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8667A - 电剃刀 - Google Patents

电剃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8667A
CN102198667A CN2011100696090A CN201110069609A CN102198667A CN 102198667 A CN102198667 A CN 102198667A CN 2011100696090 A CN2011100696090 A CN 2011100696090A CN 201110069609 A CN201110069609 A CN 201110069609A CN 102198667 A CN102198667 A CN 102198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portion
fluffing
takes
taken
leng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96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8667B (zh
Inventor
岩崎重左门
清水宏明
小林升
小森俊介
生田利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2198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8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BHAND-HELD CUTTING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6B19/00Clippers or shavers operating with a plurality of cutting edges, e.g. hair clippers, dry shavers
    • B26B19/38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hair clippers, or dry shavers, e.g. housings, casings, grips, guards
    • B26B19/384Dry-shaver foils; Manufacture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 Shavers And Cli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剃刀。所述电剃刀(1)具备:外刃(8),其具有由搭条部(40)划分的刃孔(50);内刃(13),其配设在该外刃(8)的内侧且相对于外刃(8)相对移动,由此切断插入到刃孔(50)中的体毛(71)。并且,与肌肤(70)接触的肌肤接触面(43a)位于比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内刃(13)侧的位置上的第一搭条部(43)设置成在前方与起毛搭条部(45)相邻。

Description

电剃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剃刀。
背景技术
目前,开发出剃刮体毛的各种电剃刀。这里,将体毛的延伸方向与肌肤表面所成的角度称作起毛角,起毛角大(例如45°~60°)的体毛容易剃刮,起毛角小(例如30°以下)的体毛、即倒伏的体毛存在难以剃刮这样的问题。因此,像日本专利第3083548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开发出在外刃的搭条部(栈部)上设有使倒伏的体毛竖起的起毛力比现有技术大的起毛部的电剃刀。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多个搭条部形成为各自的肌肤接触面包含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设置在搭条部上的起毛部难以进入倒伏的体毛下(体毛与肌肤表面之间)。即,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倒伏的体毛相对于外刃的导入性能不太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倒伏的体毛相对于外刃的导入性能的电剃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剃刀具备:外刃,其具有由搭条部划分的刃孔;内刃,其配设在该外刃的内侧且相对于所述外刃移动,由此切断插入到所述刃孔中的体毛,所述电剃刀的特征在于,所述搭条部具备:起毛搭条部,其具有使体毛竖起的起毛部;第一搭条部,其设置成肌肤接触面比所述起毛搭条部的肌肤接触面靠内刃侧,在所述起毛搭条部的前方与该起毛搭条部相邻地设有所述第一搭条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剃刀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刃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刃盒的立体图。
图4是从侧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刃的简要图。
图5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刃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搭条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搭条部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毛搭条部的剖视图,(a)是起毛搭条部的剖视图,(b)是起毛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毛搭条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A-A线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长板状部件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的配置状态的图,(a)是图1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b)是图12(a)的B-B线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的配置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毛搭条部使倒伏的体毛竖起的样子的图,(a)是示意性表示起毛搭条部的起毛部进入倒伏的体毛下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意性表示起毛部使倒伏的体毛竖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搭条部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搭条部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搭条部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搭条部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搭条部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的搭条部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的搭条部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的配置状态的图,(a)是长板状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b)是外刃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起毛搭条部使倒伏的体毛竖起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剃刀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25是示意性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刃与外刃切断倒伏的体毛的样子的图,(a)是示意性表示起毛部使倒伏的体毛竖起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切断体毛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同样的结构要件。由此,以下对同样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以下将多个外刃并列设置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剃刮方向)X、将各外刃延伸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Y而进行说明。另外,以头部配置成外刃朝向上方的状态的上下方向为上下方向Z而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剃刀1具备用手把持的把手部2、固定在把手部2上的头部5。
