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969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35969A CN102035969A CN201010284997XA CN201010284997A CN102035969A CN 102035969 A CN102035969 A CN 102035969A CN 201010284997X A CN201010284997X A CN 201010284997XA CN 201010284997 A CN201010284997 A CN 201010284997A CN 102035969 A CN102035969 A CN 1020359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original text
- lid
- text platform
- platform l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150111223 ADF9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40000009087 Crescentia cujet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5983 Crescentia cuje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9797 Lagenaria vulga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5—Holders for originals or exposure plate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22—Media holders, covers, supports, backgrounds;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placing of the mediu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机体上直列状地配设四个安装部。使重量不同的第一及第二稿台盖的支承部的间隔尺寸不同。并且,能够使用安装部将第一稿台盖安装到机体上,并使用安装部将第二稿台盖安装到机体上。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2009年9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227692号的优先权,并在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机体的上方具备静电复印机的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关于对图像读取部的原稿读取面进行开闭的稿台盖的安装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中,在同一机种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体上安装规格不同的稿台盖,但该技术已被公知文献公开。在公知文献中,即使在规格不同的稿台盖被安装到机体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稿台盖之间共用用于检测稿台盖的关闭角度的传感器单元。此外,能够将由传感器单元检测的稿台盖的关闭角度设定为同一角度。在该公知文献中,作为规格不同的稿台盖的具体例子,举出了仅起到压住原稿的作用的稿台盖、以及除了压住原稿之外还具备读取图像的编辑功能的稿台盖等。
在以有无上述读取图像的编辑功能或者有无自动原稿输送部的方式、将重量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稿台盖安装在同一机种的机体上的情况下,在以往需要变更支承稿台盖的支承结构。具体而言,在以往,通过对支承稿台盖装载部的金属制的支承框架进行交换,来应对该情况。因此,支承框架的交换较烦杂,难以作业效率良好地进行稿台盖的安装作业和交换作业。因此,希望确立一种安装结构,不需要支承框架的交换,能够作业效率更好且更迅速地进行稿台盖的安装作业及交换作业。
并且,在以前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的问题为,需要以能够交换支承框架的方式开发机体的整体结构,装置整体的设计自由度下降。并且,还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设计以及准备多种框架,无法避免部件个数增加,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不需要构成机体的支承框架的交换作业,能够作业效率良好且迅速地交换各种规格的稿台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不需要准备多种支承框架,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能够削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成本。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图像读取部,设置在机体的上方,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稿台盖,具有一对支承部以及盖主体,该一对支承部具备铰链部件,该盖主体经由上述铰链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开闭,而对位于上述图像读取部的最上面的原稿读取面进行开闭;以及安装部,与上述原稿读取面相邻接地设置在上述机体的上方,用于将上述支承部安装到该机体上。
