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7441A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7441A
CN102047441A CN2009801199611A CN200980119961A CN102047441A CN 102047441 A CN102047441 A CN 102047441A CN 2009801199611 A CN2009801199611 A CN 2009801199611A CN 200980119961 A CN200980119961 A CN 200980119961A CN 102047441 A CN102047441 A CN 102047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mentioned
lead
solar cell
so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99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7441B (zh
Inventor
清水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47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7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4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3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output lead wires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按照一端部与设置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端部的电极取出部(60、61)连接的状态,在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电极膜上配置各导线(62、63),将该各导线(62、63)的另一端部折弯成从背面电极膜的面竖起而形成输出导线部(62a、62b),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上述输出导线部(62a、62b)中包含折弯部(66a、66b)的前端部侧的导线仅单面被绝缘薄膜(59)被覆。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从太阳能电池串(solar cell string)的背面引出的输出导线的引出构造方面具有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的屋顶等将多个太阳能电池串铺设成矩阵装来进行太阳能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系统已广泛普及。在这样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具备用于能与相邻铺设的其他太阳能电池模块彼此电连接的端子盒。
图7(a)、(b)和图8表示了构成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个构成例。其中,图7(a)、(b)是表示制造工序的两个场面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将太阳能电池串层叠密封的工序的说明图。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了该图7及图8所示的太阳能电池串的构成例。
太阳能电池单元115通过在透光性绝缘基板111上按照由省略了图示的透明导电膜所形成的透明电极膜、光电转换膜、背面电极膜这一顺序层叠上述膜而形成。
如图7(a)所示,如此构成的太阳电池单元115呈细长的短栅状,具有遍布透光性绝缘基板111的几乎整个幅面的长度,在邻接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5、115彼此之间,通过一方的透明电极膜与另一方的背面电极膜彼此连接,构成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5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串116。
在该太阳能电池串116的一端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15的透明电极膜的端部上,形成有与太阳能电池单元115几乎相同长度的线状P型电极端子部117,在另一端部的太阳电池单元115的背面电极膜的端部上,形成有与太阳能电池单元115几乎相同长度的线状N型电极端子部118。上述P型电极端子部117和N型电极端子部118成为电极取出部。
按照在该P型电极端子部117的中央部和N型电极端子部118的中央部之间通过的方式,在太阳能电池串116上铺设有绝缘片材119。该绝缘片材119被铺设成不和P型电极端子部117及N型电极端子部118重叠。作为绝缘片材119,优选是与密封件相合性好的薄膜,其中最优选PET薄膜或含氟树脂薄膜等。另外,为了确保绝缘片材的粘接性,可以在绝缘片材119和太阳电池单元115之间、绝缘片材119和导线112或113之间铺设粘接用的树脂片材,也可以利用粘接剂等预先进行粘接。
另一方面,和P型电极端子部117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由铜箔形成并被称作汇流条(bus bar)的正极集电部120,与P型电极端子部117的整个面电气机械接合。同样,和N型电极端子部118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负极集电部121与N型电极端子部118的整个面电气机械接合。作为它们的接合方法,可以使用焊锡或导电膏等。
在绝缘片材119上,由带状电缆构成的正极导线122和负极导线123,以彼此的前端部对置的状态被配置成一直线状(或者以在宽度方向错开的平行状态配置)。
正极导线122的一端部与正极集电部120的中央位置连接。而正极导线122的另一端部位于太阳能电池串116的大致中央部,并且按照从太阳能电池串116的面竖起的方式(例如向与面垂直的方向)折弯而成为输出导线部122a。同样,负极导线123的一端部与负极集电部121的中央位置连接。而负极导线123的另一端部位于太阳能电池串116的大至中央部,并且按照从太阳能电池串116的面竖起的方式(例如向与面垂直的方向)折弯而成为输出导线部123a。
正极导线122及负极导线123跨在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5上,但是由于太阳能电池单元115之间夹设有绝缘片材119,所以不会使这些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15短路。优选绝缘片材119的宽度与正极导线122及负极导线123的宽度相比足够宽,从正极集电部120到负极集电部121以一张带状片材的形式配置。
