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6926A - 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6926A
CN102166926A CN2011100717167A CN201110071716A CN102166926A CN 102166926 A CN102166926 A CN 102166926A CN 2011100717167 A CN2011100717167 A CN 2011100717167A CN 201110071716 A CN201110071716 A CN 201110071716A CN 102166926 A CN102166926 A CN 102166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owing hook
nut part
strutting arrangement
integrated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17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6926B (zh
Inventor
安藤伸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6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6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6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69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0D1/52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removably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01Traction couplings or h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ype
    • B60D1/04Hook or hook-and-hasp coup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0D1/56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securing to the vehicle bum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0D1/56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securing to the vehicle bumper
    • B60D1/565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securing to the vehicle bumper having an eyele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包括:车辆结构部件,该车辆结构部件具有管状侧壁,并以这样的姿态一体地设置在车体上,使得管状侧壁的轴向与车辆的纵向一致;和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一体地固定在车辆结构部件的末端上而平行于管状侧壁的轴向延伸,拖钩被旋拧及可拆卸地装配在螺母部件上,所述拖钩支撑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车辆结构部件的管状侧壁中形成有多个槽,该多个槽是通过使管状侧壁的一部分弯曲成使得所述槽在管状侧壁中向内侧或向外侧突出而形成为围绕管状侧壁的轴线O设置并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并且螺母部件在位于管状侧壁内且比所述多个槽更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成与轴线O同轴或平行于轴线O延伸,并且一体地固定在所述多个槽上。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
参考引用
2010年2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020902的包括说明书、附图和摘要在内的公开内容以其整体引用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确保预定支撑强度的同时以低成本简便且紧凑地形成的拖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该拖钩支撑装置包括a)车辆结构部件,所述车辆结构部件具有管状侧壁,并以这样的姿态一体地设置在车体上,使得所述管状侧壁的轴向与所述车辆的纵向一致,和b)螺母部件,所述螺母部件一体地固定在所述车辆结构部件的末端部上而平行于所述管状侧壁的轴向延伸,c)拖钩被旋拧及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螺母部件上。在日本专利申请No.2004-122863公报(JP 2004-122863A)中记载了这种拖钩支撑装置的一个例子。根据JP 2004-122863A,螺母部件用一对螺栓经由给定的装配支架被一体地固定在作为车辆结构部件的侧构件的末端部上。
但是,在JP 2004-122863A记载的拖钩支撑装置中,使用了一较大的矩形盒状的装配支架,并且装配支架被装配成跨越侧构件和横向构件两者。这样,能获得用以支撑拖钩的预定支撑强度。因此,拖钩支撑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且其尺寸变大,这增加了拖钩支撑装置的重量和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确保预定支撑强度的同时以低成本简便且紧凑地形成的拖钩支撑装置。