在上述机体上直列状到配设有三个以上的安装部。并且,重量及上述支承部的间隔尺寸不同的第一稿台盖及第二稿台盖这两种稿台盖,使用从上述三个以上安装部中选择的两个安装部而安装到该机体上。
在上述机体上,与上述原稿读取面相邻接地设置有稿台盖装载部,该稿台盖装载部具有指向上方的底面。上述安装部,从上述稿台盖装载部的底面向上方延伸,形成为在上方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上述支承部具备落入装载到上述安装部中的柱状的支承体。并且,使构成上述两种稿台盖的各支承体的外形尺寸相互不同,并对应于上述支承体的外形尺寸,使中空筒状的上述安装部的内形尺寸不同。
能够采用如下方式:在上述中空筒状的安装部之外,在上述稿台盖装载部上能够装卸地设置有金属制的安装部。并且,第三稿台盖构成为能够安装到上述机体上,该第三稿台盖具备通过小螺钉固定在上述金属制的安装部上的金属制的支承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图像读取部,设置在机体的上方,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稿台盖,具有一对支承部以及盖主体,该一对支承部具备铰链部件,该盖主体经由上述铰链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开闭,而对位于上述图像读取部的最上面的原稿读取面进行开闭;以及安装部,与上述原稿读取面相邻接地设置在上述机体的上方,用于将上述支承部安装到该机体上。
在上述机体上,与上述原稿读取面相邻接地设置有稿台盖装载部,该稿台盖装载部具有指向上方的底面。在上述稿台盖装载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结构,由用于装载不具备自动原稿输送部的第一稿台盖的两个中空筒状的安装部构成;和第二安装结构,由用于装载具备自动原稿输送部的第二稿台盖的两个中空筒状的安装部构成。
构成上述第二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间隔尺寸被设定为比构成上述第一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间隔尺寸大,上述第一稿台盖的支承部的外形尺寸被设定为比上述第二稿台盖的支承部的外形尺寸小。并且,与上述第一稿台盖及第二稿台盖的支承部的外形尺寸相对应,构成上述第一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内形尺寸被设定为比构成上述第二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内形尺寸小。
能够采用如下方式:除了上述第一稿台盖及第二稿台盖以外,第三稿台盖构成为能够安装到上述机体上。在上述稿台盖装载部上,在构成上述第一安装结构及第二安装结构的中空筒状的安装部之外,用于安装上述第三稿台盖的金属制的安装片能够装卸地设置在该稿台盖装载部上。并且,上述第三稿台盖具备通过小螺钉固定在上述金属制的安装片上的金属制的支承部。
能够采用如下方式:第一装饰盖以及第二装饰盖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机体进行安装,该第一装饰盖在与构成上述第一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合计两个开口部,上述第二装饰盖在与构成上述第二安装机构的两个安装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合计两个开口部。在上述第一装饰盖或第二装饰盖上,设置有允许插通用于安装上述第三稿台盖的小螺钉的开口。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机体上直列状地配设了三个以上的安装部。此外,使重量不同的第一稿台盖及第二稿台盖上的一对支承部的间隔尺寸不同。此外,能够使两个稿台盖使用从上述三个以上的安装部中选择的两个安装部而安装到机体上。因此,仅通过预先将三个以上的安装部的支承结构(机体的支承框架的结构)构成为能够对应于最重的稿台盖,由此不需要如以往方式那样进行支承框架的交换,即使重量较大的稿台盖也能够将其安装到机体上。此外,由于能够省略安装稿台盖时的支承框架的交换作业,因此能够迅速且作业效率良好地进行稿台盖的安装作业。不需要准备多种支承框架,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能够削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成本。
即,一般在不具备ADF的轻量的稿台盖(例如第一稿台盖)中,盖整体的重心位置与开闭原稿读取面的盖主体的重心位置大致一致。因此,两个支承部从盖主体的左右方向两侧端隔开大致均等的距离设置的情况较多。
相对于此,在具备ADF的重量较大的稿台盖(例如第二稿台盖)中,盖主体的外形尺寸比上述不具备ADF的第一稿台盖的盖主体大。此外,盖整体的重心位置取决于ADF在盖主体上的安装位置,无法避免比盖主体的重心位置向ADF侧偏移。因此,在第二稿台盖中,一个支承部设置在ADF的侧方、另一个支承部设置在盖主体的左右方向另一端侧的情况较多。
如此,根据有无ADF,盖主体的外形形状变得大小不同,此外,不具备ADF的稿台盖的支承部的位置及两个支承部的间隔尺寸、与具备ADF的稿台盖的支承部的位置等不同。为了对应于由以上那样的有无ADF引起的支承部的位置或间隔尺寸的不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地,能够在机体上直列状地配设三个以上的安装部,使两个稿台盖使用两个安装部而安装到机体上。因此,不需要以往方式那样的安装部的支承框架的交换作业,能够迅速且作业效率良好地进行稿台盖的安装作业及交换作业。不需要准备多种支承框架,而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并能够削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成本。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安装部为形成在稿台盖装载部上的中空筒状,并根据构成支承部的支承体的外形尺寸的大小,使安装部的内形尺寸大小不同。由此,仅通过使支承体落入到安装部中,就能够将稿台盖顺利且可靠地安装到机体上。
