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5651B - 多层膜以及使用该膜形成的袋子 - Google Patents
多层膜以及使用该膜形成的袋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25651B CN102325651B CN201080008150.7A CN201080008150A CN102325651B CN 102325651 B CN102325651 B CN 102325651B CN 201080008150 A CN201080008150 A CN 201080008150A CN 102325651 B CN102325651 B CN 1023256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mentioned
- density
- polyethylene
- multilayer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0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0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1938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curv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113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7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6
- VLKZOEOYAKHREP-UHFFFAOYSA-N n-Hexa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 VLKZOEOYAKHRE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4711 α-olef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LIKMAJRDDDTEIG-UHFFFAOYSA-N 1-hex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 LIKMAJRDDDTEI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20000089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5
-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Tolu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1179 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701 medium-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WSSSPWUEQFSQQG-UHFFFAOYSA-N 4-methyl-1-pent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 WSSSPWUEQFSQQ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0092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707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168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702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ZGEGCLOFRBLKSE-UHFFFAOYSA-N 1-Hept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 ZGEGCLOFRBLKS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KWKAKUADMBZCLK-UHFFFAOYSA-N 1-oct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 KWKAKUADMBZCL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25000000383 tetramethylene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1])C([H])([H])C([H])([H])C([H])([H])[*:2] 0.000 description 8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334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YNLAOSYQHBDIKW-UHFFFAOYSA-M diethylalumin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C[Al](Cl)CC YNLAOSYQHBDIK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6
- YWAKXRMUMFPDSH-UHFFFAOYSA-N pentene Chemical group CCCC=C YWAKXRMUMFPDS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JRZJOMJEPLMPRA-UHFFFAOYSA-N olefin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 JRZJOMJEPLMPR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949 solid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AFFLGGQVNFXPEV-UHFFFAOYSA-N 1-dec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 AFFLGGQVNFXPE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VSCWAEJMTAWNJL-UHFFFAOYSA-K aluminium tri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Al](Cl)Cl VSCWAEJMTAWNJL-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TVMXDCGIABBOFY-UHFFFAOYSA-N n-Octanol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 TVMXDCGIABBOF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QQONPFPTGQHPMA-UHFFFAOYSA-N propylene Natural products CC=C QQONPFPTGQHP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805 propylene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H])([*:1])C([H])([H])[*:2]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01557 Albin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TWRXJAOTZQYOKJ-UHFFFAOYSA-L Magnes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Mg+2].[Cl-].[Cl-] TWRXJAOTZQYOKJ-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604 random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28 superna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JDNKRIXUMDJCW-UHFFFAOYSA-J titanium tetra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Ti](Cl)(Cl)Cl XJDNKRIXUMDJCW-UHFFFAOYSA-J 0.000 description 3
- VOITXYVAKOUIBA-UHFFFAOYSA-N triethyl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CC[Al](CC)CC VOITXYVAKOUIB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977 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5 biocid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0 dry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1495 eth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H])([H])*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96 film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685 gas phase polyme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69 gran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79 gran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979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MEYZYGMYMLNUHJ-UHFFFAOYSA-N tunicamycin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O)NC1C(O)C(O)C(CC(O)C2OC(C(O)C2O)N3C=CC(=O)NC3=O)OC1OC4OC(CO)C(O)C(O)C4NC(=O)C MEYZYGMYMLNUH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954 Ziegler–Natta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CWXUUIWCKQGHC-UHFFFAOYSA-N Zirconium Chemical compound [Zr] QCWXUUIWCKQGH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36 alk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605 large molecul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21 macromolecu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26 metallocene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58 poly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367 polycyclic group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53 re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MCULRUJILOGHCJ-UHFFFAOYSA-N triisobutyl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CC(C)C[Al](CC(C)C)CC(C)C MCULRUJILOGHC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15 water for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6 zirco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VPGLGRNSAYHXPY-UHFFFAOYSA-L zirconium(2+);dichloride Chemical class Cl[Zr]Cl VPGLGRNSAYHXPY-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7—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polyolefins obtained by a metallocene or single-site catalys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4—Cards, coupons, or other inserts or accessories
- B65D75/56—Handles or other suspension means
- B65D75/566—Hand holes or suspension aper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05—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or administering blood, plasma or medical fluids ; Infusion or perfusion containers
- A61J1/10—Bag-type 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5—5 or more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2—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2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6—Resistant to h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8—Heat stabilit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8—Impact strength, tough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Densit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40—Closed containers
- B32B2439/46—Ba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80—Medical packag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72—Non-integral spouts
- B65D75/5883—Non-integral spouts connected to the package at the sealed junction of two package wa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10T428/24967—Absolute thicknesses specified
