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7527B - 卷绕方法、卷绕装置及定子 - Google Patents

卷绕方法、卷绕装置及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7527B
CN102037527B CN2009801186787A CN200980118678A CN102037527B CN 102037527 B CN102037527 B CN 102037527B CN 2009801186787 A CN2009801186787 A CN 2009801186787A CN 200980118678 A CN200980118678 A CN 200980118678A CN 102037527 B CN102037527 B CN 102037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conductor
edge
wind
coil
flattened rectan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86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7527A (zh
Inventor
松下将之
原田健司
雪吹晋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37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7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5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02K15/0442Loop windings
    • H02K15/045Form wound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71Winding coils of special for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5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 H02K15/066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inserte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axis of the slots or inter-polar cha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1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winding or coi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过将扁平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形成线圈(13)的卷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以形成扁绕弯曲部分,使得两个预定的相邻弯曲部分(10a,10b)形成为使得将由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所产生的向外膨凸部分(P)以集中的方式产生于两个扁绕弯曲部分之间的侧边中,并且具有膨凸部分的侧边构成线圈(13)的一对相对侧边中的每一者。

Description

卷绕方法、卷绕装置及定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来形成线圈的技术,具体地,涉及提高线圈的尺寸精度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来,对于安装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上的高输出功率和小尺寸的驱动电动机的需求增加。因此,研究了通过将具有扁平矩形截面的扁平矩形导体(导线)扁绕弯曲来形成线圈的方法。
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于矩形线圈、矩形线圈制造方法以及矩形线圈制造装置的技术。
根据该技术,当扁平矩形导体被扁绕弯曲时,通过使用工具在厚度方向上限制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部分的内周侧,来防止扁绕弯曲部分膨胀或膨凸。
当扁平矩形导体被扁绕弯曲时,通常,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部分的外周侧变得比内周侧长。这是由于由扁绕弯曲操作产生的力施加在扁平矩形导体上拉长扁平矩形导体的外周侧但压缩其内周侧。
结果,扁平矩形导体可能被形成这样的形状,其具有的扁绕弯曲部分的内周侧厚且外周侧薄。当扁平矩形导体的内周侧变厚时,产生向外膨凸部分,相邻的线圈在被安装到定子芯上时由于这样的膨凸部分将相互干扰。通过这样的方法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而形成的线圈在被安装到定子芯上时,上述形状可能损害定子的空间因子。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扁绕弯曲期间,将扁平矩形导体的内周侧限制在预定的宽度内,从而防止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部分的厚度增加。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于扁绕弯曲方法和装置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与专利文献1中一样,包含挤压机构的工具被用来挤压扁绕弯曲部分的内周侧以防止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部分的厚度增加。在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期间由挤压机构通过工具对扁绕弯曲部分的内周侧的这样的施压,可防止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部分在厚度上的增加。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6-288025A
专利文献2:JP2007-74811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和2具有以下问题。
首先,将说明扁平矩形导体10的扁绕弯曲部分10a及其周围部分的尺寸精度劣化的原因,本申请的申请人已经通过实验揭示了该原因。图10是示出了扁平矩形导体10将要被扁绕弯曲的示意图。图11是扁平矩形导体10的扁绕弯曲部分10a的示意图。扁绕弯曲卷绕装置20包括第一导线导引件21,第二导线导引件22,弯曲工具23以及凸缘保持器24。卷绕装置20还包括用于进给扁平矩形导体10的未图示的进给装置以及其他部件。
