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3488B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3488B
CN103963488B CN201410038021.2A CN201410038021A CN103963488B CN 103963488 B CN103963488 B CN 103963488B CN 201410038021 A CN201410038021 A CN 201410038021A CN 103963488 B CN103963488 B CN 103963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eet material
fluted disc
area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80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3488A (zh
Inventor
伊藤毅
杉山亘
古闲雄二
大村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94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6256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63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3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能够将片材维持为波形状,且能够防止片材的传送精度降低。包括第一传送部(34)、记录头(46)、波形状赋予机构(60)、多个第二传送部(37)和多个第一按压部(82,83),第一传送部及多个第二传送部能够传送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片材,多个第一按压部配置在第一片材通过且第二片材不通过的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一区域、和第一片材及第二片材通过的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二区域中,在第二区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压部按压片材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比在第一区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压部按压片材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小。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片材设置成波形状来传送并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如下喷墨记录装置:通过传送辊对传送片材,由压盘支撑所传送的片材,从记录头向压盘上所支撑的片材吐出墨滴来记录图像,通过排纸辊对排出记录有图像的片材。在这种喷墨记录装置中,有将片材设置成波形状来传送、以防止在记录图像时片材从压盘上浮的喷墨记录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压盘上所设置的多个肋、传送朝向上的传送辊对(供给侧驱动辊、定位辊)与记录头之间所配置的记录片材按压板、以及传送朝向上的记录头与排纸辊对(排出侧驱动辊、排出用齿盘)之间所配置的多个齿盘。
肋与传送朝向平行地设置。在肋之间设置有凹部。记录片材按压板具有向凹部突出的多个突起。齿盘向凹部突出。片材在通过肋与突起之间时,被肋和突起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按压,成为以被肋上压的部分为“波峰”、以被突起下压的部分为“波谷”的波形状。成为波形状的片材通过压盘的肋支撑波峰的部分并传送。片材在通过压盘之后,通过齿盘按压波谷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71711号公报
在传送朝向上的片材的后端从传送辊对出来后仍向片材继续吐出墨滴。因此,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喷墨记录装置那样,为了在片材的后端从传送辊对出来后也维持波形状,需要按压片材的部件。
然而,根据片材的尺寸,存在由于按压片材的部件使传送负荷增大而使传送精度降低的可能性。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在片材的后端从传送辊对出来后,通过在传送辊对的传送朝向下游侧设置的排纸辊对来传送片材。排纸辊对由沿与传送朝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驱动辊、和与该驱动辊相对而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地排列的多个齿盘构成。因此,在传送明信片等尺寸小的片材的情况下,由排纸辊对产生的传送力变得相对较小,在按压片材的波谷的部分的部件中,存在传送负荷变大而使传送精度降低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片材以波形状传送时能够减少片材的传送精度降低的可能性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部,夹持片材并向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传送朝向传送片材;记录头,从喷嘴向通过上述第一传送部传送的片材吐出墨滴;波形状赋予机构,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上游侧,在与上下方向及上述传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将具有波峰部及波谷部的波形状赋予片材;多个第二传送部,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下游侧,与上述波形状赋予机构所赋予的片材的上述波峰部对应地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夹持并传送片材;以及多个第一按压部,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下游侧,与片材的上述波谷部对应地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与被传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与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的夹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上述第一传送部及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能够传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片材,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配置在上述第一片材通过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过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通过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二区域中,在上述第二区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压部按压片材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比在上述第一区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压部按压片材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小。
片材通过第一传送部向传送朝向传送,并通过波形状赋予机构成为具有“波峰”、“波谷”的波形状。成为波形状的片材韧度变强,从而抑制由于吐出墨滴而可能发生的弯曲。在成为这样的波形状的片材上记录图像。记录有图像的片材的波峰的部分被第二传送部夹持,波谷的部分被第一按压部按压。进而,上述第二区域中的片材按压力(更明确地说,每单位面积的片材按压力)比上述第一区域中的片材按压力(更明确地说,每单位面积的片材按压力)小,因此能够减小通过第二区域的片材的传送阻力,防止传送精度降低。
(2)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部,夹持片材并向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传送朝向传送片材;记录头,从喷嘴向通过上述第一传送部传送的片材吐出墨滴;波形状赋予机构,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上游侧,在与上下方向及上述传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将具有波峰部及波谷部的波形状赋予片材;多个第二传送部,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下游侧,与上述波形状赋予机构所赋予的片材的上述波峰部对应地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夹持并传送片材;以及第一按压部,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下游侧,与片材的上述波谷部对应地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与被传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与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的夹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上述第一传送部及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能够传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片材,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包括:多个上游按压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片材通过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过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通过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二区域中;以及多个下游按压部件,只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中且在上述第一区域所配置的上述上游按压部件的上述传送朝向下游。
片材通过第一传送部向传送朝向传送,并通过波形状赋予机构成为具有“波峰”、“波谷”的波形状。成为波形状的片材韧度变强,从而抑制由于吐出墨滴而可能发生的弯曲。在成为这样的波形状的片材上记录图像。记录有图像的片材的波峰的部分被第二传送部夹持,波谷的部分被第一按压部按压。进而,第一按压部在第二区域中只具有上游按压部件,并在第一区域中通过上游按压部件和下游按压部件按压片材,因此能够减小通过第二区域的片材的传送阻力,防止传送精度降低。
