叠加在褶皱上的技术对第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根据第二实施例,对通过下述方式将调色剂图像重叠在褶皱上的技术进行描述,所述方式即无论所形成的图像的尺寸如何,都在多个位置处形成褶皱,因此分散褶皱,并且如果形成具有使得调色剂图像与褶皱重叠的大尺寸的图像,则将调色剂图像叠加在褶皱上。注意,不重复与第一实施例的设备和单元(例如,图像形成设备和中间转印带5a)类似的设备和单元的构造的描述。为易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具有LEGAL尺寸的图像。然而,如果调色剂图像被强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上,则中间转印带5a的周长和图像尺寸不限于此。
图1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两个停止位置的中间转印带5a。如第一实施例的图5A和5B所示,中间转印带5a的周长被设置为377mm,最频繁使用的片材尺寸(图像尺寸)被设置为A4(宽度210mm,长度297mm)。然后,不使用褶皱部分形成图像。因此,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长度为297mm。调色剂图像不计划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长度为80mm(=377-297mm)。另外,中间转印带5a与支撑辊42接触的夹持部的长度为15mm,中间转印带马达的停止位置的变化为6mm。因此,褶皱的长度为21mm(=15mm+6mm)。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调色剂图像不计划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中的多个位置处形成褶皱,并且遍布中间转印带5a分散褶皱。以这种方式,可执行控制使得褶皱对图像的负面影响最小。
如图11所示,在调色剂图像不计划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1103中,使中间转印带5a在两个位置处停止。因此,在两个位置1101和1102处形成褶皱。其后,通过无论所形成的图像的尺寸如何都在两个位置之间切换停止位置,来分散褶皱。根据本实施例,在两个位置处形成褶皱。然而,如果可能的话,则可通过增加形成褶皱的位置的数量来进一步分散褶皱。
当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具有LEGAL尺寸(宽度215.9mm,长度355.6mm)的调色剂图像时,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长度为355.6mm,调色剂图像不计划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长度为21.4mm(=377-355.6mm)。因此,图像的一部分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中的褶皱重叠。此时,如果在多个位置处形成褶皱,则可减小褶皱对图像的负面影响。因此,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之一可与褶皱重叠。然而,通过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那样将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叠加在褶皱上,可进一步减小褶皱对图像的负面影响。
图12示出为了分散褶皱而确定的中间转印带5a的两个停止位置。为了在调色剂图像不计划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前边缘1204处形成褶皱,在从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起Tshort秒过去之后,停止中间转印带5a。相反,为了在调色剂图像不计划被转印到其中的区域的后边缘1206处形成褶皱,在从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起Tlong秒过去之后,停止中间转印带5a。以下,将当在Tlong秒过去之后停止中间转印带5a时确定的停止位置称为“停止位置1”,将当在Tshort秒过去之后停止中间转印带5a时确定的停止位置称为“停止位置2”。以这种方式,可通过利用两个停止位置来分散褶皱。
图13是示出当遍布中间转印带5a分散褶皱并且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褶皱重叠时的转印时序的时序图。
当接收到图像形成命令时,CPU 121在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之前开始准备操作(T0)。准备操作包括驱动各种致动器(例如,中间转印带驱动马达、熔凝器马达和扫描仪马达)、控制二次转印偏压的调整和施加各种高压。当开始扫描仪马达时,激光束被强制发射。因此,在感光鼓1的表面中产生电压差。如果此时执行一次转印控制,则不能充分地控制一次转印。因此,在电压差消失之后,开始一次转印(T1)。另外,在二次转印偏压的调整完成之后,使清洁单元与中间转印带5a接触。因此,执行中间转印带5a的清洁,直到开始图像形成为止。注意,仅在用于第一页的准备操作中执行使用与中间转印带5a接触的清洁单元对中间转印带5a的清洁。对于连续页面打印中的第二页后面的页面,不执行清洁操作。另外,虽然准备操作所需的时间段不时稍微变化,但是准备操作在从T0至T3的时间段内完成。
在与准备操作相同的时间,为了使用检测传感器70检测参考标记71,开始对于参考标记的监视操作。为了开始监视参考标记,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并且检测持续,直到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为止。在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T2)并且预定时间段过去之后,CPU 121将图像TOP信号输出到视频控制器102(T3)。所述预定时间段是直到转印开始时间801的时间,并被确定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可被转印到形成褶皱的区域中。例如,如果在当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在形成褶皱的区域的后边缘处开始时的时刻对具有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输出图像TOP信号,则在比用于具有A4尺寸的调色剂图像的时刻稍微早的时刻对具有LEGAL尺寸的调色剂图像输出图像TOP信号。以这种方式,调色剂图像可被转印,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与褶皱重叠。注意,可根据调色剂图像与褶皱重叠多少来自由地确定图像TOP信号的输出提前多少。
其后,CPU 121从视频控制器102接收VDO信号(视频信号),并开始Y调色剂图像的形成(T4)。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褶皱重叠。随后,在Y调色剂图像到达清洁单元之前,使清洁单元移动离开中间转印带5a(T6)。
如果在形成Y调色剂图像期间打开用于二次旋转的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并且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T5),则如形成Y图像中那样,当从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T7)起时间802过去时,CPU 121将图像TOP信号输出到视频控制器102,时间802使得能够将调色剂图像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转印到褶皱的位置。其后,CPU 121从视频控制器102接收VDO信号,并开始M调色剂图像的形成(T8)。随后,CPU 121以类似的方式执行C调色剂图像和Bk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如此,在中间转印带5a上形成彩色图像。
接下来对用于在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停止中间转印带5a的操作进行描述。在用于停止中间转印带5a的准备完成之后,CPU 121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并等待,直到参考标记71被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为止。当检测到参考标记71时(T5),当从停止位置1开始图像形成时Tshort秒过去之后,CPU 121停止中间转印带5a。然而,当从停止位置2开始图像形成时Tlong秒过去之后,CPU 121停止中间转印带5a。差1303表示Tlong秒与Tshot秒之间的差。
图14是示出用于在中间转印带5a的停止位置1和2处形成褶皱的技术的流程图。在步骤S1410中,CPU 121在用于停止中间转印带5a的准备完成之后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当在步骤S1411中使用检测传感器70检测参考标记71时,CPU 121在步骤S1412中确定中间转印带5a是否从停止位置1被驱动以形成图像。如果从停止位置1驱动中间转印带5a,则CPU121在步骤S1413中开始中间转印带停止计时器2。然而,如果从停止位置2驱动中间转印带5a,则CPU 121在步骤S1414中开始中间转印带停止计时器1。如果在步骤S1415中中间转印带停止时间到来,则CPU 121在步骤S1416中停止中间转印带5a的驱动。