上述目的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来实现,其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包括(a)车辆结构部件,所述车辆结构部件具有管状侧壁,并以这样的姿态一体地设置在车体上,使得所述管状侧壁的轴向与所述车辆的纵向一致;和(b)螺母部件,所述螺母部件一体地固定在所述车辆结构部件的末端上而平行于所述管状侧壁的轴向延伸,(c)拖钩被旋拧及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螺母部件上,所述拖钩支撑装置包括(d)多个槽,所述多个槽是通过使所述侧壁的一部分弯曲而在所述车辆结构部件的管状侧壁中形成为围绕所述管状侧壁的轴线O设置并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并且(e)所述螺母部件在位于所述管状侧壁内且比所述多个槽更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成与所述轴线O同轴或平行于所述轴线O延伸,并且一体地固定在所述多个槽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a)至少各个所述槽的与所述螺母部件的外周面成面接触的端部具有与所述螺母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并且(b)所述螺母部件配置成从所述管状侧壁的内侧与所述槽接触,并且通过焊接直接地和一体地固定在所述槽上。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a)所述槽是形成为在所述管状侧壁中向内侧朝所述轴线O突出的一对凹槽;并且(b)所述螺母部件配置成与所述轴线O同轴,并且一体地固定在所述一对凹槽上。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槽形成为关于所述轴线O成轴对称或平面对称。
所述的“所述槽关于所述轴线O成轴对称”是指所述多个槽形成在围绕轴线O呈等角度间隔分布并与轴线O离开相同距离的位置,并且该布置具有旋转对称性。所述槽关于轴线O成轴对称的情形包括一对槽关于轴线O对称形成的情形,和三个或更多个槽围绕轴线O以等角度间隔形成的情形。所述的“所述槽关于所述轴线O成平面对称”是指所述槽关于通过轴线O的任意平面对称(平面对称)。所述槽关于轴线O成平面对称的情形包括所述槽关于轴线O成轴对称的情形,和所述槽关于轴线O不成轴对称的情形。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在所述螺母部件上一体地固定有装配支架;并且所述螺母部件经由所述装配支架一体地固定在所述槽上。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a)所述车辆结构部件包括一体地固定在所述管状侧壁的末端上的端盖;(b)并且在所述端盖中形成有螺母贯穿孔,所述螺母部件穿过所述螺母贯穿孔,并且所述螺母部件除了所述槽之外还一体地固定在围绕所述螺母贯穿孔的周缘部上。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a)所述车辆结构部件是在接收到沿所述轴向施加的压缩载荷时通过以手风琴般折叠的方式被挤压来吸收冲击能量的冲撞盒(挤压盒);并且(b)所述槽沿所述冲撞盒的整个轴向长度形成。
在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中,在车辆结构部件的管状侧壁中向内侧或外侧突出的所述多个槽在管状侧壁中形成为沿轴向延伸。此外,所述螺母部件在位于所述多个槽内侧的位置配置成与轴线O同轴或平行于轴线O延伸,并且一体地固定在所述槽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述多个槽是通过使管状侧壁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所以车辆结构部件的边缘线的数量变多。因此,车辆结构部件抵抗轴向载荷的强度增大。结果,能增大用以支撑拖钩的支撑强度。这样,能在确保用以支撑拖钩的预定支撑强度的同时利用车辆结构部件和螺母部件作为主要部件以低成本简便且紧凑地形成拖钩支撑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至少各个所述槽的底部或顶部的与螺母部件的外周面成面接触的部分具有与螺母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且螺母部件配置成从管状侧壁的内侧与所述槽接触,并且通过焊接直接地和一体地固定在所述槽上。因此,螺母部件被牢固地固定在所述槽上而不必使用装配支架,并且能以更低的成本更简便且更紧凑地形成拖钩支撑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槽是形成为在所述管状侧壁中向内侧朝所述轴线O突出的一对凹槽,且所述螺母部件配置成与所述轴线O同轴,并且一体地固定在所述一对凹槽上。因此,与形成三个或更多个槽或者形成在管状侧壁中向外侧突出的凸槽的情况相比,能以更低的成本更简便地形成具有更紧凑尺寸的拖钩支撑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多个槽形成为关于所述轴线O成轴对称或平面对称。因此,在拖曳(牵引)期间从拖钩向螺母部件施加的拖曳载荷经多个槽而不会不平衡地被有效地传递给车辆结构部件。于是,拖曳载荷被车辆结构部件适当地接收。因此,能在确保用以支撑拖钩的预定支撑强度的同时利用车辆结构部件和螺母部件作为主要部件以更低的成本更简便且更紧凑地形成拖钩支撑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螺母部件经由装配支架一体地固定在所述槽上。因此,能通过只改变装配支架就将具有预定尺寸的螺母部件简便地装配在车辆的各种车辆结构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车辆结构部件包括端盖且在所述端盖中形成有螺母贯穿孔,所述螺母部件穿过所述螺母贯穿孔,并且所述螺母部件一体地固定在围绕所述螺母贯穿孔的周缘部上。因此,所述螺母部件以一定的姿态被更牢固地固定在车辆结构部件上。因而,能从螺母部件向车辆结构部件更有效地且更适当地传递拖曳载荷,并且能通过减小端盖和车辆结构部件两者的板厚度来减轻拖钩支撑装置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车辆结构部件是冲撞盒,并且所述槽沿所述冲撞盒的整个轴向长度形成,从而所述冲撞盒的轴向强度增大。这样,既能增大用以支撑拖钩的支撑强度,又能提高冲击能量吸收性能,或者能在确保支撑强度和冲击能量吸收性能的同时通过减小冲撞盒的板厚度来减轻拖钩支撑装置的重量。
附图说明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将清楚看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的视图,其中图1A是装配有拖钩的末端部的俯视图,图1B是从图1A中的拖钩支撑装置下方的位置看去的末端部的侧视图;
图2是从车辆上方的位置看去的、示出构成图1A和图1B中的拖钩支撑装置的冲撞盒的俯视图;
图3A和3B是示出图1A和1B中的拖钩支撑装置的视图,其中图3A是从斜上方的位置向拖钩支撑装置的左前部看去的拖钩支撑装置的透视图,图3B是各部件在例如通过焊接被一体地组装在一起之前的分解透视图;
图4A至4C是示出图1A和1B中的拖钩支撑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图4A是沿图1A中的线IVA-IVA截取的剖视图,图4B是沿图1B中的线IVB-IVB截取的剖视图,图4C是沿图1B中的线IVC-IVC截取的剖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并分别与图1A和1B对应的视图,其中图5A是装配有拖钩的末端部的俯视图,图5B是从图5A中的拖钩支撑装置下方的位置看去的末端部的侧视图;
