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9991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9991A
CN102149991A CN2009801359911A CN200980135991A CN102149991A CN 102149991 A CN102149991 A CN 102149991A CN 2009801359911 A CN2009801359911 A CN 2009801359911A CN 200980135991 A CN200980135991 A CN 200980135991A CN 102149991 A CN102149991 A CN 102149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chamber
pipeline
cold air
food
free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59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9991B (zh
Inventor
兵藤明
松本博幸
川崎龙也
汤浅雅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9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9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9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9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5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return
    • F25D2317/0654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return through the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supply
    • F25D2317/0664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supply from the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supply
    • F25D2317/0665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supply from the to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 F25D25/02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by she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D2500/02Geometry problems

Abstract

一种冷藏库,包括:隔热箱体;以自由开闭的方式安装在隔热箱体的开口部上的门体;冷却隔热箱体内的空气而生成冷气的冷却设备、和在冷藏室(1102)与冷却设备之间引导冷气的冷气循环路径,形成冷气循环路径的管道(1129a)的横宽形成为比冷藏室(1102)的横宽窄,在管道(1129a)的侧面配备有向冷藏室(1102)喷出冷气的喷出口(1130a~1130f)和从冷藏室(1102)吸入冷气的吸入口(1131a),在管道侧面和库内侧壁面之间设置有腔室空间(1302),在管道上面不设置腔室空间,由此不仅能够避免冷藏室内的食品等冻结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改善冷藏室的外观,使整个冷藏室的库内温度保持均匀。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库,尤其是涉及一种冷气在贮藏室和冷却设备之间循环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近几年,以下配置方式的冷藏库很常见,即,使用者将收纳物放置在更容易看到的最上部且使用频率高的冷藏室中,在该冷藏室的正下方配置有冷冻室。在此情况下,冷却器被置于配置在冷冻室的背部的冷却室中,所以,为了使冷气能够供给整个冷藏室,通过管道从冷却室的背部至冷藏室的背部搬送冷气。
图9是现有技术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此处,表示打开冷藏室502的门时,从正面能够看到的部分。即,沿着采用隔热构造的冷藏室502的隔热箱体501设置管道529a。另外,在该管道529a和隔热箱体501之间形成Y字状的冷气循环路径。如图9中的箭头所示,冷藏室502内的冷气从在冷藏室502下方开口的吸入口531吸入并在各个贮藏室中循环后,从在冷藏室502上方开口的喷出口530a、530b、530c、530d、530e、530f喷出。考虑库内的风量分布,使管道529a的横宽与冷藏室502的横宽相同。另外,管道529a在中央部配置有库内照明装置,作为左右分支的风路,以在与各搁架空间相对的位置分别喷出的方式设置有开口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0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管道固定前的示意图。图10B是现有技术的管道固定后的示意图。
此处,附图表示冷藏室502的背面部分的横剖面图。如图10A所示,在隔热箱体501的两侧的角部形成管道卡合用的突起部501a和501b。使管道529a与该突起部501a和501b相向而嵌入,则如图10B所示,突起部501a和501b与管道529a卡合。
此外,图11A是表示其它的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管道部的平面剖面图。图11B是表示其它的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管道部的立体图。
如图11A所示,在冷藏库的背面中央部配置有照明装置47,在其两个侧面配置有冷藏室管道44,废除管道正面的喷出口,从管道侧面和冷藏库内箱的缝隙喷出冷气。这样就具有以下效果:冷藏库背面变得整洁,能够提供直至背面管道的较广的收纳空间。
此外,如图11B所示,记载有在管道15的侧面部具有喷出口的孔15b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冷藏库中(专利文献1),吸入口531和喷出口530a~530f位于管道529a的前面,所以,存在放在冷藏室502内的搁架上的食品和饮料冻结这样的问题。另外,考虑采用不使喷出冷气直接接触食品的设计,在与搁架间的最上层相对的位置配置喷出口,使冷气从食品的上部流过,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对于食品的尺寸高和重叠放置时没有效果。而且,在为了提高收纳性而采用搁架位置能够改变的结构的情况下,有关喷出口配置的设计考虑本身就没有意义。
此外,在管道的喷出部中温度较低的冷气以较高的流速通过,所以,喷出开口门面的形状如果不采用隔热性高的部件(例如泡沫聚苯乙烯等泡沫树脂材料)构成,则非常容易结霜。但是,如果正面的喷出部采用隔热材料构成,则能够看到隔热材料,外观变差,而且使用者有可能误将食品和饮料洒入喷出口。而且,还有可能发生管道内部的污染和堵塞。
而且,当使用者在各个搁架上收纳食品时,即使管道的喷出口未被堵塞,有时前后方向的空间也被食品遮挡,导致纵深部过冷。
特别是近几年,冷藏库的大容量化加快,冷藏室的纵深也增加,在纵深的某个搁架的纵深部放置不太使用的食品,在前面一侧放置频繁利用的食品,从使用方便性来看,很容易推测。在这种情况下,取放频率少的最里面的食品长时间在过冷的状态下被放置,所以很可能发生冻结。
此外,如果冷藏室搁架的纵深增加,则因前面的食品,最里面的食品处于难以看到的状态,很容易预测它们在不知不觉中从前方被挤压至接近背面的状态,确保喷出开口前的空间变得非常困难。
此外,在其它的传统结构(专利文献2)中,废除将喷出口的孔设置在面板正面的方式,将管道作为背面的大致全宽,在管道面板侧面和库内壁面之间形成喷出口。但是,对于如何防止低温冷气所通过的喷出口开口部的结露,没有详细的记载,喷出口开口部位于背面的两个端部,所以,食品放在端部时食品冻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参照图11A)。
此外,作为其它的传统结构(专利文献2)的其它实施例,记载了一种在管道15的侧面部具有喷出口的孔15b的结构,但并没有记载它与食品收纳场所的关系。因此,在食品放在管道15的侧面部的喷出口15b前面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发生冻结(参照图11B)。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038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135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搁架的安装位置和食品的放置位置如何,都能够避免冷藏室内的食品等冻坏这样的状况的冷藏库。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冷藏库包括:隔热箱体;在形成于隔热箱体内的冷藏室的背面设置的冷藏室管道;从冷藏室的正面观察在冷藏室管道侧面设置的侧面喷出口;在冷藏室管道上面(上表面)设置的上面喷出口;和在侧面喷出口的下方且仅在冷藏室管道侧面的单侧设置的吸入口,在冷藏室管道的两侧且从冷藏室管道侧面至冷藏室内侧面之间具有腔室空间,在冷藏室管道的上方且从冷藏室管道上面(上表面)至冷藏室内上面(上表面)之间不具有腔室空间。
这样,由于在冷藏室管道的前面不存在冷气的喷出口,所以,能够避免冷藏室内的食品等冻坏这样的状况。另外,从作为冷藏室管道侧面的通风口的侧面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在腔室空间内风速下降,同时与库内的空气混合后循环,所以,能够降低使食品局部温度下降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冷藏库在冷藏室管道的前面不存在冷气的喷出口,且从设在冷藏室管道的侧面的作为通风口的侧面喷出口向腔室空间喷出冷气,所以能够避免发生冷藏室内的食品等冻坏这样的不良状况。因为冷藏室管道的横宽与现有技术相比变窄,所以,削减材料的使用量而有利于节约资源,削减有关零部件流通的搬送能量也有利于节能,也具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这样的效果。另外,因为在冷藏室管道的前面不存在冷气的喷出口,所以,当打开冷藏室的门时,从前面看不到喷出口,所以,冷藏室的外观得以改善。而且,在管道的上方,从作为冷藏室管道上面(上表面)的通风口的上面喷出口喷出的冷气保持较高的风速沿着顶面(天井面)流动,能够向温度容易升高的区域适当地供给冷气。由以上可知,能够保持整个冷藏室的库内温度的均匀,并且能够获得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而且也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正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的概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的概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管道固定前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管道固定后的示意图。
图9是原有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
图10A是表示原有的管道固定前的示意图。
图10B是表示原有的管道固定后的示意图。
图11A是其它的原有冷藏库的管道部的平面剖面图。
图11B是其它的原有冷藏库的管道部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下层食品收纳架的立体图。
图13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下层食品收纳架的位置切断后的平面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中段食品收纳架的立体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中层食品收纳架的位置切断后的平面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正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的概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的概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中所安装的除菌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其它方式的冷藏库的管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其它方式的冷藏库的管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冷藏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与现有例或先前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正面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100是配备左右对开门的冷藏库100,在隔热箱体101内配备有被划分成多个的贮藏室。贮藏室根据其功能(冷却温度)称作冷藏室102、制冰室105、切换室106、蔬菜室104和冷冻室103等。
在冷藏室102的前面开口部设有例如填充了聚氨酯这样的泡沫隔热材料的旋转式隔热门107。另外,在制冰室105、切换室106、蔬菜室104、以及冷冻室103中分别设置有作为抽屉的前板的隔热板108,这样就使贮藏室密闭,使得冷气不会泄漏。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具体来讲,图2是沿着图1的2-2线切断的局部剖面图。
隔热箱体101是在主要由金属钢板构成的外箱和主要由真空成型的树脂构成的内箱之间填充硬质泡沫聚氨酯等隔热材料而形成的箱主体。该隔热箱体101抑制和阻隔热量从周围向隔热箱体101内移动。
冷藏室102是用来冷藏保存且保持在不冻程度的低温的贮藏室。具体的温度下限通常设定为1~5℃。特别是为了提高生鲜食品的保鲜性,有时将温度设定为0~1℃。
蔬菜室104是将温度设定为与冷藏室102相等或略高的贮藏室。具体来讲,将温度设定为2~7℃。温度越低,越能长时间地保持绿叶蔬菜的新鲜度。将温度设定为比冷藏室102略高的目的在于,抑制茄子和黄瓜等在低温下被称作低温障碍的新鲜度劣化的影响。另外,与冷藏室102相比,因收纳食品散发的水分,收纳蔬菜的蔬菜室104的湿度增大,因此,有时局部过冷就会结霜。将其设定为较高的温度,于是,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同时保持温度所需的制冷量也减少,所以,蔬菜室104内的温度变化得到抑制,因此,能够抑制发生结霜。
冷冻室103是被设定为冷冻温度范围的贮藏室。具体来讲,为了冷冻保存,通常设定为零下22~零下18℃,但是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有时也设定为例如零下30℃和零下25℃等的低温。
制冰室105是从配置在冷藏室102中的给水箱(图中未示)定期地给水,在制冰器(图中未示)中自动进行制冰,保存该冰的贮藏室。
切换室106是在制冰室105的侧方并列设置,且库内温度能够改变的贮藏室。利用在冷藏库100中安装的操作盘,可以根据用途从冷藏温度范围切换至冷冻温度范围。
隔热箱体101的顶面部朝着冷藏库的背面方面呈阶梯状形成凹部113,它包括第1顶面部111和第2顶面部112。在该阶梯状的凹部113中主要收纳压缩机114和除去水分的干燥机(图中未示)等形成制冷周期的高压端构件。即,压缩机114附设在其中的凹部113以进入冷藏室102内的最上部的后方区域的方式形成。因此,在过去普通隔热箱体101的最下部的贮藏室后方区域并未设置压缩机114。
在冷冻室103和蔬菜室104的背面以横跨两室的方式设置冷却室115。冷却室115被作为间壁的具有隔热性的第1间壁116与冷冻室103和蔬菜室104分隔。另外,在冷冻室103和蔬菜室104之间附设作为隔热分割壁的具有隔热性的第2间壁117。
第1间壁116和第2间壁117是在隔热箱体101发泡后,组装在隔热箱体101中的部件。因此,从隔热性的观点来看,作为隔热材料通常使用泡沫聚苯乙烯等泡沫树脂。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热性和刚性,也可以使用硬质泡沫聚氨酯,或者插入高隔热性的真空隔热材料以实现分隔构造的更加薄型化。作为并列设置的制冰室105和切换室106的顶面部的第三间壁118和底面部的第四间壁119采用与隔热箱体101相同的泡沫隔热材料一体成型。
冷却室115构成制冷设备的一部分,其代表性的例子是配备翅片管式的蒸发器120。冷却室115横跨冷冻室103和蔬菜室104沿着上下方向呈纵长形状设置。但是,蒸发器120按照它和蔬菜室104相向的面积比它和冷冻室103相向的面积小的方式设置。其原因在于,冷却室115在冷藏库100中温度最低,因此,减少该低温状态对蔬菜室104的影响。
在蒸发器120的上部空间设置冷却风扇121。冷却风扇121送出在蒸发器120中被冷却的冷气,使冷气在各个贮藏室中强制对流,使冷气在冷藏库100内循环。
在冷藏库100的内部形成冷气强制循环的循环路径。具体来讲,在蒸发器120中冷却的冷气被冷却风扇121强制变成送风状态,通过设在各个贮藏室和隔热箱体101之间的管道送往各室,对各室制冷,通过吸入管道返回蒸发器120。另外,在冷藏室102内配备的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29a的喷出口附近设置除菌装置200,在吸入口附近设置脱臭装置(图中未示)。
另外,冷藏室102设有多个在库内收纳食品等的食品收纳架201,在最下层配备滑动盒202,根据比冷藏室102的架部略低的温度设定,设置主要用来收纳鱼肉等的冷却室。在门一侧还配备多个门架201,食品收纳架201和门架203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改变安装位置。这样就能通过调节上下间隔来改变食品放入的高度,并且能够提高多样的收纳性。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冷藏库100中存在温度较高的冷气循环的冷藏室102·蔬菜室104循环路径;温度较低的冷气循环的制冰室105循环路径;冷冻室103循环路径;以及切换室106循环路径。该冷气循环路径由管道形成。
