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7082A - 用于印刷基底的方法和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印刷基底的方法和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7082A
CN102317082A CN200980156790.XA CN200980156790A CN102317082A CN 102317082 A CN102317082 A CN 102317082A CN 200980156790 A CN200980156790 A CN 200980156790A CN 102317082 A CN102317082 A CN 102317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hina ink
energy
printing
pri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67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7082B (zh
Inventor
F·克莱内耶格尔
J·卡祖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pco Sola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CN102317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7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7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7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B41J2/45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using laser arrays, the laser array being smaller than the medium to be recor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07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41M5/385 - B41M5/395
    • B41M5/38221Apparatus fea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印刷机中印刷基底(7)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通过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使能量穿过柔性载体(3)引入墨,一些墨在能量的作用区域中蒸发,结果墨滴(67)被抛射至待印刷的所述基底(7)上,从而按照预定的图案将墨从所述柔性载体(3)转移至所述基底(7)上,且所述步骤被重复至少一次,墨至少部分地被转印至基底(7)的相同位置以增强所形成的图案。在印刷过程期间基底被传送通过印刷机(1),且一旦墨在步骤(a)中被转印,则用于施加能量的装置受到控制,使得在步骤(b)中的所述重复期间墨再次被转印在与步骤(a)中相同的位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印刷机。

Description

用于印刷基底的方法和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印刷机中印刷基底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第一步,通过借助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使能量经由柔性载体被引入墨中,一些墨在能量的作用区域内蒸发,结果墨滴被抛射至待印刷的基底上,使墨按照预定的图案从柔性载体转移/转印至基底,且该步骤被重复至少一次,墨至少部分地在相同位置处被转印至基底以强化所产生的图案。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该印刷机包括涂有一层待印刷的墨的柔性载体和用于将能量引入墨中的装置。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被设置成使得能量可在柔性载体的背向墨的一侧被引入印刷区域,从而使墨从柔性载体被转印至待印刷的基底。
背景技术
例如从US-B 6,241,344中已知一种印刷基底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墨滴从涂有一层墨的载体被抛射至待印刷的基底上。为了转印墨,在基底的待印刷的位置处,能量经由载体被引入载体上的墨中。结果,一些墨蒸发,从而从载体分离。作为所蒸发墨的压力的结果,以这种方式分离的墨滴被抛射至基底上。借助能量的定向引入,墨能以这种方式按照待印刷的图案被转印至基底。转印墨所需的能量例如通过激光器/激光被引入。涂有墨的载体例如是循环带,在打印区域之前墨借助涂敷装置被涂至该循环带。激光器位于循环带的内部,使得激光作用在载体上背向墨的一侧。
同样例如从US 5,021,808中还已知一种相应的印刷机。在此,来自存储容器的墨也由涂敷装置涂至循环带,该循环带内设有激光,墨借助该激光在预定的位置蒸发并由此被抛射至待印刷的基底上。在这种情况下,带由可使激光透过的材料制成。为了以特定的方式蒸发墨,循环带可涂有吸收层,激光在该吸收层内被吸收及转化成热并由此在激光所作用的位置处蒸发墨。
在这种情况下,将墨涂敷至柔性载体通常是由基于辊的单元实现的,辊浸入容纳有墨的存储容器内,而墨借助辊被转移至柔性载体。
在印刷操作期间,待印刷的墨层的量可以例如通过改变墨层在墨载体上的厚度或通过改变激光能量而变化。这例如在WO-A 03/074278中所披露的那样。
可选地,为了改变墨层厚度,有可能以相同信息重复印刷已印的行。在这种情况下,以多个层增强已印的行。结果,待转印的印刷物质的量几乎是无限的。但是,其缺点是在常规的印刷机中待印刷的基底持续地向前运动。随着行印刷重复率增加,后果是可达到的印刷精确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一种印刷机,该方法和印刷机使得借助一行的多重/多次印刷来改变待印刷的墨层的量成为可能,与从先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法相比可达到改进的印刷精确度。
