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9327A -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 Google Patents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9327A
CN102199327A CN2010101474952A CN201010147495A CN102199327A CN 102199327 A CN102199327 A CN 102199327A CN 2010101474952 A CN2010101474952 A CN 2010101474952A CN 201010147495 A CN201010147495 A CN 201010147495A CN 102199327 A CN102199327 A CN 102199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article
weight
polyoxyethylene glycol
expandable styrene
weigh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74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9327B (zh
Inventor
山田一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Kaseihin Kogyo KK
Sekisui Ka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474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993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99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9327A/zh
Priority to HK12100566.0A priority patent/HK1160159A1/xx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9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9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在预发泡时不发生粘连、发泡颗粒的流动性优异、包覆的药剂的剥离受到抑制、熔结良好、油分不渗漏。本发明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通过使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含浸发泡剂而成,该树脂颗粒表面被组合物包覆,该组合物包括:包覆该树脂颗粒表面的分子量小于400的聚乙二醇A、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树脂颗粒为0.003~0.04重量份的脂肪酸酰胺或脂肪酸二酰胺、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树脂颗粒为0.2~0.8重量份的脂肪酸金属盐、和分子量小于400的聚乙二醇B,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树脂颗粒,含有0.02~0.08重量份的上述聚乙二醇A、B,分2次包覆。

Description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涉及不存在颗粒发粘、颗粒移送容易、包覆在配管上的药剂不剥离、制成食品容器时强度和印刷性能等优异,并且能够极其良好地抑制收容在该容器内的内容物向外部渗透的性质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使用该颗粒的预发泡颗粒及其发泡成型体。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发泡性热塑性树脂颗粒,可以用作各种成型体的材料,适合用作含有油脂成分的饮食品的容器的发泡成型材料,例如方便面、炸鸡、含脂肪食品、普通咖啡(regular coffee)和对发泡成型体的渗透性特别高的咖喱等。此外,作为在家用空调等中使用的排水盘(接受皿)、便携用冰箱等的发泡成型材料也有用。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如果利用水蒸气或热风等进行加热,颗粒内就会生成大量气泡,成为预发泡颗粒。如果将该预发泡颗粒填充在具有希望形状的模具内,利用蒸汽加热,上述预发泡颗粒彼此熔结,就可以得到发泡成型体。
这样操作得到的发泡体的颗粒彼此之间熔结,形成模具那样的形状,但并不是颗粒之间完全一体化,所以,在颗粒熔结面上存在着微细的毛细管。因此,例如在将成型体用作容器时,在被收容的内容物为油脂成分特别多、例如油脂成分在30%以上的内容物的情况下,内容物的成分可能会渗透到成型体的外壁或成型体的内部。
在现有技术中,提供食品容器用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和使用该颗粒的食品容器。即,提供一种食品容器用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该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苯乙烯单体含量为1000ppm以下,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树脂颗粒,包覆0.01~0.5重量份的脂肪酸酰胺或脂肪酸二酰胺而成(专利文献1)。另外,还提供在该树脂颗粒上进一步包覆0.2~0.5重量份的脂肪酸金属盐而成的食品容器用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专利文献1)。由此,能够实质性地防止油脂等渗透力强的内容物的渗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1360号公报
另外,提供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使用该颗粒的预发泡颗粒和发泡成型体。即,提供一种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该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含有易挥发性发泡剂,苯乙烯系单体的含量为1000ppm以下,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树脂颗粒,包覆0.01重量份以上0.5重量份以下的脂肪酸酰胺或脂肪酸二酰胺的至少一种、和0.2重量份以上1.0重量份以下的脂肪酸金属盐,并且脂肪酸酰胺和脂肪酸二酰胺的胺值为1以下(专利文献2)。由此,能够防止油脂成分多的内容物的渗透,并且防止模具污染和模具腐蚀。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15806号公报