第一导线导引件21是用于按压扁平矩形导体10外周侧表面的工具。第二导线导引件是用于按压扁平矩形导体10内周侧表面的工具。这些第一和第二导线导引件21和22用来在扁平矩形导体10的宽度方向上引导扁平矩形导体10。第一和第二导线导引件21和22被分开一定距离布置,该距离通过将间隙“A”与扁平矩形导体的最小宽度“W”相加来确定。确定间隙“A”时考虑了扁平矩形导体10的尺寸公差,以防止在向前进给扁平矩形导体10期间磨伤扁平矩形导体10。
当扁平矩形导体10将被扁绕弯曲时,扁平矩形导体10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具有圆柱形状的凸缘保持器24的凸缘的施压。然后使弯曲工具23绕凸缘保持器24转动以使扁平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此时,扁平矩形导体10被压靠保持器24。因此,应力趋向于集中在应力集中部位Sp,并且最大载荷也被施加至此区域。
结果,每次矩形导体10被扁绕弯曲形成扁绕弯曲部分10a时,由于间隙“A”的存在而产生的第一变形部分P1以及由于保持器24的形状而产生的第二变形部分P2被形成在每个弯曲部分10a(即在如图11所示形成线圈的层的每一侧边)的附近形成。事实上,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的变形量不像图10和图11所示的那样大。然而,当线圈被安装在定子1芯中时,那些变形部分P1和P2可能使线圈的空间因子劣化。
专利文献1和2因此针对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部分的内周侧的厚度增大。然而,为了提高扁绕弯曲部分的尺寸精度,仅通过工具来保持或对内周侧加压是不够的。
本发明被设计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具有如下目的:提供卷绕方法、卷绕装置和定子,以减少由不必要的膨凸部分引起的相邻线圈的干扰,该膨凸部分可能当扁平矩形导体被扁绕弯曲时在扁绕弯曲部分产生。
问题的解决方案
(1)为了达到上面的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绕方法,其通过利用一对导线导引件、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以及支撑构件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来形成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的线圈,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以及通过在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所述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另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
(2)为了达到上面的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绕装置,其用于通过利用一对导线导引件、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以及支撑构件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来形成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的线圈,该装置包括:所述支撑部件,其用于在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期间支撑扁平矩形导体的内周;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其是可转动的,并将支撑扁平矩形导体的侧表面;以及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其是可转动的,并将支撑扁平矩形导体的侧表面,并且隔着支撑部件与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相邻地布置,其中,该装置适用于交替地执行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和执行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其中,通过在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并且,通过在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所述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另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
(3)为了达到上面的目的,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子,该定子包括:通过利用一对导线导引件、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以及支撑构件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来形成的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的线圈;以及其中安装有线圈的定子芯,其中,线圈是通过交替地执行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和执行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来形成的,其中,通过在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并且,通过在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所述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另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
发明的有利效果
具有以上配置的卷绕装置可以提供以下操作和效果。
在通过利用一对导线导引件、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以及支撑构件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来形成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的线圈的卷绕方法(1)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以及通过在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所述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另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
