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8764B - 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8764B
CN102198764B CN201010502368.XA CN201010502368A CN102198764B CN 102198764 B CN102198764 B CN 102198764B CN 201010502368 A CN201010502368 A CN 201010502368A CN 102198764 B CN102198764 B CN 102198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orce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part
pinch roll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23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8764A (zh
Inventor
太田恭平
浅田哲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8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8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20Platen adjustments for varying the strength of impression, for a varying number of papers, for wear or for alignment, or for print gap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具备:托盘,在表面上具有能够放置记录介质的凹部;记录部,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驱动辊,由驱动源传递驱动而旋转,从而向传送方向传送托盘;第1从动辊;第2从动辊;第1施力部件,朝向驱动辊对第1从动辊施力;以及第2施力部件,朝向驱动辊对第2从动辊施力,第1从动辊能够在与驱动辊抵接并向驱动辊以第1力按压的第1基本位置和朝向驱动辊以第3力按压托盘的与凹部对应的位置的第1夹持位置之间移动,第2从动辊能够在与驱动辊抵接并向驱动辊以第2力按压的第2基本位置和朝向驱动辊以第4力按压托盘的不与凹部对应的位置的第2夹持位置之间移动,第1力和第2力之差小于第3力和第4力之差,第3力小于第4力。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装置,用辊对夹持并传送放置有记录介质的托盘,并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将记录介质放置在专用的托盘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在该托盘的上表面有凹形状的放置部,记录介质放置在该凹部上,被辊对夹持并在图像记录装置内传送,从而记录图像。
在该图像记录装置中,托盘的设置有放置部的区域与没有设置放置部的区域相比,上下方向的厚度较薄。即,托盘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刚性比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刚性低。因此,在托盘的不同刚性的区域上由辊施加按压力时,托盘发生翘曲,存在记录介质不能稳定地放置在托盘上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通过稳定托盘上所放置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图像的面的高度,能够在记录介质上记录高品质的图像。
本发明的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具备:托盘,在表面上具有能够放置记录介质的凹部;记录部,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驱动辊,由驱动源传递驱动而旋转,从而向传送方向传送上述凹部上放置有上述记录介质的上述托盘;第1从动辊,与上述驱动辊相对配置;第2从动辊,与上述驱动辊相对配置;第1施力部件,朝向上述驱动辊对上述第1从动辊施力;以及第2施力部件,朝向上述驱动辊对上述第2从动辊施力,上述第1从动辊能够在与上述驱动辊抵接并向上述驱动辊以第1力按压的第1基本位置和朝向上述驱动辊以第3力按压上述托盘的与上述凹部对应的位置的第1夹持位置之间移动,上述第2从动辊能够在与上述驱动辊抵接并向上述驱动辊以第2力按压的第2基本位置和朝向上述驱动辊以第4力按压上述托盘的不与上述凹部对应的位置的第2夹持位置之间移动,上述第1力和上述第2力之差小于上述第3力和上述第4力之差,上述第3力小于上述第4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一体机10的外观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印部11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是介质盘71的透视图,(A)示出介质放置部70为圆形的情况,(B)示出介质放置部70不是圆形的情况。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第1辊对58的横剖视图,(A)示出传送记录纸张的情况,(B)示出传送介质盘71的情况。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传送记录纸张时的第1辊对58的纵剖视图,(A)示出与第1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2,(B)示出与第2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1。