图6A和6B是示出图5A和5B中的拖钩支撑装置的视图,其中图6A是从斜上方的位置向拖钩支撑装置的左前部看去的拖钩支撑装置的透视图,图6B是各部件在例如通过焊接被一体地组装在一起之前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7A至7C是示出图5A和5B中的拖钩支撑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图7A是沿图5A中的线VIIA-VIIA截取的剖视图,图7B是沿图5B中的线VIIB-VIIB截取的剖视图,图7C是沿图5B中的线VIIC-VIIC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可以是安装在车辆前侧的装置或安装在车辆后侧的装置。所述拖钩支撑装置可应用于车辆的前侧和后侧两者中的各侧,或者可仅应用于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所述拖钩支撑装置通常设置在车辆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但是,所述拖钩支撑装置也可设置在车辆的左侧和右侧两者中的各侧。
作为车辆结构部件,适当地使用车体的侧构件或一体地固定在例如侧构件的末端部上的冲撞盒。但是,也可使用其它的车辆结构部件。作为车辆结构部件的管状侧壁,适当地采用具有围绕轴线O的多个平板状的侧壁部分的多边形管状侧壁。例如,适当地采用具有正方形截面或矩形截面的管状侧壁作为车辆结构部件的所述管状侧壁。但是,车辆结构部件也可以是这样的形状,其中侧壁部分的一部分具有弯曲形状,例如弧形。车辆结构部件例如形成为沿整个轴向长度具有不变的截面形状。但是,能采用各种形式。例如,车辆结构部件可形成为锥状,使得其截面形状从一端朝另一端变化。
车辆结构部件以这样的姿态一体地固定在车体上,使得管状侧壁的轴向与车辆的纵向一致。但是,管状侧壁的轴向不必严格地与车体的纵向一致。例如,车辆结构部件能以这样的姿态一体地固定在车体上,使得管状侧壁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纵向在横向或上下方向上倾斜约10°或小于10°的角度。
优选地,管状侧壁具有关于轴线O例如成轴对称或平面对称的截面形状。但是,管状侧壁也可具有不关于轴线O成轴对称形状或平面对称形状的其它截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截面形状的重心位置位于管状侧壁的轴线O上。
在车辆结构部件的侧壁中形成的槽优选地通过使侧壁的一部分弯曲成使所述槽向管状内侧突出而形成为凹槽。但是,当车辆结构部件具有长矩形截面形状且螺母部件的直径比车辆结构部件的宽度大时,所述槽可通过使侧壁的一部分弯曲成使所述槽向管状外侧突出而形成为凸槽,以便将螺母部件装配在所述槽之间。这些槽例如沿车辆结构部件的整个轴向长度形成。但是,所述槽并不必沿车辆结构部件的整个轴向长度形成,只要所述槽至少形成在所述侧壁的配置螺母部件的部分中即可。当所述槽向内侧突出时,凹槽的比所述侧壁更靠内侧的末端部被称作“底部”。当所述槽向外侧突出时,凸槽的比所述侧壁更靠外侧的末端部被称作“顶部”。
螺母部件由例如具有圆筒状或多边形管状的部件构成。沿螺母部件的中心轴线形成有可供拖钩旋拧的内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可形成为贯穿螺母部件。或者,所述螺纹孔可形成为延伸直至螺母部件的任何中间点。
当螺母部件例如通过焊接或用粘合剂直接地固定在所述槽的底部或顶部时,优选地,所述底部或顶部的形状(例如,弧形)形成为与螺母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使得所述底部或顶部与螺母部件的外周面成面接触。但是,所述槽的底部或顶部也可具有平板形状,使得底部或顶部与例如具有圆筒状的螺母部件的外周面成线接触。按照需要,在所述槽中可形成切口或开口。然后,例如,沿切口或开口的端缘进行电弧焊,以使得螺母部件一体地固定在所述槽上。
当所述多个槽轴对称地形成时,螺母部件可配置成与管状侧壁的轴线O同轴。当所述多个槽面对称地形成时,如果这些槽关于轴线O对称地形成,则螺母部件可配置成与轴线O同轴。但是,如果在关于轴线O不对称的位置形成一对槽,则螺母部件与轴线O不同轴。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拖曳载荷被均匀地而不会不平衡地传递给所述一对槽,并且拖曳载荷被车辆结构部件适当地接收。所述多个槽也能以除了所述多个槽轴对称地形成的方式或所述多个槽平面对称地形成的方式以外的其它方式形成。螺母部件配置在位于管状侧壁内侧且比所述多个槽更靠内侧的位置,并且一体地固定在这些槽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螺母部件经由装配支架一体地固定在所述槽上。例如,当车辆结构部件具有关于轴线O对称的一对槽时,装配支架可由具有U形截面的板件构成,并且在所述U形板件的平坦的中央部可形成螺母贯穿孔,使得所述螺母贯穿孔的中心与轴线O重合。于是,螺母部件可穿过所述螺母贯穿孔,并且例如通过焊接一体地固定在围绕所述螺母贯穿孔的周缘部上。此外,所述U形板件可在其两个侧部例如通过焊接一体地固定在所述一对槽上。作为螺母贯穿孔,例如,可形成具有较短的筒形部的翻边孔。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形成在端盖中的螺母贯穿孔,例如,可形成具有短筒形部的翻边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设置有端盖,并且螺母部件一体地固定在围绕所述端盖的螺母贯穿孔的周缘部上。但是,不论是否设置有端盖,螺母部件都可仅固定在形成于车辆结构部件中的所述槽上。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螺母部件的在预定轴向长度范围内的部分被固定在所述槽上,或者螺母部件的在轴向上彼此分开的多个部分被固定在所述槽上,从而螺母部件的姿态得以稳定。
具有管状侧壁的车辆结构部件可例如以如下方式形成为管状。例如通过压力加工由薄板件形成一对半部。每个半部都具有通过将管状分成为两个部分、使得这两个部分大致平行于轴向延伸所获得的大致M形的截面等。然后,使所述一对半部中一个半部的开口侧的两个端缘部分别与所述半部中另一个半部的开口侧的两个端缘部交迭,并且使所述半部中一个半部的开口侧的两个端缘部一体地连接到所述半部中另一个半部的开口侧的两个端缘部。或者,可对一个薄板件进行弯曲加工,使得该薄板件形成为预定的多边形截面形状,并且使该部件的两个端缘部彼此交迭和彼此连接成一体。可适当地采用点焊作为使所述端缘部彼此交迭和使所述端缘部彼此连接而形成为管状的手段。或者,可采用其它焊接方式,例如电弧焊。还或者,可使用连接部件如铆钉使这些部分彼此连接。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20的视图。图1A是装配有拖钩22的末端部的俯视图。图1B是从图1A中的拖钩支撑装置下方的位置看去的末端部的侧视图。拖钩支撑装置20利用图2所示的右冲撞盒14R构造而成。或者,拖钩支撑装置20可利用左冲撞盒14L构造而成。如果既未设置冲撞盒14R也未设置冲撞盒14L,则拖钩支撑装置20可直接利用侧构件12R或12L的末端部构造而成。图1A是从车辆上方的位置看去的、位于车辆的前保险杠杆10附近的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冲撞盒14L配置在侧构件12L的前端部,冲撞盒14R配置在侧构件12R的前端部。保险杠杆10在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固定在冲撞盒14L和冲撞盒14R上。
