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4268B -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4268B
CN102374268B CN201110093135.3A CN201110093135A CN102374268B CN 102374268 B CN102374268 B CN 102374268B CN 201110093135 A CN201110093135 A CN 201110093135A CN 102374268 B CN102374268 B CN 102374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gear
spee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riv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31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4268A (zh
Inventor
花英俊
中川裕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74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4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4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4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F16H47/0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the mechanical gearing being of the type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fluid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16H37/08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at least one power path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e. CVT
    • F16H2037/088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summ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in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input shaft
    • F16H2037/0886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summ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in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input shaft with switching means, e.g. to change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one sets of orbital gea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拉机的传动装置,其构成为,将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泵和马达,以在车体俯视图中沿车体横向上并排的状态设置在相对于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车体前方侧,将源自引擎的驱动力和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输出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合流,并且能够将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传动机构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以尽可能靠近的状态组装。引擎输出导入轴(19)从行星传动机构(40)向车体前方侧伸出,该输出导入轴(19)将引擎(3a)输出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40)。传动机构(15A)把引擎(3a)输出的驱动力分支传输到泵(20P)的输入轴(22)和行星传动机构(40)的引擎输出导入轴(19),并配置于相对于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20)的泵(20P)以及马达(20M)的车体前方侧。

Description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拖拉机的传动装置,具有:以引擎输出的驱动力为输入的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以及具有行星传动机构的行驶传动部,所述行星传动机构将所述引擎输出的驱动力和所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输出的驱动力输入合流,输出合流后的驱动力。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的传动装置,以往,已经被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传动装置具有作为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HST和作为行星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传动装置中,在贯通HST的油压泵旋转轴芯的泵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泵侧输入齿轮,该泵侧输入齿轮与形成在行星轮架上的齿轮啮合,由此源自引擎的驱动力被输入到行星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0177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拖拉机的传动装置构成为,将源自未受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的引擎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的规定的旋转体上,然而采用以往技术的情况下,常常会发生如下问题。
即,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泵和马达(日语:モーター)以在车体俯视图中沿车体横向并排地位于行星传动机构的车体前方侧的状态组装成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此时在采用以往技术的情况下,将源自未受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的引擎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用的传动单元进入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传动机构之间,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传动机构必须以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相分离的状态进行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拉机的传动装置,其构成为,将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泵和马达以在车体俯视图中沿车体横向并排的状态设置在相对于行星传动机构的车体前方侧,将源自引擎的驱动力和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输出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并合流,并且能够将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传动机构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以尽可能靠近的状态组装。