另外,提供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即,提供一种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由苯乙烯系树脂的颗粒构成,其中包含1~15%的沸点低于该树脂的软化点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烃,该颗粒表面包覆有0.005~0.5重量%的脂肪酸酰胺(专利文献3)。由此,发泡颗粒良好地发泡,彼此之间良好地熔结。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47-10540号公报
另外,提供发泡性热塑性树脂颗粒、使用该颗粒的预发泡颗粒和发泡成型体。即,提供一种发泡性热塑性树脂颗粒,其通过包覆或含有含氟嵌段共聚物和熔结促进剂(脂肪酸酰胺)而成(专利文献4)。由此,能够防止油脂成分的渗透,并消除预发泡后的颗粒输送时的发粘。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322995号公报
另外,提供用于形成发泡容器的热塑性树脂颗粒用的涂覆组合物。即,提供一种使用热塑性树脂颗粒的容器,该热塑性树脂颗粒,对于热塑性树脂颗粒,涂覆有含有大于0.01重量%的分子量在200~800范围的聚乙二醇、大于0.01重量%的聚烯烃蜡、大于0.01重量%的高级脂肪酸金属盐、大于0.01重量%的具有约900~10000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大于0.01重量%的脂肪酸二酰胺。由此,对于由液体和/或油性以及脂肪性食品引起的渗漏和/或污染的透过性小。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06-518795号公报
另外,提供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和发泡成型体。即,作为发泡剂的必需成分,相对于100重量%发泡性树脂颗粒,含有3~6重量%的戊烷、0.01~1重量%的丙烷,该戊烷的组成以重量比计异戊烷∶正戊烷=30∶70~70∶30(专利文献6)。由此,能够得到上下压缩杯子等发泡成型体时的强度。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82149号公报
但是,如果使用上述方法,能够抑制油脂渗透的颗粒发粘、颗粒移送需要时间、表面上包覆的药剂在移送配管中以胆固醇状蓄积,最终出现堵塞那样的问题。另外,由于药剂脱落,在用于油脂成分为30%以上的内容物时,内容物的成分可能会渗透到成型体的外壁或成型体的内部。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包覆0.01~0.5重量份的脂肪酸酰胺或脂肪酸二酰胺,并且在实施例中均包覆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
但是,如果大量使用脂肪酸酰胺,则预发泡时的粘连增多,成品率下降,在成本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并且,如果使用大量聚乙二醇,预发泡颗粒的流动性下降,填充不良,有时得到不良的成型体。
专利文献3提出了在颗粒表面,脂肪酸酰胺作为熔结促进剂,在热塑性树脂的颗粒表面包覆的方法。但是,没有记载防止被收容在容器中的油脂的渗透的方案。
专利文献4提出了在热塑性树脂上包覆或含有氟类高分子和脂肪酸酰胺的方法。如果使用氟类高分子,虽然能够抑制油脂的渗透,但由于这种氟类高分子的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在成本方面被否定。
专利文献5在实施例中使用了分子量为400的液体聚乙二醇。但是,如果使用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在珠粒输送时,粉体的涂布剂脱落,油脂成分的防漏不充分。
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中,戊烷的组成以重量比计异戊烷∶正戊烷=30∶70~70∶30。但是,这样油脂的防漏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全部问题,提供一种预发泡时不粘连、发泡颗粒的流动性优异、包覆的药剂剥离被抑制、熔结良好、无油分渗漏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供一种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通过使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含浸发泡剂而成,其特征在于:该树脂颗粒表面被组合物包覆,该组合物包括:包覆该树脂颗粒表面的分子量小于400的聚乙二醇A、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树脂颗粒为0.003~0.04重量份的脂肪酸酰胺或脂肪酸二酰胺、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树脂颗粒为0.2~0.8重量份的脂肪酸金属盐、和分子量小于400的聚乙二醇B,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树脂颗粒,含有0.02~0.08重量份的上述聚乙二醇A、B,分2次包覆而成。
发明效果
由此,在预发泡时无粘连、发泡颗粒的流动性优异、包覆的药剂的剥离少、熔结良好、无油分渗漏,并且,通过分为2次包覆聚乙二醇,在移送树脂时,在表面包覆的药剂不易剥离,能够提高药剂的展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的吸引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本发明的苯乙烯系树脂颗粒,是通常已知的苯乙烯系树脂的粒状物,以苯乙烯为主要成分,可以是苯乙烯的均聚物,也可以是与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氯苯乙烯等苯乙烯系衍生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等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酯或者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乙酯等各种单体的共聚物。另外,也可以并用二乙烯基苯、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性单体。通常,作为发泡聚苯乙烯,可以使用的重均分子量为15万~40万、优选25万~35万的聚苯乙烯。
