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9553B - 车辆用遮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遮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9553B
CN102149553B CN2009801357780A CN200980135778A CN102149553B CN 102149553 B CN102149553 B CN 102149553B CN 2009801357780 A CN2009801357780 A CN 2009801357780A CN 200980135778 A CN200980135778 A CN 200980135778A CN 102149553 B CN102149553 B CN 102149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 shield
slide block
guide
towards
s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57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9553A (zh
Inventor
中村祯孝
木谷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9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9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9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95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007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 B60J7/003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one or more sliding rigid plate or lammella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007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 B60J7/003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one or more sliding rigid plate or lammellae
    • B60J7/0038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one or more sliding rigid plate or lammellae stored in stacked fash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1Passenger cars; Automob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便是在收纳遮阳板的中途的状态下也不会产生晃动的可靠性高的车辆用遮阳装置。车辆用遮阳装置具备:导轨(18),该导轨适合配设于在车辆车顶(11)设置的开口部(12)的两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0);多个遮阳板(15、16、17),这些遮阳板具有能够在导向槽(20)中滑动的滑块;引导机构(45),当从展开状态朝收纳状态过渡时,遮阳板(15、16、17)中的至少最后端的遮阳板(17)的滑块由该引导机构从导向槽(20)朝上方或者下方引导;以及弹性部件(23),该弹性部件适合设置于车辆车顶(11),并且,当最后端的遮阳板(17)的滑块(28)进入引导机构(45)时,该弹性部件以将遮阳板(17)按压于比遮阳板(17)更靠前侧的前侧遮阳板(16)的方式对遮阳板(17)施力,在最后端的遮阳板(17)的前端部设置有肋(50),该肋(50)的上表面具有位于后方的后方上表面(50a)和位于前方的前方上表面(50b),后方上表面和前方上表面的高度不同,以对从弹性部件(23)承受的载荷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车辆用遮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开闭的多个遮阳板的车辆用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车顶设置有开口部的天窗装置中,在车顶开口部设置有由透明的玻璃板构成的固定板或者可动板。进而,为了能够对透过板进入车厢内的日光的入射量进行调整,例如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遮阳装置。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遮阳装置设置有:导轨,该导轨对多个遮阳板进行引导而使其能够滑动;以及分隔部,该分隔部设置在导轨的后端侧,能够绕轴转动,且具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上述第一引导部利用第一导向槽对设置于后侧的遮阳板的后端部的滑块(slider)进行引导,上述第二引导部对设置于前侧的遮阳板的后端部的滑块进行引导。并且,在导轨设置有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将设置于前侧的遮阳板和后侧的遮阳板的各自的前端部的滑块朝各自的后端部的引导方向引导。进而,在遮阳板的关闭状态下,多个遮阳板以共面状态配置在同一平面内,当遮阳板敞开时,设置于后侧的遮阳板和前侧的遮阳板的各自的后端部的滑块搭在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上,并且,设置于后侧的遮阳板和前侧的遮阳板的各自的前端部的滑块搭在引导机构上且各个遮阳板依次被朝上方推起,从而遮阳板被收纳在收纳部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3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遮阳装置中,各个遮阳板的后端部侧的滑块分别被收纳于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因此,在各个滑块的上方和下方存在壁,通过抑制滑块与壁之间的间隙来抑制滑动。但是,由于在收纳比各个遮阳板的后端部侧的滑块大的前端部侧滑块的引导机构中无法充分地确保空间,因此无法设置分隔件。