下面,对冷藏室102·蔬菜室104循环路径进行详细的说明。在蒸发器120中冷却的冷气被冷却风扇121通过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29a送往冷藏室102。但是,在蒸发器120中冷却的冷气被冷却至能够充分适应冷冻室103的冷冻温度的温度。因此,如果在温度较低的冷气状态下继续向冷藏室102送风,则冷藏室102的温度就会变得过低。
因此,在包括冷藏室102的冷气的循环路径中设置能够控制冷气进入的双挡板(twin damper)128。在蒸发器120中冷却的冷气被双挡板128控制其进入(冷气流通的开和关),并非经常在冷藏室102·蔬菜室104路径中循环。另外,当整个冷藏库100充分制冷时,冷却风扇121的旋转停止,冷气的循环也停止。此时,制冷循环即压缩机114等也停止。
在蒸发器120中冷却的冷气根据上述控制从下方朝着上方通过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29a,从在冷藏室102上部开口的通风口130a、130b、130c、130d、130e、130f喷出。通过冷藏室102的冷气被在冷藏室102下部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被吸入口131a吸入的冷气从排出口131b向冷藏室返回管道137排出,其一部分经由该冷藏室返回管道137从在蔬菜室104上部开口的喷出口136喷出。从喷出口136喷出的一部分冷气在蔬菜室104中循环后再次合流,然后返回蒸发器120。于是,配备在冷藏室120下方设置且冷却隔热箱体101的蒸发器120,在与吸入口131a相同的侧方且与吸入口131a相通并朝着下方设置用来从冷藏室102向蒸发器120输送的冷气的冷藏室返回管道137,这样,采用简单的构造就能构成冷气循环路径。
以上是冷藏室102·蔬菜室104循环路径的说明。在制冰室105和切换室106中,冷气的循环也由断续地控制喷出冷气的挡板所控制,以控制各室的温度。即,在冷藏室102、制冰室105、切换室106中分别搭载控制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根据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出来的温度,在冷藏库100背面安装的控制基板122(参照图2)控制挡板的开闭。即,在比温度传感器预先设定的第1温度高的情况下打开挡板,在比第2温度低的情况下关闭挡板,将库内温度调节至规定的温度。
断续地控制制冰室105的制冰室用挡板123设置在冷却室115内的上部,从冷却风扇121送出的冷气通过制冰室用挡板123和制冰室用喷出管道124a向制冰室105内喷出,热交换后,经由制冰室用返回管道124b返回蒸发器120。
双挡板128一体式地配备断续地控制冷藏室102的挡板和断续地控制切换室106的挡板,而且配备使冷藏室102的冷气断续的冷藏用风门125和使切换室106的冷气断续的切换室用风门126,此外,也一体式地配备驱动挡板的电机部127。双挡板128设置在制冰室105和切换室106的背面附近。
在现有技术的冷藏库中,如图9所示,从冷藏室502吸入冷气的吸入口531和向冷藏室502喷出冷气的喷出口530a~530f位于管道529a的前面,有时放在冷藏室502内的食品和饮料因放在喷出口的附近而冻结。另外,食品收纳架201能够更换,特别是因变更的搁架位置,冷气直接接触食品,于是就存在容易冻结的问题。另外,当打开冷藏室502的门时,能够看到吸入口531和喷出口530a~530f,所以,存在外观差这样的问题。而且,当更换食品收纳架时,喷出孔的位置按照与搁架间隔不一致的方式设置,外观变差。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以下的结构。
图4和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的概图。此处所说的管道是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29a,以下,也将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29a简称作“管道129a”。图4表示打开冷藏室102的门时所看到的一面(前面),图5表示其背面。如这些图所示,管道129a通过组合使用泡沫聚苯乙烯等成型的隔热风路300以及使用聚丙烯、聚苯乙烯和ABS等树脂成型的前面面板301而成。基本的风路由隔热风路300构成,从设计性和强度方面来看,前面面板301设置在外观部上。另外,前面面板301的宽度比隔热风路300的横宽大,从正面难以看到侧面部和通风口,从而提高设计性。
在管道129a的侧面,作为通风口,配备向冷藏室102喷出冷气的喷出口130a~130f、和从冷藏室102吸入冷气的吸入口131a。喷出口130a~130f和吸入口131a的形状既可以是孔也可以是缺口,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此时,喷出口130a~130f按照隔热风路300做出其形状,前面面板301不与喷出冷气直接接触,所以,能够防止前面面板301被制冷而发生局部结露和结霜。
管道129a内的冷气循环路径采用以下的结构。具体来讲,如图5所示,管道129a包括:在其中央部朝着上方且与喷出口130a~130f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和与该冷气循环路径的下方部邻接且与吸入口131a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
管道129a的横宽必须比冷藏室102的横宽窄,以确保足够的腔室空间302。在管道129a的两个侧面具有喷出口,所以,为了确保足够的腔室空间302,在冷藏室102的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29a,在管道129a的侧面位于从库内中央至侧壁面(W1)的大致中央(W2)的位置设计管道129a的横宽。如原来那样,如果管道129a的横宽与冷藏室102的横宽基本相同,那么就无法从喷出口130a~130f喷出足够的冷气,而且无法从吸入口131a吸入足够的冷气。而且,能够采用食品、异物和液体难以落入和混入吸入口131a的结构。
而且,喷出口130a~130f是低温的冷气最先向库内空间喷出的场所,在冷藏室102内空气温度变得最低,而且,与库内的其它空气对流相比,喷出流速增大,所以,喷出口130a~130f并非设置在管道129a的正面而是设置在管道侧面,并且在侧面设计足够的腔室空间302,于是,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与库内空气混合以减弱冷气温度,并且降低喷出流速,不会局部降低食品的温度而防止冻结。
另外,为了确保足够的腔室空间302,在冷藏室102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29a,管道129a的侧面在位于从库内中央至侧壁面(W1)的大致中央(W2)的位置设计管道129a的横宽,优选是(1/4)×W1<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的范围。此处,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定义为冷藏室管道的中央至侧面的距离(以下称作“W0”)。
具体来讲,如果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则腔室空间302就会变小,局部变成低温,很可能发生食品等冻结这样的状况。
另一方面,如果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1/4)×W1,则为了确保管道内容积,管道129a的纵深方向增大(即,管道位于库内的前面一侧(面前一侧)),于是就会挤压库内容积。另外,腔室空间302增大,从喷出口喷出的冷气的风速下降,冷气难以从后方流向前方。因此,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难以均匀。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最佳的腔室空间302是指,在冷藏室102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29a,在从库内中央至侧壁面的距离为W1的情况下,按照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在(1/4)×W1<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的范围内的方式,设计管道129a的横宽而得到的空间。这样,不会压迫库内容积,使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并且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使其与库内空气混合来降低冷气温度,同时,降低冷气的喷出流速,这样就不会出现局部的低温,能够防止食品等的冻结。
另外,本发明人经过仔细分析作为上述最佳腔室空间的(1/4)×W1<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得到以下的发现。
具体来讲,按照(1/2)×W1<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的方式,从左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和从右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相互混合的区域增大(即,重叠的区域增大),变成无效的制冷。另外,在作为冷气重叠区域的库内中央部附近,也有可能出现局部冷却。
与此相反,按照(1/2)×W1>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的方式,从左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和从右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的重叠区域变小(即,重叠区域缩小),变成有效的冷却。而且,因从左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和从右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冷气也容易到达库内左右的各个壁面附近,在库内的左右方向上,能够使库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即,在库内左右的各个壁面附近和中央部附近温差减少)。另外,冷气重叠的区域缩小,在库内中央部,局部冷却的可能性也降低。
于是,更佳的腔室空间302是指,在冷藏室102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29a,在从库内中央至侧壁面的距离为W1的情况下,按照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在(1/2)×W1<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的范围内的方式,设计管道129a的横宽而得到的空间。管道129a的横宽的小型化程度减少,但是,按照(1/2)×W1<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的方式,管道129a的纵深方向不会进一步增大,挤压库内容积减少。因此,不会降低冷藏库的使用性,并且从左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和从右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重叠的区域缩小,能够有效地制冷。而且,冷气也容易到达库内左右的各个壁面附近,使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均匀,并且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使其与库内空气混合从而能够降低冷气温度。而且,因降低冷气的喷出流速,所以,不会出现局部的低温,能够防止食品等的冻结。
为了得到这样的腔室空间302而设计管道129a的横宽,冷藏室管道的横宽与原来相比变窄,所以,减少材料使用量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零部件流通的搬送能量也有利于节能,这样也具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管道129a的隔热风路300形成左右对称的形状,于是,腔室空间302也形成左右对称的形状,来自左方向和来自右方向的冷气的气流基本相同,所以,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
在现有技术的构造(专利文献2)中,如图11B所示,为了左右均匀地吹出冷气,设置管道板15,将风路分成左方向和右方向,对于一个风路(例如右方向)形成一个开口方向。在该管道板15上设置照明设备收纳部15d,该管道板15的一部分并未形成风路,实际上作为中央部的管道板15的一部分变成无效空间。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管道的隔热风路的下方部分并未从中央分成左方向和右方向,而是在中央形成一个风路。不会有原来构造(专利文献2)中的那种无效空间,在喷出口的顶端分别配备腔室空间,喷出口被堵塞,风路阻力的平衡也不会受到破坏,所以,能够使冷藏室管道的横宽变窄,减少材料使用量,有利于节约资源。
另外,不必在意喷出口的位置,能够进行食品收纳架201的更换和上下移动。如已经说明的那样,被冷却的冷气在管道129a内朝着上方流动,从在冷藏室102上部开口的喷出口130a~130f喷出。于是,向冷藏室102喷出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02下部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并向下方流动,从排出口131b向冷藏室返回管道137排出。
本实施方式使冷气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所以,与使冷气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方法相比,为了使足够的冷气循环至上部,需要大的流速。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管道129a的横宽变窄,缩小俯视时的管道129a的断面积,于是,在风量固定的情况下,喷出流速增大,按照规定的温度对库内制冷,在这一点上,此方法特别有效。
在以上的内容中,主要阐述了有关喷出口130a~130f的配置,下面,对吸入口131a的结构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对整个冷气流进行阐述,如上所述,在设置于冷藏室的下部的蒸发器120中被冷却的冷气进入冷藏室102的区域,在管道129a中朝着上方流动。从在冷藏室102中开口的喷出口130a~130f喷出,被喷出至冷藏室102的冷气从朝着冷藏室102的喷出口130a~130f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接着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137(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朝着下方返回蒸发器120。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冷气喷出一侧的气流,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在管道129a的两侧的侧壁面上配置且向冷藏室102内的两侧喷出冷气。与此相反,对于冷气吸入一侧的气流,吸入口131a在管道129a的单侧(右侧)的侧壁面上配置且从冷藏室102内的单侧(右侧)吸入冷气,利用冷藏室返回管道137通过蒸发器120的单侧(右侧),从蒸发器120的下部返回。
另外,此处仅在蒸发器120的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的原因在于,如果在两侧配置,那么就会压迫蒸发器120的宽度尺寸,预期的制冷能力的设计自由度减少、采用两侧返回管道结构的构造变得复杂以及随之引起的成本增加。但是,在蒸发器120的前后的任意一侧设置冷藏室返回管道的情况下,蒸发器120的厚度与冷藏室返回管道的厚度叠加,挤压库内侧的有效空间受到,或者损害蒸发器后方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导致制冷效率下降,并非良策。
上述的喷出口一侧的腔室空间302形成于管道129a的两侧。该腔室空间302延长至冷藏室102的下方,其中的单侧(右侧)的腔室空间302与在侧壁面上配置的吸入口131a的开口部相向地形成。
在这种结构中,从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喷出的冷气向腔室空间302喷出,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与库内空气混合以降低冷气温度,并且降低喷出流速。这样,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局部下降,防止冻结。同时,因设置腔室空间302,管道129a的宽度缩小,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在冷藏室102内的宽度方向的配置位置靠近库内的中央方向,所以,具有冷藏室102内的喷出温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的效果。
于是,从靠近冷藏室102的中央方向喷出的冷气将会最终朝着冷藏室102内下部的吸入口131a流去,吸入口131a仅设置在管道129a的单侧(右侧)的侧壁面上。从两者关系来看,从在吸入口131a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一侧(左侧)的管道129a的侧壁面上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喷出的冷气首先进入侧方的腔室空间302,然后方向变成朝前流经冷藏室102内。沿着宽度方交叉同时流入对面的腔室空间302中,然后,流入朝着侧方开口的吸入口131a而被回收。
此时,喷出口130a、130b和吸入口131a均设置在管道129a的侧壁面上,且变成冷气通过腔室空间302流入和流出的路径,因此,流通路径长且流向转换多。因此,不会发生从喷出口130a、130b流向吸入口131a的冷气流的短路,冷气在冷藏室102内的滞空时间延长,均匀且有效地对冷藏室102内制冷,同时被吸入口131a回收。
此处,如果使吸入口131a按照管道129正面的一般形状开口,则由于是正面的吸入口,因此所喷出的冷气的方向转换少,阻力也少。因此,管道129a的宽度缩小,从靠近中央的喷出口130a、130b朝着管道正面的吸入口容易发生短路。于是就无法在冷藏室102内一边沿着宽度方向交叉一边流经吸入口,而且无法均匀地对冷藏室102内制冷。
冷藏室102内的制冷结束后被吸入口131a回收的冷气,利用与吸入口131a的下方直接连结的上述冷藏室返回管道137从单侧合理地返回蒸发器120。
