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7185B - 闩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闩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97185B CN102197185B CN200980143214.1A CN200980143214A CN102197185B CN 102197185 B CN102197185 B CN 102197185B CN 200980143214 A CN200980143214 A CN 200980143214A CN 102197185 B CN102197185 B CN 1021971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igand
- slide mass
- claw
- catch posi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9/00—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 E05C19/02—Automatic catches, i.e. released by pull or pressure on the wing
- E05C19/022—Released by pushing in the closing direc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06—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covers or pane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S292/04—Automatic release latch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886—Sliding and swinging
- Y10T292/0887—Operating means
- Y10T292/0889—Ca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0999—Spring retracted
- Y10T292/10—Friction catc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68—Keepers
- Y10T292/696—With movable dog, catch or strik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68—Keepers
- Y10T292/696—With movable dog, catch or striker
- Y10T292/702—Pivoted or swin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闩锁装置具备:壳体;具有撞接部及凸轮槽并配置成能相对于壳体进退的滑动体;向从壳体突出的方向对滑动体加力的弹簧构件;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并在其前端具有爪部的配合体;以及沿凸轮槽进行跟迹运动的销构件,上述配合体能够在使上述爪部向上述撞接部侧突出且卡定上述被卡定脱开构件的卡定位置、以及上述爪部从上述撞接部侧后退的解除卡定位置之间移动,当推压上述滑动体对抗弹簧构件的弹力而使上述滑动体移动时,上述滑动体借助于上述凸轮槽及销构件保持在该移动后的位置,并且上述配合体从上述解除卡定位置移动到上述卡定位置,上述配合体具有向与上述爪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突出部上设有将上述配合体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的枢轴支撑部,在上述配合体位于上述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滑动体的上述撞接部位于上述爪部与上述突出部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第二构件(例如,盖等可动体)可装拆地与第一构件(例如,箱状基体)卡定时所使用的闩锁装置。尤其是,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通过最初的推压操作来卡定第二构件侧的被卡住脱开构件,通过随后的推压操作来解除卡定的推-推式卡定机构的闩锁装置。另外,推-推式卡定机构有时也称为推入锁定-推入打开式机构,简称为推式。
背景技术
图8、图9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推式的闩锁装置。该闩锁装置具备:壳体1010;具有与作为被卡住脱开构件的撞杆1090抵接的撞接部1022及凸轮槽1027,并配置在壳体1010内对抗弹簧构件1040的弹力而被推压移动的滑动体1020;具有前端侧的爪部1032和基端侧的凸部1036并以枢轴支撑在滑动体1020上的配合体1030;以及跟迹用的销构件1050。
配合体1030以枢轴支撑为与滑动体1020的轴孔部相对应地嵌合在设置于配合体1030两侧的轴部1035上的状态。利用该结构,通过滑动体1020的位置移动,配合体1030在如图8B所示的使爪部1032向撞接部1022侧突出而卡定撞杆1090的卡定位置,与如图8A所示的使爪部1032从撞接部1022侧后推的解除卡定位置之间移动。
在解除卡定位置,滑动体1020因弹簧构件1040的弹力而向壳体1010的入口侧移动,配合体1030通过在设置于壳体1010内的伸出部1016跃上凸部1036而保持该状态。
在卡定位置,利用施加到撞杆1090上的推压力来克服弹簧构件1040的弹力而使滑动体1020向壳体1010的里侧移动,通过凸轮槽1027及销构件1050的配合而将滑动体1020保持在该移动后的位置,配合体1030的凸部1036移动到伸出部1016的末端的较低部分,并且,配合体1030倾斜转动而使爪部1032从滑动体侧的开口1023a内突出。
换言之,在以上的闩锁装置中,利用施加到撞杆1090上并作用于滑动体1020上的推压力使配合体1030从解除卡定位置向卡定位置移动,利用施加到撞杆1090上并作用于滑动体1020上的下一个推压力使配合体1030从卡定位置向解除卡定位置移动。这时,弹簧构件1040的上侧卡定在设置于配合体1030的下侧中间的突片部上,滑动体1020在被向里侧推压移动的过程中,一边蓄积弹力一边以轴部1035为支点使配合体1030在该图中向反时针方向转动,而可以从解除卡定位置向卡定位置方向移动。
在主体侧安装有闩锁装置,而在门侧设有撞杆1090的情况下,图8B表示将门保持(锁定)在主体上的状态,利用构成主体侧的闩锁装置的配合体1030而将门侧的撞杆1090卡定。这种卡定通过再次将门向主体侧推压而如图8A所示,使销构件1050从凸轮槽1027的卡定槽脱开,从而解除卡定。这种结构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闩锁装置中也是同样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4-137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1-262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6-22543号公报
