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1756B -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1756B
CN101801756B CN200880107997.3A CN200880107997A CN101801756B CN 101801756 B CN101801756 B CN 101801756B CN 200880107997 A CN200880107997 A CN 200880107997A CN 101801756 B CN101801756 B CN 101801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element
crash module
deformation position
specified deformation
impingemen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79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1756A (zh
Inventor
R·格拉夫
R·尼德利克
M·塞茨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Mobility Austria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Oesterrei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Oesterreich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Oesterreich
Publication of CN101801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1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1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1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5/00Other railway vehicles, e.g. scaffold cars; Adaptations of vehicles for use on railways
    • B61D15/06Buffer cars; Arrangements or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them in case of colli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11/00Buffers
    • B61G11/16Buffers absorbing shocks by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buffer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101),其由至少一个碰撞元件(102)构成,此碰撞元件(102)设置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之间,其中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板状的导引元件(106),此导引元件(106)基本沿着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取向,其中所述导引元件(106)竖直地进行设置,其中所述导引元件(106)具有带上边条(108a)和下边条(108b)的U形横截面,并且所述导引元件(106)具有至少一个额定变形位置,其中所述额定变形位置基本竖直地进行设置。

Description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其由至少一个碰撞元件构成,此碰撞元件设置在正面的碰撞板和后面的连接板之间。
背景技术
在两个轨道车辆相撞的情况下,在轨道车辆的端部范围内的限定的可变形起皱区中,以有利的方式通过塑性扭曲来吸收产生的大部分碰撞能量。此起皱区在此可以是大幅面的碰撞吸能区,或是具有特制几何形状的碰撞元件,并且要么集成在承载的结构中,要么作为独立的碰撞模块放置在正面结构上。尤其对于独立的元件来说,当然还要注意,由于在极端地引入负载时会出现横向力和弯曲力矩,在这种元件中可能会整体起皱,而能量很少吸收,结果可能“骑压”碰撞对象。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例如可设置导引机构,用来吸收横向力和弯曲力矩。US6,158,356描述了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在轨道车辆的正方区域中设置前面和后面的扁平环,它们相互平行并与行驶方向垂直。这些环在它们的上侧上通过铰链相连,以便在相互碰撞时旋转。这些扁平环在它们的下侧上分别具有两个管状的、交错滑动的缓冲单元。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是,除了较大的空间要求和复杂的设计外,只能提供缩小的压缩路径,用来吸收能量。结果是,可能会由于碰撞能量的继续传导而损坏轨道车辆。
其它的解决方案利用了轴向压缩的碰撞元件的连续塑性塌陷性能,以便在碰撞时吸收能量。在横向尺寸较小且不存在侧面导引机构的情况下,此元件当然对极端的负载引入很敏感。因此在碰撞对象之间的偏移过大时,这种解决方案是不合适的,因此它们不能阻止接触面的扭曲,因此可能“骑压”碰撞对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装置,即使当偏心地引入负载时,也能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在轨道车辆的纵向上的压缩,确保在碰撞元件中吸收能量,并有效地避免碰撞对像的“骑压”。
