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5917B - 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5917B
CN102205917B CN201010591843.5A CN201010591843A CN102205917B CN 102205917 B CN102205917 B CN 102205917B CN 201010591843 A CN201010591843 A CN 201010591843A CN 102205917 B CN102205917 B CN 102205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recording materials
unit
stapling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18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5917A (zh
Inventor
白石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5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5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5/00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strips or webs; Reinforcing edges
    • B31F5/02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strips or webs; Reinforcing edges by crimping or slotting or perforating
    • B31F5/027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strips or webs; Reinforcing edges by crimping or slotting or perforating by perforating, e.g. by folding over the partially cut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4/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by discontinuous stitching with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5/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1/00Books or other bound products
    • B42D1/003Books or other boun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material of the sheets
    • B42D1/004Perforated or punched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2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the nip between moving belt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8Apparatus for vibrating or knocking the pile during pi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08Automatic supply devices interacting with the rest of the apparatus, e.g.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casset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03G15/6544Details about the binding means or proced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10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 B65H2301/13Relative to size or ori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 B65H2301/133Face-up or face-down handling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10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 B65H2301/13Relative to size or ori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 B65H2301/134Portrait or landscap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10Modular constructions, e.g.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or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4Paddle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8/00Specific machines
    • B65H2408/10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 B65H2408/1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 B65H2408/12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movable stap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8/00Specific machines
    • B65H2408/10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 B65H2408/1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 B65H2408/12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movable stapler
    • B65H2408/122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movable stapler movable transversely to direction of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56External bind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64Plural selectable binding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系统,包括:第一供应单元,其以第一取向供应多张记录材料;第二供应单元,其以第二取向供应多张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多张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堆叠单元,其将形成图像的多张记录材料堆叠成堆,堆中的多张记录材料彼此叠置为:各张记录材料的第一边缘部分和第二边缘部分均彼此对齐;第一装订单元,其通过第一装订操作来装订多张记录材料的堆的第一边缘部分;第二装订单元,其通过第二装订操作来装订多张记录材料的堆的第二边缘部分;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第一和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有关的指令;以及控制器,其基于第一和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来执行控制,以从第一和第二供应单元中任一者供应多张记录材料。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已存在的片材处理装置包括诸如粘合剂涂敷单元、半成品装订单元、订书钉装订单元和临时装订单元等用于对片材堆进行装订的装订单元(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0-318918)。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具有长边和短边的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可切换时,能够提高满足记录材料堆与在记录材料堆上执行的装订操作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第一供应单元、第二供应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堆叠单元、第一装订单元、第二装订单元、获取单元和控制器。第一供应单元以第一取向供应多张记录材料,各张记录材料具有长边和短边,所述第一取向为所述短边在传送方向上处于前侧的取向。第二供应单元以第二取向供应多张记录材料,各张记录材料具有长边和短边,所述第二取向为所述长边在传送方向上处于前侧的取向。图像形成单元在从所述第一供应单元或所述第二供应单元供应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堆叠单元用于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有图像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堆叠成堆,所述堆中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彼此叠置为:各张记录材料的第一边缘部分彼此对齐,并且各张记录材料的不同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分的第二边缘部分彼此对齐。第一装订单元通过执行第一装订操作来装订堆叠在所述堆叠单元上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所述堆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分。第二装订单元通过执行第二装订操作来装订堆叠在所述堆叠单元上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所述堆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分。