(3)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部,向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传送朝向传送片材;记录头,从喷嘴向通过上述第一传送部传送的片材吐出墨滴;压盘,能够在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之间上下移动,在比上述第一传送部靠上述传送朝向下游侧具有向上述传送朝向延伸的多个肋部,该多个肋部向与上下方向及上述传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在该多个肋部的上端支撑通过上述第一传送部传送的片材;多个按压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多个肋部之间向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下端与在上述多个肋部上支撑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支撑部件,在上述压盘向第二姿势侧且下方移动时,支撑上述压盘;以及多个施力部件,夹在上述压盘和上述支撑部件之间,对上述压盘向第一姿势侧且上方施力,上述第一传送部能够传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片材,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划分上述第一片材通过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过的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通过的第二区域,上述压盘还包括向上述支撑部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在上述支撑部件支撑处于第二姿势的上述压盘的上述多个突出部的状态下,上述压盘中的位于第二区域的部分能够向下方变形。
压盘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与被传送的片材的厚度相应的距离。在韧度强的第二片材通过第二区域的情况下,压盘中的处于第二区域的部分能够向下方变形,因此向第二片材的按压力减小。因此,能够减小通过第二区域的片材的传送阻力,防止传送精度降低。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夹持片材的传送精度降低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喷墨记录装置10的立体图。
图2是主体13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图3是记录头46的仰视图。
图4是主体13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A)是压盘50及按压部件60的与前后方向8正交的剖视图,图5(B)表示传送韧度弱的片材6的状态,图5(C)传送韧度强的片材6的状态。
图6是压盘50及导向部件70的立体图。
图7是导向部件70及支架103的纵剖视图。
图8(A)是通过第二肋72及第五肋75的导向部件70的纵剖视图,图8(B)是通过第四肋74的导向部件70的纵剖视图,图8(C)是变形例3的导向部件7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A)是变形例1的主体13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纵剖视图,图9(B)是变形例2的主体13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图10(A)是变形例4的导向部件7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0(B)是变形例5的导向部件7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排纸辊对37、第二齿盘82、第三齿盘83的配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1(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排纸辊对37和第二齿盘的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1的排纸辊对37、第二齿盘82、第三齿盘83、辊对120、第四齿盘122、第五齿盘510的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压盘50的背面示意图。
图14(A)是变形例6的没有片材6的状态下的压盘周边的主视示意图,图14(B)是传送小尺寸的片材6的情况的主视示意图,图14(C)是传送刚性小的片材6的情况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一例,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适当变更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如图1所示,以将喷墨记录装置10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为基准定义上下方向7。此外,操作面板16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10的侧面,将该侧面设为喷墨记录装置10的前表面(正面)定义前后方向8。此外,从前表面侧观察喷墨记录装置10来定义左右方向9。
[喷墨记录装置10的概要]
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包括在记录纸、光面纸或明信片等片材6(图2)上记录图像的打印部11以及取入原稿(未图示)上所记录的图像的扫描部12,能够执行打印、扫描、复印等。扫描部12为任意的结构,省略详细说明。
[打印部11的概要]
如图1所示,打印部11包括主体13和容纳在主体13的下部的供纸盒20。如图2所示,由用户在供纸盒20上放置片材6。在主体13的框体14(图1)内,设置有图2所示的供给部40、传送路径31、传送辊对34、排纸辊对37、按压部件60、记录部45、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
主体13通过供给部40向传送路径31送出片材6,通过传送辊对34传送所送出的片材6,通过按压部件60使所传送的片材6成为波形状,从记录部45吐出墨滴而在成为波形状的片材6上记录图像。记录有图像的片材6通过排纸辊对37、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维持波形状,通过排纸辊对37向供纸盒20的排纸托盘29排出。以下,说明打印部11的各结构。
[框体14]
如图1所示,框体14在前后方向8上的前表面具有插拔供纸盒20的插拔口15。在插拔口15的里侧,设置有将供纸盒20支撑为能够向前后方向8滑动的未图示的导轨部。
[供纸盒20]
如图1所示,供纸盒20被容纳在框体14的下部,被框体14上所设置的未图示的导轨部支撑为能够向前后方向8滑动。如图2所示,供纸盒20包括保持图像记录前的片材6的主托盘21和接收图像记录后的片材6的排纸托盘29。排纸托盘29配置在主托盘21的上侧,被主托盘21支撑。
主托盘21包括放置片材6的底板22和从前后方向8上的底板22的后端朝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倾斜板26。倾斜板26向传送路径31引导由供给部40送出的片材6。在底板22上设置有通过中心对齐对片材6进行定位的侧导向机构27。中心对齐是指,使各种尺寸的片材6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与主托盘21在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一致的位置对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托盘21中,在底板22上能够放置从L版到A4的尺寸。另外,L版、明信片、2L版或A5尺寸的片材6的长边与前后方向8配合地放置,使得其长边与侧导向机构27抵接而定位。此外,A4尺寸的片材6的短边与前后方向8配合地放置,使得其短边与侧导向机构27抵接而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主托盘21中使长边与前后方向配合而能够放置的最大尺寸即A5(第二片材的一例)的片材所通过的左右方向9上的区域设为第二区域。此外,将在主托盘21中能够放置的最大尺寸的片材即A4(第一片材的一例)的片材所通过的左右方向9上的区域且除了第二区域之外的左右方向9上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等所示,第二区域是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侧,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比位于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侧。换句话说,第二区域在左右方向9上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供给部40]
如图2所示,供给部40包括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未图示的框架上的支轴41、一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支轴41上且从支轴41朝向斜后下方延伸的臂42、以及能够旋转地支撑在臂42的另一端部上的供给辊43。在臂42上设置有向供给辊43传递支轴41的旋转的多个齿轮44。
供给辊43经由齿轮44通过支轴41进行旋转,从而片材6向前后方向8上的后方送出。送出的片材6通过主托盘21的倾斜板26向传送路径31引导。
[传送路径31]
如图2所示,传送路径31由包括导向部件70的多个导向部件及压盘50(压盘的一例)划分。省略除了导向部件70以外的导向部件的图示。传送路径31包括由单点划线表示的弯曲路径32和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直线路径33。弯曲路径32以主托盘21的倾斜板26的上端为基端朝向上方,接着进行弯曲而朝向前后方向8上的前方延伸。直线路径33从弯曲路径32的末端朝向前方直线状延伸。另外,在后文详细说明导向部件70。
[压盘50]
如图2所示,压盘50呈以上下方向7为厚度的板状的外形,配置在供纸盒20的上侧。如图5(A)所示,从压盘5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有多个第一肋51(第一肋部的一例)、第八肋56及凸肋57。
第一肋51是上压片材6而形成波形状的波峰的部分的肋。如图6所示,第一肋51在前后方向8上从压盘50的后端延伸到前端附近,以能够将成为波形状的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支撑到前后方向8上的压盘50的前端附近。
第一肋51配置在向左右方向9(第一方向的一例)彼此分离、且以左右方向9上的压盘50的中央部为基准左右对称的位置。这是为了使通过侧导向机构27中心对齐地定位的各种尺寸的片材6成为左右对称的波形状。使其为左右对称的波形状是为了使波形状不易变形从而提高图像记录的精度。后述的记录头46考虑根据波形状周期性地变化的喷嘴47(图3)与片材6的距离而吐出墨滴,因此保持波形状不变形会使图像记录的精度更好。
第八肋56是调整片材6的波形状(曲率半径)的肋。如图5(A)所示,第八肋56配置在左右方向9上的第一肋51与按压部件60之间,向片材6被传送的传送朝向19(传送朝向的一例,参照图2)延伸。另外,如后文所述,按压部件60配置于在左右方向9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肋51的中间。
第八肋56与第一肋51相比高度低,以防止被第八肋56支撑的部分成为波形状的波峰的部分。第八肋56在片材6成为波形状时在波峰与波谷之间抬起片材6而调整波的曲率半径。
凸肋57是支撑成为波形状的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的肋。凸肋57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第八肋56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此外,凸肋57从按压片63的传送朝向19(图2)上的下游端的下侧的位置向传送朝向19延伸至前后方向8上的压盘50的前端。
如图5(A)所示,一个凸肋57配置在一个按压部件60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间位置的下侧。该凸肋57支撑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两个凸肋57在一个按压片63的下侧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而配置。这两个凸肋57支撑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的左右两侧。成为波形状的片材6的波峰的顶点部分被第一肋51支撑、波谷的部分被凸肋57支撑而在压盘50上传送。通过这样传送片材6,抑制片材6的波形状变形。
