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521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5210A
CN102185210A CN2010106230649A CN201010623064A CN102185210A CN 102185210 A CN102185210 A CN 102185210A CN 2010106230649 A CN2010106230649 A CN 2010106230649A CN 201010623064 A CN201010623064 A CN 201010623064A CN 102185210 A CN102185210 A CN 102185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ramework
limiting member
sub
spatial accommo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30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5210B (zh
Inventor
郑松
胜真孝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85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5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5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52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01R13/5221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having cable sea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01R13/741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 H01R13/74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20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nections not cover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B2200/60Coupler sea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0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comprising a camming member
    • H01R13/62911U-shaped sliding el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它能够避免框架与子壳体之间的防水性能降低。通过转动在第一壳体上安装的杠杆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接合。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框架,并且第二子壳体容纳于在第二框架中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在第二框架的外面,在与容纳空间面对的双用途外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凸轮从动件。在第二子壳体的外周与容纳空间的内周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框架形限制构件组装到第二框架并且包围该第二框架,以限制所述双用途壁的向外移位。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分体式杠杆连接器。
背景技术
JP-A-08-078097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杠杆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杠杆;以及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能够通过装配接合而与第一壳体接合。该第二壳体具有合成树脂框架,该合成树脂框架形成有容纳空间,并且,子壳体被容纳在这些容纳空间中。凸轮从动件从所述框架的与容纳空间相面对的双用途外壁的外表面突出。
该杠杆具有凸轮,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轻轻地装配在一起时,该凸轮与凸轮从动件接合。然后,转动该杠杆,从而凸轮和凸轮从动件产生了促使这些壳体进入装配接合的凸轮作用(肘节倍增作用(toggle action))。
已考虑将环形密封构件布置在子壳体的外周与容纳空间的内周之间,以为上述连接器实现防水功能。然而,存在有如下可能性:在杠杆转动期间,凸轮从动件将由于这些壳体之间的装配接合阻力而被朝着所述凸轮拉动。因此,由于此拉力,其上形成有凸轮从动件的所述双用途壁部可能朝向外表面侧移位。结果,密封构件与双用途壁的内表面之间的防水性能降低了。
基于这种情形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连接器:它能够避免框架与子壳体之间的防水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具有第一壳体的连接器。杠杆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上并且具有凸轮。该连接器还具有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能通过装配接合而与第一壳体接合。第二壳体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框架,并且在该框架内形成有容纳空间。第二壳体还具有容纳在这些容纳空间中的子壳体。凸轮从动件在所述框架的与容纳空间面对的双用途外壁的外表面上突出。在子壳体的外周与容纳空间的内周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稍微装配在一起,以使得凸轮和凸轮从动件接合。然后,转动该杠杆,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由于凸轮与凸轮从动件之间的凸轮作用而彼此接合。在该框架上组装有框架形限制构件。该框架形限制构件包围所述框架并且限制所述双用途壁的向外移位。