获取单元获取关于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所述堆的与所述第一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有关的指令。控制器基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来执行控制,以从所述第一供应单元和所述第二供应单元中任一者供应所述多张记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从所述第一供应单元供应所述多张记录材料和从所述第二供应单元供应所述多张记录材料均被允许时,所述控制器使得从所述第二供应单元供应所述多张记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反转传送单元,所述反转传送单元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有图像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正面和背面反转,并且所述反转传送单元将反转后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传送至所述堆叠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执行控制,以基于所述图像关于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取向并基于所述第一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来判断是否使所述反转传送单元反转并传送所述多张记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控制器执行控制,以基于所述图像相关于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取向并基于所述第一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来对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所述堆中的各张记录材料上形成的所述图像的取向进行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利用所述第二装订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装订操作装订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分比利用所述第一装订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装订操作装订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分更容易解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控制器在使所述第一装订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执行所述第一装订操作之后,使所述第二装订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执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没有使用本结构的情况相比,当具有长边和短边的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可切换时,能够提高满足记录材料堆与在记录材料堆上执行的装订操作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没有使用本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在记录材料堆中的每张记录材料上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所需的时间,并且可以减少生产已装订的记录材料堆所需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没有使用本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满足记录材料堆与在记录材料堆上执行的装订操作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没有使用本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满足记录材料堆与在记录材料堆上执行的装订操作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没有使用本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保持记录材料堆的第一边缘部分被装订的同时容易地解开第二边缘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没有使用本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经过装订操作的记录材料堆中的各张记录材料的未对准。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堆积部分的附近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从图2中所示的箭头III的方向看到的堆积部分的附近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A是无钉装订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B是由无钉装订装置形成的压凸部分的概念图;
图5A和图5B分别示出纵长图像与片材之间的关系、以及横长图像与片材之间的关系;
图5C是示出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与堆积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图6的(1)至(12)均为片材堆的概念图,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在该片材堆上形成有纵长图像;
图7的(13)至(24)均为片材堆的概念图,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在该片材堆上形成有横长图像;
图8A至图8H是示出形成在供应至堆积部分的片材上的图像的取向的概念图,其中图8A至图8D示出朝上的状态,而图8E至图8H示出朝下的状态;
图9是示出由控制器设定装订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由控制器判断形成纵长图像的条件的图表;
图11是用于由控制器判断形成横长图像的条件的图表;以及
图12A至图12D示出无钉装订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经过无钉装订操作的片材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系统1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诸如打印机和复印机),其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形成图像;以及片材处理装置3,其对例如由图像形成装置2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执行后处理操作。
图像形成装置2
图像形成装置2包括片材供应部分6、图像形成部分5、片材反转装置7和排出辊9。片材供应部分6供应待形成图像的片材S。图像形成部分5是示例性的图像形成单元,并且在从片材供应部分6供应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片材反转装置7是示例性的反转传送单元,其对由图像形成部分5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的表面进行反转,并且该片材反转装置7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2上取下。排出辊9排出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图像形成装置2还包括用户界面90,该用户界面90是示例性的获取单元并且从用户接收有关装订操作的信息。
片材供应部分6包括:第一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1(其为示例性的第一供应单元);以及第二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2(其为示例性的第二供应单元),其具有装载在其内部的片材S并且将片材S供应至图像形成部分5。片材供应部分6还包括第一片材供应传感器63和第二片材供应传感器64。第一片材供应传感器63检测在第一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1中是否存在任何片材S。第二片材供应传感器64检测在第二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2中是否存在任何片材S。
片材处理装置3
片材处理装置3包括传送装置10和后处理装置30。传送装置10进一步向下游传送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出的片材S。后处理装置30例如包括:堆积部分35,其聚集片材S并形成片材S堆;以及订书机40,其对片材S的边缘部分进行装订。片材处理装置3还包括控制器80,控制器80是示例性的控制器并且控制整个图像形成系统1。
片材处理装置3的传送装置10包括一对入口辊11和打孔器12。入口辊11接收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的排出辊9输出的片材S。打孔器12在必要的情况下在从入口辊11接收的片材S上打孔。传送装置10还包括:一对第一传送辊13,其从打孔器12进一步向下游传送片材S;以及一对第二传送辊14,其向后处理装置30传送片材S。
片材处理装置3的后处理装置30包括一对接收辊31,该接收辊31接收来自传送装置10的片材S。后处理装置30还包括堆积部分35和一对出口辊34。堆积部分35是示例性的堆叠单元,其设置在接收辊31的下游,并且聚集和保持片材S。出口辊34向堆积部分35排放片材S。后处理装置30还包括桨叶37,该桨叶37旋转以将片材S推至堆积部分35的端导件35b(稍后说明)。此外,后处理装置30包括用于向堆积部分35的侧导件35c(稍后说明)推动片材S的捣压器38。此外,后处理装置30包括排出辊39,该排出辊39保持聚集并堆叠在堆积部分35中的片材S并向下游传送已装订的片材S堆。
此外,后处理装置30包括订书机40和无钉装订装置50。订书机40是示例性的第一装订单元,其对聚集并堆叠在堆积部分35中的片材S堆的边缘部分进行装订,并且使用订书钉41对边缘部分进行装订(参见图6)。无钉装订装置50是示例性的第二装订单元,并且无需使用订书钉41对片材S堆的边缘部分进行装订。后处理装置30具有开口69和堆叠器70。开口69用于排出片材S堆。堆叠器70用于在后处理之后堆叠片材S堆,从而使用户易于取走片材S堆。
装订单元附近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2和图3对堆积部分35以及设置在堆积部分35附近的订书机40和无钉装订装置50等进行说明。这里,图2是堆积部分35附近的示意性结构图,而图3是从图2中所示的箭头III的方向看到的堆积部分35附近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中的下侧是图1的片材平面的前侧。在图3中,为简明起见,某些部件(诸如排出辊39等)未示出。