此外,如上所述,在这种稿台盖中,根据由有无ADF引起的重量的差异,使支承部的位置或间隔尺寸不同,但有时根据稿台盖的整体重量的大小,进一步将支承体的外形尺寸设定为大小不同。即,有时使重量较大(具备ADF)的稿台盖的支承体的外形尺寸比轻量的(不具备ADF)稿台盖的支承体的外形尺寸大。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安装部为在上方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因此仅通过预先设置内形尺寸不同的安装部,就能够可靠地对应于外形尺寸不同的支承体。因此,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安装部的设计变更,就能够低成本地与支承体的外形尺寸的大小相对应。
此外,这种稿台盖的重量除了取决于有无ADF之外,还较大地取决于ADF的种类。即,与具有仅具备简单的原稿输送功能的ADF的稿台盖相比,具有附加了原稿的背面读取用的图像读取装置的ADF的稿台盖(例如第三稿台盖)的重量较大。因此,通过上述中空筒状的安装部,有时难以支承第三稿台盖。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也对应于具有附加了原稿的背面读取用的图像读取装置的ADF的第三稿台盖,除了中空筒状的安装部之外,还在稿台盖装载部上能够装卸地构成了金属制的安装片。此外,在第三稿台盖上设置了金属制的支承部。并且,通过用小螺钉将支承部固定在安装片上,能够将第三稿台盖安装到机体上。由此,通过这些金属制的安装片和金属制的支承部,能够确立更牢固的支承结构,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重量较大的第三稿台盖安装到机体上。此外,由于也不需要框架等的变更,因此能够迅速且作业效率良好地将第三稿台盖安装到机体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第一安装结构,由用于将第一稿台盖装载机体上的两个安装部构成;和第二安装结构,由用于装载具备自动原稿输送部的第二稿台盖的两个安装部构成。由此,仅通过预先将安装部的支承结构(机体的支承框架的结构)构成为能够对应于第二稿台盖,就不需要像以往方式那样进行支承框架的交换,而能够将重量较大的第二稿台盖安装到机体上。由于能够省略安装稿台盖时的支承框架的交换作业,因此能够迅速且作业效率良好地进行稿台盖的安装作业。此外,不需要准备多种支承框架,而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能够削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构成第二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间隔尺寸设定为比构成第一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间隔尺寸大。即,使构成第二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间隔尺寸比第一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间隔尺寸大。由此,在重量较大的第二稿台盖的开闭动作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扭矩,能够减小施加到安装部及支承部上的应力,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第二稿台盖。因此,可靠地防止安装部及支承部的破损等,能够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可靠性提高做出贡献。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稿台盖的支承部的外形尺寸设定为比第一稿台盖的支承部的外形尺寸大,并且将构成第二安装结构的安装部的内形尺寸设定为了比构成第一安装结构的安装部的内形尺寸大。
由此,通过尺寸较大的支承部和安装部,能够稳定地支承第二稿台盖。
除了中空筒状的安装部之外,在稿台盖装载部上能够装卸金属制的安装部,在第三稿台盖上设置金属制的支承部,并通过小螺钉等将该金属制的支承部固定在金属制的安装部上,由此能够将第三稿台盖安装到机体上。由此,能够通过这些金属制的安装部和金属制的支承部来确立牢固的支承结构,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重量较大的、具备原稿的两面读取功能的第三稿台盖安装到机体上。此外,由于也不需要支承框架等的变更,因此能够迅速且作业效率良好地将第三稿台盖安装到机体上。
将第一装饰盖和第二装饰盖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机体进行安装,该第一装饰盖在与构成第一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合计两个开口部,该第二装饰盖在与构成第二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合计两个开口部。此外,在第一装饰盖或第二装饰盖上,设置了允许插通用于安装第三稿台盖的小螺钉的开口。由此,使用两种装饰盖(第一装饰盖及第二装饰盖)能够对应于三种稿台盖(第一至第三稿台盖)。因此,与对应于各稿台盖而准备三种装饰盖的方式相比,能够削减与装饰盖有关的部件个数,能够实现部件的共用化,能够削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要素、过程、步骤、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的描述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及第二稿台盖向机体的安装结构的图。