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第1发明为一种拖拉机的传动装置,具有:以引擎输出的驱动力为输入的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以及具有行星传动机构的行驶传动部,所述行星传动机构将所述引擎输出的驱动力和所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输出的驱动力作为输入并予以合流,输出合流后的驱动力,所述拖拉机的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构成所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泵和马达以在车体俯视图中沿车体横向并排的状态设置在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车体前方侧,将引擎输出导入轴以从所述行星传动机构向车体前方侧伸出的状态设置,所述引擎输出导入轴将所述引擎输出的驱动力输入到所述行星传动机构,将分支传动机构配置在所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所述泵以及所述马达的车体前方侧,所述分支传动机构使所述引擎输出的驱动力向所述泵的输入轴和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所述引擎输出导入轴分支传送,所述分支传动机构,将与所述引擎的输出轴连动的引擎侧齿轮和与所述引擎侧齿轮啮合的一对传动齿轮,以所述一对传动齿轮的旋转轴芯位于所述引擎侧齿轮的旋转轴芯的配置高度以下的配置高度的状态设置,且所述分支传动机构具有泵侧连接单元和行星侧连接单元,所述泵侧连接单元将所述一对传动齿轮中的一方的传动齿轮与所述泵的所述输入轴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所述行星侧连接单元将所述一对传动齿轮中的另一方的传动齿轮与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所述引擎输出导入轴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
根据本第1发明的构成,将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泵和马达以在车体俯视图中沿车体横向并排的状态设置在相对于行星传动机构的车体前方侧,从而能够把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组装所需的空间限制于不论在车体前后方向还是在车体上下方向都较小的空间内。并且,将引擎输出导入轴以从行星传动机构向泵的车体前方侧伸出的状态设置,该引擎输出导入轴将引擎输出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将分支传动机构配置在相对于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泵以及马达的车体前方侧,该分支传动机构使引擎输出的驱动力向泵的输入轴和行星传动机构的引擎输出导入轴分支传送,因此,不用在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传动机构之间设置将源自未受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的引擎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用的传动单元,也能够通过分支传动机构将源自未受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的引擎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与采用以往的技术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传动机构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以靠紧状态进行组装。
因此,不仅能够把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组装所需的空间限制于在车体前后方向以及车体上下方向较小的空间内,而且能够将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传动机构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尽可能地靠紧组装,作为整体将的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以及行星传动机构紧凑地组装在变速箱体内,能够以尽可能小的轴距的状态得到可以无级变速行驶、作业方便的拖拉机。
并且,根据本第1发明的构成,由于能够通过引擎侧齿轮和一对传动齿轮使来自引擎的输出轴的驱动力向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侧和行星传动机构侧分支传输,通过输入轴将向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侧分支传输的驱动力输入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通过引擎输出导入轴将向行星传动机构侧分支传输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所以不用在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传动机构之间设置将源自未受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的引擎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的传动单元,也能够将源自未受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的引擎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
根据本第1发明的构成,由于一对传动齿轮的旋转轴芯位于引擎侧齿轮的旋转轴芯的配置高度以下的配置高度,能够避免一对传动齿轮从引擎侧齿轮向车体上方侧突出,在驾驶部踏板位于分支传动机构上方的情况下,驾驶部踏板能够做成平坦的或近乎平坦的形状。
因此,除了可以把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以及行星传动机构紧凑地组装在变速箱内之外,在驾驶部踏板位于分支传动机构上方的情况下,驾驶部踏板能够做成平坦的或近乎平坦的形状,方便上下或驾驶。
本第2发明中,所述分支传动机构具有: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输入轴与所述引擎的输出轴连动;泵连动单元,所述泵连动单元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所述输入轴与所述泵的所述输入轴连动;行星连动单元,所述行星连动单元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所述引擎输出导入轴连动。
根据本第2发明的构成,由于能够通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输入轴和齿轮机构使来自引擎的输出轴的驱动力向静油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分支传输,通过输入轴将分支传输了的驱动力输入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通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输入轴以及输出轴使来自引擎的输出轴的驱动力向行星传动机构侧分支传输,通过引擎输出导入轴将分支传输了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所以不用在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传动机构之间设置将源自未受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的引擎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的传动单元,也能够将源自未受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的引擎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