如上所述,按照在冷藏室102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中央缩小宽度,在两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方式配置管道129a,在管道129a的两个侧壁面上配置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另一方面,在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的下部,且仅在管道129a的单侧壁面上配置吸入口131a。这样就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减少在两侧喷出、两侧吸入的情况下发生的各自的侧面区域中的从喷出至吸入的短路因素,从而能够使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而且,采用仅在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的组合结构,能够合理地实现有关上述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例如,也有一种结构,即使是两侧吸入口方式,在冷藏室102内设置连接两侧吸入口的旁通管道,实现单侧冷藏室返回管道,但是,无法享受上述冷藏室内的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放方面的优点。即,无法同时实现仅在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这种合理的管道结构、和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
因此,设置与冷藏室102的宽度相比缩小宽度且在两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管道129a;以及与腔室空间302相向且在管道129a的侧壁面的上下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和吸入口131a,且在管道129a的两侧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和仅在单侧设置的吸入口131a,采用这种结构,就能获得有关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且具有效果。
除此之外,冷藏室返回管道137也在吸入口131a的下方且仅在相同的侧方的单侧配置,这样,采用一系列的合理的管道结构,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包括上述优点的制冷效率高的冷藏库。
有时在腔室空间部中,从隔热箱体101的背面部内方朝着前方,在食品收纳架201的延长线上设置肋,以防止食品落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和下层的食品收纳架使用该防止食品落下工具,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具体来讲,在冷藏室102中设有多个用来在库内收纳食品等的食品收纳架201。在冷藏室102中,食品收纳架201有上层、中层和下层三层,从冷藏室102的左侧面横跨右侧面呈架桥状设置。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下层食品收纳架的立体图。图13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下层食品收纳架的位置切断的平面剖面图。
如图12所示,下层的食品收纳架是里侧的边221A为直线状的食品收纳架221。具体来讲,食品收纳架221包括放置食品等的食品载放空间211A,食品载放空间211A采用玻璃构成。另外,在食品载放空间211A的周围设有由树脂构成的框部211C。
如图13所示,在腔室空间302中,从隔热箱体101的背面部内面朝着前方,以夹着管道129a的方式在左右分别形成肋223。该肋223配置在食品收纳架221的里侧(隔热箱体的背部内面一侧)的端面的延长线上。
这样,由于食品收纳架221的里侧的边是直线状,因此,食品收纳架本身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利用肋223来缩小由食品收纳架221的里侧的端面和隔热箱体101的背部内面形成的缝隙。于是,放在食品收纳架221里侧的食品,特别是在里侧放入小的食品等时,能够防止食品落入腔室空间302中。
另外,此处对下层的食品收纳架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的食品收纳架也采用与下层的食品收纳架同样的结构。另一方面,有时精心设计食品收纳架的形状,以防止食品落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层的食品收纳架使用该防止食品落下工具,下面对其进行说明。中层的食品收纳架是以从冷藏室102的左侧面横跨右侧面的方式呈架桥状设置,且形成覆盖冷藏室管道129a周围的形状的食品收纳架211。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中层的食品收纳架的立体图。图1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中层的食品收纳架的位置切断的平面剖面图。
如图14所示,食品收纳架211由用来放置食品等的食品载放空间211A;和在食品载放空间211A的里侧设置的导肋211B,食品载放空间211A采用玻璃构成,导肋211B采用树脂构成。
更具体地来讲,在食品载放空间211A的周围设置由树脂构成的框部211C,食品收纳架211的里侧通过使该框部211C向后方延长而形成导肋211B。
在食品载放空间211A和导肋211B之间,以导肋211B增高的方式设置断层。通常不在导肋211B上放置食品。
导肋211B配置在腔室空间302中。这样,在形成围绕冷藏室管道129a周围的形状的食品收纳架211,即在食品收纳架里侧的边上设置导肋211B,利用导肋211B缩小由食品收纳架211里侧的端面和隔热箱体101的背部内面形成的缝隙。于是,放在食品收纳架211的里侧的食品,特别是小的食品等放在里侧时,能够防止食品落入腔室空间302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和下层的食品收纳架用作里侧的边221A为直线状的食品收纳架211,中层的食品收纳架用作形成围绕冷藏室管道129a周围的形状的食品收纳架211。但是,对于全部的食品收纳架,作为里侧的边221A为直线状的食品收纳架221,也可以从背面部内面朝着前方形成肋223。相反,对于全部的食品收纳架,作为形成围绕冷藏室管道129a周围的形状的食品收纳架211也可以不设置肋。
但是,从美观方面来看,能够改变上下位置的食品收纳架最好不设置肋223,采用形成围绕冷藏室管道129a周围的形状的食品收纳架211,即,精心设计食品收纳架的形状。
即,如果精心设计隔热箱体的背部内面的形状或者食品收纳架的形状,即设置防止食品落下的工具。这样,在从冷藏室管道侧面至冷藏室内侧面的位置配备腔室空间的冷藏库中,放在食品收纳架里侧的食品,特别是小的食品等放在里侧时,能够防止食品落入腔室空间302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食品收纳架221里侧的边221A是直线状,但是,也可以不是直线状,即使在里侧的边上局部略有凹凸,只要能够减少食品收纳架221上的食品的落下即可。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此处表示固定管道129a之前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隔热箱体101的中间位置形成纵向两列的突出部101a和101b。突出部101a和101b是使内箱突出的部分,并且与管道129a卡合。因此,突出部101a和101b之间的距离与管道129a的横宽略相等,在与喷出口130a~130f和吸入口131a对应的位置不存在突出部。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此处表示打开冷藏室102的门时,从正面能够看到的部分。即,沿着采用隔热构造的冷藏室102的隔热箱体101设置管道129a,在该管道129a和隔热箱体101之间形成Y字状的冷气循环路径。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冷藏室102内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02下方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然后在各个贮藏室中循环后,从在冷藏室102上方开口的喷出口130a~130f喷出。即,管道129a设有在其中央部朝着上方且与喷出口130a~130f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和在该冷气循环路径的下方部邻接且与吸入口131a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采用这种结构,在使用管道129a构成冷气循环路径的情况下,在使管道129a更加小型化的状态下能够确保冷气循环路径。通过使管道129a更加小型化,能够切实地在管道129a的侧方确保腔室空间302。
此处,喷出口130a~130f和吸入口131a也配置在管道129a的侧面。即,在管道129a的前面既不存在喷出口130a~130f也不存在吸入口131a,在喷出口130a~130f的前面设有腔室空间302。因此,能够避免发生冷藏室102内的食品等冻坏这样的状况,同时,在打开冷藏室的门时,在前面不会看到喷出口和吸入口,所以,冷藏室102的外观得以改善。
在现有技术的冷藏库中,如图10A、图10B所示,在隔热箱体501的两侧的角部形成管道卡合用的突起部501a和501b。但是,突起部501a和501b小,所以,存在无法精确地形成突起部501a和501b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管道固定前的示意图。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管道固定后的示意图。
此处表示冷藏室102的背面部分的横剖面图。如图8A所示,在隔热箱体101的中间位置形成管道卡合用的突出部101a和101b。如果使该突出部101a和101b相向然后嵌入管道129a中,则如图8B所示,突出部101a和101b就与管道129a卡合。于是,如果在隔热箱体101的中间位置形成突出部101a和101b,则与在隔热箱体101的角部形成的方式相比,不仅能够获得充裕的空间,并且能够精确地形成突出部101a和101b。
而且,在隔热箱体101的中间位置形成突出部101a和101b,所以,能够在突出部101a和101b的外侧与管道129a卡合。即,形成管道129a环抱向突出部101a和101b的外侧突出的部位的形状。
下面对这一点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过去那样,在隔热箱体101两侧的角部形成突出部101a和101b的情况下,在突出部101a和101b的内侧仅与管道129a卡合(参照图10A、图10B)。但是,在本发明中,在隔热箱体101的中间位置形成突出部101a和101b,所以,当然,不仅在突出部101a和101b的内侧,在突出部101a和101b的外侧也能与管道129a卡合。于是,本发明在突出部101a和101b的形状有选择的余地(即,形状的自由度高),在多样性方面,也优于原来技术。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在管道的前面既不存在冷气的喷出口也不存在吸入口,在管道129a的侧面和库内侧壁面之间设有腔室空间302。因此,能够防止低温且流速高的喷出冷气直接接触冷藏室内的食品等,防止发生食品冻坏这样的状况,同时冷藏室的外观得以改善。另外,管道129a的横宽与过去相比变窄,所以,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节能,这样也具有制造成本下降这样的效果。
而且,管道卡合用的突出部形成于隔热箱体的中间位置,所以,与形成于隔热箱体的角部的方式相比,能够具有充裕的空间,并且能够精确地形成突出部,增加突出部的形状的多样性。除此之外,管道卡合用的突出部设置在隔热箱体中,因此,也具有不需要用来与管道卡合的其它部件这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并没有特别提及,但是,也可以采用使用铆钉等固定部件来固定管道129a的方法。在此情况下,最好在控制管道129a内的冷气的气流的位置(例如,冷气的气流向管道侧面的喷出口的方向偏离的位置等)设置确保密封性的固定部件(铆钉等)。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密封性,同时也能发挥引导冷气的作用。当然,如果在该固定部件上设置引导部件,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引导冷气的效果。而且,如果在Y字状的冷气循环路径的分支位置等设置固定部件(铆钉等),则来自下方的冷气分成两支,容易向上方流去,当然冷气的循环也得以改善。
在上述说明中,并未对6个喷出口130a~130f的配置位置进行详细的阐述,但是,它们的配置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为了使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尽量均匀,最好配置6个喷出口130a~130f。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举例说明了6个喷出口130a~130f,但是,喷出口的数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同样,举例说明了一个吸入口131a,但是,吸入口的数量也没有特别的限制。
举例说明了冷冻室配置在最下层的配置方式,但是冷冻室配置在中央的中间冷冻式(middle freezer type)的配置方式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如上所述,对于实施方式1,根据喷出口和吸入口的位置关系(喷出口和吸入口均设置在管道侧面上),围绕使冷藏室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经过详细地研究后发现,对于使冷藏室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上变形例具有一定效果,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作为第一个变形例,以下说明实施方式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并未设置右侧的喷出口130e、130f,而是设置左侧的喷出口130a、130b。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此处,表示打开冷藏室102的门时,从正面能够看到的部分。即,沿着采用隔热构造的冷藏室102的隔热箱体101设置管道129a,在该管道129a和隔热箱体101之间形成Y自字状的冷气循环路径。如图16中的箭头所示,冷藏室102内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02的下方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在各个贮藏室中循环后,从在冷藏室102的上方开口的喷出口130a~130d喷出。即,在管道129a的侧面,喷出口仅设置左侧的喷出口130a、130b,在右侧的侧面上并未设置喷出口。
此处,喷出口130a、130b和吸入口131a均设置于管道129a的侧面上。即,在管道129a的前面既不存在喷出口130a、130b也不存在吸入口131a,另外,在喷出口130a、130b的前面设有腔室空间302。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冷藏室102内的食品等冻坏这样的状况,并且,当打开冷藏室的门时,从前面不会看到喷出口和吸入口,所以,冷藏室102的外观得以改善。
下面对冷气的气流进行说明。首先,对整体的冷气的气流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设置于冷藏室的下部的蒸发器120中被冷却的冷气进入冷藏室102的区域并在管道129a中朝着上方流动,从在冷藏室102中开口的喷出口130a~130d喷出。向冷藏室102喷出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02的喷出口130a~130d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接着,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137(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朝着下方返回蒸发器120。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冷气喷出一侧的气流,喷出口130a、130b在管道129a左侧的侧壁面上配置且向冷藏室102内的左侧喷出冷气。与此相反,对于冷气吸入一侧的气流,吸入口131a在管道129a的单侧(右侧)的侧壁面上配置且从冷藏室102内的单侧(右侧)吸入冷气,利用冷藏室返回管道137,通过蒸发器120的单侧(右侧)从蒸发器120的下部返回。
另外,此处仅在蒸发器120的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的原因在于,如果在两侧配置,那么就会挤压蒸发器120的宽度尺寸,预期的制冷能力的设计自由度减少、采用两侧返回管道结构的构造变得复杂以及随之引起的成本增加。但是,在蒸发器120的前后的任意一侧设置冷藏室返回管道的情况下,蒸发器120的厚度与冷藏室返回管道的厚度叠加,挤压库内侧的有效空间,或者损害蒸发器后方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导致制冷效率下降,并非良策。
上述的喷出口一侧的腔室空间302形成于管道129a的左侧,该腔室空间302延长至冷藏室102的下方。
在这种结构中,从喷出口130a、130b喷出的冷气向腔室空间302喷出,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与库内空气混合以降低冷气温度,并且降低喷出流速。这样,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局部下降,防止冻结。同时,因设置腔室空间302,管道129a的宽度缩小,喷出口130a、130b在冷藏室102内的宽度方向的配置位置靠近库内的中央方向,所以,具有冷藏室102内的喷出温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的效果。
于是,从靠近冷藏室102的中央方向喷出的冷气将会最终朝着冷藏室102内下部的吸入口131a流去,吸入口131a仅设置在管道129a的单侧(右侧)的侧壁面上。从这种关系来看,从在吸入口131a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一侧(左侧)的管道129a的侧壁面上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喷出的冷气首先进入侧方的腔室空间302。然后方向变成朝前流经冷藏室102内。接着,一边沿着宽度方交叉一边流入对面的腔室空间302中,然后,流入朝着侧方开口的吸入口131a而被回收。