以这种方式,无论所形成的图像的尺寸如何,都可通过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多个位置处形成褶皱来分散褶皱的负面影响。因此,即使当形成具有使得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上的尺寸的调色剂图像时,也可减小褶皱对调色剂图像的负面影响。此外,当形成具有使得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上的尺寸的调色剂图像时,可通过控制转印操作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褶皱重叠来减小褶皱对调色剂图像的负面影响。
第三实施例
已参照下述技术对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所述技术用于控制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的位置,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中的褶皱重叠。通过执行控制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中的褶皱重叠,可减小褶皱对调剂色图像的负面影响。然而,如果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部分和后边缘部分中的一个比另一个长,则可进一步减小褶皱对调色剂图像的负面影响。根据第三实施例,对用于根据图像信息控制调色剂图像与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重叠的位置的技术进行描述。
图15示出作为形成图像的示例的文本页面。通常,文本页面在其前边缘具有页眉区1501,在其后边缘具有页脚区1503。文本区1502位于页眉区1501与页脚区1503之间。通常,页眉区1501或页脚区1503中的打印信息的量比文本区1502中的打印信息的量小。另外,在一些情况下,页眉区1501和页脚区1503是空白区。因此,即使当褶皱出现在页眉区1501和页脚区1503中,并且因此,图像缺陷发生时,与褶皱出现在文本区1502相比,对图像的负面影响的水平也较低。此时,CPU 121可基于从视频控制器102发送的图像信息来分析形成什么类型的图像。如果例如在页眉区1501中打印字符、而在页脚区1503中不打印字符,则CPU 121控制调色剂图像到中间转印带5a上的转印,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后边缘与褶皱重叠。通过这样做,可进一步减小褶皱对调色剂图像的负面影响。注意,为了简化,已参照表示文本页面的图像信息进行了描述。然而,图像形成不限于文本页面。例如,即使当形成不同于文本页面的正常图像时,也可使用空白空间的面积和打印比来执行类似的控制。
图16A和16B示出用于根据图像信息控制调色剂图像的与中间转印带5a的褶皱重叠的位置的技术。首先对用于使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部分比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长的技术进行描述。如果确定执行控制使得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部分比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长,则在比当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时所使用的时刻稍微早的时刻开始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以使得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部分的长度等于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的长度。也就是说,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在点1602处开始,在点1603处结束。注意,可根据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的长度来自由地确定用于延迟转印时序的特定时间段。
接下来对用于使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比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部分长的技术进行描述。如果确定执行控制使得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比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部分长,则在从当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时所使用的时刻稍微延迟的时刻开始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以使得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部分的长度等于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的长度。也就是说,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在点1612处开始,在点1613处结束。注意,可根据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的长度来自由地确定用于延迟转印时序的特定时间段。
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图像信息来控制图像与褶皱重叠的位置,可降低图像缺陷发生的可能性。注意,尽管已参照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对本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前边缘和后边缘这二者不必都与褶皱重叠。例如,可根据图像信息执行控制以使得仅前边缘和后边缘之一与褶皱重叠。
图17是用于根据图像信息来控制图像与褶皱重叠的位置的技术的流程图。在步骤S1710中,当从视频控制器102接收到图像形成开始命令时,CPU 121在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之前开始准备操作。准备操作包括开始致动器(例如,中间转印带驱动马达)和施加用于一次转印控制和二次转印控制的高压。在步骤S1711中,CPU 121确定是否是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的时间。如果是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的时间,则CPU 121在步骤S1712中打开参考标记检测窗口。在步骤S1713中,CPU 121继续检测,直到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为止。如果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参考标记71,则CPU 121在步骤S1714中获取图像信息。在步骤S1715中,为了控制图像与褶皱重叠的位置,CPU 121基于获取的图像信息计算图像TOP信号输出计时器的值。此时,执行计算,以使得当图像的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部分的长度比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的长度长时所设置的值比当图像的与褶皱重叠的后边缘部分的长度比与褶皱重叠的前边缘部分的长度长时所设置的值小。在步骤S1716中,CPU 121开始用于Y图像的图像TOP信号输出计时器。在步骤S1717中,如果图像TOP信号输出计时器指示预定的图像TOP信号输出时间到来,则CPU 121在步骤S1718中将图像TOP信号输出到视频控制器102。在步骤S1719中,CPU 121从视频控制器102接收VDO信号,并基于VDO信号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步骤S1720中,如Y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中那样,CPU 121顺序执行M调色剂图像、C调色剂图像和Bk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以这种方式,即使当调色剂图像被强制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中的褶皱重叠时,也可通过根据图像信息控制调色剂图像与褶皱重叠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来降低图像缺陷发生的可能性。
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将给予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以最广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4)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件;
显影部件,其用于使形成在图像承载件上的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件;
转印部件,其用于将形成在图像承载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件上;
