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9202B - 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9202B
CN102129202B CN201010551146.7A CN201010551146A CN102129202B CN 102129202 B CN102129202 B CN 102129202B CN 201010551146 A CN201010551146 A CN 201010551146A CN 102129202 B CN102129202 B CN 1021292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bonding coat
interior section
elastic layer
cle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11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9202A (zh
Inventor
須藤真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29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9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9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92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2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cleaning the charging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清洁体具有:轴;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螺旋地缠绕在所述轴上,并且具有弹性层和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正面粘合于所述弹性层且反面粘合于所述轴;和接触部件,所述接触部件设置在所述轴的轴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并且在远离轴的圆周表面的位置接触粘合层。所述清洁体使所述弹性层接触被清洁体,并清洁所述被清洁体。

Description

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特开平8-137208号公报(图1)公开了一种充电辊用清洁装置,其中,清洁工具由沿充电辊的轴向延伸并毗邻所述辊的表面的螺旋弹性部件构造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附着在轴上的清洁部件难以从轴上剥离。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清洁体,所述清洁体具有:轴;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螺旋地缠绕在所述轴上,并且具有弹性层和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正面粘合于所述弹性层且反面粘合于所述轴;和接触部件,所述接触部件设置在所述轴的轴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并且在远离轴的圆周表面的位置接触粘合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接触部件在远离轴的圆周表面的位置接触粘合层。因此,能够使粘合于轴上的清洁部件难以从轴上剥离。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清洁体中,接触部件可以具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沿轴的圆周方向设置,并挤压位于所述挤压部与所述轴之间的弹性层。
在上述结构中,接触部件具有挤压位于所述挤压部与所述轴之间的弹性层的挤压部。因此,能够使粘合于轴上的清洁部件难以从轴上剥离。
在上述结构的清洁体中,挤压部可以具有第一内部部分和第二内部部分,第一内部部分挤压位于所述第一内部部分与所述轴之间的弹性层,而第二内部部分设置得比第一内部部分更朝向所述轴的轴向中心侧,且其内径比第一内部部分的内径大,并挤压位于所述第二内部部分与所述轴之间的弹性层。
在上述结构的清洁体中,挤压部具有第一内部部分和第二内部部分。因此,能够使粘合于轴上的清洁部件难以从轴上剥离。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清洁体中,挤压部可以具有暴露弹性层的切去部(cut-out portion)。
在上述结构的清洁体中,挤压部具有暴露弹性层的切去部。因此,能够增加使弹性层与被清洁体接触的接触面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具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旋转支撑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清洁体的接触部件;和清洁体,所述清洁体在清洁部件接触旋转的被清洁体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轴在整体上从动的同时清洁所述被清洁体。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清洁装置中,接触部件在远离轴的位置接触粘合层。因此,能够使粘合于轴上的清洁部件难以从轴上剥离。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具有: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清洁装置;和充电体,所述充电体充当旋转的被清洁体。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清洁装置中,接触部件在远离轴的位置接触粘合层。因此,能够使粘合于轴上的清洁部件难以从轴上剥离。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组装体,所述组装体包括: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清洁装置;被充电体;和充电体,所述充电体对被充电体充电,并充当被清洁体,其中,所述清洁装置、被充电体和充电体被组装成一体并可拆卸地安装于装置主体上。