当杠杆转动时,由于这些壳体之间的装配接合阻力,力可能会使双用途壁向外展开并移位。然而,框架形限制构件包围了具有双用途壁的框架,由此限制了双用途壁的展开和移位。因此,密封件与双用途壁的内表面之间的防水性能不会降低。
优选地,在第一壳体上形成有限制扩展壁,并且该限制扩展壁被构造成限制杠杆的向外移位。因此,该限制扩展壁进一步限制了双用途壁的向外移位。
优选地,在限制构件上形成有加强部,并且该加强部被构造成沿周向方向突出。该加强部加强了所述限制构件,并且进一步阻止了限制构件的变形。因此,更确实地防止了双用途壁的向外移位。
在所述框架的开口缘部处,该双用途壁的可能产生的向外移位将具有最大量。因此,当限制构件组装到框架上时,优选将限制构件布置在所述框架的开口端,以进一步防止双用途壁的移位。
优选地,在限制构件上形成有防移除部,并且该防移除部被构造成与容纳空间中的子壳体接合并限制该子壳体从容纳空间中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限制构件从第二壳体中移除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限制构件组装到第二壳体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第二子壳体从第二框架移除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第二子壳体组装到第二框架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第二子壳体和限制构件组装到第二框架的截面图。
图6是第一壳体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通过装配接合来正常接合的截面图。
图8是第二框架的后视图。
图9是限制构件的正视图。
图10是第一壳体的平面图。
图11是第一壳体的正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壳体通过夹子安装在面板上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12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分体式的第一壳体10和分体式的第二壳体60,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60通过使用杠杆22进行装配接合来彼此接合,并且该连接器具有防水性能。如图6、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壳体10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一框架11。该第一壳体还具有尺寸不同的阳端子接头(未示出)以及上下两个第一子壳体(未示出)。
第一框架11具有一体式本体,它具有块状的端子保持部12和大致四边形管形状的罩部13,该罩部13从端子保持部12的前端部的外周向前(图6和图7中的左侧)突出。每个阳端子接头均具有公知的构造,带有从本体向前延伸的细长突片。每个阳端子接头的本体均容纳在第一子壳体的内部,并且该第一子壳体容纳在端子保持部12中。在端子保持部12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一腔体14,并且每个阳端子接头的本体均插入到相应的第一腔体14中。每个阳端子接头的突片从端子保持部12的前表面向前突出并被罩部13包围。阳端子接头相对于两个壳体10、60的装配接合方向(纵向方向)上的对称轴线(未示出)点对称地布置在第一壳体10中。
在罩部13上,以与罩部13的上下两个壁的外表面对向间隔开的关系一体地形成有两个限制扩展壁15。在罩部13的上表面与上侧的限制扩展壁15之间以及在罩部13的下表面与下侧的限制扩展壁15之间,形成有转动空间16,该转动空间16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容纳杠杆22的臂24。在每个转动空间16中形成有支撑轴17,并且该支撑轴17从罩部13的上下表面向外突出,从而形成竖直轴线。
如图6、图7和图11所示,在罩部13中布置有移动板18,并且移动板18具有允许各个突片穿过的定位孔19。移动板18可沿纵向方向移动,该纵向方向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60的装配接合方向平行。周壁部在移动板18的外周边缘上向前突出。连接部20从该周壁部的上下壁面向外突出,并且,在罩部13上形成有切口部21,以避免罩部13与连接部20之间干涉。
杠杆22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制成,并且包括操作部23和两个板状对称臂24,这两个板状对称臂24从操作部23的上下两端彼此平行地延伸。在每个臂部24上形成有轴承孔25和弧形凸轮槽26。杠杆22安装在第一壳体10上,用于在臂24容纳在转动空间16中且支撑轴17装配到轴承孔25中的状态下在初始位置(见图10和图11)与装配接合位置(见图7)之间转动。在转动该杠杆22的过程中,操作部23沿着第一框架11的左侧外表面纵向移位。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第一框架11的右侧外表面(与操作部23不对应的一侧)上形成有安装部27,以将第一框架11与夹子40接合。安装部27一体地形成有前后两个引导肋28,这两个引导肋28从第一框架11的外表面竖直地突出。在两个引导肋28的上端形成有止动件29,并且桥部30在两个引导肋28之间延伸。锁定臂31从桥部30呈悬臂状向上延伸,并且可弹性地偏转离开第一框架11的右侧表面。在锁定臂31上形成有突起状锁定部32,并且该锁定部32朝向第一框架11的右侧表面突出。
夹子40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2所示,夹子40安装在形成有安装孔H的面板P上。夹子40具有基部41和从该基部41向左突出的轴42。上下两个弹性接合构件43分别从轴42的左侧末端沿斜向上和斜向下方向向右呈悬臂状延伸。在轴42的基端部的外周上形成有安装槽44。上下两个弹性推压构件45从基部41的上下两端向左倾斜地呈悬臂状延伸。接合板46沿着基部41的右侧表面向上延伸,并且通孔47沿横向贯穿该接合部46。