该目的通过一种在印刷机中印刷基底的方法实现,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借助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使能量穿过柔性载体引入墨中,一些墨在能量的作用区域内蒸发,结果墨滴被抛射至待印刷的基底上,从而按照预定的图案将墨从柔性载体转印至基底,
(b)重复步骤(a)至少一次,墨至少部分地被转印至基底的相同位置以增强所产生的图案。
在印刷期间基底被传送通过印刷机,并且当墨在步骤(a)中被转印之后,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被控制成使得在步骤(b)中的所述重复期间,墨被再次转印至与步骤(a)中相同的位置。
此外,该目的通过一种印刷机实现,该印刷机包括柔性载体和用于将能量引入墨的装置,所述柔性载体涂有一层待印刷的墨,所述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被设置成使得能量可在柔性载体的背向墨的一侧被引入印刷区域,从而使墨在能量的作用区域中从柔性载体被转印至待印刷的基底。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可被控制成使得能量的作用区域可与待印刷的基底共同运动,或可与基底的传送方向相反地运动,从而能够重复地书写一行,和/或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包括多个能量发生器,该能量发生器互相偏移地布置以对待印刷的基底的传送进行补偿,使得能量发生器可一个接一个地相继书写(同)一行。
在各种情况下至少一次地重复将墨在相同位置转印至待印刷基底,其结果是实现了墨的多层涂敷。墨的多层涂敷的结果是在基底上产生更增强的图像。使柔性载体上的能量作用区域与待涂敷的基底共同运动,其结果是确保实现了墨重复涂敷在与先前涂墨完全相同的位置。
为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将墨在多个层内的相同位置转印至待印刷基底,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印刷一行之后,基底在所有情况下逐行/一行接一行地被传送。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印刷该行;如果在该行内希望多重涂敷墨,则执行该行的多重涂敷,且仅在该行被完全书写后才使待印刷基底向前运动以印刷下一行。但是,在下面这种情况中逐行传送也是可能的:首先印刷一行;在印刷该行之后基底向前运动,而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被控制成使得它类似地向前运动一行,使得下一行在基底上被印刷在与前一行相同的位置,而多重涂敷由此成为可能。
但是,优选的是,基底被连续地传送通过印刷机。特别是在待印刷的是大型和重型基底时优选为连续传送。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引入能量的区域与待印刷的基底共同的连续运动以印刷基底。仅在完成了一行的印刷(例如多重印刷或单次印刷)之后,装置才相对于待印刷基底运动使得下一行可被印刷。除了单行印刷之外,当然可选也可能的是,首先印刷多行,然后使能量作用区域相对于基底运动从而在相同位置实现更新/重新的印刷,而因此可通过墨的多层涂敷实现多重印刷。
在多重印刷的情况下,使基底以低于单次印刷时的速度运动是有利的,从而为执行墨的多重涂敷提供充足的时间。
如果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包括多个能量发生器,则多重印刷是通过由每一个能量发生器书写该行一次来实现的,第一能量发生器书写该行第一次,而该行由存在的其它能量发生器重写,直至达到想要的重叠行印刷数。在该实施例中最大的重叠行印刷数对应于能量发生器的数量。为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在基底上相同位置处印刷,能量发生器偏移地设置。由此,可对基底的传送进行补偿。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多个能量发生器,其中一个能量发生器可被控制成使得该能量发生器的作用区域能与基底共同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可由不同的能量发生器相继印刷一行,同时,也可由一个能量发生器重复印刷一行。这样,重叠行印刷数可大于能量发生器的数目。
为了实现清楚的印刷图像,能量在墨上的作用区域优选为点状的。这尤其通过使能量以聚焦的方式穿过柔性载体引入墨中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待引入的能量被聚焦所成的点的大小对应于待转印的点的大小。待转印的点的直径优选在10至200微米的范围内,特别是在40至100微米的范围内。但是,待转印的点的大小可根据待印刷基底和随其产生的印刷结果而不同。例如,尤其是在生产印刷电路板期间,可选择较大的焦距。另一方面,当在所印刷产品中出现文字的情况下,通常优选小的印刷点以产生清晰的文字图像。此外,当印刷图像和图表时,有利的是印刷可能的最小的点以产生清晰的图像。
为了获得墨的多层涂敷,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首先单独印刷一行或多行,然后再叠印这几行,从而为一行的部分提供墨的多层涂敷或一个接一个地重复印刷仅单独的点,由此以墨的多层涂敷形成单独的点。在对一行进行多重印刷和单次印刷这两种情况中,对单独的点的多重印刷具有这样的优点,对于每一行,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仅需要单行的运动而无需多行的运动。
在印刷机中使用的涂有待印刷墨的柔性载体优选构造成带的形式。柔性载体特别优选为薄片。在这种情况下,柔性载体的厚度优选在1至1000微米的范围内,特别是在10至300微米的范围内。如果可能的话,以低厚度实现载体是有利的,以使经由载体引入的能量不会在载体内分散,并由此产生清晰的印刷图像。例如,可透过所使用的能量的聚合物膜适合作为一种材料。例如,合适的聚合物为聚酰亚胺。
