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4811A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4811A
CN102164811A CN2009801378700A CN200980137870A CN102164811A CN 102164811 A CN102164811 A CN 102164811A CN 2009801378700 A CN2009801378700 A CN 2009801378700A CN 200980137870 A CN200980137870 A CN 200980137870A CN 102164811 A CN102164811 A CN 102164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ase plate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dash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78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4811B (zh
Inventor
吉田晃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4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4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8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18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front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前围板(20)和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底板(10)。前围板(20)具有:抵接部(21),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与底板(10)的前端部抵接;和凹状部(22、24),配置在底板(10)的下方,并且从车身侧面看向上方开口。抵接部(21)与凹状部(22、24)一体成型。由此,加工变得容易,且能将以往的前围板、底板与内板的接合减少为前围板(20)与底板(10)这两个部件的接合,从而实现前围板(20)和底板(10)的接合部的强化。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前围板和底板的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前部结构,例如已知有如日本特开2005-162144号公报所记载的前围板的下端部与底板接合且在底板下表面上设置内板的车辆前部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21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体中,由于分为前围板、底板和内板三部分,因此加工性差,而且将三个部分接合时需要进一步强化接合面。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容易且能实现接合部的强化的车辆前部结构。
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前围板和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具有:抵接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底板的前端部抵接;和凹状部,配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并且从车身侧面看朝上方开口,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凹状部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中,配置在底板下方且从车身侧面看向上方开口的凹状部起到内板的作用,从而对底板进行加固。并且,由于该凹状部与抵接部一体成型,因此加工变得容易,并能减少部件数。另外,由此能将以往的前围板、底板和内板的接合减少为前围板和底板这两个部件的接合,从而实现接合部的强化。
在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优选为凹状部与底板的下表面接合。这样一来,作为以底板覆盖凹状部的结构,可以形成截面呈矩形的加固骨架。
在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优选为凹状部还形成在与隧道部的下表面对应的部位上,并将凹状部与底板的下表面接合而形成横梁。这样一来,能提高底板的强度。
通过本发明,能提供容易加工且能实现接合部的强化的车辆前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围板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围板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围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底板
12a、13a下表面
20、30、40、50前围板
21抵接部
22、24、51、52凹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对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要素附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底板10和配置在底板10的前方的前围板20。
底板10形成车厢的地板,具有配置在中央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隧道部11和配置在隧道部11的左右两侧的地板部12、13。隧道部11形成向车辆上方膨出的凸状,且具有平板状的顶部11a和从顶部11a的左右两端向下方延伸的一对侧部11b、11c。
隧道部11的前端部与前围板20抵接,通过焊接等与前围板20接合。因此,隧道部11的前端部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前围板20接合的接合余量11d、11e、11f。这些接合余量11d、11e、11f与前围板20平行地形成,以与前围板20面接触。并且,接合隧道部11和前围板20时,将接合余量11d、11e、11f叠合在前围板20上,并通过点焊接合隧道部11和前围板20。
另外,在隧道部11的两侧部11b、11c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地板部12、13接合的接合余量11g、11h。这些接合余量11g、11h与地板部12、13平行地形成,以与地板部12、13的下表面12a、13a面接触,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地板部12、13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大致形成平板状。在地板部12、13的前端部分别设有用于与前围板20接合的接合余量12b、13b。这些接合余量12b、13b与前围板20平行地形成,以与前围板20面接触,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另外,地板部12、13的与隧道部11相邻的端部上分别设有用于与侧部11b、11c接合的接合余量12c、13c。这些接合余量12c、13c与侧部11b、11c平行地形成,以与侧部11b、11c面接触,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前围板20配置在车辆的前部,以将车辆的发动机舱和车厢(未图示)分隔开。如图2所示,在前围板20的与隧道部11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与隧道部11的形状一致的切口部23。前围板20具有与底板10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部21和配置在底板10的下方且从车身侧面看向上方开口的凹状部22、24。