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组装体中,接触部件在远离轴的位置接触粘合层。因此,能够使粘合于轴上的清洁部件难以从轴上剥离。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清洁装置;图像保持体,所述图像保持体可以保持图像;充电体,所述充电体对图像保持体充电,并充当被清洁体;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将图像曝光于已由充电体充电的图像保持体,并形成静电潜像;和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对通过曝光装置形成于图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接触部件在远离轴的位置接触粘合层。因此,能够使粘合于轴上的清洁部件难以从轴上剥离。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清洁体,所述清洁体具有:轴;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螺旋地缠绕在所述轴上,并且具有弹性层和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正面粘合于所述弹性层且反面粘合于所述轴;和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设置在所述轴的轴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并提供在远离所述轴的圆周表面的位置接触粘合层的接触表面,并且挤压位于所述轴与所述挤压部件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的弹性层,所述挤压部件的内圆周表面沿所述轴的圆周方向形成。
挤压部件提供在远离所述轴的圆周表面的位置接触所述粘合层的接触表面,并挤压位于所述轴与所述内圆周表面之间的弹性层。因此,能够使粘合于轴上的清洁部件难以从轴上剥离。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显示涉及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涉及本实例性实施方式的泡沫材料沿轴的轴向的截面的图;
图4是显示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A和5B是显示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部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显示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部件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7A和7B是显示当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部件安装在轴上时清洁部件的状态的改变的示意图;
图8是显示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中保持部的内壁形成为锥形;
图9是显示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中粘合层仅接触保持部;
图10A、10B和10C是说明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体的清洁操作的说明图;
图11A和11B是显示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所述变形例被构造为使得粘合层从弹性层的末端突出;
图12A和12B是显示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中,保持部覆盖了轴的末端表面;
图13A和13B是显示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中,挤压部仅由第一内部部分构造而成;
图14A、14B和14C是显示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所述变形例由接触部件代替挤压部件构造而成;并且
图15是显示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中,轴由轴承旋转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描述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个实例。
(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首先将描述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1是显示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注意,附图中所示的箭头“UP”显示出垂直向上的方向。
如图1所示,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12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中。
图像处理部12将输入的图像数据处理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四种颜色的色阶(gradation)数据。接收经处理的色阶数据并由激光LB进行图像曝光的曝光装置14设置在装置主体10A的中心。
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16K在水平方向上以均匀的间隔设置在曝光装置14的上方。注意,当不需要提供在Y、M、C、K之间进行区分的描述时,在这些情况下省略Y、M、C、K。
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16K全部具有相似的构造,并各自被构造来包含:图像保持体18,所述图像保持体18充当被充电体的实例并被成形为实心圆柱体且受驱旋转;充电装置20,所述充电装置20对图像保持体18的圆周表面充电;显影装置22,所述显影装置22通过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将静电潜像显影,并使图像作为色调剂图像可视化,所述静电潜像通过曝光装置14的图像曝光形成在已由充电装置20充电的图像保持体18的圆周表面上;和清洁部件24,所述清洁部件24清洁图像保持体18的圆周表面。