按本发明,此目的通过上述类型的碰撞模块这样得以实现,即在正面的碰撞板和后面的连接板之间,为所述至少一个碰撞元件设置至少一个板状的导引元件,此碰撞元件基本沿着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取向,其中所述导引元件竖直地进行设置,其中所述导引元件具有带上边条和下边条的U形横截面,并且所述导引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额定变形位置,其中所述额定变形位置基本竖直地进行设置。此导引元件可这样构成,即当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压缩时,它不会明显地影响碰撞元件的扭曲特性,但大多数时候显主要地支撑着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的横向力以及围绕着车辆横轴的弯曲力矩。
通过此导引元件,两个轨道车辆相撞时产生的碰撞能量可沿着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导入已存在的碰撞元件中,并可避免碰撞对象的相互“骑压”或“攀爬”。按本发明,在偏心负载时也保持此功能,例如在碰撞对象竖直偏移地相碰时。这也是指一种有效的导引机构,用于沿着轨道车辆的纵向挤压的碰撞元件,用来在偏心负载时保持崩塌行为的功能性。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简单、低廉且构造体积小的构造方式,并在必要的情况下简单地更换。由于导引元件的尺寸是任意的,所以不会减少碰撞元件的最大压缩长度。
在按本发明的碰撞模块中,有利的是,在正面的碰撞板上设置攀爬防护装置。除了避免接触面的扭曲外,它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以在两个轨道车辆相撞时避免车辆正面竖直地骑到另一个上,这会导致“骑压”。还已知攀爬保护的许多不同类型,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使用了一排水平肋条。
有利的是,此导引元件基本呈矩形,并且竖直地进行设置。通过这种布置,可避免接触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移位。原则上还可能的是,导引元件水平地进行设置。因此可有效地在横向方向上实现支撑,从而在水平偏移地相撞时,可确保能量最佳地传导到碰撞元件中。
此导引元件可设计成不同的类型,例如设计成实心板或箱状型材。无论如何,前提条件是,此导引元件可有效地接收围绕着车辆横轴的弯曲力矩和在竖直方向上的横向力(在导引元件呈竖直布置的情况下-在呈水平布置的情况下,必须满足相应的前提条件)。因此尤其有利的是,导引元件具有带上边条和下边条的U形横截面。此构造的特征在于,在重量较轻且占用位置较少的同时,还具有所需的质量和较高的稳定性,并在制造技术方面很容易制造,例如由片材通过切割和倒棱制成。
为了尽可能好地实现按本发明的目的,有利的是,此导引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额定变形位置。如果出现碰撞,则此导引元件可沿着此额定变形位置进行变形,因而确保碰撞能量在轨道车辆的纵向上吸入碰撞元件中。如果此导引元件呈竖直设置,则额定变形位置有利地基本呈竖直设置,即它有利地指具有竖直旋转轴线的铰链位置“铰链位置”。原则上有利的是,导引元件具有多个额定变形位置,它们例如处在导引元件固定于正面的碰撞板和后面的连接板上的位置处,并大致处于导引元件的中间。
如果导引元件不是固定地与连接板相连,而是夹紧或抵靠在碰撞模块中,则也可以实现只有一个额定变形位置的更简易实施例,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这样进行安装,即导引元件的端部分别是可移动的。在相撞时,导引元件则确切地在额定变形位置上变形,并在相应的端部上“铰链式”地进行反应,因此能以最小的构造成本确保按本发明的功能。
有利的是,所述额定变形位置是指塑性铰链(F1iessgelenk)。塑性铰链不是指结构上构造的作为独立构件的铰链,而是指导引元件的线形位置,它的特征按可能性在于较大的机械变形能力,并在扭曲时可呈铰链状地塑性变形。这样的塑性铰链的优点在于,它能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但具有期望的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塑性铰链例如是导引元件中的折弯,在引入负载(例如在相撞时出现)时此元件在此折弯上先开始变形。此折弯在此构成为塑性铰接线,塑性铰链还在导引元件的上窄边和下窄边中具有凹进,其中此凹进通常构造得垂直于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由此可确保,用于变形的薄弱位置位于此区域内,因此塑性铰链可明确地定位在导引元件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额定变形位置可以是指机械铰链。其优点是,此变形是可恢复的,可多次使用具有此铰链的导引元件。在相撞以后,只需重新置换碰撞模块的碰撞元件,但导引元件还能继续使用。如果除了可恢复的导引元件外,还使用可恢复的碰撞元件(如流体静力缓冲元件、气压元件或类似元件),则这样的实施例是尤其有利的。因此,整个碰撞模块是可恢复的,且可多次使用。
有利的是,额定变形位置这样设置在导引元件上,即它把导引元件划分成至少两个元件区域。按额定变形位置的实施方式,此元件区域在此只是局部隔开的区域,但它是此单元的一部分(塑性铰链),亦或是物理上分开的区域(机械铰链)。在此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分别不受限制地用于碰撞模块的按本发明的功能。
如同已描述的一样,例如只在导引元件的中间设置一个额定变形位置,对本发明的功能来说就足够了。当然如果导引元件具有三个额定变形位置,则可改善此功能。通过这三个额定变形位置,导引元件可手风琴状折叠在一起,并因此确保相撞的碰撞能量在轨道车辆的纵向上导入到碰撞元件中。