与使源自引擎的驱动力仅以一定的旋转方向输入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情况一样,在使源自引擎的驱动力仅以一定的旋转方向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的情况下,出现低速的前进驱动力时,使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变速控制到反转的变速状态,在行星传动机构使从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输入的反转方向的驱动力和未受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而输入的正转方向的驱动力合流,由此从行星传动机构输出规定的低速的前进驱动力。即,在行星传动机构以传动效率较差的状态进行变速作用从而出现规定的低速的前进驱动力。
根据本第2发明的构成,由于在行星传动机构中,能够通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将源自引擎的驱动力变换成前进驱动力和后退驱动力并输入,所以在出现低速的前进驱动力时,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切换控制到后退状态,将源自未接受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作用的引擎的驱动力以变换成后退侧的驱动力的状态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由此,使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变速控制到正转状态,即使从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向行星传动机构输入正转方向的驱动力,由于行星传动机构将来自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正转方向的驱动力和来自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后退驱动力合流,输出规定的低速的前进驱动力,从而能够在行星传动机构以传动效率良好的状态进行变速作用而出现规定的低速的前进驱动力。
因此,除了能够将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以及行星传动机构紧凑地组装在变速箱内之外,还能够通过传动效率良好的变速作用实现低速的前进驱动力,从而减小动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拖拉机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拖拉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车体框架的后部侧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以展开状态表示分支传动机构、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以及行星传动机构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分支传动机构的纵剖主视图。
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剖面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行星传动机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9是表示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状态和车速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变速操作装置的框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状态和车速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自行驶车的行驶方向以及车速区域和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变速状态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3a   引擎
3b   引擎的输出轴
15   引擎侧齿轮
15A  分支传动机构
15a  引擎侧齿轮的旋转轴芯
16   一方的传动齿轮
16a  一方的传动齿轮的旋转轴芯
16b  泵侧连接单元
17   另一方的传动齿轮
17a  另一方的传动齿轮的旋转轴芯
17b  行星侧连接单元
18   齿轮箱
19   引擎输出导入轴
20   静油压式无极变速机构
20P  泵
20M  马达
22   泵的输入轴
25   静油压式无极变速机构的输出轴
40   行星传动机构
50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
51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输入轴
55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输出轴
110  泵连动单元
115  行星连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拖拉机的整体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拖拉机的整体的俯视图。如这些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拖拉机构成为,在自行驶车上具有:连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6具有在车体框架5的后端部的两横向侧分开设置的左右一对的上下摆动操作自如的举升臂6a、6a;以及从车体框架5的后端部向车体后方突出的动力输出轴7,所述自行驶车具有:左右一对的方向操作以及驱动自如的前车轮1、1;左右一对的驱动自如的后车轮2、2;具有设置于车体前部的引擎3a的原动部3;具有设置于车体后部的驾驶座位4a的驾驶部4。
该拖拉机通过例如经连接机构6在车体后部连接升降操作自如的旋转式耕地装置(未图示),且将引擎3a的输出从动力输出轴7传送到旋转式耕地装置,由此构成乘坐型耕地机等,通过在车体后部升降操作且驱动自如地连接各种的作业装置能够构成各种乘坐型作业机。
车体框架5构成为,具有:引擎3a;连接设置于引擎3a后部的离合器壳10;前部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该离合器壳10后部的无级变速箱21;连接于该无级变速箱21后部的变速箱体11;以及连接于引擎3a的下部的前轮支撑框架12。变速箱体11构成为,具有,前部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无级变速箱21后部的前部变速箱体11a,和前部装卸自如连接于该前部变速箱体11a后部的后部变速箱体11b。离合器壳10和无级变速箱21被构成为一体,如图5所示,离合器壳10的后壁10A和无级变速箱21的前壁部21a形成为一体壁。另外,也可以使离合器壳10和无级变速箱21分体构成,采用将无级变速箱21的前壁部21a装卸自如地连接于离合器壳10的后壁上的结构。
图3是表示车体框架5的后部侧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车体框架5具有装配在前轮支撑框架12上的前轮驱动箱13,通过该前轮驱动箱13驱动自如地支撑左右一对的前车轮1、1。车体框架5具有在后部变速箱体11b的两横向侧分开连接设置的左右一对的车体侧面的后轮驱动箱14、14,通过左右一对的后轮驱动箱14、14驱动自如地支撑左右一对的后车轮2、2。
图4是表示为了将引擎3a输出的驱动力传送到前车轮1、后车轮2以及动力输出轴7而在自行驶车上设置的传动装置D的示意图。该示意图以展开状态表示传动装置D。如图4所示,传动装置D具有行驶传动部D1和作业传动部D2。所述行驶传动部D1,将从引擎3a的输出轴3b输出的驱动力,通过主离合器机构30以及分支传动机构15A输入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20(以下简称为无级变速机构20)以及行星传动机构40,从行星传动机构40的输出轴48通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传送到副变速机构60,从副变速机构60的输出轴66传送到后轮差动机构31,且从副变速机构60的输出轴66通过齿轮传动机构99、前轮传动机构100以及旋转轴33传送到前轮差动机构32。所述作业传动部D2,将构成无级变速机构20的泵20P所具有的泵轴22的驱动力,通过作业离合器70输入到作业变速机构71,经过4阶变速,将变速后的驱动力传送到动力输出轴7。
无级变速机构20配置于无级变速箱21内,所述无级变速箱21与前部变速箱体11a的前部相连接。行星传动机构40以及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配置于前部变速箱体11a。副变速机构60、后轮差动机构31以及前轮传动机构100配置于后部变速箱体11b。分支传动机构15A设置于无级变速箱21的前部并配置于传动机构箱18内。
