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1391A - 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1391A
CN103391391A CN2013101627646A CN201310162764A CN103391391A CN 103391391 A CN103391391 A CN 103391391A CN 2013101627646 A CN2013101627646 A CN 2013101627646A CN 201310162764 A CN201310162764 A CN 201310162764A CN 103391391 A CN103391391 A CN 103391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aterials
unit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27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1391B (zh
Inventor
大平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91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1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3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6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apparatus in common for transporting to or from a plurality of scanning positions, e.g. for reading and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unt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nd Two-Sided Copying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无需用户进行繁琐的操作就能够进行灰度校正。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单元。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并且经由共享传送路径将形成有所述图的所述记录材料传送到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所述共享传送路径通用于读取所述原稿和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由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所传送的记录材料,并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图进行灰度校正。

Description

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读取单元的原稿传送系统和打印单元的记录材料传送系统是彼此独立地构成的,所述原稿传送系统传送原稿并读取正被传送的原稿的图像,所述记录材料传送系统用于传送记录材料。
具体而言,原稿传送系统和记录材料传送系统彼此独立地配设有给送原稿或记录材料的片材给送器、片材给送单元、用于形成预定传送路径的导引部件等。此外,原稿传送系统和记录材料传送系统还各自配设有多个传送辊对、用于向多个传送辊对传输驱动力的驱动力传输单元、作为驱动源的电机、电机的驱动电路、片材排出部等。
由于该原因,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装置构成的复杂化、装置成本及尺寸的增加都无可避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装置中,在从片材给送器到片材排出器之间的记录材料传送路径上配设图像读取单元,由此,原稿传送系统和记录材料传送系统各自的路径部分被构造为能够在两个系统间共享的部分,由此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参见日本专利特开第2000-185881号公报)。
此外,传统上已知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图像形成装置将由特定灰度图案形成的测试图作为图像输出至记录材料,使用图像读取单元读取记录材料上的灰度图案,并基于从读取的图像获得的信息来进行灰度校正。基于该方法,图像质量被保持、提升或变得稳定(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特开平H07-298072号公报)。
在上述技术背景中,在日本专利特开第2000-185881号公报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图像读取单元布置在例如定影设备与片材排出器之间的记录材料传送路径的中间部分,并且由此用于传送要读取的原稿的路径变长。这种配置使得难以缩短读取原稿的时间。
此外,由于图像读取单元被配设在被用于通常打印的记录材料传送路径上,所以当在记录材料传送路径中存在原稿时,无法进行打印操作。因此,在原稿读取操作中要求停止打印操作。
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平H07-298072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还存在如下的问题,即要求用户自己将输出测试图放置在读取单元上。另外,为了以更高的精度进行灰度校正,需要多张测试图,并且因此要求用户每次都进行测试图放置操作。另外,如果要使用的记录材料是彩色纸质片材或已进行过打印的片材,则无法合适地进行灰度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用户进行繁琐的操作就能够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读取单元,被配置为读取原稿;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传送单元,被配置为经由共享传送路径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所述图的所述记录材料传送到所述读取单元,所述共享传送路径通用于读取所述原稿和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校正单元,被配置为使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记录材料,并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图进行灰度校正。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由共享传送路径将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的记录材料传送到读取单元,所述共享传送路径通用于读取原稿和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使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由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记录材料,并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图进行灰度校正。