首先,堆积部分35具有底部35a、端导件35b和侧导件35c。底部35a具有上面堆叠有片材S的上侧。端导件35b和侧导件35c沿着底部35a的外周设置。稍后会详细说明,堆积部分35附近的片材S(参考图2中的第一行进方向S1)首先朝向堆积部分35供应,然后,使行进方向反转,从而使片材S沿着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下落(参考图2中的第二行进方向S2)。随后,行进方向再次反转,从而使片材S沿着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上升(参考图2中的第三行进方向S3)。
当利用端导件35b和侧导件35c与片材S的位置关系来说明端导件35b的结构和侧导件35c的结构时,端导件35b的结构和侧导件35c的结构如下。
也就是说,端导件35b设置在沿着第二行进方向S2传送的片材S的前边缘处。侧导件35c设置在沿着第二行进方向S2传送的片材S的边缘之一处。换句话说,端导件35b被形成为使得沿着底部35a下落的片材S在行进方向上的前边缘部分对齐。侧导件35c被形成为使得与沿着底部35a下落的片材S的下落方向基本平行的处于一侧的片材S的侧缘部分对齐。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术语“基本垂直”也指的是“垂直”,而术语“基本平行”也指的是“平行”。
这里,如图3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各个边缘部分定义如下。
也就是说,如果关于作为片材S沿着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顶面下落的方向的第二行进方向S2来定义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各个边缘部分,则底部35a在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侧的边缘部分被称作端导件边缘部分Ta。端导件边缘部分Ta是与端导件35b接触的边缘部分。
接着,与端导件边缘部分Ta相对的边缘部分,即,底部35a在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后侧的边缘部分被称作相对端导件边缘部分Tc。
沿着第二行进方向S2延伸并设置在设有侧导件35c的一侧的边缘部分被称作侧导件边缘部分Tb。侧导件边缘部分Tb与侧导件35c接触。
与侧导件边缘部分Tb相对的边缘部分,即,沿着第二行进方向S2延伸并设置在与形成有侧导件35c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的边缘部分被称作相对侧导件边缘部分Td。
桨叶37设置在堆积部分35的上方,并在第一行进方向S1上处于出口辊34的下游。桨叶37被设置为:当电动机等驱动桨叶37时,桨叶37与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距离改变。更具体而言,桨叶37被设置为可以沿图2中的箭头U1的方向和箭头U2的方向移动。桨叶37形成为:当桨叶37沿图2中的箭头R的方向旋转时,在堆积部分35中沿着第二行进方向S2推动沿着图2中的第一行进方向S1传送的片材S。
捣压器38设置在堆积部分35的侧表面上,更具体而言,设置在相对侧导件边缘部分Td的侧表面上,从而捣压器38与堆积部分35的侧导件35c的距离改变。捣压器38被设置为可以在图3中的箭头C1的方向和箭头C2的方向上移动。
排出辊39包括第一排出辊39a和第二排出辊39b。第一排出辊39a和第二排出辊39b被设置为彼此相对,并且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处于第一排出辊39a和第二排出辊39b之间。另外,排出辊39形成为:它们与在第一排出辊39a和第二排出辊39b之间供应的片材S的距离可以改变。更具体而言,第一排出辊39a设置为可以沿箭头Q1的方向和箭头Q2的方向移动。反之,第二排出辊39b被设置为位置固定,从而其只能旋转。排出辊39沿图2中所示的箭头T1的方向旋转,从而在堆积部分35中沿第三行进方向S3传送由订书机40和无钉装订装置50(稍后说明)装订的片材S堆。
订书机40
订书机40被形成为:通过将订书钉41逐一推入片材S中,对由堆积部分35保持的片材S堆的边缘部分进行装订。订书机40被设置为可以在堆积部分35的附近移动。更具体而言,订书机40被设置为可以沿设置在堆积部分35附近的订书机导轨(未示出)移动(参考图3中的双头箭头A)。另外,订书机40被形成为在用作驱动源的订书机电动机(未示出)的作用下在订书机导轨上移动。订书机40以被设置在用户侧(图3中的下侧),并被形成为允许用户在订书机40上容易地执行诸如为订书机40补充订书钉41的操作。
订书机导轨具有基本平行于堆积部分35的端导件35b的纵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基本平行于侧导件35c的纵向(图3中的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及连接这些部分的拐角。因此,如图3所示,订书机40能够在端导件边缘部分Ta和侧导件边缘部分Tb处执行装订,并且在各个边缘部分处任意地改变装订位置(参考图3中的附图标记40a至40d)。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订书机导轨的位置相对于堆积部分35固定。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订书机40的原位置为下述位置(参考附图标记40c):在该位置,在将基本平行于端导件35b的纵向延伸的部分与基本平行于侧导件35c的纵向延伸的部分连接的拐角处推入订书钉41。
无钉装订装置50
无钉装订装置50形成为在不使用订书钉41的情况下对由堆积部分35保持的片材S堆的边缘部分进行装订(稍后论述)。另外,无钉装订装置50被设置为可以在堆积部分35的附近移动。更具体而言,无钉装订装置50被设置为可以在设置于堆积部分35附近的无钉装订装置导轨(未示出)上移动(参考图3中的箭头B的方向)。无钉装订装置50被形成为在用作驱动源的无钉装订装置电动机(未示出)的作用下在无钉装订装置导轨上移动。不同于订书机40,无钉装订装置50无需补充订书钉41。
无钉装订装置导轨具有:与堆积部分35的设置在堆积部分35上的端导件35b相对的边缘部分的纵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基本平行地延伸的部分、与堆积部分35的和侧导件35c相对的边缘部分的纵向(图3中的水平方向)基本平行地延伸的部分、以及连接这些部分的拐角。因此,如图3所示,无钉装订装置50能够在相对端导件边缘部分Tc和相对侧导件边缘部分Td处对片材S堆进行装订,并且在各个边缘部分处任意地改变装订位置(参考图3中的附图标记50a至50d)。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无钉装订装置50的原位置为下述位置(参考图3中的附图标记50c):在该位置,在将与堆积部分35的边缘部分的纵向基本平行地延伸的部分以及与堆积部分35的和侧导件35c相对的边缘部分的纵向基本平行地延伸的部分连接的拐角处装订片材S堆的边缘部分。
无钉装订装置导轨(未示出)的位置可以根据供应至堆积部分35的片材S的取向和尺寸而改变。更具体而言,无钉装订装置导轨可以移动,从而无钉装订装置导轨与端导件35b之间的距离或无钉装订装置导轨与侧导件35c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参考图3中的箭头B1和箭头B2)。
接着,将参考图4A和图4B更加详细地说明无钉装订装置50的的结构。这里,图4A是无钉装订装置50的示意性透视图,而图4B示出片材S堆的拐角,该片材S的边缘部分经过无钉装订装置50的处理。
无钉装订装置50具有挤压部分52和压凸部分53。挤压部分52施加压力,以通过朝向压凸部分53前进而对各片材S的边缘部分进行处理。压凸部分53对片材S进行压凸,从而片材S堆由于接受到来自挤压部分52的压力而被装订。
挤压部分52包括上挤压部分52a和下挤压部分52b。上挤压部分52a被设置为能够在上挤压部分电动机(未示出)的作用下朝向下挤压部分52b前进或从下挤压部分52b退回(参见图4A中的箭头D1和D2)。挤压部分52被形成为使压力施加在设置于上挤压部分52a和下挤压部分52b之间的片材S上。
压凸部分53包括突出部分53a和接收部分53b。突出部分53a设置在上挤压部分52a上,而接收部分53b设置在下挤压部分52b上。突出部分53a和接收部分53b被形成为使得设置在它们之间的片材S得到处理。
更具体而言,突出部分53a具有形成在与接收部分53b相对的表面上的起伏部分。接收部分53b具有形成在与突出部分53a相对的表面上的起伏部分。形成有突出部分53a的起伏部分的表面和形成有接收部分53b的起伏部分的表面被形成为彼此基本平行,并且被设置为使得突出部分53a的突出部与接收部分53b的凹陷部彼此接合。通过在压凸部分53接受到来自挤压部分52的压力时使突出部分53a与接收部分53b彼此接合,对片材S进行处理。如图4B所示,片材S的经过处理的部分为凸凹部分51,该凸凹部分51是与突出部分53a和接收部分53b的形状对应并且设置在沿片材S彼此重叠的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双侧上的示例性起伏部分,并且该凸凹部分51在不使用订书钉41的情况下对片材S堆进行装订。
订书机40与无钉装订装置50之间的关系
这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订书机40与无钉装订装置50为这样的关系:它们对片材S的边缘部分进行装订的位置不彼此重合。如图3所示,这是基于订书机40的可移动范围(参考图3中的双头箭头A)与无钉装订装置50的可移动范围不彼此重合的事实。也就是说,由于无钉装订装置50不能被设置在能够设置订书机40的范围内,并且订书机40不能被设置在能够设置无钉装订装置50的范围内,因此,订书机40对片材S堆进行装订的位置与无钉装订装置50对片材S堆进行装订的位置不彼此重合。
片材S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片材S为矩形片材(包括方形片材),其具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正面和背面。这里,在片材S的各面中,片材S的正面指的是形成有图像的面,而片材S的背面指的是与形成有图像的面处于相反侧的面。当在片材S的双面上形成图像时,片材S的正面是最后形成图像的面。
接下来,参考图5A至图5C,将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的边缘部分Sa至Sd、以及这些片材S的边缘部分Sa至Sd与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边缘部分Ta至Td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图5A至图5B示出了纵长图像与片材之间的关系以及横长图像与片材之间的关系。图5C是示出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和堆积部分35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首先,将参考图5A至图5B说明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的边缘部分的定义。这里,将使用在各片材S上形成字母A作为图像的情况来对定义进行说明。图5A示出了这样的情况:形成所谓的纵长图像,此时片材S的短边处于图像的顶部。图5B示出了这样的情况:形成所谓的横长图像,此时片材S的长边处于图像的顶部。
