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7098C -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17098C CN100517098C CNB2006101672834A CN200610167283A CN100517098C CN 100517098 C CN100517098 C CN 100517098C CN B2006101672834 A CNB2006101672834 A CN B2006101672834A CN 200610167283 A CN200610167283 A CN 200610167283A CN 100517098 C CN100517098 C CN 10051709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iginal copy
- lead
- unit
- reading face
- end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3—Using a dedicated sheet guide el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35—Feeding a sheet past a transparent plate; Detail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15—Feeding using one or more cylindrical platens or roller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main scanning li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使通过接触玻璃后的原稿不受组装误差等限制,始终可靠的向排纸托盘送出。一种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其相对具有原稿读取面和引导板的装置主体以开闭自由的方式安装,并向原稿读取面自动供给原稿,其具有:第1输送单元,其向原稿读取面送入原稿;原稿上导单元,其在引导板的下游侧将通过了原稿读取面的原稿上导;以及第2输送单元,其将利用原稿上导单元上导的原稿向下游侧输送,原稿上导单元具有朝向原稿读取面而前端缘部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具有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以使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相对原稿读取面的高度水平维持固定的方式进行移动,在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相对装置主体处于闭合姿态的状态下,倾斜面的前端缘部与引导板抵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的构成方式为,将原稿从原稿摞一页一页地自动送入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原稿读取面(接触玻璃)的上表面。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该原稿自动供给装置,适用于复印机或者传真机等以从原稿读取图像的方式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框体,其以开闭自由的方式覆盖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上表面的台板(接触玻璃)上;原稿托盘,其设置在该框体的上方用于放置原稿摞;原稿供给机构,其从该原稿托盘一页一页地取出原稿并向接触玻璃上引导;以及排纸托盘,其接收由该原稿供给机构向接触玻璃上方供给并利用光学系统单元通过光学读取处理读取了原稿面的图像后的原稿。排纸托盘在框体的原稿托盘的下部相对设置。
此外,在框体上设置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将通过接触玻璃上方的原稿压向接触玻璃而限制该原稿的浮起,同时在该限制部件的下表面层叠有聚酯片。该聚酯片经由设置在装置主体侧而前端尖锐的上导引导部件,延伸铺设至将通过接触玻璃后的原稿向排纸托盘引导的前端向上倾斜的引导板上表面。因此,以经由聚酯片夹持在接触玻璃和限制部件之间的状态通过接触玻璃上方的原稿,首先通过上导引导部件和聚酯片之间,随后以夹持在聚酯片和引导板之间的状态在它们之间行进,向排纸托盘排出。引导板的上游端设置在比上导引导部件的倾斜面的下游端低的位置上,这样,通过上导引导部件的原稿能够可靠地被引导至引导板的上表面。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在限制部件的下表面层叠聚酯片,能够防止在接触玻璃的上方原稿发生抖动等问题,由于原稿输送速度固定而原稿的输送状态稳定化,因此能够防止读取图像的变形。
专利文献1:特开2003-87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开闭自由地覆盖接触玻璃的框体,通常,相对装置主体能够围绕蝶板来回转动以进行开闭,同时蝶板中为了使框体的开启动作容易而设置板簧等压靠单元,一般通过该压靠单元的压靠力使筐体向开启的方向压靠,但有时由于压靠单元的压靠力的变化或者夹入异物等引起的框体与接触玻璃的接触面状态的变化。
以该观点分析专利文献1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由于将原稿上导的引导板固定在框体上,所以无法应对框体与接触玻璃的接触面状态的变化,如果引导板以浮起的状态正对接触玻璃,则原稿会与浮起的引导板的前端缘部碰撞,最坏的情况下,原稿会进入引导板与接触玻璃之间的间隙,因此具有无法正常输送原稿的问题。
相反,在框体位于比正常位置下沉的位置的情况下,闭合框体时引导板会碰撞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因此存在损伤引导板或者装置主体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的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损伤引导板或者装置主体上表面,并且能够将通过接触玻璃的原稿始终可靠地向排纸托盘送出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相对装置主体以开闭自由的方式安装,装置主体具有:原稿读取面;以及引导板,其配置在该原稿读取面的下游侧,将通过原稿读取面的原稿向下游侧引导,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向原稿读取面自动供给原稿,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具有:第1输送单元,其向原稿读取面送入原稿;原稿上导单元,其在引导板的下游侧将通过了原稿读取面的原稿上导;以及第2输送单元,其将利用原稿上导单元上导的原稿向下游侧输送,原稿上导单元,具有朝向原稿读取面而前端缘部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具有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以使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相对原稿读取面的高度水平维持固定的方式进行移动,在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相对装置主体处于闭合姿态的状态下,倾斜面的前端缘部与引导板抵接。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原稿送入单元的驱动送入原稿读取面上方的原稿,利用规定的光学系统读取单元顺序读取图像信息后,通过原稿上导单元上导并排出。此外,原稿上导单元,由于具有朝向原稿读取面的前端缘部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具有对应于框体与原稿读取面上表面的接触面高度,为了将前端缘部的高度水平维持为近似固定而移动的可动部件,所以即使在闭合时框体与原稿读取面的接触面状态发生变化,框体不位于正常高度水平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可动部件的前端缘部的高度水平移动,而始终设定为适当的高度水平。因此,由于通过原稿读取面的原稿经由可动部件的前端缘部,利用倾斜面始终能够正常地上导,因此对于固定在框体上以框体为基准的高度水平不变的现有的原稿上导单元,存在由于例如尺寸误差等引起的在框体相对原稿读取面处于闭合状态时产生异常的情况下,会产生原稿上导单元不能将原稿上导等问题,但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即使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可动部件的倾斜面的前端缘部始终也能够确保处于正常的位置,因此,不会发生现有的这些问题。