此时,喷出口130a、130b和吸入口131a均设置在管道129a的侧壁面上,且变成冷气通过腔室空间302流入和流出的路径,因此,流通路径长且流向转换多。因此,不会发生从喷出口130a、130b流向吸入口131a的冷气流的短路,冷气在冷藏室102内的滞空时间延长,均匀且有效地对冷藏室102内制冷,同时被吸入口131a回收。
冷藏室102内的制冷结束后被吸入口131a回收的冷气,利用与吸入口131a的下方直接连结的上述冷藏室返回管道137从单侧合理地返回蒸发器120。
如上所述,按照在冷藏室102的宽度方向的靠近中央的位置缩小宽度,在左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方式配置管道129a,在管道129a的左侧壁面上配置喷出口130a、130b。另一方面,在喷出口130a、130b的下部,且仅在管道129a的单侧壁面上配置吸入口131a。这样就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减少在两侧喷出、两侧吸入的情况下发生的各自的侧面区域中的从喷出至吸入的短路因素,从而能够使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而且,采用仅在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的组合结构,能够合理地实现上述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例如,也采用以下的结构,即使是两侧吸入口方式,也在冷藏室102内设置连接两侧吸入口的旁通管道,以实现单侧冷藏室返回管道,但是,无法享受上述冷藏室内的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即,无法同时实现仅在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这种合理的管道结构、和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
因此,设置与冷藏室102的宽度相比缩小宽度且在左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管道129a;以及与腔室空间302相向且在管道129a的侧壁面的上下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和吸入口131a,且在管道129a的左侧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和仅在单侧设置的吸入口131a,采用这种结构就能获得有关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且具有效果。
除此之外,冷藏室返回管道137也在吸入口131a的下方且仅在同侧的单侧配置,这样,采用一系列的合理的管道结构,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包括上述优点的制冷效率高的冷藏库。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在靠近冷藏室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缩小宽度且在左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方式配置管道129a,在管道129a的左侧壁面上配置喷出出口130a、130b。另一方面,在喷出口130a、130b的下部,且仅在管道129a的单侧壁面上配置吸入口131a。这样就能获得一定的效果,能够减轻在两侧喷出、两侧吸入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在各自的侧面区域中的从喷出至吸入的短路因素,在实际应用上,能够使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藏室的上方设有喷出口130c、130d,但是,如果为了实现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未必设置喷出口130c、130d。
以上如实施方式2所示的冷藏库,在形成于隔热箱体内的冷藏室的背面设置冷藏室管道,冷藏室管道包括:仅在单侧侧面具有通风口的喷出口;在喷出口的下方,仅在与喷出口相反一侧的单侧侧面具有通风口的吸入口,从冷藏室管道侧面至冷藏室内侧面配备腔室空间。
这样,(1)从在吸入口的相反一侧设置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一边沿着宽度方向交叉一边流入对面的腔室空间,然后,流入吸入口而被回收,(2)冷气的流通路径长,(3)流向的方向转换也多,因此,冷气在冷藏室内的滞空时间延长,不易发生从喷出口至吸入口的冷气的短路,在实际应用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另外,在管道的前面不存在冷气的喷出口和吸入口,所以,当打开冷藏室的门时,在前面不会看到喷出口和吸入口,所以,冷藏室的外观得以改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形成实施方式1所示的腔室空间,通过设计管道129a的横宽,这样就能使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实施方式3)
下面,作为第二个变形例,说明实施方式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并未设置在管道129a的侧面,而是设置在管道129a的正面。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此处表示打开冷藏室102的门时,从正面能够看到的部分。即,沿着采用隔热构造的冷藏室102的隔热箱体101设置管道129a,在该管道129a和隔热箱体101之间形成Y字状的冷气循环路径。如图17中的箭头所示,冷藏室102内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02的下方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在各个贮藏室中循环后,从在冷藏室102的上方开口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喷出。
此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设置于管道129a的正面,另外,吸入口131a设置于管道129a的侧面。即,当打开冷藏室的门时,从前面不会看到吸入口,所以,冷藏室102的外观得以改善。
另外,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的左右方向的位置最好不靠近管道129a的中央,而是靠近管道129a的外侧设置。这样,使冷气也能到达冷藏室内的左右壁面附近。
如果在靠近管道129a的中央设置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则冷藏室内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被进一步制冷,可能使冷气无法到达冷藏室内的左右附近。
下面,对冷气的气流进行说明。首先,对整体的冷气的气流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设置于冷藏室的下部的蒸发器120中被冷却的冷气进入冷藏室102的区域并在管道129a中朝着上方流动,从在冷藏室102中开口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喷出。向冷藏室102喷出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02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接着,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137(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朝着下方返回蒸发器120。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冷气喷出一侧的气流,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在管道129a的正面配置且向冷藏室102内的前方喷出冷气。与此相反,对于冷气吸入一侧的气流,吸入口131a在管道129a的单侧(右侧)的侧壁面上配置且从冷藏室102内的单侧(右侧)吸入冷气,利用冷藏室返回管道137,通过蒸发器120的单侧(右侧),从蒸发器120的下部返回。
另外,此处仅在蒸发器120的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的原因在于,如果在两侧配置,那么就会挤压蒸发器120的宽度尺寸,预期的制冷能力的设计自由度减少、采用两侧返回管道结构的构造变得复杂以及随之引起的成本增加。但是,在蒸发器120的前后的任意一侧设置冷藏室返回管道的情况下,蒸发器120的厚度与冷藏室返回管道的厚度叠加,挤压库内侧的有效空间,或者损害蒸发器后方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导致制冷效率下降,并非良策。
上述的喷出口一侧的腔室空间302形成于管道129a的两侧,但是该腔室空间302延长至冷藏室102的下方,其中的单侧(右侧)的腔室空间302与在侧壁面上配置的吸入口131a的开口部相向地形成。
在这种结构中,从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喷出的冷气向腔室空间302喷出,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与库内空气混合以降低冷气温度,并且降低喷出流速。这样,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局部下降,以防止冻。同时,因设置腔室空间302,管道129a的宽度缩小,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在冷藏室102内的宽度方向上的配置位置靠近库内的中央方向,所以,具有冷藏室102内的喷出温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的效果。
于是,从靠近冷藏室102的中央方向喷出的冷气将会最终朝着冷藏室102内下部的吸入口131a流去,吸入口131a仅设置在管道129a的单侧(右侧)的侧壁面上。从这种关系来看,从在吸入口131a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一侧(左侧)的管道129a的正面上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喷出的冷气在冷藏室102内流向前方。接着沿着宽度方交叉同时流入对面的腔室空间302中,然后,流入朝着侧方开口的吸入口131a中而被回收。
此时,吸入口131a变成设置在管道129a的侧壁面上,且冷气通过腔室空间302流入和流出的路径,因此,流通路径长且流向转换多。因此,不易发生从喷出口130a、130b流向吸入口131a的冷气流的短路,冷气在冷藏室102内的滞空时间延长,均匀且有效地对冷藏室102内制冷,同时被吸入口131a回收。
此处,如果使吸入口130a按照管道129正面的一般的形状开口,则由于它是正面的吸入口,因此所喷出的冷气的方向转换少,阻力也少,因此,管道129a的宽度缩小,从靠近中央的喷出口130a、130b朝着管道正面的吸入口,容易发生短路。因此,冷气无法在冷藏室102内一边沿着宽度方向交叉一边流向吸入口,而且无法均匀地对冷藏室102制冷。
冷藏室102内的制冷结束后被吸入口131a回收的冷气,利用与吸入口131a的下方直接连结的上述冷藏室返回管道137,从单侧合理地返回蒸发器120。
如上所述,按照靠近冷藏室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缩小宽度,在两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方式配置管道129a,在管道129a的正面上设置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另一方面,在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的下部,且仅在管道129a的单侧壁面上配置吸入口131a。这样就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减少在两侧喷出、两侧吸入的情况下发生的各自的侧面区域中的从喷出至吸入的短路因素,从而能够使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而且,采用仅在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的组合结构,能够合理地实现上述有关该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例如,也采用以下结构,即使是两侧吸入口方式,也在冷藏室102内设置连接两侧吸入口的旁通管道,以实现单侧冷藏室返回管道,但是,无法享受上述的冷藏室内的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放方面的优点。即,无法同时实现仅在单侧设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这种合理的管道结构、和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
因此,设置与冷藏室102的宽度相比缩小宽度且在两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管道129a;在管道129a的正面的上下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和在管道129a的侧面设置的吸入口131a,且在管道129a的正面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和仅在单侧设置的吸入口131a,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得到有关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且具有效果。
除此之外,冷藏室返回管道137也在吸入口131a的下方且仅在同侧的单侧配置,这样,采用一系列的合理的管道结构,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包括上述优点的制冷效率高的冷藏库。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在靠近冷藏室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缩小宽度,在左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方式配置管道129a,在管道129a的正面上配置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另一方面,在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的下部,且仅在管道129a的单侧壁面上配置吸入口131a。这样就获得一定的效果,能够减轻在两侧喷出、两侧吸入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在各自的侧面区域中的从喷出至吸入的短路因素,在实际应用方面,能够使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管道129a的正面设有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因此,为了使冷气的气流也到达冷藏室内的左右壁面附近,采用以下的方式即可。
具体来讲,腔室空间变成实施方式1所示的最佳的腔室空间,在冷藏室102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29a,在库内中央至侧壁面的距离为W1的情况下,以管道129a的侧面的位置(W0)在(1/4)×W1<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的范围内,通过设计管道129a的横宽而得到的空间即可。
这样,喷出口130、130b、130e、130f靠近冷藏室的左右的壁面附近,能够使冷气的气流也到达冷藏室内的左右壁面附近,并且能够使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另外,为了使更多的冷气的气流也到达冷藏室内的左右壁面附近,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即可。具体来讲,腔室空间变成如实施方式1所示的更加理想的腔室空间,在冷藏室102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29a,在库内中央至侧壁面的距离为W1的情况下,以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在(1/2)×W1<管道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的范围内,通过设计管道129a的横宽而得到的空间即可。
此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距离管道129a的侧面的距离(图17中的X尺寸)在120毫米以下,从而使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更加靠近冷藏室内的左右壁面附近。于是,不仅能够使更多的冷气的气流也到达冷藏室内的左右壁面附近,而且能够使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面配置喷出口,因此,通过指定管道129a的宽度,将喷出口的位置尽量配置在外侧,以此来弥补朝着冷藏室的左右附近的冷气的气流难以到达的不足之处,以实现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以上,如实施方式3所示的冷藏库,在形成于隔热箱体内的冷藏室的背面设置冷藏室管道,冷藏室管道包括:在正面具有作为通风口的喷出口;和在喷出口的下方且仅在单侧侧面具有作为通风口的吸入口,从冷藏室管道侧面至冷藏室内侧面配备腔室空间。