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夹送辊移动到第2位置时的第1辊对58的纵剖视图,(A)示出与第1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2,(B)示出与第2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1。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传送介质盘时的第1辊对58的纵剖视图,(A)示出与第1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2,(B)示出与第2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1。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变形例中传送记录纸张时的第1辊对58的纵剖视图,(A)示出与第1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2,(B)示出与第2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1。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变形例中传送介质盘时的第1辊对58的纵剖视图,(A)示出与第1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2,(B)示出与第2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1。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在记录部24和平板42之间传送记录纸张及介质盘71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个例而已,在不变更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完全可以恰当地变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一体机10设置为可使用的状态(图1的状态)作为基准定义了上下方向7,以设有开口13的一侧作为近前侧(正面)定义了前后方向8,从一体机10的近前侧(正面)观察定义了左右方向9。
[一体机10]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个例的一体机10形成为大致薄型长方体,并在下部设有喷墨记录方式的打印部11。一体机10具有传真功能以及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仅有单面图像记录功能的打印功能的一体机10,但一体机10也可以具有双面图像记录功能。打印部11具有在正面形成有开口13的框体14,且供纸盘20以及排纸盘21(参照图2)可以从开口13在前后方向8上插拔。在供纸盘20上放置有所期望的尺寸的记录纸张。
如图2所示,打印部11具备供给记录纸张的供纸部15和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式的记录部24(记录部的一个例)等。打印部11根据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打印数据等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并且,一体机10具有通过记录部24在相比记录纸张更厚的CD-ROM、DVD-ROM介质等记录介质(记录介质的一个例)的盘面上记录图像的功能。关于该功能在后面说明。
在一体机10上形成有传送路径65。传送路径65从供纸盘20的后端部向上方且一体机10的正面侧弯曲,并从一体机10的背面侧向正面侧延伸,通过记录部24的下侧通向排纸盘21。记录纸张在传送路径65上向传送方向(在图2中用带有箭头的单点划线示出的方向)引导。传送路径65由隔着预定间隔相互相对的外侧导向部件18、内侧导向部件19和后述的平板支撑部件53来划分。
在供纸盘20的上侧设有供纸部15。供纸部15具备供纸辊25、供纸臂26以及驱动传递机构27。供纸辊25被轴支撑在可以与供纸盘20接触或分离地在上下方向7上转动的供纸臂26的前端。供纸辊25通过由多个齿轮啮合形成的驱动传递机构27传递有供纸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来转动。供纸辊25使层叠在供纸盘20上的记录纸张逐张分离后向传送路径65供给。
记录部24设在从一体机10的背面侧向正面侧延伸的传送路径65的上侧。记录部24具备配置有记录头38并在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2的纸面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托架40。在记录头38上从墨盒(未图示)供给有墨水。记录头38使墨水从喷嘴39作为微小的墨滴吐出。托架40向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记录头38对记录纸张进行扫描并且对在传送路径65的下方与记录部24相对设置的平板42上传送的记录纸张记录图像。平板42支撑记录纸张并且被平板支撑部件53支撑。
[第1辊对58以及第2辊对59]
相比记录部24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配置有第1辊对58,该第1辊对58由配置在传送路径65的上侧的第1传送辊60(驱动辊的一个例)以及在传送路径65的下侧与第1传送辊60相对配置的夹送辊61构成。第1辊对58夹持记录纸张并向平板42上传送。
第1传送辊60可旋转地支撑在传送路径65的左右两端部上所设置的打印部11的框架(未图示)上。在左右方向9上相互分离设有多个夹送辊61。虽然夹送辊61的数量没有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设有4个夹送辊61(夹送辊141、夹送辊142、夹送辊143以及夹送辊144)(中央两个夹送辊142、143是第1从动辊的一个例,两端的两个夹送辊141、144是第2从动辊的一个例)进行说明。
如后面所述,夹送辊141~144在左右两端部上被辊支撑部件94(参照图5至图9)可旋转地支撑,并且通过第1弹性部件91以及第2弹性部件92压接在第1传送辊60的辊面上。
