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401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84017B CN105284017B CN201480032896.XA CN201480032896A CN105284017B CN 105284017 B CN105284017 B CN 105284017B CN 201480032896 A CN201480032896 A CN 201480032896A CN 105284017 B CN105284017 B CN 1052840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alignment sheets
- male
- bar
- male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连接器(1)具有:阳连接器(3),其设有卡止部(11);对准板(7),其包括被卡合部(15)、和设在阳端子的基端侧的面的被卡止部(17),在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的状态下被卡止部与卡止部抵接,从而阻止对准板(7)向阳端子的基端侧的移动;阴连接器(5);及杆(31),其包括卡合部(19),相对于阴连接器进行预定的限定运动,在将阴连接器和对准板从阳连接器取下时,卡合部与对准板的被卡合部卡合,使对准板向从阳连接器离开的一侧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具有对准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图1、图2A、图2B所示的连接器(杆嵌合式连接器)301(参照专利文献1)。
连接器301包括:阴壳体(阴连接器,female connector housing)303、阳壳体(阳连接器,male connector housing)305、移动板(moving plate)307、及杆309。
移动板307包括:形成有端子插通孔(插入孔)311的板主体308;及设在该板主体308上且临时卡止于阴壳体303的多个临时卡止部310。
临时卡止部310被配置为:在与嵌合于阴壳体303的杆309的旋转轴正交的多条直线上,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
阳壳体305和移动板307向阴壳体303的设置如下这样进行。
将移动板307放置到阳壳体305。此时,将在阳壳体305的罩部(hood part)313内突出的阳端子金属件(阳端子)315分别以对应的方式插入到形成于移动板307的端子插通孔311。
接下来,使阴壳体303与阳壳体305的结合面彼此配合,并利用临时卡止部310来临时卡止。然后,将杆309从末端侧起从阴壳体303侧插入到杆插通孔317。此时,杆309被临时卡止到阴壳体303。
接下来,通过将临时卡止的杆309的操作部319、321在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从而螺纹槽(screw grooves)323、325的末端部收容杆卡合板327的卡合突起329,使阴壳体303与阳壳体305互相牵拉并嵌合。
然后,在阴壳体303与阳壳体305的嵌合完成时,如图2A所示,设在阴壳体303的杆插通孔317侧的反弹片331的卡止突起333卡止到移动板307的临时卡止片335的末端部并保持移动板307。同时,如图2B所示,在形成在阴壳体303的嵌合部的外侧壁上的反弹片337上突出设置的卡止突起339将移动板307的临时卡止片341的末端部卡止并保持移动板307。
另外,以往,已知图3至图5所示的连接器(带对准板(aligning plate)的连接器)351(参照专利文献2)。
带对准板的连接器351具有:具有嵌合空间355的连接器壳体(阳连接器)353;及能移动地设在嵌合空间355中并将阳型端子357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对准板359。在连接器壳体353的内部设有由臂部361和突起部363构成的临时卡止钩367,其将对准板359的板部365保持在临时卡止位置。在该突起部363设置有与设置在板部365的表面的洼下369内表面接触的接触部N,板部365被作业者的手、嵌合对方以外的连接器向嵌合空间355的内侧强迫按压而该洼下369被压抵于该接触部N,从而产生将臂部361向嵌合空间的内侧拉动的矢量P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733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878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301具有的问题是:施加强负载时对准板会被压入。例如,用大力将对准板压入到阳壳体侧时,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构成中,容易解除对准板的临时卡止状态,对准板会移动至阳壳体侧。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连接器351具有的问题是:由于不存在对准板的抬起构造,因此难以将一旦设置于阳壳体的对准板从阳壳体取下。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在具有阳连接器(male connector)和阴连接器(female connector)和对准板的连接器中,在临时卡止的状态下即使施加强的力(负载),对准板也不会移动至阳连接器侧,另外,容易将一旦设置的对准板从阳连接器取下。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阳连接器、对准板、阴连接器和杆,阳连接器设有阳端子和卡止部,对准板为了进行阳端子的保护和阳端子的对准的校正之中的至少任意一者而与阳端子卡合,并在阳端子的突出方向相对于阳连接器自由移动,对准板包括被卡合部、和设在阳端子的基端侧的面的被卡止部,对准板被构成为:在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的状态下,被卡止部与阳连接器的卡止部抵接,从而阻止对准板向阳端子的基端侧的移动,阴连接器被构成为:向阳连接器侧移动,从而与对准板一起设置到阳连接器,杆包括卡合部,以相对于阴连接器进行预定的限定运动的方式设于阴连接器,在杆被构成为:在从对准板和阴连接器设置于阳连接器的状态起将阴连接器和对准板从阳连接器取下时,通过相对于阴连接器在预定的方向进行限定运动,从而卡合部与对准板的被卡合部卡合,且杆使对准板向从阳连接器离开的一侧移动。