冲撞盒14R和14L的每个都具有管状侧壁。当从车辆的正面施加冲击载荷且冲撞盒14R和14L接收轴向压缩载荷时,冲撞盒14R和14L以手风琴般折叠的方式被挤压。此时,由于冲撞盒14R和14L的变形,冲击能量被吸收。这样,冲撞盒14R和14L减少了施加给车辆结构部件如侧构件12R和12L的冲击能量。以手风琴般折叠的方式被挤压是在冲撞盒14R和14L在多个轴向位置连续地弯曲(折曲成狗后腿状)时发生的一种现象。所述弯曲通常从保险杠杆10侧、亦即冲击接收侧开始,并且随着时间经过朝车体侧进行。保险杠杆10用作保险杠的加强件(加强部件)和安装部件。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保险杠主体16一体地固定在保险杠杆10上。
拖钩支撑装置20是通过将螺母部件24一体地固定在冲撞盒14R上而形成的。参照图1A、1B、3A、3B和4A至4C对拖钩支撑装置20进行详细说明。图3A和3B是示出拖钩支撑装置20的视图。图3A是从斜上方的位置向拖钩支撑装置20的左前部看去的拖钩支撑装置20的透视图。图3B是各部件在例如通过焊接被一体地组装在一起之前的分解透视图。图4A至4C是示出拖钩支撑装置20一部分的剖视图。图4A是沿图1A中的线IVA4VA截取的剖视图。图4B是沿图1B中的线IVB4VB截取的剖视图。图4C是沿图1B中的线IVC-IVC截取的剖视图。图3A和3B及图4A至4C示出了拖钩22从拖钩支撑装置20被移除的状态。拖钩20被旋拧在螺母部件24上,从而拖钩20可拆卸地装配在螺母部件24上。
冲撞盒14R具有中空的、具有多个平板状的侧壁部分的管状体30,从而具有多边形截面和管状。安装板32(见图2)被一体地焊接在管状体30的后端部。冲撞盒14R例如用螺栓(未示出)经由安装板32以这样的姿态一体地固定在侧构件12R的末端部上,使得管状体30的轴向与车辆的纵向大致平行。端盖34例如通过点焊一体地固定在管状体30的末端部上。保险杠杆10一体地固定在端盖34上。在第一实施例中,冲撞盒14R对应于车辆结构部件。
管状体30的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一对左和右侧壁部分36和38具有宽平板状,并且形成管状体30的矩形截面中彼此平行的两个侧边。凹槽40和42分别在侧壁部分36和38中形成为沿整个轴向长度延伸。凹槽40和42形成在侧壁部分36和38的中央部分,亦即形成在关于管状体30的轴线O成轴对称的部分。凹槽40和42是通过使侧壁部分36和38的一部分对称地弯曲成使得这些部分呈梯形地向内侧突出而形成的。凹槽40和42中的每个都具有大致为等腰梯形的截面。凹槽40和42关于轴线O成轴对称,并且关于通过轴线O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平面成平面对称。在第一实施例中,管状体30也关于轴线O成轴对称和平面对称。如果凹槽40和42这样形成,则沿管状体30的轴向延伸的边缘线的数量变多。因此,冲撞盒14R抵抗轴向载荷的强度增大。
如从图3B中的分解透视图可见,管状体30由一对半部44和46构成。半部44和46的每个都具有通过将管状体30的形状分成左右两个部分以使得这两个部分大致平行于轴向延伸且大致对称而获得的大致M形的截面。所述一对半部44和46的各个都是通过用挤压分别对一薄板件进行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管状体30是通过使所述一对半部44和46中一个半部的开口侧的上端缘部和下端缘部分别与所述半部44和46中另一个半部的开口侧的上端缘部和下端缘部交迭、并例如通过点焊将所述上端缘部一体地连接在一起及将所述下端缘部一体地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管状体30具有直的形状,即管状体30在轴向上具有不变的截面形状。但是,管状体30的固定端盖34的末端边缘相对于轴线O倾斜成使得管状体30的形状顺应保险杠杆10的形状。端盖34具有与管状体30的末端形状对应的矩形的前板部48,和通过使构成端盖34的板的一部分从前板部48的周缘部朝管状体30弯曲而形成的多个弯曲部50。所述多个弯曲部50大致平行地分别装配在管状体30的末端部内侧,同时端盖34呈这样的姿态,使得前板部48相对于轴线O倾斜成与管状体30的末端边缘对应。在此状态下,端盖34例如通过点焊或电弧焊一体地固定在管状体30上。管状体30的轴线O也用作冲撞盒14R的轴线。
螺母部件24是筒状部件,并且沿螺母部件24的轴线形成有供拖钩22的螺纹轴从中旋拧的螺纹孔52。螺母部件24在位于管状内侧且比凹槽40和42更靠内侧的位置与冲撞盒14R的轴线O同轴地设置。螺母部件24一体地固定在冲撞盒14R上,使得形成有螺纹孔52的前端部从端盖34向前突出。凹槽40和42的每个向内侧突出的量基于螺母部件24的外径来设定。凹槽40和42的底部40e和42e与螺母部件24的外周面接触。底部40e和42e的每个形成为与螺母部件24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更具体地,形成为具有弧形截面的部分筒形,使得底部40e和42e与螺母部件24的外周面成面接触。当螺母部件24被接合在这些底部40e和42e之间时,螺母部件24的位置被确定为使得螺母部件24的轴线与轴线O一致。在底部40e和42e中在与螺母部件24接触的部分形成有开口40h和42h。螺母部件24通过对各个开口40h和42h的上端缘和下端缘进行例如电弧焊而直接地和一体地焊接在凹槽40和42上。各个开口40h和42h的轴向长度被设定成使得能获得预定的接合强度。对各个开口40h和42h的上端缘和下端缘沿它们的整个长度或在轴向上以给定间隔进行例如电弧焊。第一焊接部W1是使螺母部件24与凹槽40和42彼此焊接的部分。形成有凹槽40和42的左和右侧壁部分36和38是用于固定螺母的侧壁部分。