上侧的辊即第1传送辊60被配置为其中心轴位于下侧的辊即夹送辊61的中心轴的前方(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这样一来,记录纸张向斜下方传送并按压到平板42上。
相比记录部24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第2辊对59,第2辊对59由配置在传送路径65的下侧的第2传送辊62以及在传送路径65的上侧与第2传送辊62相对配置的齿轮辊63构成。第2传送辊62可旋转地支撑在传送路径65的左右两端部上所设置的打印部11的框架(未图示)上。在左右方向9上相互分离设置有多个齿轮辊63。齿轮辊63通过弹簧等弹性部件(未图示)压接在第2传送辊62的辊面上。第2辊对59夹持记录纸张并向排纸盘21传送。
其中,如图2所示,各辊对58、59夹持记录纸张的位置位于平板42支撑记录纸张的面的上侧。
第1传送辊60以及第2传送辊62从传送用电动机(未图示、驱动源的一个例)经由驱动传递机构(未图示)传递有转动驱动力而旋转。驱动传递机构由行星齿轮等构成,并使各辊60、62旋转,使得在传送用电动机向正转或者反转中的一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正转)旋转时,记录纸张或后述的介质盘71(托盘的一个例)向传送方向传送,在传送用电动机向正转或者反转中的另一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反转)旋转时,记录纸张或介质盘71向传送方向的反方向传送。
[介质盘71]
如上所述,一体机10具有在记录介质的盘面上记录图像的功能。在记录介质的盘面上记录图像时,记录介质放置在介质盘71上。介质盘71放置在盘导向部76上并从开口13沿着传送路径65向传送方向的反方向即箭头77的方向插入。
如图3(A)所示,介质盘71是薄型的长方体树脂版。在介质盘71的上表面72(相当于表面)上设有放置记录介质的介质放置部70(凹部的一个例)。介质放置部70是圆形状的凹部。该凹部的直径与所放置的记录介质(圆形的CD-ROM或DVD-ROM等)的直径相等或者稍大。并且,在该凹部的中央部上设有圆形的凸部73。在圆形的CD-ROM或DVD-ROM等的中央部分通常设有圆形的孔。凸部73与该孔的大小大致相等,并与该孔嵌合。这样一来,在介质放置部70上放置有记录介质时不会出现记录介质向前后方向8以及左右方向9移位的现象。
并且,该凹部的上下方向7的长度即介质放置部70的深度d大于记录介质的上下方向的厚度。这样一来放置在介质放置部70上的记录介质的上表面不会从介质盘71的上表面72向上侧突出。
其中,介质放置部70也可以不具有凸部73。并且,介质放置部70不局限于圆形。例如如图3(B)所示,介质放置部70可以在上表面72的除了左右方向9的两端部分的部分且上表面72的前后方向8的所有部分向下侧凹陷。
[夹送辊141~144在左右方向9上的位置]
如图4所示,介质盘71通过使上表面72被第1传送辊60按压并使下表面被夹送辊61按压,从而被第1辊对58夹持。介质盘71的下表面由第1区域和第2区域构成。第1区域是相当于设置在上表面72上的介质放置部70的背侧的区域。第2区域是相当于上表面72上除了介质放置部70以外区域的背侧的区域。
如图3(A)所示,夹送辊141、144在左右方向9上的位置是介质盘71通过第1辊对58时只按压第2区域而不按压第1区域的区域范围(第1范围R1)。另一方面,夹送辊142、143在左右方向9上的位置是介质盘71通过第1辊对58时可以按压第1区域的范围(第2范围R2)。
其中,夹送辊141~144配置在只与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中的某一个相对的位置上。这意味着夹送辊141~144在左右方向9上的位置是第1范围R1以及第2范围R2中的某一个,不可能出现夹送辊141~144的一部分位于第1范围R1中而其他部分位于第2范围R2中的情况。
[夹送辊的移动]
如图2所示,夹送辊61可以在第1位置(在图2中用实线示出的位置)和相比第1位置更下侧的第2位置(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的位置)之间移动。第1位置的夹送辊61与第1传送辊60相抵接,并可以在与第1传送辊60之间夹持记录纸张并传送。第2位置的夹送辊61与第1传送辊60之间具有相比介质盘71的上下方向7的厚度稍微小的间隔,可以在与第1传送辊60之间夹持并传送介质盘71。
为了实现这样的夹送辊61的移动,如图4所示在打印部11上设置有由两端部151以及下方部152构成的辊支撑部件94(参照图2)和由圆盘98以及第1轴99构成的第1偏心凸轮。辊支撑部件94是第1支撑部件、第2支撑部的一个例。
两端部151设置在夹送辊141~144的左右两端部上。下方部152设置在夹送辊141~144的下侧。如图5至图9所示,两端部151和下方部152一体构成。
在两端部151的下部在左右方向9上设置有开口153。在开口153上贯通后述的第1轴99。其中,设置在与夹送辊142、143对应的两端部151上的开口153A(参照图5(A))比设置在与夹送辊141、144对应的两端部151上的开口153B(参照图5(B))小。在两端部151的上部设置有凹部154。夹送辊141~144的旋转轴120在凹部154中由后述的第2弹性部件92支撑。
圆盘98(参照图4)从未图示的第1凸轮电动机传递驱动而旋转。如图4所示,第1轴99(下压机构的一个例)在从圆盘98的旋转中心向圆周相距预定值的位置安装在圆盘98上。其中,预定值根据夹送辊61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间移动时的移动量来决定。
如图4(A)所示,夹送辊61位于第1位置时,第1轴99位于圆盘98的中心的上方。当第1偏心凸轮旋转时第1轴99以预定值为半径的圆为轨迹移动。这样一来第1轴99位于圆盘98的中心的下方(参照图4(B))。详细地如图5所示,辊支撑部件94通过两端部151的开口153的底面被第1轴99向下方按压,从而以轴96为中心转动并向下方移动。这样一来如图6所示,夹送辊61位于第2位置。如上所述,第1偏心凸轮支撑辊支撑部件94并旋转,从而使辊支撑部件94在上下方向7上移动。
[按压力的调整]