在扁平矩形导体被扁绕弯曲的情况下,产生了如“技术问题”部分中说明的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当线圈被安装到定子芯中时,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将干扰定子芯,因而产生使定子的空间因子劣化的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缺点,以如下方式形成线圈:通过在由一对导线导引件保持将要成为短侧边的一部分的同时、由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使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长侧边的一部分绕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并通过在由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保持将要成为短侧边的一部分的同时、由一对导线导引件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长侧边的另一部分绕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由此,线圈被形成为使得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被集中在一个侧边,并且该侧边构成了形成线圈的一层卷绕导体中的一对相对侧边中的每个侧边。因此,线圈被安装在定子芯中,使得这对相对侧边中的一个侧边位于其中布置了线圈端部的定子芯的线圈端部侧。通过将线圈安装在定子芯中来使得这对相对侧边在定子芯的线圈端部侧上,可以改善定子的空间因子。
具有上面的配置的卷绕装置可以提供以下操作和效果。
用于通过利用一对导线导引件、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以及支撑构件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来形成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的线圈的卷绕装置(2)包括:所述支撑部件,其用于在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期间支撑扁平矩形导体的内周;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其是可转动的,并将支撑扁平矩形导体的侧表面;以及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其是可转动的,并将支撑扁平矩形导体的侧表面,并且隔着支撑部件与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相邻地布置,其中,该装置适用于交替地转动第一侧支撑工具和一对导线导引件来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该卷绕装置适用于通过交替地执行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和执行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来形成线圈,其中,通过在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并且,通过在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所述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另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
在这种情况下,与(1)一样,交替地操作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和一对导线导引件以通过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来形成线圈,使得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集中在一个侧边并且该侧边构成线圈的一对相对侧边中的每个侧边。线圈被安装在定子芯中使得这对相对侧边被布置在定子的端部。因此,可以改善定子的空间因子。
具有上面的配置的定子可以提供以下操作和效果。
在定子(3)中,定子包括:通过利用一对导线导引件、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以及支撑构件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来形成的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的线圈;以及其中安装有线圈的定子芯,线圈是通过交替地执行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和执行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来形成的,其中,通过在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并且,通过在由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保持将要成为所述短侧边的所述一部分的同时、由所述一对导线导引件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另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弯曲,来执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扁绕弯曲。
线圈在这对相对侧边中的每个侧边中具有膨凸部分,并且被安装在定子芯中使得这种具有膨凸部分的侧边被布置在定子的端部上,从而允许定子的空间因子的改善。这样的线圈可以通过卷绕方法(1)和卷绕装置(2)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优选实施例的扁绕弯曲卷绕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实施例的扁绕弯曲卷绕装置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3是图2示出的装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将线圈安装在定子芯中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实施例的由扁绕弯曲卷绕装置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实施例中由第一导线导引件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线圈被安装在定子芯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由申请人进行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将扁平矩形导体扁绕弯曲的示意图;并且
图11是由申请人所研究过的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扁平矩形导体
10a  扁绕弯曲部分
13   线圈
20   扁绕弯曲卷绕装置
21   第一导线导引件
22   第二导线导引件
