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9629B - 车辆后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9629B
CN110239629B CN201910157512.1A CN201910157512A CN110239629B CN 110239629 B CN110239629 B CN 110239629B CN 201910157512 A CN201910157512 A CN 201910157512A CN 110239629 B CN110239629 B CN 110239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xtension member
cross member
vehicle body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75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9629A (zh
Inventor
铃木英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39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9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9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9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62D25/07Fixed roofs having water drainage or guide means integral with roof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具有背门的车辆的车身刚性的车辆后部构造。车辆后部构造具有横梁、车身侧部和后部流水槽。车身侧部具有:纵壁区域,其成为车辆的侧表面;车顶侧部区域,其从纵壁区域向顶盖的下侧延伸;以及开口区域,其形成在位于车顶侧部区域的后端与横梁的延伸方向上相交的位置。车辆后部构造还具有第一延伸构件,该第一延伸构件与车身侧部、横梁以及后部流水槽接合以覆盖开口区域。第一延伸构件形成背支柱的上端,该背支柱与横梁连续且形成在车身侧部。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车身的刚性是用于吸收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给乘车人提供舒适的乘车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就具有背门的车辆而言,车身的后部开有较大的开口,因此,需要更加慎重地考虑确保刚性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身构造中,利用延伸构件25来加强顶盖11与后支柱外构件22之间的拐角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84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车辆的背门用开口通常为由发挥梁的作用的横梁(也称为车顶后部构件)在顶盖的下侧将左右两侧的背支柱的上部连起来的构造。为了确保车身的刚性,有效的做法是提高上述背支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刚性,另一方面,出于油耗方面的考虑,期望尽量抑制车身的重量增加。而且,有时在该横梁接合有发挥檐槽的作用的流水槽,还要求提高流水槽的刚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具有背门的车辆的车身刚性的车辆后部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车辆后部构造的代表性结构是具有背门的车辆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后部构造具有:横梁,其沿着背门的上缘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与顶盖的下侧接合;车身侧部,其与顶盖的侧缘接合;以及后部流水槽,其横跨车辆宽度方向与横梁的后侧接合,该后部流水槽向后方突出以引导雨水,车身侧部具有:纵壁区域,其形成车辆的侧表面;车顶侧部区域,其从纵壁区域的上缘向顶盖的下侧延伸;以及开口区域,其形成在位于车顶侧部区域的后端与横梁的延伸方向上相交的位置,该车辆后部构造还具有第一延伸构件,该第一延伸构件与车身侧部、横梁以及后部流水槽接合以覆盖开口区域,第一延伸构件形成背支柱的上端,该背支柱与横梁连续且形成在车身侧部。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确保具有背门的车辆的车身刚性的车辆后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后部构造的概况的图。
图2是详细地表示图1的(b)中的第一延伸构件及其附近部分的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2的(a)中的车辆后部构造得到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后部构造;102、顶盖;104、车身侧部;106、后部流水槽;108、侧部流水槽;110、背支柱;112、横梁;114、第一延伸构件;116、车身侧部外板;116a、纵壁区域;116b、支柱区域;116c、车顶侧部区域;116d、台阶部;116e、开口区域;118a、车顶后部内构件;118b、车顶后部外构件;120a、背支柱内构件;120b、背支柱外构件;122、第二延伸构件;122a、第二延伸构件的基部;122b、第二延伸构件的臂部;124、支柱区域的上缘;126、背支柱外构件的内壁部;128、背支柱外构件的后壁部;130、第二延伸构件的曲线部;132、背支柱外构件的凸缘;E1、背门用开口;E2、QTR玻璃用开口;P1、基部接合点;P2、P3、臂部接合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是具有背门的车辆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后部构造具有:横梁,其沿着背门的上缘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与顶盖的下侧接合;车身侧部,其与顶盖的侧缘接合;以及后部流水槽,其横跨车辆宽度方向与横梁的后侧接合,该后部流水槽向后方突出以引导雨水,车身侧部具有:纵壁区域,其形成车辆的侧表面;车顶侧部区域,其从纵壁区域的上缘向顶盖的下侧延伸;以及开口区域,其形成在位于车顶侧部区域的后端与横梁的延伸方向上相交的位置,该车辆后部构造还具有第一延伸构件,该第一延伸构件与车身侧部、横梁以及后部流水槽接合以覆盖开口区域,第一延伸构件形成背支柱的上端,该背支柱与横梁连续且形成在车身侧部。
