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8311U -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8311U
CN219938311U CN202321330862.1U CN202321330862U CN219938311U CN 219938311 U CN219938311 U CN 219938311U CN 202321330862 U CN202321330862 U CN 202321330862U CN 219938311 U CN219938311 U CN 219938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conductive sheet
base
junction box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08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龙
周德全
陈彩
龚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086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8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8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8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组件领域,提供一种接线盒和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底座和上盖,底座和上盖围成容纳腔;导电片,导电片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主体部与底座正对相固定,弯折部与主体部的边缘相接且与主体部形成拐角;二极管,二极管包括二极管主体和管脚,二极管主体与导电片相邻且与底座相固定,管脚位于拐角处且与主体部和弯折部均相接触,以提高接线盒使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单体太阳电池不能直接做电源使用。作电源必须将若干单体电池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成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太阳能电池组件接线盒是介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器,是一门集电气设计、机械设计与材料科学相结合的跨领域的综合性设计。太阳能电池组件接线盒在太阳能组件的组成中非常重要,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接线盒通过硅胶与组件的背板粘在一起,组件内的引出线通过接线盒内的内部线路连接在一起,内部线路与外部线缆连接在一起,使组件与外部线缆导通。接线盒内有二极管,保证组件在被挡光时能正常工作。然而,接线盒内部需要将二极管与盒体固定,从何导致二极管处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影响二极管的性能,进而降低接线盒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盒和光伏组件,至少有利于提高接线盒使用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接线盒,包括:底座和上盖,底座和上盖围成容纳腔;导电片,导电片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主体部与底座正对相固定,弯折部与主体部的边缘相接且与主体部形成拐角;二极管,二极管包括二极管主体和管脚,二极管主体与导电片相邻且与底座相固定,管脚位于拐角处且与主体部和弯折部均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包括定位柱,导电片包括缺口部,缺口部位于主体部的边缘,且缺口部的位置与弯折部的位置不重叠,定位柱位于缺口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包括导向孔,导向孔用于穿过汇流条,导向孔在底座底面的正投影与导电片在底座底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孔具有向容纳腔内部延伸的斜面,斜面与底座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还包括至少一个灌胶孔,灌胶孔在底座底面的正投影与二极管主体在底座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灌胶孔在底座底面的正投影与导电片在底座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包括长边和短边,二极管主体的轴向与长边平行,二极管和导电片沿长边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包括长边和短边,二极管主体的轴向与长边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二极管和导电片沿长边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设置于二极管主体的相对两侧;管脚包括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第一管脚与第一导电片电接触,第二管脚与第二导电片电接触,第一管脚的弯折方向与第二管脚的弯折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在二极管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且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在二极管主体两侧对称设置;或者,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在二极管主体的两侧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在二极管主体的两侧中心对称设置。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种接线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中,导电片包括主体部以及与主体部的边缘相接的弯折部,主体部与弯折部形成拐角,二极管的管脚位于拐角处且与主体部和弯折部均相接触,则二极管的管脚与导电片的接触面积增加,以此可以提高二极管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接线盒的稳定性。此外,二极管的管脚位于弯折部与主体部形成的拐角处,还可以使导电片对二极管起到定位的作用,以固定二极管和导电片在接线盒内的相对位置,有利于接线盒的装配;同时,弯折部还可以避免焊接时锡液从主体部的边缘处滴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极管与导电片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极管和导电片装配在底座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分析发现,导致接线盒的稳定性欠佳的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接线盒为一体式结构,操作快捷、维修方便,但由于电器端子的存在,光伏接线盒的体积较大、散热性差;将轴向二极管装入接线盒后需要对二极管灌注密封胶固定,密封胶的导热性能较差,会影响二极管的散热,且盒体的散热效果差,进而导致二极管产生的热量无法排出,使得二极管由于热量过高失效。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盒,以提高接线盒的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极管与导电片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极管和导电片装配在底座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底面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参考图1,接线盒100包括:底座101和上盖102,底座101和上盖102围成容纳腔。