23   弯曲工具
24   凸缘保持器
24a  凸缘
24b  轴
25   导线导引件
30  夹紧单元
40  导线进给机构
50  用于弯曲的伺服电机
51  用于夹紧的伺服电机
52  第一齿轮
53  第二齿轮
54  转动单元
A   间隙
P1  第一变形部分
P2  第二变形部分
R   半径
W   最小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给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图1是扁绕弯曲卷绕装置(下面,也简化称为“卷绕装置”)20的示意图。图2是该卷绕装置20的示意性剖视图。
卷绕装置20包括第一导线导引件21,第二导线导引件22,弯曲工具23以及凸缘保持器24。装置20还包括夹紧单元30以及导线进给机构40。第一导线导引件21、第二导线导引件22、导线导引件25以及导线进给机构40被放置在共同的可动基座57上。
第一导线导引件21被放置在将被扁绕弯曲的矩形导体10的弯曲方向上的外周侧,以支撑矩形导体10的侧表面。换言之,第一导线导引件21位于将要形成的线圈13的外周侧。作为具有扁平矩形截面的导线,矩形导体10由诸如铜和铝之类的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金属制成,并且覆盖有绝缘膜或绝缘层。
第二导线导引件22是固定到卷绕装置20上的构件并且被放置在矩形导体10的弯曲方向上的内周侧。换言之,第二导线导引件22适于向与通过卷绕矩形导体10将形成的线圈13的内周侧对应的部分施压。第二导线导引件22(在图1中很难看到)在线圈13的内周侧以与矩形导体10的厚度对应的长度突伸,以支撑矩形导体10的侧表面。
矩形导体10被允许在第一导线导引件21和第二导线导引件22之间通过。为此,第一和第二导线导引件21和22以如下所述的距离间隔开:该距离由矩形导体10的最小宽度“W”与考虑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公差而确定的间隙“A”的和来确定。
弯曲工具23是用于将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的机构。如图2所示,通过从用于弯曲的伺服电机50传送的驱动力,使该工具23绕凸缘固定器24转动。伺服电机50的动力被传递到第一齿轮52和第二齿轮53,然后经过以可转动的方式受到轴承支撑的转动元件54等被传递到弯曲工具23。
弯曲工具23被放置为与矩形导体10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因此,弯曲工具23的转动会对矩形导体10施加力。在这个实施例中弯曲工具23的转动角度被设置为90度+α度。
可动基座57设置有未示出的转动机构,使其可在与弯曲工具23相反的方向上以90度+α度转动。该转动机构仅被配置为利用伺服电机等以必要的角度转动基座57。
可动基座57包括第一导线导引件21,第二导线导引件22,导线导引件25,夹紧单元30以及导线进给机构40,所有这些部件都与基座57的转动相关联地移动。
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局部放大视图并且示出了矩形导体10被凸缘24a施压的状态。凸缘保持器24具有凸缘24a和轴24b。轴24b被连接到用于夹持的伺服电机51。此外,轴24b可向图2中的下方移动以使凸缘24a在厚度方向上压靠矩形导体10的侧表面(图3中的上表面),从而将矩形导体挤压为恒定的厚度。注意,轴24b设置有未示出的止动器,用于限制超过固定量的向下运动。
卷绕装置20被固定到基座55。导线导引件25用于在厚度方向上对矩形导体10施压并且保护矩形导体10以免脱离装置20。
夹紧单元30具有沿着厚度方向对矩形导体10施压以保持矩形导体10不运动的功能。导线进给机构40具有在前进方向上以预定量(距离)进给矩形导体10的功能。该进给机构40由伺服电机控制,以增加或减少在卷绕出线圈13时矩形导体10的进给量。如上所述,夹紧单元30和导线进给机构40被放置在可动基座57上并随基座57的转动而运动。
图4是线圈13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在定子芯130中安装线圈13的方式的立体图。图6是定子150的立体图。线圈13是如下所述形成的线圈:利用卷绕装置20通过将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以形成多个层(匝)并且每层都具有一对短侧边和一对长侧边。线圈13具有第一末端13a和第二末端13b,每个末端都以预定长度从被卷绕部分伸出,其中一个末端是卷绕开始端并且另一个末端是卷绕完成端。线圈13卷绕成近似梯台形,使得靠近第一末端13a的层与靠近第二末端13b的层相比,具有更长的短侧边。线圈13的短侧边形成线圈端部13c,其在线圈13被安装到定子芯130中时,被放置成分别从定子芯130的两个端面凸出。
线圈13将被安装到定子芯130中。具体地,线圈13被安装到如图5所示的定子芯130所形成的齿部131。定子芯130通过将由冲压工艺冲压出的多个电磁铁板层叠来形成。定子芯130包括齿部131和槽部132,其中每个齿部131从定子芯130的内周向内突伸,并且槽部132形成在齿部131之间,使得齿部131和槽部132交替布置。
线圈13被安装到定子芯130的齿部131上,然后将第一末端13a和第二末端13b电连接以形成发挥电机定子150功能的电磁电路。
定子150形成为三相电机的定子。因此,线圈13通过未示出的母线连接,并且其后提供U相端子141U,V相端子141V和W相端子141W。定子芯130的两个端面都被树脂模制部(树脂模制部分145)覆盖以保护从定子芯13的端面突伸出的线圈13、母线以及其他部件。树脂模制部分145不排除使用包括固化清漆在内的保护方法。
下面,将描述扁绕弯曲卷绕装置20的操作。图7是示出了利用弯曲工具23将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的步骤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了利用第一导线导引件21将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的另一步骤的示意图。
首先,进行用于制作线圈13的一层的长侧边的长侧边进给操作。导线进给机构40被启动,以对应于长侧边的长度从其上卷绕有矩形导体10的卷线筒(未示出)解开并朝向凸缘保持器24进给矩形导体10。具体地,导线进给机构40夹紧矩形导体10并且以与将形成的线圈13的长侧边对应的长度进给。进给以后,夹紧单元夹紧矩形导体10。导线进给机构40然后松开矩形导体10并且返回到预定位置。
继续,凸缘保持器24向下移动以将凸缘24a压靠矩形导体10。凸缘保持器24不能超过预定位置地向下移动,因此凸缘24a的下表面被保持在距离保持工作台56的上表面的预定距离(间隙)处。该距离被设置为几乎等于矩形导体10的厚度。因此,矩形导体10被夹持在凸缘24a和保持工作台56之间。
在此状态下,使弯曲工具23转动。该转动角度是90度+α度。弯曲工具23支撑矩形导体10的侧表面,因此矩形导体10在被压靠轴24b的同时被扁绕弯曲。
为了将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90度,有必要考虑矩形导体10的回弹。由诸如铜和铝之类的相对软的金属制作的矩形导体10在弹性范围内具有变形容许量。因此,弯曲后的矩形导体10将回弹一些角度。因此,矩形导体10的弯曲角度以额外的角度(α)被调节以使扁绕弯曲部分10a形成为90度。矩形导体10沿着轴24b的外周被弯曲,因此矩形导体10的扁绕弯曲部分10a的内周的直径等于轴24b的外径。