在上述结构中,在车身侧部的车顶侧部区域的后端设置有开口区域,且由独立的第一延伸构件封堵该开口区域。因而,例如,能够保持车身侧部的结构,只增加第一延伸构件的板厚。这样的话,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局部改变背支柱的设定,从而能够避免车身的重量增加,并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背支柱的刚性,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身的刚性。而且,通过在车身侧部设置开口区域,还能够获得使构成车身侧部的板构件易脱模等能够容易成形车身侧部的效果。
也可以是,上述横梁呈上方敞开的槽形,第一延伸构件与横梁的前壁和后壁接合。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横梁较轻,而且,还能够利用第一延伸构件来有效地加强横梁。
也可以是,该车辆后部构造还具有第二延伸构件,该第二延伸构件位于第一延伸构件的下方,与车身侧部、横梁以及后部流水槽接合以覆盖开口区域,该第二延伸构件形成背支柱的上端,第一延伸构件和第二延伸构件设置为,分别从上侧和下侧夹着开口区域的缘部。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利用第一延伸构件和第二延伸构件夹持开口区域的缘部,能够有效地提高背支柱的上端的刚性。
也可以是,上述第二延伸构件具有:基部,其与车身侧部接合;以及臂部,其从基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与横梁接合,在俯视时,该第二延伸构件的从基部至臂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缓弯曲的形状。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二延伸构件,将车身侧部和横梁连起来,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身的刚性。特别是,基部与臂部之间呈弯曲状而没有拐角,因此,能够防止负荷的局部集中,能够有效地传递应力。
也可以是,上述基部具有基部接合点,在该基部接合点处,该基部与第一延伸构件和车身侧部接合在一起,臂部具有臂部接合点,在该臂部接合点处,该臂部与第一延伸构件和横梁接合在一起。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二延伸构件,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车身的刚性。特别是,通过使多个构件分别在基部和臂部处以重叠的方式接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吸收车身的扭转负荷。
也可以是,该车辆后部构造还具有侧部流水槽,该侧部流水槽沿着顶盖的侧缘与车身侧部接合,该侧部流水槽向侧方突出,引导雨水,第一延伸构件连接侧部流水槽和后部流水槽以引导雨水。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从顶盖的侧方至顶盖的后方的范围内有效地形成连续的流水槽。
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所示的尺寸、材料以及其他具体数值等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发明的例示,除了特别进行说明的情况之外,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针对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重复说明,而且,省略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的要素的图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后部构造的概况的图。下面,在图1以及本申请的其他所有附图中,用箭头F(Forward)表示车辆前方,用箭头B(Backward)表示车辆后方,用箭头L(Leftward)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方,用箭头R(Rightward)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方,用箭头U(Upward)表示车辆上方,用箭头D(Downward)表示车辆下方。
图1的(a)表示从车辆后方观察实施有车辆后部构造100的车辆中的特别是顶盖102和车身侧部104的部分。顶盖102是构成车辆的顶棚的面积较大的构件。左右两侧的车身侧部104与顶盖102的侧缘接合而主要构成车辆的侧壁。在车辆的后部形成有收纳背门(省略图示)的背门用开口E1。
在该车辆后部构造100中,作为发挥檐槽的作用的部位,在顶盖102周围具有由后部流水槽106、侧部流水槽108构成的流水槽。后部流水槽106在顶盖102的后方且位于背门用开口E1的上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引导从顶盖102流下来的雨水,从而防止乘车人被淋湿。而且,侧部流水槽108在顶盖102的侧方且位于后角窗玻璃(QTR玻璃)用开口E2的上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引导雨水。上述后部流水槽106和侧部流水槽108在顶盖102的角部处利用后述的第一延伸构件114(参照图1的(b))连续。