此外,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可动部件与装置主体侧抵接时发生的过负荷引起的可动部件或者装置主体侧的相关部件的损伤。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中,可动部件以在倾斜面前端向下倾斜的状态下,能够绕规定的支点转动的方式被支撑。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可动部件绕支点转动,由于面向原稿读取面的下游侧端缘的该可动部件的倾斜面的前端缘部始终处于相对于原稿读取面为预先设定的相同高度水平,因此能够将通过原稿读取面的原稿,经由可动部件的前端缘部通过该倾斜面始终可靠地上导。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者2中所记载的发明中,倾斜面的前端缘部,是被该倾斜面保持而向下方凸出规定量的状态下的薄膜部件的前端缘部。
根据上述结构,原稿能够利用作为可动部件的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的薄膜部件的前端缘部可靠地上导。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原稿读取部,该原稿读取部具有原稿读取面和引导板,该引导板配置在原稿读取面的下游侧,将通过原稿读取面的原稿向下游侧引导;以及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其相对原稿读取部以开闭自由的方式安装,向原稿读取面自动供给原稿,其特征在于,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具有:第1输送单元,其向接触玻璃送入原稿;原稿上导单元,其在引导板的下游侧将通过了接触玻璃的原稿上导;以及第2输送单元,其将利用原稿上导单元上导的原稿向下游侧输送,原稿上导单元,具有朝向接触玻璃而前端缘部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具有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以使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相对接触玻璃上表面的高度水平维持固定的方式进行移动,在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相对原稿读取部处于闭合姿态的状态下,倾斜面的前端缘部与引导板抵接。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原稿送入单元的驱动送入原稿读取面上方的原稿,利用规定的光学系统读取单元顺序读取图像信息后,通过原稿上导单元上导并排出。此外,原稿上导单元,由于具有朝向接触玻璃的前端缘部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具有为了将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相对于接触玻璃的上表面的高度水平维持为近似固定而移动的可动部件,所以即使在闭合时框体预相对接触玻璃的接触面状态发生变化,框体不位于正常高度水平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可动部件的移动将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的相对接触玻璃的高度水平始终设定为固定的适当的高度水平。因此,由于通过接触玻璃的原稿利用薄膜部件始终能够正常的上导,因此对于固定在框体上以框体为基准的高度水平不变的现有的原稿上导单元,在由于例如尺寸误差等引起的框体相对接触玻璃处于闭合状态时产生异常的情况下,会产生原稿上导单元不能将原稿上导等问题,但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即使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也不会发生上述问题。此外,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可动部件与装置主体侧抵接时发生的过负荷引起的可动部件或者装置主体侧的相关部件的损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由于具有朝向原稿读取面的前端缘部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并且,框体具有为了将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相对于原稿读取面的高度水平维持为近似固定而移动的可动部件,所以能够始终将通过原稿读取面的原稿,利用可动部件的前端缘部正常地上导,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原稿的读入不良,或者读入后的原稿不能正常的输送等问题的产生。
此外,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可动部件与装置主体侧抵接时发生的过负荷引起的可动部件或者装置主体侧的相关部件的损伤。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通过可动部件绕支点转动,使面向原稿读取面的下游侧端缘的该可动部件的倾斜面的前端缘部始终在与原稿读取面相同的平面上抵接,始终能够将通过原稿读取面的原稿,经由可动部件的前端缘部通过该倾斜面可靠的上导,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原稿的输送不良。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采用保持在该倾斜面上的向下方凸出规定量的状态的薄膜部件的前端缘部作为可动部件的倾斜面的前端缘部,所以通过该薄膜部件的前端缘部能够更可靠地将原稿上导。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具有朝向接触玻璃的前端缘部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并且,框体具有为了将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相对接触玻璃的高度水平维持为近似固定而移动的可动部件,所以能够始终将通过接触玻璃的原稿,利用可动部件的前端缘部正常地上导,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原稿的读入不良,或者读入后的原稿不能正常输送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可动部件与装置主体侧抵接时发生的过负荷引起的可动部件或者装置主体侧的相关部件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斜视图,(a)表示将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的姿态设定为覆盖在接触玻璃上而闭合的闭合姿态的状态,(b)表示将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的姿态设置为开放接触玻璃的开放姿态的状态。
