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0023A - 铝垫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铝垫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0023A
CN102130023A CN2010100227002A CN201010022700A CN102130023A CN 102130023 A CN102130023 A CN 102130023A CN 2010100227002 A CN2010100227002 A CN 2010100227002A CN 201010022700 A CN201010022700 A CN 201010022700A CN 102130023 A CN102130023 A CN 102130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miconductor
aluminum cushion
aluminium pad
form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227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0227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00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0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0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垫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基底,所述半导体基底内形成有金属互连层;在半导体基底的表面形成铝垫层,刻蚀部分铝垫层形成铝垫,且使得所述铝垫与所述金属互连层电连接;在半导体基底以及铝垫的表面形成钝化层;减薄所述钝化层,直至露出铝垫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仅使用一次等离子刻蚀以及掩膜工序,简化了形成工艺,铝垫表面受到等离子刻蚀的影响较小,并提高顶部的平整度,有助于降低接触电阻提高器件可靠性。

Description

铝垫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工艺,尤其金属互连领域中半导体芯片上铝垫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后端工艺中,最后一层需要形成图形化的铝垫结构,所述铝垫结构形成于铜互连层上,作为输入/输出(I/O)或者电源/接地信号提供连接;然后在铝垫的基础上形成重新布线层以满足封装的需求。
图1至图7是现有铝垫结构的形成方法示意图。
如图1所示,提供半导体衬底100,所述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区域内形成有金属互连层110。
如图2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形成钝化层101,所述钝化层101可以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聚酰亚胺(polyimide)等。
如图3所示,在钝化层101的表面形成图形化的第一光刻胶102,第一在光刻胶102上定义有开口,所述开口对准钝化层101底部的铜互连层110。
如图4所示,以第一光刻胶102为掩膜,在上述开口内刻蚀钝化层101直至露出底部的铜互连层110。
如图5所示,去除第一光刻胶101,在所述底部露出铜互连层110的开口内沉积金属铝层103,直至覆盖钝化层101的表面。
如图6所示,在金属铝层103的表面形成图形化的第二光刻胶104,所述第二光刻胶104的图形与第一光刻胶102的图形相反。
如图7所示,以第二光刻胶104为掩膜,刻蚀金属铝层103直至露出钝化层101,形成铝垫,然后去除第二光刻胶104。
现有的铝垫形成工艺存在如下问题:对钝化层101以及金属铝层103分别进行了一次掩膜工序以及等离子刻蚀,工艺较为复杂,且由于掩膜为光刻胶,因为开口尺寸也即铝垫的宽度限制,其厚度可能不足,最终形成的铝垫在第二次等离子刻蚀过程中可能受到腐蚀,表面较为粗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铝垫形成方法,简化现有工艺,减少刻蚀步骤,改善现有形成方法中铝垫表面易于受到腐蚀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铝垫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基底,所述半导体基底内形成有金属互连层;
在半导体基底的表面形成铝垫层,刻蚀部分铝垫层形成铝垫,所述铝垫与所述金属互连层电连接;
在半导体基底以及铝垫的表面形成钝化层;
减薄所述钝化层,直至露出铝垫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铝垫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金属溅射工艺形成。
可选的,所述刻蚀部分铝垫层形成铝垫所采用的方法为等离子刻蚀,步骤包括:
在铝垫层的表面形成掩膜层;
图形化所述掩膜层,使得掩膜层的位置与半导体基底内的金属互连层对应;
以掩膜层为掩膜,采用等离子干法刻蚀刻蚀铝垫层,直至露出半导体基底;
去除所述掩膜层。
可选的,所述钝化层为复合层,进一步的,所述钝化层为自半导体基底部向上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的四层结构。可选的,所述钝化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逐层垫积形成。
可选的,所述减薄钝化层采用的方法为化学机械抛光。
与现有的铝垫形成方法相比,本发明先形成与半导体基底内的金属互连层电连接的铝垫,再沉积钝化层并采用化学机械抛光的方式减薄,露出铝垫,仅使用一次等离子刻蚀以及掩膜工序,简化了形成工艺,且铝垫表面受到等离子刻蚀的影响较小,并提高了顶部的平整度,有助于降低接触电阻提高器件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附图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比例绘制,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