另外,本发明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粒径优选在200~600μm之间。如果小于200μm,易挥发性发泡剂的挥发速度过快,珠粒寿命变短;如果大于600μm,因为一般的食品容器壁厚薄至2mm左右,所以,向模具的填充性变差。作为得到200~600μm的颗粒的方法,可以采用通常的悬浮聚合法对得到的颗粒进行分级,也可以使用上述的悬浮种(seed)聚合法。由于使用悬浮种聚合法能够得到更高的收率因而优选。
(易挥发性发泡剂)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易挥发性发泡剂,可以列举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正己烷等脂肪族烃,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脂环烃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本发明中的易挥发性发泡剂的用量为3~6重量%,优选为3.3~5重量%、更优选为3.8~4.5重量%。如果少于3重量%,由于具有成型时的熔结率下降的趋势而不优选;如果超过6重量%,成型体的颗粒间隙增多,具有损害表面美观的趋势,并且成型周期延长,因而不优选。这些发泡剂可以在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聚合工序中添加,也可以在聚合工序结束后添加。
另外,对于丙烷,优选其含量为0.01~1重量%。更优选含量为0.03~0.8重量%。如果小于0.01重量%,成型体的颗粒间隙增多,具有损害表面美观的趋势,反之如果大于1重量%,就会过量。
另外,关于戊烷的组成,以重量比计,异戊烷的比例为10重量%以上且小于30重量%。如果小于10重量%,成型体的颗粒间隙增多,具有损害表面美观的趋势;如果为30重量%以上,防止油脂成分渗漏变得不充分。
(脂肪酸酰胺和/或脂肪酸二酰胺)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通式1所示的脂肪酸酰胺和/或通式2所示的脂肪酸二酰胺。
Figure GSA00000067785100061
……通式1
(R1表示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族烃基)
Figure GSA00000067785100062
……通式2
(R2、R3表示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族烃基,R4表示脂肪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这里,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脂肪酸酰胺,例如,可以列举辛酰胺、癸酰胺、月桂酸酰胺、肉豆蔻酸酰胺、棕榈酸酰胺、硬脂酸酰胺、花生酸酰胺、山嵛酸酰胺、二十四烷酸酰胺、12-羟基硬脂酸酰胺、羟甲基硬脂酸酰胺、羟甲基山嵛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蓖麻醇酸酰胺。本发明中的脂肪酸二酰胺是二胺与脂肪酸的二酰胺,形成2个酰胺键的2个脂肪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通式2中的脂肪族烃基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常市售的脂肪酸二酰胺,由于使用的脂肪酸的碳原子数不确定而具有分布,所以实质上为R2、R3相同的二酰胺和R2、R3不同的二酰胺的混合物。作为本发明能够使用的脂肪酸二酰胺,例如,可以列举亚乙基二辛酰胺、亚乙基二癸酰胺、亚乙基二月桂酸酰胺、亚乙基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二异硬脂酸酰胺、亚乙基二羟基硬脂酸酰胺、亚乙基二山嵛酸酰胺、六亚甲基二硬脂酸酰胺、六亚甲基二羟基硬脂酸酰胺、亚乙基二油酸酰胺、亚乙基二芥酸酰胺、六亚甲基二油酸酰胺、亚甲基二月桂酸酰胺、亚甲基二硬脂酸酰胺、亚甲基二羟基硬脂酸酰胺、亚甲基二油酸酰胺、苯二甲基二硬脂酸酰胺等。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选自这些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通式1和2中所示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R1、R2、R3的碳原子数,优选7~23,更优选15~21,特别优选17(硬脂酸)。作为通式2中所示的脂肪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R4的碳原子数,优选1~8。另外,与脂肪酸二酰胺相比,优选使用脂肪酸酰胺。在上述酰胺中,优选使用硬脂酸酰胺和/或亚乙基二硬脂酸酰胺,其中最优选单独使用硬脂酸酰胺。
相对于100重量份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本发明中的脂肪酸酰胺和/或脂肪酸二酰胺的用量为0.003~0.04重量份,优选为0.003~0.009重量份,更优选为0.003~0.006重量份。如果少于0.003重量份,颗粒之间的熔结促进效果差、成型周期延长,因而不优选。如果大于0.04重量份,预发泡时的粘连量增多、预发泡颗粒向成型机模具的填充性变差。
(脂肪酸金属盐)
作为脂肪酸金属盐,例如,可以列举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铝、月桂酸锌、月桂酸钙等,其中优选使用硬脂酸锌。市售的构成硬脂酸锌的脂肪酸通常是作为主要成分的硬脂酸和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花生酸、山萮酸等的混合物,本发明中的硬脂酸锌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市售品。
另外,硬脂酸锌可以使用多个颗粒凝聚的聚集体。聚集体的平均最大长度为0.5~30μm,在大于30μm时,由于聚集体在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表面不均匀,变得容易被包覆,结果导致防漏效果下降,因而不优选。另外,如果小于0.5μm,由于不能成为聚集体的脂肪酸金属盐容易大量存在,结果导致防漏效果下降,因而不优选。
另外,相对于100重量份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硬脂酸锌的用量优选为0.2~0.8重量份,更优选为0.3~0.7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5~0.7重量份。如果少于0.2重量份,防止油脂等食品容器内容物渗透的效果减小。如果大于0.8重量份,颗粒移送中的包覆药剂的剥离增多或者成型时的熔结性变差。
