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9089B - 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9089B
CN102249089B CN 201010176693 CN201010176693A CN102249089B CN 102249089 B CN102249089 B CN 102249089B CN 201010176693 CN201010176693 CN 201010176693 CN 201010176693 A CN201010176693 A CN 201010176693A CN 102249089 B CN102249089 B CN 102249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onveyer
clamp structure
belt convey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766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9089A (zh
Inventor
郑建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td
Zhen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kui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zhen Co Ltd
Zhen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kui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zhen Co Ltd, Zhen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kui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766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49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49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9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9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90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传送基板的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送带和多个夹持固定机构。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带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传送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每一传送带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夹持固定机构。每一夹持固定机构均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固定于所述传送带的工作面。所述第二夹持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相配合产生夹持作用力。所述两个传送带中,一个传送带上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基板的其中一个侧边夹持于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的第一夹持结构与第二夹持结构之间,另一个传送带上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基板的另一个侧边夹持于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的第一夹持结构与第二夹持结构之间。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加工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作为各种电子元件的载体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封装。
电路板湿制程生产线因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以及低成本而广泛应用于PCB生产中。该制程一般采用水平或垂直的传动输送方式生产电路板。该传动输送方式是采用电机、传动链条、拨叉齿轮、及直齿轮等机构带动相对设置的下输送辊和上输送辊同步转动,从而使电路板在多组下输送辊和上输送辊之间被传送。每一输送辊均包括一根转动轴以及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多个滚轮,多个滚轮可在所述转动轴的带动下转动。使用该方式传送电路板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所述多个输送辊上的多个滚轮的形状或摩擦系数可能不尽相同,且每一滚轮均可能真圆度不足。如此,当电路板在多组下输送辊和上输送辊之间传送一段距离后,可能会发生倾斜,偏离预定的传送轨迹。其次,多组下输送辊和上输送辊之间存在间隙,经常会出现电路板从相邻的输送辊的间隙落入机台内的情况。再次,当传送的电路板重量很小,在蚀刻、显影等需要向电路板表面喷洒药液的过程中,电路板与药液接触后产生的吸附力会将该电路板卷入输送辊的多个滚轮内。最后,在蚀刻、显影等需要向电路板表面喷洒药液的过程中,上输送辊或下输送辊可能会遮挡电路板表面,造成电路板表面处理不均匀的现象。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电路板加工的传送装置,以平稳地传送电路板,提高电路板表面处理的均匀性。
一种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基板。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送带和多个夹持固定机构。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带分别用于承载所述基板的相对的两个侧边,且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传送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每一传送带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夹持固定机构。每一夹持固定机构均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固定于所述传送带的工作面。所述第二夹持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相配合产生夹持作用力。所述两个传送带中其中一个传送带上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基板的其中一个侧边夹持于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的第一夹持结构与第二夹持结构之间。所述两个传送带中另一个传送带上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基板的另一个侧边夹持于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的第一夹持结构与第二夹持结构之间。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传送装置的夹持固定机构可牢牢地固定基板,从而避免基板在传送过程中偏离预定的轨迹。此外,所述基板的表面在传送过程中基本上全部暴露出来,有利于提高基板表面加工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沿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夹持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沿IV-IV线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传送电路板时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传送装置                                100