一般说来,有利的是,一个额定变形位置位于导引元件的至少两个元件区域之间的连接处上,一个额定变形位置设置在导引元件在正面的碰撞板上的固定位置的附近区域,另一个额定变形位置设置在导引元件在后面的连接板上的固定位置的附近区域,其中此附近区域从相应的固定位置一直延伸到导引元件的这样的位置上,即此位置与相应的固定位置相距有导引元件的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一。这种布置的优点是,通过设置三个额定变形位置,可使导引元件实现确切的变形。有利的是,在导引元件各个端部上的额定变形位置不是设置在导引元件在前面碰撞板和后面的连接板上的固定位置上,而是大致偏置于此。因为固定位置是有潜在问题的-它例如是具有已知的、特定性能的焊缝-可通过这样的偏置性来确保无问题的功能。
如果一个额定变形位置直接位于导引元件在正面的碰撞板上的固定位置上,一个额定变形位置直接设置在导引元件在后面的连接板上的固定位置上,另一额定变形位置位于在导引元件的至少两个元件区域之间的连接处上,则能在结构上简单地实现碰撞模块。
有利的是,所述额定变形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塑性铰链,和/或额定变形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机械铰链。因此,还可考虑导引元件的不同实施方式:一方面,所有的额定变形位置都可构成为塑性铰链,这是尤其可简单实现的方案。另一方面,所有的额定变形位置都可构成为机械铰链,其中不同铰链类型的组合也是可能的:例如,此铰链在导引元件在正面的碰撞板和后面的连接板上的固定位置上构成为塑性铰链,而在元件区域之间的中间上的变形位置构成为机械铰链。当然其它所有能考虑到的组合也是可能的。
在此,当然还再一次提到了这样的方案,只有在导引元件的元件区域之间的中间上的额定变形位置是塑性铰链或机械铰链,原则上是专用的铰链位置(它当然也以其它方式实现),而导引元件的端部区域通过箍缩、抵靠、夹紧或类似方式固定在它的位置上,并且是“可旋转的”,并在按本发明的意义中共同参与导引元件的变形。
在尤其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正好两个碰撞元件和正好两个具有U形横截面的导引元件,其中这两个碰撞元件是这样并排地设置,即在碰撞元件之间存在着中间腔,导引元件设置在此中间腔中,且各一个导引元件分别设置在一个碰撞元件的附近,每个导引元件都与正面的碰撞板和后面的连接板相连,此外导引元件在正面的碰撞板和后面的连接板的连接位置上以及在塑性铰接线的中间具有额定变形位置。
如同上面所述的一样,所述至少一个板状的导引元件与正面的碰撞板或后面的连接板刚性地相连。这样的连接能以不同的方式(例如焊接或铆接)实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板状的导引元件这样设置在碰撞模块中,即它借助面向正面的碰撞板或后面的连接板的端部区域,贴靠在正面的碰撞板或后面的连接板上,此端部区域朝正面的碰撞板或后面的连接板是可移动或可转动的。如果导引元件只是插入(即例如抵靠或箍缩)在碰撞模块中,就可实现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导引元件原则上只需一个额定变形位置,在相撞或引入其它力时,导引元件在此额定变形位置上变形,而它能借助它的端部区域自由且铰链式地运动。
在此有利的是,导引元件的这种自由端部区域借助固定机构具固定在正面的碰撞板或后面的连接板上。由此可避免导引元件在震动时打滑并不再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未限定的、在附图中描述的实施例详细地阐述了本发明。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
图1  在透视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碰撞模块;
图2  在拆分视图中示出了图1的碰撞模块;
图3A 在俯视图中示出了具有三个额定变形位置的碰撞模块的实施例;
图3B 在俯视图中示出了具有三个额定变形位置的碰撞模块的另一实施例;
图4  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具有机械铰链的导引元件;
图4A 在透视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碰撞模块,它具有带机械铰链的导引元件;
图5  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在接近竖直偏移地碰撞之前,两个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其中碰撞模块没有导引元件;
图5A 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图5从方向A上看的视图;
图6  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在竖直偏移地碰撞之后按图5的两个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图6A 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图5从方向B上看的视图;
图7  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在接近竖直偏移地碰撞之前,两个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其中碰撞模块具有按本发明的导引元件;
图8  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在竖直偏移地碰撞之后,按图7的两个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图8A 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图8从方向C上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碰撞模块101,它例如应用在轨道车辆上。这样的碰撞模块101可例如集成在轨道车辆的前突部分,亦或独立地安装在轨道车辆的正面上。
碰撞模块101由两个并排设置的碰撞元件102构成。这些碰撞元件102在此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例如铝型材或钢型材)、泡沫材料(例如铝泡沫)构成,亦或由可恢复的冲击吸收元件(如流体静力缓冲元件、气压元件或类似元件)构成。此外,碰撞模块101包含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此碰撞板103具有攀爬防护装置104。