图1至图7是现有的铝垫形成方法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铝垫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至图14是本发明所述铝垫的形成方法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铝垫形成方法,先形成钝化层,再在钝化层中形成底部露出金属互连层的开口,在开口内沉积金属铝,最后通过等离子刻蚀去除溢出所述开口部分的金属铝,形成铝垫。整个过程采用了两次掩膜工序以及两次等离子刻蚀,所形成的铝垫表面较为粗糙,且在第二次等离子刻蚀过程中容易受到腐蚀。本发明通过调整钝化层以及铝垫的形成顺序,减少等离子刻蚀次数,并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处理铝垫的顶部表面,在简化形成工艺的同时,提高了铝垫表面的平整度,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思想,本发明所提供的铝垫形成方法,流程如图8所示,基本步骤包括:
S1、提供半导体基底,所述半导体基底内形成有金属互连层。
其中,所述金属互连层通常为铜互连层,与后续形成的铝垫电连接。
S2、在半导体基底的表面形成铝垫层,刻蚀部分铝垫层形成铝垫,且使得所述铝垫与所述金属互连层电连接。
其中,用于形成铝垫的铝垫层厚度较厚,因此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形成也可以通过金属溅射工艺形成。而刻蚀铝垫层可以采用掩膜工序进行等离子干法刻蚀,仅保留位于所述金属互连层表面的部分,所述铝垫与金属互连层直接接触从而电连接。
S3、在半导体基底以及铝垫的表面形成钝化层。
其中,所述钝化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的复合结构。覆盖于半导体基底以及铝垫的表面。
S4、减薄所述钝化层,直至露出铝垫的顶部。
其中,由于钝化层在沉积时通常厚度较厚,而覆盖于整个半导体基底以及铝垫,因此作为优选方案,可以采用化学机械抛光直接减薄钝化层,直至露出铝垫顶部为止。此外,也可以在整体区域内进行等离子刻蚀进行钝化层的减薄,直至露出铝垫的顶部,但等离子刻蚀易于损伤铝垫的顶部表面,因此上述方法仅在工艺允许范围内,作为特定条件下的可选方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铝垫形成方法,做详细介绍。图9至图14为本发明所述形成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9所示,首先提供一个半导体基底200,所述半导体基底200内包括金属互连层201。
其中,所述金属互连层201的材质可以为铜。
如图10所示,在半导体基底200的表面形成铝垫层300。
所述铝垫层300材质为铝,厚度范围通常为
Figure G2010100227002D00051
优选范围为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者金属溅射工艺形成。
如图11所示,在铝垫层300的表面形成掩膜层400,并图形化所述掩膜层400。
其中,所述掩膜层400可以为光刻胶,均匀涂抹至铝垫层300的表面,并经过光刻显影图形化。图形化后的掩膜层400的位置与半导体基底200内的金属互连层201相对应。
如图12所示,以掩膜层400为掩膜,对所述铝垫层300进行等离子刻蚀,直至露出半导体基底200的表面,形成铝垫301。
其中,位于掩膜层400底部的铝垫层300由于受到保护,被保留作为铝垫301,而铝垫层300的其余部分将被去除。所述铝垫301与底部的金属互连层201直接接触,因此两者可视为电连接。
如图13所示,去除掩膜层400,在半导体基底200以及铝垫301的表面形成钝化层500。
其中,所述钝化层500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复合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钝化层500为复合层,自半导体基底200起向上依次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的四层结构,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逐层淀积而成。
具体的,第一层氮化硅的厚度范围为
Figure G2010100227002D00053
第二层氧化硅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厚度范围为
Figure G2010100227002D00054
的正硅酸乙脂(PETEOS膜),热分解形成;第三层氮化硅的厚度范围可以与第一层氮化硅相同,第四层氧化硅的形成方法可以与第二层氧化硅相同,但沉积的PETEOS膜的厚度较薄,范围为
如图14所示,减薄所述钝化层500,露出铝垫301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上述复合结构的钝化层500整体厚度约为
Figure G2010100227002D00056
左右,与铝垫301的厚度接近。可以直接采用化学机械抛光进行减薄,由于钝化层中氧化硅、氮化硅与铝的材质差异,因此在进行化学机械抛光时,具有较大的减薄速度差异,因此化学机械抛光容易停止于铝垫的顶部。且化学机械抛光,在减薄钝化层500的同时,也提高了铝垫的顶部表面的平整度,进而去除铝垫上因为前述等离子刻蚀工艺可能形成的腐蚀缺陷。
上述实施例中,仅在刻蚀铝垫层形成铝垫的过程中,使用了掩膜工序以及等离子刻蚀。而在对钝化层的减薄过程,可以灵活运用化学机械抛光来实现,一方面露出铝垫的顶部表面形成所需的铝垫结构,另一方面,还起到对铝垫的顶部表面进行平整化的作用。整个形成方法中等离子刻蚀工艺对铝垫产生的腐蚀较少,工艺更为简单,所获得的铝垫具有更为平整的表面,有助于后续进行封装时降低接触电阻,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铝垫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半导体基底,所述半导体基底内形成有金属互连层;
在半导体基底的表面形成铝垫层,刻蚀部分铝垫层形成铝垫,所述铝垫与所述金属互连层电连接;
在半导体基底以及铝垫的表面形成钝化层;
减薄所述钝化层,直至露出铝垫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垫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金属溅射工艺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部分铝垫层形成铝垫所采用的方法为等离子刻蚀,步骤包括:
在铝垫层的表面形成掩膜层;
图形化所述掩膜层,使得掩膜层的位置与半导体基底内的金属互连层对应;
以掩膜层为掩膜,采用等离子干法刻蚀刻蚀铝垫层,直至露出半导体基底;