在端盖34的前板部48中形成有螺母贯穿孔54,使得螺母贯穿孔54的中心与管状体30的轴线O重合。螺母贯穿孔54的直径被设定为等于或稍大于螺母部件24的外径的值。螺母部件24穿过螺母贯穿孔54,并且螺母部件24的一部分从端盖34向前突出。此外,螺母部件24的外周面例如通过电弧焊一体地焊接在围绕螺母贯穿孔54的周缘部上。第二焊接部W2是使螺母部件24与端盖34彼此焊接的部分。在端盖34的前板部48中在围绕螺母贯穿孔54周缘的位置形成有锥形凹部56。锥形凹部56呈圆锥形,并且朝管状体30凹入。锥形凹部56的中心轴线与管状体30的轴线O一致。螺母贯穿孔54形成在锥形凹部56的底部。由于形成了锥形凹部56,能增大端盖34抵抗沿平行于轴线O的轴向施加的轴向载荷的强度。结果,能增大用以支撑螺母部件24的支撑强度,且由此能增大用以支撑拖钩22的支撑强度。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拖钩支撑装置20中,在冲撞盒14R的多个平板状侧壁部分之中,所述一对成轴对称布置的左和右侧壁部分36和38被用作用于固定螺母的侧壁部分。此外,在管状体30中轴对称地向内侧突出的凹槽40和42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分36和38中分别形成为沿轴向延伸。此外,螺母部件24配置在位于管状侧壁内侧且比凹槽40和42更靠内侧的位置,使得螺母部件24的轴线与冲撞盒14R的轴线O一致,并且一体地焊接在凹槽40和42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一对凹槽40和42通过使侧壁部分36和38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为沿轴向延伸。因此,具有管状侧壁的冲撞盒14R的边缘线的数量变多。因而,冲撞盒14R抵抗轴向载荷的强度增大。此外,所述一对凹槽40和42成轴对称地形成,并且螺母部件24与冲撞盒14R同轴地配置。因此,在拖曳期间从拖钩22向螺母部件24施加的拖曳载荷不会不平衡地被有效地传递给冲撞盒14R。于是,拖曳载荷被冲撞盒14R适当地接收,且由此被侧构件12R适当地接收。
这样,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拖钩支撑装置20中,由于所述一对凹槽40和42,冲撞盒14R的强度增大。结果,能增大用以支撑拖钩22的支撑强度。这样,能在确保用以支撑拖钩22的预定支撑强度的同时利用冲撞盒14R和螺母部件24作为主要部件以低成本简便且紧凑地形成拖钩支撑装置20。
在第一实施例中,凹槽40和42的底部40e和42e形成为与螺母部件24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的部分筒形,使得底部40e和42e与螺母部件24的外周面成面接触。螺母部件24配置成从管状侧壁的内侧与凹槽40和42接触,并通过焊接直接地和一体地固定在凹槽40和42上。因此,螺母部件24被牢固地固定在凹槽40和42上而不必使用装配支架,并且能以更低的成本更简便且更紧凑地形成拖钩支撑装置20。
在第一实施例中,彼此平行且关于轴线O对称配置的所述一对左和右侧壁部分36和38被用作用于装配螺母的侧壁部分。此外,所述一对凹槽40和42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分36和38中形成为在管状侧壁中向内侧朝轴线O突出,并且螺母部件24固定在凹槽40和42上。因此,与形成三个或更多个凹槽或者形成在管状侧壁中向外侧突出的凸槽的情况相比,能以更低的成本更简便且更紧凑地形成拖钩支撑装置20。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凹槽40和42成轴对称地形成。因此,在拖曳期间从拖钩22向螺母部件24施加的拖曳载荷经所述一对凹槽40和42而不会不平衡地被有效地传递给冲撞盒14R。于是,拖曳载荷被冲撞盒14R适当地接收,且由此被侧构件12R适当地接收。因此,能在确保用以支撑拖钩22的预定支撑强度的同时利用冲撞盒14R和螺母部件24作为主要部件以更低的成本更简便且更紧凑地形成拖钩支撑装置20。在第一实施例中,特别地,螺母部件24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因此,在拖曳期间从拖钩22向螺母部件24施加的拖曳载荷以更加平衡的方式传递给冲撞盒14R,并且被冲撞盒14R更适当地接收。
冲撞盒14R一体地设置有端盖34,并且在端盖34中形成有螺母贯穿孔54。螺母部件24穿过螺母贯穿孔54,并且例如通过电弧焊一体地焊接在围绕螺母贯穿孔54的周缘部上。因此,螺母部件24以螺母部件24的轴线与轴线O一致的特定姿态更牢固地固定在冲撞盒14R上。因而,能更有效和更适当地将拖曳载荷从螺母部件24传递到冲撞盒14R,并且能通过减小端盖34和冲撞盒14R两者的板厚度来减轻拖钩支撑装置20的重量。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拖钩支撑装置20利用作为车辆结构部件的冲撞盒14R构造而成。凹槽40和42沿冲撞盒14R的整个轴向长度形成,从而冲撞盒14R的轴向强度增大。这样,既能增大用以支撑拖钩22的支撑强度,又能提高冲击能量吸收性能,或者能在确保支撑强度和冲击能量吸收性能的同时通过减小冲撞盒14R的板厚度来减轻拖钩支撑装置20的重量。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部分将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5A、5B、6A、6B和7A至7C所示的拖钩支撑装置60中,螺母部件24利用装配支架62固定在所述一对槽40和42上。图5A、5B、6A、6B和7A至7C分别对应于图1A、1B、3A、3B和4A至4C。也就是说,图5A和5B是示出拖钩支撑装置60的视图。图5A是装配有拖钩22的末端部的俯视图。图5B是从图5A中的拖钩支撑装置下方的位置看去的末端部的侧视图。图6A是从斜上方的位置向拖钩支撑装置60的左前部看去的拖钩支撑装置60的透视图。图6B是各部件在例如通过焊接被一体地组装在一起之前的分解透视图。图7A至7C是示出拖钩支撑装置60一部分的剖视图。图7A是沿图5A中的线VIIA-VIIA截取的剖视图。图7B是沿图5B中的线VIIB-VIIB截取的剖视图。图7C是沿图5B中的线VIIC-VIIC截取的剖视图。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底部40e和42e不同,槽40和42的底部40e和42e呈平板状。底部40e和42e配置成彼此分开一比螺母部件24的直径大的距离且相互平行。在底部40e和42e的前端部形成了矩形的切口40c和42c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开口40h和42h。装配支架62在形成切口40c和42c的部分固定在底部40e和42e上。如从图6B可见,装配支架62由具有U形截面的板件构成。装配支架62具有位于U形装配支架62中央的平坦的前板部64,和通过使形成装配支架62的板的一部分从前板部64的两端大致垂直地朝管状体30弯曲而形成的一对弯曲部66。在前板部64中形成有螺母贯穿孔68,使得螺母贯穿孔68的中心轴线与管状体30的轴线O一致。螺母贯穿孔68的直径等于或稍大于螺母部件24的外径。螺母部件24穿过螺母贯穿孔68,并且螺母部件24的外周面例如通过电弧焊一体地焊接在围绕螺母贯穿孔68的周缘部上。图7A所示的第三焊接部W3是使螺母部件24与装配支架62彼此焊接的部分。