图像保持体18被构造来使得能够保持所形成的图像,更具体而言为感光体。充电装置20被构造来包含充电辊23和清洁充电辊23的清洁装置100,充电辊23充当对图像保持体18的圆周表面充电的充电体的实例。
充电辊23接触图像保持体18的圆周表面并旋转,并且对图像保持体18的圆周表面充电。注意,充电辊23是由清洁装置100清洁的被清洁体的实例。清洁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中描述。
各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16K被构造为可从装置主体10A上拆卸,并起到可与装置主体10A可拆卸地一体化组装的组装体的作用。注意,组装体包括至少图像保持体18、充电辊23和清洁装置100就足够了。
此外,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16K可以进行如下构造:不将其制成单元形式,而是例如可由普通支架支撑并且不能从装置主体10A上拆卸。
在曝光装置14上设置四个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并且通常构造以用于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16K)。激光LB-Y、LB-M、LB-C、LB-K根据色阶数据从这些半导体激光器中发出。
从半导体激光器中发出的激光LB-Y、LB-M、LB-C、LB-K经由未示出的f-θ透镜照射在作为旋转多棱镜的多棱镜26上,并通过多棱镜26偏转和扫射。已通过多棱镜26偏转和扫射的激光LB-Y、LB-M、LB-C、LB-K通过成像透镜和多个反射镜(未示出)倾斜地向下扫射和曝光于图像保持体18的曝光点上。
曝光装置14的外围由平行六面体外壳28紧密封闭。在外壳28的顶部设置光传输部件30Y、30M、30C、30K,它们将四种激光LB-Y、LB-M、LB-C、LB-K向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16K的图像保持体18传输。
一次转印单元21设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16K的上方。一次转印单元21被构造来包含:环形中间转印带32;驱动辊40,中间转印带32围绕所述驱动辊40被牵拖,并且所述驱动辊40受驱旋转以使中间转印带沿箭头方向循环;张力施加辊36,中间转印带32围绕所述张力施加辊36被牵拖,并且张力施加辊36对中间转印带32施加张力;清洁部件38,所述清洁部件38清洁中间转印带32的圆周表面;和一次转印辊34Y、34M、34C、34K,其设置在图像保持体18Y、18M、18C、18K的对侧,中间转印带32夹于其间。
连续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16K的图像保持体18上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色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2上,从而通过四个一次转印辊34Y、34M、34C、34K而依次叠加。
二次转印辊42设置在驱动辊40的对侧,中间转印带32夹于其间。已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2从而依次叠加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色色调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32传送,并夹在驱动辊40和二次转印辊42之间,然后二次转印至沿传送路径56传送的记录介质P上。
定影装置44通过热和压力将已转印至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P上,其设置在二次转印辊42的记录介质P传送方向下游侧(下文简称为下游侧)。
排出辊46设置在定影装置44的下游侧。排出辊46将其上已经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至排出部48中,所述排出部48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的顶部。
另一方面,其中收纳有记录介质P的收纳部5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的内部的较低侧。设置将收纳部50中所收纳的记录介质P送出至传送路径56的进送辊52。在进送辊52的下游侧设置将记录介质P逐一分开并传送记录介质P的分离辊54。在分离辊54的下游侧设置调整传送时机的配准辊58。由此,由收纳部50送出的记录介质P在预定时机通过配准辊58传送至中间转印带32与二次转印辊42彼此接触的位置(二次转印位置)。
传送辊60设置为紧邻排出辊46。传送辊60将其上一侧已通过定影装置44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传送至双侧(双面)打印用传送路径62,而不使记录介质P由排出辊46排出至排出部48。由此,沿双侧打印用传送路径62传送的记录介质P处于其正面和反面被反转的状态,并被再传送至配准辊58。此时,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和定影至记录介质P的反面,并且记录介质P被排出至排出部48。
出于该结构的缘故,图像如下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
首先,各颜色的色阶数据由图像处理部12连续输出至曝光装置14。由曝光装置14根据色阶数据发射的激光LB-Y、LB-M、LB-C、LB-K扫射并曝光在已由充电装置20(充电辊23)充电的图像保持体18的圆周表面上,使得在图像保持体18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2Y、22M、22C、22K,使形成在图像保持体18上的静电潜像分别作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色色调剂图像可视化。
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16K上方区域之上的一次转印单元21的一次转印辊34,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18上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各色色调剂图像以重叠的方式转印至循环的中间转印带32上。