- Y10T428/24975—No layer or component greater than 5 mils thick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92—Density or compression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多层膜为最外层与最内层间隔由1~3层构成的中间层层叠而成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层含有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直链聚乙烯0~55重量%、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5~15重量%、和密度为0.900~0.910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35~85重量%;且至少含有1层密度比上述最外层和上述最内层的密度低的层,上述最外层和上述最内层含有聚乙烯或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膜以及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袋子。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用于收纳输液等药液的容器,主流是由柔软的塑料膜制成的药液袋。这种药液袋具有操作容易和废弃处理容易等优点。而且,这种药液袋由于与药液直接接触,因此,通常使用安全性已得到确认的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形成的药液袋。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由下述外层和下述内层形成的层叠体制成的医疗用容器,所述外层由密度为0.920~0.930g/cm3的用金属茂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或者乙烯-α-烯烃共聚物(此处将其称为“茂金属聚乙烯”)形成;所述内层由包含密度为0.890~0.920g/cm3的茂金属聚乙烯、密度为0.920~0.930g/cm3的茂金属聚乙烯、和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用Ziegler-Natta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或者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聚合物组合物来形成。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由下述聚合物组合物形成的耐热性片材以及使用该耐热性片材形成的输液袋,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含有密度为0.928g/cm3以上的金属茂催化剂系直链聚乙烯45~75重量%、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5~35重量%、以及密度为0.91g/cm3以下的金属茂催化剂系直链聚乙烯15~45重量%。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下述的5层结构的塑料膜以及使用该塑料膜形成的容器;所述5层结构的塑料膜具备:含有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与丙烯均聚物的混合物的密封层;在该密封层的表面上形成的、含有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等与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的混合物的第1柔软层;在该第1柔软层的表面上形成的、含有丙烯均聚物、聚环状烯烃等的增强层;在该增强层的表面上形成的、含有与上述第1柔软层同样的混合物的第2柔软层;和在该第2柔软层的表面上形成的、含有丙烯均聚物、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等的最外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38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1724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215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输液等的药液通常是以被收纳并密封在药液袋中的状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热水喷淋式灭菌等加热灭菌处理。这些加热灭菌处理的温度条件一般为105~110℃左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药液的种类、用法、使用环境等,在118~121℃的高温条件下进行灭菌处理。
但是,当药液袋一般使用聚乙烯制作时,药液袋的耐热性有降低的倾向,高温条件下的灭菌处理会导致发生药液袋的变形、破损、透明性降低等不良情况。
而且,象专利文献1和2记载的药液袋(医疗用容器、输液袋)那样,使用用金属茂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作为聚乙烯,即便如此,也不能充分解决上述不良情况。因此,这些专利文献1和2记载的容器不能用于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
另外,当药液袋使用一般的聚丙烯形成时,药液袋的柔软性有降低的倾向。而且,作为聚丙烯的特性,低温抗冲击强度差,低温状态下的袋子在搬运中受到的冲击往往会使袋子发生破损。
而且,象专利文献3记载的容器那样,在多层膜中设置含有丙烯系聚合物与乙烯系聚合物的混合物的柔软层,即便如此,也不能充分解决上述不良情况。因此,专利文献3记载的容器在柔软性和低温抗冲击强度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人们正在寻求一种既能维持药液袋的柔软性、透明性、低温冲击强度等基本性能、又能提高耐热性的药液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耐受在118~121℃下的灭菌处理的具备优良的耐热性、并且在该灭菌处理后还能维持柔软性和透明性的多层膜,以及使用该膜形成的袋子,特别是用于收纳药液的袋子。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多层膜的第1方案,是最外层与最内层介由(间隔)由1~3层构成的中间层层叠而成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层含有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直链聚乙烯0~55重量%、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5~15重量%、以及密度为0.900~0.910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35~85重量%,且至少含有1层密度比上述最外层和上述最内层的密度低的层,上述最外层和上述最内层含有聚乙烯或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
另外,作为本发明多层膜的第2方案,可以是一种具有层叠结构的3层膜,上述最外层为A-1层、上述中间层为A-2层、上述最内层为A-3层,该具有层叠结构的3层膜由上述A-1层、上述A-2层和上述A-3层按该顺序层叠而成;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A-1层含有DSC熔点超过126℃且在132℃以下、密度比上述A-2层的密度高的聚乙烯或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上述A-3层含有DSC熔点超过125℃且在130℃以下、密度比上述A-2层的密度高的聚乙烯或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上述A-2层含有DSC熔点为120~126℃、密度为0.910~0.920g/cm3的聚乙烯混合物;构成上述A-2层的上述聚乙烯混合物含有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直链聚乙烯0~55重量%、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5~15重量%、密度为0.900~0.910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35~85重量%;膜整体的厚度优选为180~280μm。
另外,作为本发明多层膜的第3方案,可以是一种具有层叠结构的5层膜,上述最外层为B-1层、上述中间层为B-2层~B-4层的3层、上述最内层为B-5层,该具有层叠结构的5层膜由上述B-1层、上述B-2层、上述B-3层、上述B-4层和上述B-5层按该顺序层叠而成;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B-1层、上述B-3层和上述B-5层含有密度比上述B-2层和上述B-4层的密度高的聚乙烯,上述B-2层和上述B-4层含有DSC熔点为120℃以上至126℃以下、密度为0.910~0.920g/cm3的聚乙烯混合物;构成上述B-2层和上述B-4层的上述聚乙烯混合物优选含有密度为0.900~0.910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35~85重量%、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直链聚乙烯0~55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5~15重量%。
根据第1~第3方案的本发明的多层膜,即使在118~121℃的灭菌处理后,也能够抑制透明性的降低、并维持适度的柔软性。
另外,根据第2方案的本发明的多层膜,对于A-1层和A-3层,从抑制灭菌处理导致的多层膜的透明性降低和热变形的观点考虑,以及,对于A-2层,从向多层膜赋予适度的柔软性、耐冲击性和透明性的观点考虑,各层的DSC熔点和密度分别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
因此,根据第2方案的多层膜,可以获得极为优良的耐热性。另外,可以将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袋子用于在118~121℃下的灭菌处理。而且,根据第2方案的多层膜,可以获得极为良好的柔软性、透明性和耐冲击性,即使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后,也可以维持适度的柔软性以及优良的透明性和耐冲击性。
另外,对于第2方案的多层膜,上述A-1层的密度优选为0.940~0.951g/cm3,上述A-3层的密度优选为0.937~0.946g/cm3。
另外,对于第2方案的多层膜,上述A-1层优选含有DSC熔点为120~125℃、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55~85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5~45重量%;上述A-3层优选为含有DSC熔点为120~125℃、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70~85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5~30重量%的聚乙烯混合物。
根据该方案,可以在不损害透明性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时的耐热性。
另外,对于第2方案的多层膜,优选的是,上述A-1层的厚度为10~30μm,上述A-2层的厚度为140~250μm,且上述A-3层的厚度为15~45μm。
通过将A-1~A-3层的各层的厚度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既能维持多层膜和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袋子的柔软性、透明性,又能赋予充分的耐冲击性。
另外,对于第2方案的多层膜,构成上述A-2层的上述聚乙烯混合物的DSC曲线至少在120~126℃的范围内具有DSC熔点峰和在90~105℃的范围内具有比上述DSC熔点峰低的第2峰,上述第2峰的高度HL相对于上述DSC熔点峰的高度Hp的比率(HL/Hp)优选为0.20~0.50。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袋子的特征在于,该袋子是使用第2方案的多层膜,按照使上述A-1层为外层、上述A-3层为内层的方式来形成的。
上述袋子由于使用第2方案的多层膜来形成,因此,耐热性极为优良,可以用于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进而,其柔软性、透明性、耐冲击性也极为良好,即使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后,也可以维持适度的柔软性、以及优良的透明性、耐冲击性。
另外,根据第3方案的本发明的多层膜,在B-1层~B-5层的全部的层中均使用直链聚乙烯。进而,对于B-1层和B-5层,从抑制由灭菌处理导致的多层膜的透明性降低、以及热变形的观点考虑,而对于B-2层和B-4层,从向多层膜赋予适度的柔软性、耐冲击性和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以及对于B-3层,从抑制多层膜热变形的观点考虑,均应将各层的DSC熔点和密度分别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
因此,根据第3方案的多层膜,可以获得极为优良的耐热性,可以将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袋子用于在118~121℃的灭菌处理。而且,根据上述多层膜,可以获得极为良好的柔软性和透明性,即使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后,也可以维持适度的柔软性和优良的透明性。
另外,通过在B-3层中并用高压法聚乙烯,还可以在不损害透明性和柔软性的条件下,防止由于热密封或其他部件的熔融粘合而导致的膜变薄。
另外,对于第3方案的多层膜,优选的是,上述B-1层和上述B-5层的DSC熔点为超过125℃至130℃以下,密度为0.935~0.946g/cm3;上述B-3层的DSC熔点为120℃以上至125℃以下,密度为0.930~0.940g/cm3。
另外,对于第3方案的多层膜,优选的是,构成上述B-1层和B-5层的上述聚乙烯含有DSC熔点为120℃以上至125℃以下且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75~90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0~25重量%。
根据该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时的耐热性。
另外,对于第3方案的多层膜,优选的是,上述B-1层和上述B-3层的厚度为10~30μm,上述B-2层和上述B-4层的厚度为70~110μm,且上述B-5层的厚度为15~45μm。
通过分别将B-1层~B-5层的各层的厚度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既可以维持多层膜和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袋子的柔软性,又可以赋予充分的机械强度。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袋子的特征在于,该袋子是通过使用第3方案的多层膜,按照使上述B-1层为外层、上述B-5层为内层的方式来形成的。
上述袋子由于使用第3方案的多层膜来形成,因此,耐热性极为优良,可以用于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进而,柔软性、透明性、耐冲击性均极为良好,即使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后,也可以维持适度的柔软性、以及优良的透明性、耐冲击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多层膜、以及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袋子,可以提供柔软性、透明性、耐冲击性优良、且能耐受高温条件下的灭菌处理的袋子。
因此,本发明特别适用于收纳、保存根据种类、用途、使用环境等而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灭菌处理的药液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多层膜(I I)的层结构的概略构成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药液袋的示意主观图。
图3为图2的药液袋的示意截面图(在切开面A1-A1处的截面)。
图4为落板试验装置的照片。
图5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6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7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8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9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0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1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2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3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4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5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6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7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8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19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0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1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2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3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4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5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6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7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8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29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0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1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2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3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4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5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6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7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8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39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40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41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42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43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44为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