前面的碰撞板103用来在碰撞时引入负载。图1在此只示出一个典型的构造方案,当然也可以考虑其它的实施例,而不会限制碰撞模块101的按本发明的功能。例如,也可以应用无攀爬防护装置的碰撞板103。
攀爬防护装置104设计为水平的肋条,这在两个轨道车辆相撞时可避免一个轨道车辆骑压到另一个轨道车辆上,并因此引起严重的破坏。在图1中示例性地在两个碰撞元件102中的每个前面分别设置五个水平的肋条,当然其它的实施方式在此也是可能的。
后面的连接板105在碰撞时用来支撑碰撞模块101。后面的连接板105通常与轨道车辆的其余部分相连。
在正面的、中央的碰撞时,碰撞能量导到碰撞元件102上,并在该处通过塑性变形被吸收。当然在偏心地引入负载时,例如两个轨道车辆竖直偏移地相撞,会产生横向力和弯曲力矩。为了克服这些额外出现的力,在碰撞元件102的侧面设置了导引元件106,其把正面的碰撞板103与后面的连接板105连接起来。在此例如通过焊接,把导引元件106与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连接起来。但在碰撞模块的方案中,导引元件也可以只是夹住或抵靠着,即不与正面的碰撞板和后面的连接板相连。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利的是,导引元件用某种方式固定在它们的位置上。例如可使用夹子,它把导引元件106固定在位置上,但不会妨碍它按本发明的功能(见图4A的夹子114)。
为了完整起见,在此提到,后面的连接板105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只是示例性的,只是许多可行构造中的一个。
图2在图1的碰撞模块101的拆分视图中给出了碰撞模块101的单个元件的精确图形。在此尤其强调的是导引元件106:它构成为具有横截面的附加型材,此横截面可围绕着横面轴线容纳很高的弯曲力矩。原则上,不同的实施方式在此也是可能的:例如,此导引元件106可以是箱状型材或是实心板,当然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导引元件106的功能,以便承受横向力和弯曲力矩。导引元件106原则上构成为矩形的,并基本构成为板状的。并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取向。在相撞的车辆之间出现竖直偏移时,为了能确保碰撞能量在轨道车辆的纵向上传导,要求竖直地设置导引元件106。
当然还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案,即水平地设置导引元件,并在水平偏移地相撞时能确保碰撞能量按规定地传导到碰撞元件中。
在本实施例中,导引元件106构成为U形横截面,并具有接板、上边条108a和下边条108b。导引元件106固定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在连接板105上,例如通过焊接。在这些固定位置以及大致在中间,导引元件106具有结构上的额定变形位置,在传导能量(例如碰到阻碍物)时导引元件106优选在这些变形位置上变形。
这些额定变形位置作为型材中的凹进以折弯或塑性铰接线107实现的。在图2中可明显看到导引元件106的上边条108a和下边条108b中的三角形凹进,并可看到沿着塑性铰接线107的折弯。从图1可得出,上边条108a和下边条108b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上的连接位置上也同样具有凹进。在相撞的情况下,在额定变形位置上构成塑性的塑性铰链。从上方观察看,此塑性铰链构成为三角形,此三角形在每个角点上都具有可旋转的铰链,因此在一个边缩短时不会引起或不会明显地引起强制力。因此,在中间地引入负载时,不会产生明显更高的力量消耗以使碰撞元件102起摺纹,此碰撞元件102因而吸收了碰撞能量。
在非中心地引入负载时,除了轨道车辆纵向上的法向力外,还产生横向力和弯曲力矩,它们只能效果很差地由可变形的碰撞元件102吸收。甚至还存在着碰撞元件102整体折弯的危险,因而碰撞元件102不能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通过设置具有额定变形位置的导引元件106,可避免整个结构的扭曲/移位。
原则上,此额定变形位置可设置得不同。图3A在俯视图中示出了导引元件106的方案,在此方案中设置了三个额定变形位置111、112、113。这些额定变形位置在此是塑性铰链,但这当然只示出了多个可行实施例中的一个。为了更好地理解,把导引元件划分为三部分D1、D2、D3。
第一变形位置111设置在正面的碰撞板103的附近区域。当然它不是直接位于导引元件106在此碰撞板103上的固定位置上,而是大致偏置到导引元件106的第一个三分之一D1处。因此,例如当固定位置是焊接位置时,可以避免可能出现在此固定位置上的麻烦。第二变形位置112位于导引元件106的中间或第二个三分之一D2处。第三变形位置113设置在后面的连接板105的附近区域,但也不是直接设置在固定位置上,而是偏置到导引元件的最后三分之一D3处。
图3B示出了另一方案,在此方案中第一变形位置111和第三变形位置113直接设置在正面的碰撞板103或后面的连接板105上。原则上,例如如果导引元件106不是固定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上,而只是夹紧或抵靠在碰撞模块中,于是第一变形位置111和第三变形位置113可以省略,而只是第二变形位置112设置导引元件106的中间区域中,也是足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额定变形位置如同已提到的一样构成为塑性铰链,或在U形型材中构成为凹进和折弯。原则上还可能的是,设置机械的铰链109,它使导引元件106受控制地变形,来代替塑性铰链。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具有机械铰链109的导引元件106,其中此铰链的视图只是示意性的,真正的构造当然可能与此示意图是不同的。