已经以重叠方式转印至循环的中间转印带32上的各色色调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42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P上,所述记录介质P通过进送辊52、分离辊54和配准辊58,经由传送路径56由收纳部50传出。
其上已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传送至定影装置44。转印至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由定影装置44定影至记录介质P上。定影后,记录介质P通过排出辊46排出至排出部48,所述排出部48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的顶部。
若要在记录介质P的两侧上形成图像,则将其上的一个表面已经通过定影装置44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转换,从而不通过排出辊46将记录介质P排出至排出部48,而是将记录介质P通过传送辊60传送至双侧打印用传送路径62。由于记录介质P沿双侧打印用传送路径62传送,因此,记录介质P的正面和反面被反转,并且记录介质P被再次传送至配准辊58。此时,调节剂图像被转印和定影至记录介质P的反面。转印和定影后,记录介质P通过排出辊46排出至排出部48上。
(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结构)
下面描述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结构。图2是显示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100具有清洁体102,所述清洁体102清洁充电辊23,充电辊23充当被清洁体的实例。清洁体102具有沿充电辊23的轴向设置的轴104,和螺旋地缠绕在轴104的外周上的清洁部件106。
轴104以实心圆柱体的形状形成且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沿充电辊23的轴向的长度。
清洁部件106以条带形状形成并如图5A和5B中所示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层107A和粘合层107B,所述粘合层107B的正面粘合于弹性层107A上而反面粘合于轴104上。注意,粘合层107B可以是单层粘合层或多层粘合层。当粘合层107B被构造为多层粘合层时,可以在各粘合层之间插入如导电层、非导电层、半导体层、绝热层或传热层等非粘合层。
弹性层107A例如可以由聚氨酯树脂等制成的海绵构造而成。粘合层107B例如可由粘性双侧胶带等粘合材料构造而成。清洁部件106通过粘合层107B从其一个轴向端部至另一轴向端部固定在轴104的外周。
如图3所示,在沿轴104的轴向S的截面中,清洁部件106被成形为由四个侧边(包括曲线)包围的四边形。在轴104的轴向S的两个端部,清洁部件106具有在径向R上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06A。突出部106A通过以下方式形成:通过例如对清洁部件106施加张力,使清洁部件106的圆周表面上的中心部106B(图3中的顶表面)与两个端部106A之间的外径产生差异。注意,在沿着与清洁部件106的缠绕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中的Z方向)的截面中,清洁部件106也类似地被成形为由四个侧边(包括曲线)包围的四边形,并在横向的两个端部具有在径向R上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06A。
在清洁体102上,包括清洁部件106的突出部106A的圆周表面(图3中的顶表面)接触充电辊23,并且轴104从动旋转。由此,清洁部件106的圆周表面清扫充电辊23的圆周表面,并且清洁部件106的突出部106A刮除异物,从而将异物除去。
如图4所示,在轴104的两个轴向端部,设置圆筒管状挤压部件108,所述挤压部件108挤压位于挤压部件108与轴104之间的清洁部件106的各纵向端部,且充当在远离轴104的位置接触粘合层107B的接触部件的实例。
如图5A所示,挤压部件108具有圆筒管部108A和保持部108B,所述圆筒管部108A被成形为圆筒管并且其轴向一端(图5A中的右端)是开放的,所述保持部108B在圆筒管部108A的另一轴向末端(图5A中的左端)与圆筒管部108A一体化设置并且保持在轴104处。
在保持部108B中形成插孔108D,轴104插入插孔108D中。轴104被形成为具有可防止旋转的截面构造,例如为D-剖面等。由于轴104插入插孔108D中,因此保持部108B保持在轴104上,并且挤压部件108与轴104一体化旋转。此外,保持部108B保持在轴104上,且末端表面108C位于与轴104的末端表面104A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注意,轴104的末端表面104A可以位于比保持部108B的末端表面108C更朝向内侧(图5A中的右侧)的位置。
圆筒管部108A沿轴104的圆周方向形成,并且具有第一内部部分109A和第二内部部分109B,第二内部部分109B设置得比第一内部部分109A更朝向轴104的轴向中心侧,且其内径比第一内部部分109A的内径大。通过使第一内部部分109A的内径与第二内部部分109B的内径有此差异,在第一内部部分109A与第二内部部分109B之间形成台阶。
第一内部部分109A被构造为可夹住位于第一内部部分109A与轴104的圆周表面之间的缠绕在弹性层107A中的粘合层107B的部分,并压缩和挤压位于第一内部部分109A与轴104的圆周表面之间的弹性层107A和粘合层107B。第二内部部分109B被构造为可夹住位于第二内部部分109B与轴104的圆周表面之间的弹性层107A,从而压缩和挤压位于第二内部部分109B与轴104的圆周表面之间的弹性层107A。在此方式下,第一内部部分109A与第二内部部分109B充当了挤压位于它们本身与轴104之间的弹性层107A的挤压部。注意,方便起见,以上描述的是如下情况:其中,第一内部部分109A可夹住位于其自身与轴104的圆周表面之间的缠绕在弹性层107A中的粘合层107B的部分。但是,夹在第一内部部分109A与轴104的圆周表面之间的粘合层107B的部分并不限于缠绕在弹性层107A中的粘合层107B的部分,并且,根据情况,与弹性层107A共同卷绕的粘合层107B的部分、仅仅被卷绕的粘合层107B的部分、经推挤并剥离以致膨胀的粘合层107B的部分、经推挤并剥离以致不规则地或呈波纹管状粘合的粘合层107B的部分等等可以夹在第一内部部分109A与轴104的圆周表面之间。此外,粘合层107B可以夹在远至第二内部部分109B与轴104的圆周表面之间。