图45为示出240μm厚的膜的平均密度与透氧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6为示出240μm厚的膜的透氧度与水蒸汽透过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7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多层膜(I I I)的层结构的概略构成图。
图4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药液袋的示意主观图。
图49为图48的药液袋的示意截面图(在切开面A2-A2处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多层膜(II)>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多层膜(II)的层结构的概略构成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药液袋的示意主观图。图3为图2药液袋的示意截面图(切开面A1-A1处的截面)。
下面,首先参见图1,说明本发明的多层膜(II)。予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所有的多个实施方案中,对于相同或同类部分以相同符号来表示。
参见图1,该多层膜(II)具备作为第1层的A-1层1、在A-1层1上层叠的作为第2层的A-2层2、和在A-2层2上层叠的作为第3层的A-3层3,也就是由A-1层1、A-2层2和A-3层3按照该顺序层叠而形成的3层结构。
A-1层1为配置在多层膜(II)的一侧表面上的层,为用于形成后述药液袋6的外层的层。
A-1层1含有DSC熔点超过126℃至132℃以下且密度为0.940~0.951g/cm3的聚乙烯或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
予以说明,在形成多层膜(II)的各层中,DSC熔点是指在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的熔融峰顶点的温度(当有多个峰时,其高度为最高峰的温度):称为熔融峰温度Tpm(℃)(下同)。
DSC熔点可以采用例如以下方法来测定(下同)。
首先,将聚乙烯颗粒约1g用100μm的特氟隆(注册商标)片材夹持。予以说明,当测定含有多种聚乙烯的聚乙烯混合物时,通过将各聚乙烯以适当的比率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加热至树脂温度200℃,用单螺杆挤出机混炼,挤出成直径约2mm的细条状,用自来水冷却,然后将其切割成颗粒状,由此制成颗粒。
接着,将用片材夹住的颗粒在200℃的气氛中放置2分钟后,在200℃下压制10秒钟。然后立即将由此而熔化的样品用被自来水冷却的金属板夹住而冷却1分钟,以使其厚度达到0.1~0.5mm。冷却后,用剃刀将该样品切断,称量约5mg的测定样品。
将切断了的测定样品装入铝锅中,以500℃/分的加热速度从30℃升温至200℃,在200℃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的速度降温至30℃,在30℃下保持1分钟后,再以10℃/分的速度升温至200℃,可以由此时得到的吸热曲线求出DSC熔点。作为测定装置的具体的市售品,例如可举出,パ一キンエルマ一公司制的D i amond DSC装置。
另外,聚乙烯的密度可以采用例如以下方法来测定(下同)。
首先,将聚乙烯样品或者聚乙烯混合物投入到设定为190℃的熔体指数测定仪中,保持6分钟,当MFR为1g/10min以上时,在负荷2.16kg下切取细条;当MFR为0.1~1g/10min时,在负荷5kg下切取细条。当细条直接落在金属板上时将其急冷。将切取的细条在沸腾水中退火30分钟,在该状态下花1小时冷却至室温(30℃)。然后,将细条取出,切断成2~3mm的长度。然后,将切断的细条投入到密度梯度管中,以1小时后样品静止的位置来确定密度。
当形成A-1层1的聚乙烯或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的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时,耐热性和透明性良好。并因此使得,当对由上述多层膜(I I)形成的后述药液袋6实施118~121℃下的灭菌处理(下文将在该温度范围内的灭菌处理称为“高温灭菌处理”)时,由于DSC熔点足够高,因此,由高温处理灭菌所导致的重结晶少,因此,可以防止出现透明性下降、产生折皱等不良情况。进而,可以对后述的药液袋6赋予抗冲击强度等优良的耐冲击性,而且,可以使A-1层1与A-2层2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良好。
形成A-1层1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127~130℃。另外,密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0.940~0.949g/cm3。
作为用于形成A-1层1的聚乙烯,可以单独使用其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的聚乙烯。另外,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但该混合物的DSC熔点和密度均应调整至满足上述范围。
当形成A-1层1的聚乙烯为其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的单个直链聚乙烯时,作为这种直链聚乙烯,例如可举出乙烯-α-烯烃共聚物。
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α-烯烃,例如可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碳烯、1-十二碳烯等碳数3~12的α-烯烃。这些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上述例示的α-烯烃中,优选为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更优选为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α-烯烃的含有比例,可根据乙烯-α-烯烃共聚物所要求的密度来适宜地设定。
另一方面,当形成A-1层1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作为形成该混合物的聚乙烯,例如可举出直链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优选可举出以直链聚乙烯为主体、向其中混合高密度聚乙烯而形成的混合物。
另外,直链聚乙烯的密度优选为0.932~0.944g/cm3,更优选为0.934~0.939g/cm3。当直链聚乙烯的密度低于上述范围时,为了维持耐热性,必须与大量的高密度聚乙烯混合,这样就可能使A-1层1的透明性变差或使耐冲击性降低。另外,如果超过上述范围,则不能获得耐热性和透明性的平衡,即使减少高密度聚乙烯的添加量也不能提高透明性。
另一方面,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优选为0.970g/cm3以下,更优选为0.950~0.970g/cm3,特别优选为0.955~0.968g/cm3。如果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超过上述范围,则A-1层1的刚性变得过高,有可能使多层膜(II)全体的柔软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低于上述范围,则有可能不能赋予充分的耐热性。
直链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比例,可以根据各自的密度和混合物所要求的密度来适宜地设定。
作为形成A-1层1的聚乙烯混合物的优选方案,例如可举出,含有DSC熔点为120~125℃且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55~85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5~45重量%的混合物。
另外,当形成A-1层1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也可以使用例如,熔体流动速率(MFR)等相互不同的聚乙烯。
A-1层1的厚度只要从多层膜(II)或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药液袋的耐冲击性等观点出发来适宜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多层膜(II)的整体厚度(以下称为总厚度),优选为约5~15%。
另外,A-1层1的厚度,例如,当多层膜(II)的总厚度为180~280μm时,优选为10~30μm,更优选为15~25μm。
A-2层2为配置在A-1层1与A-3层3之间的层,为用于形成后述药液袋6的中间层的层。
A-2层2含有DSC熔点为120~126℃且密度为0.910~0.920g/cm3的聚乙烯混合物。
当形成A-2层2的聚乙烯混合物的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时,其透明性、柔软性良好。并因此使得,当对由上述多层膜(II)形成的后述药液袋6实施高温灭菌处理时,可以防止出现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可以使A-2层2与A-1层1和A-3层3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变得良好。
形成A-2层2的聚乙烯混合物的DSC熔点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122~126℃,密度的上限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0.918g/cm3,更优选为0.916g/cm3。如果密度的上限超过上述范围,则透明性有可能降低,以落板强度为代表的耐冲击性也有可能降低。另外,如果密度的下限低于该范围,则难以维持耐热性,有可能引起变形和/或白化。
予以说明,落板强度可以采用例如以下方法来测定。
首先,将由多层膜(II)形成的药液袋(500mL)在0℃的冰水中浸渍5小时以上,在充分冷却的状态下取出。接着,如图4所示,将药液袋置于铁板上,使用一块重量为6.8kg的金属板(尺寸约37cm×37cm、厚度0.5cm),从药液袋的上方,使金属板的面平行地落下到药液袋上。然后,通过测定导致药液袋破损时的金属板的高度(落下高度)来测定落板强度。
形成A-2层2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作为形成该混合物的聚乙烯,例如可举出,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直链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优选可举出以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为主体、向其中混合直链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而形成的混合物。
这是由于,对于使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即使具有相同的密度和DSC熔点,其中含有的能够生成几乎不含α烯烃共聚物的大结晶的成分也很少,因此其透明性良好,结晶间的大分子也多,因此耐冲击性优良。
在该情况下,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的密度的下限,优选为0.901g/cm3,更优选为0.902g/cm3。如果密度的下限低于该界限,则恐怕不能确保A-2层2的耐热性。另一方面,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的密度的上限,优选为0.907g/cm3,更优选为0.906g/cm3。如果密度的上限超过该界限,则透明性有可能变差。
直链聚乙烯的密度的下限优选为0.912g/cm3,更优选为0.915g/cm3。如果密度的下限低于该界限,则为了维持耐热性,必须与大量的高密度聚乙烯混合,这样就可能使A-2层2的透明性变差。另外,直链聚乙烯的密度的上限优选为0.927g/cm3,更优选为0.925g/cm3。如果密度的上限超过该上限,则即使减少高密度聚乙烯的添加量,透明性也不能更加变好。另外,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和优选例,与A-1层1的情况相同。
另外,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直链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比例,可以根据各自的密度和混合物所要求的密度而适宜地设定。
作为形成A-2层2的聚乙烯的优选方案,例如可举出,含有密度为0.900~0.910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35~85重量%(优选为50~85重量%,更优选为60~80重量%)、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直链聚乙烯0~55重量%(优选为0~40重量%,更优选为10~30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5~15重量%的混合物。
另外,密度为0.900~0.910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的DSC曲线的峰,优选地,如图10所示,至少具有在115~125℃范围内的DSC熔点峰,以及除了DSC熔点峰以外、至少在85~110℃的范围内具有比DSC熔点峰的高度低的第2峰。另外,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直链聚乙烯的DSC曲线的峰,优选地,如图7所示,至少在115~125℃的范围内具有DSC熔点峰,以及除了DSC熔点峰以外、至少在85~110℃的范围内具有比DSC熔点峰的高度低的第2峰。
另外,由这些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聚乙烯混合物(m-PE-LLD+PE-LLD+PE-HD)的DSC曲线,优选地,如图15所示,满足以下条件(1)~(3)的任一项。
(1)在120~126℃的范围内具有DSC熔点峰和在90~105℃的范围内具有比DSC熔点峰的高度低的第2峰。
(2)ΔH在85J/g以上。予以说明,ΔH是指用于使聚乙烯中的全部结晶熔融所需的热量。用于计算ΔH的基线是通过使超过最高温侧的峰的部分的线段倾斜地向低温侧延伸来作出的。ΔH为基线上方部分的总和。
(3)第2峰的高度HL相对于DSC熔点峰的高度Hp的比率(HL/Hp),为0.20~0.50。HL/Hp为使用直尺从DSC图中测得的HL、Hp的值的比率。
通过使HL/Hp处于上述范围内,可以提高膜的透明性和耐热性。由此,可以在保持透明性的同时,维持其耐热性。予以说明,DSC的测定方法,为在DSC熔点的说明中所示的方法。
另外,当形成A-2层2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作为聚乙烯,也可以使用例如,MFR等互不相同的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
上述多层膜(II)使用在A-2层2中使用的上述组成的聚乙烯,其DSC熔点和密度分别满足上述范围,因此,多层膜(II)的柔软性、耐冲击性良好。并因此可以防止出现高温灭菌处理后的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就后述药液袋6而言,可以制成A-1层1与A-2层2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以及A-2层2与A-3层3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均良好的药液袋。
A-2层2的厚度只要从多层膜(II)或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药液袋的柔软性等观点出发来适宜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多层膜(II)的总厚度,优选为约60~90%,更优选为约80~90%。
另外,例如,当多层膜(II)的总厚度为180~280μm时,A-2层2的厚度为140~250μm,优选为160~240μm,更优选为180~240μm。
A-3层3为配置在多层膜(II)的另一侧表面上的层,为用于形成后述药液袋6的内层的层。
另外,A-3层3与A-1层1同样,由聚乙烯形成,其DSC熔点超过125℃至130℃以下,其密度为0.937~0.946g/cm3。
当形成A-3层3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时,其耐热性和透明性良好。并因此使得,当对由上述多层膜(II)形成的后述药液袋6实施高温灭菌处理时,可以防止出现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可以防止在顶部空间(heads pace)部发生药液袋的内层(A-3层3)变白的现象(白化现象)。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在高温灭菌时内层的一部分熔化掉,从而使表面粗糙的部分消失的缘故。另外,可以制成A-3层3与A-2层2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良好的药液袋。
形成A-3层3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126~129℃,密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0.939~0.945g/cm3。