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存储用于执行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由共享传送路径将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的记录材料传送到读取单元,所述共享传送路径通用于读取原稿和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使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由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记录材料,并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图进行灰度校正。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用户进行繁琐的操作就能够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直至双面打印完成为止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直至原稿正面的读取完成为止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读取了正面后的原稿上进行的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读取原稿的背面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原稿背面的读取完成时的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打印记录片材的正面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出现的电气设备和外围设备的概略布置的图。
图9是图1中出现的图像读取单元的示意图。
图10是由CPU执行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读取记录片材上的测试图案之前的、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读取记录片材上的测试图案时的、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灰度图案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由图8中出现的CPU执行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的第一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由图8中出现的CPU执行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的第二变形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请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处理有时被表述为打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图。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配设有共享传送路径80、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以及图像形成传送路径83。共享传送路径80被配置为由原稿传送和记录片材传送两者共享的传送路径,并且例如被用于双面打印。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用于传送要读取的原稿。此外,图像形成传送路径83是用于在记录片材上打印图像时传送记录片材的传送路径。
沿着这些传送路径,记录片材通过CST搓纸轮31、传送辊对40、41、42、43及44、加热辊51、压力辊52、排出辊对60、双面打印挡板61、回转挡板(switchback flapper)82等而被传送。由CIS搓纸轮91和片材分离器92,将放置在第二片材给送器90中的原稿逐张传送到传送辊对41。此外,原稿被传送辊对44排出到第二排出部110上。
此外,作为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的图像读取单元100被配置为可旋转。具体而言,图像读取单元100可旋转,使得图像读取单元100能够选择性地面向白色基准部件101、共享传送路径80以及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
此外,电气设备80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操作。稍后将描述该电气设备800的结构。
下面,将通过参照图1至7并围绕记录片材(记录材料)的运动来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直至单面打印完成为止的处理或在双面打印中直至在片材的一面上的打印完成为止的处理。
在图1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中央,配设有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可旋转感光鼓10、与感光鼓10平行布置并在保持调色剂的同时旋转的显影辊11、以及转印辊15,作为被配置为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构成要素。
当从未示出的主计算机或后述的操作部870接收到指示打印指令的打印信号时,光学单元2中配设的发光部21使用激光束照射旋转感光鼓10的表面。在由激光束照射的感光鼓10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辊11一边旋转一边将自身保持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10的表面上的潜像上,由此在感光鼓10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一个图像形成单元,但是,也可以配设分别使用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及K(黑色)四色的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在设置了图1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时,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被布置,并且,使用各感光鼓在从第一片材给送器30给送的记录片材S上,以Y、M、C及K各颜色的顺序来形成图像。
另一方面,由CST搓纸轮31及片材分离器32,将放置在第一片材给送器30中的记录片材S逐张传送到传送辊对40。传送辊对40将各记录片材S传送到转印辊15,使得感光鼓1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和记录片材S的前端在合适的定时于转印辊15上相遇。
通过提供给转印辊15的外加偏压和压力,通过感光鼓10的旋转而被传送到转印辊15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片材S上。此外,转印辊15将记录片材S传送到定影部50。
