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5631B -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5631B
CN102295631B CN2010102080712A CN201010208071A CN102295631B CN 102295631 B CN102295631 B CN 102295631B CN 2010102080712 A CN2010102080712 A CN 2010102080712A CN 201010208071 A CN201010208071 A CN 201010208071A CN 102295631 B CN102295631 B CN 1022956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sc
preparation
sio
reactio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80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5631A (zh
Inventor
陈梁锋
何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080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956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95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5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5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5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催化剂活性低、活性组分易流失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0~200℃,反应压力为0.1~10.0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01~1)∶1的条件下,反应原料与催化剂接触生成碳酸乙烯酯;其中所述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a)0.2~30份的金属盐,其中金属阳离子选自Zn2+、Fe3+、Co2+、Ni2+或Cu2+,阴离子选自SO4 2-、HCO3 2-、NO3 -、Cl-、Br-或I-;b)70~99.8份的载体SiO2,所述载体SiO2经CaHbXcSi(OR)3改性,其中a=3~7,b=7~18,c=1~3,X为N或S,R为-CH3或-CH2CH3。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乙烯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溶剂和精细化工中间体,是有机化工潜在的基础原料。同时,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如何有效的固定已经成为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而通过环氧乙烷和CO2反应合成碳酸乙烯酯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固定方法。随着最近以碳酸乙烯酯为原料联产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反应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碳酸乙烯酯固定CO2的途径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已报道的生产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多数是使用Lewis酸金属化合物和Lewis碱组成的二元均相催化剂,其中使用的Lewis酸金属化合物包括碱(土)金属卤化物、过渡金属盐、过渡金属或主族金属配合物,所使用的Lewis碱有有机碱(如DMF,DMAP等)、季铵盐、季鏻盐、咪唑盐、冠醚等等。这些催化体系或者活性、选择性不高,或者使用了毒性很强的有机溶剂,且均相催化体系存在催化剂难于分离的缺点。而目前使用较多的非均相催化体系包括金属氧化物体系(如CeO2-ZrO2,Green Chem.2004,6,206-214)、碱性沸石体系(如Cs/KX,J.Catal.2001,199,85-91)等,这些催化剂体系活性低,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较长。夏春谷等将ZnCl2固载于壳聚糖载体上,尽管取得了较高催化活性,但是催化剂套用5次以后活性降低了约8%。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流失(Appl.Catal.A 2005,279,125-129)。因此,开发一种易分离、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不易失活的催化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往技术中存在的催化剂活性低、活性组分易流失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活性高,催化剂不易失活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以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0~200℃,反应压力为0.1~10.0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01~1)∶1的条件下,反应原料与催化剂接触生成碳酸乙烯酯;其中所述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a)0.2~30份的金属盐,其中金属阳离子选自Zn2+、Fe3+、Co2+、Ni2+或Cu2+,阴离子选自SO4 2-、HCO3 2-、NO3 -、Cl-、Br-或I-
b)70~99.8份的载体SiO2,所述载体SiO2经CaHbXcSi(OR)3改性,其中a=3~7,b=7~18,c=1~3,X为N或S,R为-CH3或-CH2CH3;改性时CaHbXcSi(OR)3与SiO2的重量比为(0.002~0.15)∶1。
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重量份数计,金属盐的含量优选范围为0.3~29份,更优选范围为0.5~28份。载体的含量优选范围为71~99.7份,更优选范围为72~99.5份。改性时,改性温度优选范围为90~150℃,改性时间优选范围为2~50小时,CaHbXcSi(OR)3与SiO2的重量比优选范围为(0.002~0.15)∶1,更优选范围为(0.005~0.15)∶1,最优选范围为(0.01~0.15)∶1。所述SiO2的比表面积优选范围为20~1500米2/克,更优选范围为40~1000米2/克,最优选范围为50~800米2/克。所述SiO2优选方案为选自多孔SiO2、SBA-15、MCM-41、MCF、HMS、KIT-6、SBA-16或硅藻土中的一种,更优选方案为选自多孔SiO2、SBA-15或MCM-41中的一种。反应温度优选范围为60~180℃,反应压力优选范围为0.5~8.0兆帕,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优选范围为(0.002~0.8)∶1。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CaHbXcSi(OR)3溶于溶剂中,向其中加入SiO2,90~150℃搅拌回流2~50小时;所述溶剂选自甲苯、苯或二甲苯;
b)过滤所得的混合物,洗涤所得固体物质;