在安装槽44上安装有橡胶密封环48。密封环48一体地形成,从而限定了装配到安装槽44中的环本体49和位于该环本体49的外周上的密封功能部50。唇缘51从密封功能部50的左右表面突出。
通过将接合部46插入到锁定臂31与第一框架11之间的间隙中,将夹子40从下方组装到第一框架11的安装部27。在该插入过程中,接合部46的上端与锁定部32干涉,因此,锁定臂31弹性偏转。当夹子40相对于安装部27呈现正常的组装状态时,接合部46的上端接触止动件29,并且限制了夹子40的进一步向上移位。同时,锁定臂31弹性地恢复,从而锁定部32与通孔47接合,以限制夹子40相对于第一框架11的向下脱离(落下)。因此,夹子40在组装的状态下锁定到第一框架11(安装部27)。
已经组装到第一框架11的夹子40安装到面板P上。更具体地,夹子40的轴42指向安装孔H并且插入到安装孔H中。在插入过程期间,弹性接合构件43弹性地偏转并且接近该轴42。当夹子40在面板P上呈现为正常的组装状态时,弹性接合构件43弹性地恢复并展开,以沿板厚度方向将面板P夹在该弹性恢复的弹性接合构件43与弹性推压构件45之间。因此,夹子40在安装状态下锁定到板P。
密封环48的密封功能部50夹在基部41与面板P之间,并且在夹子40安装到面板P上时弹性地收缩并变形。密封环48的弹性恢复力使唇缘51与面板P及基部41密封地接触。因此,密封功能部50防止了可能已通过安装孔H的任何液体浸入到第一框架11(第一壳体10)中。
第二壳体60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二框架61、上下两个第二子壳体62、以及不同尺寸的阴端子接头(未示出)。
当从前方或后方观察时,第二框架61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状。上下两个容纳空间63在第二框架61的后表面处开口,并且多个第二腔体64在第二框架61的前表面处开口。上下两个容纳空间63形成沿水平方向伸长的长圆形形状,并且基本上在第二框架61的整个宽度上横向延伸。前壁67形成在第二框架61的前端。突片插入孔65穿过该前壁67而形成,并且与容纳空间63及第二腔体64连通,从而突片能够穿过这些突片插入孔65。第二框架61具有分别与上侧容纳空间和下侧容纳空间63相面对的上侧双用途壁和下侧双用途壁66。
前壁67基本上密闭第二框架61的所有前端表面,并且第二框架61的前端外周在整个周边上与前壁67连续。因此,第二框架61的前端部几乎不可以沿竖直方向或横向方向弹性变形或移位。相反,第二框架61的后端表面形成了用于阳端子接头或用于第二子壳体62的插入口。因此,与前端部相比,第二框架61的开口后端更易于沿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弹性变形或移位。在与横向较宽的容纳空间63相面对的双用途壁66中,易发生弹性变形或移位。在此,双用途壁66与前壁67的连接限定了支点,从而双用途壁66利用前壁67的外周为支点而以竖直倾斜的方式变形或移位。在此,双用途壁66的变形量或移位量在第二框架61(双用途壁66)的后缘处变得最大。
凸轮从动件68沿着与壳体10、60的装配接合方向交叉的向上或向下方向、从每个双用途壁66的外表面向外突出。凸轮从动件68形成在第二框架61的纵向中央稍后的位置且位于第二框架61的横向中央位置。在壳体10、60的装配接合过程中,凸轮从动件68与移动板18的连接部20接合。
锁定突起69从双用途壁66的外表面突出,并且左右对称布置。锁定突起69形成在第二框架61的后端附近,因此沿纵向方向远离凸轮从动件68。类似地,接合突起70从第二框架61的左右两个侧壁的外表面突出。接合突起70形成在第二框架61的沿纵向方向的后端,并且沿竖直方向位于中央位置。
防前移肋71在第二框架61的外周上沿周向方向延伸,以便在利用模具来形成第二框架61时能够沿纵向方向移除该模具。在凸轮从动件68、锁定突起69和接合突起70的区域中未形成防前移肋71。
阴端子接头具有公知的形状,并且在前端具有四边形管状部,在后端具有电线连接部。当壳体10、60彼此连接时,阴端子接头的突片插入到该四边形管状部中,并且接触该四边形管状部内的弹性接触构件。阴端子接头插入到第二腔体64中,同时插入到第二子壳体62中。阴端子接头相对于对称轴线(未示出)点对称地布置在第二壳体60中,并且沿着壳体10、60的装配接合方向纵向延伸。
第二子壳体62具有扁平形状,并且当从前方或后方观察时,其形成为长圆形形状。阴端子接头从后方插入到第二子壳体62中,并且,与阴端子接头连接的电线72向后方引出。在第二子壳体62的外周上形成有密封槽73,并且环形密封构件74安装在密封槽73上。
第二子壳体62从后方插入到容纳空间63中,直到第二子壳体62的前端与容纳空间63的前壁67接触,从而防止了第二子壳体62的进一步向前移动。通过稍后描述的限制构件80的加强部87的止动接合作用来防止第二子壳体62的移除。第二子壳体62的后端表面变成与第二框架61的后端表面共面。密封构件74的外周紧密地接触所述容纳空间63的内周表面,同时,密封构件74的内周表面紧密地接触所述密封槽73的底表面。因此,在第二子壳体62的外周与容纳空间63的内周之间获得了气密的密封。
双用途壁66形成上侧容纳空间63的上侧平坦内表面和下侧容纳空间63的下侧平坦内表面。上侧双用途壁66从上方与容纳在上侧容纳空间63中的密封构件74的、沿横向延伸的上侧平直部直接接触,而下侧双用途壁66从下方与容纳在下侧容纳空间63中的密封构件74的、沿横向延伸的下侧平直部直接接触。
限制构件80安装在第二框架61上。该限制构件80由合成树脂制成,当沿纵向方向观察时,其具有大致方形的框架形状,并且相对于沿壳体10、60的纵向装配接合方向的对称轴线(未示出)具有点对称形状。限制构件80具有上板81、下板82、左侧板83L和右侧板83R。限制构件80从后方组装成包围第二框架61的后端处的开口缘部的外周,并且设置其尺寸使得在限制构件80与第二框架61之间沿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不存在游隙。
两个锁定部84在限制构件80的上板81和下板82的每一个上呈悬臂状向前延伸,并且左右对称布置。锁定部84可沿竖直方向(与限制构件80组装到第二框架61时的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偏转。锁定孔85竖直贯穿每个锁定部84。类似地,接合孔86沿横向方向横向贯穿左侧板83L和右侧板83R。当从后方观察该限制构件80时,右侧板83R中的接合孔86处于比右侧板83R的竖直中央稍偏下的位置,而左侧板83L中的接合孔86处于比左侧板83L的竖直中央稍偏上的位置。