(聚乙二醇)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2次通常用作防静电剂的聚乙二醇,赋予展着效果。
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树脂颗粒,聚乙二醇的含量为0.02~0.08重量份,且分2次包覆。即,聚乙二醇的用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第1次包覆(聚乙二醇A)优选为0.01~0.04重量份,更优选为0.02~0.04重量份。如果少于0.01重量份,防静电效果降低,在使用时存在由于静电等而着火的危险。如果多于0.04重量份,由颗粒发粘,脂肪酸金属盐等粉体的包覆变得不均匀。相对100重量份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第2次包覆(聚乙二醇B)优选为0.01~0.04重量份,更优选为0.02~0.04重量份。如果少于0.01重量份,展着效果差、包覆的药剂在移送中大量剥离。如果多于0.04重量份,颗粒发粘、包覆的药剂在移送中大量剥离。
另外,优选使用的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均小于400,更优选为200~300。如果分子量小于150,附着效果差、包覆的药剂在移送中大量剥离。如果大于400,粘性增高、颗粒发粘、包覆的药剂在移送中大量剥离。
聚乙二醇的分子量通过以下方法求出。基于JIS K0070求出羟值,由式1算出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
式1:聚乙二醇的分子量=56106/羟值×2
56106:由氢氧化钾的分子量确定的系数
利用聚乙二醇进行的第1次包覆(聚乙二醇A),可以在亨舍尔混合机等混合机内混合一定时间,也可以在刚刚脱水后到混合机的生产线内进行喷雾。之后,使脂肪酸金属盐和脂肪酸酰胺或脂肪酸二酰胺混合包覆。在脂肪酸金属盐与脂肪酸酰胺或脂肪酸二酰胺并用时,可以将两者混合进行包覆,也可以分别包覆。最后,优选在公知的亨舍尔混合机等混合机内,再次使利用聚乙二醇进行的第2次包覆(聚乙二醇B)混合一定时间,进行包覆。
即,该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聚乙二醇分2次包覆,在聚乙二醇第1次包覆后,添加脂肪酸酰胺、脂肪酸金属盐使其包覆,之后进行聚乙二醇的第2次包覆。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预发泡方法)
本发明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预发泡方法,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方法。例如,利用旋转搅拌式预发泡装置,使用水蒸气进行加热,从而得到预发泡颗粒。另外,将得到的预发泡颗粒填充在希望形状的模具内,使用水蒸气等进行加热,从而制成发泡成型体。
(成型品)
对本发明的食品容器用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进行预发泡和成型而得到的食品容器,能够实质性地抑制以油脂为代表的渗透力强的内容物的渗透,所以能够用于方便面、咖喱、炖焖、蛋黄酱、人造黄油、油炸饼、汉堡、炸鸡、咖啡等。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在具备搅拌装置的不锈钢制的内容积为100升的高压釜内加入40kg离子交换水,一边对该离子交换水进行搅拌,一边在该离子交换水中加入40kg苯乙烯单体、40g磷酸三钙(ブ一デンハィム社生产、商品名“C13-09”)、0.5g过硫酸钾、140g纯度为75重量%的过氧化苯甲酰和30g过苯甲酸叔丁酯,制作悬浊液。
接着,一边以200RPM的搅拌速度对上述悬浊液进行搅拌,一边用1小时升温到90℃,将悬浊液在90℃保持6小时进行聚合后,在该悬浊液中添加40g磷酸三钙和0.4gα-烯属磺酸酯(Lion Corporation生产、商品名“LIPOLAN PJ-400”),并且,压入1600g正戊烷和400g异戊烷,用40分钟将悬浊液升温到130℃,在130℃放置3小时。
然后,冷却上述悬浊液,添加35%的盐酸直至悬浊液的pH达到2,使磷酸三钙分解。接着,在脱水机中注水10分钟对悬浊液进行洗净,在脱水后、进行气流干燥,从而得到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
使用JIS中规定的筛孔为0.600mm的筛对得到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过筛,收集通过该筛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接着,使用JIS中规定的筛孔为0.300mm的筛对该收集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进行过筛,收集在该筛上残留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由此得到颗粒的中值径为0.45mm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
在高速混合器(内容积20升)中投入8kg(100重量份)该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再添加相对于100重量份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为0.02重量份的表1中所示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搅拌3分钟。之后,依次添加0.50重量份表1中所示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 stearateGF-200”)、0.02重量份表1中所示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 T”),以搅拌叶转速740RPM搅拌3分钟,之后,再次加入0.02重量份表1中所示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搅拌3分钟,得到被包覆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在表1中表示其结果。
其中,在表皮层的整个表面被包覆的各发泡性聚苯乙烯颗粒中,发泡性聚苯乙烯颗粒、硬脂酸酰胺、聚乙二醇和硬脂酸锌的重量比例与高速混合器中的发泡性聚苯乙烯颗粒、聚乙二醇、硬脂酸酰胺和硬脂酸锌的重量比例是同样的重量比例。
Figure GSA00000067785100111
(实施例2)
除了使用亚乙基二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WAXEB-EF”)代替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 T”)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实施例3)