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是,将阴连接器假定为四连杆机构的机架时,杆的预定的限定运动是与机架对置的连杆的限定运动,在从对准板和阴连接器设置于阳连接器的状态起将阴连接器和对准板从阳连接器取下时,对准板的被卡合部与杆的卡合部卡合,直到对准板成为临时设置的状态,对准板被构成为:在进行了临时设置的状态下,向阳端子的末端侧的移动被阻止。
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是,在杆上设有圆弧状的第1贯通孔、和圆弧状的第2贯通孔,在阴连接器上设有圆柱状的第1突起、和圆柱状的第2突起,第1突起进入第1贯通孔,第1贯通孔与第1突起构成一对并互相卡合,第2突起进入第2贯通孔,第2贯通孔与第2突起构成一对并互相卡合。
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是,对准板的被卡合部由从对准板的主体部突出并且视为刚体的L形的突出部构成,杆的卡合部由从杆的主体部突出并且视为刚体的凸部构成,在杆的卡合部与对准板的被卡合部卡合时,杆的凸部与对准板的L形的突出部末端的弯曲的部位抵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和对准板的连接器中,即使在临时卡止的状态下施加强的力(负载),对准板也不会向阳连接器侧移动。另外取得的效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将一旦设置后的对准板从阳连接器取下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以往的连接器的图。
图2A是示出以往的连接器的移动板与阴壳体侧的卡止状态的图。
图2B是示出以往的连接器的移动板与阴壳体侧的卡止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以往的连接器的图。
图4A是示出以往的连接器的对准板被临时卡止钩保持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4B是示出以往的连接器的对准板被临时卡止钩保持的状态的图。
图4C是示出被以往的连接器的临时卡止钩保持的对准板被按压的状态的图。
图4D是示出图4C所示的对准板被进一步以大的力按压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以往的连接器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是示出阴连接器与对准板被从阳连接器取下的状态的图。
图7是图6的II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6的III部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阳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V向视图。
图11是图9的VI部的放大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动作的图。
图13A是图12的XIIIA部的放大图。
图13B是示出图12的状态下的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动作的图。
图15A是图14的XVA部的放大图。
图15B是示出图14的状态下的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动作的图。
图17A是图16的XVIIA部的放大图。
图17B是示出图16的状态下的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动作的图。
图19A是图18的XIXA部的放大图。
图19B是示出图18的状态下的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动作的图。
图21A是图20的XXIA部的放大图。
图21B是示出图20的状态下的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连接器
3 阳连接器
5 阴连接器
7 对准板
9 阳端子金属件
11 卡止部
15 被卡合部
17 被卡止部
19 卡合部
31 杆
34A 第1贯通孔
34B 第2贯通孔
36A 第1突起
36B 第2突起
40 突出部
44 凸部
46 弯曲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装置、系统的构成等与实际不同。因此,具体的构成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附图相互间当然也包含构成互不相同的部分。
另外,以下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举了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方法,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非将各构成器件的材质、形状、构造、配置等特定为下述内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如图6等所示,包括阳连接器3和阴连接器5和对准板(移动板)7和杆31。
