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5970A -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5970A
CN104425970A CN201410429667.3A CN201410429667A CN104425970A CN 104425970 A CN104425970 A CN 104425970A CN 201410429667 A CN201410429667 A CN 201410429667A CN 104425970 A CN104425970 A CN 104425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hydrops
pod
chime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96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5970B (zh
Inventor
原照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5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5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27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with evacuation of penetrat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能够防止液体沿着壳体的上表面流动而进入到基板侧。在连接器(10)中,从壳体(12)延伸出的端子配件(11)与基板(50)连接,覆盖所述基板(50)的外壳(51)覆盖在所述壳体(12)的上表面(12U)侧,在所述壳体(12)的上表面设置有积液部(28),所述积液部(28)形成为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槽(29)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槽(31)连接的形态。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连接器装置,具备与基板连接的连接器、以及覆盖该连接器和基板的外壳。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中,将从壳体的后表面延伸出的端子配件与基板连接。基板由外壳覆盖而防止该基板与异物的接触。连接器固定于基板的边缘部,外壳覆盖基板的上表面侧整体和壳体的上表面中的靠近基板侧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32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在上述这种结构的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中,一般来说,为了防止水等液体从外壳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进入,覆盖有防滴薄板。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性,存在着即使万一液体进入到该间隙也想要防止该液体沿着壳体的上表面流动而进入到基板侧的期望。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能够防止液体沿着壳体的上表面流动而进入到基板侧。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从壳体延伸出的端子配件与基板连接,覆盖所述基板的外壳覆盖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侧,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积液部,所述积液部形成为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槽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槽连接的形态。
根据这种结构,与例如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延伸的槽没有连接而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积液部的槽整体的长度较长,因此能够相应地积存更多的液体,从而能够防止液体沿着壳体的上表面流动而进入基板侧。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积液部到达所述壳体的侧面。根据这种结构,积存在积液部中的液体到达壳体的侧面而被排出到壳体的外侧,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防止液体沿着壳体的上表面流动而进入基板侧。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具有:连接器嵌合部,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以及杆容纳部,容纳对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动作进行辅助的杆,所述连接器嵌合部与所述杆容纳部由隔壁隔开,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杆容纳部连通的开口部,所述积液部到达所述开口部。
根据这种结构,积存在积液部中的液体到达开口部,在不会进入连接器嵌合部的情况下被排到杆容纳部,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防止液体沿着壳体的上表面流动而进入基板侧。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中,具备: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以及外壳,覆盖所述基板并且覆盖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侧,所述外壳中的对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侧进行覆盖的主体板部的边缘部突出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中的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前端缘的前方,并且在所述主体板部的边缘部设置有挡水突部,该挡水突部以封闭所述主体板部和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前方的方式突出。
根据这种结构,利用外壳的主体板部覆盖壳体的上表面整体,因此水不易附着在壳体的上表面上,而且通过在主体板部的边缘部设置的挡水突部,液体不易进入到壳体的上表面和外壳之间的间隙中,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液体沿着壳体的上表面流动而进入到基板侧。