压盘50在前后方向8上的前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排纸辊38的旋转轴38A(图2)上,以能够不使光面纸等韧度强的片材6(图5(C))成为波形状地进行传送。压盘50通过能够转动地支撑而转动为图5(A)所示的第一姿势及图5(C)所示的第二姿势。如图6及图13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从前后方向8上的压盘50的后端部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部550。在压盘50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的一个位置、和以中央为中心的对称位置设置有突出部550。在多个突出部550中的、中央的一个突出部550和左右方向9上的左右端部侧的两个突出部550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作为弹性部件的施力弹簧555的突起557。施力弹簧555的另一端侧支撑于打印部11的框架553(参照图2)。根据该结构,压盘50向第一姿势侧(上方)施力。如果传送韧度强的片材6,则压盘50通过片材6克服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从第一姿势向第二姿势转动。另外,设置有突出部550的端部侧的两个位置配置在与L版、明信片或2L版这样的小尺寸的片材6所通过的第二区域相比靠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侧,并且,配置在最大尺寸的A4尺寸所通过的第一区域内。因此,在传送小尺寸且韧度强(刚性大)片材6的情况下,仅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的施力弹簧555的作用力经由压盘50影响片材6。因此,小尺寸的片材6难以倾斜行进。
[记录部45]
如图2所示,记录部45包括配置在压盘50的上侧的托架48和配置在托架48上的记录头46。如图4所示,托架48能够向左右方向9往返移动地支撑在压盘50的上侧所配置的前后一对导向轨92、93上。导向轨92、93在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部支撑在未图示的框架上。在导向轨93上,设置有固定有托架48的未图示的带。该带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进行周向运动,使托架48向左右方向9往返移动。
如图2所示,记录头46(记录头的一例)配置在托架48上,隔着间隙G位于压盘50的上侧。如图3所示,记录头46在下表面具有吐出墨滴的多个喷嘴47(喷嘴的一例)。记录头46从喷嘴47向压盘50上的片材6吐出墨滴,从而在压盘50上向片材6记录图像。
[传送辊对34]
如图2所示,传送辊对34(第一传送部的一例)与压盘50相比配置在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前后方向8上的后侧),夹持由供给部40送出的片材6并向传送朝向19传送。
传送辊对34包括向左右方向9(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35A、设置在旋转轴35A上且与旋转轴35A一体地旋转的传送辊35、以及配置在传送辊35的下侧的从动辊36。旋转轴35A能够旋转地将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部支撑在未图示的框架上,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进行旋转。
从动辊36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未图示的保持部件上。该保持部件由未图示的弹性部件向上方施力。从动辊36通过该弹性部件与配置在上侧的传送辊35压接。传送辊对34通过传送辊35和从动辊36夹持片材6,并向传送朝向19传送片材6。所传送的片材6通过压盘50的第一肋51及按压部件60成为波形状。
[按压部件60]
如图4所示,按压部件60(波形状赋予机构、按压部、第三按压部的一例)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而安装在导向轨92上,位于在左右方向9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肋51的中间。这是为了使波峰与波谷的距离恒定而使得波形状难以被破坏,提高图像记录的精度。
如图2所示,按压部件60包括安装在导向轨92(图4)上的固定部61、从固定部61避开传送辊35而弯曲并向下方延伸的弯曲片62、以及从弯曲片62的下端部朝向间隙G延伸的按压片63。
固定部61具有从下侧插入到导向轨92上所设置的插入孔97(图4)中的未图示的插入突起。如图4所示,在插入突起的上端部,设置有挂在导向轨92的上表面上的爪66。固定部61通过其上端面和爪66上下夹持导向轨92,从而固定于导向轨92。
按压片63呈从弯曲片62的顶端部即前端部朝向斜前下方延伸的板状的外形,随着靠向前方而接近压盘50的上表面。按压片63的下端(前后方向8上的前端)位于间隙G,接近喷嘴47(图3)。
如图5(A)所示,按压片63的下端与处于第一姿势的压盘50的第一肋51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所传送的片材6通过第一肋51及按压片63成为以被第一肋51上压的部分为“波峰”、以被按压片63下压的部分为“波谷”的波形状。成为波形状的片材6不弯曲而在压盘50上传送,通过记录头46记录图像。记录有图像的片材6到达排纸辊对37,被排纸辊对37进一步传送。
[排纸辊对37]
如图2所示,排纸辊对37(第二传送部的一例)包括配置在压盘50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前后方向8上的前侧)的旋转轴38A、设置在旋转轴38A上的多个排纸辊38、以及配置在排纸辊38的上侧的第一齿盘39。排纸辊38分别沿着旋转轴38A的轴向而分离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左右方向9配置有八个排纸辊38和八个第一齿盘39。另外,这其中的六个排纸辊38和六个第一齿盘39配置在第一区域,两个排纸辊38和两个第一齿盘39配置在第二区域。
旋转轴38A向左右方向9(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左右两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未图示的框架上。旋转轴38A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进行旋转。如图7所示,旋转轴38A的高度位置被确定为,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比后述的第五肋75的上端稍微靠上方。这是为了使被第五肋75支撑的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进入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
如图6及图11(A)所示,第一齿盘39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径向上具有弹性的弹性轴101上。具体地说,第一齿盘39具有左右分离的一对齿盘39A。一对齿盘39A固定于隔离物102而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一对齿盘39A及隔离物102具有中央贯通的贯通孔。弹性轴101为在左右方向9上长的盘簧,插通于贯通孔,并以使第一齿盘39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该第一齿盘39。左右方向9上的弹性轴101的两端部保持在后述支架103上(图7)。在一对齿盘39A与排纸辊38抵接的状态下,弹性轴101以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部比两端部位于上方的方式弯曲,向下侧对第一齿盘39施力。第一齿盘39通过弹性轴101的作用力压接于排纸辊38。因此,能够将片材6夹持在第一齿盘39的下端和排纸辊38的上端之间。
如图6所示,排纸辊对37分别配置在传送朝向19(图2)上的第一肋51的延长线上(第一肋51的前方)的位置。成为波形状的片材6的波峰的顶点部分在被第一肋51支撑之后到达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被排纸辊对37夹持。即,排纸辊对37的排纸辊38和第一齿盘39设置在与片材的波峰部对应的位置。
如图2的虚线框内的图所示,传送朝向19上的传送辊对34的夹持位置与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之间的距离L1比被传送的各种片材6中传送朝向19上的长度最短的片材6的长度短。因此,在任何尺寸下,传送朝向19上的片材6的上游端从传送辊对34的夹持位置出来之前,传送朝向19上的片材6的下游端被排纸辊对37夹持。
[支架103]
如图7所示,支架103在排纸辊38的上侧向传送朝向19(图2)延伸设置,并固定于顶板94(图4)。顶板94在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部支撑于未图示的框架。
如图7所示,支架103包括将第一齿盘39的弹性轴101(图6)在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部固定的多个第一固定部(未图示)、将后述的第二齿盘82的弹性轴201的左右两端部固定的多个第二固定部104、以及将第三齿盘83的弹性轴301的左右两端部固定的多个第三固定部105。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104及第三固定部105均为相同的结构,因此说明第二固定部104的结构。第二固定部104为在前后方向8上夹持弹性轴201并从下方支撑该弹性轴201的槽状,并且,通过未图示的压板从上方按压弹性轴201。此外,第二固定部104具有在左右方向9上相对的未图示的壁部,限制弹性轴201向左右方向9的移动。因此,第二齿盘82通过支架103的第二固定部104保持在预定位置。
多个第一固定部分别配置在排纸辊38的上侧的、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的位置。多个第二固定部104分别配置在传送朝向19(图2)上的按压片63的延长线上且与第一固定部相比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前后方向8上的前侧)的、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的位置。多个第三固定部105分别配置在传送朝向19上的第二固定部104的延长线上且与第二固定部104相比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的、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的位置。另外,第三固定部105只配置在多个第二固定部104中的、一部分的第二固定部104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
如图7所示,支架103具有向第二齿盘82引导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的第一引导面111。第一引导面111分别设置在传送朝向19(图2)上的各按压部件60的延长线上,使得片材6的顶端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部分抵接。第一引导面111位于传送朝向19上的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与第二齿盘82的下端之间,从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的上方朝向前后方向8上的斜前下方倾斜地延伸。前后方向8上的第一引导面111的前端(下端)位于与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传送的片材6的顶端与第一引导面111抵接,朝向斜前下方。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支架103也可以具有从与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相比在传送朝向19的上游侧朝向前后方向8上的斜前下方倾斜地延伸的倾斜面。