机台                                    10
第一载台                            101
第二载台                            102
第一传动轴                          11
第二传动轴                          12
第一齿轮                            13
第一啮合齿                          130
第一啮合槽                          131
第二齿轮14                          14
第二啮合齿                          140
第二啮合槽                          141
环状传送带                          15
环状皮带                            150
收容框                              151
啮合支撑体                          152
第一表面                            153
第二表面                            154
收容腔                              155
第一固定孔                          156
夹持固定机构                        16
第一夹持结构                        160
第二夹持结构            161
枢轴                    162
底座                    163
第一夹持块              164
固定件                  165
第二固定孔              166
第三固定孔              167
支撑板                  17
基板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装置100,用于传送基板。所述基板可为电路板等。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述传送装置100包括一个机台10、一个第一传动轴11、一个第二传动轴12、至少两个第一齿轮13、至少两个第二齿轮14、至少两个环状传送带15、多个夹持固定机构16和至少一个支撑板17。
所述机台10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载台101和第二载台102。所述第一载台101和第二载台102均为长条形,且均沿所述基板的传送方向设置,即沿图1中的箭头所指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传动轴11设置于所述机台10的第一载台101和第二载台102之间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载台101和第二载台102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11垂直于所述将基板的传送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传动轴12也设置于所述机台10的第一载台101和第二载台102之间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载台101和第二载台102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与第二传动轴分别位于所述机台10相对的两侧。
所述传送装置100还具有一个驱动器(图未示),所述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均机械连接于所述驱动器。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齿轮13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13的数量为两个。每一第一齿轮13均具有多个第一啮合齿130。所述多个第一啮合齿130环绕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中心等角度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啮合齿130之间具有一个第一啮合槽131。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齿轮14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12。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齿轮14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齿轮13一一对应,每一第二齿轮14均与与之对应的一个第一齿轮13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齿轮13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齿轮14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一第二齿轮14均具有多个第二啮合齿140。所述多个第二啮合齿140环绕所述第二齿轮14的中心等角度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二啮合齿140之间具有一个第二啮合槽141。所述第一啮合槽131与所述第二啮合槽141的形状相同。
所述至少两个环状传送带15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传送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每一环状传送带15均用于承载所述基板的一个侧边。每一环状传送带15均套装于一个第一齿轮13和与所述第一齿轮13相对应的第二齿轮14上。每一环状传送带15均包括一环状皮带150、多个收容框151和多个啮合支撑体152。
所述环状皮带150可为橡胶材质,其具有位于环状皮带150外圈的第一表面153和位于环状皮带内圈的第二表面154。所述第一表面153即为所述环状皮带150的工作面,用于承载所述基板。所述多个收容框15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53,用于收容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16。每一收容框151均自所述第一表面153向外垂直延伸,且均围合形成一个收容腔155。本实施例中,每一收容框151及收容腔155均为方形。所述环状皮带150在所述多个收容框151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56。每一收容框151内对应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156。每一第一固定孔156均为自第一表面153向第二表面154开设的盲孔,且具有内螺纹。