这样,(1)从在吸入口的相反一侧设置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一边沿着宽度方向交叉一边流入对面的腔室空间,然后,流入吸入口而被回收,(2)与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冷藏库相比,冷气的流通路径长,(3)与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冷藏库相比,流向的方向转换也多,因此,冷气在冷藏室内的滞空时间延长,不易发生从喷出口至吸入口的冷气的短路,在实际应用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实施方式4)
下面,作为第三个变形例,说明实施方式4。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吸入口131a并未设置在管道129a的侧面,而是设置在管道129a的正面。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此处表示打开冷藏室102的门时,从正面能够看到的部分。即,沿着采用隔热构造的冷藏室102的隔热箱体101设置管道129a,在该管道129a和隔热箱体101之间形成Y字状的冷气循环路径。如图18中的箭头所示,冷藏室102内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02的下方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在各个贮藏室中循环后,从在冷藏室102的上方开口的喷出口130a~130f喷出。
此处,喷出口130a~130f设置于管道129a的侧面上。即,在管道129a的前面不存在喷出口130a~130f,另外,在喷出口130a~130f的前面设有腔室空间302,所以,能够避免发生冷藏室102内的食品等冻结等状况,并且当打开冷藏室的门时,从前面不会看到喷出口,所以,冷藏室102的外观得以改善。
下面对冷气的气流进行说明。首先,对整体的冷气的气流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设置于冷藏室的下部的蒸发器120中被冷却的冷气进入冷藏室102的区域并在管道129a中朝着上方流动,从在冷藏室102中开口的喷出口130a~130d喷出。向冷藏室102喷出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02的喷出口130a~130d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开口的吸入口131a吸入。接着,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137(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朝着下方返回蒸发器120。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冷气喷出一侧的气流,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在管道129a两侧的侧壁面上配置且向冷藏室102内的两侧喷出冷气。与此相反,对于冷气吸入一侧的气流,吸入口131a在管道129a的单侧(右侧)的正面上配置且从冷藏室102内的单侧(右侧)吸入冷气,利用冷藏室返回管道137,通过蒸发器120的单侧(右侧),从蒸发器120的下部返回。
另外,此处仅在蒸发器120的单侧设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的原因在于,如果在两侧配置,那么就会挤压蒸发器120的宽度尺寸,预期的制冷能力的设计自由度减少、采用两侧返回管道结构的构造变得复杂以及随之引起的成本增加。但是,在蒸发器120的前后的任意一侧设置冷藏室返回管道的情况下,蒸发器120的厚度与冷藏室返回管道的厚度叠加,挤压库内侧的有效空间,或者侵害蒸发器后方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导致制冷效率下降,并非良策。
上述的喷出口一侧的腔室空间302形成于管道129a的两侧,该腔室空间302延长至冷藏室102的下方。
在这种结构中,从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喷出的冷气向腔室空间302喷出,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与库内空气混合以降低冷气温度,并且降低喷出流速。这样,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局部下降,防止冻坏。同时,因设置腔室空间302,管道129a的宽度缩小,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在冷藏室102内的宽度方向上的配置位置靠近库内的中央方向,所以,具有冷藏室102内的喷出温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的效果。
于是,从靠近冷藏室102的中央方向喷出的冷气将会最终朝着冷藏室102内下部的吸入口131a流去,吸入口131a仅设置在管道129a的单侧(右侧)的正面上。从这种关系来看,从在吸入口131a所在一侧的相反一侧(左侧)的管道129a的侧壁面上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喷出的冷气首先进入侧方的腔室空间302中。然后方向变成朝前流经冷藏室102内,接着沿着宽度方交叉同时流入对面的腔室空间302中,然后,流入朝着正面开口的吸入口131a而被回收。
此时,喷出口130a、130b变成设置在管道129a的侧壁面上,且冷气通过腔室空间302流入和流出的路径,因此,流通路径长且流向转换多。因此,不会发生从喷出口130a、130b流向吸入口131a的冷气流的短路,冷气在冷藏室102内的滞空时间延长,均匀且有效地对冷藏室102内制冷,同时被吸入口131a回收。
冷藏室102内的制冷结束后被吸入口131a回收的冷气利用与吸入口131a的下方直接连结的上述冷藏室返回管道137,从单侧合理地返回蒸发器120。
如上所述,按照在靠近冷藏室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缩小宽度且在两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方式配置管道129a,在管道129a的两个侧壁面上配置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另一方面,在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的下部,且仅在管道129a的单侧正面上配置吸入口131a。这样就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减少在两侧喷出、两侧吸入的情况下发生的各自的侧面区域中的从喷出至吸入的短路因素,从而能够使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而且,采用仅在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的组合结构,能够合理地实现上述有关该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例如,也采用以下的结构,即使是两侧吸入口方式,也在冷藏室102内设置连接两侧吸入口的旁通管道,实现单侧冷藏室返回管道,但是,无法享受上述的冷藏室内的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即,无法同时实现仅在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37这种合理的管道结构、和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
因此,设置与冷藏室102的宽度相比缩小宽度且在两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管道129a、和与腔室空间302相向且在管道129a的侧壁面的上下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以及在管道129a的正面设置的吸入口131a,且在管道129a的两侧设置的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和仅在单侧设置的吸入口131a,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得到有关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且具有效果。
除此之外,冷藏室返回管道137也在吸入口131a的下方且仅在同侧的单侧配置,这样,采用一系列的合理的管道结构,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包括上述优点的制冷效率高的冷藏库。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在靠近冷藏室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缩小宽度,且在左侧和右侧形成腔室空间302的方式配置管道129a,在管道129a的左侧壁面上配置喷出口130a、130b,在右侧壁面上配置喷出口130e、130f。另一方面,在喷出口130a、130b、130e、130f的下部,且仅在管道129a的单侧正面上配置吸入口131a。这样就得到一定的效果,能够减少在两侧喷出、两侧吸入的情况下发生的各自的侧面区域中的从喷出至吸入的短路因素,从而能够使冷藏室102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以上,如实施方式4中所示的冷藏库,在形成于隔热箱体内的冷藏室的背面设置冷藏室管道,冷藏室管道在左右两侧侧面具有作为通风口的喷出口;和在喷出口的下方且仅在单侧正面具有作为通风口的吸入口,从冷藏室管道侧面至冷藏室内侧面配备腔室空间。
这样,(1)从在吸入口的相反一侧设置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一边沿着宽度方向交叉一边流入对面的腔室空间,然后,流入吸入口而被回收,(2)与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冷藏库相比,冷气的流通路径长,(3)与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冷藏库相比,流向的转换也多,因此,冷气在冷藏室内的滞空时间延长,不易发生从喷出口至吸入口的冷气的短路,在实际应用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形成实施方式1所示的腔室空间,也通过设计管道129a的横宽,这样就能使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实施方式5)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正面图。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1100是配备单开门的冷藏库1100,在隔热箱体1101内配备被划分成多个的贮藏室。贮藏室根据其功能(冷却温度),从上至下称作冷藏室1101、切换室1104和冷冻室1103。
在冷藏室102的前面开口部设有例如填充了聚氨酯这样的泡沫隔热材料的旋转式隔热门1107。另外,在切换室1104和冷冻室1103中分别设置旋转式的隔热门1107,这样就使贮藏室密闭,冷气不会泄漏。根据需要,切换室1104和冷冻室1103的门方式也可以采用抽拉式等。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具体来讲,图20是沿着图19中的20-20线切断的局部剖面图。隔热箱体1101是在主要由金属钢板构成的外箱和主要由真空成型的树脂构成的内箱之间填充硬质泡沫聚氨酯等隔热材料而形成的箱主体。该隔热箱体1101抑制和阻隔从周围向隔热箱体101内部的热移动。
冷藏室1102是用来冷藏保存且保持在不冻程度的低温的贮藏室。具体的温度下限通常设定为1~5℃。特别是为了提高生鲜食品的保鲜性,有时也将温度设定为0~1℃。
切换室1104是库内温度能够改变的贮藏室。利用在冷藏库1100中安装的操作盘,根据用途,能够从冷藏温度范围切换至冷冻温度范围。例如,能够设定为零下10~5℃。除了冷藏、冷冻、冰温、部分冷冻等之外,能够有选择地设定成零下6℃附近的弱冷冻温度、零下10℃附近的肉等成熟冷冻和适合保存冰激凌的温度范围等。
冷冻室1103是被设定为冷冻温度范围的贮藏室。具体来讲,为了冷冻保存,通常设定为零下22~零下18℃,但是,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有时也设定为例如零下30℃和零下25℃等的低温。
隔热箱体1101的最下部的贮藏室后方区域形成凹部1113。在该凹部1113中主要收纳压缩机1114和除去水分的干燥机(图中未示)等形成制冷周期的高压端的构件。即,在其中附设压缩机1114的凹部1113以进入冷冻室1103内的最下部的后方区域的方式形成。
在冷冻室1103的背面设有冷却室1115。冷却室1115被作为间壁的具有隔热性的第1间壁1116与冷冻室1103分隔。
第1间壁1116是在隔热箱体1101发泡后,组装在隔热箱体1101中的部件。因此,从隔热性的观点来看,作为隔热材料通常使用泡沫聚苯乙烯等泡沫树脂。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和刚性,也可以使用硬质泡沫聚氨酯,或者插入高隔热性的真空隔热材料以实现分隔构造的更加薄型化。作为切换室104的顶面部的第三间壁1118和底面部的第四间壁1119采用与隔热箱体1101相同的泡沫隔热材料一体成型。
冷却室1115构成制冷设备的一部分,其典型的例子是配备翅片管式的蒸发器1120。在蒸发器1120的上部空间配置冷却风扇1121。冷却风扇1121送出在蒸发器1120中被冷却的冷气,使冷气在各个贮藏室中强制对流,使冷气在冷藏库1100内循环。
在冷藏库1100的内部形成冷气强制循环的循环路径。具体来讲,在蒸发器1120中制冷的冷气被冷却风扇121强制变成送风状态,通过设在各个贮藏室和隔热箱体1101之间的管道送往各室,对各室制冷,通过吸入管道返回蒸发器1120。另外,在冷藏室1102内配备的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129a的喷出口附近设置除菌装置1300。
另外,冷藏室1102设有多个在库内收纳食品等的食品收纳架1201,在最下层配备滑动盒1202,根据比冷藏室1102的架部略低的温度设定设置保鲜盒。在门一侧还配备多个门架1203,食品收纳架1201和门架1203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改变安装位置。这样就能通过调节上下间隔来改变食品放入的高度,并且能够提高多样的收纳性。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在冷藏库1100中存在温度较高的冷气循环的冷藏室1102循环路径;温度较低的冷气循环的冷冻室1103循环路径;和切换室1104循环路径。该冷气循环路径由管道形成。
下面,对冷藏室1102循环路径进行详细的说明。在蒸发器1120中冷却的冷气被冷却风扇1121通过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129a送往冷藏室1102。但是,在蒸发器1120中冷却的冷气被冷却至能够充分适应冷冻室1103的冷冻温度的温度。因此,如果在温度较低的冷气状态下继续向冷藏室1102送风,则冷藏室1102的温度就会过低。
因此,在包括冷藏室1102的冷气的循环路径中设置能够控冷气的进入的双挡板128。在蒸发器1120中冷却的冷气由双挡板128控制其进入(冷气流通的开和关),并非经常在冷藏室1102路径中循环。另外,当整个冷藏库1100充分制冷时,冷却风扇1121的旋转停止,冷气的循环也停止。此时,制冷循环即压缩机1114等也停止。
在蒸发器1120中冷却的冷气根据上述控制,从下方朝着上方通过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129a,从在冷藏室1102的上部开口的通风口1130a、1130b、1130c、1130d、1130e、1130f喷出。通过冷藏室1102的冷气被吸入在冷藏室1102的下部开口的吸入口1131a。被吸入口1131a吸入的冷气从喷出口1131b向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喷出,经由该冷藏室返回管道137,返回蒸发器1120。
以上是关于冷藏室1102循环路径的说明。在切换室1104中,冷气的循环也由断续地控制喷出冷气的挡板控制,控制各室的温度。即,在冷藏室1102、切换室1104中分别搭载控制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根据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出来的温度,在冷藏库1100背面安装的控制基板1122(参照图20)控制挡板的开闭。即,在比温度传感器预先设定的第1温度高的情况下打开挡板,在比第2温度低的情况下关闭挡板,将库内温度调节成规定的温度。
双挡板1128一体地配备断续地控制冷藏室1102的挡板和断续地控制切换室1104的挡板。而且配备使冷藏室1102的冷气断续的冷藏用风门1125和使切换室1104的冷气断续的切换室用风门1126。另外,也一体配备驱动挡板的电机部127。双挡板1128被设置在切换室1104的背面附近。
在现有技术的冷藏库中,如图9所示,从冷藏室502吸入冷气的吸入口531和向冷藏室502喷出冷气的喷出口530a~530f位于管道529a的前面,有时放在冷藏室502内的食品和饮料因放在喷出口的附近而冻结。另外,食品收纳架201能够更换,特别是根据变更的搁架位置,冷气直接接触食品,存在容易冻结的问题。当打开冷藏室502的门时,能够看到吸入口531和喷出口530a~530f,所以,存在不美观这样的问题。而且,当更换食品收纳架时,喷出孔的位置按照与搁架间隔不一致的方式设置,外观变差。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以下的结构。图22和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的概图。
此处所说的管道是指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129a,以下,也将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129a简称作“管道1129a”。图22表示打开冷藏室1102的门时能够看到的一面(前面),图23表示其背面。如这些图所示,管道1129a通过组合使用泡沫聚苯乙烯等成型的隔热风路1300以及使用聚丙烯、聚苯乙烯和ABS等树脂成型的前面面板1301而成。基本的风路由隔热风路1300构成,从设计性和强度方面来看,前面面板1301设置在外观部上。另外,前面面板1301的宽度比隔热风路1300的横宽大,从正面难以看到侧面部和通风口,于是就提高了设计性。
在管道1129a的侧面,作为通风口,配备向冷藏室1102喷出冷气的喷出口1130a~1130f、和从冷藏室1102吸入冷气的吸入口1131a。喷出口1130a~1130f和吸入口1131a的形状既可以是孔也可以是缺口,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此时,喷出口1130a~1130f按照隔热风路1300制作其形状,前面面板1301不与喷出冷气直接接触,所以,能够防止前面面板1301被制冷而发生局部结露和结霜。