[第二齿盘82、第三齿盘83]
第二齿盘82(第一按压部、上游按压部件的一例)及第三齿盘83(第一按压部、下游按压部件的一例)是从上侧按压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来使片材6维持波形状的部件。即,第二齿盘82和第三齿盘83设置在与片材的波谷部分对应的位置。如图6所示,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为与第一齿盘39相同的结构,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弹性轴201及弹性轴301上。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能够旋转地支撑在弹性轴201及弹性轴301上是为了在传送光面纸等韧度强的片材6时使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向上方退避。另外,多个弹性轴201具有相同的弹簧常数,多个弹性轴301具有相同的弹簧常数,且弹性轴201的弹簧常数比弹性轴301的弹簧常数大。
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分别由一对齿盘82A及一对齿盘83A形成,一对齿盘间分别固定有隔离物202及隔离物302而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使一对齿盘82A、83A分离的隔离物202、302是隔离物的一例。
一对齿盘82A及隔离物202具有中央贯通的贯通孔。弹性轴201为在左右方向9上长的盘簧,插通于贯通孔,并以使一对齿盘82A及隔离物202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该一对齿盘82A及隔离物202。此外,同样地,一对齿盘83A及隔离物302具有中央贯通的贯通孔。弹性轴301为在左右方向9上长的盘簧,插通于贯通孔,并以使一对齿盘83A及隔离物302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该一对齿盘83A及隔离物302。即,在左右方向9上,第二齿盘82的、通过隔离物202连接的两个齿盘82A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间与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对应。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由一对齿盘构成,是为了在按压片材6时使对片材6施加的力分散。
沿着左右方向9并列地配置有多个第二齿盘82。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左右方向9配置有九个第二齿盘82。第二齿盘82通过第二固定部104保持,并在左右方向9上分别设置在与配置有按压片63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换句话说,第二齿盘82分别设置在按压片63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由此,第二齿盘82从上侧按压通过按压片63形成的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使片材6维持波形状。如图11(A)所示,第二齿盘82配置在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这两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区域中配置有六个第二齿盘,在第二区域中配置有三个第二齿盘。
沿着左右方向9并列地配置有多个第三齿盘83。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左右方向9配置有六个第三齿盘83。第三齿盘83通过第三固定部105保持,配置在与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侧的第二齿盘82在左右方向9上的相同的位置。换句话说,第三齿盘83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二齿盘82中的外侧的第二齿盘82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由此,第三齿盘83和第二齿盘82一起从上侧按压通过按压片63形成的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使片材6维持波形状。如图11(A)所示,第三齿盘83未在第二区域中配置而在第一区域内配置有六个。
第二齿盘82和第三齿盘83从上侧按压通过按压片63形成的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因此,第二齿盘82和第三齿盘83设置在与压盘50的凸肋57的左右方向9上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在与两个凸肋57相邻的位置,设置在两个凸肋57的中间位置。另外,第二齿盘82和第三齿盘83在上下方向7上处于相同高度。
多个第三齿盘83中的、中央侧的两个第三齿盘831间的左右方向9上的距离,比被传送的片材6中的L版、明信片或2L版的片材6的短边的距离长,且比A4尺寸的片材6的长边短。即,第三齿盘83不与L版、明信片或2L版的片材6接触。另外,第二齿盘82中的、中央侧(第二区域)的两个第二齿盘82间的左右方向9上的距离比L版、明信片或2L版的片材6的短边的距离短。因此,第二齿盘82不与被传送的全部尺寸的片材6接触,但是第三齿盘83不与被传送的片材6中的、特定尺寸的片材6抵接。
在第一区域中,通过在前后方向8上排列的第二齿盘82和第三齿盘83来按压片材6。在第二区域中,只通过第二齿盘82来按压片材。因此,关于由第二齿盘82和第三齿盘83产生的向片材6的按压力,与第一区域相比第二区域变小。换句话说,关于由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中的至少一个产生的向片材6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与第一区域相比第二区域变小。
如图7所示,第二齿盘82的弹性轴201的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部保持在支架103的第二固定部104上。第二齿盘82的下端位于比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靠下方且与前后方向8上的按压片63的前端(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第二齿盘82能够从上侧按压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
如图2的虚线框内的图所示,第二齿盘82配置在使第二齿盘82的下端与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之间的传送朝向19上的距离L2比传送辊对34的夹持位置与按压片63的下端的前端(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端)之间的传送朝向19上的距离L3短的位置。这是为了在传送朝向19上的片材6的上游端(以下简单记载为片材6的后端)被第一肋51与按压片63上下夹持期间使片材6的前端到达第二齿盘82。由此,片材6在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维持波形状。
如图7所示,第三齿盘83的弹性轴301的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部保持在支架103的第三固定部105上。第三齿盘83的下端位于比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靠下方且与按压片63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第三齿盘83能够从上侧按压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
第三齿盘83与第二齿盘82相比在传送朝向19(图2)上的下游侧与第二齿盘82分离而配置。这是为了在传送朝向19上分离的两点按压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部分,抑制在片材6的后端通过按压片63之后片材6的后端从压盘50上浮。另外,如果传送朝向19上的第二齿盘82与第三齿盘83的距离过于接近,则产生片材6以第二齿盘82为支点转动的可能性,如果过于远离,则产生在片材6到达第三齿盘83之前片材6的后端通过按压片63、而片材6转动的可能性。因此,第三齿盘83在传送朝向19上的长度最短的片材6的后端从按压片63出来之前片材6的顶端到达的范围内与第二齿盘82分离而配置。
[导向部件70]
如图2所示,导向部件70配置在支架103的下侧,是支撑被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按压的片材6的部件。从传送朝向19上比导向部件70的下游侧的端靠下游侧的排出口18(排出口的一例)向排纸托盘29排出片材6。
如图7所示,导向部件70包括配置在旋转轴38A与支架103之间且固定在未图示的框架上的板状的基部71、和从基部7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第二肋72、第三肋73、第四肋74及第五肋75。如图6所示,在基部71上,开口有使排纸辊38从上表面突出的多个开口78。
第五肋75是向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引导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的肋。第五肋75从传送朝向19(图2)上的开口78的上游侧(前后方向8上的后侧)的端边缘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间向传送朝向19延伸至传送朝向19上的基部71的上游侧的端(前后方向8上的后端)。因此,第五肋75位于传送朝向19上的第一肋51的延长线上。第五肋75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与第一肋51的上端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以能够支撑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设置有第五肋75是因为,由于压盘50被设置为能够转动,所以无法使压盘50的第一肋51延伸至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
如图8(A)所示,在传送朝向19(图2)上的第五肋75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从传送朝向19上的基部71的上表面的上游侧的端边缘朝向斜前上方倾斜地延伸至第五肋75的上端的第五引导面115。片材6的顶端与第五引导面115抵接而向第五肋75的上端引导。由此,抑制片材6卡在第五肋75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的端。
图6所示的第二肋72是支撑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的肋,配置在传送朝向19(图2)上的第一肋51的延长线上。第二肋72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与第一肋51的上端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以能够支撑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第二肋72从传送朝向19上的开口78的下游侧(前后方向8上的前侧)的端边缘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间向传送朝向19延伸。该端边缘与第二齿盘82的下端相比位于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前后方向8上的前侧)。因此,第二肋72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与第二齿盘82的下端相比位于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这是为了在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二齿盘82从上侧按压时,通过第二肋72支撑波峰的部分。第二肋72从开口78的下游侧的端边缘向传送朝向19延伸至传送朝向19上的第二齿盘82与第三齿盘83之间的位置。延伸至第二齿盘82与第三齿盘83之间的位置是因为设置有后述的第三肋73。