所述多个啮合支撑体152间隔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53的一侧,即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54。所述多个啮合支撑体152用于与所述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相啮合从而带动所述环状皮带150转动。每一啮合支撑体152均自第二表面154向内垂直延伸,其形状与所述第一啮合槽131和第二啮合槽141的形状相匹配。相邻的两个啮合支撑体152之间的空隙恰可容置第一啮合齿130或第二啮合齿140。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状传送带15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环状传送带15靠近第一载台101,另一个环状传送带15靠近第二载台102。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16在所述至少两个环状传送带15上间隔设置。每一夹持固定机构16均包括第一夹持结构160、第二夹持结构161和枢轴162,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60和第二夹持结构161通过所述枢轴162相互铰接。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60固定于所述环状传送带15的第一表面153,即,工作面。所述第二夹持结构161用于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60相配合产生夹持作用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60和第二夹持结构161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所述夹持固定机构16通过该磁力作用夹持基板。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60包括一个底座163、一个第一夹持块164和多个固定件165。所述底座163的形状与所述收容腔155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底座163采用锰锌铁氧体或镍锌铁氧体等软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夹持块164嵌设于所述底座163内。所述第一夹持块164采用永磁材料制成,如采用铝镍钴、稀土钴、铷铁硼、钡铁氧体、锶铁氧体等。所述底座163和第一夹持块164分别开设有位置和数量均与所述环状皮带150的第一固定孔156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166和第三固定孔167。所述第二固定孔166和第三固定孔167均为通孔,且均具有内螺纹。所述底座163和所述第一夹持块164均固定于所述环状传送带15的第一表面153。具体地,所述多个固定件165依次与所述第一夹持块164的第三固定孔167、所述底座163的第二固定孔166和所述环状皮带150的第一固定孔156相配合,从而将所述底座163和所述第一夹持块164均固定于所述环状传送带15的收容框151内。所述第二夹持结构161通过所述枢轴162与底座163枢接于一起,从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161可相对于所述底座163和第一夹持块164张开和闭合,以在张开时放置所述基板并在闭合时固定所述基板靠近所述夹持固定机构16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结构161也采用锰锌铁氧体或镍锌铁氧体等软磁材料制成。当然,所述第一夹持块164和第二夹持结构161也可以均采用永磁材料制成。仅需第一夹持块164和第二夹持结构161之间可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16中,一部分夹持固定机构16固定于靠近第一载台101的环状传送带15上,另一部分固定于靠近第二载台102的环状传送带15上,且靠近第一载台101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16与靠近第二载台102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16一一对应。靠近第一载台101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16的第二夹持结构161可向靠近第一载台101方向张开,靠近第二载台102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16的第二夹持结构161可向靠近第二载台102方向张开。
当然,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60和第二夹持结构161也可以不具有磁性。所述夹持固定机构16还可以包括一弹性元件,通过该弹性元件使第一夹持结构160和第二夹持结构161之间产生夹持作用力,如此,也可以实现将基板夹持于第一夹持结构160和第二夹持结构161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板17用于与所述环状传送带15的啮合支撑体152相配合以支撑所述环状皮带150以避免所述环状皮带150在承载基板时表面发生凹陷。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板17固定于所述机台10的第一载台101和第二载台102之间,且位于一个第一齿轮13和与所述第一齿轮13相对应的第二齿轮14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支撑板17位于所述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的中心的连线的一侧,另一个支撑板17位于所述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的中心的连线的另一侧。当然,若所述支撑板17的厚度足够大,仅需一个支撑板17也可实现支撑所述环状皮带15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轮13或第二齿轮14的中心轴线两侧的部分表面。
请参阅图5,使用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传送装置100传送基板时,可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提供多块基板200。所述基板200可为软性印刷电路板,其为方形。优选地,所述基板200的厚度在0.03毫米-0.1毫米之间。
然后,将所述多块基板200固定于所述多个环状传送带15。具体地,可先将基板200置于多个夹持固定机构16的第一夹持结构160的上方,再使第二夹持结构161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60的底座163和第一夹持块164闭合。由于所述基板200的厚度较小,所述第一夹持结构160和第二夹持结构161之间的相互作用磁力可穿透所述基板200,从而所述基板200的两侧均被牢牢地固定于两条环状传送带15上。本实施例中,每一块基板200均被四个夹持固定机构16夹持固定,每一夹持固定机构16均靠近所述基板200的一个顶角。可以理解,若所述夹持固定机构16沿所述待加工的基板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足够长,仅需一个夹持固定机构16即可固定所述基板200靠近所述环状传送带15的一侧。所述多块基板200并排设置于所述两个环状传送带15之间。
最后,开启所述驱动器,使所述多个第一齿轮13和多个第二齿轮14分别在所述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的带动下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均绕其自身轴线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3的第一啮合齿130与第二齿轮14的第二啮合齿140均与环状传送带15的啮合支撑体152相互啮合,从而环状传送带15可绕所述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转动,并将固定于所述多个环状传送带15的多块基板200从靠近第一齿轮13处被传送至第二齿轮14处。当所述环状传送带15的某一啮合支撑体152转动到远离第一齿轮13或第二齿轮14处时,由于支撑板17的支撑作用,环状皮带150与该啮合支撑体152对应处并不会因载重而发生凹陷,而保持表面平整。由于基板200的表面除了在其顶角处被第二夹持结构161遮蔽,其它地方均暴露出来,在传送过程中,可方便地对基板200表面喷淋蚀刻液、显影液等药液以实现均匀地加工基板表面。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及环状传送带15的数量并不限于为两个,还可以均为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当所述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及环状传送带15的数量均为三个时,可在位于中间的一个环状传送带15上设置两排夹持固定机构16,如此,也可实现一次传送两排基板200。可以理解,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其中之一为主动轮另一个为从动轮也可。