在印刷机的一个实施例中,柔性载体存储在合适的装置中。为此,例如,可将涂有墨的载体卷绕成卷筒。为了印刷,涂有墨的载体随后被展开并引导至印刷区域上方,在该印刷区域内,墨借助激光从载体转印至待印刷基底。随后载体例如再次被卷绕成卷筒,然后该卷筒可被送去处置。但是,柔性载体优选制成循环带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载体到达印刷位置之前墨由合适的涂敷装置涂敷至柔性载体,所述印刷位置指的是墨借助能量的输入而从载体被转印至待印刷基底的位置。在印刷操作之后,一些墨已从载体被转印至基底。结果,载体上不再有墨的均匀薄层。为了随后的印刷操作,因此需要再次为载体涂上墨。这是在下一次通过/经过墨涂敷装置上的适当位置期间实现的。为了避免墨在柔性载体上变干并为了在各种情况下在载体上产生统一的墨层,在随后将墨涂敷至载体之前首先除去载体上的墨是有利的。除去墨可例如借助辊子或刮墨刀来实现。如果采用辊子除去墨,则可利用同一辊子使墨又被涂敷至载体上。为此,若辊子的旋转运动与柔性载体的运动相反则是有利的。从柔性载体除去的墨随后可重新被供应至墨源。如果设置辊子以除去墨,则当然可选地可以设置一个辊子用于除去墨、一个辊子用于涂敷墨。
如果由刮墨刀从柔性载体除去墨,则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希望的刮墨刀。
为避免柔性载体在涂敷墨期间或除去墨期间受损,柔性载体优选借助支承辊压靠在将墨涂敷至载体的涂敷辊上,或压靠在将墨从载体除去的辊子上,或压靠在将墨从载体除去的刮墨刀上。在这种情况下,调整背压使得墨被大体完全除去而不损害柔性载体。
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优选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器。激光的优点在于所用的激光束可聚焦至非常小的横截面。对准目标的能量输入由此成为可能。为了使墨至少部分地从柔性载体蒸发并将之转印至基底,需要将来自激光器的光转化为热。为此,首先,墨中可含有合适的吸收剂,该吸收剂吸收激光并将之转化为热。可选地,柔性载体也可涂有一层合适的吸收剂或由这种吸收剂制成或含有这种吸收剂,该吸收剂吸收激光并将之转化成热。但是,柔性载体优选由可透过激光辐射的材料制成,而将激光转化为热的吸收剂优选包含在墨中。合适的吸收剂为例如炭黑、金属亚硝酸盐或金属氧化物。
用于将墨从柔性载体转印至基底的合适的激光器为例如光纤激光器,该光纤激光器以基本模式运行。为了能够重复地印刷一行,印刷机优选地包括这样的控制单元,利用该控制单元,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可受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具体构造成使得精确的多重印刷成为可能,而不会出现任何轻微的行偏移,从而使涂敷在下一层的墨不会被印刷在前一层的旁边。
当激光器被用作引入能量的装置时,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包括可控反射镜装置。利用该可控反射镜装置,激光束可根据要求偏转至待印刷的图案上。利用合适的致动系统和用于反射镜的适当驱动装置,能以这种方式非常精确地控制激光/激光器。用于反射镜的驱动装置为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致动马达/电机。
作为可控反射镜装置的可选项,也可例如通过采用至少一个声光或电光调节器来控制激光/激光器。还可采用多个声光或电光调节器或者采用声光和电光调节器。此外,除了使用调节器外,还可增设可控反射镜装置。
在第三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可控透镜系统,利用该可控透镜系统,激光可被控制成使得在基底上一行的多重印刷成为可能。借助可控透镜系统,首先,激光被聚焦,使其可更精确地聚焦;其次,由此可精确选择柔性载体上的点,从而能够将墨点以特定方式转印至待印刷的基底。对透镜的控制例如通过使单独的透镜倾斜或通过使透镜移位来实现。为此,如同在可控反射镜装置的情况中一样,优选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致动马达。此外,可控透镜系统能与可控反射镜装置和/或声光或电光调节器共同使用。
除了采用控制单元之外(例如,借助该控制单元,所使用的激光以特定方式被控制以执行多重印刷),可选也可能的是,通过使得引入能量的装置能够运动,能量的作用区域能与基底一起运动或与基底的传送方向相反地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引入能量的整个装置伴随地运动。例如,如果采用了除激光之外的能源,这是必需的。但是,特别是当采用了激光时,优选采用这样的控制装置,利用该控制装置激光束能以特定方式偏转以允许多重印刷。
除了采用仅一个激光器之外,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还可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器作为能量发生器,所述激光器互相偏移地布置,从而能够补偿由基底前进产生的行偏移。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借助第一激光器印刷一行,然后通过利用第二激光器在与第一行相同的印刷位置完成第二次印刷,使得通过利用多个激光器重复印刷一行。于是激光器不必为了同一行的多重叠印而沿基底的传送方向移位。因此能够减少激光在基底的传送方向上的偏转。
但是,如果还意图执行多重印刷,其中一行的重叠印刷数大于存在的激光器数量,则还可控制至少一个激光器使得该至少一个激光器可重复书写一行。