如图5B和图6所示,在第二内部部分109B中形成有多个将弹性层107A暴露于挤压部件108的圆周侧的切去部11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第二内部部分109B的圆周方向形成三个切去部111。
如图2所示,在清洁装置100上设置一对支撑部件110,其分别旋转支撑挤压部件108。具体而言,如图5A所示,各支撑部件110被构造为具有被成形为圆筒管的圆筒部分110B,其在轴104的轴向中心侧是开放的,且其对侧由侧壁110A封闭。各挤压部件108能够在沿圆筒部分110B的内部滑动的同时与轴104沿内壁的圆周方向一体化旋转。
如图2所示,支撑部件对110分别固定于固定部114上,所述固定部114形成在侧板112的两侧上。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充电辊23的轴向端部由支撑部件110旋转支撑,并且图像保持体18的轴向端部得到支撑,以便可相对于侧板112旋转。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清洁部件106的粘合层107B的纵向端部向轴104的在轴104的径向上朝向外侧与轴104分开,并在咬入弹性层107A的厚度方向(图5A中的垂直方向)的中间部分的同时弯曲。由此,粘合层107B卷绕至弹性层107A的一部分中,并且粘合于轴104的粘合层107B的反面从轴104上卷起。
粘合于轴104的粘合层107B的反面接触第一内部部分109A和挤压部件108的保持部108B的内壁108F。
通过例如以下方法,形成使粘合层107B以上述方式接触挤压部件108的结构。即,如图7A所示,清洁部件106通过粘合层107B预先粘合于轴104上。然后,将轴104插入保持部108B的插孔108D中,由此将挤压部件108安装在轴104上。由此,如图7B所示,粘合层107B被保持部108B的插孔108D的边缘部分108E推挤和剥离。注意,只有部分挤压部件108显示在图7A和7B中,以便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清洁部件106的状态。
注意,为使得易于推挤和剥离粘合层107B,可以在使粘合层107B的端部由轴104上升起之后推挤和剥离粘合层107B。或者,如图8所示,可以将保持部108B的内壁108F部分形成为锥形,以使保持部108B的边缘部分108E以锐角突出出来。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下面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清洁部件24从图像保持体18上除去异物,如未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2上的残留在图像保持体18上的显影剂等。
如显影剂组分中粒径较小的外添剂等异物会滑过清洁部件24。滑过清洁部件24的异物(如外添剂等)粘附在充电辊23的表面上。
已粘附在充电辊23表面上的异物由包含接触充电辊23的突出部106A的清洁部件106的圆周表面(图3中的顶表面)除去,清洁部件106的此圆周表面清扫充电辊23的圆周表面,并且清洁部件106的突出部106A刮除异物。
具体而言,如图10A和10B所示,已附着于沿箭头方向旋转的充电辊23的圆周表面的如外添剂等异物基于以下原因而被清洁部件106推动并粘着(粘结):从动旋转的清洁体102的清洁部件106处的突出部106A被充电辊23的圆周表面推动,并沿清洁部件106的高度方向(图10A中所示的方向G)和宽度方向(图10A中所示的方向H)弹性变形(弹性压缩)。然后,如图10C所示,从动旋转的清洁体102的清洁部件106处的突出部106A得到恢复,由于此恢复力,粘着的如外添剂等异物由紧密状态变松散,并从充电辊23的圆周表面上被推落。
此处,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清洁部件106的粘合层107B接触第一内部部分109A和挤压部件108的保持部108B的内壁108F。即,粘合于轴104的圆周表面的粘合层107B在远离轴104的位置粘合在不同于轴104的部件的表面上,并且其表面朝向不同于轴104的圆周表面的方向。由此,与粘合层107B仅粘合于轴104的情况相比,即使对粘合层107B施加试图剥离粘合层107B的力,粘合层107B也能对抗此力,因而清洁部件106的纵向端部难以从轴104上剥离下来。
挤压部件108通过第一内部部分109A夹住位于挤压部件108与轴104之间的缠绕在弹性层107A中的粘合层107B的部分,并且压缩和挤压位于挤压部件108与轴104之间的粘合层107B和弹性层107A。挤压部件108通过第二内部部分109B夹住位于挤压部件108与轴104之间的弹性层107A,并且压缩和挤压位于挤压部件108与轴104之间的弹性层107A。同样基于此原因,清洁部件106的纵向端部难以从轴104上剥离下来。
此外,由于第二内部部分109B的内径大于第一内部部分109A的内径,因此使弹性层107A变形的压力沿着朝向轴104的轴向中心侧的方向减弱。因此,在挤压部件108附近,弹性层107A在外径上难以发生扩展,因此确保了使其与充电辊23良好接触的区域较宽。
由于弹性层107A从形成于第二内部部分109B中的切去部111中暴露出来,因此清洁充电辊23的清洁表面积增加。
注意,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粘合层107B接触第一内部部分109A和保持部108B的内壁108F。但是,如图9所示,可以使粘合层107B的弯曲量小于图5A所示情形中的弯曲量,从而使粘合层107B仅接触保持部108B的内壁108F。
此外,如图11A所示,粘合层107B可以被构造来从弹性层107A的端部向轴104的轴向端部突出,并且挤压部件108可以在推动且剥离粘合层107B的同时安装,如图11B所示。根据此结构,粘合层107B粘合于弹性层107A的末端表面,此外,弹性层107B的各个部分彼此粘合。由此,与粘合层107B不从弹性层107A突出的结构相比,粘合层107B与弹性层107A和挤压部件108接触的表面积增加。此外,在此结构中,粘合层107B接触弹性层107A的末端表面107C和挤压部件108,该挤压部件108位于弹性层107A的末端表面107C与挤压部件108之间,并且粘合层107B不缠绕在弹性层107A中。
此外,如图12A和12B所示,保持部108B可以被构造为覆盖轴104的末端表面104A,而不在保持部108B中形成插孔108D。如图12A所示,在此结构中,粘合层107B也可以被构造为仅接触保持部108B的内壁108F。或者,如图12B所示,粘合层107B可以被构造为接触第一内部部分109A和保持部108B的内壁108F。注意,在如图12A和图12B所示的结构中,使轴104的轴向端部的轴直径小于其轴向中心部侧处的轴直径。