在该状态下,如图8所示,在将正极导线122及负极导线123的各输出导线部122a、123a插通于贯通孔124a及贯通孔125a的状态下,密封薄膜124和用于确保耐候性、高绝缘性的作为背面保护材料的背面薄膜125被层叠密封在太阳能电池串116的整个面。作为密封薄膜124,优选采用热可塑性的高分子薄膜,其中最优选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制、PVB(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制的薄膜等。而作为背面薄膜125,为了确保防湿性而优选采用PET/Al/PET(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三层结构、或PVF/Al/PVF(PVF:聚氟乙烯树脂薄膜)的三层结构等含有防湿层的薄膜。
在如此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串116中,对从背面薄膜125的贯通孔125a向上方突出的正极导线122及负极导线123的各输出导线部122a、123a,安装且电连接有未图示的端子盒。
这样,在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构成及制造方法中,需要很多繁杂的作业,尤其是需要在太阳能电池串116上铺设绝缘片材119,并在该绝缘片材119上配置由带状电缆形成的正极导线122和负极导线123。该情况下,由于考虑到铺设时的位置偏移,需要使绝缘片材119的宽度比正极导线122及负极导线123的宽度足够大,而且从正极集电部120到负极集电部121以一张带状片材的形式配置,所以需要使用大量的绝缘片材。因此,不仅导致部件成本上升,而且需要十分注意绝缘片材的铺设和正极导线122及负极导线123的配置,存在制造效率降低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利用耐热性高的绝缘薄膜将正极导线122及负极导线123整体覆盖。即,正极导线122除了与正极集电部120连接的一端部、和与端子盒的端子座连接的另一端部以外全部被绝缘薄膜被覆,负极导线123除了与负极集电部121连接的一端部、和与端子盒的端子座连接的另一端部以外全部被绝缘薄膜被覆。通过这样被绝缘薄膜被覆整体,当在太阳能电池串116上配置正极导线122及负极导线123时,能够不铺设绝缘片材119地将正极导线122及负极导线123直接配置到太阳能电池串116上,由于省略了绝缘片材119而使得部件成本降低、工数减少、配置容易(即,即使稍微偏移也无需担心短路),从而能够提高制造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2649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案中,当为了使输出导线部122a、123a例如垂直竖起而将其根部折弯时,由于进行覆盖的绝缘薄膜的抗变性和回弹性变强,所以存在着虽然想要将输出导线部122a、123a垂直折弯但输出导线部122a、123a会倾斜倒下的问题。因此,当将密封绝缘薄膜124和背面薄膜125层叠密封在太阳能电池串116的整个面时,难以进行输出导线部122a、123a与密封绝缘薄膜124的贯通孔124a及背面薄膜125的贯通孔125a的对位,存在层叠工序费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通过能够在太阳能电池串上直接配置正极导线及负极导线,确保了因省略绝缘片材而实现的部件成本的降低、工数的消减、配置的简易性,并且在为了将输出导线部以规定角度竖起而将其根部折弯时,通过使进行被覆的绝缘薄膜的抗变性和回弹性减弱,使得将密封绝缘薄膜和背面薄膜层叠密封到太阳能电池串的整个面时输出导线部与密封绝缘薄膜及背面薄膜的贯通孔的对位变得容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将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形成太阳能电池串,其中,该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在透光性绝缘基板上按照透明电极膜、光电转换层、背面电极膜这一顺序层叠上述各膜而形成,按照一端部与设置于该太阳能电池串的端部的电极取出部连接的状态,在上述背面电极膜上配置被覆导线,将该被覆导线的另一端部折弯成从上述背面电极膜的面竖起而形成输出导线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输出导线部中,包含上述折弯部的前端部侧的导线是单面绝缘被覆。更具体而言,上述单面绝缘被覆设置在上述导线的上述背面电极膜侧。
而且,对于上述导线而言,贯通于在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上层叠的背面薄膜的贯通孔的部分是单面绝缘被覆,从该部分到与上述背面薄膜上载置的端子盒的端子座接触的部分,未被绝缘被覆。
这样,在本发明中,当将导线配置在太阳能电池串上,为了将输出导线部以规定角度(例如垂直方向)竖起而将其根底部分折弯时,通过在该部分仅对导线的单面设置绝缘膜,来减弱绝缘膜的抗变性、回弹性,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输出导线部折弯成规定角度。因此,当将背面薄膜层叠密封于太阳能电池串的整个面时,输出导线部与背面薄膜的贯通孔的对位变得容易,能够缩短层叠工序的时间。而且,由于导线中贯通于背面薄膜的贯通孔的部分是单面绝缘被覆,从该部分到与背面薄膜上载置的端子盒的端子座接触的部分未被绝缘被覆,所以当向端子座钎焊导线时,即使导线的位置、长度偏移,也不会在端子座和导线之间夹着绝缘薄膜而发生钎焊不良。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在正极导线122和负极导线123整体被绝缘薄膜131被覆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当将导线122或123钎焊于端子盒301的端子座302时,被覆部分131a进入到导线122或123与端子座302之间,可能发生钎焊不良。
其中,上述单面绝缘被覆能够通过在导线的单面贴附绝缘带、或者通过将被覆了两面的被覆导线的单侧去除来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将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形成太阳能电池串,其中该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在透光性绝缘基板上按照透明电极膜、光电转换层、背面电极膜这一顺序层叠上述各膜而形成,按照一端部与设置于该太阳能电池串的端部的电极取出部连接的状态,在上述背面电极膜上配置导线,将该导线的另一端部折弯成从上述背面电极膜的面竖起而形成输出导线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上述导线的上述背面电极膜侧的面被绝缘膜单面被覆。
这样,通过仅在导线的单面设置绝缘膜,能够将绝缘膜的使用量降低到所需的最小限度,可相应地降低部件成本。而且,由于该绝缘薄膜设置于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电极膜侧,所以可容易地进行导线向太阳能电池串上的配置及对位。