图1的(b)是省略了图1的(a)的顶盖102之后的图。背门用开口E1由形成在车身侧部104的后端的左右两侧的背支柱110以及将背支柱110的上部连起来的横梁112形成。
背支柱110是车身的立柱,并沿着背门(省略图示)的侧缘主要沿上下方向延伸。横梁112是车身的梁,并沿着背门的上缘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与顶盖102的下侧接合。后部流水槽106横跨车辆宽度方向与横梁112的后侧接合,该后部流水槽106从横梁112向后方突出。
图2是详细地表示图1的(b)中的第一延伸构件114及其附近部分的图。图2的(a)放大表示图1的(b)中的第一延伸构件114及其附近部分。如上所述,第一延伸构件114是将后部流水槽106和侧部流水槽108连起来并作为流水槽的一部分发挥作用的构件。
第一延伸构件114设置于背支柱110的上端且位于背支柱110与横梁112相交叉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构件114构成流水槽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背支柱110的上端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发挥提高车身刚性的作用。
图2的(b)是图2的(a)中的车辆后部构造100的分解图。在详细说明第一延伸构件114之前,先对车身侧部104和横梁112的结构进行说明。
车身侧部104由多个板构件构成。例如,车身侧部104的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由车身侧部外板116构成。车身侧部外板116中的纵壁区域116a是形成车辆的侧表面的区域,在该区域设置有QTR玻璃用开口E2等。车身侧部外板116的车辆后端成为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并形成背支柱110的一部分的支柱区域116b。
车身侧部外板116中的车顶侧部区域116c是被顶盖102(参照图1的(a))遮蔽的区域。车顶侧部区域116c从纵壁区域116a的上缘朝向顶盖102的下侧一边弯曲一边延伸。在纵壁区域116a与车顶侧部区域116c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16d,在该台阶部处接合有侧部流水槽108。
侧部流水槽108成为沿着顶盖102的侧缘向侧方突出的状态,引导雨水。侧部流水槽108的缘部与后部流水槽106的缘部同样地向上方曲折成凸缘状,从而能够有效地使雨水流走。
横梁112呈上方敞开的槽形。而且,该槽形的横梁112也是由多个板构件构成的。例如,横梁112的车辆前侧由车顶后部内构件118a构成,横梁112的车辆后侧由车顶后部外构件118b构成。
背支柱110与槽形的横梁112连续且形成在车身侧部104。横梁112和背支柱110均由多个共用的构件构成,因此,两者之间无明确的边界。在本实施例中,并不按独立的构件来称呼,而按车身的各部位来称呼,概略地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呈梁状延伸的部位称为横梁112,将在上下方向上呈柱状延伸的部位称为背支柱110。
背支柱110形成为包含:车身侧部外板116;位于该车身侧部外板116的车内侧且靠车辆前侧的背支柱内构件120a;以及位于该车身侧部外板116的车辆后侧的背支柱外构件120b。背支柱内构件120a和背支柱外构件120b形成了横梁112与背支柱110之间的中间部分,它们从背门的上缘开始沿着背门的侧缘弯曲。上述背支柱内构件120a成为背支柱110的前壁,上述背支柱外构件120b成为背支柱110的后壁,同时上述背支柱内构件120a还成为横梁112的前壁的一部分,上述背支柱外构件120b还成为横梁112的后壁的一部分。
上述第一延伸构件114以从侧部流水槽108朝向后部流水槽106延伸的方式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形状。第一延伸构件114从上方与车身侧部外板116和侧部流水槽108接合,然后,再使后部流水槽106与它们的上侧接合。作为独立零部件的第一延伸构件114构成了流水槽的拐角部分,由此,能够使流水槽的设计自由度提高,能够进一步实现与车辆的外形相配的流水槽。
第一延伸构件114还构成了背支柱110的上端。作为用于设置第一延伸构件114的区域,在车身侧部外板116设有开口区域116e。
开口区域116e形成在位于车顶侧部区域116c的后端与横梁112的延伸方向上相交的位置。该位置既是背支柱110的上端,也是横梁112与背支柱110相交的范围。
第一延伸构件114与车身侧部104、横梁112以及后部流水槽106接合,以以覆盖开口区域116e。参照本实施例的车身侧部104和横梁112的结构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第一延伸构件114与车身侧部104的车身侧部外板116、构成横梁112的一部分的背支柱内构件120a、背支柱外构件120b以及后部流水槽106接合。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与第一延伸构件114同样地构成背支柱110的上端的构件,在第一延伸构件11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延伸构件122。而且,第二延伸构件122也与车身侧部104的车身侧部外板116、构成横梁112的一部分的背支柱外构件120b以及后部流水槽106接合,以覆盖开口区域116e。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身侧部外板116的车顶侧部区域116c的后端设置有开口区域116e,由作为独立构件的第一延伸构件114和第二延伸构件122封堵该开口区域116e。因而,例如,还能够保持车身侧部外板116等的车身侧部104的结构,只增加第一延伸构件114、第二延伸构件122的板厚等。这样的话,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局部改变背支柱110的上端的设定,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背支柱110的刚性,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身的刚性。