此外,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有的情况下将空间内的预定的三个方向记为纵向、横向、上下方向。纵向与横向与上下方向互相正交。
如图10等所示,在阳连接器3中设有收容未图示的阳端子(阳触片、阳端子金属件)的端子收容室9、和卡止部(例如板保持臂)11。此外,在阳连接器3中,阳端子设于阳连接器壳体13,卡止部11由阳连接器壳体13的一部分构成。
阳连接器壳体13例如由合成树脂等电绝缘性材料一体成形。阳端子被形成为细长的棒状,互相在与长边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纵向、横向)隔开预定间隔地并列。
对准板7为了进行阳端子的保护、阳端子的对准的校正之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例如为了保护阳端子并校正阳端子的对准),而与阳端子卡合。另外,对准板7在阳端子的突出方向(长边方向、上下方向)相对于阳连接器3自由移动地卡合。
对准板7由合成树脂等电绝缘性材料一体成形,包括被卡合部15(参照图6等)和被卡止部17(参照图13B等)。被卡止部17设在阳端子的基端侧的面(对准板7的下表面),抵接在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
如图12、图13A和图13B所示,在对准板7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下,被卡止部17抵接在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从而对准板7被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卡止,对准板7被从下侧支持,阻止对准板7向阳端子的基端侧(图12、图13的下侧)移动。
另外,在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下,对准板7在阳端子的长边方向位于阳端子的中间部的预定位置。
进一步在后详细记述,但在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下,在横向被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夹着,从而对准板7也不容易向上侧移动。此外,使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对准板7向下侧移动的力的绝对值大于使其向上侧移动的力的绝对值。
阴连接器5被构成为:在阳端子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向阳连接器3侧(下侧、阳端子的基端侧)移动,从而与对准板7一起一体地设置到阳连接器3(参照图20、图21A和图21B)。
阴连接器5包括与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未图示)。在阴连接器5中,阴端子(阴端子配件)设于阴连接器壳体21。
而且,通过使阴连接器5向阳连接器3侧(下侧)移动,从而阴端子与阳端子连接。在将阴连接器5移动至阳连接器3侧(下侧)时,解除对准板7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图13B所示的状态)(如图17B所示,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从对准板7的被卡止部17脱离),对准板7被阴连接器5向阳连接器3侧(下侧)按压(参照图19A和图19B等),而与阴连接器5一起移动。
阴连接器5在与阳连接器3连接的状态(如图20、图21A和图21B所示完成了将阴连接器5和对准板7设置到阳连接器3的状态)下,对准板7的下表面23与突出有阳端子的阳连接器壳体13的部位的上表面25抵接,对准板7的上表面27与设有阴端子的阴连接器壳体21的部位的下表面29抵接,阴连接器5与对准板7与阳连接器3一体化。
杆31使用杠杆原理(principle of lever),减小将阴连接器5设置到阳连接器3时所需的力。即,在为多极的壳体(阳连接器3的阳端子、阴连接器5的阴端子的数量多)时,在将各阳端子分别同时连接到各阴端子时需要大的力,但利用杆31,能够减小将各阳端子分别连接到各阴端子的力。
如图6等所示,在杆31上设有卡合部19。杆31例如由合成树脂等电绝缘性材料一体成形,卡合部19由杆31的一部分构成。
进一步说明,杆31设于阴连接器5,相对于阴连接器5进行预定的限定运动(包含转动)。而且,在从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图20、图21A和图21B所示的设置结束状态)起,将阴连接器5和对准板7从阳连接器3取下时,通过相对于阴连接器5在预定的方向进行所述限定运动,从而卡合部19卡合到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使对准板7向从阳连接器3离开的一侧(上侧)移动。
此外,在连接器1中,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详细后述)以外能够视作刚体。即,阳连接器3的主体部32(除了卡止部11的阳连接器壳体13)、包含被卡合部15和被卡止部17的对准板7的整体、及包含卡合部19的杆31的整体能够视作刚体。即,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施加的程度的力的作用下,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以外几乎不会变形,以肉眼看不到变形的程度进行极小的弹性变形。
