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2969A - 电气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电气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2969A
CN102262969A CN201110133403XA CN201110133403A CN102262969A CN 102262969 A CN102262969 A CN 102262969A CN 201110133403X A CN201110133403X A CN 201110133403XA CN 201110133403 A CN201110133403 A CN 201110133403A CN 102262969 A CN102262969 A CN 102262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ncapsulant
shell
terminal
electr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34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2969B (zh
Inventor
二宫伸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2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2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2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2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在连接引线端子和端子时的工作效率而且即使在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也能确保防水性能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开关本体,端子从外壳的底部露出;保持部件,具有在与外壳的底部之间形成至少一侧被开口的空间部的壁部(底壁部、侧壁部),并且在空间部内埋设与端子连接的引线端子且保持开关本体;以及密封材料,填充空间部而且覆盖端子和引线端子之间的连接部,密封材料和上述壁部以及外壳的底部密接在一起,并且在空间部开口的一侧的密封材料的上述壁部以及沿着外壳底部的外周部内侧形成凹部。

Description

电气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部件,例如涉及车用开关装置等需要防水处理的电气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使突出设置在开关本体的一个端部上的端子与引线连接并且用密封材料对该连接部分进行了防水处理的开关装置,在该开关装置本体的壳体上延伸设置有将上述端子围住并开放下端的裙(スカ一ト)部,在该裙部的侧面设置用于连接上述端子和上述引线的窗孔,而且通过具有由引线插通的穿孔的盖体而能够盖住裙部的下端开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开关装置中,使事先插通了穿孔的引线焊接到上述端子上之后,用盖体堵住裙部的下端开口,从而能够从窗孔注入用于密封焊接部的密封材料,能够以稳定的姿势进行密封材料的注入作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38283号公报
虽然在上述以往的开关装置中,在由裙部和盖体围住全周的内侧部分上注入用于防水处理的密封材料地进行焊接部的密封,但是如果在汽车等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上述开关装置,则无法保持开关本体和密封材料之间的密接性,因而存在水分浸入开关本体内的危险。而且,在以往的开关装置中,因为引线在插通了盖住裙部的盖体之穿孔的状态下被焊接到端子上,所以难以决定引线的位置,从而使上述连接作业变得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在连接引线端子和端子时的工作效率而且即使在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也能够确保防水性能的电气部件。
本发明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检测部件,该检测部件的端子从外壳的底部露出;保持部件,具有与上述外壳的底部之间形成至少一侧开口的空间部的壁部,并在上述空间部内埋设与上述端子连接的引线端子,而且保持上述检测部件;以及密封材料,填充上述空间部并且覆盖上述端子和上述引线端子之间的连接部,
上述密封材料和上述壁部以及上述外壳的底部密接在一起,在上述空间部开口的上述一侧的上述密封材料的上述壁部以及沿着上述外壳之底部的外周部内侧形成凹部。
根据上述电气部件,在保持部件上埋设与检测部件的端子连接的引线端子,因此能够将引线端子的位置决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从而能够提高在连接引线端子和端子时的工作效率。而且,在空间部开口的一侧的密封材料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因此能够减少密封材料的体积、降低相对温度变化等的收缩量(体积变化量),而且能够控制密封材料的收缩方向,从而能够使密封材料和壁部、以及外壳的底部之间不易发生剥离,而且即使在温度等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也能够确保防水性能。
在上述电气部件中,在上述一侧的上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多个朝向上述空间部侧宽度变窄的凹陷部,并且在该凹陷部内填充上述密封材料,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外壳的底部设有朝向空间部侧宽度变窄的凹陷部,所以可通过该凹陷部来机械性地抑制密封材料的变化,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密封材料和外壳的底部之间的剥离,而且可更加提高防水性能。