一体地固定有螺母部件24的装配支架62大致平行地装配在管状体30中,使得作为装配支架62的两个侧部的弯曲部66从管状侧壁的内侧与所述一对凹槽40和42接触。然后,例如,沿切口40c和42c的端缘进行电弧焊,由此将螺母部件24一体地焊接在凹槽40和42的底部40e和42e上。这样,螺母部件24在位于管状侧壁内侧且分别比成对的凹槽40和42更靠内侧并使螺母部件24的轴线与管状体30的轴线O一致的位置一体地固定在管状体30上。第四焊接部W4是使装配支架62与凹槽40和42彼此焊接的部分。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拖钩支撑装置60中,能通过形成凹槽40和42来增大冲撞盒14R的强度,并且能通过凹槽40和42不会不平衡地将拖曳载荷从装配支架62有效地传递给冲撞盒14R。因此,能获得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例如,能在确保用以支撑拖钩22的预定支撑强度的同时以低成本简便且紧凑地形成包括冲撞盒14R的拖钩支撑装置60。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螺母部件24经由装配支架62一体地固定在凹槽40和42上。因此,能通过只改变装配支架62就将具有预定尺寸的螺母部件24简便地装配在车辆的各种车辆结构部件上。
已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能以通过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作出各种变化或改进所获得的各种其它实施方式来实施。

Claims (7)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包括:车辆结构部件,所述车辆结构部件具有管状侧壁,并以这样的姿态一体地设置在车体上,使得所述管状侧壁的轴向与所述车辆的纵向一致;和螺母部件,所述螺母部件一体地固定在所述车辆结构部件的末端上而平行于所述管状侧壁的轴向延伸,拖钩被旋拧及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螺母部件上,所述拖钩支撑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结构部件的管状侧壁中形成有多个槽,所述多个槽是通过使所述管状侧壁的一部分弯曲成使得所述槽在所述管状侧壁中向内侧或向外侧突出而形成为围绕所述管状侧壁的轴线O设置并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并且
所述螺母部件在位于所述管状侧壁内且比所述多个槽更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成与所述轴线O同轴或平行于所述轴线O延伸,并且一体地固定在所述多个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
至少各个所述槽的底部或顶部的与所述螺母部件的外周面成面接触的部分具有与所述螺母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并且
所述螺母部件配置成从所述管状侧壁的内侧与所述槽接触,并且通过焊接直接地和一体地固定在所述槽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
所述槽是形成为在所述管状侧壁中向内侧朝所述轴线O突出的一对凹槽;并且
所述螺母部件配置成与所述轴线O同轴,并且一体地固定在所述一对凹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槽形成为关于所述轴线O成轴对称或平面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
在所述螺母部件上一体地固定有装配支架;并且
所述螺母部件经由所述装配支架一体地固定在所述槽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结构部件包括一体地固定在所述管状侧壁的末端上的端盖;并且
在所述端盖中形成有螺母贯穿孔,所述螺母部件穿过所述螺母贯穿孔,并且所述螺母部件除了所述槽之外还一体地固定在围绕所述螺母贯穿孔的周缘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结构部件是在接收到沿所述轴向施加的压缩载荷时通过以手风琴般折叠的方式被挤压来吸收冲击能量的冲撞盒;并且
所述槽沿所述冲撞盒的整个轴向长度形成。
CN201110071716.7A 2010-02-02 2011-02-01 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6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0902/2010 2010-02-02
JP2010020902A JP5337067B2 (ja) 2010-02-02 2010-02-02 車両の牽引用フック支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6926A true CN102166926A (zh) 2011-08-31
CN102166926B CN102166926B (zh) 2014-11-26

Family

ID=44065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171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6926B (zh) 2010-02-02 2011-02-01 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19040B2 (zh)
EP (2) EP3020580A1 (zh)
JP (1) JP5337067B2 (zh)
CN (1) CN10216692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8499A (zh) * 2013-06-21 2014-12-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牵引钩的安装结构
CN104364095A (zh) * 2012-04-11 2015-02-18 雷诺股份公司 带有力分配支架的拖曳装置的附接
CN105034723A (zh) * 2015-08-11 2015-11-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拖钩牵引装置
CN105034724A (zh) * 2015-08-11 2015-11-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拖钩牵引装置
CN110962937A (zh) * 2018-09-30 2020-04-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纵梁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7067B2 (ja) 2010-02-02 2013-11-06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両の牽引用フック支持装置