作为用于形成A-3层3的聚乙烯,可以单独使用其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的聚乙烯。另外,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但该混合物的DSC熔点和密度均应调整至满足上述范围内。
另一方面,当形成A-3层3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作为用于形成该混合物的聚乙烯,例如可举出直链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优选可举出以直链聚乙烯为主体、向其中混合高密度聚乙烯而形成的混合物。
作为形成A-3层3的聚乙烯混合物的优选方案,例如可举出,含有DSC熔点为120~125℃且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70~85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5~30重量%的混合物。
与A-1层1相比,A-3层3是密度、DSC熔点均较低的区域,相对于A-1层1,A-3层3可以在密度、DSC熔点均较低的区域使用的理由是,A-1层1在高温处理灭菌时直接接触高温的热水或喷淋水,而A-3层3不会直接接触。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透明性。
另外,当形成A-3层3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也可以使用例如,熔体流动速率(MFR)等互不相同的聚乙烯。
对于上述多层膜(II),由于A-3层3中使用的是上述组成的聚乙烯且该聚乙烯的DSC熔点和密度分别满足上述范围,因此可使多层膜(II)的耐热性变得良好。另外,可以防止在高温灭菌处理后产生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还可以向后述药液袋6赋予抗冲击强度等优良的耐冲击性,而且,可以制成A-3层3与A-2层2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良好的药液袋。
A-3层3的厚度只要从多层膜(II)或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药液袋的机械强度等观点出发来适宜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多层膜(II)的总厚度,优选为约5~25%。
另外,A-3层3的厚度,例如,当多层膜(II)的总厚度为180~280μm时,优选为15~45μm,更优选为20~40μm。
例如,对于总厚度240μm的多层膜(II)而言,在高温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在温度25℃、湿度60%RH条件下的透氧度,例如为660~860cc/m2·day·a tm。另外,按照JIS K 7129(1992)中规定的A法(湿度传感器法)测定的多层膜(II)的水蒸汽透过度,例如在温度25℃、湿度90%RH条件下为1.3~2.2g/m2day。
作为上述多层膜(II)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举出,水冷式或者空冷式共挤出吹胀法、共挤出T型模头法、干式层压法、挤出层压法等。其中,从多层膜(II)的特性、特别是从透明性和多层膜(II)制造时的经济性、多层膜(II)的卫生性等观点考虑,优选可举出水冷共挤出吹胀法和共挤出T型模头法。
上述任一种方法中,多层膜(II)的制造必须在形成各层的树脂熔融的温度下实施,如果制造温度过高,则树脂的一部分发生热分解,分解产物有可能使性能降低。因此,上述多层膜(II)的制造温度虽然不限定于此,但优选为150~250℃,更优选为170~200℃。
上述的多层膜(II)的透明性、柔软性、对高温灭菌处理的耐热性、机械强度等特性优良。因此,上述多层膜(II)适宜作为例如输液袋等药液袋的形成材料使用。
参见图2和图3,对本发明的袋子进行说明。该实施方案中,制作成了药液袋6,使图1所示的多层膜(II)的A-1层1为最外层、A-3层3为最内层来形成。另外,药液袋6具备通过将2片多层膜(II)4、5的A-3层3相互重合,并使它们的边缘部熔融粘接而形成的边缘密封部9。
予以说明,边缘密封部9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来形成,例如,通过将多层膜(II)按照使其A-3层3为内侧的方式,采用吹胀法形成袋状或管状,然后将这样得到的袋状或管状的多层膜(I I)的边缘部熔融粘接来形成。
药液袋6的收纳部10通过边缘密封部9来区划。该药液袋6为在内部具有1个收纳部10的单室袋(单腔袋)。
另外,在边缘密封部9的一部分中,在收纳部10与药液袋6的外部之间,用于使药液等流出和流入的筒状部件11,按照被2片多层膜(II)4、5夹持的状态进行熔融粘接。
边缘密封部9通过如下方法形成,例如,通过将2片多层膜(II)4、5按照各A-1层1为外层、各A-3层3为内层的方式重合后,将这样重合而成的多层膜(II)4、5的边缘部中的各A-1层1侧的表面用熔融粘接用模具热压熔接来形成。
熔融粘接用模具的热压熔接的条件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当使用总厚度180~280μm的多层膜(II)时,模具温度优选为130~200℃,更优选为150~180℃。另外,该情况下,压力优选为0.1~0.8MPa,更优选为0.15~0.5MPa。进而,该情况下,加压时间优选为1~5秒,更优选为1.5~3秒。
筒状部件11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筒状部件。例如,该筒状部件11为用于使收纳在药液袋6的收纳部10内的药液流出到药液袋6的外部、或者用于使药液从药液袋6的外部流入到收纳部10内的部件,通常情况下,在其内部配置用于将筒状部件11密封的、可用中空针等穿刺的密封体(例如,橡胶塞等)。
就图2所示的药液袋6而言,在收纳部10内收纳药液、其他收纳物并进行密封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另外,在收纳部10内收纳药液、其他收纳物并进行密封之后,对药液袋6实施灭菌处理。
对灭菌处理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采用例如,高压蒸汽灭菌、热水喷淋灭菌等公知的加热灭菌方法。
这些加热灭菌处理中的灭菌处理温度,一般为105~110℃左右,也可以根据药液的种类、用法、使用环境等,将灭菌处理温度设定为118~121℃。
由于上述药液袋6由本发明的多层膜(II)形成,因此,对高温灭菌处理的耐热性优异。因此,即使对上述药液袋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高温灭菌处理),也可以维持适度的柔软性和良好的透明性。
<多层膜(III)>
图47为示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案的多层膜(III)的层结构的概略构成图。图48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案所述的药液袋的示意主观图。图49为图48的药液袋的示意截面图(在切断面A2-A2处的截面)。
下面,参见图47,说明本发明的多层膜(III)。
参见图47,该多层膜(III)具备B-1层21、在B-1层21上层叠的B-2层22、在B-2层22上层叠的B-3层23、在B-3层23上层叠的B-4层24、在B-4层24上层叠的B-5层25。
B-1层21为配置在多层膜(III)的一侧表面上的层,为用于形成后述药液袋的最外层的层。
另外,B-1层21由聚乙烯形成,其DSC熔点超过125℃至130℃以下,其密度为0.935~0.946g/cm3。
予以说明,在形成多层膜(III)的各层中,DSC熔点是指在由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的熔融峰顶点的温度(当有多个峰时,其高度最高的峰的温度):称为熔融峰温度Tpm(℃)(下同)。
DSC熔点可以采用例如与上述多层膜(II)的实施方案中说明的方法同样的方法来测定。
密度采用以下方法来测定(下同)。
将聚乙烯样品投入到设定为200℃的熔体指数测定仪中,切取细条。将细条直接落在金属板上。将切取的细条在沸腾水中退火30分钟,然后,在该状态下花1小时冷却至室温(30℃)。然后,将细条取出,切成2~3mm的长度,投入到密度梯度管中,以1小时后的样品静止位置来确定密度。
当形成上述多层膜(III)的B-1层21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时,耐热性和透明性良好。并因此使得,即使对由上述多层膜(III)形成的药液袋在118~121℃下进行灭菌处理(下文将在该温度范围内的灭菌处理称为“高温灭菌处理”)时,也能防止出现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可以向后述药液袋赋予抗冲击强度等优良的机械强度,另外,可以制成B-1层21与后述B-2层22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良好的药液袋。
形成B-1层21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126℃以上至129℃以下,密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0.937~0.943g/cm3。
作为用于形成B-1层21的聚乙烯,可以单独使用其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的聚乙烯,另外,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但该混合物的DSC熔点和密度均应调整至满足上述范围内。
当形成B-1层21的聚乙烯为其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的单个直链聚乙烯时,作为这种直链聚乙烯,例如可举出,乙烯-α-烯烃共聚物。
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α-烯烃,例如可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等碳数3~12的α-烯烃。这些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在上述例示的α-烯烃中,优选为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更优选为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α-烯烃的含有比例,可以根据对乙烯-α-烯烃共聚物所要求的密度来适宜设定。
另一方面,当形成B-1层21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作为用于形成该混合物的聚乙烯,例如可举出直链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优选可举出以直链聚乙烯为主体、向其中混合高密度聚乙烯而形成的混合物。
另外,直链聚乙烯的密度优选为0.932~0.944g/cm3,更优选为0.934~0.939g/cm3。如果直链聚乙烯的密度低于上述范围,则为了维持耐热性,必须与大量的高密度聚乙烯混合,这样就可能使B-1层21的透明性变差、或机械强度降低。另外,如果超过上述范围,则不能获得耐热性和透明性的平衡,即使减少高密度聚乙烯的添加量也不能提高透明性。
另一方面,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优选为0.970g/cm3以下,更优选为0.950~0.970g/cm3,特别优选为0.955~0.968g/cm3。如果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超过上述范围,则B-1层21的刚性过高,多层膜(III)整体的柔软性降低,而如果低于上述范围,则恐怕不能赋予充分的耐热性。
直链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比例,可以根据对各自的密度和混合物所要求的密度来适宜设定。
作为形成B-1层21的聚乙烯的优选方案,例如可举出,含有DSC熔点为120℃以上至125℃以下、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75~90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0~25重量%的混合物。
另外,当形成B-1层21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也可以使用例如,熔体流动速率(MFR)等互不相同的2种以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
B-1层21的厚度只要从多层膜(III)或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药液袋的机械强度等观点出发来适宜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优选为约5~15%。
另外,B-1层21的厚度,例如,当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为180~260μm时,优选为10~30μm,更优选为15~25μm。
B-2层22为配置在B-1层21与后述B-3层23之间的层,为形成后述药液袋的中外层的层。
另外,B-2层22由聚乙烯形成,其DSC熔点为120℃以上至126℃以下,其密度为0.910~0.920g/cm3。
当形成上述多层膜(III)的B-2层22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时,其柔软性良好。并因此使得,即使在对由上述多层膜(III)形成的药液袋进行高温灭菌处理时,也能防止出现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可以制成B-2层22与B-1层21和后述B-3层23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良好的药液袋。
形成B-2层22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122℃以上至126℃以下,密度的上限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0.918g/cm3,更优选为0.916g/cm3。如果上限超过该范围,则透明性降低,以落板强度为代表的抗冲击强度也降低。另外,如果下限低于该范围,则难以维持耐热性,并会引起变形和/或白化。
予以说明,落板强度可以采用例如,与在上述多层膜(II)的实施方案中说明的方法同样的方法来测定。
形成B-2层22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作为用于形成该混合物的聚乙烯,例如可举出,用金属茂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形成的混合物,优选可举出以用金属茂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为主体、向其中混合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而形成的混合物。
该情况下,利用金属茂催化剂进行聚合而得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的下限,优选为0.901g/cm3,更优选为0.902g/cm3。如果密度的下限低于该界限,则恐怕不能确保B-2层22的耐热性。上限优选为0.907g/cm3,更优选为0.906g/cm3。如果密度的上限超过该界限,则透明性有可能变差。
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的下限,优选为0.912g/cm3,更优选为0.915g/cm3。如果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低于该下限,则为了维持耐热性,必须与大量的高密度聚乙烯混合,这样就可能使B-2层22的透明性变差。上限优选为0.927g/cm3,更优选为0.925g/cm3。如果超过该上限,则即使减少高密度聚乙烯的添加量,透明性也不会变好。另外,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和优选例,与B-1层21的情况相同。
另外,用金属茂催化剂进行聚合而得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比例,可以根据对各自的密度和混合物所要求的密度来适宜设定。
作为形成B-2层22的聚乙烯的优选方案,例如可举出,含有密度为0.900~0.910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35~85重量%、优选为50~85重量%、更优选为60~80重量%、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直链聚乙烯0~55重量%、优选为0~40重量%、更优选为10~30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5~15重量%的混合物。
进而,作为上述密度为0.900~0.910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m-PE-LLD)以及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直链聚乙烯(PE-LLD)的DSC曲线的峰,如图10、7所示,除了DSC熔点以外,希望在85℃以上至110℃以下的部分具有比DSC熔点低的峰、在115~125℃的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峰,结果很理想,如图15所示,满足了以下的任一个条件。
·具有120℃以上至126℃以下的DSC熔点和90℃以上至105℃以下的比DSC熔点低的峰
·ΔH为85J/g以上。予以说明,ΔH为用于使全部结晶熔化所需的热量。
·120℃以上至126℃以下的DSC熔点峰的高度Hp与90℃以上至105℃以下的比DSC熔点低的峰的高度HL的比率HL/Hp为0.20~0.50(表5)。
因此使得,既能保持透明性,又能维持耐热性。予以说明,DSC的测定方法为在DSC熔点的说明中示出的方法。
另外,当形成B-2层22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作为聚乙烯,也可以使用例如,MFR等相互不同的2种以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