由此,在设置于后侧的遮阳板和前侧的遮阳板的各自的前端部的滑块在搭在引导机构上的中途,由于在上方没有壁、即按压件,因此存在当车辆行驶时等会产生滑动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即便是在收纳遮阳板的中途的状态下也不会产生晃动的可靠性高的车辆用遮阳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车辆用遮阳装置具备:导轨,该导轨适合配设于在车辆车顶设置的开口部的两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多个遮阳板,这些遮阳板具有能够在上述导向槽中滑动的滑块,在展开状态下以共面的方式配置,且在收纳状态下以相互平行地重合的方式配置;引导机构,当从展开状态朝收纳状态过渡时,上述遮阳板中的至少最后端的遮阳板的滑块由该引导机构从上述导向槽朝上方或者下方引导;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适合设置于上述车辆车顶,并且,当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滑块进入到上述引导机构时,该弹性部件以将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按压于比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更靠前侧的前侧遮阳板的方式对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施力,在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前端部设置有肋,该肋的上表面具有位于后方的后方上表面和位于前方的前方上表面,上述后方上表面和上述前方上表面的高度不同,以对从上述弹性部件承受的载荷进行调整。
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车辆用遮阳装置中,上述滑块具有设置于上述各个遮阳板的前端部的前端滑块和设置于上述各个遮阳板的后端部的后端滑块,上述车辆用遮阳装置具备: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以能够绕轴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导轨的后端侧,且具有将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后端滑块引导至上方的导向槽的引导部和将上述前侧遮阳板的后端滑块引导至下方的导向槽的引导部;以及上述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对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和上述前侧遮阳板的各自的前端滑块朝向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和上述前侧遮阳板的各自的上述后端滑块所被引导的方向进行引导,当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前端滑块进入到上述引导机构时,朝下方按压上述前侧遮阳板。
第三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所记载的车辆用遮阳装置中,在上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前端部开始由上述引导机构朝上方引导的时刻,上述肋的上表面与上述弹性部件抵接而开始朝下方施力。
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记载的车辆用遮阳装置中,上述弹性部件是螺旋弹簧。
第五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所记载的车辆用遮阳装置中,上述螺旋弹簧具有:主体圆筒部,该主体圆筒部以车宽方向作为轴心配设;一端部,该一端部从上述主体圆筒部在切线上朝前方延伸;以及抵接部,该抵接部从上述一端部沿车宽方向延伸,并抵接于上述最后端遮阳板。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基于第一方面的发明,在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前端部设置有肋,弹性部件与该肋的上表面抵接而对最后端的遮阳板施力,肋的上表面具有高度不同的后方上表面和前方上表面。而且,最后端的遮阳板的滑块进入引导机构并沿着引导机构朝上方移动,与此相伴肋也朝上方移动,弹性部件进行施力而将肋和最后端的遮阳板按压于前侧遮阳板。由此,由于当最后端的遮阳板的滑块在引导机构中移动时被弹性部件按压于前侧遮阳板,因此能够抑制晃动。并且,根据最后端的遮阳板在引导机构内的移动量,能够变更弹性部件和肋的上表面抵接的抵接部在高度不同的肋的后方上表面和前方上表面之间移动而对最后端的遮阳板施加的作用力。由此,在最后端的遮阳板沿着引导机构朝上方大幅移动而使弹性部件对前端部的肋上表面施加的作用力变得充分大时,弹性部件的抵接部从肋的后方上表面和前方上表面之中较高的一方朝较低的一方移动而使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减少,从而能够实现弹性部件的应力的降低。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基于第二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中,最后端的遮阳板和前侧遮阳板的各自的后端滑块由分隔部件的上方的导向槽和下方的导向槽引导,各自的前端滑块由引导机构朝与后端滑块被引导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引导。由此,各自的后端滑块的上下方向的晃动由分隔部件的上方的导向槽和下方的导向槽抑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晃动。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基于第三方面的发明,,在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前端部开始由引导机构朝上方引导的时刻,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的肋的上表面与弹性部件抵接而开始被朝下方施力。由此,当遮阳板在前后方向移动时不会受到多余的滑动阻力,能够顺畅地无晃动地移动,并且,由于在从开始由引导机构朝上方引导的时刻被朝下方施力而被按压,因此能够抑制晃动的产生。并且,由于利用肋形成与弹性部件抵接的抵接面,因此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能够以低成本应对。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基于第四方面的发明,作为弹性部件使用螺旋弹簧。由此,能够简单地确保充分的按压载荷,并且设计的自由度提高,能够以低成本应对。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基于第五方面的发明,由于螺旋弹簧具有与最后端的遮阳板直接抵接的抵接部,因此能够将车辆用遮阳装置形成为更简单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遮阳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遮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遮阳装置的展开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连结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遮阳板的连结机构的图。
