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7716B - 定影装置和用于定影装置中的柔性套筒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用于定影装置中的柔性套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07716B CN102207716B CN201110076103.2A CN201110076103A CN102207716B CN 102207716 B CN102207716 B CN 102207716B CN 201110076103 A CN201110076103 A CN 201110076103A CN 102207716 B CN102207716 B CN 1022077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sleeve
- basic unit
- recording materials
- releas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定影装置和用于定影装置中的柔性套筒。一种用于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柔性套筒,所述柔性套筒包括树脂基层、离型层和用于接合基层和离型层的粘接层;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套筒的内表面接触;加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用于在其自身和与所述加热器接触的所述套筒之间形成压合部,在所述压合部中,上面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被夹持和传送;电压施加部件,所述电压施加部件用于施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和接地部件,所述接地部件能够与压合部中的处于夹持状态的记录材料接触,用于将记录材料接地。在所述层的厚度方向上,粘接层的电阻大于离型层的电阻,并且离型层的电阻大于基层的电阻。所述电压施加部件将电压施加到与基层接触的所述套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其用于诸如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机器的功能的组合的多功能机器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作为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使用了SURF加热型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器、作为加热器支撑部件的支撑物(stay)、作为包含加热器的耐热膜的套筒、和加压辊,在加压辊和与加热器接触的套筒之间形成定影压合部。当记录材料在夹持于定影压合部中的同时被传送时,加热器的热被施加于记录材料,从而在记录材料的表面上形成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记录材料的表面上。具体地,能够快速增加温度的陶瓷加热器用作加热器,并且聚酰亚胺的薄膜用作用于套筒的材料。结果,在作为加热部的定影压合部处的温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到预定温度,由此定影装置具有可以实现在等待时间内的电力节省和减少这样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其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一些情况下出现被本发明人称为“托尾(tailing)”的图像缺陷。“托尾”是这样的现象,即,当上面放置(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进入定影装置(图像加热设备)时,调色剂在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扩散,并且特别地关于水平线的图像明显地出现“托尾”。当形成水平线的调色剂在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扩散时,水平线构成这样的图像,即,水平线离开其轨迹,因此,该现象称为“托尾”。“托尾”是由于当记录材料或调色剂中包含的湿气在定影压合部中蒸发时压力引起的调色剂的扩散而出现的。具体地,在高温度高湿度环境等中记录材料或调色剂吸收湿气的状态下,明显地出现“托尾”。
作为针对“托尾”的对策之一,在SURF加热型定影装置中,使用了通过对套筒施加电压而在套筒和记录材料之间产生电场这样的技术(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00-131974)。结果,通过电气力将调色剂约束在记录材料上,由此抑制了扩散。
图5示出当在套筒和记录材料P之间产生电场时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截面图,还示出此时形成的电气等效电路。套筒具有从内到外由未示出的基层、粘接层32和离型层33组成的三层结构。在这些层中的粘接层32中,导电颗粒分散以赋予粘接层32导电性,并且通过与粘接层32连接的电源30对粘接层32施加负电压。
另一方面,在定影压合部的下游侧提供片材排出辊31,以便传送上面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片材排出辊31由提供有导电性的橡胶等构成,并且接地。
电阻Rfp代表从电源30的输出端到套筒的粘接层32的接近定影压合部的位置。电阻Rfp还包括对于套筒的粘接层32的供电接触部的接触电阻,并且包括粘接层32的电阻等。电阻Rft代表套筒的离型层33的关于厚度方向的电阻。电阻Rp代表记录材料的电阻。电阻Rg代表片材排出辊31的电阻。