对行驶传动部D1进行详细描述。如图4、5所示,分支传动机构15A具有旋转自如地设置在传动机构箱18的内部的一个引擎侧齿轮15以及一对传动齿轮16、17,所述传动机构箱18与无级变速箱21的前壁21a连接。
传动机构箱18具有由无级变速箱21的前壁部21a而构成的箱主体和箱盖18a,所述箱盖18a配置于离合器壳10的内侧,并从前侧通过连接螺栓被装卸自如地装配到离合器壳10的后壁10A的前面侧上。如图3、5所示,箱盖18a具有,从前侧覆盖引擎侧齿轮15的第1箱盖部18aA,从前侧覆盖传动齿轮16的第2箱盖部18aB,以及从前侧覆盖传动齿轮17的第3箱盖部18aC。第1箱盖部18aA、第2箱盖部18aB以及第3箱盖部18aC形成为,从车体前后方向看第1箱盖部18aA、第2箱盖部18aB以及第3箱盖部18aC的形状为,以引擎侧齿轮15的旋转轴芯15a、或者传动齿轮16的旋转轴芯16a、或者传动齿轮17的旋转轴芯17a为中心的圆形,且以第1箱盖部18aA、第2箱盖部18aB以及第3箱盖部18aC的所述中心分开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的状态,第1箱盖部18aA、第2箱盖部18aB以及第3箱盖部18aC的外周部相连接。因此,从车体前后方向观察,作为箱盖18a整体的形状为三个圆聚集在一起相连的形状。
如图4、5所示,引擎侧齿轮15,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于主离合器机构30的输出轴30a的端部,以输出轴30a为旋转支轴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当主离合器机构30为结合状态时,变成与引擎3a侧连动的状态,通过从引擎3a的输出轴3b输出的驱动力被旋转驱动。
图6是表示分支传动机构15A的纵剖主视图。如该图以及图4、5所示,一对传动齿轮16、17的旋转轴芯16a、17a位于引擎侧齿轮15的旋转轴芯15a的配置高度以下的配置高度,且该一对传动齿轮16、17以与引擎侧齿轮15相啮合的状态被配置。一方的传动齿轮16的旋转轴芯16a位于比另一方的传动齿轮17的旋转轴芯17a更低的配置高度。通过利用花键配合的泵侧连接单元16b,一方的传动齿轮16被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到作为输入轴的泵轴22的前端部,所述输入轴为构成无级变速机构21的泵20P所具有的朝向车体前后的轴。通过利用花键配合的行星侧连接单元17b,另一方的传动齿轮17被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到引擎输出导入轴19的延出端部,所述输出导入轴19从行星传动机构40向车体前方贯通无级变速箱21且伸出。
因此,分支传动机构15A,被配置于构成无级变速机构的泵20P以及马达20M的车体前方侧,在无级变速机构20的车体前方侧,通过引擎侧齿轮15和一对传动齿轮16、17,使从引擎3a的输出轴3b输出的驱动力向无级变速机构20侧和行星传动机构40侧分支传输,通过泵轴22将向无级变速机构20侧分支的驱动力输入到无级变速机构20,通过引擎输出导入轴19将向行星传动机构40侧分支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40。由此,如图3所示,在无级变速机构21的上部形成配置高度比变速箱体11的上部的平坦部11A更低的平坦部21A,从而能够容易地配置上方的驾驶部踏板4b等。
如图4、5所示,无级变速机构20具有,连接设置于前部变速箱体11a的前部的无级变速箱21,设置于无级变速箱21的内部、配置于行星传动机构40的车体前方侧的泵20P和马达20M。
如图5、6所示,无级变速箱21构成为,具有装卸自如地连接到前部变速箱体11a的前部的箱主体21b,和装卸自如地连接到箱主体21b的后部的底板21c。为了减小无级变速机构20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以及车体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在车体俯视图中泵20P和马达20M在车体的横向上排列。泵20P由可变容量型兼轴向柱塞型的油压泵构成,马达20M由轴向柱塞型的油压马达构成。
因此,无级变速机构20,通过将源自引擎3a的驱动力输入到泵轴22,泵20P的缸体块23通过泵轴22被旋转驱动,泵20P向马达20M供给压油,马达20M的缸体块24通过来自泵20P的压油被旋转驱动从而旋转驱动马达轴25,从马达轴25再输出到行星传动机构40。无级变速机构20,通过操作与泵20P的斜板27连动的缸体26,利用缸体26进行斜板27的角度变更,以正转状态、反转状态以及处于正转状态和反转状态之间的中立状态变速,且不论是在以正转状态变速的情况下还是在以反转状态变速的情况下,都无级变更泵20P的旋转速度,从而无级变更马达20M的旋转速度,进而无级变更从马达轴25输出到行星传动机构40的驱动力的旋转速度。无级变速机构20,在以中立状态变速的情况下,停止由泵20P进行的马达20M的驱动,从而停止从马达轴25对行星传动机构40的输出。
图8是表示行星传动机构40的纵剖侧视图。如该图以及图4、5所示,行星传动机构40构成为,具有:行星传动箱41,所述行星传动箱41在前部变速箱体11a的内部与轴支壁部11c连结设置;太阳齿轮43,所述太阳齿轮43的轴套部43a通过轴承42a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行星传动箱41的支撑部41a上;3个行星齿轮44,所述3个行星齿轮等间隔地分散设置于太阳齿轮43的周围;行星轮架46,所述行星轮架46通过支轴45旋转自如地支撑各行星齿轮44;齿圈47,所述齿圈47与3个行星齿轮相啮合;以及输出轴48,所述输出轴48通过轴承42b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行星传动箱41的支撑部41b上。
行星轮架46通过一对轴承42c、42c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太阳齿轮43的轴套部43a上。齿圈47的轴套部47a,通过轴承42d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行星传动箱41的支撑部41b上,且通过轴承42e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太阳齿轮43的轴套部43a上。各行星齿轮44的支轴45,以仅在一端侧与行星轮架46相连接的悬臂状态支撑在行星轮架46上。连接端部45a的一张环状的支撑板45b与3根支轴45连接,所述端部45a相对于3根支轴45的行星齿轮44,位于行星轮架46所在一侧的相反侧。如图7所示,支撑板45b连结端部45a该端部45a为以悬臂状态支撑在行星轮架46上的3根支轴45的行星轮架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从而防止各支轴45相对于行星轮架46的倾斜,并将行星齿轮44相对于太阳齿轮43以及齿圈47的啮合状态维持在正常的状态,以使行星齿轮44相对于太阳齿轮43以及齿圈47不发生倾斜,。
太阳齿轮43,通过设置于其轴套部43a和无级变速机构20的马达轴25上的花键配合,与无级变速机构20的马达轴25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
引擎输出导入轴19从筒轴形的输入旋转体49的端部伸出,所述输入旋转体49通过轴承42f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行星传动箱41上。引擎输出导入轴19和输入旋转体49通过花键配合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输入旋转体49和行星轮架46,通过在输入旋转体49的外周面侧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的传动齿轮49a和在行星轮架46的外周部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的从动齿轮46a的啮合进行连动。
齿圈47,通过设置于其轴套部47a和输出轴48的花键配合与输出轴48一体旋转自如地连动。
即,行星传动机构40,将从引擎3a的输出轴3b输出的驱动力,通过引擎侧齿轮15、传动齿轮17以及引擎输出导入轴19,输入到输入旋转体49,由此,源自引擎3a的驱动力以未接受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作用的状态输入到行星轮架46,无级变速机构20将从马达轴25输出的驱动力输入到太阳齿轮43,从而将源自无级变速机构20的驱动力和从不受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作用影响的引擎3a来的驱动力合流,将合流的驱动力从输出轴48输出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的输入轴51。