另外,在将阴连接器5与对准板7一起设置到阳连接器3时、设置结束时、以及将阴连接器5与对准板7一起从阳连接器3取下时,杆31持续与阳连接器3卡合。而且,使杆31相对于阴连接器5在预定的一个方向运动时,阴连接器5与对准板7一起向阳连接器3侧(下侧)移动(相对于阳连接器3移动)而被设置于阳连接器3。另外,使杆31相对于阴连接器5在与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时,阴连接器5与对准板7一起向从阳连接器3离开的一侧(上侧)移动(相对于阳连接器3移动)而被从阳连接器3取下。
此外,在杆31上设有阳连接器用被卡合部,在阳连接器3上设有杆用卡合部,杆用卡合部与阳连接器用被卡合部卡合,杆31进行限定运动时,相对于阳连接器3,阴连接器5、对准板7在上下方向移动。另外,杆31也与阴连接器5一起在上下方向移动。
杆31相对于阴连接器5的预定的限定运动例如不是单纯的转动,而是如下。即,假定阴连接器5为机构学中的四连杆机构的机架(fixed link)时,杆31进行与所述基座对置的连杆的限定运动。
进一步说明,假定四连杆机构为杠杆曲柄机构(lever crank mechanism,例如除了平行连杆机构的机构)时,杆31相对于构成机架的阴连接器5进行连杆的限定运动。
而且,从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图20、图21A和图21B所示的状态)起,将阴连接器5和对准板7从阳连接器3取下时,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卡合在杆31的卡合部19,直到对准板7成为临时设置的状态。
另外,从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起,将阴连接器5和对准板7从阳连接器3取下时,在对准板7成为了临时设置的状态时,杆31的卡合部19从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离开。
另外,对准板7被构成为:在临时设置的状态下,被阻止而难以向阳端子的末端侧(上侧)移动。
而且,即使杆31进一步移动(使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向从阳连接器3离开的方向移动),也维持对准板7的临时设置状态。
对准板7构成为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通过多个贯通孔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通,各阳端子分别进入各贯通孔,从而对准板7与阳端子卡合。
另外,如图13B等所示,通过对准板7的横向两端的预定的部位和纵向两端的预定的部位卡合于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从而对准板7相对于阳连接器3在横向和纵向被定位。
如图6等所示,在杆31设有圆弧状的第1贯通孔(也可以是凹部)34A和圆弧状的第2贯通孔(也可以是凹部)34B,在阴连接器5上设有圆柱状的第1突起36A、和圆柱状的第2突起36B。
而且,如图12等所示,第1突起36A进入第1贯通孔34A,第1贯通孔34A与第1突起36A构成一对并互相卡合,另外,第2突起36B进入第2贯通孔34B,第2贯通孔34B与第2突起36B构成一对并互相卡合。
由此,杆31相对于阴连接器5进行如上所述的与机架对置的连杆的限定运动。
另外,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如图6等所示包括从对准板7的主体部38突出并且视为刚体的L形的突出部40。杆31的卡合部19包括从杆31的主体部42突出并且视为刚体的凸部(突出部、突起)44。
而且,如图18、图20等所示,杆31的卡合部19与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卡合时,杆31的凸部44位于对准板7的L形的突出部40末端的折弯的部位(突状缘部)46的下侧。
另外,如图14、图16、图18、图20所示,从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起,将阴连接器5和对准板7从阳连接器3取下时,杆31的凸部44持续与对准板7的L形的突出部40末端的折弯的部位46抵接,直到对准板7成为临时设置的状态。
此处,进一步详细说明连接器1。
阳连接器壳体13的阳连接器主体部32如图6、图9、图10等所示,包括底部37和从该底部37的外周全周向上侧突出的罩部(侧壁部)39。阳端子在罩部39的内侧从底部37的上表面25向上侧突出。
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罩部39被形成为中空的矩形(hollow square shape),各阳端子位于罩部39的内侧,各阳端子在纵向和横向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并列。
如图11等所示,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包括:在罩部39的内侧从罩部39上端的开口部向底部37(向下侧)延伸的弹性臂41;设在该弹性臂41的末端部(下端部)的爪部43;及设在弹性臂41的末端部的抵接部45。弹性臂41的末端(下端)从底部37离开,为悬臂梁的形态。此外,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仅弹性臂41的部分会挠曲。
如图10等所示,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弹性臂41)例如设有4个,其中的2个弹性臂41设于位于横向一端的罩部39,并且另2个弹性臂41设于位于横向另一端的罩部39。另外,4个弹性臂41分别位于矩形的罩部39的各角部附近。
如图10、图13A和图13B等所示,爪部43和抵接部45在横向向罩部39的中心侧突出。另外,在纵向,抵接部45位于爪部43的外侧(阳连接器壳体13的中心侧的相反侧)。