如图8(A)所示,在传送朝向19(图2)上的第二肋72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从开口78的端边缘朝向斜前上方倾斜地延伸至第二肋72的上端的第二引导面112。通过了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的片材6的顶端与第二引导面112抵接而向第二肋72的上端引导。由此,抑制片材6卡在第二肋72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的端。
第三肋73是取代第二肋72来支撑由第二肋72支撑的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的肋。如图6所示,第三肋73配置在左右方向9上的第二齿盘82和第二肋72的中间与第二肋72之间,以能够支撑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的左右两侧。此外,第三肋73从与传送朝向19(图2)上的第二肋72的下游侧的端相比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的位置向传送朝向19延伸至传送朝向19上的与第二齿盘82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以从第二肋72继续引导片材6。第三肋73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第二肋72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片材6通过第二肋72支撑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之后,通过第三肋73支撑波峰的顶点部分的左右两侧并传送。
如图8(A)所示,在传送朝向19(图2)上的第三肋73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从基部71的上表面朝向斜前上方倾斜地延伸至第三肋73的上端的第三引导面113。片材6的顶端与第三引导面113抵接而向第三肋73的上端引导。由此,抑制片材6卡在第三肋73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的端。
第四肋74是支撑被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按压的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的左右两侧的肋。如图6所示,第四肋74与第二齿盘82相比从传送朝向19(图2)上的上游侧向传送朝向19延伸至与第三齿盘83相比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的位置。第四肋74配置在左右方向9上的第三肋73与第二齿盘82之间,以能够支撑片材6的波谷的顶点部分的左右两侧。此外,由于支撑波谷的部分,因此第四肋74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第二肋72及第三肋73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如图8(B)所示,在传送朝向19(图2)上的第四肋74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从基部71的上表面向斜前上方倾斜地延伸至第四肋74的上端的第四引导面114。片材6的顶端与第四引导面114抵接而向第四肋74的上端引导。由此,抑制片材6卡在传送朝向19上的第四肋74的上游侧的端。片材6通过第四肋74支撑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的左右两侧并传送。
[实施方式的动作]
参照图2说明喷墨记录装置10的动作。主托盘21上所放置的片材6通过供给辊43向传送路径31送出。送出的片材6通过传送辊对34进行传送。通过传送辊对34传送的片材6在通过按压部件60时被第一肋51支撑,上表面被按压部件60的按压片63按压,成为波形状。具体地说,片材6成为以被第一肋51上压的部分为“波峰”、以被按压片63下压的部分为“波谷”的波形状。
成为波形状的片材6不弯曲而在压盘50上传送。当片材6的顶端部到达记录头46的喷嘴47(图3)的下方位置时,则传送辊35的旋转停止。此后,托架48向左右方向9往返移动,并且从喷嘴47向片材6吐出墨滴,进行一行的打印。在进行一行的打印之后,传送辊35旋转,片材6传送一行的量。交替反复进行一行的打印和一行的量的片材6的传送,在片材6上记录图像。
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被第一肋51支撑而在压盘50上传送,接着通过导向部件70的第五肋75支撑波峰的顶点部分而传送。此后,被第五肋75支撑的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到达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被排纸辊对37夹持。片材6在波峰的顶点部分被排纸辊对37夹持,向传送朝向19传送。
片材6中通过了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的波峰的顶点部分被第二肋72支撑。另一方面,波谷的部分通过第一引导面111及第四引导面114向第二齿盘82的下端引导,被第二齿盘82从上侧按压。此时,片材6的后端还没有通过按压片63。因此,片材6的顶端部和后端部这两部分仍被支撑为波形状。由此,片材6切实地维持波形状。
片材6的顶端在通过第二齿盘82之后,到达第三肋73及第四肋74,通过第三肋73支撑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的左右两侧,波谷的顶点部分的左右两侧被第四肋74支撑,并且向传送朝向19传送,到达第三齿盘83。到达第三齿盘83的片材6被第三齿盘83按压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片材6在向传送朝向19分离的第二齿盘82和第三齿盘83这两点被按压,因此即使在片材6通过按压片63之后,也不会以第二齿盘82为支点转动地被传送。另外,在第二区域中未设置第三齿盘83,因此在第一区域内,片材6在第二齿盘82和第三齿盘83这两点被按压。
在传送韧度强的片材6的情况下,压盘50克服施力弹簧555的作用力,通过片材6从图5(A)所示的第一姿势向图5(C)所示的第二姿势转动。此时,片材6如图5(C)所示不成为波形状地传送。片材6在记录部45记录图像之后,被排纸辊对37夹持而被进一步传送。韧度强的片材6在通过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时,使第二齿盘82的弹性轴201及第三齿盘83的弹性轴301弯曲,使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向上方移动。片材6通过使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向上方移动,保持平面形状而被传送,向排纸托盘29排出。
对下述情况进行说明:对片材6的左右方向9上的长度比第三齿盘83中的中央侧的两个第三齿盘831间的长度小的小尺寸的片材6进行传送。在多数情况下,明信片或L版等小尺寸的片材比A4普通纸等韧度强,刚性大。此外,能够将A5尺寸的片材以长边沿着前后方向8的方式配置,因此片材的纹理沿着前后方向8,从而使传送中的片材难以浮起。因此,如果对作为片材6的明信片进行传送,则压盘50转动至第二姿势,片材6不成为波型形状而被传送。此外,在A5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下,成为波形状而进行传送。在将图像记录在片材6上之后,片材6被排纸辊对37夹持,进而被传送。
排纸辊对37在左右方向9上将多个辊分离地配置。因此,与大尺寸的片材相比,小尺寸的片材被排纸辊对37夹持的部位变少。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区域中设置有排纸辊对37中的两个排纸辊38和两个第一齿盘39。因此,由排纸辊对37产生的相对于小尺寸的片材6的传送力比由排纸辊对37产生的相对于大尺寸的片材的传送力弱。
然而,如果片材6被排纸辊对37夹持,进而被传送,则片材6只与第二齿盘82抵接,并使第二齿盘82向上方移动。传送到第三齿盘83的位置的片材6不与第三齿盘83抵接,进而被传送。片材6保持平面形状地被传送,并向排纸托盘29排出。
即,在存在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的传送朝向19的区域中,大尺寸的片材6受到由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产生的负荷。然而,小尺寸的片材6受到只由第二齿盘82产生的负荷。因此,与大尺寸的片材相比,小尺寸的片材在比排纸辊对37靠下游侧受到的负荷变小。因此,虽然传送力变小,但是成为传送阻力的按压力也变小,因此传送精度不会降低。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排纸辊对37夹持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并通过第二齿盘82从上侧按压波谷的顶点部分,因此能够将片材6维持为波形状。此外,第二齿盘82配置在传送朝向19上的比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因此在片材6通过排纸辊对37夹持波峰的顶点部分之后,第二齿盘82按压片材6的波谷的顶点部分。因此,第二齿盘82按压片材6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的高度位置稳定。此外,第二齿盘82与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相比设置在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因此与在比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设置第二齿盘82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传送朝向19上接近压盘50设置排纸辊对37。由此,能够较早通过排纸辊对37夹持由于墨滴的吐出而要恢复成平面形状的片材6来抑制波形状的波谷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第二齿盘82按压片材6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的高度位置更稳定。因此,能够减小片材6被第二齿盘82按压时的片材6的传送阻力。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片材6维持为波形状,且能够降低片材6卡纸或图像记录的精度恶化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由于吐出墨滴而导致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的高度位置稍微向上方位移,也能够通过支架103上所设置的第一引导面111向第二齿盘82的下端引导波谷的顶点部分。