开口区域116e的设置还具有能够容易地成形车身侧部外板116的效果。开口区域116e在构成背支柱110的支柱区域116b的上方开口。由于支柱区域116b朝向背门用开口E1呈弧状弯曲,因此,若使车顶侧部区域116c一直延伸至支柱区域116b的上方,则在形成含有支柱区域116b的车身侧部外板116时,需要对所用的模具实施较复杂的设定。但是,采用本实施例,由于在支柱区域116b的上方存在开口区域116e,因此,利用开口区域116e来容易地脱模,能够容易地成形车身侧部外板116。
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2的(a)中的车辆后部构造100得到的图。图3的(a)表示从上方观察车辆后部构造100中的第一延伸构件114及其附近的部分。第一延伸构件114与构成槽形的横梁112的前壁的背支柱内构件120a以及构成该横梁112的后壁的背支柱外构件120b(参照图3的(b))接合。采用该结构,能够将横梁112做成为上方敞开的呈槽形的轻量结构,并且还能够利用第一延伸构件114来有效地加强横梁112。
图3的(b)是省略了图3的(a)的第一延伸构件114之后的图。第二延伸构件122具有:基部122a,其与车身侧部104侧接合;以及臂部122b,其从基部122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基部122a与车身侧部外板116的支柱区域116b的上缘124以及构成背支柱110的背支柱外构件120b中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内壁部126(参照图2的(b))等接合。臂部122b与背支柱外构件120b中的为了构成横梁112而壁面向车辆后方地进行延伸的后壁部128接合。
第二延伸构件122具有曲线部130,该曲线部130在俯视时呈在从基部122a至臂部122b的范围内平缓弯曲的形状。换言之,第二延伸构件122呈在基部122a与臂部122b之间无拐角的结构。采用该结构,第二延伸构件122能够防止负荷的局部集中,能够有效地使应力在横梁112与车身侧部104侧的背支柱110之间传递。采用该第二延伸构件122,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身的刚性,特别是,能够提高车身的侧倾刚性。
第二延伸构件122的基部122a在下侧与形成有开口区域116e的支柱区域116b的上缘124接合。在此,第一延伸构件114(参照图3的(a))在上侧与上缘124接合。即,第一延伸构件114和第二延伸构件122设置为,分别从上侧和下侧夹着形成有开口区域116e的支柱区域116b的上缘124。采用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延伸构件114和第二延伸构件122夹着上缘124,能够有效地提高背支柱110的上端的刚性。
第二延伸构件122的基部122a具有作为与车身侧部104等进行接合的接合点的基部接合点P1。在该基部接合点P1处,基部122a与设于背支柱外构件120b的内壁部126(参照图2的(b))的上缘的凸缘132接合,并且还与第一延伸构件114的后方部位接合(参照图3的(a))。即,在基部接合点P1处,第二延伸构件122、第一延伸构件114以及构成背支柱110的背支柱外构件120b这共计为三块的板构件以重叠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在臂部122b中,也具有作为与横梁112等进行接合的接合点的臂部接合点P2和臂部接合点P3。在臂部接合点P2处,臂部122b与背支柱外构件120b中的构成横梁112的后壁部128接合,并且还与第一延伸构件114接合(参照图3的(a))。在臂部接合点P3处,臂部122b与后壁部128接合,并且还与后部流水槽106接合。即,在上述臂部接合点P2处,后壁部128、第一延伸构件114与第二延伸构件122这共计为三块的板构件以重叠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在上述臂部接合点P3处,后壁部128、后部流水槽106与第二延伸构件122这共计为三块的板构件以重叠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在该车辆后部构造100中,在基部接合点P1、臂部接合点P2和臂部接合点P3处,多个构件均以重叠的方式接合在一起,由此,能够有效地吸收并抑制车身的扭转负荷和各板构件的应变。
而且,如上所述,在构成背支柱110的上端的第一延伸构件114和第二延伸构件122接合有侧部流水槽108和后部流水槽106。侧部流水槽108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构件,后部流水槽106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构件。在该车辆后部构造100中,使构成上述流水槽的构件与背支柱110的上端接合,有助于提高车身刚性。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只要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就能够想到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范畴内的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且知晓上述这些变更例或修正例当然也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车辆后部构造。

Claims (6)

1.一种车辆后部构造,该车辆具有背门,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后部构造具有:
横梁,其沿着所述背门的上缘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与顶盖的下侧接合;
车身侧部,其与所述顶盖的侧缘接合;以及
后部流水槽,其横跨车辆宽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后侧接合,该后部流水槽向后方突出以引导雨水,
所述车身侧部具有:
纵壁区域,其形成车辆的侧表面;
车顶侧部区域,其从所述纵壁区域的上缘向所述顶盖的下侧延伸;以及
开口区域,其形成在位于所述车顶侧部区域的后端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上相交的位置,
该车辆后部构造还具有第一延伸构件,该第一延伸构件与所述车身侧部、所述横梁以及所述后部流水槽接合以覆盖所述开口区域,
