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9232B - 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 - Google Patents

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9232B
CN102269232B CN 201110189557 CN201110189557A CN102269232B CN 102269232 B CN102269232 B CN 102269232B CN 201110189557 CN201110189557 CN 201110189557 CN 201110189557 A CN201110189557 A CN 201110189557A CN 102269232 B CN102269232 B CN 102269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r head
baffle plate
rest pin
limit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895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9232A (zh
Inventor
陈清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XINLONG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XINLONG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XINLONG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XINLONG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18955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9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9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9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9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9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包括反作用杆和嵌设固定于反作用杆端部的杆头内的接头总成;接头总成包括支承销、弹性体、杆头刚性限位挡板、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和刚性内固定挡板,由支承销,杆头以及杆头、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共同构成一供填充弹性体的环形的容纳腔,且杆头、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与杆头的内侧壁或支承销之间分别具有径向限位间隙;刚性内固定挡板固定设置于支承销上并处于上述容纳腔内将上述容纳腔沿轴向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刚性内固定挡板的外径与杆头的内侧壁之间具有径向限位间隙。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减震效果最佳,并可有效防止弹性体被过度拉伸断裂及脱落,结构很稳固,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运载器的底盘后悬架平衡装置中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承销1′、弹性体2′、外壳套3′、作用杆4′和卡簧5′。作用杆4′包括杆头41′和杆身42′,杆头41′的轴向一端设有凸缘411′,轴向另一端设有卡槽412′。在外壳套3′与支承销1′之间注入天然橡胶和化工原料后加热硫化形成弹性体2′,弹性体2′固结于外壳套4′与支承销1′之间,使弹性体2′将支承销1′与外壳套3′粘合成为相对的一体,利用橡胶的伸缩特性来完成接头总成减震和平衡等作用。使用时,将外壳套3′沿支承销1′的轴向方向压入反作用杆4′的杆头41′里,再将卡簧5′卡入卡槽412′内,通过凸缘411′和卡簧5′的限位作用使外壳套3′固定嵌在反作用杆的杆头41′里。
这种反作用杆接头总成存在如下缺点:
1、其接头总成的减震部件(弹性体)是在橡胶里添加化学原料加热硫化而成,硫化橡胶填充在支承销与外壳套之间的空腔内并将它们粘合成为相对一体,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外力过大,橡胶易与支承销或外壳套脱离,最终造成支承销与外壳套分离,给车辆的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2、其接头总成的减震部件(弹性体)是在天然橡胶里添加毒性化学原料加热硫化而成,不仅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造成资源、能源浪费,还会造成空气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是由本发明人(陈清欣)于2004年9月1日向本专利局提出申请,其专利号为ZL200410073698.6,此发明专利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支承销1′、弹性体2′、作用杆4′和固定挡板6′组成,作用杆4′包括杆头41′和杆身42′,弹性体2′采用钢丝弹簧,各钢丝弹簧2′沿反作用杆4′的杆头41′径向方向分布,一端分别抵靠在支承销1′上,另一端分别抵靠在反作用杆4′的杆头41′的内壁上。为了解决上述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存在的问题,该发明专利使用钢丝弹簧来替代原有的橡胶,使用钢丝弹簧来起抵消震动和压拉的外力对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的损坏,并最终起到减震及平衡的作用。由于此发明专利使用钢丝弹簧替换橡胶,其加工过程也相应变化,由于无需使用到橡胶和毒性化学原料,也无需加热梳化,加工工艺简单,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也不会污染空气。
此发明专利使用钢丝弹簧2′作为反作用杆4′的杆头41′和支承销1′之间的减震连接件后,为了防止钢丝弹簧脱落,装配时在支承销1′两端处焊接有固定挡板6′。固定挡板6′由刚性材料制成,杆头41′以焊接的方式和反作用杆4′的杆身42′两端连接。