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小片材6的传送阻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四肋74上设置有第四引导面114,该第四引导面114向第二齿盘82的下端引导通过第一引导面111朝向斜前下方的片材6的顶端,因此能够减小片材6在第二齿盘82卡纸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齿盘82按压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时,通过第二肋72支撑波峰的部分,因此能够将片材6切实地维持为波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齿盘82相比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三齿盘83,并且在向传送朝向19分离的两点按压片材6,因此能够抑制在片材6的后端通过按压片63之后片材6从压盘50浮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弹性轴201及弹性轴301上,旋转自如地设置有通过隔离物202及隔离物302向左右方向9彼此分离的一对齿盘82A及83A,因此在按压片材6时,能够分散对片材6施加的力。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小片材6的传送阻力。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齿盘83比第二齿盘82数量少,且未设置在小尺寸的片材6通过的第二区域中。由此,能够降低成为小尺寸的片材6的传送阻力的负荷,因此能够防止传送精度降低。此外,在比第二区域靠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侧的第一区域中未设置第三齿盘83,因此相对刚性小的大尺寸的片材6通过第三齿盘83维持波形状,从而能够抑制片材6浮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小尺寸的片材6通过的第二区域中未配置第三齿盘83,但是如果能够将在第二区域中配置的各第三齿盘83对片材6的按压力(负荷)降低为比各第二齿盘82低,则也可以将第三齿盘83配置在第二区域中。更明确地说,如果能够将在第二区域中配置的各第三齿盘83对片材6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负荷)降低为比各第二齿盘82低,则也可以将第三齿盘83配置在第二区域中。例如,也可以使对多个第三齿盘83中的配置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三齿盘83进行支撑的弹性轴301的弹簧常数比对第二齿盘进行支撑的弹性轴201的弹簧常数小。在该情况下,优选多个第三齿盘83中的配置在第一区域中的第三齿盘83的弹性轴301的弹簧常数与弹性轴201的弹簧常数相同。
[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比排纸辊对37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只设置第二齿盘82的例子。多个第二齿盘82沿着左右方向9并列地配置。多个第二齿盘82中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侧的第二齿盘821与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侧的第二齿盘822相比,给予片材6的负荷(更明确地说,每单位面积的负荷)小。
具体地说,第二齿盘821配置在被传送的片材6中的、L版、明信片或2L版的片材6通过的第二区域内,第二齿盘822配置在A4的片材6通过的第一区域中。而且,第二齿盘821的弹性轴821A与第二齿盘822的弹性轴822A相比弹簧常数变小。
因此,在被传送的片材6为小尺寸的情况下,如果被排纸辊对37夹持进而传送,则片材6只与第二齿盘821接触。然而,第二齿盘821对片材6的负荷、即片材6的传送阻力相对较小,因此能够防止传送精度降低。此外,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侧的第二齿盘822的弹性轴822A与第二齿盘821的弹性轴821A相比弹簧常数大。由此,相对刚性小的大尺寸的片材6通过第二齿盘822维持波形状,因此能够抑制片材6浮起。
另外,如果能够使第二齿盘821给予片材6的按压力(更明确地说,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比第二齿盘822给予的按压力(更明确地说,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小,则也可以不是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第二齿盘821与片材6的接触位置与第二齿盘822与片材6的接触位置相比成为上方。
[变形例1]
如图9(A)所示,在本变形例中,说明在与第三齿盘83相比靠传送朝向19(图2)上的下游侧还设置有辊对120(第三传送部的一例)的例子。如图12所示,辊对120包括与排纸辊38相同结构的辊121和与第一齿盘39相同结构的第四齿盘122。上下方向7及左右方向9上的辊对120的配置位置与排纸辊对37相同。第四齿盘122具有一对齿盘122A,通过隔离物402固定而在左右方向上9分离。一对齿盘122A及隔离物402具有中央贯通的贯通孔。弹性轴401为在左右方向9上长的盘簧,插通于贯通孔,并以使第四齿盘122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该第四齿盘122。第四齿盘122的弹性轴401的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部固定于支架103。在导向部件70上,开口有使辊121从上表面突出的开口79。
此外,在第四齿盘122之间及第四齿盘122的相邻处设置有第五齿盘84(第二按压部的一例)。第五齿盘84在左右方向9上与第三齿盘83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即,多个第五齿盘84配置在与第三齿盘83的传送朝向下游侧对应的位置且在第一区域内。第五齿盘84具有左右分离的一对齿盘84A。一对齿盘84A固定于隔离物842而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一对齿盘84A及隔离物842具有中央贯通的贯通孔。弹性轴841为在左右方向9上长的盘簧,插通于贯通孔,并以使第五齿盘84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该第五齿盘84。本变形例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辊对120夹持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而传送片材6,并向排纸托盘29排出。这样,本发明还能够用于在与第三齿盘83相比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进一步设置有辊对120的喷墨记录装置10。此外,第五齿盘84与第二齿盘82及第三齿盘83一起从上侧按压通过按压片63形成的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顶点部分,将片材6维持为波形状。其中,与第三齿盘83同样地,第五齿盘84没有设置于第二区域,因此在该结构中,也能够降低成为小尺寸的片材6的传送阻力的按压力(负荷)。由此,能够防止传送精度降低。
[变形例2]
如图9(B)所示,在本变形例中,说明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例子。喷墨记录装置10还包括辊对120、反转传送路径123及第二导向部件124。
第二导向部件124在比导向部件70靠传送朝向19(图2)上的下游侧与导向部件70分离而配置。在第二导向部件124上,开口有使辊对120的辊121从上表面突出的开口125。此外,从第二导向部件12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有与第二肋72相同结构的第六肋126。上下方向7及左右方向9上的第六肋126的配置位置与第二肋72相同,第六肋126支撑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顶点部分。反转传送路径123从传送朝向19上的导向部件70与第二导向部件124之间通过压盘50的下侧延伸至弯曲路径32。反转传送路径123由未图示的导向部件划分。本变形例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记录有图像的片材6通过辊对120向传送朝向19传送而向排纸托盘29排出。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辊对120在一面(表面)上记录有图像的片材6的后端通过导向部件70之后,向反方向旋转。这样,传送朝向19上的片材6的后端进入反转传送路径123。片材6通过反转传送路径123及弯曲路径32以表背反转的状态向压盘50上传送。片材6在压盘50上在背面记录图像,通过辊对120向排纸托盘29排出。由此,本发明还能够用于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喷墨记录装置10。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的放大图所示,说明了第二肋72的传送朝向19(图2)上的上游端与第二齿盘82的下端相比位于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的例子。然而,如图8(C)所示,第二肋72只要能够在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二齿盘82从上侧按压时支撑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即可,因此也可以与开口78的端边缘分离而设置。具体地说,第二肋72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从在传送朝向19上与第二齿盘82的下端相同的位置向传送朝向19延伸设置。即使这样设置第二肋72,也能够在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二齿盘82按压时通过第二肋72支撑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从而能够将片材6维持为波形状。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说明了第二肋部由第二肋72和第三肋73构成的例子。在本变形例中,图10(A)所示,代替设置有第三肋73,而第二肋72与第三齿盘83相比延伸至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片材6在波形状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二齿盘82、第三齿盘83从上侧按压时,通过第二肋72支撑波峰的部分。由此,能够切实地将片材6维持为波形状。另外,也可以使实施方式中的所有第二肋72像本变形例那样构成,也可以使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第二肋72像本变形例那样构成。此外,也可以除了设置第三肋73(图6)之外,像本变形例那样将第二肋72延伸至第三齿盘83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
[变形例5]
在变形例4中,如图10(A)所示,说明了代替第三肋73而使第二肋72与第三齿盘83相比延伸至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的例子。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0(B)所示,说明代替第三肋73而设置有第七肋77的例子。第七肋77在左右方向9上与第二肋72相同的位置且第二肋72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向传送朝向19延伸设置。第七肋77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与第三齿盘83相比位于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第七肋77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端与第三齿盘83相比位于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第七肋77被设置为上端成为与第二肋72的上端相同的高度位置。在第七肋77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设置有从导向部件70的上表面朝向斜前上方延伸至第七肋77的上端的第七引导面117。第七引导117将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引导至第七肋77的上端,抑制片材6卡在第七肋77上。