弹性臂41的末端侧的部位(下侧的部位)在横向向阳连接器壳体13的中心侧略微弯曲(参照图13B等)。由此,在位于横向一端的罩部39设置的弹性臂41、与在位于横向另一端的罩部39设置的弹性臂41之间的距离(横向的尺寸)在弹性臂41的基端侧的部位(上侧的部位)为一定的值,但在弹性臂41的末端侧的部位,随着朝向下侧而逐渐略微减小。
如图13B等所示,爪部43从弹性臂41的末端附近的部位略微向上侧(向罩部39的开口部侧)突出。抵接部45与爪部43接在一起,在从纵向观察时,抵接部45包括与爪部43重叠的重叠部位47、及向重叠部位47的上方突出的上侧部位49(参照图13A和图13B等)。在上侧部位49的上端侧形成有倾斜的引导面51。另外,在爪部43和抵接部45的下端侧也形成有倾斜的引导面52。
被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的对准板7的纵向尺寸略小于位于纵向的两端的一对弹性臂41末端的抵接部45间的尺寸,对准板7的横向的尺寸小于位于横向的两端的一对弹性臂41间的尺寸。
对准板7使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纵向与罩部(阳连接器3)39的纵向一致、横向与罩部39的横向一致地,设置到阳连接器3。
由此,在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等下,在纵向被一对抵接部45夹着,并在横向被一对弹性臂41夹着,对准板7相对于阳连接器3在纵向、横向被定位,临时设置状态下的对准板7不容易(例如由于运送时的振动等)相对于阳连接器3向上方移动。
如图13B等所示,对准板7的被卡止部17包括设在对准板7的下表面(阳端子的基端侧的面)的凹部59。对准板7的被卡止部17的凹部59设在对准板7的横向的两端附近。
如上所述,还如图6、图7等所示,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由L形的突出部40构成。此外,突出部40从横向观察为L形。另外,被卡合部15设有一对。
进一步说明,如图7等所示,突出部40包括平板状部位53和弯曲的部位46。平板状部位53的厚度方向为纵向,在对准板7的横向的中央部,从对准板7的纵向的两端部向上方突出。突出部40的突出高度在横向一端侧低,随着朝向横向另一端侧而逐渐提高。
弯曲的部位46在平板状部位53的上端部向对准板7的中心侧突出。在弯曲的部位46处,平板状部位53的厚度(纵向的尺寸)与平板状部位53的其他部位相比以弯曲的部位46的量变厚。
并且,在被卡合部15设有增强肋(reinforcing rib)55。增强肋55在平板状部位53的横向的一端部与弯曲的部位46同样地向对准板7的中心侧突出。在增强肋55处,与弯曲的部位46处同样地,平板状部位53的厚度(纵向的尺寸)与平板状部位53的其他部位相比以增强肋55的量变厚。
阴连接器5的阴连接器壳体21被形成为长方体状。而且,在将阴连接器5设置到阳连接器3时,阴连接器5进入阳连接器3的罩部39内。此时,阴连接器5的上下方向与阳连接器3的上下方向互相一致,阴连接器5的横向与阳连接器3的横向互相一致,阴连接器5的纵向与阳连接器3的纵向互相一致。
一对圆柱状的第1突起36A、一对圆柱状的第2突起36B从阴连接器5(阴连接器壳体21)纵向的两端面略微突出。此外,各突起36A、36B在横向位于一端侧。
杆31包括门型的杆主体部42。进一步说明,杆主体部42包括平板状的第1部位61和平板状的第2部位63和第3部位65。平板状的第1部位61和平板状的第2部位63互相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平板状的第1部位61与平板状的第2部位63的横向的另一端部经由第3部位65互相连接,从而形成为门型,平板状的第1部位61和平板状的第2部位63互相平进行地展开。
第1贯通孔34A、第2贯通孔34B被形成为圆弧状,将第1部位61和第2部位63在其厚度方向贯通。在杆31设置于阴连接器5的状态下,第1突起36A进入第1贯通孔34A,第2突起36B进入第2贯通孔34B,用平板状的第1部位61和第2部位63将阴连接器5从横向夹入。而且,杆31相对于阴连接器5进行上述的限定运动。
构成杆31的卡合部19的凸部44从平板状的第1部位61和第2部位63的外侧的面突出。
顺便提及,在连接器1中,经过下面的动作,阴连接器5和对准板7被设置到阳连接器3。
作为初始状态,如图12、图13A和图13B所示,对准板7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阴连接器5从阳连接器3和对准板7离开。
在进行了对准板7的临时设置的状态下,对准板7卡合在阳端子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的爪部43进入对准板7的被卡止部17的凹部59,对准板7卡止在阳连接器3。
在对准板7被临时设置的状态下,开始将阴连接器5设置到阳连接器3时,阴连接器5位于对准板7的上侧。
从初始状态起按下杆31(向下方移动)时,阴连接器5向下侧移动。由此,阴连接器5的突出部57与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的抵接部45抵接,弹性臂41向外侧弯曲,解除对准板7的卡止(参照图15A和图15B)。另外,阴连接器5与对准板7抵接。
进一步按下杆31时,阴连接器5进一步向下侧移动,阴连接器5的突出部57进一步按压卡止部11的抵接部45,弹性臂41进一步弯曲(参照图17A和图17B)。此时,杆31的凸部44开始进入对准板7的突出部40的弯曲的部位46的下侧(参照图16)。
接下来,进一步按下杆31时,阴连接器5进一步向下侧移动,阴连接器5的突出部57越过卡止部11的爪部43且弹性臂41复原(参照图19A和图19B)。
然后,由于阴连接器5向下侧的进一步移动,如上所述,对准板7的下表面23与突出有阳端子的阳连接器壳体13的部位的上表面25抵接,对准板7的上表面27与设有阴端子的阴连接器壳体21的部位的下表面29抵接(参照图18、图19A和图19B),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向阳连接器3的设置结束(完成)(参照图20、图21A和图21B)。