当记录材料P经过定影压合部并且被夹持在片材排出辊31之间时,经由记录材料P,从粘接层32到接地片材排出辊31形成电流流动的电路。在电流流动电路中的电阻的两端处,通过电压降产生电压。通过由离型层33的电阻Rft产生的电压,在定影压合部的周围,在从记录材料P朝着粘接层32的方向上产生电场Eft。调色剂具有负电荷极性,因此通过该电场Eft产生调色剂在记录材料上的约束力。
为了增加约束力,存在两种方法,包括增加要施加到套筒的粘接层的电压的一种方法以及使得离型层的电阻(Rft)比其他电阻(Rfp、Rp、Rg等)相对更大以增加施加到离型层的分压的值的一种方法。
然而,当离型层的电阻过度增加时,出现被本发明人称为“分离偏移(offset)”的图像缺陷,该图像缺陷使得在记录材料经过了定影压合部时大量出现分离放电,从而未定影调色剂图像与随后的记录材料静电分离。在“分离偏移”中,当记录材料从定影压合部排出时,通过记录材料的尾端和套筒之间的分离放电现象,套筒被分离放电,由此电荷残留在套筒的表面上以将调色剂吸向套筒。结果,随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被该电荷吸引,并且与记录材料分离。具体地,例如,当在整个套筒上形成纯黑图像或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调色剂被套筒分离,由此在图像上出现水平白线。在记录材料具有高电阻的低湿度环境中,容易出现该问题。
为了防止该分离带电,例如,会考虑对离型层赋予导电性以使得由于分离带电而产生的电荷从离型层的表面扩散。然而,在该情况下,作为最外层的离型层的电阻降低,因此,弱化定影压合部周围的电场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通过能够在充分保持调色剂在记录材料上的约束力的同时抑制套筒的分离带电由此防止诸如拖尾和分离偏移的图像缺陷的能够允许高质量图像形成的定影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定影装置的柔性套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柔性套筒,所述柔性套筒包括树脂基层、离型层和用于接合基层和离型层的粘接层;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套筒的内表面接触;
加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用于在其自身和与所述加热器接触的所述套筒之间形成压合部,在所述压合部中,上面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被夹持和传送;
电压施加部件,所述电压施加部件用于施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和
接地部件,所述接地部件能够与压合部中的处于夹持状态的记录材料接触,用于将记录材料接地,
其中,在所述层的厚度方向上,粘接层的电阻大于离型层的电阻,并且离型层的电阻大于基层的电阻,并且
其中所述电压施加部件在与基层的接触中将电压施加到所述套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柔性套筒,所述定影装置用于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所述柔性套筒包括:
树脂基层;
离型层;和
用于接合基层和离型层的粘接层,
其中,在所述层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粘接层的电阻大于所述离型层的电阻,并且所述离型层的电阻大于所述基层的电阻。
当考虑结合附图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套筒接触部及其周围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在防止托尾的方向上施加的电场的示意图。
图5是在常规定影装置中的在防止拖尾的方向上施加的电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关于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等,除非另外指出,否则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设备)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是使用转印型电子照相处理的激光束打印机。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能够仅在一面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作为示例。
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1以预定圆周速度(处理速度)在箭头指示的顺时针方向上被旋转驱动。
接触带电辊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带电到预定极性和预定电势(一次带电)。在本实施例中,对带电辊2施加-600V的电压,使得感光鼓1被带电到与所施加电压的极性和电势基本等同的极性和电势。
作为图像曝光装置的激光束扫描仪3输出目标图像信息的经受了与时序电数字像素信号对应地ON/OFF调制的激光L,该目标图像信息是从诸如主计算机的未示出外部装置输入的。感光鼓1的带电表面经受通过激光L的扫描曝光(照射)。通过该扫描曝光,去除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曝光明(light)部处的负电荷,使得在感光鼓1上形成与目标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通过将调色剂从显影套筒4a供应给感光鼓1,将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作为可转印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在激光束打印机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其中调色剂被淀积在静电潜像的曝光明部上的反转显影型激光束打印机。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带负电,并且被淀积在去除了负电荷的曝光明部上。