另外,也可以是,具备能够与所述连接器嵌合的对方侧连接器,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设置有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正确嵌合的状态下容纳所述挡水突部的容纳凹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防止液体沿着壳体的上表面流动而进入到基板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阳连接器与基板连接并且由外壳覆盖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的正确的嵌合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阳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阳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阳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阳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积液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表示阳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与图6的A-A位置的剖面相当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阳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与图6的B-B位置的剖面相当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阳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与图6的C-C位置的剖面相当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与基板连接并且由外壳覆盖的状态下的阳连接器的积液部和上表面排水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与基板连接并且由外壳覆盖的状态下的阳连接器的上表面排水槽和侧面排水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与阴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与阴连接器嵌合前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与阴连接器嵌合前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与阴连接器嵌合后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3详细地说明将本发明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为与安全气囊电路连接的安全气囊用连接器,是能够与阴型的连接器(对方侧连接器,以下称为阴连接器40)嵌合的阳型的连接器(以下称为阳连接器10)。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40是通过对阴连接器40所具备的杆43转动操作来对其嵌合动作和脱离动作进行辅助的杆式的连接器。以下,在各结构部件中,分别将与对方侧的嵌合面侧作为前方、将其相反侧作为后方、将图1的上侧作为上方、将下侧作为下方来进行说明。并且,将从正面观察阳连接器10时的右侧(图5的右侧)作为右方、将左侧(图5的左侧)作为左方来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阴连接器40是在保持阴型的端子配件(以下称为阴端子配件41)的阴壳体42组装杆43而成的。阴壳体42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大致方形的块状,在其内部容纳阴端子配件41。
在阴壳体42的外周面嵌合安装有呈大致方形的角形状的密封环44,在阴连接器40与阳连接器10的正确的嵌合状态下,密封环44被夹持在阴壳体42的外周面和后述的连接器嵌合部14的内周面之间,将连接器嵌合部14的内部保持在密封状态(参照图3)。另外,在密封环44的外侧,以覆盖密封环44的方式设置有外嵌于连接器嵌合部14的罩部45。
在阴壳体42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对阴壳体42与阳连接器10的嵌合动作进行辅助的杆43。杆43形成为大致门形,具备一对形成有凸轮槽47的凸轮板46和连接所述凸轮板46的操作部(未图示)。
在杆43的初始位置上,凸轮槽47的入口朝向前方,当使两个连接器10、40较浅地嵌合时,从凸轮槽47的入口导入后述的凸轮销18。接着,当使杆43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时,凸轮销18沿凸轮槽47移动,通过基于该两者的卡合的凸轮作用而使两个连接器10、40彼此接近。接着,当杆43到达嵌合位置时,凸轮销18到达凸轮槽47的里端,两个连接器10、40成为正确地嵌合的状态。
在凸轮板46设置有形成为能够在凸轮板46的板厚方向上弹性弯曲的锁定臂49,在锁定臂49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锁定突起49P。锁定突起49P与后述的阳连接器10的锁定孔26嵌合,将两个连接器10、40锁定在正确的嵌合状态。
阳连接器10构成为具备多个阳型的端子配件(以下称为阳端子配件11)和保持阳端子配件11的阳壳体12。如图1所示,阳连接器10为从阳壳体12延伸出的阳端子配件11与基板50连接的基板用连接器,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侧覆盖有覆盖基板50的外壳51。
阳壳体12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其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能够分别与阴连接器40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14。各连接器嵌合部14形成为在前方开口的形态,阴连接器40紧密地嵌合在其内部。多个连接器嵌合部14被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形态,阳连接器12在整体上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形状。三个连接器嵌合部14中的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连接器嵌合部14比位于两端的连接器嵌合部14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大(参照图5)。