另外,连接器1被构成为经过下面的动作(与设置相反的动作),从阳连接器3取下阴连接器5。
在从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向阳连接器3的设置结束的状态(从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连接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起取下对准板7与阴连接器5时,通过提起杆31来将阴连接器5向上侧移动。
由于阴连接器5向上侧的移动,进入对准板7的突出部40的弯曲的部位46的下侧的杆31的凸部44通过将弯曲的部位46向上侧按压,从而开始向对准板7的上方移动,并且开始向杆31和阴连接器5的上方移动。
接下来,通过进一步提起杆31,从而对准板7向上方移动,并且杆31和阴连接器5向上方移动,阴连接器的突出部57与阳连接器3的卡止部11的引导面52抵接,弹性臂41开始向外侧挠曲(参照图18、图19A和图19B)。
接下来,通过进一步提起杆31,阴连接器5的突出部57越过卡止部11的爪部43且弹性臂41复原(参照图15A和图15B)。另外,对准板7进一步向上方移动,进入到对准板7的突出部40的弯曲的部位46的下侧的杆31的凸部44从弯曲的部位46出来(参照图14),凸部44与弯曲的部位46成为被卡合状态(卡合部19与被卡合部15成为被卡合状态),对准板7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对准板7停止向上方移动。另一方面,阴连接器5和杆31继续向上侧移动。
接下来,通过进一步提起杆31,从而对准板7和杆31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将阴连接器5和杆31从阳连接器3和对准板7取下(参照图12、图13A和图13B)。
根据连接器1,由于被构成为:被卡止部17设在对准板7的基端侧的面(下表面),在对准板7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下,被卡止部17与阳连接器的卡止部11抵接,并阻止其向阳连接器3的基端侧(下侧)的移动,因此,即使在临时卡止(临时设置)的状态下施加强的力(负载),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对准板7向阳连接器侧移动。
另外,根据连接器1,由于被构成为:在从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起,将阴连接器5和对准板7从阳连接器3取下时,杆31的卡合部19与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卡合,使对准板7向从阳连接器3离开的一侧(上侧)移动,因此,容易将一旦设置后的对准板7从阳连接器3取下。
另外,根据连接器1,被构成为:在从对准板7和阴连接器5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状态起将阴连接器5和对准板7从阳连接器3取下时,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与杆31的卡合部19卡合直到对准板7成为临时设置的状态,之后,解除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与杆31的卡合部19的卡合状态。另外,在对准板7被临时设置的状态下,被构成为对准板7不容易向阳端子的末端侧(上侧)移动,对准板7与阳连接器3一体化。由此,在连接器1的运送时等,对准板7不会从阳连接器3脱离,阳端子被不露出而被保护。
另外,在从阳连接器3取下了阴连接器5的状态下,阴连接器5与杆31一体化,阳连接器3与临时设置于阳连接器3的对准板7一体化,从而连接器1的器件为2个,连接器1的组装作业被简化而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连接器1,由于第1突起36A进入第1贯通孔34A,第1贯通孔34A与第1突起36A构成一对并互相卡合,第2突起36B进入第2贯通孔34B,第2贯通孔34B与第2突起36B构成一对并互相卡合,因此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来实现杆31相对于阴连接器5的限定运动。
另外,根据连接器1,被构成为:在杆31的卡合部19与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卡合时,杆31的凸部44与对准板7的L形的突出部40末端的弯曲的部位46抵接,在用杆31将对准板7向上侧移动时,由于杆31的卡合部19、对准板7的被卡合部15不会挠曲,因此能够提高强度,不需要用于挠曲的空间,能够使连接器1小型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不过是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单纯例举,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具体的技术内容,还包含容易由此导出的各种变形、变更、代替技术等。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6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123619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并入本申请说明书中。
工业上的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在具有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和对准板的连接器中,即使在临时卡止的状态下施加强的力(负载),对准板也不会向阳连接器侧移动,另外,容易将一旦设置后的对准板从阳连接器取下。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阳连接器、对准板、阴连接器和杆,
