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7786A - 发光性组合物和使用该发光性组合物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 Google Patents

发光性组合物和使用该发光性组合物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7786A
CN102037786A CN2009801186999A CN200980118699A CN102037786A CN 102037786 A CN102037786 A CN 102037786A CN 2009801186999 A CN2009801186999 A CN 2009801186999A CN 200980118699 A CN200980118699 A CN 200980118699A CN 102037786 A CN102037786 A CN 102037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organic
layered product
electroluminescent
transparency electrod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86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7786B (zh
Inventor
永绳智史
森冈孝至
田矢直纪
近藤健
齐藤和惠
岩本祐子
星慎一
松林由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37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7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5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copper, silver or gold
    • C09K11/582Chalcogenides
    • C09K11/584Chalcogenides with zinc or cadmiu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0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aterial in which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s embedd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性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而形成的可以大量生产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发光性组合物在高的生产率的基础上以低成本有效地给予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并且无外加电压时具有所规定的透光性(透明性)。所述发光性组合物含有无机系场致发光体和粘合剂树脂,而且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粘合剂树脂,该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含量为0.5质量份以上且不足100质量份;以及无机系场致发光片,所述无机系场致发光片通过至少依次层压第一透明基材、第一透明电极、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第二透明电极、以及第二透明基材而成,该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由上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形成,所述无机系场致发光片不发光时的550nm波长中的光线透过率为60%以上。

Description

发光性组合物和使用该发光性组合物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性组合物、使用该发光性组合物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电气、电子领域、或者光学领域中的功能元件,已知有通过外加电压而发光的场致发光元件。该场致发光元件一般可以大致划分为在发光层使用了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的无机场致发光元件和使用了有机系场致发光材料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
尤其是使用了通过电流而被激发发光的薄膜材料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为了在低压下得到高亮度的发光,在移动电话显示器、掌上电脑(PDA)、电脑显示器、汽车的信息显示器、TV监视器、或者包括一般照明的广泛的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用途。
另一方面,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可以通过印刷技术在纸、高分子薄膜上形成其的设备,作为要求挠性的发光元件是有效的。另外,与有机系场致发光材料相比,不易得到高亮度的发光,但是长期稳定性良好,并且具有即使在高温等的苛刻的条件下也稳定发光的优点,正在研究在发光层上使用了该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的无机场致发光元件在要求耐候性、耐热性、长期稳定性等的领域中的利用。
作为使用了这样的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的场致发光元件之一,已知有场致发光片。该场致发光片通常具有层压了基材、电极、以及场致发光层的结构,并且在场致发光层上使用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
该场致发光片由于具有耐候性、耐热性、长期稳定性,因此可以用作例如设置在商业大厦的窗户或汽车等上的广告媒体、装饰用媒体、或者防盗用片材等的后退灯用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薄膜状发光体的表面上使用配有显示广告对象的图像的广告牌而进行的广告方法、以及在薄膜状发光体的表面上配置显示广告对象的图像而构成的广告用的广告牌。并且公开了,所述薄膜状发光体为具有一对电极层、以及插入到该电极间的同时通过外加电场而发光的场致发光层的场致发光元件,该场致发光层使用硫化锌、氧化锌等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形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透明薄膜上的透明电极上依次层压发光层、电介质层和背电极而成的场致发光灯。
但是,由于近年来对确保隐私的意识的提高,因此,作为场致发光片的用途,研究了所谓的设置在车辆或大厦、住宅等的建筑物的窗户上的用于保护隐私的部件等,透光性(透明性)也成为场致发光片的重要的性能要求。但是,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发光材料,不具有透光性,例如,在粘贴到窗玻璃等的透明的支撑体上时,不能确认相反侧。
作为使用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来形成场致发光层的方法,一般使用烧结法、激光烧蚀法、分子束外延(MBE)法、或者溅射法或真空蒸镀法等物理气相沉积(PVD)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由于这些方法操作繁杂、使用高价的装置,因此得到的场致发光元件具有免不了成本变高的缺点。
因此,作为改进这些缺点的方法,公开了例如使用将用铜活化硫化锌而成的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和钛酸钡等高电介质材料分别分散在有机粘合剂中而成的涂布材料,通过网版印刷法等在形成于透明薄膜上的透明电极上依次设置场致发光层、电介质层和背电极而成的场致发光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然而,在该技术中,与上述专利文献3表示的技术相比,不需要高价的装置和繁杂的操作,但是,具有工序数多、不适合大量生产的缺点。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55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平7-586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290068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4-190586号公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结构(a)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结构(b)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结构(c)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结构(d)的截面示意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高生产率的基础上、以低成本有效地给予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并且在无外加电压时具有所规定的透光性(透明性)的发光性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而形成的可以大量生产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含有无机系场致发光体和粘合剂树脂,使该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含量为所规定的含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该见解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的发光性组合物、无机系场致发光片、以及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制备方法。
1、一种发光性组合物,其中,该发光性组合物含有无机系场致发光体和粘合剂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粘合剂树脂,该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含量为0.5质量份以上且不足100质量份。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70~5℃。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粘合剂树脂是软化点为30~270℃的热塑性树脂。
4、根据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该发光性组合物还含有抗沉降剂。
5、根据上述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该发光性组合物还含有发光颜色调节剂。
6、根据上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该发光性组合物还含有选自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其中,该无机系场致发光片通过至少依次层压第一透明基材、第一透明电极、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第二透明电极、以及第二透明基材而形成,该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由上述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形成,不发光时的550nm波长中的光线透过率为60%以上。