此外,如图13A和13B所示,挤压部件108可以仅由第一内部部分109A构造而成,而不具有第二内部部分109B。如图13A所示,在此结构中,粘合层107B也可以被构造为仅接触保持部108B的内壁108F。或者,如图13B所示,粘合层107B可以被构造为接触第一内部部分109A和保持部108B的内壁108F。
如图14A、14B和14C所示,在远离轴104的位置接触粘合层的接触部件可以是接触部件120,所述接触部件120仅由保持部108B构造而成,而不具有在挤压部件108处的第一内部部分109A和第二内部部分109B。如图14C所示,可以在接触部件120处形成锥形部分115,以便于推动和剥离粘合层107B。
此外,如图15所示,轴104可以从保持部108B的末端表面108C突出,并可以由轴承122而非挤压部件108旋转支撑。注意,图13A~图14C所示的结构也可以被构造为使轴104由轴承122旋转支撑(如图15所示)。此外,轴承122可以是所示滚动轴承,也可以是滑动轴承。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变化和改进。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解释说明的目的而提供。并非试图穷尽本发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改进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用途,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适用于预计的特定用途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改进方案。本发明的范围由下述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清洁体,所述清洁体包含:
轴;
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螺旋地缠绕在所述轴上,并且具有弹性层和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正面粘合在所述弹性层上,所述粘合层的反面在所述轴的轴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处与所述轴的圆周表面分开,并且所述粘合层的反面在所述轴的除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以外的部分粘合在所述轴上;和
接触部件,所述接触部件设置在所述轴的轴向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并且在远离所述轴的所述圆周表面的位置接触所述粘合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体,其中,所述接触部件具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沿所述轴的圆周方向设置,并挤压位于所述挤压部与所述轴之间的弹性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体,其中,所述挤压部具有第一内部部分和第二内部部分,所述第一内部部分挤压位于所述第一内部部分与所述轴之间的弹性层,所述第二内部部分被设置得比所述第一内部部分更靠近所述轴的轴向中央侧,且其内径比所述第一内部部分的内径大,并挤压位于所述第二内部部分与所述轴之间的弹性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清洁体,其中,所述挤压部具有使所述弹性层暴露的切去部。
5.一种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含: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旋转支撑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清洁体的所述接触部件;和
清洁体,在所述清洁部件接触旋转的被清洁体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轴在整体上从动的同时,所述清洁体清洁所述被清洁体。
6.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含:
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和
充电体,所述充电体充当被清洁体。
7.一种组装体,所述组装体包含:
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
被充电体;和
充电体,所述充电体对所述被充电体充电,并充当所述被清洁体,
其中,所述清洁装置、所述被充电体和所述充电体被组装成一体,并可拆卸地安装于装置主体。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含:
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
图像保持体,所述图像保持体能够保持图像;
充电体,所述充电体对所述图像保持体充电,并充当所述被清洁体;
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将图像曝光于已由所述充电体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体,并形成静电潜像;和
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将通过所述曝光装置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
9.一种清洁体,所述清洁体包含:
轴;
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螺旋地缠绕在所述轴上,并且具有弹性层和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正面粘合在所述弹性层上,所述粘合层的反面在所述轴的轴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处与所述轴的圆周表面分开,并且所述粘合层的反面在所述轴的除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以外的部分粘合在所述轴上;和
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设置在所述轴的轴向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并提供在远离所述轴的所述圆周表面的位置接触所述粘合层的接触表面,且挤压位于所述轴与所述挤压部件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的所述弹性层,所述挤压部件的内圆周表面沿所述轴的圆周方向形成,