把手部2具备内置有未图示的电池的合成树脂制的把手主体3、比该把手主体3的上表面靠后方突出设置的合成树脂制的把手连接部4。此外,也可以在把手连接部4的上表面设有公知的左右摆动机构及公知的前后摆动机构中的至少任一种机构,从而将头部5以能够向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把手部2上。
头部5具备内置有未图示的线性电动机且与把手连接部4连接的线性头部6、安装在该线性头部6上的刃单元7。并且,如图1所示,在把手主体3形成有使线性电动机的驱动接通、断开的开关部90。此外,也可以在把手主体3设置显示电池的充电状况等的显示部。
刃单元7具备朝向头部5的上方露出的外刃8、配设在该外刃8的内侧(外刃8的下侧)且相对于外刃8移动的内刃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四片(多个)外刃,第一网状刃9、精剃刮用网状刃10、狭缝刃11、第二网状刃12沿前后方向X并列设置。
如图4所示,网状刃9、10、12均沿前后方向(宽度方向)X以倒U字状弯曲而形成为在侧视观察下(沿左右方向Y观察外刃的状态)上凸。进而,网状刃9、10、12沿左右方向(长度方向)Y稍弯曲而形成为在主视观察下(沿前后方向X观察外刃的状态)上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网状刃9、10、12弯曲成在主视观察下上凸,但不一定要弯曲。
并且,在该网状刃9、10、12上由搭条部40划分多个刃孔50。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精剃刮用网状刃10的刃宽(前后方向X的宽度)比第一及第二网状刃9、12的刃宽(前后方向X的宽度)小。这样,通过将精剃刮用网状刃10的刃宽设计得比其他网状刃9、12的刃宽小、即减小精剃刮用网状刃10的曲率半径,能够使按压到表面的肌肤70从刃孔50大幅地向内侧突出而将体毛71(参照图14)剃刮得较短。
狭缝刃11沿前后方向(宽度方向)X以コ字状弯曲形成,通过穿设有从平坦的上壁至侧壁的多个狭缝(刃孔)而形成。
即,在狭缝刃11上由从平坦的上壁至侧壁的大致コ字状的搭条部及在侧壁的下部沿长度方向(左右方向)Y延伸的搭条部划分多个狭缝(刃孔)。
并且,构成外刃8的各网状刃9、10、12及狭缝刃11分别安装在专用的外刃框19、20、22及21中。
进而,在外刃框20的第一网状刃9侧形成有肌肤引导部件20a,通过前后夹持精剃刮用网状刃10的狭缝刃11和肌肤引导部件20a,有效地防止肌肤70被曲率半径小的精剃刮用网状刃10强力按压的情况。
并且,通过使安装有第一网状刃9的外刃框19、安装有精剃刮用网状刃10的外刃框20、安装有狭缝刃11的外刃框21及安装有第二网状刃12的外刃框22与外刃框架18分别卡合,由此形成外刃盒30。该外刃盒30安装于线性头部6。
相对于构成外刃8的各网状刃9、10、12及狭缝刃11而设置专用的内刃13。具体而言,在各网状刃9、10、12的下方(内方)配设有沿着对应的网状刃9、10、12的弯曲的倒U字状的内刃14、15、17(参照图2)。此外,在狭缝刃11的下方(内方)配设有沿着该狭缝刃11的弯曲的コ字状的狭缝内刃(未图示)。
并且,上述内刃14、15、17及狭缝内刃(未图示)安装在上述未图示的线性电动机上,驱动线性电动机时,内刃14、15、17及狭缝内刃(未图示)分别沿左右方向(长度方向)Y往复移动。
这样,通过使配设在各网状刃9、10、12及狭缝刃11的下方(内方)的内刃14、15、17及狭缝内刃(未图示)相对于各网状刃9、10、12及狭缝刃11分别相对移动(向左右方向Y的往复移动),从而构成为各网状刃9、10、12及狭缝刃11与内刃14、15、17及狭缝内刃(未图示)协同动作来切断插入到各网状刃9、10、12的刃孔50及狭缝刃11的狭缝内的体毛71。
其次,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网状刃9、10、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状刃9、10、12由搭条部40划分多个刃孔50。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搭条部40具备沿宽度方向(前后方向)X波状延伸的宽度方向搭条部41、沿长度方向(左右方向)Y延伸的长度方向搭条部42。并且,通过上述搭条部41、42划分俯视下大致六边状的刃孔50。这些刃孔50形成为体毛71能够插入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划分有多个刃孔50的长板状部件9c、10c、12c(参照图11)以成为上凸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剃刮方向)X弯曲成倒U字状的状态分别安装在外刃框19、20、22上,从而形成从侧方观察时弯曲成倒U字状的网状刃9、10、12。
这样,从侧方观察时弯曲形成为倒U字状的网状刃9、10、12中,位于最高部位的顶部9a、10a、12a成为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变大的部位。并且,位于顶部9a、10a、12a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外侧的外侧部9b、10b、12b成为与顶部9a、10a、12a相比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变小的部位。此外,图5中的单点划线是通过顶部9a、10a、12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搭条部42具备图6所示的截面形状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图7所示的截面形状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图8所示的截面形状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
如图6所示,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通过形成在肌肤70侧(图6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3a、平坦状地形成在内刃13侧(图6的下侧)的底面43b、将表面(肌肤接触面)43a及底面43b的宽度方向端部彼此光滑连结的两侧面43c、43c而形成为截面大致半圆锥(蒲鉾)状。另外,在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底部43d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向内刃13侧突出而与内刃13滑动接触的滑接部43e,由该滑接部43e与内刃13切断体毛7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上部43f的宽度方向端43g形成为曲率半径为R1的截面半圆状,从而能够抑制对肌肤70造成的损伤。该R1优选例如为10μm。