去除所述掩膜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层为复合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层为自半导体基底部向上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的四层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逐层淀积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钝化层采用的方法为化学机械抛光。
CN2010100227002A 2010-01-12 2010-01-12 铝垫的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21300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227002A CN102130023A (zh) 2010-01-12 2010-01-12 铝垫的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227002A CN102130023A (zh) 2010-01-12 2010-01-12 铝垫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0023A true CN102130023A (zh) 2011-07-20

Family

ID=44268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227002A Pending CN102130023A (zh) 2010-01-12 2010-01-12 铝垫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002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9392A (zh) * 2015-01-06 2016-08-0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CN111128934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铝垫结构的形成方法以及包含铝垫结构的器件
CN112820657A (zh) * 2021-01-05 2021-05-18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铝垫打线异常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9392A (zh) * 2015-01-06 2016-08-0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CN105819392B (zh) * 2015-01-06 2020-08-07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CN111128934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铝垫结构的形成方法以及包含铝垫结构的器件
CN112820657A (zh) * 2021-01-05 2021-05-18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铝垫打线异常的方法
CN112820657B (zh) * 2021-01-05 2024-05-14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铝垫打线异常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0857C (zh) 具有接合垫的半导体装置
US11678133B2 (en) 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microphone
US8653648B2 (en) Zigzag pattern for TSV copper adhesion
US8525354B2 (en) Bond pad structur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8552554B2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733435A (zh) 3dic互连装置和方法
US8643125B2 (en)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based sensor
CN104425453A (zh) 3dic互连装置和方法
CN104867865A (zh) 一种晶圆三维集成引线工艺
CN104051423A (zh) 互连装置和方法
JP5242282B2 (ja)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3646883B (zh) 一种铝衬垫制备方法
US8173539B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metal redistribution layer
CN102214662B (zh)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单片集成结构及制作方法
US20120299187A1 (en) Aluminum Bond Pad With Trench Thinning for Fine Pitch Ultra-Thick Aluminum Products
CN102130023A (zh) 铝垫的形成方法
CN101355039B (zh) 图像感测元件封装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3390578A (zh) 金属熔丝的制造方法
JP2005183866A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及びダイシング方法
KR20160137963A (ko) Dna 시퀀싱을 위한 자기 정렬되고 스케일링 가능한 나노갭 후처리
CN101866876B (zh) 接触孔的制作工艺
KR100790288B1 (ko)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663664B (zh)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wiring
US20210125947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7115853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