而且,导线中贯通于背面薄膜的贯通孔的部分是单面绝缘被覆,从该部分到与背面薄膜上载置的端子盒的端子座接触的部分未被绝缘被覆。因此,当向端子座钎焊导线时,即使导线的位置、长度偏移,也不会在端子座与导线之间夹着绝缘薄膜而发生钎焊不良。其中,上述单面绝缘被覆可以通过在导线的单面贴附绝缘带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当为了将输出导线部以规定角度竖起而将其根底部分折弯时,由于在该部分仅对导线的单面设置绝缘膜,减弱绝缘膜的抗变性、回弹性,由此能够将输出导线部容易地折弯成规定角度。因此,当将背面薄膜层叠密封于太阳能电池串的整个面时,输出导线部与背面薄膜的贯通孔的对位变得容易,能够缩短层叠工序的时间。而且,通过仅在导线的单面设置绝缘膜,能够将绝缘膜的使用量降低到所需的最小限度,可相应地降低部件成本。而且,由于该绝缘薄膜设置于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电极膜侧,所以容易进行导线向太阳能电池串的配置及对位。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个构成例,(a)、(b)表示制造工序的两个场面。
图2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太阳能电池串进行层叠密封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输出导线部的周边部局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输出导线部的周边部局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5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端子盒的一个实施例,(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端子盒的立体图。
图7表示现有的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个构成例,(a)、(b)表示制造工序的两个场面。
图8是表示对现有的太阳能电池串进行层叠密封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将现有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导线钎焊于端子座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符号说明:10-端子盒;11-盒外壳;12-外壳主体;13-端子座固定部;13a、13b-端子座固定片;14(14a、14b、20a)-开口部;16-排气孔;20-端子座;20b-右侧的缘部;20c-左侧的缘部;51-透光性绝缘基板;55-太阳能电池单元;56-太阳能电池串(薄膜太阳能电池串);57-P型电极端子部;58-N型电极端子部;59-绝缘膜(绝缘薄膜);60-正极集电部;61-负极集电部;62-正极导线;63-负极导线;62a、63a-竖起端子部;62a1-前端部;64-密封绝缘薄膜;65-背面薄膜(back film);64a、65a-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涉及的太阳能电池串的说明>
图1(a)、(b)及图2表示了本实施例1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图1(a)、(b)是表示制造工序的两个场面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对太阳能电池串进行层叠密封的工序的说明图。
太阳能电池单元55通过在透光性绝缘基板51上按照由省略了图示的透明导电膜形成的透明电极膜、光电转换层、背面电极膜这一顺序层叠上述各个膜而形成。作为透光性绝缘基板,有玻璃、聚酰亚胺等耐热性树脂。作为透明导电膜,有SnO2、ZnO、ITO等。作为光电转换层,有非晶硅或微结晶硅等硅类光电转换膜、或者CdTe、CuInSe2等化合物类光电转换膜。
如图1(a)所示,如此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5呈细长的短栅状,具有遍布透光性绝缘基板51的几乎整个幅面的长度,通过在邻接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5、55彼此之间,一方的透明电极膜与另一方的背面电极膜相互连接,构成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55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串56。
而且,在该太阳能电池串56的一端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5的透明电极膜的端部上,形成有与太阳能电池单元55几乎相同长度的线状P型电极端子部57,在另一端部的太阳电池单元55的背面电极膜的端部上,形成有与太阳能电池单元55几乎相同长度的线状N型电极端子部58。上述P型电极端子部57及N型电极端子部58成为电极取出部。通过如此使太阳能电池单元55的长度和电极端子部57、58的长度全部为相同长度,由于在太阳能电池串56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55中串联流过的电流不会集中于局部,能够均匀地取出该电流,所可抑制串联电阻损失的产生。
而且,和P型电极端子部57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由铜箔形成且被称作汇流条(bus bar)的正极集电部60,与P型电极端子部57的整个面电气机械接合,和N型电极端子部58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负极集电部61与N型电极端子部58的整个面电气机械接合。作为它们的接合方法,可以使用焊料或导电膏等。
在上述构成中,被绝缘膜(以下称为“绝缘薄膜”)59覆盖的由带状电缆形成的正极导线62和负极导线63,以彼此的前端部对置的状态被配置成一直线状(或者以在宽度方向错开的平行状态配置)。
而且,正极导线62的一端部与正极集电部60的中央位置连接,正极导线62的另一端部位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大致中央部,并且相对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面以规定角度(在本实施例1中为垂直方向)折弯而成为输出导线部62a。同样,负极导线63的一端部与负极集电部61的中央位置连接,负极导线63的另一端部位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大至中央部,并且相对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面以规定角度(在本实施例1中为垂直方向)折弯而成为输出导线部63a。另外,由于输出导线部62a、63a的折弯角度(规定角度)与端子盒的形状相关,所以并不局限于垂直方向,但是在本实施例1及后面的实施例2中以垂直折弯的方式进行以下说明。