其中,所述接触表面包括所述挤压部件的内壁表面,所述内壁表面垂直于所述轴向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体,其中,所述接触表面包括所述挤压部件的所述内圆周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体,其中,所述内圆周表面具有第一内部部分和第二内部部分,所述第二内部部分被设置得比所述第一内部部分更靠近所述轴的轴向中央侧,且其内径比所述第一内部部分的内径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体,其中,使所述弹性层暴露的切去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内部部分中。
CN201010551146.7A 2010-01-13 2010-11-16 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9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5264A JP5540714B2 (ja) 2010-01-13 2010-01-13 清掃体、清掃装置、帯電装置、組立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5264 2010-0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9202A CN102129202A (zh) 2011-07-20
CN102129202B true CN102129202B (zh) 2015-09-16

Family

ID=4425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114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9202B (zh) 2010-01-13 2010-11-16 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39153B2 (zh)
JP (1) JP5540714B2 (zh)
CN (1) CN1021292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8238B2 (ja) * 2010-01-13 2014-02-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部材、清掃装置、組立体、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75B2 (ja) * 2011-08-05 2015-08-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部材、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602B2 (ja) * 2011-08-30 2015-08-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装置、帯電装置、組立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5553B2 (ja) 2011-10-07 2014-03-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部材
JP5365681B2 (ja) 2011-10-28 2013-12-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部材
CN105974763B (zh) * 2015-03-10 2019-06-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清洁部件、组装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661973B2 (ja) * 2015-10-29 2020-03-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装置、帯電装置、組立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46931B2 (ja) 2016-02-02 2020-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ローラ
JP6707878B2 (ja) * 2016-02-02 2020-06-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ニングローラおよびユニット
CN111371135B (zh) * 2019-11-21 2022-05-17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基座与清洁装置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2920A (ja) * 1991-11-22 1993-06-11 Fujitsu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8137208A (ja) * 1994-11-11 1996-05-3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帯電ローラ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527159A (zh) * 2003-03-03 2004-09-08 株式会社理光 充电设备、处理盒和使用充电设备的成像装置
CN1869823A (zh) * 2005-05-27 2006-11-29 株式会社理光 导电性部件及有该部件的处理卡盒及具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70532A (ja) * 2006-09-13 2008-03-27 Mitsuma Giken Kk 帯電装置
JP2008304729A (ja) * 2007-06-08 2008-12-18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6989A (en) * 1959-12-29 1963-02-12 American Flange & Mfg Paint brushes and the like