关于上述多层膜(III),由于在其B-2层22中使用上述组成的聚乙烯,且该聚乙烯的DSC熔点和密度分别满足上述范围,因此可使多层膜(III)的柔软性、耐冲击性良好。并因此使得,可以防止在灭菌处理后出现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对于后述药液袋,可以制成B-1层21与B-2层22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以及B-2层22与后述B-3层23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均良好的药液袋。
关于B-2层22的厚度,只要从多层膜(III)或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药液袋的柔软性等观点出发来适宜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优选为约30~60%,更优选为约40~50%。
另外,关于B-2层22的厚度,例如,当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为180~260μm时,优选为70~110μm,更优选为70~100μm。另外,关于B-2层22的厚度,相对于后述B-4层24的厚度,优选为0.8~1.25倍、特别优选与B-4层24的厚度相同。
B-3层23为夹住B-2层22而与B-1层21对向配置的层,且为用于形成后述药液袋的中间层的层。
另外,B-3层23由聚乙烯形成,其DSC熔点为120℃以上至125℃以下,其密度为0.930~0.940g/cm3。
当形成上述多层膜(III)的B-3层23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时,多层膜(III)的耐热性良好。并因此使得,即使在对由多层膜(III)形成的药液袋进行高温灭菌处理时,也能防止出现皱纹等不良情况,可以抑制在高温灭菌处理后多层膜(III)的变形。进而,可以制成B-3层23与B-2层22和后述B-4层24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良好的药液袋。
形成B-3层23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123℃以上至125℃以下,密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0.934~0.939g/cm3。
作为用于形成B-3层23的聚乙烯,可以单独使用其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的直链聚乙烯,另外,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但该混合物的DSC熔点和密度均应调整至满足上述的范围。
另一方面,当形成B-3层23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作为用于形成该混合物的聚乙烯,例如可举出,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优选可举出以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为主体、向其中混合高密度聚乙烯而形成的混合物。
该情况下,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和优选例、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和优选例、以及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比例,均与B-1层21中的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混合的情况相同。
作为形成B-3层23的直链聚乙烯的优选方案,例如可举出,
(a)只含有DSC熔点在120℃以上至125℃以下、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的方案;
(b)含有DSC熔点在120℃以上至125℃以下、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90~95重量%、和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5~10重量%的混合物的方案。
另外,当将2种以上的聚乙烯混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例如,由熔体流动速率(MFR)等互不相同的2种以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形成的混合物作为聚乙烯。
另外,通过在B-3层中并用高压法聚乙烯,不会损害透明性和柔软性,并能防止由于热密封或其他部件的熔融粘接所导致的膜变薄。
关于B-3层23的厚度,只要从多层膜(III)或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药液袋的机械强度等观点出发来适宜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优选为约5~15%。
另外,关于B-3层23的厚度,例如,当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为180~260μm时,优选为10~30μm,更优选为15~25μm。
B-4层24为夹住B-3层23而与B-2层22对向配置的层,且为用于形成后述药液袋的中内层的层。
另外,B-4层24由聚乙烯形成,其DSC熔点为120℃以上至126℃以下,其密度为0.910~0.920g/cm3。
当形成上述多层膜(III)的B-4层24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时,其柔软性良好。并因此使得,即使在对由上述多层膜(III)形成的药液袋进行高温灭菌处理时,也能防止出现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可以制成B-4层24与B-3层23和后述B-5层25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良好的药液袋。
形成B-4层24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122℃以上至126℃以下,密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0.910~0.918g/cm3,更优选为0.910~0.915/cm3。
如果超过该范围,则会导致透明性降低,以落板强度为代表的耐冲击的机械强度也降低。如果低于该范围,则难以维持耐热性并会引起变形和/或白化。
作为用于形成B-4层24的聚乙烯,可以使用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但该混合物的DSC熔点和密度均应调整至满足上述范围。
另外,这些用于形成B-4层24的聚乙烯的种类、混合物的组合、混合比例等均与上述B-2层22的情况相同。
另外,作为形成B-4层24的聚乙烯的优选方案,可举出与形成B-2层22的聚乙烯的优选方案相同的聚乙烯。
关于B-4层24的厚度,只要从多层膜(III)或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药液袋的柔软性等观点出发来适宜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优选为约30~60%,更优选为约40~50%。
另外,B-4层24的厚度,例如,当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为180~260μm时,优选为70~110μm,更优选为70~100μm。
另外,B-4层24的厚度,相对于B-2层22的厚度,优选为0.8~1.25倍,特别优选与B-2层22的厚度相同。
B-5层25为配置在多层膜(III)的另一侧表面上的层,且为用于形成后述药液袋的最内层的层。
另外,B-5层25与B-1层21同样地由聚乙烯形成,其DSC熔点为超过125℃至130℃以下,其密度为0.935~0.946g/cm3。
当形成上述多层膜(III)的B-5层25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时,其耐热性和透明性良好。并因此使得,即使在对由多层膜(III)形成的药液袋进行高温灭菌处理时,也能防止出现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可以防止在顶部空间部发生药液袋的内层(B-5层25)变白的现象(白化现象)。另外,可以制成B-5层25与B-4层24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良好的药液袋。
形成B-5层25的聚乙烯的DSC熔点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126℃以上至129℃以下,密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优选为0.937~0.942g/cm3。
作为用于形成B-5层25的聚乙烯,可以单独使用其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的聚乙烯,另外,也可以使用由2种以上聚乙烯形成的混合物,但该混合物的DSC熔点和密度均应调整至满足上述范围。
作为用于形成B-5层25的聚乙烯,可以单独使用其DSC熔点和密度满足上述范围的聚乙烯。另一方面,当形成B-5层25的聚乙烯为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时,作为用于形成该混合物的聚乙烯,例如可举出,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优选可举出以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为主体、向其中混合高密度聚乙烯而形成的混合物。
该情况下,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和优选例、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和优选例、以及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比例,均与B-1层21中的直链低密度或中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混合的情况相同。
作为形成B-5层25的聚乙烯的优选方案,可举出与形成B-1层21的聚乙烯的优选方案相同的聚乙烯。
关于上述多层膜(III),由于在其B-5层25中使用上述组成的聚乙烯,且该聚乙烯的DSC熔点和密度分别满足上述范围,因此可使多层膜(III)的耐热性良好。另外,可防止在灭菌处理后发生透明性下降、产生皱纹等不良情况。进而,可以向后述药液袋赋予抗冲击强度等优良的机械强度,另外,可以制成B-5层25与B-4层24之间的粘接强度(层间强度)良好的药液袋。
关于B-5层25的厚度,只要从多层膜(III)或使用该多层膜形成的药液袋的机械强度等观点出发来适宜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优选为约5~25%。
因此,B-5层25的厚度,例如,当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为180~260μm时,优选为15~45μm,更优选为20~40μm。
多层膜(III)的总厚度没有特殊限定,可以根据药液袋所要求的尺寸(药液的收容量)等,即,根据多层膜(III)的用途、使用目的来适宜设定。
因此,多层膜厚度虽然没有限定,但是,当药液袋的收容量例如为一般用于输液等用途的100~1000mL左右时,多层膜(III)的总厚度为100~300μm,优选为180~260μm。
作为上述多层膜(III)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举出,水冷式或者空冷式共挤出吹胀法、共挤出T型模头法、干式层压法、挤出层压法等。其中,从多层膜(III)的特性、特别是从透明性和多层膜(III)制造时的经济性、多层膜(III)的卫生性等观点考虑,优选可举出水冷共挤出吹胀法和共挤出T型模头法。
上述任一种方法中,多层膜(III)的制造必须在形成各层的树脂熔融的温度下实施,但如果制造温度过高,则树脂的一部分发生热分解,分解产物有可能使性能降低。因此,上述多层膜(III)的制造温度虽然没有限定,但是优选为150~250℃,更优选为170~200℃。
上述的多层膜(III),其透明性、柔软性、对高温灭菌处理的耐热性、机械强度等特性优良。因此,上述多层膜(III)适合作为例如输液袋等药液袋的形成材料使用。
参见图48和图49,对本发明的袋子进行说明。该实施方案中,在制作药液袋26时,使图47所示的多层膜(III)的B-1层21为外层、B-5层25为内层来形成。另外,药液袋26具备边缘密封部29,它是通过将2片多层膜(III)27、28的B-5层25相互重叠,并将其边缘部熔融粘接来形成的。
予以说明,边缘密封部29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形成,例如,通过将多层膜(III)按照使其B-5层25为内侧的方式,采用吹胀法形成袋状或管状,然后将这样得到的袋状或管状的多层膜(III)的边缘部熔融粘接来形成。
药液袋26的收纳部30通过边缘密封部29来分隔。该药液袋26为在内部具有1个收纳部30的单室袋子。
另外,在边缘密封部29的一部分中,在收纳部30与药液袋26的外部之间,用于使药液等流出或流入的筒状部件31,以用2片多层膜(III)27、28夹持的状态进行熔融粘接。
边缘密封部29通过如下方法形成,例如,通过将2片多层膜(III)27、28按照各B-1层21为外层、各B-5层25为内层的方式重叠后,将这样重叠而成的多层膜(III)27、28的边缘部中的各B-1层21侧的表面用熔融粘接用模具热压熔接来形成。
熔融粘接用模具的热压熔接的条件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当使用总厚度100~300μm的多层膜(III)时,模具温度优选为130~200℃,更优选为150~180℃;压力优选为0.1~0.8MPa,更优选为0.15~0.5MPa;加压时间优选为1~5秒,更优选为1.5~3秒。
筒状部件31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筒状部件。例如,该筒状部件31为用于使收纳于药液袋26的收纳部30内的药液流出到药液袋26的外部、或者用于使药液从药液袋26的外部流入到收纳部30内的部件,通常情况下,在其内部配置用于将筒状部件31密封并能用中空针等穿刺的密封体(例如,橡胶塞等)。
就图48所示的药液袋26而言,在收纳部30内收纳药液、其他收纳物并进行密封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另外,在收纳部30内收纳药液、其他收纳物并进行密封之后,对药液袋26实施灭菌处理。
灭菌处理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采用例如,高压蒸汽灭菌、热水喷淋灭菌等公知的加热灭菌方法。
这些加热灭菌处理中的灭菌处理温度,一般为105~110℃左右,也可以根据药液的种类、用法、使用环境等,将灭菌处理温度设定为118~121℃。
由于上述药液袋26由本发明的多层膜(III)形成,因此,对高温灭菌处理的耐热性优良。因此,即使对上述药液袋在118~121℃下实施灭菌处理(高温灭菌处理),也可以维持适度的柔软性和良好的透明性。
实施例
下面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聚合物物性的测定方法>
聚合物的物性按照以下方法来测定。
1.DSC熔点
首先,将聚乙烯的颗粒约1g用100μm的特氟隆(注册商标)片材夹持。予以说明,当测定含有多种聚乙烯的混合物时,通过将各聚乙烯以适当比率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加热至树脂温度200℃,用单螺杆挤出机混炼,挤出成直径约2mm的细条状,用自来水冷却,切割成颗粒状,由此制成颗粒。
接着,将用片材夹持的颗粒在200℃的气氛中放置2分钟后,在200℃下压制10秒钟。立即将因此而熔融的样品用被自来水冷却的金属板夹持而冷却1分钟,以使其厚度达到0.1~0.5mm。冷却后,用剃刀片将该样品切断,称量约5mg的测定样品。
将切断了的测定样品装入铝锅中,用パ一キンエルマ一公司制“Diamond DSC装置”,以500℃/分的加热速度从30℃升温至200℃,在200℃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的速度降温至30℃,在30℃下保持1分钟后,再以10℃/分的速度升温至200℃,测定熔点。予以说明,可以由得到的DSC曲线计算出ΔH以及HL、HP。
2.密度
将聚乙烯样品投入到设定为200℃的熔体指数测定仪中,切取细条。使细条直接落在金属板上。将切取的细条在沸腾水中退火30分钟,在该状态下花1小时冷却至室温(30℃)。然后,将细条取出,切断成2~3mm的长度。然后,将被切断的细条投入到密度梯度管中,根据1小时后样品静止的位置来确定密度。
<聚合物的制造>
1.PE-L和PE-L(2)的制造
(1)催化剂的制备
在氮气氛中,使市售的无水氯化镁10mol悬浮在脱水精制的己烷20L中,一边搅拌一边花1小时滴入乙醇58mol,然后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在室温下,向其中滴入26mol的二乙基氯化铝,继续搅拌2小时。接着,加入四氯化钛22mol后,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0℃,一边搅拌一边反应2小时。然后,将反应后的固体部分分离,用精制己烷反复洗涤后,加入精制己烷16L,制成悬浮液。
接着,在室温下向该悬浮液16L中加入60mol的乙醇,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后,放冷至室温。
放冷后,在室温下,向悬浮液中缓慢滴入三乙基铝2mol,在室温下反应1.5小、时。反应后,将固体部分用精制己烷反复洗涤后,制成己烷悬浮液。
(2)PE-L的聚合
使用内容量200L的连续聚合反应器,将脱水精制的溶剂己烷按70kg/hr、乙基倍半氯化铝按7.5mmol/hr、二乙基氯化铝按7.5mmol/hr、(1)中得到的催化剂按Ti换算为0.26mmol/hr的比例连续供给。另外,与此同时,在聚合器内,将乙烯按15kg/hr、1-丁烯按0.35kg/hr、氢按21.5L/hr的比例连续供给。然后,在聚合温度170℃、总压2.8MPa、停留时间1.5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共聚,由此获得以PE-L表示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所得共聚物的密度为0.937g/cm3、MFR=2.25g/10分钟(190℃、2.16kg负荷)。
(3)PE-L(2)的聚合