图3是将输出导线部62a、63a的周边部局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1中,输出导线部62a、63a处于包括折弯部66a、66b的前端部侧的导线被绝缘薄膜59单面被覆的状态。更具体而言,该部分的绝缘薄膜59被设置在导线62、63的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电极膜侧。即,当为了将输出导线部62a、63a垂直地竖起而将其根底部分折弯时,由于对该部分,仅在各导线62、63的单面设有绝缘薄膜59,所以绝缘薄膜59的抗变性、回弹性弱,能够容易地垂直折弯。
正极导线62及负极导线63由和正极集电部60及负极集电部61相同的材料(即铜箔)制成,作为各导线与集电部的结合方法,可以采用钎焊或者点焊等。正极导线62及负极导线63跨在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55上,但由于各导线62、63被绝缘薄膜59被覆整体,所以不会使上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55短路。
在该状态下,如图2所示,在将正极导线62及负极导线63的各输出导线部62a、63a插通于贯通孔64a及贯通孔65a的状态下,密封绝缘薄膜64和用于确保耐候性、高绝缘性的作为背面保护材料的背面薄膜65被层叠密封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整个面。作为密封绝缘薄膜64,可以是PVB、硅等与背面薄膜65、绝缘薄膜59、太阳能电池单元55的粘接性好且长期耐候性优异的材料,其中,将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制的密封绝缘薄膜64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实际效果最佳。特别是如果将密封绝缘薄膜64和绝缘薄膜59选择成彼此粘接性好的材料,则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串的防水性。其中,作为背面薄膜65,优选是PET/Al/PET(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含有防湿层(该情况为Al层)的三层结构的薄膜。若举出厚度的一个例子,则相对于绝缘薄膜59:50μm、密封绝缘薄膜124:600μm,使背面薄膜65为100μm。
在如此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串56中,对从背面薄膜65的贯通孔65a向上方突出的正极导线62及负极导线63的各输出导线部62a、63a,安装且电连接有后述的端子盒10。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各导线62、63的贯通于背面薄膜65的贯通孔65a的部分被绝缘薄膜59单面被覆,但由于从该部分到与背面薄膜65上载置的端子盒10的端子座20接触的部分未被绝缘被覆,所以当将输出导线部62a、63a向端子座20钎焊时,即使输出导线部62a、63a的位置、长度发生偏移,端子座20与输出导线部62a、63a之间也不会夹着绝缘薄膜59而发生钎焊不良。
另外,太阳能电池串56的电极配置结构只是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这样的配置结构。例如,正极导线62及负极导线63的配置位置可以不是太阳能电池串56的中央部而靠近一方的端部侧,而且无需引出到中央部。即,可以配置成各输出导线部62a、63a从正极集电部60及负极集电部61的附近向上方突起。
<实施例2涉及的太阳能电池串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1中,对各导线62、63而言,从各集电部60、61到折弯部66a、66b的跟前被绝缘薄膜59整个面被覆,包含折弯部66a、66b的前端部侧的输出导线部62a、63a被绝缘薄膜59单面被覆,但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2中,从各集电部60、61到包含输出导线部62a、63a的折弯部66的前端部侧为止的全部被绝缘薄膜59单面被覆。更具体而言,该绝缘薄膜59设置在各导线62、63的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电极膜侧。即,由于当为了将输出导线部62a、63a垂直地竖起而将其根底部分折弯时,对该部分,仅在各导线62、63的单面设有绝缘薄膜59,所以绝缘薄膜59的抗变性、回弹性弱,因而能够容易地垂直折弯。而且,通过如此遍布各导线62、63的大致全长仅在单面设置绝缘薄膜59,能够将绝缘薄膜的使用量抑制为所需的最小限度,可以相应地降低成本。
<端子盒的说明>
图5表示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盒的一个构成例,(a)是简要剖视图,(b)是俯视图。而且,图5是以分离了端子座部分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其中,端子盒分别被安装于正极集电部20的竖起端子部62a、及负极集电部20的竖起端子部63a,但由于其安装结构相同,所以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在正极集电部20的竖起端子部62a安装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盒10为了电连接从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背面薄膜65)引出的输出导线部62a,由载置固定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上的盒外壳11、和形成在该盒外壳11上的端子座20构成。而且,盒外壳11由载置固定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上的外壳主体12、和用于将上述端子座20载置固定于该外壳主体12的上部的端子座固定部13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盒外壳22形成为沿该图中的左右方向长、沿宽度方向短的长方体形状,端子座固定部13整体形成为近似立方体形状。
关于这样的盒外壳11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外壳主体11的底面到端子座20的上表面连续地形成有开口部14(14a、14b、20a),该开口部14(14a、14b、20a)用于将输出导线部62a通至端子座20的上方。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形成于端子座固定部13的开口部14a,由在外壳主体11的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立设的一对端子座固定片13a、13b形成,该端子座固定片13a、13b之间成为用于插通输出导线部62a的开口部14a。即,形成于端子座固定部13的开口部14a并不是如圆筒形那样的所谓孔,而是左右两侧开放的槽那样的结构。