因此,行驶传动部D1,在位于无级变速机构20的车体前方侧的部位,通过分支传动机构15A将从引擎3a的输出轴3b输出的驱动力,向无级变速机构20侧和行星传动机构40侧分支传输,通过泵轴22将向无级变速机构20侧分支传输的驱动力输入到无级变速机构20的泵20P,通过无级变速机构20的泵20P和马达20M的变速作用变换成正转方向的驱动力和反转方向的驱动力,且不论是变换成正转方向还是反转方向的驱动力,都进行无级变速而从马达轴25输出,无级变速机构20将从马达轴25输出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40的太阳齿轮43,将由分支传动机构15A向行星传动机构40侧分支传输的驱动力,通过引擎输出导入轴19以及输入旋转体49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40的行星轮架46,由此,在行星传动机构40,源自引擎3a的驱动力和来自无级变速机构20的驱动力合流,将合流后的驱动力从输出轴48输出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
如图4所示,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构成为,具有:输入轴51,所述输入轴51与行星传动机构40的输出轴48一体旋转自如地连动;前进传动部,所述前进传动部将输入轴51的驱动力通过前进离合器52、传动齿轮53以及前进输出齿轮54传送到输出轴55;后退传动部,所述后进传动部将输入轴51的驱动力通过后退离合器56、传动齿轮57、倒转齿轮58以及后退输出齿轮59传送到输出轴55。
因此,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通过前进离合器52被操作成结合状态,后退离合器56被操作成分离状态,而成为前进状态,将从行星传动机构40的输出轴48传送到输入轴51的驱动力,通过前进传动部变换成前进驱动力,从输出轴55输出到副变速机构60的输入轴62。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通过将前进离合器52操作成分离状态,后退离合器56操作成结合状态,而成为后退状态,将从行星传动机构40的输出轴48传送到输入轴51的驱动力,通过后退传动部变换成后退驱动力,从输出轴55输出到副变速机构60的输入轴62。
如图4所示,副变速机构60构成为,具有:输入轴62,所述输入轴62通过联轴器61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的输出轴55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该输入轴62上的第1齿轮63、第2齿轮64以及第3齿轮65;低速齿轮67,所述低速齿轮67以与第1齿轮63相啮合的状态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输出轴66上;高速齿轮68,所述高速齿轮68以与第3齿轮65相啮合的状态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输出轴66上;传动筒轴69a,所述传动筒轴69a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输出轴66上;变速齿轮69,所述变速齿轮69一体旋转且变速操作自如地设置于该传动筒轴69a上。
副变速机构60,使变速齿轮69沿着传动筒轴69a进行变速操作,变速齿轮69的轴套部与低速齿轮67的轴套部和传动筒轴69a相卡合时,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传送到输入轴62的驱动力,通过第1齿轮63、低速齿轮67、变速齿轮69、传动筒轴69a,传送到输出轴66,从而成为低速状态。
副变速机构60,变速齿轮69进行变速操作,设置于变速齿轮69的外周侧的齿部与第2齿轮64相啮合时,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传送到输入轴62的驱动力,通过第2齿轮64、变速齿轮69、传动筒轴69a,传送到输出轴66,从而成为中速状态。
副变速机构60,使变速齿轮69沿着传动筒轴69a进行变速操作,变速齿轮69的轴套部与高速齿轮68的轴套部和传动筒轴69a相卡合时,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传送到输入轴62的驱动力,通过第3齿轮65、高速齿轮68、变速齿轮69、传动筒轴69a,传送到输出轴66,从而成为高速状态。
如图4所示,前轮传动机构100具有:输入轴101,所述输入轴101通过齿轮连动机构99与副变速机构60的输出轴62连动;输出轴,所述输出轴102与旋转轴33连接;切换体103,所述切换体103一体旋转且变速操作自如地设置于输出轴102上。
前轮传动机构100,对切换体103向后方侧进行变速操作,切换体103和传动齿轮104卡合,由此,从副变速装置60通过齿轮连动机构99传送到输入轴101的驱动力,通过传动齿轮105、传动齿轮104以及切换体103,传送到输出轴102,从输出轴102传动到前轮差动机构32,成为等速传动状态,以便使前车轮1以和后车轮2相同的周向速度被驱动。
前轮传动机构100,对切换体103进行变速操作,加速传动离合器106通过切换体103切换到结合状态,由此,从副变速装置60通过齿轮连动机构99传送到输入轴101的驱动力,通过传动齿轮107、传动齿轮108以及加速传动离合器106,传送到输出轴102,从输出轴102传动到前轮差动机构32,成为加速传动状态,以便使前车轮1以比后车轮2快的周向速度被驱动。
因此,行驶传动部D1,通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将行星传动机构40的输出轴48的输出切换成前进驱动力和后退驱动力,通过副变速机构60,将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所输出的前进驱动力或后退驱动力变速成低速、中速、高速3级,将副变速机构60变速后的前进驱动力或后退驱动力从副变速装置60的输出轴66传送到后轮差动机构31,且从副变速机构60的输出轴66通过齿轮传动机构99、前轮传动机构101、旋转轴33传送到前轮差动机构32。
图9是表示,在引擎3a被加速踏板设定为输出设定速度的驱动力的状态下,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状态和自行驶车的行驶速度(车速)之间关系的说明图。图9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机构20的中立位置,“-Max”表示无级变速机构20在反转状态下的最高速位置,“+Max”表示无级变速机构20在正转状态下的最高速位置。图9的纵轴表示车速。图9所示的实线f表示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操作成前进状态时的车速的变化,图9所示的虚线r表示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操作成后退状态时的车速的变化。
如图9所示,无级变速机构20被变速控制到反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时,车速变为零“0”。
如图9中的实线f所示,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切换到前进状态时,自行驶车前进行驶,随着无级变速机构20从反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向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被变速控制,车速无级加速。通过无级变速机构20被变速控制到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车速变为最高速度“FV”。
如图9中的虚线R所示,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切换到后退状态时,自行驶车后退行驶,随着无级变速机构20从反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向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被变速控制,车速无级加速。通过无级变速机构20被变速控制到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时,车速变为最高速度“RV”。
另外,图9表示了副变速机构60被变速操作成中速状态时,随着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控制的前进侧以及后退侧的车速变化。副变速机构60被变速操作成低速状态时,随着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控制的前进侧以及后退侧的车速变化,以比图9中实线f、虚线r所示的倾斜角缓和的倾斜角变化,无级变速机构20被操作到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时的车速,比图9中实线f、虚线r所示的车速“FV”、“RV”低。副变速机构60被变速操作到高速状态时,随着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控制的前进侧以及后退侧的车速变化,以比图9中实线f、虚线r所示的倾斜角急剧的倾斜角变化,无级变速机构20被操作到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时的车速,比图9中实线f、虚线r所示的车速“FV”、“RV”高。