上述的闩锁装置应用于大小不同的各种机器中,例如,根据小型轻量化的要求还用于总尺寸为30~40mm左右的机器中。但是,就现有的结构而言,为了进一步小型化,例如作为壳体的长度尺寸实现10~15mm的程度,要维持构件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单纯地减小形状尺寸时,则配合体的刚性不足,而只相对地增大配合体在空间上又有难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尽可能维持配合体的卡定力及刚性的同时,能进一步使闩锁装置小型化而扩大其用途。
用于解决课题的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以下的闩锁装置。
(1)闩锁装置具备:
壳体;
具有与被卡定脱开构件抵接的撞接部及凸轮槽并配置成能相对于上述壳体进退的滑动体;
向从上述壳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滑动体加力的弹簧构件;
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并在其前端具有爪部的配合体;以及
沿上述凸轮槽进行跟迹运动的销构件,
上述配合体能够在使上述爪部向上述撞接部侧突出并卡定上述被卡定脱开构件的卡定位置、以及上述爪部从上述撞接部侧后退的解除卡定位置之间移动,
当推压上述滑动体对抗上述弹簧构件的弹力而使上述滑动体移动时,上述滑动体借助于上述凸轮槽及销构件保持在该移动后的位置,并且上述配合体从上述解除卡定位置移动到上述卡定位置,
上述配合体具有向与上述爪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在上述突出部上设有将上述配合体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的枢轴支撑部,
在上述配合体位于上述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滑动体的上述撞接部位于上述爪部与上述突出部之间。
(2)闩锁装置具备:
壳体;
具有与被卡定脱开构件抵接的撞接部及凸轮槽并配置成能相对于上述壳体进退的滑动体;
向从上述壳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滑动体加力的弹簧构件;
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并在其前端具有爪部的配合体;以及
沿上述凸轮槽进行跟迹运动的销构件,
上述配合体能够在使上述爪部向上述撞接部侧突出并卡定上述被卡定脱开构件的卡定位置、以及上述爪部从上述撞接部侧后退的解除卡定位置之间移动,
当推压上述滑动体对抗上述弹簧构件的弹力而使上述滑动体移动时,上述滑动体借助于上述凸轮槽及销构件保持在该移动后的位置,并且上述配合体从上述解除卡定位置移动到上述卡定位置,
上述滑动体的上述撞接部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出入口侧,
上述滑动体的上述凸轮槽配置在上述壳体的里侧,
上述滑动体具有将上述配合体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撞接部与上述凸轮槽之间的枢轴支撑部。
此外,所谓上述撞接部侧包括如图4A所示的将闩锁装置横向配置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使爪部突出而靠近撞接部撞接部的状况。
(3)在(1)或(2)的闩锁装置中,
上述滑动体具有:
大致倒U字形的主体;
向上述主体后方突出且具有宽度比上述主体窄的宽度窄的部位的后延长部,
上述凸轮槽形成于上述宽度窄的部位,
上述撞接部是上述主体的倒U字形的前端面,
在上述主体的两侧面设有上述枢轴支撑部用轴孔或轴部,
上述配合体具有:
设有上述爪部的前板部;
从上述前板部向后方突出设置的后片部;以及
设置于上述后片部的侧面的凸部,
通过上述凸部向上述后延长部的宽度窄的部位过渡并且跃上在上述壳体内设置的伸出部,从而上述配合体从上述卡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卡定位置。
(4)在(1)或(2)的闩锁装置中,
将上述配合体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从而使连接作为上述配合体的旋转中心的上述枢轴支撑部和在上述配合体位于上述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爪部的线段与上述被卡定脱开构件的卡定脱开方向大致一致。
(5)在(4)的闩锁装置中,
上述配合体具有前板部、和从上述前板部向后方突出设置的后片部,
上述前板部具有上述爪部、和保持与上述爪部的规定间隙而且突出设置于与该爪部相同方向并具备枢轴支撑部用轴部或轴孔的突出部,
上述后片部具有设置于其侧面的凸部,
通过上述凸部跃上在上述壳体的内侧设置的伸出部,从而使上述配合体从上述卡定位置移动到上述解除卡定位置。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配合体如图4A~图4D所示具有保持规定间隔所设置的爪部及枢轴支撑部用突出部,在配置于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以使滑动体的撞接部位于爪部和突出部之间的方式将配合体支撑在滑动体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闩锁装置,能够使配合体的后片部更进入到滑动体的内侧,在将配合体支撑在滑动体上的状态下,也就是能缩短与配合体组合了的滑动体的宽度方向乃至厚度方向的尺寸,进而缩短壳体的厚度。
此外,如实施方式详细说明的那样,当构成为配合体在位于解除卡定位置的状态下,滑动体从壳体向外突出时,能够缩短壳体的长度。另外,由于配合体的枢轴支撑部配置在撞击部的后方或正下方,因而例如能够自由地设计配合体的从枢轴支撑部到爪部、从枢轴支撑部到凸部的各自的距离等,进而能够扩大配合体形状的设计自由度。由于以上的主要原因能够实现闩锁装置的紧凑化。
再有,滑动体如图4A~图4D所示具有:配置在壳体的出入口侧的撞接部;配置在壳体的里侧的凸轮槽;以及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撞接部与凸轮部之间并支撑配合体的枢轴支撑部。因此,使配合体的后片部更进入到滑动体的内侧,能够缩短与配合体组合了的滑动体的宽度方向乃至厚度方向的尺寸,能够缩短壳体的厚度。再有,将滑动体设计成从壳体向外突出而能够缩短壳体的长度。另外,由于将配合体的枢轴支撑部配置在撞接部的后方或正下方,因而能够扩大配合体的设计自由度。由于以上的主要原因能够实现闩锁装置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配合体位于卡定位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1B是图1A的闩锁装置的俯视图。
图1C是图1A的闩锁装置的侧视图。
图1D是图1A的闩锁装置的后视图。
图2A是与主体侧安装框一起表示图1A的闩锁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B是在使图1A的闩锁装置的配合体向解除卡定位置移动的状态下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A所示的闩锁装置的构件彼此之间关系的概略分解图。