管道1129a内的冷气循环路径采用以下的结构。具体来讲,如图23所示,管道1129a包括:在其中央部朝着上方且与喷出口1130a~1130f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和与该冷气循环路径的下方部邻接且与吸入口1131a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
管道1129a的横宽必须比冷藏室1102的横宽窄,以确保足够的腔室空间1302。在管道1129a的两个侧面有喷出口,所以,为了确保足够的腔室空间1302,在冷藏室1102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129a,在管道1129a的侧面位于从库内中央至侧壁面(W1)的大致中央(W2)的位置设计管道1129a的横宽。如原来那样,如果管道1129a的横宽与冷藏室1102的横宽基本相同,那么就无法从喷出口1130a~1130f喷出足够的冷气,而且无法从吸入口1131a吸入足够的冷气。而且,还能够采用食品、异物和液体难以落入和混入吸入口1131a的结构。
而且,喷出口1130a~1130f是低温的冷气最先向库内空间喷出的场所,在冷藏室1102内空气温度变得最低,而且,与库内的其它空气对流相比,喷出流速增大,所以,喷出口1130a~1130f并非配置在管道1129a的正面而是配置在管道侧面,且在侧面设计足够的腔室空间1302,于是,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与库内空气混合以减弱冷气温度,并且降低喷出流速,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局部降低,以防止冻结。
另外,为了确保足够的腔室空间1302,在冷藏室1102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129a,在管道1129a的侧面位于从库内中央至侧壁面(W1)的大致中央(W2)的位置设计管道1129a的横宽,优选是(1/4)×W1<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的范围。
具体来讲,如果变成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则腔室空间1302就会变小,局部变成低温,很可能发生食品等冻坏这样的问题状况。
另一方面,如果变成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1/4)×W1,则为了确保管道内容积,管道1129a的纵深方向增大(即,管道位于库内的前面一侧(面前一侧)),就会挤压库内容积。另外,腔室空间1302增大,从喷出口喷出的冷气的风速下降,冷气难以从后方流向前方。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难以均匀。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最佳的腔室空间1302是指,在冷藏室1102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129a,在库内中央至侧壁面的距离为W1的情况下,以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在(1/4)×W1<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的范围内的方式,设计管道1129a的横宽而得到的空间。这样,不会挤压库内容积,使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并且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使其与库内空气混合来降低冷气温度,同时,降低冷气的喷出流速,不会出现局部的低温,能够防止食品等的冻结。
另外,本发明人仔细分析作为上述最佳的腔室空间的(1/4)×W1<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后,得到以下的发现。
具体来讲,按照(1/2)×W1<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的方式,从左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和从右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重叠的区域增大(即,重叠的区域增大),变成无效的制冷。另外,在作为冷气重叠区域的库内中央部附近,也有可能出现局部冷却。
与此相反,按照(1/2)×W1>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的方式,从左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和从右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的重叠区域缩小(即,重叠区域缩小),变成有效的冷却。而且,因从左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和从右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冷气也容易到达库内左右的各个壁面附近,在库内的左右方向上,能够使库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即,在库内左右的各个壁面附近和中央部附近温差减少)。另外,冷气重叠的区域缩小,在库内中央部,局部冷却的可能性也降低。
更佳的腔室空间1302是指,在冷藏室1102库内的大致中央配置管道1129a,在库内中央至侧壁面的距离为W1的情况下,以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位于(1/2)×W1<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的范围内的方式,设计管道1129a的横宽而得到的空间。管道1129a的横宽的小型化程度减少,但是,按照(1/2)×W1<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的方式,管道1129a的纵深方向不会进一步增大,挤压库内容积的情况减少。因此,不会降低冷藏库的使用性,并且从左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和从右侧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重叠的区域缩小,能够有效地制冷。而且,冷气也容易到达库内左右的各个壁面附近,使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均匀,并且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使其与库内空气混合从而能够降低冷气温度。而且,因降低冷气的喷出流速,所以,不会出现局部变成低温,能够防止食品等的冻结。
为了得到这样的腔室空间1302,设计管道1129a的横宽,冷藏室管道的横宽与原来相比变窄,所以,减少材料使用量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零部件流通的搬送能量,也有利于节能,这样也具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另外,无需在意喷出口的位置,能够进行食品收纳架201的更换和上下移动。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被冷却的冷气在管道1129a内朝着上方流动,从在冷藏室1102上部开口的喷出口1130a~1130f喷出。于是,向冷藏室1102喷出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102下部开口的吸入口1131a吸入并向下方流动,从排出口1131b向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排出。
使冷气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所以,与使冷气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方法相比,为了使足够的冷气循环至上部,需要大的流速,所以,为了使喷出流速增大,此方法特别有效。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管道1129a的横宽变窄,缩小俯视时的管道1129a的断面积,于是,在风量固定的情况下,喷出流速增大,按照规定的温度对库内制冷,在这一点上,此方法特别有效。
在以上内容中,主要阐述了有关喷出口1130a~1130f的配置,下面,对吸入口2131a的结构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对整个冷气流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设置于冷藏室的下部的蒸发器1120中被冷却的冷气进入冷藏室1102的区域,在管道1129a中朝着上方流动,从在冷藏室1102中开口的喷出口1130a~1130f喷出。被喷出至冷藏室1102的冷气从朝着冷藏室1102的喷出口1130a~1130f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开口的吸入口1131a吸入。接着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正面且右侧的单侧),朝着下方返回蒸发器120。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冷气喷出一侧的气流,喷出口1130a、1130b、1130e、1130f在管道1129a两侧的侧壁面上配置且向冷藏室1102内的两侧喷出冷气。与此相反,对于冷气吸入一侧的气流,吸入口1131a在管道1129a的单侧(右侧)的侧壁面上配置且从冷藏室1102内的单侧(右侧)吸入冷气,利用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通过蒸发器1120的单侧(右侧),从蒸发器1120的下部返回。
另外,此处仅在蒸发器1120的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的原因在于,如果在两侧配置,那么就会挤压蒸发器1120的宽度尺寸,预期的制冷能力的设计自由度减少、采用两侧返回管道结构的构造变得复杂以及随之引起的成本增加。但是,在蒸发器1120的前后的任意一侧设置冷藏室返回管道的情况下,蒸发器1120的厚度与冷藏室返回管道的厚度叠加,挤压库内侧的有效空间,或者损害蒸发器后方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导致制冷效率下降,并非良策。
上述喷出口一侧的腔室空间1302形成于管道1129a的两侧,该腔室空间1302延长至冷藏室1102的下方,其中的单侧(右侧)的腔室空间1302与在侧壁面上配置的吸入口1131a的开口部相向地形成。
在这种结构中,从喷出口1130a、1130b、1130e、1130f喷出的冷气向腔室空间1302喷出,在冷气接触食品之前,使其与库内空气混合以降低冷气温度,并且降低喷出流速。这样,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局部下降,以防止冻结,同时,因设置腔室空间1302,管道1129a的宽度缩小,喷出口1130a、1130b、1130e、1130f在冷藏室1102内的宽度方向上的配置位置靠近库内的中央方向。这样就具有冷藏室1102内的喷出温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的效果。
于是,从靠近冷藏室1102的中央方向喷出的冷气将会最终朝着冷藏室1102内下部的吸入口1131a流去,吸入口1131a仅设置在管道1129a的单侧(右侧)的侧壁面上。从这种关系来看,从在吸入口1131a所在一侧的相反一侧(左侧)的管道1129a的侧壁面上设置的喷出口1130a、1130b喷出的冷气首先进入侧方的腔室空间1302,然后方向变成朝前流经冷藏室1102,接着,沿着宽度方交叉同时流入对面的腔室空间1302中,然后,流入朝着侧方开口的吸入口1131a而被回收。
此时,喷出口1130a、1130b和吸入口1131a均设置在管道1129a的侧壁面上,且变成冷气通过腔室空间1302流入和流出的路径,因此,流通路径长且流向转换多。因此,不会发生从喷出口1130a、1130b流向吸入口1131a的冷气流的短路,冷气在冷藏室1102内的滞空时间延长,均匀且有效地对冷藏室1102内制冷,同时被吸入口1131a回收。
此处,如果使吸入口1130a按照管道1129a正面的一般的形状开口,则由于它是正面的吸入口,因此所喷出的冷气的方向转换少,阻力也少,因此,管道129a的宽度缩小,从靠近中央的喷出口1130a、1130b朝着管道正面的吸入口容易发生短路,无法在冷藏室1102内一边沿着宽度方向交叉一边流向吸入口,而且无法均匀地对冷藏室1102制冷。
冷藏室1102内的制冷结束后被吸入口1131a回收的冷气利用与吸入口1131a的下方直接连结的上述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从单侧合理地返回蒸发器1120。
如上所述,按照在靠近冷藏室1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缩小宽度且在两侧形成腔室空间1302的方式配置管道1129a,在管道2129a的两个侧壁面上配置喷出口1130a、1130b、1130e、1130f。另一方面,在喷出口1130a、1130b、1130e、1130f的下部,且仅在管道1129a的单侧壁面上配置吸入口1131a。这样就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减少在两侧喷出、两侧吸入的情况下发生的各自的侧面区域中的从喷出至吸入的短路因素,从而能够使冷藏室1102内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而且,采用仅在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的组合结构,能够合理地实现上述有关该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例如,也采用以下结构,即使是两侧吸入口方式,也在冷藏室1102内设置连接两侧吸入口的旁通管道,以实现单侧冷藏室返回管道,但是,无法享受上述冷藏室内的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即,无法同时实现仅在单侧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这种合理的管道结构、和有关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
因此,设置与冷藏室1102的宽度相比缩小宽度且在两侧形成腔室空间1302的管道1129a、和与腔室空间302相向且在管道1129a的侧壁面的上下设置的喷出口1130a、1130b、1130e、1130f以及吸入口1131a,且在管道1129a的两侧设置的喷出口1130a、1130b、1130e、1130f和仅在单侧设置的吸入口1131a,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获得有关冷藏室1102内的温度分布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且具有效果。
除此之外,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也在吸入口1131a的下方且仅在同侧的单侧配置,这样,采用一系列的合理的管道结构,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包括上述优点的制冷效率高的冷藏库。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食品落下工具的内容,与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内容(图12至图15)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室的内部构造与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内容(图6)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所配备的管道的说明图。此处,表示当打开冷藏库1102的门时,从正面能看到的部分。即,沿着采用隔热构造的冷藏室1102的隔热箱体1101设置管道1129a,在该管道1129a和隔热箱体1101之间形成略呈Y字状的冷气循环路径。如图24中的箭头所示,冷藏室1102内的冷气从在冷藏室1102的下方开口的吸入口1131a吸入,在各个贮藏室中循环后,从在冷藏室1102的上方开口的喷出口1130a~1130f喷出。
此处,喷出口1130a~1130f和吸入口1131a均设置于管道1129a的侧面。即,在管道1129a的前面既不存在喷出口1130a~1130f也不存在吸入口1131a,另外,在喷出口1130a~1130f的前面设有腔室空间1302。这样就能防止发生冷藏室1102内的食品等冻结这样的状况,并且,当打开冷藏室的门时,从前面不会看到喷出口和吸入口,所以,冷藏室1102的外观得以改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管道的固定方法与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内容(图8)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在管道的前面既不存在冷气的喷出口也不存在吸入口,在管道1129a的侧面和库内侧壁面之间设有腔室空间1302。于是,能够防止低温且流速高的喷出冷气直接接触冷藏室内的食品等,防止发生食品冻坏这样的状况,同时冷藏室的外观得以改善。另外,管道1129a的横宽与过去相比变窄,所以,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节能,这样也具有制造成本下降这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并未对6个喷出口1130a~1130f的配置位置进行详细的阐述,但是,它们的配置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为了使冷藏室1102内的温度分布尽量均匀,最好配置6个喷出口1130a~1130f。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举例说明了6个喷出口1130a~1130f,但是,喷出口的数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冷藏库左侧的喷出口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同样,举例说明了一个吸入口1131a,但是,吸入口的数量也没有特别的限制。