图3是表示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视剖面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原稿上导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去一部分的斜视放大图。
图5是从框体的背面侧观察原稿上导单元的斜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原稿上导单元的作用的说明图,(a)表示上导部件安装在正常高度水平的状态,(b)表示上导部件由于安装误差而安装在高于正常高度水平的位置的状态。
图7是表示原稿上导单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切去一部分的斜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概要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复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一个例子。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基本结构为,具有:供纸部12,其设置在箱形的装置主体11的下部;图像形成部13,其设置在该供纸部12的上方;定影部14,其设置在该图像形成部13的图1中的左方;图像读取部15,其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以及纸张输送部16,其从所述供纸部12经由图像形成部13和定影部14直至纸张排出。
所述供纸部12从层叠放置在供纸盒121中的纸张摞中一页一页地将纸张P向纸张输送部16供纸。纸张输送部16将由供纸部12供纸的纸张P,经由输送辊对161,由阻挡辊对162向图像形成部13输送,随后经过图像形成部13和定影部14后,利用排出辊对163的驱动,向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外壁上的排出托盘164排出。
所述图像形成部13利用电子照相处理,在纸张P上转印规定的色调剂像,具有能够绕轴心旋转的感光鼓131以及在该感光鼓131的周围沿其旋转方向设置的带电单元132、曝光单元133、显影单元134、转印单元135、清洁器136以及消电单元137。
所述带电单元132通过电晕放电使感光鼓131的表面具有规定电位。
所述曝光单元133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部15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将激光照射到感光鼓131上,由此选择性地使感光鼓131表面的电位衰减,在该感光鼓13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所述显影单元134利用色调剂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在感光鼓131的表面形成色调剂像。
所述转印单元135将感光鼓131表面的色调剂像转印至纸张P
所述清洁器136去除在转印后的感光鼓131表面上残留的色调剂而进行清洁处理,消电单元137去除感光鼓131表面的残留电荷。
所述定影部14进行使由图像形成部13在纸张P上转印的色调剂向纸张P定影的处理,其具有:定影单元141,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13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及罩单元145,其设置在该定影单元141的下游侧,将从该定影单元141排出的纸张P引导至排出辊对163。定影单元141具有:呈箱形的定影装置主体142;加热辊143,其以能够绕轴心旋转的方式轴支撑在该定影装置主体142上;以及加压辊144,其圆周面挤压抵接在该加热辊143的圆周面上。
从图像形成部13输送的纸张P,在加热辊143和加压辊144之间的辊隙部,一边被挤压夹持在两者中,一边利用它们的旋转进行输送,同时从加热辊143得到热量,进行色调剂像向纸张P的定影处理,经由罩单元145和排出辊对163向排出托盘164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相对装置主体11能够插入/分离的纸张输送单元17,其主要由纸张输送部16构成,该纸张输送部16包含阻挡辊对162、排出辊对163和定影部14。上述纸张输送单元17设置为相对装置主体11能够插入/分离,是为了通过将纸张输送单元17从装置主体11抽出,能够容易地消除卡纸和进行各种维护作业。
所述图像读取部15构成为具有:接触玻璃(原稿读取面)151,其嵌入装置主体11顶部的呈矩形状的开口中;光学系统单元152,其读取该接触玻璃151上的原稿P0(载置原稿P1或者自动供纸原稿(以下称为自给原稿P2))的原稿图像;以及本发明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其从装添入原稿托盘32中的自给原稿P2的摞(原稿摞P3),一页一页地取出自给原稿P2,引导至接触玻璃151。
所述光学系统单元152将来自于未图示的光源的光,经由接触玻璃151照射至原稿P0的原稿面,将其反射光经由规定的反射镜引导至设置在光电转换部中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摄像元件)),由此,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由CCD读取到的图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传送至所述曝光单元133。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的斜视图,(a)表示将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姿态设定为覆盖接触玻璃151而闭合的闭合姿态S1的状态,(b)表示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姿态设定为使接触玻璃开放的开放姿态S2的状态。此外,图2中将X-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Y-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特别是,将-X方向称为左方,将+X方向称为右方,将-Y方向称为前方,将+Y方向称为后方。
首先,如图2的(a)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在呈纵向长的长方体状的装置主体11的下部,设置具有多个供纸盒121的所述供纸部12,各供纸盒121能够向前方抽出。此外,在装置主体11的顶板112的前方位置上,设置具有数字键盘和液晶屏的显示板,并且设置具有各种操作按键等的操作面板111,同时在顶板112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以覆盖接触玻璃151(参照图1)。
在上述装置主体11中比前面的供纸部12更靠上方的位置上,设置能够开闭的前面盖体18。该前面盖体18如图2所示平时被关闭,但在进行消除卡纸和各种维护作业时,能够向左右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或者下方打开。