原则上可能的是,各个额定变形位置是塑性铰链和机械铰链109的结合体。例如在图1和2中所示的情况下,在导引元件106中间的额定变形位置(在图2中,在塑性铰接线107的位置上)完全设置成塑性铰链,而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上的额定变形位置设计成机械铰链109。当然还可能的是,中间的额定变形位置设计成机械铰链109,而所述板上的变形位置是塑性铰链。其它任意的组合也是可能的,例如机械铰链109设置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中间,塑性铰链设置在后面的连接板105上,或反过来。
图4A示例性地示出了机械铰链109与塑性铰链的组合:所示的碰撞模块101示出了导引元件106,它在中间具有机械铰链109,其中在正面的碰撞板103或后面的连接板105(未示出)上,在固定位置上设置了塑性铰链。如同已描述的一样,例如如果导引元件106夹在碰撞模块101中,则在固定位置上也可省下额定变形位置。为了避免导引元件106在这种情况下移动(例如由于震动),则可利用夹子114固定在它的位置上。
图5示出了在接近碰撞之前的两个轨道车辆,其中由它们的碰撞模块101’、110来代表轨道车辆。此碰撞模块101’、110在此没有导引元件106(见图1和2)。这两个碰撞模块101’、110以较小的竖直偏移相互碰到一起,也如同在图5A的从方向A上看的侧视图中可看到的一样。
图6示出了碰撞之后的碰撞模块101’、110:由于偏心的相撞,碰撞元件不是在轨道车辆的纵向上变形,而是出现倾翻-这两个碰撞模块101’、110的正面的碰撞板扭曲了,并导致车辆的骑压。这也可从图6A中明显看出,它示出了碰撞模块101’、110从方向B上看的侧视图。
图7至8A示出了相同的过程,但碰撞模块101、110’此时分别配备了导引元件106、106’。图7示出了在接近碰撞之前的碰撞模块101、110’,其中也存在水平的偏移。因此,此情形与图5A所示的情形相一致。为了明好地看到导引元件106、106’的功能,此处没有示出碰撞模块101、110’的后连接板。
图8示出了碰撞之后的碰撞模块101、110’。与图6所示的情况不同,导引元件106、106’在此处接收了横向力/弯曲力矩的主要部分,并因此避免了正面的碰撞板103和碰撞元件的扭曲。
导引元件106、106’分别在塑性铰链上变形,其中随着碰撞元件的变形越来越大,导引元件106、106’在碰撞元件之间的中间腔中折叠起来。由于接收了横向力和弯曲力矩,相撞的碰撞能量借助导引元件106主要在轨道车辆的纵向上传导到碰撞元件中。
图8A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图8从方向C上看的情况,从中可看到,碰撞元件没有出现倾翻,碰撞能量被最佳地吸入碰撞元件中。

Claims (15)

1.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101),由至少一个碰撞元件(102)构成,此碰撞元件(102)设置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之间,其中,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板状的、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碰撞元件(102)的导引元件(106),此导引元件(106)基本沿着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取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元件(106)竖直地进行设置,其中所述导引元件(106)具有带上边条(108a)和下边条(108b)的U形横截面,并且所述导引元件(106)具有至少一个额定变形位置,其中所述额定变形位置基本竖直地进行设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在正面的碰撞板(103)上设置攀爬防护装置(104)。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此导引元件(106)基本呈矩形。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此导引元件(106)具有三个额定变形位置。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定变形位置是塑性铰链。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呈塑性铰接线(107)形式的塑性铰链以及在上边条(108a)和下边条(108b)中的凹进构造成垂直于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定变形位置是机械铰链(109)。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额定变形位置这样设在所述导引元件(106)上,使得该至少一个额定变形位置把导引元件(106)划分成至少两个元件区域(106a、106b)。
9.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一个额定变形位置位于导引元件(106)的至少两个元件区域(106a、106b)之间的连接处上,一个额定变形位置设置在导引元件(106)在正面的碰撞板(103)上的固定位置的附近区域中,另一个额定变形位置设置在导引元件(106)在后面的连接板(105)上的固定位置的附近区域中,其中所述附近区域从相应的固定位置一直延伸到导引元件(106)上的这样的位置上,即此位置与相应的固定位置相距有导引元件(106)的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一。
10.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一个额定变形位置位于导引元件(106)在正面的碰撞板(103)上的固定位置上,一个额定变形位置设置在导引元件(106)在后面的连接板(105)上的固定位置上,另一个额定变形位置位于在导引元件(106)的至少两个元件区域(106a、106b)之间的连接处上。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定变形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塑性铰链,和/或所述额定变形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机械铰链(109)。