所述第一延伸构件形成背支柱的上端,该背支柱与所述横梁连续且形成在所述车身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呈上方敞开的槽形,
所述第一延伸构件与所述横梁的前壁和后壁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后部构造还具有第二延伸构件,该第二延伸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构件的下方,与所述车身侧部、所述横梁以及所述后部流水槽接合以覆盖所述开口区域,该第二延伸构件形成所述背支柱的上端,
所述第一延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延伸构件设置为,分别从上侧和下侧夹着所述开口区域的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延伸构件具有:基部,其与所述车身侧部接合;以及臂部,其从该基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与所述横梁接合,在俯视时,所述第二延伸构件的从该基部至该臂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缓弯曲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具有基部接合点,在该基部接合点处,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一延伸构件和所述车身侧部接合在一起,
所述臂部具有臂部接合点,在该臂部接合点处,所述臂部与所述第一延伸构件和所述横梁接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后部构造还具有侧部流水槽,该侧部流水槽沿着所述顶盖的侧缘与所述车身侧部接合,该侧部流水槽向侧方突出,引导雨水,
所述第一延伸构件连接所述侧部流水槽和所述后部流水槽以引导雨水。
CN201910157512.1A 2018-03-09 2019-03-01 车辆后部构造 Active CN1102396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2603 2018-03-09
JP2018042603A JP7047477B2 (ja) 2018-03-09 2018-03-09 車両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9629A CN110239629A (zh) 2019-09-17
CN110239629B true CN110239629B (zh) 2021-09-10

Family

ID=67701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7512.1A Active CN110239629B (zh) 2018-03-09 2019-03-01 车辆后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47477B2 (zh)
CN (1) CN110239629B (zh)
DE (1) DE102019105833A1 (zh)
FR (1) FR3078674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69994A (ko) * 2019-12-04 2021-06-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체 조인트 구조
JP7369083B2 (ja) 2020-04-20 2023-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上部構造
CN114274750B (zh) * 2021-12-30 2024-01-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部空间可拓展的车身结构及汽车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2548A (zh) * 2004-11-10 2006-05-17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JP4161442B2 (ja) * 1998-12-25 2008-10-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01386309A (zh) * 2007-09-13 2009-03-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后部结构
CN102756758A (zh) * 2011-04-26 2012-10-31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背门开口肩部的加强结构
CN202657116U (zh) * 2011-05-18 2013-01-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后背门开口的加强结构
DE102013211576A1 (de) * 2013-06-19 2014-12-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karosserie
CN105143022A (zh) * 2014-02-12 2015-12-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的开口部结构
JP2016088447A (ja) * 2014-11-11 2016-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106143637A (zh) * 2016-07-15 2016-11-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掀背式车型车顶后部结构
JP2017149175A (ja) * 2016-02-22 2017-08-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レーム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7451Y2 (zh) * 1975-12-26 1978-02-25