夹送辊61位于第2位置时,夹送辊142、143对介质盘71的按压力调整为比夹送辊141、144对介质盘71的按压力小。为了实现这种按压力的调整,在打印部11上如图4至图9所示设有第1弹性部件91(第1施力部件、第2施力部件、第1个第1施力部件、第1个第2施力部件的一个例)以及第2弹性部件92(第1施力部件、第2施力部件、第2个第1施力部件、第2个第2施力部件的一个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弹性部件91、92是螺旋弹簧。其中,各弹性部件91、92不局限于螺旋弹簧,也可以是扭簧。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弹性部件91使用弹性常数比第2弹性部件92大的弹簧。
如图5所示,在夹送辊141~144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第1弹性部件91。第1弹性部件91的上端安装在下方部152的下表面,下端安装于在打印部11上固定的框架156上。
如图4所示,在夹送辊141~144的下方分别设有2个第2弹性部件92。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2弹性部件92的上端在夹送辊141~144的左右两端上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20。并且,第2弹性部件92的下端安装在凹部154的底面155上。
如图5所示,夹送辊141~144位于第1位置时,第1弹性部件91经由下方部152对夹送辊141~144向上方施力。并且,第2弹性部件92也对夹送辊141~144向上方施力。即,夹送辊141~144对介质盘71的按压力是相等的。在这里,夹送辊142、143抵接到第1传送辊60的位置(参照图5(A))为第1基本位置的一个例,夹送辊141、144抵接到第1传送辊60的位置(参照图5(B))为第2基本位置的一个例。
在夹送辊141~144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圆盘98旋转,第1轴99向下方移动时,两端部151被第1轴99按压而使得辊支撑部件94向下方移动,所以夹送辊141~144也向下方移动。这时夹送辊142、143比夹送辊141、144先开始向下方移动。这是因为,开口153的大小不同,图5(A)的情况与图5(B)的情况相比,第1轴99的下端先到达开口153的底面。
由于移动开始定时的不同,夹送辊141~144到达第2位置时,夹送辊142、143的位置(参照图6(A))比夹送辊141、144的位置(参照图6(B))靠下方。其中,夹送辊142、143和第1传送辊60之间的间隔以及夹送辊141、144和第1传送辊60之间的间隔都是比介质盘71的上下方向7的厚度稍微小的间隔。在图6的状态下,因为第1轴99的下端和开153的底面抵接,所以辊支撑部件94不会被第1弹性部件91向上侧施力。即变为第1弹性部件91向上侧的施力被解除的状态。
在夹送辊141~144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插入有介质盘71时,如图7所示,介质盘71下压夹送辊141~144,并且被第1辊对58夹持。在这里夹送辊142、143在与第1传送辊60之间夹持介质盘71的位置(参照图7(A))为第1夹持位置的一个例,夹送辊141、144在与第1传送辊60之间夹持介质盘71的位置(参照图7(B))为第2夹持位置的一个例。
这时,介质盘71下压夹送辊142、143的力由第2弹性部件92吸收。这样一来,如图7(A)所示,维持第1轴99的下端和两端部151的开口153a的底面抵接的状态。其结果维持第1弹性部件91向上侧的施力被解除的状态。另一方面,介质盘71下压夹送辊141、144的力不能完全由第2弹性部件92吸收。其结果,由该下压力的一部分向下方下压辊支撑部件94。这样一来如图7(B)所示,第1轴99的下端和两端部151的开153b的底面分离。其结果成为第1弹性部件9向上侧的施力没有被解除的状态。
如上所述,夹送辊61位于第1位置时,夹送辊141~144被第1弹性部件91以及第2弹性部件92施力。另一方面,夹送辊61位于第2位置时,夹送辊141、144被第1以及第2弹性部件91、92施力,但是夹送辊142、143仅被第2弹性部件92施力。因此,夹送辊142、143施于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作用力比夹送辊141、144施于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作用力小。
[平板42在上下方向7上的移动]
如图2所示,在打印部11上设置有部件移动机构95。部件移动机构95是使平板42向上下方向7移动的机构。部件移动机构95具备支撑平板42的平板支撑部件53和改变平板支撑部件53的姿态的第2偏心凸轮97。其中,部件移动机构95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就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
平板支撑部件53以及被平板支撑部件53支撑的平板42通过向上下方向7移动,能够将姿态改变为第1姿态(在图2中用实线示出的姿态)和2姿态(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的姿态)。
平板支撑部件53为第1姿态时,传送路径65沿上下方向7的宽度成为可以通过记录纸张的第1宽度28(参照图10(A))。另一方面,平板支撑部件53为第2姿态时,第1传送路径65沿上下方向7的宽度成为比第1宽度28大且可以通过介质盘71的第2宽度29(参照图10(B))。
如图10所示,从由第1姿态的平板42支撑的记录纸张170的上表面到记录部24的下表面的距离L1和从记录介质171的上表面到记录部24的下表面的距离L2相等,其中记录介质171放置在由第2位置的第1辊对58以及第2辊对59挟持的位置上被夹持的介质盘71的介质放置部70上。其中,距离L1和距离L2不要求完全相等,可以是基本上相等的关系。
第2偏心凸轮97(偏心凸轮的一个例)在平板支撑部件53的下侧与平板支撑部件53抵接。第2偏心凸轮97以左右方向9作为轴线方向并以第2轴100作为旋转轴可以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打印部11的框架等上。第2偏心凸轮97是始于第2轴100的直径周期变化的圆盘,由未图示的第2凸轮电动机传递驱动来旋转。当第2偏心凸轮97旋转时,其周面相对于平板支撑部件53滑动。因为在第2偏心凸轮97的周面上始于第2轴100的直径周期性地变化,所以通过该变化,平板支撑部件53向上下方向7移动。
[对记录介质的图像记录]