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01和上盖10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不对底座101以及上盖102的形状做限定。
参考图2、图4和图5,接线盒100还包括:导电片200,导电片200包括主体部201和弯折部202,主体部201与底座101正对相固定,弯折部202与主体部201的边缘相接且与主体部201形成拐角203。
参考图3、图4和图5,接线盒100还包括:二极管300,二极管300包括二极管主体301和管脚302,二极管主体301与导电片200相邻且与底座101相固定,管脚302位于拐角203处且与主体部201和弯折部202均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100中,导电片200包括主体部201以及与主体部201的边缘相接的弯折部202,主体部201与弯折部202形成拐角203,二极管300的管脚302位于拐角203处且与主体部201和弯折部202均相接触,则二极管300的管脚302与导电片200的接触面积增加,以此可以提高二极管300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接线盒100的稳定性。此外,二极管300的管脚302位于弯折部202与主体部201形成的拐角203处,还可以使导电片200对二极管300起到定位的作用,以固定二极管300和导电片200在接线盒100内的相对位置,有利于接线盒100的装配;同时,弯折部202还可以避免焊接时锡液从主体部201的边缘处滴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盒100包括三分式接线盒,例如包括正极接线盒、负极接线盒以及中间接线盒,中间接线盒设于正极接线盒与负极接线盒之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接线盒包括一体式接线盒,即一体式类接线盒包括三个二极管,位于二侧的二极管分别与正极连接器以及负极连接器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与漏电流成反比,可以按照光伏组件的短路电流与开路电压计算排布接线盒的数量以及位置。
底座101和上盖102围成的容纳腔用于容纳二极管300,可以避免位于接线盒100内部的内部电子原件性能受到外部环境中的水及灰尘等固体及液体污染物的影响。底座101和上盖102的材料可以为抗老化以及耐紫外线能力强的材料或者绝缘材料,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触电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二极管300的管脚302包括第一管脚312和第二管脚322。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极管可以包括三个管脚,例如复合二极管,其中两个管脚共阴极或者阳极中的一者,剩余一个管脚作为阴极或者阳极中的另一者。
以下将以二极管300仅具有第一管脚312和第二管脚322为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二极管管脚数量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脚312和第二管脚322均可以设计为弯折管脚,以此可以在接线盒100内有限的空间中增加管脚302的长度,增加第一管脚312以及第二管脚322的体积,进一步提升接线盒100的散热能力。而且,弯折结构的第一管脚312和第二管脚322可以减少安装空间,便于安装使用,也可以缩小接线盒的体积,降低接线盒遮挡光伏组件的面积,从而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在图3中,以二极管主体301为柱状结构为例,即二极管主体30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二极管主体3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第一管脚312与二极管主体301的第一端面连接,第二管脚322与二极管主体301的第二端面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极管主体的截面还可以是矩形、正方形或者多边形等。
当二极管300具有两个管脚时,相应的导电片200的数量可以与二极管300的管脚数量相对应。例如,参考图4,导电片200包括第一导电片210和第二导电片220,第一导电片210和第二导电片220分别设置于二极管主体301的相对两侧;第一管脚312与第一导电片210电接触,第二管脚322与第二导电片220电接触。第一导电片210用于增加第一管脚312端部的面积,第二导电片220用于增加第二管脚322端部的面积,从而可以将二极管主体301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避免影响二极管主体301的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片的数量可以小于等于二极管的管脚数量,也就是说,二极管的部分管脚不与导电片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底座101包括长边111和短边121,二极管主体301的轴向与长边111平行,二极管300和导电片200沿长边111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如此,第一管脚312和第二管脚322在二极管主体301的两侧镜像设置,以形成H型结构的二极管,二极管主体301的长度不需要考虑底座101短边121的宽度,提升接线盒100的兼容性和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包括长边和短边,二极管主体的轴向与长边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二极管和导电片沿长边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也就是说,二极管主体的轴向与接线盒的长边方向之间即不平行又不垂直,例如,二极管可以为N型结构。如此,一方面可以设计管脚的弯角角度较小,以降低工艺难度,且弯角所在之处与二极管主体之间的距离较大,不容易在制备弯角时产生的应力导致二极管主体失效,有利于提升二极管的寿命。
在图2和图3中,以第一管脚312与第二管脚322的弯折方向相同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脚的弯折方向与第二管脚的弯折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80°。也就是说,第一管脚与第二管脚的延伸方向不同且不重叠,二极管主体工作时,位于二极管主体两侧的盒体散热较为均匀,更利于散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脚的弯折方向可以视为第一管脚的末端延伸方向,或者第一管脚的整体朝向方向;第二管脚的弯折方向可以视为第二管脚的末端延伸方向,或者第二管脚的整体朝向方向。
在图2和图3中,以第一管脚312和第二管脚322在二极管主体301的两侧对称设置,且第一导电片210与第二导电片220在二极管主体301两侧对称设置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还可以在二极管主体的两侧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在二极管主体的两侧中心对称设置。
参考图2和图5,底座101包括定位柱400,导电片200包括缺口部204,缺口部204位于主体部201的边缘,且缺口部204的位置与弯折部202的位置不重叠,定位柱400位于缺口部204内。如此,导电片200可以通过缺口部204和定位柱400固定在底座101内,从而避免导电片200在接线盒100内移动导致导电片200与二极管300之间断开的问题,以提高接线盒100使用的稳定性。此外,缺口部204有部分未封闭,与定位柱400卡合之后,再通过热熔的方式,可以使定位柱400与底座101完全融合为一体结构,以稳固定位柱400在底座101内的位置;同时位于导电片200相对两侧表面的定位柱400融化后通过缺口部204连接为一体,如此还可以提高定位柱400固定导电片20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以导电片200的弯折部202向导电片200朝向底座101的一侧弯折,且二极管300的管脚302位于导电片200朝向底座101的一侧表面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片的弯折部可以向导电片远离底座的一侧弯折,且二极管的管脚位于导电片远离底座的一侧表面。