图5是沿着图4的5-5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遮阳装置的导轨和收纳部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遮阳板的前端和后端滑块与肋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遮阳板的前端滑动部的俯视图(双点划线相当于图10(c)的状态)。
图9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遮阳板的前端滑块的侧视图(双点划线相当于图10(c)的状态)。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板的动作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车辆用遮阳装置10的整体的图。车辆用遮阳装置10由以下部件构成:导轨18,该导轨18适合配设在设置于车辆车顶11的开口部12的两侧;遮光调整用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片)遮阳板15、16、17,这些遮阳板15、16、17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沿前后方向配置于导轨18;后方收纳部21,该后方收纳部21设置在导轨18的后端侧,用于收纳设置于遮阳板15、16、17的后端部的后端滑块26b、27b、28b;以及前方收纳部22,该前方收纳部22在导轨18的后端侧设置于后方收纳部21的前方,用于收纳设置于遮阳板15、16、17的前端部的前端滑块26a、27a、28a。在开口部12,在遮阳板15、16、17的上方装配有由透明的玻璃板构成的板13,日光透过板13进入到车厢内。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3片遮阳板15、16、17中的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遮阳板称为第一遮阳板15,将配置在车辆后方侧的最后端的遮阳板称为第三遮阳板17,将配置在最后端的第三遮阳板17的前侧的前侧遮阳板称为第二遮阳板16。并且,以下,前后左右上下如图2中所示,与车辆中的方向一致。
导轨18在车辆的车顶11的内侧的车厢内顶板部、与开口部12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对应地以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有一对。如图2、图3、以及图6所示,在一对导轨18的相互对置的面开口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0。导向槽20由相互平行地在上下方向排列设置且截面大致コ字形状的上槽20a和下槽20b构成。如图6所示,在下槽20b的车辆后方的端部,与下槽20b连续地形成有后方收纳部21。另一方面,在上槽20a的车辆后方的端部,与上槽20a连续地形成有前方收纳部22。与上槽20a连接的前方收纳部22配置在相对于与下槽20b连接的后方收纳部21朝车辆前方离开预定量的位置,所述预定量是后述的第二遮阳板16的前端滑块27a、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滑块28a与后端滑块27b、28b之间的间隔量。
如图2所示,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遮阳板15、16、17,在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块26、27、28。如图1、图2所示,在滑块26、27、28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前端滑块26a、27a、28a,在后端部设置有后端滑块26b、27b、28b。滑块26、27、28分别具有朝车辆内侧方向突出的一对突出部(省略图示),各个遮阳板15、16、17分别由该突出部夹持,由此,滑块26、27、28与遮阳板15、16、17一体化而一体地移动。
后端滑块26b、27b、28b和前端滑块26a由导轨18的下槽20b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引导。后端滑块27b、28b形成为同样的形状,如图7的后端滑块28b所示,形成为使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前后方向朝外侧平缓地弯折成圆弧状的大致方形状。进而,当遮阳板敞开时,后端滑块27b、28b被收纳在后方收纳部21内。
前端滑块27a、28a由导轨18的上槽20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引导。前端滑块27a、28a形成为同样的形状,如图7的前端滑块28a所示,形成为使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前后方向朝外侧平缓地弯折成圆弧状的大致方形状。进而,当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敞开时,第二遮阳板16的前端滑块27a和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滑块28a被收纳在前方收纳部22内。并且,第一遮阳板15的前端滑块26a和后端滑块26b形成为使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前后方向朝外侧平缓地弯折成圆弧状的大致方形状,当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敞开时,前端滑块26a和后端滑块26b从下槽20b的前方朝后方移动。