在上述电气部件中,上述壁部具有:与上述外壳的底部相对置的对置壁部;以及与该对置壁部交叉且互相相对置的一对侧壁部,并且在上述侧壁部的上述外壳的底部附近设有向上述空间部侧突出的突出部,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侧壁部的外壳的底部附近设有向空间部侧突出的突出部,所以能够在该突出部的周围填充密封材料,从而能够提高外壳的底部和密封材料之间的密接性,并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在上述电气部件中,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形成第2壁部,该第2壁部在处于上述一侧相反侧的另一侧上具有与上述空间部连通的开口部,而且在从上述开口部露出的上述密封材料的沿着该开口部的外周部内侧设有凹部,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另一侧在从与空间部连通的开口部露出的密封材料的一部分上设有凹部,所以在另一侧也能够减少密封材料的体积并降低相对温度变化等的收缩量(体积变化量),而且能控制密封材料的收缩方向,从而可从两侧稳定地做到密封材料的壁部以及外壳的底部之间不易产生剥离。
尤其是,在上述电气部件中,将上述第2壁部的开口部分割成多个,并且在从各个上述开口部露出的上述密封材料的沿着该开口部的外周部内侧设置凹部,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设置在第2壁部的开口部被分割成多个,所以能够确保第2壁部的强度,从而即使在第2壁部上设置开口部也能够防止保持部件的强度变弱。
在上述电气部件中,在上述另一侧的上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多个朝向上述空间部侧宽度变窄的凹陷部,并且在该凹陷部内填充上述密封材料,且在上述第2壁部上的上述外壳的底部和上述开口部之间形成向上述一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外壳的底部设有朝向空间部侧宽度变窄的凹陷部,所以通过该凹陷部能机械性地抑制密封材料的变化,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密封材料和外壳的底部之间产生剥离,可更加提高防水性能。而且,因为在第2壁部上、外壳的底部和开口部之间形成了第2突出部,所以能够在该第2突出部的周围填充密封材料,从而能够提高外壳的底部和密封材料之间的密接性,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在上述电气部件中,在与上述外壳的底部相对置的上述壁部上形成位于上述空间部的凸缘部,而且使上述引线端子从上述凸缘部向上述空间部侧突出,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将位于空间部的凸缘部形成在与外壳的底部相对置的壁部,因此能够在该凸缘部的周围填充密封材料,从而能够提高保持部件和密封材料之间的密接性。而且,由于使引线端子从该凸缘部突出,因此即使假设在保持部件和密封材料之间产生剥离而在空间部内发生浸水,也可通过凸缘部使水不易浸入到引线端子侧。
在上述电气部件中,在上述引线端子上形成贯通至上述一侧的贯通部,而且从上述外壳的底部突出的上述端子的前端朝向上述另一侧弯曲,并插通上述贯通部与上述引线端子连接,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端子的前端插通引线端子的贯通部,能够以端子的前端插通引线端子贯通部的状态填充密封材料,从而能够可靠地连接引线端子和端子。
例如,上述电气部件可适用于构成上述密封材料的合成树脂的热膨胀率大于构成上述保持部件以及上述外壳的合成树脂的热膨胀率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构成密封材料的合成树脂的热膨胀率比保持部件等的热膨胀率大,也能够恰当地提高密封材料和保持部件等的密接性,从而能够提高防水性。
在上述电气部件中,使上述保持部件的前端侧作为连接器部,是最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与保持部件一体地形成连接器部,所以能够简化在与该电气部件连接的被连接部上连接的作业。
根据上述电气部件,因为在保持部件上埋设了与检测部件的端子连接的引线端子,所以能够将引线端子的位置决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从而能够提高在连接引线端子和端子时的工作效率。而且,因为在空间部开口的一侧的密封材料的一部分上形成了凹部,所以能够减少密封材料的体积并降低相对温度变化等的收缩量(体积变化量),而且能够控制密封材料的收缩方向,从而在密封材料和壁部以及外壳的底部之间不易产生剥离,从而即使在温度等环境变化很大的地方使用也能够确保防水性能。其结果,能够提高在连接引线和端子时的工作效率,而且即使在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也能够确保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电气部件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图2(a)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保持部件的主视图,图2(b)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保持部件的后视图,图2(c)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保持部件的俯视图。
图3(a)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开关本体的主视图,图3(b)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开关本体的后视图。
图4为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保持部件上组装了开关本体时的立体图。
图5为向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密封材料注入部填充的密封材料的立体图。
图6(a)为向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密封材料注入部填充的密封材料的主视图,图6(b)为向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密封材料注入部填充的密封材料的侧视图,图6(c)为向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密封材料注入部填充的密封材料的后视图,图6(d)为向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的密封材料注入部填充的密封材料的仰视图。
图中标记