所述阳连接器设有阳端子和卡止部,
所述对准板为了进行所述阳端子的保护和所述阳端子的对准的校正之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在所述阳端子的突出方向相对于所述阳连接器自由移动地与所述阳端子卡合,所述对准板包括被卡合部、和设在所述对准板的靠近所述阳端子的基端侧的面的被卡止部,所述对准板被构成为:在临时设置于所述阳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阳连接器的卡止部抵接,从而阻止所述对准板向所述阳端子的基端侧的移动,
所述阴连接器被构成为:向所述阳连接器侧移动,从而与所述对准板一起设置到所述阳连接器,
所述杆包括卡合部,以相对于所述阴连接器进行预定的限定运动的方式设于所述阴连接器,所述杆被构成为:在从所述对准板和所述阴连接器设置于所述阳连接器的状态起将所述阴连接器和所述对准板从所述阳连接器取下时,通过相对于所述阴连接器在预定的方向进行所述限定运动,从而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对准板的被卡合部卡合,且所述杆使所述对准板向从所述阳连接器离开的一侧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阴连接器假定为四连杆机构的机架时,所述杆的预定的限定运动是与所述机架对置的连杆的限定运动,
在从所述对准板和所述阴连接器设置于所述阳连接器的状态起将所述阴连接器和所述对准板从所述阳连接器取下时,所述对准板的被卡合部与所述杆的卡合部卡合,直到所述对准板成为临时设置的状态,
所述对准板被构成为:在进行了所述临时设置的状态下,向所述阳端子的末端侧的移动被阻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杆上设有圆弧状的第1贯通孔、和圆弧状的第2贯通孔,
在所述阴连接器上设有圆柱状的第1突起、和圆柱状的第2突起,
所述第1突起进入所述第1贯通孔,所述第1贯通孔与所述第1突起构成一对并互相卡合,所述第2突起进入所述第2贯通孔,所述第2贯通孔与所述第2突起构成一对并互相卡合。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准板的被卡合部由从所述对准板的主体部突出并且视为刚体的L形的突出部构成,
所述杆的卡合部由从所述杆的主体部突出并且视为刚体的凸部构成,
在所述杆的卡合部与所述对准板的被卡合部卡合时,所述杆的凸部与所述对准板的L形的突出部末端的弯曲的部位抵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23619 | 2013-06-12 | ||
JP2013123619 | 2013-06-12 | ||
PCT/JP2014/064981 WO2014199899A1 (ja) | 2013-06-12 | 2014-06-05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84017A CN105284017A (zh) | 2016-01-27 |
CN105284017B true CN105284017B (zh) | 2017-12-29 |
Family
ID=5202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2896.XA Active CN105284017B (zh) | 2013-06-12 | 2014-06-05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40894B2 (zh) |
JP (1) | JP5990330B2 (zh) |
CN (1) | CN105284017B (zh) |
WO (1) | WO201419989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27733B2 (ja) * | 2017-04-14 | 2021-09-0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WO2019234950A1 (ja) * | 2018-06-06 | 2019-12-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2811A (zh) * | 2006-10-12 | 2008-04-1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杠杆式连接器 |
CN102185210A (zh) * | 2010-01-08 | 2011-09-1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2386525A (zh) * | 2010-08-05 | 2012-03-2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杠杆型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1568B2 (en) * | 2001-02-27 | 2004-07-13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JP3601474B2 (ja) * | 2001-05-29 | 2004-12-1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US6846191B2 (en) * | 2003-01-24 | 2005-01-25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JP4413718B2 (ja) | 2004-09-01 | 2010-02-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