为了改善所印刷图像,还可设置张紧装置,柔性载体由该张紧装置拉紧,以便例如展平柔性载体内的波纹。此外,通过采用张紧装置,例如柔性载体和待印刷基底之间的距离也可被调整。这使得即使在多重印刷的情况下也可设定柔性载体和待印刷基底之间的恒定的距离,由此确保统一的印刷质量。可用来调整印刷间隙且展平柔性载体的张紧装置包括例如至少两个导向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导向元件布置在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在柔性载体的传送方向上,通常至少一个导向装置布置在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之前,至少一个导向装置布置在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之后。借助导向元件,柔性载体正好在能量被引入且墨被转印至待印刷基底的区域中被张紧。可选也可能的是采用仅一个导向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导向元件正好定位在能量被引入的途径中,从而导向元件必须能透过所引入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适合作为导向元件的是例如透明的棒或优选是形成为棒状透镜的导向元件。采用棒状透镜的优点在于激光在棒状透镜中聚焦且印刷质量可由此被进一步改善。为了能够在能量作用区域与待印刷基底共同运动的情况中执行多重印刷,张紧装置需要与能量作用区域共同运动。可选地,当采用至少两个导向元件时,它们也可布置得互相离得足够远以使导向元件之间的距离足够执行多重印刷。合适的导向元件是例如张紧辊或刚性导向元件,但是在柔性载体在棒的上方被引导的区域中,导向元件不应是边缘锋利的,以避免对柔性载体的损害。
根据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希望的印刷用墨都适合作为由印刷机转移至待印刷基底的墨。该墨可为液体和固体的。但优选采用液体墨。这些墨优选具有小于10,000毫帕秒(mPas)的粘度,特别优选具有低于1000毫帕秒的粘度。所采用的液体墨通常含有至少一种溶剂和形成颜色的固体,例如颜料。
但是,可选地,例如墨也可含有一种溶剂和散布在溶剂中的导电颗粒。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利用所采用的墨印制电路板。此外,特别是当使用激光器来输入能量时,优选的是墨也含有吸收激光辐射并将之转化成热的添加物。合适的添加物为例如炭黑颜料或金属氧化物颜料。
如果采用常规印刷用墨,则待印刷基底优选为纸。但是,也可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印刷任何其它希望的基底。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印刷机,也可印刷例如纸板或其它纸产品、塑料(例如,诸如用于包装的塑料薄膜)、金属薄片或复合膜。该印刷机和方法也适用于印刷电路板。在这种情况下,待印刷基底通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希望的电路板基底。电路板基底可以是固体的和柔性的两者。
本发明的实施例示于附图中并将在下文的描述中更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印刷机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印刷机的示意图。
印刷机1包括柔性载体3,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柔性载体3设计成环形带/循环带并围绕多个偏转辊5被引导。用于印刷基底7的墨被涂敷至柔性载体3。
为了印刷基底7,在印刷区域9中能量穿过柔性载体3被引入墨中。能量引入墨中的结果是,一些墨蒸发,通过这种方式墨滴被抛射至基底7上。适合作为引入墨中的能量为例如激光/激光器11。用来将能量引入墨中的合适激光器11为例如光纤激光器。采用激光11的优点在于激光可聚焦至横截面在10至100微米范围内的很小的点上,由此可产生非常精确的印刷图像。
为了在基底7沿传送方向13的传送期间允许对单独的行进行多重印刷,根据本发明,激光11可与基底7一起沿基底的传送方向13运动,或与基底7的传送方向13相反地运动。激光11沿基底7的传送方向13的运动由第一箭头15示出,而激光11与基底7的传送方向13相反的运动由第二箭头17示出。激光11运动的结果是,由此能使重复精确书写一行而待印刷图案的边缘不会变得不清晰。通过这种方式,相应的下一层可被涂敷在正好与前次涂敷相同的位置处。一旦一行被反复印刷,在印刷该行之后激光11运动至下一行以随后印刷该下一行。若设想多重印刷,则有利的是基底7运动得比在单次印刷中的情况下慢,从而能够在激光11的运动窗口内印刷基底7。
为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将新鲜的墨转印至基底7,需要每次将激光引导至柔性载体的尚未除去墨的区域上方。为此,柔性载体3以恒定的速度绕偏转辊5运动。柔性载体3的传送方向由箭头19示出。
印刷区域9内转印至基底7的墨由涂敷装置21涂敷至柔性载体3。为了确保墨的统一涂敷,在此所示实施例中的涂敷装置21包括涂敷辊23,墨由该涂敷辊23涂敷至柔性载体3。涂敷墨所需的接触压力借助支承辊25来实现,该支承辊25同时用作柔性载体3的偏转辊。墨借助给墨辊27被涂敷至涂敷辊23。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给墨辊27经由给墨盘29加墨。但是作为给墨盘29的可选方案,给墨辊27也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它希望的装置来涂敷墨。例如,给墨辊27可浸入存储容器并由此被涂上墨。也可省去给墨辊27而仅设置一个涂敷辊23。也可设置多于两个辊以将墨涂敷至柔性载体3。
为了收集从给墨辊27滴落的墨,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滴墨捕集器31。由滴墨捕集器31收集的墨被引导回容纳有墨的存储容器33。容纳在存储容器33内的墨可根据需要添加来自溶剂容器35的溶剂。例如为了更换从存储容器33蒸发的溶剂,这是必须的。也可采用溶剂容器35来补充从墨中蒸发的溶剂,所述墨被涂敷至柔性载体3并在印刷后借助涂敷辊23又从柔性载体3被除去并被引导回存储容器33内。为了使存储容器33内的墨保持均匀,还优选设置搅拌机构37。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希望的搅拌机构都适合作为搅拌机构37。例如,可设置任何希望的搅拌器。合适的搅拌器为例如螺旋搅拌器、盘式搅拌器、格栅式搅拌器、板式搅拌器、锚状搅拌器或径向搅拌器。
需计量的从溶剂容器35加入存储容器33的溶剂量可例如借助对存储容器33中的墨的粘度测量来确定。为此,例如可为存储容器33配备粘度计45。于是待计量的溶剂量经由粘度计45确定。该粘度计45优选配备有用于溶剂的自动计量系统。
墨由循环泵39从存储容器33经由供给线41运输至给墨盘29。然后墨由给墨盘29涂敷至给墨辊27。多余的墨滴回到滴墨捕集器31中并从那里经由返回线43回到存储容器33中。