8、一种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工序(1)或工序(2)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并将该第一层压体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侧与该第二层压体的第二透明电极侧接合,或者将该第一层压体的第一透明电极侧与该第二层压体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侧接合;
工序(1):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二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工序(2):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一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高生产率的基础上、以低成本有效地给予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并且在无外加电压时(不发光时)具有所规定的透光性(透明性)的发光性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而形成的可以大量生产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进行说明。
[发光性组合物]
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的其特征在于,含有无机系场致发光体和粘合剂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粘合剂树脂,该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含量为0.5质量份以上且不足100质量份。作为粘合剂树脂,可优选举出玻璃化温度为-70~5℃的具有粘着性的树脂(以下有时称作“基体树脂”)、或者软化点为30~270℃的热塑性树脂(以下有时只称作“热塑性树脂”)。另外,还可以优选使用玻璃化温度为-70~5℃、且软化点为30~270℃的树脂。
《基体树脂》
重要的是,本发明的发光性树脂组合物中优选使用的基体树脂为:在常温下具有粘着性,在后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与其它层的接合时,可以仅使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与其它层相对挤压而接合,另外,对于后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重要的是具有能够抑制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从端部露出(以下称作“露出性”)的性状的树脂。为了使该基体树脂具有这样的性状,优选其玻璃化温度Tg为-70~5℃,更优选为-60~-15℃,进一步优选为-55~-25℃。Tg在上述范围内时,由于可以维持充分的凝聚力,因此基体树脂不会从端部露出,另外,由于可以得到在常温下能够通过仅挤压在所规定的部件上进行接合的充分的粘着性,因而优选。
在此,玻璃化温度Tg是根据JIS K 7121,使用功率补偿型示差扫描热量测定装置[パ一キンエルマ一社制、装置名称为“Pyrisl DSG”],在-80℃至250℃的温度范围测定外推玻璃化起始温度而求得的值。
作为具有这样的性状的树脂,可举出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硅氧烷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其中可优选举出丙烯酸系树脂。
(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具有粘着性的丙烯酸系树脂,可优选举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酯、与根据所希望而使用的具有羧基等官能团的单体以及其它单体的共聚物,即(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在此,作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例子,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一方面,作为根据所希望而使用的具有官能团的单体的例子,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的乙烯性不饱和羧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单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甲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氨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单烷基氨基烷基酯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其它的单体的例子,可举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的乙烯酯类;乙烯、丙烯、异丁烯等的烯烃类;氯乙烯、偏氯乙烯等的卤化烯烃类;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的苯乙烯系单体;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的二烯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的腈系单体;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的丙烯酰胺类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使用上述丙烯酸系树脂作为基体树脂的情况,为了使其玻璃化温度Tg为-70~5℃的范围,优选以(甲基)丙烯酸酯为主体,适当选择具有官能团的其它单体和除此以外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使之聚合。对共聚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制,无规、嵌段、接枝共聚物均可。另外,分子量优选以重均分子量计为30万以上,更优选为40万至200万。重均分子量在该范围时,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露出性。另外,上述重均分子量为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为了保持所述丙烯酸系树脂的常温下的粘着性,并且抑制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与其它层的接合时的露出性,还可以使交联剂与该丙烯酸系树脂中的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例如羟基、羧基等)反应。作为交联剂,可举出例如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双醛类、羟甲基聚合物、氮丙啶系化合物、金属螯合物等。
另外,还可以在丙烯酸系树脂聚合时使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等的内部交联剂共聚。作为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本发明中的基体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热塑性树脂)
在将该发光性组合物用作片状的发光性部件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中使用的软化点为30~270℃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具有热塑性的性质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优选软化点在30~270℃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在32~250℃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进一步优选在80~240℃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在上述范围内时,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分散性变得良好,能够通过加热容易地进行后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与其它层的接合,因而优选。
在此,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是按照JIS K6863测定的值。
作为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聚酯、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通过环氧化等改性了的各种热塑性弹性体、聚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聚氨酯共聚物、丙烯酸-聚氨酯接枝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树脂、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类、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等。其中,优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无机系场致发光体》
对本发明中使用的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从以往公知的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中适当选择任意的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使用。作为该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可优选举出例如以硫化锌(ZnS)为母材,分别添加了作为发光中心材料的铜、锰、氟化铽、氟化钐、氟化铥的ZnS:Cu、ZnS:Mn、ZnS:TbF3、ZnS:SmF3、ZnS:TmF3;以硫化钙(CaS)为母材,添加了作为发光中心材料的铕的CaS:Eu;以硫化锶(SrS)为母材,添加了作为发光中心材料的铈的SrS:Ce;或者CaCa2S4、SrCa2S4等以碱土类硫化钙等为母材,添加了作为发光中心材料的锰等的过渡金属或铕、铈、铽等的稀土类金属的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等。
其中,优选发绿色光的ZnS:Cu或ZnS:TbF3,发黄橙色光的ZnS:Mn,发红色光的ZnS:SmF3和CaS:Eu,发蓝色光的ZnS:TmF3、SrS:Ce。
进而,还可以举出由掺杂了Sc以外的稀土类元素例如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等的Sc2O3形成的氧化物发光材料。作为掺杂的稀土类元素,优选Ce、Sm、Eu、Tb、Tm。根据掺杂的稀土类元素的种类,发出黄色、比黄色波长长的一侧的红色、比黄色波长短的一侧的绿色或蓝色的光。
在本发明中,这些无机系场致发光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根据需要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中,在所述无机系场致发光体为粒子的情况下,从向粘合剂树脂中均匀分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平均粒径为1~100μm,更优选为10~60μm,进一步优选为20~50μm。