另外,如图7所示,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也通过形成在肌肤70侧(图7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4a、平坦状地形成在内刃13侧(图7的下侧)的底面44b、将表面(肌肤接触面)44a及底面44b的宽度方向端部彼此光滑连结的两侧面44c、44c而形成为截面大致半圆锥状。另外,在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的底部44d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向内刃13侧突出而与内刃13滑动接触的滑接部44e,由该滑接部44e与内刃13切断体毛7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的上部44f的宽度方向端44g形成为曲率半径为R3的截面半圆状,从而能够抑制对肌肤70造成的损伤。该R3优选例如为10μm以上。
这里,宽度方向搭条部41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1a比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表面43a更接近肌肤70侧,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表面43a与宽度方向搭条部41的表面41a的上下距离设定为L1。另外,宽度方向搭条部41的表面41a与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的表面44a成为大致同一面,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的表面44a与宽度方向搭条部41的表面41a的上下距离L3大致为零。
如图8(a)所示,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形成为截面大致V字状。具体而言,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平板状的平板部45a,在该平板部45a的宽度方向两端设有以随着从平板部45a侧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45b。该倾斜部45b形成为随着从平板部45a侧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而宽度变窄的锥状。在该倾斜部45b的宽度方向端451形成有使体毛71竖起的起毛部45c。该起毛部45c具有使与肌肤表面所成的角度小的体毛(倒伏的体毛)71更有效地竖起的起毛作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上设有主要向剃刮方向的一方向(图14中从左到右:a方向)移动时发挥起毛作用的起毛部45c(图14的右侧)、主要向剃刮方向的另一方向(图14中从右向左)移动时发挥起毛作用的起毛部45c(图14的左侧)。即,通过以多个起毛部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设置起毛搭条部,由此起毛搭条部能够在向至少两个方向移动时发挥起毛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侧面43c及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的侧面44c也作为使体毛71竖起的起毛部而发挥作用。其中,侧面43c及侧面44c也具有使与肌肤表面所成的角度小的体毛71竖起的起毛作用,但起毛部45c与侧面43c及侧面44c相比能够更有效地使倒伏的体毛71竖起。即,起毛部45c与侧面43c及侧面44c相比使倒伏的体毛71竖起的起毛力更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设有起毛部45c,该起毛部45c的起毛力比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起毛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侧面43c)及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的起毛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侧面44c)的起毛力大。
另外,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通过平板部45a的上部平坦面45d、倾斜部45c的上部倾斜面45e、平板部45a的底面45f及倾斜部45c的下部倾斜面45g来划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平坦面45d及上部倾斜面45e相当于与肌肤70接触的肌肤接触面45j,下部倾斜面45g相当于将体毛71向外刃内(内刃侧)导入的体毛导入面45k。
另外,起毛部45c的宽度方向端451与宽度方向搭条部41的表面41a的上下距离设定为L2,以L3<L2<L1的大小关系偏置配置。
另外,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上部平坦面45d与宽度方向搭条部41的表面41a的上下距离设定为L4,以L3<L4<L1的大小关系偏置配置。
进而,如图8(b)所示,倾斜部45b的宽度方向端451形成为曲率半径为R2的截面半圆状,设定成R2<R1≤R3的大小关系。该R2优选例如为3μm。这里,双点划线所示的宽度方向的基准线60与上部倾斜面45e所成的避让角度α设定为比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表面43a与宽度方向的基准线60所成的避让角度(0°)及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的表面44a与宽度方向的基准线60所成的避让角度(0°)大。这样,通过将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高的部位处的避让角度设定成比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低的部位处的避让角度α小,从而能够抑制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高的部位对肌肤70造成的影响(损伤)。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9所示,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长度方向端部45m从宽度方向搭条部41的侧壁面41b朝向长度方向以截面大致直线状延伸,长度方向端部45m和长度方向中央部45n经由交界部45o平缓地弯曲连结。该交界部45o的曲率半径优选例如为10μm。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搭条部42(搭条部40)具备:设有起毛力比其他搭条部(长度方向搭条部43及长度方向搭条部44)的起毛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43c及侧面44c相当于起毛部)的起毛力大的起毛部45c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表面43a设置成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内刃13侧的位置上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表面44a设置成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肌肤70侧的位置上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网状刃9、10、12的区域中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高的部位(顶部9a、10a、12a)配置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并且在接触压力低的部位(外侧部9b、10b、12b)配置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
进而,将与肌肤70接触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3a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内刃13侧的位置上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设置成在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剃刮方向)X前方与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相邻。