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三遮阳板17的侧面、在前端滑块28a的后方内侧设置有肋50。肋50大致呈长方体形状,肋50的左右的面50c、50d形成为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且配置在比前端滑块28a更靠第三遮阳板17的中心侧的预定的位置。肋50的上表面亦即上表面部50u由以下部分形成:位于后方的后方上表面50a;位于前方、且形成为比后方上表面50a稍低的前方上表面50b;以及位于后方上表面50a和前方上表面50b之间的倾斜面50e。上表面部50u形成为一边在前后方向移动一边与后述的弹性部件亦即螺旋弹簧23的一端部23a的抵接部23g抵接而承受来自螺旋弹簧23的朝向下方的载荷的面,因此该上表面部50u形成为预定的高度,以便能够承受适当的载荷。上表面部50u的后方上表面50a和前方上表面50b的高度不同是为了对从螺旋弹簧23承受的载荷进行调节,将承受更高的载荷的前方上表面50b的高度设定地稍低,以降低螺旋弹簧23的应力。前端滑块28a、肋50、以及连结前端滑块28a和肋50的连结部51由树脂一体成形。由此,相对于第三遮阳板17的移动,肋50与前端滑块28a一起一体地移动。另外,第一遮阳板15的前端滑块26a兼用作后述的驱动滑块。
第一遮阳板15和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二遮阳板16和第三遮阳板17分别通过后述结构的连结机构30连结,如图3所示,在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第三遮阳板17的关闭状态(展开状态)下,遮阳板15、16、17在它们所延伸的面内相互共面地排列配置。另外,在图3中,省略第一遮阳板15而进行示出。并且,在敞开状态(收纳状态)下,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相互平行地重合配置。
其次,参照图4和图5对设置在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的各个遮阳板之间的连结机构3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连结第一遮阳板15和第二遮阳板16的连结机构30、连结第二遮阳板16和第三遮阳板17的连结机构30都形成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连结第二遮阳板16和第三遮阳板17的连结机构30进行说明。
在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部安装有支承轴35,联杆部件36以能够绕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的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支承轴35。在联杆部件36形成有钩部36a,该钩部36a以能够脱离的方式与形成于第二遮阳板16的后端部的卡合部37卡合。橡胶辊38与第二遮阳板16的后端面对应地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支承轴35。联杆部件36借助螺旋弹簧39的弹力始终被赋予逆时针方向(图5的箭头方向)的作用力,以便使钩部36a与卡合部37卡合,所述螺旋弹簧39以支承轴35为轴心形成,且配置于支承轴35。另外,螺旋弹簧39的一端39b与第三遮阳板17的一部分卡合,另一端39a与形成于联杆部件36的一部分的卡合部卡合。
在联杆部件36的钩部36a与卡合部37卡合的状态下,第二遮阳板16的后端面抵接于橡胶辊38,由此,第二遮阳板16和第三遮阳板17的相对移动被约束,第三遮阳板17一体地追随于第二遮阳板16的移动。另外,通过使联杆部件36的钩部36a从卡合部37脱离,第二遮阳板16能够相对于第三遮阳板17相对移动。
如图1所示,设置于第一遮阳板15的前端滑块(驱动滑块26a)经由带齿线(gear cable)32与驱动机构33连结。当驱动机构33的电动机被驱动时,与其驱动方向对应,带齿线32沿着导轨18在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由此,第一遮阳板15与连结于带齿线32的前端滑块(驱动滑块)26a一起沿着导轨18移动。这样,第一遮阳板15借助驱动机构33的驱动力相对于车辆的车顶11在车辆前后方向滑动。
如图6所详细示出的那样,后方收纳部21具备门袋40(panel case),该门袋40具有倾斜壁21a和水平壁21b,倾斜壁21a与导向槽20的下槽20b连续,且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而逐渐抬高,水平壁21b与该倾斜壁21a的上端连续,且朝向车辆后方沿水平方向延伸。作为分隔部件的分隔块42(dividing piece)以能够以与车辆的车宽方向平行的铰链销41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门袋40内。分隔块42形成为使与下槽20b大致同一宽度的导向槽42a在一端开口的截面大致U字形。并且,在门袋40内的下方且是分隔块42的后方设置有螺旋弹簧34,该螺旋弹簧34用于对分隔块42施力而使该分隔块42以铰链销41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图6的箭头方向)转动。螺旋弹簧34以具有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轴线的支承轴43为轴心配置。支承轴43被固定在门袋40的左右外侧的侧壁40a内侧。进而,螺旋弹簧34的一端34a卡定于门袋40的一部分,另一端34b卡定于分隔块42的下表面。由此,分隔块42通常被保持在图6所示的实线的角度状态,在该角度状态下,分隔块42的一边42b与倾斜壁21a平行、且相对于倾斜壁21a隔开与下槽20b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
在该状态下,在分隔块42的一边42b与倾斜壁21a之间形成有倾斜的引导路44,该引导路44与下槽20b连接。由此,在下槽20b中滑动的第三遮阳板17的后端滑块28b沿着引导路44被抬高。进而,当后端滑块28b抵接于引导路44的上端的水平壁21b,并进一步朝车辆后方移动时,分隔块42克服螺旋弹簧34的作用力而以铰链销41为支点朝图6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该分隔块42的姿态转换成图6的以双点划线所示的水平状态。结果,在后方收纳部21的水平壁21b与分隔块42之间形成有水平的导向槽44a。
在上述的图6的以双点划线所示的水平状态下,分隔块42以下述方式配置:分隔块42的一边42b与倾斜壁21a的中间部连续,分隔块42的另一边42c与下槽20b的下壁连续。由此,在后方收纳部21的门袋40内形成有由分隔块42的一边42b划分的上下2级的引导部。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前方收纳部22由以下部件构成:门袋46,该门袋46用于收纳第二遮阳板16的前端滑块27a和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滑块28a;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23,该螺旋弹簧23适合以当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部进入前方收纳部22时位于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部的上方的方式配置;以及弹簧室24,该弹簧室24用于收纳螺旋弹簧23。螺旋弹簧23是用于经由设置于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部侧面的肋50对第三遮阳板17朝下方施力的部件。