阳端子配件11是将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方线材弯折成L字状而成的,其被压入并保持在形成于各连接器嵌合部14的里壁的端子插入孔15中(参照图12)。如图1所示,压入到端子插入孔15中的阳端子配件11的一端侧从连接器嵌合部14的里壁向前方突出,能够与对应的阴端子配件41电连接。而且,阳端子配件11的另一端侧从阳壳体12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并向下方呈直角地延伸,其插入形成于基板50的未图示的通孔,通过锡焊等与未图示的导电路径连接。
阳壳体12具备在两个连接器10、40嵌合时容纳杆43的杆容纳部16。杆容纳部16设置为与连接器嵌合部14相同的数量,并且分别设置于连接器嵌合部14的上侧(参照图5)。如图9所示,杆容纳部16与连接器嵌合部14由隔壁17隔开,杆容纳部16为在前方开口的形态。另外,如图5所示,在阳壳体12的侧面12S,在连接器嵌合部14的侧面与杆容纳部16的侧面的边界形成有台阶部(以下称为侧面台阶部13),杆容纳部16的侧面位于比连接器嵌合部14的侧面稍靠外侧的位置。
而且,如图7所示,在阳壳体12的两个侧面12S设置有侧面排水槽19。侧面排水槽19是具有与后述的后横槽31H相同的宽度尺寸和相同的深度尺寸的槽,其与后横槽31H连续地形成。侧面排水槽19从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朝向下方笔直地延伸,其下端到达侧面台阶部13。
在阳壳体12设置有一对圆柱状的凸轮销18。一对凸轮销18设置于各杆容纳部16的下表面和阳壳体12的下表面。杆容纳部16的凸轮销18从杆容纳部16的下表面向上方突出而形成,阳壳体12的下表面的凸轮销18在与杆容纳部16的凸轮销18同轴的位置从阳壳体1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而形成(参照图5)。凸轮销18在各杆容纳部16中设置在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靠近左侧的位置。
而且,在阳壳体12的下表面设置有能够与杆43的凸轮板46的周缘部嵌合的凸轮板嵌合部21。通过凸轮板46的周缘部嵌合于该凸轮板嵌合部21,能够避免杆43以凸轮板46从阳壳体12向下方分离的方式打开变形。
如图4所示,在阳壳体12的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肋部22。肋部22设置在阳壳体12的两侧面12S和上表面12U的范围。肋部22中的设置于阳壳体12的侧面12S的部分成为压入部22P,该压入部22P压入到在外壳51上形成的未图示的槽中。而且,肋部22中的设置于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的部分成为阻止水进一步进入后方的防水部22W。防水部22W设置在阳壳体12的整个宽度范围。如图3所示,防水部W的高度尺寸与杆容纳部16的高度尺寸相同。
如图7所示,在防水部22W与杆容纳部16之间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形态的槽部23。槽部23具有与杆容纳部16的高度尺寸相同的深度尺寸,形成为在阳壳体12的两侧敞开的形态。另外,如图12所示,设置于外壳51的壁部52嵌合于该槽部23。
如图9所示,在槽部23的底面沿前后形成有一对上表面排水槽24。一对上表面排水槽24中的前侧的上表面排水槽24沿着杆容纳部16的后壁面16L,后侧的上表面排水槽24沿着防水部22W的前表面,在阳壳体12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如图11所示,上表面排水槽24的两端到达阳壳体12的两侧面12S,上表面排水槽24的底面形成为从阳壳体1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朝向阳壳体12的两侧面12S下降的锥形形状。
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与沿外壳51的外周缘向下方鼓出的鼓出部53对应地设置有凹陷部25(参照图3)。凹陷部25沿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的前端缘形成于阳壳体12的整个宽度范围(参照图4)。
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设置有锁定孔26。锁定孔26被设置为与连接器嵌合部14相同的数量。锁定孔26是形成为方形形状且从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贯通到杆容纳部16的孔。在各锁定孔26嵌合并卡定有设置于杆43的锁定突起49P。锁定孔26设置于比各杆容纳部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稍靠右侧的位置。
并且,如图6所示,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形成有多个开口部27。开口部27是用于使凸轮销18的后表面成形的脱模孔。如图10所示,开口部27构成从各凸轮销18的中心到靠近杆容纳部16的后壁面16L的位置的、在前后方向上稍长的矩形形状,其从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贯通到杆容纳部16。开口部27形成为与设置于杆容纳部16的凸轮销18相同的数量即三个。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三个开口部27中的位于壳体的右端侧的开口部27称为一端侧开口部27E,将位于左端侧的开口部27称为另一端侧开口部27S,将位于一端侧开口部27E和另一端侧开口部27S之间的开口部27称为中间开口部27M(参照图6)。
而且,如图6所示,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积液部28,所述积液部28形成为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槽29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槽31连接的形态。多个积液部28以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形成的开口部27为边界进行配置。各积液部28形成为将至少一个纵槽29和一个横槽31连接的形态。各积液部28分别到达阳壳体12的侧面12S或者开口部27。构成积液部28的纵槽29和横槽31的深度尺寸在整体范围大致固定。
构成积液部28的横槽31具有:后横槽31H,其位于靠近阳壳体12的后端的位置;以及中央横槽31M,其位于前后方向的中央。后横槽31H在各积液部28中到达阳壳体12的侧面12S或者开口部27,中央横槽31M将纵槽29之间在左右方向上连接。各积液部28的后横槽31H彼此以及中央横槽31M彼此分别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齐。