在片材馈送盒5中,记录材料片材P被堆叠并且累积。片材馈送辊6被基于片材馈送开始信号而驱动,由此片材馈送盒5中的记录材料片材P被逐一地分离并且馈送。馈送的记录材料P经过配准辊7和片材路径8a,并且以预定定时被引到转印部T,转印部T是感光鼓1和作为可接触可旋转的转印部件的转印辊9之间的接触压合部。即,通过配准辊7以这样的定时控制记录材料P的传送,即,当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区域的前端部到达转印部T时,记录材料P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区域的前端部刚好到达转印部T。
记录材料P被引到转印部T。在转印部T处的传送期间,从未示出的转印偏压施加电压源对转印部9施加被控制在预定电压值处的转印电压(可转印)。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因此,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转印辊9,在转印部T处,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静电转印到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
在转印部T处在上面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与感光鼓1分离,并且经过片材路径8b以被传送到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装置11,然后经受用于对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加压的定影。
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之后的感光鼓1经受未转印调色剂、纸尘等的去除,由此,感光鼓1的表面被清洁并且然后反复地经受图像形成。
经过了定影装置11的记录材料P在片材路径8c上被引导,并然后从片材排出口13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14上。
这里,作为可接触可旋转的转印部件的转印部9,通常使用弹性海绵辊,该弹性海绵辊包括SUS或Fe等的芯金属9a和形成在芯金属上并通过碳黑或离子导电填充物等被调整为具有1×106Ω到1×1010Ω的电阻的半导电海绵弹性层9a。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通过如下方式制备的离子导电转印辊,即,在芯金属9b周围以辊的形状一体且同心地成形弹性层9a,以使得通过NBR橡胶与表面活性剂等的反应具有导电性。转印辊具有从1×108到5×108Ω的范围内的电阻值。
(定影装置)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SURF加热型定影装置11的示意图。该装置是在例如JP-A平4-44075到JP-A平4-44083以及JP-A平4-204980到JP-A平4-204984中描述的无张力(tension-less)型。
无张力型的SURF加热型定影装置包括具有环形带形状和筒形的耐热套筒22。至少套筒22的圆周部的一部分总是处于没有张力的状态(没有施加张力)。通过加压辊24的旋转驱动力旋转套筒22。
支撑物21是执行热保持部件的功能还有套筒引导件的功能的耐热和刚性部件。
作为加热部件的陶瓷加热器23被提供并保持在沿支撑物21的纵向的支撑物21的下表面上。顺便提及,这里所指的纵向是与记录材料P的传送方向垂直的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支撑物21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PEEK、PPS和液晶聚合物的高耐热树脂材料以及由这些树脂材料与陶瓷、金属和玻璃等的合成材料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液晶聚合物。具有环形筒状和柔性的耐热套筒22被外部地啮合在包括加热器23的支撑物21上。套筒22包含其内部的加热器23和加热器23上的滑动件(slide)。使得环行耐热套筒22的内圆周长度比包括加热器23的支撑物21的外圆周长度长例如约3mm。因此,套筒22以圆周长度方面的裕度外部地啮合在支撑物21上。
套筒22可以具有100μm或更少,优选地70μm或更少并且20μm或更多的膜厚度,以便通过减少热容量来改进快速启动属性。此外,作为用于套筒22的材料,可以使用诸如PTFE、PFA或FEP的耐热树脂的单层膜,或者通过将PTFE、PFA或FEP的膜涂覆在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PEEK、PES或PPS等的膜的外圆周表面上而制备的复合层膜。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通过将PTFE的膜涂覆在约60μm厚的聚酰胺酰亚胺膜的外圆周表面上而制备的复合膜。套筒22的外直径为18mm。该套筒具有从其内侧到其外侧依次包括基层、粘接层和离型层的叠层构成。下面将描述基层、粘接层和离型层的细节以及用于防止拖尾的膜电压施加方法。
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24经由套筒22与加热器23相对,并且加压接触套筒22以形成定影压合部N。此外,加压辊24执行作为用于通过其旋转而使套筒22旋转的套筒外表面接触驱动装置的功能。加压辊24包括芯金属、弹性层和作为最外层的离型层,并且被提供为通过由未示出的承载装置和推动(urging)装置施加的预定推动力,加压接触套筒22的与加热器23接触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铝的芯金属、硅酮橡胶的弹性层和以30μm的厚度形成的PFA管的离型层。加压辊23的外直径为20mm,并且弹性层的厚度为3mm。