此发明专利在实际使用当中虽然克服了上述原有接头总成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但由于使用钢丝弹簧代替橡胶作为减震材料,造成抗减震力小,并存在钢丝弹簧容易疲劳断裂的缺点,导致使用寿命短;虽然为了防止钢丝弹簧脱落,本发明在装配时在支承销两端处焊接有固定挡板,但该固定挡板只是为了防止钢丝弹簧轴向脱落而没有限位的作用,更没有与其它部件组成共同的减震装置,减震效果依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并可有效防止弹性体被过度拉伸断裂及脱落,结构很稳固,使用寿命较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包括反作用杆和接头总成,反作用杆具有杆身和连接于杆身端部的杆头,接头总成嵌设固定于杆头内,且杆头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将接头总成限位于杆头内的限位部件;上述接头总成包括支承销、弹性体、杆头刚性限位挡板、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和刚性内固定挡板,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分别套设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且外径的外端沿卡设在上述杆头的限位部件内侧,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分别套设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外侧或/和内侧且轴向上通过上述支承销或/和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进行限位,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和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于上述支承销的轴向上具有相重叠的部分,而且此相重叠的部分分别对应抵靠在一起,由上述支承销、上述杆头以及上述支承销两端的杆头刚性限位挡板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共同构成一供填充上述弹性体的环形的容纳腔,且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与上述支承销之间、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与上述杆头之间分别具有供上述弹性体在上述支承销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上述弹性体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上述刚性内固定挡板固定设置于上述支承销上并处于上述容纳腔内,将上述容纳腔沿轴向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且上述刚性内固定挡板的外径与上述杆头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上述弹性体在上述支承销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上述弹性体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
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分别活动套设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内侧。
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分别固定设置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上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外侧。
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包括支承销刚性内限位挡板和支承销刚性外限位挡板,上述支承销刚性内限位挡板分别活动套设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内侧,上述支承销刚性外限位挡板分别固定设置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上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外侧。
上述杆头的限位部件为分设于上述杆头轴向两端的杆头凸缘和卡簧,或分设于上述杆头轴向两端的卡簧。
位于上述支承销其中一端的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采用上述杆头凸缘的延伸部。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接头总成由杆头刚性限位挡板、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和刚性内固定挡板共同构成弹性体减震限位保护装置,这种包括有刚性内固定挡板的弹性体减震限位保护装置,填充弹性体的容纳腔被刚性内固定挡板沿轴向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容腔。使用时,支承销紧固在车辆的底盘座上,反作用杆通过弹性体与支承销相对成为一体,而实际上是处于两个不同运动的物体上,当车辆行驶在左右高低不平的道路中,外力从支承销的一端通过刚性内固定挡板(此刚性内固定挡板是单一独立的个体,是起主动力的挡板而不是接受被动力的挡板)压向另一端的弹性体,这样,弹性体在此两个相对独立容腔中来回往复被刚性内固定挡板挤压(而不是拉伸)起到减震平衡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由杆头刚性限位挡板、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和刚性内固定挡板共同构成的弹性体减震限位保护装置具有如下作用:第一,保护弹性体在全方位能正常发挥减震作用;第二,保证弹性体在被压缩到极限之前受到限位,可有效防止弹性体被过度拉伸;第三,保证弹性体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脱离接头总成。因此,本发明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减震方式最具独特、减震效果最佳、抵消外力最好,能最大限度保护车辆及生命安全,并可有效防止弹性体被过度拉伸断裂及脱落,结构很稳固,使用寿命较长。
而且,本发明中,可将各种各样的弹性体切成所需尺寸,直接(或通过粘合剂粘合后)填充到容腔里,无需热硫化,达到节约能源及资源,实现不造成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的一种基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另一种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包括反作用杆1和接头总成2,反作用杆1具有杆身11和连接于杆身端部的杆头12,接头总成2嵌设固定于杆头12内。
本实施例中,反作用杆1采用V型结构,其杆身11呈具有三个端部的V形,此三个端部分别连接有杆头12。
杆头12的轴向一端具有杆头凸缘121,杆头12的轴向另一端开设有卡槽122,卡槽122内嵌设有卡簧123,通过杆头凸缘121和卡簧123将接头总成2限位固定于杆头12内。
接头总成2包括支承销21、弹性体22、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和刚性内固定挡板25。
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分别活动套设于支承销21两端的合适位置上,且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