门袋46具有引导机构45,引导机构45由倾斜壁22a和倾斜壁22b构成,上述倾斜壁22a与导向槽20的上槽20a的上壁连续,且朝向车辆后方抬高,上述倾斜壁22b与导向槽20的上槽20a的下壁连续,且朝向车辆后方抬高。
弹簧室24由上壁24a、后方壁24b、以及侧壁24c构成,上述上壁24a与门袋46的后方连续配置,上述后方壁24b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上述侧壁24c从后方壁24b的外侧端朝前方弯折成直角。在弹簧室24中,在侧壁24c的对置侧形成有钩部24e。钩部24e是用于卡定螺旋弹簧23的一端部23a的部位,如后所述,该钩部24e由形成于决定了的预定高度的水平部24f和用于防止螺旋弹簧23脱出的立起设置至预定高度的舌部24g构成。
螺旋弹簧23适合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支承轴25为轴心以预定载荷配置。支承轴25以与侧壁24c垂直的方式固定在构成前方收纳部22的弹簧室24的侧壁24c的内侧面后方侧上方部。螺旋弹簧23的一端部23a从螺旋弹簧23的主体圆筒部23c在切线上朝车辆前方延伸,延伸出的一端部23a在稍稍越过用于防止螺旋弹簧23脱出的舌部24g的前端的位置朝第三遮阳板17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的中心侧弯折成直角。进而,在弯折后,一端部23a超过钩部24e的水平部24f,且在形成用于与肋50的上表面部50u抵接的水平的抵接部23g之后稍稍超过肋50的端面50c延伸并朝下方弯折。在朝下方延伸预定量之后,朝车辆后方弯折成直角并延伸直至确保水平部23h具有若干量。进而,在后方侧设置形成有弯折部23j,该弯折部23j以形成圆弧部的方式朝上方弯折,并与肋50的端面50c之间具有少许间隙。以这种方式形成的螺旋弹簧23的一端部23a的抵接部23g下端抵接并卡定于钩部24e的水平部24f上表面。并且,螺旋弹簧23的另一端部23b与设置在弹簧室24的上壁24a的孔部卡合。
这样,螺旋弹簧23的抵接部23g的下端高度由水平部24f的上表面高度决定。进而,对于螺旋弹簧23的抵接部23g的下端高度,最优选是如下的高度:在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滑块28a开始由引导机构45朝上方引导的时刻(后述的图10(b)的状态),在配置于最后端的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滑块28a设置的肋50的后方上表面50a与螺旋弹簧23的抵接部23g的下端抵接,从而开始朝下方对第三遮阳板17施力。因此,以形成这种状态的方式决定钩部24e的水平部24f的上表面高度。另外,此处所说的开始朝上方引导的时刻,并不是严格的一个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在前后具有宽度。
其次,对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图1和图3示出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的展开状态,在该状态下,遮阳板15的前端滑块26a与导轨18的下槽20b卡合,遮阳板17、18的前端滑块27a、28a与导轨18的上槽20a卡合。并且,后端滑块26b、27b、28b与导轨18的下槽20b卡合。由此,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且配置成共面状态。并且,图10(a)至图10(d)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从展开状态朝全开状态过渡的状态的图。
首先,在图1和图3所示的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的展开状态下,通过对仪表板或者配置在仪表板附近的用于敞开遮阳板的开关进行操作,当驱动机构33的电动机被驱动时,由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力经由前端滑块(驱动滑块)26a传递至第一遮阳板15,第一遮阳板15沿着导轨18的导向槽20朝车辆后方滑动。此时,第二遮阳板16和第三遮阳板17经由连结机构30从第一遮阳板15承受驱动力,并沿着导轨18的导向槽20朝同方向滑动。进而,首先,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滑块28a以及后端滑块28b卡入设置在导轨18的后方的前方收纳部22和后方收纳部21。此时,前端滑块28a以及后端滑块28b尚未开始朝上方移动,因此,如图10(a)所示,在导向槽20的上槽20a与前端滑块28a之间、以及下槽20b与后端滑块28b之间不存在大的间隙,能够抑制晃动。
进而,当第一遮阳板15进一步朝后方滑动时,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滑块28a被由前方收纳部22的倾斜壁22a、22b形成的引导机构45引导而开始被朝上方抬起,从而成为图10(b)所示的状态。此时,由于以设置于前端滑块28a的肋50的后方上表面50a与设置于前方收纳部22的螺旋弹簧23的抵接部23g的下端抵接的方式构成,因此二者抵接,开始借助螺旋弹簧23的弹力朝箭头所示的下方对第三遮阳板17施力,从而能够抑制晃动的产生。进而,此时,后端滑块28b也卡入后方收纳部21而开始沿着引导路44被抬高。
然后,当第一遮阳板15进一步朝后方滑动时,第三遮阳板17保持大致水平状态且相对于第二遮阳板16进一步被朝上方抬起而如图10(c)所示成为朝上方移动的移动中间状态,第三遮阳板17的橡胶辊38搭在第二遮阳板16的上表面上。然后,设置于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滑块28a的肋50的前方上表面50b和设置于前方收纳部22的后方部的螺旋弹簧23的抵接部23g下端抵接,从而第三遮阳板17被朝下方施力。由此,对设置于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部的肋50的前方上表面50b朝下方施力的载荷经由橡胶辊38朝图中箭头方向按压第二遮阳板16,从而抑制晃动的产生。另外,此时,抵接部23g下端和肋50的较低的前方上表面50b抵接。这是因为,与第三遮阳板17被朝上方抬起相对应,螺旋弹簧23的扭转角增大,应力也增加,因此,当第三遮阳板17超过预定量被朝上方抬起时,所抵接的肋50的上表面从后方上表面50a朝前方上表面50b移动而降低螺旋弹簧23所产生的应力,以提高螺旋弹簧23的可靠性。