加压辊24通过未示出的驱动系统以预定圆周速度在箭头方向上被旋转驱动。通过加压辊24的旋转驱动,通过定影压合部N中加压辊24与套筒22的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旋转力作用于套筒22。结果,当套筒22在其内表面侧处的定影压合部N中在加热器23的表面上滑动的同时,套筒22通过加压辊24的旋转围绕支撑物21以基本等于加压辊24的圆周旋转速度的圆周旋转速度沿箭头方向旋转。
当加热器23的温度上升到预定温度并且通过加压滚24的旋转而引起的套筒22的旋转周速度处于稳定状态时,定影装置11处于可操作状态。在该可操作状态中,作为要被加热和经受图像定影的材料的记录材料P从转印部T被引导到在加压辊24和与加热器23接触的套筒22之间形成的定影压合部N中。然后,记录材料P在被夹持在定影压合部N中的同时与套筒22一起被传送,由此,经由套筒22对记录材料P施加加热器23的热,由此将未定影的可视图像(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经过了定影压合部N的记录材料P与套筒22分离并且被传送。
(拖尾防止装置)
接下来,将描述拖尾防止装置。图3示出在套筒22的接触部附近的示意结构,对该接触部要施加用于防止拖尾的电压。在本实施例中,基层25由主要包含聚酰亚胺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对其添加了作为主要包含碳黑的填充物材料的导电填充物,并且对基层25赋予导电性。在套筒22的纵向端部处,形成基层25被暴露的基层暴露部25a,如用作套筒22的(电)接触部一样。
从加压辊24侧执行对于套筒22的电压施加。在加压辊24的纵向端部处,在加压辊关于纵向方向与套筒22的基层暴露部25a对齐的位置处,围绕加压辊芯金属29缠绕施加了导电性的导电橡胶环。用于将负电压施加到加压辊芯金属29的电源30连接到加压辊芯金属29,由此经由加压辊芯金属29和导电橡胶环28对套筒22的基层25施加电压。
其上放置了未示出的未定影调色剂的记录材料P进入处于该状态中的定影装置11。然后,当被夹持在定影压合部N中的同时被传送的记录材料P到达如图4所示接地的片材排出辊31时,形成这样的电流流路(电路),电流按照加压辊芯金属、导电橡胶环、套筒、记录材料和片材排出辊的顺序流过该电流流路。
为了形成该电流流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其中提供作为在定影压合部N的下游侧接地的接地部件的片材排出辊31的构成。然而,用于形成电流流路的接地部件不限于如本实施例中的构成。例如,还考虑不是片材排出辊,而是使用刷状接地部件,并且通过从记录材料P的背表面连接刷状接地部件并使其接地,来形成电流流路。刷状接地部件的位置不限于下游侧,还可以是定影压合部N的上游侧。此外,还考虑采用这样的方法,即,在定影压合部N处设置使得引导记录材料P的接地部件,并使该接地部件接地以形成电流流路。此外,甚至当这样的接地部件引导记录材料P时该接地部件也接触记录材料P,由此可以形成电流流路。
图4示出在图3所示的构成中形成的电气等效电路。在电流流路中的各电阻的两端处产生通过电压降引起的电压。在该等效电路中存在五个电阻Re、Rb、Rft、Rp和Rg。电阻Re表示从电源30到套筒22的基层25的电路电阻与套筒22的基层25与导电橡胶环28之间的接触电阻的总和电阻。电阻Rb表示从套筒的基层25与导电橡胶环28的接触位置到定影压合部N附近的电阻。电阻Rft表示套筒22的粘接层25与离型层27的关于厚度方向的总和电阻。电阻Rp表示从定影压合部N附近到片材排出辊31的电阻。电阻Rg表示片材排出辊31的电阻。
在这些电阻中,电阻Re是作为导体的电路的电阻,并且是基层25与导电橡胶环28之间的接触电阻,因此是非常小的值。此外,在容易出现拖尾的高温度高湿度环境中,作为记录材料P的纸的电阻Rp处于低状态。电阻Rp的值为约1×103Ω,由此与电阻Rb和Rft的值相比为小的值。片材排出辊31的该值也为几百Ω,因此与电阻Rb和Rft相比,电阻Rg非常小。
现在,在4μm厚的粘接层26和10μm厚的离型层27的总电阻值为电阻Rft的情况下,当在电流流路中载送电流时,关于由图4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在基层25和记录材料P之间产生电场Eft。通过该电场Eft,具有带负电属性的调色剂被记录材料P约束,由此使得防止拖尾。
这里,粘接层26和离型层27的电阻值是重要的。当这些电阻值增加时,由电压降产生的电压的值变大,由此,用于将调色剂限制到记录材料P上的电场Eft的强度增加。结果,可以实现拖尾水平的改进。然而,当电阻值过大时,记录材料P经过定影压合部N时的分离带电变大,由此分离偏移水平降低。
此外,作为基层25的电阻的电阻Rb优选地可以尽可能得小。这是因为通过使电阻Rb尽可能得小,可以使得电阻Rft的值较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具有导电性的填充物添加到离型层27,调整离型层27的电阻。具体地,分散碳黑以提供约1×1012Ωcm的体积电阻率。结果,10μm厚的离型层27的电阻值为约6×107Ω。
另一方面,粘接层26由没有混合填充物的具有1×1015Ωcm或更大的体积电阻率的材料形成,由此4μm厚的粘接层26的电阻值为约3×1010Ω。
在基层25中,类似于离型层27的情况,分散主要包含碳黑的导电填充物,由此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到约1×102Ωcm的聚酰亚胺膜。结果,从与导电橡胶环28的接触(点)到定影压合部N区域的基层25的电阻Rb为约4×104Ω的值。
作为添加到基层25的填充物,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碳黑,但是在相同的碳型填充物中,从赋予导电性的观点看,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等可以是适当的。此外,已知这种须状填充物还关于基层25的强度提供良好的结果,由此从强度的观点看它们也是期望的材料。作为除了碳型的填充物,还可以使用包括诸如Ag、Cu或Ni的金属的细粉末的金属填充物,诸如ZnO或SnO2的金属氧化物材料,或者诸如Al的金属的纤维。