具体而言,在向顶部9a、10a、12a的宽度方向X两侧延伸的外侧部9b、10b、12b的顶部侧(内侧)端部分别设有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
并且,在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宽度方向X外侧(图13的下侧)与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相邻地分别设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相邻设置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宽度方向X外侧(图13的下侧),分别设置有与肌肤70接触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4a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肌肤70侧的位置上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从外侧部9b、10b、12b的顶部侧按顺序设有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剃刮方向后方也配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即,在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宽度方向上左右相邻地配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
这样,只要在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宽度方向左右相邻地配置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即使在使外刃8向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也存在于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剃刮方向前方。
如上述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肌肤70接触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3a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内刃13侧的位置上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设置成在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剃刮方向)X前方与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相邻。由此,起毛部45c的剃刮方向前方的空间扩大,能够将肌肤70进一步送入到内刃13侧。其结果是,在使用电剃刀1时,能够使起毛部45c进一步向肌肤70送入,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倒伏的体毛71竖起(参照图14)。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倒伏的体毛71相对于网状刃(外刃)9、10、12的导入性能。另外,在图14中,示出了使网状刃(外刃)9、10、12向剃刮方向的一方向(图14中从左向右:a方向)移动的例子,但在向剃刮方向的另一方向(图14中从右向左)移动网状刃(外刃)9、10、12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这种情况下,剃刮方向的前后调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剃刮方向后方也配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即,在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宽度方向上左右相邻地配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由此,在使用电剃刀1时,能够将起毛部45c进一步向肌肤70送入,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倒伏的体毛71竖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搭条部40具备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该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的与肌肤70接触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4a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肌肤70侧的位置上。这样,通过设置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能够抑制起毛部45c过度送入肌肤70的不良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对肌肤70造成的影响(损伤)(参照图1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搭条部41的与肌肤70接触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1a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肌肤70侧的位置上,宽度方向搭条部41相当于第二起毛搭条部。由此,通过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及宽度方向搭条部41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对肌肤70造成的影响(损伤)。
这样,通过在网状刃(外刃)9、10、12中设有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及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由此能够抑制对肌肤70造成的影响(损伤),同时提高倒伏的体毛71相对于网状刃(外刃)9、10、12的导入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网状刃9、10、12的区域中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高的部位(顶部9a、10a、12a)配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并且在接触压力低的部位(外侧部9b、10b、12b)配置具有起毛力比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侧面(起毛部)43c的起毛力大的起毛部45c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
这样,通过使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高的部位的起毛力比接触压力低的部位的起毛力小,从而能够抑制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高的部位对肌肤70造成的影响(损伤)。