图4A是使闩锁装置的配合体向卡定位置移动的状态的沿图1A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4B是解除闩锁装置的配合体的卡定状态的沿图1A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4C是使闩锁装置的配合体移动到解除卡定位置的状态的沿图1A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4D是闩锁装置的撞杆受到拉拔方向的外力而强行拉开的状态的沿图1A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A是图1A的闩锁装置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5B是图5A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5C是闩锁装置的壳体的沿图5A中的VC-VC线的剖视图。
图5D是闩锁装置的壳体的单件的沿图5B中的VD-VD线的剖视图。
图6A是图1A的闩锁装置的滑动体的俯视图。
图6B是图6A的滑动体的侧视图。
图6C是图6A的滑动体的仰视图。
图6D是图6A的滑动体的后视图。
图6E是图6D的滑动体的沿图6D中的VIE-VIE线的剖视图。
图7A是图1A的闩锁装置的配合体的俯视图。
图7B是图7A的配合体的后视图。
图7C是图7A的配合体的侧视图。
图7D是图7A的配合体的主视图。
图7E是图7A的配合体的仰视图。
图8A是现有的闩锁装置的配合体位于解除卡定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B是现有的闩锁装置的配合体位于卡定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A是在撞杆受到拉拔方向的外力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B是将撞杆强行拉开时的剖视图。
图9C是图9A的IX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A~图9C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在附图中与实际的装置相比将闩锁装置予以放大图示。例如,实际的壳体的长度尺寸约为15mm以下。另外,除了图5A~图7E的零部件图外对细节部分进行了简化。在以下的说明中,按照装置的结构、组装、动作的顺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装置的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是推-推式卡定机构,其具备:一端侧开口的壳体1;配置成可相对于壳体1进退的滑动体2;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滑动体2上、并且在卡定位置及解除卡定位置之间移动的配合体3;对滑动体2向从壳体1突出的方向加力的弹簧构件4;以及沿凸轮槽27进行跟迹的销构件5。
在此,滑动体2具有与作为被卡住脱开构件的撞杆9抵接的撞接部22及凸轮槽27。若配合体3移动到卡定位置,则配合体3的爪部32向壳体1的撞接部22侧突出而卡定撞杆9。也就是说,用撞接部22与突出于该撞接部侧的配合体3的爪部32夹持撞杆9的爪部9a,将撞杆9卡定。另外,当配合体3移动到解除卡定位置时,配合体3的爪部32则从壳体1的撞接部22侧退后,解除与撞杆9的卡定。
采用这种结构,当滑动体2被推压而克服弹簧构件4的弹力进行移动时,借助于凸轮槽27及销构件5而将滑动体2保持在该移动后的位置,并且配合体3从解除卡定位置移动到卡定位置。
另外,该闩锁装置安装在例如、设置于图1B的点划线及图2A及图2B所示的机器类的主体7侧的安装框7a上。在对图4A的安装于用点划线所示的门8上的撞杆9进行卡定脱开的使用例子中,当克服未图示的加力构件施加的力而向关闭位置方向推压门8时,则借助于撞杆9卡定该门8,当进一步向相同方向推压门8时,则解除对撞杆9的卡定。当然,也可以做成将闩锁装置安装在门等的可动体侧,对安装于机器类的主体侧的被卡定脱开构件进行卡定脱开的结构。另外,就材质而言,壳体1、滑动体2、配合体3虽为树脂成形件,但树脂以外的材料也不成问题。
在此,如图3及图5A~图5D所示,壳体1为一端侧开口的有底筒状,其内部由上下壁10、11,两侧壁12及底壁13划分而成。另外,壳体1的构成两侧壁12的一端侧的外表面15呈台阶状伸出,并如图1B所示能防止脱落地插入到主体侧的安装框7a中。
在上壁10的内表面,在与U字形的销构件5的两个弯曲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对限制销用的纵向肋14,如图4A所示用于限制销构件5的U形两侧部5b的位置。各纵向肋14从底壁13向前侧延伸,而且后侧设置成大一段伸出的状态,如图4A所示对销构件5的U形两侧部5b的位置进行限制。
在下壁11上设有:位于前后方向的中间并限制滑动体2的移动范围的贯通引导槽11a;从一端侧与引导槽11a连通的浅的导入槽11b;以及突出设置于内表面两侧并使配合体3能向解除卡定方向旋转的伸出部16。
在两侧壁12上设有:在出入口侧框部中使两侧面突出一段且将下角部切除的带斜面(锥形面)15a的外表面15;以C形狭缝12a划分开且前端侧向外伸出的安装用的弹性卡定爪17;在矩形的四个角部中将相对壁的一方侧面(在图3中虽为上侧,但也可以是下侧)的各角部从前后的大致中间部位切割到外表面15的跟前侧的斜面10a;以及设置在比斜面10a靠后侧的缺口部12b。
在两侧壁12的一端侧的内表面上分别相对地设有退让凹部12c。退让凹部12c是用于成形弹性卡定爪17等的成形模用的退让部分。
在底壁13上设有:贯通下方两侧的起模孔13a;贯通上方两侧的大致L形的销插通孔13b;在两个销插通孔13b之间借助于小缝隙13c划分形成的弹性夹持片13d、13e;以及突出于内表面的弹簧用支撑轴18等。各销插通孔13b由孔宽度比销构件5的线直径大一点的孔构成,能够将大致U字形的销构件5从该孔向盒内插入。弹性夹持片13d、13e借助于小间隙相对配置,销构件5的U形中间部5a如图1D所示能够以预定的夹持力从前后方向保持。支撑轴18设置在左右的中间。而且,销构件5以枢轴支撑在弹性夹持片13d、13e上,弹簧构件4保持在支撑轴18上。弹簧构件4是螺旋弹簧,其下侧装在支撑轴18上,其上侧从后述的滑动体2的筒部26内卡定在配合体3的突片部34上。
然而,从结构紧凑的观点来看,以上的壳体1作为向主体7侧安装结构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如下。即,在现有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为了将壳体通过插入操作安装在主体侧的安装框中,壳体具有使壳体的出入口侧外周伸出一段的防脱用框部和设置于上述的相对壁面上的弹性卡定爪(与上述弹性卡定爪17相同)。另外,虽然在各专利文献1~3中未表示,但在壳体上还沿长度方向(从后侧至防脱用框部的跟前)设有作为定位用的凸条,并将该凸条与安装框侧的凹条嵌合。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闩锁装置中,通过在壳体1的出入口侧框部中只使两侧面12、12突出一段,而且形成带斜面15a的外表面15来代替现有的防脱用框部,从而实现了上下壁10、11的变窄。另外,通过在划分壳体1的筒部中将相对壁的一方侧面的各角部(在本例中为上壁10的两个角部)形成为切割到外表面15的跟前定位用斜面10a来代替现有的在外表面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用突条,实现了外周的变窄。当然,在这种结构中,安装框7a必须有与壳体1的截面相对应的嵌合孔6,即与斜面10a相对应的定位用的斜面状角部6a。