图2是概念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读取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像读取部的结构的纵剖主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稿台盖的安装结构的纵剖主视图。
图6是图5的A-A线剖面图。
图7是图5的B-B线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二稿台盖的安装结构的纵剖主视图。
图9是图8的C-C线剖面图。
图10是图8的D-D剖面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稿台盖向机体的安装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稿台盖的安装结构的纵剖主视图。
图13是图12的E-E线剖面图。
图14是图12的F-F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4表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具备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复合机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按照图2及图3所示的交叉箭头以及在各箭头附近标记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显示。
在图2中,复合机具备:机体3,具备记录部1以及配置在记录部1的上侧的图像读取部2;和稿台盖62,设置在机体3的上部,开闭图像读取部2的原稿放置台16(参照图3)。在记录部1中设置有图像记录装置7及定影装置8等。
图2所示的稿台盖62在其上部设置有ADF(自动原稿输送部)9。并且,如图1所示,在机体3上,也能够代替稿台盖62而安装不具备ADF9的稿台盖61。并且,如图11所示,在机体3上,也能够安装具备附加了图像读取装置10(原稿的背面读取用的图像读取装置)的ADF9的稿台盖63。
另外,以下将不具备ADF9的稿台盖61记作为“第一稿台盖”,将具备ADF9的稿台盖62记作为“第二稿台盖”,并且将具备附加了图像读取装置10的ADF9的稿台盖63记作为“第三稿台盖”。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一稿台盖61上设置有左右一对支承部71、72,该支承部71、72具有铰链部69以及塑料制的中空四方柱状的支承柱70。并且,通过将两个支承部71、72的支承柱70插入到形成在机体3上的左右一对安装部41、42中,能够将稿台盖61、62安装到机体3上。同样,如图1所示,在第二稿台盖62上设置有左右一对支承部73、74,该支承部73、74具有铰链部69以及塑料制的中空四方柱状的支承柱70。并且,通过将两个支承部73、74的支承柱70插入到形成在机体3上的左右一对安装部43、44中,能够将稿台盖61、62安装到机体3上。
如图11所示,在第三稿台盖63上设置有左右一对支承部75、76,该支承部75、76具有铰链部69和金属制的支承板77。通过用小螺钉47及装载螺栓48将两个支承部75、76的支承板77固定到在机体3上所装载的左右一对金属制的安装片45、46上,能够将第三稿台盖63安装到机体3上。如图11所示,在各支承板77上设置有将大小的通孔连接而允许插入装载螺栓48的葫芦型通孔78以及小螺钉47用的通孔79。
如图2所示,在图像读取部2的前面设置有操作面板12。在记录部1的下方配置有供纸盒13。经由图像记录装置7和定影装置8而打印了图像的记录用纸,向设置在图像读取部2下方的排纸部14排出。
如图3及图4所示,图像读取部3具有上面由稿台玻璃15覆盖的原稿放置台16,并在其内部配置有读取单元17、支承该读取单元17的光学系统的滑架18以及CCD图像传感器19等。滑架18由第一滑架20和第二滑架21构成。第一、第二两个滑架20、21由前后较长的框状的结构体构成。用于驱动滑架20、21的驱动装置22,构成为将带23作为传动介质的卷绕传动结构。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在原稿放置台16的后方形成有用于将稿台盖6(61、62、63)安装到机体3上的阶差部30(稿台盖装载部)。阶差部30具有比原稿放置台16的上面低一阶而指向上方的底面31,在该底面31上朝向上方突出状地形成有上述四个安装部41、42、43、44。阶差部30的后部及左右侧部由机体3的壳体33包围。阶差部30与原稿放置台16之间由四方框状的钣金制的框架34的前后的框分隔。在图1中,符号35、35表示接受用于固定后述的装饰盖81、82的小螺钉(未图示)的一对螺纹凸起。
如图3所示,四个安装部41~44在左右方向上直列状地配置。各安装部41~44形成为在上方具有开口的四方筒状。如图7及图10所示,各安装部41~44的筒壁形成为在后方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狭缝50的有端筒状,在筒壁的四周面的内面上各形成有两个肋51。各个肋51以从筒壁的下端达至上端的方式形成。