张紧件,其被构造为支撑中间转印件;
接收部件,其用于接收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信息;和
控制部件,其用于分析所接收的图像信息,并且基于分析结果控制转印部件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时刻,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与由张紧件形成在中间转印件中的压印部分重叠,其中压印部分指中间转印件的由于张紧件而局部变形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控制中间转印件停止的位置,以使得压印部分形成在中间转印件一周的整个范围的预定范围的一部分内而不形成在所述整个范围内,
其中,在将其在中间转印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件的情况下,所述预定范围是第一长度调色剂图像不被转印到其中的范围,在将其在中间转印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是比第一长度长的第二长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件的情况下,所述预定范围是第二长度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中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控制中间转印件停止的位置,以使得多个压印部分形成在中间转印件的所述预定范围的所述部分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分析结果控制与压印部分重叠的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比,以使得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对压印部分的负面影响不敏感的部分与压印部分重叠。
CN201110238745.8A 2010-08-20 2011-08-19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5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5087 2010-08-20
JP2010185087A JP2012042800A (ja) 2010-08-20 2010-08-2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5363A CN102375363A (zh) 2012-03-14
CN102375363B true CN102375363B (zh) 2014-11-12

Family

ID=45594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874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5363B (zh) 2010-08-20 2011-08-19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5208B2 (zh)
JP (1) JP2012042800A (zh)
CN (1) CN1023753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0642B2 (ja) * 2014-06-09 2019-07-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皺検出装置および皺検出方法
JP6415213B2 (ja) * 2014-09-26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6356B2 (ja) * 1995-10-30 2004-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683A (ja) * 1998-01-13 1999-07-30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01994A (ja) 2000-01-19 2001-07-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74957A (ja) 2000-12-07 2002-06-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93492B2 (ja) * 2005-03-18 2008-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71475A1 (en) * 2005-09-23 2007-03-2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roughput of media in a printer
US7496306B2 (en) 2006-03-03 2009-02-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leaning method for transfer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00238B2 (ja) 2007-07-30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7597B2 (ja) 2008-08-13 201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79436B2 (ja) 2008-10-09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55208B2 (en) 2014-02-18
JP2012042800A (ja) 2012-03-01
US20120045233A1 (en) 2012-02-23
CN102375363A (zh)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560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1648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593141C (zh) 成像设备和图像控制方法
US6047142A (en) Toner age calculation in print engine diagnostic
JP56376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14193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using rotary developer
JPH03211568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91521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employs electrophotographic method
US5765094A (en) Apparatus for holding recording sheets on a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37536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105517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3391391A (zh) 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5402222A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12292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act control of process units
US200702018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7536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H10232532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5870649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with variable moving speed immediately following toner development
JP39891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31236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5708944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6437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959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364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6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