12.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设置正好两个碰撞元件(102)和正好两个具有U形横截面的导引元件(106),其中这两个碰撞元件(102)并排地设置,即在碰撞元件(102)之间存在着中间腔,所述导引元件(106)设置在此中间腔中,且各一个导引元件(106)分别设置在一个碰撞元件(102)的附近区域,每个导引元件(102)都与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相连,此外所述导引元件(106)在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的连接位置上以及在中间在塑性铰接线(107)处具有额定变形位置。
1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板状的导引元件(106)与正面的碰撞板(103)和后面的连接板(105)刚性地相连。
1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板状的导引元件(106)设置在碰撞模块(101)中,即它借助面向正面的碰撞板(103)或后面的连接板(105)的端部区域,贴靠在正面的碰撞板(103)或后面的连接板(105)上,此端部区域朝正面的碰撞板(103)或后面的连接板(105)是可移动或可转动的。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碰撞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元件的端部区域借助固定机构具固定在正面的碰撞板(103)或后面的连接板(105)上。
CN200880107997.3A 2007-09-20 2008-09-19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Active CN101801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0147207A AT505870A1 (de) 2007-09-20 2007-09-20 Crash-modul fur ein schienenfahrzeug
ATA1472/2007 2007-09-20
PCT/EP2008/062531 WO2009040309A1 (de) 2007-09-20 2008-09-19 Crash-modul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1756A CN101801756A (zh) 2010-08-11
CN101801756B true CN101801756B (zh) 2014-07-02

Family

ID=4018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7997.3A Active CN101801756B (zh) 2007-09-20 2008-09-19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225722B2 (zh)
EP (1) EP2188164A1 (zh)
CN (1) CN101801756B (zh)
AT (1) AT505870A1 (zh)
AU (1) AU2008303621B2 (zh)
CA (1) CA2700063C (zh)
RU (1) RU2493035C2 (zh)
UA (1) UA103753C2 (zh)
WO (1) WO20090403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05870A1 (de) * 2007-09-20 2009-04-15 Siemen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rash-modul fur ein schienenfahrzeug
AT509376B1 (de) * 2010-02-11 2011-11-15 Siemens Ag Oesterreich Crashmodul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A2813006A1 (en) * 2010-09-20 2012-03-29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Lightweight compound cab structure for a rail vehicle
JP5584597B2 (ja) * 2010-11-19 2014-09-0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排障装置
CN102267472A (zh) * 2011-05-10 2011-12-07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磁浮列车吸能防撞装置
DE102012224193A1 (de) 2012-12-21 2014-06-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ufkletterschutz
WO2015039679A1 (de) * 2013-09-17 2015-03-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ufprallschutz mit skalierbarem energieverzehr
CN103625502B (zh) * 2013-10-18 2016-05-2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
FR3014514B1 (fr) * 2013-12-09 2016-01-15 Alstom Transp Tech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notamment pour un dispositif d'attelage de vehicule ferroviaire