片材6在波形状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三齿盘83按压时,通过第七肋77支撑波形状的波峰的部分。由此,能够将片材6切实地维持为波形状。另外,也可以使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第二肋72像本变形例那样构成,也可以使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第二肋72像本变形例那样构成,且另一部分像变形例4那样构成。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头46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说明了向片材6的按压力在第二区域比第一区域小。然而,在记录头46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同样地也可以构成为向片材的按压力在第二区域比第一区域小。在本变形例中,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那样,压盘50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排纸辊88的旋转轴38A,在传送厚纸等韧度强的片材6时,压盘50克服施力弹簧555的作用力而转动。进而,构成为压盘50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侧比端部侧向下方弯曲。
如图14(A)所示,在压盘50的下表面且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59。该突出部559位于在左右方向9上比第一区域靠外侧且在压盘50的左右两端附近的位置。此外,通过施力弹簧555给予压盘50相对于打印部11的框架553朝向上方的方向的作用力。在左右方向9上的L版、明信片或2L版这样的小尺寸的片材6通过的第二区域的中央配置有一个施力弹簧555。此外,在比第二区域靠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侧且在最大尺寸的A4尺寸通过的第一区域内配置有两个施力弹簧555。三个施力弹簧555的作用力设定为相同。
如图14(C)所示,在片材6为A4普通纸这样的刚性小的纸的情况下,通过按压部件60赋予片材6波形状。此外,压盘50克服施力弹簧555的作用力而下降片材6的厚度量的距离。此时,在左右方向9上,压盘50的配置有片材6的几乎全区域均匀地下降。此时,突出部559与框架553接触。片材6遍及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这两者地配置,因此按压部件60的按压力经由片材6传递到压盘50,但是在突出部559和框架553接触后,压盘50不能继续进行移动。因此,使按压部件60弹性变形等,确保片材6通过的空间。在大尺寸的片材6通过的区域中,遍及左右方向9地配置多个排纸辊对37,因此强于由按压部件60产生的按压力地传送片材6。
如图14(B)所示,在对光泽纸这样的韧度强的片材6中的在第二区域内传送的小尺寸的片材6进行传送的情况下,压盘50克服施力弹簧555的作用力而下降。通过按压部件60的按压力,压盘50弯曲变形,使得如果压盘50下降到突出部559与框架553接触为止,则从突出部559分离的部位即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侧比端部侧向下方凹陷。通过使压盘50弯曲,按压部件60从上方给予片材6的按压力与压盘50不弯曲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即使是由排纸辊对37产生的传送力变弱的小尺寸的片材6,也能够降低成为传送阻力的对片材6的负荷,因此能够防止传送精度降低。
根据上述压盘50及突出部559的结构,在记录头46的传送朝向19上的上游侧,也能够通过使压盘50弯曲而使第二区域中的向片材6的按压力比第一区域中的向片材的按压力小。另外,在第一区域内,在左右方向9上配置至少两个突出部559即可,并配置在使压盘50的中央侧弯曲到能够传送片材6的程度的位置即可。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一个弹性轴101上设置有两个按压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部分的第三齿盘83的例子。然而,也可以在一个弹性轴101上设置有一个第三齿盘83。这是因为,第三齿盘83按压被第二齿盘82按压后的波谷的部分。即,第三齿盘83不需要以第二齿盘82程度的强力按压片材6,因此存在不需要分散按压片材6的力的情况,此时在一个弹性轴101上只设置一个第三齿盘83。此外,在第二齿盘82按压片材6的力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一个弹性轴101上只设置一个第二齿盘8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有第三齿盘83的例子。然而,也可以不设置第三齿盘83。只通过第二齿盘82也能够按压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而将片材6维持为波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按压部件60和第一肋51形成波形状的例子。然而,也可以设置通过其他结构在喷嘴47的传送朝向19上游侧形成波形状的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有导向部件70的例子。然而,也可以不设置导向部件70。此时,第二齿盘82在与排纸辊对37的夹持位置相比靠传送朝向19上的下游侧接近该夹持位置而配置。此时,即使不通过导向部件70的第二肋72支撑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峰的部分,通过排纸辊对37和第二齿盘82也能够将片材6维持为波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支架103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面111的例子。然而,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引导面111。此时,排纸辊对37在传送朝向19上尽可能靠记录头46的喷嘴47而配置。由此,能够在被吐出墨滴的片材6刚开始向平面恢复之后立即夹持片材6,因此不需要向第二齿盘82引导片材6的波形状的波谷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有第一引导面111~第七引导面117的例子。然而,即使不设置第一引导面111~第七引导面117,也能够将片材6维持为波形状,且能够减小片材6卡纸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引导面111~第七引导面117由倾斜的倾斜面(平面)构成的例子。然而,第一引导面111~第七引导面117也可以由球面或曲面构成。

Claims (15)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第一传送部(34),夹持片材并向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传送朝向传送片材;
记录头(46),从喷嘴(47)向通过上述第一传送部传送的片材吐出墨滴;
波形状赋予机构(60),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上游侧,在与上下方向及上述传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将具有波峰部及波谷部的波形状赋予片材;
多个第二传送部(37),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下游侧,与上述波形状赋予机构所赋予的片材的上述波峰部对应地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夹持并传送片材;以及
多个第一按压部(82,83),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下游侧,与片材的上述波谷部对应地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与被传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与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的夹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
上述第一传送部及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能够传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片材,
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配置在上述第一片材通过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过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都通过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二区域中,在上述第二区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压部按压片材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比在上述第一区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压部按压片材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82,83)包括沿着上述第一方向配置的多个上游按压部件(82)、以及在比上述上游按压部件靠上述传送朝向上的下游侧而沿着上述第一方向配置的多个下游按压部件(83),
上述多个上游按压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二区域和上述第一区域中,上述多个下游按压部件只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821,822)沿着上述第一方向排成一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82,83)与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的夹持位置相比位于上述传送朝向下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还包括:
排出口(18),与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82,83)相比设置在上述传送朝向下游侧,并排出片材;
多个第三传送部(120),配置在上述传送朝向上的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和上述排出口之间,并且在上述传送朝向上与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对应地向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夹持并传送片材;以及
多个第二按压部(84),配置于在上述传送朝向上与上述多个第三传送部相同的位置且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与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相同的位置,与被传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与上述多个第三传送部的夹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第三传送部(120)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区域中,上述多个第二按压部(84)只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还包括压盘(50),在比上述第一传送部靠上述传送朝向下游侧具有向上述传送朝向延伸的多个肋部(51),该多个肋部向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在该多个肋部的上端支撑片材,