使用内容量200L的连续聚合反应器,将脱水精制的溶剂己烷按70L/hr、乙基倍半氯化铝按8.5mmol/hr、二乙基氯化铝按8.5mmol/hr、与PE-L相同的上述催化剂按Ti换算为0.26mmol/hr的比例连续供给。另外,与此同时,在聚合器内,将乙烯按15kg/hr、1-丁烯按0.70kg/hr、氢按18L/hr的比例连续供给。然后,在聚合温度170℃、总压2.8MPa、停留时间1.5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共聚,由此获得以PE-L(2)表示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所得共聚物的密度为0.928g/cm3、MFR=2.25g/10分钟(190℃、2.16kg负荷)。
2.PE-LLD和PE-HD的制造
(1)催化剂的制备
在氮气氛中,使市售的无水氯化镁10mol悬浮在脱水精制的己烷20L中,一边搅拌一边花1小时滴入乙醇58mol,然后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在室温下,向其中滴入26mol的二乙基氯化铝,继续搅拌2小时。接着,加入四氯化钛22mol后,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0℃,一边搅拌一边反应2小时。然后,将反应后的固体部分分离,用精制己烷反复洗涤后,制成己烷悬浮液。
(2)PE-LLD的聚合
使用200L的连续聚合反应器,将脱水精制的溶剂己烷按70L/hr、二乙基氯化铝按14mmol/hr、(1)中得到的负载在载体上的催化剂按Ti换算为0.26mmol/hr的比例连续供给。另外,与此同时,在聚合器内,将乙烯按15kg/hr、4-甲基-1-戊烯按2kg/hr、氢按17L/hr的比例连续供给。然后,在聚合温度170℃、总压2.8MPa、停留时间1.5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共聚,由此获得以PE-LLD表示的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所得共聚物的密度为0.919g/cm3、MFR=2.1g/10分钟(190℃、2.16kg负荷)。
(3)PE-HD
使用200L的连续聚合反应器,将脱水精制的溶剂己烷按56L/hr、三乙基铝按9mmol/hr、与上述PE-LLD相同的负载在载体上的催化剂按Ti换算为0.18mmol/hr的比例连续供给。另外,与此同时,在聚合器内,将乙烯按10.5kg/hr、氢按52L/hr的比例连续供给。然后,在聚合温度157℃、总压2.8MPa、停留时间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共聚,由此获得以PE-HD表示的高密度聚乙烯聚合物。得到的聚合物的密度为0.959g/cm3、MFR=17g/10分钟(190℃、2.16kg负荷)。
3.PE-HD(2)的制造
(1)催化剂的制备
在氮气氛中,使市售的无水氯化镁8mol悬浮在脱水精制的己烷20L中,一边搅拌一边花1小时滴入乙醇46mol,然后在室温下反应2小时。在室温下,向其中滴入20mol的二乙基氯化铝,继续搅拌1小时。接着,加入四氯化钛48mol后,在室温下一边搅拌一边反应1小时。然后,将反应后的固体部分分离,用精制己烷反复洗涤后,制成己烷悬浮液。
(2)PE-HD(2)的聚合
使用200L的连续聚合反应器,将脱水精制的溶剂己烷按50L/hr、三乙基铝按14mmol/hr、上述负载在载体上的催化剂按Ti换算为1.4mmol/hr的比例连续供给。另外,与此同时,在聚合器内,将乙烯按28kg/hr、氢按160L/hr的比例连续供给。然后,在聚合温度85℃、总压0.6MPa、停留时间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共聚,由此获得以PE-HD(2)表示的高密度聚乙烯聚合物。得到的聚合物的密度为0.967g/cm3、MFR=15g/10分钟(190℃、2.16kg负荷)。
4.m-PE-LLD的制造
(1)固体催化剂的制备
将在250℃下干燥10小时的二氧化硅(Si02)10kg悬浮在154L的甲苯中,然后冷却至0℃。向该悬浮液中,花1小时滴入甲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Al=1.52mol/L)50.5L。此时,将反应体系内的温度保持在0~5℃。继续反应30分钟,接着,花1.5小时升温至95℃,在该温度下反应4小时。然后,降温至60℃,倾析除去上清液。将所得固体成分用甲苯洗涤2次后,再用甲苯100L使其悬浮,使总量为160L。在80℃下花30分钟向所得悬浮液中滴入双(1,3-正丁基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的甲苯溶液(Zr=25.7mmol/L)22.0L,再在80℃下反应2小时。然后,除去上清液,用己烷洗涤2次,由此获得每1g二氧化硅中含有3.2mg锆的固体催化剂成分。
(2)预聚催化剂的制备
在经过充分氮置换的350L的反应器中,装入(1)中得到的固体催化剂成分7.0kg和己烷,使总容积为285L。将反应体系内冷却至10℃后,花5分钟将乙烯按8Nm3/hr的流量吹入到固体催化剂成分的己烷悬浮液中。在此期间,将反应体系内的温度保持在10~15℃。然后,停止乙烯的供给,装入三异丁基铝2.4mol、以及1-己烯1.2kg。将反应体系密闭后,再次开始供给8Nm3/hr的乙烯。15分钟后,将乙烯的流量降低至2Nm3/hr,使反应体系内的压力为0.08MPa。在此期间,反应体系内的温度上升至35℃。然后,一边将反应体系内的温度控制在32~35℃,一边将乙烯按4Nm3/hr的流量供给3.5小时。在此期间,将反应体系内的压力保持在0.07~0.08MPa。接着,将反应体系内用氮气置换,除去上清液,用己烷洗涤2次。这样得到相当于每1g固体催化剂成分能使3g聚合物预聚的预聚催化剂。
(3)预聚催化剂的干燥
向内容量130L的带有夹套的过滤干燥机中,投入作为预聚催化剂的(2)中得到的预聚催化剂的己烷悬浮液20kg,将己烷过滤。然后,将夹套升温至40℃,一边向反应体系内以6Nm3/h的流量通入气体(氮浓度10ppm、水分含量5ppm)一边干燥3小时。在此期间,体系内温度从20℃上升至35℃。
(4)气相聚合
使用连续式流化床气相聚合装置,在总压2MPa、聚合温度72℃、气体线速0.6m/s的条件下,进行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将(2)中制备的预聚催化剂以60g/hr的比例连续供给,为了维持聚合期间一定的气体组成,连续供给乙烯、1-己烯、氢气和氮气(气体组成:1-己烯/乙烯=0.04、氢气/乙烯=5.3×10-4、乙烯浓度65%)。由此获得以m-PE-LLD表示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所得共聚物的密度为0.904g/cm3、MFR=1.25g/10分钟(190℃、2.16kg负荷)。
由以上所述方法得到的聚合物的物性示于表1和图5~10。
表1所示的密度,为对各聚合物采用上述密度测定方法测得的结果。另外,密度为图5~图10所示的DSC曲线为对各聚合物采用上述DSC测定方法测得的结果,以DSC熔点表示。
予以说明,图5~10的各DSC曲线以及实施例所示的各DSC曲线中,上方的测定线(Hp)示出了峰温度。下方的线(HL)表示熔点低的聚乙烯结晶团的中心温度的高度。在各DSC曲线中,横轴为温度,该温度意味着聚乙烯结晶的厚度。即,结晶越厚,就要在越高的温度下熔化。纵轴表示结晶数,表示在该温度下熔化的结晶数。
总之,厚度厚的聚乙烯的结晶(由Hp表示的结晶团),虽然耐热性良好,但有透明性(柔软性)变差的倾向,相反,厚度薄的聚乙烯的结晶(由HL表示的结晶团),虽然耐热性差,但透明性(柔软性)良好。因此,本发明中,借助于在低温度下熔融的HL结晶团来确保透明性和柔软性,而借助于在高温度下熔融的HP结晶团来确保耐热性。也就是说,通过分担构成膜的树脂的任务,便能同时满足透明性和耐热性。予以说明,这就意味着,不存在落在HL与HP之间的中间厚度的聚乙烯结晶。
另外,各表的HL/Hp是上述HL与Hp平衡的指标。
其次,形成多层膜的各层的树脂材料的组成和物性与其简写符号一起示于表2~8。
<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1~28和比较例1~17(多层膜(II))
1.多层膜的制造
采用3层共挤出水冷吹胀成型制造下述表9~25所示层结构的多层膜(3层膜)。后述表9~25所示树脂材料的简写符号如上所述。
另外,将多层膜的各层厚度设定为后述表9~25所示的值。具体地,采用3层共挤出吹胀成型制造后的各层厚度,按照成为后述表9~25分别所示的值,适宜选择作为原料的树脂材料的厚度。例如,实施例1(参见表9)的多层膜按照A-1层至A-3层的顺序,使用「1-5」、「2-1」、「1-6作为树脂材料,进而,在采用3层共挤出吹胀成型法成型后,选用各层树脂材料,以使各层的厚度按顺序分别为20μm、200μm、20μm。
2.药液袋的制造
进而,使用得到的膜制造图2描述的药液袋6。对于边缘密封部9,通过用熔融粘接用模具将2片多层膜4、5加热熔接来形成(参见图3)。边缘密封部9的加热熔接的条件为,模具温度135℃、压力0.4MPa、时间1.5秒。另外,对于药液袋6的尺寸,使收纳部10的收容量约为1000mL,使收纳部10的纵向长度(L1)为30.5cm,横向宽度(W1)为21.3cm(参见图2)。
另外,落板试验用的药液袋在与上述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收纳部10的收容量约为500mL,使收纳部10的纵向长度(L1)为20.0cm,横向宽度(W1)为12.5cm。
实施例29~55和比较例18~34(多层膜(III))
1.多层膜的制造
采用5层共挤出吹胀成型制造下述表26~33所示层结构的多层膜(5层膜)。后述表26~33所示树脂材料的简写符号如上所述。
另外,将多层膜的各层厚度设定为后述表26~33所示的值。具体地,采用5层共挤出吹胀成型制造后的各层厚度,按照成为后述表26~33分别所示的值,适宜选择作为原料的树脂材料的厚度。例如,实施例29(参见表26)的多层膜按照B-1(第1层)至B-5层(第5层)的顺序,使用「1-1」、「2-1」、「3-1」、「2-1」和「1-2」作为树脂材料,进而,在采用5层共挤出吹胀成型法成型后,选用各层树脂材料,以使各层的厚度按顺序分别为20μm、90μm、20μm、90μm和30μm。
2.药液袋的制造
进而,使用得到的膜制造图48描述的药液袋26。对于边缘密封部29,通过用熔融粘接用模具将2片多层膜27、28加热熔接来形成。边缘密封部29的加热熔接的条件为,模具温度135℃、压力0.4MPa、时间1.5秒。另外,关于药液袋26的尺寸,使收纳部30的收容量约为1000mL,使收纳部30的纵向长度(L2)为30.5cm,横向宽度(W2)为21.3cm(参见图48)。
另外,落板试验用的药液袋在与上述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收纳部30的收容量约为500mL,使收纳部30的纵向长度(L2)为20.0cm,横向宽度(W2)为12.5cm。
<药液袋的评价试验>
向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药液袋6、26的收纳部10、30中分别填充注射用水500mL、和1000mL,密封,对药液袋6进行118℃、30分钟的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对药液袋26进行121℃、15分钟的高压喷淋灭菌处理。
1.透明性的评价
蒸汽灭菌处理后,从药液袋6、26的收纳部10、30切下多层膜,制成样品片,经过约48小时后,使用岛津制作所制的岛津分光光度计(UV-1200、P/N206-61700),测定该样品片在450nm处的水中透光度(%),基于该测定结果,评价多层膜的透明性。
关于多层膜的透明性,基于上述样品片,当在450nm处的透光度为75%以上时,评价为良好(A);当为70%以上、低于75%时,评价为虽然稍差但在实用上满意(B);当低于70%时,评价为不合格(C)。将该评价结果分别示于后述的表9~33。
2.白化和皱纹有无的评价
另外,目测观察蒸汽灭菌处理后药液袋6、26的顶部空间(headspace)部(在收纳部10、30内不与内容液接触的部分)有无白化现象、药液袋6、26有无产生皱纹。
对于顶部空间部的白化(表9~33中,简单地表示为“白化”),评价其有无。
另一方面,对于皱纹的有无,分为观察不到皱纹的情况、药液袋6、26全体观察到皱纹的情况、在筒状部件11、31的熔融粘接部分(口部)观察到皱纹的情况、以及在药液袋6、26的边缘密封部9、29的角部观察到皱纹的情况共4种情况进行评价。将这些观察结果示于后述的表9~33。
3.落板强度
蒸汽灭菌处理后,将收纳500mL的药液袋沉入到加有冰的水中,用冰块将药液袋盖住,以便不让药液袋浮上来,放置5小时。在此期间,适宜追加冰块,以免出现无冰的状态。经过5小时以上后,取出一个药液袋,通过向其中插入温度计来测定药液的温度,确认药液温度为4℃以下。
然后,将其他药液袋放置在图4所示装置的下方的铁板上,从10cm开始,每隔5cm进行一次,从15cm、20cm、…、直到100cm,从相同样品上方落下铁板,将导致药液从药液袋漏出或药液袋破裂的高度值作为落板强度。
当落板强度为60cm以上时评价为良好(A);当40cm以上、低于60cm时,评价为虽然稍差但在实用上满意(B);当低于40cm时,评价为不合格(C)。予以说明,准备5~10个试验样品,取其平均值作为结果。予以说明,ABC评价之后的括号内的数值为高度(cm)。
4.透氧度
将蒸汽灭菌处理后的药液袋的表面用约40℃的热风除水1分钟。进而,在温度25℃、湿度60%RH的环境下放置,用非破坏型氧气浓度计(PreSens公司制,制品名“Fibox 3”)测定药液袋中的注射用水的氧气浓度。关于氧气浓度的测定,首先,在从蒸汽灭菌处理开始经过6小时后进行测定,然后,从蒸汽灭菌处理开始每经过1天进行测定。予以说明,透氧度的测定中,使用MOCON公司制的商品名“OX-TRAN(注册商标)”。
5.水蒸汽透过度
按照JISK 7129(1992)《塑料膜和片材的水蒸汽透过度试验方法(仪器测定法)》中规定的A法(湿度传感器法),测定上述灭菌处理后的药液袋的水蒸汽透过度。作为测定仪器,使用Lissy公司制的型号“L80-5000型”。另外,测定条件为40℃、90%RH。
6.考察
关于多层膜(II)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实施例1~5(表9和10)的药液袋是使用同一组成的树脂材料(2-1)作为A-2层、使用不同组成的树脂材料作为A-1层和A-3层的实施例。这些药液袋的多层膜的透明性均在实用上满意(A或者B),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或皱纹。
另一方面,关于比较例1和2(表19)的药液袋,在多层膜的透明性、顶部空间部的白化、以及药液袋的皱纹的评价中,至少有1个评价项目为不合格。
实施例6~14(表10~13)的药液袋为使用同一组成的树脂材料(A-1层:1-5、A-3层:1-6)作为A-1层和A-3层、使用不同组成的树脂材料作为A-2层的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为最优选的实施例。
构成A-2层的聚乙烯混合物的密度为0.910~0.916g/cm3。另外,该聚乙烯混合物的组成为,含有密度为0.919g/cm3的直链聚乙烯(表1的PE-LLD)10~30重量%、密度为0.959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5~15重量%、以及密度为0.904g/cm3的用金属茂催化剂聚合而得的聚乙烯(表1的m-PE-LLD)60~80重量%。
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或(B),特别是由A-2层的密度起支配作用的落板强度全部为(A)。另外,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
另外,关于A-2层的DSC曲线的形状,从图15~23中可以看出,在120~126℃的范围内具有DSC熔点峰、在90~105℃的范围内具有比DSC熔点峰低的第2峰。另外,ΔH为85J/g以上。另外,HL/Hp的值满足0.20~0.50。因此使其兼具透明性和落板强度。
实施例15~20(表13~15)的药液袋为使用同一组成的树脂材料(A-1层:1-5、A-3层:1-6)作为A-1层和A-3层,并使用不同组成的树脂材料作为A-2层的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为次优选范围的实施例。
构成A-2层的聚乙烯混合物的密度为0.910~0.918g/cm3。另外,该聚乙烯混合物的组成中含有密度为0.919g/cm3的直链聚乙烯(表1的PE-LLD)0~40重量%、密度为0.959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5~15重量%、以及密度为0.904g/cm3的用金属茂催化剂聚合而得的聚乙烯(表1的m-PE-LLD)50~85重量%。
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或(B),落板强度也良好,为(A)或(B)。另外,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
另外,A-2层的DSC曲线的形状,从图24~图29中可以看出,在120~126℃的范围内具有DSC熔点峰,在90~105℃的范围内具有比DSC熔点峰低的第2峰。另外,ΔH为85J/g以上。另外,HL/Hp的值满足0.20~0.50。因此使其兼具透明性和落板强度。
实施例21~24(表15和16)的药液袋为使用同一组成的树脂材料(A-1层:1-5、A-3层:1-6)作为A-1层和A-3层、使用不同组成的树脂材料作为A-2层的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为优选范围的实施例。
构成A-2层的聚乙烯混合物的密度为0.910~0.920g/cm3。另外,该聚乙烯混合物的组成为,含有密度为0.919g/cm3的直链聚乙烯(表1的PE-LLD)40~55重量%、密度为0.959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5~15重量%、以及密度为0.904g/cm3的用金属茂催化剂聚合而得的聚乙烯(表1的m-PE-LLD)35~50重量%。
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或(B),落板强度也为(A)或(B)。另外,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
另外,A-2层的DSC曲线的形状,从图30~33中可以看出,在120~126℃的范围内具有DSC熔点峰,在90~105℃的范围内具有比DSC熔点峰低的第2峰。另外,ΔH为85J/g以上。另外,HL/Hp的值满足0.20~0.50。因此使其兼具透明性和落板强度。
关于实施例25和26(表17)的药液袋,其多层膜的3层中的任一层均含有与实施例1的3层为相同组成的树脂材料,是改变A-2层的厚度的比率的实施例。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或(B),落板强度良好,为(A)。另外,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
另一方面,关于比较例3~17(表20~25)的药液袋,在多层膜的透明性、顶部空间部的白化、以及药液袋的皱纹、落板试验的评价中,均至少有1个评价项目为不合格。