当限制构件80组装到第二框架61时,锁定孔85接合所述锁定突起69,同时,接合孔86接合所述接合突起70,以限制该限制构件80从第二框架61向后脱离。另外,限制构件80从后方接触所述防前移肋71,从而防止限制构件80相对于第二框架61向前移动。因此,限制构件80被锁定在如下状态:其中,限制构件80相对于第二框架61的纵向移位受到限制。
如图9所示,在限制构件80上形成有上下两个加强部87。加强部87形成为从限制构件80的后端缘部向内延伸的板。图9是限制构件80的正视图。当从后方观察时,确定了限制构件80的横向方向。因此,在图9中,左右方向是反的。上侧加强部87具有第一板88、第二板89和第三板90。第一板88以条形形状沿着上板81横向延伸,并且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固定高度。第二板89与第一板88的左端连续,沿着左侧板83L的上端布置,并且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第二板89的下端部形成为与左侧板83L的形成有接合孔86的区域连续。第三板90与第一板88的右端部连续,沿着右侧板83R的上端部布置,并且大致具有沿竖直方向伸长的三角形状。
下侧加强部87与上侧加强部87类似,并且具有第一板88、第二板89和第三板90。关于形状和布置结构,下侧加强部87与上侧加强部87呈点对称地布置。更具体地,第一板88以条形形状沿着下板82横向延伸,并且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固定高度。第二板89与第一板88的右端连续,沿着右侧板83R的下端部布置,并且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第二板89的上端部与右侧板83R的形成有接合孔86的区域连续。第三板90与第一板88的左端连续,沿着左侧板83L的下端部布置,并且大致具有沿竖直方向伸长的三角形状。
当限制构件80组装到第二框架61时,加强部87接触第二框架61的后端表面和第二子壳体62的后端表面。可能会施加有试图使第二子壳体62相对于第二框架61沿向后方向移位的力。然而,第二子壳体62的后端表面接触该加强部87,因此限制了第二子壳体62相对于第二框架61的向后移位(即第二子壳体62从容纳空间63中脱离)。因此,加强部87也起到了限制第二子壳体62脱离的防移除作用。
通过最初在杠杆22处于初始位置的同时将第二壳体60轻轻装配到第一壳体10的罩部13中,来连接该壳体10、60。因此,凸轮从动件68与移动板18的连接部20接合,同时,凸轮从动件68和连接部20进入凸轮槽26中。然后,使杠杆22朝向装配接合位置转动,从而通过凸轮槽26、凸轮从动件68和连接部20之间的凸轮作用(肘节倍增作用)将壳体10、60拉到一起。当杠杆22达到装配接合位置时,壳体10、60达到正常的装配接合状态,同时,阳端子接头和阴端子接头的突片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杠杆22从初始位置向装配接合位置转动的同时,由于阴端子接头和阳端子接头之间的滑动阻力,在壳体10、60之间产生了装配接合阻力。该装配接合阻力将凸轮从动件68朝向凸轮槽26侧推进,并且能够使其上形成有凸轮从动件68的双用途壁66移位。因此,以展开的方式将双用途壁66朝向外表面侧(在上侧双用途壁66的情况下是向上,而在下侧双用途壁66的情况下是向下)推进。结果,存在如下如下可能性:密封构件74与双用途壁66的内表面之间的紧密接触力可能降低,因此密封构件74与双用途壁66之间的防水性能也降低。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框架形状的限制构件80,该限制构件80装配在第二框架61的后端部。力可能会使双用途壁66竖直地变形。然而,该框架形状的限制构件80装配在双用途壁66的第二框架61上,并且限制了双用途壁66的由于展开而产生的移位。因此,密封构件74与双用途壁66的内表面之间的防水性能(密封性能)不会降低。
由于臂24上的凸轮槽26与凸轮从动件68之间的滑动阻力,力可能会使杠杆22的臂24向外移位。伴随着臂24的移位,可能会使凸轮从动件68向外移位的外力作用在凸轮从动件68上。作用在凸轮从动件68上的外力变成使双用途壁66向外移位的力。然而,限制扩展壁15形成在第一壳体10上,并且限制了臂24的向外移位。因此,臂24的向外移位受到限制,并且双用途壁66的向外移位也确实地受到限制。
力可能会使双用途壁66向外移位。如果限制构件80的刚度弱于作用在双用途壁66上的这样的力,则限制构件80将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双用途壁66将向外移位。然而,加强部87形成在限制构件80上,从而抑制了这种移位。加强部87增强了限制构件80的强度(刚度),因此限制了限制构件80的向外变形。因此,双用途壁66将不会向外移位。
当双用途壁66向外移位时,最大的移位发生在第二框架61的后开口端。然而,限制构件80沿着第二框架61的开口缘部布置,从而防止了双用途壁66的移位。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是阳型壳体,第二壳体是阴型壳体。然而,第一壳体也可以是阴型壳体,第二壳体可以是阳型壳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杠杆形成有从操作部的端部延伸的两个臂。然而,该杠杆可以是一个板。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限制杠杆向外移位的限制扩展壁形成在第一壳体上。然而,这样的限制扩展壁也可以不形成在第一壳体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部在限制构件上向内突出。然而,这样的加强件也可以不形成在限制构件上。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制构件布置在框架的开口缘部上,但该限制构件也可以布置在比框架的开口缘部更靠近凸轮从动件(在其前侧)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限制构件上的防移除部(加强部)来防止子壳体的脱离。然而,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合装置来限制子壳体的脱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部也用作防移除部。然而,也可以形成除该加强部以外的专用防移除部。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阳端子接头相对于两个壳体的装配接合方向上的对称轴线点对称地布置,但这些阳端子接头也可以以非对称的方式布置。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阴端子接头相对于两个壳体的装配接合方向上的对称轴线点对称地布置,但这些阴端子接头也可以以非对称的方式布置。