DE102013211794A1 (de) * 2013-06-21 2014-12-24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Aufnahme für ein Abschleppmitte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JP6009420B2 (ja) * 2013-08-19 2016-10-1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40888B2 (ja) * 2014-04-15 2018-06-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ック締結部材の取付構造
JP6407778B2 (ja) * 2015-03-26 2018-10-1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とフックブラケットの取付部構造
US10065468B2 (en) * 2016-04-22 2018-09-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ttachment plate and towing lug combination for a composite bumper beam and composite crush can assembly
US10029524B2 (en) 2016-08-04 2018-07-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ow hook mounting structure for use with vehicle having curved frame
JP6679449B2 (ja) * 2016-09-15 2020-04-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牽引フックの取り付け構造
US10144376B2 (en) * 2016-12-09 2018-12-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ap design for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crush members
GB2563594B (en) * 2017-06-19 2020-01-22 Jaguar Land Rover Ltd Releasable connector for a vehicle
IT201700111991A1 (it) * 2017-10-05 2019-04-05 Srt S R L Elemento ad assorbimento d’urto metallico per un veicolo a motore e relativo metodo di produzione
CN107672391A (zh) * 2017-11-03 2018-02-0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拖车钩及汽车
US10919351B1 (en) 2018-01-04 2021-02-16 Shape Corp. Loading bracket for composite structural components
US11260709B2 (en) * 2019-04-18 2022-03-01 Fca Us Llc Inside frame rail impact release mounted tow hook with and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impact release mounted tow hooks
CN112374066B (zh) * 2020-11-27 2022-04-12 苏州倍力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挂接的穿梭车的救援机构及其救援方法
EP4360961A1 (en) * 2022-10-25 2024-05-01 Constellium Singen GmbH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8893A (zh) * 2000-10-17 2002-05-1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421331A (zh) * 2001-11-27 2003-06-04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牵引钩安装结构
US20040207217A1 (en) * 2003-04-01 2004-10-21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Motor-vehicle bumper assembly
CN101402340A (zh) * 2007-10-01 2009-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车身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5776B2 (ja) * 2000-08-28 2010-06-09 ユニプレス株式会社 車両ボディにおけるバンパステー
GB2388413B (en) * 2002-05-11 2005-05-18 Wagon Ind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vehicle bumber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towing assemblies
FR2839924B1 (fr) * 2002-05-22 2004-08-13 Ind Ab Systeme de fixation d'un anneau de remorquage s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4124333B2 (ja) * 2002-09-30 2008-07-2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におけるフロントフック支持部の補強構造
JP2004136745A (ja) * 2002-10-16 2004-05-13 Calsonic Kansei Corp 牽引フックの取付手段及び牽引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DE10359483B4 (de) 2003-12-17 2011-01-20 Ise Automotive Gmbh Energieaufnehmende Einrichtung
JP4860374B2 (ja) * 2006-06-30 2012-01-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牽引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DE202007018727U1 (de) * 2007-12-18 2009-04-09 Ise Automotive Gmbh Abschleppbuchseneinheit