如图3及图6A~图6E所示,滑动体2包括配置在壳体1的出入口侧的大致倒U字形的主体20、和突出设置于主体20后方且宽度比主体20更窄的后延长部21。主体20划分出向下敞开的大致倒U字形的空腔部24,并将上端面设定为撞接部22。另外,主体20具有:从该前端面的下侧部分向前方突出设置的框部23;相对于划分出空腔部24的两侧面20b设置在相同轴线上的枢轴支撑部用的轴孔24a;以及在与撞接部22相对的后面侧中形成于后延长部21突出的部分的两侧的通孔20d。换言之,主体20的空腔部24由撞接部22及上表面20a以及两侧面20b、后延长部21的前端侧划分而成。上表面20a具有前肋和后肋,通过这些肋在将其配置在壳体1内时能获得良好的滑动特性。框部23形成有让后述的配合体3的爪部32能够出没的开口23a并具有余量。
后延长部21由在两侧形成有心形的凸轮槽27的上侧部分25和沿与该上侧部分25相同方向延伸的下侧的筒部26构成。
两侧的凸轮槽27如图6D所示具有相互大致相同的形状,并设置在凸状的凸轮部28的周围。凸轮槽27由以下部分构成:从后侧向前下侧延伸的引导槽27a;位于引导槽27a的前侧且上下不同的卡定用引导槽27b及解除用引导槽27d;在引导槽27b、27D之间且位于后侧的凹状卡定槽27c;以及从引导槽27d向后侧延伸的复位槽27e。
筒部26的筒内形成有能让上述的支撑轴18及弹簧构件4的上侧活动的筒孔,并具有突出设置于前下侧且与上述引导槽11a嵌合的突起26a和在后上侧朝向两侧突出设置的引导用小叶片29。
然而,从结构紧凑的观点来看,以上的滑动体2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如下。即,在该结构中,滑动体2相对于壳体1在后述的配合体3的解除卡定位置向壳体外突出,缩短了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此外,滑动体2具有向主体20后方突出且形成有切割成宽度比主体窄的退让部及凸轮槽28的后延长部21。另外,主体20设置于撞接部22的后方侧且至少具有由两侧面20b划分出的空腔部24及设置于各侧面20b的枢轴支撑部用轴孔24a。也就是说,由于将枢轴支撑部用轴孔24a(也可以用轴部来代替轴孔24a)设置在撞接部22的后方或正下方,因而配合体3的后片部31更进入滑动体的内侧,缩短了在以枢轴将配合体3支撑在滑动体2上的状态下的宽度方向乃至厚度方向的尺寸。由此,扩大了配合体3的尺寸及形状的设计自由度,使整个闩锁装置的紧凑化更容易。
销构件5与现有的相同,如图3所示包括U形的中间部5a、两侧部5b以及将各侧部5b的自由端侧向内侧折弯的前端5c,将U形的上部宽度尺寸做成比下部宽度尺寸大一些。下部宽度尺寸位于壳体1内,与两侧壁12的内表面间的宽度尺寸大致一致。
如图3及图8A、图8B所示,配合体3包括前板部30、以及从前板部30向后方突出设置的后片部31、31。在前板部30上设有:向上侧突出的爪部32;与爪部32保持规定的间隙且向与该爪部的突出方向相同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3;以及突出于后端面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且进入上述筒部26的筒内的突片部34。爪部32的大小为使其能在滑动体侧的开口23a中自由地进入、退出。在突出部33的相同轴线上突出地形成有枢轴支撑部用轴部35。在两后片部31的后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凸部36。
然而,从结构紧凑的观点来看,以上的配合体3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如下。即,在配合体3上设有突出部33,突出部33与爪部32保持规定的间隙且向与该爪部的突出方向相同方向突出并形成有枢轴支撑部用轴部35(也可以是轴孔)。该配合体3通过轴部35与轴孔24的配合而枢轴支撑在滑动体侧主体20上,配合体3能在卡定位置与解除卡定位置之间移动。配合体3在位于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使撞接部22位于爪部32与突出部33之间,配合体3在位于解除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使后片部31及凸部36在滑动体侧后延长部21的变窄部分(图6C的标号20c)退让。
因此,以配合体3的后片部31更进入滑动体2的内侧的方式构成闩锁装置,能够很容易地缩短在将配合体3支撑在滑动体2上的状态下的宽度方向乃至厚度方向的尺寸。另外,由于将配合体3的旋转中心(与轴孔24配合的轴部35)设定在撞接部22的后方或正下方,因而能够通过对作为枢轴支撑部的轴部35与爪部32之间的距离、轴部35与凸部36之间的距离等进行任意设定而使配合体3的结构更加紧凑。
下面,说明组装方法。
以上的各部件中,例如首先将配合体3组装到滑动体2上。即,从图3的状态将两侧的轴部35从滑动体2的空腔部内压入到轴孔24a中。
于是,配合体3以轴部35为支点,在预定旋转范围内旋转自如地被枢轴支撑,能够在如图2B及图4C所示的将爪部32收放在开口23a内的解除卡定位置与如图2A及图4A所示的使爪部32从开口23a突出并由滑动体2的撞接部22和配合体3的爪部32夹住撞杆9的凸部或爪9a的卡定位置间移动。另外,该配合体3在通过轴孔24a与轴部35的配合而枢轴支撑在滑动体侧主体20上,在爪部32位于从开口23a向撞接部22侧突出的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使撞接部22位于爪部32与突出部33之间;在爪部32退后到开口23a内而配置在解除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则配合体3的后片部31及凸部36退让到后延长部21变窄的退让部。
接着,将以上组装了配合体3的滑动体2组装到壳体1内。在该作业中,例如,预先将弹簧构件4装在支撑轴18上,使销构件5处于可摆动地保持在底壁13上状态而分别配置在壳体1内。
就销构件5而言,在将其两侧的前端从各销插入孔13b插入到壳体内之后,强制性地使其U形中间部5a移动到弹性夹持片13d、13e侧,将销构件5夹持在该弹性夹持片13d、13e之间。在该夹持状态下,将销构件5竖立保持在壳体1内,将U形两侧部5b的位置限制在限制用纵肋14与壳体1的侧面12之间。另外,当将组装了配合体3的滑动体2推入到壳体1内时,滑动体2的突起26a便从导入槽11b落入到引导槽11a中并与其嵌合,以能够防脱的方式将滑动体2组装到壳体1中。在该推入过程中,弹簧构件4的上侧进入到筒部26内,与配合体3的突片部34抵接。然后,在将滑动体2向里侧推压移动的过程中,弹簧构件4的弹力增大,因该弹力的作用而能使配合体3以轴部35为支点向卡定位置方向旋转。并且,销构件5的两前端5c进入相对应的凸轮槽27的槽入口。
下面,说明动作。
接着,说明用以上的组装方法完成的本发明的闩锁装置的使用状态。
例如,本发明的闩锁装置如图1B所示被插入到设置于机器类侧主体7上的安装框7a中,借助于弹性卡定爪17等如图4A所示安装于在门8上所安装的撞杆9上。本发明的闩锁装置在安装状态下,通常,如图2B所示,滑动体2利用弹簧构件4向突出方向加力,同样地利用弹簧构件4向配合体3的爪部32进入滑动体侧开口23a内的方向加力。此外,滑动体2的移动通过突起26a与引导槽11a的前端面接触而被限制,爪部32的旋转因凸部36跃上(乗り上げて)成为伸出部16的最高的部位而被限制。该状态为“配合体3的解除卡定位置”。
然后,当将门8向关闭方向即图4A的左箭头方向推压时,滑动体2利用撞杆9克服弹簧构件4的弹力而向没入壳体内的方向被推压并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配合体3以轴部35为支点向卡定位置方向旋转。于是,就配合体3而言,其凸部36向伸出部16的低侧弹性地过渡,同时借助于其爪部32防止撞杆9的爪9a脱开。这时,如图4A所示,销构件5的各前端5c由于滑动体2及配合体3的后方移动而从上述的引导槽27a进入卡定用引导槽27b,当释放了左箭头方向的推压力时,则配合体3被卡定在卡定槽27c中。通过该卡定,门8以关闭状态保持(锁定)。