通过如上所述的填充物添加,能够将电流载送到基层25中,因此,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将基层25与导电橡胶环28接触,对基层25施加电压。即,要对套筒22施加的电压被施加到基层25。
关于离型层27,电阻被降低以抑制分离偏移,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粘接层26的电阻来增加粘接层26和离型层27的总电阻值,由此,在基层25和记录材料P之间产生的电场的力被保持在足以防止拖尾的值。
(研究)
这里,为了确定如上所述的构成的效果,执行以下的研究。
除了套筒之外,用于研究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定影装置与用于所述的那些相同,因此将省略描述。
在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添加到基层中的填充物的量来制备具有1×104Ωcm和1×108Ωcm的体积电阻率值的基层的套筒,并且将该套筒与本实施例(实施例1)中的套筒进行比较。
关于评估项,作为评估1,进行“拖尾”的评估,作为评估2,进行“分离偏移”的评估。以下是评估1和2的评估方法。
评估1:关于“拖尾”,基重为75g/m2的平滑纸(由Xerox公司生产)被在保持在32.5℃的温度和80%RH的湿度的实验室中放置48小时以吸收湿气,然后在该同一实验室中放置12小时或更长。然后,处于惯常状态的打印机和墨盒被用于载运3个湿气吸收纸片材,由此,进行拖尾的评估。以6000dpi的分辨率在整个表面上形成的4d27s(4点和27格)的水平线的图像被使用,并且与肉眼观察的预定限度样品(boundary sample)比较,以评估为三个水平“良好”、“一般”、“不好”。“良好”代表“比限度样品好”。“一般”代表“与限度样品的水平相同的水平”。“不好”代表“比限度样品差”。
评估2:关于“分离偏移”,与用于拖尾的平滑纸相同,基重为75g/m2的平滑纸(由Xerox公司生产)被在保持在低温度低湿度(温度:15℃,和湿度:10%RH)的实验室中放置48小时以与评估拖尾的情况相比降低湿气含量,然后由此制备的电阻增加的放置纸在该同一实验室中放置12小时或更长。然后,处于惯常状态的打印机和墨盒被用于连续载运湿气吸收纸片材,由此,进行分离偏移的评估。以6000dpi的分辨率在整个表面上形成的2d3s(2点和3格)的水平线的图像被使用,并且类似于拖尾评估的情况,被评估为三个水平“良好”、“一般”、“不好”。
评估1和2的结果被总结在表1中。在比较实施例1和2中,调整所有基层的电阻。为此,电流原本应当经过的基层构成电阻,由此在基层中也出现电压降。结果,施加于粘接层和离型层的分压的值变小,由此,拖尾的水平劣化。
在实施例2中,当对于基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4Ωcm的材料时,基层的电阻值为4×106Ω。拖尾水平是水平“一般”,并且分离偏移水平是水平“良好”。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水平,这些水平基本上是良好。
在比较实施例1中,当对于基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6Ωcm的材料时,基层的电阻值为4×108Ω。拖尾水平劣化,即,水平为“不好”。这是因为基层的电阻增加,由此,用于抑制拖尾的电场的强度弱化。
在比较实施例2中,当对于基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8Ωcm的材料时,基层的电阻值为4×1010Ω。拖尾水平变差,即,水平为“不好”。
表1
*1:″BLR″代表基层电阻。
*2:″ALR″代表粘接层电阻。
*3:″PLR″代表离型层电阻。
*4:″EV1″代表拖尾的评估1。
*5:″EV2″代表分离偏移的评估2。
从以上评估结果,可以理解基层的电阻值可以期望地为约4×106Ω或更小。
接下来,通过改变添加到粘接层的填充物的量制备体积电阻率从1×108Ωcm变为1×1015Ωcm的套筒,来执行评估1和2。
评估1和2的结果被总结在表2中。
在实施例3中,当对于粘接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13Ωcm的材料时,4μm厚粘接层的电阻值为3×108Ω。拖尾水平是水平“一般”,并且分离偏移水平是水平“良好”,由此是良好的。
在比较实施例3中,当对于粘接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10Ωcm的材料时,4μm厚粘接层的电阻值为3×105Ω。拖尾水平改变,即,劣化到水平“不好”。
在比较实施例4中,当对于粘接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8Ωcm的材料时,4μm厚粘接层的电阻值为3×103Ω。拖尾水平进一步改变,即,变成为水平“不好”。
表2
*1:″BLR″代表基层电阻。
*2:″ALR″代表粘接层电阻。
*3:″PLR″代表离型层电阻。
*4:″EV1″代表拖尾的评估1。
*5:″EV2″代表分离偏移的评估2。
从以上评估结果,能够确认通过减小粘接层的电阻使拖尾水平变差的趋势。在粘接层的电阻值被调整到使得不引起分离偏离的水平的情况下,虽然分离偏离防止水平根据粘接层的电阻值变化,但是可以理解粘接层的电阻值可以期望地为约3×108Ω或更大。
此外,通过改变添加到离型层的填充物的量制备体积电阻率从1×1010Ωcm变为1×1017Ωcm的套筒,来执行评估1和2。
评估1和2的结果被总结在表3中。
表3
*1:″BLR″代表基层电阻。
*2:″ALR″代表粘接层电阻。
*3:″PLR″代表离型层电阻。
*4:″EV1″代表拖尾的评估1。
*5:″EV2″代表分离偏移的评估2。
在比较实施例5中,当对于离型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17Ωcm的材料时,10μm厚离型层的电阻值为6×1012Ω。拖尾水平是水平“良好”处的良好,但是分离偏移水平是水平“不好”。
在比较实施例6中,当对于离型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15Ωcm的材料时,10μm厚离型层的电阻值为6×1010Ω。分离偏移水平为水平“不好”。