在定影部50中,通过来自可旋转加热辊51的热量以及与加热辊51相对的、可旋转压力辊51的压力,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片材S上。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被传送到排出辊对60。
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排出辊对60将记录片材S直接向外部传送到用于堆积记录片材S的第一排出部70上,由此单面打印完成。为了提高打印后记录片材的对准精度,第一排出部70配设有从排出口附近沿记录片材排出方向平缓上翘的斜坡。
另一方面,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记录片材S不被排出辊对60向外部传送,而是如下面参照图2所述被回转。
图2是用于说明直至双面打印完成为止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图。
继参照图1描述的处理之后,特别是针对双面打印,在由排出辊对60传送记录片材S期间,当记录片材S的尾端通过双面打印挡板61时,双面打印挡板61切换传送路径。然后,排出辊对60反向旋转,以将记录片材S传送到共享传送路径80,由此使记录片材S回转。
被回转的记录片材S通过传送辊对41被传送到图像读取单元100。然后,记录片材S被传送辊对42和40再次传送到转印辊15,在转印辊15处,在记录片材S上转印并定影调色剂图像,然后记录片材S被堆积在第一排出部70上,由此完成双面打印。
下面,将参照图3至图7来详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读取原稿的两面、并在片材的两面上打印的处理。
图3是用于说明直至原稿的正面的读取完成为止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图。
在图3中,由CIS搓纸轮91及片材分离器92,将放置在第二片材给送器90中的原稿G逐张传送到传送辊对41。
另一方面,在开始读取作为从第二片材给送器90给送的原稿G的正面的第一面之前,图像读取单元100校正白色基准部件101的白色基准值,然后旋转至面向共享传送路径80的位置。传送辊对41将原稿G传送到图像读取单元100。
此时,图像读取单元100已经在面向共享传送路径80的第二读取位置等待,并且原稿G的一面被图像读取单元100读取。由图像读取单元100读取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下述的图像存储器804(参见图8)中,作为原稿第一面的图像数据。
请注意,白色基准部件101被面朝下布置以防止灰尘附着。
图4是用于说明在读取了正面之后的原稿G上进行的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图。
在图4中,通过了图像读取单元100的原稿G被传送到传送辊对42。在原稿G的尾端通过回转挡板82的时刻,传送辊对42停止。由此,原稿G在被传送辊对42夹持的状态下静止。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后,原稿G从该状态下被传送到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
具体而言,在图像读取单元100正向面向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的位置旋转的过程中,当图像读取单元位于面向白基准部件101的位置时,图像读取单元100从白基准部件101读取白色基准图像和黑色基准图像,以便读取原稿的第二面。图像读取单元100在开始读取作为第二面的原稿背面之前,从白色基准部件101读取白色基准图像和黑色基准图像。
图5是用于说明读取原稿的背面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图。
在图5中,与回转挡板82将原稿G的传送目的地从共享传送路径80切换为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几乎同时,图像读取单元100旋转至作为第一读取位置的、面向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的位置。
当传送辊对42反向旋转时,原稿G沿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被传送到图像读取单元100。
原稿G被传送到图像读取单元100,并且在原稿G通过图像读取单元100时,原稿G的第二面被读取并被作为第二面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4中。
另一方面,从第一片材给送器30给送的记录片材S被逐张传送到传送辊对40。几乎与从第一片材给送器30给送记录片材S同时地,基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4中的原稿G的第二面的图像数据,由发光部21在感光鼓10上形成潜像。
然后,由转印辊15将基于潜像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S上,然后记录片材S被传送到定影部50等,由此第二面的打印完成。如上所述,首先进行了在背面的打印。
尽管在图5中,在开始读取第二面的图像数据的同时开始给送记录片材S,但是,也可以在读取了第二面的图像数据之后再传送记录片材S。
图6是用于说明当原稿的背面的读取完成时的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图。
已被读取的原稿G被传送到传送辊对43及44,并被排出到装置之外。结果,原稿G被堆积在第二排出部110上。当原稿G的尾端通过回转挡板82时,回转挡板82进行切换,使得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关闭并且共享传送路径80开放,以便将记录片材S传送到传送辊对40。
第二面的打印已经完成的记录片材S通过排出辊对60的反向旋转,而被传送到共享传送路径80。
图7是用于说明打印记录片材的正面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图。
在图7中,传送到共享传送路径80的记录片材S通过已被旋转至第一读取位置的图像读取单元100,并如虚线所指示的,经由传送辊对42被传送到传送辊对40。此外,记录片材S再次被传送到转印辊15。记录片材S的第二面已经被打印,并且,基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4中的第一面的图像数据,由发光部21在感光鼓10上形成潜像。
然后,由转印辊15将基于潜像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S上,然后记录片材S被传送到定影部50等,由此第一面的打印完成。如上所述在两面上打印了图像的记录片材S被排出到装置之外,并被堆积在第一排出部70上。
图8是图1中出现的电气设备800及外围设备的概略布置的图。
在图8中,电气设备800包括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801、高压电源单元810、低压电源单元811、程序存储器803、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802和图像存储器804。
程序存储器803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图像存储器804如上所述存储表示图像的图像数据。
CPU801根据存储在程序存储器803中的各种程序和数据来操作,从而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操作。此外,如图8所示,CPU801连接至高压电源单元810、低压电源单元811、定影部50、双面打印挡板螺线管820、回转螺线管821、程序存储器803和ASIC802。