因此,当输出导线部62a及未图示的外部输出线(用于与相邻配置的其他太阳能电池模块连接的线)与该端子盒10连接之后,通过浇灌进行树脂密封时,浇灌材料容易从开口部14a流入到外壳主体11的开口部14b内部(进而流入到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能够将从太阳能电池串56引出的输出导线部62a的周边可靠地树脂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与这样的开口部14a的形状相匹配,端子座20的开口部20a也形成为沿宽度方向长的长方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外壳主体11的开口部14b形成为俯视时呈四边形状,各内壁面形成为从与端子座固定部13连通一侧(即开口部14a的下端缘)朝向外壳主体11的底面逐渐扩开的圆锥状。通过如此形成为圆锥状,由于供输出导线部62a插通的开口部14b的下端部的口径变大,所以当从上方盖上端子盒10时,能够避免输出导线部62a与开口部14b的缘部抵接而折弯那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座20与端子座固定部13的上表面形状相匹配地形成为四边形状,一方的缘部20b从端子座固定部13突出设置成能够折弯输出导线部62a的前端部62a1而实现卡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端子座20的开口部20a向上方突出的输出导线部62a以直接与开口部20a的缘部压接的方式,向端子座20的一方的缘部侧(图1中为右侧)折弯,然后将其折弯前端部进而与端子座20的一方的缘部20b压接,向下方折弯成折返,由此能将输出导线部62a的前端部62a1卡止固定于端子座20。即,通过将端子座20的开口部20a的缘部、及端子座20的一方的缘部20b这两点分别作为折弯起点,仅实施两次折弯工序,便能够将输出导线部62a的前端部62a1卡止固定于端子座20。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将输出导线部62a的折弯部分钎焊于端子座20的后序工序,可形成充分符合IEC标准的端子盒的安装结构。
另外,在图5中,将从端子座20的开口部20a向上方突出的输出导线部62a,以直接与开口部20a的缘部压接的方式向端子座20的右侧折弯,然后将其折弯前端部进而与端子座20的一方的缘部20b压接,向下方折弯成折返,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地构成为:将从端子座20的开口部20a向上方突出的输出导线部62a,以直接与开口部20a的缘部压接的方式向端子座20的左侧折弯,然后将其折弯前端部进而与端子座20的左侧缘部20c压接,向下方折弯成折返。在向该方向折弯的情况下,由于输出导线部62a的未被绝缘薄膜59被覆的面侧与端子座20接触,所以当向端子座20钎焊导线62时,即使导线62的输出导线部62a的位置、长度发生偏移,也不会在端子座20与输出导线部62a之间夹着绝缘薄膜59而发生钎焊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构成为在外壳主体11的适当位置设有从底面到达上表面的排气孔16。其中,该排气孔16设置于与端子座固定部13充分远离的位置。由于将端子盒10安装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所以在端子盒10的外壳主体12的底面,在其周围(可以是整周,也可以是例如角部的4个部位等)涂敷粘接用的硅酮树脂18。因此,若将端子盒10粘接固定于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上,则能够在外壳主体12的底面与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之间形成该硅酮树脂18的厚度量的间隙S。因此,通过设置排气孔16,当浇灌材料流入到开口部14时,开口部14内部以及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与端子盒10的外壳主体12之间的间隙S中存在的空气,被从排气孔16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向开口部14内(更具体而言是开口部14内的到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为止、进而是到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与端子盒10的外壳主体12的底面之间的间隙S为止)可靠地填充浇灌材料,可以进行无空隙的树脂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作为固定于该端子座20的外部输出线的固定方法,可以使用铆钉等将外部输出线的连接端部直接铆接于端子座20的另一方的端部。这样,通过在太阳能电池串56的背面薄膜65上安装端子盒10,将输出导线部62a与端子座20电连接,进而将外部输出线与该端子座20电连接,可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
本发明能够以不脱离其阻止或主要特征的其他多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只不过是对所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例示,不应解释为限定这样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技术方案表示,不受本说明书约束。并且,属于与技术方案等同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本申请主张基于2008年6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08-147025号的优先权。通过在此声明,将该在先申请的内容引入到本申请中。而且,通过在此声明,将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文献前部具体引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当将背面薄膜层叠密封于太阳能电池串的整个面时,使得输出导线部与背面薄膜的贯通孔的对位变得容易,能够缩短层叠工序的时间。而且,通过仅在导线的单面设置绝缘膜,能够将绝缘膜的使用量抑制到所需的最小限度,可相应地降低部件成本。并且,由于该绝缘薄膜设置在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电极膜侧,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导线向太阳能电池串上的配置和对位,是有益的。

Claims (7)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将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形成太阳能电池串,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在透光性绝缘基板上按照透明电极膜、光电转换层、背面电极膜这一顺序层叠上述各膜而形成,按照一端部与设置于该太阳能电池串的端部的电极取出部连接的状态,在上述背面电极膜上配置被覆导线,将该被覆导线的另一端部折弯成从上述背面电极膜的面竖起而形成输出导线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导线部中包含上述折弯部的前端部侧的导线是单面绝缘被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面绝缘被覆设置于上述导线的上述背面电极膜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线中贯通于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上层叠的背面薄膜的贯通孔的部分是单面绝缘被覆,从该部分到与上述背面薄膜上载置的端子盒的端子座接触的部分未被绝缘被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面绝缘被覆通过在导线的单面贴附绝缘带、或者通过将被覆了两面的被覆导线的单侧去除而形成。