JPS6321492Y2 (zh) * 1978-04-28 1988-06-14
JPS58194967U (ja) * 1982-06-22 1983-12-2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リヤピラ−上部構造
JPH0730459Y2 (ja) * 1989-02-17 1995-07-1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ボディの排水構造
JP3555216B2 (ja) * 1995-02-23 2004-08-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上部車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1442B2 (ja) * 1998-12-25 2008-10-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772548A (zh) * 2004-11-10 2006-05-17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CN101386309A (zh) * 2007-09-13 2009-03-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后部结构
CN102756758A (zh) * 2011-04-26 2012-10-31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背门开口肩部的加强结构
CN202657116U (zh) * 2011-05-18 2013-01-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后背门开口的加强结构
DE102013211576A1 (de) * 2013-06-19 2014-12-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karosserie
CN105143022A (zh) * 2014-02-12 2015-12-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的开口部结构
JP2016088447A (ja) * 2014-11-11 2016-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17149175A (ja) * 2016-02-22 2017-08-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レーム構造
CN106143637A (zh) * 2016-07-15 2016-11-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掀背式车型车顶后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9629A (zh) 2019-09-17
JP2019156018A (ja) 2019-09-19
JP7047477B2 (ja) 2022-04-05
DE102019105833A1 (de) 2019-09-12
FR3078674A1 (fr) 2019-09-13
FR3078674B1 (fr)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9629B (zh) 车辆后部构造
US8282154B2 (en)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EP3063027B1 (en) Sunroof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JP4161442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11192593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5871133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EP2412612B1 (en) Side sill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CN109305225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CN109383629B (zh) 车身上部结构
JP7292605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US10696330B2 (en) Upper par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JP7216337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7209223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6237669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WO2015049928A1 (ja) 車体上部構造
JP6107209B2 (ja) ルーフサイドレール構造
CN113226895B (zh) 车身侧部结构
JP4781837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9987152B (zh) 车身构造
JP6062044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08791507B (zh) 车体后部结构
JP7484634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10239631B (zh) 车辆后部构造
US11472272B2 (en) Vehicle entrance structure
JP7188151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