1开关装置(电气部件),2保持部件,21保持部,210空间部,211底壁部,212侧壁部,212a突出部,212b支持片,213里壁部,213a突出部,213b开口部,213c支柱部,214凸缘部,215突出片,22连结部,23固定部,24突出片,25引线端子,25a贯通部,3开关本体(检测部件),31外壳,310(310a、310b、310c)凹陷部,311(311a、311b、311c)凹陷部,32(32a、32b、32c)端子,33杆部,34盖部,4密封材料注入部,5密封材料,51、52凹部,53(53a、53b、53c)突出片,54(54a、54b、54c)突出片,55(55a、55b)凹部,56凹部,57(57a、57b)凹部,6连接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气部件可适合用于例如在温度等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的车载用的检测开关装置等上,但是并不受限于此,还可适用于在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的任意电气部件上。下面说明将本发明所涉及到的电气部件适用于在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的开关装置上时的情况。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部件的开关装置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开关装置1通过在使绝缘性树脂材料成型而形成的保持部件2的一端部(上端部)上组装作为检测部件的开关本体3,而且在形成于该开关本体3的下方侧的密封材料注入部4中注入密封材料,从而密封后述开关本体3的端子32和保持部件2的引线端子25之间的连接部,确保该连接部的防水性能。位于与保持部件2上的开关本体3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下端部)向侧方侧弯曲而成型,而且构成有在其内部形成了使引线端子25露出的空间的连接器部6。
图2(a)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装置1的保持部件2的主视图,图2(b)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装置1的保持部件2的后视图,图2(c)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装置1的保持部件2的俯视图。保持部件2具有:例如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成型而且在其上端部保持开关本体3的保持部21;从该保持部21的下端部延伸出、且与连接器部6连接的连结部22;以及从这些保持部21和连结部22的侧面延伸出而设置、且将开关装置1固定在被安装面上的固定部23。而且,在连结部22的背面侧设有,插通设在被安装面上的凹部、且决定开关装置1位置的突出片24。
保持部21具有:底壁部211,形成在上方侧开口而且在一侧(图2(a)所示的图纸近前一侧)开口的空间部210,且被当作对置壁部;一对侧壁部212,与该底壁部211以大致正交的状态交叉,并且相互对置;以及作为第2壁部的里壁部213。在底壁部211上设有一对在其上端部具有凸缘部214的突出片215,从这些凸缘部214的上表面露出被埋设在保持部件2内部的引线端子25的一端(上端)。该引线端子25由金属材料(金属板材)构成,是在制造保持部件2时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的,成为穿过连结部22的内部而在连接器部6内的空间露出其另一端(下端)的状态。而且,在引线端子25的从凸缘部214露出的板状部分上形成有贯通部25a,成为后述开关本体3的端子32(32a、32b)的前端部被插通并被焊接的状态。在一对侧壁部212的中心附近的位置设有向空间部210侧突出的突出部212a。而且,在里壁部213的中心附近设有向空间部210侧突出的突出部213a。这些突出部212a和突出部213a被相连地设置,并具有几乎遍及空间部210的整个内壁面地突出的肋形状。在这些突出部212a以及突出部213a的上方设有一对支持片212b,该一对支持片212b支持被安装于空间部210的开关本体3。这些支持片212b从侧壁部212以及里壁部213向空间部210侧稍微突出地设置。这些支持片212b的突出宽度小于突出部212a以及突出部213a地设置。
在里壁部213的突出部213a的下方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开口部213b。在这些开口部213b之间设有向空间部210侧突出的支柱部213c。通过如上所述地在开口部213b之间设置支柱部213c,从而即使在里壁部213上设置开口部213b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保持部件2的强度变弱。
图3(a)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1的开关本体3的主视图,图3(b)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1的开关本体3的后视图。开关本体3例如具有;外壳31,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而成型、且具有大概箱状(长方体形状);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端子32(端子32a、32b、32c),一部分从该外壳31的底部突出地埋设在外壳31内;杆部33,可转动地被安装于外壳31的一侧壁部上;滑块,具备根据对该杆部33的按压操作而在外壳31内滑移的操作突起部35;以及盖部34,为了防水被安装于该操作突起部35的外周、由可弹性恢复的橡胶材料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31由下壳和上壳构成,该下壳作为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埋设了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端子32的晶片,该上壳与该下壳形成为一体。在这里,下壳由聚苯硫醚树脂(PPS,Polyphenylene sulfide)成型,而形成了后述凹陷部310、311的上壳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PBT)成型。开关本体3构成为,根据与对杆部33的按压操作相伴的滑块(操作突起部35)位置,改变在端子32a~32c之间处为导通状态的组合,并能够向外部输出相应于该按压操作的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对杆部33进行按压操作时,端子32a和端子32c之间成为导通状态(ON状态),当对杆部33不进行按压操作(初始状态)时,端子32a和端子32c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OFF状态)。
在外壳31的底部,在图3(a)所示的图纸近前一侧即、在保持部21的空间部210开口部侧设有朝向保持部21的底壁部211侧、即端子32侧宽度变窄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凹陷部310(凹陷部310a、310b、310c)。同样地,在外壳31的底部,在图3(b)所示的图纸近前一侧、即在保持部21的里壁部213侧设有朝向保持部21的底壁部211侧、即端子32侧宽度变窄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凹陷部311(凹陷部311a、311b、311c)。