为了避免墨在柔性载体3上变干并由此导致不均匀以及因此引起所印刷图像的缺陷,未被转印至基底7的墨在印刷后借助涂敷辊23又从柔性载体3被除去。为此,若涂敷辊23的旋转方向与柔性载体3的传送方向17相反则是有利的。借助涂敷辊23从柔性载体3除去的墨借助给墨辊27从涂敷辊23除去并滴入滴墨捕集器31,墨从滴墨捕集器31经由返回线43被输送回存储容器33内。
作为涂敷辊23(由该涂敷辊23将墨从柔性载体3除去)的可选项,也可例如借助刮墨刀或任何其它希望的装置以在涂敷新的墨之前将墨从柔性载体3除去。此外,例如可设置第二辊,由该第二辊将墨从柔性载体3除去。
为了改善所印刷的图像,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在印刷区域9内设置张紧装置,柔性载体3可由该张紧装置来张紧,从而以这种方式避免柔性载体内的不均匀和波纹。此外,通过采用这种张紧装置,例如可设定柔性载体和待印刷基底7之间的恒定的距离。这种张紧装置例如包括导向元件,柔性载体3在该导向元件之上被导引。如果仅设置一个导向元件,则它优选为可使所引入的能量(即在此所示实施例中的激光11)透过。然后激光11经由导向元件被引导至柔性载体3。
可选地,例如可设置两个导向元件,所述两个导向元件中的一个布置在激光11之前而一个导向元件布置在激光11之后。如果导向元件之间有一短的距离,则它们与激光共同运动。可选地,也可使导向元件之间的距离保持足够大,使得激光可在它们之间与基底共同运动或可与基底7的传送方向13相反地运动。
借助这种张紧装置,能实现具有恒定尺寸的印刷区域9。这使得能够在柔性载体3和待印刷基底7之间的印刷间隙保持均匀,结果,实现恒定的印刷条件以及由此改善印刷图像。
图2详细示出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利用该装置,在待印刷基底传送期间的多重印刷成为可能。
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能量借助激光11被引入柔性载体3从而将墨转印至待印刷基底。为了实现多重印刷(即一行的多次印刷)以增加在待印刷基底7上的墨层厚度,激光束51首先经由激光调节器53被引导。在激光调节器53(例如AOM(声光调节器)或EOM(电光调节器))中,激光11的强度可以改变。通过这种方式,例如,激光/激光器可被接通和关断以仅打印一行中的特定区域。但是可选地,也可例如采用声光或电光调节器,激光束可利用该声光或电光调节器被偏转,以允许对运动中的基底7进行多重印刷。
离开激光调节器53后,激光束51经由偏转镜/偏转反射镜55被引导至多边镜/多边反射镜57。偏转镜55例如包括致动马达59,偏转镜55的方向可由该致动马达59改变。通过这种方式,激光束51可与基底7沿传送方向13或与传送方向相反地运动。在多边镜57处,激光束51根据希望的行位置而偏转。为此,多边镜是可转动的,如此处由箭头61所示。
为了使激光在45°反射镜63处反射之后保持聚焦在一个平面中,在多边镜57和45°反射镜63之间设置有f-θ物镜65。根据待印刷点的位置,激光在多边镜57处偏转,经由f-θ物镜65被引导,在45°反射镜处反射并由此其焦点与涂有墨层的柔性载体3会合。激光11的能量在柔性载体3的吸收层内或由墨中的合适吸收剂转化成热。由此,墨中的一些溶剂蒸发,形成墨滴67。墨滴从柔性载体3分离并被抛射至待印刷基底7上,墨滴随后在基底7上变干并由此形成印好的墨点。由此可呈现出任何希望的图案。为了加强图案,根据本发明,借助偏转镜55的偏转使得能够进行多重印刷,在多重印刷中墨以多个层被涂敷在待印刷基底7上。
除了在此所示的具有激光调节器53和偏转镜55的实施例之外,可选也可能的是采用仅一个激光调节器或多个激光调节器或者可选地仅偏转镜来使激光束51偏转。此外,激光束的偏转也可借助合适的可控透镜来实现。另外,可控透镜、偏转镜和激光调节器的任何希望的组合都是可能的。
此外,代替受控的激光器或可选地,也可采用互相偏移地布置的多个激光器以补偿基底7的传送,并且由所述多个激光器可成功地重复书写一行,其中每个激光器印刷该行一次。
附图标记列表
1  印刷机
3  柔性载体
5  偏转辊
7  基底
9  印刷区域
11 激光/激光器
13 基底7的传送方向
15 传送方向13上的运动
17 与传送方向13相反的运动
19 柔性载体3的传送方向
21 涂敷装置
23 涂敷辊
25 支承辊
27 给墨辊
29 给墨盘
31 滴墨捕集器
33 存储容器
35 溶剂容器
37 搅拌机构
39 循环泵
41 供给线
43 返回线
45 粘度计
51 激光束
53 激光调节器
55 偏转镜
57 多边镜
59  致动马达
61  多边镜57的转动
63  45°反射镜
65  f-θ物镜
67  墨滴

Claims (13)

1.一种在印刷机中印刷基底(7)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使能量穿过柔性载体(3)引入墨中,一些墨在能量的作用区域中蒸发,结果墨滴(67)被抛射至待印刷的所述基底(7)上,从而按照预定的图案将墨从所述柔性载体(3)转移至所述基底(7)上,
(b)重复步骤(a)至少一次,墨至少部分地被转移至所述基底(7)的相同位置以增强所产生的图案,
其中,在印刷期间所述基底被传送通过所述印刷机(1),并且当墨在步骤(a)中被转移之后,所述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被控制成使得在步骤(b)中的所述重复期间墨又被转移至与步骤(a)中相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7)在印刷一行之后被逐行地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7)被连续地传送通过所述印刷机(1),并且为了重复步骤(a),所述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与所述基底(7)共同运动以将墨涂敷在所述基底(7)的相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器(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11)由可控透镜系统、可控反射镜和/或激光调节器控制以便于一行的多重书写。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引入能量的装置包括多个激光器,所述多个激光器互相偏移地布置以补偿所述基底的传送,使得对步骤(a)的重复分别由不同的激光器实现。