以下,说明向一体机10中插入介质盘71并向放置在介质盘71上的记录介质记录图像的步骤。由未图示的指示单元指示向记录介质记录图像时,如图2所示第1偏心凸轮旋转并且夹送辊61向下方移动。并且,第2偏心凸轮97旋转且平板42向下方移动,即从第1姿态向第2姿态改变姿态。
之后,由一体机10的用户将介质盘71从一体机10的正面侧的开口13沿着传送路径65向传送方向的反方向即箭头77方向插入。这时介质盘71被放置到盘导向部76并插入。介质盘71的插入被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时,第1传送辊60以及第2传送辊62反转驱动。
由用户插入的介质盘71抵接在第2辊对59上时,齿轮辊63由于被介质盘71的上表面72按压而向上方移动。其结果是,介质盘71被第2辊对59夹持,并由第2辊对59向传送方向的反方向传送。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对齿轮辊63被介质盘71的上表面72按压而向上方移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齿轮辊63以及第2传送辊62中的至少一个与平板支撑部件53相同地能够通过偏心凸轮等移动的结构。
由第2辊对59传送的介质盘71通过记录部24的下侧,从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与第1辊对58相抵接。被第1辊对58以及第2辊对59夹持的介质盘71被进一步引导到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这时夹送辊141~144如上所述以根据所相对的区域而不同的按压力按压介质盘71。
这样一来,放置在介质盘71上的记录介质相比记录部24位于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此时,第1传送辊60以及第2传送辊62的旋转方向由反转切换为正转。这样一来,介质盘71向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传送并且放置在介质盘71上的记录介质通过平板42上方。从记录头38对平板42上所传送的记录介质吐出墨滴。这样一来在记录介质的盘面上记录图像。之后介质盘71被排出。
其中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记录部24、第1传送辊60以及齿轮辊63配置在传送路径65的上侧,夹送辊61以及第2传送辊62配置在传送路径65的下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它们的配置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例如,在传送路径65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上下方向7上的一体机10中使用本发明时,也可以使记录部24以及齿轮辊63配置在传送路径65的左侧,并且第2传送辊62配置在传送路径65的右侧。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夹送辊141~144配置在仅与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中的某一个相对的位置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夹送辊141~144也可以配置在含有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位置上。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1区域的相反侧即介质盘71的上表面72上设置有介质放置部70。所以第1区域中的介质盘71的厚度相比第2区域中的介质盘71的厚度小。在对这样的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整个区域由夹送辊61施加相等的按压力时,介质盘71发生翘曲。但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放置有记录介质的介质盘71在传送路径65中传送时,夹送辊142、143对第1区域的按压力调整为相比夹送辊141、144对第2区域的按压力小。这样一来,可以防止介质盘71发生翘曲,可以使放置在介质盘71上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图像的面的高度稳定。其结果是可以防止记录介质上所记录的图像的品质下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夹送辊61位于第2位置时,与第1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2、143只通过第2弹性部件92的作用力按压介质盘71,与第2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1、144通过第2弹性部件92和第1弹性部件91的作用力按压介质盘71。即,可以将夹送辊142、143对第1区域的按压力调整为相比夹送辊141、144对第2区域的按压力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与放置在介质放置部70上的记录介质的记录部24相对的面位于介质盘71的上表面中除了介质放置部70以外的区域的下侧。并且,因为第1传送辊60抵接在介质盘71的上表面上,所以不会出现第1传送辊60位于介质盘71的上表面的下侧的情况。从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防止第1传送辊60接触到放置在介质盘71的介质放置部70上的记录介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时记录纸张的上表面和记录部24的距离L1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时记录介质的上表面和记录部24的距离L2相等。因此,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的情况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变更记录部24记录图像的方法。换句话说,记录部24没有必要具备能够以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图像的机构。即,可以防止记录部24的机构复杂化。