当从以上的门保持状态转换到图4C的解除状态时,如图4B所示向关闭方向推压了门后,则释放该推压力。于是,销构件5的两前端5c从上述的卡定槽27c经由上述的解除用引导槽27d、复位槽27e再从引导槽27a返回到槽入口,同时配合体3转换到当初的解除位置。
另外,在图9A、图9B所示的现有的闩锁装置中,在门处于关闭状态下对门作用要使其打开的外力(使门从主体离开方向的外力)时,配合体1030受到撞杆1090拉拔方向的作用力而与滑动体1020的对应部分(划分出开口1023a的框部的内表面)压力接触。在这种结构中,利用此时产生的摩擦力可以在配合体1030与撞杆1090之间得到高的卡定力,从而防止门不小心打开之类的事态。另外,在对门进一步作用了过大的外力的情况下,配合体1030旋转以使爪部1032从撞接部1022后退,也就是说从卡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卡定位置而避免破损。此时的拉拔力称为强制脱开强度。即,在现有的结构中,当配合体1030位于卡定位置时,爪部1032设置成从轴部1035、即配合体1030的旋转中心线上脱开,而且当撞杆1090受到拉拔方向的作用力时,则产生以轴部1035为支点的旋转力矩。
然而,该旋转力矩与作为弹簧构件1040的施加负荷或弹簧负荷成比例,例如,若将弹簧负荷设定得较小,则强制脱开强度也降低。也就是说,在现有的闩锁装置中,强制脱开强度由爪部1032与摆动体侧开口1023a内表面之间的摩擦接触和弹簧构件1040的弹簧负荷决定。因此,在现有结构中,难以与强制脱开强度无关地任意设定闩锁的操作力等,从这一点来看制约了设计自由度。
另外,在现有结构中,通过使如上所述的爪部1032与滑动体1020的对应部分压力接触或摩擦接触,可对抗上述旋转力矩而确保目标的强制脱开强度。在该爪部1032与滑动体1020的对应部分摩擦接触的结构中,例如,当使用环境为低温时,则因构件间冻结使压力接触阻力或摩擦阻力增大而妨碍配合体的旋转,成为动作不良的主要原因。而且,易于产生起因于强制脱开强度的波动或压力接触或摩擦的滑动声。此外,专利文献3的技术虽然消除了这样的动作不良,但由于必须进行精细加工要实现小型化实施仍是困难的。
但是,在本发明的结构中,将配合体3枢轴支撑在滑动体2上,从而使配合体3在轴部35及轴孔24a配合或者以枢轴支撑部为支点旋转时的旋转中心线,和配合体3在转换到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的配合体3的爪部32与撞杆9的拔出方向一致。因此,如图9A、图9C所示,在上述的门8关闭的状态(配合体3处于卡定位置)下对其作用了要将该门打开的外力、即同图中的右箭头方向的外力时,例如只使爪部32与撞杆的爪9a平行的抵接并卡合,未对配合体3施加旋转力矩(要使配合体3向解除卡定的方向的旋转的应力)。由此,在该闩锁装置中,与现有技术产品比较可如下展开。
例如,在构成不能强制脱开的闩锁装置的情况下,只要将配合体3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从而使连接作为配合体3的旋转中心的轴部35与配合体3在位于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的爪部32的线段与撞杆9的卡定脱开方向一致即可。若采用这种结构,即使对撞杆9施加强制脱开的力,该力作为从旋转中心向径向外侧的力作用于配合体3,对配合体3不会产生旋转力矩。另外,优选的是,若撞杆9的爪9a的抵接面的法线与配合体3的爪部32的抵接面的法线与撞杆9的卡定脱开方向大致一致,则能更加稳定地阻止配合体3的旋转。
与此相反,在构成能强制脱开的闩锁装置的情况下,只要设计成使撞杆9的爪9a的抵接面与配合体3的爪部32的抵接面以微小的角度抵接即可。图9C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使爪部32的抵接面相对于撞杆9只倾斜了微小角度x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当对撞杆9施加强制脱开的力时,由于爪部32的抵接面相对于撞杆9倾斜了微小角度x,因而对配合体3的爪部32施加了图9C中向下的力Fsinx。当该力Fsinx增大到大于撞杆9与爪部32之间的摩擦阻力时,爪部32便在撞杆9上滑动,配合体3朝向解除卡定位置旋转。因此,若适当地选择角度x,就能自由地设定闩锁装置的强制脱开强度。
这样一来,在本发明的闩锁装置中,由于不必为了确保强制脱开强度而像现有技术那样使爪部与滑动体的对应部分(划分出开口的框部的内表面)压力接触或摩擦接触,因而即使在低温时也能维持稳定的动作,能够简便地消除起因于压力接触或摩擦的滑动声问题。另外,对现有的爪部与滑动体侧开口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接触及弹簧构件4的弹簧负荷没有制约,能够自由地设定闩锁装置的强制脱开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闩锁装置,配合体3的爪部32不会与滑动体侧开口23a的内表面摩擦接触,这是因为,如图9C所示,在开口23a与爪部32之间设有间隙。因此,在本发明的闩锁装置中,强制脱开强度能够根据配合体3的爪部32与撞杆9的爪9a的抵接形状进行设定。因此,由于强制脱开强度对弹簧构件4的弹簧负荷几乎没有影响,因而能够任意设定闩锁操作力,能提高设计自由度。
此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而能进行种种变更。作为其一个例子,作为将配合体3枢轴支撑在滑动体2上的结构,可以做成以下结构:在滑动体2上设置轴部来代替轴孔24a,在配合体3上设置轴孔来代替轴部35,借助于这些轴部及轴孔的配合而将配合体3枢轴支撑在滑动体2上,或者还有在滑动体2和配合体3上都设置轴孔,借助于穿过这些轴孔彼此之间的轴而将配合体3枢轴支撑在滑动体2上。
虽然参照详细而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人员很清楚,只要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正。
本申请是基于2008年10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8-277545号)、2008年10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8-277549号)的申请,其内容作为参照纳入其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闩锁装置,能够提供尽可能维持了配合体的卡定力及刚性力,并且更紧凑的闩锁装置,能扩大闩锁装置的用途。
符号的说明:
1-壳体,16-伸出部,18-支撑轴,2-滑动体,20-主体,21-后延长部,22-撞接部,24a-轴孔,27-凸轮槽,27c-卡定槽,3-配合体,30-前板部,31-后片部,32-爪部,33-突出部,35-轴部,4-弹簧构件,5-销构件,7-机器类的主体,8-门,9-作为被卡住脱开构件的撞杆。
Claims (8)
1.一种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
具有与被卡定脱开构件抵接的撞接部及凸轮槽并配置成能相对于上述壳体进退的滑动体;
向从上述壳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滑动体加力的弹簧构件;