所述接触玻璃151,如图2的(b)所示,具有:原稿载置用玻璃151a,其设置在装置主体11顶面的中央部,呈大的矩形状;前后方向上长的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其设置在该原稿载置用玻璃151a的左方相邻位置。原稿载置用玻璃151a,主要用于使书籍等厚的原稿P0(载置原稿P1)原稿面向下放置,在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姿态设定为开放姿态S2的状态下,载置原稿P1放置在原稿载置用玻璃151a上(参照图2的(b)),在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的姿态改变为闭合姿态S1的状态下,通过由所述光学系统单元152(图1)进行扫描,读取载置原稿P1的原稿图像。
与此相对,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用于使从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自动供纸的原稿P0(自给原稿P2)通过,在该自给原稿P2通过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过程中,其原稿面的原稿图像由光学系统单元152读取。此外,原稿载置用玻璃151a中并不限于放置书籍原稿等厚的原稿P0,也可以放置由单页纸构成的1页原稿。
所述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的结构为,具有:框体30,其能够围绕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顶板112后缘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一对蝶板19来回转动;原稿送入单元40,其安装在该框体30的内部;以及原稿上导单元50,其将由该原稿送入单元40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传送的自给原稿P2上导。
所述框体30通过形成以下部分而构成:原稿托盘32,其在面积设定为比接触玻璃151大一些的矩形状的底板31上放置原稿摞P3;原稿送入单元收容部33,其收容所述原稿送入单元40;以及排出托盘34,其将读取了原稿图像后的自给原稿P2排出。
所述原稿送入单元收容部33设置在比底板31的中央部靠左一些的位置上,同时所述原稿托盘32从该原稿送入单元收容部33的右侧面上部向右方凸出设置,另一方面,所述排出托盘34从原稿送入单元收容部33的右侧面下部向右方延伸设置,在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姿态设定为闭合姿态S1的状态下读取了图像信息的自给原稿P2,从原稿送入单元收容部33右侧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位于原稿托盘32下方的排出托盘34排出。
图3是表示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视剖面的说明图。以下,基于图3对作为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的构成要素的原稿送入单元40进行说明。此外,图3中由X,与图2的情况相同(-X:左方,+X:右方)。
如图3所示,原稿送入单元40具有:拾取辊(原稿送入单元)41,其从放置在原稿托盘32上的原稿摞P3中一页一页地取出自给原稿P2;送入带42,其设置在紧接该拾取辊41的下游侧(左方侧);送入辊43,其以在抵接状态下能够随送入带42而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送入带42的正下方;中继辊对44,其设置在该送入带42和送入辊43的下游侧;大直径的阻挡辊(第1输送单元)45,其设置在该中继辊对44的斜下左方位置;以及小直径的定位辊46,其设置在该阻挡辊45的左方下部位置,圆周面与该阻挡辊45的圆周面挤压抵接。
所述送入带42张伸设置在设置于紧接拾取辊41下游侧的驱动辊421和在下游侧与该驱动辊421相对配置的从动辊422之间,通过驱动辊421的驱动旋转,在驱动辊421和从动辊422之间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框体30的原稿送入单元收容部33中,沿该拾取辊41、送入带42、送入辊43、中继辊对44以及阻挡辊45形成原稿输送路径47,由拾取辊41拾取而从原稿摞P3中取出的自给原稿P2,通过该原稿输送路径47,向处于停止状态的阻挡辊45和定位辊46之间的辊隙部输送。
所述阻挡辊45,与由光学系统单元152进行的经由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读取原稿图像的处理同步开始驱动。因此,在阻挡辊45和定位辊46之间的辊隙部中停止的自给原稿P2,利用阻挡辊45的驱动,以与光学系统单元152的读取扫描处理同步的方式,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输送,在通过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时,被读取原稿面的原稿信息。
利用光学系统单元152读取了原稿面的原稿信息的自给原稿P2,随后利用原稿上导单元50被上导,经由规定的空转辊48,利用驱动旋转中的排出辊对(第2输送单元)49向排出托盘34排出。
所述原稿上导单元50设置在框体30的原稿送入单元收容部33内的阻挡辊45的斜向右下位置。图4是表示原稿上导单元50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去一部分的斜视放大图,图5是从框体30的背面侧观察原稿上导单元50的斜视图。此外,图4和图5中由X和Y表示的方向与图2的情况相同(X是左右方向(-X:左方,+X:右方),Y是前后方向(-Y:前方,+Y:后方))。
首先,如图4所示,原稿上导单元50构成为具有:上导部件(可动部件)51,其面向所述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下游侧端缘(右侧端缘)设置;升降容许部件52,其在限制该上导部件51向水平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容许该上导部件51的前端缘部(左端缘部)的升降;以及输送辊(输送单元)53,其将由所述上导部件51上导的自给原稿P2夹持在其与所述阻挡辊45之间而输送。
所述升降容许部件5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了一对,与之相对,所述输送辊5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了5个。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设置一对升降容许部件52,此外,不限定于设置5个输送辊53,可根据情况适当设定最佳数量。
所述上导部件51构成为,具有:平板511,其与原稿载置用玻璃151a和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之间的顶板112相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倾斜板512,其具有倾斜面512a,该倾斜面512a从该平板511的左端缘向右方斜向上倾斜,在左侧面将自给原稿P2上导;以及合成树脂制的薄膜(薄膜部件)513,其贴装在该倾斜板512的倾斜面512a上。
所述倾斜板51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相对于平板511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大致60°,但并不限定为60°,可以根据情况设定为最佳的角度。
所述薄膜513,上下宽度尺寸设定为比倾斜板512的该尺寸长,下端缘部比倾斜板512的下端缘部向下方凸出一些,由此,薄膜513的下端缘部与装置主体11的顶板112抵接。此外,薄膜513的上端缘部也比倾斜板512的上端缘部向上方凸出一定的量,由此,薄膜513起到将上导的自给原稿P2向排出托盘34引导的作用。