夹送辊61配置在与第1区域和第2区域都相对的位置时,若各弹性部件91、92对该夹送辊61的按压力的调整对该夹送辊61中与第2区域相对部分执行,则存在介质盘71发生翘曲的担忧。另一方面,若上述调整对该夹送辊61中与第1区域相对的部分执行,则对介质盘71的按压力降低,对介质盘71的传送力降低。但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因为各夹送辊61只与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中的某一个相对配置,因此可以防止如上所述的盘翘曲或者对介质盘71的传送力降低。
[实施例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夹送辊141~144在第2位置与介质盘71的下表面抵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8以及图9所示,第2位置的夹送辊61中设置在第2范围R2的夹送辊142、143也可以移动到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下侧即第3位置(参照图9(A)),设置在第1范围R1的夹送辊141、144移动到第1位置的下侧且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上侧即第4位置(参照图9(B))。换句话说,传送介质盘71时,夹送辊142、143从介质盘71分开,可以只由夹送辊141、144传送介质盘71。以下对变形例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用于实现变形例的结构如图8(A)所示,通过使开口153c的大小比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小来实现,其中开口153c设置在与夹送辊142、143相对应的两端部151上。
因为开口153C小,所以在图8(A)结构的情况下,第1轴99的下端以相比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小的移动量到达开口153C的底面。因此,使第1轴99移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量,夹送辊142、143就可以到达上述实施方式中移动后的到达位置即第2位置的下侧且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下侧的位置,即可以移动到第三位置(参照图9(A))。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开口153d的大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参照图5(B))相等。因此,通过使第1轴99移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等的量,夹送辊141、144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移动到第2位置(参照图9(B))。在这里,第2位置是第1位置的下侧且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上侧。即,在本变形例中,第4位置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位置相同的位置。
如上所述,夹送辊141、144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4位置时,夹送辊142、143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3位置即移动至第4位置的下方。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变形例中的夹送辊移动机构只具备第1弹性部件91。由此,旋转轴120可旋转地支撑在辊支撑部件94的下方部152上,而不是支撑在第2弹性部件92上。
如上所述,夹送辊141、144无论在第1位置还是第4位置均被第1弹性部件91施力(参照图9(B))。另一方面,夹送辊142、143位于第1位置时被第1弹性部件91施力,但是位于第3位置时从介质盘71的下表面分开(参照图9(A))。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说明同样地,在变形例中介质盘71的厚度也根据下面表区域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对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整个区域施加相等的按压力时,介质盘71发生翘曲。但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放置有记录介质的介质盘71在传送路径65上传送时,夹送辊142、143由于第1偏心凸轮移动到与介质盘71不抵接的第3位置。并且,夹送辊141、144由于第1偏心凸轮移动到与介质盘71抵接的第4位置。即,只对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第2区域施加夹送辊141、144的按压力。这样一来可以防止介质盘71发生翘曲。其结果是,能够使放置在介质盘71上的记录介质的图像记录面的高度稳定,并且可以防止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下降。
与第1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2、143与通过第1偏心凸轮移动第1移动量的第1导向部件一起从第1位置向第3位置移动。并且,与第2区域相对的夹送辊141、144与通过第1偏心凸轮移动的第2导向部件一起从第1位置向第4位置移动。这样一来,能够只对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第2区域施加夹送辊141、144的按压力。