高压电源单元810根据来自CPU801的指令,来控制电子照相处理所需的一次带电偏压、显影偏压、一次转印偏压和二次转印偏压。
低压电源单元811根据来自CPU801的指令,向定影部50供给电源。CPU801使用定影部50中配设的热敏电阻(未示出)来监视温度,并控制低压电源单元811以便将定影温度维持在固定的温度。
双面打印挡板螺线管820根据来自CPU801的指令来驱动双面打印挡板61。此外,回转螺线管821根据来自CPU801的指令来驱动回转挡板82。
当给送记录片材S时,CST给送螺线管822根据经由ASIC802来自CPU801的指令来驱动CST搓纸轮31。当给送原稿时,CIS给送螺线管823根据经由ASIC802来自CPU801的指令来驱动CIS搓纸轮91。
此外,上述光学单元2经由ASIC802连接到CPU801。CPU801经由ASIC802来控制光学单元2中包括的多面镜、电机及激光发射元件,以使用激光束扫描感光鼓10的表面,从而描绘期望的静电潜像。为此,CPU801向ASIC802输出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光学单元2。
主电机830根据经由ASIC802从CPU801接收到的指令,来驱动传送辊对40、感光鼓10、转印辊15、加热辊51及压力辊52,以在记录片材S上进行打印。
双面打印驱动电机840根据经由ASIC802从CPU801接收到的指令,来驱动CIS搓纸轮91、传送辊对41、42、43和44。
ASIC802基于来自CPU801的指令,来对光学单元2的电机、主电机830以及双面打印驱动电机840进行速度控制。ASIC802检测每当各电机旋转时输出的作为转速信号的脉冲信号,并通过向电机输出加速或减速信号以使得转速信号的间隔变为预定间隔,来控制控制各电机的速度。
此外,图像读取单元100连接到ASIC802。在图像读取单元100和ASIC802之间交换各种信号,在下文中将给出此类操作的描述。
如上所述,使用ASIC802的电气设备800的构造在降低CPU801的控制负荷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下面,将参照图8再次描述在打印图像以及读取原稿时进行的操作。首先将描述在打印时进行的操作。当接收到打印信号时,CPU801驱动主电机830、双面打印驱动电机840及CST给送螺线管822,从而传送记录片材S。
当在感光鼓10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辊15转印到记录片材S上之后,调色剂图像被定影部50定影,并且然后记录片材S被排出辊对60排出到第一排出部70上。
当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时,CPU801通过经由低压电源单元811向定影部50供给预定电力来生成期望的热量,并向记录片材S施加生成的热量,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融化并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接下来,将描述在读取原稿时进行的操作。首先,CPU801从未示出的主计算机或者操作部870,接收指示读取原稿的扫描命令。然后,CPU801驱动双面打印挡板螺线管820和双面打印电机840,并操作CIS给送螺线管822以将双面打印电机840的转矩传输到CIS搓纸轮91,从而传送原稿G。
CPU801经由ASIC802把由图像读取单元100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在连接到ASIC802的图像存储器804中。然后,CPU801驱动回转螺线管821,以操作回转挡板82使得原稿被导向到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中,并使双面打印驱动电机840反向旋转,以将原稿G传送到第二排出部110。
图9是图1中出现的图像读取单元100的示意图。
在图9中,图像读取单元100包括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sensor,CIS)901、输出缓冲器904和移位寄存器905。图像读取单元100还包括电流放大器906、发光器件907、A/D转换器908、输出接口电路909、控制电路911和定时发生器917。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901是通过把在数量上与多个像素相对应的光电二极管按阵列布置而被构造成的,例如,把在数量上与10368个像素相对应的光电二极管以指定的扫描密度(例如,1200dpi)按阵列布置。发光器件907均匀照射原稿G。
接下来,将描述与ASIC802交换的各信号。CISSTART信号是用来启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901的启动脉冲信号。CISCLK信号是传输到接触式图像传感器901的时钟信号。
SYSCLK信号是用于确定接触式图像传感器901的操作速度的系统时钟信号。ADCLK信号是用于确定A/C转换器908的采样速度的CIS采样时钟信号。CISLED信号是用于控制发光器件907的发光器件控制信号。
Sl_in信号和Sl_select信号是用于可变地控制A/D转换器908的A/D转换增益的信号。例如,当无法获得拍摄的图像的对比度时,CPU801能够通过增加A/D转换器908的A/D转换增益来增加对比度。这使得总是能够获得最佳的对比度。
CISSNS信号是指示在输出缓冲器904中设置的数据的、并且由移位寄存器905输出的信号。Sl_out信号是通过由A/D转换器908将CISSNS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而生成的信号。
接下来,将描述图像读取单元100的操作。当CISSTART信号被激活时,接触式图像传感器901开始根据接收到的光来累积静电荷,并在输出缓冲器904中依次设置数据。
接下来,当CISCLK信号被提供时,在输出缓冲器904中设置的数据被移位寄存器905作为CISSNS信号传输到A/D转换器908。CISCLK信号的频率例如大约在500kHz到1MHz之间。
CISSNS信号具有预定的数据保证区域,并且因此需要在从CISCLK信号的上升的定时起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进行采样。此外,与CISCLK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两者同步地输出CISSNS信号。由于该原因,将ADCLK信号的频率设置为CISCLK信号的频率的2倍,并且在ADCLK信号的上升沿对CISSNS信号进行采样。
定时发生器917将SYSCLK信号分频以生成ADCLK信号和CISCLK信号,并且相对于CISCLK信号,ADCKL信号的相位具有与上述数据保证区域相对应的延迟。
被A/D转换器908从模拟转换为数字的CISSNS信号被输出接口电路909以预定的定时进行控制,并作为串行数据的Sl_out信号被输出。此时,模拟输出基准电压作为CISSNS信号被输出,以防止从CISSTART信号开始的、在数量上与预定数量的像素相对应的CISSNS信号脉冲被用作有效像素。
尽管在上面的描述中,所有的像素作为CISSNS信号被输出,但是,像素也可以被划分为区域,并且从多个区域读取的信号可以同步地经历A/D转换以进行高速读取。此外,尽管在上面的描述中,接触式图像传感器901被用于图像读取单元100,但是,也可以使用CMOS传感器或CCD传感器来代替接触式图像传感器901。
图10是由图8中出现的CPU801执行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10中,放置在第一片材给送器30中的记录片材S被给送并且被传送到转印辊15(步骤S1001)。步骤S1001对应于被配置为给送记录材料的片材给送器单元、以及被配置为经由共享传送路径将所给送的记录材料传送至读取单元的其他传送单元的功能。