然后,当第一遮阳板15进一步朝后方滑动时,第二遮阳板16的后端滑块27b进入后方收纳部21。进入后方收纳部21后的后端滑块27b进入分隔块42(参照图6)的导向槽42a内,对于该分隔块42,第三遮阳板17的后端滑块28b被朝上方引导且已经进入引导路44,由此,分隔块42转动至水平状态并被保持在该状态。由此,第三遮阳板17的后端滑块28b进入门袋40的水平壁21b与分隔块42的一边42b之间,从而上下方向的移动被约束,并且,第二遮阳板16的后端滑块27b进入分隔块42的导向槽42a内,从而上下方向的移动被约束,从而能够抑制晃动。
并且,同时,第二遮阳板16的前端滑块27a由前方收纳部22的引导机构45朝上方抬起。进而,通过与上述的第二遮阳板16、第三遮阳板17同样的作用,设置于第二遮阳板16的橡胶辊38搭在第一遮阳板15的上表面上,从而成为图10(d)所示的完全收纳状态。由此,由螺旋弹簧23对设置于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部的肋的前方上表面50b朝下方施力的载荷,经由橡胶辊38、38分别朝箭头方向按压第二遮阳板16和第一遮阳板15,从而能够抑制晃动。
从上述的说明可以清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后端的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部的前端滑块28a设置有肋50,从前端滑块28a开始被沿着引导机构45朝上方引导的时刻起,肋50的上表面部50u与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23的一端部23a的抵接部23g下端抵接并开始朝下方施力。由此,当第三遮阳板17在前后方向移动时,不会施加有多余的滑动阻力,能够顺畅地移动,并且,由于从开始由引导机构45朝上方引导的时刻起朝下方施力,因此能够抑制晃动,且可靠性提高。并且,由于利用肋50形成与螺旋弹簧23抵接的抵接面,因此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形成为抑制了成本的设计。并且,由于作为弹性部件使用螺旋弹簧23,因此能够简单地确保充分的按压载荷,并且设计的自由度提高,能够形成为抑制了成本的设计。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后端的第三遮阳板17和前侧的第二遮阳板16的各自的后端滑块28b、27b由作为分隔部件的分隔块42的上方的导向槽44a和下方的导向槽42a引导,且各自的前端滑块28a、27a在与后端滑块28b、27b的同方向由引导机构引导。因此,在第三遮阳板17和第二遮阳板16的后端部,能够利用导向槽44a和导向槽42a抑制后端滑块28b、27b的晃动的产生。并且,在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部,前端部被朝上方引导且持续由螺旋弹簧23朝下方施力。因此,由第三遮阳板17朝下方施力的载荷经由设置于第三遮阳板17且搭在第二遮阳板16上的橡胶辊38按压第二遮阳板16。进而,经由设置于第二遮阳板16且搭在第一遮阳板16上的橡胶辊38按压第一遮阳板15。这样,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遮阳板15、第二遮阳板16、以及第三遮阳板17的晃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23的一端部23a的抵接部23g下端抵接于具有高度不同的后方上表面50a和前方上表面50b的肋50的上表面而对第三遮阳板17朝下方施力。由此,当最后端的遮阳板17的前端部的肋50朝上方移动时,伴随与此,螺旋弹簧23的扭转角变大,对第三遮阳板17的前端部的肋50的作用力变大。进而,当第三遮阳板17进一步朝后方且斜上方移动时,螺旋弹簧23的一端部23a的抵接从后方上表面50a移动至比后方上表面50a低的前方上表面50b,从而能够缩小螺旋弹簧23的扭转角,并且能够实现螺旋弹簧23的应力的降低。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螺旋弹簧23具有直接抵接于最后端的遮阳板17的抵接部,因此能够将车辆用遮阳装置形成为更简单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收纳部22和后方收纳部21从导向槽20连续地朝斜上方延伸,由此,第二遮阳板16和第三遮阳板17被朝上方引导。进而,利用固定于第三遮阳板17的上方的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23经由固定于第三遮阳板17的肋50对第三遮阳板17朝下方施力,从而能够抑制晃动。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使前方收纳部22和后方收纳部21从导向槽20连续地朝斜下方延伸,并依次朝下方引导第三遮阳板17和第二遮阳板16。但是,此时,螺旋弹簧23被固定在第三遮阳板17的下方,通过利用螺旋弹簧23对第三遮阳板17朝上方施力来抑制晃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3片遮阳板15、16、17构成遮阳装置,但是,也可以由前侧遮阳板和位于最后端的后侧遮阳板这2片遮阳板构成。另外,此时,由于前侧遮阳板不会朝上方或者下方移动,因此,可以不在后方收纳部21设置由分隔块42分隔的2级的导向槽。由此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螺旋弹簧23构成弹性部件,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板簧等。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肋50的上表面部50u和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23的一端部23a直接抵接,但是并不限于此,即便在上表面部50u与一端部23a之间夹装有其他部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遮阳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当车辆行驶时或者是处于在预定位置停止且开口部敞开的状态下的遮阳板的晃动,因此能够应用于轿车、公交车、以及卡车等。
标号说明
10…遮阳装置;11…车顶;12…开口部;13…板;15…第一遮阳板;16…第二遮阳板;17…第三遮阳板;18…导轨;20…导向槽;20a…上槽;20b…下槽;21…后方收纳部;22…前方收纳部;23…弹性部件(螺旋弹簧);24…弹簧室;226a、27a、28a…前端滑块;26b、27b、28b…后端滑块;30…连结机构;33…驱动机构;34…螺旋弹簧;36…联杆部件;40…门袋;42…分隔部(分隔块);46…门袋;50…肋。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轨,该导轨适合配设于在车辆车顶设置的开口部的两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
多个遮阳板,这些遮阳板具有能够在所述导向槽中滑动的滑块,在展开状态下以共面的方式配置,且在收纳状态下以相互平行地重合的方式配置;