然后,凸缘保持器24向上移动以松开矩形导体10。弯曲工具23被返回到各预定位置(原始位置)。然后,夹紧单元30松开矩形导体10并且导线进给机构夹紧矩形导体10。
随后,进行用于制作线圈13的一层的短侧边的短侧边进给操作。导线进给机构40被启动来以与线圈13的短侧边对应的长度使矩形导体10朝向凸缘保持器24进给。具体地,导线进给机构40夹紧矩形导体10并且使矩形导线10以与将形成的线圈13的短侧边对应的距离进给。然后,夹紧单元30夹紧矩形导体10,并且另一方面,导线进给机构40松开矩形导体10并且返回到预定位置。
之后,凸缘保持器24向下移动以使凸缘24a压靠矩形导体10。凸缘保持器24a不能超过预定位置地向下移动,因此凸缘24a的下表面被保持在距离保持工作台56的上表面的预定位置处。该距离被设置为几乎等于矩形导体10的厚度。因此,矩形导体10被夹持在凸缘24a和保持工作台56之间。
在此状态下,使可动基座57转动,从而移动第一导线导引件21。转动角度与弯曲工具23一样是90度+α度。第一导线导引件21与矩形导体10的侧表面相接触地进行移动。因此,矩形导体10在被压靠轴24b的同时被扁绕弯曲,从而形成扁绕弯曲部分10b。
矩形导体10沿着轴24b的外周被弯曲,因此矩形导体10的扁绕弯曲部分10b的内周的直径等于轴24b的外径。注意,根据将形成线圈13的短侧边还是长侧边,矩形导体10以不同的进给量(距离)进给,并且用于短侧边的矩形导体10的进给量逐匝(层)改变,以将线圈13形成为近似梯台形。这样,矩形导体10被扁绕弯曲并最终形成线圈13。
如上配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如下操作和效果。
第一个效果是提供如下所述的定子结构:相邻的线圈不会由于在扁绕弯曲部分产生的不必要的膨凸而相互干涉。
在用于通过将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来形成线圈的本发明的卷绕方法中,在矩形导体10的两个相邻位置形成了两个弯曲部分10a和10b,使得将由矩形导体10的扁绕弯曲产生的向外膨凸部分P以集中的方式产生在两个相邻位置之间的侧边中(在该实施例中,产生在形成每个线圈13的线圈端部13c的短侧边中的每一个短侧边中),并且各具有膨凸部分P的侧边形成为线圈13的每一层(匝)的一对相对侧边。
图9是示出了线圈13被安装在定子芯130中的状态的示意性视图。在由上述步骤中执行的扁绕弯曲形成的线圈13中,膨凸部分P形成在短侧边部分10c中,短侧边部分10c形成线圈端部13c,其在图9中是上侧的一个端部。第一和第二导线导引件21和22之间的间隙,是通过如图10所示的将间隙“A”与最小宽度“W”相加来界定的。该间隙比矩形导体10的实际宽度要宽,可能会导致矩形导体10的变形,从而形成膨凸部分P。换言之,膨凸部分是由于如图11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的发生而产生的。
当形成第一扁绕弯曲部分10a时,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将由于如上所述以及在“技术问题”部分中所解释的间隙“A”的存在而产生。类似地,当形成第二扁绕弯曲部分10b时,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将被产生。
当形成第二扁绕弯曲部分10b时,弯曲工具23作为如图8所示的固定边以支撑矩形导体10的外周侧表面。弯曲工具23,正如第一导线导引件21,必须被定位以在进给期间不干扰矩形导体10,因此弯曲工具23在扁绕弯曲形成第二扁绕弯曲部分10b期间,被返回到原始位置。因此,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容易被形成为与在第一扁绕弯曲部分10a中的那些相似的形状。
然而,由弯曲工具23和第一导线导引件21交替地弯曲矩形导体10,使得膨凸部分P可以在线圈13的每个线圈端部13c(每个短侧边部分10c)中产生,如图9所示。
在线圈13被安装在定子芯130中的情况下,定子芯130的线圈端部将不影响定子150的空间因子。因此线圈13的期望尺寸精度较低。因此,即使膨凸部分P被布置在定子芯130的线圈端部侧,也不会对定子150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被形成在线圈的将被插入到槽132中的部分(侧边)中,则如在“技术问题”部分中所说明的,空间因子将劣化。
因此,将由卷绕装置20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变形部分P1和P2集中在每个线圈端部13c(每个短侧边部分10c)中,使得膨凸部分P形成在线圈13的一对相对侧边中的每个侧边中。另一方面,线圈13的每一层的将被插入到槽132中的长侧边被保持为无变形的直线形式,从而促成槽132中的空间因子的改善。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本发明可能以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特征的其他具体形式来实施。
例如,虽然上面的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说明了卷绕装置20的结构,但可以改变诸如形状和动力之类的装置设计。再例如,考虑到可动基座57的转动,期望使夹紧单元30和导线进给机构40尽量相互靠近。因此,夹紧单元30和导线进给机构40可以更优化的布局来布置。

Claims (3)

1.一种卷绕方法,其通过利用导线导引件(21)、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23)、以及支撑构件(24)将扁平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来形成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10c)的线圈(13),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通过在进行长侧边进给操作之后使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23)转动,而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10)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24)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一弯曲部分(10a)的扁绕弯曲;以及
第二步骤:通过在进行短侧边进给操作之后使所述导线导引件(21)转动,而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10)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另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24)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二弯曲部分(10b)的扁绕弯曲;并且
交替地执行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二步骤,使得将由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所产生的向外膨凸部分(P)以集中的方式产生于所述线圈(13)的位于所述弯曲部分中预定的相邻两个弯曲部分(10a,10b)之间的侧边中,并且具有所述膨凸部分的所述侧边构成所述线圈的一对相对侧边中的每一者。
