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2501B - 蒸散材料 - Google Patents

蒸散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2501B
CN102202501B CN200980142227.7A CN200980142227A CN102202501B CN 102202501 B CN102202501 B CN 102202501B CN 200980142227 A CN200980142227 A CN 200980142227A CN 102202501 B CN102202501 B CN 102202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application
warp
evapotranspiring
bra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22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2501A (zh
Inventor
小堀富广
山口正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rt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arth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rth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rth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2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2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34Shaped forms, e.g. sheets,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ther sub-group of this main grou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散材料,其提高蒸散成分的保持量,并且使该蒸散成分的蒸散产生的效果效力不减且长期持续实现。作为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法,本发明的蒸散材料具有在利用由多根吸液性长丝构成的线形成的编织物上保持蒸散成分的蒸散成分保持体,对形成所述编织物的线的至少一部分施以卷缩。

Description

蒸散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使防虫剂(杀虫剂、驱虫剂等)、芳香剂、除臭防臭剂、杀菌防霉剂等的蒸散成分在常温下蒸散,从而实现效果的蒸散材料。
背景技术
现有公知一种蒸散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在吸液性的载体上含浸防虫剂等的常温蒸散性的药剂,通过在屋内或屋外悬挂或者载置,使药剂持续蒸散到空间中。在这样的蒸散材料中,作为所述吸液性的载体,从容易废弃的理由考虑,使用由粘合剂固定纸浆或天然纤维等的加工为板状或片状的载体。
但是,为了通过所述蒸散材料长期间地持续蒸散药剂,必须与所希望的期间成比例地增加在载体上保持的每单位面积的药剂量。但是,当保持的药剂量超过载体可以含浸的容许量时,引起药剂的泄露等问题。因此,在蒸散材料的有效期间上受到限制,虽然根据药剂的种类等也有不同,但现状是在现有的蒸散材料中只能得到30天左右的有效期间。因此,需要一种进一步提高在每单位面积上可以保持的药剂量,从而更长期间地有效地实现效果的蒸散材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412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散材料,其可以提高蒸散成分的保持量,可以使该蒸散成分的蒸散产生的效果效力不减且长期持续实现。
本发明者们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作为保持蒸散成分的载体,使用由多根吸液性长丝(filament)构成的线而形成的编织物,在形成该编织物的线的至少一部分上施以卷缩(捲縮),由此,即使在相同面积、相同单位面积重量(目付け)下蒸散成分的保持量也明显地提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蒸散材料,其具有在利用由多根吸液性长丝构成的线形成的平面的网状的花边网眼编织物上保持蒸散成分的蒸散成分保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的花边网眼编织物中,眼孔部分的总面积占编织物的总面积的比例为25~45%,且对形成所述花边网眼编织物的所述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卷缩率3~50%施以卷缩。
所述蒸散成分优选是蒸气压力为1×10-3Pa/25℃以上的防虫剂。本发明的蒸散材料,进而优选具有保持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的框体和具有通气性且自由装拆地收纳所述框体的收纳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蒸散材料,可以提高蒸散成分的保持量,并且使该蒸散成分的蒸散产生的效果效力不减且长期持续实现。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蒸散材料中,可以将在每单位面积上保持的蒸散成分(药剂)的量提高至现有的1.5~3倍,在蒸散成分(药剂)的每单位时间的蒸散量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其有效期间长期化到1.5~3倍。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由花边网眼编织(レ一ス編み)形成的编织物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2是用于说明由花边网眼编织形成的编织物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散材料的主视图;