在实施例4中,当对于离型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10Ωcm的材料时,10μm厚离型层的电阻值为6×105Ω。拖尾水平是水平“良好”处的良好,但是分离偏移水平改变,即,为水平“一般”。
在实施例5中,当对于离型层使用体积电阻率被调整为1×1014Ωcm的材料时,10μm厚离型层的电阻值为6×109Ω。分离偏移水平为水平“一般”。
此外,在实施例1中,如还参照表1和表2描述的,关于拖尾水平和分离偏移水平不存在问题。从该实验,可以理解当离型层的电阻值过高时分离偏移变差,并且当离型层的电阻值过低时拖尾变差。
可以理解,适于不引起这些图像缺陷的离型层的电阻值为约6×109Ω或更小。
因此,可以构成这样的定影设备,该定影设备在基层的电阻值的范围为4×106Ω或更小,粘接层的电阻值的范围为3×108Ω或更大,并且离型层的电阻值的范围为约6×109Ω或更小时,并且当粘接层的电阻大于离型层的电阻且离型层的电阻大于基层的电阻时,不引起拖尾和分离偏移。
如上所述,在基层、粘接层和离型层中,通过将基层的电阻降低到最小值来施加电压。此外,残留粘接层和离型层的电阻可以被设为比基层的该值更高的值。粘接层的电阻被设为最高的值,以便改进拖尾的程度,并且离型层的电阻被降低到可以防止分离偏移的程度。即,关于各层的厚度方向的电阻值之间的关系使得粘接层的电阻大于离型层的电阻,并且离型层的电阻大于基层的电阻。
通过该构成,能够加强用于将调色剂限制到记录材料的电场,而不将作为套筒的最外层的离型层的电阻增加到出现分离偏移的程度。
此外,通过降低基层的电阻,可以对基层施加负电压。结果,通过施加于由粘接层和离型层构成的两个层的电压,能够形成用于将调色剂限制到记录材料的电场。通过由粘接层和离型层构成的两个层的电阻的总和,确定电场的强度。为此,即使当作为最外层的离型层的电阻被设为低水平以便防止隔离偏移时,通过增加粘接层的电阻,可以将电场强度保持在高水平。
因此,在充分保持调色剂在记录材料上的约束力的同时,可以抑制套筒的分离带电,由此能够防止发生诸如拖尾和分离偏移的图像缺陷,由此可以实现高质量图像信息。
虽然本文中已参照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阐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可能落在以下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或范围内的这些变型或改变。
Claims (6)
1.一种用于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柔性套筒,所述柔性套筒包括树脂基层、离型层和用于接合基层和离型层的粘接层;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套筒的内表面接触;
加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用于在其自身和与所述加热器接触的所述套筒之间形成压合部,在所述压合部中,上面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被夹持和传送;
电压施加部件,所述电压施加部件用于施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和
接地部件,所述接地部件能够与压合部中的处于被夹持状态的记录材料接触,用于将记录材料接地,
其中,在所述层的厚度方向上,粘接层的电阻大于离型层的电阻,并且离型层的电阻大于基层的电阻,并且
其中所述电压施加部件在与基层的接触中将电压施加到所述套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导电填充物分散在基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基层由聚酰亚胺形成。
4.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柔性套筒,所述定影装置用于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所述柔性套筒包括:
树脂基层;
离型层;和
用于接合所述基层和所述离型层的粘接层,
其中,在所述层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粘接层的电阻大于所述离型层的电阻,并且所述离型层的电阻大于所述基层的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套筒,其中导电填充物分散在基层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套筒,其中所述基层由聚酰亚胺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75768 | 2010-03-29 | ||
JP2010075768 | 2010-03-29 | ||
JP2011-061599 | 2011-03-18 | ||
JP2011061599A JP5814574B2 (ja) | 2010-03-29 | 2011-03-18 |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可撓性スリーブ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07716A CN102207716A (zh) | 2011-10-05 |
CN102207716B true CN102207716B (zh) | 2013-06-26 |
Family
ID=4465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61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7716B (zh) | 2010-03-29 | 2011-03-29 | 定影装置和用于定影装置中的柔性套筒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32554B2 (zh) |
JP (1) | JP5814574B2 (zh) |