虽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限制构件相对于装配接合方向上的对称轴线是点对称的,但该限制构件也可以是非对称的。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部朝向限制构件的内周侧突出,但该加强部也可以朝向外周侧突出。

Claims (16)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10);
杠杆(22),所述杠杆(22)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并且形成有凸轮(26);以及
第二壳体(60),所述第二壳体(60)能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所述第二壳体(60)包括框架(61)、在所述框架(61)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容纳空间(63)、容纳在相应容纳空间(63)中的至少一个子壳体(62)、与所述容纳空间(63)面对的至少一个双用途壁(66)、在所述双用途壁(66)的外表面上向外突出的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68),当使所述杠杆(22)转动时,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60)能够通过由所述凸轮(26)和所述凸轮从动件(68)的接合而引起的凸轮作用来连接;
环形密封构件(74),所述环形密封构件(74)设置在所述子壳体(62)的外周与所述容纳空间(63)的内周之间;以及
框架形限制构件(80),所述框架形限制构件(80)组装到所述框架(61),所述框架形限制构件(80)包围所述框架(61)并且限制所述双用途壁(66)的向外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形成有限制扩展壁(15),并且所述限制扩展壁(15)被构造成限制所述杠杆(22)的向外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加强部(87)在所述限制构件(80)上向内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加强部(87)在所述限制构件(80)上充分地向内突出,以接合所述子壳体(62)并防止所述子壳体(62)从所述容纳空间(63)中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限制构件(80)锁定到所述框架(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限制构件(80)布置在所述框架(61)的开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限制构件(80)上形成有防移除部(87),并且,所述防移除部(87)被构造成与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63)中的所述子壳体(62)接合,并限制所述子壳体(62)从所述容纳空间(63)中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容纳空间(63)包括形成在所述框架(61)中的两个容纳空间(63),所述至少一个子壳体(62)包括容纳在相应容纳空间(63)中的两个子壳体(62),所述至少一个双用途壁(66)包括与相应容纳空间(63)相面对的两个双用途壁(66),所述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68)包括在相应双用途壁(66)的外表面上向外突出的两个凸轮从动件(6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组装到所述框架(61)上的所述框架形限制构件(80)布置在所述双用途壁(66)的外面,并且限制所述双用途壁(66)的向外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夹子(40),所述夹子(40)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10)并且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壳体(10)安装到面板(P)。
11.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10);
杠杆(22),所述杠杆(22)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并且形成有凸轮(26);以及
第二壳体(60),所述第二壳体(60)能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所述第二壳体(60)包括框架(61)、在所述框架(61)中形成的容纳空间(63)、容纳在相应容纳空间(63)中的子壳体(62)、与所述容纳空间(63)面对的双用途壁(66)、在所述双用途壁(66)的外表面上向外突出的凸轮从动件(68),当使所述杠杆(22)移动时,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60)能够通过由所述凸轮(26)和所述凸轮从动件(68)的接合而引起的凸轮作用来连接;
环形密封件(74),所述环形密封件(74)位于所述子壳体(62)的外周与所述容纳空间(63)的内周之间;以及