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分别活动套设于支承销21两端位于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的外侧,且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的内径与支承销21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径相适配,且,于杆头12的轴向一端,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外径的外端沿卡抵于杆头凸缘121的内侧面,于杆头12的轴向另一端,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外径的外端沿卡抵于卡簧123的内侧面。
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于支承销21的轴向上具有相重叠的部分,而且此相重叠的部分分别对应抵靠在一起,由支承销21、杆头12以及支承销21两端的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共同构成一供填充弹性体22的环形的容纳腔,刚性内固定挡板25套设固定于支承销21的中部并处于上述容纳腔内,将上述容纳腔沿轴向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且刚性内固定挡板25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
实施例二:
本发明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反作用杆1采用I型结构,其杆身11呈具有两个端部的I形。
实施例三:
本发明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包括反作用杆1和接头总成2,反作用杆1具有杆身11和连接于杆身端部的杆头12,接头总成2嵌设固定于杆头12内。
本实施例中,反作用杆1采用V型结构,其杆身11呈具有三个端部的V形,此三个端部分别连接有杆头12。
杆头12的轴向一端具有杆头凸缘121,杆头12的轴向另一端开设有卡槽122,卡槽122内嵌设有卡簧123,通过杆头凸缘121和卡簧123将接头总成2限位固定于杆头12内。
接头总成2包括支承销21、弹性体22、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和刚性内固定挡板25。
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分别活动套设于支承销21两端,且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的内径与支承销21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径相适配,且,于杆头12的轴向一端,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外径的外端沿卡抵于杆头凸缘121的内侧面,于杆头12的轴向另一端,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外径的外端沿卡抵于卡簧123的内侧面。
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分别套设固定于支承销21两端位于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的外侧,且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的外径与杆头凸缘121的内径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
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于支承销21的轴向上具有相重叠的部分,而且此相重叠的部分分别对应抵靠在一起,由支承销21、杆头12以及支承销21两端的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共同构成一供填充弹性体22的环形的容纳腔,刚性内固定挡板25套设固定于支承销21的中部并处于上述容纳腔内,将上述容纳腔沿轴向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且刚性内固定挡板25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
实施例四:
本发明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其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仅在于:反作用杆1采用I型结构,其杆身11呈具有两个端部的I形。
实施例五:
本发明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实施例五如图7所示,包括反作用杆1和接头总成2,反作用杆1具有杆身11和连接于杆身端部的杆头12,接头总成2嵌设固定于杆头12内。
本实施例中,反作用杆1采用V型结构,其杆身11呈具有三个端部的V形,此三个端部分别连接有杆头12。
杆头12的轴向一端具有杆头凸缘121,杆头12的轴向另一端开设有卡槽122,卡槽122内嵌设有卡簧123,通过杆头凸缘121和卡簧123将接头总成2限位固定于杆头12内。
接头总成2包括支承销21、弹性体22、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刚性内固定挡板25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
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分别活动套设于支承销21两端的合适位置上,且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
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分别活动套设于支承销21两端位于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的外侧,且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的内径与支承销21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径相适配,且,于杆头12的轴向一端,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外径的外端沿卡抵于杆头凸缘121的内侧面,于杆头12的轴向另一端,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外径的外端沿卡抵于卡簧123的内侧面。
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与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于支承销21的轴向上具有相重叠的部分,而且此相重叠的部分分别对应抵靠在一起,由支承销21、杆头12以及支承销21两端的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共同构成一供填充弹性体22的环形的容纳腔,刚性内固定挡板25套设固定于支承销21的中部并处于上述容纳腔内,将上述容纳腔沿轴向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且刚性内固定挡板25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