CN (1) | CN1022077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20391B2 (ja) * | 2010-02-22 | 2013-01-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5610894B2 (ja) | 2010-07-24 | 2014-10-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像加熱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加圧ローラ |
JP5839839B2 (ja) | 2011-05-19 | 2016-0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6198580B2 (ja) | 2013-11-18 | 2017-09-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像加熱装置を搭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6478545B2 (ja) | 2013-11-18 | 2019-03-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像加熱装置を搭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6218589B2 (ja) | 2013-12-18 | 2017-10-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6351441B2 (ja) | 2014-08-28 | 2018-07-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加熱装置 |
JP6635721B2 (ja) * | 2015-09-01 | 2020-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6460047B2 (ja) * | 2016-05-20 | 2019-01-3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3080559A (ja) | 2021-11-30 | 2023-06-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31974A (ja) * | 1998-10-22 | 2000-05-12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045916A (ja) * | 2002-07-15 | 2004-02-12 | Nitto Denko Corp | 中間転写兼定着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504064A (zh) * | 2001-11-01 | 2004-06-09 | ���µ�����ҵ��ʽ���� | 加热辊、图像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JP2009158459A (ja) * | 2007-12-04 | 2009-07-16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誘導加熱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1001220A1 (en) * | 1989-07-21 | 1991-02-07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Composite tubular article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
JP2884714B2 (ja) | 1990-06-11 | 1999-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 |
DE69117806T2 (de) | 1990-06-11 | 1996-08-22 | Canon Kk | Heizgerät mit Endlosfilm |
JP2861280B2 (ja) | 1990-06-11 | 1999-0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加熱装置 |
JP2940161B2 (ja) | 1990-11-30 | 1999-08-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 |
JP2900604B2 (ja) | 1990-11-30 | 1999-06-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 |
US5210579A (en) | 1990-11-30 | 1993-05-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rting resin layer for reducing frictional resistance of the film through which the image is heated |
WO2003074490A1 (en) | 2002-03-07 | 2003-09-12 | Samj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 9-aminoacridine derivatives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
JP4204984B2 (ja) | 2004-01-05 | 2009-01-0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受信感度の最適化を行う多重速度バースト光信号受信器 |
JP4599176B2 (ja) | 2004-01-23 | 2010-12-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