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并在其前端具有爪部的配合体;以及
沿上述凸轮槽进行跟迹运动的销构件,
上述配合体能够在使上述爪部向上述撞接部侧突出并卡定上述被卡定脱开构件的卡定位置、以及上述爪部从上述撞接部侧后退的解除卡定位置之间移动,
当推压上述滑动体对抗上述弹簧构件的弹力而使上述滑动体移动时,上述滑动体借助于上述凸轮槽及销构件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并且上述配合体从上述解除卡定位置移动到上述卡定位置,
上述配合体具有向与上述爪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在上述突出部上设有将上述配合体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的枢轴支撑部,
在上述配合体位于上述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滑动体的上述撞接部位于上述爪部与上述突出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体具有:
大致倒U字形的主体;以及
向上述主体后方突出且具有宽度比上述主体窄的宽度窄的部位的后延长部,
上述凸轮槽形成于上述宽度窄的部位,
上述撞接部是上述主体的倒U字形的前端面,
在上述主体的两侧面设有上述枢轴支撑部用轴孔或轴部,
上述配合体具有:
设有上述爪部的前板部;
从上述前板部向后方突出设置的后片部;以及
设置于上述后片部的侧面的凸部,
通过上述凸部向上述后延长部的宽度窄的部位过渡并且跃上在上述壳体内设置的伸出部,从而上述配合体从上述卡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卡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配合体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从而使连接作为上述配合体的旋转中心的上述枢轴支撑部和在上述配合体位于上述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爪部的线段与上述被卡定脱开构件的卡定脱开方向大致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合体具有前板部、和从上述前板部向后方突出设置的后片部,
上述前板部具有上述爪部、和保持与上述爪部的规定间隙而且突出设置于与该爪部相同方向并具备枢轴支撑部用轴部或轴孔的突出部,
上述后片部具有设置于其侧面的凸部,
通过上述凸部跃上在上述壳体的内侧设置的伸出部,从而使上述配合体从上述卡定位置移动到上述解除卡定位置。
5.一种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
具有与被卡定脱开构件抵接的撞接部及凸轮槽并配置成能相对于上述壳体进退的滑动体;
向从上述壳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滑动体加力的弹簧构件;
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并在其前端具有爪部的配合体;以及
沿上述凸轮槽进行跟迹运动的销构件,
上述配合体能够在使上述爪部向上述撞接部侧突出并卡定上述被卡定脱开构件的卡定位置、以及上述爪部从上述撞接部侧后退的解除卡定位置之间移动,
当推压上述滑动体对抗上述弹簧构件的弹力而使上述滑动体移动时,上述滑动体借助于上述凸轮槽及销构件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并且上述配合体从上述解除卡定位置移动到上述卡定位置,
上述滑动体的上述撞接部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出入口侧,
上述滑动体的上述凸轮槽配置在上述壳体的里侧,
上述滑动体具有将上述配合体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撞接部与上述凸轮槽之间的枢轴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体具有:
大致倒U字形的主体;以及
向上述主体后方突出且具有宽度比上述主体窄的宽度窄的部位的后延长部,
上述凸轮槽形成于上述宽度窄的部位,
上述撞接部是上述主体的倒U字形的前端面,
在上述主体的两侧面设有上述枢轴支撑部用轴孔或轴部,
上述配合体具有:
设有上述爪部的前板部;
从上述前板部向后方突出设置的后片部;以及
设置于上述后片部的侧面的凸部,
通过上述凸部向上述后延长部的宽度窄的部位过渡并且跃上在上述壳体内设置的伸出部,从而上述配合体从上述卡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卡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配合体支撑在上述滑动体上,从而使连接作为上述配合体的旋转中心的上述枢轴支撑部和在上述配合体位于上述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爪部的线段与上述被卡定脱开构件的卡定脱开方向大致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合体具有前板部、和从上述前板部向后方突出设置的后片部,
上述前板部具有上述爪部、和保持与上述爪部的规定间隙而且突出设置于与该爪部相同方向并具备枢轴支撑部用轴部或轴孔的突出部,
上述后片部具有设置于其侧面的凸部,
通过上述凸部跃上在上述壳体的内侧设置的伸出部,从而使上述配合体从上述卡定位置移动到上述解除卡定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77549 | 2008-10-29 | ||
JP2008277549A JP5171547B2 (ja) | 2008-10-29 | 2008-10-29 | ラッチ装置 |
JP2008-277545 | 2008-10-29 | ||
JP2008277545A JP5171546B2 (ja) | 2008-10-29 | 2008-10-29 | ラッチ装置 |
PCT/JP2009/068607 WO2010050560A1 (ja) | 2008-10-29 | 2009-10-29 | ラッ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97185A CN102197185A (zh) | 2011-09-21 |
CN102197185B true CN102197185B (zh) | 2014-03-26 |
Family
ID=42128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43214.1A Active CN102197185B (zh) | 2008-10-29 | 2009-10-29 | 闩锁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3956B2 (zh) |
EP (1) | EP2343426B1 (zh) |
CN (1) | CN102197185B (zh) |
ES (1) | ES2636013T3 (zh) |
WO (1) | WO20100505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89438B2 (ja) * | 2011-07-13 | 2015-10-07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ラッチ装置 |