US10124816B2 (en) * 2013-12-18 2018-11-13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of railcar
RU2641579C1 (ru) * 2014-02-11 2018-01-18 Сименс Акциенгезелльшафт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от выжимания для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5270430B (zh) * 2015-10-12 2017-12-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能防爬装置
DE202016006575U1 (de) 2016-10-19 2016-12-05 Eberhard Lenz Offene Kapsel als Verletzungsschutz und Überlebensschutz für Lokomotivführer in schienengebundenen Triebfahrzeugen bei einem Aufprall mit Eisenbahn-fremden Hindernissen bei hohen und sehr hohen Geschwindigkeiten
CN106515780B (zh) * 2016-12-26 2019-06-11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
DE102017102568A1 (de) 2017-02-09 2018-08-09 CG Rail - Chinesisch-Deutsches Forschungs- und Entwicklungszentrum für Bahn- und Verkehrstechnik Dresden GmbH Crash-System für Schienenfahrzeug
DE102017102567A1 (de) * 2017-02-09 2018-08-09 CG Rail - Chinesisch-Deutsches Forschungs- und Entwicklungszentrum für Bahn- und Verkehrstechnik Dresden GmbH Kopfmodul für Schienenfahrzeug
IT201700017003A1 (it) * 2017-02-15 2018-08-15 Bigaran S R L Respingente ferroviario
AT521684B1 (de) * 2018-11-26 2020-04-15 Siemens Mobility Austria Gmbh Aufkletterschutzeinrichtung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AT522658A1 (de) * 2019-05-20 2020-12-15 Siemens Mobility Austria Gmbh Energieverzehreinrichtung
DE102020200805A1 (de) * 2020-01-23 2021-07-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Cockpit für ein Fahrzeu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57917A1 (de) * 1997-01-10 1998-07-16 Costaferroviaria Spa Eisenbahnfahrzeug mit Pufferbohle, die befähigt ist, sich kontrolliert zu verformen, wenn sie einem relevanten Druck ausgesetzt wird
CN1410306A (zh) * 2001-09-25 2003-04-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轨道车辆
EP1746007A2 (en) * 2005-07-22 2007-01-24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8356A (en) * 1997-02-10 2000-12-12 Gec Alsthom Transport Sa Energy absorber device having a parallelepiped shape for absorbing impacts to a vehicle
US6845874B2 (en) * 1999-03-12 2005-01-25 Thomas S. Payne Collision attenuating system
US6244637B1 (en) * 2000-03-02 2001-06-12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s, Inc. Adjustable tailgate mount for truck mounted attenuator
US6579034B1 (en) * 2001-12-19 2003-06-17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s, Inc. Highway crash attenuator frame
JP3848227B2 (ja) * 2002-09-02 2006-1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軌条車両
EP1611289B1 (en) * 2003-03-21 2007-08-22 Cellbond Limited Crash barrier
MXPA05011215A (es) * 2003-04-17 2006-02-17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 Montaje para un amortiguador montado en un camion.