如图5A和图5B分别所示,在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上,图像上方的片材S的边缘部分被称为上边缘部分Sa。图像下方的片材S的边缘部分被称为下边缘部分Sc。图像左方的片材S的边缘部分被称为左边缘部分Sb。图像右方的片材S的边缘部分被称为右边缘部分Sd。
在使用了图5A所示的纵长图像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边缘部分Sa和下边缘部分Sc处于片材S的短边。在使用了图5B所示的横长图像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片材S的长边处于上边缘部分Sa和下边缘部分Sc。因此,上边缘部分Sa和下边缘部分Sc可以处于长边或短边。
接下来,参考图5C,将使用实例说明当片材S被供应至堆积部分35时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边缘部分Ta至Td与片材S的边缘部分Sa至Sd之间的关系。这里,尽管将说明图5A中所示的在片材S上形成纵长图像的情况,但同样适用于在片材S上形成横长图像的情况。
首先,如图5C所示,在片材S的第二行进方向S2上(即,在片材S沿着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顶面下落的方向上),沿着第二行进方向S2处于前侧的边缘部分为上边缘部分Sa。片材S的背面接触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
当片材S叠置在堆积部分35上时,片材S的上边缘部分Sa处于端导件边缘部分Ta侧。片材S的左边缘部分Sb处于侧导件边缘部分Tb侧。片材S的下边缘部分Sc处于相对端导件边缘部分Tc侧。片材S的右边缘部分Sd处于相对侧导件边缘部分Td侧。
在图5A至图5C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片材S的边缘部分Sa至Sd与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边缘部分Ta至Td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然而,该关系根据供应至堆积部分35的片材S(以及片材S上的图像)而变化。例如,通过改变片材S的取向,片材S的边缘部分Sa至Sd与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边缘部分Ta至Td之间的关系变化(稍后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1至图9说明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
这里,首先,在参考图1至图5C说明图像形成系统1的基本操作模式之后,将参考图6的(1)至图11以及图1至图5C详细说明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模式。
图6的(1)至(12)示出这样的实例:在形成有纵长图像的片材S堆上执行各种装订操作。图7的(13)至(24)示出这样的实例:在形成有横长图像的片材S堆上执行各种装订操作。图8A至图8H是示出从堆积部分35的上方看到的形成在供应至堆积部分35的片材S上的图像的取向的概念图。图9是示出由控制器设定装订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图10是用于由控制器80判断形成纵长图像的条件的图表。图11是用于由控制器判断形成横长图像的条件的图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片材S叠置在堆积部分35上的状态下,将能够从堆积部分35的上方(即,从图2中的箭头III的方向)看到片材S的正面的状态称为朝上状态。例如,图5A至图5C和图8A至图8D中所示的状态被称为朝上状态。
反之,在片材S叠置在堆积部分35上的状态下,将不能从堆积部分35的上方看到片材S的正面的状态称为朝下状态。例如,图8E至图8H中所示的状态为朝下状态。
将说明图像形成系统1的基本操作模式。
首先,设置在图像形成系统1上的用户界面90接收来自用户的与装订操作有关的信息。这里,来自用户的与装订操作有关的信息的示例项如下。即,例如,获得与待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堆中的片材数量有关的指令、与使用哪个装订单元来装订片材S堆的哪个边缘部分有关的指令、以及与装订位置位于各片材S的边缘部分的哪个位置有关的指令。
接下来,在控制器80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和装订操作之前,控制器80对图像形成操作和装订操作进行设定。
将参考图9说明对图像形成操作和装订操作进行设定的流程。首先,控制器80获得用户想要在片材S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信息数据(步骤S101)。这里,除了待形成在片材S上的图像本身的数据之外,控制器80获得的图像信息数据还包括与待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的取向有关的信息,诸如是各片材S的短边位于上方(即,纵长图像的取向),还是各片材S的长边位于上方(即,横长图像的取向)。
接下来,控制器80通过第一片材供应传感器63和第二片材供应传感器64获得与装载在第一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1和第二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2中的片材S的存在/不存在有关的信号(步骤S102)。然后,用户界面90从用户接收指令,即,与待装订的堆中的片材S的数量以及本堆中的片材S的数量有关的指令(步骤S103)、与使用哪个装订单元来装订各片材S边缘部分的哪个位置有关的指令(步骤S104)、以及与片材S待被设置为朝上状态或朝下状态有关的指令(步骤S105)。
基于在步骤S101至S105中获得的信息项,首先,控制器80判断是否适于根据所获得的装订指令来对片材S堆执行装订操作(步骤S106)。这里,指示不适于执行装订操作的指令指的是:例如,利用订书机40和无钉装订装置50在片材S的同一边缘部分上执行装订操作的指令;以及,利用订书机40在片材S的边缘部分的各个相对位置执行装订操作的指令。
在步骤S106中,如果控制器80判定该指令是不适于执行装订操作的指令,则控制器80向用户界面90发出指令以生成指示装订位置不适当的输出(步骤S113)。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系统1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稍后说明)。
反之,在步骤S106中,如果控制器80判定该指令是适于执行装订操作的指令,则控制器80使用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表格来判断是否能够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具体而言,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片材供应部分6)来执行从用户接收的该指令的装订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步骤S107)。
如上所述,在步骤S107中,如果控制器80判定能够执行操作,则控制器80向图像形成部分5输出图像数据(步骤S108),向片材供应部分6输出用于驱动第一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1或第二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2的驱动信号(步骤S109),在必要时输出用于驱动片材反转装置7的驱动信号(步骤S110),向订书机40输出与例如在哪里执行装订操作以及待装订的片材S的数量有关的驱动信号(步骤S111),并且向无钉装订装置50输出与在哪里执行装订操作以及待装订的片材S的数量有关的驱动信号(步骤S112)。此外,尽管为清楚起见没有在图9中示出,但控制器80还可以向例如桨叶37和捣压器38输出驱动信号。
如上所述,在步骤S107中,如果控制器80判定不能执行操作,则控制器80向用户界面90发出指令以生成指示不能执行所命令的图像形成操作和装订操作的输出(步骤S113)。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系统1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稍后说明)。
接下来,当控制器80判定能够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和装订操作时,控制器80例如向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个结构部分输出信号,在上述情况之后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将在下面说明。
下文中将参考以下情况说明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按照图5C中所示的模式,即,按照片材S的上边缘部分Sa处于端导件边缘部分Ta侧、片材S的左边缘部分Sb处于侧导件边缘部分Tb侧、并且片材S的背面接触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模式,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供应至堆积部分35。这里,在一堆中使用三张片材S。
首先,在由图像形成装置2的图像形成部分5在第一片材S上形成色调剂图像之前,控制器80使订书机40处于原位置(即,图3中的位置40c),并且使无钉装订装置50处于原位置(即,图3中的位置50c)。
接收到来自控制器80的驱动信号的片材供应部分6向图像形成部分5供应片材S。更具体地说,接收到指令的第一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1或第二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2向图像形成部分5供应片材S。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从第一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1供应片材S。
接下来,图像形成装置2的图像形成部分5在从第一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1供应的第一片材S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在图1中,在经过图像形成部分5的上侧以形成图像并从图像形成部分5的上方经过的片材S中,面向图像形成部分5的表面(即,图1中的下表面)为正面。由图像形成部分5在片材S上形成色调剂图像,从而片材S在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部分为下边缘部分Sc,而片材S在传送方向上的后边缘部分为上边缘部分Sa。
在必要的情况下,由片材反转装置7使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第一片材S反转。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未由片材反转装置7使片材S反转。如果片材S反转,则片材S的背面和正面反转,并且片材S在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部分和后边缘部分也反转。