使用0.005重量份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T”)代替0.02重量份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T”),使用0.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使用0.03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实施例4)
使用0.04重量份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T”)代替0.02重量份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T”),使用0.03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使用0.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实施例5)
使用0.2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stearate GF-200”)代替0.5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 stearateGF-200”),使用0.03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使用0.03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实施例6)
使用0.8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stearate GF-200”)代替0.5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 stearate GF-2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实施例7)
使用0.03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使用0.04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实施例8)
聚乙二醇A和聚乙二醇B使用分子量200的聚乙二醇(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200”)代替分子量300的聚乙二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
(实施例9)
作为挥发性发泡剂,使用400g丙烷、1600g正戊烷和400g异戊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1)
使用0.001重量份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T”)代替0.02重量份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T”),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2)
使用0.05重量份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T”)代替0.02重量份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T”),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3)
使用1.0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stearate GF-200”)代替0.5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 stearate GF-2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4)
使用0.1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stearate GF-200”)代替0.5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 stearate GF-2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5)
使用0.00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使用0.00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6)
使用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使用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代替0.0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PEG-300”、分子量3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7)
使用分子量400的聚乙二醇(日本油脂社生产、“PEG400”)代替分子量300的聚乙二醇A,使用分子量400的聚乙二醇(日本油脂社生产、“PEG400”)代替分子量300的聚乙二醇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8)
作为聚乙二醇A和聚乙二醇B,使用分子量800的聚乙二醇(日本油脂社生产、“PEG800”)代替分子量300的聚乙二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9)
聚乙二醇A不使用聚乙二醇、仅聚乙二醇B(日本油脂社生产、“PEG-300”、分子量300)使用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10)
聚乙二醇B不使用聚乙二醇、仅聚乙二醇A(日本油脂社生产、“PEG300”、分子量300)使用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11)
使用0.2重量份的亚乙基二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WAX EB-EF”)代替0.02重量份的硬脂酸酰胺(花王社生产、商品名“KAO amide T”),使用0.4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 stearate GF-200”)代替0.50重量份的硬脂酸锌(日本油脂社生产、商品名“Zinc stearate GF-200”),使用分子量400的聚乙二醇(日本油脂社生产、“PEG400”)代替分子量300的聚乙二醇A,不使用聚乙二醇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12)