上述四个安装部41~44之中、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一对安装部41、42,构成为用于安装第一稿台盖61的第一安装结构。此外,位于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安装部43、44,构成为用于安装第二稿台盖62的第二安装结构。即,第二稿台盖62的支承部73、74的间隔尺寸被设定为比第一稿台盖61的支承部71、72的间隔尺寸大,与此对应,安装部43、44的间隔尺寸被设定为比安装部41、42的间隔尺寸大。另外,第二稿台盖62的支承部的间隔尺寸比第一稿台盖61的间隔尺寸大的原因为,随着具备ADF9、重心位置向ADF9侧(左侧)偏移。
另外,如图1所示,第二稿台盖62的支承柱70的外形尺寸形成为比第一稿台盖61的支承柱70的外形尺寸大。并且,与此对应,由肋51的内面规定的安装部43、44的内形尺寸也形成为比安装部41、42的内形尺寸大。这样,使第二稿台盖62的支承柱70的外形尺寸比第一稿台盖61的外形尺寸大的原因为,随着具备ADF9、第二稿台盖62的重量变大。
在图1、图5及图8中,符号81、82表示在安装稿台盖6(61、62、63、64)时覆盖在阶差部30上方的装饰盖。准备有两种装饰盖,即在安装第一稿台盖61时使用的第一装饰盖81、以及在安装第二及第三稿台盖62、63时使用的第二装饰盖82。
如图1所示,第一装饰盖81是平板状的塑料成型品,具有与安装部41、42相对应地设置的左右一对四方形状的开口部85、85,和与螺纹凸起35相对应地设置的左右一对小螺钉用的通孔86、86。同样,第二装饰盖是平板状的塑料成型品,具有与安装部43、44相对应地设置的左右一对四方形状的开口部87、87,和与螺纹凸起35相对应地设置的左右一对小螺钉用的通孔86、86。两个装饰盖81、82上的小螺钉用的通孔86、86的位置一致。
在第一及第二装饰盖81、82上的各开口部85、87的上面的周缘上,凹陷状地形成有左右一对四方形状的凹部93、93,该凹部93、93具有阻挡在支承轴70的上部伸出形成的四方形状的凸缘91的阻挡面92。此外,如图1及图11所示,与第二装饰盖82的开口部相邻接地形成有左右一对凹部95、95,该凹部95、95具有阻挡第三稿台盖63的支承板77的阻挡面94。各凹部95、95形成为四方形状,在各阻挡面94、94上设置有允许插入装载螺栓48和小螺钉47的的通孔96、97。
如图1、图5、图6、图8及图9所示,在第一及第二稿台盖61、62的支承柱70的上部伸出形成有四方形状的凸缘91。此外,如图6及图9所示,在支承柱70的下端突出状地形成有防脱用的锁止体98。锁止体98形成在支承柱70的四周面的一面(后面)上。锁止体98形成为厚度尺寸朝向下方逐渐变小的锥状,在下端形成有向下倾斜的导引面99。
在将第一稿台盖61向机体3装载时,首先在使第一装饰盖81盖在阶差部30上的状态下,将小螺钉插通到第一装饰盖81的通孔86中,并将小螺钉的下端旋入螺纹凸起35的螺纹下孔,由此将装饰盖81固定到阶差部30上。接着,将第一稿台盖61的支承柱70插入第一装饰盖81的开口部85,将支承柱70插入安装部41、42。此时,使支承柱70为倾斜姿势,利用锁止体98的导引面99而使支承柱70通过开口部85。并且,使锁止体98与安装部41、42的狭缝50相对位,使锁止体98沿着狭缝50落入。通过凸缘91被第一装饰盖81的阻挡面92阻挡,来限制的支承柱70的下降极限。并且,在将支承柱70插入至安装部41、42之后,锁止体98的上面由第一装饰盖81的开口部85的开口缘阻挡,由此实现第一稿台盖61向上方的防脱。
第二稿台盖62也以与上述第一稿台盖61相同的顺序安装(参照图8至图10)。即,使用小螺钉将第二装饰盖82装载到阶差部30上。接着,将锁止体98与狭缝50相对位,而使第二稿台盖62的支承柱70经由第二装饰盖82的开口部87、将支承柱70插入安装部43、44中。如图1所示,在安装该第二稿台盖62时,在凹部上粘贴封口件52,堵塞通孔96、97。
图11至图14表示第三稿台盖63向机体3的安装方法。在安装该第三稿台盖63时,首先将金属制的安装片45、46装载到阶差部30上。如图12所示,安装片45、46形成为截面帽形,具有上壁53、从上壁53的左右端开始连续设置的竖立壁54、54、以及从竖立壁54、54的下端向左右外侧水平地伸出形成的连结片55、55。并且,如图13所示,通过用小螺钉56将连结片55、55固定在阶差部30的底面31上,能够将安装片45、46不能松动地装载到阶差部30上。此外,如图13所示,通过用小螺钉59将从上壁53向前方延伸的连结片固定在机体3侧的框架34上,也能够将安装片45、46不能松动地安装。在上壁5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装载螺栓48的小螺钉孔57、以及用于固定小螺钉47的小螺钉孔58。
在将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安装片45、46固定到阶差部30上之后,将装载螺栓48固定到上壁53上。并且,也可以在安装片45、46向阶差部30的固定之前,预先固定装载螺栓48。接着,通过小螺钉将第二装饰盖82固定到阶差部30上。此时,使装载螺栓48与通孔96相对位,使装载螺栓48的头部从第二装饰盖82的上面突出。在该突出状态下,在装载螺栓48的头部的下面与第二装饰盖82的上面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此外,在如以上那样将第二装饰盖82装载到阶差部30上的状态下,装饰盖82的通孔97的位置与安装片45、46的小螺钉孔58的位置一致。在图11及图12中,符号100是用于堵塞开口部87的盖。