在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中,考虑到发光性、粘着性和经济性的平衡等、并且从得到良好的透光性(透明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要求所述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含量为0.5质量份以上且不足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且不足40质量份,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不足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不足10质量份。
《抗沉降剂》
为了防止场致发光体的沉降、使后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中的场致发光体的分散良好,可以使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中优选含有抗沉降剂。作为该抗沉降剂,可举出例如氧化聚乙烯系、加氢蓖麻油、高级脂肪酸酰胺等,优选的抗沉降剂为油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己酸酰胺、亚油酸酰胺、N,N’-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N,N’-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等的高级脂肪酸酰胺类。
从抗沉降效果和经济性的平衡等的观点考虑,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抗沉降剂的含量以固体成分计通常为0.1~5质量份左右,优选为0.2~4质量份。这些抗沉降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荧光颜色调节剂》
以调节发光颜色为目的,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可以优选含有荧光颜色调节剂。作为荧光颜色调节剂,可以优选举出选自荧光体和颜料中的至少一种。
(荧光体)
本发明的荧光性组合物中使用的荧光体可以根据怎样调节发光颜色来从公知的荧光体中适当选择使用。例如,作为吸收从发光体发出的蓝色至蓝绿色区域的光、并发出绿色区域的荧光的荧光色素,可优选举出2,3,5,6-1H,4H-四氢-8-三氟甲基喹嗪(9,9a,1-gh)香豆素(香豆素153)、3-(2’-苯并噻唑)-7-二乙氨基香豆素(香豆素6)、3-(2’-苯并咪唑)-7-N,N-二乙氨基香豆素(香豆素7)、3-(2’-N-甲基苯并咪唑)-7-N,N-二乙氨基香豆素(香豆素30)等的香豆素系色素;溶剂黄11、溶剂黄116等的萘酰亚胺系色素等。
作为吸收从发光体发出的蓝色至蓝绿色区域的光、并发出红色区域的荧光的荧光色素,可优选举出4-二氰亚甲基-2-甲基-6-(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等的菁系色素;1-乙基-2[4-(对二甲氨基苯基)-1,3-丁二烯基]-嘧啶-高氯酸酯(吡啶1)等的吡啶系色素;罗丹明B、罗丹明6G、罗丹明3B、罗丹明101、罗丹明110、磺酰罗丹明、碱性紫11、碱性红2等的罗丹明系色素;或者噁嗪系色素等。另外,荧光色素还可以是预先将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醇酸树脂、芳香族磺酰胺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以及这些的树脂混合物等进行混合、颜料化而成为了荧光颜料的荧光色素。
从无外加电压时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无机系场致发光体,荧光体的含量优选为1~50质量份,更优选为3~20质量份。这些荧光色素和荧光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颜料)
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中使用的颜料可以根据怎样调节发光颜色来从公知的颜料中适当选择使用。例如,可优选举出钛白、氧化锌、红色氧化铁、朱砂、群青、氧化钴、钛黄、铬黄等的无机颜料;异吲哚满-1-酮、汉撒黄A、喹吖啶酮、永久红4R、酞菁蓝、阴丹士林蓝RS(インダスレンブリ一RS)等的有机颜料等。
从无外加电压时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无机系场致发光体,颜料的含量优选为1~50质量份,更优选为3~20质量份。
《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剂》
以提高发光性组合物的耐候性为目的,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中还可以优选含有选自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
(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从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中适当选择使用。例如,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举出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叔戊基-5’-异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异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异丁基-5’-丙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等的2’-羟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的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等的2,2’-二羟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等的2-羟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苯酯、4-叔丁基-苯基水杨酸酯等的水杨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2-乙基-己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乙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辛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等的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以及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羟基苯基、2-(2,4-二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4-双[2-羟基-4-丁氧基苯基]-6(2,4-二丁氧基苯基)-1,3,5-三嗪、三(羟基苯基)三嗪等的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等。另外,还可优选地举出在苯并三唑骨架中导入了丙烯酰基或者甲基丙烯酰基的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等。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5~20质量份,更优选为1~10质量份。
(红外线吸收剂)
红外线吸收剂可以从有机红外线吸收剂和无机红外线吸收剂等公知的红外线吸收剂中适当选择使用。
作为有机红外线吸收剂,可举出酞菁、萘酞菁、蒽醌、菁化合物(シアニン化合物)、方酸化合物(スクワリリウム化合物)、巯基镍配位化合物(チオ一ルニツケル錯体化合物)、三烯丙基甲烷(トリアリルメタン)、萘醌、蒽醌、以及N,N,N’,N’-四(对二正丁基氨基苯基)-对亚苯基二铵高氯酸盐、亚苯基二铵氯酸盐、亚苯基二铵六氟锑酸盐、亚苯基二铵氟硼酸盐、亚苯基二氟化铵等的胺化合物等。
作为无机红外线吸收剂,可优选举出Sn、Ti、Si、Zn、Zr、Fe、Al、Cr、Co、Ce、In、Ni、Ag、Cu、Pt、Nn、Ta、W、V以及Mo等的金属的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硫化物。其中,可优选举出ITO(铟锡氧化物)、ATO(锑锡氧化物)、SnO2、TiO2、SiO2、ZrO2、ZnO、Fe2O3、Al2O3、FeO、Cr2O3、Co2O3、CeO2、In2O3、NiO、MnO、CuO、WO3等金属氧化物。以提高红外线吸收能力等为目的,还可以在金属氧化物中添加铯(Ce)等的添加剂。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5~20质量份,更优选为1~10质量份。
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除上述以外的各种添加剂,例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粘着剂等。
《发光性组合物的制备》
关于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只要是以所述无机系场致发光体和根据需要使用的抗沉降剂、荧光体、颜料、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为首,使其它各种添加剂均匀分散或溶解在所述粘合剂树脂中的方法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
[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以下对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特征在于,该无机系场致发光片通过至少依次层压第一透明基材、第一透明电极、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第二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基材而形成,该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由上述发光性组合物而形成,不发光时的550nm波长中的光线透过率为60%以上。在此,光线透过率是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株)岛津制作所制“UV-3101PC”)测定的值。
《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二透明基材》
在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中,第一透明基材形成片发光面,第二透明基材成为其相反面。各自优选使用550nm波长中的光线透过率为60%以上的塑料薄膜作为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二透明基材。优选使用550nm波长中的光线透过率为7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的塑料薄膜作为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二透明基材。作为这样的薄膜材料,可举出例如聚酯、聚烯烃、环聚烯烃、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从透明性、成本和通用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聚酯、聚酰胺等。作为聚酯,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酸酯等。另外,作为聚酰胺,可举出全芳香族聚酰胺:尼龙6、尼龙66、尼龙共聚物等。
作为在基材上使用的塑料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通常为1~1000μm,优选为5~500μm,从实用性的方面考虑,为50~200μm。
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二透明基材可以是无色透明的,也可以是有色透明的,但是在不使由后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发出的光散射或衰减等这一点上,优选为无色透明。
另外,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二透明基材可以根据需要在其表面或里面设置防透湿层(气体阻隔层)。作为该防透湿层(气体阻隔层)的材料,优选使用氮化硅、氧化硅等无机物。该防透湿层(气体阻隔层)例如可以通过高频率溅射法等形成。