框架形限制构件(80),所述框架形限制构件(80)围绕所述框架(61)组装,并且限制所述双用途壁(66)的向外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形成有限制扩展壁(15),并且所述限制扩展壁(15)被构造成限制所述杠杆(22)的向外移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加强部(87)在所述限制构件(80)上向内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加强部(87)在所述限制构件(80)上充分地向内突出,以接合所述子壳体(62)并防止所述子壳体(62)从所述容纳空间(63)中脱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限制构件(80)锁定到所述框架(61)。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限制构件(80)布置在所述框架(61)的开口端。
CN201010623064.9A 2010-01-08 2010-12-31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52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2671 2010-01-08
JP2010002671A JP5476999B2 (ja) 2010-01-08 2010-01-08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5210A true CN102185210A (zh) 2011-09-14
CN102185210B CN102185210B (zh) 2014-01-29

Family

ID=44258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306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5210B (zh) 2010-01-08 2010-12-3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42213B2 (zh)
JP (1) JP5476999B2 (zh)
CN (1) CN10218521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941A (zh) * 2013-04-05 2014-10-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425970A (zh) * 2013-08-28 2015-03-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04701667A (zh) * 2013-12-09 2015-06-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284017A (zh) * 2013-06-12 2016-01-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305988A (zh) * 2016-04-19 2017-10-3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带连接器的单元
CN112290274A (zh) * 2019-07-22 2021-01-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器的端子保护装置
CN113039684A (zh) * 2018-09-24 2021-06-25 Ti汽车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连接器组件
CN112290274B (zh) * 2019-07-22 2024-06-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器的端子保护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6639B2 (en) 2013-03-15 2018-10-02 Hans Johann Horn Binder apparatus
US9455521B2 (en) * 2014-12-03 2016-09-27 Hyundai Motor Company Lever type connec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8097A (ja) * 1994-09-06 1996-03-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割コネクタ
JP2008027652A (ja) * 2006-07-19 2008-02-07 Molex Inc レバー付コネクタ
US20080188114A1 (en) * 2007-02-05 2008-08-07 Chul-Sub Lee Connector With A Lever
CN101536270A (zh) * 2006-09-11 2009-09-16 Jst公司 直插式密封电连接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93053B (en) * 1994-09-06 1998-10-2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Divisional connector
JP3470617B2 (ja) * 1998-10-30 2003-11-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3173840A (ja) * 2001-12-05 2003-06-20 Jst Mfg Co Ltd 防水コネクタ
JP4968170B2 (ja) * 2008-04-28 2012-07-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8097A (ja) * 1994-09-06 1996-03-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割コネクタ
JP2008027652A (ja) * 2006-07-19 2008-02-07 Molex Inc レバー付コネクタ
CN101536270A (zh) * 2006-09-11 2009-09-16 Jst公司 直插式密封电连接器设备