7.一种印刷机,所述印刷机包括柔性载体(3)和用于将能量引入墨中的装置,所述柔性载体(3)涂有一层待印刷的墨,用于引入能量的所述装置设置成使得能量可在所述柔性载体(3)的背向墨的一侧被引入印刷区域(9),从而使墨在能量的作用区域中从所述柔性载体(3)转移至待印刷的基底(7)上,其中,用于引入能量的所述装置能被控制成使得能量的作用区域能与所述待印刷的基底(7)共同运动、或能与所述基底(7)的传送方向(13)相反地运动,以便能够重复地书写一行,和/或其中,用于引入能量的所述装置包括多个能量发生器,所述多个能量发生器互相偏移地布置以补偿所述待印刷的基底的传送,使得所述能量发生器能一个接一个地相继书写一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用于引入能量的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器(11)作为能量发生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包括控制单元,利用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引入能量的所述装置能被控制成使得能够重复地印刷一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可控反射镜装置(55,57)。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声光或电光调节器(53)。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可控透镜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得用于引入能量的所述装置能够运动,能量的作用区域能与所述基底(7)共同运动,或者能与所述基底(7)的传送方向(13)相反地运动。
CN200980156790.XA 2008-12-17 2009-12-14 用于印刷基底的方法和印刷机 Active CN1023170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171915.5 2008-12-17
EP08171915 2008-12-17
PCT/EP2009/067021 WO2010069900A1 (de) 2008-12-17 2009-12-14 Verfahren und druckmaschine zum bedrucken eines substrat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7082A true CN102317082A (zh) 2012-01-11
CN102317082B CN102317082B (zh) 2014-11-12

Family

ID=41800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6790.XA Active CN102317082B (zh) 2008-12-17 2009-12-14 用于印刷基底的方法和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8840237B2 (zh)
EP (1) EP2379335B1 (zh)
JP (1) JP5592392B2 (zh)
KR (1) KR101682732B1 (zh)
CN (1) CN102317082B (zh)
AU (1) AU2009327176B2 (zh)
CA (1) CA2747321C (zh)
ES (1) ES2453042T3 (zh)
IL (1) IL213481A (zh)
MX (1) MX2011006392A (zh)
MY (1) MY155126A (zh)
PH (1) PH12011501221A1 (zh)
PT (1) PT2379335E (zh)
RU (1) RU2504479C2 (zh)
SG (1) SG172105A1 (zh)
TW (1) TWI517982B (zh)
WO (1) WO20100699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5524A (zh) * 2017-08-09 2020-04-24 帕克-汉尼芬公司 用于产品标记的加强型方法
CN111655502A (zh) * 2018-01-27 2020-09-11 日声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印刷法
CN111836726A (zh) * 2018-03-12 2020-10-27 日声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印刷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8777B (zh) 2009-03-24 2016-03-09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生产用于换热器的热磁性成型体的印刷方法
ES2438745T3 (es) 2009-09-04 2014-01-20 Basf Se Composición para la impresión de circuitos impresos así como un procedimient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células solares
WO2011026852A1 (de) 2009-09-04 2011-03-10 Basf Se Zusammensetzung zum drucken von elektroden
AU2011216964B2 (en) 2010-02-17 2015-07-09 Basf Se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bonds between solar cells
ES2529090B1 (es) 2013-07-16 2015-11-25 Torrecid, S.A Procedimiento de impresión directa destinado al esmaltado y decoración
FR3063931B1 (fr) * 2017-03-15 2019-03-22 Poietis Equipement et procede d'impression additive