上述实施方式仅以环状传送带为例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本技术方案也可以采用其他传送带,例如水平传送带等,进行传送。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传送装置的夹持固定机构可牢牢地固定基板,从而避免基板在传送过程中偏离预定的轨迹。此外,所述基板的表面在传送过程中基本上全部暴露出来,有利于提高基板表面加工的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基板,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送带和多个夹持固定机构,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带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传送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每一传送带均用于承载所述基板的一个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传送带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夹持固定机构,每一夹持固定机构均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固定于所述传送带的工作面,所述第二夹持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相配合产生夹持作用力,所述两个传送带中,一个传送带上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基板的其中一个侧边夹持于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的第一夹持结构与第二夹持结构之间,另一个传送带上的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基板的另一个侧边夹持于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的第一夹持结构与第二夹持结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带为环状传送带,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齿轮和至少两个第二齿轮,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带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齿轮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齿轮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齿轮一一对应,每一传送带均套装于一个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应的第二齿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传送带均包括一个皮带和设置于所述皮带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侧的多个啮合支撑体,所述多个啮合支撑体用于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从而带动所述皮带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具有多个第一啮合齿,所述多个第一啮合齿环绕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等角度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啮合齿之间具有一个第一啮合槽,所述第二齿轮具有多个第二啮合齿,所述多个第二啮合齿环绕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等角度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二啮合齿之间具有一个第二啮合槽,所述啮合支撑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啮合槽和第二啮合槽的形状相匹配,相邻的两个啮合支撑体之间的空隙可容置第一啮合齿或第二啮合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进一步包括多个收容框,所述多个收容框间隔设置于所述工作面,用于收容所述多个夹持固定机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一传动轴和一个第二传动轴,所述多个第一齿轮均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多个第二齿轮均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垂直于所述基板的传送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所述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均沿基板的传送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之间,且均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转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具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应的第二齿轮之间的支撑板,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传送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包括一个底座、一个第一夹持块和多个固定件,所述传送带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底座和第一夹持块分别开设有位置和数量均与所述多个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固定孔和多个第三固定孔,所述多个固定件依次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的第三固定孔、所述底座的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皮带的第一固定孔相配合,从而将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夹持块均固定于所述传送带。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固定机构的第一夹持结构为永磁材质,所述第二夹持结构为永磁材质或软磁材质。
CN 201010176693 2010-05-19 2010-05-19 传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9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76693 CN102249089B (zh) 2010-05-19 2010-05-19 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76693 CN102249089B (zh) 2010-05-19 2010-05-19 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9089A CN102249089A (zh) 2011-11-23
CN102249089B true CN102249089B (zh) 2013-08-28

Family

ID=44976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7669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9089B (zh) 2010-05-19 2010-05-19 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49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29847A (zh) * 2013-01-18 2014-08-01 Foxnum Technology Co Ltd 運載裝置