图4是将如上述图3所示的蒸散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切断时(以图3的x-x线切断时)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如上述图3所示的蒸散材料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如上述图3所示的蒸散材料的墨盒式的框体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蒸散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切断时的概略剖面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例的蒸散试验中使用的试验装置的概略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屋外驱虫效力试验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蒸散材料具有在编织物上保持蒸散成分的蒸散成分保持体。
在本发明中,所谓所述编织物是指编物或者织物,是例如包含从眼孔(目開き)比较小的布料状、到眼孔比较大的网状的编织物的概念。详细地说,所述织物是指经线和纬线互相在直角的方向上交错而形成的。另一方面,所述编物是例如连续进行将1根或者几根线做成环、并在该环上卡挂下一根线而做成新的环的动作等,从而将线互相缠绕而形成的物品,可以列举出由花边网眼编织或针织等而形成的物品。
在本发明中,形成所述编织物的线(经线、纬线)由多根吸液性长丝构成。即,形成编织物的线可以是将多根具有吸液性的单丝聚集成束的所谓复丝,或者也可以是将2根以上具有吸液性的单丝或所述复丝编织或者搓揉,从而形成为1根线束的物品。
形成所述编织物的吸液性长丝(单丝)的直径不特别限制,通常为20~500dtex,可以优选为50~300dtex。当吸液性长丝(单丝)的直径过小时,蒸散成分(药剂)的保持量可能变少,另一方面,当过大时,编织物的眼孔变小,被保持的蒸散成分的蒸散性可能下降。
在本发明中,对形成所述编织物的线(经线、纬线)的至少一部分施以卷缩(捲縮)。由此,即使在相同面积、相同单位面积重量下也可以明显地提高蒸散成分的保持量,其结果是可以长期持续显现蒸散成分的蒸散产生的效果。
并且,卷缩只要施加在编织物的形成中使用的线的至少一部分上就可以,例如可以在使经线和纬线交错的织物中对经线以及纬线中的一方施以卷缩,也可以在后述的花边网眼编织的方式中对多根经线中的几根施以卷缩。此外,也可以对构成用在编织物的形成中的线的多根吸液性长丝(单丝或者复丝)中的几根吸液性长丝施以卷缩(即,使用含有1根以上进行了卷缩的吸液性长丝而构成的线来形成编织物)。优选的是最好对构成编织物的全部的吸液性长丝、进而对形成编织物的全部的线施以卷缩。
所述卷缩无论通过哪种方法进行都可以,例如,可以适当采用加捻-热固定-解捻法(加ねん一熱固定一解ねん法)、假捻法(饭より法)、压痕法(押込法)、划痕法(擦過法)、贼模法(賊型法)、复合卷缩法(複合けん缩法)、空气喷射法等的所谓变形加工(テクスチヤ一ド加工)。
在进行所述卷缩时,其卷缩率通常优选为3~50%。当卷缩率比所述范围小时,存在无法充分得到蒸散成分的保持量的提高效果的顾虑,另一方面,当比所述范围大时,存在编织加工变难的顾虑。并且,本发明中所谓的卷缩率是指:设长丝的初期长度为a,设在对该长丝以一定时间(30秒)施加一定的载荷(每1dtex为1/11g)时的长度为b,基于下述式而算出的伸缩伸长率(%)。
伸缩伸长率(%)=[(b-a)/a]×100
卷缩率(伸缩伸长率),具体地说,可以按照例如“纤维便览”(第1版,日本昭和44年发行)p143的“a.伸缩性”一项所述的A法来进行。
作为构成形成所述编织物的线的吸液性长丝的材料,列举出例如,纸浆、棉、羊毛、麻、丝等天然纤维,或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砜、人造纤维、甲基丙烯酸树脂、其他生物降解树脂(聚乙二醇酸、聚乳酸、聚(β-羟基丁酸)等)等。在这些中,尤其在考虑施以卷缩的方面,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乙烯。所述吸液性长丝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并且,吸液性长丝也可以含有例如防霉剂、染料、树脂、紫外线吸收剂等现有公知的添加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编织物优选是通过花边网眼编织而形成的。所谓花边网眼编织,是指将多个经线分别与其他的经线互相缠绕的编织方法。这里,作为其他的经线,根据与在哪个位置的经线缠绕(例如,是与相邻的经线缠绕,还是跳过1根以上的经线而缠绕,或者还是仅在左右的任意一个方向上缠绕,还是左右互相缠绕等)而存在各种花边网眼编织的方式,但是,尤其优选的是,列举出例如图1或图2所示那样的跳过1根以上的经线而缠绕的方式。由于在这样的方式中在纬方向(箭头X方向)上重合2根以上的线,所以每单位面积的线(吸液性长丝)的重量(即,单位面积重量)变大,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蒸散成分的保持量。
在图1所示的花边网眼编织的方式中,经线A绕在经线C上,经线B绕在经线D上,列bc间以及列cd间为2根线重合的状态(在图1中,列a的左侧的经线以及列d的右侧的经线省略图示)。即,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各经线分别跳过1根经线而缠绕。当将该图1所示的方式改变为各经线分别跳过2根经线而缠绕的方式(图1中的经线A绕在经线D上)时,变为在纬方向(相邻的各列之间)上3根线重合的状态。即,当各经线分别跳过n根经线而缠绕时,变为在纬方向上(n+1)根线重合的状态(n为1以上的整数)。由于在纬方向上重合的线的根数越多,蒸散成分的保持量越增大,所以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n的值大的花边网眼编织的方式。但是,由于当在纬方向上重合的线的数(即,(n+1)的值)过多时,眼孔变小,在线(吸液性长丝)上被保持的蒸散成分的蒸散性可能下降,所以上述n的值,可以以眼孔的比例为后述的范围的方式来设定,通常可以为5以下。