5.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将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形成太阳能电池串,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在透光性绝缘基板上按照透明电极膜、光电转换层、背面电极膜这一顺序层叠上述各膜而形成,按照一端部与设置于该太阳能电池串的端部的电极取出部连接的状态,在上述背面电极膜上配置导线,将该导线的另一端部折弯成从上述背面电极膜的面竖起而形成输出导线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
上述导线的上述背面电极膜侧的面被绝缘膜单面被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线中贯通于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上层叠的背面薄膜的贯通孔的部分是单面绝缘被覆,从该部分到与上述背面薄膜上载置的端子盒的端子座接触的部分未被绝缘被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面绝缘被覆通过在导线的单面贴附绝缘带而形成。
CN2009801199611A 2008-06-04 2009-06-03 太阳能电池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74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7025 2008-06-04
JP2008147025A JP4558070B2 (ja) 2008-06-04 2008-06-04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CT/JP2009/060149 WO2009148079A1 (ja) 2008-06-04 2009-06-03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7441A true CN102047441A (zh) 2011-05-04
CN102047441B CN102047441B (zh) 2013-03-27

Family

ID=4139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996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7441B (zh) 2008-06-04 2009-06-03 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88749A1 (zh)
EP (1) EP2296189A4 (zh)
JP (1) JP4558070B2 (zh)
CN (1) CN102047441B (zh)
WO (1) WO200914807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377A (zh) * 2012-02-24 2012-07-04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电池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79895A (zh) * 2011-05-13 2012-11-14 江伦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光电光热真空管及其接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2058U1 (de) * 2010-04-27 2011-09-15 Austria Tech & System Tech Verfahren zum kontaktieren eines photovoltaischen moduls mit einem anschlussgehäuse sowie system bestehend aus einem photovoltaischen modul und einem anschlussgehäuse
WO2012030758A1 (en) * 2010-08-30 2012-03-08 First Solar, Inc. Photovoltaic module cover
US8601753B2 (en) * 2011-01-27 2013-12-10 Certainteed Corporation Electrical wiring systems for use in roofing applications
GB2490499A (en) * 2011-05-03 2012-11-07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Junction box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photovoltaic panels
JP6021138B2 (ja) 2011-05-27 2016-11-0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薄膜太陽電池用タブ線
WO2012167761A1 (de) * 2011-06-10 2012-12-13 Roesener Thomas Solarmodul, solarmodulbaugrupp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armoduls mit einem mittels umformen hergestellten elektrischen kontaktübergang
JP5745349B2 (ja) 2011-06-27 2015-07-08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021177A (ja) * 2011-07-12 2013-01-31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3031199A1 (ja) * 2011-08-30 2013-03-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305624B1 (ko) * 2011-11-01 2013-09-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3073608A1 (ja) * 2011-11-18 2013-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装置
