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5630B -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5630B CN102295630B CN2010102080676A CN201010208067A CN102295630B CN 102295630 B CN102295630 B CN 102295630B CN 2010102080676 A CN2010102080676 A CN 2010102080676A CN 201010208067 A CN201010208067 A CN 201010208067A CN 102295630 B CN102295630 B CN 1022956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alyst
- weight
- parts
- oxyethane
- re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催化剂活性低、活性组分易流失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0~200℃,反应压力为0.1~10.0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01~1)∶1的条件下,反应原料与催化剂接触生成碳酸乙烯酯;所述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a)0.1~40份的金属盐MYn,其中M选自Ni、Zn、Fe或Cu,Y选自Cl、Br或I,n为2或3;b)60~99.9份的含杂原子的二氧化硅载体SiO2-X,其中杂原子X为N或S,杂原子的重量含量为催化剂重量的0.1~13%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乙烯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溶剂和精细化工中间体,是有机化工潜在的基础原料。同时,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如何有效的固定已经成为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而通过环氧乙烷和CO2反应合成碳酸乙烯酯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固定方法。随着最近以碳酸乙烯酯为原料联产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反应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碳酸乙烯酯固定CO2的途径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已报道的生产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多数是使用Lewis酸金属化合物和Lewis碱组成的二元均相催化剂,其中使用的Lewis酸金属化合物包括碱(土)金属卤化物、过渡金属盐、过渡金属或主族金属配合物,所使用的Lewis碱有有机碱(如DMF,DMAP等)、季铵盐、季鏻盐、咪唑盐、冠醚等等。这些催化体系或者活性、选择性不高,或者使用了毒性很强的有机溶剂,且均相催化体系存在催化剂难于分离的缺点。而目前使用较多的非均相催化体系包括金属氧化物体系(如CeO2-ZrO2,Green Chem 2004,6,206-214)、碱性沸石体系(如Cs/KX,J.Catal.2001,199,85-91)等,这些催化剂体系活性低,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较长。夏春谷等将ZnCl2固载于壳聚糖载体上,尽管取得了较高催化活性,但是催化剂套用5次以后活性降低了约8%。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流失(Appl.Catal.A 2005,279,125-129)。因此,开发一种易分离、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不易失活的催化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往技术中存在的催化剂活性低、活性组分易流失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催化剂活性高,不易失活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以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0~200℃,反应压力为0.1~10.0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01~1)∶1的条件下,反应原料与催化剂接触生成碳酸乙烯酯;所述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a)0.1~40份的金属盐MYn,其中M选自Ni、Zn、Fe或Cu,Y选自Cl、Br或I,n为2或3;
b)60~99.9份的含杂原子的二氧化硅载体SiO2-X,其中杂原子X为N或S,杂原子的重量含量为催化剂重量的0.1~13%。
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重量份数计,金属盐MYn的用量优选范围为1~35份,更优选范围为3~30份。SiO2-X的用量优选范围为65~99份,更优选范围为70~97份。杂原子的重量含量优选范围为催化剂重量的0.2~11%,更优选范围为催化剂重量的0.2~10%。反应条件的优选范围为:反应温度为60~180℃,反应压力为0.5~8.0兆帕,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02~0.8)∶1。
本发明方法中催化剂的载体SiO2-X是通过正硅酸烷基酯和含杂原子的硅酸烷基酯共聚得到。正硅酸烷基酯选自正硅酸甲酯(TMOS)或正硅酸乙酯(TEOS),含杂原子的硅酸烷基酯为CaHbXcSi(OR)3,其中a=3~7,b=7~18,c=1~3,X=N或S,R=-CH3、-CH2CH3。
本发明中所用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十二烷基胺溶于链烷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液中,形成溶液A;所述链烷醇选自甲醇、乙醇、乙二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异丁醇或1,4-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b)在剧烈搅拌下向溶液A中同时加入正硅酸烷基酯和含杂原子的硅酸烷基酯,然后在30~90℃下继续搅拌1~24小时,产生沉淀物;将沉淀物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含杂原子的二氧化硅载体SiO2-X;所述正硅酸烷基酯为正硅酸甲酯或正硅酸乙酯;所述含杂原子的硅酸烷基酯分子式为CaHbXcSi(OR)3,其中a=3~7,b=7~18,c=1~3,X为N或S,R为-CH3或-CH2CH3;
c)将SiO2-X加入MYn的链烷醇溶液中,室温静置0.3~10小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催化剂。
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法由正硅酸烷基酯和含杂原子的硅酸烷基酯共聚得到含杂原子N或S的SiO2-X作为载体,由于采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且使用模板剂十二胺产生孔道,使得载体SiO2-X中杂原子的含量较高,分布较好,且能够对MYn产生较强的螯合作用。以外,SiO2-X表面的硅羟基还能够与过渡金属盐MYn协同作用催化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因此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在反应温度为110℃,反应压力为2.0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2∶1的条件下反应2小时,碳酸乙烯酯得率可达99%,催化剂过滤后套用10次,活性无明显降低,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41.0克十二胺(CH3(CH2)11NH2)溶于46.0毫升无水乙醇和580.0毫升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在60℃、剧烈搅拌下加入38.1克正硅酸乙酯(TEOS)和2.2克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结构式C3H8NSi(OC2H5)3),继续在60℃搅拌24小时后过滤,用无水甲苯洗涤3次后在红外灯下干燥24小时。然后将所得的固体加入含ZnCl2 1.4克的乙醇溶液中,室温静置9小时后过滤,用乙醇溶液洗涤三次后,在120℃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催化剂A。
催化剂A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ZnCl2为10.1份,SiO2-N为89.9份,N的重量含量为催化剂重量的1.0%。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条件如下:在300毫升高压釜中加入150.0克环氧乙烷和3.0克催化剂,充入1.0MPa CO2,升温至110℃,再充入CO2,维持反应压力在2.0MPa。反应2小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测得环氧乙烷转化率为85.1%,碳酸乙烯酯选择性为98.3%。
【实施例2~5】
改变催化剂合成步骤中的APTES和ZnCl2的量,其余操作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的催化剂组成和相同条件下的催化活性如表1所示。
表1
*:环氧乙烷的转化率
**:碳酸乙烯酯的选择性
【实施例6~9】