在图1所示的花边网眼编织的方式中,在经方向(箭头Y方向)上,2种经线依次相连(例如,在列c上经线C和经线A相连,在列d上经线D和经线B相连)从而存在1根线,但是即使在经方向上也使2根以上的线重合存在,这有利于使每单位面积的线(吸液性长丝)的重量变大,并且增大蒸散成分的保持量。像这样,为了在经方向上使2根以上的线重合存在,作为在1个列中使用的经线,只要使用2根以上的线就可以,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在2根以上的线中,只要使至少1根与其他的经线缠绕,至少1根在经方向上走过(走行する)就可以。当然,将2根以上的线作为例如图1的1根经线来处理,也可以增加在经方向上配置的经线的数目。
图2所示的花边网眼编织的方式是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将经线A~D分别变为2根经线(A1以及A2、B1以及B2、C1以及C2、D1以及D2)的方式。即,在图2中,各列a~d的经线中,经线A1绕在C1上,经线B1绕在经线D1上,列bc间以及列cd间变为2根线重合的状态(在图2中,列a的左侧的经线以及列d的右侧的经线省略图示)。此外,在各列a~d的经线中,经线A2、经线B2、经线C2以及经线D2分别沿列a、列b、列c以及列d在经方向(箭头Y方向)上走过,在列c以及列d上连续从而成为2根线重合的状态。即,在图2所示的花边网眼编织的方式中,在经方向(箭头Y方向)、纬方向(箭头X方向)上都配置2根经线。
并且,在图2所示的花边网眼编织的方式中,虽然在各列上使用2根线,但是例如当改变为使用3根线,使其中2根在经方向(箭头Y方向)上走过,剩余的1根跳过2根经线而缠绕(图2中的经线A1绕在经线D1上)时,在经方向(箭头Y方向)、纬方向(箭头X方向)上都配置3根经线。像这样,对于在经方向上配置的经线的数目以及在纬方向上配置的经线的数目而言,通过调整在各列中使用的线的数目、其中在经方向上走过的经线的根数和绕在其他的经线上的经线的根数的比例、进而缠绕的其他的经线的位置(跳过几根经线而缠绕)等,可以适当设定。
在经方向以及纬方向上配置的线的根数越多的话,由于可以增大蒸散成分的保持量,并且可以长期持续蒸散成分的蒸散效果,所以优选,但是当变得过多时,眼孔变小,由线(吸液性长丝)保持的蒸散成分的蒸散性可能下降。因此,在经方向以及纬方向上配置的线的根数,通常分别为1~5根左右。
在本发明中,编织物的眼孔的比例通常优选为眼孔部分的总面积占编织物的总面积的比例为10~80%,进一步以25~45%为优选。当限孔的比例过小时,由线(吸液性长丝)保持的蒸散成分的蒸散性可能下降,另一方面,当眼孔的比例过大时,每单位面积的线(吸液性长丝)的重量(即,单位面积重量)变小,存在蒸散成分的保持量下降的倾向。
在所述编织物中纵方向以及经方向上配置的线的宽度,优选0.1~1mm,进一步优选0.3~0.6mm。当所述线的宽度比所述范围更小时,蒸散成分(药剂)的保持量可能变少,另一方面,当比所述范围更大时,眼孔可能变小。
所述编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每单位面积的线(吸液性长丝)的重量)过小时,蒸散成分(药剂)的保持量可能变小,相反,当过大时,蒸散性可能下降,因此,通常为50~500g/m2,优选50~250g/m2
所述编织物的厚度当过小时,蒸散成分(药剂)的保持量可能变少,相反,当过大时,蒸散性可能下降,因此通常为0.2~2mm,优选0.3~1mm,进一步优选0.5~1mm。
在所述编织物上保持的蒸散成分,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自在常温下可以蒸散的各种防虫剂(杀虫剂、驱虫剂等)、芳香剂、除臭防臭剂、杀菌防霉剂等各种药剂。蒸散成分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所述防虫剂,列举出例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カ一バメ一ト)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各种杀虫剂、驱虫剂、昆虫成长调节剂等。以防虫剂为示例,例如,作为有机磷类杀虫剂,列举出:
○敌敌畏(D D V P)
○二嗪农(ダイアジノン)
○杀螟松(スミチオン)等,
作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列举出:
○残杀威(プロポクサ一)
○甲萘威(カルバリル)等,
作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列举出:
○丙烯菊酉(アレスリン)
○胺菊酉(フタルスリン)
○苄呋菊酯(レスメトリン)
○炔呋菊酯(フラメトリン)
○氯菊酯(ペルメトリン)
○苯醚菊酯(フエノトリン)
○氰戊菊酯(フエンバレレ一ト)
○顺式氰戊菊酯(エスフエンバレレ一ト)
○炔丙菊酯(プラレトリン)
○七氟菊酉(テフルスリン)
○四氟苯菊酉(トランスフルトリン)
○甲氧苄氟菊酯(メトフルトリン)
○丙氟菊酯(プロフルトリン)
○氯氰菊酉(シペルメトリン)
○苯氰菊酉(シフエノトリン)
○甲氰菊酉(フエンプロパトリン)
○五氟苯菊酯(フエンフルスリン)
○右旋烯炔菊酯(エムペントリン)
○环戊烯丙菊酯(テラレスリン)
○醚菊酉(エトフエンプロツクス)
○炔咪菊酯(イミプロトリン)等。此外,其他的防虫剂,列举出磺胺螨酯(アミドフルメト)、恶虫酮(メトキサジアゾン)、植物精油、萜烯(テルペン)以及它们的同分异构体或衍生物等。即使在这些中,也优选以蒸气压力比较高的防虫剂为所述蒸散成分,例如,适合使用蒸气压力1×10-3Pa/25℃以上的防虫剂。具体地说,优选四氟苯菊酯、甲氧苄氟菊酯、丙氟菊酯、烯炔菊酯。
作为所述芳香剂列举出例如:麝香(じゃ香)、龙涎香(竜延香)、松香油(アビエス油)、杏仁油(ア一モンド油)、罗勒油(ペ一ジル油)、白桦(パ一チ油)、玉树油(カヤブチ油)、香茅油(シトロネラ油)、桉树油(ュ一カリ油)、茴香油(フエンネル油)、大蒜油(ガ一リツク油)、姜油(ジンジヤ一油)、葡萄柚油(ゲレ一プフル一ツ油)、柠檬油(レモン油)、柠檬草油(レモングラス油)、肉豆蔻油(ナツメツグ油)、薄荷油(ハツカ油)、橙油(オレンジ油)、松节油(テレピン油)、鼠尾草油(セイジ油)等精油类,蒎烯(ピネン)、柠檬烯(リモネン)、芳樟醇(リナロ一ル)、香叶醇(ゲラニオ一ル)、香茅醛(シトロネラ一ル)、冰片(ボルネオ一ル)、苯甲醇(ベンジルアルコ一ル)、大茴香醇(アニスアルコ一ル)、茴香脑(アネト一ル)、丁香酚(オイゲノ一ル)、醛(アルデヒド)、柠檬醛(シトラ一ル)、香茅醛(シトロネラ一ル)、香草精(ワニリン)、碳(カルボン)、酮(ケトン)、薄荷酮(メントン)、薄荷醇(メント一ル)、苯乙酮(アセトフエノン)、香豆素(クマリン)、桉树脑(シネオ一ル)、乙酸乙酯(エチルアセテ一ト)、乙酸辛酯(オクチルアセテ一ト)、丙酸正丁酯(プロピオン酸ブチル)、异丁酸异丙酯(イソ酪酸イソプロピル)、己酸烯丙酯(カプロン酸アリル)、苯甲酸乙酯(安息香酸エチル)、肉桂酸甲酯(桂皮酸メチル)、水杨酸甲酯(サリチル酸メチル)等香料等。