US20080188114A1 (en) * 2007-02-05 2008-08-07 Chul-Sub Lee Connector With A Lever
CN101242053A (zh) * 2007-02-05 2008-08-13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带有杠杆的连接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941B (zh) * 2013-04-05 2016-05-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103941A (zh) * 2013-04-05 2014-10-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284017B (zh) * 2013-06-12 2017-12-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284017A (zh) * 2013-06-12 2016-01-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9640894B2 (en) 2013-06-12 2017-05-02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04425970B (zh) * 2013-08-28 2017-09-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04425970A (zh) * 2013-08-28 2015-03-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04701667A (zh) * 2013-12-09 2015-06-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701667B (zh) * 2013-12-09 2017-07-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305988A (zh) * 2016-04-19 2017-10-3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带连接器的单元
CN107305988B (zh) * 2016-04-19 2019-08-2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带连接器的单元
CN113039684A (zh) * 2018-09-24 2021-06-25 Ti汽车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连接器组件
CN113039684B (zh) * 2018-09-24 2023-03-07 Ti汽车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连接器组件
CN112290274A (zh) * 2019-07-22 2021-01-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器的端子保护装置
CN112290274B (zh) * 2019-07-22 2024-06-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器的端子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70947A1 (en) 2011-07-14
JP5476999B2 (ja) 2014-04-23
CN102185210B (zh) 2014-01-29
US8142213B2 (en) 2012-03-27
JP2011142032A (ja) 201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5210B (zh) 连接器
US7104831B2 (en) Connector
JP4517940B2 (ja) コネクタ
EP1830436B1 (en) 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US8215987B2 (en) Fluidproof connector
CN1068977C (zh) 连接器
JP5423233B2 (ja) コネクタ
US7172442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KR100933261B1 (ko) 커넥터,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그 접속 방법
CN101330175B (zh) 液密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2544900B (zh) 杠杆型连接器
US20080009186A1 (en) Connector
US8485838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with collective rubber stopper
CN107039824A (zh) 连接器
CN102195205A (zh) 杠杆式连接器
JP2004319155A (ja) コネクタ
JP2011204494A (ja) レバー式電気コネクタ
KR101411202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7026360A (zh) 连接器
CN107039825A (zh) 连接器
US20110304133A1 (en) Connector for fluid piping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2164115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20140370733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JP2015144103A (ja) コネクタ
JP3999426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