JP5958701B2 (ja) 2012-07-17 2016-08-0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配線材、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190267938A1 (en) * 2018-02-26 2019-08-29 Tes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junction box to solar roof ti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2252B2 (ja) * 1994-11-04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素子群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47096B2 (ja) 1996-06-03 2006-02-22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68542A (ja) * 1998-08-26 2000-03-03 Sharp Corp 集積型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3121811B1 (ja) * 1999-09-01 2001-01-09 鐘淵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081770B1 (en) * 1999-09-01 2009-02-18 Kaneka Corporation Thin-film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101606B2 (ja) * 2002-10-16 2008-06-1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FR2903714A1 (fr) * 2006-07-12 2008-01-18 Uriel Moch Panneau feuillet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panneau et paroi comprenant ce panneau.
JP4846549B2 (ja) 2006-12-11 2011-12-28 ロー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895A (zh) * 2011-05-13 2012-11-14 江伦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光电光热真空管及其接收器
CN102544377A (zh) * 2012-02-24 2012-07-04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电池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95744A (ja) 2009-12-17
EP2296189A1 (en) 2011-03-16
JP4558070B2 (ja) 2010-10-06
US20110088749A1 (en) 2011-04-21
CN102047441B (zh) 2013-03-27
WO2009148079A1 (ja) 2009-12-10
EP2296189A4 (en)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7441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EP2296188B1 (en) Terminal box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344302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発電装置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100275976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edge access to pv strings, interconn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050000562A1 (en) Solar cell module having an electric device
JP200904384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03169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11103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装置
JP201012985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563358A (zh) 一种双玻叠瓦光伏组件
CN105280739B (zh) 太阳能组件用散热型分体式接线盒及其太阳能电池组件
US20110271998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28323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161832U (zh) 一种光伏组件
JP383878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作成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太陽電池付き屋根材
JP5132646B2 (ja) 端子ボックス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7361609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排布结构
JP5306490B2 (ja) 端子ボックス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6928604U (zh) 光伏组件的分体式接线装置
CN213279575U (zh) 一种柔性光伏组件的线缆连接结构
CN219938311U (zh)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111540799B (zh) 具有柔性结构的光伏组件
CN210839468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05428965U (zh) 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JP201214263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