如图10所示,后横槽31H位于从杆容纳部16的后壁面16L向前侧隔开预定尺寸的位置,并且与后壁面16L大致平行地延伸。如图6所示,中央横槽31M将后述的长纵槽29L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与短纵槽29S的前端部连接,并且与后横槽31H大致平行地延伸。另外,所有横槽31的宽度尺寸都相同且大致恒定。
如图6所示,构成积液部28的纵槽29具备长度尺寸较大的长纵槽29L和长度尺寸较小的短纵槽29S。长纵槽29L从相对于凹陷部25向后侧分离预定的间隔的位置到后横槽31H为止呈直线状地延伸。长纵槽29L的前端位于比锁定孔26的前缘近靠后侧且比中央靠近前侧的位置。
在各锁定孔26的后侧各设置有一对短纵槽29S,所述短纵槽29S的长度尺寸为长纵槽29L的长度尺寸的大致一半。一对短纵槽29S的左右方向的间隔在所有的积液部28都是相同的。
并且,四个积液部28中的形成于一端侧开口部27E的右侧的积液部28(以下称为第一积液部28F)各具备两条长纵槽29L和短纵槽29S,两条长纵槽29L配置在右侧,两条短纵槽29S配置在左侧。两条长纵槽29L彼此、以及两条短纵槽29S彼此分别由后横槽31H连接,长纵槽29L和短纵槽29S由中央横槽31M连接。连接两条长纵槽29L的后横槽31H的一端到达阳壳体12的侧面12S,连接两条短纵槽29S的后横槽31H的一端到达一端侧开口部27E。
四个积液部28中的形成于另一端侧开口部27S的左侧的积液部28(以下称为第二积液部28S)各具备一条长纵槽29L和后横槽31H,后横槽31H的两端到达另一端侧开口部27S和阳壳体12的侧面12S。
并且,形成于第一积液部28F和第二积液部28S之间的积液部28中的、形成于中间开口部27M的右侧的积液部28(以下称为第三积液部28T)和形成于中间开口部27M的左侧的积液部28(以下称为第四积液部28G)为大致相同的形态,各自具备三条长纵槽29L和两条短纵槽29S,三条长纵槽29L配置在右侧,两条短纵槽29S配置在左侧。三条长纵槽29L彼此和两条短纵槽29S彼此分别由后横槽31H连接,长纵槽29L和短纵槽29S由中央横槽31M连接。
在第三积液部28T中,连接三条长纵槽29L的后横槽31H的一端到达一端侧开口部27E,连接两条短纵槽29S的后横槽31H的一端到达中间开口部27M。在第四积液部28G中,连接三条长纵槽29L的后横槽31H的一端到达中间开口部27M,连接两条短纵槽29S的后横槽31H的一端到达另一端侧开口部27S。
第三积液部28T和第四积液部28G中的在中间开口部27M的左右配置的长纵槽29L和短纵槽29S形成为宽度尺寸比其他长纵槽29L和短纵槽29S稍大的大宽度长纵槽32和大宽度短纵槽33。
接下来,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阳连接器10中,在万一液体进入到外壳51与阳壳体12之间的间隙(鼓出部53与凹陷部25之间的间隙)而附着于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的情况下,液体落到积液部28,沿着构成积液部28的纵槽29和横槽31的壁面流动而在积液部28内扩开。此时,积液部28为纵槽29与横槽31连接的形态的迷宫结构,因此,与例如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延伸的槽没有连接而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构成积液部28的槽整体的长度尺寸较长,因此积液部28能够相应地积存更多的液体。
积存在积液部28中的液体最终到达阳壳体12的侧面12S或开口部27而排出到阳壳体12的外侧。到达阳壳体12的侧面12S的液体沿着在阳壳体12的侧面12S形成的侧面排水槽19流动而被排出,到达开口部27的液体被排出到杆容纳部16。在此,杆容纳部16与连接器嵌合部14由隔壁17隔开,因此从杆容纳部16排出的液体不会到达连接器嵌合部14的内部,而是被排出到阳壳体12的外侧。这样一来,积存在积液部28的液体不仅从阳壳体12的侧面12S排出,而且也从阳壳体12的中间部分排出。
因此,即使万一液体进入外壳体51与阳壳体12之间的间隙,该液体也会积存在积液部28,最终高效地排出到阳壳体12的外部,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该液体进入到基板50侧。
如以上说明地,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设置有积液部28,所述积液部28形成为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槽29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槽31连接的形态。由此,与例如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延伸的槽没有连接而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积液部28的槽的长度较长,因此能够相应地积存更多的液体,从而能够防止液体沿着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流动而进入基板50侧。
而且,积液部28到达阳壳体12的侧面12S。由此,积存在积液部28中的液体到达阳壳体12的侧面12S而被排出到阳壳体12的外侧,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防止液体沿着壳体12的上表面12U流动而进入基板50侧。
进而,阳壳体12具有:连接器嵌合部14,其能够与阴连接器40嵌合;以及杆容纳部16,其容纳对阳壳体12与阴连接器40的嵌合动作进行辅助的杆43,连接器嵌合部14与杆容纳部16由隔壁17隔开,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形成有与杆容纳部16连通的开口部27,积液部28到达开口部27。由此,积存在积液部28中的液体到达开口部27,在不进入连接器嵌合部14的情况下被排出到杆容纳部16,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防止液体沿着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流动而进入基板50侧。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4~图17详细地说明将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具体化的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装置60在如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使外壳61中的对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进行覆盖的主体板部62的边缘部62E突出到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中的与阴连接器65的嵌合方向前端缘12E的前方,并且在主体板部62的边缘部62E设置有挡水突部64,该挡水突部64以封闭外壳61和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之间的间隙的前方的方式突出。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装置60具备: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阳连接器10;在整体上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外壳51相同的结构的外壳61;以及在整体上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阴连接器40相同的结构的阴连接器65。