《第一透明电极》
作为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中的第一透明电极(阳极),只要是具有作为阳极的功能的透明电极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用途从公知的阳极中适当选择。作为其材料,可优选举出例如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有机导电性化合物、或者这些的混合物,优选功函数为4.0eV以上的材料。更具体地,可优选举出掺杂了锑或氟等的氧化锡(ATO、FTO)、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铟锡(ITO)、氧化锌铟(IZO)等的金属氧化物;金、银、铬、镍等的金属;进一步,这些金属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或层压物;碘化铜、硫化铜等的无机导电性物质;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等的有机导电性材料;以及这些与ITO的层压物等。特别优选的第一透明电极是金属氧化物,其中优选ITO。
第一透明电极可以根据从例如印刷方式、涂布方式等的湿式方式;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的物理方式;或者CVD、等离子CVD法等的化学方式等中考虑与所述的电极中使用的材料的适应性而适当选择了的方法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上。例如,在选择ITO作为第一透明电极的材料的情况下,该第一透明电极的形成可以根据直流或高频率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等进行。另外,选择有机导电性化合物作为第一透明电极的材料的情况,可以根据湿式制膜法进行。
作为第一透明电极的厚度,可以根据所述材料适当选择,不能一概而定,但是通常为10~1000nm,优选为20~500nm,更优选为50~200nm。
作为第一透明电极的电阻值,优选为103Ω/□以下,更优选为102Ω/□以下。
第一透明电极可以是无色透明的或有色透明的,优选为无色透明的。另外,为了从该第一透明电极侧移出发光,要求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一透明电极的层压体的在550nm波长中的透光率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该透过率可以根据使用了分光光度计的公知的方法来测定。
《第二透明电极》
作为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中的第二透明电极(阴极),只要是具有作为阴极的功能的透明电极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用途从公知的阴极中适当选择。作为其材料,可优选举出上述第一透明电极中使用的材料。
对第二透明电极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公知的方法进行,与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同样地形成即可。
第二透明电极的厚度,可以根据所述材料适当选择,不能一概而定,但是通常为10~1000nm,优选为20~500nm,更优选为50~200nm。
《无机系场致发光层》
在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中设置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可以通过上述发光性组合物形成。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的形成可以通过在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或者后述的电介质层上涂布发光性组合物,或者通过层压上述片状的发光性部件来进行。这些的形成方法,根据在发光性组合物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的种类、所希望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的厚度等适当选择即可,在发光性组合物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为基体树脂的情况下,优选在发光性组合物中添加溶剂来调节涂布液,并涂布该涂布液。作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乙酮等。另外,粘合剂树脂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优选边加热边进行层压(热层压)。
通过涂布来形成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的情况,对其涂布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刮板涂布法、辊涂法、刮条涂布法、刮刀涂布法、金属型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
这样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的厚度,从透光性(透明性)、与其它层的接合性以及露出抑制性等的观点考虑,通常为0.1~100μm左右,优选为5~90μm,更优选为20~80μm。
另外,在将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作为片状的发光性部件形成的情况下,对其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通过例如使用混炼机将所规定的比例的粘合剂树脂、无机系场致发光体、以及其它添加剂等混炼后,使用挤出机,通过其冲模片状挤出而得到片状的发光性部件,通过将该片状的发光性部件作为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形成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此时,在不将片状的发光性组合物层压在所规定的部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所述挤出机将片状的发光性组合物层压在被层压部件上。
作为混炼机,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螺条式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班伯里密炼机、转鼓、单轴螺杆挤出机、双轴螺杆挤出机、捏合机、多轴螺杆挤出机等。混炼温度通常比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高70~110℃左右,优选为比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高80~100℃的温度。另外,该混炼时,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根据希望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等。
通过混炼机得到的混炼物,通常颗粒化后,利用挤出成形机等,通过冲模挤出成片状,得到片状的发光性部件。在此,在使用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冲模温度通常为比其软化点高30~120℃的温度,优选为比其软化点高70~90℃的温度。
从发光性(亮度)、透光性(透明性)和实用性的观点考虑,这样得到的片状的发光性材料的厚度优选为10~1000μm,更优选为20~5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100μm。
另外,片状的发光性部件的断裂强度优选为1~100MPa。断裂强度在该范围时,即使施加张力也不易切断,可以有效地制备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通过涂布或者通过成为片状的发光性部件,可以适合用于后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中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的形成中。由于通过将该片状的发光性部件用于上述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中,可以在高生产率的基础上、以低成本高效地制备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因此可以进行大量生产。
(电介质层)
在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为了提高发光效率,可以优选在第一透明电极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之间、以及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侧优选设置含有电介质材料的电介质层。
作为电介质材料,可举出例如SiO2、BaTiO3、SiON、Al2O3、TiO2、Si3N4、SiAlON、Y2O3、Sm2O3、Ta2O5、BaTa2O3、PbNb2O3、Sr(Zr、Ti)O3、SrTiO3、PbTiO3、HfO3等的无机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树脂、环氧树脂、偏氟乙烯、丙烯酸系树脂、氰基醋酸纤维素系树脂等。为了赋予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良好的透明性,优选电介质层为透明的,其中,上述中优选SiO2、Al2O3、Si3N4、Y2O3、Ta2O5、BaTa2O3、SrTiO3、PbTiO3等的无机材料。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除上述无机材料以外,还可以优选举出固化性树脂单体、热塑性树脂单体等的有机材料。
电介质层可以通过利用以往公知的涂布法、例如喷涂法或刮板涂布法、辊涂法、刮条涂布法、刮刀涂布法、金属型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进行涂布的方法、或者使用挤出机来涂布使上述电介质材料均匀分散在适当的粘合剂树脂中后的电介质材料组合物而形成。另外,在有机材料的情况下,还可以不使用粘合剂树脂直接进行涂布形成电介质层。
作为在电介质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根据设置电介质层的位置,从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制备的简便性等来看,具有粘着性的树脂是有利的。作为具有粘着性的树脂,可优选举出上述的基体树脂。
另外,作为在电介质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从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考虑,具有热层压性的树脂是有利的。作为具有热层压性的树脂,可优选举出上述的热塑性树脂。
除了上述的发光功率的提高效果以外,在利用交流使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驱动的情况下,在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的电导率过高、难以在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上外加充分的电压的情况下,或者在有由过大电流引起绝缘破坏的可能的情况下等,电介质层还发挥出控制这些的效果。从能良好地发挥出上述效果的观点考虑,该电介质层的厚度通常为0.1~100μm左右,优选为10~50μm。
[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制备方法]
以下,对本发明中涉及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下述工序(1)或工序(2)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并将该第一层压体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侧与该第二层压体的第二透明电极侧接合、或者将该第一层压体的第一透明电极侧与该第二层压体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侧接合。