之后,通过排出辊9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逐一供应至片材处理装置3。
在被供应有第一片材S的片材处理装置3的传送装置10中,通过入口辊11接收第一片材S,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利用打孔器12在第一片材S上形成孔。之后,通过第一传送辊13和第二传送辊14朝着后处理装置30向下游传送第一片材S。
后处理装置30通过接收辊31接收第一片材S。由出口辊34沿着第一行进方向S1传送经过接收辊31的第一片材S。第一片材S在第一行进方向S1上的前边缘经过堆积部分35和桨叶37之间,此后桨叶37向下移动(沿图2中的箭头U1的方向)并且接触第一片材S。
如图2所示的桨叶37沿箭头R的方向的旋转使得第一片材S被推向图2中的第二行进方向S2。因此,由于片材S沿着与第一行进方向S1相反的第二行进方向S2传送,所以片材S在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部分和后边缘部分反转。
随后,第一片材S的上边缘部分Sa接触端导件35b。之后,桨叶37抬起(即,沿图2中的箭头U2的方向移动)。之后,捣压器38受到驱动,并且推动第一片材S的右边缘部分Sd,结果,第一片材S的左边缘部分Sb与侧导件35c形成接触。
当跟随第一片材S并由图像形成部分5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第二片材S和第三片材S被连续地供应至后处理装置30时,桨叶37和捣压器38使第二片材S和第三片材S的边缘部分对齐。由此,数量被预先设定的三张片材S被保持在堆积部分35中,并且它们的边缘部分对齐,从而形成片材S堆。
接下来,对堆叠在堆积部分35上的片材S堆的边缘部分进行装订。
首先,订书机40从原位置(即,图3中的位置40c)起移动,并且被设置在订书钉41被推入的位置。在该位置,一个订书钉41被推入片材S堆,从而片材S堆的边缘部分被装订。
之后,无钉装订装置50从原位置(即,图3中的位置50c)起移动,并且被设置在形成凸凹部分51的位置。在该位置,无钉装订装置50的上挤压部分52a和下挤压部分52b彼此相向移动,从而突出部分53a和接收部分53b将片材S堆夹在其间并彼此接合。这样使得在每张片材S上形成凸凹部分51,并且片材S堆的边缘部分被装订。在彼此叠置的所有三张片材S上都形成有凸凹部分51。彼此叠置的片材S被相互挤入,从而装订片材S堆。片材S堆处于压力接合(pressure-bonded)的状态。
之后,第一排出辊39a使由凸凹部分51和订书钉41装订的片材S堆旋转,从而使片材S堆通过开口69从堆积部分35移至堆叠器70。
如上所述为图像形成系统1的基本操作模式。接下来,将参考图1至图9说明图像形成系统1的具体操作模式。
装订片材S堆的模式
首先,将参考图6的(1)至图7的(24)说明能够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后处理装置30进行各种模式的装订操作的片材S堆。这里,在图6的(1)至图7的(24)中,以黑色矩形表示的订书钉41示出了由订书机40装订片材S堆的位置,并且以白色矩形表示的凸凹部分51示出了由无钉装订装置50装订片材S堆的位置。图6的(1)至图7的(24)例示出了下述情况:片材S堆在一个位置由订钉操作装订而在一个位置由无钉装订操作装订。
这里,首先,将说明在图6的(1)至(12)各图中示出的形成有纵长图像的片材S堆。将以图6的(1)中示出的片材S堆作为实例。在片材S堆中,订书钉41设置在上边缘部分Sa上,该上边缘部分Sa是片材S的一个短边边缘部分,并且凸凹部分51设置在下边缘部分Sc上,下边缘部分Sc是片材S的另一短边边缘部分。在片材S堆中,订书钉41和凸凹部分51设置在片材S的彼此相对的短边边缘部分上。
在图6的(2)至(12)中示出的片材S堆中,订书钉41和凸凹部分51设置在片材S堆的不同边缘部分上。
在图7的(13)至(24)中示出的形成有横长图像的片材S堆中,订书钉41和凸凹部分51类似地设置在片材S的不同边缘部分上。
这里,将订书钉41的解开力与凸凹部分51的解开力相比,订书钉41的解开力大于凸凹部分51的解开力。因此,当订书钉41和凸凹部分51均被用于装订片材S堆时,例如,将片材S堆装订为,由订书钉41更加可靠地装订,并在凸凹部分51处更加容易地解开(即,片材S能够更加容易地彼此分离)。这里,例如在以下情况下需要使已装订的片材S堆易于解开:当执行需要使片材S堆(诸如含有测试问题的小册子)的边缘部分解开的暂时装订操作时;以及当需要表明片材S堆未开封时。
片材S的取向与堆积部分35之间的关系
参考图6的(1)至图7的(24),在上文中说明了能够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在片材S堆上执行的各种模式的装订操作。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订书机40的可移动范围(参考图3中的双头箭头A)和无钉装订装置50的可移动范围(参考图3中的双头箭头B)有限,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执行以下操作。即,在必要的情况下,图像形成系统1改变待形成在片材S上的图像的取向,然后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图像形成系统1在以不同取向设置的片材S上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参考图8A至图8H对此进行说明。这里,尽管针对诸如图5A所示的在片材S上形成纵长图像的情况说明图像形成操作,但该说明也适用于形成横长图像的情况。
首先,在图8A至图8H中示出了从堆积部分35的上方(即,沿图2中的箭头III的方向)看到的片材S。参考图8A至图8H中向左的传送方向(即,沿箭头S2的方向的传送方向)示出了被供应至堆积部分35的片材S。
图8A至图8D示出了朝上状态,在朝上状态下,有颜色的字母A为形成在图8A至图8D的片材平面的正面上的图像。反之,图8E至图8H示出了朝下状态,在朝下状态下,由虚线示出的字母A为形成在图8E至图8H的片材平面的背面上的图像。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1的基本操作说明中论述的图像和片材S的模式中,即:当对取向为使得片材S的短边之一为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的片材进行传送时;当图像形成部分5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从而片材S在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成为上边缘部分Sa时;以及当在不驱动片材反转装置7的情况下将片材S传送至堆积部分35时(为简便起见,在下文中称为“基本片材供应模式”),以图8A中所示的状态供应片材S。
这里,在基本片材供应模式中,如上所述,图像形成部分5形成图像,从而片材S在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成为上边缘部分Sa。因此,具体而言,首先,当片材S被供应送至堆积部分35时,片材S的传送方向从第一行进方向S1变为第二行进方向S2。因此,在基本片材供应模式中,图像形成部分5从片材S的下边缘部分Sc向片材S的上边缘部分Sa连续地形成图像。
在基本片材供应模式中由图像形成部分5形成的图像的旋转角度为0度的情况下(参见图8A),当待形成图8B至图8D中所示的图像时,若从图像形成部分5观看片材S,图8B至图8D中所示的图像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为:图8B中所示的图像为180度;图8C中所示的图像为90度;图8D中所示的图像为270度。
这里,首先,将对图8A至图8D进行说明,图8A至图8D示出了以朝上状态形成图像的状态。然后,将对图8E至图8H进行说明,图8E至图8H示出了以朝下状态形成图像的状态。
首先,将对图8A至图8D进行说明。
(图8A)0度
片材S的取向和图像为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本片材供应模式。片材S的上边缘部分Sa处于端导件边缘部分Ta(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边缘)侧,而片材S的左边缘部分Sb处于侧导件边缘部分Tb(图中的下侧)侧,以传送片材S。在基本片材供应模式中,片材S在其短边为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边缘的情况下被传送。
(图8B)180度
以这样的状态形成图像:在该状态下,图像从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本片材供应模式的状态旋转了180度。片材S的下边缘部分Sc处于端导件边缘部分Ta(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边缘)侧,而片材S的右边缘部分Sd处于侧导件边缘部分Tb(图中的下侧)侧,以传送片材S。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片材S在其短边为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边缘的情况下被传送。这一点与基本片材供应模式共同。
(图8C)90度
以这样的状态形成图像:在该状态下,图像从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本片材供应模式的状态旋转了90度。片材S的左边缘部分Sb处于端导件边缘部分Ta(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边缘)侧,而片材S的下边缘部分Sc处于侧导件边缘部分Tb(图中的下侧)侧,以传送片材S。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片材S在其长边为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边缘的情况下被传送。
(图8D)270度
以这样的状态形成图像:在该状态下,图像从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本片材供应模式的状态旋转了270度。片材S的右边缘部分Sd处于端导件边缘部分Ta(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边缘)侧,而片材S的上边缘部分Sa处于侧导件边缘部分Tb(图中的下侧)侧,以传送片材S。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片材S在其长边为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边缘的情况下被传送。
接下来,将对图8E至图8H进行说明,图8E至图8H示出了以朝下状态形成图像的状态。由于以朝下状态形成图像,在图8E至图8H中所示的模式中,片材反转装置7受到驱动以使片材S的正面和背面反转,然后片材S被传送至堆积部分35。
(图8E)0度
如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本片材供应模式中那样,图像角度为0度。如上所述,通过驱动片材反转装置7,片材S的正面和背面为基本片材供应模式中片材S的正面和背面的反转。结果,在片材S的左边缘部分Sb和右边缘部分Sd为基本片材供应模式中片材S的左边缘部分Sb和右边缘部分Sd的反转的情况下,片材S的上边缘部分Sa处于端导件边缘部分Ta(第二行进方向S2上的前边缘)侧,而片材S的右边缘部分Sd处于侧导件边缘部分Tb(图中的下侧)侧。
(图8F至图8H)
在其它模式中,图像角度为:180度(图8F)、90度(图8G)和270度(图8H)。如图8A至图8D中那样,通过使图像分别从图8E中的状态旋转180度、90度和270度来形成图像,然后将片材S供应至堆积部分35。