例如,比较例3中,A-2层中的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的含量为0重量%。因此,A-2层的DSC熔点为117.2℃(本发明中A-2层的DSC熔点为120~126℃)(参见图34),产生皱纹。
另外,比较例4中,A-2层中的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的含量为20重量%。因此,A-2层的DSC曲线(参见图35)中,HL/Hp=0.17(本发明中的优选范围为0.20~0.50),透明性为不合格。
另外,比较例7中,A-2层中的利用金属茂催化剂进行聚合而得的聚乙烯(表1的m-PE-LLD)的含量为30重量%。因此,A-2层的DSC曲线(参见图38)中,比DSC熔点峰低的第2峰的温度为107.7℃(本发明中的优选范围为90~105℃),透明性为不合格,落板强度也低。
进而,比较例10中,A-2层的密度为0.908g/cm3,比实施例的密度低。因此,ΔH为80.4J/g(本发明中的优选范围为85J/g以上),产生皱纹。
另外,关于多层膜(III)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在实施例29~32(表26)的药液袋中,为涉及B-1层和B-5层的实施例。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
另一方面,关于比较例18~21(表31)的药液袋,在多层膜的透明性、顶部空间部的白化、以及药液袋的皱纹的评价中,均至少有1个评价项目为不合格。
实施例29(表26)和实施例33(表26)的药液袋为涉及B-3层的实施例。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
另一方面,关于比较例22~23(表31)的药液袋,在多层膜的透明性、顶部空间部的白化、以及药液袋的皱纹的评价中,均至少有1个评价项目为不够满意。
实施例34~42(表27、表28)的药液袋在涉及B-2层和B-4层的实施例中,为最优选的实施例。混合物的密度为0.910~0.916g/cm3,其组成为,含有密度为0.904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聚乙烯(表1的m-PE-LLD)60~80重量%、密度为0.919g/cm3的直链聚乙烯(表1的PE-LLD)10~30重量%、和密度为0.959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5~15重量%。
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或(B),特别是由B-2层、B-4层的密度起支配作用的落板强度全部为(A)。另外,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从图15~图23中可以看出,DSC曲线的形状也具有120℃以上至126℃以下的DSC熔点峰和90℃以上至105℃以下的比DSC熔点低的峰。另外,ΔH也在85J/g以上。另外,HL/Hp的值也满足0.20~0.50。由此使其兼具透明性和落板强度。
实施例43~48(表28、29)的药液袋为涉及B-2层和B-4层的实施例中,次级优选范围的实施例。混合物的密度为0.910~0.918g/cm3,其组成为:含有密度为0.904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聚乙烯(表1的m-PE-LLD)50~85重量%、密度为0.919g/cm3的直链聚乙烯(表1的PE-LLD)0~40重量%、和密度为0.959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5~15重量%。
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或(B),落板强度也良好,为(A)或(B)。另外,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从图24~图29中可以看出,DSC曲线的形状也具有120℃以上至低于126℃的DSC熔点峰和90℃以上至105℃以下的比DSC熔点低的峰。另外,ΔH也在85J/g以上,而且HL/Hp的值也满足0.20~0.50。由此使其兼具透明性和落板强度。
实施例49~52(表29、表30)的药液袋在与B-2层和B-4层有关的实施例中,为优选范围的实施例。混合物的密度为0.910~0.920g/cm3,其组成为含有密度为0.904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聚乙烯(表1的m-PE-LLD)35~85重量%、密度为0.919g/cm3的直链聚乙烯(表1的PE-LLD)0~55重量%、和密度为0.959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5~15重量%。
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或(B),落板强度也为(A)或(B)。另外,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从图30~33中可以看出,DSC曲线的形状也具有120℃以上至低于126℃的DSC熔点峰和90℃以上至105℃以下的比DSC熔点低的峰。另外,ΔH也在85J/g以上。另外,HL/Hp的值也满足0.20~0.50。由此使其兼具透明性和落板强度。
实施例53、54(表30)的药液袋为与B-2层和B-4层有关的实施例中,改变各层的厚度的比率的例子。对于任一个药液袋,多层膜的透明性均良好,为(A)或(B),落板强度也良好,为(A)。另外,在顶部空间部未观察到白化、皱纹。
实施例55的药液袋为在B-3层上并用高压法聚乙烯(表1的HP-LDPE)的例子。由于高压法聚乙烯的效果,该实施例可以期待减轻由于边缘密封时导致的密封部变薄和由于口部熔融粘接导致的在膜上产生针孔的效果。
另一方面,关于比较例24~34(表32~33)的药液袋,在多层膜的透明性、顶部空间部的白化、以及药液袋的皱纹、落板试验的评价中,均至少有1个评价项目不合格。
例如,关于图34(比较例24),由于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为0重量%,因此,DSC熔点为117℃(优选范围为120℃以上至126℃以下),产生皱纹。关于图35(比较例25),由于高密度聚乙烯(表1的PE-HD)为20重量%,因此,HL/Hp=0.17(优选范围为0.20~0.50),透明性不合格。
关于图38(比较例28),由于密度为0.904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聚乙烯(表1的m-PE-LLD)为30重量%,因此,比DSC熔点低的峰为108℃(优选温度为105℃以下),透明性不合格,落板强度也低。
关于图41(比较例31),由于密度低,为0.908,因此,ΔH为80J/g(优选值为85J/g以上)、产生了皱纹。
<试验例>
1.多层膜的制造
选择上述实施方案中例示的A-1层、A-2层和A-3层的多种组合,采用3层共挤出吹胀成型,制造多个厚度240μm的3层结构的多层膜。
2.药液袋的制造
进而,用得到的膜制造图2所示的药液袋6。边缘密封部9通过用熔融粘接用模具将2片多层膜4、5加热熔接来形成(参见图3)。边缘密封部9的加热熔接的条件为,模具温度135℃、压力0.4MPa、时间1.5秒。另外,关于药液袋6的尺寸,使收纳部10的收容量为约1000mL,使收纳部10的纵向长度(L1)为30.5cm,横向宽度(W1)为21.3cm(参见图2)。
3.药液袋的评价试验
向上述试验例中得到的药液袋6的收纳部10中填充并密封注射用水500mL、和1000mL,在121℃下进行15分钟高压喷淋灭菌处理。
(1)透氧度
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中透氧度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定药液袋的透氧度。
(2)水蒸汽透过度
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中水蒸汽透过度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定药液袋的水蒸汽透过度。
基于(1)和(2)得到的结果,分别将膜的平均密度与透氧度的关系、以及透氧度与水蒸汽透过度的关系绘制成曲线图。结果示于图45和图46。
如上所述,与比较例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均可以获得适用于兼有耐热性、透明性和柔软性的药液收纳袋的多层膜。
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的记载,可以在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案中,选取了下述包含A-1层1、A-2层2和A-3层3的3层结构的多层膜、以及包含B-1层21、B-2层22、B-3层23、B-4层24和B-5层25的多层膜、以及使用这些多层膜形成的药液袋6、26作为实例,但本发明的多层膜也可以是包含4层、6层及其以上的多层的方案。
[表1]
表1
[表2]
表2
[表3]
表3
[表4]
表4
[表5]
表5
[表6]
表6
[表7]
表7
[表8]
表8
[表9]
表9
[表10]
表10
[表11]
表11
[表12]
表12
[表13]
表13
[表14]
表14
[表15]
表15
[表16]
表16
[表17]
表17
[表18]
表18
[表19]
表19
[表20]
表20
[表21]
表21
[表22]
表22
[表23]
表23
[表24]
表24
[表25]
表25
[表26]
表26
中间层密度 | - | - | - | - | 0.938 |
透明性 | A | A | A | A | A(75) |
白化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皱纹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落板强度 | - | - | - | - | A(75) |
[表27]
表27
中内·中外密度 | 0.910 | 0.912 | 0.915 | 0.910 | 0.914 |
透明性(A>75) | A(78) | A(77) | B(73) | A(79) | B(74) |
白化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皱纹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落板试验(A>60) | A(77) | A(78) | A(60) | A(74) | A(62) |
[表28]
表28
中内·中外密度 | 0.911 | 0.913 | 0.914 | 0.915 | 0.915 |
透明性(A>75) | A(78) | A(75) | B(73) | B(71) | B(73) |
白化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皱纹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落板试验(A>60) | A(75) | A(68) | A(65) | A(60) | A(62) |
[表29]
表29
中内·中外密度 | 0.916 | 0.912 | 0.912 | 0.910 | 0.913 | 0.917 |
透明性(A>75) | B(71) | A(76) | B(74) | A(79) | B(74) | B(70) |
白化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皱纹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落板试验(A>60) | B(56) | A(71) | A(70) | A(70) | A(67) | B(51) |
[表30]
表30
中内·中外密度 | 0.918 | 0.918 | 0.913 | 0.912 | 0.912 | 0.931 |
透明性(A>75) | B(70) | B(71) | B(74) | A(80) | A(71) | A(74) |
白化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皱纹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落板试验(A>60) | B(47) | B(55) | A(67) | A(76) | A(65) | A(71) |
[表31]
表31
中间层密度 | - | - | - | - | 0.940 | 0.928 |
透明性 | C | C | C | C | A(72) | C(68) |
白化 | 无 | 无 | 有 | 有 | 无 | 有 |
皱纹 | 有(全体) | 有(口部) | 有(全体) | 有(口部) | 有(口部、角部) | 有(全体) |
落板强度 | - | - | - | - | A(72) | A(70) |
[表32]
表32
中内·中外密度 | 0.907 | 0.917 | 0.908 | 0.916 | 0.920 | 0.918 |
透明性(A>75) | - | C(67) | - | C(68) | C(65) | C(69) |
白化 | 有(全体) | 无 | 有(全体) | 无 | 无 | 无 |
皱纹 | 有(全体) | 无 | 有(全体) | 无 | 无 | 无 |
落板试验(A>60) | - | B(50) | - | B(56) | C(38) | B(43) |
[表33]
表33
中内·中外密度 | 0.916 | 0.908 | 0.909 | 0.914 | 0.915 |
透明性(A>75) | c(69) | - | A(76) | c(69) | C(69) |
白化 | 无 | 有 | 无 | 无 | 无 |
皱纹 | 无 | 有(全体) | 有(口部) | 无 | 无 |
落板试验(A>60) | B(60) | - | A(78) | A(62) | A(62) |
符号说明
1···A-1层(第1层)、2···A-2层(第2层)、3··A-3层(第3层)、4···多层膜(II)、5···多层膜(II)、6···药液袋、9···边缘密封部、21···B-1层(第1层)、22···B-2层(第2层)、23···B-3层(第3层)、24···B-4层(第4层)、25···B-5层(第5层)、26···药液袋、27···多层膜(III)、28···多层膜(III)、29···边缘密封部
Claims (12)
1.多层膜,为最外层与最内层借助由1~3层构成的中间层层叠而成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
最外层含有1种聚乙烯或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
最内层含有DSC熔点超过125℃且在130℃以下、且密度为0.937~0.946g/cm3的1种聚乙烯或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
中间层含有DSC熔点为120~126℃、密度为0.910~0.920g/cm3的聚乙烯混合物;
构成中间层的上述聚乙烯混合物含有:
密度为0.910~0.930g/cm3的直链聚乙烯超过0且在55重量%以下、
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5~15重量%、和
密度为0.900~0.910g/cm3的、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而得的直链聚乙烯35~85重量%,
且中间层至少含有1层密度比上述最外层和上述最内层的密度低的层,
构成中间层的上述聚乙烯混合物的DSC曲线满足以下条件(1)~(3)的任一项:
(1)在120~126℃的范围内具有DSC熔点峰和在90~105℃的范围内具有比上述DSC熔点峰低的第2峰,
(2)ΔH在85J/g以上,其中ΔH是指用于使聚乙烯中的全部结晶熔融所需的热量,
(3)上述第2峰的高度HL相对于上述DSC熔点峰的高度Hp的比率HL/Hp为0.20~0.5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为一种具有层叠结构的3层膜,上述最外层为A-1层、上述中间层为A-2层、上述最内层为A-3层,由上述A-1层、上述A-2层和上述A-3层按该顺序层叠而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A-1层含有DSC熔点超过126℃且在132℃以下、密度比上述A-2层的密度高的聚乙烯或2种以上聚乙烯的混合物;
膜整体的厚度为180~280μm。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A-1层的密度为0.940~0.951g/cm3。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层的聚乙烯均为聚乙烯混合物,其中,
上述A-1层含有:
DSC熔点为120~125℃、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55~85重量%、和
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5~45重量%;
上述A-3层含有:
DSC熔点为120~125℃、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70~85重量%、和
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5~30重量%。
5.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A-1层的厚度为10~30μm,上述A-2层的厚度为140~250μm,且上述A-3层的厚度为15~45μm。
6.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A-2层的上述聚乙烯混合物的DSC曲线至少在120~126℃的范围内具有DSC熔点峰、在90~105℃的范围内具有比上述DSC熔点峰低的第2峰,且
上述第2峰的高度HL相对于上述DSC熔点峰的高度Hp的比率HL/Hp为0.20~0.50。
7.袋子,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按照使上述A-1层为外层、使上述A-3层为内层的方式来形成。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为一种具有层叠结构的5层膜,
上述最外层为B-1层、上述中间层为B-2层~B-4层的3层、上述最内层为B-5层,由上述B-1层、上述B-2层、上述B-3层、上述B-4层和上述B-5层按该顺序层叠而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B-1层、上述B-3层和上述B-5层含有密度比上述B-2层和上述B-4层的密度高的直链聚乙烯。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B-1层和上述B-5层的DSC熔点为超过125℃且在130℃以下、密度为0.935~0.946g/cm3,