接下来,打印作为预先设置的灰度图案(图)的指定测试图案(指定测试图)(步骤S1002)。步骤S1002对应于被配置为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灰度图案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功能。
把通过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及定影而打印了测试图案的记录片材S,传送到排出辊对60(参见图1)。
接下来,CPU801使排出辊对60将记录片材S传送到共享传送路径80(参见图2)。记录片材S经由传送辊对41被传送到传送辊对42(参见图11)。
然后,传送辊对42使打印了测试图案的记录片材S回转,由此将记录片材S传送到图像读取单元100(步骤S1003),并且图像读取单元100读取测试图案(步骤S1004:参见图12)。步骤S1003对应于被配置为经由共享传送路径将形成有灰度图案的记录材料传送到读取单元的传送单元的功能。
然后,使用指示在步骤S1004中读取的测试图案的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校正(步骤S1005),随后终止本处理。步骤S1005对应于被配置为使读取单元读取形成有灰度图案的并被传送单元传送的记录材料、并基于读取的灰度图案进行灰度校正的校正单元的功能。
请注意,当在步骤S1004中读取了记录片材S上的测试图案之后,记录片材S被传送辊对43和44排出到第一排出部70上。
在该处理中,当进行灰度校正作为图像校正时,在步骤S1002中打印灰度图案,并且在步骤S1005中进行灰度校正。此外,当进行针对彩色图像的灰度校正作为图像校正时,在步骤S1002中打印使用CMYK各颜色的灰度图案,并且在步骤S1005中进行灰度校正。
图13是示出灰度图案的示例的图。
图13示出了八个灰度图案,并且当针对彩色图像进行灰度校正时,这些图案就是使用CMYK各颜色的灰度图案。
接下来,将描述图10中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的变形例。
图14是由图8中的CPU801执行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的第一变形例的流程图。
在图14中,从第一片材给送器30给送记录片材S(步骤S1301)。然后,记录片材S被传送到传送辊对60(参见图1)。在该步骤中,记录片材S沿图像形成传送路径83仅被传送,而不进行打印。
接下来,CPU801控制排出辊对60将记录片材S传送到共享传送路径80(步骤S1302:参见图2)。然后,读取记录片材S(步骤S1303)。然后,CPU801使用指示读取的记录片材S的图像数据,来确定记录片材S是否是能够用于灰度校正处理的记录片材(步骤S1304)。在下文中,将描述确定记录片材S是否是能够用于灰度校正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方法。步骤S1304对应于确定单元的功能,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通过使用读取单元读取传送的记录材料而获取的、指示记录材料的图像数据,来确定记录材料是否是适用于校正单元的灰度校正的记录材料。
如果在步骤S1304中确定记录片材S是能够用于灰度校正处理的记录片材(步骤S1304中为“是”),则记录材料S被传送辊对42传送到图像形成传送路径83(步骤S1305:参见图1)。然后,处理进行到图10中的步骤S1002,在步骤S1002中,执行灰度校正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304中确定记录片材S不是能够用于灰度校正处理的记录片材(步骤S1304中为“否”),则CPU801确定发生自动灰度校正错误(步骤S1306),并排出记录片材S,随后终止本处理。在该步骤中,记录片材S可以被排出到第一排出部70或第二排出部110。
下面,将描述确定记录片材S是否是能够用于灰度校正处理的记录片材的上述方法。确定方法的一个示例包括分析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片材S是白色纸张片材时确定能够执行灰度校正处理,并在记录片材S不是白色纸张片材时确定不能执行灰度校正处理。
确定方法的另一示例包括分析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片材S不是彩色纸张片材时确定能够执行灰度校正处理,并在记录片材S是彩色纸张片材时确定不能执行灰度校正处理。如上所述,在记录材料不是白色纸张片材或记录材料是彩色纸张片材的情况下,确定记录材料是不能用于校正单元的灰度校正的记录材料。
接下来,将描述图14中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的第二变形例。
图15是由图8中出现的CPU801执行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的第二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5中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与图14中的自动灰度校正处理的区别之处,在于在图14中的步骤S1304的回答为否之后执行的步骤,并且因此将从步骤S1304起进行描述。
如果在步骤S1304中确定记录片材S不是能够用于灰度校正处理的记录片材(步骤S1304中为“否”),则记录片材S被排出到第一排出部70和第二排出部110中的一者(步骤S1406)。步骤S1406对应于排出单元的功能,所述排出单元被配置为在确定单元确定记录材料不是适于由校正单元进行的灰度校正的记录材料时,排出记录材料。
然后,确定是否要继续自动灰度校正处理(步骤S1407)。在步骤S1407中,当自动灰度校正错误的发生次数没有达到预先设置的重试操作次数的上限值时,确定要继续自动灰度校正处理,而当自动灰度校正错误的发生次数达到上限值时,确定不继续自动灰度校正处理。
如果在步骤S1407中确定要继续自动灰度校正处理(步骤S1407中为“是”),则处理返回步骤S1301。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407中确定不继续自动灰度校正处理(步骤S1407中为“否”),则CPU801确定发生自动灰度校正错误(步骤S1408),并且排出记录片材S,随后终止本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共享传送路径80被配置为既用作在双面打印期间传送记录片材的、不同与图像形成传送路径83的传送路径,又用作原稿传送路径,由此能够提供廉价的、能够在读取操作期间进行打印、并能够减少读取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记录材料上形成预先设置的灰度图案,并且将形成有灰度图案的记录材料沿共享传送路径传送至图像读取单元100。然后,使用指示通过由图像读取单元100读取形成有灰度图案的、被传送的记录材料而获取的灰度图案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灰度校正。这使得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自行进行灰度校正,而无需用于将形成有灰度图案的记录材料放置在原稿片材给送器上的用户操作。由此,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用户进行繁琐的操作就能够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通过在输出灰度图案之前读取记录材料,能够确定记录材料是否是能够经历灰度校正的片材。这使得能够减少灰度校正中的错误。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种变型、等同结构及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2年5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10599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读取单元,被配置为读取原稿;