举例说明了冷冻室配置在最下层的配置方式,冷冻室配置在中央中间冷冻式(middle freezer type)的配置方式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冷冻室配置在最上层的顶部冷冻式(top freeze type)的配置方式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间壁1118和第4间壁1119采用与隔热箱体1101相同的泡沫隔热材料一体成型,但是,也可以如第1间壁1116那样,采用在隔热箱体1101发泡后,组装在隔热箱体1101中的其它部件。
下面,对在冷藏室1102的下部设置的保鲜盒进行说明。如先前所述,冷藏室1102设置多个在库内收纳食品等的食品收纳架1201,在最下层配置作为保鲜盒的滑动盒1202,它比冷藏室1102的架部大约低一度。从冷却风路直接向该保鲜盒喷出冷气。具体来讲,如图22、图23所示,在管道1129a中设有:在风路部分的大致中央部配置的喷出口1140;和在吸入口1131a的下方配置的吸入口1141。
在蒸发器1120中被冷却的冷气中从下方朝着上方通过冷藏室喷出用管道1129a,从在冷藏室1102的下部开口的喷出口1140喷出。在滑动盒内循环的冷气被吸入口1141吸入。被吸入口1141吸入的冷气从排出口1131b向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排出,经由该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返回蒸发器1120。
另外,在该保鲜盒中,除了鱼肉等生鲜食品外,例如还收纳火腿、维也纳香肠等加工食品、鱼糕等海鲜熟食、生面、副食品等冷冻食品、酸奶等多种食品。
下面,围绕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先前阐述的实施方式1中,如图2所示,在其中附设压缩机114的凹部113以进入冷藏室102内的最上部的后方区域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4所示,管道1129a的上方部分形成阶梯状(L字状)。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隔热箱体1101的最下部的贮藏室后方区域形成凹部1113,在该凹部1113中主要收纳压缩机1114和除去水分的干燥机(图中未示)等形成制冷周期的高压端构件。即,在其中附设压缩机1114的凹部1113以进入冷冻室1103内的最下部的后方区域的方式形成。
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管道1129a的上方部分形成平面形状(所谓的平坦形状)。这样,与管道的上方部分形成阶梯状(L字状)的方式相比,从管道1129a的下方流过的冷气在管道1129a内部的通风阻力进一步降低,使从配置在上方的喷出口1130c、1130d喷出的冷气的风量增大,利用从上方流过的冷气能够确保制冷能力。
下面,对除菌装置进行说明。图25是表示在冷藏库中安装时的除菌状态的纵剖面图。本实施方式中的除菌装置1400通过强制地除去存在于冷气中的细菌和孢子等,使存在于冷气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从而也能实现脱臭。除菌装置1400由以下部分组成:载持光催化剂的载持体1401;将对光催化剂激励的激励光向载持体140照射的照射设备1402;安装了照射设备1402的基板1403;以及由透明树脂构成的外罩1404。更具体地来讲,载持体1401和基板1403被固定在外罩1404上。即,载持体1401和照射设备1402通过外罩1404形成一体,该外罩1404被固定在内箱中。
载持体1401采用能够与冷气大量接触的多孔树脂制成,是混入光催化剂的纤维相互交织而形成的过滤器状。另外,作为底材的树脂采用光催化剂容易激励的光能够透过的树脂。
光催化剂通过照射特定波长的光能够除去冷气中的细菌,并且通过氧化和分解等能够除去冷气中的臭气成分(有机物质等),激活冷气中的成分(例如离子化和自由基化),根据此方法能够除菌、脱臭。具体来讲,作为光催化剂,可以举例表示氧化银和氧化钛。
氧化银是发挥除菌等功能所需的光的波长大约为400nm~580nm左右的可见光的蓝色区域。另外,氧化钛发挥除菌等功能所需的光的波长是380nm。
照射设备1402是配备能够射出光线的光源1410的装置,该光线包括能够激励光催化剂的波长。光源1401只要能够发出定量的包括上述波长的光的波长的光线即可,可以举例表示紫外线灯和通常的电灯等。另外,在光催化剂为氧化银的情况下,采用发出可见光区域的蓝色(470nm)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能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另外,在光催化剂为氧化钛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发出380nm的UV(Ultraviolet)光的UV-LED。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采用氧化银作为光催化剂,采用在基板1403上并列配置2个作为照射设备1402的光源1410的LED。
下面,对除菌装置1400的功能作用进行说明。从冷却风扇1121送出的包含臭氧(有机物质等)和细菌的冷气通过冷藏室用风门1125和用来向冷藏室喷出冷气的管道1129a,从喷出口1130a、1130b、1130c、1130d、1130e、1130f向冷藏室1102内喷出。此时。冷气的一部分分支并被导入除菌装置1400内部。所导入的冷气以舔载持体1401的方式通过。包含在冷气中的臭氧成分和细菌被载持体1401的表面捕获。根据氧化银的氧化分解和除菌作用,所捕获的臭氧成分和细菌被脱臭除菌。
这样,在不照射光时,也根据氧化银的作用发挥臭氧分解、除菌作用,因此,能够确保预期的脱臭除菌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光的照射量和时间,延长照射设备的寿命,提高节能效果。而且,利用从光源1410照射的光能(蓝色和紫外光),在这些波长区域中具有吸收光谱的氧化银利用蓝色光的光能激励,载持体1401表面的光催化剂被激励。如果光催化剂被激励,则因空气中的水分产生OH自由基,对载持体1401所捕获的臭氧成分进行氧化分解,对细菌进行溶解。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除菌装置1400的冷气变成被脱臭·除菌后的清洁冷气,通过在上方设置的喷出口1130c、1130d向库内吹出。接着,在冷藏室1102的内部,与从在侧面设置的喷出口1130a、1130b、1130e、1130f喷出的冷气混合,在循环路径中循环。
另外,由除菌装置1400生成的OH自由基与冷气一同也向冷藏室1102喷出,在冷藏室1102内进行脱臭·除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以下部分组成:载持光催化剂的载持体1401;将激励光催化剂的激励光向载持体1401照射的照射设备1402、安装了照射设备1402的基板1403、以及由透明树脂构成的外罩1404。更具体地来讲,载持体1401和基板1403被固定在外罩1404上。即,载持体1401和照射设备1402通过外罩1404形成一体,该外罩1404被固定在内箱中。
这样就能稳定地获得载持体1401和照射设备1402的距离,获得更加稳定的除菌效果和脱臭效果。另外,由于除菌装置安装在内箱中,所以,能够简化管道1129a。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在管道1129a的内部配置照射设备1402。这样,冷气从在管道1129a的上方配置的喷出口1130c、1130d流动(图25A的箭头),同时光线从喷出口1130c、1130d照射。具体来讲,照射设备1402的光的直接光(图25的箭头M)和反射光(图25的箭头N)叠合,能够提高冷藏室1102内的上方里侧的亮度,并且能够提高可视性。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在其中附设压缩机1114的凹部1113以进入冷冻室1103内的最下部的后方区域中的方式形成,在这种冷藏库中,冷藏室1102的上方里侧的空间也能放置食品,因此,提高亮度的效果明显。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在管道的侧面设置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以及从在管道的上面(上表面)设置的喷出口喷出的冷气以包裹冷藏室内的食品的方式循环,这样就能减少发生冷藏室内的温度不均。
而且,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设置除菌装置1400,更清洁的冷气以包裹冷藏室内的食品的方式循环,这样就能提高冷藏室内的卫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藏室1102的正下方的贮藏室用作切换室1104,但是,也可以用作与冷藏室1102的温度相等,或者温度略高(例如2~7℃)的蔬菜室。另外,也可以用作设定成0~4℃的贮藏室。
图27和图28表示实施方式5的其它方式。其表示在原来的冷藏库中,对库内制冷的冷气的比重比常温的空气大,因此,容易滞留在库内的下部,相反,由于难以滞留在库内上部,因此,通常越往库内上部温度越高。
除此之外,特别是如图27所示,在冷藏库的上方部且前面一侧的区域Z,即门架的上部周边,因与库内背面的管道1129a的距离远,所以,冷气难以到达,在该部分温度局部升高,存在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难以变得均匀这样的问题。
与此相反,如图27和图28所示,在管道1129a的上面(上表面)至冷藏库库内上面(上表面)的距离为Y的情况下,以满足(1/4)×W1>Y的关系的方式,配置管道1129a的上面(上表面)、Y满足上述关系,管道1129a的上面至冷藏库库内上面的空间并不具有作为用来减弱冷气的腔室空间的功能。
这样,从管道1129a喷出的冷气保持高的风速沿着顶面流动,并到达区域Z。图27所示的箭头表示上述冷气的气流。这样,在温度难以下降的区域Z中也能使温度适当地下降,能够在冷藏室内使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如上所述,在管道1129a的侧面,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在(1/4)×W1<管道1129a的侧面位置(W0)<(3/4)×W1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在管道1129a的上面,使管道1129a的上面位置在满足(1/4)×W1>Y的范围,于是在管道1129a的侧方就存在腔室空间,在管道1129a的上方不存在腔室空间。
根据这种结构,在管道1129a的侧方能够使冷气变弱以防止食品冻坏等,在管道1129a的上方,能够使冷气保持高的风速沿着顶面流动,向温度容易升高的区域Z适当地供给冷气。由以上可知,能够使整个冷藏室的库内温度变得更加均匀,获得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而且也能实现节能效果。
另外,除了考虑了上述Y的管道1129a的配置外,还将管道1129a的结构形成平面形状,这样就能减少向管道1129a内的上方流动的风的阻力。通过减少向上方流动的风的阻力,能够减少整个管道1129a的风路阻力,流经管道1129a的风量本身增加。这样,不会对来自管道侧方的喷出风量产生大的影响,能够进一步增加从上面喷出的风量,或者,按照(1/4)×W1>Y的范围调整Y尺寸,考虑进一步提高风速,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来自上方的制冷。
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整个冷藏室内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和节能效果。另外,此处所说的平面形状是指,如图22和图23所示的管道1129a,只要呈直线状地确保风路部分,能够增加从上面喷出的风量的形状即可。
另外,在与吸入口1131a相同的侧方且与吸入口1131a相通并朝着下方配置用来从冷藏室1102向蒸发器1120输送冷气的冷藏室返回管道137,这样无需采用复杂的结构,就能构成向蒸发器输送的冷气路径。而且,在从蒸发器1120至喷出口1130c、1130d的路径中,冷气循环路径也未采用复杂的结构,所以,能够保持冷气的风速,对于来自管道1129a上面的冷气,也能确保足够的风速。
(实施方式6)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冷藏室1102的正下方的贮藏室也可以是与冷藏温度范围即冷藏室1102相同的温度,或者温度略高(例如2~7℃)的蔬菜室。另外,只要可能,也可以是设定成0~4℃的贮藏室。
如上述这种方式所述,在用作不具有冷冻温度范围而主要按照冷藏温度的室温构成的贮藏室1504的情况下,冷气通过挡板1505送入冷藏室1102内,从冷藏室管道1129a的单侧侧面的吸入口1131a吸入冷藏库1102内。所吸入的冷藏室1102内的冷气如实施方式5所示,并不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1137向下方引导,而是在与冷藏室1102的正下方邻接的冷藏温度的贮藏室1504内的上部,从喷出口1506直接向室内扩散。例如,在室内下部,从沿着喷出口1506的对角方向设置的吸入口1507吸入,通过返回管道1508返回冷却器1120。
在此情况下,冷藏室1102内的返回冷气从冷藏室管道的单侧侧面的吸入口1131a从单侧吸入,但是正下方的贮藏室1504同样具有冷藏温度范围,所以,不使用返回管道,在贮藏室1504内立即开放扩散、循环,并返回冷却器1120。此处,贮藏室1504发挥腔的功能。这样就具有能够抑制贮藏室1504本身的室温分布不均的优点,并且能够提供一种冷藏库,它采用合理的管道结构,能够均匀地冷却按照中央部的例如蔬菜室等贮藏室1504的冷藏温度范围与冷藏库上部的冷藏室1102连接的两室配置方式。
另外,喷出口1506和吸入口1507并非一定采用对角配置,将贮藏室内作为腔室空间,使冷气扩散、循环,以此来抑制室温分布的不均,只要能保持发挥这种效果的关系,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配置关系。
如上所述,本发明包括:隔热箱体、在形成于隔热箱体内的冷藏室的背面设置的冷藏室管道、从冷藏室的正面观察在冷藏室管道侧面设置的侧面喷出口、在冷藏室管道上面设置的上面喷出口、以及在侧面喷出口的下方且仅在冷藏室管道侧面的单侧设置的吸入口,在冷藏室管道的两侧且从冷藏室管道侧面至冷藏室内侧面之间具有腔室空间,在冷藏室管道的上方且从冷藏室管道上面至冷藏室内上面之间不具有腔室空间。这样,在冷藏室管道的前面不存在冷气的喷出口,所以,能够避免发生冷藏室内的食品等冻坏这样的状况。另外,从作为冷藏室管道侧面的通风口的侧面喷出口喷出的冷气在腔室空间风速下降,并且与库内的空气混合后循环,所以,能够减少使食品局部温度下降的可能性。另外,在冷藏室管道的前面不存在冷气的喷出口,所以,当打开冷藏室的门时,从前面看不到喷出口,所以,冷藏室的外观得以改善。而且,在管道的上方,从作为冷藏室管道上面的通风口的上面喷出口喷出的冷气保持高的风速沿着顶面流动,能够向温度容易升高的区域适当地供给冷气。由以上可知,能够保持整个冷藏室的库内温度的均匀,并且能够获得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也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在冷藏室内的大致中央设置冷藏室管道,令在冷藏室管道的中央至侧面的距离为W0,令冷藏室内中央至冷藏室内侧面的距离为W1,令冷藏室管道的上面至冷藏室内上面的距离为Y1的情况下,冷藏室管道的侧面位置(W0)满足(1/4)×W1<W0<(3/4)×W1的范围,构成腔室空间,冷藏室管道的上面位置满足(1/4)×W1>Y1,不构成腔室空间。这样,能够保持整个冷藏室的库内温度的均匀,并且能够获得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而且也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在冷藏室内的大致中央配置冷藏室管道,令在冷藏室管道的中央至侧面的距离为W0,令冷藏室内中央至冷藏室内侧面的距离为W1,令冷藏室管道的上面至冷藏室内上面的距离为Y1的情况下,冷藏室管道的侧面位置(W0)满足(1/2)×W1<W0<(3/4)×W1的范围,构成腔室空间,冷藏室管道的上面位置满足(1/4)×W1>Y1,不构成腔室空间。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风速,保持整个冷藏室的库内温度的均匀,并且能够获得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也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将冷藏室管道形成为平面形状。这样就能减少向管道内的上方流动的风的阻力,流经管道的风量本身增加。由以上可知,不会对来自管道侧方的喷出风量产生大的影响,能够进一步增加从上面喷出的风量,并且能够获得整个冷藏室的品质性能方面的优点,而且也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冷藏室管道由隔热风路和在隔热风路前面安装的前面面板构成,作为侧面的通风口的喷出口由隔热风路构成,且设置在喷出冷气不直接与前面面板接触的位置。这样就能防止发生因前面面板被制冷而引起的局部结露和结霜。
在隔热箱本体的中间位置形成冷藏室管道卡合用的突出部,突出部与冷藏室管道卡合。这样,与在隔热箱体的角部形成突出部的方式相比,能够获得充裕的空间,精确地形成突出部,而且能够增加突出部的形状的多样性。此外,由于冷藏室管道卡合用的突出部在隔热箱体中设置,因此,也具有不需要用来与管道卡合的其它部件的效果。
以冷藏室管道环抱向突出部的外侧突出的部位的方式,使突出部与冷藏室管道卡合。这样,在箱本体的中间位置形成突出部,所以,不仅在突出部的内侧,在突出部的外侧也能与管道卡合。
在控制冷藏室管道内的冷气流的位置配置有用来确保密封性的固定部件。这样就能确保密封性,同时也能发挥引导冷气的作用,并且能够改善冷气的循环。
而且,还包括以横跨冷藏室的左侧面至右侧面呈架桥状设置的食品收纳架,并且设置当放在食品收纳架里侧的食品被收纳在里侧时,防止食品落入腔室空间的防止食品落下工具。这样就缩小由食品收纳架里侧的端面和隔热箱体的背部内面所形成的缝隙,放在食品收纳架里侧的食品,特别是在小的食品等被收纳在里侧时,能够防止食品落入腔室空间。
防止食品落下工具是,食品收纳架里侧的边形成为直线状,在腔室空间内从隔热箱体的背面部内面朝着前方形成肋,肋配置在食品收纳架的延长线上。这样,食品收纳架里侧的边是直线状,因此,食品收纳架本身无需复杂的加工,利用肋来缩小由食品收纳架里侧的端面和隔热箱体的背部内面所形成的缝隙,放在食品收纳架里侧的食品,特别是在小的食品等被收纳在里侧时,能够防止食品落入腔室空间。
防止食品落下工具是,食品收纳架形成为包围冷藏室管道的周围的形状。这样,无需加工隔热箱体的形状,通过精心设计食品收纳架的形状,能够缩小由食品收纳架里侧的端面和隔热箱体的背部内面所形成的缝隙,放在食品收纳架里侧的食品,特别是在小的食品等被收纳在里侧时,能够防止食品落入腔室空间。
冷藏室管道包括:在其中央部朝着上方且与喷出口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和与该冷气循环路径的下方部邻接且与吸入口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这样,在由管道构成冷气循环路径的情况下,也能进一步缩小管道,并且能够在管道的侧方确保适当的腔室空间。