图10是表示变速操作行驶传动部D1的变速操作装置80的框图。如该图所示,变速操作行驶传动部D1的变速操作装置80构成为,具有:控制装置81,所述控制装置81与作为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操作部的缸体26和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的前进离合器52以及后退离合器56相连接;变速操作杆82;检测变速操作杆82的操作位置的变速检测传感器83;检测引擎3a的输出速度的引擎旋转传感器84;前进后退操作杆85;检测前进后退操作杆85的操作位置的前进后退检测传感器86。
如图2所示,变速操作杆82前后摆动操作自如地设置于操作杆支撑部91,所述操作杆支撑部91与设置于驾驶座位4a的横向侧方的扶手90的前部连接设置。
变速检测传感器83由旋转式电位计构成,所述旋转式电位计的旋转操作部与变速操作杆82连动。前进后退检测传感器86由旋转式电位计构成,所述旋转式电位计的旋转操作部与前进后退操作杆85连动。控制装置81利用微型计算机构成,具有行驶变速控制单元87以及前进后退控制单元88。
行驶变速控制单元87,基于引擎旋转传感器84的检测信息,检测在引擎3a被加速调节的状态下的引擎3a的输出速度,基于变速检测传感器83的检测信息,判断变速操作杆82被操作的操作位置,基于检测得到的引擎3a的输出速度和判断得到的变速操作杆82的操作位置,通过变速操作部26变速控制无级变速机构20,以便得到如图9所示的车速。
前进后退控制单元88,基于前进后退切换传感器86的检测信息,判断前进后退操作杆85被操作的操作位置,基于该判断结果,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切换控制前进离合器52以及后退离合器56,以便成为与前进后退操作杆85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操作状态。
第2实施例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传动装置D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第2实施例的传动装置D中,在作业传动部D2的点上具有和第1实施例传动装置D相同的构成,在行驶传动部D1的点上具有和第1实施例的传动装置D不同的构成。
第2实施例的行驶传动部D1中,将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配置于无级变速机构20的传动方向的上游侧,利用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构成分支传动机构15A。
即,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的输入轴51与主离合机构30的输出轴30连动,以通过主离合机构30与引擎3a的输出轴3b连动,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的输入轴51和作为无级变速机构20的泵20P的输入轴的泵轴22通过泵连动单元110连动,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的输出轴55和配备于行星传动机构40的引擎输出导入轴19通过行星传动单元115连动,从而构成分支传动机构15A。
泵连动单元110构成为,具有: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输入轴51上的输入轴齿轮111,和以与该输入轴齿轮111啮合的状态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泵轴22上的泵轴齿轮112。作为泵连动单元110除构成为具有齿轮111、112之外,也可以采用连接输入轴51和泵轴22的联轴器,或通过一体形成将输入轴51和泵轴22连接的构成。
行星传动单元115由联轴器构成,该联轴器将输出轴55和引擎输出导入轴19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作为行星传动单元115除采用联轴器之外,也可以采用通过一体形成将输出轴55和引擎输出导入轴19连接的构成,或通过连动齿轮使输出轴55和引擎输出导入轴19连动的构成。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构成为,具有前进传动部50F和后退传动部50R。所述前进传动部50F,通过前进离合器52被切换操作成结合状态,将输入轴51的驱动力经由前进离合器52、传动齿轮53以及前进传动齿轮54传送到输出轴55。所述后退传动部50R,通过后退离合器56被切换操作成结合状态,将输入轴51的驱动力经由后退离合器56、传动齿轮57、倒转齿轮58以及后退传动齿轮59传送到输出轴55。
因此,分支传动机构15A,通过输入轴51、泵连动单元110、前进传动部50F、后退传动部50R以及输出轴55,使从引擎3a的输出轴3b输出的驱动力向无级变速机构20侧行星传动机构40侧分支传输,通过泵轴22将向无级变速机构20侧分支传输的驱动力输入到无级变速机构20的泵20P,通过引擎输出导入轴19将向行星传动机构40侧分支传输的驱动力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40。
图12为关于第2实施例的行驶传动部D1的说明图,是表示在引擎3a被加速踏板设定为输出设定速度的驱动力的状态下,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状态和自行驶车的行驶速度(车速)之间关系的说明图。图12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机构20的中立位置,“-Max”表示无级变速机构20在反转状态下的最高速位置,“+Max”表示无级变速机构20在正转状态下的最高速位置。图12的纵轴表示车速。图12中实线f1所示的车速变化表示在前进行驶时的低速区域的车速变化,图12中实线f2所示的车速变化表示在前进行驶时的高速区域的车速变化。图12中虚线r所示的车速变化表示在后退行驶时的全车速区域内的车速变化。图13是表示自行驶车的行驶方向以及车速区域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的变速状态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如图12、13所示,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切换控制成后退状态,且无级变速机构20被变速控制成中立位置“N”和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之间的速度位置“+A”时,车速变为零“0”。
在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切换控制成后退状态的状态下,无级变速机构20在从比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低速的速度位置“+A”直到最高速位置“+Max”的变速范围内被变速控制时,自行驶车前进行驶。在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切换控制成后退状态时,随着无级变速机构20从正转状态的速度位置“+A”向最高速位置“+Max”被变速控制,车速无级加速,通过无级变速机构20被变速控制到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车速变为“Fa”,且到达变速控制的切换点“T”。
到达变速控制的切换点“T”时,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切换控制到前进状态,且,无级变速机构20被变速控制到比反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低速的速度位置“-B”,在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切换控制成前进状态的状态下,无级变速机构20在从反转状态的速度位置“-B”直到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的变速范围内被变速控制时,自行驶车前进行驶。在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切换控制成前进状态的状态下,随着无级变速机构20从反转状态的速度位置“-B”向正转状态最高速位置“+Max”被变速控制,车速无级加速,通过无级变速机构20被变速控制到正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车速达到最高速度“FV”。另外,表示在低速区域的车速变化的实线f1和表示在高速区域的车速变化的实线f2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另外,从变速控制的切换点“T”所在的低速区域f1到高速区域f2的车速变化为连续变化。