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
传送单元,被配置为经由共享传送路径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所述图的所述记录材料传送到所述读取单元,所述共享传送路径通用于读取所述原稿和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
校正单元,被配置为使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记录材料,并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图进行灰度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片材给送器单元,被配置为给送所述记录材料;
其他传送单元,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共享传送路径将由所述片材给送器单元给送的所述记录材料传送到所述读取单元;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使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其他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记录材料,并基于所述读取单元的读取结果,来确定由所述其他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记录材料是否是适于由所述校正单元进行的灰度校正的记录材料;以及
排出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由所述其他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记录材料不是适于由所述校正单元进行的灰度校正的记录材料的情况下,排出由所述其他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记录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记录材料不是白色纸张片材时,或者当所述记录材料是彩色纸张片材时,所述确定单元基于所述读取单元的读取结果而确定所述记录材料不是适于灰度校正的记录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预先设置的彩色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利用4种颜色的调色剂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单元经由所述共享传送路径将形成有所述图的所述记录材料传送到所述读取单元,而无需用于将所述记录材料放置在原稿给送器上的用户操作。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共享传送路径将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的记录材料传送到读取单元,所述共享传送路径通用于读取原稿和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
使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由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记录材料,并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图进行灰度校正。
CN201310162764.6A 2012-05-07 2013-05-06 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1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5992 2012-05-07
JP2012105992A JP5995511B2 (ja) 2012-05-07 2012-05-0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1391A true CN103391391A (zh) 2013-11-13
CN103391391B CN103391391B (zh) 2016-08-31

Family

ID=49512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276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1391B (zh) 2012-05-07 2013-05-06 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19580B2 (zh)
JP (1) JP5995511B2 (zh)
CN (1) CN1033913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4216B2 (ja) * 2013-05-28 2017-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5076832A (ja) * 2013-10-11 2015-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03951B2 (ja) * 2018-12-27 2023-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22170155A (ja) * 2021-04-28 2022-1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9792A (en) * 1995-12-01 1997-11-18 Xerox Corporation Simplified and higher productivity duplex document scanning systems
US5884118A (en) * 1996-11-26 1999-03-16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having print output linked to scanner input for automated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TW200948038A (en) * 2008-05-09 2009-11-16 Avision Inc Scanner with function of automatically feeding docu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5495B2 (ja) * 1994-04-28 2002-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0185881A (ja) * 1998-12-17 2000-07-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11644A (ja) * 2004-04-21 2005-11-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607723B2 (ja) * 2005-01-19 2011-0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44980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method and system