所述升降容许部件52构成为具有:托架521,其从规定的框架35向左方凸出设置,该框架35在框体30内与原稿载置用玻璃151a的左缘部相对的位置上与该框体30一体设置;隆起部522,其与该托架521对应,以从上导部件51的平板511凸出的状态,向上方隆起;以及螺栓(支点部件)523,其在从下方穿过设置于该隆起部522的顶部522a上的椭圆孔522b的状态下,前端固定在所述托架521上。所述椭圆孔522b的方向设定为,使得长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所述螺栓523,直径尺寸设定为比所述椭圆孔522b的短轴尺寸略小,在螺栓523穿过椭圆孔522b的状态下,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一方面,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垂直面,能够以头部523a的适当位置为支点摆动。这意味着,薄膜513的下端缘部能够以头部523a的适当位置为支点上下摆动。
所述输送辊53安装在从所述框架35向左方凸出设置的壳体36内。该壳体36具有呈大致三角形的前后方向一对的侧板361、和架设在各侧板361的上缘部之间的向左方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顶板362。在各侧板361的大致中央部之间架设有支撑轴532,同时在该支撑轴532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叉形的辊支撑臂533。在该辊支撑臂533的左端部上安装输送辊53的辊轴531,由此,输送辊53在辊支撑臂533的左端部能够围绕辊轴531旋转。此外,在倾斜顶板362上,与输送辊53相对的部分上开有方窗363,输送辊53的圆周面的一部分从该方窗363向外部凸出。
另一方面,在上导部件51的倾斜板512和薄膜513上,设置有在与输送辊53相对的部分上通过从上缘部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切口凹部514,输送辊53从该切口凹部514经由方窗363向外部凸出,与阻挡辊45的圆周面相对。
此外,在壳体36内设置压缩螺旋弹簧534,其设置于比辊支撑臂533的支撑轴532更靠近右侧的部分与倾斜顶板362之间,通过该压缩螺旋弹簧534的压靠力,输送辊53的圆周面推压抵接在阻挡辊45的圆周面上。因此,如果驱动阻挡辊45旋转,则输送辊53随之从动旋转。
另一方面,在框体30的原稿送入单元收容部33内,在该框体30姿态设定为闭合姿态S1的状态下比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靠左侧一些的位置上,安装有使自给原稿P2朝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上游侧引导板481,同时在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正上方位置上设置有对置板482,其用于使自给原稿P2与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上表面相对,此外,在紧接着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下游侧设置下游侧引导板483,其用于将通过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自给原稿P2向上导部件51引导。
所述下游侧引导板483具有:原稿上导部483a,其朝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而前端向下倾斜;以及平板部483b,其从该原稿上导部483a的下游端(右端)下部向下游侧延伸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平板部483b,其左右方向尺寸的设定方式为,其右缘部处于比上导部件51的左缘部更靠右方的位置,在框体30姿态设定为闭合姿态S1(参照图2的(a))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薄膜513的下缘部和上导部件51的左缘部搭载在平板部483b上。由于这些上游侧引导板481、对置板482和下游侧引导板483的存在,在自给原稿P2可靠地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传送后,能够可靠地使其朝向上导部件51。
图6是用于说明原稿上导单元50的作用的说明图,(a)是表示上导部件51相对于下游侧引导板483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正常的状态,(b)是表示上导部件51或者框体30由于安装误差等安装在比正常高度水平低的位置时的状态。此外,图6中由X表示的方向与图2的情况相同(-X:左方,+X:右方)。
首先,如图6的(a)所示,在上导部件51设定为正常高度水平的状态下,在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图2)姿态设定为闭合姿态S1的情况下,成为上导部件51的右缘部从与下游侧引导板483的平板部483b相同的平面上浮距离d的状态,因此,上导部件51以螺栓523为界左侧重,由此左端缘部成为抵止在平板部483b上表面的状态。此外,薄膜513,其下端部向上凹陷弹性变形而紧靠在平板部483b的上表面。因此,在该状态下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送入的自给原稿P2经由下游侧引导板483,利用上导部件51的薄膜513可靠地上导。
与之相对,在由于设置在蝶板19中的未图示的板簧等压靠单元的压靠力情况发生变化,或者框体30的底板31和装置主体11的顶板112之间夹入异物,或者由制造时的组装误差或者尺寸误差等使上导部件51的高度水平低于正常高度水平的情况下,如果是现有技术,则因将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闭合而上导部件51的倾斜板512的下端缘部和下游侧引导板483的平板部483b会碰撞,因此发生损伤上导部件51或者下游侧引导板483的问题。
但是,本发明中,由于上导部件51如图6的(b)所示,成为悬挂在框架35的托架521中安装的螺栓523的头部523a上的状态,因此上导部件51的左端缘部和下游侧引导板483的平板部483b抵接后,会围绕螺栓523的头部523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能够解决由于原稿上导单元50或者框体30的组装误差或者尺寸误差等引起的问题,不会发生损伤上导部件51或者下游侧引导板483的问题。
与此相反,在上导部件51的高度水平高于正常高度水平的情况下,上导部件51因左方比右方重而以头部523a的适当部位为支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仅仅成为上导部件51的平板511的右端缘与装置主体11的所述距离d进一步上浮的状态,上导部件51的左端部相对下游侧引导板483抵接的状态没有变化,因此自给原稿P2可以利用上导部件51可靠地上导。
因此,不会产生以下问题,即,通过下游侧引导板483的自给原稿P2潜入上导部件51的下方,无法利用上导部件51上导。
如以上详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由于在相对于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能够开闭的框体30上设置:拾取辊41,其向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上表面送入自给原稿P2;以及原稿上导单元50,其将到达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自给原稿P2上导,因此,由拾取辊41的驱动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上方送入的自给原稿P2,利用光学系统单元152顺次读取图像信息后,通过原稿上导单50上导而向排出托盘34排出。