工序(1):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二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工序(2)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一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分别用如下述的记号来表示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的结构。
即,第一透明基材用“1”表示,第二透明基材用“2”表示,第一透明电极用“E1”表示,第二透明电极用“E2”表示,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用“L”表示。另外,电介质层用“D”表示。
在经过上述工序(1)的方法中,得到1-E1-L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2-E2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L和E2相对挤压并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L-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a)。
另外,在经过上述(2)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L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E1和L相对挤压并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L-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a)。
表示上述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a)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另外,上述工序(1)和工序(2)中的第一层压体的结构、第二层压体的结构和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结构如第1表所示。
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具有电介质层的情况,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下述工序(3)~(12)中的任意一个的层压体制作工序。具体地,无机系场致发光片通过该层压体制作工序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通过第一层压体的电介质层侧、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侧或者第一透明电极侧与第二层压体的第二透明电极侧、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侧或者电介质层侧分别接合而得到。这样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具有包括电介质层的结构。
(3)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电介质层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二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4)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和电介质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5)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一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和电介质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6)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和电介质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二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7)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和电介质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8)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一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电介质层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9)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电介质层、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和电介质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二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10)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电介质层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和电介质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11)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和电介质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电介质层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12)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一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电介质层、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和电介质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在此,(9)~(12)中的第一透明电极侧和第二透明电极侧的电介质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经过上述(3)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D-L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L和E2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D-L-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b)。
在经过上述(4)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D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L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D和L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D-L-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b)。
在经过上述(5)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L-D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E1和D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D-L-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b)。此时,为了使电介质层D与第一透明电极E1接合,优选电介质层D具有粘着性或者热层压性。
在经过上述(6)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L-D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D和E2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L-D-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c)。此时,为了使电介质层D与第二透明电极接合,优选电介质层D具有粘着性或者热层压性。
在经过上述(7)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L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D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L和D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L-D-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c)。
在经过上述(8)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D-L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E1和L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L-D-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c)。
在经过上述(9)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D-L-D’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D’和E2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D-L-D’-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d)。此时,电介质层D和电介质层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为了使电介质层D’与第二透明电极E2接合,优选电介质层D’具有粘着性或者热层压性。