2.一种卷绕装置(20),其用于通过利用导线导引件(21)、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23)、以及支撑构件(24)将扁平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来形成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10c)的线圈(13),所述装置包括:
所述支撑构件(24),其用于在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期间支撑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内周;
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23),其是可转动的,并将支撑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侧表面;以及
所述导线导引件(21),其是可转动的,并将支撑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所述侧表面,并且隔着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相邻地布置,
其中,所述装置适用于交替地执行
第一步骤:通过在进行长侧边进给操作之后使所述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23)转动,而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10)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24)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一弯曲部分(10a)的扁绕弯曲;以及
第二步骤:通过在进行短侧边进给操作之后使所述导线导引件(21)转动,而使所述扁平矩形导体(10)的将要成为所述长侧边的另一部分绕所述支撑构件(24)的外周弯曲,来执行第二弯曲部分(10b)的扁绕弯曲;使得
将由所述扁平矩形导体的扁绕弯曲所产生的向外膨凸部分(P)以集中的方式产生于所述线圈(13)的位于所述弯曲部分中预定的相邻两个弯曲部分(10a,10b)之间的侧边中,并且具有所述膨凸部分的所述侧边构成所述线圈的一对相对侧边中的每一者。
3.一种定子(150),包括:通过利用导线导引件(21)、第一侧表面支撑工具(23)、以及支撑构件(24)将扁平矩形导体(10)扁绕弯曲来形成的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10c)的线圈(13);以及其中安装有所述线圈的定子芯(130);
其中,
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来形成所述线圈(13)。
CN2009801186787A 2008-05-21 2009-04-20 卷绕方法、卷绕装置及定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7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2730 2008-05-21
JP2008132730A JP4831125B2 (ja) 2008-05-21 2008-05-21 巻線方法、巻線装置、及び固定子
PCT/JP2009/058222 WO2009142097A1 (en) 2008-05-21 2009-04-20 Winding method, winding apparatus, and sta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7527A CN102037527A (zh) 2011-04-27
CN102037527B true CN102037527B (zh) 2013-02-13

Family

ID=4102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867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7527B (zh) 2008-05-21 2009-04-20 卷绕方法、卷绕装置及定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48826B2 (zh)
EP (1) EP2301050B1 (zh)
JP (1) JP4831125B2 (zh)
KR (1) KR101155796B1 (zh)
CN (1) CN102037527B (zh)
WO (1) WO20091420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5871B1 (en) * 2010-07-23 2013-11-05 Christopher Moore Modular component electric machine
CN102110525B (zh) * 2010-12-23 2012-07-11 株洲南方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扁绕机成型方法
JP5641136B2 (ja) * 2011-04-05 2014-12-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定子、固定子製造方法、及び巻線用平角導体
DE102011083128A1 (de) * 2011-09-21 2013-03-21 Matuschek Meßtechnik GmbH Elektromotor
JP2013191356A (ja) * 2012-03-13 2013-09-26 Hitachi Cable Ltd 絶縁電線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たコイル
DE112013004301T5 (de) * 2012-08-31 2015-05-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reh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CN104412494B (zh) * 2012-10-31 2017-03-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线圈以及旋转电机
DE112013006861T5 (de) * 2013-03-22 2015-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to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von
KR101530625B1 (ko) * 2013-12-30 2015-06-23 (주)창성 평타권선 제조장치
GB2539169B (en) * 2015-03-19 2018-06-27 Nidec Sr Drives Ltd Windings for electrical machines