因此,可以在通过旋转图像使片材S的各个边缘部分的布置改变的情况下,将片材S供应至堆积部分35。尽管图8A至图8H中未示出,这样使得可以改变由设置在堆积部分35附近的无钉装订装置50和订书机40装订的边缘部分。
图像形成操作和片材装订操作的条件
接下来,参考图10和图11,将说明对图6的(1)至图7的(24)中所示的片材S堆执行装订的情况。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内容存储在控制器80的存储部分(未示出)中。基于该内容,控制器80判断是否能够执行由用户接收的指令的图像形成操作和装订操作。如果控制器80判定可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和装订操作,则控制器80例如基于该内容向各个结构部分输出驱动信号。
这里,在图10和图11中,符号对应于图6的(1)至图7的(24)中的括号中的片材S堆的标号。在图10和图11的各栏中给出了对应于该符号的片材S堆的装订条件。
更具体而言,“订钉”栏和“压凸”栏示出了设置订书钉41和凸凹部分51的片材S的边缘部分。在这些栏中,“上”表示装订上边缘部分Sa,“下”表示装订下边缘部分Sc,“左”表示装订左边缘部分Sb,而“右”表示装订右边缘部分Sd。
接下来,“片材S”栏表示传送片材S的方向。“长边输送(LEF)”表示沿着片材S的长边为前边缘的方向(即,在片材S沿着片材S的短边传送的方向上)传送片材S。“短边输送(SEF)”表示沿着片材S的短边为前边缘的方向(即,在片材S沿着片材S的长边传送的方向上)传送片材S。
“旋转角度”栏表示由图像形成部分5形成的图像的角度。当从图像形成部分5观看片材S时,这些角度为沿顺时针方向的0度、180度、90度和270度。
“反转”栏表示是否存在片材反转装置7的反转步骤。
“订钉位置(Ta或Tb)”栏表示订书机40执行装订操作的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边缘部分。“Ta”指示端导件边缘部分,而“Tb”指示侧导件边缘部分。
“压凸位置(Tc或Td)”栏表示无钉装订装置50执行装订操作的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边缘部分。“Tc”表示相对端导件边缘部分,而“Td”指示相对侧导件边缘部分。
在“片材供应部分”栏下方的“SEF&LEF”栏表示可以在SEF方向和LEF方向这两个传送方向上供应片材S。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1和第二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2能够在其内部保持具有相同尺寸并且在片材S的传送方向上沿相差90度的方向取向的片材S。“SEF&LEF”栏更具体地指示片材供应部分的第一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1和第二片材供应装载部分62在其内部保持片材S。
反之,“仅SEF”栏和“仅LEF”栏表示,例如当沿LEF方向供应的片材S用尽时,分别仅在SEF方向和仅在LEF方向上供应片材S。
此外,○表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并且在这些条件下的图像形成操作是优选的。△表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并且在这些条件下的图像形成操作是非优选的。
这里,将参考由符号(1)指示的情况来给出详细说明。
在由符号(1)指示的情况下,如图6的(1)所示,订书钉41设置在上边缘部分Sa,而凸凹部分51设置在下边缘部分Sc。
首先,当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设置有片材反转装置7并且可以沿SEF方向和LEF方向供应片材S时,用户查阅“片材供应部分”栏下方的“SEF&LEF”栏。△位于“SEF&LEF”栏中与所使用的片材的SEF对应的行中。反之,○位于“SEF&LEF”栏中与所使用的片材的LEF对应的行中。如上所述,由于在○指示的条件下的图像形成操作有优先权,因此选择传送在LEF方向上(即,在片材S的一条长边处于前边缘的方向上)使用的片材。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角度为270度,并且“反转”栏指示“否”,因此片材反转装置7不使片材S反转。另外,设置订书钉41的位置为Ta,而设置凸凹部分51的位置为Tc。
反之,当在相同条件下仅在SEF方向和仅在LEF方向上供应片材S时,在“仅SEF”栏和“仅LEF”栏中各有一个○。因此,选定在○指示的行中的条件。
这里,在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条件是如下确定的。首先,在图像形成操作后片材S不反转的情况的优先权高于在图像形成操作后片材S反转的情况。这是为了抑制生产率的降低。如果可以沿SEF方向和LEF方向供应片材S时,则沿LEF方向供应片材S具有优先权。这是为了抑制生产率的降低。
如上所述,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订书机40的可移动范围(参考图3中的双头箭头A)和无钉装订装置50的可移动范围(参考图3中的双头箭头B)是有限的。然而,如图10和图11所示,通过改变待形成在片材S上的图像的取向,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在不同取向的片材S上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使得能够以各种模式对片材S堆进行装订。
在前面的说明中,描述了朝上状态和朝下状态下的图像形成。当控制器80选择了在朝上状态下形成图像时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顺序不同于当控制器80选择了在朝下状态下形成图像时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顺序。
例如,当由读取单元(诸如扫描仪)(未示出)读取形成在片材(1至N)上的图像时,扫描仪按照片材S被供应至扫描仪的顺序(这里为从1至N的顺序)读取图像。然后,当基于所读取的图像以朝上状态形成图像时,控制器80输出图像数据,从而由图像形成部分5按照从1至N的顺序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
反之,在朝下状态下形成图像时,堆叠在堆积部分35上的片材S的正面和背面反转,由此控制器80输出图像数据,从而由图像形成部分5形成图像的顺序颠倒,并且按照倒序形成图像。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80向图像形成部分5输出图像数据,从而按照从N至1的顺序形成色调剂图像。
这里,将说明以朝下状态形成图像的情况。当以朝下状态形成图像时,选择在各图10和图11中的“反转”栏下方指示“是”的行中的条件。
例如,对于图10中用于符号(1)的条件而言,即,对于“订钉”栏指示“上”并且“压凸”栏指示“下”的情况而言,“反转”栏下方的行中指示“否”。这里,图10和图11中的条件相似地设定。也就是说,在“反转”栏下方的行指示“是”的情况下,在片材反转装置7受到驱动的条件下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更具体而言,当“片材S”栏指示“LEF”时,“旋转角度(°)”栏指示270,“订钉位置(Ta或Tb)”栏指示Ta,“压凸位置(Tc或Td)”栏指示Tc,“片材供应部分”栏下方的“SEF&LEF”栏指示○,“片材供应部分”栏下方的“仅SEF”栏指示-,并且“片材供应部分”栏下方的“仅LEF”栏指示○。
类似地确定诸如图10中用于(4)、(7)和(10)的条件的其它条件。
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了当选择了朝上状态和朝下状态时按照倒序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按照由扫描仪读取图像的顺序来形成色调剂图像,并且可以在传送片材S时物理地颠倒片材S的顺序。更具体而言,可以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存放在设置于图像形成系统1中的中间堆叠部分(未示出)中,并且在存放有片材S时将成堆的片材S连续地供应至堆积部分35。
这里,如图1中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经过图像形成部分5的上侧以形成图像并从图像形成部分5的上方经过的片材S中,面向图像形成部分5的表面(即,图1中的下表面)为正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除了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部分5(即,在经过图像形成部分5的上侧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5)以外,还可以设置与经过的片材S对置(即,在经过的片材S上方)的图像形成部分5。这种结构使得可以在经过的片材S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形成图像。
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片材反转装置7被描述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片材反转装置7可以布置在任何位置,只要其沿着片材S的传送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5的下游并沿着片材S的传送方向设置在堆积部分35的上游即可。例如,片材反转装置7可以设置在片材处理装置3中。
另外,订书机40被形成为能够在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两个边缘部分(端导件边缘部分Ta和侧导件边缘部分Tb)执行订钉,而无钉装订装置50被形成为能够在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另外两个边缘部分(相对端导件边缘部分Tc和相对侧导件边缘部分Td)对片材S堆执行装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可以允许将订书机40设置在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一个边缘部分(诸如端导件边缘部分Ta),并且允许将无钉装订装置50设置在另外三个边缘部分(诸如侧导件边缘部分Tb、相对端导件边缘部分Tc和相对侧导件边缘部分Td)。此外,可以将订书机40仅固定在堆积部分35的底部35a的角落上,并且允许将无钉装订装置50设置在边缘部分上。
此外,尽管在这里论述了在各图6的(1)至图7的(24)中所示的片材S堆,但这些片材S堆仅为实例。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后处理装置30能够以除了片材S堆的前述装订模式以外的其它装订模式进行操作。例如,后处理装置30能够以装订片材S堆的各角的模式进行操作,或者改变装订片材S堆的位置和装订位置的数目。此外,例如,后处理装置30能够以仅通过设置订书钉41而装订片材S堆的模式进行操作,或者能够以仅执行压凸操作而装订片材S堆的模式进行操作。
此外,尽管在前述说明中将订书机40用作第一装订单元并将无钉装订装置50用作第二装订单元,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性实施例。例如,第一装订单元和第二装订单元可以是相同类型的装订单元。即,第一装订单元可以是利用第一订书钉执行装订的装订单元,而第二装订单元可以是利用第二订书钉执行装订的装订单元,该第二订书钉的解开力小于该第一订书钉的解开力。类似地,第一装订单元和第二装订单元均可以是无钉装订单元,或者可以是其它类型的装订单元,诸如使用粘合剂的装订单元。