在经过上述(10)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D-L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D’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L和D’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D-L-D’-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d)。此时,电介质层D和电介质层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经过上述(11)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D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D’-L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D和L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D-L-D’-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d)。此时,电介质层D和电介质层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经过上述(12)的工序的方法中,得到具有1-E1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一层压体,得到具有2-E2-D’-L-D的结构的层压体作为第二层压体。通过使E1和D相对挤压或者热层压来接合该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得到具有1-E1-D-L-D’-E2-2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d)。此时,电介质层D和电介质层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为了使电介质层D与第一透明电极E1接合,优选电介质层D具有粘着性或者热层压性。
表示上述得到的具有电介质层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b)、(c)和(d)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分别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另外,经过上述(3)~(12)的工序的方法中的第一层压体的结构、第二层压体的结构和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结构如第1表所示。
[表1]
第1表
Figure BPA00001257397400231
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制备方法不只限制于如上所述的将各层分成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这两份,利用上述制备方法,还可以分成三份~五份,换句话说,可以通过使用三个以上的层压体来制备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另外,在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的形成中使用了片状的发光性部件的情况下,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制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一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二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二层压体,将片状的发光性部件用作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使第一层压体的第一透明电极侧与第二层压体的第二透明电极侧接合。此时,可以通过将粘合剂树脂的热塑性树脂和无机系场致发光体混炼后,通过挤出机挤出成片状而形成片状的发光性部件,将该发光性部件载置在第一层压体的第一透明电极侧和第二层压体的第二透明电极侧之间,经过两个被加热了的辊之间来进行热层压来接合;或者也可以通过挤出机挤出热塑性树脂和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混炼物,使第一层压体的第一透明电极侧与第二层压体的第二透明电极侧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i)通过使用具有粘着性或者热层压性的发光性组合物来形成无机系场致发光层,(ii)进一步,根据需要,通过使电介质层成为具有粘着性或者热层压性的电介质层来极其简便地且生产率良好地制备所希望的结构的无机系场致发光体。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由于具有着这样的特征而适合于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大量生产。
另外,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可以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而大量生产,适合用作例如设置在商业大厦的窗户或汽车等上的广告媒体、装饰用媒体、或者防盗用片材等的后退灯用等。另外,本发明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尤其适合用于所谓的要求其透光性(透明性)并设置在车辆或大厦、住宅等的建筑物的窗户上的用于保护隐私的部件中。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评价方法)
<玻璃化温度Tg的测定>
实施例中得到的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g按照如下所述进行测定。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根据JIS K 7121,使用功率补偿型示差扫描热量测定装置[パ一キンエルマ一社制、装置名称为“Pyrisl DSG”],在-80℃至250℃的温度范围测定外推玻璃化起始温度,求得玻璃化温度(Tg)。
<软化点的测定>
实施例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根据JIS K 6863进行测定。
<亮度的测定>
使用亮度测定装置(コニカミノルタ社制“LS-100”),测定在200V、2000Hz的条件下使无机系场致发光片驱动时的发光亮度。
<片状的发光性部件的断裂强度的测定>
根据JIS K 7127,使用万能引张试验机((株)岛津制作所制、精密万能试验机“岛津オ一トグラフAG-1 20kN”),在试验速度为200m/min的条件下,测定断裂强度。
<透光率的测定>
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株)岛津制作所制“UV-3101PC”)来测定不发光时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550nm波长中的透光率。
<色度值的测定(发光颜色的测定)>
使用色彩亮度计(コニカミノルタ社制“CS-100A”),测定在200V、2000Hz的条件下使无机系场致发光片驱动时的色度,使用色度图(CIE 1931)由得到的发光色度(x、y)的值来决定发光颜色。发光颜色的判断基准如下所述。
蓝色:x的值为0.05-0.25、且y的值为0.05-0.40
白色:x的值为0.25-0.35、且y的值为0.20-0.40
<雾度值的测定>
采用雾度计(日本电色(株)制、“NDH-2000”),根据JIS K7136来测定不发光时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雾度值。
制备例1  带有基材的第一透明电极和带有基材第二透明电极的制作
使用卷绕式溅射装置,对在线速度为0.2米/分钟、氩气和氧气氛围下的腔内压为2.0×10-1Pa的ITO靶外加1500W的电功率,在宽度350mm、厚度100μm的透明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薄膜(帝人デユポン制:Q65FA)上形成膜厚为50nm的ITO透明导电膜,制作带有基材的第一透明电极。另外,卷绕式溅射装置使用ロツク技研工业(株)制磁控管型溅射装置“RS-0549”。另外,与上述同样地另外制作一个带有基材的第一透明电极,将其作为带有基材的第二透明电极。
实施例1
相对于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90/10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70万、Tg=-45℃)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加入由ZnS·Cu形成的EL荧光体(オスラムシルバニア社制、GG25 BlueGreen、平均粒径为27μm)3.3质量份、以及高级脂肪酸酰胺系抗沉降剂(楠本化成制、6900-20X)以固体成分计0.3质量份以及甲苯,使之均匀分散,制备固体成分浓度为34质量%的发光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接着,通过刮板涂布法在制备例1中得到的带有基材的第一透明电极上涂布上述发光性组合物的涂布液,在110℃下干燥2分钟,形成厚度为50μm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制作第一层压体。接着,通过将该第一层压体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面挤压在制备例1中得到的带有基材的第二透明电极上进行接合,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为82.98%,雾度值为8.04,亮度为1.7cd/m2,发光颜色为蓝色。
实施例2-8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由ZnS·Cu形成的EL荧光体为第2表中表示的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来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9
除了在实施例3的发光性组合物的调制中进一步加入0.23质量份的作为发光颜色调节剂的荧光颜料(シンロイヒ(株)制、SEL-101)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来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10
除了在实施例3的发光性组合物的调制中进一步加入4质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チバ·ジヤパン(株)制、“CGL777MPAD”、三(羟基苯基)三嗪化合物、固体成为80质量%)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来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11
除了在实施例3的发光性组合物的调制中进一步加入40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剂(住友金属矿山(株)制、“YMF-01”、含有相对于钨为33摩尔%的铯的复合氧化钨、浓度:10质量%)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来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12
除了在实施例1中未使用抗沉降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来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13
除了在实施例3中未使用抗沉降剂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来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14
除了在实施例7中未使用抗沉降剂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来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15
通过双轴挤出混炼机((株)テクノベル制、“KZW25TWIN-30MG-STM”)在130℃下对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三井·デユポンポリケミカル(株)制、“EVAFLEX EV150”、软化点为34℃)100质量份、由ZnS·Cu形成的EL荧光体(オスラムシルバニア社制、“GGS42Green”、平均粒径为25μm)50质量份混炼,制作颗粒。接着,使用挤出试验机((株)东洋精机制作所制、“ラボプラストミル30C150”),使冲模温度为115℃,将厚度为50μm的片状的发光性部件挤出在制备例1中得到的带有基材的第二透明电极上,形成层压在该第二透明电极上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制作第二层压体。