另外,由于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低的部位对肌肤70造成的影响原本就小,因此可以提高起毛力来进行有效的起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搭条部40包括沿网状刃(外刃)9、10、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度方向搭条部42、沿与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宽度方向搭条部41,网状刃(外刃)9、10、12成为网眼状。因此,容易将体毛71插入到刃孔50中,从而具有能够容易地剃刮体毛71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网状刃(外刃)9、10、12从侧方观察时以倒U字状弯曲而形成,侧面(起毛部)43c、侧面(起毛部)44c及起毛部45c在网状刃(外刃)9、10、12的长度方向搭条部43、44、4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因此,即使将电剃刀71向宽度方向的一方向及另一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移动,也能够使体毛71竖起,因此具有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变得良好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以随着从平板部45a侧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45b设置在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中,并且,将该倾斜部45b形成为随着从平板部45a侧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而宽度变窄的锥状。并且,在倾斜部45b的宽度方向端451形成有使体毛71竖起的起毛部45c。这样,通过将宽度方向端451形成为截面锥状(前端细形状)而制成起毛部45c,由此能够以简单的形状形成起毛部45c。另外,能够抑制起毛角(体毛的延伸方向与肌肤表面所成的角度)小的体毛71钻进起毛部45c与肌肤70之间的情况,能够使倒伏的体毛71更可靠地竖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长度方向搭条部45的长度方向端部45m形成为截面大致直线状,在长度方向中央部45n设置倾斜部45b,使交界部45o平缓地弯曲连结上述长度方向端部45m与长度方向中央部45n,由此在使网状刃(外刃)9、10、12沿肌肤70移动时,能够抑制交界部45o对肌肤70造成影响(损伤)。
其次,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搭条部的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
如图15所示,本变形例的搭条部40A通过形成在肌肤70侧(图15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A、平坦状地形成在内刃13侧(图15的下侧)的底面40bA、将表面(肌肤接触面)40aA与底面40bA的宽度方向端部彼此光滑连结的两侧面40cA、40cA而形成为截面大致倒梯形形状。并且,在搭条部40A上部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一对起毛部40dA、40dA。
将这样的搭条部40A用作第一搭条部、第二搭条部、起毛搭条部的情况下,第一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A设置成位于比起毛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A靠内刃13侧的位置,并且第二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A设置成位于比起毛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A靠肌肤70侧的位置即可。进而,起毛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A与侧面40cA所成的锥形的打开角度β设定为比第一及第二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A与侧面40cA所成的锥形的打开角度β小即可。这样,通过使起毛搭条部的起毛部的锥形的打开角度β比第一及第二搭条部的起毛部的锥形的打开角度β小,由此能够使起毛搭条部的起毛部的起毛力比第一及第二搭条部的起毛部的起毛力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及第二搭条部的起毛部的锥形的打开角度β优选例如为70°,起毛搭条部的起毛部的锥形的打开角度β优选例如为20°。
(第二变形例)
如图16所示,本变形例的搭条部40B形成为平板状,具有形成在肌肤70侧(图16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B、平坦状地形成在内刃13侧(图16的下侧)的底面40bB。并且,搭条部40B的宽度方向两端成为半圆状的起毛部40cB、40cB。
在将这样的搭条部40B用作第一搭条部、第二搭条部、起毛搭条部的情况下,第一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B设置成位于比起毛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B)靠内刃13侧的位置,并且第二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B设置成位于比起毛搭条部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B靠肌肤70侧的位置即可。进而,起毛搭条部的起毛部40cB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比第一及第二搭条部的起毛部40cB的曲率半径小即可。这样,通过使起毛搭条部的起毛部40cB的曲率半径比第一及第二搭条部的起毛部40cB的曲率半径小,由此能够使起毛搭条部的起毛部的起毛力比第一及第二搭条部的起毛部的起毛力大。
(第三变形例)
如图17所示,本变形例的搭条部40C通过凸状地弯曲形成在肌肤70侧(图17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C、平坦状地形成在内刃13侧(图17的下侧)的底面40bC、将表面(肌肤接触面)40aC及底面40bC的宽度方向端部彼此光滑连结的两侧面40cC、40cC而划分。并且,在搭条部40C上部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一对起毛部40dC、40dC。
在将这样的搭条部40C用作第一搭条部、第二搭条部、起毛搭条部的情况下,采用与上述第一变形例同样的方法使用为好。
(第四变形例)
如图18所示,本变形例的搭条部40D具有截面大致半圆锥状的主体部40bD,在该主体部40bD的肌肤70侧(图18的上侧)形成有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D。
并且,在主体部40bD的上部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一对起毛部40cD、40cD。
在将这样的搭条部40D用作第一搭条部、第二搭条部、起毛搭条部的情况下,采用与上述第一变形例或第二变形例同样的方法使用即可。
(第五变形例)
如图19所示,本变形例的搭条部40E包括具有形成在肌肤70侧(图19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E的大致板状的主体部40cE,在该主体部40cE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突出部40bE。
并且,在主体部40cE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一对起毛部40dE、40dE。
在将这样的搭条部40E用作第一搭条部、第二搭条部、起毛搭条部的情况下,采用与上述第二变形例同样的方法使用即可。
(第六变形例)
本变形例的搭条部40F形成为截面大致T字状。具体而言,如图20所示,搭条部40F包括具有形成在肌肤70侧(图20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F的大致板状的主体部40bF,在该主体部40bF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突出部40cF。
并且,在主体部40bF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一对起毛部40dF、40dF。
在将这样的搭条部40F用作第一搭条部、第二搭条部、起毛搭条部的情况下,采用与上述第二变形例同样的方法使用即可。
(第七变形例)