c)将上述洗涤过的固体物质加入含金属盐的链烷醇溶液中,静置0.5~20小时后取出,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催化剂;所述链烷醇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或正戊醇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方法采用嫁接法高效地将含杂原子的硅酸烷基酯CaHbXcSi(OR)3均匀地分散在SiO2的表面,并利用杂原子对于金属离子的络合来固定金属盐,如此形成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也比较稳定,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压力为2.0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2∶1的条件下反应3小时,碳酸乙烯酯得率可达99%,催化剂过滤后套用5次,活性降低小于8%,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SiO2载体(Degussa,Aerisol 200,比表面194米2/克)10.0克置于500毫升三颈瓶中,然后分别加入200毫升无水甲苯,4.0克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结构式C3H8NSi(OC2H5)3),在110℃回流48小时后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在红外灯下干燥24小时后称重,发现嫁接上的APTES重量与SiO2的重量比为0.051∶1。将嫁接后的固体加入含ZnCl2 3.2克的ZnCl2乙醇溶液中,室温静置0.6小时后过滤,用乙醇溶液洗涤三次后,在140℃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催化剂。催化剂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金属盐ZnCl2为8.7份,载体为91.3份。
将该催化剂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条件如下:在300毫升高压釜中加入150.0克环氧乙烷和3.0克催化剂,充入1.0MPa CO2,升温至120℃,再充入CO2,维持反应压力在2.0MPa,反应3小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测得环氧乙烷转化率为64.6%,碳酸乙烯酯选择性为98.7%。
【实施例2】
将SiO2载体(Degussa,Aerisol 200,比表面194米2/克)10.0克置于500毫升三颈瓶中,然后分别加入200毫升无水甲苯,0.5克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结构式C3H8NSi(OC2H5)3),在110℃回流3小时后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在红外灯下干燥24小时后称重,发现嫁接上的APTES重量与SiO2的重量比为0.011∶1。将嫁接后的固体加入含ZnCl2 0.092克的ZnCl2乙醇溶液中,室温静置19小时后过滤,用乙醇溶液洗涤三次后,在50℃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催化剂。催化剂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金属盐ZnCl2为0.6份,载体为99.4份。
将该催化剂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条件如下:在300毫升高压釜中加入150.0克环氧乙烷和3.0克催化剂,充入1.0MPa CO2,升温至120℃,再充入CO2,维持反应压力在2.0MPa,反应3小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测得环氧乙烷转化率为12.3%,碳酸乙烯酯选择性为99.1%。
【实施例3~7】
改变所使用的SiO2的种类,其余制备条件皆与【实施例1】相同,将所得到的催化剂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反应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SA00000166799600041
【实施例8~10】
改变所使用的含杂原子的硅酸烷基酯CaHbXcSi(OR)3种类,并且所使用的SiO2为Degussa AD380(比表面积为385米2/克),其余制备条件皆与【实施例1】相同。将所得到的催化剂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反应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SA00000166799600042
*:TPED:N-[3-(trimethoxysilyl)-propylethylene]diamine(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基]二胺),结构式为C5H13N2Si(OCH3)3
**:TPDT:Trimethoxysilyl propyldiethylenetriamine(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二乙基三胺),结构式为C7H18N3Si(OCH3)3
***:MPTS:mercaptopropyltrimethoxy silane(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结构式为C7H18N3Si(OCH3)3
【实施例11~15】
改变所使用的金属盐的种类,并且所使用的SiO2为Degussa AD380(比表面积为385米2/克),其余制备条件皆和【实施例1】相同。将所得到的催化剂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反应结果见表3。
表3
Figure BSA00000166799600051
【实施例16~20】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相同,只改变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和环氧乙烷的质量比,其它条件均与【实施例11】相同,催化选择性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SA00000166799600052
【实施例21】
对【实施例11】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将分离出来的催化剂重新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如此重复利用五次,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损失小于8%,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SA00000166799600061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以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0~200℃,反应压力为0.1~10.0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01~1)∶1的条件下,反应原料与催化剂接触生成碳酸乙烯酯;其中所述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a)0.2~30份的金属盐,其中金属阳离子选自Zn2+、Fe3+、Co2+、Ni2+或Cu2+,阴离子选自SO4 2-、HCO3 2-、NO3 -、Cl-、Br-或I-