作为所述除臭防臭剂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月桂酯(ラウリルメタクリレ一ト)、氯化香叶酯(ゲラニルクロリネ一ト)、肉豆蔻酸苯乙酮(ミリスチル酸アセトフエノン)、对甲基苯乙酮苯甲醛(パラメチルアセトフエノンベンズアルデヒド)、乙酸苄酯(酢酸ベンジル)、丙酸苄酯(プロピオン酸ベンジル)、戊基肉桂醛(アミルシンナミツクアルデヒド)、茴香醛(アニシツクアルデヒド)、二苯醚(ジフエニルオキサイド)、苯甲酸甲酯(安息香酸メチル)、苯甲酸乙酯(安息香酸エチル)、苯乙酸甲酯(フエニル酢酸メチル)、苯乙酸乙酯(フエニル酢酸エチル)、尼奥林(ネオリン)、黄樟脑(サフロ一ル)、香茅油(シトロネラ油)、柠檬草油(レモンゲラス油)等。
作为所述杀菌防霉剂列举出:例如,桧木醇(ヒノキチオ一ル)、苯氧乙醇(フエノキシエタノ一ル)、异丙基甲基苯酚(イソプロピルメチルフエノ一ル)、涕必灵(チアベンダゾ一ル)、二氧化氯(二酸化塩素)等。
进而,在所述蒸散成分中,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列举出:例如,效力增强剂、蒸散率提高剂、稳定剂等。添加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所述效力增强剂的具体例列举出:例如,增效醚(ピペロニルブトキサイド)、增效灵222(サイネピリン222、注册商标)、增效灵500(サイネピリン500、注册商标)、硫氰乙酸异冰片酯(チオシアノ酢酸イソボルニル)以及其衍生物(例如,IBTA、IBTE)、八氯二丙醚(オクタクロロジプロピルエ一テル)等。作为所述稳定剂列举出:例如,3,5-二叔丁基-4-羟基甲苯(3,5-ジ-t-ブチル-4-ヒドロキシトルエン)、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3-t-ブチル-4-ヒドロキシアニソ一ル)、巯基苯并咪唑(メルカプトベンズイミダゾ一ル)、二月桂基硫代二丙酸酯(ジラウリル-チオ-ジ-プロピオネ一ト)、2,2′-亚甲基-双-(6-叔丁基-4-甲基苯酚)(2,2’-メチレン-ビス-(6-t-ブチル-4-メチルフエノ一ル))、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4,4’-メチレン-ビス-(2,6-ジ-t-ブチルフエノ一ル))、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4,4’-チオ-ビス-(6-t-ブチル-3-メチルフエノ一ル))、苯基-β-萘胺(フエニル-β-ナフチルアミン)、2-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2-t-ブチル-4-メトキシフエノ一ル)、十八烷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ステアリル-β-(3,5-ジ-t-ブチル-4-ヒドロキシフエニル)プロピオネ一ト)、α-生育酚(α-トコフエロ一ル)、抗坏血酸(アスコルビン酸)、异抗坏血酸(エリソルビン酸)、多酚(ポリフエノ一ル)等。
在所述编织物上保持所述蒸散成分并且得到蒸散成分保持体的方法,可以采用例如以下的方法:在溶剂中溶解蒸散成分来调制溶液,通过在该溶液中浸渍所述编织物而在编织物中含浸蒸散成分的方法;或将所述溶液或者作为蒸散成分的药剂的原体(药剂本身)喷在或者滴在所述编织物上,由此在编织物中含浸蒸散成分的方法等。进而,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含浸蒸散成分后,通过干燥等除去使用的溶剂。此外,保持上述蒸散成分时的所述各操作,可以反复进行直到蒸散成分的保持量达到所希望的量。
作为用于调制蒸散成分的溶液的溶剂列举出:例如,水、环烷(ナフテン)、煤油(灯油)、石蜡(パラフイン)等碳氢化合物类,甘油(ゲリセリン)、丙二醇(プロピレンゲリコ一ル)、甲醇(メタノ一ル)、异丙醇(イソプロパノ一ル)、1-辛醇(1-オクタノ一ル)、1-十二醇(1-ドデカノ一ル)等醇类,丙酮(アセトン)、苯乙酮(アセトフエノン)等酮类,正己醚(ジヘキシルエ一テル)、二乙二醇二乙醚(ジエチレンゲリコ一ルジエチルエ一テル)等醚类,己二酸二辛酯(アジピン酸ジオクチル)、丙二酸二乙酯(マロン酸ジエチル)、苯二甲酸二乙酯(フタル酸ジエチル)等酯类,二甲苯(キシレン)、氯森(クロルセン)、硅油(シリコ一ンオイル)等的1种或者2种以上。
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的蒸散成分(药剂)的保持量通常考虑药剂的种类等,被适当决定以实现所希望的效果(蒸散性或有效期间)。此时,在本发明的蒸散材料中,由于每单位面积可以保持的蒸散成分(药剂)的保持量大,所以保持量的上限的限制的幅度广,可以根据目的进行决定。具体地说,只要是本发明的蒸散材料,每单位面积就可以保持最大300g/m2左右的量的蒸散成分(药剂)。例如,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的每单位面积的蒸散成分的保持量优选为50~200g/m2。此外,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的每单位面积重量的保持量,优选为0.4~1.5g/g。并且,这里,所谓每单位面积重量的保持量是:蒸散成分保持体的每单位面积的保持量的值除以构成蒸散成分保持体的编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值(即,表示每1g编织物的蒸散成分的保持量),是可以排除编织物的眼孔或厚度等的影响来评价蒸散成分的保持量的参数。