此外,由于原稿上导单元50的构成方式为,在使框体30相对于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闭合的状态下,将面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上导部件51的倾斜板(倾斜面)512相对于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高度水平保持固定,所以,例如在由于蝶板19的弹簧的状态,或者夹入异物,或者尺寸误差等,使原稿自动读取玻璃151b闭合的框体30不位于正常高度水平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上导部件51的升降容许部件52前端缘部相对于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高度水平不变,因此通过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自给原稿P2,利用原稿上导单元50始终正常地上导,其结果,能够始终可靠地防止自给原稿P2的读入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在上导部件51与下游侧引导板483的平板部483b抵接时,因上导部件51的摆动而不会产生过负荷,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过负荷而引起的上导部件51或者下游侧引导板483破损等问题的发生。
因此,由于使原稿上导单元50的结构为具有:上导部件51,其具有面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下游侧端缘设置的斜向上倾斜的倾斜面512a;以及升降容许部件52,其在限制该上导部件51向水平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容许前端缘部升降,因此,通过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自给原稿P2,利用具有面向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下游侧端缘设置的斜向上倾斜的倾斜面512a的上导部件51上导,通过该倾斜面512a排出。由此,上导部件51在由升降容许部件52限制向水平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倾斜面512a的前端缘部进行升降而始终与通过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自给原稿P2的前端对应,因此,能够可靠地将自给原稿P2利用上导部件51上导。
此外,由于升降容许部件52具有以能够围绕头部523a转动的方式支撑上导部件51的螺栓523,因此,在闭合框体30时上导部件51的倾斜面512a的下缘部与安装有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相干涉,由此绕螺栓523的支点转动,因此,能够将上导部件51的倾斜面512a的下缘部相对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始终设定为适当的高度水平。
此外,由于在框体30中设置将原稿上导单元50上导后的自给原稿P2送出的输送辊53和排出辊对49,因此,能够将利用原稿上导单元50上导的自给原稿P2始终适当地送出。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以下的内容。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的图像形成装置10,采用了复印机,但本发明中使用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的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不限定为复印机,也可以是传真机或者扫描仪等。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升降容许部件52由以下部分构成:托架521,其从框架35凸出设置;隆起部522,其在上导部件51的平板511上隆起;以及螺栓523,其设置在该隆起部522和托架521之间,使上导部件51能够绕螺栓523的头部523a摆动,但也可以取代之,构成为设置引导上导部件51在上下方向上平行移动的导轨等平行升降引导部件,通过该平行升降引导部件的引导,使上导部件51能够升降。这样,由于上导部件51在框体30闭合时与安装有原稿自动读取用玻璃151b的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相干涉,通过平行升降引导部件的引导而升降,所以能够成为始终设定在适当的高度水平的状态。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导部件51利用设置有薄膜513一侧(前端侧)的自重使前端侧受到绕螺栓523向下的力,但也可以取代之,例如在托架521和上导部件51之间设置螺旋弹簧等规定的压靠单元,利用该压靠单元的压靠力将上导部件51以斜向下倾斜的方式压靠。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导部件51的前端缘部与下游侧引导板483的平板部483b抵接的状态下,薄膜513向上凹陷弯曲,但在采用难以弯曲的刚性部件作为薄膜513的情况下,可以使该薄膜513的前端缘部发挥本发明中的上导部件(可动部件)51的前端缘部的作用。
(5)图7是表示原稿上导单元50’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切去一部分的斜视放大图。此外,图7中由X和Y表示的方向与图2的情况相同(X是左右方向(-X:左方,+X:右方),Y是前后方向(-Y:前方,+Y:后方))。本实施方式的原稿上导单元50’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原稿上导单元50的基本区别在于,取代前述实施方式中对各输送辊53单独使用多个小的壳体36,而是使用构成为能够收容多个输送辊53的大的合成树脂制的大壳体37。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大壳体37构成为具有:顶板371,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框体30的框架35上;左方倾斜板372,其从该顶板371的前缘部向左方斜向下延伸设置,沿着所述上导部件51的倾斜板512的背面侧设置;右方下垂板373,其从顶板371的右缘部垂下;以及前后方向上的一对侧板374,其从顶板371的前后缘部垂下,此外,大壳体37的下表面成为开放状态。
此外,伴随利用大壳体37取代前一实施方式的小的壳体36,在细节上,各部位采用了与前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造。首先,在前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撑原稿上导单元50的框架35,支撑面采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结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支撑面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框架35’。因此,在使顶板371的上表面紧靠在框架35’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将两者通过螺栓固定,由此,大壳体37通过框架35’与框体30一体化。
此外,在前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将辊支撑臂533支撑在所述顶板371上的支撑轴532,被贯通支撑在壳体36的侧板361上,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顶板371垂下一对前后方向上的下垂板片375,支撑轴532架设在该一对的下垂板片375之间。