从外壳31的底部突出的端子32(端子32a、32c)的结构为,在其下端部向图3(a)所示的图纸里侧(图3(b)所示的图纸近前一侧)弯曲,并且当在保持部件2上组装开关本体3时,端子32的前端部(更具体地讲,为端子32a、32c的前端部)插通引线端子25的贯通部25a。另外,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端子32b,所以端子32b没有被弯曲而在中途被切断。
图4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1的保持部件2上组装了开关本体3时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以外壳31的底面被一对支持片212b支持的状态组装开关本体3。此时,开关本体3以使杆部33向上方侧延伸出并且端子32a、32c插通引线端子25的贯通部25a的状态被保持部件2保持。外壳3的侧面宽度与保持部21的侧壁部212的宽度大致相同,外壳3的侧面以被侧壁部212的内壁所夹持的状态被保持。
密封材料注入部4在如上所述地组装的开关本体3的外壳31的底面和保持部21的底壁部211之间形成。而且,向如上所述地形成的密封材料注入部4注入密封材料5。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以由一对支持片212b支持外壳31的底面的状态组装了开关本体3,因此密封材料5不仅被填充到外壳31的底面和侧壁部212的突出部212a之间而且还绕到突出部212a的下方侧填充,从而能够提高开关本体3(外壳31)的底部和密封材料5之间的密接性,并且能够提高其防水性能。尤其是,密封材料5还被填充到设在外壳31底面上的凹陷部310、311中,从而能够机械性地抑制密封材料5的变化,能够提高开关本体3(外壳31)的底部和密封材料5之间的密接性(参照图1)。而且,因为在底壁部211上设置了具有凸缘部214的突出片215,所以密封材料5可绕到凸缘部214的上方侧以及下方侧地填充,从而能够提高保持部件2(底壁部211)和密封材料5之间的密接性。还有,因为使引线端子25从该凸缘部214突出,所以即使在保持部件2(底壁部211)和密封材料5之间发生剥离而在空间部210内浸水,也能够通过凸缘部214使水不易浸入引线端子32侧。而且,因为端子32a、32c以插通引线端子25贯通部25a的状态被保持部件2保持,所以在开关本体3的端子32插通引线端子25的贯通部25a并被焊接的状态下填充密封材料5,从而能够可靠地连接引线端子25和端子32。
注入到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由具有密接性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聚酯树脂)构成。构成该密封材料5的聚酯树脂具有热膨胀率大于构成开关本体3外壳31的PBT、PPS或者构成保持部件2的PBT的特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开关装置1中,如图1所示,填充密封材料5,以使在注入到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的中心部分、即在沿着底壁部211、侧壁部212以及开关本体3外壳31的底部的外周部内侧形成凹部51。同样地,填充密封材料5,以使在形成于里壁部213的开口部213b的中心部分、即沿着开口部213b的外周部内侧形成凹部52(参照图6(c))。具体地为,将处在图4所示状态的开关装置1配置在具有与凹部51、52相对应的凸状部的一对模具(夹具)内,通过设在模具上的孔将被加热而熔化了的热可塑性树脂(热熔化物)注入到在开关本体3的下侧形成的空间部210(密封材料注入部4)中。并且,若在树脂固化之后从模具取出开关装置1,则能够得到处在图1所示的、密封材料5填充了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状态的开关装置1。
在这里,用图5以及图6说明如上所述地填充了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的形状。图5为,填充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1之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的立体图。图6(a)为填充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1之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的主视图,图6(b)为填充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1之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的侧视图、图6(c)为填充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1之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的后视图,图6(d)为填充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开关装置1之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的仰视图。另外,在图5以及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抽出填充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做出了图示,实际上不存在如该图所示的作为单体的密封材料5。
如图5以及图6(a)、(c)所示,在已填充到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的表面上设有凹部51、52。如上所述地在密封材料5的表面上设置凹部51、52的目的在于,第一、为了减少填充到密封材料注入部4的密封材料5的体积,第二、为了使密封材料5的收缩方向还朝向密接部分(开关本体3的外壳31的底部或者保持部件2的底壁部211)侧。如前者那样,通过减少密封材料5自身的体积,能够降低密封材料5整体相对温度变化等的收缩量,能够抑制从密接部分剥离的力。而且,如后者那样,通过使密封材料5的收缩方向还朝向密接部分侧,能够使与凹部51、52侧方的内壁部相对应的密接部分的密封材料5维持密接状态,能够抑制从密接部分剥离的力。假设,在不设置凹部51、52的情况下,密封材料5的收缩方向就被限制在从密接部分剥离的方向,从而难以维持密接状态。通过如上所述地在密封材料5的表面设置凹部51、52,从而能够提高开关本体3(外壳31)和密封材料5之间的密接性、以及保持部件2(底壁部211)和密封材料5之间的密接性,而且能够使开关本体3(外壳31)和密封材料5之间的剥离、以及保持部件2(底壁部211)和密封材料5之间的剥离不易产生,从而即使在温度等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也能够确保防水性能。