接着,将该第二层压体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面和制备例1中得到的带有基材的第一透明电极(第一层压体)利用该第二层压体的卷绕部通过在150℃的热层压来接合,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以及片状的发光性部件的断裂强度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16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80/20、玻璃化温度=-34℃、重均分子量为80万)作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17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70/30、玻璃化温度=-23℃、重均分子量为80万)作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实施例18
除了在实施例15中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株)クラレ制、“クラペツトKS710B”、软化点为230℃)代替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混炼温度为315℃、冲模温度为305℃以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以及片状的发光性部件的断裂强度如第2表所示。
比较例1-3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由ZnS·Cu形成的EL荧光体为第2表中表示的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来制作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透光率、雾度值、亮度、以及发光颜色如第2表所示。
[表2]
第2表
Figure BPA00001257397400311
*1、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的含量(质量份)
*2、A:抗沉降剂、B:红色颜料、C:紫外线吸收剂、D:红外线吸收剂
*3、550nm波长中的透过率(%)
实施例中得到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是透光率为60%以上、雾度值不足60、而且亮度为1.5cd/m2、在透光率、雾度值和亮度这一点上平衡性好,是具有良好的性能的片材。另一方面,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含量大的比较例1和2的场致发光片,透光率不足60%,较低;雾度值为60以上,较大;不具有作为场致发光片的充分的性能。另外,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含量小的比较例3的场致发光片,亮度为0.21cd/m2,较低,不具有充分的亮度。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在高的生产率的基础上、以低成本有效地给予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并且在无外加电压时具有所规定的透光性(透明性)。使用了本发明的发光性组合物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尤其适合用于设置在商业大厦的窗户或汽车等上的广告媒体、装饰用媒体或者防盗用片材等的后退灯等;或所谓的要求其透明性并设置在车辆或大厦、住宅等的建筑物的窗户上的用于保护隐私的部件中。

Claims (8)

1.一种发光性组合物,其中,该发光性组合物含有无机系场致发光体和粘合剂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粘合剂树脂,该无机系场致发光体的含量为0.5质量份以上且不足100质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7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粘合剂树脂是软化点为30~270℃的热塑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该发光性组合物还含有抗沉降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该发光性组合物还含有发光颜色调节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其中,该发光性组合物还含有选自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无机系场致发光片,其中,该无机系场致发光片通过至少依次层压第一透明基材、第一透明电极、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第二透明电极、以及第二透明基材而形成,该无机系场致发光层由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性组合物形成,不发光时的550nm波长中的光线透过率为60%以上。
8.一种无机系场致发光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工序(1)或者工序(2)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和第二层压体,并将该第一层压体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侧与该第二层压体的第二透明电极侧接合,或者将该第一层压体的第一透明电极侧与该第二层压体的无机系场致发光层侧接合;
工序(1):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二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工序(2):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材上至少形成第一透明电极来制作第一层压体,另外,通过在第二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和无机系场致发光层来制作第二层压体的层压体制作工序。
CN200980118699.9A 2008-05-22 2009-05-18 发光性组合物和使用该发光性组合物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Active CN102037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4675 2008-05-22
JP2008-134677 2008-05-22
JP2008134677 2008-05-22
JP2008-134675 2008-05-22
JP2009-046584 2009-02-27
JP2009046584A JP5539659B2 (ja) 2008-05-22 2009-02-27 発光性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る無機系電界発光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09/059132 WO2009142173A1 (ja) 2008-05-22 2009-05-18 発光性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る無機系電界発光シート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8526.5A Division CN103906286A (zh) 2008-05-22 2009-05-18 一种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7786A true CN102037786A (zh) 2011-04-27
CN102037786B CN102037786B (zh) 2014-03-19

Family

ID=4134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8699.9A Active CN102037786B (zh) 2008-05-22 2009-05-18 发光性组合物和使用该发光性组合物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CN201410058526.5A Pending CN103906286A (zh) 2008-05-22 2009-05-18 一种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8526.5A Pending CN103906286A (zh) 2008-05-22 2009-05-18 一种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890400B2 (zh)
EP (1) EP2285186B1 (zh)
JP (1) JP5539659B2 (zh)
KR (1) KR101591122B1 (zh)
CN (2) CN102037786B (zh)
TW (1) TWI491310B (zh)
WO (1) WO20091421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87521B2 (en) * 2012-04-23 2016-03-15 Konica Minolta, Inc. Transparent electrod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electrod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JP6387828B2 (ja) * 2012-06-14 2018-09-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電界発光素子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TWI483902B (zh) * 2013-04-03 2015-05-11 國立臺灣大學 製作參雜金屬離子之硫化鋅奈米粒子的方法以及應用其進行光致發暖白光的方法
TW201506323A (zh) * 2013-08-01 2015-02-16 國立臺灣大學 高廣角且高均勻度之白光發光二極體
JP6287627B2 (ja) * 2014-06-25 2018-03-07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光熱変換層、ドナーシート
CN109398611A (zh) * 2017-03-21 2019-03-01 应剑军 一种便于拆卸的船舶用缆绳固定装置
CN109812781B (zh) * 2017-11-21 2021-04-20 黄鸣 发光玻璃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KR102008934B1 (ko) * 2018-11-26 2019-08-08 한국조폐공사 발광 물질을 포함한 플라스틱 제품 및 그 진위 판별 방법
CN111356256A (zh) * 2018-12-20 2020-06-30 亨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延展性的电致发光结构及其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4045A (en) * 1956-08-20 1963-12-10 Thorn Electrical Ind Ltd Photo-conductive translucen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3166687A (en) * 1960-12-30 1965-01-19 Owens Illinois Glass Co Transparent electroluminescent cell and glass block
DE3265547D1 (en) * 1981-04-06 1985-09-26 Kureha Chemical Ind Co Ltd Cyanoethylated olefin-vinyl alcohol copolymer and dielectric material and adhesive comprising the same