JP2005022598A (ja) 2003-07-02 2005-01-27 Toyota Motor Corp バンパ装置
RU2243911C1 (ru) * 2003-08-04 2005-01-10 Ткачев Виктор Петрович Боковой энергопоглощающий буфер легк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GB2404635B (en) 2003-08-08 2007-03-07 Bombardier Transp Energy absorpotion device for absorbing impact energy of a vehicle
DE10336713A1 (de) * 2003-08-11 2005-03-17 Michael Rossmann Fahrzeug-Anpralldämpfer
AT504300B1 (de) * 2004-07-28 2009-12-15 Siemen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ufkletterschutz bei eisenbahnfahrzeugen
AT501690A1 (de) * 2004-09-03 2006-10-15 Siemen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ufreitschutz für schienenfahrzeuge
RU2286893C1 (ru) * 2005-03-30 2006-11-10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раснов Энергопоглощающий буфер легк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JP4943905B2 (ja) * 2006-05-10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軌条車両
DE502006004531D1 (de) * 2006-10-19 2009-09-24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Energieverzehrvorrichtung für mehrgliedrige Fahrzeuge
ITTO20060862A1 (it) * 2006-12-04 2008-06-05 Ansaldobreda Spa Deflettore di ostacoli per una carrozza di testa di un treno
EP2183145B1 (de) * 2007-09-05 2011-11-16 Voith Patent GmbH STOßSICHERUNG FÜR DEN FRONT- ODER HECKBEREICH EINES SPURGEFÜHRTEN FAHRZEUGES MIT MINDESTENS EINER ENERGIEVERZEHREINRICHTUNG
AT505870A1 (de) * 2007-09-20 2009-04-15 Siemen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rash-modul fur ein schienenfahrzeug
RU2520632C2 (ru) * 2008-09-15 2014-06-27 Войс Патент Гмбх Лобовая часть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для прикрепления к передней части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 частност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57917A1 (de) * 1997-01-10 1998-07-16 Costaferroviaria Spa Eisenbahnfahrzeug mit Pufferbohle, die befähigt ist, sich kontrolliert zu verformen, wenn sie einem relevanten Druck ausgesetzt wird
CN1410306A (zh) * 2001-09-25 2003-04-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轨道车辆
EP1746007A2 (en) * 2005-07-22 2007-01-24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00063C (en) 2015-01-20
WO2009040309A1 (de) 2009-04-02
US8225722B2 (en) 2012-07-24
CN101801756A (zh) 2010-08-11
AU2008303621A1 (en) 2009-04-02
UA103753C2 (uk) 2013-11-25
AU2008303621B2 (en) 2013-03-07
RU2010115496A (ru) 2011-10-27
EP2188164A1 (de) 2010-05-26
AT505870A1 (de) 2009-04-15
CA2700063A1 (en) 2009-04-02
RU2493035C2 (ru) 2013-09-20
US20100218701A1 (en) 2010-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1756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CN101920655A (zh) 用于车辆用冷却单元的支承结构
EP1730001B1 (e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having notches and pre-bent sections
US7762595B2 (en) Impact damping device
CN210766543U (zh) 高速公路滚轮式撼撞缓移护栏
EP2017153A2 (en) Railway car with obstacle deflector
KR101864809B1 (ko) 개량된 에너지 흡수 시스템
CN101553390A (zh) 用于多构件车辆的能量耗散装置
EP3807140A1 (en) Train coupler arrangement with axial expansion module
US8327773B2 (en) Railway vehicle
CN106240506B (zh) 用于车辆的前部结构或后部结构的碰撞吸收装置
EP2511160B1 (en) Front unit for a vehicle with shock absorbers and flexible belt
US20090302624A1 (en) Crash box device
CN211493959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
CN107406051A (zh) 用于后保险杠的中央支撑件
CN106080792B (zh) 一种汽车支撑柱
US8757703B2 (en) Car body with a shear element on one side
CN215285022U (zh) 一种前地板横梁焊合件
CN212047247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21023573U (zh) 一种缓冲吸能汽车防撞安全装置
CN214930124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WO2023089887A1 (ja) サイドシルの内部構造
CN213008006U (zh) 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
CN212890606U (zh) 翼子板安装装置及车辆
KR101812950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9

Address after: Austria Vienna

Patentee after: Siemens 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Austria Vienna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Osterreic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ustria Vienna

Patentee after: Siemens Transport Co., Ltd.

Address before: Austria Vienna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Mobil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ustria Vienna

Patentee after: Siemens transport Austria LLC

Address before: Austria Vienna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Transpor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