JP2018002105A (ja) * 2016-07-08 2018-01-11 Ntn株式会社 電動式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6653163B (zh) * 2016-11-22 2018-08-24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6224837A1 (de) 2016-12-13 2018-06-1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erfahren zur Biegeumformung von Strangprofilen
JP6544349B2 (ja) * 2016-12-27 2019-07-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平角線の曲げ加工装置
JP6909243B2 (ja) * 2019-01-16 2021-07-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電線
JP7147628B2 (ja) * 2019-02-25 2022-10-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JP7111048B2 (ja) * 2019-04-08 2022-08-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WO2020255614A1 (ja) * 2019-06-17 2020-12-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ステータ、ロータ、モータ並びに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10385383A (zh) * 2019-07-26 2019-10-29 珠海市赛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弯脚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0896A1 (en) * 2004-01-28 2006-10-1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winding assembly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production system of winding assembly
EP1914866A2 (en) * 2006-10-19 2008-04-23 Hitachi, Ltd. Stator winding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8851A (ja) * 1986-12-12 1988-06-21 Hitachi Ltd 帯状金属板の連続巻線装置
DE10119776A1 (de) * 2000-04-27 2001-11-08 Denso Corp Stator einer Drehfeld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3669485B2 (ja) * 2000-12-15 2005-07-06 Tdk株式会社 平角線の巻線方法
JP3741037B2 (ja) * 2001-12-03 2006-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86330B2 (ja) * 2002-03-07 2007-10-03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US20040046476A1 (en) * 2002-05-14 2004-03-11 Raffaele Becherucci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omponent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3775349B2 (ja) * 2002-06-03 2006-05-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の製造方法、巻線構造および巻線の製造方法
JP3734166B2 (ja) * 2002-06-25 2006-01-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セグメント順次接合ステータ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80860A (ja) * 2002-08-12 2004-03-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モーター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894483B2 (ja) * 2002-09-04 2007-03-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巻線部材および巻線組立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巻線部材の製造装置
JP3960216B2 (ja) * 2002-12-05 2007-08-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
JPWO2004062065A1 (ja) * 2002-12-26 2006-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固定子巻線の製造方法
US6965183B2 (en) * 2003-05-27 2005-11-15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Architecture for electric machine
JP3975987B2 (ja) * 2003-08-29 2007-09-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る電機子
JP2006130550A (ja) * 2004-11-09 2006-05-25 Sanwa Denko Kk 電線ベンダー
JP2006149049A (ja) * 2004-11-18 2006-06-08 Denso Corp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4059888B2 (ja) * 2005-03-31 2008-03-12 三映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矩形状コイ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矩形状コイルの製造装置
JP2006295106A (ja) * 2005-07-21 2006-10-26 Selco Co Ltd 空芯コイルおよび空芯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4616131B2 (ja) * 2005-09-09 2011-01-19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エッジワイズコイル巻線方法及び装置