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基本片材供应模式的下述模式:在该模式中,以朝上状态供应片材S,同时为了方便起见,各片材S的一条短边沿传送方向设置在前侧,并且没有驱动片材反转装置7。然而,各片材S的一条长边沿传送方向设置在前侧的模式也可以是基本片材供应模式(参考图8C至图8D)。在这种情况下,每单位时间内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的数量增加。另外,基本状态可以是朝下状态而非朝上状态。从信息管理的观点来看,期望为朝下状态,这是因为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的表面朝向并被排放至堆叠器70。
此外,可以使用以下装置作为无钉装订装置50。
图12A至图12D示出无钉装订装置500的另一示例性结构和经过了无钉装订操作的片材S堆。如图12A中所示,在片材S堆放置在基部501和底部部件502之间的情况下,无钉装订装置500通过沿图12A中的箭头F1的方向推动基部部件503来装订片材S堆。
更具体而言,首先,当如图12B中所示,当板件504和打孔部件505穿过了片材S堆时,在片材S堆中形成狭缝51和舌状部分522。通过在片材S堆的一部分上进行打孔并保持边缘部分522a与片材S堆相连而形成舌状部分522。当进一步推动基部部件503时,打孔部件505的上边缘部分505a撞击与基部501形成一体的突出部506,从而打孔部件505沿图12A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如图12C中所示,打孔部件505末端处的突起部505b沿着图12C中的箭头F2的方向将舌状部分522推入刀片504中的孔眼504a。在图12C中,没有示出打孔部件505。当基部部件503在这种状态下沿着图12C中的箭头F3的方向抬起时,刀片504抬起,而舌状部分522卡在刀片504的孔眼504a中。然后,如图12D中所示,舌状部分522被插入狭缝521中,从而装订片材S堆。此时,装订孔523形成在片材S堆中的对舌状部分522打孔的位置处。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第一供应单元,其以第一取向供应多张记录材料,各张记录材料具有长边和短边,所述第一取向为所述短边在传送方向上处于前侧的取向;
第二供应单元,其以第二取向供应多张记录材料,各张记录材料具有长边和短边,所述第二取向为所述长边在传送方向上处于前侧的取向;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从所述第一供应单元或所述第二供应单元供应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堆叠单元,其用于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有图像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堆叠成堆,所述堆中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彼此叠置为:各张记录材料的第一边缘部分彼此对齐,并且各张记录材料的不同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分的第二边缘部分彼此对齐;
第一装订单元,其通过执行第一装订操作来装订堆叠在所述堆叠单元上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所述堆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分;
第二装订单元,其通过执行第二装订操作来装订堆叠在所述堆叠单元上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所述堆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分;
获取单元,其获取关于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所述堆的与所述第一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有关的指令;以及
控制器,其基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来执行控制,以从所述第一供应单元和所述第二供应单元中任一者供应所述多张记录材料,
其中,所述控制器执行控制,以基于所述图像关于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取向并基于所述第一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来对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所述堆中的各张记录材料上形成的所述图像的取向进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当从所述第一供应单元供应所述多张记录材料和从所述第二供应单元供应所述多张记录材料均被允许时,所述控制器使得从所述第二供应单元供应所述多张记录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
反转传送单元,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有图像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正面和背面反转,并且所述反转传送单元将反转后的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传送至所述堆叠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器执行控制,以基于所述图像关于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取向并基于所述第一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来判断是否使所述反转传送单元反转并传送所述多张记录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执行控制,以基于所述图像关于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取向并基于所述第一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的装订位置来对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的所述堆中的各张记录材料上形成的所述图像的取向进行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利用所述第二装订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装订操作装订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分比利用所述第一装订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装订操作装订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分更容易解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利用所述第二装订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装订操作装订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分比利用所述第一装订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装订操作装订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分更容易解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利用所述第二装订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装订操作装订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分比利用所述第一装订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装订操作装订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分更容易解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使所述第一装订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执行所述第一装订操作之后,使所述第二装订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执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使所述第一装订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执行所述第一装订操作之后,使所述第二装订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执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使所述第一装订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执行所述第一装订操作之后,使所述第二装订单元在所述多张记录材料上执行所述第二装订操作。
CN201010591843.5A 2010-03-29 2010-12-09 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02205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6186 2010-03-29
JP2010076186A JP5310627B2 (ja) 2010-03-29 2010-03-29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5917A CN102205917A (zh) 2011-10-05
CN102205917B true CN102205917B (zh) 2015-12-02

Family

ID=4465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1843.5A Active CN102205917B (zh) 2010-03-29 2010-12-09 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075B2 (zh)
JP (1) JP5310627B2 (zh)
CN (1) CN1022059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3442B2 (ja) * 2010-08-26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0698B2 (ja) * 2011-06-16 2013-12-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後処理方法