上述波形状赋予机构(60)包括:多个第三按压部(60),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多个肋部之间向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与在上述多个肋部上支撑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与上述多个肋部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还包括多个施力部件(555),对上述压盘(50)向上方施力,
该多个施力部件在上述第二区域内的上述第一方向中央设置有一个,在相对于上述第一区域内的上述中央而对称的位置设置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还包括与上述压盘(50)抵接的支撑部件(553),
上述压盘分别与上述多个施力部件(555)的一端抵接,上述支撑部件分别与上述多个施力部件的另一端抵接,
上述压盘在上述第一区域内具有至少两个向上述支撑部件突出的突出部(559),并能够在上述突出部之间向下方变形,
随着上述压盘朝向上述支撑部件的移动,上述突出部与上述支撑部件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82,83)是沿着上述第一方向被轴支撑的多个齿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82,83)分别具有向上述第一方向分离的多个齿盘(82A,83A)和在上述齿盘之间配置的隔离物(20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82,83)分别具有以使上述齿盘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上述齿盘且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轴(201)。
13.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第一传送部(34),夹持片材并向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传送朝向传送片材;
记录头(46),从喷嘴(47)向通过上述第一传送部传送的片材吐出墨滴;
波形状赋予机构(60),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上游侧,在与上下方向及上述传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将具有波峰部及波谷部的波形状赋予片材;
多个第二传送部(37),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下游侧,与上述波形状赋予机构所赋予的片材的上述波峰部对应地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夹持并传送片材;以及
第一按压部(82,83),在比上述喷嘴靠传送朝向下游侧,与片材的上述波谷部对应地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与被传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与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的夹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
上述第一传送部及上述多个第二传送部能够传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片材,
上述多个第一按压部包括:多个上游按压部件(82),配置在上述第一片材通过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过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都通过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区域即第二区域中;以及多个下游按压部件(83),只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中且在上述第一区域所配置的上述上游按压部件的上述传送朝向下游。
14.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第一传送部(34),向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传送朝向传送片材;
记录头(46),从喷嘴(47)向通过上述第一传送部传送的片材吐出墨滴;
压盘(50),能够在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之间上下移动,在比上述第一传送部靠上述传送朝向下游侧具有沿着上述传送朝向延伸的多个肋部(51),该多个肋部向与上下方向及上述传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在该多个肋部的上端支撑通过上述第一传送部传送的片材;
多个按压部(60),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多个肋部之间向上述第一方向分离地配置,下端与在上述多个肋部上支撑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
支撑部件(553),在上述压盘向第二姿势侧且下方移动时,支撑上述压盘;以及
多个施力部件(555),夹在上述压盘和上述支撑部件之间,对上述压盘向第一姿势侧且上方施力,
上述第一传送部能够传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片材,
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划分上述第一片材通过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过的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都通过的第二区域,
上述压盘还包括向上述支撑部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559),在上述支撑部件支撑处于第二姿势的上述压盘的上述多个突出部的状态下,上述压盘中的位于第二区域的部分能够向下方变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区域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被划分在上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上述多个突出部(559)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第一部分和上述第二部分中而未配置在上述第二区域中。
CN201410038021.2A 2013-01-31 2014-01-26 喷墨记录装置 Active CN103963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6491 2013-01-31
JP2013016491 2013-01-31
JP2013-059483 2013-03-22
JP2013059483A JP5962561B2 (ja) 2013-01-31 2013-03-22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488A CN103963488A (zh) 2014-08-06
CN103963488B true CN103963488B (zh) 2016-05-25

Family

ID=5123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8021.2A Active CN103963488B (zh) 2013-01-31 2014-01-26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348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1532A (ja) * 1998-08-27 2000-03-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092892A (en) * 1994-04-05 2000-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2463B2 (en) * 2001-09-07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JP4073008B2 (ja) * 2002-09-17 2008-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2892A (en) * 1994-04-05 2000-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0071532A (ja) * 1998-08-27 2000-03-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488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9135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2107560B (zh) 图像记录装置
US7497432B2 (en) Sheet supplying device
CN101024459A (zh) 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JP2009007083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96256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173239A (ja) 給紙装置
US1143369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611243B2 (ja) 給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CN103963488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3708269B (zh) 传送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
JP7338196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CN104339885A (zh) 供送托盘
CN102198764B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H10175746A (ja) 特殊媒体送りガイド及び該ガイドを用いるシート送り装置
CN202717395U (zh) 片材支撑装置
JP20161600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922336B2 (ja) フラップ押さえ部材及び該部材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CN205634287U (zh) 供纸装置
JP2015110280A (ja) 記録装置
JP3680412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印刷装置
JP6711574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4096140B2 (ja) 給紙装置
JP4868160B2 (ja) 送りローラ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105459635B (zh) 图像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