KR101825925B1 (ko) | 2011-10-18 | 2018-02-0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케이스의 잠금 장치 및 이를 가지는 케이스 |
CA2880398C (en) * | 2012-07-30 | 2017-07-18 | Rutherford Controls Int'l Inc. | Electric strike assembly |
WO2014099225A1 (en) * | 2012-12-19 | 2014-06-26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Whistle assembly |
CN105556046B (zh) * | 2013-08-14 | 2017-05-10 | 施耐德博士塑料工厂有限公司 | 具有“推‑推”机构的装置 |
PL2995755T3 (pl) * | 2014-09-09 | 2020-07-13 | Industrilås I Nässjö Ab | Mechanizm zamykający |
CN104948045B (zh) * | 2015-05-27 | 2017-06-30 | 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锁机构 |
KR102411061B1 (ko) * | 2015-11-23 | 2022-06-22 | 주식회사 에스 씨디 | 세탁기용 도어 로크 장치 |
DE102016225480A1 (de) | 2016-12-19 | 2018-06-2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chließbügel eines Kraftfahrzeug-Karosserieschlosses, Kraftfahrzeug- Karosserieschloss mit einem solchen Schließbügel sowie entsprechend ausgestattetes Kraftfahrzeug |
EP3660247A1 (en) * | 2018-11-30 | 2020-06-03 | KALE Kilit ve Kalip Sanayi A.S. | Lock and button mechanism for use in a door or a window |
CN110541627B (zh) * | 2019-09-11 | 2020-11-17 | 温州天健电器有限公司 | 按压式门锁以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
CN112031555B (zh) * | 2020-09-17 | 2022-02-11 | 温州天健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按压式门锁 |
CN113006621A (zh) * | 2021-03-29 | 2021-06-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锁具机构和洗碗机 |
EP4067671B1 (en) * | 2021-04-01 | 2024-07-03 | A. Raymond et Cie | Lock for holding a first part to a second part and assembly of a first part and a second part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7995A (zh) * | 2005-03-04 | 2006-09-06 | Ark-Les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安装在线性滑动件上的转动锁钩的器械锁 |
US7188871B2 (en) * | 2004-01-15 | 2007-03-13 | Nifco Inc. | Door lock mechanism and door lock unit |
CN101258296A (zh) * | 2005-11-14 | 2008-09-03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撞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12433B2 (ja) * | 1990-09-04 | 1999-06-28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車載用のラッチ装置 |
US5273328A (en) * | 1990-09-27 | 1993-12-28 | Nifco Inc. | Lock mechanism and latch device |
US5292158A (en) * | 1990-09-27 | 1994-03-08 | Nifco, Inc. | Lock mechanism and latch device |
ES1020311Y (es) * | 1991-01-17 | 1993-01-16 | Nifco Inc. | Estructura para montaje de un trazador de un mecanismo de cerrojo. |
JP3126992B2 (ja) * | 1991-03-01 | 2001-01-22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ラッチ装置 |
JP3187615B2 (ja) * | 1993-08-17 | 2001-07-11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ラッチ装置 |
JP4164329B2 (ja) * | 2002-10-17 | 2008-10-15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ラッチ装置 |
JP4167091B2 (ja) * | 2003-02-27 | 2008-10-15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スイッチ付ラッチ |
FR2852996B1 (fr) * | 2003-03-24 | 2005-06-24 | Itw De France |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a deux poussees de commande |
JP4280144B2 (ja) * | 2003-10-21 | 2009-06-17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スイッチ付ラッチ |
US7165790B2 (en) * | 2004-05-13 | 2007-01-23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Distortion resistant silent push-push latch |
JP4430469B2 (ja) * | 2004-07-07 | 2010-03-10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ラッチ装置 |