US20070285743A1 (en) * 2006-06-09 2007-12-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8042602A (ja) * 2006-08-08 2008-02-21 Seiko Epson Corp イメージスキャナとプリンタとをもつ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157369A (ja) * 2007-12-07 2009-07-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8128187B2 (en) * 2008-03-31 2012-03-06 Fujifilm Corporation Recording head, droplet discharge device and droplet discharge method
JP2010066697A (ja) * 2008-09-12 2010-03-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電位制御方法
JP5268695B2 (ja) * 2009-02-13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572993B2 (ja) * 2009-05-12 2014-08-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57631A (ja) * 2010-06-10 2011-12-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159855B2 (ja) * 2010-09-29 2013-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816805B2 (ja) * 2010-10-21 2011-1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9792A (en) * 1995-12-01 1997-11-18 Xerox Corporation Simplified and higher productivity duplex document scanning systems
US5884118A (en) * 1996-11-26 1999-03-16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having print output linked to scanner input for automated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TW200948038A (en) * 2008-05-09 2009-11-16 Avision Inc Scanner with function of automatically feeding docu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95511B2 (ja) 2016-09-21
JP2013235056A (ja) 2013-11-21
US20130293905A1 (en) 2013-11-07
US9019580B2 (en) 2015-04-28
CN103391391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17448B2 (ja) カラー画像記録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03391385A (zh) 进行阴影校正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82792B (zh) 图像形成系统和透明涂覆装置
CN103391391A (zh) 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89630B (zh) 成像设备
JPH02163764A (ja) 複写機
JP42509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US7629991B2 (en) Writing controlling device and 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196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なら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US6505025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S89418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so that an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storage medium is attachable thereto
CN103389629A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9032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1080135A (ja) 印刷装置並びに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出し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50784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018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959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38556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JP317119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10671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01216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181790A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JP3724005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5273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094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