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分别套设固定于支承销21两端位于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的外侧,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和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于支承销21的轴向上具有相重叠的部分,而且此相重叠的部分分别对应抵靠在一起。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的外径与杆头凸缘121的内径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
实施例六:
本发明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实施例六如图8所示,其与实施例五的区别仅在于:反作用杆1采用I型结构,其杆身11呈具有两个端部的I形。
实施例七:
本发明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实施例七如图9所示,包括反作用杆1和接头总成2,反作用杆1具有杆身11和连接于杆身端部的杆头12,接头总成2嵌设固定于杆头12内。
本实施例中,反作用杆1采用V型结构,其杆身11呈具有三个端部的V形,此三个端部分别连接有杆头12。
杆头12的轴向一端具有杆头凸缘121,杆头12的轴向另一端开设有卡槽122,卡槽122内嵌设有卡簧123,通过杆头凸缘121和卡簧123将接头总成2限位固定于杆头12内。
接头总成2包括支承销21、弹性体22、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和刚性内固定挡板25。
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分别活动套设于支承销21两端的合适位置上,且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
于支承销21轴向一端位于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的外侧活动套设有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径相适配,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外径的外端沿卡抵于卡簧123的内侧面;于支承销21轴向的另一端,杆头凸缘121向内径向延伸形成位于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外侧的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7。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27的内径与支承销21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
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和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27于支承销21的轴向上具有相重叠的部分,而且此相重叠的部分分别对应抵靠在一起,由支承销21、杆头12以及支承销21两端的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4和杆头刚性限位挡板23、27共同构成一供填充弹性体22的环形的容纳腔,刚性内固定挡板25套设固定于支承销21的中部并处于上述容纳腔内,将上述容纳腔沿轴向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且刚性内固定挡板25的外径与杆头1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弹性体22在支承销21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弹性体22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此径向限位间隙的尺寸大小根据弹性体22的极限压缩量而定。
实施例八:
本发明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实施例八如图10示,其与实施例七的区别仅在于:反作用杆1采用I型结构,其杆身11呈具有两个端部的I形。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中,杆头的轴向两端可全部采用卡槽卡簧的方式进行限位。
本发明中,刚性内限位挡板25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的固定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可用卡簧卡槽的方式、直接电焊的方式或垫上垫片间接电焊的方式等。刚性内限位挡板25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26也可直接与支承销一体成型。
本发明中,各限位挡板的尺寸及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不受限制;为了降低各限位之间的摩擦,可在接头总成上设置加盖油封并加入润滑油进行保护。
本发明中,弹性体的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广泛选择不受限制;弹性体的装入方法可多种多样不受限制,如:直接填充夹设、加热硫化、注射凝固等。若采用直接填充夹设的方式,则无需热硫化,可节约能源及资源,不造成空气污染。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作为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结构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包括反作用杆和接头总成,反作用杆具有杆身和连接于杆身端部的杆头,接头总成嵌设固定于杆头内,且杆头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将接头总成限位于杆头内的限位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头总成包括支承销、弹性体、杆头刚性限位挡板、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和刚性内固定挡板,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分别套设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且外径的外端沿卡设在上述杆头的限位部件内侧,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分别套设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外侧或/和内侧且轴向上通过上述支承销或/和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进行限位,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和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于上述支承销的轴向上具有相重叠的部分,而且此相重叠的部分分别对应抵靠在一起,由上述支承销、上述杆头以及上述支承销两端的杆头刚性限位挡板和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共同构成一供填充上述弹性体的环形的容纳腔,且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