JP4477957B2 (ja) * | 2004-07-16 | 2010-06-09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開閉動作体の停止位置における引き込み係止機構 |
JP4353528B2 (ja) * | 2005-02-02 | 2009-10-28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ラッチ装置 |
JP4592489B2 (ja) * | 2005-05-13 | 2010-12-01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ロック機構及びラッチ装置 |
US7278664B2 (en) * | 2005-05-16 | 2007-10-09 | Zippy Technology Corp. | Fastener with lateral fastening mechanism |
JP2007120147A (ja) * | 2005-10-28 | 2007-05-17 | Nifco Inc | ラッチ装置 |
JP2009185521A (ja) * | 2008-02-06 | 2009-08-20 | Nifco Inc | ラッチ装置 |
JP5171546B2 (ja) * | 2008-10-29 | 2013-03-27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ラッチ装置 |
JP5171547B2 (ja) * | 2008-10-29 | 2013-03-27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ラッチ装置 |
JP5216626B2 (ja) * | 2009-02-19 | 2013-06-19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スイッチ装置 |
JP5089645B2 (ja) * | 2009-05-08 | 2012-12-05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ラッチ装置 |
-
2009
- 2009-10-29 US US12/998,519 patent/US8973956B2/en active Active
- 2009-10-29 WO PCT/JP2009/068607 patent/WO20100505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0-29 EP EP09823670.6A patent/EP2343426B1/en active Active
- 2009-10-29 ES ES09823670.6T patent/ES2636013T3/es active Active
- 2009-10-29 CN CN200980143214.1A patent/CN1021971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88871B2 (en) * | 2004-01-15 | 2007-03-13 | Nifco Inc. | Door lock mechanism and door lock unit |
CN1827995A (zh) * | 2005-03-04 | 2006-09-06 | Ark-Les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安装在线性滑动件上的转动锁钩的器械锁 |
CN101258296A (zh) * | 2005-11-14 | 2008-09-03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撞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260474A1 (en) | 2011-10-27 |
EP2343426A4 (en) | 2014-11-19 |
EP2343426A1 (en) | 2011-07-13 |
ES2636013T3 (es) | 2017-10-05 |
US8973956B2 (en) | 2015-03-10 |
WO2010050560A1 (ja) | 2010-05-06 |
EP2343426B1 (en) | 2017-06-07 |
CN102197185A (zh) | 2011-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97185B (zh) | 闩锁装置 | |
US20040017088A1 (en) | Side lock device | |
JP4832540B2 (ja) |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 |
JP2005285522A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JP2007290573A (ja) | 押上装置 | |
KR20110070923A (ko) |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 |
US20060166533A1 (en) | Card connector | |
JP5171547B2 (ja) | ラッチ装置 | |
JP2008117572A (ja)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
US775170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20161731A1 (en) | Locking device for opening/closing body | |
US6729893B2 (en) | Card ejector | |
WO2013008793A1 (ja) | ラッチ装置 | |
JP2007296773A (ja) | 多色成形用スライドコア装置 | |
US20120174353A1 (en) | Buckle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buckle from being released by an impact | |
JP2001118633A (ja)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
US20220154497A1 (en) | Door lock device | |
CN101839097A (zh) | 车内用盖锁紧结构 | |
JP3854529B2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 |
US20100267429A1 (en) |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 |
US10686956B2 (en) | Reading apparatus | |
JP3926807B2 (ja) | 車両用収納装置 | |
JP2007287628A (ja)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
JP2002184525A (ja)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
JP4222083B2 (ja) | カード処理装置におけるシャッタ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