作为挥发性发泡剂,使用400g丙烷、1900g正戊烷和100g异戊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13)
作为挥发性发泡剂,使用400g丙烷、1300g正戊烷和700g异戊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接着,对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各种评价。
《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的吸引输送》
使用ML ENGINEERING Inc.生产的吸引输送装置ML-5500CB,评价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的吸引输送。
图1是表示ML ENGINEERING Inc.生产的吸引输送装置ML-5500CB的示意图。在图1中,1是加料斗,2是设置在其上部的吸引部。在加料斗1中设置有放出管11。5是利用吸引空气从吸引部11通过吸引管3经由袋滤器4进行吸引的鼓风机。6是设置在放出管11的正下方的桶(drum)。7是内径50mm、长10m的由聚丙烯制的软管构成的流通管。流通管7的一端安装在吸引部2上,另一端经由吸引管嘴71吸引输送上述桶6内的被包覆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AB。
因此,如图1所示,应该尽可能垂直地连接流通管7,将吸引管嘴71连接在该流通管嘴71的另一端,在这里,从该吸引管嘴71、即吸入管嘴进行各被包覆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AB的吸引输送。此后,使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AB从加料斗1落下8m、接收在桶6中。反复进行该吸引输送12次,得到输送完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
《预发泡、杯成型》
在内置有旋转叶片的批量型预发泡机中投入输送完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通过用水蒸气均匀加热,使其发泡,使容积密度达到0.1g/ml,得到预发泡颗粒。
使经过预发泡的预发泡颗粒通过10目(1.7mm)的网,测定在网上残留的结合后的预发泡颗粒的重量,除以通过网前的全部发泡颗粒的重量,从而求出预发泡颗粒的结合量。
将得到的预发泡颗粒在大气中熟化、干燥12小时。接着,将预发泡颗粒填充在形成杯用的模具中,以0.22MPa(表压)的水蒸气加热6秒钟后进行冷却,得到边缘部口径95mm、底部口径68mm、高105mm、内容积400ml、壁厚2mm的杯成型品。
《油分渗出性试验》
准备5个得到的杯成型品,供应方便面中使用的含有咖喱粉的调味料和辅料100g,并且用聚偏氯乙烯制的保鲜膜包装该杯成型品的全部面,达到基本密闭。接着,将该杯成型品放置在保持于60℃的烘箱内24小时。
24小时后,从烘箱取出杯成型品,目测观察侧壁部分由咖喱粉引起的黄色色素的渗出。有渗出时,将杯成型品的侧壁部外面的全部面转印在纸上,同时在上述纸上转印在杯成型品的侧壁部外面渗出的由咖喱粉引起的黄色色素部分。将与转印后的杯成型品的侧壁部全部面相对应的部分的纸的重量记作W1,将与转印后的黄色色素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的纸的重量记作W2,由下式算出百分率,按照下述基准评价5个杯成型品的油分渗出性的最大值。其中,在表1的括号内记录按照下述基准评价的油分渗出性的值。
油分渗出性(%)=100×W2/W1
○…有黄色色素渗出,但油分渗出性小于1%。
×…油分渗出性为1%以上。
如果在该油分渗出性试验中大于1%,则在长时间常温保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内容物的油分渗出、杯成型品的商品价值丧失。
《熔结》
沿着切断线用手将试验片分为2份,目测观察该分割截面。然后,在试验片的分割截面中,数出全部发泡颗粒数(a)、和发泡颗粒之间不在热熔结界面破断而是发泡颗粒本身破断的发泡颗粒数(b),基于下式算出热熔结率,在表1中记录其结果。
热熔结率(%)=100×b/a
《硬脂酸锌的附着率测定》
硬脂酸锌在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上的附着率,对吸引输送前和吸引输送后分别附着在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上的锌进行定量,算出其百分率。即,将吸引输送前的锌量记作W3、吸引输送后的锌量记作W4时,由下式求出硬脂酸锌的附着率。
硬脂酸锌附着率(wt%)=100×W4/W3
锌通过以下方法定量。精密称量1.5g包覆有硬脂酸锌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在450℃灰化3小时后,加入2ml浓盐酸,不进行过滤,用蒸馏水定量至25ml,作为测定试样。对于该测定试样,使用精工电子工业社生产的ICP发光分光分析装置SPS-4000,以测光高度10.0mm、高频输出1.30kw、载气流量1.0升/分钟、等离子体流量16.0升/分钟、辅助流量0.5升/分钟,对锌进行定量。
如果该硬脂酸锌的附着量为80%以下,则内容物的油份发生渗漏,可能导致杯成型品的商品价值丧失。
《流动性的测定》
按照以下方法测定流动性。在直径80mm、高70mm的圆柱状容器中加入被包覆后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测定在提起容器时形成的山堆的高度和直径,算出休止角。
如果该流动性为20度以上,则树脂的流动性差,在颗粒移送中的配管中,防止由于包覆的药剂剥离而产生的油分渗出的效果降低,而且出现颗粒移送费时的问题。
《气体含量的测定》
在20ml专用玻璃管形瓶中精密称量密封10~20mg作为试样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制造后,在20℃保存24小时后的样品),装入Perkins Elmer公司生产的顶空进样器Turbo Matrix HS40中,以160℃加热30分钟后,使用Perkins Elmer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仪Clarus500GC(检出器:FID)进行定量。顶空进样器的测定条件为,进样针(needle)温度160℃、试样导入时间0.08分钟、输送管温度160℃,气相色谱的测定条件为,柱为J&W公司生产的DB-1(0.25mmΦ×60m,膜厚1μm,柱温:50℃10分钟、以20℃/分钟升温到270℃、270℃1分钟)、载气为氦(导入条件:18psl、10分钟,以0.5psl/分钟增加到24psl)、注入口温度(200℃)。将测定值换算为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重量的值。