JP7019834B2 (ja) 2019-01-28 2022-02-15 ワッカー ケミー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レーザー転写印刷による少なくとも1つのシリコーン層の塗布方法
DE102019128820A1 (de) * 2019-10-25 2021-04-29 Mayr-Melnhof Karton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chichten eines Substrats, Zuschnitt und Verpackung
KR20240052090A (ko) 2021-10-13 2024-04-22 와커 헤미 아게 탄소 나노튜브 및 카본 블랙을 포함하는 전기 전도성 실리콘 조성물
CN117413623A (zh) 2021-10-13 2024-01-16 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用于非接触式印刷过程的导电弹性体印刷墨水
WO2023237192A1 (de) 2022-06-08 2023-12-14 Wacker Chemie Ag Elektrisch leitfähige elastomere drucktinte für kontaktlose druckverfahr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9451A (en) * 1979-10-30 1983-01-18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Thermal printing device
JPS56109786A (en) * 1980-02-01 1981-08-31 Canon Inc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H0657461B2 (ja) 1985-05-20 1994-08-0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レ−ザ加熱転写記録装置
US4712118A (en) * 1985-08-26 1987-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aser beam printer
DE3702643A1 (de) 1986-02-10 1987-08-13 Toshiba Kawasaki Kk Tintenstrahlschreiber sowie schreibkopf und schreibkopfkassette dafuer
DE3906086A1 (de) * 1988-02-29 1989-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aserdrucker
DE3817625A1 (de) 1988-05-25 1989-11-30 Agfa Gevaer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thermokopie
US4977417A (en) * 1989-12-14 1990-12-1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Electrophotography system
JPH03197187A (ja) * 1989-12-27 1991-08-2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熱転写式画像形成装置
US5183798A (en) 1991-07-16 1993-02-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ple pass laser printing for improved uniformity of a transferred image
JPH07125267A (ja) 1993-06-16 1995-05-16 Minolta Co Ltd レーザー熱転写プリンタ
JPH07205478A (ja) * 1994-01-13 1995-08-08 Sony Corp 昇華転写記録装置
DE4430555C1 (de) * 1994-08-27 1996-04-04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Druckform
RU2080005C1 (ru) * 1995-04-21 1997-05-20 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аксимовский Способ струйной печати и струйная печатающая гол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H1148591A (ja) 1997-07-31 1999-02-23 Nis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38773A (ja) * 1997-11-10 1999-05-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9811029C2 (de) * 1998-03-13 2000-02-24 Roland Man Druckmasch Regelung der Geschwindigkeiten bei einem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Thermotransferdrucks mittels bandförmiger Transferfolien
FR2800522B1 (fr) * 1999-11-02 2002-01-25 Automa Tech Sa Dispositif d'elaboration d'une pluralite de faisceaux laser
JP4262423B2 (ja) 2001-07-03 2009-05-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DE10210146A1 (de) 2002-03-07 2003-09-25 Aurentum Innovationstechnologi Qualitätsdruckverfahren und Druckmaschine sowie Drucksbustanz hierfür