本变形例的搭条部40G形成为截面大致エ字状。具体而言,如图21所示,包括具有形成在肌肤70侧(图21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0aG的大致板状的主体部40bG,在该主体部40bG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突出部40cG。进而,在突出部40cG的下端形成有向宽度方向两侧延伸的截面三角状的延伸设置部40dG、40dG。
并且,在主体部40bG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一对起毛部40eG、40eG。
在将这样的搭条部40G用作第一搭条部、第二搭条部、起毛搭条部的情况下,采用与上述第二变形例同样的方法使用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网状刃9H、10H、12H基本上构成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网状刃9、10、12大致同样的结构。
即,网状刃9H、10H、12H通过将由宽度方向搭条部41及长度方向搭条部42划分多个刃孔50的长板状部件9cH、10cH、12cH(参照图22(a))以成为上凸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剃刮方向)X弯曲成倒U字状而形成。
并且,长度方向搭条部42(搭条部40)具备:设有起毛力比其他搭条部(长度方向搭条部43及长度方向搭条部44)的起毛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43c及侧面44c相当于起毛部)的起毛力大的起毛部45c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表面43a设置成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内刃13侧的位置上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表面44a设置成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肌肤70侧的位置上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
并且,将与肌肤70接触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3a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内刃13侧的位置上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设置成在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剃刮方向)X前方与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相邻。
具体而言,在向顶部9aH、10aH、12aH的宽度方向X两侧延伸的外侧部9bH、10bH、12bH的顶部侧(内侧)端部分别设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并且,在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剃刮方向)X外侧与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相邻地分别设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
进而,在设置成与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相邻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剃刮方向)X外侧分别设置有与肌肤70接触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4a位于比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肌肤接触面45j靠肌肤70侧的位置上的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网状刃9H、10H、12H的区域中与肌肤70的接触压力高的部位(顶部9aH、10aH、12aH)配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并且在接触压力低的部位(外侧部9bH、10bH、12bH)配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剃刮方向后方与各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相邻地设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如图22所示,该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设置在顶部9aH、10aH、12aH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剃刮方向)两端。
即,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设置在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一搭条部)43与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之间。
通过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顶部9aH、10aH、12aH设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起毛部45c过度送入肌肤70的情况,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起毛部45c对肌肤70造成的影响(损伤)。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的剃刮方向后方与该长度方向搭条部(起毛搭条部)45相邻地设置有长度方向搭条部(第二搭条部)44。其结果是,在使用电剃刀1时,能够将起毛部45c进一步向肌肤70送入,能够更有效地使倒伏的体毛71竖起。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旋转式的电剃刀中适用本发明的例子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剃刀1I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内刃13I为旋转刃。
该电剃刀1I具备外刃8I、配设在该外刃8I的内方(外刃8I的下侧)而相对于外刃8I相对移动的内刃13I。该外刃8I及内刃13I分别形成为圆形,内刃13I相对于固定在主体侧的外刃8I沿旋转方向(b方向)旋转。并且,通过外刃8I和内刃13I协同动作来切断插入到外刃8I的刃孔50内的体毛71。
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细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刃孔70呈放射状设置多个。如图24所示,这些刃孔50由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搭条部40I划分。并且,搭条部40I具备第一搭条部43I、起毛搭条部45I。
起毛搭条部45I通过形成在肌肤70侧(图25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5aI、平坦状地形成在内刃13I侧(图25的下侧)的底面45bI、将表面(肌肤接触面)45aI及底面45aI的端部彼此光滑连结的两侧面45cI、45cI而划分。并且,在起毛搭条部45I的上部形成有向剃刮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刃13I的旋转方向为b方向)的前侧突出的起毛部45dI。