[评价]
1.与比较例相比,任意一个实施例在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的吸引输送、预发泡颗粒的结合量、油分渗出性、发泡颗粒的热熔结率、硬脂酸锌的附着率、树脂的流动性方面都良好。
2.相对于此,只包覆分子量为300或400的聚乙二醇A、而不包覆聚乙二醇B的比较例10、11中,硬脂酸锌的附着率差、剥离大,相当于由咖喱粉引起的黄色色素的油分渗漏明显。另外,相反在只包覆分子量为300的聚乙二醇B、而不包覆聚乙二醇A的比较例9中,硬脂酸锌的附着率差、剥离大,相当于由咖喱粉引起的黄色色素的油分渗漏也明显。
3.另外,分2次使用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的比较例7中,硬脂酸锌的附着率差、剥离大,油分渗漏明显。并且预发泡时的结合量也低。另外,分2次使用分子量为800的聚乙二醇的比较例8中,硬脂酸锌的附着率差、剥离大,油分渗漏明显。
4.另外,使用分子量为300的聚乙二醇A和分子量为300的聚乙二醇B、但其含量为0.005重量份的比较例5中,硬脂酸锌的附着率差、剥离大、油分渗漏明显。
另外,使用分子量为300的聚乙二醇A和分子量为300的聚乙二醇B、但其含量为0.1重量份的比较例6中,除上述缺点之外,树脂的流动性下降、发生填充不良。
5.在硬脂酸酰胺为0.001重量份的比较例1中,发泡颗粒的热熔结率下降、容易发生油分渗漏。相反,在硬脂酸酰胺为0.05重量份的比较例2中,发泡颗粒的热熔结率良好、不发生油分渗漏,但是,预发泡时的粘连增多,成品率下降。根据实施例3、4,硬脂酸酰胺为0.003~0.04重量份良好。另外,根据实施例5、6,硬脂酸锌为0.2~0.8重量份良好。在硬脂酸锌为1重量份的比较例3中,剥离大、发生熔结不良,而硬脂酸锌为0.1重量份的比较例4中,树脂的流动性下降、发生填充不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预发泡时不发生粘连、发泡颗粒的流动性优异、包覆的药剂剥离少、熔结良好、没有油分渗漏,并且通过将聚乙二醇分2次包覆,在移送树脂时在表面包覆的药剂不易剥离,能够提高药剂的展着效果。
特别是对食品容器用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进行预发泡和成型而得到的食品容器,能够实质性地抑制以油脂为代表的渗透力强的内容物的渗透,所以,能够用于方便面、咖喱、炖焖、蛋黄酱、人造黄油、油炸饼、汉堡、炸鸡、咖啡等中。

Claims (8)

1.一种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通过使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含浸发泡剂而成,其特征在于:
该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表面被组合物包覆,
该组合物包括:包覆该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表面的分子量小于400的聚乙二醇A、相对于100重量份该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为0.003~0.04重量份的脂肪酸酰胺或脂肪酸二酰胺、相对于100重量份该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为0.2~0.8重量份的脂肪酸金属盐、和分子量小于400的聚乙二醇B,
相对于100重量份该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含有0.02~0.08重量份的所述聚乙二醇A、B,分2次包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100重量份该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含有0.01~0.04重量份的所述聚乙二醇A、0.01~0.04重量份的所述聚乙二醇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
脂肪酸酰胺是硬脂酸酰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
脂肪酸金属盐是硬脂酸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
硬脂酸锌是多个聚集的聚集体,该聚集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0.5~3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制造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后在20℃经过24小时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中的易挥发性发泡剂的必需成分,相对于100重量份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含有3~6重量%的戊烷、0.01~1重量%的丙烷,戊烷中异戊烷的重量比为10重量%以上且小于30重量%。
7.一种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
将聚乙二醇分2次包覆,在聚乙二醇的第1次包覆后,添加脂肪酸酰胺、脂肪酸金属盐使其包覆,之后进行聚乙二醇的第2次包覆。
8.一种成型品,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进行预发泡、成型而得到。
CN 201010147495 2010-03-25 2010-03-25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Active CN1021993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47495 CN102199327B (zh) 2010-03-25 2010-03-25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HK12100566.0A HK1160159A1 (en) 2010-03-25 2012-01-18 Expandable styrene-based resin part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47495 CN102199327B (zh) 2010-03-25 2010-03-25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9327A true CN102199327A (zh) 2011-09-28
CN102199327B CN102199327B (zh) 2013-05-08

Family