另外,在图6(a)、(c)所示的密封材料5的上表面部设有被注入到外壳31凹陷部310内的多个突出片53(53a、53b、53c),还设有被注入到凹陷部311内的多个突出片54(54a、54b、54c)。而且,在图6(a)、(b)、(c)所示的密封材料5的侧面部设有根据保持部21侧壁部212的突出部212a而形成的凹部55(55a、55b),在图6(c)所示的密封材料5的背面部设有根据保持部21里壁部213的突出部213a而形成的凹部56。而且,在图5、图6(b)、(d)所示的密封材料5的侧面部(下面部)设有根据保持部21底壁部211的突出片215而形成的凹部57(57a、57b)。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开关装置1,在保持部件2上埋设了与开关本体3的端子32连接的引线端子25,所以能够将引线端子25的位置决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从而能够提高在连接引线端子25和端子32时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在空间部210开口的一侧的密封材料5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凹部51,因此能够减少密封材料5的体积并降低相对温度变化等的收缩量(体积变化量),而且能够控制密封材料5的收缩方向,从而能够使密封材料5与保持部21的底壁部211、以及侧壁部212、以及开关本体3外壳31的底部之间不易产生剥离,而且即使在温度等环境变化很大的场所使用也能够确保防水性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开关装置1中,在保持部件2上,在作为与一侧相反一侧的另一侧上形成有里壁部213,该里壁部213具有与空间部210连通的开口部213b,而且在从开口部213b露出的密封材料5的一部分上设有凹部52,因此即使在另一侧也能够减少密封材料5的体积并降低相对温度变化等的收缩量(体积变化量),而且能够控制密封材料5的收缩方向,从而能够从双方侧平衡地实现密封材料5与保持部21的底壁部211、以及侧壁部212、开关本体3外壳31的底部之间不易产生剥离。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开关装置1中,因为设在里壁部213上的开口部213b被分割成多个,所以能够确保里壁部213的强度,从而即使在里壁部213上设置开口部213b也能够防止保持部件2的强度变弱。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实施时能够做出各种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所示的大小和形状等,并不受限于此,可在发挥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做出适当变更。此外,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目的的范围,能够适当变更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气部件的一个例子列举了开关装置1,并且作为其检测部件的一个例子列举了开关本体3来进行说明,但是关于电气部件以及检测部件的内容,并不受限于此,而是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可适用于将使用了可变电阻器的位置传感器、使用了磁铁和磁性检测元件的磁性开关等作为检测部件。

Claims (10)

1.一种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检测部件,该检测部件的端子从外壳的底部露出;
保持部件,具有在与上述外壳的底部之间形成至少一侧开口的空间部的壁部,并且在上述空间部内埋设与上述端子连接的引线端子,而且保持上述检测部件;以及
密封材料,填充上述空间部而且覆盖上述端子和上述引线端子之间的连接部,
上述密封材料和上述壁部以及上述外壳的底部密接在一起,在上述空间部开口的上述一侧的上述密封材料的上述壁部以及沿着上述外壳底部的外周部内侧形成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侧的上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多个朝向上述空间部侧宽度变窄的凹陷部,而且在该凹陷部中填充上述密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壁部具有:与上述外壳的底部相对置的对置壁部;以及与该对置壁部交叉且互相对置的一对侧壁部,而且在上述侧壁部的上述外壳的底部附近设有向上述空间部侧突出的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形成第2壁部,该第2壁部在位于上述一侧相反侧的另一侧上具有与上述空间部连通的开口部,在从上述开口部露出的上述密封材料的沿着该开口部的外周部内侧设有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2壁部的开口部分割成多个,并且在从各个上述开口部露出的上述密封材料的沿着该开口部的外周部内侧设有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另一侧的上述外壳的底部上设有多个朝向上述空间部侧宽度变窄的凹陷部,在该凹陷部中填充上述密封材料,而且在上述第2壁部上向上述一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形成在上述外壳的底部和上述开口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外壳的底部相对置的上述壁部上形成位于上述空间部的凸缘部,而且使上述引线端子从该凸缘部向上述空间部侧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引线端子上形成贯通至上述一侧的贯通部,而且使从上述外壳的底部突出的上述端子的前端朝向上述另一侧弯曲并插通上述贯通部地与上述引线端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密封材料的合成树脂的热膨胀率大于构成上述保持部件以及上述外壳的合成树脂的热膨胀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保持部件的前端侧成为连接器部。
CN201110133403.XA 2010-05-27 2011-05-23 电气部件 Active CN102262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1195A JP5497536B2 (ja) 2010-05-27 2010-05-27 電気部品