JP4317973B2 (ja) * | 2004-12-14 | 2009-08-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517940B2 (ja) * | 2005-05-27 | 2010-08-0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966625B2 (ja) * | 2006-10-27 | 2012-07-0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941064B2 (ja) * | 2007-04-09 | 2012-05-3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4914848B2 (ja) | 2008-02-08 | 2012-04-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アライニングプレート付きコネクタ |
-
2014
- 2014-06-05 JP JP2015522742A patent/JP59903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6-05 CN CN201480032896.XA patent/CN105284017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05 WO PCT/JP2014/064981 patent/WO201419989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
- 2015-12-09 US US14/963,365 patent/US964089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2811A (zh) * | 2006-10-12 | 2008-04-1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杠杆式连接器 |
CN102185210A (zh) * | 2010-01-08 | 2011-09-1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2386525A (zh) * | 2010-08-05 | 2012-03-2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杠杆型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84017A (zh) | 2016-01-27 |
US20160093968A1 (en) | 2016-03-31 |
WO2014199899A1 (ja) | 2014-12-18 |
JP5990330B2 (ja) | 2016-09-14 |
US9640894B2 (en) | 2017-05-02 |
JPWO2014199899A1 (ja) | 2017-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81948B (zh) | 连接器 | |
US8292650B2 (en) | Lever-type connector | |
JP7110186B2 (ja) | 筒状体及び筒状体の製造方法 | |
US2013002953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 |
CN105284017B (zh) | 连接器 | |
US20110212656A1 (en) | Terminal fitting | |
EP2405077A3 (en) | Flooring system comprising mechanically joinable floor panels | |
US20180220763A1 (en) | Luggage piece with stopper device | |
CN104470395B (zh) | 带扣 | |
CN105576445A (zh) |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KR20140009492A (ko) | 단자 금구 | |
US9843120B2 (en) | Terminal metal fitting | |
CN103765690B (zh) | 连接器 | |
US20140315417A1 (en) | Terminal structure | |
KR101665473B1 (ko) | 단자 | |
US20110119913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terminals | |
US9496636B2 (en) | Female terminal having opposed first and second pluralities of resilient pieces, with each resilient piece having a free end and a contact portion near the free end | |
CN101309575B (zh) | 散热装置组合及其扣具 | |
CN106848985A (zh) | 电线引导件 | |
CN105144507B (zh) | 端子压接装置 | |
CN104023584B (zh) | 拉链用滑件 | |
JPH0742004U (ja) | 雌型端子 | |
TWI616037B (zh) | 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5186198B (zh) | 连接夹具、连接器和包括它们的连接器组件 | |
CN105244650A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