本发明的蒸散材料优选具有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保持该蒸散成分保持体的墨盒式的框体和具有通气性且自由装拆地收纳所述框体的收纳体。像这样只要是具有墨盒式框体和收纳体的方式,例如,在蒸散成分全部或者大部分蒸散而使得效力消失或者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将该使用后的框体更换为保持新的蒸散成分保持体的框体,就可以再次实现良好效果,并且,在框体的更换时,也可以在一次的操作(one touch)下简单地进行向收纳体的装拆。以下,使用附图说明像这样具有墨盒式框体和收纳体的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3~5表示具有墨盒式框体和收纳体的上述实施方式的蒸散材料,图6表示在该蒸散材料中收纳的墨盒式框体。
在图3~5所示的蒸散材料中,保持蒸散成分保持体1的墨盒式的框体2被收纳在收纳体3的内部。
收纳体3由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构成,为了从其前面向后面保持通气性,在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这二者上在相同位置设置相同形状的通气孔4。通过设置这样的通气孔4,可以使在蒸散成分保持体1上保持的蒸散成分从该通气孔4蒸散。只要在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之间确保通气性,且蒸散成分能够高效地蒸散,就不特别限制通气孔4的形状,通气孔4可以设计为任意的形状,但是当考虑蒸散成分的蒸散性时,通气孔4的总面积越大越优选。
收纳体3具有用于在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之间收纳框体2的空间部5,可以从连通于该空间部5的开口部6自由地插入以及取出所述框体2。
为了使收纳的框体2不容易拔出,空间部5被形成为在其宽度方向以及/或者厚度方向上框体2的至少一部分正好嵌合的大小。并且,改变为将空间部5的大小设定为框体2嵌合的大小,或者除此之外,通过设置可以装卸地卡止框体2和收纳体3(前面部3a以及背面部3b)的卡止机构7,也可以使收纳的框体2不容易拔出。
构成收纳体3的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可以一体成形地被形成,也可以将作为分体部件成形的部件一体化而形成。构成收纳体3(前面部3a以及背面部3b)的材料,通过例如各种塑料、金属、玻璃、纸、木、陶瓷器等形成。
在图6中,框体2由前面框体2a和背面框体2b这两个夹持蒸散成分保持体1的至少周围。在前面框体2a和背面框体2b上,分别在相同位置设置有连接其两侧面的多个辅助框2′,但是设置其目的是通过前面和背面的辅助框2′进一步夹持蒸散成分保持体1从而在蒸散成分保持体1上不会产生松弛等,所以也可以省去。在设置辅助框2′的情况下,设置于在将框体2收纳于收纳体3时不妨碍通气孔4的位置(在收纳体3收纳框体2时从外侧看不到的位置)上。
进而,在图6中虽未图示,但是例如通过预先设置1~3个将位于上侧或者下侧的框体2的周围和最接近该周围的框体2的辅助框2′上下连接的支承部件,还可以提高框体2的扭转强度。此外,当设置这样的支承部件时,例如在框体2上夹持编织物的状态下滴下蒸散成分(药剂),由此在编织物上保持蒸散成分而制作蒸散成分保持体的情况下,在由支承部件和周围的框体2或者辅助框2′分开的面积小的部分上滴下蒸散成分,以该滴下部分(被分开的部分)的编织物与其他部分的编织物的颜色的差别(明暗)为判断基准,由此可以简单地把握蒸散成分的保持的程度,还可以得到能够高效生产的效果。
作为构成框体2的材料,不特别限制,但可列举出例如各种塑料、金属、玻璃、陶瓷器等。
并且,框体2除图6所示的方式外,例如可以是使用在一面具有卡止部件的1片框体,并且通过该卡止部件保持蒸散成分保持体1的结构。但是,当在收纳体3收纳框体2时,希望在框体2上保持的蒸散成分保持体1和收纳体3(前面部3a以及背面部3b)之间存在互相不接触的程度的空隙,这有利于避免出现妨碍蒸散成分蒸散的情况,考虑到这点,在将收纳体3的空间部5的大小设定为框体2嵌合的大小的情况下,优选图6所示的方式,即在蒸散成分保持体1的前面和背面这二者上配置具有厚度的框体2a、2b。
以上,关于具有墨盒式框体和收纳体的实施方式的蒸散材料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蒸散材料不仅限定于此,当然只要具有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的蒸散材料,就可以任意进行设计变更。即,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在哪种状态下被保持都可以,例如,如图7所示,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1可以为被直接保持在构成收纳体3的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之间的方式,或者,也可以将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自身作为网状的蒸散材料来使用。
在如图7所示的方式中,构成收纳体3的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是形成为各自独立的分体部件而成形,在由分别设置于其周围的夹持部件8a、8b夹持蒸散成分保持体1的状态下被一体化。此外,也可以改为在周围夹持蒸散成分保持体1,或者除此之外在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用于卡止蒸散成分保持体1的卡止部件(未图示)。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例如通过使用卡止部件的方法、热熔敷的方法、使用粘接剂等的方法等形成一体。
在图7所述的方式中,由于不是墨盒式,所以不需要在收纳体3上设置用于收纳框体2的空间部5或开口部6。但是,如上述那样,由于在蒸散成分保持体1和收纳体3(前面部3a以及背面部3b)之间存在互相不接触的程度的空隙会有利于避免妨碍蒸散成分蒸散的情况出现,所以构成收纳体3的前面部3a和背面部3b在被一体化时以在内部形成有空隙的方式形成。
并且,图7所示的方式的收纳体3(前面部3a以及背面部3b)的构成材料、通气孔4与图3~图5所示的方式的情况相同。