参考图6,底座101还可以包括导向孔131,导向孔131用于穿过汇流条(图中未示出),导向孔131在底座101底面的正投影与导电片200在底座101底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此,汇流条可以通过导向孔131穿入底座101中,同时使汇流条的位置能够与导电片200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有利于二极管300的管脚302与汇流条通过导电片200连接,且可以避免汇流条在接线盒100内过度弯折。
可以理解的是,二极管300的管脚数量为2个时,对应的汇流条的数量为2条,以分别连接二极管300的正极和负极,相应的导向孔131的数量为2个。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极管300的管脚数量为3个时,导向孔的数量可以为3个以用于穿过不同的连接部件以连接不同的电子元器件。本实施例不对导向孔的数量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孔13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不对导向孔的形状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孔131具有向容纳腔内部延伸的斜面141,斜面141与底座10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80°,例如30°、35°、40°、45°、50°、55°、60°、65°、70°、75°、80°。如此可以使汇流条穿入底座101中时能够更加顺滑,提高接线盒100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1还包括至少一个灌胶孔151,灌胶孔151在底座101底面的正投影与二极管主体301在底座101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为了防止外界环境对于电子元器件的影响,通常在电子元器件中对线路部分进行灌封,以保护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安全,同时灌封胶还可以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对电子元器件的性能造成氧化,影响到电子元器件的正常使用。如此,底座101的灌胶孔151可以有利于灌封胶充满接线盒100的底部,避免二极管300与底座101之间产生孔隙影响接线盒100使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灌胶孔151在底座101底面的正投影可以与导电片200在底座101表面的正投影重叠。如此,可以有利于灌封胶填充满导电片200与底座101之间的间隙,从而保护接线盒100的内部电子元器件的正常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灌胶孔15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不对灌胶孔的形状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100中,导电片200包括主体部201以及与主体部201的边缘相接的弯折部202,主体部201与弯折部202形成拐角203,二极管300的管脚302位于拐角203处且与主体部201和弯折部202均相接触,则二极管300的管脚302与导电片200的接触面积增加,以此可以提高二极管300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接线盒100的稳定性。此外,二极管300的管脚302位于弯折部202与主体部201形成的拐角203处,还可以使导电片200对二极管300起到定位的作用,以固定二极管300和导电片200在接线盒100内的相对位置,有利于接线盒100的装配;同时,弯折部202还可以避免焊接时锡液从主体部201的边缘处滴落。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种接线盒,以提高光伏组件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应说明,以下将不做详细赘述。
光伏组件可以包括多个电池片,其中,电池片可以是PERC电池(PassivatedEmitterand Rear Cell,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PERT电池(Passivated Emitter andRear Totally-diffused cell,钝化发射极背表面全扩散电池)、TOPCon电池(TunnelOxide Passivated Contact,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HIT/HJT电池(HeterojunctionTechnology,异质结电池)的任意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片可以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或者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具体可以为硫化镉太阳能电池、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铜铟硒太阳能电池或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光伏组件中还可以包括焊带,焊带可以包括汇流焊带以及互连焊带,汇流焊带用于连接光伏电池串及接线盒,互连焊带用于连接相邻的电池片。
例如,电池片的正面可以具有第一电极,电池片的背面可以具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为正极或者负极中的一者,第二电极为正极或者负极中的另一者,多个电池片均正面朝上沿第二方向排列,任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与相邻电池片第二电极通过连接部件电连接,则同一连接部件位于相邻电池片的两侧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片的正面可以具有第一电极,电池片的背面可以具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为正极或者负极中的一者,第二电极为正极或者负极中的另一者,多个电池片沿第二方向上正面和背面交替朝上进行排列,任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与相邻电池片第二电极通过连接部件电连接,则同一连接部件位于相邻电池片的同一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片的背面可以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为正极或者负极中的一者,第二电极为正极或者负极中的另一者,任一电池片上的第一电极与其一侧相邻电池片上的第二电极通过连接部件进行电连接,该电池片上的第二电极与其另一侧相邻的电池片上的第一电极通过连接部件进行电连接。也就是说,电池片为全背电极接触晶硅太阳能电池(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IBC),IBC电池是指正负金属电极呈叉指状方式排列在电池背光面的一种背结背接触的太阳电池结构,它的PN结以及电极位于电池背面,即IBC电池发射区和基区的电极均处于背面,正面无栅线遮挡,可以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
光伏组件还可以包括封装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包括第一封装层以及第二封装层,第一封装层覆盖电池片的正面或者背面的其中一者,第二封装层覆盖电池片的正面或者背面的另一者,具体地,第一封装层或第二封装层的至少一者可以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胶膜、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POE)胶膜或者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胶膜等有机封装胶膜。
光伏组件还可以包括盖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可以为玻璃盖板、塑料盖板等具有透光功能的盖板。具体地,盖板朝向封装层的表面可以为凹凸表面,从而增加入射光线的利用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包括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第一封装层相对,第二盖板与第二封装层相对。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围成容纳腔;