ID=4466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47495 Active CN102199327B (zh) 2010-03-25 2010-03-25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99327B (zh)
HK (1) HK11601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0009B (zh) * 2012-05-09 2016-09-21 克萊瑞特金融(Bvi)有限公司 用於製造親水性聚苯乙烯材料之組成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5945A (ja) * 1998-03-10 1999-09-21 Hitachi Chem Co Ltd 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01360A (ja) * 2001-10-23 2003-07-18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食品容器用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食品容器
CN1756652A (zh) * 2003-02-04 2006-04-05 诺瓦化学公司 形成泡沫塑料容器的热塑性树脂颗粒用涂料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5945A (ja) * 1998-03-10 1999-09-21 Hitachi Chem Co Ltd 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01360A (ja) * 2001-10-23 2003-07-18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食品容器用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食品容器
CN1756652A (zh) * 2003-02-04 2006-04-05 诺瓦化学公司 形成泡沫塑料容器的热塑性树脂颗粒用涂料组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0009B (zh) * 2012-05-09 2016-09-21 克萊瑞特金融(Bvi)有限公司 用於製造親水性聚苯乙烯材料之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60159A1 (en) 2012-08-10
CN102199327B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33829B2 (ja) 発泡容器を成型するための熱可塑性樹脂粒子用の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CN102292385B (zh)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CN105593119A (zh) 颗粒状吸水剂的填充方法和颗粒状吸水剂填充物的取样方法
CN102199327B (zh) 发泡性苯乙烯系树脂颗粒
JPWO2006095657A1 (ja) 充填材入り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造粒物の製造方法
JP7455934B2 (ja) 発泡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およびその利用
JP4184171B2 (ja) 発泡性熱可塑性樹脂粒子、予備発泡粒子及び発泡成形品
JP4115241B2 (ja) 食品容器用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食品容器
Newton et al. The prediction of the bulk densities of powder mixtur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filling of hard gelatin capsules
JP2006152029A (ja) 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
JP6701943B2 (ja) 複合樹脂発泡粒子、その製造方法、複合樹脂発泡粒子成形体
JP4959863B2 (ja) 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
JPS62158730A (ja) 発泡性熱可塑性樹脂粒子
JP2003306574A (ja) 発泡性熱可塑性樹脂粒子及び発泡成形品
JP4898486B2 (ja) 発泡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予備発泡粒子及び発泡成形品
JP6223097B2 (ja) 発泡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予備発泡粒子及び発泡成形体
JP4622155B2 (ja) 発泡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発泡成形体
JP4494113B2 (ja) 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03277514A (ja) 発泡性熱可塑性樹脂粒子の表面処理法
TWI413656B (zh) 發泡性苯乙烯類樹脂粒子
JP3886708B2 (ja) ねじキャップシール用プラスチゾル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ねじキャ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22806B2 (ja) 発泡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予備発泡粒子、発泡成形品及び発泡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H0246061B2 (zh)
JP3953369B2 (ja) 被覆発泡性熱可塑性樹脂粒子及び発泡成形品
JP4101706B2 (ja) 発泡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粒子及び発泡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01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01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