本发明的蒸散材料的使用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在屋内或屋外载置来使用,也可以设置把手等来悬挂,或者安装到柱或壁面上来使用。当这样使用时,例如可以简单地进行卫生间或室内的芳香、除臭等。此外,在本发明的蒸散材料为具有可弯曲性的网状的情况下,例如当在蚊、蝇等害虫侵入的地方如建筑物的出入口或窗等开口部处悬挂它时,在防除害虫方面有效。此外,在将本发明的蒸散材料安装到例如使用钩环扣(hook and loopfastener)等而设置在建筑物的出入口或窗等开口部的纱窗上时,由于通过空气的流动使得蒸散成分变得容易蒸散,所以在通过防虫剂使害虫不靠近纱窗,或者通过芳香剂或除臭防臭剂在屋内散发芳香、除臭成分的方面很有效。此外,当使用本发明的蒸散材料时,例如可以使用鼓风机或风扇等的送风机构,通过送风进一步提高蒸散成分的蒸散性。
并且,在本发明中,以形成编织物的线由多根吸液性长丝构成为必要条件,但是即使在使用由1根吸液性单丝构成的线形成的编织物的方式下,只要对该1根吸液性单丝实施卷缩,就可以期待与本发明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
以下在实施例中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参考例1~4)
通过对由聚酯构成的复丝(单丝数50根)施以基于加捻-热固定-解捻法的变形加工,从而以卷缩率13%进行卷缩,使用得到的线制作基于花边网眼编织制作的网状的编织物(网)。
即,在图2所示的花边网眼编织的方式中,通过改变用于各列中的线的数目、其中在经方向上走过的经线的根数和绕在其他的经线上的经线的根数的比例、缠绕的其他的经线的位置(跳过几根经线而缠绕),从而制作在纬方向上配置的经线的数目(x)以及在经方向上配置的经线的数目(y)分别为如下述那样的基于花边网眼编织生产的网状的编织物(网)。
参考例1:x=2、y=2
参考例2:x=3、y=2
参考例3:x=2、y=3
参考例4:x=3、y=3
对于得到的各编织物(网),测量眼孔的比例(%)、在纬方向以及经方向上配置的经线的合计宽度(mm)、单位面积重量(g/m2)、厚度(mm),如表1所示。
关于在纬方向以及经方向上配置的各经线的合计宽度(mm),使用数码显微镜(“VHX-900”(株)KEYENCE公司制),基于将得到的网的表面放大50倍的图像来测量,进而根据该测量值和一定面积(z)中的纬方向以及经方向的经线的根数,算出每一定面积(z)的眼孔面积,按照下述式求出眼孔的比例(%)。并且,在网整体的任意的3处进行测量,取其平均值。
眼孔的比例(%)=[每一定面积(z)的眼孔面积/一定面积(z)]×100
另一方面,使用厚度计(“DIAL THICKNESS GAUGE”(株)尾崎制作所制)来测量上述厚度(mm)。
(比较参考例1)
对由聚酯形成的复丝(单丝数50根)不施以变形加工,将该复丝作为线来使用,除此之外,与参考例1(x=2、y=2)同样地制作基于花边网眼编织生产的网状的编织物(网)。
对于得到的各编织物(网),与参考例1~4同样,测量眼孔的比例(%)、在纬方向以及经方向上配置的经线的合计宽度(mm)、单位面积重量(g/m2)、厚度(mm),如表1所示。
对于通过上述参考例1~4以及比较参考例1得到的各网,将流动石蜡假设为药剂,评价其含浸容许量(药剂保持量)。即,将得到的各网剪裁为10cm×10cm的大小,以50℃干燥1小时后,测量干燥后的网的重量W1。接着,在将干燥后的网在流动石蜡中浸渍10分钟后,使用滤纸(No.2)除去过剩量的流动石蜡,再次测量网的重量W2。将得到的干燥后的重量W1和含浸后的重量W2的差作为网可以保持的药剂的含浸容许量(g)。并且,各测量分别进行3次,以其平均值来评价。
得到的各网的含浸容许量(g)如表1所示,并且分别算出网的每单位面积的含浸容许量(含浸容许量/网面积(0.01m2))和每单位面积重量的含浸容许量([含浸容许量/网面积(0.01m2)]/单位面积重量),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GDA0000376652420000161
从表1明确可知,由参考例1~4得到的网的任意一个的含浸容许量都比由比较参考例1得到的网的含浸容许量高,即使以网的每单位面积的含浸容许量或每单位面积重量的含浸容许量进行比较,由参考例1~4得到的网也比由比较参考例1得到的网更好。尤其,由参考例4得到的网显示出特别高的含浸容许量。从这些结果可以说:使用由参考例1~4得到的网的蒸散材料的蒸散成分(药剂)的保持量高。
(实施例1~3)
准备3片将由在上述中表示了特别高的含浸容许量的参考例4得到的网剪裁为相同的尺寸(10cm×10cm)的网,在剪裁的各网上,使用球型刻度滴管(こまごめピペツト)滴下分别以表2所示的处方配合的蒸散成分(药剂),使药剂充分扩散到网整体上,得到本发明的蒸散材料。实施例1~3的任意一个情况都可以在网上全量保持上述规定量的药剂。
(表2)
(比较例1)
将由比较参考例1得到的网剪裁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尺寸,在剪裁的网上,使用球型刻度滴管滴下与实施例1相同的蒸散成分(药剂)300mg,使药剂充分扩散到网整体上,得到比较用的蒸散材料。
对于由上述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得到的蒸散材料,使用如图8所示的试验装置,进行药剂的蒸散试验。即,图8所示的试验装置是准备2个长度50cm、内径15cm的圆筒10,将它们以夹入蒸散材料11的方式进行连结,在其一端设置鼓风机12的装置。将该试验装置设置在调整为25℃的室内,通过鼓风机以0.2m/秒的固定风速连续送风,使用丙酮抽出从送风开始经过0天、7天、21天、49天、70天以及126天后的蒸散材料上残存的甲氧苄氟菊酯以及丙氟菊酯,通过GC分析定量甲氧苄氟菊酯以及丙氟菊酯的残存量。并且,试验分别进行3次,以其平均值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GDA0000376652420000181
如表3所示那样,可以确认蒸散成分中的甲氧苄氟菊酯伴随于其含浸量的增加而有效期间长期化。具体地说,明确了甲氧苄氟菊酯的配合量为100mg的实施例1的蒸散材料可至少21天稳定蒸散,甲氧苄氟菊酯的配合量为200mg的实施例2的蒸散材料可至少49天稳定蒸散,甲氧苄氟菊酯的配合量为300mg的实施例3的蒸散材料可至少70天稳定蒸散。此外,也可以确认蒸散成分中的丙氟菊酯,如表3所示那样,伴随于含浸量的增加而有效期间长期化。
(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5)
将由上述参考例4得到的网剪裁为10cm×10cm,在该网上作为药剂滴下溶解了甲氧苄氟菊酯的丙酮溶液并风干,由此,制作在实施例4中使100mg甲氧苄氟菊酯、在实施例5中使300mg甲氧苄氟菊酯分别均一地含浸到网整体上的蒸散材料。