DE102005059846A1 (de) * 2005-12-15 2007-06-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DE112007001155B4 (de) * 2006-05-11 2020-07-16 Tamura Corp. Verfahren zum Bilden einer Spule
JP4878002B2 (ja) * 2006-07-06 2012-02-15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電磁機器
JP2008035603A (ja) * 2006-07-27 2008-02-14 Showa Corp 回転電機
JP4626623B2 (ja) 2007-03-12 2011-0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平角材のエッジワイズ曲げ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JP4656134B2 (ja) * 2007-11-29 2011-03-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JP4760825B2 (ja) * 2007-12-26 2011-08-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ッジワイズ巻線方法、及びエッジワイズ巻線装置
JP4506895B2 (ja) * 2008-04-07 2010-07-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波巻きステータ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5131561B2 (ja) * 2009-03-13 2013-01-3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コイル製造方法、コイル製造装置、及びコイル
JP5131560B2 (ja) * 2009-03-13 2013-01-3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コイル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0896A1 (en) * 2004-01-28 2006-10-1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winding assembly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production system of winding assembly
EP1914866A2 (en) * 2006-10-19 2008-04-23 Hitachi, Ltd. Stator winding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84639A 2002.06.28
JP特开2006-288025A 2006.10.19
JP特开2006-295106A 2006.10.26
JP特开2007-74881A 2007.03.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42097A1 (en) 2009-11-26
US20110057537A1 (en) 2011-03-10
KR20100133496A (ko) 2010-12-21
JP4831125B2 (ja) 2011-12-07
EP2301050B1 (en) 2014-03-12
CN102037527A (zh) 2011-04-27
KR101155796B1 (ko) 2012-06-12
US9748826B2 (en) 2017-08-29
EP2301050A1 (en) 2011-03-30
JP2009283591A (ja) 200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7527B (zh) 卷绕方法、卷绕装置及定子
EP2833525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oil end
US9613750B2 (en) Segmented-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193676B2 (en)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oil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20100026133A1 (en) Coil production method, coil of motor, and stator of motor
US7624493B2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 winding assembly of a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2007037313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4506895B2 (ja) 波巻きステータ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US10594182B2 (en)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ator
US8225491B2 (en)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600580B2 (ja) 固定子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5472057B2 (ja) 固定子巻線の巻回方法,固定子巻線の巻回装置及び固定子巻線の製造装置
US10622872B2 (en) Conductor sha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197107B2 (en) Stat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and flat conductor for winding
CN111512527B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WO2011055438A1 (ja)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製造方法
JP2011050215A (ja)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2014135857A (ja) セグメント製造方法、及びセグメント製造装置
JP4475108B2 (ja) セグメント式ステータ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312350A (ja) 予備成形された多角形環状巻線を用いた蛇行環状巻線コイル成形手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