在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切换控制成后退状态的状态下,无级变速机构20在从正转状态的速度位置“+A”直到反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的变速范围内被变速控制时,自行驶车后退行驶。在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被切换控制成后退状态的状态下,随着无级变速机构20从正转状态的速度位置“+A”向反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被变速控制,车速无级加速,无级变速机构20被变速控制到反转状态的最高速位置“-Max”时,车速达到最高速度“RV”。另外,前进侧的最高速度“FV”为比后退侧的最高速度“RV”高的高速。
第2实施例的行驶传动部D1中,在无级变速机构20的传动方向上游侧配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通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将源自引擎3a的驱动力变换成前进驱动力和后退驱动力并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40。因此,第2实施例的行驶传动部D1中,使自行驶车在低速区域f1内前进行驶时,将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切换控制到后退状态,将源自未接受无级变速机构20的变速作用的引擎3a的驱动力以变换成后退驱动力的状态输入到行星传动机构40,由此,使无级变速机构20变速控制成正转状态,即使从无级变速机构20向行星传动机构40输入正转方向的驱动力,由于行星传动机构40将来自无级变速机构20的正转方向的驱动力和来自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的后退驱动力合流,输出规定的低速的前进驱动力,所述在行星传动机构40以传动效率良好的状态进行变速作用,从而自行驶车可以进行在低速区域f1内前进行驶。
第2实施例的行驶传动部D1中,在无级变速机构20的马达20M的旋转过程中,前进后退切换机构50连接时,在行星传动机构40中两方的驱动力被合流,通过合流驱动力能够进行行驶。该驱动状态下的切换操作,即使顺序相反也是可行的。另外,车速为零“0”时,能够保持转矩,可以安心地在坡地等处停车。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除了应用于在车体后部连接有作业装置的拖拉机上装备的传动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在车体的前后轮之间或车体的前部连接有割草装置等的作业装置的拖拉机上装备的传动装置。

Claims (2)

1.一种拖拉机的传动装置,具有:以引擎输出的驱动力为输入的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以及具有行星传动机构的行驶传动部,所述行星传动机构将所述引擎输出的驱动力和所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输出的驱动力作为输入并予以合流,输出合流后的驱动力,所述拖拉机的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构成所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泵和马达以在车体俯视图中沿车体横向并排的状态设置在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车体前方侧,
将引擎输出导入轴以从所述行星传动机构向车体前方侧伸出的状态设置,所述引擎输出导入轴将所述引擎输出的驱动力输入到所述行星传动机构,
将分支传动机构配置在所述静油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所述泵以及所述马达的车体前方侧,所述分支传动机构使所述引擎输出的驱动力向所述泵的输入轴和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所述引擎输出导入轴分支传送,
所述分支传动机构,将与所述引擎的输出轴连动的引擎侧齿轮和与所述引擎侧齿轮啮合的一对传动齿轮,以所述一对传动齿轮的旋转轴芯位于所述引擎侧齿轮的旋转轴芯的配置高度以下的配置高度的状态设置,且所述分支传动机构具有泵侧连接单元和行星侧连接单元,所述泵侧连接单元将所述一对传动齿轮中的一方的传动齿轮与所述泵的所述输入轴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所述行星侧连接单元将所述一对传动齿轮中的另一方的传动齿轮与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所述引擎输出导入轴一体旋转自如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机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传动机构具有: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输入轴与所述引擎的输出轴连动;泵连动单元,所述泵连动单元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所述输入轴与所述泵的所述输入轴连动;行星连动单元,所述行星连动单元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所述引擎输出导入轴连动。
CN201110093135.3A 2010-08-19 2011-03-31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Active CN1023742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3767A JP5341839B2 (ja) 2010-08-19 2010-08-19 トラクタの伝動装置
JP2010-183767 2010-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4268A CN102374268A (zh) 2012-03-14
CN102374268B true CN102374268B (zh) 2014-03-26

Family

ID=45594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3135.3A Active CN102374268B (zh) 2010-08-19 2011-03-31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57713B2 (zh)
JP (1) JP5341839B2 (zh)
KR (2) KR101296968B1 (zh)
CN (1) CN1023742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7500B2 (ja) * 2010-09-01 2015-12-02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リフター及びシート
US9032822B2 (en) * 2010-09-28 2015-05-19 Kubota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of tractor
EP2844892B1 (en) * 2012-05-02 2016-10-19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Hyd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assemblies
JP5698288B2 (ja) * 2013-03-07 2015-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EP2965938B1 (en) 2014-07-08 2017-06-21 Kubota Corporation Speed control for working vehicle
JP6184380B2 (ja) 2014-08-01 2017-08-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走行作業車の速度制御装置
CN104482133B (zh) * 2014-11-25 2017-02-22 刘斌 用于农业机具的动力输出装置
JP6396841B2 (ja) 2015-04-21 2018-09-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に備えられる伝動装置
KR20170118412A (ko) 2016-04-15 2017-10-25 대동공업주식회사 개선된 클러치 하우징 구조를 갖는 트랙터