TWI465961B (zh) * 2011-11-17 2014-12-21 Nat Inst Chung Shan Science & Technology Intelligent seat passenger image sensing device
JP5995180B2 (ja) * 2011-12-13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3182865B (zh) * 2011-12-31 2015-07-22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印刷机自适应装订的方法和装置
JP2017206388A (ja) * 2012-04-10 2017-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3234068A (ja) * 2012-04-10 2013-11-21 Ricoh Co Ltd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987451B2 (ja) * 2012-04-25 2016-09-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564B2 (ja) * 2012-07-11 2016-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97164B2 (ja) * 2012-07-17 2018-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61233B2 (ja) 2012-09-20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88317B2 (ja) * 2012-11-30 2017-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97186B2 (ja) 2012-12-10 2015-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2878B2 (ja) * 2013-05-09 2017-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綴じ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18432B2 (ja) * 2013-05-20 2017-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8543B2 (ja) * 2013-07-01 2018-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83011B2 (ja) * 2013-07-03 2017-08-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シート綴じ方法
JP6141128B2 (ja) * 2013-07-11 2017-06-07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56791B2 (ja) * 2013-07-11 2018-0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60285B2 (ja) * 2013-07-12 2018-07-1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74768B2 (ja) * 2013-07-18 2018-02-07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606815B2 (ja) * 2014-06-20 2019-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4118226A (zh) * 2014-07-22 2014-10-29 朱尚轩 打印出纸处可自动区分不同打印文件的打印机及实现方法
JP6425536B2 (ja) 2014-12-25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922138B (zh) 2015-04-14 2020-03-24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纸张订缀处理装置以及具备纸张订缀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JP6548508B2 (ja) * 2015-08-10 2019-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後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67937A (ja) * 2017-03-29 2018-11-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3061A (zh) * 2005-07-26 2008-07-30 美克司株式会社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9293B2 (ja) * 1986-09-18 1997-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359662B2 (ja) * 1992-08-19 2002-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装置
US5602651A (en) * 1993-03-17 1997-02-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5722031A (en) * 1994-08-25 1998-0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tapler for stapling sheets
JP3717670B2 (ja) * 1998-07-01 2005-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885410B2 (ja) 1999-05-13 2007-0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後処理方法並びに後処理装置
JP2001249572A (ja) * 2000-03-03 2001-09-14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711365B2 (en) * 2000-12-14 2004-03-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a finishing capability
JP2002326471A (ja) * 2001-04-27 2002-11-12 Max Co Ltd 書類綴じ装置
JP2003195591A (ja) * 2001-12-27 2003-07-09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133236B2 (ja) * 2002-11-08 2008-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044420B2 (ja) * 2002-11-15 2008-0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US8011650B2 (en) * 2005-09-14 2011-09-0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heet post-processing information
JP2009051661A (ja) * 2007-08-29 2009-03-12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3061A (zh) * 2005-07-26 2008-07-30 美克司株式会社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36158A1 (en) 2011-09-29
JP2011207564A (ja) 2011-10-20
JP5310627B2 (ja) 2013-10-09
US8262075B2 (en) 2012-09-11
CN102205917A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917B (zh) 图像形成系统
CN102207698B (zh) 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材料处理装置
CN102275762B (zh) 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2275763B (zh)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纸张处理方法
US8540228B2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05916B (zh) 片材处理装置和片材处理系统
JP20120271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915650A (zh) 片材排出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片材后处理装置
CN103693487B (zh) 减少堵塞的装置及方法
CN106915651A (zh) 片材排出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片材后处理装置
US20130285303A1 (en) Post-processing device, post-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94868B2 (ja) 記録材処理装置
JP5365567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176684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55779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16119B (zh) 片材收纳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JP2006327012A (ja) 可変枚数製本機
JP531062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3326944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62549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34257A (ja) 回転搬送装置、及び回転搬送方法
JP20130477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125600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