接着,使在第三稿台盖63的支承部75、76的支承板77上设置的葫芦型的通孔78与装载螺栓48相对位,使装载螺栓48的头部经由葫芦型的通孔78露出到支承板77的上面。更具体地说,经由葫芦型的通孔78的大径侧的通孔,使装载螺栓48的头部露出到支承板77的上面。接着,利用上述的间隙使第三稿台盖63向前方滑动,以使小径侧的通孔来到装载螺栓48的下方。最后,经由支承板77的通孔79和第二装饰盖82的通孔97,将小螺钉47旋入安装片45、46的小螺钉孔58中,将第三稿台盖63固定到支承板77上。在如以上那样的第三稿台盖63的安装状态下,通过装载螺栓48和小螺钉47,能够将支承部75、76的支承板77可靠地固定到安装片45、46上。通孔78的小径侧的通孔的开口周缘被装载螺栓48阻挡,因此支承板77不会松动。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具有金属制的支承板77的支承部75、76、以及由金属制的安装片45、46构成的牢固的安装结构,来支承第三稿台盖63,因此能够可靠地支承具有具备图像读取装置10的ADF9的第三稿台盖6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机体3上直列状地配设了四个安装部41、42、43、44。此外,根据有无ADF9,而使重量不同的第一及第二稿台盖61、62的支承部(71和72、73和74)的间隔尺寸不同。并且,能够使用安装部41、42将第一稿台盖61安装到机体3上,使用安装部43、44将第二稿台盖62安装到机体3上。进而,能够使用装载在阶差部30上的安装片45、46,将具有附加了图像读取装置10的ADF9的第三稿台盖63安装到机体3上。因此,仅通过预先将阶差部30的支承结构(机体3的支承框架的结构)构成为能够对应于最重的第三稿台盖63,就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进行支承框架的交换,而能够将三个稿台盖61、62、63安装到机体3上。此外,能够省略安装稿台盖61、62、63时的支承框架的交换作业,因此能够迅速且作业效率良好地进行稿台盖61、62、63的安装作业。不需要准备多种支承框架,而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能够削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装饰盖81和第二装饰盖82,能够对应于三种稿台盖(第一至第三稿台盖61、62、63)。因此与准备三种装饰盖的方式相比,能够削减与装饰盖有关的部件个数,而能够实现部件的共用化,能够削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成本。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以上特别说明和描述之外可以通过许多方式修改所公开的发明或者提出许多实施方式。因而,需要指出的是,请求范围涵盖了属于本发明的主旨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对本发明的修改。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读取部,设置在机体的上方,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
稿台盖,具有一对支承部以及盖主体,该一对支承部具备铰链部件,该盖主体经由上述铰链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开闭,而对位于上述图像读取部的最上面的原稿读取面进行开闭;以及
安装部,与上述原稿读取面相邻接地设置在上述机体的上方,用于将上述支承部安装在该机体上;
在上述机体上直列状地配置有三个以上安装部;
重量及上述支承部的间隔尺寸不同的第一稿台盖及第二稿台盖这两种稿台盖,使用从上述三个以上安装部中选择的两个安装部而安装到该机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机体上,与上述原稿读取面相邻接地设置有稿台盖装载部,该稿台盖装载部具有指向上方的底面;
上述安装部从上述稿台盖装载部的底面向上方延伸,形成为在上方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
上述支承部具备落入装载到上述安装部中的柱状的支承体;
使构成上述两种稿台盖的各支承体的外形尺寸相互不同;
与上述支承体的外形尺寸相对应,使中空筒状的上述安装部的内形尺寸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中空筒状的安装部之外,在上述稿台盖装载部上能够装卸地设置有金属制的安装部;
第三稿台盖构成为能够安装到上述机体上,该第三稿台盖具备固定在上述金属制的安装部上的金属制的支承部。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读取部,设置在机体的上方,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
稿台盖,具有一对支承部以及盖主体,该一对支承部具备铰链部件,该盖主体经由上述铰链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开闭,而对位于上述图像读取部的最上面的原稿读取面进行开闭;以及
安装部,与上述原稿读取面相邻接地设置在上述机体的上方,用于将上述支承部安装在该机体上;
在上述机体上,与上述原稿读取面相邻接地设置有稿台盖装载部,该稿台盖装载部具有指向上方的底面;
在上述稿台盖装载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结构,由用于装载不具备自动原稿输送部的第一稿台盖的两个中空筒状的安装部构成;和第二安装结构,由用于装载具备自动原稿输送部的第二稿台盖的两个中空筒状的安装部构成;
构成上述第二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间隔尺寸被设定为比构成上述第一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间隔尺寸大;
上述第一稿台盖的支承部的外形尺寸被设定为比上述第二稿台盖的支承部的外形尺寸小;
与上述第一稿台盖及第二稿台盖的支承部的外形尺寸相对应,构成上述第一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内形尺寸被设定为比构成上述第二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的内形尺寸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除了上述第一稿台盖及第二稿台盖以外,具备自动原稿输送部的第三稿台盖构成为能够安装到上述机体上;