抵接部21大致形成平板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从前方向后方以规定角度倾斜。凹状部22、24与抵接部21一体成型,并相对于隧道部11左右对称地配置。如图2所示,凹状部22、24具有平坦的底部22a、24a和从底部22a、24a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上方延伸的侧部22b、22c、24b、24c。
侧部22b、24b与抵接部21连接。在侧部22c、24c的前端部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地板部12、13接合的接合余量22d、24d。这些接合余量22d、24d与地板部12、13平行地形成,以与地板部12、13的下表面12a、13a面接触。这样构成的前围板20例如按照以下方式形成:在对一块金属板进行切口加工之后,通过将该金属板折弯成规定形状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容易地进行前围板20的成型。
在如上构成的车辆前部结构中,配置在底板10的下方且从车身侧面看向上方开口的凹状部22、24起到内板的作用,从而对底板10进行加固。并且,由于凹状部22、24与抵接部21一体成型,因此加工变得容易,并能减少部件数。另外,由此能将以往的前围板、底板和内板的接合减少为前围板20和底板10这两个部件的接合,从而实现前围板20与底板10的接合部的强化。
另外,由于凹状部22、24与地板部12、13的下表面12a、13a接合,因此,作为以地板部12、13覆盖凹状部22、24的构成,可以形成截面呈矩形的加固骨架。即,通过凹状部22、24和地板部12、13形成封闭截面结构(参照图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图2所示的虚线L部设置厚度差,能形成与以往的内板相同的板厚,因此能维持与以往的具有内板的结构相同的耐力。
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围板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围板3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围板20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3所示,在凹状部22的右侧(与隧道部11相邻的一侧)以封闭凹状部22的右端的方式竖立设置侧壁31。侧壁31的前后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凹状部22的侧部22b、22c连接。另外,在侧壁31的上部形成与凹状部22的接合余量22d在同一平面上延伸的接合余量31a。接合余量31a的一端与凹状部22的接合余量22d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切口23。
另外,在凹状部24的与侧壁31对称的位置上设有侧壁32。该侧壁32竖立设置在凹状部24的左侧(与隧道部11相邻的一侧)。侧壁32的前后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凹状部24的侧部24b、24c连接。在侧壁32的上部形成与凹状部24的接合余量24d在同一平面上延伸的接合余量32a。接合余量32a的一端与凹状部24的接合余量24d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切口23。
这样构成的前围板30例如按照以下方式形成:在对一块金属板进行切口加工之后,通过拉深加工使该金属板形成为规定形状。即,通过形成接合余量31a、32a,能提高与地板部12、13的接合强度并提高底板10的加固强度。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围板的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围板4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围板20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4所示,在前围板40的大致中央的与底板10的隧道部11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隧道部11的形状一致的隧道凹部41。该隧道凹部41形成向车辆上方膨出的凸状,且左右两端分别与凹状部22、24连接。另外,在隧道凹部41上设有用于与底板10的隧道部11接合的接合余量41a。接合余量41a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凹状部22、24的接合余量22d、24d连接。即,通过接合凹状部22、24、隧道凹部41和底板10,能形成底板10的宽度方向上的横梁,从而进一步提高底板10的强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围板的立体图。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围板5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围板20不同,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5所示,凹状部51、52与抵接部21一体成型,并相对于隧道部11左右对称地配置。凹状部51、52具有平坦的底部51a、52a和从底部51a、52a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上方延伸的侧部51b、51c、52b、52c。并且,侧部51b、52b分别与抵接部21连接。另外,配置在后方的侧部51c和侧部52c以相互之间的间隔从内侧向外侧变宽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另外,侧部51c、52c的前端部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地板部12、13接合的接合余量51d、52d。这些接合余量51d、52d与地板部12、13平行地形成,以与地板部12、13的下表面12a、13a面接触。这样构成的前围板50例如按照以下方式形成:对一块金属板进行切口加工后,通过将该金属板折弯成规定形状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容易地进行前围板50的成型。即,由于所形成的内板的外侧的间隔形成得较宽,因此能确保对于传导至侧梁等车辆侧部的冲击载荷的强度,且能使传递给车辆中央部的载荷传递给侧部51c、52c并向侧梁等车辆侧部方向分散。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记载。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可以在不改变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要旨的前提下对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结构进行变形或应用于其他结构。

Claims (3)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前围板和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板具有:抵接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底板的前端部抵接;和凹状部,配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并且从车身侧面看朝上方开口,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凹状部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部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部还形成在与隧道部的下表面对应的部位上,将所述凹状部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接合而形成横梁。