外壳61具有覆盖基板50和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的主体板部62、以及围绕基板50的周围和阳壳体12的侧面12S的侧板部63,并在整体上构成四角箱形状。
如图16所示,主体板部62的边缘部62E突出到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的前端缘(凹陷部25的前端缘)12E以及阳壳体12的前端面(与阴连接器65的嵌合面)12M的前方。而且,主体板部62的边缘部62E突出到侧板部63中的对阳壳体12的侧面12S进行覆盖的部分的前端缘63E的前方。
如图16所示,在主体板部62的边缘部62E设置有挡水突部64,该挡水突部64以封闭外壳61和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之间的间隙的前方的方式突出。挡水突部64构成在阳壳体12的宽度方向整体范围设置的壁状。挡水突部64构成相对于主体板部62的板面大致垂直而下垂。挡水突部64的下端位于外壳61和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之间的间隙的下方。另外,挡水突部64的下端中的前端缘部成为带有圆角的圆角缘部64M,后端缘部成为朝向后方构成向斜上方上升的倾斜的倾斜缘部64K。
如图17所示,在阴连接器65设置有在阴连接器65与阳连接器10正确嵌合状态下容纳挡水突部64的容纳凹部66。容纳凹部66设置在阴连接器65的上表面,详细地说,容纳凹部66设置于在杆43的凸轮板46上设置的锁定臂49中的锁定突起49P的后侧的部分。容纳凹部66具备使挡水突部64的下端不会抵接于阴连接器65的深度尺寸和前后方向的尺寸。
在正确嵌合状态的连接器装置60中,在液体从阳连接器10的前方向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和外壳61之间的间隙飞溅的情况下,该液体抵接在挡水突部64的前表面而在上下方向上溅开。而且,在正确嵌合状态的连接器装置60中,在液体从上方落下的情况下,即使该液体落在外壳61的上表面而最终到达主体板部62的前端,也会沿着挡水突部64的前表面流动而落到下方。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液体进入到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和外壳61之间的间隙中。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2中,具备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阳连接器10、覆盖基板50且覆盖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侧的外壳61、以及能够与阳连接器10嵌合的阴连接器65,外壳61中的对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进行覆盖的主体板部62的边缘部62E突出到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中的与阴连接器65的嵌合方向前端缘12E的前方,在主体板部62的边缘部62E设置有挡水突部64,该挡水突部64以封闭外壳61和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之间的间隙的前方的方式突出,而且,在阴连接器65设置有在阴连接器65与阳连接器10正确嵌合状态下容纳挡水突部64的容纳凹部66。由此,利用外壳61的主体板部62覆盖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整体,因此水不易附着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上,而且通过在主体板部62的边缘部62E设置的挡水突部64,液体不易进入到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和外壳61之间的间隙中,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液体沿着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流动而进入到基板50侧。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设置有多个积液部28,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阳壳体的上表面仅设置一个积液部。
(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设置有开口部27,积液部28到达阳壳体12的侧面12S或开口部27,不过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无论是否在阳壳体的上表面设置开口部,积液部都仅到达阳壳体的侧面。
(3)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阳壳体12的上表面12U设置有开口部27,积液部28到达阳壳体12的侧面12S或开口部27,不过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积液部仅到达开口部。
(4)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积液部28的具体的形态的一例,不过积液部的形态不限于此,只要构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槽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槽连接的迷宫结构,则可以是任意的形态。
(5)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纵槽29具有长度尺寸不同的长纵槽29L和短纵槽29S,不过除此之外,也可以是还具有长度尺寸进一步不同的纵槽,或者也可以使所有的纵槽长度尺寸相同。
(6)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横槽31具有前后方向的位置不同的后横槽31H和中央横槽31M,不过除此之外,也可以是还具有前后方向的位置进一步不同的横槽,或者也可以使所有的横槽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相同。
(7)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形成为横槽31到达阳壳体12的开口部27的形态,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纵槽到达开口部。