Claims (12)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托盘,在表面上具有能够放置记录介质的凹部;
记录部,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驱动辊,抵接在上述托盘的凹部侧的表面上,由驱动源传递驱动而旋转,从而向传送方向传送上述凹部上放置有上述记录介质的上述托盘;
第1从动辊,与上述驱动辊相对配置;
第2从动辊,与上述驱动辊相对配置;
第1施力部件,朝向上述驱动辊对上述第1从动辊施力;以及
第2施力部件,朝向上述驱动辊对上述第2从动辊施力,
上述第1从动辊能够在与上述驱动辊抵接并向上述驱动辊以第1力按压的第1基本位置和朝向上述驱动辊以第3力按压上述托盘的与上述凹部相反侧的表面上的与上述凹部对应的位置的第1夹持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第2从动辊能够在与上述驱动辊抵接并向上述驱动辊以第2力按压的第2基本位置和朝向上述驱动辊以第4力按压上述托盘的与上述凹部相反侧的表面上的不与上述凹部对应的位置的第2夹持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第1力和上述第2力之差小于上述第3力和上述第4力之差,上述第3力小于上述第4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力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1支撑部件,被支撑在上述第1施力部件上,并支撑上述第1从动辊;和
第2支撑部件,被支撑在上述第2施力部件上,并支撑上述第2从动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被固定的框架,
上述第1施力部件包括第1个第1施力部件和第2个第1施力部件,
上述第2施力部件包括第1个第2施力部件和第2个第2施力部件,
上述框架经由上述第1个第1施力部件支撑上述第1支撑部件,并经由上述第1个第2施力部件支撑上述第2支撑部件,
上述第1支撑部件经由上述第2个第1施力部件支撑上述第1从动辊,上述第2支撑部件经由上述第2个第2施力部件支撑上述第2从动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个第1施力部件的弹性常数大于第2个第1施力部件的弹性常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1支撑部件,支撑上述第1施力部件,上述第1施力部件支撑上述第1从动辊的旋转轴;和
第2支撑部件,支撑上述第2施力部件,上述第2施力部件支撑上述第2从动辊的旋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下压机构,
上述下压机构下压上述第1支撑部件,
上述下压机构下压上述第2支撑部件,
上述下压机构下压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距离大于上述下压机构下压上述第2支撑部件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的深度大于上述记录介质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平板,与上述记录部相对配置,并支撑上述记录介质;
平板支撑部件,从下方支撑上述平板;以及
偏心凸轮,从下方支撑上述平板支撑部件并旋转,从而使上述平板支撑部件移动,以使上述记录介质能够通过上述平板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具有圆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具有长方形,并从上述托盘的上游端延伸到下游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力和上述第2力相等。
CN201010502368.XA 2010-03-24 2010-09-30 图像记录装置 Active CN102198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7359A JP5187333B2 (ja) 2010-03-24 2010-03-24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0-067359 2010-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8764A CN102198764A (zh) 2011-09-28
CN102198764B true CN102198764B (zh) 2014-03-05

Family

ID=44656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2368.XA Active CN102198764B (zh) 2010-03-24 2010-09-30 图像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58106B2 (zh)
JP (1) JP5187333B2 (zh)
CN (1) CN102198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9910B2 (ja) * 2010-05-31 2014-05-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この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6111961B2 (ja) * 2013-09-30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6880931B2 (ja) * 2017-03-31 2021-06-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12037213B2 (en) * 2019-09-10 2024-07-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8722A (en) * 1998-06-08 2000-11-21 Primera Technology, Inc. Compact disc and recordable compact disc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8487A (en) * 1995-04-07 1998-10-06 Oki Data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er