CN200980137870.0A 2009-09-02 2009-09-02 车辆前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48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5329 WO2011027431A1 (ja) 2009-09-02 2009-09-02 車両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4811A true CN102164811A (zh) 2011-08-24
CN102164811B CN102164811B (zh) 2014-10-01

Family

ID=4364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787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4811B (zh) 2009-09-02 2009-09-02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33822B2 (zh)
JP (1) JP5120491B2 (zh)
CN (1) CN102164811B (zh)
WO (1) WO20110274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803A (zh) * 2013-05-09 2014-11-1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6377B2 (en) 2006-10-13 2011-02-15 Hill-Rom Services, Inc. Push handle with rotatable user interface
US8757308B2 (en) 2009-09-10 2014-06-24 Hill-Rom Services Inc. Powered transpor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s
CN102947169A (zh) 2010-06-24 2013-02-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DE102013004793A1 (de) * 2013-03-20 2014-09-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Bodenstruktur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JP5967061B2 (ja) * 2013-12-05 2016-08-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6393980B2 (ja) * 2013-12-06 2018-09-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6517859B2 (ja) * 2017-02-28 2019-05-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6511078B2 (ja) * 2017-02-28 2019-05-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2474A (ja) 1987-11-17 1989-05-24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3329098B2 (ja) 1994-11-04 2002-09-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JP2001233254A (ja) * 2000-02-22 2001-08-28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体構造
JP2004306891A (ja) 2003-04-10 2004-11-0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ロアパネル
JP4382459B2 (ja) * 2003-12-05 2009-12-1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587789B2 (ja) * 2004-11-25 2010-11-2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JP2008044552A (ja) * 2006-08-18 2008-02-28 Kawasaki Heavy Ind Ltd 不整地用四輪走行車のフロアー構造
JP4297152B2 (ja) * 2006-10-06 2009-07-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803A (zh) * 2013-05-09 2014-11-1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20491B2 (ja) 2013-01-16
WO2011027431A1 (ja) 2011-03-10
US8733822B2 (en) 2014-05-27
US20110175400A1 (en) 2011-07-21
JPWO2011027431A1 (ja) 2013-01-31
CN102164811B (zh)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4811A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5092777B2 (ja) 自動車のロッカー後端部とリヤピラー下端部の結合部構造
US8235458B2 (en) Skeleton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2774427B (zh) 车辆上部后端结构
EP1302389B1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101370729B1 (ko) 센터 필러 상부 결합 구조
KR20190087297A (ko) 차량용 필러 구조 및 차량 측부 구조
EP2412612B1 (en) Side sill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CN107303919B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2013526446A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荷台
CN110239629B (zh) 车辆后部构造
KR101439145B1 (ko) 차량의 리어 패키지트레이 구조
CN110065535B (zh) 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
JP5470356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5923777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メンバ構造
CN104108424A (zh) 车身构造
JP7177816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4176129A (zh) 车辆中的支柱部与车顶部下部之间的接合构造
JP2011148464A (ja)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US11066104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754742B (zh) 汽车的车顶结构
CN110920757B (zh) 车辆的下部结构
JP6062044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5151869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21062714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