接着,使用由上述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5得到的蒸散材料在屋外进行如以下所示的效力试验,研究在屋外使用本发明的蒸散材料的情况下对蚊子的驱虫效力。
(屋外驱虫效力试验)
地点:兵库县某处的绿地公园内(气温:27.5~28.5℃,湿度:56~80%,风速:0.05~0.31m/s)
供试虫:公园内生存的成年雌蚊
试验样品:实施例4的蒸散材料(甲氧苄氟菊酯100mg;根据上述表3的结果,相当于实施例1的蒸散材料的使用开始初期的状态)
实施例5的蒸散材料(丙氟菊酯30mg;根据上述表3的结果,相当于实施例1的蒸散材料的使用开始20天左右的状态)
1)在确认有供试虫生存的公园内的任意地点,如图9所示那样,隔开约15m的间隔设定区域M以及区域N。此时,各区域内的风向,在图9中为箭头W的方向。并且,在各区域内,在1边为3m的正方形的四角,并且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m的位置,设置用于设置试验样本(蒸散材料100)的安装工具,将作为由该4处的安装工具包围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中心的地点(如图9所示的A的位置)和从该区域起算下风约2m的地点(如图9所示的B的位置),定为被试验者的站立位置。
2)首先,在区域M中设置4个试验样本(蒸散材料100),在区域N上不设置试验样本,在这样的状态下,被试验者分别站在各区域的站立位置A以及B,计数25分钟内在各被试验者的身体上停留的供试虫的数目(飞来数)。
3)24小时后,将设置在区域M的试验样本移动到区域N,在区域N中设置4个试验样本(蒸散材料100),在区域M不设置试验样本,在这样的状态下,被试验者分别站在各区域的站立位置A以及B,计数25分钟内在各被试验者的身体上停留的供试虫的数目(飞来数)。并且,在各站立位置处,在最初与24小时后由相同的被试验者站立。
4)从得到的各自的飞来数,基于下述式,在每个被试验者的站立位置(即,对于区域M的位置A以及位置B,区域N的位置A以及位置B这4处)算出飞来阻止率(%)。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飞来阻止率(%)=[(在未设置蒸散材料的状态下的飞来数-在设置有蒸散材料的状态下的飞来数)/在未设置蒸散材料的状态下的飞来数]×100
(表4)
Figure GDA0000376652420000201
*图9所示的被试验者的站立位置
**设置有蒸散材料的状态为“有”,未设置蒸散材料的状态为“无”
如表4所示那样,也可以确认:不用说相当于使用开始初期的状态的实施例4的蒸散材料,即使相当于从使用开始20天左右的状态的实施例5的蒸散材料,通过设置在屋外也对蚊子发挥很高的驱虫效果。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蒸散材料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制于这些说明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改变或者改善。

Claims (3)

1.一种蒸散材料,其具有在利用由多根吸液性长丝构成的线形成的平面的网状的花边网眼编织物上保持蒸散成分的蒸散成分保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的花边网眼编织物中,眼孔部分的总面积占编织物的总面积的比例为25~45%,且对形成所述花边网眼编织物的所述线的至少一部分以卷缩率3~50%施以卷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散材料,所述蒸散材料具有:
框体,其保持所述蒸散成分保持体;以及
收纳体,其具有通气性并且自由装拆地收纳所述框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散材料,其中,
所述蒸散成分是蒸气压力为1×10-3Pa/25℃以上的防虫剂。
CN200980142227.7A 2008-11-19 2009-11-19 蒸散材料 Active CN102202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95453 2008-11-19
JP2008-295453 2008-11-19
PCT/JP2009/069634 WO2010058817A1 (ja) 2008-11-19 2009-11-19 蒸散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2501A CN102202501A (zh) 2011-09-28
CN102202501B true CN102202501B (zh) 2014-02-19

Family

ID=42198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2227.7A Active CN102202501B (zh) 2008-11-19 2009-11-19 蒸散材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47003B2 (zh)
CN (1) CN102202501B (zh)
WO (1) WO20100588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4895B2 (ja) * 2010-06-22 2015-07-29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薬剤揮散装置
JP2012140384A (ja) * 2011-01-06 2012-07-26 Dainippon Jochugiku Co Ltd 網戸に固定して用いる薬剤揮散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飛翔害虫防除方法。
JP5718143B2 (ja) * 2011-05-10 2015-05-13 アース製薬株式会社 蒸散材
IN2014CN04439A (zh) * 2011-11-16 2015-09-04 Dainippon Jochugiku Kk