此外,在前一实施方式中,升降容许部件52由以下部分构成:托架521,其从框架35出设置;螺栓523,其从下方通过螺纹固定在该托架521的前端;以及隆起部522,其形成在上导部件51上,所述螺栓523能够穿过,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前一实施方式的托架521,采用从大壳体37的顶板371向下方凸出设置的螺母部件521’构成升降容许部件52’,将螺栓523螺纹固定在该螺母部件521’中。
对于原稿上导单元50’中的其它部分的结构,包括作用效果在内均与前面的原稿上导单元50相同,但通过采用大壳体37,能够仅通过将该大壳体37固定在框架35’上,而将原稿上导单元50’一体安装在框体30中,与前一实施方式中必须将各壳体36通过焊接处理等一一固定在框架35上相比,组装工序减少,能够实现组装成本的降低。
Claims (4)
1.一种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其相对装置主体以开闭自由的方式安装,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原稿读取面;以及引导板,其配置在该原稿读取面的下游侧,将通过所述原稿读取面的原稿向下游侧引导,所述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向所述原稿读取面自动供给原稿,
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具有:
第1输送单元,其向所述原稿读取面送入原稿;
原稿上导单元,其在所述引导板的下游侧将通过了所述原稿读取面的原稿上导;以及
第2输送单元,其将利用所述原稿上导单元上导的原稿向下游侧输送,
所述原稿上导单元具有朝向所述原稿读取面而前端缘部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具有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以使所述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相对所述原稿读取面的高度水平维持固定的方式进行移动,
在所述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相对装置主体处于闭合姿态的状态下,所述倾斜面的前端缘部与所述引导板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以在所述倾斜面前端向下倾斜的状态下,能够绕规定的支点转动的方式被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中所述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的前端缘部,是被该倾斜面保持而向下方凸出规定量的状态下的薄膜部件的前端缘部。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原稿读取部,该原稿读取部具有原稿读取面和引导板,该引导板配置在所述原稿读取面的下游侧,将通过所述原稿读取面的原稿向下游侧引导;以及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其相对原稿读取部以开闭自由的方式安装,向所述原稿读取面自动供给原稿,
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具有:
第1输送单元,其向所述原稿读取面送入原稿;
原稿上导单元,其在所述引导板的下游侧将通过了所述原稿读取面的原稿上导;以及
第2输送单元,其将利用所述原稿上导单元上导的原稿向下游侧输送,
所述原稿上导单元,具有朝向所述原稿读取面而前端缘部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具有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以使所述倾斜面的前端缘部相对所述原稿读取面上表面的高度水平维持固定的方式进行移动,
在所述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相对原稿读取部处于闭合姿态的状态下,所述倾斜面的前端缘部与所述引导板抵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78605 | 2005-12-28 | ||
JP2005378605A JP4531693B2 (ja) | 2005-12-28 | 2005-12-28 | 原稿自動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91605A CN1991605A (zh) | 2007-07-04 |
CN100517098C true CN100517098C (zh) | 2009-07-22 |
Family
ID=38192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672834A Active CN100517098C (zh) | 2005-12-28 | 2006-12-15 |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14002B2 (zh) |
JP (1) | JP4531693B2 (zh) |
CN (1) | CN10051709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23027B2 (ja) * | 2003-04-28 | 2007-05-30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読み取り部に用いられる原稿搬送ガイド |
KR101356649B1 (ko) * | 2007-07-24 | 2014-02-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US7679177B2 (en) * | 2007-09-21 | 2010-03-16 | Stats Chippac Ltd. |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ing system with passive components |
JP4771105B2 (ja) * | 2009-03-31 | 2011-09-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11029971A (ja) * | 2009-07-27 | 2011-02-10 | Kyocera Mita Corp | 原稿搬送ガイド、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76732B1 (ja) * | 2010-05-17 | 2011-09-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可搬型画像処理装置 |
JP2012010149A (ja) * | 2010-06-25 | 2012-01-12 | Fuji Xerox Co Ltd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317195B1 (en) * | 2011-08-25 | 2012-11-27 | Xerox Corporation | Document imaging system with document entry guide surface |