引导机构,当从展开状态朝收纳状态过渡时,所述遮阳板中的至少最后端的遮阳板的滑块由该引导机构从所述导向槽朝上方或者下方引导;以及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车辆车顶,并且,当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滑块进入到所述引导机构时,该弹性部件以将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按压于比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更靠前侧的前侧遮阳板的方式对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施力,
在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前端部设置有肋,
该肋的上表面具有:位于后方的后方上表面;位于前方、且形成为比所述后方上表面稍低的前方上表面;以及位于所述后方上表面和所述前方上表面之间的倾斜面,
所述后方上表面和所述前方上表面的高度不同,以对从所述弹性部件承受的载荷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具有设置于所述各个遮阳板的前端部的前端滑块和设置于所述各个遮阳板的后端部的后端滑块,
所述车辆用遮阳装置具备:
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以能够绕轴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导轨的后端侧,且具有将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后端滑块引导至上方的导向槽的引导部和将所述前侧遮阳板的后端滑块引导至下方的导向槽的引导部;以及
所述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对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和所述前侧遮阳板的各自的前端滑块朝向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和所述前侧遮阳板的各自的所述后端滑块所被引导的方向进行引导,
当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前端滑块进入到所述引导机构时,朝下方按压所述前侧遮阳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最后端的遮阳板的前端部开始由所述引导机构朝上方引导的时刻,所述肋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部件抵接而开始朝下方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螺旋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弹簧具有:
主体圆筒部,该主体圆筒部以车宽方向作为轴心配设;
一端部,该一端部从所述主体圆筒部在切线上朝前方延伸;以及
抵接部,该抵接部从所述一端部沿车宽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最后端遮阳板。
CN2009801357780A 2008-12-05 2009-11-30 车辆用遮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9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0563A JP5168114B2 (ja) 2008-12-05 2008-12-05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2008-310563 2008-12-05
PCT/JP2009/070095 WO2010064595A1 (ja) 2008-12-05 2009-11-30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9553A CN102149553A (zh) 2011-08-10
CN102149553B true CN102149553B (zh) 2013-06-12

Family

ID=4223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577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9553B (zh) 2008-12-05 2009-11-30 车辆用遮阳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92358B2 (zh)
EP (1) EP2319717B1 (zh)
JP (1) JP5168114B2 (zh)
KR (1) KR101267689B1 (zh)
CN (1) CN102149553B (zh)
WO (1) WO20100645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5785B (zh) * 2010-09-25 2012-12-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
US8235460B2 (en) * 2010-11-02 2012-08-07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window assembly
DE102011007004B8 (de) * 2011-04-07 2013-01-10 Bos Gmbh & Co. Kg Rollobau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4790858B (zh) * 2015-05-07 2016-11-30 吕瑶 一种多功能组合遮阳板系统
KR101662549B1 (ko) * 2015-07-02 2016-10-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선루프의 전기전달장치
CN109690007B (zh) * 2016-09-09 2020-01-10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滑动窗
CN108297654B (zh) * 2018-03-22 2023-10-20 江阴万事兴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拉杆式汽车遮阳板