AU2013335918B2 (en) * 2012-10-22 2016-11-17 Dainihon Jochugiku Co., Ltd. Chemical volatilization body
JP6030469B2 (ja) * 2013-02-13 2016-11-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害虫防除用通気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71265B1 (ja) * 2013-02-28 2014-08-13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香り付き防虫剤、香り付き防虫器、及び香り付き防虫剤の製造方法
JP6095512B2 (ja) * 2013-07-18 2017-03-15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香り付き薬剤揮散体
JP7219000B2 (ja) * 2017-04-28 2023-02-07 アース製薬株式会社 ピレスロイド系化合物の揮散促進方法及びピレスロイド系化合物の揮散促進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4253A (zh) * 1998-10-22 2001-11-28 雷克特本克斯尔(英国)有限公司 蒸发弥散装置
CN1638628A (zh) * 2002-03-05 2005-07-13 株式会社樱花彩色笔 防虫具和防虫方法
CN1714637A (zh) * 2004-06-30 2006-01-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载体元件和保持元件
CN1933726A (zh) * 2004-09-13 2007-03-21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药剂挥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3551A (en) * 1981-02-27 1982-09-04 Daicel Ltd Holder for impregnating liquid containing volatile substance
JP4321283B2 (ja) * 2003-03-31 2009-08-26 東レ株式会社 ナノポーラスファイバーを用いた機能性繊維構造物
JP4447251B2 (ja) * 2003-06-19 2010-04-07 エステー株式会社 薬剤揮散装置
JP2005058550A (ja) * 2003-08-18 2005-03-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液状薬剤吸い上げ・揮散性構造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4253A (zh) * 1998-10-22 2001-11-28 雷克特本克斯尔(英国)有限公司 蒸发弥散装置
CN1638628A (zh) * 2002-03-05 2005-07-13 株式会社樱花彩色笔 防虫具和防虫方法
CN1714637A (zh) * 2004-06-30 2006-01-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载体元件和保持元件
CN1933726A (zh) * 2004-09-13 2007-03-21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药剂挥发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7-143551A 1982.09.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47003B2 (ja) 2014-12-24
CN102202501A (zh) 2011-09-28
WO2010058817A1 (ja) 2010-05-27
JPWO2010058817A1 (ja)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2501B (zh) 蒸散材料
DE69532035T2 (de) Verfahren zur bekämpfung von schadinsekten
CN102149860B (zh) 灭除昆虫的纺织品
AU2016230118B2 (en) Insect repellent fiber and insect repellent screen using same
JP2008013508A (ja) 害虫防除材
JP6529554B2 (ja) 薬剤揮散体
JP2000166399A (ja) 農園芸用防虫メッシュシート
JP5718143B2 (ja) 蒸散材
JPWO2003065804A1 (ja) 害虫の防除方法および防除剤
Van Langenhove et al. Insect repellent finishes for textiles
JP2009131243A (ja) 害虫防除装置
FI94586C (fi) Menetelmä hyönteisten pyydystämiseksi
ITMI992121A1 (it) Dispositivo biodegradabile ad azione attraente per la lotta agli insetti
JP6904693B2 (ja) 薬剤揮散装置
JP2003201626A (ja) 防虫複合繊維
JP7188980B2 (ja) トランスフルトリンの揮散促進方法、トランスフルトリン揮散促進剤および薬剤揮散組成物
CN109348946B (zh) 一种基于仿生蒸腾作用的防虫网罩的制备方法
CN201294810Y (zh) 白蛾周氏啮小蜂释放器
JP7477830B2 (ja) 薬剤揮散装置
JP7485583B2 (ja) 薬剤揮散装置、及び、薬剤揮散方法
WO2020166709A1 (ja) 薬剤揮散装置
CN209359146U (zh) 一种蓝莓种植用立体防害系统
JP2022072893A (ja) 薬剤揮散装置、及び、薬剤揮散方法
JP2023101394A (ja) 飛翔害虫飛来阻止剤及び飛翔害虫飛来阻止方法
JP2023039002A (ja) 防虫ネ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