与上述支承销之间、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与上述杆头之间分别具有供上述弹性体在上述支承销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上述弹性体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上述刚性内固定挡板固定设置于上述支承销上并处于上述容纳腔内,将上述容纳腔沿轴向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且上述刚性内固定挡板的外径与上述杆头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上述弹性体在上述支承销的径向上做减震运动并限制上述弹性体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分别活动套设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分别固定设置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上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销刚性限位挡板包括支承销刚性内限位挡板和支承销刚性外限位挡板,上述支承销刚性内限位挡板分别活动套设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内侧,上述支承销刚性外限位挡板分别固定设置于上述支承销两端上位于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杆头的限位部件为分设于上述杆头轴向两端的杆头凸缘和卡簧,或分设于上述杆头轴向两端的卡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支承销其中一端的上述杆头刚性限位挡板采用上述杆头凸缘的延伸部。
CN 201110189557 2011-07-07 2011-07-07 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 Active CN102269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89557 CN102269232B (zh) 2011-07-07 2011-07-07 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89557 CN102269232B (zh) 2011-07-07 2011-07-07 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9232A CN102269232A (zh) 2011-12-07
CN102269232B true CN102269232B (zh) 2013-01-09

Family

ID=45051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89557 Active CN102269232B (zh) 2011-07-07 2011-07-07 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92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1483A (zh) * 2019-02-01 2019-04-12 泉州市欣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反作用杆总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18006A1 (de) * 1983-05-18 1984-11-29 Ford-Werke AG, 5000 Köln Gelenk fuer die radaufhaeng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2716041Y (zh) * 2004-06-09 2005-08-10 王加宏 汽车反作用杆总成
CN101254739A (zh) * 2008-02-20 2008-09-03 王学建 一种推力杆接头
CN101592205A (zh) * 2009-06-23 2009-12-02 陈清欣 扭力接头及支承销总成
CN101638043A (zh) * 2008-08-01 2010-02-03 王加宏 汽车反作用杆接头总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18006A1 (de) * 1983-05-18 1984-11-29 Ford-Werke AG, 5000 Köln Gelenk fuer die radaufhaeng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2716041Y (zh) * 2004-06-09 2005-08-10 王加宏 汽车反作用杆总成
CN101254739A (zh) * 2008-02-20 2008-09-03 王学建 一种推力杆接头
CN101638043A (zh) * 2008-08-01 2010-02-03 王加宏 汽车反作用杆接头总成
CN101592205A (zh) * 2009-06-23 2009-12-02 陈清欣 扭力接头及支承销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9232A (zh)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4417B (zh) 具有非线性力-位移特性的隔振装置及包括该隔振装置的机动车悬架系统
CN101592205B (zh) 扭力接头及支承销总成
CN104070956B (zh) 悬架装置、悬架支承和缓冲部件
CN112236605A (zh) 衬套
CN201827286U (zh) 一种具有弹性阻尼的双活塞杆粘滞阻尼器
CN105008756A (zh) 用于减震器的弹簧缓冲器鼻形保持部件
US9200695B2 (en) Spring and damper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an assembly mount in a motor vehicle
CN105705826A (zh) 扭转振动缓冲器
CN102269232B (zh) 改进型的反作用杆带接头总成
CN203477164U (zh) 筒式汽车减震器
CN107191532B (zh) 减振器总成用户端抗冲击性能稳定装置及调试方法
CN101486305A (zh) 汽车用平衡悬架钢板弹簧座衬套总成
CN211474739U (zh) 一种带塑料防尘管的前减震器
CN201547178U (zh) 减振装置及双横臂悬架
CN208010856U (zh) 弹性减震衬套总成
CN207500377U (zh) 减振器用隔振块、减振器及汽车
CN203488609U (zh) 压缩式减震套
CN211737853U (zh) 汽车减震装置
CN205388117U (zh) 一种改进的扭力胶芯
CN104251279A (zh) 带调节杆的弹性减震器
CN101101031A (zh) 单缸减震器
CN203146687U (zh) 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专用弧形恒定阻尼油液缓冲器
CN202790273U (zh) 一种双层减震扭力杆胶芯
CN207999469U (zh) 一种用于减震器的叠加式缓冲机构
KR101315697B1 (ko) 에어스프링용 실링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