在上述稿台盖装载部上,在构成上述第一安装结构及第二安装结构的中空筒状的安装部之外,用于安装上述第三稿台盖的金属制的安装片能够装卸地设置在该稿台盖装载部上;
上述第三稿台盖具备固定在上述金属制的安装片上的金属制的支承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装饰盖以及第二装饰盖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机体进行安装,该第一装饰盖在与构成上述第一安装结构的两个安装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合计两个开口部,上述第二装饰盖在与构成上述第二安装机构的两个安装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合计两个开口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27692A JP5477565B2 (ja) | 2009-09-30 | 2009-09-30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27692/2009 | 2009-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35969A true CN102035969A (zh) | 2011-04-27 |
CN102035969B CN102035969B (zh) | 2014-11-05 |
Family
ID=43780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8499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969B (zh) | 2009-09-30 | 2010-09-16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39688B2 (zh) |
JP (1) | JP5477565B2 (zh) |
KR (1) | KR20110035931A (zh) |
CN (1) | CN102035969B (zh) |
DE (1) | DE1020100416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51583B2 (ja) | 2013-10-31 | 2016-07-13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6061883B2 (ja) * | 2014-02-27 | 2017-01-1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6758972B2 (ja) * | 2016-07-20 | 2020-09-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658634B2 (ja) * | 2017-03-16 | 2020-03-0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原稿押さ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7484567B2 (ja) | 2020-08-24 | 2024-05-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74294A (ja) * | 2003-03-07 | 2004-09-30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CN1671172A (zh) * | 2004-03-19 | 2005-09-2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图像扫描装置 |
JP2005338479A (ja) * | 2004-05-27 | 2005-12-08 | Canon Inc | ヒンジ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
CN101373354A (zh) * | 2007-08-21 | 2009-02-25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03356A (ja) * | 1987-10-16 | 1989-04-20 | Toshiba Corp | 画像情報読取装置 |
JPH03100642A (ja) * | 1989-09-14 | 1991-04-25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419601B2 (ja) * | 1995-08-01 | 2003-06-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原稿押さえ部材の枢支装置 |
JP2001215638A (ja) | 2000-02-04 | 2001-08-10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
US7031028B2 (en) * | 2001-10-15 | 2006-04-18 | Rong-Ji Liu | Optical scanner equipped with plug-in calibration film |
US7567365B2 (en) * | 2003-05-30 | 2009-07-28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JP2009227692A (ja) | 2008-03-19 | 2009-10-08 | Fujifilm Corp | 顔料分散液の製造方法、顔料分散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