JP2005242321A (ja) | 2004-01-30 | 2005-09-08 | Canon Inc | 多孔質セラミックスの断熱層を有するローラを用いた像加熱装置 |
JP2006091451A (ja) * | 2004-09-24 | 2006-04-06 | Canon Inc | 加熱定着装置 |
US20070026226A1 (en) * | 2005-07-29 | 2007-02-01 | Jiann-Hsing Chen | Epoxy primer layer for fuser belts |
US7650105B2 (en) | 2006-07-27 | 2010-01-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
JP5153263B2 (ja) * | 2007-08-28 | 2013-02-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
2011
- 2011-03-18 JP JP2011061599A patent/JP581457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24 US US13/070,948 patent/US853255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29 CN CN201110076103.2A patent/CN10220771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31974A (ja) * | 1998-10-22 | 2000-05-12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504064A (zh) * | 2001-11-01 | 2004-06-09 | ���µ�����ҵ��ʽ���� | 加热辊、图像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JP2004045916A (ja) * | 2002-07-15 | 2004-02-12 | Nitto Denko Corp | 中間転写兼定着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9158459A (ja) * | 2007-12-04 | 2009-07-16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誘導加熱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227474A (ja) | 2011-11-10 |
JP5814574B2 (ja) | 2015-11-17 |
CN102207716A (zh) | 2011-10-05 |
US8532554B2 (en) | 2013-09-10 |
US20110236090A1 (en) | 2011-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07716B (zh) | 定影装置和用于定影装置中的柔性套筒 | |
JP6797562B2 (ja) | 加熱回転体、及びこの加熱回転体を備える画像加熱装置 | |
US919516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556425B2 (ja) | 定着装置用発熱ベルトと画像形成装置 | |
JP332513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20045261A1 (en) | Fu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nd heating apparatus | |
JPS60221773A (ja) | 電子写真複写法 | |
JP2596199B2 (ja) | 画像定着装置 | |
CN102955409A (zh) | 发热定影带和使用该发热定影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 |
WO2013061435A1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929763B2 (en) |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205166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ベルト搬送装置 | |
JP2000131974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153659A (ja) |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020725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7081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1121878A (ja) | 転写・搬送装置 | |
JP402695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22772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100822B2 (ja) | 定着装置 | |
JPH01172986A (ja) | 転写・搬送装置 | |
JP2001006849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630883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64904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912486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