JP2006062200A (ja) 2004-08-26 2006-03-09 Noritsu Koki Co Ltd 昇華型熱転写プリンタ
ITMI20051208A1 (it) * 2005-06-27 2006-12-28 Ettore Colico Metodo e apparecchiatura per il trasferimento di immagini su un supporto in legno mediante un fascio laser
CN1948016A (zh) * 2005-10-10 2007-04-18 诚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移动式打印头的打印机
JP2008068429A (ja) * 2006-09-12 2008-03-27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装置
JP5163446B2 (ja) * 2008-11-25 2013-03-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5524A (zh) * 2017-08-09 2020-04-24 帕克-汉尼芬公司 用于产品标记的加强型方法
CN111655502A (zh) * 2018-01-27 2020-09-11 日声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印刷法
CN111655502B (zh) * 2018-01-27 2022-04-08 日声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印刷法
CN111836726A (zh) * 2018-03-12 2020-10-27 日声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69900A1 (de) 2010-06-24
ES2453042T3 (es) 2014-04-03
PH12011501221A1 (en) 2010-06-24
MX2011006392A (es) 2011-07-01
PT2379335E (pt) 2014-04-02
TW201033015A (en) 2010-09-16
AU2009327176B2 (en) 2014-08-14
JP2012512066A (ja) 2012-05-31
CA2747321A1 (en) 2010-06-24
MY155126A (en) 2015-09-15
RU2011129397A (ru) 2013-01-27
RU2504479C2 (ru) 2014-01-20
US8840237B2 (en) 2014-09-23
CA2747321C (en) 2015-11-10
EP2379335B1 (de) 2014-02-26
IL213481A0 (en) 2011-07-31
IL213481A (en) 2014-05-28
TWI517982B (zh) 2016-01-21
US20110298878A1 (en) 2011-12-08
SG172105A1 (en) 2011-07-28
AU2009327176A1 (en) 2011-07-07
JP5592392B2 (ja) 2014-09-17
KR101682732B1 (ko) 2016-12-05
CN102317082B (zh) 2014-11-12
KR20110112357A (ko) 2011-10-12
EP2379335A1 (de) 201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7082B (zh) 用于印刷基底的方法和印刷机
US20110292159A1 (en) Print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a substrate
CN102317078B (zh) 印刷基底的方法和印刷机
JP611513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US20210339462A1 (en) Laser-based droplet array jetting of high viscous materials
KR101319700B1 (ko) 잉크젯 도포 장치 및 방법
US8487970B2 (en) Digital imaging of marking materials by thermally induced pattern-wise transfer
US20060164461A1 (en) Ink jet printhead having two dimensional shuttle architecture
US2015021757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nting on a substrate
JP2021182129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528907A (ja) 印刷機器及びその印刷工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Kleiner Jaeger

Inventor after: J.Kazun

Inventor after: U. Lehmann

Inventor before: F.Kleiner Jaeger

Inventor before: J.Kazu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FRANK KACZUN JAGER KACZUN JURGEN TO: FRANK KACZUN JAGER KACZUN JURGEN LEHMANN ULRICH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9

Address after: Suhl, Germany

Patentee after: Lepco Solar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Ludwigshaf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BASF Europ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