US9856973B1 (en) * 2016-07-07 2018-01-02 Deere &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with creeper mode selection
CN107642590B (zh) * 2016-07-20 2020-09-11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Hmt构造
US10935109B2 (en) * 2017-06-22 2021-03-02 Kubota Corporation Work vehicle transmission and work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US10569776B2 (en) * 2017-12-04 2020-02-25 Deere & Company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EP3715671B1 (en) 2018-10-19 2023-12-06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working vehicle
US11629781B2 (en) * 2018-12-27 2023-04-18 Kubota Corporation Work vehicle
JP7466885B2 (ja) * 2019-05-21 2024-04-15 株式会社 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作業車輌用変速装置及びhstユニッ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9958A (en) * 1973-03-28 1976-07-2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utput split type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CN101568751A (zh) * 2007-09-20 2009-10-28 株式会社久保田 变速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8949A (en) 1974-06-12 1976-11-02 Orshansky Transmission Corporation Split-torque power transmission
JPS51140067A (en) * 1975-05-30 1976-12-02 Toyota Motor Corp Controlling device of oil pressure changf gear
JPH05126233A (ja) * 1991-10-30 1993-05-21 Daikin Ind Ltd 機械油圧式変速機
JP3562965B2 (ja) * 1998-07-02 2004-09-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油圧・機械式無段変速装置
JP4220663B2 (ja) 2000-09-26 2009-02-04 株式会社Ihiシバウラ 油圧・機械式無段階変速機
JP4605567B2 (ja) * 2000-11-06 2011-01-0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油圧−機械式無段変速装置
EP1439337B1 (en) 2001-10-22 2008-05-21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Hydraulic transmission vehicle
JP3923777B2 (ja) 2001-10-24 2007-06-06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油圧−機械式変速装置
JP2003343712A (ja) * 2002-05-24 2003-12-03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走行変速構造
JP3891885B2 (ja) * 2002-06-05 2007-03-14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用走行車
JP3834657B2 (ja) 2004-01-28 2006-10-18 独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光集積回路の作製方法
JP2008014416A (ja) 2006-07-06 2008-01-24 Kubota Corp 変速伝動装置
EP2045486B1 (en) 2006-07-06 2014-10-29 Kubota Corporation Shifting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4286303B2 (ja) * 2007-08-01 2009-06-24 広島化成株式会社 屋外照明設備
JP4901666B2 (ja) * 2007-09-20 2012-03-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変速伝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9958A (en) * 1973-03-28 1976-07-2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utput split type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CN101568751A (zh) * 2007-09-20 2009-10-28 株式会社久保田 变速传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8367A 2000.01.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40944A (ja) 2012-03-01
KR20120025370A (ko) 2012-03-15
US8657713B2 (en) 2014-02-25
KR20130103456A (ko) 2013-09-23
CN102374268A (zh) 2012-03-14
JP5341839B2 (ja) 2013-11-13
US20120046138A1 (en) 2012-02-23
KR101296968B1 (ko)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4268B (zh)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CN102991329B (zh) 混合动力作业车辆
CN101568751B (zh) 变速传动装置
CN102422056B (zh) 作业车辆的变速装置
CN101291825B (zh) 变速传动装置
CN104854374B (zh) 无级变速器和包括无级变速器的工程机械
CN110520651A (zh) 拖拉机的变速传动装置及拖拉机
EP2795159B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a working machine includ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KR20120065265A (ko) 트랙터의 전동 장치
CN106064562A (zh) 传动装置
JP3742188B2 (ja) クローラ式作業車の走行駆動装置
JP6514958B2 (ja) 作業車両
JP7475132B2 (ja) 作業機の動力取出し装置
US20220397189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work vehicle
JP4184491B2 (ja) 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を備えた作業車
JP2009113682A (ja) 走行車両
JP2023005474A (ja) 作業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3626145B2 (ja) 農業用トラクタの操向装置
JP2013257042A (ja) トラクタの伝動装置
CN101223385B (zh) 变速箱
JP2021095007A (ja) 作業機の動力取出し装置
JP2009113684A (ja) 走行車両
JP2009090784A (ja) 作業車両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2020106090A (ja) 作業車
JP2009090786A (ja) 作業車両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