-
2009
- 2009-09-30 JP JP2009227692A patent/JP5477565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9-16 CN CN201010284997.XA patent/CN1020359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28 KR KR1020100093716A patent/KR2011003593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9-29 DE DE102010041679A patent/DE10201004167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9-29 US US12/893,151 patent/US83396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74294A (ja) * | 2003-03-07 | 2004-09-30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CN1671172A (zh) * | 2004-03-19 | 2005-09-2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图像扫描装置 |
JP2005338479A (ja) * | 2004-05-27 | 2005-12-08 | Canon Inc | ヒンジ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
CN101373354A (zh) * | 2007-08-21 | 2009-02-25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0041679A1 (de) | 2011-04-28 |
US8339688B2 (en) | 2012-12-25 |
JP5477565B2 (ja) | 2014-04-23 |
US20110075232A1 (en) | 2011-03-31 |
CN102035969B (zh) | 2014-11-05 |
KR20110035931A (ko) | 2011-04-06 |
JP2011075859A (ja) | 2011-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5969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860446B2 (en) |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0517098C (zh) |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40839A (ja) | スタッカ装置 | |
CN102035971A (zh) | 多功能装置 | |
US961889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mpact size | |
US7878500B2 (en) | Sheet stor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sheet storing device | |
US20220263960A1 (en) | Reading apparatus | |
US20080277864A1 (en) | Paper feeding device | |
JP200830474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45671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065945B2 (en) | Image reading device | |
JP201310903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165204A (ja) | シート支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複合機 | |
US9456099B2 (en) | Opening/closing device that opens and closes opening/closing member,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US8967618B2 (en) | Sheet transport device | |
JP6379882B2 (ja) | 読取装置 | |
JPH10200673A (ja) | 読取装置 | |
JP4530646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1111277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6917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24500A (ja) | 給紙装置 | |
US20210370689A1 (en) |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6547607B2 (ja) |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204408462U (zh) | 复合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