另外,第一搭条部43I通过形成在肌肤70侧(图25的上侧)而与肌肤70接触的大致平坦状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3aI、平坦状地形成在内刃13I侧(图25的下侧)的底面43bI、将表面(肌肤接触面)43aI及底面43aI的旋转方向(b方向)的后端部彼此连结的倾斜面43cI、将表面(肌肤接触面)43aI及底面43aI的旋转方向(b方向)的前端部彼此连结的大致铅垂地延伸的侧面43dI而形成为截面大致直角梯形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43dI相当于起毛部,该侧面43dI的起毛力设定为比起毛部45dI的起毛力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起毛搭条部45I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5aI比第一搭条部43I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3aI向外方突出h,由此第一搭条部43I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3aI比起毛搭条部45I的起毛部45dI靠内刃13I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肌肤70接触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3aI位于比起毛搭条部45I的表面(肌肤接触面)45aI靠内刃13I侧的位置上的第一搭条部43I也设置成在剃刮方向(b方向)前方与起毛搭条部45I相邻。
通过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顶部设置有具有起毛力大致相同的起毛部的搭条部的结构,但搭条部的起毛部的起毛力也可以随着从顶部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朝向两端部逐渐变高。
另外,搭条部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进而,可以将从包括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所示的形状在内的各种形状中任意选择出的形状的搭条部分别作为第一搭条部、第二搭条部、起毛搭条部。此外,在第一搭条部及第二搭条部使用相同结构时,在上下(肌肤侧和内刃侧)偏置配置即可。
另外,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并列设置有四片外刃的结构,但外刃的数量可以是一至三片,也可以是五片以上。
另外,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三片网状刃的各自上设置有起毛搭条部的结构,但只要在包括狭缝刃的至少任一片外刃上设置起毛搭条部即可。
另外,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固定于把手部的头部上设有外刃的结构,但也可以在把手部设置外刃。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设有一片圆形的外刃的结构,但不局限于此,设有两片以上的圆形外刃的结构也适用本发明。
另外,外刃、内刃、搭条部、其他细微部分的规格(形状、大小、布局等)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7)

1.一种电剃刀,其具备:外刃,其具有由搭条部划分的刃孔;内刃,其配设在该外刃的内侧且相对于所述外刃移动,由此切断插入到所述刃孔中的体毛,所述电剃刀的特征在于,
所述搭条部具备:起毛搭条部,其具有使体毛竖起的起毛部;第一搭条部,其设置成肌肤接触面比所述起毛搭条部的肌肤接触面靠内刃侧,
在所述起毛搭条部的前方与该起毛搭条部相邻地设有所述第一搭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剃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条部具备第二搭条部,该第二搭条部的肌肤接触面比所述起毛搭条部的肌肤接触面靠肌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剃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刃弯曲成具有顶部和外侧部的倒U字状,
所述起毛搭条部设置在所述外刃的外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剃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刃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搭条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剃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刃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搭条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剃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起毛搭条部的后方与该起毛搭条部相邻地设有所述第一搭条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剃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起毛搭条部的后方与该起毛搭条部相邻地设有所述第二搭条部。
CN 201110069609 2010-03-26 2011-03-16 电剃刀 Active CN1021986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2274 2010-03-26
JP2010072274A JP4951083B2 (ja) 2010-03-26 2010-03-26 電気かみそ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8667A true CN102198667A (zh) 2011-09-28
CN102198667B CN102198667B (zh) 2013-08-21

Family

ID=44148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69609 Active CN102198667B (zh) 2010-03-26 2011-03-16 电剃刀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5205B2 (zh)
EP (1) EP2371496B1 (zh)
JP (1) JP4951083B2 (zh)
CN (1) CN1021986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5711B2 (ja) * 2009-01-15 2012-06-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かみそり
JP2016067589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泉精器製作所 ロータリー式電気かみそり
JP6471984B2 (ja) * 2016-06-16 2019-02-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かみそり、当該電気かみそりで用いられる外刃
JP6664123B2 (ja) * 2017-02-24 2020-03-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体毛処理機用外刃の製造方法、体毛処理機用外刃、および、体毛処理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7548A (en) * 1954-04-02 1959-03-17 Philips Corp Dry shaver shear plate and cutter construction
JPS58117264U (ja) * 1982-02-05 1983-08-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かみそりの外刃
EP0279088A1 (en) * 1987-01-27 1988-08-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utting unit for a shaving apparatus