上述B-3层的DSC熔点为120℃以上至125℃以下、密度为0.930~0.940g/cm3。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B-1层和B-5层的上述直链聚乙烯含有:
DSC熔点为120℃以上至125℃以下、密度为0.930~0.940g/cm3的直链聚乙烯75~90重量%、和
密度为0.950~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0~25重量%。
11.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B-1层和上述B-3层的厚度为10~30μm,上述B-2层和上述B-4层的厚度为70~110μm,且上述B-5层的厚度为15~45μm。
12.袋子,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按照使上述B-1层为外层、使上述B-5层为内层的方式来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44625 | 2009-02-26 | ||
JP2009044625 | 2009-02-26 | ||
JP2009-223116 | 2009-09-28 | ||
JP2009223116 | 2009-09-28 | ||
JP2009268514 | 2009-11-26 | ||
JP2009-268514 | 2009-11-26 | ||
PCT/JP2010/052767 WO2010098322A1 (ja) | 2009-02-26 | 2010-02-23 | 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フィルムで形成したバッ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25651A CN102325651A (zh) | 2012-01-18 |
CN102325651B true CN102325651B (zh) | 2014-05-07 |
Family
ID=42665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8150.7A Active CN102325651B (zh) | 2009-02-26 | 2010-02-23 | 多层膜以及使用该膜形成的袋子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014625A1 (zh) |
EP (1) | EP2402156B1 (zh) |
JP (1) | JP5566369B2 (zh) |
KR (1) | KR101547722B1 (zh) |
CN (1) | CN102325651B (zh) |
AU (1) | AU2010218831B2 (zh) |
CA (1) | CA2749761C (zh) |
MY (1) | MY159221A (zh) |
SG (2) | SG173753A1 (zh) |
TW (1) | TWI480159B (zh) |
WO (1) | WO201009832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63794B2 (ja) * | 2008-12-12 | 2013-12-11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基板支持構造 |
US9108391B2 (en) | 2010-05-31 | 2015-08-18 |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 Multilayer film and bag formed of multilayer film |
JP5909972B2 (ja) * | 2011-10-05 | 2016-04-27 | 東ソー株式会社 | 医薬用容器 |
JP5906890B2 (ja) * | 2012-03-29 | 2016-04-20 |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 圧力容器ライナー用熱可塑性樹脂、圧力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163952B2 (ja) * | 2013-08-08 | 2017-07-19 | 東ソー株式会社 | ポリエチレン製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医療容器 |
CN104494207B (zh) * | 2014-11-07 | 2017-02-01 | 浏阳市源友印务包装有限公司 | 一种塑料包装袋集成式加工方法 |
CN104309240B (zh) * | 2014-11-07 | 2016-08-24 | 浏阳市源友印务包装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焊边型包装袋的同质复合膜 |
JP6771809B2 (ja) * | 2015-03-23 | 2020-10-21 |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 医療用袋 |
JP6485151B2 (ja) * | 2015-03-23 | 2019-03-20 |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 医療用袋 |
JP6384386B2 (ja) * | 2015-03-31 | 2018-09-05 |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 液体収容バッグ |
JP7281404B2 (ja) * | 2017-09-25 | 2023-05-25 | Sbカワスミ株式会社 | 医療用保存容器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樹脂組成物、シートおよび医療用保存容器 |
KR102456624B1 (ko) * | 2021-06-10 | 2022-10-20 |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 다층 구조의 폴리에틸렌 필름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포장재.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4335A (zh) * | 1997-07-17 | 2000-08-23 | 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厂 | 多层薄膜和容器 |
CN1765629A (zh) * | 2001-01-15 | 2006-05-03 | 昭和电工塑料产品株式会社 | 层压材料和容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50256B2 (ja) * | 1992-04-22 | 1996-11-06 |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 医療用バッグ |
JP3021258B2 (ja) * | 1992-12-04 | 2000-03-15 |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 多層フィルム及び容器 |
JP3091069B2 (ja) * | 1992-12-28 | 2000-09-25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樹脂積層体およびその用途 |
JP3610121B2 (ja) * | 1995-05-15 | 2005-01-12 | 日本ポリオレフィン株式会社 | 積層体と積層体からなる容器 |
JP3716879B2 (ja) * | 1996-05-24 | 2005-11-16 |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 医療用液体容器用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 |
JP3607103B2 (ja) * | 1998-12-14 | 2005-01-05 |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 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容器 |
JP3799970B2 (ja) | 1999-10-08 | 2006-07-19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耐熱性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輸液バッグ |
CN100425442C (zh) * | 2001-01-15 | 2008-10-15 | 株式会社细川洋行 | 层压材料和容器 |
JP3964210B2 (ja) * | 2001-01-15 | 2007-08-22 | 株式会社細川洋行 | 積層体及び容器 |
JP4101465B2 (ja) | 2001-02-19 | 2008-06-18 | 川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高圧蒸気滅菌可能で薬液を保存する医療用容器 |
JP4571328B2 (ja) * | 2001-04-04 | 2010-10-27 |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 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容器 |
US20050208240A1 (en) * | 2002-05-17 | 2005-09-22 | Yuki Manabe | Multi-layer film and medicine container using the same |
JP4505321B2 (ja) * | 2004-01-09 | 2010-07-21 |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 積層体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医療用袋 |
JP4460372B2 (ja) | 2004-07-09 | 2010-05-12 |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 複室輸液バッグ |
WO2007102336A1 (ja) * | 2006-03-03 | 2007-09-13 |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 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容器 |
-
2010
- 2010-02-23 EP EP10746203.8A patent/EP2402156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2-23 SG SG2011059474A patent/SG173753A1/en unknown
- 2010-02-23 CA CA2749761A patent/CA2749761C/en active Active
- 2010-02-23 JP JP2011501603A patent/JP5566369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2-23 US US13/203,453 patent/US2012001462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2-23 AU AU2010218831A patent/AU20102188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2-23 MY MYPI2011003209A patent/MY159221A/en unknown
- 2010-02-23 SG SG2014005292A patent/SG196861A1/en unknown
- 2010-02-23 KR KR1020117017569A patent/KR10154772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2-23 CN CN201080008150.7A patent/CN102325651B/zh active Active
- 2010-02-23 WO PCT/JP2010/052767 patent/WO201009832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2-26 TW TW099105596A patent/TWI48015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4335A (zh) * | 1997-07-17 | 2000-08-23 | 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厂 | 多层薄膜和容器 |
CN1765629A (zh) * | 2001-01-15 | 2006-05-03 | 昭和电工塑料产品株式会社 | 层压材料和容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平8309939A 1996.11.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749761C (en) | 2014-11-25 |
EP2402156B1 (en) | 2018-02-14 |
KR20110120879A (ko) | 2011-11-04 |
US20120014625A1 (en) | 2012-01-19 |
AU2010218831A1 (en) | 2011-07-28 |
WO2010098322A9 (ja) | 2010-11-04 |
JP5566369B2 (ja) | 2014-08-06 |
JPWO2010098322A1 (ja) | 2012-09-06 |
MY159221A (en) | 2016-12-30 |
WO2010098322A1 (ja) | 2010-09-02 |
AU2010218831B2 (en) | 2014-02-27 |
SG173753A1 (en) | 2011-09-29 |
KR101547722B1 (ko) | 2015-08-26 |
EP2402156A1 (en) | 2012-01-04 |
SG196861A1 (en) | 2014-02-13 |
EP2402156A4 (en) | 2012-07-04 |
TWI480159B (zh) | 2015-04-11 |
TW201100250A (en) | 2011-01-01 |
CA2749761A1 (en) | 2010-09-02 |
CN102325651A (zh) | 2012-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25651B (zh) | 多层膜以及使用该膜形成的袋子 | |
CN107206766B (zh) | 层压结构和由其制得的立式袋 | |
CN101980869B (zh) | 多层膜、药液袋及其制造方法、和药液袋的灭菌处理方法 | |
CN1853599B (zh) | 输液袋 | |
TW201713575A (zh) | 具有乙烯/α-烯烴多嵌段共聚物的配件 | |
CN103038062B (zh) | 多层薄膜以及由多层薄膜形成的袋子 | |
JPH07502220A (ja) | 極低密度エチレンコポリマーを含有するヒートシール可能なポリオレフィンフイルム | |
JP7484994B2 (ja) | 植物由来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 |
US9701456B2 (en) | Flexible container with extendable spout | |
JP2013151623A (ja) | 植物由来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 |
CN117104695A (zh) | 具有隔膜和乙烯/α-烯烃多嵌段共聚物的端口 | |
CN113165327A (zh) | 层压结构和并有其的柔性包装材料 | |
KR20000064991A (ko) | 살균 유체 용기용 공압출된 다층 필름 | |
CN104768733A (zh) | 密封取向薄膜 | |
CN110891782B (zh) | 低摩擦系数层压物 | |
WO2007074838A1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単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 |
JP2018154133A (ja) | 植物由来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 |
CN104520103A (zh) | 多层膜、药液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
JP6614203B2 (ja) | 植物由来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 |
JP5060828B2 (ja) | ヒートシール性積層体 | |
JP2018161840A (ja) |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 |
JP6699710B2 (ja) | 植物由来ポリエチレンを用いた包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包装材用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 |
JP2013199098A (ja) | 多層熱成形容器 | |
JP2018028089A (ja) | 植物由来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 |
JP2020521678A (ja) | 3次元ランダムループ材料を備える可撓性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8 Address after: Tokushima County Patentee after: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Patentee befor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