JP3126302B2 (ja) * 1995-09-29 2001-01-22 株式会社マスターマインド 板状記録媒体の印刷装置
JP3459791B2 (ja) * 1999-05-31 2003-10-27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KR100342445B1 (ko) * 1999-12-29 2002-07-02 박상업 디지털 날염용 잉크젯 프린터
US7101096B2 (en) * 2000-09-25 2006-09-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y for transferring recording media,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2308493A (ja) 2001-04-16 2002-10-23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6712463B2 (en) * 2001-09-07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JP4120802B2 (ja) * 2002-03-25 2008-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534787B2 (ja) * 2005-02-21 2010-09-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07566B2 (ja) * 2005-04-22 2010-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これらで使用する被記録物トレー
JP2007136802A (ja) * 2005-11-17 2007-06-0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9096021A (ja) * 2007-10-15 2009-05-07 Seiko Epson Corp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8722A (en) * 1998-06-08 2000-11-21 Primera Technology, Inc. Compact disc and recordable compact disc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4858A (ja) 2011-10-06
CN102198764A (zh) 2011-09-28
US8858106B2 (en) 2014-10-14
US20110236118A1 (en) 2011-09-29
JP5187333B2 (ja)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7560B (zh) 图像记录装置
US10351370B2 (en) Sheet-supply tray
CN203063275U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2198764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3373085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1607488B (zh) 记录设备
US9102174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129134B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9016463B2 (en) Conveying device
CN205097721U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9096086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frame for supporting carriage
CN103708269B (zh) 传送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
CN202623531U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WO2011086662A1 (ja) 給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US855641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ray guide
CN104339885A (zh) 供送托盘
CN202271669U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204184045U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5459635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203461594U (zh) 片材支撑装置
JP2009262358A (ja) 被記録材の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203820105U (zh) 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CN103963488B (zh) 喷墨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