b)70~99.8份的载体SiO2,所述载体SiO2经CaHbXcSi(OR)3改性,其中a=3~7,b=7~18,c=1~3,X为S,R为-CH3或-CH2CH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金属盐的含量为0.3~29份,载体的含量为71~99.7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金属盐的含量为0.5~28份,载体的含量为72~99.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改性时,改性温度为90~150℃,改性时间为2~50小时,CaHbXcSi(OR)3与SiO2的重量比为(0.002~0.1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CaHbXcSi(OR)3与SiO2的重量比为(0.005~0.1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CaHbXcSi(OR)3与SiO2的重量比为(0.01~0.1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O2的比表面积为20~1500米2/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O2选自多孔SiO2、SBA-15、MCM-41、MCF、HMS、KIT-6、SBA-16或硅藻土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O2选自多孔SiO2、SBA-15或MCM-41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60~180℃,反应压力为0.5~8.0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02~0.8∶1。
CN2010102080712A 2010-06-24 2010-06-24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Active CN102295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80712A CN102295631B (zh) 2010-06-24 2010-06-24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80712A CN102295631B (zh) 2010-06-24 2010-06-24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5631A CN102295631A (zh) 2011-12-28
CN102295631B true CN102295631B (zh) 2013-08-07

Family

ID=45356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80712A Active CN102295631B (zh) 2010-06-24 2010-06-24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956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2359B (zh) * 2014-12-04 2018-04-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碳酸丙烯酯的长寿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8409A (zh) * 2018-12-05 2019-03-08 常州大学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384A (zh) * 2004-12-24 2006-07-05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384A (zh) * 2004-12-24 2006-07-05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mical fixa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propylene carbonate over amine-functionalized silica catalysts;xuehong zhang et al.;《Catalysis Today》;20060502;第115卷;第102页第2.1节摘要 *
xuehong zhang et al..Chemical fixa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propylene carbonate over amine-functionalized silica catalysts.《Catalysis Today》.2006,第115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5631A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8949B (zh) 一种固载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13429432B (zh) 一种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微球固载铜在制备二苯基硅烷化合物中的应用
CN103030623A (zh)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CN103708494A (zh) 一种新型钛硅分子筛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CN102295631B (zh)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JP7480154B2 (ja) 環状炭酸塩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触媒系及びそれに関連する方法
CN103785451A (zh) 环己烯水合制备环己醇的催化剂及应用
KR20130048212A (ko) 비대칭 니트로알돌 반응을 위한 키랄 불균일 촉매
EP1718597A2 (en) Improved synthesis of severely sterically hindered amino-ether alcohols and diaminopolyalkenyl ethers using a high activity powder catalyst
CN102294266A (zh)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8404B (zh)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催化剂
CN102295630B (zh)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CN103896904A (zh) 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丙烯酯的方法
CN103896905B (zh) 用于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烯酯的方法
CN103420794A (zh) 碳酸乙烯酯水解制备乙二醇的方法
CN103508845A (zh) 一种环己烷氧化的方法
CN102294264B (zh) 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核壳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1299A (zh) 一种肾上腺素的制备方法
CN102725276A (zh) 生产环氧丙烷的方法
CN102294254B (zh) 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8793A (zh) 一种用于环己烷催化氧化制环己醇和环己酮的催化剂
CN102807537A (zh) 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CN101851206B (zh) 一种比阿培南侧链的制备方法
CN102295632B (zh) 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CN105085466A (zh) 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