EP0314507B1 (en) * 1987-10-30 1998-01-21 Nippon Kasei Chemical Co., Ltd. Pastes for forming a luminescent layer or insulator layer of a dispersion type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a dispersion type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JPH0275194A (ja) 1988-09-09 1990-03-14 Fukuvi Chem Ind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
JPH0758636B2 (ja) * 1990-11-22 1995-06-21 関西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灯
JP2528036B2 (ja) * 1990-12-19 1996-08-28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El素子
JPH0758636A (ja) 1993-08-11 1995-03-03 Fujitsu Ltd 周波数シンセサイザ
US5552668A (en) * 1993-10-15 1996-09-03 Seiko Precision Inc. Self-waterproofing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2795207B2 (ja) * 1994-03-31 1998-09-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686979A (en) * 1995-06-26 1997-11-1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ptical panel capable of switching between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states
EP0875071B1 (en) * 1996-01-16 2005-07-20 World Properties, Inc. Roll coated el panel
JP3189736B2 (ja) * 1996-07-26 2001-07-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複合表示装置
JPH11307265A (ja) 1998-04-20 1999-11-05 Gunze Ltd El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329722A (ja) 1998-05-20 1999-11-30 Toshiba Corp 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elパネル
US6542146B1 (en) * 1999-05-27 2003-04-01 Lear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with mechanical gauge
JP4616469B2 (ja) 2000-12-21 2011-0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製造用の転写材料セット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420167B2 (ja) 2001-05-01 2010-02-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素子
US6833669B2 (en) * 2001-06-25 2004-12-21 E-Lit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large-scale laminated foil-back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material, as well as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mps and strip lamps produced therefrom
JP2004531867A (ja) * 2001-06-27 2004-10-14 ルミムーブ,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制御可能な透明性度を有する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パネル
JP2003015557A (ja) 2001-07-03 2003-01-17 Cost Management Institute Co Ltd 広告方法および看板
US7361413B2 (en) * 2002-07-29 2008-04-22 Lumimove, In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s for its production and use
WO2005079120A1 (ja) 2004-02-18 2005-08-25 Shin-Etsu Polymer Co., Ltd. Elシート及び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
JP4719202B2 (ja) * 2004-02-26 2011-07-06 東芝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照光式スイッチとその製造方法
BRPI0508038A (pt) * 2004-02-26 2007-07-17 Toshiba Materials Co Ltd folha el (eletro-luminescente) iluminadora de comutador e comutador iluminado e aparelho eletrÈnico que utiliza o mesmo
JP4178271B2 (ja) 2004-03-31 2008-11-12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酸化物電界発光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5317251A (ja) * 2004-04-27 2005-1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US8044584B2 (en) * 2004-11-08 2011-10-25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6236925A (ja) * 2005-02-28 2006-09-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分散型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7134121A (ja) * 2005-11-09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光素子
JP2007299606A (ja) * 2006-04-28 2007-11-15 Fujifilm Corp 分散型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
US20070286966A1 (en) * 2006-06-09 2007-12-13 Meng Chen Method of depositing an abrasion-resistant layer onto an electroluminescent plastic window
JP5139660B2 (ja) * 2006-10-12 2013-02-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透視性を有する発光シート、発光性装飾材及び発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20090008879A (ko) * 2007-07-19 2009-0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산형 교류 구동 무기 전계발광 소자의 제조방법 및그로부터 제조된 분산형 교류 구동 무기 전계발광 소자
JP5021701B2 (ja) 2009-08-19 2012-09-1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シート
JP5478147B2 (ja) 2009-08-19 2014-04-23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52432A1 (ja) * 2009-10-29 2011-05-0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性組成物、電界発光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64505B2 (en) 2014-07-01
JP5539659B2 (ja) 2014-07-02
KR20110010616A (ko) 2011-02-01
KR101591122B1 (ko) 2016-02-02
US20120302123A1 (en) 2012-11-29
US8890400B2 (en) 2014-11-18
TWI491310B (zh) 2015-07-01
JP2010003670A (ja) 2010-01-07
TW201004469A (en) 2010-01-16
US20110068681A1 (en) 2011-03-24
WO2009142173A1 (ja) 2009-11-26
EP2285186B1 (en) 2016-03-09
EP2285186A1 (en) 2011-02-16
CN103906286A (zh) 2014-07-02
EP2285186A4 (en) 2012-03-21
CN102037786B (zh)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7786B (zh) 发光性组合物和使用该发光性组合物的无机系场致发光片
CN102067731B (zh) 发光性组合物和使用该发光性组合物的场致发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11148823A1 (ja) 光取り出しシート、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CN103338544A (zh) 一种由碳量子点实现的白色电致发光器件
CN102474936B (zh) 发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KR20010012691A (ko) 전자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5062206A (ja) 装飾発光体
AU750438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same
JP5351559B2 (ja) シート状発光性部材、電界発光シート、シート状発光性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界発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2474940A (zh) 发光片
JP2014160675A (ja) 発光性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る無機系電界発光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84053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2137290A (ja) 光学用2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光学用易接着フィルム
JPH1110769A (ja) 蓄光性蛍光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