JP4996555B2 (ja) 2008-07-08 2012-08-08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337067B2 (ja) 2010-02-02 2013-11-06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両の牽引用フック支持装置
US8251414B2 (en) * 2010-09-22 2012-08-2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ow hook cover having tether hoo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8893A (zh) * 2000-10-17 2002-05-1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421331A (zh) * 2001-11-27 2003-06-04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牵引钩安装结构
US20040207217A1 (en) * 2003-04-01 2004-10-21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Motor-vehicle bumper assembly
CN101402340A (zh) * 2007-10-01 2009-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车身结构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4095A (zh) * 2012-04-11 2015-02-18 雷诺股份公司 带有力分配支架的拖曳装置的附接
CN104364095B (zh) * 2012-04-11 2016-12-28 雷诺股份公司 带有力分配支架的拖曳装置的附接
CN104228499A (zh) * 2013-06-21 2014-12-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牵引钩的安装结构
CN104228499B (zh) * 2013-06-21 2016-12-2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牵引钩的安装结构
CN105034723A (zh) * 2015-08-11 2015-11-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拖钩牵引装置
CN105034724A (zh) * 2015-08-11 2015-11-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拖钩牵引装置
CN105034723B (zh) * 2015-08-11 2017-09-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拖钩牵引装置
CN105034724B (zh) * 2015-08-11 2018-07-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拖钩牵引装置
CN110962937A (zh) * 2018-09-30 2020-04-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纵梁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3891A1 (en) 2011-08-10
US20110187081A1 (en) 2011-08-04
JP5337067B2 (ja) 2013-11-06
EP3020580A1 (en) 2016-05-18
EP2353891B1 (en) 2016-04-20
JP2011156987A (ja) 2011-08-18
CN102166926B (zh) 2014-11-26
US8419040B2 (en) 201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6926B (zh) 用于车辆的拖钩支撑装置
WO2013150671A1 (ja) 車両用衝撃吸収部材
EP1749702B1 (en) Vehicle bumper beam and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the bumper beam
CN101801756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US8820804B2 (en) Vehicle end section structure
US20100084889A1 (en) Fro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6299227B1 (en) Impact damping member for motor vehicles
CN101428596A (zh) 车辆用冲击吸收部件
US8869929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of utility vehicle
CN210191597U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前端模块总成
CN102001319A (zh) 车辆用冲击吸收部件
CN105392690A (zh) 制造车辆前支架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车辆前支架
US6709002B2 (en) Ball hitch
JP2012035691A (ja) 車両の牽引フック取付構造
JP2007237944A (ja) 複合構造材
JP2010158954A (ja) 車両用衝撃吸収装置
CN108820045B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的纵梁结构
WO2021207888A1 (zh) 用于车辆前舱的防撞吸能结构、车辆前舱及车辆
KR100932673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KR100932674B1 (ko) 차량용 범퍼 스테이
CN210971273U (zh) Mig焊接的铝合金框式副车架
CN104364095B (zh) 带有力分配支架的拖曳装置的附接
US20060198693A1 (en) Joint lug for a piston-cylinder unit
CN217917852U (zh)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2047251U (zh)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