改变正硅酸烷基酯的种类和含杂原子的烷基酯的种类,其余操作步骤均同【实施例4】,得到的催化剂组成和相同条件下的催化活性如表2所示。
表2
*:TPED:N-[3-(trimethoxysilyl)-propylethylene]diamine(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基]二胺),结构式为C5H13N2Si(OCH3)3。
**:TPDT:Trimethoxysilyl propyldiethylenetriamine(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二乙基三胺),结构式为C7H18N3Si(OCH3)3。
***:MPTS:mercaptopropyltrimethoxy silane(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结构式为C7H18N3Si(OCH3)3。
【实施例10~14】
改变所用的金属盐MYn的种类和质量,其余操作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的催化剂组成和相同条件下的催化活性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15~19】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0】相同,只改变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和环氧乙烷的质量比,其它条件均与【实施例10】相同,催化选择性如表4所示。
表4
【实施例20】
对【实施例10】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将分离出来的催化剂重新再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如此重复利用十次,催化活性如表5所示。
表5
套用十次后,将催化过滤分离,进行元素分析,发现ZnBr2重量含量为9.9%,与套用前催化剂的ZnBr2的含量相比无明显下降。
Claims (4)
1.一种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以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0~200℃,反应压力为0.1~10.0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01~1)∶1的条件下,反应原料与催化剂接触生成碳酸乙烯酯;所述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a)0.1~40份的金属盐MYn,其中M选自Ni、Zn、Fe或Cu,Y选自Cl、Br或I,n为2或3;
b)60~99.9份的含杂原子的二氧化硅载体SiO2-X,其中杂原子X为S,杂原子的重量含量为催化剂重量的0.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金属盐MYn的用量为1~35份,SiO2-X的用量为65~99份,杂原子的重量含量为催化剂重量的0.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金属盐MYn的用量为3~30份,SiO2-X的用量为70~97份,杂原子的重量含量为催化剂重量的0.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60~180℃,反应压力为0.5~8.0兆帕,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002~0.8)∶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080676A CN102295630B (zh) | 2010-06-24 | 2010-06-24 |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080676A CN102295630B (zh) | 2010-06-24 | 2010-06-24 |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5630A CN102295630A (zh) | 2011-12-28 |
CN102295630B true CN102295630B (zh) | 2013-08-07 |
Family
ID=45356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080676A Active CN102295630B (zh) | 2010-06-24 | 2010-06-24 |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956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38409A (zh) * | 2018-12-05 | 2019-03-08 | 常州大学 |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96384A (zh) * | 2004-12-24 | 2006-07-05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
-
2010
- 2010-06-24 CN CN2010102080676A patent/CN1022956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96384A (zh) * | 2004-12-24 | 2006-07-05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hemical fixa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propylene carbonate over amine-functionalized silica catalysts;xuehong zhang et al.;《Catalysis Today》;20060502;第115卷;摘要及表1 * |
xuehong zhang et al..Chemical fixa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propylene carbonate over amine-functionalized silica catalysts.《Catalysis Today》.2006,第115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5630A (zh) | 2011-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76642B (zh) | 离子液体前驱体及其负载的介孔材料、合成与应用 | |
CN101942097A (zh) | 一种糖基酰胺改性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 |
CN103030623A (zh) |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
CN102295630B (zh) |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
CN103420794B (zh) | 碳酸乙烯酯水解制备乙二醇的方法 | |
CN102295631B (zh) |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
CN103447085A (zh) | 一种催化不对称一锅反应的多相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94254B (zh) | 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11128B (zh) | 一种处理钛硅分子筛的方法 | |
CN103028404B (zh) |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催化剂 | |
CN103896905B (zh) | 用于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烯酯的方法 | |
CN114591284B (zh) | 一种基于Zn-MOF催化剂在CO2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 |
CN103896904A (zh) | 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丙烯酯的方法 | |
CN109879813A (zh) | 一种2-巯基-5-甲氧基苯并咪唑的新工艺合成方法 | |
CN102294266A (zh) | 用于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94264B (zh) | 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核壳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11299A (zh) | 一种肾上腺素的制备方法 | |
CN103418440B (zh) | 碳酸乙烯酯水解制备乙二醇的催化剂 | |
CN114425438B (zh) | 一种含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含钛催化剂以及制备环氧化合物的方法 | |
CN101784555B (zh) | 异氰酸酯烷基硅烷的制备方法 | |
CN109721068B (zh) | 钛硅分子筛的生产方法以及由该方法生产的钛硅分子筛和氨肟化反应方法 | |
CN102295632B (zh) | 用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
CN101851206B (zh) | 一种比阿培南侧链的制备方法 | |
CN104549208A (zh) | 一种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045619A (zh) | 制备碳酸烯酯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