CN104843514A (zh) * 2015-04-17 2015-08-19 杭州登新科技有限公司 Pcb板传送装置
CN108674887A (zh) * 2016-11-24 2018-10-19 刘可 一种便于取放的玻璃瓶立式平稳输送装置
CN107054977B (zh) * 2017-04-12 2018-12-28 成都理道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包装过程中的啤酒瓶运输结构
CN107054725A (zh) * 2017-05-27 2017-08-18 安徽管仲酒业有限公司 一种白酒酿造包装用送料装置
CN107234166A (zh) * 2017-06-05 2017-10-10 昆山钣源冲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冲压微孔模具
CN107720098A (zh) * 2017-10-26 2018-02-23 无锡杰森表面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金属板立式传送带传输机构
CN108788896A (zh) * 2018-08-28 2018-11-13 精益恒准(天津)数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料盘支撑装置
CN109319191A (zh) * 2018-11-26 2019-02-12 湖州苕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毛笔笔杆打包用传送装置
CN112249660B (zh) * 2020-11-03 2022-05-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管材自动化送料装置
CN112478597A (zh) * 2020-11-30 2021-03-12 南京丽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制造用电流变体防打滑传送机
CN113556932B (zh) * 2021-08-06 2022-08-09 苏州三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板板边防开裂结构及其加工设备
CN113543623B (zh) * 2021-09-16 2021-11-26 深圳市恒讯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微功率模块电源制造设备
CN115072350B (zh) * 2022-07-05 2023-11-21 青岛基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智能上料装置的鼓式刹车片加工设备
CN117361092A (zh) * 2023-10-26 2024-01-09 东莞市欧宇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t型装配件的阵列取放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3668A (ja) * 1987-11-20 1989-05-25 Kenji Kondo プリント基板の保持搬送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5299681A (en) * 1991-04-30 1994-04-0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nveyor equipment
US5240104A (en) * 1992-01-31 1993-08-31 Douglas John J Printed circuit board belt conveyor
CN1194230A (zh) * 1997-03-25 1998-09-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测试半导体装置的机械手系统中的传送带装置
JPH11246046A (ja) * 1998-03-02 1999-09-14 Sony Corp 基板搬送装置
DE10014199C1 (de) * 2000-03-22 2001-12-13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Leiterplatten
JP3815687B1 (ja) * 2005-03-09 2006-08-30 株式会社 シーズ 基板搬送用クランプユニット
CN101643145B (zh) * 2008-08-07 2012-03-21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基板输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9089A (zh) 201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9089B (zh) 传送装置
CN106429190B (zh) 一种便于取放的玻璃瓶立式平稳输送装置
KR101234600B1 (ko) 상하 롤러 간격 조절형 이송유닛
JP2005289556A5 (zh)
CY1115260T1 (el) Ιμαντας μεταφορας με περιστρεφομενο αξονα μεταδοσης κινησης
TW201145443A (en) Substrate load and unload mechanisms for high throughput
CN103569699B (zh) 基板传送装置
TWI537109B (zh) 搬送裝置及真空裝置
ATE444843T1 (de) Einrichtung zum anbringen von öffnungsvorrichtungen an verpackungen für flüssige nahrungsmittel
CN104176509A (zh) 基板传送装置
CN100511626C (zh) 基板处理装置及基板处理方法
CN201951949U (zh) 一种真空吸附式传送带组件
USRE37731E1 (en) Two-armed transfer robot
CN207511223U (zh) 一种装饰用的圆柱工件料盘传送装置
JP2012528058A5 (zh)
JP6647492B2 (ja) 非接触駆動伝達装置
KR101256651B1 (ko) 박판 이송장치
JP3755313B2 (ja) 搬送方法及び搬送装置
KR20140072988A (ko) 기판 이송 장치
TWI406802B (zh) 傳送裝置
WO2008120248A1 (en) Device to transport support elements for electronic circuits, in particular photovoltaic cells, along a working line
CN207670738U (zh) 输送设备
JPH02286506A (ja) 搬送装置
CN206232067U (zh) 一种中转传送机构
KR20070090503A (ko) 마그네틱 기어 및 이를 이용한 마그네틱 컨베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3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Town, Fuyong Tong tail Industrial Zone, factory building, building 5, floor, 1

Applicant after: Fuku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Co-applicant after: Zhend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3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Town, Fuyong Tong tail Industrial Zone, factory building, building 5, floor, 1

Applicant before: Fuku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Co-applicant before: Honsentech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