还包括在冷藏室的下方配置且对隔热箱体制冷的蒸发器,在与吸入口相同的侧方且与吸入口相通并朝着下方配置用来从冷藏室向蒸发器输送冷气的冷藏室返回管道。这样,无需采用复杂的结构就能构成向蒸发器输送冷气的路径。而且,在从蒸发器至喷出口的路径中,冷气循环路径也无需采用复杂的结构,所以,能够保持冷气的风速,对于来自管道的上面的冷气也能保持足够的风速。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冷藏库能够避免发生冷藏室内的食品等冻坏这样的状况,并且能够改善冷藏室的外观,能够适用于家庭用和办公用等各种和大小的冷藏库等。
符号说明
100冷藏库
101隔热箱体
101a、101b突出部
102冷藏室
103冷冻室
104蔬菜室
105制冰室
106切换室
107隔热门
108隔热板
129a管道(冷藏室管道)
130a、130b、130c、130d、130e、130f喷出口(通风口)
131a吸入口(通风口)
131b排出口
201,211,221食品收纳架
211A食品载放空间
211B导肋
221A食品收纳架里侧的边
223肋
300隔热风路
301前面面板
302腔室空间
1100冷藏库
1101隔热箱体
1102冷藏室
1103冷冻室
1104切换室
1107隔热门
1129a管道(冷藏室管道)
1130a、1130b、1130c、1130d、1130e、1130f喷出口(通风口)
1131a吸入口(通风口)
1131b排出口
1201食品收纳架
1300隔热风路
1301前面面板
1302腔室空间
1400除菌装置
1401载持体
1402照射设备
1403基板
1404外罩(cover)

Claims (13)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热箱体;
在形成于所述隔热箱体内的冷藏室的背面设置的冷藏室管道;
从所述冷藏室的正面观察,在所述冷藏室管道侧面设置的侧面喷出口;
在所述冷藏室管道上面设置的上面喷出口;和
在所述侧面喷出口的下方且仅在所述冷藏室管道侧面的单侧设置的吸入口,
在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两侧,从所述冷藏室管道侧面至所述冷藏室内侧面之间具有腔室空间,
在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上方,从所述冷藏室管道上面至所述冷藏室内上面之间不具有腔室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室管道被配置在所述冷藏室内的大致中央,
令从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中央至侧面的距离为W0,
令从所述冷藏室内中央至所述冷藏室内侧面的距离为W1,
令从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上面至冷藏室内上面的距离为Y,
在此情况下,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侧面位置满足
(1/4)×W1<W0<(3/4)×W1的范围,构成所述腔室空间,
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上面位置满足
(1/4)×W1>Y的范围,不构成所述腔室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室管道被配置在所述冷藏室内的大致中央,
令从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中央至侧面的距离为W0,
令从所述冷藏室内中央至所述冷藏室内侧面的距离为W1,
令从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上面至冷藏室内上面的距离为Y,
在此情况下,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侧面位置满足
(1/2)×W1<W0<(3/4)×W1的范围,构成所述腔室空间,
所述冷藏室管道的上面位置满足
(1/4)×W1>Y的范围,不构成所述腔室空间。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室管道为平面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室管道由隔热风路和在所述隔热风路前面安装的前面面板构成,作为侧面的通风口的喷出口由所述隔热风路构成,并且设置在喷出冷气不直接与所述前面面板接触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箱本体的中间位置形成有与所述冷藏室管道卡合用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冷藏室管道卡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冷藏室管道环抱向所述突出部的外侧伸出的部位的方式,使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冷藏室管道卡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控制所述冷藏室管道内的冷气流的位置配置有确保密封性的固定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该冷藏库包括以横跨所述冷藏室的左侧面至右侧面呈架桥状设置的食品收纳架,
设置防止食品落下工具,当放在所述食品收纳架里侧的食品被收纳在里侧时,防止食品落入所述腔室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食品落下工具是,所述食品收纳架里侧的边形成为直线状,并且在所述腔室空间内从所述隔热箱体的背面部内面朝前方形成有肋,所述肋被配置在所述食品收纳架的延长线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食品落下工具是,所述食品收纳架形成为围绕所述冷藏室管道周围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室管道包括:在其中央部朝着上方且与所述喷出口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和与该冷气循环路径的下方部邻接且与所述吸入口相通的冷气循环路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该冷藏库包括在所述冷藏室的下方配置且对所述隔热箱体进行冷却的蒸发器,在与所述吸入口相同侧且与所述吸入口相通并朝着下方配置有用来从所述冷藏室向所述蒸发器输送冷气的冷藏室返回管道。
CN200980135991.1A 2008-09-12 2009-09-09 冷藏库 Active CN102149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4709 2008-09-12
JP2008-234709 2008-09-12
JP2009-022140 2009-02-03
JP2009022140 2009-02-03
JP2009-180307 2009-08-03
JP2009180307 2009-08-03
PCT/JP2009/004452 WO2010029728A1 (ja) 2008-09-12 2009-09-09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9991A true CN102149991A (zh) 2011-08-10
CN102149991B CN102149991B (zh) 2013-07-31

Family

ID=4200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5991.1A Active CN102149991B (zh) 2008-09-12 2009-09-09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317257A4 (zh)
JP (1) JPWO2010029728A1 (zh)
CN (1) CN102149991B (zh)
TW (1) TWI411755B (zh)
WO (1) WO201002972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1893A1 (zh) * 2013-06-21 2014-12-24 海尔集团公司 电冰箱
CN105509400A (zh) * 2015-12-29 2016-04-20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单系统风冷冰箱
CN113758106A (zh) * 2016-10-14 2021-12-07 夏普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0321B2 (ja) * 2010-05-24 2013-11-2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WO2011158489A1 (ja) * 2010-06-15 2011-12-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625551B2 (ja) * 2010-07-02 2014-1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861033B2 (ja) * 2011-09-26 2016-02-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856502B2 (ja) * 2012-02-24 2016-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157858B2 (ja) * 2013-01-11 2017-07-0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145641B2 (ja) * 2013-06-06 2017-06-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SG11201509098RA (en) * 2013-06-07 2015-12-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Heat insulating box body, refrigerator, and device including heat insulating box body
CN105393073B (zh) * 2013-06-07 2019-03-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隔热箱体和冰箱
DE102013213378A1 (de) * 2013-07-09 2015-01-15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mit einem Luftkanal
CN205425588U (zh) * 2013-07-25 2016-08-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6398073B2 (ja) * 2013-09-10 2018-10-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3924790B (zh) * 2014-04-14 2016-04-06 襄汾县侯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旧厂房改造成保鲜库的方法
DE102016220973A1 (de) * 2016-10-25 2018-04-26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 mit einem Innenraum und einer Innenraumbeleuchtung
CN107036369A (zh) 2017-06-19 2017-08-11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送风系统及风冷冰箱
CN107270630A (zh) * 2017-06-21 2017-10-20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鲜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风冷冰箱
CH713416A2 (de) * 2018-06-06 2018-08-15 V Zug Ag Kühlgerät mit Befestigungsmechanismus für ein Bauteil im Nutzraum.
EP3885680B1 (en) * 2020-03-24 2024-03-13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A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equipped with a fan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appliance
WO2021190773A1 (en) * 2020-03-24 2021-09-30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A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equipped with a refrigeration system, preferably a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a fan for circulating ai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8690U (zh) * 1981-03-13 1982-09-18
JP2001108347A (ja) * 1999-10-06 2001-04-20 Sharp Corp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1897U (ja) * 1982-01-27 1983-07-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野菜室付冷凍冷蔵庫
JPH0792319B2 (ja) * 1989-04-22 1995-10-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の仕切板取付装置
JPH07117335B2 (ja) * 1990-04-16 1995-1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H06213550A (ja) * 1993-01-18 1994-08-02 Hitachi Ltd 冷凍冷蔵庫
JP3599919B2 (ja) * 1996-09-30 2004-12-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室用ダクト
DE202005009581U1 (de) * 2005-06-18 2005-10-13 Geiger, Johann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für Behälter)
JP2008151409A (ja) * 2006-12-18 2008-07-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08185243A (ja) * 2007-01-29 2008-08-14 Sharp Corp 冷蔵庫
KR101390448B1 (ko) * 2007-02-26 2014-04-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8690U (zh) * 1981-03-13 1982-09-18
JP2001108347A (ja) * 1999-10-06 2001-04-20 Sharp Corp 冷蔵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1893A1 (zh) * 2013-06-21 2014-12-24 海尔集团公司 电冰箱
CN105509400A (zh) * 2015-12-29 2016-04-20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单系统风冷冰箱
CN113758106A (zh) * 2016-10-14 2021-12-07 夏普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029728A1 (ja) 2012-02-02
CN102149991B (zh) 2013-07-31
TW201020489A (en) 2010-06-01
EP2317257A4 (en) 2015-01-21
EP2317257A1 (en) 2011-05-04
WO2010029728A1 (ja) 2010-03-18
TWI411755B (zh) 201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9991B (zh) 冷藏库
US20080202149A1 (en) Refrigerator
US6564566B2 (en) Cooling air circulating device in refrigerator
JP4218742B1 (ja) 冷蔵庫
JP4960399B2 (ja) 冷蔵庫
JP3714830B2 (ja) 冷蔵庫
JP2007120942A (ja) 冷蔵庫
CN101135523A (zh) 电冰箱
JP3563671B2 (ja) 自動製氷装置付き冷蔵庫
JP2005090924A (ja) 冷蔵庫
JP2014167361A (ja) 冷蔵庫
JP4079960B2 (ja) 冷蔵庫
JP2011252682A (ja) 冷蔵庫
JP2007120943A (ja) 冷蔵庫
KR20070014899A (ko) 냉장고의 야채실 냉기공급구조
KR100438938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순환구조
KR100408241B1 (ko) 사이드 바이 사이드형 냉장고의 급속냉동장치
JP2006226614A (ja) 冷蔵庫
KR200292006Y1 (ko) 냉장고
KR100408236B1 (ko) 사이드 바이 사이드형 냉장고의 냉기순환장치
JPH0718944Y2 (ja) 冷蔵庫の通風装置
JP2001041634A (ja) 冷蔵庫
JP2002098461A (ja) 電気冷蔵庫
KR100567014B1 (ko) 양문형 냉장고의 냉기유로개선구조
JP3394499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