(8)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第一积液部28F、第三积液部28T和第四积液部28G中长纵槽29L统一配置在右侧,短纵槽29S统一配置在左侧,不过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长纵槽与短纵槽交替地配置。
(9)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中间横槽31连接长纵槽29L和短纵槽29S,不过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长纵槽彼此连接,将短纵槽彼此连接。
(10)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容纳凹部66设置于在杆43上设置的锁定臂49中的锁定突起49P的后侧的部分,不过不限于此,只要挡水突部64不会抵接于阴连接器,则无需特别地设置容纳凹部66,而且也可以在其他部位设置容纳凹部66。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从壳体延伸出的端子配件与基板连接,覆盖所述基板的外壳覆盖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侧,
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积液部,所述积液部形成为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槽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槽连接的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积液部到达所述壳体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连接器嵌合部,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以及杆容纳部,容纳对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动作进行辅助的杆,
所述连接器嵌合部与所述杆容纳部由隔壁隔开,
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杆容纳部连通的开口部,
所述积液部到达所述开口部。
4.一种连接器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
外壳,覆盖所述基板并且覆盖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侧,
所述外壳中的对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侧进行覆盖的主体板部的边缘部突出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中的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前端缘的前方,并且在所述主体板部的边缘部设置有挡水突部,该挡水突部以封闭所述主体板部和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前方的方式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具备能够与所述连接器嵌合的对方侧连接器,
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设置有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正确嵌合的状态下容纳所述挡水突部的容纳凹部。
CN201410429667.3A 2013-08-28 2014-08-27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04425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6333 2013-08-28
JP2013176333 2013-08-28
JP2013-242599 2013-11-25
JP2013242599A JP6065227B2 (ja) 2013-08-28 2013-11-25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5970A true CN104425970A (zh) 2015-03-18
CN104425970B CN104425970B (zh) 2017-09-15

Family

ID=52470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9667.3A Active CN104425970B (zh) 2013-08-28 2014-08-27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62661B2 (zh)
JP (1) JP6065227B2 (zh)
CN (1) CN104425970B (zh)
DE (1) DE102014011903A1 (zh)
IN (1) IN2014DE0223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1667A (zh) * 2013-12-09 2015-06-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352354A (zh) * 2018-06-29 2021-02-0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防水连接器的装配结构及防水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8202B2 (ja) * 2014-12-05 2019-10-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電子装置
JP7161926B2 (ja) * 2018-11-30 2022-10-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電子装置
CN113439370B (zh) 2019-02-21 2023-12-0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3872A (zh) * 1997-10-01 1999-04-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接插件
US20040102077A1 (en) * 2002-11-19 2004-05-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929225A (zh) * 2005-09-02 2007-03-1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JP2007242241A (ja) * 2006-03-03 2007-09-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コネクタ