JPH03267090A (ja) * 1990-03-17 1991-11-27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電気かみそり等の外刃
CN1143558A (zh) * 1995-05-19 1997-02-2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电动剃须刀刀具的组合
JP2002066169A (ja) * 2000-08-28 2002-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気かみそりの外刃
CN200970785Y (zh) * 2006-11-21 2007-11-07 童志荣 剃须刀网罩
CN201161397Y (zh) * 2008-01-09 2008-12-10 游图明 电动剃须刀的网罩
CN102166757A (zh) * 2010-01-22 2011-08-31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电剃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43144A (zh) 1933-03-23
US134523A (en) * 1873-01-07 Improvement in match-safes
US2281841A (en) * 1938-07-16 1942-05-05 Fred E Sudlow Razor
DE1949521A1 (de) 1969-10-01 1971-04-08 Krups Fa Robert Trockenrasiergeraet
DE2455723C2 (de) 1974-11-25 1983-01-20 Braun Ag, 6000 Frankfurt Scherfolie für Trockenrasierapparate
JPS5519155A (en) * 1978-07-28 1980-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Outer edge of electric razor
JPS5652088A (en) * 1979-10-03 1981-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Outer edge for electric razor
JPS57196992A (en) * 1981-05-29 1982-12-03 Hiroyuki Nagai Outer blade of electric razor
JPS58117264A (ja) 1981-12-29 1983-07-12 Shoei Kagaku Kogyo Kk 抵抗塗料
JPS59146689A (ja) * 1983-02-12 1984-08-22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電気かみそりの外刃
JPS59177089A (ja) * 1983-03-28 1984-10-0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気カミソリ
JP2916925B2 (ja) 1989-08-28 1999-07-05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スーパーオキサイド消去剤、飲食物および化粧料
NL8902807A (nl) 1989-11-14 1991-06-03 Philips Nv Scheerapparaat.
CN1096922C (zh) * 1996-05-31 2002-12-25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剃须装置
JP4396695B2 (ja) 2006-12-08 2010-01-13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電気かみそり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7548A (en) * 1954-04-02 1959-03-17 Philips Corp Dry shaver shear plate and cutter construction
JPS58117264U (ja) * 1982-02-05 1983-08-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かみそりの外刃
EP0279088A1 (en) * 1987-01-27 1988-08-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utting unit for a shaving apparatus
JPH03267090A (ja) * 1990-03-17 1991-11-27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電気かみそり等の外刃
CN1143558A (zh) * 1995-05-19 1997-02-2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电动剃须刀刀具的组合
JP2002066169A (ja) * 2000-08-28 2002-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気かみそりの外刃
CN200970785Y (zh) * 2006-11-21 2007-11-07 童志荣 剃须刀网罩
CN201161397Y (zh) * 2008-01-09 2008-12-10 游图明 电动剃须刀的网罩
CN102166757A (zh) * 2010-01-22 2011-08-31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电剃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71496A1 (en) 2011-10-05
US8925205B2 (en) 2015-01-06
US20110232097A1 (en) 2011-09-29
JP4951083B2 (ja) 2012-06-13
EP2371496B1 (en) 2014-01-15
CN102198667B (zh) 2013-08-21
JP2011200551A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8668B (zh) 电剃刀
CN102198667B (zh) 电剃刀
CN102166757B (zh) 电剃刀
CN201333708Y (zh) 一种用于修剪器的弯曲形齿状切刀片和一种制造其所用的砂轮
CN100478144C (zh) 电动毛发去除装置以及用于它的修剪系统
CN102781636B (zh) 电动剃毛器
CN102666036A (zh) 电动剃须刀
CN101715384A (zh) 电动剃刀
CN102528831A (zh) 旋转驱动剪发器的驱动系统
CN205021629U (zh) 一种具有曲线刀刃的剪刀
CN203619009U (zh) 一种毛刷植毛头
CN102657429A (zh) 一种带切丝成型的植毛头
CN114888852B (zh) 一种刀头采用双层弹力结构的剃毛器
CN202225218U (zh) 裁纸刀
CN101961871A (zh) 剃须刀头部组件
CN205272086U (zh) 一种用于瓜果类切割的便携式刀具
CN102781634A (zh) 电动剃毛器
CN205343189U (zh) 一种具有新型刀头结构的修剪器
CN205272097U (zh) 一种具有新型换挡结构的修剪器
CN101448610B (zh) 用于干燥式剃须装置剪切头的下刀具
CN220945450U (zh) 具有异形齿的修剪刀片及刀头组件和修剪工具
CN110015841A (zh) 一种间距可调的自动微刻划玻璃切割装置
CN213859373U (zh) 一种定刀在外、动刀在内的剃须刀头
KR102148288B1 (ko) 면도기 카트리지용 윤활 스트립 및 이를 이용한 면도기 카트리지
CN220333212U (zh) 一种撕口刀及撕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2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kamato city characters really 1048 times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