JP121195/2010 2010-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2969A true CN102262969A (zh) 2011-11-30
CN102262969B CN102262969B (zh) 2014-03-26

Family

ID=45009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3403.XA Active CN102262969B (zh) 2010-05-27 2011-05-23 电气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97536B2 (zh)
CN (1) CN1022629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7840A (zh) * 2012-04-23 2013-10-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防水型电子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8106B2 (ja) * 2017-07-07 2021-05-12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開閉検知装置
EP3937202A4 (en) * 2019-03-06 2023-04-19 Alps Alpine Co., Ltd. SWITCHING DEVICE AND OPENING/CLOSE DETECTION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5634A1 (de) * 1988-08-16 1990-02-28 BÄR ELEKTROWERKE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chnappschalter
JPH076660A (ja) * 1993-06-15 1995-01-10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US5463198A (en) * 1993-06-15 1995-10-31 Alps Electric Co., Ltd. Switch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6593Y2 (zh) * 1987-12-05 1993-09-16
JPH04129429U (ja) * 1991-05-20 1992-11-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ツチ装置
JPH04357631A (ja) * 1991-09-25 1992-12-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のシール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5634A1 (de) * 1988-08-16 1990-02-28 BÄR ELEKTROWERKE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chnappschalter
JPH076660A (ja) * 1993-06-15 1995-01-10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US5463198A (en) * 1993-06-15 1995-10-31 Alps Electric Co., Ltd. Switching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7840A (zh) * 2012-04-23 2013-10-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防水型电子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49149A (ja) 2011-12-08
CN102262969B (zh) 2014-03-26
JP5497536B2 (ja)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5125B (zh) 表面安装熔断器
JP4532529B2 (ja) 電気器具、及び該電気器具の製造方法
JP2005024344A (ja) 温度センサ
CN103875131B (zh) 具有插头壳体的用于机动车的控制器
JP2000251998A (ja) 電線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72071A (ja)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2013041677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2262969B (zh) 电气部件
WO2015022841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3225423A (ja) 防水型電子部品
JP2020092013A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06140A (zh) 车门把手
JP2018014313A (ja) 端子付電線
US777624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resin-molded case and molding tool for forming resin-molded case
JP4620303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0154221B1 (ko) 검출스위치용 케이스와 그 제조방법
CN100507261C (zh) 电子模块、具有该电子模块的点火线圈及其生产工艺
WO2016143324A1 (ja) 液面検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814750B (zh) 电气组件
JP2019021667A (ja) 回路装置、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ネクタ
JP2004349071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4152546A (ja) ターミナルのシール構造およびシール方法
JPH118007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8745Y2 (zh)
JP2021048268A (ja) 回路ユニット、電気接続箱及び回路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