CN101110505A (zh) * 2006-06-15 2008-0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185210A (zh) * 2010-01-08 2011-09-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3143286A (ja) * 2012-01-11 2013-07-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08978D0 (en) * 1983-03-31 1983-05-11 Bicc Plc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3145304B2 (ja) * 1996-04-26 2001-03-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の結合構造
US6113407A (en) * 1998-09-30 2000-09-05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as exchange membrane
JP2001118628A (ja) * 1999-10-21 2001-04-2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858186B2 (ja) * 2007-01-24 2012-0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US7597573B2 (en) * 2007-02-26 2009-10-0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high current power connector with cooling slot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3872A (zh) * 1997-10-01 1999-04-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接插件
US20040102077A1 (en) * 2002-11-19 2004-05-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929225A (zh) * 2005-09-02 2007-03-1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JP2007242241A (ja) * 2006-03-03 2007-09-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コネクタ
CN101110505A (zh) * 2006-06-15 2008-0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185210A (zh) * 2010-01-08 2011-09-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3143286A (ja) * 2012-01-11 2013-07-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1667A (zh) * 2013-12-09 2015-06-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701667B (zh) * 2013-12-09 2017-07-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352354A (zh) * 2018-06-29 2021-02-0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防水连接器的装配结构及防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62661B2 (en) 2016-06-07
US20150064948A1 (en) 2015-03-05
CN104425970B (zh) 2017-09-15
DE102014011903A1 (de) 2015-03-05
JP6065227B2 (ja) 2017-01-25
JP2015065140A (ja) 2015-04-09
IN2014DE02239A (zh) 2015-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5970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04701667B (zh) 连接器
CN104241972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安装体
KR101680191B1 (ko) 커넥터
EP2624374B1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384036B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插塞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CN101267072B (zh) 用于基板的连接器
CN109804511A (zh) 连接器结构
CN104466523A (zh) 连接器
CN109417250B (zh) 屏蔽连接器
CN106299828B (zh) 接头连接器
US8182287B2 (en) Shield case, an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CN104638445A (zh) 连接器
CN103855507B (zh) 电连接器
CN101515677A (zh) 连接器、光传输模块以及光-电传输模块
CN202084761U (zh) 连接器
CN107591755B (zh) 电连接箱的排水结构
US75104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board locks
CN107615593B (zh) 橡胶栓组件
CN104659503A (zh) 连接器
CN109792124A (zh) 连接器结构
CN101282618A (zh) 电子器件的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焊接连接构造
US2015001782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supporting plat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the same
CN101420087A (zh) 连接器
CN102656749B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