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底座正对相固定,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相接且与所述主体部形成拐角;
二极管,所述二极管包括二极管主体和管脚,所述二极管主体与所述导电片相邻且与所述底座相固定,所述管脚位于所述拐角处且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弯折部均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定位柱,所述导电片包括缺口部,所述缺口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且所述缺口部的位置与所述弯折部的位置不重叠,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缺口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用于穿过汇流条,所述导向孔在所述底座底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导电片在底座底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具有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延伸的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至少一个灌胶孔,所述灌胶孔在所述底座底面的正投影与所述二极管主体在所述底座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所述灌胶孔在所述底座底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导电片在所述底座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长边和短边,所述二极管主体的轴向与所述长边平行,所述二极管和所述导电片沿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长边和短边,所述二极管主体的轴向与所述长边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所述二极管和所述导电片沿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分别设置于所述二极管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管脚包括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电接触,所述第二管脚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电接触,所述第一管脚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管脚的弯折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脚和所述第二管脚在所述二极管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在所述二极管主体两侧对称设置;或者,所述第一管脚和所述第二管脚在所述二极管主体的两侧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在所述二极管主体的两侧中心对称设置。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盒。
CN202321330862.1U 2023-05-29 2023-05-29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Active CN219938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0862.1U CN219938311U (zh) 2023-05-29 2023-05-29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0862.1U CN219938311U (zh) 2023-05-29 2023-05-29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8311U true CN219938311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504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0862.1U Active CN219938311U (zh) 2023-05-29 2023-05-29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8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9129U (ja) 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
US20180366606A1 (en) Solar cell module
WO2024083174A1 (en) Anti-shading photovoltaic cell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the same
KR20100109322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CN102522460A (zh) 硅基太阳能电池片封装光伏组件的方法
JP200016491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
JP424572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9938311U (zh)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218827173U (zh) 一种集成式光伏组件
US11848392B2 (en) Solar cell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CN210040229U (zh) 太阳能电池串组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US20140332062A1 (en) Solar cell apparatus
KR20150049259A (ko) 정션 박스 및 이를 구비한 태양광 모듈
US10629763B2 (en) Solar cell module
KR101306441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KR101470059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CN221929251U (zh) 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109216475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WO2018157496A1 (zh) 高发电功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1018285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7933779U (zh) 轴向二极管、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7719582U (zh) 轴向二极管、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3461668U (zh) 新型大电流宽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21632581U (zh) 电池串、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21930600U (zh) 一种叠层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