JP5409753B2 (ja) * | 2011-11-30 | 2014-02-0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701250B2 (ja) * | 2012-05-31 | 2015-04-1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983439B2 (ja) * | 2013-01-31 | 2016-08-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CN105264875B (zh) * | 2013-06-05 | 2018-05-2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JP6465687B2 (ja) * | 2015-02-24 | 2019-02-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199838B2 (ja) * | 2018-05-31 | 2023-0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6713557B2 (ja) * | 2019-01-07 | 2020-06-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15789B2 (ja) * | 1989-06-30 | 1995-12-13 |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 原稿案内装置 |
US5090682A (en) * | 1989-06-28 | 1992-02-25 | Mita Industrial Co., Ltd.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comprising a guide member |
JP2001194835A (ja) * | 1999-10-29 | 2001-07-19 | Ricoh Co Ltd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618575B2 (en) * | 2000-04-20 | 2003-09-09 | Nisca Corporation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with a conveying roller and an image reader |
JP4330827B2 (ja) | 2001-09-11 | 2009-09-1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 |
CN100375928C (zh) * | 2002-06-24 | 2008-03-19 |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
US7020429B2 (en) * | 2003-06-12 | 2006-03-28 | Nisca Corporation |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
JP4397632B2 (ja) * | 2003-06-30 | 2010-01-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原稿搬送装置 |
JP2005053655A (ja) * | 2003-08-05 | 2005-03-03 | Murata Mach Ltd | 用紙搬送装置 |
US7564600B2 (en) * | 2004-03-05 | 2009-07-2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KR100555716B1 (ko) * | 2004-07-19 | 2006-03-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자동 원고 급지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
2005
- 2005-12-28 JP JP2005378605A patent/JP4531693B2/ja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12-15 CN CNB2006101672834A patent/CN100517098C/zh active Active
- 2006-12-27 US US11/646,061 patent/US791400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91605A (zh) | 2007-07-04 |
US7914002B2 (en) | 2011-03-29 |
US20070145662A1 (en) | 2007-06-28 |
JP4531693B2 (ja) | 2010-08-25 |
JP2007176663A (ja) | 2007-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17098C (zh) |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US8325391B2 (en) |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JP5948298B2 (ja) | 記録媒体収納カセ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60170950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53163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070128B (zh) | 排纸结构和使用排纸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 | |
CN1361451A (zh) | 成像装置 | |
JP4071143B2 (ja) | 記録媒体排出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排出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4095054B2 (ja) | 原稿読取装置 | |
US2006013384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917352B2 (ja) | 転倒防止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55499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6232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25830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7101561A (ja) | 原稿給送装置 | |
JP2017085299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437347C (zh)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H09230653A (ja) | 記録装置 | |
JP518816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85276A (ja) | 原稿自動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38715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05096951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0621922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091129A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
JP2023012127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