JP7178192B2 (ja) * 2018-07-12 2022-11-25 ベバスト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12092592A (zh) * 2020-08-11 2020-12-18 上海知开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防护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6626B1 (en) * 1998-06-15 2001-03-06 Ohi Seisakusho Co., Ltd. Vehicle sunshade device
CN1449945A (zh) * 2002-04-02 2003-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太阳天窗装置
CN1715087A (zh) * 2004-06-28 2006-01-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用遮阳装置
CN1974250A (zh) * 2005-12-01 2007-06-0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遮阳板装置
CN101259825A (zh) * 2007-03-07 2008-09-1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遮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8002B2 (ja) * 1997-01-08 2002-06-04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年少者安全座席
DE10029718A1 (de) * 2000-06-16 2001-12-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erstellbarer Himmel für ein Fahrzeugdach
FR2841186B1 (fr) * 2002-06-21 2005-01-14 Webasto Systemes Carrosserie Dispositif d'occulation pour un pavillon en ver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6044637A (ja) * 2004-06-28 2006-02-16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4578421B2 (ja) 2006-03-03 2010-11-10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体のスライド構造
JP4940774B2 (ja) 2006-06-14 2012-05-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シェードパネ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6626B1 (en) * 1998-06-15 2001-03-06 Ohi Seisakusho Co., Ltd. Vehicle sunshade device
CN1449945A (zh) * 2002-04-02 2003-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太阳天窗装置
CN1715087A (zh) * 2004-06-28 2006-01-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用遮阳装置
CN1974250A (zh) * 2005-12-01 2007-06-0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遮阳板装置
CN101259825A (zh) * 2007-03-07 2008-09-1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遮阳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331527A 2007.12.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19717B1 (en) 2013-03-27
KR20110043765A (ko) 2011-04-27
JP2010132157A (ja) 2010-06-17
EP2319717A4 (en) 2011-09-28
CN102149553A (zh) 2011-08-10
US20110221237A1 (en) 2011-09-15
WO2010064595A1 (ja) 2010-06-10
EP2319717A1 (en) 2011-05-11
JP5168114B2 (ja) 2013-03-21
KR101267689B1 (ko) 2013-05-24
US8292358B2 (en) 2012-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9553B (zh) 车辆用遮阳装置
CN101391573B (zh) 车辆天窗系统
CN100457504C (zh) 车辆用收纳装置
CN1990308B (zh) 用于车辆的封闭件以及包括该封闭件的间隙封闭结构
CN100551730C (zh) 遮阳板装置
CN206623663U (zh) 天窗装置
CN102161308B (zh) 天窗装置的导流机构
CN103241105A (zh) 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
CN104691286B (zh) 使用双辊的卷式遮光帘的结构
CN101391596B (zh) 安全带固定部件安装结构和线束布线方法
CN102442182A (zh) 天窗装置
CN1970326A (zh) 用于滑顶的提升机构和包括这种提升机构的车顶
CN101037083A (zh) 全景车顶
CN102795084A (zh) 汽车遮阳板及车辆
CN103042952A (zh) 车辆座椅
CN103153662B (zh) 车辆用遮阳挡
CN102431426A (zh) 用于车辆的顶部设备
JP5040373B2 (ja)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CN104709037A (zh) 驱动机构和设置有驱动机构的开口车顶构造
CN101516659A (zh) 车辆的动力后车门
CN201881858U (zh) 避光遮阳板
CN201777101U (zh) 遮阳板
CN100439141C (zh) 遮阳板装置
CN103492207B (zh) 具有滑动和倾斜的移动面板的玻璃车顶
CN205588954U (zh) 一种车用晴雨挡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7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