US3056987A (en) * 1961-06-23 1962-10-09 Crest Tool And Mfg Co Inc Applicator
JPS56161576A (en) * 1980-05-16 1981-12-11 Ricoh Co Ltd Cleaning device
JPS63200864U (zh) * 1987-06-16 1988-12-23
JPH05297686A (ja) 1992-04-21 1993-11-12 Sharp Corp 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における帯電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DE69328204T2 (de) 1992-04-21 2000-08-10 Sharp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Kopiergerät
JP3330743B2 (ja) * 1994-09-22 2002-09-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482486B2 (ja) 2000-09-13 2003-12-22 東英産業株式会社 ロールブラシの製造方法
JP2008145566A (ja) 2006-12-07 2008-06-26 Ricoh Co Ltd 帯電ローラ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2920A (ja) * 1991-11-22 1993-06-11 Fujitsu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8137208A (ja) * 1994-11-11 1996-05-3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帯電ローラ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527159A (zh) * 2003-03-03 2004-09-08 株式会社理光 充电设备、处理盒和使用充电设备的成像装置
CN1869823A (zh) * 2005-05-27 2006-11-29 株式会社理光 导电性部件及有该部件的处理卡盒及具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70532A (ja) * 2006-09-13 2008-03-27 Mitsuma Giken Kk 帯電装置
JP2008304729A (ja) * 2007-06-08 2008-12-18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40714B2 (ja) 2014-07-02
JP2011145409A (ja) 2011-07-28
US20110170900A1 (en) 2011-07-14
US8639153B2 (en) 2014-01-28
CN102129202A (zh) 201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9202B (zh) 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10997C (zh) 清洁装置和成像装置
US94175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29201A (zh) 清洁部件、清洁装置、组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KR101486452B1 (ko) 청소체, 청소 장치, 대전 장치, 화상 형성 유닛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1320244A (zh) 转印设备和具有该转印设备的成象设备
CN102129203B (zh) 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84303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igh-resistance layer and voltage application unit
CN102419538B (zh) 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H09159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19257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7009870A (ja) 清掃部材、像保持体装置、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10698A1 (en) Transfe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JPH093192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36029A (ja) 回転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0611B2 (ja) 清掃装置、帯電装置、組立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0612B2 (ja) 清掃体
JP20032414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3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277722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43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9103754A (ja) ベルト管状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3522A (ja) 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89353A (ja)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546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